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优质12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探索作者的意图。读后感可以是对作品的赞美、批评、思考或启示,它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和智慧的交流。读后感是从读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吸收的过程。读后感是读书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开阔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情感境界。读者通过读后感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是对作者的一种尊重和回应。读后感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和感受,每个人的读后感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读后感需要突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展示个人独特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读后感的内容包括对作品的整体评价、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作品中涉及的主题和问题的深入分析,通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与作者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到作品所传递的内涵与情感。以上是关于读后感的一些基本介绍和写作要点,希望对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有所帮助。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一
在韩国电影《奇怪的她》里面,有个老人咖啡厅,一位老奶奶总是悉心打扮,努力表现自己,要赢得一位老爷爷的欢心,而那位老爷爷,一直默默呵护、追求着另一位奶奶,他也不会在女儿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听结束美国游学的朋友讲述她的体悟,最难忘的是她说见到一位“烈焰红唇”的时髦老人,自信地从她身旁走过。在日本旅行,我常常会有“偷拍”的欲望,那种时刻通常在我遇见一位穿着浅色系衬衫或裙装、抹着口红、描着淡眉的老奶奶时发生,“偷拍”不成,我就乘坐车的时候,仔细端详她们,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老者可以如此赏心悦目。
试着享受做婴儿的过程吧,试着告别二十二岁的浅薄,享受衰老带来的成熟吧。《相约星期二》的莫里教授用他一生的阅历,在死亡将至时,优雅地展示出一位长者的智慧。因为知死,所以懂生,因为想要看到六十五时丰盈的自己,所以才在年轻时认真过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渡边淳一在耄耋之年时疾呼:请将经历了漫长人生和岁月磨砺,心灵深处潜藏着光芒的人们称为——“白金一代”!并喊出白金一代的誓言:我们,不被世俗左右,充满好奇心态,追求人生所爱;不惜赞美他人,不忘自赏自爱,优雅洒脱有点“坏”!他自己便是“优雅老去,爱到一百岁”的践行者,77岁时仍在恋爱。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二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
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死亡、恐惧、衰老、婚姻、社会等等,几乎人生所有的命题。每一章都闪烁着莫里这个可爱老人的个人魅力和人生哲学。
读完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可是大纲却把它归结为管理类。当然这肯定是有理由的。或许编者是希望读者不仅仅感叹里面博大的人生哲学,更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改变,就像莫里对米奇的影响一样。莫里告诉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管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里在里面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老人,他的话像一湖清水流淌过心我里,让人体会到了他的那份难得的醒豁和超脱。
其实我们生活中总遇到一些困惑。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总感觉生活无聊空虚,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懂我......
有时我们分不清楚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我们不知道这是别人想要我做的还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名利、地位等等,它在我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烟雾。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所以看不清心底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爱。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莫里在谈论完美的一天时说出了他心中完美一天的样子,他说,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虽然这样的一天很普通,但很丰富。有家庭的幸福,朋友的陪伴,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然界的美妙。看似简单,实则幸福。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
只是这份平静的生活总是难以得到,就像莫里说的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可是往往在我们认清的时候,我们或许剩下的只有了遗憾。
在莫里生病期间,不停有人来探访他,同事、朋友、甚至是以前的学生。从这里就能看出他的个人魅力。连他的学生,本书的作者米奇也说,但我还是对他有那么多的朋友而感到惊讶,甚至还有些忌妒。我回想起大学时那些围着我转的“哥们”,他们如今在哪里呢?俗话说的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不可或缺的,那种可以无拘无束,坦诚相待、相伴一生的朋友更是重要。所以莫里有那么多这样的朋友引来米奇的嫉妒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是何魅力引来他有这么多朋友的不离不弃?米奇说,他一看见我就会用含混、尖细的声音招呼我。
莫里说,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这句虽然是用在婚姻双方的身上,但是用在朋友之间也未尝不可。
这本书实在有太多的精彩之处值得深究。
我相信莫里会像那首诗——。
“我亲爱的表哥。
你那颗永不显老的心。
随着时光的流逝,将变成一棵。
稚嫩的红杉”。
所说的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变成一颗红杉,陪伴我们整个人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三
书中的老人叫莫里施瓦茨,社会学教授。他已年迈,患了绝症,受一家电视台的“夜线”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当今的作家、记者米奇阿尔博姆偶尔看到,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
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位学生会拒绝,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去上课。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从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到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最后一堂则是葬礼。老师谢世后,这位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
看来,同样在期待着的人实在不少,而且不分国籍。“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米奇问。“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当莫里设想自己的墓地时,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听不见你的说话了。莫里笑了,说:到时候,你说,我听。
山坡上,池塘边,一个美丽的墓地,碑文是“一个终身的教师。”课程在继续,老师闭着眼睛静躺,学生来了,老师早就嘱咐过: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现在,莫里已长眠于地下,却把课堂留了下来,而且越变越大,已延伸到这里。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但他把人的生命价值真诚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对此,使我们不容置疑。正如亨利亚当斯所说:“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是啊!虽然莫里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及崇高的生命将得以永恒!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四
莫里教授对于死亡并不恐惧,他认为正正因不知道哪天会死,因此才要趁活着的时候珍惜生活,要准备好迎接死亡。死亡是必然的,它不会正因你想逃避就离开,世间的万物注定要死的。“相爱或者死亡”是莫里教授最喜爱的句子。家庭不仅仅仅是爱,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这是金钱、名利所不能给的。不必羡慕别人所拥有的',正因你也会得到。在莫里教授看来,这世上的人都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大多数人被灌输钱越多越好,越多越好。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五
爱和人生的意义。
当文艺作品在探索人生意义的时候,“爱”总是那个最终的标准答案,在得出这个答案之前,往往会先排除掉权力、金钱、声望这些永远的配角,所以当说“人生意义是爱”的同时,往往带着排斥世俗成功的意味。这种看似让人印象深刻的说法,无视我们对世俗成功的深切渴望,在探索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懒惰的自限。
如果我们采用一个更加包容的,广义概念的“爱”——代表着我们个体所有的社会关系——把“爱”作为人生意义又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卡尔·马克思说,从本质上讲,我们都是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只有在一个(特定类型的)社会中才能获得自己身份和自我认同,离开了特定社会的语境,说一个人“成功”是什么意思呢?说一个人“幸福美满”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换句话说,人生意义的备选项,都是以他人的存在和我们与他人的共处为前提的,在这里,人生意义被概括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广义的“爱”。
再次换一个角度:人的一切行为都基于自己的欲望,创造是欲望,奉献利他是欲望,亲密关系更是欲望,将人生意义等同于如何充分地、高质量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也未尝不可。
人生意义的备选答案众多,这些答案在争论中不断扩大外延自己的含义,以至于最终这些答案的内容高度重合,很难找到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一个非常乐观的启示:人生的意义不可能被限制在某一个狭小的概念中,换句话说,我们总能在某种意义上达到自我实现。
接受与超脱。
接受才能超脱——无论你把这句源于佛教的思想作为人生哲学、心理学技巧还是冥想时的自我暗示,都很有效。同时,对自身的接纳往往需要克服很多已有的观念,这些观点在你小时候,通过父母的教诲、自己的观察和影视作品灌输入脑,成为人生观的一部分。大部分时候,这些观念能让你更好的适应社会,应对生活,所以你往往对这些观念不加审视,哪怕有些时候它们自相矛盾,或者形成偏见和浅薄。《相约星期二》中提到:“接受别人替自己擦屁股并不羞耻,其实生来就没有理由要为这些事情感到羞耻”。在克服羞耻感而达到自我接纳的过程中,身患绝症的莫里无疑会得到周围人最大的宽容,但他依然需要勇气去克服,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在自我接纳中,必然需要承受周围人也许隐形但持久的精神压力,非坚定者不能达成。
独立于文化的勇气。
主流社会中,女性被要求衣服妆容精致,男人被要求有男子气概。当然一个人完全可以因为喜欢妆容精致和男子气概带来的回报而去实施,但更多时候,其他人会试图将某些观点作为每个人应该遵守规则灌输给你,可以是知乎上对不懂服装搭配的嘲弄讽刺,也可以是朋友圈关于中产的20个标志,这时候,你就可以使用自己选择观念和文化的权利了。通过思考与取舍,最终的选择会是你的选择,而不是在主流观念背后追得口吐白沫。
亲密关系和婚姻。
这本书的主角,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懂得坦然表露感情的重要性,也是这么实践的。我们习惯在社交中隐藏感情以避免受伤,过于坦然的表露感情也许会使初次接触的人会吃惊尴尬,随着深入接触,人还是会喜欢真诚坦荡的人,从来没有例外。
爱情中的坦诚尤为重要,例如:看到另一半和异性交谈甚欢会不高兴,一般人会攻击对方轻佻花心、不说明原因冷战、为其他小事发火,无论哪种,都会带来误解争吵伤害。而坦诚的做法是,不拖延不遮掩地表达感受“我爱你并想独享你,你和别人的热切交谈让我嫉妒又没有安全感,害怕失去你,多希望你与之热切讨论的人是我啊”——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坦诚是要尽力避免的,因为袒露情绪意味着脆弱,社交经验告诉我们,要避免脆弱,时时自卫。然而很不幸,研究表明,坦诚的表达情绪是维持几十年幸福亲密关系绕不过的解。所以希望你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惧付出,看淡伤害,保持坦诚表达情绪的初心,也要珍惜肯对你展示脆弱性的人,同时远离那些自我封闭的懦夫,无论因为不肯冒险还是根本意识不到,懦夫们亲密关系的前景都没有希望。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六
最后发现,原来泣不成声也是种幸运,它让我们不再忽视周围的世界。莫里最喜爱的.诗人w·h·奥登说:相爱或者死亡。若要使生活有好处,需要爱。
如果我们不幸福,无疑是亲手为生命镀上悲色。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人死于非命,甚至不像病症有前因后果。铁锁易解,心狱难释,既然死亡必定回来,何必逃避这样的恐惧却因此遁入自己制造的囹圄。莫里用余生上的这门课,一向在告诉我们,就应勇敢应对衰老,应对死亡,应对人生。
合上书,仿佛一片澄明月色关照着内心,我已不虚此行。
认真飘过世界,岁月盈手时,琐碎与呻吟必是了无踪迹,爱却留存。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七
好好把握今天,与时间约起来吧。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书中讲的是一个年逾七旬的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以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给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的星期二听他讲课。老教授的谈吐非常亲切,幽默,对自己即将死去毫无忌讳,勇敢的面对死亡,让人们对死亡消除了恐惧,他讲的都是些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堂课讲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课是葬礼。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不经常讨论这些问题,但我认为老教授的话很朴实,很耐人寻味,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向莫里老教授那样,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权利,有一颗健康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审视我们自己,不要一味的索取,一味的埋怨,不要怕,不要悔,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这样我们才活的更有意义。
莫里教授得了肌萎缩侧束硬化症。比肿瘤更残酷的绝症。
不要去无谓地把自己搞的很痛苦。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感觉。一个人并不是除了伟大就是卑贱,绝大部分就是平凡,偶然来到这个世界,平平凡凡活着,安安静静离开。其实幸福很简单,就在平凡之中。
乍一看这标题像是一部爱情小说吧!其实不是!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临终老人和他的学生的故事。老人是社会学教授,他已年迈,患了绝症,他的学生是一名记者、作家,老人每星期给这个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时间是星期二。这便是这本书书名的由来。
这门课上了十四个星期,每个星期学生都如约而至。他们谈论的话题有: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爱的永恒、婚姻、我们的文化、原凉。最后一堂课是老人的葬礼。每上一次课老人的病情就会加重,说话就会更困难。到最后,要靠学生不停地用力地敲打背部才能说出话来。他是一名终生的教师。他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思考!也许谈人生太大、太空洞,但是人生的确很玄!谁也不知道下一妙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那么还在等待什么、犹豫什么、好好把握今天!每一个今天都是精彩的!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八
家有儿女志愿者绿萝花(孙春艳)。
“我不想让世界惊慌不安。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相约星期二》这本书里莫里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很多,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我似乎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而自己就是那个听课的学生。
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人生的泰然。
每一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临死前,也许没有人能够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义,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无私。我想,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一生,都会受到莫里的影响。他的泰然,他的纯真,他的思考,他的无畏。
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绚烂;淡然死,却死若秋叶之静美!
莫里用余生给我们上了一堂永恒的人生课!
与生活讲和。
家有儿女志愿者飞翔。
清明下乡给奶奶上坟,看着周围的树木,青草,斜坡,脑海中蓦然跳出了一个名字――莫里。
是的,莫里,一个社会学教授!在异国他乡,在几乎是同样的境地里,安葬着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他震撼了我,让我不得不用着零星的时间一遍一遍地去读他,去回放他,回放那不断被病魔吞噬的躯体,回放他在生命走向尽头前的那特殊的课堂,回放那一句句洗涤人心灵的话语。
《相约星期二》,是命运的相约,是灵魂的相约,是关于生和死的相约,更是生命价值观的一次真诚的直白。
我知道,芸芸众生中的我们,至今仍在追求的很多东西正是莫里教授所摒弃的。家庭的不幸、命运的摧残没有泯灭他对“善良、尊重、友爱”的执着,他坚信“爱能赢天下。爱永远是胜者。”
相爱或者死亡。爱是他灵魂的主旋律。他不愿意为死亡涂抹胭脂。面对死亡,面对种种不幸,他克服了常人最难做到的事:与生活讲和。原谅自己,原谅他人。他尽可能的给予他人应该给予的东西,他认为,能给予表明自己还活着!活着,不给予,过的只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他用生命的最后十三天,和米奇相约星期二,用自身的病痛和艰难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教授完了十三节关于“活着的意义”这门课程。他的眼角也有泪,因为痛楚,他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脸上总挂着微笑,即使连“擦屁股”这样是事情也需要依赖他人时,他也会提示自己像婴儿般去享受;他的嘴边流出的是在米奇看来的一种苦涩的幽默,这种幽默常常化解尴尬,让他与人交流的时候多一份和谐,乃至感动。他敢于直播死亡,直播衰竭。他知道,“夜线”节目是利用他增加戏剧的效果,但他选择的是让步,因为这样的直播会把他的'信息带给数以万计的观众。他的让步,会让更多的人去思考生命,思考死亡,思考人生的价值。
与生活讲和,心态才会平和。与生活讲和,你才会不为名利所烦恼,才不会整天患得患失,你才能专注建立自己的文化,全身心地去爱和尊重。“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
莫里教授,一个终生的教师!爱是永恒的感情,即使他离开了人世,但他永远活在读者的心里。
生命应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家有儿女志愿者(哲哲)刘仁娟。
陷入病痛中的莫里老人,在失去了行走能力,自理能力,告别了自己的隐私的情况下,用他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课程,向我们阐述了生命应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把自己认作“连接生与死的桥梁”,向我们证明了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不是同义词,并告诉了我们“学会了怎样死,便学会了如何活,有意义的活,只有拂去外表的尘埃,才能看到生活的真谛”.
莫里提醒我们: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与自己和解。生命中最要紧的事,是学着付出爱和接受爱。不羡慕年轻,因为我们也曾年轻过。热爱人生,庆幸活着的每一天,不哀叹时间的逝去。接受自然规律的赐予,相信衰老只是人生的循环,无论是躯体的萎谢,还是病魔的缠身,都坦诚相待,以逝者的姿态进行当下的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九
在病中,他很幽默,还常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当你躺在床上时,你就是个死人”,“相爱或死亡”,“一旦你学会了死,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这几句堪称经典的语句在无声地讲述莫里教练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所获得的感受。那么我就想,如果把你的每一天都当成你生活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万分地珍惜它,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如果有一个完美健康的一天,他肯定会去发奋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莫里教练却选取了“一个有甜面包圈和茶的早餐,去游泳,和朋友共进午餐,然后去公园散步,在晚上享用意大利面,之后跳舞,最后才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觉,这样平凡的一天,他从中得到了常人也许无法得到的快乐和愉悦。由此我深知,人生,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课。懒惰的,勤奋的,谁都无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券,正因,无论你怎样度过,都或多或少留有遗憾,而为这张券子写下评语的人————是你自己。(因此,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十
人生有太多的疑问待我们去思考,是的,我们需要一位智者,当作我们的引路人。
而莫里,就是这样的一位智者。站在世俗之上,俯视着社会。
他乐观地面对病痛,他从容地体验死亡。他在享受,因为他知道:面对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和无法避免的痛苦,要学会享受。
这是人生的一课:
我们所在的社会告诉我们:越多越好。可一个人,要分清楚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真正的所需其实很少,而欲望的雪球却会越滚越大。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
当一个人能够平静地面对死亡,他就会知道如何生活。
爱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三毛说:“我们不能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更是要是活着的每一天都散发出光和热来。”
这是一堂永恒的人生课。(也许,让你们现在读这本关于人生的大书还不算太早,你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十一
周六的下午三点,午睡醒来,坐在书桌前,泡上一壶小青柑,在升腾起的带着水果味的普洱香气中,打开了《相约星期二》的扉页,习惯性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购买的日期和地点,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红红的印迹,顿时让整本书生动了起来。有时,文化的魔力就在这些看似极不起眼的小事中体现出来,并放的很大。
莫里·施瓦茨,注定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散发着思想光芒的名字,因为他的聪明睿智,因为他的人生智慧,因为他的死亡课程,也因为他那个出色的学生,米奇·阿尔博姆。米奇娓娓道来地叙述了一个老人的死亡过程,记述了一老一少相约星期二的最后课程,分享了一个社会学博士、一个老教授的人生经验,讲述了一个感动整个世界的故事。
从来没有一个教师能得到所有学生的喜欢,这话尽管极端,却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不过,那些能得到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教师,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赏识教育。莫里成为米奇最喜欢的教授,能从他在毕业典礼上,初识米奇的父母时说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莫里对米奇的父母说:“你们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儿子。”也能从他对米奇说的话中找到答案,那句话就是:“米奇,你是最优秀的。”这两句话,恰恰正是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话语,让学生心房深处最柔软的那个地方为之颤动,并且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感动一生。莫里教授的话语再一次地说明,欣赏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莫里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同样的喜欢。毕业典礼上,他问米奇毕业后还会不会跟老师联系,米奇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会。”此时,米奇看到教授往后退去时,哭了。教授的眼泪,正是一个有情怀有情趣的老师,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师生情谊的高度宣泄。莫里在毕业典礼上的眼泪,或许就成了20年后他患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后,面临死亡时,作出人生重大决定的情感注释。
莫里把死亡作为他最后的一门课程,作为他人研究的课题,展示出了超人的勇气和睿智。米奇用他那如椽大笔,记述了令无数读者心动的故事。莫里做到了,米奇记录了,一个感动世界的故事诞生了。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十二
我曾经因为一时的冲动买了这本书,然后像对待大多数我买的书一样将之束之高阁。然后某一天心血来潮,像十几年后第一次与“教练”重逢的米奇一样充满了浮躁和不安,随便翻了这本书作者写的序和余秋雨先生写的序,不曾觉得有什么价值,因为浮躁的心让我无法平静下来,只好用很忙的借口放下这本书。
直到一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拿起这本书,竟然发现即使是在当初烦躁的心理状况下看了两篇序,仍然对莫里老人与米奇的一段对话印象深刻:
莫里老人对不停捶着自己后背帮助自己顺利呼吸的米奇说:“我知道你早就想打我了。”
米奇回答:“你知道就好。”
这是一个将死的老人与自己学生的一段对话,到死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幽默和乐观,不带一丝做作。
也许是有了时间,就让我给一年前的错过留点儿面子吧,我的心变得比较平静,我开始能够捧着这本书,我却不舍得放下她了,她仿佛有生命一样,吸引着我。
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书:每句话我都有感触,每句话我都想画下来,每句话我都想在边上发表自己的感慨。
我觉得我就像十几年后再次出现在莫里老人面前的米奇,追求车子、房子、镜子等物质享受,即使自己的待遇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前自己的设想,但是仍然觉得自己无法停下来,想对每个人抱怨自己很忙,却还是不停的朝前冲,从来没有要改变这种生活现状的想法。所以边读,我边不安,我很想像米奇一样:拍自己的大腿。
我和米奇一样的想法,认为一个将死的人还那么关心时事,让人无法理解,即使我们这些活在壮年的人也并没有多么的关心时事,我们太忙了,自己的事情都关心不了,如何关心别人的事情呢。
可是莫里老人不仅在关心着时事,他会为半个地球之外毫不相干的无辜受难的人流下同情的眼泪。他因疾病而痛苦,可是他只有在早晨起床的那个时刻有些微的难过,他每天都在想的是那些比他更要痛苦的人,他同情他们。
一个人将死的老人都能做到这样有爱心,我们呢?我们一直认为自己现实和理性,而老人理直气壮的告诉米奇和所有有这种想法的人:爱才是最理性的。
我们怎能不汗颜。
自怜连带着抱怨,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在做的事情,有的人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来自怨自艾。从早晨睁开眼睛开始自怜,一直持续到晚上,觉得自己不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觉得领导对自己有偏见,觉得同事排挤自己的,觉得自己总是最痛苦的。
莫里老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失去跳舞的能力,失去行走的能力,失去吃饭的能力,甚至失去上厕所的能力,连头部转动都要靠别人,最让他难堪的是连擦*都要别人代劳。
他是最有理由自怜的人,他是一个如此善良而有爱心的老人和学者,上帝待他应该是最不公平的,理所当然的,他也有抱怨,只是在早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小会儿,但是很快就过去了,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自怜,因为他有很多幸福的事情要做,他还有能力倾听,还有能力接待来访的人。
他认为自己还是幸运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他有时间跟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说再见。
看到这里,我和米奇一样反应:莫里都能这样,而我们呢?
这难道还不是遗憾吗?
这几乎是人人都在谈论的话题,尤其是很多智慧的老人,他们说我并不害怕死亡。可是莫里老人没有这么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他一再重复的一句话:“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谈论死亡的时候,我却从莫里老人的话语中读到了这两个字:“珍惜。”
莫里老人不是让人去了解有几种死法,哪种死法带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死。他是要告诉还在肆意挥霍自己的时间、青春和健康的人,要知道人活着的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一分一秒,即使是与亲人之间的一个小小的亲密接触。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自以为该做的事情,必要的物质追求是应该的,但是更要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你在死亡之前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不需要那么多物质。
坦然的接受自己会死亡的事实,享受自己活着的时光,这就是莫里老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他没有将焦点放在死亡上,而是放在了死亡之前宝贵的活着的岁月上。
对于这个领域,我其实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来写自己的体会,我不得不承认,我和米奇的感觉是一样的,虽然我并没有遇到亲人的拒绝关怀,但是我又和米奇是有差别的,因为我表达对亲人的关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钱。因为我成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像莫里小时候一样,我不想我的父母和兄长再次体会到那种感觉,我没有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甚至不如米奇,至少他试着努力走进生病的弟弟的内心世界,去关心他,虽然他遇到挫折以后有所怨恨和生气,虽然他拼命工作,远离家庭,但是至少他努力过,我好像就没有努力过。
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是我潜意识里认为我自己是家里最辛苦的,牺牲的,除了我的父母。我觉得他们应该理解我,应该都让着我,包括我的父母。
“守护”,莫里用这个概念来诠释家庭,他的家庭概念不光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子,还有他的祖母、父母和兄弟,他对他们都有同样炙热的感情,他教育儿子热情的对亲人表现出自己的关怀。
他说:谁都会离开你,尤其是你生病脆弱的时候,但是家人不会。当我在抱怨我生活辛苦的时候,牺牲大的时候,我却没有意识到父母和兄长为我付出的那些守护、关心和对我坏脾气的忍让,这些事别人不能给你的,只有你的家人能给你,而这些却是无价的。
时代在飞速的前进,我们有个电视,有个电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坐在家里去解决,于是出现了所谓“宅男宅女”、“山顶洞人”这样的称呼。
人们躲在自己虚幻的世界中,躲避所有的感情,不敢表达出自己所有的感情,尽管自己真的非常需要。
这是几乎每个活着的人都在做的事情,孤独、恐惧、痛苦、伤心都会降临,却努力抵御、逃避,努力不让自己去体会,却有时时刻刻活在这些感情可能降临的恐惧中。我们这样矛盾的生活着,比我们逃避的孤独、恐惧、痛苦、伤心更加孤独、恐惧、痛苦、伤心。
莫里老人像告诉我们关于死亡一样,让我们勇敢的去体验,敞开心扉投入自己的`感情,知道了怎样悲伤才会了解如何去超脱悲伤,知道如何痛苦,才会了解如何去超脱痛苦,知道了如何孤单才会去了解如何超脱。
想要超脱自己,就要去体会,体会了之后才能超脱,那种根本没有体会任何感情就大谈特谈超脱的人是值得可怜的。
像米奇所说,这是我们这一带最害怕的事情。我们买各种各样的化妆品,我们买好多漂亮的服饰,我们不停的去美容院,我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站在镜子前看自己是否有皱纹。我们害怕别人问起自己的年龄,我们希望别人夸我们越来越年轻,尽管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三十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感叹,自己要只有十八岁该多好。我们总是在忙着羡慕比我们年轻的人,忙着回忆我们年少的时候有多么无忧无虑,有多么开心快乐,一年又一年,我们一直活在羡慕和嫉妒里。
直到读到这个题目。
“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
“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这就是莫里老人对衰老的诠释。享受每个人生阶段,你会发现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它自己的美好,都有别的人生阶段所无法比拟的幸福。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会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的面对整个社会。”
“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否则,你就要患得患失。”
这是莫里在谈论金钱这个部分送给米奇的话,像他自己说的:里面没有提到薪水吧?
莫里没有要求我们超脱于金钱之上,或者说鄙视唾弃金钱,他没有排斥必要的金钱和物质追求,但是他像中国的很多哲人一样:强调一个度。
物质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我们却正在做与这句话相反的事情,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有的人失去陪伴亲人的时间,有的人失去了朋友,有的人做出了让人无法原谅的事情,有的人甚至还犯罪。
很多人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认为只要自己有了充分的物质条件,比如自己成了亿万富翁,认为整个世界都会尊重自己,都会围着自己转;而有的人认为自己有了权力,这里就是自己的天下,所有的人都要向自己俯首称臣。
到头来却发现,别人不是围着你转,是围着你手里的钱转,别人不是向你俯首称臣,是向你的权力俯首称臣。而这个时候,你却发现你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爱和尊敬。
我们毫不吝啬的过渡耗费自己的时间在争取那些物质利益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来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需要它。
这是莫里老人自始至终在坚持的事情,也是他认为可以实现的事情。童年的不快乐回忆,让他总是对爱的表达充满了热忱,他有一位沉默寡言的父亲,他与父亲最近的接触就是他到停尸房去认领他的父亲。
所以他毫不吝啬的给出自己的爱,他的生活中充满了拥抱、亲吻、交谈、欢笑和道别。而同样的,他最后时刻来临的时候,他的身边围着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亲眼见证他所发生的一切,他是那么幸运和富有,他从来不曾感觉到孤独。
试想这个世界上,有谁会拒绝友好,有谁会拒绝爱呢?
这个话题我应该是最没有资格提出感悟的人,因为我没有婚姻也没有恋爱,但是我见证了我祖母和祖父,还有我父母的婚姻。
我祖母是个性格非常暴躁的人,而我祖父却非常温和。我祖父是军人,见识很广,很有文化,而我祖母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又爱骂人。我常常把他们比喻为苏格拉底和他的老婆。
可是十年前,我祖父生病之后我才发现,其实不是我想的那样,俗话说:床前百日无孝子。何况我祖父母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我常常看见祖母一边不停的骂骂咧咧的,一边伺候我祖父吃药、打针、吃饭。
我看着他们之间的互动,我在猜测,祖母到底在第几天会因为伺候越来越刁钻的祖父而失去耐心。结果我的确等到了,可是是在十年后,我祖父离开人世的时候。
我没有看到祖父离开时祖母的表情,我想她肯定是很难过的吧。
母亲摸着我的头,笑着说:晚上看的,没看清楚。我当时就想我将来找个结婚的人,一定要白天看,要看清清楚楚的。
可是我发现我似乎又错了,我一直认为都是母亲在向父亲妥协。但是当我看到母亲发火时,父亲不吭声的样子,看到他们凑在一起非常有默契的商量家里的大事情,看到当父亲刀枪不入的,谁也说不通的时候,母亲几句唠叨就有效果,看到母亲车祸时,父亲泪流满面的样子。
我才知道,从头到尾都是我错了,他们已经形成了他们特殊的相处模式,不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能够理解的。这就是婚姻。
莫里说:“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
每一对坚持下来的夫妻,都用他们特殊的方式相处,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
莫里口中的文化是个贬义词,但是他是用健康的心态来评价文化的。
“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我认为逃避不是解决的办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让自己尽量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
“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需要别人活着,当我们在生命的终点时,我们需要别人活着,而在生命的中途,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
这就是莫里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高层与底层,只有人类,只有这个大家庭,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你都是诞生——死亡。
当我们有了这种观点之后,我们也就能接受我们文化中的种种弊端和不合理现象,我们也能学会不去抱怨,而能用自己的爱建立属于自己温暖的小社会。这并不难。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再原谅别人。”
“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莫里老人用了“不要犹豫”这几个字。
我们把很多时间用在记恨别人和自责上,我们为此彻夜难眠,我们为此寝食难安。可是事情却越变越糟。
而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情绪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呢?除了更多的后悔和痛苦,好像什么都没有。
何不原谅自己,原谅别人呢。
最困难的事:“与生活讲和”。
最完美的一天:
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口可口的、又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的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的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个好觉。
这就是莫里老人认为完美的一天。
我想很多人看了这段话都会嗤之以鼻吧。毕竟十个人之中有八个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上面的一切,甚至每一天都可以做到。因为朋友也许就在同一个城市,只是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公园就在家周围,只是早就忘了公园的样子,美美的睡一个好觉,不记得那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家庭、社会关系、单位的事情,折磨的我们睡不着。跳舞?当然会,但是是在那种黑暗的环境中,谁也看不到谁,只能看到灯光投在墙上的犹如群魔乱舞的影子。
太忙了,没办法啊,太累了,想发泄一下。所有人都用这样的借口来解释自己为何完成不了以上如此简单的一天。
可是如果告诉你,你明天就要去见上帝了,你还会说累吗?你还是说忙吗?我想每个人都会像莫里老人一样希望和朋友呆在一起,希望可以平静和祥和的过每一天吧。
当你对这个“完美的一天”不屑一顾的时候,想想你到底在干什么?你是否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道别,跟莫里的躯体,但是保留他的灵魂。
我看过很多书,我看过很多人的死亡过程,但是这是我跟着作者一起流泪的一本书。我仿佛坐在米奇的位置上,看着我面前的这位可爱的老人一天天枯萎。我的鸡皮疙瘩一颗颗都竖起来,和米奇一样,我最终没有忍住,我流泪了,直到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仍然忍不住流泪。
流泪是有好处的,我记得莫里老人这样说。
十四个星期二而已,只有十四天而已,可是像米奇最后说的:“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是用他的亲身经历来教授的。
这门课仍在继续。”
另外一个是:一个已经从事教育事业三年的老师。
博学,宁静,坦然,倾听,豁达,交流,激情,乐观,真诚,细腻,鼓励,赞美,宽容,精力集中,爱,责任感,使命感,心理健康,同情心,高尚的灵魂,得第二又怎样。
这是我以一个老师的身份读这本书时,从莫里教授那里得到的经验,很乱,因为我一边看,一边用笔记下,这就是莫里教授能成为一个终生的教师的原因。
倾听。很多时候,学生并不需要老师的滔滔不绝,他同样需要你用温柔和眼神看着他,听他诉说。
豁达。为什么一直记得在哪个地方学生没有和你打招呼,在哪一节课上学生顶撞了你,哪一次学生辜负了你,没有考好?其实那个时候,学生比你还要紧张。
激情。刘良华教授说:激情有时候比讲什么内容都重要。当别人说你是老疯子的时候,当看着你嘴角带着饭渣,仍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当看着你手舞足蹈,要表达清楚你的意思时,学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甚至是开心的大笑。
上面的每一个词汇,当你贡献给社会上的人之前,首先要给我们的孩子,他们是最需要这些东西的,他们也是受你的情绪影响的人,因为你是一个老师。
“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亨利·亚当斯”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幸好我在我初为人师的时候看到了这句话,看到了这本书。
幸好我前三年做的还可以。我想做学生心目中的一个好老师,我要吧每一个经过我手的孩子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用我的努力和智慧去将之打磨的璀璨发亮。
而我更大的希望是,更多的人来看看这本书,尤其是老师,更多的老师成为像莫里老人这样的老师。那样我们的世界将会多一些璀璨发亮的宝石。他们用充满爱的眼神注视着他们周围的人,因为他们受了我们的影响。
从未写过这么多的读后感,从未在一天之内看完一本书,可是对着这本书——《相约星期二》,我做到。而且我还想再多看几遍,我想收藏它,我想我在我的房间内走动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它站在那里,好像可爱的莫里坐在他的躺椅上,用智慧、宽容而鼓励的眼神看着我,让我为我喜爱的教育事业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