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论文(专业17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改进自己,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合理安排时间和进度,按部就班地进行写作和修改,以提高文章的质量。以下是环保专家总结的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和方法,请大家共同努力。
终身学习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任,也是终身教育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培养策略作了初步探讨。
前言。
这个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终身学习强调个人在一生中持续地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的满足。大学生们接受的一次性高等教育远不能满足学习要求,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外,还必须具备适应未来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首先,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口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学生除了需具备传统的学习能力以外,还要具备与信息有关的能力,即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它主要是体现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征,在大学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和研究能力,现在必须加上提高适应新要求的信息能力。
面对信息时代,要有“与信息有关的能力”即“信息素养”。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素养标准,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技能,更重要的是包括在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从六个方面归纳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为:(1)高效获取信息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这些能力都是围绕学习者为适应信息社会而提出的`。因此,信息素养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主体构成部分。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人类己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从而学生能终身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业已成为教育者思考的迫切问题。通过实践与研究,在网络环境下,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1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
我们把领会现代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作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切入点。转变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是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与终身学习相应的终身教育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是传统的驯化教育的一种解放,是为了个体的脑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转变教育观念,使我们的教育行为符合终身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学习模式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主动性欠缺,学习能力也只是停留在简单认知层次上。当网络进入教学,给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它。
教育学者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适应网络学习环境开展学习的模式,如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远程自主学习等,它们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于普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作为高等网络教育后台支持系统的网络学习的平台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blackboard,为代表的一些成熟而应用广泛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支持多种学习模式。到为止,国内40多所高校通过赛尔毕博网络学习的平台发布了涵盖理工类、经济类、师范类等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359门。网络课堂学习模式,是现代远程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重新结合,为学习者提供交流的空间,学习资源自由选择。
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大学生特点,应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是能“授之以渔”。
2.2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支点。大学生信息素养不是传统的文献检索能力问题,我们要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信息素养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2.2.1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教师面对新技术的关键在于教师们有没有一种理念去主动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一些教师担心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而受到削弱或丧失。古人云: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者。教师通过学习培训,确立正确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创建、开放网络教学课堂,充实教育资源库建设,造就紧密合作的教师群体。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我们培养好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2.2.2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得、加工、分析能力。
大学生理应首先理解信息基础知识,掌握目录、索引、文献的检索方法和工具书的使用,学会使用图书馆,提高网络检索能力,对如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网站熟练使用。其次应该学习综合信息应用及信息道德规范,要以专题信息的检索、收集、鉴别选择为主要内容,加强信息情报的分析、预测、开发综合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除了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及辅导资料外,还要充分利用音像教材、cai课件、网络课堂上的辅导和教学信息等,能够适当选择和熟练使用这些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整合运用各种可获得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更为广泛和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资源的增长非常快,有相当部分的资源是可以用于开放学习的。当然网上的资源往往是良芳不齐、真假混杂,需要善于辨别和选择。目前有一些网站的资源比较可靠,如国内重要报纸和期刊的网上资料库、中国教育科研网等。这些网站都提供了方便的查询检索功能,便于阅读和下载。一些网站的资源还可以免费下载,如国家现代远程,新浪读书网可以免费阅读,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数字图书馆等。善于使用这类网站的资源,等于拥有了一座藏书丰富、刊物齐全的大型图书馆。
2.2.3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利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和网络课堂,引导学生多参与网络课堂学习,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良好的信息反馈条件加强对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教师扮演帮助学生组织、管理信息的角色,更有利学生意识自身的主体性,提高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2.3优化网络学习环境。
技术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我们要扬长避短,同时优化网络环境尤为重要。
网上的学习需要自由徜徉的环境。如前面所提到的“协作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源,由于受传输速度的限制,信息庞杂,势必影响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速度,甚至于助长急躁,厌烦心理,影响学习进程。因此在校园网基础上,教师可以用各种网页制作工具建立自己的网上教学系统,并根据学习内容,精心创设科学化、艺术化的信息资源环境,各学科课程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库,遵循《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采用标准化资源描述格式,建立良好的教学资源平台。另外要为学生提供友好的、便捷的查阅通道,让学生在资源环境中自主选择,缩短无效时间,从而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
当前的网络教育在缺乏面对面的师生交流和有效的网络交流的情况下,人文关怀会有所缺失。为了弥补这种缺失,网络教育环境的建设还需要社会的人文关怀。网上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3.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对高等教育提出新挑战,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才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作为受教育者,在校的大学生更应该利用现有的条件,在现实的和虚拟的大环境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更好的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做好准备。
终身学习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现状,为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意识,实施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座谈法对南华工商学院的8个专业291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学生获取或应用知识能力较差,学习方式在发生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积极性高,计划、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合作意识强,部分学生沟通能力较弱;部分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结论: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不协调,智力发展与・力发展不协调。为此,要求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和实践内容不断发展和丰富。大学生在面对经济伞球化、知识经济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挑战时,应关注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了解高职院校的终身学习能力现状,我们对广东南华商院291名在校生进行了终身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并从终身学习的叫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提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旌策略奠定基础。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目的和时间。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的学习能力现状,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给予指导:调的时间为10月至12月。
2.调查对象。95%的置信度下,容许的抽样误差为5%,样本量为370人。但回收的有效问卷数291份,容许的抽样误差约为6%,也可满足研究需要。所以本次调查对象为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环境艺术系等8个专业291名在校学生。
3.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座谈法。在确定调查对象时,采用了随机抽样方法。使用excel软件产生随机数来确定调查对象。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调查表由项目组自行设计,由学生自填。问卷分为四部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共有32个单项选择和一个开放型问题。问卷是经过多次修改和试调查后确定下来的。同时,采用座谈会形式对8名在校学生进行信息收集,询问其对调查问卷的意见和对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看法。
4.统计方法。有效调查问卷回收后统一编码、编号,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一般情况。填写问卷的291名大学生中,年龄在18到21岁之间.其中男生1l3人,女生174人(4人未填性别);大一生l14人,大二生95人,大三生81人见表l和表2。
2.学会认知。被调查的280名(11名未填)学生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综合考核良好以上的占65.7%(161/280),合格的占29.6%(83/280)。59.2%的学生没有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当问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时,20%的学生明确表示经常运用。经常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查询信息的学生占63.6%。另外,60.2%的学生每周去图书馆少于1次(包括1次);课余很少进行阅读的学生占57.6%;遇到问题不去进行实际调查占9%,而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占31.4%。
从学生年级看,大一生中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综合考核合格以上的占95.1%,大二生为91.6%,大三生回答为100%;从资格证书的拥有量看大一生90%的没有资格证书,大二生占46_3%,大三生为32.1%;大三学生中经常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比例占25.9%,大一和大二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8.6%和16.8%,低年级学生相差不大。经常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在大一生中占52.6%,大二学生中占65.3%,大三学生中占77.8%。每周去图书馆的次数大一学生中少于1次(不含1次)的占17.9%,大二学生为27.4%,大三学生为50.6%。经常进行课余阅读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中分别占54.4%、38.3%和30.9%。
3.学会做事。85.2%的被调查学生,遇到困难能找出原因并可以制定出的措施,12.7%的学生找不出问题的原因或不能制定出可行的办法,2.1%的学生不清楚。参加过实践活动,单位给予优秀或良好的学生占66%,没有参加过实践活动的学生占17.5%。79.4%的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或策划过主题活动或获过技能竞赛奖等,20.6%的学生没有其中一项。87.9%的学生参加班集体或小组活动,l1.4%的学生较少参与。表示和其他同学或同事完成任务时,能愉快并较好配合他人工作的学生占92.4%,不愉快或没想过的占7.6%。在参加集体活动时,88.3%的学生表示能影响他人或对别人的工作给予指导,总感到自己不能和其他人很好地沟通的学生占10.7%,自己常常被孤立,没人信赖自己的占1%。另外,在生活或学习中制定过计期并能实施的学生占91.8%,制定计划但没实施或没制定计划的占8.2%。
从学生的年级统计看,对于困难能找出原因并制定措施大三生当中比例为91.4%,明显高于大一、大二生的85%、81.1%。在大三学生中参加实践活动被单位评价为很好或优秀的占79%,也明显高于大一生和大二生的58.8%和64.2%;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分别占26.3%、14.8%和8.6%。参加集体活动影响别人的情况见表3。
4.学会合作。90%的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但10%学生不能对自己的准确评价。能沟通能力方面91.7%的学生能较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5.9%的学生表示要反复几次对方才能明白表达的意思,2.4%的不清楚。81.4%的学生能熟练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沟通工具,但16.8%的学生表示不熟练,1.7%学生没使用过。在承担责任上,84.2%的学生敢于或能承担应有的责任。对于社会现象的理解,97.6%的学生能正确理解一般社会现象,仅有2.4%的学生不太理解大多数社会现象或不清楚。
在沟通能力上,大三学生中能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比例为96.3%,次之的依次是大二的为90.5%和大一的89.4%。大三、大二和大一学生中能熟练使用沟通工具的分别占88.9%、84.2%和73.7%,而9.9%大三学生不能熟练使用沟通工具。5.学会生存。90.3%的学生表示对陌生环境适应较快,而有9.7%的学生表示适应环境能力还较弱。对生活或学习中出现的危机,87.8%的学生表示能较好应付。对于自救、逃生等生活常识,了解或知道的学生占97.2%.2,8%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知道。88.1%的学生表示在遇到重大的挫折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9.4%的学生表示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常常不能自拔,2.4%的不清楚。另外,对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艺术形式,10.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仅喜欢其中的一项;93.7%的学生认为自己过得幸福,而6.3%的学生认为自己过得不幸福。
三、讨论。
1.高职院校学生获取或应用知识能力较差,学习方式在发生改变。调查显示.95.4%的学生都能在考核中通过,反映学生以被动式学习为主。但54.4%的学生表示对专业技能掌握得一般或比较差,61%的学生不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说明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并不协调,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未在学生身上得体现,学校的考核未能显示出学生的实际水平。46.3%的`大二生、32.1%的大三生未获得过资格证书,这将为学生就业造成障碍。
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也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而较少去图书馆,很少去课外阅读。高年级的学生比低所级的学生更依赖于网络,倾向于较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进行课外阅读。那么比较多的学生是不是在上网学习?李明国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上网主要是了解信息和聊天。见表4。八成左右的学生选择上网聊天或玩游戏,说明学生并未把网络作为学习主要途径。
综合以上两方面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式比较被动,习惯填鸭式教学模式,主动学习能力差,没有学会学习,不注重学习兴趣培养,不关注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提高。近九成的学生不会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四成的学生很少进行实际调查。
2.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积极性高,计划、协调能力有待提高。作为青年学生,精力充沛,敢于实践,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没有参与实践的学生占17.5%,但从学生所处的年级来看,大一学生没参与实践的学生比重较大为26.3%,可能由于大一学生刚来校参与实践的机会有限,这不能说明他们积极性不高。综合各项指标看,高职院校学生比较注重提高自身做事的能力,这与高职院校教育特点比较吻合。
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计划和协调能力比较弱,这将影响他们进一步的提高,这个比例为10%左右。80/20法则告诉我们,这部分人可能主要分布在后进生当中。但高年级的学生做事能力倾向于优于低年级学生,说明学校教育起到了正面作用。
3.合作意识强,部分学生沟通能力较弱。80%以上的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体现出学生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但沟通和表达能力应进一步提高。5.9%的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9.9%的大三学生不能熟练使用沟通工具。这可能受学校的设施及学生自信心影响有关。
另外,高年级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优于低年级。
4.部分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傅剑等调查发现,未来企业需要的人才以本科(20.1%)和大专生(69.4%)为主,扩招后本科生找工作都很困难,所以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对此,约有10%学生的回答令人担忧。9.7%的学生适应环境能力还较弱,9.4%的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差,6.3%的学生认为自己过得不幸福。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不仅是知识积累,还应是情感、意志的全面发展。
四、建议。
高职院校教育应加强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考核方式上应与专业知识培养要求结合起来。在教学上应根据学生学习特点。适当增加网络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学会查阅资料。还应加强学生计划、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健康、愉快生活和学习。
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对学生的开发应主要从智力、心力和体力角度进行。大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开发,更应重视学生的内驱力、意志力、自评力和调控力(心力)的增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人文、社会和科学学科上应合理搭配;学生不应只是知识的吸纳,还应有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需要、理想进行主动引导,升华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成就幸福生活。
加强实践课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国外高校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35%,并且实践课是独立体系,与课堂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开设各种实验、技能性选修课、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劳动技术系列课程等。同时,创造多种实验活动形式,把课堂教学、学科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创造的机会。
浓缩专业课程,开设综合课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把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学科中,避免内容重复,不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而全面地发展。
最后,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测评。采取用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和手段,对学生的素质进行诊断与评价,寻找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尤其是对适应性和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学生进行筛选和开展工作。
终身学习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面对当前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党的十六大在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在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展战略、实践经验和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前言。
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育观念、教育结构体系、教育功能、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而且涉及经济发展的模式、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大社会变革,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观念更新和组织的、制度的调整、重组和变革。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既包括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革,也关系着企业教育培训、社区教育等诸多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既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改革传统的教育结构体系、教育制度和发展模式,使学习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又要适应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探索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终身教育的含义:“学习型社会”是属于社会形态范畴内的一个概念,它从社会发展角度更加突出强调:消除学习障碍,保障所有人的学习权益,使教育和学习从传统的学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组织和所有的人。学习型社会的新概念赋予社会以新的特征。学习将成为未来社会形态特征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中学习活动的普遍性、学习机会的充分性、学习对象的广泛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等,教育(学习)将处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学习型社会的含义: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和特点出发,认为学习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终身学习框架应包括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学习――从婴儿到生命终结前各种环境下的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和学习。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二者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促进学习型社会构建。
三、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教育和学习的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拥有的知识总量迅速增长,知识发展和更新的速度加快,学习和教育必须贯穿人的一生。人们从学校中获取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人们对工作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的周期日益缩短,以往那种人们梦寐以求的“终身职业”和经过学校的“一次性充电”就可以终身受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适应人们在其一生中对不断学习要求的新的教育体制和机制。
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在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是在我国人民生活虽然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基点上推进的。来自知识革命和全球竞争的国际压力与来自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的特殊国情相交织,凸显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
(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要求。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历史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近几年来,我国在许多地区蓬勃兴起的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活动方兴未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我国教育体系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有待于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国家要制定《终身学习法》,明确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以及个人在推进终身学习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依法保障公民终身学习的权利,推进终身学习的制度化。建立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协调机制,并建立和完善政府、社会与个人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实现终身学习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公办和各种形式民办教育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全国建立起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等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培训制度和终身学习的质量保障和认证机制,完善各种学习、培训成果的评估鉴定体系,建立学习信息服务系统,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制度。
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石,是构成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形成终身学习的环境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善于组织和激发本组织的成员“进行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同时通过学习,使组织的功能、结构与文化也能继续发展与创新。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学习型组织里,学习不仅是学习者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提升组织文化品质和增强组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种类型的组织包括政府机关、企业、文化教育团体和社会的各个单位和部门,都是国家的组织基础和社会的细胞,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管理城市、农村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倡导和鼓励社会团体和组织都能建设为学习型组织。最近我国提出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计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措施。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干部培训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高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干部培训的实效和水平。要积极推动工商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建设学习型社会,还应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建设各种学习型组织,是通向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居民包括社区内从业人员学习的重要基地。传统的社区只是人们依靠居住地或工作场所在地理上比较接近等因素而结成的交流、集会、休闲和生活的共同体。而学习型社区则不同,它是将社区内分散的学习资源联系和整合起来,为社区内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居民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机会,促进社区居民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并在制度、体制、机制、经费、物质和学习资源等方面为社区居民的学习努力提供保障,使社区成为为全体居民提供各种学习机会的新型社区。
(三)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意识。
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意识是指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是一个人应对未来信息社会和进行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必须依靠全体公民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五、结语。
在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不仅是适应和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根本途径。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不仅是适应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世界终身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贡咏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社会理念之辨析[j].教育探索,,(11).
[2]顾明远.终身教育――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j].中国成人教育,,(12).
[3]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厉以贤.学习社会的理念和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5).
[5]何解山.终身学习之成因哲学思辩[j].中国成人教育,,(5).
终身学习论文篇四
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更新很快,学生要理解科学、创造新知识和新产品,一个必要的基础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这主要体现为主动积聚知识和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学校开展自我指导学习,使学生主动选择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学生自我的成长。
我校依据“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目标。按照“探究自然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3条线索开展自我指导学习。学习的流程为:确定学习主题一制定学习方案一收集资料一整理资料一学习成果交流、展示一深化拓展一学习活动评价。
1、案例及分析。
1.1确定学习主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填写自我指导学习契约,提出学习课题,经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学习的方向。有l6位学生确定的学习方向是干细胞研究,但具体的学习目标不同。为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分工协作,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学生有必要进行分组。起始,由学生自由分组,但迟迟未能合理分组,教师征求学生的意见后给予指导。首先,教师通过介绍部分相关资料作为知识载体,并用预先设计好的3个颇具探究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安排学生记录统计辩论过程中出现的不同观点或论点,根据辩论过程中的观点或论点的相似情况,把观点大致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成4~5人的'小组,共分为3小组;同时,依据学生辩论情况,帮助学生确立子课题,作为小组具体学习方向。
1.2制定学习方案3个小组制定的学习计划大致相似,均包括调查目的与任务、对象与范围、方法与步骤、时间安排、内容、所需条件、小组分工、预期结果及成果交流等。其中第1小组的制定的学习计划特别详细,对!莩习的各个程序均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存在一些颇具争议性的观点,经商议,认为采用辩论会的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会让更多同学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要举行辩论会,就需要辩论对手,到底找谁呢?大家一致认为邀请第2小组的同学参加辩论会最合适,征得组员的同意,第2小组与第3小组就干细胞技术及发展前景等颇具争议性的观点进行了辩论。
1.6深化拓展学生认真学习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后,教师出示4个问题,请学生尝试回答这些问题。问题1:每篇报道的目的(假如有)是什么?传递信息或阐述想法?问题2: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所读报道赞成哪一种?问题3:有没有报道或文章是没有证据的推测和臆想性陈述?问题4:依据你的观点,哪一篇报道(文章)最“佳”或最“差”,说明理由。
1.7学习活动的评价自我指导学习结束后.依据“自我指导学习评价表”用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2、体会。
2.1开展自我指导学习的意义自我指导学习是自我认识教育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学生的选择与主动性为基础的。自我指导学习的主要决策者是学生而非教师,而且自我动机、自我训练是成功的关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选择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要研讨的主题、要追求的目标、学习的策略、活动形式以及所运用的资源。他们也可选择如何展示评价自己的成果。教师的角色从传授内容扩展到指导学习过程,因此学生可以在设计与独立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源自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抱负,学生能够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他们通常都会更深入地开展。
2.2开展自我指导学习的可行性经我校3年的实践探索,自我指导学习适合在各类学校开展,且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辟新途径,真正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具有现实可行性。自我指导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确定学习主题,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通过不同媒体获取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求证。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终身学习论文篇五
信息技术教学在大学中更多的也就是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新颖,并且种类繁多,可以更好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传统课堂而言气氛更活跃,没有太多的拘束,而课堂上活跃的气氛可以不断刺激学生们的思维,使得学生们更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课堂上积极的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2学习主动性的养成。
大学与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差异巨大,在大学里没有班主任天天叮嘱学生上课不许睡觉不许玩手机,没有家长会每天晚上催促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管理模式会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变得很不适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唠叨和催促,一部分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懒惰,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等。慢慢地甚至发展成为逃课,考试作弊等严重后果。所以在大学里学生的自控力和自觉性是极其重要的,大学四年能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决定权掌握在学生们自己手里。但换个角度想,如果某个课程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严肃压抑,这样的课堂又会有几个学生会真正感兴趣愿意去学呢?课程新颖有趣才能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以后必定会有思考并产生疑问,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之下学生们就会慢慢开始学着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久而久之遇到问题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能逐渐养成。
2.3为学生提供更宽广,更自由的学习空间。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局限于某一个课堂某一个老师,学生没有办法获取到更多知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知识范围更广,可以搜集来自全国或者全世界的知识,甚至还有机会能与各地的名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而对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可以利用这种网络渠道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因为在大学里老师一般都是上完课就走了,也不会再因为某个学生成绩较弱而给他单独“开小灶”,更多的都是要靠学生们自己主动学习。
3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将发展得越来越迅速,越来越先进。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当代大学教学中来,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弱势,更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对当代大学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能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且信息技术教学的巨大信息量和高速的信息传输能够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知识。
参考文献。
终身学习论文篇六
摘要:教学资源是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支撑条件,正是因为有了教学资源的支持,才使得实现真正意义的终身教育成为可能。在历史教学中,各类教学资源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历史知识学习的终身化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指的是为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可利用的一些条件,一般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可供教学利用的教学素材等,当然也包括宏观上的教师资源,教学所用的教具、办学条件、基础设施等,从广义来看,教学资源也应该包括或者涉及一些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资源广义上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或者是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狭义上的定义是指学习资源,主要就是教学材料、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后援系统等。[2](2)历史教学资源。历史教学主要指的是以发展学习者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者文化修养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历史教育、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观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以增强整体素质为主要宗旨的教育活动。广义上的体育教学涵盖了社会上的历史主题教育、学校历史教学活动等。而狭义上的体育教学主要指的就是学校课堂上的历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教育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组织的,系统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培养教育过程。历史教学资源可以是物化的,也可以是非物化的,物化资源可以是一些教具、教学设施、教材等,非物化的资源包括一些观念上的支持、群众基础等。
终身学习是国民教育中的培养目标之一,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主要是指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过程中学习、参加的一些与教育有关的活动。也就是说终身学习本身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和内容;其二,终身学习也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思想以及观念的指导下,以学习与教学的系统化、整体化为宗旨,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为人类个体提供参加教育活动机会的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学会的不应仅仅是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概念等,而应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一些现实的问题,学会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于“实效性”的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实效”的汉语意思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动因产生的客观结果,一般指好的方面的效果。实效性则是指某一事物或过程具有的实际效果。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各类教学资源的介入将会很好地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象。而在终身学习方面因为有了各类历史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教学过程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扩大历史教学的影响面,能够让更多的人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丰富教学资源的历史课堂,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的安排应该是紧密的,教学的组织应该是系统的,能够实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点本身,更多的是要通过资源的运用去培养学生独立的历史思维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历史教学资源在终身教育中能够发挥出来的实效性界定为: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背景条件下,历史教学资源对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灵活把握的实现程度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朝.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韩雪松.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终身学习论文篇七
摘要:当代社会,各类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这其中更是一路领先现如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在经济、教育、军事等多个大的领域,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更是遍布在各个角落。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信息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大学教学与中小学教学差异较大,当代大学教学越来越多的是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势,可以很好的进行互补。但信息技术的涵盖范围较广,所以在大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强弱,师资团队水平高低进行仔细的斟酌选择,以便真正做到高效率的教学。
关键词:大学教学;信息技术;创新;。
大学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同时大学也是年轻人的聚集地[1]。各类新鲜事物,潮流事物都会在大学里格外突出,学生们进入大学是为了学习更高等级的知识。所以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做到保证基本教学质量更要不断创新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活跃思维,学习到更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而新的教学模式则需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潮流,创新出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1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运用。
1.1网上选课。
众所周知大学里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一般为学校或者院系作统一的规定,而选修课则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自由选择[2]。大学课程繁多,学生数量也较大,传统的选课方式工作量大,耽误时间,而且很可能有些感兴趣的,很容易出现名额一早就被抢空的情形。面对这种情况,现在大多数的大学都采用了网上选课的形式,不仅节约学生们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不仅可以在线选择课程,甚至连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细节方面都可以自由选择。同时也替教师们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1.2网上教学。
现代教育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发展起来,那就是网上教学。目前网上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于中小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在大学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大学要求学生络课程,并且还将学生络课程的时长计入学分,以这种方式来促使学生们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网络教学信息量大并且速度快,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了解学习到新的知识。
1.3ppt课程的制作使用。
现如今绝大多数的学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使用到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的出现大大减少了教师的板书量,不仅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又能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透彻的理解知识。通过视觉和听觉的配合,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在学习数学之类的课程时,通过ppt课件使静态而又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动态而具体,这样便能帮助学生轻易理解抽象性问题。同时这种动态的教学还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并保持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终身学习论文篇八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孔子曾说:“知者不如善者,乐者不如乐者。”记得我们刚上学的.时候,还不认识汉字之友。后来是老师教我们的,但是有时候,我们经常会选一些好的课外书给我们读。一本好的课外书籍就像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之门。读书,让我们知道中国的荣耀与屈辱。
记得有一次,我在看书的时候,我妈叫我和她一起去超市逛街,我没听见。我继续看书。我妈说:“走吧,我妈去超市给你买本新书,好不好?”听了这句话,我赶紧答应了。
一进超市,我的目光就转向了我最喜欢的书——。我拿起一本书看了一会儿,然后完全进入了故事的情节。过了一会儿,我妈给我打电话,我没听见。我一抬头,原来是我妈。妈妈见我入迷就买了。
我从小就爱看书。小时候爸爸告诉我,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给了我一本作文书。过几天就看完了。以后我会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向张海迪、居里夫人学习。
看了越来越多的书,从中学会了善良,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利益高尚,灵魂丰富的人,学会了做一个冷静而有毅力的人,学会了如何对待友情,珍惜生命….
终身学习论文篇九
素质教育是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孩子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孩子为中心,强调孩子“学”的主动性,教师与家长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孩子的学习,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孩子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即使孩子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家长也要根据孩子实际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使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积极的实践活动。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孩子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家长要注重孩子的自我评价,指导孩子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认真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这一对辨证统一的矛盾,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积极寻求开放、生动、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认真实施诱导、鼓励、尝识的教育策略,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终身学习论文篇十
这一代人的学习:第一:人格。跟人学的效率更高。第二:概念。通过不断搜集概念高效地学习。第三:缝合。把知识合起来。第四:碎片(现代人不得已,但作者认为其实没什么)。第五:目标。人间有两种人:第一种人世界里是三个词:立场、感受、意见。第二种人世界里也是三个词:目标、方法、行动。
一只眼死,两只眼活&两种人生策略。同时拥有超过别人75%的`技能比只掌握一个超过99%的技能的人更厉害。知识的农耕民族:找一个学科,像种地一样,精耕细作,最后熬成专家教授。知识的游牧民族:不断激发兴趣,四处寻找自己可能感兴趣的领域。哪里水草丰美,就像哪里迁徙。一旦觉得这个领域了解的差不多了,就又收拾行囊,专场更新的领域。
博物学精神的回归。最初的哲学包含了科学。物理、化学,在这些问题保准化后,独立出来自立门户。博物学就是认识世界的像素越来越高。孵化出了地质学和生物学。博物学不是对知识科普,二是知识的发现者和管理者。
终身学习论文篇十一
大家好,我是阳光。
大科学家牛顿童年时,头脑并不聪明,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有个同学说他是笨蛋,牛顿很愤怒发誓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勤奋学习,我向所有小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1、向牛顿一样从小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2、勤奋学习,追求真知,培养科学精神,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探求知识的奥秘中。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上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终身学习论文篇十二
刘洋,我们对这个名字已经再熟悉不过。她是第一位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2010年初,她从15名航天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开始了航天员的艰苦训练,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3~5年的训练任务。49年前的6月16日,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驾驶着“东方6号”宇宙飞船升空。这一次,她在同一个日子,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嫦娥飞天”的传说成为现实。
2013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全中国人期待已久的神舟九号发射成功了,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自豪的时刻。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神舟九号成功发射的背后,刘洋学姐要付出多少汗水:她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担任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航天员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2013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神舟九号飞船载着三位航天员成功发射,飞向天宫一号。这是中国的创举,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开学第一课中,刘洋学姐告诉我们:“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对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的爱。我爱这里明媚的阳光,爱这里清新的空气,爱这里纯净的水,爱这里的江河湖海,爱这里的高山平原,爱这里生存着的多样化的物种,爱这里生活着的我们人类”。当我知道刘洋学姐要带着使命去太空中完成任务的那一刻,我特别想对她说:刘洋学姐,你是我崇拜的偶像,是我奋斗的目标。在你身上我学到了不怕吃苦、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热爱生活的精神,你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更是我学习上的榜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以后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要像刘洋学姐那样,为国争光,终身学习做祖国的栋梁!
终身学习论文篇十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
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雷锋精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同学们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精神,我们向全院同学发出“学雷锋,树新风,我志愿,我行动”的倡议:
加大宣传力度,重点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
在这期黑板报中,把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和人生格言与同学们分享,争取从深深地感染每一位同学。
现在的同学比较爱吃甜食,特别是泡泡糖,经常把吃过的泡泡糖随意地吐在地上。
所以,我们班打算用一堂自习课的时间,来到操场,清理泡泡糖。
从电视电脑上了解需要经济帮助的同学,在与他们进行电话联系以后,为他们汇去大家一起筹集的款。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照耀下,一代代青年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立志要当永远的活雷锋,而不是3月5日的雷锋;我们不用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让社会处处盛放雷锋之花!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终身学习论文篇十四
1、实话说,不认为本书值得书商所宣传的那么大的美誉,譬如“颠覆传统成功学观点,影响美国校园教育的创新理念”。
2、本书核心思想,如果我们要持续不断地成功,就要具有成长型思维,面对成功不要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天才,要关注努力的过程,以及努力的策略;面对失败,不要心灰意冷,要找出失败的原因,针对性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才可能获得不断的成功。
3、固定型思维模式最主要就是认为所有事情是固定不变的,是用悲观和僵化的方式对待变化,譬如认为个人的才能是天生注定的,对于成功认为是自然的,对于失败则归结于才能的不行,逃避挑战,等等负面情绪。
4、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断成长的,才能不是固定的,个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成功,面对失败,更多聚焦于失败的原因,以及以后如何克服,勇于挑战。
5、需要警惕两种误解:
1)思想开放不等于就是成长型思维,关键要看个人能力是否有不断提升;
2)努力不是成长型思维的全部,需要有策略,不要为了努力而努力,要看努力的结果。
6、成长型思维是可以培养的,要时时反省,警惕自己日常言行中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抑制固定型思维特征(负面的、固定的),发展成长型思维特征(积极的、灵活的)。
7、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8、原文摘录。
9、两种思维方式对比。
终身学习论文篇十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勤奋踏实的将一点一滴的知识掌握,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同学们,努力学习,只争朝夕,清晨的`港湾,千帆竞发;努力学习,只争朝夕,人生的战舰,乘风破浪;努力学习,只争朝夕,胜利的凯歌,威武雄壮!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是啊,只有劳动者才是最光荣的!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涌动着一群值日的同学,每天都有人在默默地打扫卫生,每天都有人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是他们共同创造了整洁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在清新的校园里快乐地学习。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主动维护学校环境卫生,积极参加青少年志愿者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双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是中华儿女,是祖国的孩子。是祖国哺育了我们,让我们在和平快乐的环境里生活。仰望五星红旗,祖国值得我们骄傲,祖国母亲背后有多少故事让我们去回味,把前辈们的努力拼搏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里。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明天由我们续写,祖国的未来要靠我们的才华!同学们,为了我们美丽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吧!
终身学习论文篇十六
《学会生存》在确认终身教育概念时,也同时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学习化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学会生存》指出,在教育活动是分散的、片断的、为少数杰出人才服务的时代,人们建立的学校体系曾经发生过巨大的作用。然而,现在学校体系与环境之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不和谐”。因而,我们必须超越体系的概念之外,来考虑事物的另一种安排。这就是学习化社会。“如果我们要学习的所有东西都必须不断地重新发明和日益更新,那末教学就变成了教育,而且就越来越变成了学习。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那末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
学习化社会的出现,是因为:
学习化社会的出现并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学生应从被动地获得知识和一般技能转到积极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转移将提高而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教师既要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地图,又要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依此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更凸显了学校教育阶段的基础作用。教师要胜任这一切,就必须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即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开放性启动教师的解放教育。
与解放教育相对立的是驯化教育,它总是把教师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而“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这是一个往来不绝的连续过程”。换言之,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教学相长、互为师生的过程。正是这种敞开的、动态的变化,才使得教师不断通过做学生而获得做教师的资格,又不断通过做教师来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解放教育所要求于教师的是通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研究而学会并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包括:
第一:学会如何学习。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要把这种教学方式传给别人,自己首先就要精通它。他们懂得应该获取什么信息、从何处去获取这些信息,同时知道怎样运用这些信息去帮助学生得到发展。尤其是在现代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各种信息蜂涌而来的情况下,教师是否具有选择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更是至关重要,它甚至是教师职业生涯持续下去的前提。
第二:学会独立自主。如果教师要教别人学会独立思考,首先自己就必须能够独立思考。选择了当教师的人,就必须不断地同扼杀教师独立判断的清规戒律做斗争。教师要学会行使自己的专业自主权----如教材教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作业的评估等,同时参与学校的管理。只有当教师充分发展起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时,他才真正得到解放和自由。这也正是教师在新世纪不可缺少的职业生存能力。
第三:学会革新创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革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自己也必须先具备这种意识和精神。因为,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不是由外在决定的,而是来自于内部,来自于教师每日每时都在从事着的创造性的工作。只有当教师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具有提出创造性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的能力,他才具有了通向21世纪的“第三张通行证”----即与学术性、职业性同等重要的拓展能力,亦即个体的创造性品质。
第四:学会与人合作。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认识他人,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21世纪的教育更强调对全球合作精神的承诺,强调团队精神,这便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这一品质。学会与人合作绝不是一句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它同样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一项。
由此,我们可以说,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研究”是教师走向成功的阶梯,也正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才有了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可能。
终身学习论文篇十七
一个人,要么去旅行要么去学习,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学习,就要孜孜不倦,迎难直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到达更远的地方。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即使在八十九岁的高龄也不放弃学习新知。再进行深入研究杂交水稻的同时,他学习了英语和俄语以及踢踏舞等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令无数人为之点赞。我们不妨想想,是否自己还保留有年龄太大了学习也没用了的想法。袁隆平院士就以自身向我们证实了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么多年上学的时间里我们或许觉得自己已经懂得了许多的知识,但是知识浩如烟海,我们拥有的那些像宇宙中的尘埃一般渺小,微不足道。
学习需要我们不知疲倦。学习新知就应勤奋刻苦,永不满足。宋濂这样写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敢怠。这样的态度已经少见了。宋濂为去请教老师,往往在路上就被冻僵。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借书抄书到半夜,不敢停歇也绝不停歇,思想简单,不知疲倦。
为了学习,人们的思想往往高度集中。知识是神圣的,在迎接他们到来的时候不能有丝毫怠慢,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还应坚持坚定地走下去,就像前人一样。一个坚持学习的人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毛泽东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他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的过程中也充满着曲折,科学家沃森与克里尝试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模型,在这些模型中,碱基位于螺旋外部,但是很快被否定了。经过他们的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地发现了dna分子结构。
实践给人们送来了真理。在实践中,我们对知识加以探讨和研究,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获得真知。
学海无涯,学习是苦的亦是甜的。只有广大青年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会使人生之花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