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热门19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或观看一部电影后,针对内心所产生的感受、认识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片段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感受。请大家欣赏以下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一
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难得。
徐志摩。
难得,夜这般的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详论,。
更没有虚娇,猜忌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的干裂的口唇;。
你添上几块煤,朋友,。
一炉的红焰感念你的殷勤.
在冰冷的冬夜,朋友,。
人们方始珍重难得的炉薪;。
在这冰冷的世界,。
方始凝结了少数同情的心!
这首《难得》写了一双“寂寞”灵魂深夜对视,互诉孤寂之情。但这不是一团无病呻吟,而是令人感受到的贴近诗人心中的炉火的温,还有对现实社会冰冷现状的担忧。人们常常把诗人和失意怯懦联系在一起,但我觉得诗句就是诗人手中的利器,在这白纸黑字上刻出了社会的分明;诗句更是入口的良药,美化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徐志摩的诗,我感觉到了他心中那份对浪漫的执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为什么不让它飘满浪漫的雪花”。《雪花的快乐》一诗则将浪漫与情景融为一体: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读诗并不是去钻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情到景到意象到既是读诗的大境界,自己的心情随着诗歌文字的浮现而波动,感觉自己的思想在窗外的'浮云之上随风飘荡,来到诗人面前,感受着诗人创作的冲动。诗句结束,合上书,周围的一切还是原样,但嘴角一笑,心里已多了份对生命的礼赞。
徐志摩的诗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他的大部分诗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过滤了的情感。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给以稀释,以防其“杀”了诗的美感。如《再别康桥》,诗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化为诗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感的克制。如“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诗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在整个诗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诗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这正是情感经过理性的洗礼后所能达到的一种诗歌境界,所以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诗歌比较含蓄,但不流于晦涩。从总体上看,尽管徐志摩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其单纯的信仰:爱、自由与美,但他并非对此进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呐喊,而是将之寄托于对雪花、康河、婴儿等美好形象的礼赞中。《黄鹂》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实写黄鹂,虚写诗人的感觉:感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把展翅飞走的黄鹂与春光、火焰、热情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写“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恋人,但诗人却不直接去抒写对恋人的思念,而从对山中光景的关心写起;不直写“我”想去见恋人,而是化一阵清风,将针叶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轻轻地不扰乱她的睡眠。这种构思含蓄地将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甜蜜的思恋全都表现出来了。《再别康桥》中,诗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二
手捧着《徐志摩诗集》,我心潮澎湃。读者自己仰慕已久的诗人用心血写就的诗歌,我沉醉其中,如饥似渴。随着他的脚步,我参观了欧洲各国的风景名胜;顺着他的目光,我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他的思想,我也对黑暗的旧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
想必多数仰慕徐志摩的读者,是因为看过了《再别康桥》,我也不例外。本是普通的小桥流水,经他描写,竟成了世外桃源,宛如仙境一般。“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诗人眼中的景物,经过想象的雕琢,都被赋予了生命轻的超凡脱俗。康桥上肯定留下了徐志摩许多美好的回忆,康河中也溶着他水晶般的梦幻,这是他恋恋不舍的佳境啊!我跟随他漫步在康桥上,听流水潺潺,看柳絮轻舞,让心重归于静谧。忽然,身边景物瞬息万变,我已站在泰山脚下。“你阔大的巉岩,像是绝海的惊涛……承受日月与云霞的光豪……”在这里徐志摩完全没有了刚才的柔情,而变得豪情万丈,诗人的感情真得太丰富了。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三
《徐志摩诗歌全集》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爆发一般涌现出来。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诗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他的诗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驳杂的思想也在这个世界中一一体现。他的诗歌写爱情、写生活、写景色、写人间疾苦。
这里引用徐志摩的诗:“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爱落叶的癖好。他们初下来时颜色有很鲜艳的,但时候久了,颜色也变,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话,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与落叶一样的无用,至多有时有几痕生命的颜色就是了。”有着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维不见得完美,有时只是一种多余。看似华丽,却经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却不能传给后世,也是一种无奈吧!对自己的无奈!
“人类最伟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理想的极度,想象的止境,从人到神!诗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盘旋的。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诗的伟大,哲学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笔惊醒人们,别总关注物质,心灵的美也很重要。诗歌,它可以给你带来心灵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现在,诗歌已经越来越少,看诗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确,诗不能给人们带来财富,也许你认为它只是在浪费时间。但你,没有明白诗的意义。那种对心灵,对灵魂正真的描写,在诗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声,也许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发现的你的那份情怀。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也许你没有志摩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着你的感受。被让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睁开眼,看看诗的世界。诗歌不是一种任务,诗人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对自身的觉醒,一中参透。诗歌没有什么,只要有那颗向往的心,让我们细细品读《徐志摩诗歌全集》,发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怀。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四
(一)。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
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
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
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
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二)。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
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
也不饶恕我的肢体:
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
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
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
(三)。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左右是一些丑怪的鬼影:
焦枯的落魄的树木。
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
比着绝望的姿势,
正如我要在残破的意识里。
重兴起一个残破的天地。
(四)。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闭上眼回望到过去的云烟;
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
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
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
我有的只是些残破的呼吸,
如同封锁在壁椽间的群鼠。
追逐着,追求着黑暗与虚无!
2、《起造一座墙》。
你我千万不可亵渎那一个字,
别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
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
蕉衣似的永远裹着我的心;
我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
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
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
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
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
3、《残诗》。
怨谁?怨谁?这是青天里打雷?
关着,锁上;
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
别瞧这白石台阶儿光润,赶明儿,唉,
石缝里长草,
石上松上青青的全是莓!
那廊下的青玉缸里养着鱼,真凤尾,
可还有谁给换水,
谁给捞草,谁给喂?
要不了三五天准翻着白肚鼓着眼,
不浮着死,
也就让冰分儿压一个扁!
顶可怜是那几个红嘴绿毛的鹦哥,
让娘娘教得顶乖,会跟着洞箫唱歌,
真娇养惯,喂食一迟,
就叫人名儿骂,
现在,您叫去!
就剩空院子给您答话!。
4、《翡冷翠的一夜》。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
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随他领着我,天堂,地狱,哪儿都成,
反正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
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着。你伴着我死?
什么,不成双就不是完全的“爱死”,
要飞升也得两对翅膀儿打伙,
进了天堂还不一样的要照顾,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没有我;
要是地狱,我单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说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
(虽则我不信,)象我这娇嫩的花朵,
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
那时候我喊你,你也听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运,笑你懦怯的粗心?
这话也有理,那叫我怎么办呢?
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
唉!你说还是活着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吗?――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丢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这是命;
但这花,没阳光晒,没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瓣尖儿焦萎,多可怜!
你不能忘我,爱,除了在你的心里,
我再没有命;是,我听你的话,我等,
等铁树儿开花我也得耐心等;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5、《最后的那一天》。
在春风不再回来的那一年,
在枯枝不再青条的那一天,
那时间天空再没有光照,
只黑蒙蒙的妖氛弥漫着。
太阳,月亮,星光死去了的空间;
在一切标准推翻的那一天,
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
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
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
赤裸裸的灵魂们匍匐在主的跟前;――。
我爱,那时间你我再不必张皇,
更不须声诉,辨冤,再不必隐藏,――。
你我的心,象一朵雪白的并蒂莲,
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
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6、《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7、《我有一个恋爱》。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他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
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
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
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
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
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在或是消派――。
大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8、《月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
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
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
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
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
9、《康桥再会吧》。
康桥,再会吧;
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我当年。
辞别家乡父母,登太平洋去,
(算来一秋二秋,已过了四度。
春秋,浪迹在海外,美土欧洲)。
扶桑风色,檀香山芭蕉况味,
平波大海,开拓我心胸神意,
如今都变了梦里的山河,
渺茫明灭,在我灵府的底里;
我母亲临别的泪痕,她弱手。
向波轮远去送爱儿的巾色,
海风咸味,海鸟依恋的雅意,
尽是我记忆的珍藏,我每次。
摩按,总不免心酸泪落,便想。
理箧归家,重向母怀中匐伏,
回复我天伦挚爱的幸福;
我每想人生多少跋涉劳苦,
多少牺牲,都只是枉费无补,
我四载奔波,称名求学,毕竟。
在知识道上,采得几茎花草,
在真理山中,爬上几个峰腰,
钧天妙乐,曾否闻得,彩红色,
可仍记得?――但我如何能回答?
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
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
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
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
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
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
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
狂溢的旧痕,尚留草底桥边,
明年燕子归来,当记我幽叹。
音节,歌吟声息,缦烂的云纹。
霞彩,应反映我的思想情感,
此日撤向天空的恋意诗心,
赞颂穆静腾辉的晚景,清晨。
富丽的温柔;听!那和缓的钟声。
解释了新秋凉绪,旅人别意,
我精魂腾跃,满想化人音波,
震天彻地,弥盖我爱的康桥,
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
汝左右,任地中海疾风东指,
我亦必纡道西回,瞻望颜色;
归家后我母若问海外交好,
我必首数康桥,在温清冬夜。
蜡梅前,再细辨此日相与况味;
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
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
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
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
年来梦境缠绵的销魂足迹,
散香柔韵节,增媚河上风流;
故我别意虽深,我愿望亦密,
昨宵明月照林,我已向倾吐。
心胸的蕴积,今晨雨色凄清,
小鸟无欢,难道也为是怅别。
情深,累藤长草茂,涕泪交零!
康桥!山中有黄金,天上有明星,
人生至宝是情爱交感,即使。
山中金尽,天上星散,同情还。
永远是宇宙间不尽的黄金,
不昧的明星;赖你和悦宁静。
的环境,和圣洁欢乐的光阴,
我心我智,方始经爬梳洗涤,
灵苗随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辉,
听自然音乐,哺啜古今不朽。
――强半汝亲栽育――的文艺精英;
恍登万丈高峰,猛回头惊见。
真善美浩瀚的光华,覆翼在。
人道蠕动的下界,朗然照出。
生命的经纬脉络,血赤金黄,
尽是爱主恋神的辛勤手绩;
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最难忘。
骞士德顿桥下的星磷坝乐,
弹舞殷勤,我常夜半凭阑干,
倾听牧地黑野中倦牛夜嚼,
水草间鱼跃虫嗤,轻挑静寞;
难忘春阳晚照,泼翻一海纯金,
淹没了寺塔钟楼,长垣短堞,
千百家屋顶烟突,白水青田,
难忘茂林中老树纵横;巨干上。
黛薄茶青,却教斜刺的朝霞,
抹上些微胭脂春意,忸怩神色;
难忘七月的黄昏,远树凝寂,
象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螟色,
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桔绿,
那妙意只可去秋梦边缘捕捉;
难忘榆荫中深宵清啭的诗禽,
一腔情热,教玫瑰噙泪点首,
满天星环舞幽吟,款住远近。
浪漫的梦魂,深深迷恋香境;
难忘村里姑娘的腮红颈白;
难忘屏绣康河的垂柳婆娑,
娜娜的克莱亚,硕美的校友居;
――但我如何能尽数,总之此地。
人天妙合,虽微如寸芥残垣,
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
而此精神,正如宛次宛土所谓。
“通我血液,浃我心脏,”有“镇驯。
矫饬之功”;我此去虽归乡土,
而临行怫怫,转若离家赴远;
康桥!我故里闻此,能弗怨汝。
僭爱,然我自有谠言代汝答付;
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
上市时节,盼望我含笑归来,
再见吧,我爱的康桥。
10、《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1、《黄鹂》。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12、《生活》。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13、我等候你。
我等侯你。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如同望着将来,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你怎还不来?希望。
在每一秒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
你的笑语,你的脸,
你的柔软的发丝,
守候着你的'一切,
希望在每一秒钟上。
枯死――你在哪里?
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
我要你的火焰似的笑,
要你的灵活的腰身,
你的发上眼角的飞星;。
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
像一座岛,
在蟒绿的海涛问,不自主的在浮沉?
喔,我迫切的想望你的来临,想望那一朵神奇的优昙开上时间的顶尖!
你为什么不来,忍心的?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
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妒与愁苦,生的羞惭与绝望的惨酷。
这也许是痴。竟许是痴。
我信我确然是痴;。
但我不能转拨一支已然定向的舵,
万方的风患都不客许我犹豫――。
我不能回头,运命躯策着我!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毁灭的路,但为了你,为了你我什么也都甘愿;。
这不仅我的热情,
我的仅有的理性亦如此说。
痴!想碟碎一个生命的纤微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她的一滴泪,她的一阵心酸,
竟许一半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我粉身的消息传到她的心里如同传给一块顽石,
她把我看作一只地穴里的鼠,一条虫,
我还是甘愿!
痴到了真,是无条件的,
上帝他也无法调回一个痴定了的心如同一个将军,有时调回已上死线的士兵。
枉然,一切都是枉然,
你的不来是不容否认的实在,虽则我心里烧着泼旺的火,
饥渴着你的一切,
你的发,你的笑,你的手脚;。
任何的痴想与祈祷不能缩短一小寸你我间的距离!
户外的昏黄已然,
凝聚成夜的乌黑,
树枝上挂着冰雪,
鸟雀们典去了它们的啁啾,
沉默是这一致穿孝的宇宙。
钟上的针不断的比着玄妙的手势,像是指点,像是同情,像是嘲讽,
每一次到点的打动,我听来是我自己的心的活埋的丧钟。
14、《在山的那道旁》。
在那山道旁,一天雾??的朝上,
初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窥觑,
我送别她归去,与她在此分离,
在青草里飘拂,她的洁白的裙衣。
我不曾开言,她亦不曾告辞,
驻足在山道旁,我暗暗的寻思,
“吐露你的秘密,这不是最好时机?”
露沾的小草花,仿佛恼我的迟疑。
为什么迟疑,这是最后的时机,
在这山道旁,在这雾盲的朝上?
收集了勇气,向着她我旋转身去:
但是啊,为什么她这满眼凄惶了。
我咽住了我的话,低下了我的头,
水灼与冰激在我的心胸间回荡,
啊,我认识了我的命运,她的忧愁,
在这浓雾里,在这凄清的道旁!
在那天朝上,在雾茫茫的山道旁,
新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睥睨。
我目送她远去,与她从此分离。
在青草间飘拂,她那洁白的裙衣!
15、《月下待杜鹃不来》。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
数一数螺钿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月儿,你休学新娘羞,
把锦被掩盖你光艳首,
你昨宵也在此勾留,
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
听远村寺塔的钟声,
象梦里的轻涛吐复收,
省心海念潮的涨歇,
依稀漂泊踉跄的孤舟!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
风飕飕,柳飘飘,榆钱斗斗,
令人长忆伤春的歌喉。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五
一段凄美传奇的爱情故事总是能让世人铭记称颂,不管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所以流传于世与人们对纯粹爱情的向往是分不开的。我也不免流于俗套,对于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恋故事真真是恋极了!因此我从不放过任何能了解这段故事的机会,从早先的听说,到后来的《林徽因传》,再是她与他的作品,但是终究是一种朦胧不清的感觉,如雾里看花,云中看月,我是一定想探个究竟,所以当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不免兴奋,今日总算是看完了,终于是对这段徐林之恋有了些了解,除此之外,却也多了些其他的想法,细细道来。
我所读《徐志摩传》乃韩山石老先生所著,对于韩老我只是听过其名,却从未读过他所写之作品。这本书虽是个人传书,却采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可谓新奇,效果却也奇佳,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虽然书中分篇独立,但是全读下来,诗哲生平却也一目了然,相对于传统的人物传记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此书内容详实,所述历史几有可考之处,相对于之前我所读之《林徽因传》,这本书则更为人可信,韩老的严谨也让小辈不甚敬仰。此书也绝大多数的笔墨不是在徐林之恋上,多讲徐志摩生平所做之事所交之友,看书时更像是置身其中,看到的是近一个世纪前的种.种画面。我却也无憾之处,从书中我认识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徐志摩,而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也让我更加明白为什么徐林之间会有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无疑使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文坛上最璀璨的新星,他的才气让太多的人折服。然而让我更为赞叹喜爱的是他的性格和处世之态。他在文字上的骄傲,在交友中的温和,在生活中的率真,在爱情中的稚气和执着,这些都让我太喜欢他了,我觉得我跟他有相似之处却远不如他,他就像是我最希望成为的却没能成为的那种人,所以我想如果我跟他生活在一个年代里,我也会毫无疑问的爱上他。鉴于这种.种的种.种,再加上林徽因的那一份温婉骄傲和豆蔻初开时的懵懂,那一份令我心醉神往的徐林之恋为什么会发生也就明白了。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六
很久以前,就喜欢上了志摩的诗。
记得那是一个青春萌动的季节,一个人坐在家里的楼顶上看书,看到了这样的一段: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纱扬娜拉。
就是在那个瞬间我爱上了这首小诗,也是在那时开始,知道了志摩,知道了他的诗集。
读者眼中,志摩只是执着于爱情。我不否认,志摩的诗有太多的爱情,就如前面的《纱扬娜拉.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打开《徐志摩诗集,你会发现,一样有许多的诗不是爱情的。《破庙中“千年万年应该过了,只记得那凶恶的神道,忘了,我现在的破庙”传出了志摩对祖国的忧对当权者的恨。而《望月》却表达出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品读志摩的爱情诗,能够一起品味志摩那丰富而细腻的感情。在他的爱情诗中,我们的感情随着他时而的激情澎湃,时而的婉转流长。也是在读了他的爱情诗后,我的感情观脱离了高中的幼稚,才能更好的理解爱情的意义。
读志摩的忧国诗,我能明白那时的中国,明白那时的世界的情形。他没有直接把祖国写出了,但他用暗喻的方法,写出了当权者的黑暗,写出了百姓的流离心酸。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恋,志摩没有用最通俗的文字表达,而在那些看似没有关联的词语中,却有着他浓烈的情节。
而读志摩的生活哲思诗,我们又能看出一个对生活观察细腻,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矛盾的诗人。从他的诗中,我们能看到一棵小草的悲喜,能看到一条小河的清纯。是他的诗,让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让我用一颗更成熟的心去生活。
诗,许多的人不喜欢,更有许多的人不理解。我不敢说我很懂诗,但我很喜欢诗。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我喜欢诗中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喜欢他处出透出的哲理。诗,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如果可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看诗,品诗,从诗中学会生活,从诗中学会为人,甚至,从诗中学会爱国。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七
初识徐志摩还是那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洒脱的诗句,内心也不禁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天性的思想泛滥,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再次观赏这部作品,却发现那时的徐志摩少了份纠缠,多了些许奔放,浅露离别的忧伤,显现了浓浓的浪漫情愫,他把浓郁的离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几笔点化得淡雅、飘渺,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激起我对大学生活的深刻怀念,对职工生涯的无限憧憬。如果你觉得徐志摩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眼界低见识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时间有幸拜读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诗,全诗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达了诗人对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无可奈何而引发感叹。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表达了他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读起他的这首诗歌都会激起我对美的无限追求,对偶遇的深切渴望。对于二十岁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而言,正处于抉择的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美,只有拥有发掘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源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徐志摩面对愤怒,没有咆哮,没有慷慨高歌,甚至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淡然洒脱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用他的才能与行动告诉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需冷静,乐观,要豁达。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对我而言,还是偏爱他的诗歌,他的浪漫主义,每每翻阅他的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作品都足以给我上一辈子的人生哲学。
徐志摩以彼之细腻的心理捕捉,赋我缠绵的情感体会;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写作风格,赋我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以彼之坦诚的语句,无畏的呐喊,赋我对人类精神的深刻思考。
可惜,天才的诗人只在人世间短暂的停留,他的出现虽似一颗倏然划过的流星,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但却折射出奇异的光芒,留下为之动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义情怀,叫人怀念,令人难忘,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八
假期中,有两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一篇是《我所知道的康桥》,教我写作。另一篇是《赋得永久的悔》,教我感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多数人都知道这句情诗,而徐志摩先生更是家喻户晓。每当读到徐志摩先生写的诗亦或散文,总是很荣幸。
他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的作品用词严谨,生动形象,尤其是《再别康桥》,他的妙笔勾勒出来的康桥之景,让人如临其境,心旷神怡。“笔下生花”一词用在他的作品上,更是再合适不过了。
读到这篇文章,我仿佛跟着徐志摩先生的视角,领略对他意义不一般的景点,那就是康桥。“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我闭上眼,先摸一摸书上的文字,感受隐约的桥影,再摸一摸书口,胜似一阵阵水波纹,接着我摸一摸书封面,觉得有一丝清凉。声临其境,我仿佛就是来到了康桥,来到了这个让徐志摩先生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座桥。
分不清是康桥因他的文字而丽,还是他的文字因康桥而活。
赋得永久的悔——作者季羡林先生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当代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我想,对于如此美好的身份,作者肯定也会很满意吧。
文中倒数第二个段,最后几句。告诉了答案“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作者没有为自己的多重身份感到骄傲,反而愿意用这一切换来母亲的笑容。娓娓道来的人间之情,感人肺腑。
读完全文,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他的母亲的“永久的悔”。半夜作者时常在梦中惊醒,渴望在梦中见上母亲一面,却是“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我想,那种痛彻心扉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所以,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九
《徐志摩诗集》内容为: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蔡元培如是评价徐志摩。徐志摩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写诗的,他的诗贯彻了新月派诗人对诗歌节律美的追求,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令人读来回味无穷,心生向往。《徐志摩诗集》收录了作者《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等数十首著名诗歌,愿读者能从此中体会到诗歌之美。
雪花的快乐。
沙扬娜拉。
落叶小唱。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去吧。
一星弱火。
为要寻一个明星。
不再是我的乖乖。
我有一个恋爱。
消息。
夜半松风。
月下雷峰影片。
沪杭车中。
难得。
古怪的世界。
天国的消息。
乡村里的音籁。
她是睡着了。
朝雾里的小草花。
在那山道旁。
石虎胡同七号。
先生!先生!
残诗。
盖上几张油纸。
太平景象。
灰色的人生。
破庙。
白旗。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语。
“我要你”
她怕他说出口。
偶然。
珊瑚。
变与不变。
丁当——清新。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客中。
三月十?深夜大沽口外。
半夜深巷琵琶。
决断。
最后的那一天。
起造一座墙。
白须的海老儿。
再休怪我的脸沉。
再不见雷峰。
大帅(战歌之一)。
人变兽(战歌之二)。
梅雪争春。
“这年头活着不易”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
在哀克刹脱教堂前(exeter)。
一个厌世人的墓志铭。
在火车中一次心软。
图下的老江。
两位太太。
海韵。
苏苏。
又一次试验。
运命的逻辑。
“罪与罚”(一)。
“罪与罚”(二)。
献词。
我等候你。
春的投生。
拜献。
渺小。
阔的海。
泰山。
猛虎。
“他眼里有你”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
车上。
车眺。
再别康桥。
干着急。
秋虫。
怨得。
深夜。
季候。
杜鹃。
黄鹂。
山中。
给——。
一块晦色的`路碑。
歌
诔词。
枉然。
生活。
残春。
残破。
活该。
卑微。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哈代。
哈代八十六岁诞日自述。
一个?期。
云游。
火车擒住轨。
你去。
在病中。
雁儿们。
鲤跳。
别拧我,疼。
领罪。
难忘。
一九三〇年春。
罗米欧与朱丽叶。
奥文满垒狄斯的诗。
下面由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精选一首诗,残春。希望,你们能从中体会到徐志摩的诗歌之美。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
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
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
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赏析:这首诗原本写的是花瓶插着桃花,但是,窗外的风雨在报丧,鲜花总是免不了变成了“艳丽的尸体”。而残春对桃花的伤感,也触发了作者内心对旧爱的宿厌,同时仲夏狂热的爱已经在萌发、滋长,有着对爱的幻灭感。因此,《残春》清清地吟唱,纯纯地叙来,更多的是在感叹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复杂心情,既不舍得且又不甘心的无奈。不知何故,品完《残春》,心理总有莫名的悲鸣。春天本该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但诗人徐志摩为何写出来的却是另一种透心的悲凉?春天,虽然是一个赋予生机的季节,但它总有归尽的时候,正如自然界中的花开花落,有始有终。不过从我个人来看,作者似乎更像是在述说人生的短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
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徐志摩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创造无数经典,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唤醒了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和对世间的幻想。
初识徐志摩还是那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洒脱的诗句,内心也不禁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天性的思想泛滥,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再次观赏这部作品,却发现那时的徐志摩少了份纠缠,多了些许奔放,浅露离别的忧伤,显现了浓浓的浪漫情愫,他把浓郁的离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几笔点化得淡雅、飘渺,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激起我对大学生活的深刻怀念,对职工生涯的无限憧憬。如果你觉得徐志摩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眼界低见识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时间有幸拜读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诗,全诗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达了诗人对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无可奈何而引发感叹。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表达了他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读起他的这首诗歌都会激起我对美的无限追求,对偶遇的深切渴望。对于二十岁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而言,正处于抉择的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美,只有拥有发掘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源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徐志摩面对愤怒,没有咆哮,没有慷慨高歌,甚至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淡然洒脱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用他的才能与行动告诉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需冷静,乐观,要豁达。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对我而言,还是偏爱他的诗歌,他的浪漫主义,每每翻阅他的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作品都足以给我上一辈子的人生哲学。
徐志摩以彼之细腻的心理捕捉,赋我缠绵的情感体会;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写作风格,赋我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以彼之坦诚的语句,无畏的呐喊,赋我对人类精神的深刻思考。
可惜,天才的诗人只在人世间短暂的停留,他的出现虽似一颗倏然划过的流星,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但却折射出奇异的光芒,留下为之动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义情怀,叫人怀念,令人难忘,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一
一段凄美传奇的爱情故事总是能让世人铭记称颂,不管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所以流传于世与人们对纯粹爱情的向往是分不开的。我也不免流于俗套,对于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恋故事真真是恋极了!因此我从不放过任何能了解这段故事的机会,从早先的听说,到后来的《林徽因传》,再是她与他的作品,但是终究是一种朦胧不清的感觉,如雾里看花,云中看月,我是一定想探个究竟,所以当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不免兴奋,今日总算是看完了,终于是对这段徐林之恋有了些了解,除此之外,却也多了些其他的想法,细细道来。
我所读《徐志摩传》乃韩山石老先生所著,对于韩老我只是听过其名,却从未读过他所写之作品。这本书虽是个人传书,却采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可谓新奇,效果却也奇佳,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虽然书中分篇独立,但是全读下来,诗哲生平却也一目了然,相对于传统的人物传记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此书内容详实,所述历史几有可考之处,相对于之前我所读之《林徽因传》,这本书则更为人可信,韩老的严谨也让小辈不甚敬仰。此书也绝大多数的笔墨不是在徐林之恋上,多讲徐志摩生平所做之事所交之友,看书时更像是置身其中,看到的是近一个世纪前的种种画面。我却也无憾之处,从书中我认识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徐志摩,而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也让我更加明白为什么徐林之间会有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无疑使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文坛上最璀璨的新星,他的才气让太多的人折服。然而让我更为赞叹喜爱的是他的性格和处世之态。他在文字上的骄傲,在交友中的温和,在生活中的率真,在爱情中的稚气和执着,这些都让我太喜欢他了,我觉得我跟他有相似之处却远不如他,他就像是我最希望成为的却没能成为的那种人,所以我想如果我跟他生活在一个年代里,我也会毫无疑问的爱上他。鉴于这种种的种种,再加上林徽因的那一份温婉骄傲和豆蔻初开时的懵懂,那一份令我心醉神往的徐林之恋为什么会发生也就明白了。
除了徐林之恋,这本书让我收获了其他的东西,也使得我的思想有所提升。在作者将志摩之人生娓娓道来之际,我看到了那个世纪的有志之士们的生活状态,虽说不至于是当头棒喝却也有鞭策之用。一如胡适王赓之徒,哪一个不曾留学归来,当他们十六七岁便漂洋过海求学在外,想想现如今的我们十六七岁都在干什么,便不禁自觉汗颜。那些同徐志摩一样被历史铭记之人,无不走在历史的最前端,刻画着一段历史的痕迹。不论教授作者,亦或是在校学生,他们游历讲学,办报出刊,谈论国事。着眼今夏,我想不必说一堆学生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诵读文章了,就连看新闻联播都成了一件可笑之事,就更不会多有静心创作文学之类了。这样的一种境况与改革开放之后重理抑文不无关联吧!用更为激进的一种观点来说,这未必不是历史问题。现今社会下的浮夸与冷漠,大多数的人都矛头直指,可是在利益面前,连这整个国家都有所偏向,又有多少能够坚定的坚守原则呢,也许我的说法过于激烈了,但我却认为不失其理,我们是真的该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韩老的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讲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历史,而是那一个时代文人的历史啊!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二
初识徐志摩还是那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洒脱的诗句,内心也不禁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天性的思想泛滥,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再次观赏这部作品,却发现那时的徐志摩少了份纠缠,多了些许奔放,浅露离别的忧伤,显现了浓浓的浪漫情愫,他把浓郁的离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几笔点化得淡雅、飘渺,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激起我对大学生活的深刻怀念,对职工生涯的无限憧憬。如果你觉得徐志摩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眼界低见识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时间有幸拜读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诗,全诗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达了诗人对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无可奈何而引发感叹。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表达了他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读起他的这首诗歌都会激起我对美的无限追求,对偶遇的深切渴望。对于二十岁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而言,正处于抉择的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美,只有拥有发掘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源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徐志摩面对愤怒,没有咆哮,没有慷慨高歌,甚至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淡然洒脱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用他的才能与行动告诉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需冷静,乐观,要豁达。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对我而言,还是偏爱他的`诗歌,他的浪漫主义,每每翻阅他的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作品都足以给我上一辈子的人生哲学。
徐志摩以彼之细腻的心理捕捉,赋我缠绵的情感体会;
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写作风格,赋我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
以彼之坦诚的语句,无畏的呐喊,赋我对人类精神的深刻思考。
‥‥‥。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三
最近有缘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徐志摩传》。扉页上有一帧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装笔挺,衣领雪白,颈下的领带骄傲地突显着,完完全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样。当我看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再别康桥》,强烈的心灵震撼让我感到世间竟会有如此巧合。在《再别康桥》诗最后的一节中诗人是这样写道: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尽管他才华横溢,当他在世上只待34春秋的时候,意外孤独地死在了天上,也许这才是他本来的归宿。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讲过:“理想主义者就是让自己过得最不理想的人。”
徐志摩的一生就是热烈而又执着地追求理想的'一生。他的诗文中最出色的也就是那些歌颂理想和爱情的作品。尤其是爱情方面,古今中外执著不渝终身高颂爱情的人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敢把浪漫的爱情放在复杂的现实中来不顾一切地追求,并不惜承受世俗的压力。徐志摩为追求浪漫的爱情而离婚,为此和恩师梁启超师生反目,为此父母和他一度断绝关系。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在众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执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然而,他那种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那种浪漫的带着唯美的色彩,由于脱离了客观现实,犹如空中楼阁,每一次总是以诗人终于没有找到他理想中的灵魂伴侣而告失败。康桥美丽的初恋随着林徽因出嫁而成永远的心痛,后来的陆小曼不知珍惜闹出的绯闻更让诗人愁肠百结。在人间追寻理想屡遭挫折的诗人,最终没有逃脱把自己融入五彩缤纷的云彩的命运。
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那种欧化的贵族气息使得他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相比于西装革履的徐志摩,我更喜欢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片头中的扮相,那才是我心目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徐志摩的感觉。他在读者中从来就不乏追随者,眼下,徐志摩也是“小资”一族青睐的中国作家。尽管在他身上也浑身散发着浓厚的资产阶级旧文人那种脱离现实超理想主义的气息,但在客观上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徐志摩是一个天才。
可惜,天才的诗人只在人间待了短短的34年,他短暂的一生像是一颗倏然划过的流星,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但却折射出奇异的光芒,叫人永远怀念,永远难忘。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四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志。熟悉的笔调还是难以让人忘怀。
《徐志全集》收录了徐志生前发表的《志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徐志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爆发一般涌现出来。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的诗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他的诗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驳杂的思想也在这个世界中一一体现。他的诗歌写爱情、写生活、写景色、写人间疾苦。
这里引用徐志的诗: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爱落叶的癖好。他们初下来时颜色有很鲜艳的,但时候久了,颜色也变,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话,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与落叶一样的无用,至多有时有几痕生命的颜色就是了。有着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维不见得完美,有时只是一种多余。看似华丽,却经不起推敲,看似深,却不能传给后世,也是一种无奈吧!对自己的无奈!
人类最伟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理想的极度,想象的止境,从人到神!诗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盘旋的。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诗的伟大,哲学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笔惊醒人们,别总关注物质,心灵的美也很重要。诗歌,它可以给你带来心灵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现在,诗歌已经越来越少,看诗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确,诗不能给人们带来财富,也许你认为它只是在浪费时间。但你,没有明白诗的意义。那种对心灵,对灵魂正真的描写,在诗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声,也许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发现的你的那份情怀。
也许你没有志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着你的感受。被让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睁开眼,看看诗的世界。诗歌不是一种任务,诗人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对自身的觉醒,一中参透。诗歌没有什么,只要有那颗向往的心,让我们细细品读《徐志诗歌全集》,发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怀。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五
内容为: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蔡元培如是评价徐志摩。徐志摩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写诗的,他的诗贯彻了新月派诗人对诗歌节律美的追求,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令人读来回味无穷,心生向往。《徐志摩诗集》收录了作者《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等数十首著名诗歌,愿读者能从此中体会到诗歌之美。
雪花的快乐。
沙扬娜拉。
落叶小唱。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去吧。
一星弱火。
为要寻一个明星。
不再是我的乖乖。
我有一个恋爱。
消息。
夜半松风。
月下雷峰影片。
沪杭车中。
难得。
古怪的世界。
天国的消息。
乡村里的音籁。
她是睡着了。
朝雾里的小草花。
在那山道旁。
石虎胡同七号。
先生!先生!
残诗。
盖上几张油纸。
太平景象。
灰色的人生。
破庙。
白旗。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语。
“我要你”
她怕他说出口。
偶然。
珊瑚。
变与不变。
丁当——清新。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客中。
三月十?深夜大沽口外。
半夜深巷琵琶。
决断。
最后的那一天。
起造一座墙。
白须的海老儿。
再休怪我的脸沉。
再不见雷峰。
大帅(战歌之一)。
人变兽(战歌之二)。
梅雪争春。
“这年头活着不易”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
在哀克刹脱教堂前(exeter)。
一个厌世人的墓志铭。
在火车中一次心软。
图下的老江。
两位太太。
海韵。
苏苏。
又一次试验。
运命的逻辑。
“罪与罚”(一)。
“罪与罚”(二)。
献词。
我等候你。
春的投生。
拜献。
渺小。
阔的海。
泰山。
猛虎。
“他眼里有你”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
车上。
车眺。
再别康桥。
干着急。
秋虫。
怨得。
深夜。
季候。
杜鹃。
黄鹂。
山中。
给——。
一块晦色的`路碑。
歌
诔词。
枉然。
生活。
残春。
残破。
活该。
卑微。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哈代。
哈代八十六岁诞日自述。
一个?期。
云游。
火车擒住轨。
你去。
在病中。
雁儿们。
鲤跳。
别拧我,疼。
领罪。
难忘。
一九三〇年春。
罗米欧与朱丽叶。
奥文满垒狄斯的诗。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
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
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
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这首诗原本写的是花瓶插着桃花,但是,窗外的风雨在报丧,鲜花总是免不了变成了“艳丽的尸体”。而残春对桃花的伤感,也触发了作者内心对旧爱的宿厌,同时仲夏狂热的爱已经在萌发、滋长,有着对爱的幻灭感。因此,《残春》清清地吟唱,纯纯地叙来,更多的是在感叹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复杂心情,既不舍得且又不甘心的无奈。不知何故,品完《残春》,心理总有莫名的悲鸣。春天本该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但诗人徐志摩为何写出来的却是另一种透心的悲凉?春天,虽然是一个赋予生机的季节,但它总有归尽的时候,正如自然界中的花开花落,有始有终。不过从我个人来看,作者似乎更像是在述说人生的短暂。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六
徐志摩的诗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他的大部分诗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
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过滤了的情感。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给以稀释,以防其“杀”了诗的美感。如《再别康桥》,诗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
“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化为诗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感的克制。如“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诗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在整个诗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诗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这正是情感经过理性的洗礼后所能达到的一种诗歌境界,所以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诗歌比较含蓄,但不流于晦涩。从总体上看,尽管徐志摩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其单纯的信仰:爱、自由与美,但他并非对此进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呐喊,而是将之寄托于对雪花、康河、婴儿等美好形象的礼赞中。
《黄鹂》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实写黄鹂,虚写诗人的感觉:感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
把展翅飞走的黄鹂与春光、火焰、热情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写“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恋人,但诗人却不直接去抒写对恋人的思念,而从对山中光景的关心写起;不直写“我”想去见恋人,而是化一阵清风,将针叶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轻轻地不扰乱她的睡眠。
这种构思含蓄地将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甜蜜的思恋全都表现出来了。《再别康桥》中,诗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七
本书采用别致的纪传体手法,围绕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一生,细加考究、多有新解。叙述真实而全面,史料考订颇有收获,既真切记录了徐志摩生命中的留学生涯、文学活动,还原了一个真性情的诗人,更对徐志摩一生中重要的情路历程秉笔直书,写尽了张幼仪的质朴而深沉的爱、陆小曼热烈而洒脱的.情,亦不讳言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漠视与残忍、对林徽因的痴狂与哀怨。
作者简介。
韩石山,当代作家。1947年出生,山西临猗县人。197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李健吾传》《张颔传》《寻访林徽因》《民国文人风骨》等著作三十余部。
3目录。
第一卷家庭。
第一章世系。
第二章家庭。
第二卷本传。
第一章从硖石到北大。
第二章到美国去。
第三章来到英国。
第四章真正的剑桥生活。
第五章回国之初。
第六章驰骋文坛。
第七章创办新月社。
第八章给泰戈尔当翻译。
第九章与陆小曼的热恋。
第十章编《晨报副刊》。
第十一章结婚与南下。
第十二章新月派的灵魂。
第十三章泥淖与挣扎。
第十四章北平,我又来了。
第十五章云游:轻轻的我走了。
第三卷交游。
附录。
著作。
年表。
原版后记。
参考书目。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八
老一辈的文学家中,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青年朋友的喜爱。特别是他的著名诗作《再别康桥》,使得他简直就是浪漫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再别康桥》除了“那美丽动听的音节和诗人飘逸,洒脱的翩翩风度”之外,一个“再”字或许更能让我们有所了解。
在《再别康桥》之前,徐志摩曾写过多篇关于康桥的诗作及散文。在1922年,他第一次离开康桥时曾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后又曾写过《康桥西野暮色》,《康桥晚照即景》等诗,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康桥给志摩的印象及影响都是很深刻的。他是要从罗素才到英国的,用他的话讲是“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他的“书”没念成,因为罗素叫康桥给除名了,但他却留在了伦敦,后又到了康桥。徐志摩在康桥最初的日子应该说是有些寂寞的,同居几间小屋的张幼仪业已成为他的前妻,而且他“他在康桥还只是个陌生人,谁都不认识。”
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曾这样写到“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条件。”他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康桥。他又曾这样表述“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康桥,我要算是相当有交情的。”康桥对徐的印象如此之深,更何况又是一位在“单独”时一起相处的朋友。这便难怪他不止一次的写到康桥,再一点,康桥对于他人生的成长的帮助也是巨大的。他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得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便是他前几次写康桥的感情由来:对康桥的留恋,对往昔的怀念是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别康桥》却不是完全相同的背景或单纯的感情。《再别康桥》是徐在1925年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于11月6日在轮船上写成的,在徐志摩的书信卷上看到致陆小曼的信(1928年10月4日在船上写)曾提到过要去印度的“为还几年来的一个心愿,在老头升天之前再见他(指泰戈尔)一次”,然后回沪。如若当时徐真的先去了印度,后回的国,则《再别康桥》应该是在从印度回上海的途中在轮船上所作。在这封信中,徐还曾写到“乘眉,我想你极了,一离马赛,就觉得归心似箭,恨不能一脚就往回赶。”由于思念,他是非常想念陆,并急切地想回国的,那么他又怎么会写出《再别康桥》这样深情难抑,洒脱而又缠绵的佳作呢?其实也不是难以理解的,正是对康桥留恋,怀念和对眉的思念这些矛盾的心里,使得徐对康桥的“告别”深情又不至缠绵,留恋又不失洒脱。像是一滴若即若离琼浆,想告别却粘着你的心。于是,才会有“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他的这一次重游不似往昔那般地沉醉,留连,于是便有几分轻松与洒脱。可是,毕竟如前面所讲,康桥给徐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开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勾起了他对当年的旧梦,那些缠绵的“宿愿”和“理想”的记忆。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诗人想再寻旧欢,注定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此时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桥”,是作者自己。诗人已完全陷入对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之中。当作者醒来,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别,使得诗的结尾便带上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于是,这最后的“挥袖”便带了几分无奈进去,诗人不愿带走一片云彩,那云彩想来便是那些梦,诗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心中(也许包括那些和泰戈尔一起的日子)。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在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艺术形式上,音乐的美和建筑的美皆融其中,这大约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篇十九
以前只知道冯慧的小说写得好,尤其擅长写中篇。最近读了她的新著《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以后,才知道,她的散文也写得不错。而且还从文学界,翻山越岭,来到学术界,写起了学术散文,或叫文化散文。这个散文也写得好。与她的小说相比,要分出高下很难,只能说各有千秋。
先说这种文体。在文学研究的圈子内,要说为某作家、诗人作传,常见的有“传”和“评传”之说,也有叫“传论”的。那都是沿用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为作家、诗人作的“列传”。内容不外是传主的生平、行状,德行、事功等等。传主的文学创作,虽然也编织在内,而且是主要经络,但却是服从于传主的人生经历,是为写出传主的人生和文学贡献服务的,所谓树碑立传是也。冯慧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大体也是这样的写法,但不同的是,她的着眼点似乎不在“传”述、评说徐志摩的全部人生历史和文学创作,而是他作为诗人的一个侧影。更进一步说,是这个侧影中最传神的那一部分。了解徐志摩的人都知道,这个所谓最传神的部分,自然是指他的浪漫的情史,和与这部浪漫的情史密不可分的同样浪漫的情诗。冯慧写的就是徐志摩的情史和情诗。写的方法,则是融诗入史,或融史入诗,既让人从徐氏的情史,见出相关情诗的“本事”,又让人通过徐氏的情诗,体验其丰富复杂的情史,以诗证史,以史证诗,通过这种诗史互证的写法,写出这个堪称一代“情圣”的诗人的一生。
我这样说,似乎又把冯慧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书,当作学术论著来议论。事实上,学术论著也有各种各样的写法。我之所以把冯慧的这种写法,叫做学术散文或文化散文,是因为她不是用抽象概括和说理论证的方法,而是用散文笔记或随谈杂感的写法,将自己对徐志摩的人生和创作,尤其是他的情史和情诗的观感与思考,信手拈出,娓娓道来,如对故人,如叙家常,让人有一种品茗聊天,围炉闲话的亲切随和之感。冯慧的小说文字,本可以“清新、俊逸”称之,在这本书里,又多了几份恬淡和雅致,这样的文字,配上这样的写作对象,自然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读起来竟有诗一般的情致和韵味。如果说“诗传”这种体例,是以诗“传”人的话,那么,冯慧写的这部《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则可以说是一部诗化了的诗人传记。
说冯慧的这部《诗传》,是一部诗化了的诗人传记,不光是指它有诗一样的文字,还指作者有诗一样的情怀。这种诗一样的情怀,主要表现在,她对传主和与之有关的几个女性的观察,不是用世俗的眼光,而是持“纯情”的立场。如果说徐志摩本人是一首诗,而且是一首感情浓烈的情诗,那么这首诗的创作,无疑需要他的全部情感乃至生命作材料。这样,他生命中的几个主要女性,作为他的爱恋对象,或作为他的人生伴侣,自然也成了锻造这诗情的材料。既然是锻造,也就必然有去粗取精、去伪成真,去除世俗的杂质,提炼人间的纯情的意思。这意思,在徐志摩,是与世俗抗争,追求男女间的那一点纯情;在写徐志摩的冯慧,则是悬置世俗的考量,只认男女间的那一点纯情。正因为如此,在常人看来,徐志摩对爱情的追求,也许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或太过自私,不顾及别人的看法和家人的感受,也难免有强人所难和所谓薄情寡义之处,但只要他认定了自己的所爱,就会豁出命去,拚个众叛亲离、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那怕是最后落得穷愁潦倒,声名扫地,也毫无怨言,却是世间难觅的至情至性。
同样,他所爱的那几位女性,在常人看来,也许如徐志摩一样,也有这样那样悖情悖理甚至有违新旧道德之处,但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把自己最真挚、最热烈的爱,都倾注在徐志摩身上,刻骨铭心,无怨无悔,也堪称爱之极品。冯慧对这些人物的观察和考量,只认这一点爱和真情,但凡她认为对他们的爱情追求来说,是合理的,她就将这合理的爱的元素,从世俗的人生中提炼出来,作为徐志摩的诗样人生的一个音符、一个乐章来书写,并不顾及专家学者和世人的评价与看法,也因此,她对徐志摩的人生,有许多独到的理解和发现,她对她笔下的所有人物,也都能做到陈寅恪所说的“了解之同情”。
正因为存着这一份“了解之同情”,所以她才极力去体验书中人物的情感言动和现实处境,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深处,对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活动,作细心的描摹和刻画。善于分析和解剖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因此而成了本书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对热恋中的男女主人公所作的心理情感分析,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是当事人直接在向你坦露心迹。我相信这不是冯慧在用小说家的笔法,而是她全身心地化入人物的心灵和情感所致。这种长于心理情感分析的手法,无疑也增加了本书的诗化效果。凡此种种,正因为冯慧用一片诗心、用一种诗化的手法,来“传”述徐志摩多情的一生,所以她才能写出徐志摩诗样的人生,才把徐志摩写成了一首诗。相信读者读了这本《诗传》,会隔着遥远的时空,真切地触摸到这个永世不灭的浪漫的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