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模板22篇)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提前进行教学反思,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编整理了一些编写教案的技巧和经验,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重点)。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难点)。
课件。
一、课前导入。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一年举行一次。)。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
指导朗读:要用高兴、激动的语气来读。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为什么傣族人民在这次泼水节中特别高兴?
(因为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敬爱”表现了什么?
(“敬爱”表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爱戴。)。
指导朗读:读出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爱戴之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
出示句子: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可以体会到来的人特别多;从“赶”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特别的激动和兴奋。)。
出示句子: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这是一个比喻句,用“鲜红的地毯”来比喻撒满凤凰花的地面,表现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指导朗读:语调欢快,语速稍快,读出欢乐的气氛。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周总理的打扮是怎样的?
出示: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周总理的打扮体现了什么?(体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对傣族人民的尊重。)。
师讲解:外貌描写。
概念:外貌描写是对人物外貌(人物的容貌、体形、衣着)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作用:外貌描写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在的生活环境和时代特征。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如何过泼水节的?
出示: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学习课文最后连个自然段。
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幸福难忘的思想感情。“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是傣族人民对1961年泼水节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
6、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
(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傣族人民感受到了周总理和国家对自己深切的关怀,所以说是难忘的。)。
【设计意图:在逐段理解的基础上,在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升华主题。】。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上坡度和下坡路》。
听读儿歌《上坡度和下坡路》,感受周总理高超的外交智慧和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学习周总理热爱祖国,时刻维护国家形象的高尚品质。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表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表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六、主题延伸。
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
壮族的节日有:三月三歌会、春节、脱落节、陇端节、吃立节等。三月三歌会时,壮族人们举行对歌活动。
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那达慕”大会上有赛马、射箭、摔跤等比赛。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成功之处: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
不足之处:规范自己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三
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书写正确、规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会认本课德望19个生字,指导书写4个生字;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一、揭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师简介泼水节的来历及傣族的风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度、敬、赶、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让学生了解撇的写法,学会运笔、顿笔写出笔锋)。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度”。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底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3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a、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b.谈体会: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感情地朗读。
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b、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
c、演一演: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
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读,
b、说一说: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泪,他们已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乐、幸福!
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
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
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
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
五、释疑小结,激情升华。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
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傣族人民,与人民心连心.那么可亲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7-8自然段!
六、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有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3、学生描红1个、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泼水节图片。
设计意图:从欣赏图片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3.检查生字。
(1)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你还能说几个象这样式的.短语吗?)。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理解“撒满”。“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a、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_____―,难怪―_________,难怪―_________,―(引读句1,句2,句3)。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脑海中情景的再现,再次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读入情入境。感受总理和人民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b、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_____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_______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________;。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________;。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开放式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道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7.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有所体现。
设计意图: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初步懂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8.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师: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情感,再次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总结:
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望不了这一天,所以这是一次(齐读课题)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五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衣服,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一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二、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读讲课文要图文对照,以读带讲,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朗读训练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重现画面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能深入情境,以情带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8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观察图画;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能感悟出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因为是和周总理一起过的。)是啊!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赶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边读第3自然段边想。
2、指名回答。(用自己的话说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3、指导朗读。抓住敲、撒、一条条、一串串板书,引导学生读出热闹,激动的场面。
4、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过渡:周总理来了,他来到了人群当中。(出示课文插图)大家看看今天他穿着什么衣服?引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当中。他穿的是傣族的服装。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2、是的,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同桌合作读4、5自然段,看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的?分句品读指名读自由选择读齐读。
4、拓展练习: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福他们。指名选择说。
过渡:总理的祝福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为人们带来了吉祥。人民发自内心地祝福总理健康长寿。他们之间的祝福说明什么?(关怀、爱)。
5、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68自然段。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泼水节把人民和总理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心连心)指名读赛读齐读。
五、书写指导。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六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识字
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一、导课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三、识字教学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感悟:有学生发现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识记的,也有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孩子说成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四、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看图发现,说说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课件出示语句段落,朗读体会。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总理衣着与表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5、6、7、8自然段)
(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分组、个别、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反复地朗读课文,力图通过朗读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我指导孩子朗读的语调定为稍高些,因为的感情基调始终是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的,也加上一些运气和吐音的知识,让孩子不光是语调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绪激动,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一、朗读感悟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反思:问这个问题是预测孩子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凤凰花,想了解凤凰花的有关知识。果然,上课时就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就给孩子们欣赏了凤凰花的图片,介绍了凤凰花的习性。)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二、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恩、凤、凰”)
三、作业
1、积累词语和句子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者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我们将认识12个新单词,如“phoenix”和“phoenix”。我们将写10个新单词,如“龙,恩典”和“凤凰”。
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感性地朗读课文,共同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泼水节的快乐和速度。
幸福,初步体验了周总理与人民的心连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共同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泼水节。
难点: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预备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文字插图);泼水节的材料;新单词卡,新单词卡。
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傣族及泼水节信息。
日程安排:。
2课时。
一个节。
学习目标:。
1、学习12个新单词和由新单词和熟悉单词组成的新单词。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风俗习惯。
教学策略:。
本课程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把课文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我的思想。
首先,介绍主题,了解课文的意思。
展示傣族泼水节现场的挂图。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这是什么节日?
老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一个热闹的节日。孩子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那么普通。为什么?(用作“因为…”所以……”句子的答案是……教师板书题目“难忘泼水节”
2、第一次阅读文本。
老师:有多难忘?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遇到生词时,看“枫叶”上的注音符号,用铅笔在课文生词上标上注音字母。然后读几遍,认出它,然后擦掉铅笔上的笔记。
2、自主分类和阅读,努力识别汉字。
你认识所有的生词吗?教师使用新单词卡(或课件)展示新单词,让学生尝试独立阅读。
学生认不出来,再用拼音读一遍。
凤凰格雷斯敲了敲他的头颅。
咖啡倒了下去,寿命下降了。
你看到了什么单词?你在哪里见过他们?吸引学生阅读,全班阅读。
你认为最容易读的单词是什么?
你觉得哪个单词最难记住?把难的单词读几遍,然后思考如何记住它们。然后与整个小组交换读写方法。
(4)哪些新单词代表你能做的动作?做一遍,再读一遍。
你看到了什么新单词?谈论它们,然后再读一遍。
教师应注意学生发音的不准确,提示学生,然后教他们阅读。
3、大声朗读片段,检查对生词的识别能力。
老师:你刚学的新单词能在单词和句子中辨认出来吗?
1、阅读生词卡片。
词卡呈现:周恩兰敲了敲白大褂前面的白大褂。
咖啡沾上右端蘸墨水蘸笔寿命长。
2、读句子。
老师:让我们看看谁读这些句子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面带微笑地来到人群中,他身穿白色夹克,棕色裤子,头戴水红围巾。他拿着大象脚上的鼓,敲着快乐的鼓点,踩在凤凰花铺成的“地毯”上,与傣族人民共舞。
3、自由阅读,你能认出课文中的单词吗?
4、阅读和思考,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答案;如果你不明白,你可以问你的同桌。
5、你喜欢读哪一段?把它读给你的同桌听。
6、你觉得哪一段很难读?让你的同学读它,自己读几遍。
四、自主观察和写作实践。
1、教师展示他们需要写的新单词,学生阅读并复习这些单词。
2、学生观察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六个新单词,找出哪些单词不适合写,哪些笔画不适合写。同桌讨论。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有了解其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愿望;理解各民族之间团结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难忘。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继续带着大家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瞧,我们来到了风光秀丽的云南。(播放录象)。
2、同学们,那里的傣族人民正在举行热闹的泼水节呢!师板书泼水节。
你们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吗?师补充。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民间有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捧麻乍的天神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并把这一规定交给一个名叫捧麻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七位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3、今天傣族人民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泼水节,(边说边板书难忘的)这是为什么呢?快打开课文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提出要求:借助贝壳的生字把课文读流利,划出词语、段落。
4、读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写什么呢?
三、写字。
左右结构的六个字柏、泼、特、敬、鲜、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研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了,泼水节到了。(火红火红不仅是讲凤凰花开得鲜艳、有生气,还有感情色彩,它同后面讲的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是一致的。因此要重点理解这个词。)。
小结:火红火红写出凤凰花开得非常鲜艳旺盛,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点明了泼水节到来的时间。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凤凰花开的时间吗?(农历四月中旬,一般为清明节后十天左右,傣族的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进行拜佛、赛龙舟、跳孔雀舞等活动,连续欢庆三天,非常隆重热闹。)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小结:周总理穿傣族的衣服、弹傣族人的乐器、跳傣族人的舞蹈,真是和傣族人民心连心,走在了一起。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泼水节图片。
设计意图:
从欣赏图片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3.检查生字。
(1)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你还能说几个象这样式的短语吗?)。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记事作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理解“撒满”。“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a、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_―,难怪―_,难怪―_,―(引读句1,句2,句3)。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脑海中情景的再现,再次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读入情入境。感受总理和人民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b、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开放式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道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7.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有所体现。
设计意图: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初步懂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8.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师: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情感,再次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总结:
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望不了这一天,所以这是一次(齐读课题)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
设计理念:让学生主动的去读,生动的去读,在读中接近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心连心的情感。
2、感受到1961年的泼水节中每一个傣族人民心里的热情。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在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之前你们得先过了这一关。
1、认读词语。
敬爱欢呼幸福难忘鲜红水红色咖啡色。
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恭喜你们,过关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
2、、你来到傣族和大家玩得开心吗?把你感到难忘的事儿告诉大家好吗?
3、交流反馈:
a、学习第三节。(从这一节你们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敲起象脚鼓。
傣族人民听说自己的总理要来和自己共同欢度泼水节,一下子沸腾了。他们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总理。傣族人民的心像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兴奋,激动。谁能把自己兴奋,激动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b、学习第4--6节。
1、看课件:周总理来了,来到了人群中,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外貌描写: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傣族人民的节日盛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4节,指名朗读。
3、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相互祝福的?
自己读一读第5、6两节,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表演动作:端、拿、蘸、泼洒。
指名朗读课文5、6两节,其他同学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
采访:你感到快乐吗?
你刚才祝福我们的总理什么?
你听到我们的总理在为大家祝福什么呢?(祝福傣族人民五谷丰登、合家欢乐,老人长命百岁,孩子学业进步…….)。
跟我们的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快乐呀!齐读4--6节。
引读最后两节。
这是多么令人难忘啊,--。
4、朗读全文。
一、总结,延伸。
作者邮箱:rongmingna@。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一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泼、龙、恩、凤、凰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盛”
2、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4、初步体会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会写生字;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1)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过程中,我随文识字了5个:襟、褂、凤凰、恩为主,词语教学时也分为2个层次,先是带有拼音的难读的字,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和多音字盛。然后是课文中比较长的词语。本课时写了4个字、泼、凤凰、恩,都是随文指导,然后集中书写。我的设计意图是:字词句的教学其实是一条线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让小朋友明白我今天识字重点要读好哪几个。
(2)句与段的教学。
今天学习的重点段落是第3小节,我以“人们是怎么欢迎周的”展开教学,由句子再细化为词语的理解、运用与积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体,层层引导学生明白人们赶来了,人们撒满花瓣,人们欢呼都表达子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句与段的学习离不开朗读的指导,朗读的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如精读第3小节时,我就采用了指名读、感悟地读、高兴的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形式。在指导读“周来了!”这句感叹句时,我又采用了提示读,“你欢呼着:他欢呼着,大家一起欢呼着”使小朋友身临其境。
(3)作业设计: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翻课后及作业本发现有这么几个类型:生字抄写、看拼音写词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我会填正克确的量词,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造句。因此本课时的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字词教学时穿插了多音字“盛”的教学,说话练习:用一组关联词:因为……所以……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好像”造句指导学生把比喻句说得更生动,量词的叠用:一条条、一串串要能理解叠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确运用从而能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
(4)课后发现的问题:
1、“对襟白褂”这个词的教学除了读准字音,如果能以学生的衣服为实物教学明白对襟是怎么样的,医生穿的就是白褂,让生字的音、形、义在潜移默化中扎实的完成了教学。
2、语言表达: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如果能让小朋友学习这种写法,学会迁移,比如说:迎春花开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们上学了等等,让小朋友学会运用。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破水祝福,同庆盛大的节日。
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于是,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了解他忙碌而又光辉的一生。明白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引导着孩子们去寻找傣族人民为欢迎总理所做的准备,通过朗读感受到人们对总理无限的崇敬。然后我们从总理的穿着可以看到总理和人民挨得那么近,没有丝毫的特殊,从而感受总理伟大的`平易近人。尤其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孩子们的感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喷薄而出。
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对于课文的朗读,我的示范过多,以至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个性化的朗读较少,除了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表现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数是孩子们学着我的朗读模式进行的,另外,在课堂上,我应该采用播放记录片的形式,将孩子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更加直观和感性的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这样对于孩子们的感情铺垫将更有效,能更好地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发挥作用。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三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要而且非常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叫它浴佛节,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民族文化村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从7月3日,到8月28日,我们全家也赶到这里来,深深地体验了一回泼水节。
我们进入到民族文化村后,先拍了一些纪念照片,还买了一些小玩意儿,7:30分的时候,泼水节开始了,我们换好泳裤,拿上买好了的盆子和水枪,随着音乐得缓缓响了起,舞台上突然喷出了五颜六色的喷泉。
我接了一盆水,就开始泼水了,泼水用的道具非常的多,有水枪,有盆子,有桶,还有的用手泼水,人们一拥而上,不管是小孩、大人,老年人都加入到了队伍中,有的三五个人攻击一个人,还好我准备了游泳镜,可是我的鼻子却没那么幸运。
我猛的把水泼在一个大人身上,那个大人也向我发起了攻击,战场上一片混乱,在水里的人也更加的疯狂,竟然泼洒岸上衣服还没有湿了的人,让岸上的老妈也成了落汤鸡,让他们也感受到泼水节的快乐与幸福,舞台来了一个过着毛巾被的叔叔,台上的主持人说,让我们泼这位穿着毛巾被的叔叔吧!
这位叔叔来年肯定有好运,因为泼水可以洗去他身上的霉气。
大家互相泼水,用洁净的水,泼去身上的污渍,迎来吉祥的来年。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四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恩寿凤凰”2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初步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出示泼水节课件师:想说什么?师:对呀,这就是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泼水节是它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人们在那一天多么快乐,多么开心,为什么又说难忘的泼水节呢?打开课文去读读。要求:(1)不认识的字多读几次。(2)标上小节。学生自由读。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检查生字小老师领读音的归类读形的记忆义的理解(2)检查词语(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象脚鼓咖啡色水红色火红火红鲜红一年一度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3)检查句子(指名读分小组读)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4)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多音字的学习)(5)读了课文后,谁来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干什么?(6)简介周总理三:书写指导四:作业完成课后多音字练习。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五
今天上午,老师吩咐我们下午带些洗洁用品来,今天下午要搞大扫除。下午,同学们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同学们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窗……我和一些同学被分配到了楼梯口。我们正热火朝天在地干活时,一大片水滴泼下来。又过了一会儿,又一大片水哗啦啦地泼下来,幸好我们躲得快。李卓凡再也忍不住了,单枪匹马地上去和他们评理。谁知不幸“牺牲”——被淋了一个“落汤鸡”。衣服都被淋湿了。他只好“休战”。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挂图 音乐《爱我中华》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二、谈话导入。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总理的,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找出来告诉大家并加以理解(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10、生自读第三段。
11、师生交替读,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周总理来了!”
三、看图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1、 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总理真的来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穿着、表情、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自读4、5自然段。
5、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但是从你们的面布表情中告呶遥?忝腔褂幸陕牵?芨嫠呶衣穑?br 6、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8、指名说。
9、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好。
10、齐读第4——5自然段。
10、师领读,生模仿总理做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并指名说一说。
11、男生读女生作动作,女生读男生作动作。
四、指导读课文6——8自然段。
2、生自读最后三段。
3、指名说我的发现:三段都是感叹句。
4、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5、生评价。说说感叹句怎样读?为什么?
6、分组比赛读。
五、拓展。
2、你还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赶快告诉大家。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七
1、《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泼、龙、恩、凤、凰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盛”
2、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4、初步体会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重点:识记生字,会写生字;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过程中,我随文识字了5个:襟、褂、凤凰、恩为主,词语教学时也分为2个层次,先是带有拼音的难读的字,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和多音字盛。然后是课文中比较长的词语。本课时写了4个字、泼、凤凰、恩,都是随文指导,然后集中书写。我的设计意图是:字词句的教学其实是一条线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让小朋友明白我今天识字重点要读好哪几个。
二、句与段的教学
今天学习的重点段落是第3小节,我以“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展开教学,由句子再细化为词语的理解、运用与积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体,层层引导学生明白人们赶来了,人们撒满花瓣,人们欢呼都表达子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句与段的学习离不开朗读的指导,朗读的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如精读第3小节时,我就采用了指名读、感悟地读、高兴的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形式。在指导读“周总理来了!”这句感叹句时,我又采用了提示读,“你欢呼着:他欢呼着,大家一起欢呼着”使小朋友身临其境。
三、作业设计:
量词的叠用:一条条、一串串要能理解叠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确运用从而能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
四、课后发现的问题:
1、“对襟白褂”这个词的教学除了读准字音,如果能以学生的衣服为实物教学明白对襟是怎么样的,医生穿的就是白褂,让生字的音、形、义在潜移默化中扎实的完成了教学。
2、语言表达: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如果能让小朋友学习这种写法,学会迁移,比如说:迎春花开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们上学了等等,让小朋友学会运用。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八
在漫长的暑假里,我最难忘的事情之一是傣族泼水节。
那是在正午烈日下,我和姐姐躺在“柔软的棉花糖”上(指柔软的床)无聊地调着电视频道。突然,我的妹妹突然坐起来,把我吓到在地。我妹妹拍了拍她的头:“啊!今天是泼水节!”
“什么!”我尖叫着问道。
就在这时,我姑姑冲进来说,“你准备好了吗?已经开始了!”
不一会儿,泼水节正式开始了。人们拿着彩色的水盆。你泼了我,我泼了你,我没有向对方屈服。溅起的水花就像魔法一样,而且不可能精确。这真的让我又生气又好笑。这泼了我一身,那泼了我一盆水,我成了一只落汤鸡。这让我哭了,笑了,唉,听天由命了。
有趣的泼水节结束了。此刻,我的阿姨告诉我,被泼代表着幸福和更多的欢迎。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
这件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九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泼、节、敬、瓣、鲜、毯、驶、炮、乐、祝、福、幸”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观察图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敬爱的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
3.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解决办法:通过查字典,读讲课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好总理,他已经去世二十几年了,人民还怀念着他,因为他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温暖》,还记得讲什么事吗?(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歌颂周总理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我们先看图。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提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从整体上了解图意,提问:
(1)图上有什么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2)他们手里拿着什么?(盆、碗、瓶)。
(3)男青年背着什么?(象脚鼓)。
(4)他们准备做什么?(准备过泼水节)。
2.师生共同小结。
这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情形。那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的泼水节,今天我们就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共有几个自然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共有8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讲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段)。
(2)哪段是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四五段)。
4.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教师出示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看图,从人物的服装和周围的花儿、树来看)。
(2)分组讨论:“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特别红,一年一次)。
2.教师讲述: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过节的时候,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过泼水节的时间是傣历六、七月。(农历的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课文中哪句话是说这个问题的?
学习读这段的后半句“因为……一起过泼水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理解这段主要写什么。
(1)让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组讨论:“四面八方”“赶来”“驶过”“一条条”“一串串”
“四面八方”:指各处,不是一地的意思。
赶来:生怕迟到,按时赶到的意思。
“一条条”、“一串串”课文里是形容船多、花炮多。
2.再读第三段,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从四点回答:一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二是人们在路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了“地毯”,三是江面上跑龙船,天空上放花炮,四是人们欢呼。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看图,读文以后回答)。
重点理解“对襟褂”“咖啡色”“水红色”等词语。
(2)他是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再次看图从图上周总理的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一词)。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指名读第二句回答)。
2.再读第四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衣服,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回答下面题: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读第二句)理解“祝福”一词。(祝人幸福,平安的意思)。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读第三句)理解“祝愿”一词。(向人们表示良好的愿望)。
2.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全段共三句话,第二句读出周总理满心欢喜地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的感情。第三句要读出傣族人民衷心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的心情。要慢读“健康长寿”四个字。
(2)背诵课文前,要弄清楚这段的三句话,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六)学习六、七、八段。
1.指名读六、七、八段,提问: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同,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节,也特别高兴。)。
(2)“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使人忘不掉)。
2.指导朗读、背诵。
(1)分段指名读,注意语气词“呀,啊”以及感叹号应表达的语气。范读,听录音。
(2)齐读,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3)齐背。
(七)总结。
读全文,提问:
(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节)。
2.学了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知道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1961年亲自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八)作业练习。
1.读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从句子中提出“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练习造句。
3.读作业练习第2题,填空。
4.朗读全文,背诵课文5—8段。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
泼水节。
敬 爱。
花瓣。
鲜花。
地毯。
驶 过。
花炮。
欢乐。
祝 福。
幸福。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十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要求认识的12个字,有些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三拼音有“凰、敲、褂、端”,后鼻音有“凤、凰”,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以下引导识字的方式供参考。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6.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二)朗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朗读本文要始终热情洋溢、幸福快乐,语调可稍高。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1.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最好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在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1)自读自悟。
(2)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3)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4)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要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
3.词语积累。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
难忘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发现。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读文体会。
1.自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一、二自然段,要用热情而平稳的语调,第一自然段适当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适当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
3.教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从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的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三)读中感悟。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五、资料袋。
傣族。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自治县。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为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象脚鼓。
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演奏时斜挂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给舞蹈伴奏。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十一
暑假,我们学校举行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夏令营活动,我对其中的“泼水节”印象最深。
这一天,同学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准备好了清水,等候泼水节的到来。
一声今下,泼水节开始了。同学们立即开始泼水了。真是天助我也,陈磊到这时还没接好水,我马上端了一盆水泼在他身上,陈磊就落惶而逃了。
我又接了一盆水向韦子奇泼去,韦子奇一下就变成了“落汤鸡”,头发一缕一缕的,还滴着水珠。我对韦子奇说:“你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韦子奇气坏了,连忙向我泼了一大盆水。还好,我闪得快,只湿了一小块。在我不注意时,一盆水向我泼来,我也成了“落汤鸡”了。这时,韦子奇接了一大盆水又向我泼来,吓得我撒腿就跑,韦子奇边追边说:“幸福水来了,幸福水来了,快快接住啊!”我急忙说:“我不要幸福水了,我够幸福了,我受不了啦!”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
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c、指名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7、那这天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吗?(结合图回答)。
a、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穿着傣族服装)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脸上的表情怎样呢?理解“笑容满面”并造句。
b、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c、师: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同学们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
8、(1)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五段。(重点词语: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句子。
(3)老师扮演周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师: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四、分小组接读课文。男女生赛读课文。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始终要语调高、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结尾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和人民是心连心的。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查阅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