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优秀18篇)
读后感是对于作者思想、观点与情感的接受与交流,使读者进一步认识自我与世界。第三,读者可以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思考,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解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相信这些读后感范文会让你对写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一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一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仿佛有腾云驾雾般的本领云游四海?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溪底溪岸,经长时间冲刷已温润如玉,乳白色中镶嵌着古老的黄褐,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终还是作罢。火炬的光芒渐渐微弱,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他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果真迸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来。
他说:“我带着一把铁锹,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好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临死前手里还紧紧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崇尚科学,尊重自然,他用一生实践了这八个字。
“把理想都放到生活方式中燃烧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二
读完《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后,我感觉它是一部用“脚”写成的千古奇书!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是作者用脚“走”遍中国近二十个省的途中写的,所用的时间有三十多年,直到作者生命的结束。
徐霞客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跋涉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丢失了,现存的这部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没能影响《徐霞客游记》成为“古今游记之最”!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三
“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田”——《徐霞客游记》。
当我们游览石灰岩溶洞,看到奇彩夺目的石笋、石钟乳的时候,就会想起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的伟大功绩。是他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和研究,为地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1607年,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的考察旅行,从而开辟了系统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考察的道路是和艰难的。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经常要攀登悬崖峭壁,穿越激流险滩,顶着狂风暴雨,忍受饥饿寒冷,露宿山野丛林。这些困难都挡不住徐霞客,他不仅一天天、一年年坚持考察工作,而且无论每天的旅途多么艰苦,总要坚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心得记录下来。徐霞客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地理考察,他的足迹踏遍祖国的16个省和自治区(按现在行政区划),对各地的山脉、河流、动植物等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加以详细的记录,最后写成了二十卷的科学巨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裁写成的,是徐霞客毕生经历和心血的结晶,是一部对地理学的研究于发展极有价值的宝贵文献。通过阅读了解,徐霞客的整个写作过程,揭示出徐霞客之所以能在地理学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于他十分重视实践,他的知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从而论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原理。
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徐霞客游记》不是在家中闭门造车写出的,而是通过多年的跋山涉水的实际考察形成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接触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获得感性认识并最终通过实践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深入事物的内部,掌握事物的规律。因此,要认识某一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就只有亲身参加变革这一对象的实践,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四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年详细考址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介绍。
我曾从图书馆借阅过《徐霞客游记》来看,我觉得他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虽说是地理著作,但在我看来,他的文学性更强,语言简练优美,生动而传神。比如说:“涧随山转,人随涧转”等。作者善于根据景物特点,遣词造句,喜用四字词,如“云散月朗,人意风光,泉声山色,攒峦夹翠”等等,往往成二二式结构,或上下匀对称,显得典雅而匀整,新奇而别致。
作者《游雁荡山日记浙江温州府》每天所记,各有中心,并根据不同的景物特色和任务活动情况,采用不同的笔法,详细生动,引人入胜。总之,作者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令人亲临其境。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书本身的内容,因为其中是文言文,如果不静心下来读,根本读不懂,而翻译的白话文又太浅显,所以内容不太吸引我。
我佩服的是徐霞客能够用尽毕生的精力去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畏艰险献身地理事业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五
《徐霞客游记》是作者用30多年的旅行考察得来的真实红记录,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它首先是一部地理著作,在作者笔下,祖国的锦绣河山和万千奇景被描绘得如诗如画、栩栩如生。他写静态,清新秀丽;写动态,千变万化;写水,或碧波荡漾,或水清石寒,令人心旷神怡;写山,或峻险幽奇,或巍峨雄壮,令人目不暇接;写洞,或玲珑剔透,或乳柱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如此写景,美不胜言!真挚的情感,细腻的刻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读书的时候,除了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书中的情节与内容,我还喜欢从考察作者与写作背景方面来对书本作更加深入地了解。有时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创作故事更能吸引我的注意,也让我对作者本身有更深的了解,对书中的内容有更透彻的体会。在作者创作《徐霞客游记》时,当朝政治日益败坏,宦官、权臣操纵朝政,政治黑暗,人民反抗朝廷的事情不断发生,面临这种国事日非的形势,一些知识分子发出改革弊政的呼声。所以,从书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感受到作者爱憎分明,一生不与贪污官吏为伍的高洁情操。他同情那些被迫害的东林党人,敢于与他们交友。他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怀让我对这样的作家和他的作品更为向往。
徐霞客在漫长的的旅途中,为了考察得更准确,大都徒步前行。常常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面临险阻,他都以坚强的斗志去克服。恶劣的生活条件与长期处于疲乏状态的身体都无法阻止他每天坚持记录旅途经历及心得体会,而正是这些长期困顿中的不辞劳苦才得以产出如此瑰丽的文化财富。徐霞客以其科学的态度和惊人的毅力,用敏锐的观察和生动的文笔写就这部享有盛名的传世之作——《徐霞客游记》。
今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能够沿着徐霞客的足迹遍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希望有你,和我一样热爱阅读的人,怀揣着这份梦想与我一起同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六
徐霞客用30年的时间,写成了地理学巨著《徐霞客游记》,暑假里我一边读着这本书,一边为他的伟大人格,他的坚强意志,所敬仰。
当时年少的徐霞客发现有许多前人写的地理书,缺乏实地考察,资料不全面,也很不可靠。敏锐的徐霞客主动肩负起一种历史使命,用他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的志向,也实现了他时代对他的要求,用一生来阅读大地。
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壮丽山河的真实面貌,在漫长的旅游生涯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在山中攀登,在岩洞中探索,在溪水中跋涉。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河北、山东、湖南;泰山,黄山,五台山;都表现了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
从小徐霞客博览群书,去考察山川地貌的奥秘,几十年如一日的`风餐露宿,写下了长达60余万言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他以毕生的心血谱写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歌,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文化园地中一株鲜艳的鲜花。
同学们,徐霞客的故事正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好男儿志在四方,让我们现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最大的贡献。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七
历代舆地沿革也是古代高士们的主要话题之一。但徐霞客却发现:“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
徐霞客不迷信前人旧说,善于独立思考,注重考察实证,勇于探索求真。不论对于山脉河流,还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闻传说,总要细细观察,思考分析。遇有奇异疑问,必穷究不舍。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学者所写的考察记录”。
他对于桂林七星岩的考察就是典型事例,他先后考察了两次,对岩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浅以及洞内形态结构和洞外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和生动的描写,这些记录和描写竟与用现代科学手段勘测的结果基本吻合。他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
另外,他似乎很精于堪舆学,《徐霞客游记》中经常使用龙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舆术语来分析山形水势,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难困惑,常求神问卜。由此可知,他读书博杂,见识多,不适合功名科举。散人按其使用的堪舆术语推断,徐霞客学习的可能是堪舆学的杨公风水派。杨公风水其实效性立竿见影。从大唐至今。
《徐霞客游记》是古代高水准的舆地游记,涉及山形地貌、悬崖岩洞、江河水文、地热泉流、物产风俗、政区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迹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丰硕成果和科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还是一部游记文学名著。虽然作者的本意,并非专在从事文学创作,因此从科学考察的需要,但是他对神州山川的极其热爱之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却自然而然地在这“流水账”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八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一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溪底溪岸,经长时间冲刷已温润如玉,那乳白色中镶嵌着古老的黄褐,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终还是作罢。火炬的光芒渐渐微弱,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九
人生的道路是什么?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子的路,任何路?那么路又该怎么走?背上行囊,走上未知的旅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远赴那与梦想的约定,我在路上,梦在远方。
4前,中国有一个人已尽在路上了,他的名字叫徐霞客,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如朝霞般绚丽多姿,他用自己一生实践了什么叫“在路上”。年轻时的霞客,在开朗的父母的支持下,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入世俗,毅然独步,神州大地。
在艰苦的情况下,25岁的霞客踏上远征,54岁逝世,花了30年时间,走遍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云南16个省大半个中国,“中国第一代驴友”的称号当之无愧。
霞客的远征不似休闲娱乐,也不单是寻奇访胜,他以调查火山,寻觅长江源头,探索大自然奥秘,寻访自然的规律,他对河流性质的考略,对源流的辨析,对石灰岩地貌的总结,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的等地热现象的研究,为后人创造福祉,《徐霞客游记》是一本把科学与文化高度结合的奇书,带着美丽的色彩,带我们进入神洲大陆的每个角落。
白水瀑,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引数人惊叹,管中窥豹,时间一斑,引人遐想,他还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梧。从而让人由心敬佩。
我不由得想起学校的六十五公里远足拉练,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走到终点,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用汗水书写我们的力量,痛苦又神奇,深刻的让每个人感受这行走的力量与意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都是漂泊在路上的一叶扁舟,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千辛万苦。
如果可能,我想游历黄河,长江,天台山,顺着霞客的脚印,走过的路,走过他走过的风景在旅途中,寻访梦中的徐霞客。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行走在路上,梦想在前方。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十
徐霞客自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读书最喜欢涉猎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书籍。但他发现过去地理书上的一些记载由于缺乏实地考察,错误不少。他决心走出书籍,投身到大自然去。
那时候,许多地方没有人去过,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徐霞客的母亲通情达理,她不顾年老体衰,为徐霞客准备好各种出行的物品。有一次,徐霞客为了查明大湫瀑布的确切位置,冒着坠身的危险,几次攀登雁荡顶峰。有时,他甚至解下裹脚的足布接起来悬于崖顶,利用它来攀爬上下。
徐霞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好几次陷入绝境,但他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一件事没做完,那就是让自己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这种为了实现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的人实在是少有。
同时,这篇文章还让我了解了大自然会给人们无尽的智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十一
有本书看过了一段时间却怎么也忘不了,《徐霞客游记》,当然被翻译成白话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画、老照片作插图,别有一番情趣。
徐霞客的游记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云南风光。读他的游记,关于那些广为人知的事不展开了,在这里只捡几件鲜为人知的小事。
他遭人陷害:
他路上被劫:
他受人接济:
仆人携款弃他而逃:
”早晨起床,仆人顾行还没有来,我正要去查问,这时看见一个和尚慌慌张张地来了,他说:‘悉檀寺的长老让我来迎候您。’我一听就明白是仆人顾行逃走了。又问那个和尚,果然。……我来到寺里,已经是中午。打开箱一看,所有东西都不见了。长老要派寺里僧人去追,我制止了他们,并说“‘追也追不上了,就算追上了也不能强迫他回来,他想走就让他走算了’只是离开家乡三年,我和他一主一仆,形影相依,共度多少难关和险境啊。但他却在万里之外抛弃了我,为何这样狠心啊,心中不免悲伤”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讨苦吃;那时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当官光宗耀祖养儿子子孙满堂。可是有这样一个人,用现代的话就是“另类”,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闯荡世界,用“另类”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一路困难重重、惊险不断――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关于这些的描写只是短短地带过几笔,接下来便又是大段大段兴致盎然的景色描写、地质考察以及风俗纪录,好像这些艰难不曾发生过一样!由于他的奇文妙语,于是这个另类的人被人永远地记住了。
羡慕和佩服这些人,“出淤泥而不染”,无论遭受多少打击磨难,到头来依然心存善念、乐观积极。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真心地赞美它们,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于是乎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
我想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十二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一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仿佛有腾云驾雾般的本领云游四海?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溪底溪岸,经长时间冲刷已温润如玉,乳白色中镶嵌着古老的黄褐,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终还是作罢。火炬的光芒渐渐微弱,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他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果真迸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来。
他说:“我带着一把铁锹,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好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临死前手里还紧紧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崇尚科学,尊重自然,他用一生实践了这八个字。
“把理想都放到生活方式中燃烧吧!”
徐霞客啊,我仿佛听见你说。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十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这本《徐霞客游记》,你会看见一位身着布衣、头戴草帽、肩扛行囊、手持木杖的行者行走在几百年前的祖国山河之上,历经艰难险阻、越过巍峨大山、渡过江川大泽,眼神坚毅地向前不停走去。
《徐霞客游记》是一本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由徐霞客在游历山水途中所记下的一篇篇日记整理而成。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徐霞客所游历的各处景物环境,范围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大半个中国。书中记述了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历史遗迹,同时也讲述了各地风景名胜和人情风物,一篇一篇的游记像是打开了穿梭之门,带人去各地体验游耍一番。为了使书更易理解,后人还在徐霞客原著中添有不少生僻字词的注释解说,更有与书中风景名胜相对应的插图,使读者身临其境,能更好地、全方位地去了解书中内容。
《徐霞客游记》创作时间在明朝后期,此时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已经渐渐衰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与之前士人钻研儒学典籍所不同的`是,格物致知、重视实践的风气开始兴起,徐霞客同样走在时代前面,摒弃功名利禄,冲破科举制度的罗网,毕生穿梭于山水之间,潜心研究中国地理科学,开拓了中国古代地理史上实地考察、研究自然规律的新方向。
徐霞客的人生游历分为三个阶段:28岁之前是他的准备阶段,他将精力放在游历山水之上,对地理文化有所研究却并未留下游记;第二个阶段是从28岁到48岁,二十年日日月月跋山涉水,游览了诸多名山,但只留下了一篇游记;而他著作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游历的第三阶段完成的,大概是饱览胜景之后的怅然留恋,让他想要用一种方式将山水黛色留下,于是在身患重病的残年里仍坚持记录,才给后人留下来这样弥足珍贵的宝物。而这个宝物之所以珍贵,不仅是因为它自身的知识内涵丰富,更是因为徐霞客在它背后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用无数艰辛经历才酿出此作。在三十多年的旅行中,他孤身一人闯荡游历,大多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往往背着沉重的包袱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渺无人烟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数不清走了多少险路,而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神农翻山越岭尝百草是神话,可徐霞客的一步一步都有着真实的印记,他勇敢而又执着,尝尽了旅途的尘土,最后因为患上足疾而不得不放弃。
在地理专业方面,《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凡成就。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游历考查之时,还详细研究了关于石灰岩地貌的问题,他也成为世界上对石灰岩研究的先驱。徐霞客还敢于挑战权威,纠正了文献记载中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所谓实践出真知,徐霞客在他的辛苦跋涉旅行中细细钻研科学,书中也记录了不少生态品种,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在耕作种植方面作出了贡献。
虽说《徐霞客游记》为一本地理著作,但也是一本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作品,在文学形式方面具有开创性,有着许多独到之处。徐霞客在写景记事之中采用日记自我陈述的方式,让人觉得真实可感。另外,他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与前人相比更为细致入微。徐霞客从小饱读诗书,词句的运用功底在此书中可见一斑,书中词汇丰富,不少新奇的比喻和描述让人眼前一亮。更可贵的是,他的游记就好比诗一般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往往在描述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流露出来给人启发。种种写作手段都让这本书体现出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现世也具有借鉴意义。
这本书在地理文学方面皆有所建树,但这些不仅仅是专业研究的需要,在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中,它在人生启迪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阅读价值,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启发教育意义。当所有人都在汲汲于功名之时,徐生却越过千千山,万万水,安心沉浸于他的自然世界之中。他本出生于富庶之家,却能摒弃身外之物,仅着青衫布衣,草鞋箬笠,去追寻他的诗与远方。或许很多人都期待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想着周游世界闯荡一场,可是谁都不足百年前这位书生勇敢坚定,在交通极为不便的那个时代,仅凭着一双脚就去探索世界;谁也没有他执著坚持,三十余年,若没有那份一腔孤勇的热爱,骨子里的偏执坚守,怎么能孤身一人熬过漫漫艰难和孤独呢?我读着徐霞客笔下的文字,除了惊叹于绮丽山河的壮阔浩然之外,更感动于他闪耀着的精神光辉。只有仔细品读这本书,你才能完全明白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才能更深理解何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十四
想必大家都听过《徐霞客游记》吧!我也读了《徐霞客游记》。以下便是我读的这本书主要内容与我自己的心得感受了。
《徐霞客游记》主要讲了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的山河土地,他自二十二岁开始出游,30年间,东渡普陀,北游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登太华,西南游边疆。足迹及于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16个省区及京津沪等地。《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载精详而忠实地记录了徐霞客大半生跋山涉水见闻与心得。
我读的《徐霞客游记之山篇》,大家如果要读整版的买简易版,因为如果要读原版你可就死定了,原着六十多万字,不持之以恒是不可能读完的,我读的山篇就花了我一星期的时间。如果读原着一二年都是有可能的。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字振之,别号才为霞客。《徐霞客游记》我发现他是以日记的方法编写而成。《徐霞客游记》它不仅是一部闻名于世的地理巨着,更是一部我们值得观看与品读的山水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以文学价值极高而见称于世,而被人们推为“古今游记之最。”这就是人见,花见花看,车见车要看的《徐霞客游记》。
这便是闻名于世!经徐霞客花了30年之久才写成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十五
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他以其卓越的勇气和钻研精神,踏遍了五十三年构筑的自然山川、历史文物。徐霞客游记是他在旅途中记录的天山、黄山等地的探险经历和所见所闻的记述。在读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我被他的实地观察和细腻的描写所折服,受到了很多启发。
第二段:对自然的探索与理解。
徐霞客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先驱之一,他的游记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探索和描述。他以精确的笔触描绘了天山的雄伟和黄山的壮丽。他瞭望山峦,观察水势,感受自然的力量,向读者展示了对大自然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通过阅读徐霞客游记,我不仅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对自然景观有了更深的欣赏和理解。
第三段:对人文的感悟与思考。
徐霞客游记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他与当地人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在徐霞客游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文的关心和思考。他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融入到他的描述中,使游记更加丰富深刻。通过阅读徐霞客游记,我体会到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四段:对探险精神的推崇与赞叹。
徐霞客是一个充满冒险精神的人。他在游记中描述了自己的探险过程,包括攀登陡峭的山峰、穿越危险的峡谷等。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揭示了自然景观的神奇之处。通过阅读徐霞客游记,我被他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告诉我,只有勇于面对困难和危险,才能有所成就。
第五段: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徐霞客游记中的探险和观察不仅仅是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更是对个人成长和意义的思考。通过他的追求和反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人生的认知和追求。徐霞客游记鼓励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通过阅读徐霞客的游记,我开始思考我自己的人生,关注我所追求的和我所关切的。我希望借鉴徐霞客的精神,勇敢地面对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结: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充满勇气、智慧和洞察力的作品。通过他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和人类的热爱和关怀。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和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阅读徐霞客游记,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和思考,对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十六
徐霞客是一位明代著名旅行家,他曾弃绝科举,放弃仕途,在他5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游遍全国名山大川,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他东边渡海到珞珈山,西到腾冲西境,北游盘山,南道罗浮山,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的大好河山。在我国古代的旅行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奉命出使或执行任务,但徐霞客一介布衣,不为执行公务,不为求法取经,他就是出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旅游和地理考察上,是古代难得的专业旅行家。
但是一路上他很难享用各级官府提供的奖助,从事旅游事业的条件异常艰苦。他将家中的田产,事业甚至生命都献给了他酷爱的旅游事业。
在湘江遇盗,钱财被洗劫一空,连御寒的衣服也没有,同乡资助他回家的路费,劝他不要再旅行了,而他却坚定的回答不欲变余去志,用家中的田地做抵押,借得一笔路费,继续旅行。
读完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他为了毕生的旅游事业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徐霞客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在地理学为人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有,他不相信权威,只有自己的实践才是真实的精神都很值得我们这些后生来学习,俗话说后来者居上,我们这些80、90后的青少年一定会再创辉煌,努力攀登!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十七
历代舆地沿革也是古代高士们的主要话题之一。但徐霞客却发现:“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
徐霞客不迷信前人旧说,善于独立思考,注重考察实证,勇于探索求真。不论对于山脉河流,还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闻传说,总要细细观察,思考分析。遇有奇异疑问,必穷究不舍。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学者所写的考察记录”。
他对于桂林七星岩的考察就是典型事例,他先后考察了两次,对岩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浅以及洞内形态结构和洞外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和生动的描写,这些记录和描写竟与用现代科学手段勘测的结果基本吻合。他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
另外,他似乎很精于堪舆学,《徐霞客游记》中经常使用龙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舆术语来分析山形水势,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难困惑,常求神问卜。由此可知,他读书博杂,见识多,不适合功名科举。散人按其使用的堪舆术语推断,徐霞客学习的可能是堪舆学的杨公风水派。杨公风水其实效性立竿见影。从大唐至今。
《徐霞客游记》是古代高水准的舆地游记,涉及山形地貌、悬崖岩洞、江河水文、地热泉流、物产风俗、政区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迹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丰硕成果和科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还是一部游记文学巨着。虽然作者的本意,并非专在从事文学创作,因此从科学考察的需要,但是他对神州山川的极其热爱之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却自然而然地在这“流水账”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
本人很敬重徐霞客这种孤往独行之人。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高一篇十八
1、掌握本文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了解徐霞客生平与贡献,学习徐霞客为求知而探险的科学精神。
3、学习作者围绕中心结构全文的方法,理解写徐霞客父母的内容
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重点:
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贡献。
难点:
(1)理解写徐霞客父母亲的内容与本文中心的关系。
(2)理解《徐霞客游记》的写作过程及重大价值。
1课时
以自学为主,通过速读和精读,教师适当点拨,正确引导;结合讨论、分析、归纳,当堂突破重点难点,及时巩固和练习。
(一)导入:
(二)、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卒中科举没落宦途涉猎羁留危垣杀戮散佚
2、根据课文填空:
(1)徐霞客名xxx,号x,xx末年人。生于xxx年,卒于x年。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xxxx家。
(2)《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xxxx价值,又具有很高的xx价值。
3、结合课题和对本文内容的大致了解,说出本文重点写了哪几个方面?(用一个字概括)
(师:明确后板书:写人书)
(三)自学指导(目标的完成和重点难点的学习)
1、内容与中心:
问:本文写了哪些人?(生答后明确并板书:徐霞客其父、母)重点人物抓住了他的什么生平事迹来写的?(生答后明确并板书:出游写书)写这些人和事的目的是什么?(生答后明确评价人物,赞扬并学习其精神。)
因此,本文写了徐霞客出外旅游的生活和《徐霞客游记》一书写作的过程和历史价值,评价了他为求知而探险的科学精神。
2、速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贡献。
找生上黑板总结板演本文结构。(抓住本文中心内容,找出本文是以什么顺序组织按排材料?)
全文共7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介绍徐霞客的名、号、生活朝代、生卒年及历史评价。语言简练、严谨。
第二部分(2——5)重点内容之一,详细介绍了徐霞客的旅游生活,从内容上可分三层。
第一层(2)承上介绍了徐霞客的家庭背景。
第二层(3——4)介绍徐霞客早年出游的情况。
第三层(5)介绍徐霞客自母亲去世后的出游情况。
第三部分(6——7)全文的另一个重点,介绍了《徐霞客游记》一书的写作编印过程和历史价值。
第一层(6)介绍《徐霞客游记》的写作编印过程。
第二层(7)以议论的方式,高度评价了《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3、精读,理解重点语句,突破难点。
提问:(1)本文的中心人物是徐霞客,为什么用了很多文字写他的父母亲?(讨论后师明确:徐霞客选择游历的人生道路,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崇高的人生观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其父母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有勉而不愿做官。母亲更是从多方面支持和鼓励他。)
(2)徐霞客的母亲给了他哪些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从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讨论后师明确:母亲从语言上、态度上、行动上来支持和鼓励徐霞客。从中可见她是一个深明大义、胸怀宽广的人)
(3)读课文第六段,找出描写徐霞客出游历尽千辛万苦的语句。体会其动词的运用。
“霞客出游,主要是依靠徒步跋涉,而他所到之处又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有时真是出生入死,更常常要忍饥耐寒。至于人事的挫折,如遇盗绝粮的事,那就更不必说了。”
由此可见徐是怎样的一个人?(不畏艰辛,意志坚定,勇于探索,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等)
(3)朗读最后一段,说一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内容上,评价《徐》的历史价值;结构上,首尾照应。)
4、总结:统观全文。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列举实例,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的语言,突出了传记类文章的真实性和史料价值。
(四)当堂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xx
a、旸岐(yngq)杀戮(shl)
b、涉猎(shli)散佚(sny)
c、宦途(hunt)危垣(wihng)
d、踌躇(chuch)谬误(miw)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xx
a、羁留(停留)不以为然(对)
b、宦途(做官)年事渐高(渐渐)
c、谬误(错误)徒步跋涉(翻山越岭)散佚(散失)无与伦比(相似)
3、读课文第六段,划分层次并分别概括层意。
第一层,从段的开头到“是更加值得重视的”层意:介绍徐在30多年的出游中每天坚持写日记。
第二层,从“没有作过野外考察工作的人”到“坚持写游记”层意:说明徐每天坚持写游记非常不容易。
第三层,从“霞客在旅途中以日记体裁”到段尾。层意:介绍徐的日记散佚、收集、整理、刊印成书的经过。
(五)布置作业
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写一篇传记。如: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叔叔……)
要求:
1、叙议结合。
2、语言准确、生动。
3、字数在500字左右。
18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写人书
徐霞客父、母写作编印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