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热门15篇)
读后感是对作者意图和情感的深入思考和体会。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提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和建议,以及对作者的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读后感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的阅读和写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一
这几天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而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每一个看过此书的教师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来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厌其烦地告知我们:什么是最佳师表,怎样做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等都应该注意什么。下面我就从2个方面来谈谈我看完此书后所理解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首先,我觉得老师在和犯错的学生说话时应该准确掌握批评的技巧。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是需要理解和接纳的,可是实际上我们老师却很少能真正做到遇事心平气和。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首先经常做的就是发泄内心的愤怒,而愤怒之下,我们往往会失去原本的理智。但事后静下心来细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反而会导致更多的学生注意到学习之外的事,得不偿失,不仅折磨自己,也伤害学生。更糟的是,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那么,当他走出办公室后,错误还会继续发生。
吉诺特说:老师和蔼的态度胜过一切争论与指责。既然令人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事情发生所带来的后果。“无论如何,尽可能不要把轻微的过失看成是故意违犯,让孩子有保全面子的余地。”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再大的裂缝也是可以解决的。唯有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方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另外,鼓励也是老师在和学生交谈时必须要用到的技巧之一,它也是一门艺术。现实社会中,学校的重视、父母的期盼、繁重的课业负担都极易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与信心,有不少的孩子为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就应该经常地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安全感、意识到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师应当做到:激励孩子学习、鼓励孩子自治、树立孩子的自我形象、增强孩子的信心、缓解孩子的焦虑、消除孩子的恐惧、减少孩子的挫折、平息孩子的怒火、化解孩子的冲突。做好恰当的交流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书中有一位老师是这么说的:“我过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未来。现在,我却有了更为切实的目标,我只关心孩子们现在的情绪和主要的需要。我不再去构想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地处理好教室现时发生的各种问题。”是的,我们不需要时时将孩子的未来当作自己指责与愤怒的幌子,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能否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我想作为幼儿园老师——孩子的启蒙老师,在这方面更需要加强。
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了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使我了解了不少教育的方法,也掌握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与艺术。最后我想说:虽然这本书题目是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其实,书中还谈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家长和老师的对峙,所以它也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二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三
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着重要的影响。也许,几十年后,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解决现在的很多教育问题,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老师是中肩负着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创造出对孩子的学习有益的情感氛围。
这段文字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回想自己曾经因为有学生总是不能完成作业、惹是生非而冷言相向,曾经因为孩子伤害了别人而不顾他的感受马上请来了家长……这些都无不伤害了孩子。
书中还谈到表扬的艺术,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意的。评判式的表扬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我们应当对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悦和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自己做出判断。
回想自己平时,也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才知道这些都是评判性的表扬,都是无益的,有时反而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产生恐惧,它会让孩子倍受压力,引起反感和逃避。今后教学上应该尽量避免评价式的表扬,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以及我们的感受,不将形容词与孩子的品性联系起来进行表扬,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常规管理能使班级形成良好向上的风气,凝聚班上每个孩子的心,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会用成人的意志来克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具有惹是生非的能力,反而会有受委屈的感受。如果这时采取处罚的方式,只会使孩子发怒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有时我们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一些纪律,可自己却经常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做法。如:
(1)出尔反尔。如老师吩咐学生收起拼写试卷,拿出数学课本。学生照做了,可老师又问:“谁的拼写得了满分?”
(2)过分啰嗦。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本可以用最经济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处理事情,可我却过分的哆嗦唠叨。
(3)琐碎的要求。全体一致一次就能做到的事,却繁琐地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来完成。
(4)“容易分心”。课堂上注重细枝末节,经常为了训斥一个分心的学生搁下主要的活动。
(5)爱打岔。经常在学生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大声训斥学生,任凭自己的需要随时打断学生的活动。
(6)飘忽摇摆。经常在中途搁下一项活动而开始另一项活动。看到这些觉得挺好笑,可细一想自己有时何尝不是这样呢?要想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我们自己首先要自律、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做到“眼观四面”、“注重整体”、“把我动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保全孩子的面子。
这本书像是给我注入了一剂强行针,作为父母和老师我要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时刻谨记书中的教诲,要谨言慎行,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去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四
《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是由海姆·吉诺特博士所写的,他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年轻时做过教师,在美国有大量崇拜者和追随者。他的一系列畅销书改变了美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窘迫处境,为数百万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开辟了成功交流的有效途径。该书在美国出版后,曾被全美教师协会推荐为教师必读书;在我国台湾出版后,曾被许多学校当课本教材使用。他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变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为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乍一接触到这本书,以为和其他教育类的书籍又雷同,无非罗列一系列的事例,发些感言,然后是语重心长的总结:让我们热爱职业-教爱教书育人。谁知,当我认真看下去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说教,并不是单纯的要我们爱教师这个职业,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人本主义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说起,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教师,更因为我们首先是人,尊重人性要高于其他一切,我们职业的责任感并不是来自我们对法令的畏惧,而应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它既不像某世俗一样抹煞老师的巨大作用,也不像有的人那样,把教育抬上万能的神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但也不要成功则喜,失利则痛,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没有万能的方法保证这种传递没有风险,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厌其烦地告知我们:什么是最佳师表,怎样做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等都应该注意什么。这似乎陷入了常见书籍的怪圈:技术至少no.1。但静下心来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说话方式,而不建议我们采用另外的说话方式,因为除了各国的国情不同,教育体制有差异外,更在于我们在对待教育的本原,教育的思维方面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当今中国,我们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促进了孩子的成绩,就等于把美好的未来放在了孩子的手中,也近似于十分完美的履行了教育职责。这值得我们每个教师进行反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只有学会爱,学会付出,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与孩子交流,自觉地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自觉地关注成绩以外的东西,如孩子的人格与品性等。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负责!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会做得很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让自己不断地增强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有了这种爱,我们不需要“眼中带含泪水”,不需要“舍我其谁”,只需要面对现实,面对孩子如花的笑脸,面对教育的大海,让心情春暖花开,在人生的轨迹上划下从容的音符,奏出一段爱的交响。
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心中有爱便是幸福!
书中讲到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和学生说话,首先要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从根本上去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位置,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
和学生说话、谈心要学会倾听,倾听可以使他人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欣赏。运用倾听这种技巧时,还应注意:真心实意,集中注意力;适时的用动作或简短的言语进行鼓励,表示你对朋友的理解;听懂了别人的话,还应给予准确的反馈。这样才能增强“倾听”这一技巧的实效性。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五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必须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二、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想得很远,说得太大。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三、温和着愤怒,每一个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都遇到这样的事情: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一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把爱交个孩子,让梦想在校园绽放。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六
作为一名新教师,从工作之初内心就充斥着焦躁与不安,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急欲学会与小朋友们相处,于是,我看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没有大堆的理论,只有众多鲜活的事例。书中每一个小片段都让我看到我在学校的每时每分每秒。其中,许多教师的言行让我看到了困惑中的自己。书中的教师与我一样经历着心理上的转变与煎熬。“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的内心也深深发出共鸣,是啊,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严寒的冬天。而能将我们从此种窘境中解救出来的大约唯有正确与学生相处一途。
怎样正确与学生相处呢?身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除了要做到“其身正”,这样的榜样示范,在每天的学校生活中,占有更大比重的是教师言语的教化。
“这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这是一个丑陋的东西。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或许是娇艳欲滴,引得无数彩蝶飞舞的鲜花,或许是奔腾不息,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许是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美人一笑。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许是某些肮脏灵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许是权欲利熏下达成的政治妥协。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这段话深刻揭示了语言的力量,揭示我们教师每一个措辞背后的可能产生的力量与影响。
我有个习惯,走到教室门口,会习惯性地扫一眼放垃圾桶和扫把的地方,地面是否有纸片,黑板和讲台有没有擦干净。当看到扫把没有摆放整齐,我会皱眉头。看到地面上的纸屑还在若无其事地躺着,我的脸开始阴沉。若再看到黑板和讲台没有擦干净,所有的好心情便都不翼而飞。然后,把书本重重地放在讲台上,不满地看着他们。如果班级这时候还没有安静下来,我对自己的告诫便都不在了。那时,愤怒的情绪会充满着我。这是常态。’”以上种种也是我的常态。而这种语言常态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教师心理上临近崩溃,孩子心理上引起反弹,而我真正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却打了一个大大地折扣。
反复遭遇失败之后,我也进行自己的心理建设——更宽容地对待孩子。对孩子说教是没有太大的用处的。我班小朋友在开学之初对我说,以前的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总要来讲一堆道理。于是,我尝试给他们讲故事,讲事例,孩子们很敏感,立即说,老师你还是在讲大道理啊。他们是反感的空洞的大道理的,他们也是机智聪明的,能发现你以不同的方式来给他们灌输大道理。尤其是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似懂非懂一些道理,似乎觉得不能再如此轻易受老师与家长的摆布,开始出现一些爱答不理的样貌。我班就有这样的例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觉得自己成绩很好,并不受制于你老师。对于班级奖励制度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道理似乎他不想听,严厉批评他也不痛不痒,甚至逆反心理。讲真的,班里有这么个孩子令我很头痛。在与其妈妈交流过后,我决定不给于他太多批评。相反,只给他正面评价,针对他每一个做的好的瞬间,及时表扬,并且感谢他为班级良好风气做出了这么棒的榜样作用,班级风气在他的带领下有了质的飞跃。他的逆反现象消失了,会第一时间配合好老师的要求,扰乱纪律现象也大大减少。往往是只要有同学表示他今天不够好,他就会自持身份,自觉改正。我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是粗暴的语言才有力量,华丽的溢美之词更能在潜移默化间,不费吹灰之力达到我们要的效果。而这是只有当我们调节好自身地心态,能够给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宽容和包含之后才能做到的。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七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痛苦或者欢乐。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被学生气得说不出话或掉眼泪的时候。然后就采取惩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犯错以后,会有什么结果。
假期里,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在这本书中,博士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生动的例子,向我们介绍如何运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从而促使孩子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读完之后,深有同感,同时也觉得,作为老师,要掌握生气的艺术。
生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
例如:吉诺特博士讲的一则事例――――一位9岁的马特在做一道连除法算式题的时候被难住了。他去问老师。老师回答说:“我刚才讲这道题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从来不听讲,总是玩。不遵守纪律又不讲礼貌的学生,现在你想得到特殊的关照了。可是我不能单独给你开小灶。你玩去吧。”
自己也是一位教师,看完这故事后,觉得这位老师的方法欠妥。学生不听讲,真的很生气。但在这时候,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诊断――是个“不遵守纪律又不讲礼貌的学生”,并且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何况在此时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并能向老师请教。老师完全可以压住火,向她坦陈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看见你玩,这很让我生气!”然后,可以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再和她讲解及遵守纪律与礼貌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也使学生心悦诚服。
海姆g吉诺特博士建议我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或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孩子的家人牵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进行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
所以,海姆g吉诺特博士告诉我们,老师应该恪守黄金法则: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
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八
这几天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而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每一个看过此书的教师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来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厌其烦地告知我们:什么是最佳师表,怎样做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等都应该注意什么。下面我就从2个方面来谈谈我看完此书后所理解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首先,我觉得老师在和犯错的学生说话时应该准确掌握批评的技巧。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是需要理解和接纳的,可是实际上我们老师却很少能真正做到遇事心平气和。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首先经常做的'就是发泄内心的愤怒,而愤怒之下,我们往往会失去原本的理智。但事后静下心来细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反而会导致更多的学生注意到学习之外的事,得不偿失,不仅折磨自己,也伤害学生。更糟的是,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那么,当他走出办公室后,错误还会继续发生。
吉诺特说:老师和蔼的态度胜过一切争论与指责。既然令人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事情发生所带来的后果。“无论如何,尽可能不要把轻微的过失看成是故意违犯,让孩子有保全面子的余地。”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再大的裂缝也是可以解决的。唯有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方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另外,鼓励也是老师在和学生交谈时必须要用到的技巧之一,它也是一门艺术。现实社会中,学校的重视、父母的期盼、繁重的课业负担都极易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与信心,有不少的孩子为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就应该经常地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安全感、意识到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师应当做到:激励孩子学习、鼓励孩子自治、树立孩子的自我形象、增强孩子的信心、缓解孩子的焦虑、消除孩子的恐惧、减少孩子的挫折、平息孩子的怒火、化解孩子的冲突。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九
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因此掌握和学生说话的技巧,跟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但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反感。事后静下心来,觉得自己很幼稚,不够成熟。但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今年暑假,校长推荐了一本不错的书,名字叫《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每个观点。有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读起来很亲切,有些观点也很新颖,很实用。
就拿书中的这段话来说,“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他们以温暖、关怀、同情、理解、尊重,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书中的一些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更科学、更有实效性。就拿两个学生打闹一事来说吧。有天课下,张家续和韩继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互相指责。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然后批评教育一番。估计要一两节课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两节课却能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于是,我把他们分开教育,对他们分别说了同样的话:“今天老师不想追究是他先和你闹,还是你先和他闹,总之,你俩这样无休止的指责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同学和睦相处。你说对吗?”他们认同了我的观点,事情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就像书中所说,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品行与修养,就“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地”。我们要艺术的处理发生在教室里的琐碎事件。
恰当的沟通是直达孩子内心最快捷的方式,能使孩子信任的将手交给我们扶持。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十
“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著作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看到里面列举很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并且做出最佳老师与最差老师的做法对比。最佳老师认为不能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深的'是一个老师发现黑板上画着一副描绘自己头像的漫画,画面传真而又滑稽,全班同学都在等着看老师反应。似乎在看笑话,而这位老师盯看一会后,说道:“画的不错,我都舍不得擦掉了,最好还是让这位画家先在纸上重新描摹保存下来,我对他的天分由衷的赞赏。”
这位老师很好的表现出了他的成熟。他没有对这幅画进行反击,也没有被孩子的恶作剧伤害到。他没有去找出画画的孩子并且批评他,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毫无作用的说教。相反,他鼓励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并且表现出了对艺术的尊重。
想想自己,因为带高年级四个班,书本是公用的,之前强调过要保护好。有天无意发现书本上不知道被哪个孩子瞎涂瞎写,有点点生气,但还是原谅了。谁知道上课书发下来,学生反应说有好几本都写了脏话,还撕烂了,我一看到立马脸色都变了,更加的来气。书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是学习文人的天地怎么能被故意的玷污,这是多么可耻的?最后我发怒了,也许学生被吓着了,没人承认,但是还是没找到最终恶作剧者。在这,我看到自己的缺失,我没有处理好,没有真正进入学生内心。他们也许只是一时的无意,一时的觉得好玩,没想到后果,而我因为这吵他们一顿,想想自己真的不应该。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的错误,以后真的应该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
在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情况时候都需要我们老师做出有益而现实的反应。因为老师的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决定班级气氛趋向合作还是敌对,孩子们的情绪趋向赞同还是辩驳。老师要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通过技巧来一个小小的改变。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十一
下面为大家带来《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海姆·g·吉诺特所着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老师看到一位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过去问他怎么了。孩子说没什么,教师还不罢休,说“你可以告诉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为什么而烦恼?”孩子说没有为了什么而烦恼,教师继续说:“听着,对我来说,你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绪。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对吗?”……老师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对孩子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有品位的人从不刺探别人的隐私,保持礼貌就是要保持距离。喧嚣、冗长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谓的帮助只会让人觉得尴尬,只能导致抵制和怨恨。
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一个孩子向老师哭诉,说自己站在大厅里,一个高年级的孩子走过来,打了自己头。老师听了之后说:“他只是走过来然后就打了你,是这样吗?”孩子说是的。老师又问:“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孩子说,我真的什么也没做。老师说:“我每天都会站在大厅里,怎么没有人来打我?”孩子听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本该做的事情是倾听而不是指责,是同情而不是否认事实。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问题,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质问这种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源。
语言暴力的形式还有很多。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避免过于夸张的诱导。当孩子在某一学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对他说:“试试看,很简单的”,那他可能会做类似的推论:“即使我用尽全力去学,也只能证明我会做简单的事情;如果我失败了,就说明我连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推论的结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不做就不会丢脸。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为了教导孩子学会倾听,某学校规定了讨论式的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则: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条规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当交流的核心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他们都变得说得少,听得多,而且从设身处地的领会中受益匪浅。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教人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就会想法设法迎合教师的心思,以让自己在学校能够轻松愉快。为什么在各个行业之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十二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教师运用"说话"去实现.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说话"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脑子一直出现了这样几个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期望,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
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思却老是出现反复或者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学生散失信心。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我们在面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十三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十四
寒假有空拜读了美国吉姆·吉诺特博士撰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有价值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措施和方法,深受启发。
吉姆·吉诺特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是培养孩子方面的权威。因此听了同事的对此书的推荐很感兴趣,遂买来一读。在这本书中很少有高深、玄妙的教育理论,大多是一些简短、生动的一线教师与孩子沟通的小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最佳师表、什么样的表现是最差师表;怎样与孩子进行恰当的交流;如何艺术地表扬孩子;怎样进行常规管理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小例子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教师是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教师个人的方法可以创找出教室里的情境,教师个人的情绪亦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们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耻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落后,教师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书中众多的教育小案例中我感觉最温暖的部分是老师用小纸条、小信件安慰孩子、管理学生的内容。
案例1、老师给孩子们发新书,当发到9岁的'保罗时新书发完了,保罗哭了,并且说出“我恨我的名字,我恨学校,我恨每一个人”的话语。在处理这件事时,老师用一张温馨的小纸条及时的安慰和帮助了保罗:
亲爱的保罗:
我知道你很难过。你热切地希望拿到你的新书,但却让你失望了。除了你,每个人都拿到了新书。我会想办法,让你尽快拿到你的新书。
你的真诚的老师。
语言不多,寥寥数语,让保罗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会永远记住这一温馨的时刻。
案例2、10岁的波特专门爱打岔。别人讲话他都要不请自来的对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他无可奈何,只好给他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波特:
我写这张纸条是想请求你的合作,请你每节课限制自己只说两次话,好吗?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还有意见需要发表的话,请你写便条或者写信告诉我。盼望你的回信。
你真诚的老师。
同样是简短的小纸条,温暖的两句要求。波特收到老师写给他个人的信后十分得意。他捧着信一读再读,努力按信上的要求与老师配合。
案例3、7岁的安东尼向来都让老师气恼不已。又一次他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故意摔倒来干扰全班。老师多次告诫都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他。在信中,老师热切地请求安东尼合作,一起维护好班上的纪律,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第二天安东尼早早就来到学校,并且对老师说:“我不知道我摔下去会扰乱全班,我不会再那样做了”。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还说了:“谢谢你没有告诉我妈妈,她要是知道了,准会发疯的。”
案例4、8岁的安迪成了班上的受罪羊,其他孩子总喜欢欺负他、打他,而9岁的杰是这帮小孩的主要打手和所有恶作剧的头头。老师非常愤怒想要严厉惩罚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为了避免争论,给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她给杰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杰:
安迪的妈妈告诉我,说他的儿子很不快乐,有很多人骂他、排斥他,使他非常悲伤而且孤独。我对此非常关心。你是班上的领袖人物,所以我想征求你的意见。我相信你对受难者也会非常同情。我们该怎样帮转安迪呢?请你回信告诉我你的建议。
你的真诚的老师。
杰没有给老师回信,但是他不再欺负安迪了。杰的老师因为能克制冲动,不施加惩罚又不进行责备,她用含蓄的文字来表达恳求,流露出自热而然的关怀。她注重的是解决问题,跟杰的良心和自尊对话,结果得到了有益的反应。
这些小案例中老师帮助孩子、教育管理学生所用的写小纸条,写信的方式是我在工作中不常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立刻见效,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正是这种看似慢进的方式尊重了孩子,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需要教育的学生最温柔的呵护,让人感觉温暖、而且影响效果深远。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跟许多智者学习。这本书不但让我学习了一些教育的智慧,也更让我感受教育更应该充满善良和温暖。正象一位校长对老师们所说的“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加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老师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十五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每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所有理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一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把爱交给孩子,让梦想在校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