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简史读后感(专业16篇)
读后感是梳理和总结读书收获的过程,可以反映出我们对书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深度。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增加文章的个性化和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佳作,结合这些范文,可以提高写作读后感的水平和能力。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一
最近被《今日简史》这本书颠覆了世界观。
原来我所生活的人类社会,充满虚构的故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谓意义也是靠人类最擅长的,靠说故事支撑起来的。我原以为”往外跑“就能冲出小盒子,但其实还是会有更大的盒子。
国家、货币、宗教、企业。这都是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多人相信了便成”事实“,即使有小部分人不相信,但只要还生活在这个圈子也离不开它。科学是用数据说故事,如果追溯起来,科学起源于宗教,因为最初的科学研究就是教会拨款的。
目前世界各地区越来越和平,并非智人变得”善良“了,而是自从有了核武器,战争就成了一种高成本低利润的交易。相比以前的战争,胜利方能拥有的战败方肥沃的土地和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而现在的国家,使经济高增长更多是无形的科技技术,例如:硅谷真的有摸得着的矿产吗?在未来数据的争夺比土地的争夺更具诱惑。
别小看智人擅长说故事的本领,正因为会说故事才能使智人成为目前世界的主宰。智人在原始时代从来都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和猛兽搏斗取得胜利的,而是靠团结。关于讲故事,最早是部落的神话,使部落的智人有共同的信仰,能组织合作和接受分工,共同维护部落的安定。
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如何了解自己的心智?有个工具――冥想。
作者每日花上两小时冥想。
很多人看到冥想都会想到宗教色彩,而作者说的是“内观冥想”,在冥想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坐着然后闭着眼(当然你要睁着眼也可以啦),只关注自己的吸气和呼气时的感受就好。
作者的冥想老师不断告诉学生“观察心智的时候,必须抛开所有二手信息、宗教教条和哲学猜想,一心专注于自己的体验和真正遇到的各种现实。不要谈论理论或哲学,请把问题集中在与你实际修行相关事情上。
就我实践而言,真的很难,因为诱惑太多,不用几分钟我的大脑就会想其他事情,而无法只专注于自己吸气和呼气时的感觉。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人类所说的”永恒“就是虚构的。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二
作为尤瓦尔赫拉利三部曲之三的《今日简史》是一部承接之作,它既建立在《人类简史》的视野之上,又承接了《未来简史》对未来的思考,如果你看过《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那你很容易能理解《今日简史》的逻辑以及所提及的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机会。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今日简史》的内容,我会说:在全球21个重要的领域中,旧“故事”瓦解过快,而新“故事”还没来得及确立。
先来说说“故事”是什么,用大词来说叫做“想象共同体”,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认同的事”。
《人类简史》里面说到人类的第一次革命叫认知革命,可能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智人拥有了说胡话的'能力。可能大部分的动物(包括当时的其他人种)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它们最多只能用来描述现实事物或亲眼所见的事物,比如说河边有狮子,而智人却可以说:狮子是我们部落的保护神。
当整个部落的人都认可了这句话之后,狮子就变成了他们脑中的想象共同体。这种故事的传播简单高效,一旦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并认可之后,基于这一点的共同认可,他们就更容易产生信任,发生协作。
智人消灭其他人种,就是因为智人能够组织起比其他人种更大规模的协作,从而战胜了比我们更加强壮的其他人种。
一段神话、一家公司、一个国家都只是我们的想象共同体,但是它能有效组织起来的协作规模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了,这就是我们智人力量的源泉。
一旦理解了故事,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条逻辑。世界发展变化过快,旧的想象共同体正在被推翻,而新的想象共同体还未确立。
二十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三大故事:法西斯主义故事、共产主义故事和自由主义故事,这三个故事本来号称可以解释过去、预测未来。
但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被打败,然后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受挫,最后是自由主义挺身而出占领世界,现在全球人民都弥漫着各种自由、平等的理想。
每一次旧的故事被摧毁,新的故事就会产生,然后世界又会再一次依赖此故事建立协作,从而让世界继续运转。但这一次,自由主义已经在面临巨大的困境,而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也没有新的故事产生,这就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考验。
上面说的只是“理想”这一个议题,这本书里面还有其他的二十个议题:就业、自由、平等、社群、文明、民族、宗教、文化、恐怖主义、战争、谦逊、神、世俗、无知、正义、真相、未来、教育、意义、自己。我们可以再说几个:。
自由: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旦算法的决策能力超过我们自己的决策能力,我们甚至甘愿过着机器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日子,这时还有自由吗?一旦在自由和生命面前做选择,我们也只能选择生命。
宗教:宗教发展的多是为国家服务,提供人们的身份认同,帮助国家更好的管理人民,比如印度教、、儒家等等。全球化让全世界的人都连在了一起,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宗教可以做到为全球所有人提供身份认同。
战争:人类从历史上学会的教训就是:人类重来不吸取历史上的教训。世界太过复杂又联系太过紧密,可能仅仅一些愚蠢的小想法,最终却会酿成巨大的灾难。仅仅是觉得有可能会发生战争,就可能开始军备竞赛,就可能真的会发生战争。
无知:你每天都在用手机,但你却无法独自一人创造出手机,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需求都依赖于其他人的专业知识,但我们个人其实知道的知识很少,将来还会越来越少。而互联网的出现却让我们有一种错觉,我好像知道这个世界每天发生的事。
面对以上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问题就是机会,我们人类正是靠着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发展起来。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坐标、一张地图,指向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也指出我们的机会,二十一个议题的二十一个机会。
未来可能会出现意义公司,它会满足你的人生意义;可能会出现平等公司,它解决了我们不平等的境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可能会出现自由公司,它保证了我们的自由决策不被他人操纵和控制。
但不论未来会出现什么公司,我觉得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可能是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议题:认识自己。
未来的意义公司、平等公司、自由公司你也许可能无法同时享有,可能想要有意义就要放弃自由、想要自由就要放弃平等、想要平等就要放弃意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知道应该放弃什么。
不过,可能连认识自己这一点,神经科学家和大数据算法也会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
总结人类靠着想象共同体,才能组织出来的大规模协作。当今世界的很多“想象共同体”正在被瓦解,而能够保证协作的“新想象共同体”还没有出现。这既是问题也是机会。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三
作者在这章预示了一个“可怕”的未来,即几十年后(2050),大部分人在工作上可能变得无足轻重,被算法和机器取代。在ai逐渐发达的今天,这已经不是像20世纪初预言纽约到北京只需10多个小时那么天方夜谭,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无人驾驶汽车、卡车,ai理财专家、法务专家,医疗助理机器人,无不慢慢在成熟中。甚至连最难被取代的创意类工作(例如,作曲家),也已经看到了通过算法机器人取代的可能。
作者提供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是“全民基本收入(ubi)”,即政府对控制算法和机器人的富豪阶层和企业征税,然后用这些税来cover其他人群的生活需求。另一个是“全民基本服务”,即共产主义社会描述的情形。
第一个方案无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穷人对现在的不公平多么愤怒,未来的不公平都将更加变本加厉!对于贫穷国家、贫穷地区、贫穷阶层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事实。
第二个方案虽然对于人来说会更公平,但非常理想化,按照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来说,基本就是幻想。谁也不知道在算法和机器统治人类之前,这会否实现。
因此,如果你没有成为跃升数字统治阶层的野心,对于自己和下一代的未来,那么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寻找一个能够保障全民最低福利的地方,一直生活下去。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四
前几日在书店角落看到《今日简史》,抱着随手一翻的心态看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入迷,这本书居然开始让我这个相当冷漠的人也开始思考关心人类的命运。
书中的命题非常多,宏观且浩大。我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一些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点。
1、人类深以为感到骄傲的自由意志可能根本不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取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能够自我思考,自我创造。但作者用尖锐的语言一刀见血地指出“人类没有选择欲望的自由,单纯就是几十亿个神经元交换生化信号后的产物。”看到之后有点不敢相信,但事实好像就是如此。随着生物领域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人体并没有那么的神秘。你以为你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由“我”这个主观意识决定的,但其实它们可能只是简单的生化反应。只是速度让你快到感觉不到而已。
2、人的情绪和感觉并不是我们自认为的“自由选择”。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因为到最后你甚至发现不了你所以为的完全由自己做出的决定,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控制了。就像现在我们购买的各种繁多而无用的物品,你以为是你做出的选择,实际上可能都是广告商的策略。
3、算法正在攻击人类。
要想知道宇宙真相、人生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观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质。人生的重大课题可能不是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是如何摆脱痛苦。而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根源可能就是自己的心智。
可能到了最后的最后,我们人类拥有面对未来世界的唯一武器,就是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自由意志,就像三体人所惧怕的那样。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五
一、正视对世界、对环境、对自己的三个认识。
在此书的第五部分,作者给出了在未来世界生存下去的设想,关键在于正视对世界、对环境、对自己的三个认识。首先,认识到在这个被信息淹没的世界里,不连续性是最显著的特征,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是理解信息、判断信息,并由此组成整体世界观。其次,为了摆脱痛苦,我们需要放下对虚构的幻想,去观察具体的.事物,了解关于自己、关于世界的真相。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算法打算为我们做出所有的决定之前,我们最好尽快了解自己的心智。纵然科技正在颠覆世界,但我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科技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取决于你怎么用它。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科技可以帮助你,但是如果你每天浑浑噩噩,那么算法就会按照它的方式来塑造你。所以,要认识自己,这是一条千年不变的最佳原则。
二、认识自己的主体。
认识自己就是回答“我是谁”这个著名的哲学问题。认识自己的首要方面是对自己的主体认识,这一方面有两大主要流派。首先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主体理论,在这个著名论断里,笛卡尔实际上表达了他对人类能够拥有一个统一而自主的主体的确信,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建立在统一自主的主体这个牢固的基础之上。与笛卡尔的主体观截然不同,另一流派“镜像理论”的自我认识主体除了自己之外,更加关注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该理论的创立者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在《镜像阶段》这篇著名的文章,他开宗明义地论述了“去中心化”主体理论,自我在他看来是由一种自身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所决定的。他认为,个人主体是不存在的,从最初镜像中的“我”的影像,到后来“我”周围的人所构成的反射镜式形象,都是镜中幻象。身份认同欲望驱使人类个体终其一生致力于追求一个想象的理想自我,对主体理解自我的本质与身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的丰富,现在的人有了越来越多的“镜子”,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微博,得到越来越多的镜中像,在众多的镜像中获取有助于自我成长的信息,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如何在影像交叠的浮华世界里对自我作出正确的认识?不焦虑、保持内心的平静是分辨不变形自我影像的基础。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环境、认识世界,才能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
定位。
“简史三部曲”的作者赫拉利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在《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中,他非常感谢他的老师戈恩卡(1924―),把简史三部曲的面世归功于老师指引他作了的内观禅修,了解心灵和世界。如果没有过去15年禅修带给他的专注、平静及见解,他不可能写出这一系列的书。禅修的背景是佛教。佛教“度”字义是“到彼岸”,即从烦恼的此岸渡到觉悟的彼岸。佛教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其中之五就是禅定。就念佛而言,念佛目的在哪里呢?在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这一生当中,自己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这个方向、目标绝对不会被环境左右、动摇,这就是“定”。在佛教六度中,忍辱是个基础,能忍就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精进,精进才能得定,而“定”是修行的枢纽。如何实践“精进”?如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所言,所谓“精进”,就是指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从而达到砥砺人格、提高修养的目的。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六
关于文明,印象中被分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看似是个同你我真实生活无关的事物,事实却并非如此。作为文明的一份子,文明影响了你我的成长,你我的成长又反作用于文明,哪怕这种作用微乎其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诚然,不同文明的成员之间,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实属人之常情。硬要说无法兼容也过于武断,现代奥利匹克、联合国、欧盟,都证明了不同文明之间也是可以友好相容的。
当然,文明内部的分歧依然长期存在着,这就好比,真实生活中,你我最常发生争吵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家人。倒不是说距离产生美在起作用,而是因为,身份认同是由冲突和困境来定义的,而不是由共同之处来定义的。
不过也可以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也是不断发生、存在的。不然,也不会发生那些触目惊心的战争。就像在自然界,不同物种依照自然选择的无情法则,为生存而战,纵观历史,文明之间一再发生冲突,唯有适者能够生存、讲述故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英国脱欧,就符合这样的历史规律。一万年前,人类分裂成无数个部落,每过千年,部落就会融合成越来越大的群体,但创造出的文明越来越少。
直到近代,全球文明的产生。我们有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同文明欢聚一堂,看似是各国在竞争金牌,在这背后,是世界各国达成了了不起的协议。该协议让你我在为祖国获得金牌,并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得以为文明的相容深感荣耀。感谢这个相容的时代,让你我看到了世界诸多美丽的面貌。
今天,即便是不同的文明,拥有不同信仰的民众,都承认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人们对疾病的看法也从千年前的光怪陆离,转变为今天惊人的一致,得益于战争,也是由于文明的相容。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战争之于文明也有此效果。
进入21世纪,文明的相容度进一步提升,也许是因为人类面临的挑战更加棘手,全球层面的气候问题、人工智能难题,单靠单个文明已经无法全然应对。
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各种争论和冲突,不过这也让彼此之间更加相互依赖。尽管,距离建成一个和谐社会还很遥远,却早已是同一个熙攘的全球文明。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七
《未来简史》讲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八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这本著作《今日简史》,这本书是在作者前俩部著作《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基础上对人类命运的走向做了一些预测与分析,反思了当下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结合正在创造人类社会新的故事序章,理想的幻灭,旧的故事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从而折射到现实社会中则是:ai 与智人隐性竞争的结果就是未来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大数据的高度发展和深入应用会产生数据霸权和社会公平的矛盾,未来不同国家的主体都会面临新的政治挑战,自由与平等的议题争议:谁该拥有数据。从而导致全球新的政治挑战,不过这会不断驱使人类文明走向世界大同,国族主义已经无法单一解决社会问题,新的无国界社群组织会重构部落再起,这是人类生物属性的价值体现。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催化剂会依然延续下去,只是形式会做新的调整,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依然需要一片沙漠里的绿洲。科技具有俩面性,在ai时代里,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战争依然存在,人性的'贪婪必然造就新的压迫与反抗。
地球不是绕着人类转,曾经的地球是由恐龙主宰,然而现在呢, 只是物种转换了角色而已,难道还会有人类之外的角色替代智人, 答案在上帝那里。科技颠覆会产生绝望与希望,所以人类依然要谦逊,在没有达到移民火星的星际穿梭之前,地球生态的好坏影响着人类后代的发展。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ace x之父埃隆马斯克,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则是做着人类大规模移民火星的庞大工程,海上火箭回收技术已经成为现实,马斯克的火星之梦代表了人类在星际旅行上已经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不要妄称神的名义制造人类自己新的道德困境,在当下世俗主义社会里,要面对不完美,后真相时代依然需要虚构的故事建立合作,智人本身就是一个后真相物种。
未来不是科幻电影,我们都会直面一个无法逃离的母体,意识和智能在新科技面前不再混淆,心智是可以被科技操控的 ,《黑客帝国》的电影场景会真实再现于人类社会,没有真实世界,母体之外还是母体 .
教育是改变中唯一不变的事,传统与未来只是时间线上的一种人为界定,知识无疆界。人类依然会面临新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会用语言和文字继续编织新的故事,自由主义不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议题,心智和大脑是俩个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迄今为止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了解仍然一无所知,禅修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辅助工具而已。
建议读完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之后阅读此书会有一个思维层次上的认知连续性,也比较容易理解此书里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思考。也许有人会感觉这本书内容不精彩,你要明白这不是小说故事,而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思考和对人类社会议题的一些分析探讨。精彩在他的《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已经深有体现。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九
反对作者对于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偏颇意见和对于未来的过度悲观。在我认为,自由意志本身就是自我做出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否相信算法都是人类个人的选择,很难想象有人会必须被迫服从算法,算法永远是作为参考,更不用说算法是来源于对大多数人的分析,有相当的可信。我完全难以理解他对于网飞的推荐制度和谷歌地图的批评,选择电影时的推荐参考和导航到底对自由意志有什么损害,没有导航难道要凭自己的直觉找路吗还是说我们不应该参考推荐而是要在无数电影里面瞎找最后选一个烂片浪费时间?他的担忧实在是难以引起共鸣。作为一个非人工智能专业人士,我还有一点对于他绘出的未来图景的怀疑。
如果真的如他所说,一切事情都不再有人类的参与,人工智能的参与甚至可以入侵到音乐艺术,医生律师都不再被需要,那么是不是人工智能将自己学习研发自己,又怎么会像他说的一样创造出任何岗位呢,精英阶层和政府真的能够存在吗,那么人类的存在是否失去了意义,人类会接受这样一种未来吗。我看来是不太可能的,人类或许应该控制人工智能在为人类服务上,否则当人类面临大规模失业,科技进步将无人享用。而如果人工智能并不像他说的一样,而能够在正确的控制下将其带来的社会经济进步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福利,那么失业其实并不值得恐惧,毕竟很多人并不期待继续今天自己从事的工作,或许人工智能带来的是更轻松有选择的生活。
他对于人类情绪力量的轻视也是难以接受的,即便是神经元的反射活动也是千人千面,在我看来就是自由意志,人工智能学习得到的将永远不会符合所有人,就连大多数人也不太可能,我始终不会认为自己可以用少数模式来认识世界和他人,我也不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做到。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
在古代,区分贵族和平民的因素是拥有土地的多少;到了现代,拥有生产工具的多寡,产生了资本家和无产阶级。听起来,没有半点平等的味道。
但就在最近这一二十年,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巨大平等效应,已经深入你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团购、共享服务等,让大多数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之外,还让你我感受到了持续的平等感。这种无差别的错觉,似乎在向你我呼喊:“平等正扑面而来。”
然而,事实真的像你我感受到的这样,简单清晰吗?不是的。作者反而认为,21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底层原因,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
最近几年,哪怕你不关注科技类新闻,大数据这个概念恐怕你也不会陌生。相信你也见证了,拥有海量数据的科技公司,到达的市值,一浪高过一浪。“拥有数据就拥有未来”这一结论,呼之欲出。
这就是你我身处的21世纪,数据的`重要性已然超越土地和生产工具。数据的控制权,变成了科技巨头们争相追逐的香饽饽。目前数据巨头们的商业模式如出一辙: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
只是现在,数据巨头们更加看重的不再是广告收入,而是他们在赚取广告收入的同时,不断获取的数据。最坏的结果是,长期来看这可能使你我不再是用户,而变成商品。
长期来看,只要取得足够的数据和运算能力,数据巨头就能代替你我的大脑,来为我们做出更合理的选择,甚至直接操控我们,甚至可能重新设计生物或无机的生命形式。
先不说未来,就连当下也有相当人群,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毕竟,付出一点个人数据,不用排队就能享受到那么多便利,一般人几乎很难抗拒这种免费的得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选择断开网络连接,保险机构就会拒绝投保,雇主就会拒绝雇佣,医疗机构也会拒绝提供服务。在健康和隐私的这场大战中,健康应该会轻松胜出。
于是,所有可能预见的情形,最终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作者坦言,这可能需要所有律师、政治家、哲学家甚至诗人,一起协作解决。
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在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你我或许也可以加入其中,参与讨论,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一
无知,第15个议题,也是“真相”主题下的首个议题。作者最想告诉你我的一句话是“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关于无知,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来自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相信在你过去的生命历程中,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下述场景:遇到某个自认的专业人士,信誓旦旦地向你讲述一些,他认为正确的言论,给的理由却站不住脚,因此,你也很难为之所动,结果就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听了一些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的话。
很大程度上,你我也都曾扮演过上述场景的讲者或听者。而这类情况得以“顺利”发生的原因,书里明确指出,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想象,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更多。
拥有这样的想象,也是有好处的。很大程度上,人类能够延续到今天,也正是靠着这样的想象。书中将这种想象描述为“知识的错觉”。这种错觉带来的好处是,它让我们继续愉快地生活,并让一切有迹可循,有效避免无谓的努力。
正如作者在他的《人类简史》里开的一个脑洞,公司是一种“想象共同体”,一旦想象被实体化,就拥有了实在的生命力。人类大脑也就不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方便了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协作,推动历史的进程。
显然,这是一种非理性,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倾向于自认为很理性。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大多数人类决策基于情绪反应和思维捷径,而非理性分析。由此可见,理性其实是一种反人性的思维方式。
书中举了一个实例来证明这种“知识的错觉”。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拉链,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对它很了解,毕竟每天都在用,事实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的作用原理。
这种常见的错觉,源自我们容易把存在于他人大脑中的知识,简单地看成是自己的。生活中更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收藏”,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点击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知识的错觉,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它会让人有一种倾向,倾向于只结交思想相近的朋友,结果是让自己已有的各种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而鲜少遭遇挑战。毕竟,大脑可不喜欢被否定。
这种倾向,还对应着一种叫做“群体思维”的东西。这一思维的一大特征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看过《乌合之众》的话,你应该对这种群体思维的效果并不陌生。这种思维追求的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只要一切看上去是好的,只要没人嘲笑自己的无知,真相其实并不重要。
对于这种倾向,书中举的实例是“权力”。即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是为了看清现实而存在,因为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也就无从探寻真相。权力就像是一把锤子,它能看到的几乎全是钉子。
巨大的权力,很快会形成一个黑洞,会让接近它的一切事物变得扭曲,自然看不清真相,因为没人会告诉你真相。更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知道真相。权力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实。
最后,面对这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到200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式思维,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因为至少这样,我们还能较为快乐地度过这为数不多的人生。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二
作为尤瓦尔赫拉利三部曲之三的《今日简史》是一部承接之作,它既建立在《人类简史》的视野之上,又承接了《未来简史》对未来的思考,如果你看过《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那你很容易能理解《今日简史》的逻辑以及所提及的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机会。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今日简史》的内容,我会说:在全球21个重要的领域中,旧“故事”瓦解过快,而新“故事”还没来得及确立。
故事。
先来说说“故事”是什么,用大词来说叫做“想象共同体”,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认同的事”。
《人类简史》里面说到人类的第一次革命叫认知革命,可能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智人拥有了说胡话的能力。可能大部分的动物(包括当时的其他人种)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它们最多只能用来描述现实事物或亲眼所见的事物,比如说河边有狮子,而智人却可以说:狮子是我们部落的保护神。
当整个部落的人都认可了这句话之后,狮子就变成了他们脑中的想象共同体。这种故事的传播简单高效,一旦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并认可之后,基于这一点的共同认可,他们就更容易产生信任,发生协作。
智人消灭其他人种,就是因为智人能够组织起比其他人种更大规模的协作,从而战胜了比我们更加强壮的其他人种。
一段神话、一家公司、一个国家都只是我们的想象共同体,但是它能有效组织起来的协作规模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了,这就是我们智人力量的源泉。
旧故事和新故事。
一旦理解了故事,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条逻辑。世界发展变化过快,旧的想象共同体正在被推翻,而新的想象共同体还未确立。
理想。
二十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三大故事:法西斯主义故事、共产主义故事和自由主义故事,这三个故事本来号称可以解释过去、预测未来。
但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被打败,然后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受挫,最后是自由主义挺身而出占领世界,现在全球人民都弥漫着各种自由、平等的理想。
每一次旧的故事被摧毁,新的故事就会产生,然后世界又会再一次依赖此故事建立协作,从而让世界继续运转。但这一次,自由主义已经在面临巨大的困境,而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也没有新的故事产生,这就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考验。
上面说的只是“理想”这一个议题,这本书里面还有其他的二十个议题:就业、自由、平等、社群、文明、民族、宗教、文化、恐怖主义、战争、谦逊、神、世俗、无知、正义、真相、未来、教育、意义、自己。我们可以再说几个:。
自由。
自由: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行为越来越容易被操控了,一旦算法的决策能力超过我们自己的决策能力,我们甚至甘愿过着机器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日子,这时还有自由吗?一旦在自由和生命面前做选择,我们也只能选择生命。
宗教。
宗教:宗教发展的多是为国家服务,提供人们的身份认同,帮助国家更好的管理人民,比如印度教、、儒家等等。全球化让全世界的人都连在了一起,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宗教可以做到为全球所有人提供身份认同。
战争。
战争:人类从历史上学会的教训就是:人类重来不吸取历史上的教训。世界太过复杂又联系太过紧密,可能仅仅一些愚蠢的小想法,最终却会酿成巨大的灾难。仅仅是觉得有可能会发生战争,就可能开始军备竞赛,就可能真的会发生战争。
无知。
无知:你每天都在用手机,但你却无法独自一人创造出手机,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需求都依赖于其他人的专业知识,但我们个人其实知道的知识很少,将来还会越来越少。而互联网的出现却让我们有一种错觉,我好像知道这个世界每天发生的事。
······。
面对以上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机会。
问题就是机会,我们人类正是靠着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发展起来。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坐标、一张地图,指向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也指出我们的机会,二十一个议题的二十一个机会。
未来可能会出现意义公司,它会满足你的人生意义;可能会出现平等公司,它解决了我们不平等的境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可能会出现自由公司,它保证了我们的自由决策不被他人操纵和控制。
自我。
但不论未来会出现什么公司,我觉得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可能是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议题:认识自己。
未来的意义公司、平等公司、自由公司你也许可能无法同时享有,可能想要有意义就要放弃自由、想要自由就要放弃平等、想要平等就要放弃意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知道应该放弃什么。
不过,可能连认识自己这一点,神经科学家和大数据算法也会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
总结人类靠着想象共同体,才能组织出来的大规模协作。当今世界的很多“想象共同体”正在被瓦解,而能够保证协作的“新想象共同体”还没有出现。这既是问题也是机会。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三
终于看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当初看第一本人类简史的时候就被惊艳到了,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很独创的观点,风格也有些像我很喜欢的作家凯文凯利,于是一本接一本地读了下来,感觉第二本未来简史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看,很多观点也都是别人说过的,也没有凯文凯利的犀利和惊人。第三本今日简史,我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以为是个凑数的作品,但读完了反而很有惊喜。
回顾历史是容易的,展望未来也不难,难得就是认清自己,认清当下。
三本书读下来,可以看清尤瓦尔赫拉利的理论在逐步完善,第一本中惊鸿一瞥一点而过的想法,在第三本里渐渐有了完整的理论和观点。作为读者,参与了作者思想完善的过程,还是挺开心的。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但似乎对自己的民族有一种近乎是避嫌一样的故意轻视。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四
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这本著作《今日简史》,这本书是在作者前俩部著作《人类简史》和《未简史》的基础上对人类命运的走向做了一些预测与分析,反思了当下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结合正在创造人类社会新的故事序,理想的幻灭,旧的故事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从而折射到现实社会中则是:ai与智人隐性竞争的结果就是未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大数据的高度发展和深入应用会产生数据霸权和社会公平的矛盾,未不同国家的主体都会面临新的政治挑战,自由与平等的议题争议:谁该拥有数据。从而导致全球新的政治挑战,不过这会不断驱使人类明走向世界大同,国族主义已经无法单一解决社会问题,新的无国界社群组织会重构部落再起,这是人类生物属性的价值体现。
宗教作为人类明发展的催化剂会依然延续下去,只是形式会做新的调整,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依然需要一片沙漠里的绿洲。科技具有俩面性,在ai时代里,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战争依然存在,人性的贪婪必然造就新的压迫与反抗。
地球不是绕着人类转,曾经的地球是由恐龙主宰,然而现在呢,只是物种转换了角色而已,难道还会有人类之外的角色替代智人,答案在上帝那里。科技颠覆会产生绝望与希望,所以人类依然要谦逊,在没有达到移民火星的星际穿梭之前,地球生态的好坏影响着人类后代的发展。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spaex之父埃隆马斯克,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则是做着人类大规模移民火星的庞大工程,海上火箭回收技术已经成为现实,马斯克的火星之梦代表了人类在星际旅行上已经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未不要妄称神的名义制造人类自己新的道德困境,在当下世俗主义社会里,要面对不完美,后真相时代依然需要虚构的故事建立合作,智人本身就是一个后真相物种。
教育是改变中唯一不变的事,传统与未只是时间线上的一种人为界定,知识无疆界。人类依然会面临新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会用语言和字继续编织新的故事,自由主义不再是人类明的核心议题,心智和大脑是俩个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迄今为止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了解仍然一无所知,禅修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辅助工具而已。
建议读完赫拉利的《未简史》和《人类简史》之后阅读此书会有一个思维层次上的认知连续性,也比较容易理解此书里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思考。也许有人会感觉这本书内容不精彩,你要明白这不是小说故事,而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思考和对人类社会议题的一些分析探讨。精彩在他的《未简史》和《人类简史》已经深有体现。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五
《今日简史》这本书单看标题就让我感触颇多,“今日”的故事或在进行或未发生,怎么就已经成为“历史”,开始立传了?其实不然,历史一般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实,而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溯过往,我们会发现历史亦是一种对当下的映射。也就是说,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有了整个人类过去的关于文明的传承、积累和进步才得以缔造我们当今的世界。简单地说,这本书就是作者以史为鉴,立足当下,透视未来,从历史的经验性中去解读21世纪的人类命运大议题。
首先梳理一下该书的结构,五个章节,21个议题,探讨了当今世界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涉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颠覆性认知,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战争与恐怖主义威胁带来的生存挑战,生活在“后真相时代”的我们如何寻找真相以及如何做出改变应对挑战并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些话题可以归结于科技颠覆、政治挑战和个体价值的冲击和重塑三个维度,尽管很宏大,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但都与我们休戚相关,值得我们去重视。
书中的精彩内容无须更多赘述,且稍作分析并浅谈几句体会吧。身处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去谈论人类命运的相关议题,当然要聚焦于人本身。21世纪会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尽管各种社会问题浮出水面,但科技的日新月异还是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再加之大数据革命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似乎有种错觉,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来得不真实,社会很浮躁,周围的一切都让人迷茫。大众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加之媒体的催化作用,使集体陷入“情绪在前、事实在后”“认知在前、真相在后”的困境。于是有了“后真相”一词,它作为传播学概念,意思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并没有一个现成固定的答案,但显而易见还是要唤醒本能的自我意识吧。尽管当今社会制度下的自由民主具有局限性,人们内心尚存对于自由的渴望,渴望作出些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诚如作者所说,做决定再艰难,仍要选择自我讨论而非自我压制。
历史的发展是非线性上升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转折和改变,时代变革需要每个个体做出自我改变,再反馈社会,推动进步。所以,愿彼此尊崇自己的内心,选择改变而非墨守成规。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十六
原来我所生活的人类社会,充满虚构的故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谓意义也是靠人类最擅长的,靠说故事支撑起来的。我原以为”往外跑“就能冲出小盒子,但其实还是会有更大的盒子。
国家、货币、宗教、企业……这都是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多人相信了便成”事实“,即使有小部分人不相信,但只要还生活在这个圈子也离不开它。科学是用数据说故事,如果追溯起来,科学起源于宗教,因为最初的科学研究就是教会拨款的。
目前世界各地区越来越和平,并非智人变得”善良“了,而是自从有了核武器,战争就成了一种高成本低利润的交易。相比以前的战争,胜利方能拥有的战败方肥沃的土地和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而现在的国家,使经济高增长更多是无形的科技技术,例如:硅谷真的有摸得着的矿产吗?在未来数据的争夺比土地的争夺更具诱惑。
别小看智人擅长说故事的本领,正因为会说故事才能使智人成为目前世界的主宰。智人在原始时代从来都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和猛兽搏斗取得胜利的,而是靠团结。关于讲故事,最早是部落的神话,使部落的智人有共同的信仰,能组织合作和接受分工,共同维护部落的安定。
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