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古诗教案(优秀18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行动前的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教案的书写要规范、清晰,方便他人查阅和理解。最后,祝愿每个教师编写出更加出色的教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一
知识目标:
1、 学习“塞”、“笠”、“蓑”三个生字。
2、 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能力目标:
1、 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 词的意思。
2、 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 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 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 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你积累的这么多的古诗,
让我们回到了古诗国度之中。诗和词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的文学遗产,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
我们学过词吗?一起背一背吧(《忆江南》)
2、预习中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你对词了解多少?你知道词和诗的区别吗?(课件出示诗与词的区别)
师小结:诗的格式整齐,每句字数相同,像我们课前背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词句式长短不一。诗是脱离音乐的,而词和音乐曲调同了一炉的。
3、太好了,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语文知识。关于本课将要学习的词《渔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你还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情况?(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生展示所收集整理的资料,师相机点拨。
同学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深更好的学习这首词。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词的风采吧,(出示课件)师读词(配乐)。
1、你们喜欢这首词吗?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词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词读准(课件出示生字)。
第二遍希望把词读顺,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
第一名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第二名读,请其它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哪种韵律?(其他同学修正)
师指导,首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多读几个速度和停顿时间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还要注意断词时要音断而意不绝。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词再读一遍。
师:谁愿意展示你对词的初步掌握。
生自愿组合读词。
1、同学们读得真好,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读词,不但要把它诗正确读好节奏,更重要的是读“情”读出诗中的“情”,作者的“情”更要读出你的“情”你的感受。
3、指名答,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句寓情于景,也是全词的中心句。
4、这句话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衰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写出了悠闲自得之情。)
1、古人说: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如此的留连不返呢?
齐:斜风细雨不须归。
除了身外景物之外,还有作者生活中的原因,使他流连不归,请同学们结合,张志和的资料来想一想。
(因为他年少就步入仕途后又遭免职便流浪隐居于江湖,所以他不爱官场爱自由,更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这美丽的画面,闲适的情怀你能想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教师配合课件中的画面和音乐有感情的加入旁白:
(词人张志和,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他对江南春景深情赞助以及淡泊功名,流连山水的人性情怀,在词中表露无遗。你看,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初春的西塞山刚蒙上几分绿色,远远望显得更加柔美,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鸳在山上低徊,引来了成群的鹭鸳轻盈的飞翔于山间、江上,也轻轻落于船头,与渔人一共荡舟江面,淡黄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中,粉红色的桃花开得正盛,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悠闲的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如此宁静又美好的画面,)难怪――齐: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这样一幅超凡绝尘的美景,词人张志和用他的千古绝唱将它释怀。
生踊跃回答,教师出示课件,(有感情的朗读、有个性的理解诗词、准确的概括中心、色彩明丽的绘画、优美的填词演唱、编成朗朗上口的拍手谣。)
学生讨论5秒钟,找出喜欢的方式,要求尽量与其它组不重复。
师:在小组活动对老师希望你一定要抓住对诗的理解,出示(课件)。那么好了,快点行动吧。
重点抓好词的理解,反复说透。
汇报的顺序:一读,要求加入理解和情感;二解;三概括;四画;五歌谣;六唱。
师小结:这么美的图画,这么悦耳歌谣,这么动听的歌曲,老师相信,对这首词你一定有新的感受了,让我们尽情的把你的情感读出来吧!
齐,老师也读
师总结做情感的升华:你们的诗声让我仿佛再一次观看了绝美的画面,祖国万里山河美景不胜收,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写景的诗篇作为积累。
在朗朗的诗声中,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学习,我要祝贺每一们同学,你们不仅学习了《渔歌子》,还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虽然词人已作古,但是你们让他的情,在我们这一方小小的空间中粒粒再现,你们继承了他博大的情怀。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学诗吧,爱诗吧,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颗瑰宝只有在你们的身上才能尽显光华。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画家张志和。词中描绘了一片画意诗情。色彩明丽,画面清新,加上斜风细雨,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词,对词的特点不熟悉,这首词内容浅显,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背诵《渔歌子》。
2.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有画,词中有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料卡、彩笔。
教学过程:
1.诗词比赛:老师说前一句,学生答后一句。
2.图中有诗:根据图片回答诗句。
1.出示《渔歌子》和《江雪》。学生根据课本注音读一读,找找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出词的特点。
2.介绍词和作者: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以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都有一个曲调名,成为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就是词的题目,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诗人、画家,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3.自学。
(1)根据注音自读两遍,读准字音。
(2)同桌检查读。
(3)齐读,欣赏配乐朗读,学生再读。
(4)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图片认识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5)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可以讨论可以问老师。
(6)全班交流诗词大意。
(7)词讲究韵律,让我们一起双手击掌,打出节拍,随节拍读。
1.思考,词中介绍了几种景物?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的吗?
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仅有景还有人,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不仅有动态描写还有静态描写,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一写或画一画。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体会出词中有画。
5.面对垂钓者,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只有了解作者是在怎么样的心境中写下的这首词,才会对诗词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阅读资料,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不须归”还有什么含义。
6.作者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1)师生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2)志和啊,你为何不归?指学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读出张志和的心声吧。
1.郁郁葱葱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同学们,让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把作者悠闲愉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2.一首优美的词也是一首优美的歌,这首传唱千年的词也改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唐张志和。
景美丽如画。
不须归。
人悠闲自在。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三
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
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色。
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做法,提高课堂实效。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苏轼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
1、认识词中的生字,并会写3个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
体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词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
1、布置学生诵读这首词,查阅有关词人的资料,复习有关词的知识。
2、制作课件。
一课时。
(课前活动:背诵《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唐朝词人张志和最出名的一首词。说到词,我们开学的时候才学过一首,它是?(请生背诵)。
2、关于词这种文学体裁,你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答,师相机强调词的相关常识)。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四
1、认识词中的生字,掌握“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1,出示柳宗元的《江雪》与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比较二者的区别,引入词的概念,初步了解词的特点。
2,板书课题,读课题《渔歌子》,注意“子”的读音,因为这是词牌名,应读第三声。
1、请学生自由朗读本首词三遍,要求:读第一遍时,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做到字字落实;读第三遍时,能把词的韵味读出来就更好了。
2、指导读好“塞,鳜鱼,箬笠,蓑衣”的字音。
3、理解“箬笠,蓑衣”的意思,教与学生识字辨义的方法。
4、反馈读况。请几名同学读文,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字字落实了。
5、流利地,字正腔圆的齐读本词。
6、在生读的基础上,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渔歌子》的节奏。
师:有人说诗词能够传递一个人的情感,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其实,诗词在很多时候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画面。那么张志和的这首词中呈现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画面呢?也就是说: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来。
1、学生边读边找景物。
2、交流汇报。
3、伴随着音乐师读词,学生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这些景物的颜色、姿态是怎样的。
4、先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画面,再让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具体生动地说一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刚才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老师相信你们透过这个背影能想象出渔夫的神情。
1、学生想象渔夫的神情。(悠然自乐)。
2、体会渔夫的心情。(愉快、兴奋)。
3、与《江雪》比较,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4、学生交流为什么渔夫“斜风细雨不须归”
5、引入张志和的生平,进一步理解“不须归”含义。
1、回顾本节课所学,总结学习方法。
2、在配乐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诵读。
3、在轻松欢快的《渔歌子》的歌曲中结束新课。
渔歌子。
美如仙境。
不须归。
悠然自乐。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五
1996年毕业于南平师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十余年来,多次在市、区课堂教学比武和演讲赛中获奖;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探究,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自己自然质朴又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作者将自己的悲或喜、情与物,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优美春色和垂钓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情景交融,显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重点抓住词眼“不须归”,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想象、表达等实践活动,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欣赏词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1、音乐2、图片3、作者资料。
1、由张志和的别号——“烟波钓徒”引入教学,板书揭题。
2、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3、正音,认读“箬笠”“蓑”。指导生字书写,掌握“塞”“鹭”的结构特点。
4、齐读全诗。
(一)议词眼,初步体会“不须归”的含义。
(1)“不须归”是什么意思?相机理解“须”的含义。
(2)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觉得没有必要回去呢?
(二)引导想象,体会词的景色之美。
1、一读全词,发现美景之多。
2、二读全词,描绘景物色彩之美。
引导学生将色彩与景物联系起来,体会词的色彩之美。
(1)找出词中已有的白、青、绿三种色彩。
(2)体会隐藏在“西塞山、桃花”等字词后面的色彩。
3、三读全词,体会景物动态之美。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学会用上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将心中的画面说具体,体会景物动态之美。
4、议一议,将感受到的色彩之美、动态之美,较完整地描绘出来。
引导生用上“我喜欢这(),你看——”的句式。
(一)品读词句,体验意境之美。
1、重点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开展朗读训练。
2、引读一二两句。
(二)解读词眼,体会“不须归”的情怀。
1、创设情景:远山传来悠悠的呼唤……面对此情此景,张志和的感受怎样?请用词中的句子的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意境。
3、深入理解“不须归”。
(1)简介张志和生平。
(2)小结。
4、齐读全词。
1、师生合作,学习多形式的朗读。
(1)师生配合读,引导体会诗词一咏三叹回环复沓的表达方法。
(2)生生配合读,选择自己的伙伴一块儿读。
2、启发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改编成童谣。
3、师生合作,利用童谣引读全词,诵读《渔歌子》。
板书设计。
渔歌子。
西塞山前。
白鹭高飞。
桃花流水。
不须归鳜鱼正肥乐而不归。
青青箬笠。
绿绿蓑衣。
斜风细雨。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六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七
这是一个春雨蒙蒙的日子。一位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划着小船在江面上缓缓前行。
只见周围的山连绵起伏,西塞山又高又美,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四周雾气缭绕,不时有几只体态轻盈的白鹭从山中一边唱着委婉动听的歌儿,一边在空中盘旋飞翔,简直乐不思蜀了!江边的桃树沐浴着春雨正在绽开美丽的笑颜。瞧那些桃花,红得似朝霞般绚丽,远远望去,像是哪个仙女踩的红色祥云,走近看,有的含苞欲放,可也正尽情地吮吸甘甜的雨水,希望早日绽放;还有许多已经怒放,那黄色的花蕊配上粉红的花瓣,可爱极了!那颜色搭配得简直是天衣无缝。那些被雨水打落的花瓣随着风儿轻轻地飞舞着,飘飘悠悠地向江面飘去。那粉红得可爱的花瓣随着江水顺流而下,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西塞山前,我看到了远处苍翠欲滴的树林,听到了近处小溪在欢快的流淌着、歌唱着,一群白鹭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自在的展翅翱翔,在青山绿水中优雅地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接着,我又来到了桃花林中,映入我眼帘的是满树盛开的'桃花,一朵朵盛开的桃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浓浓的花香扑面而来。远处,隐隐约约的传来流水的歌唱声,声音清脆悦耳,真是让人心旷神怡、舒适无比。这美丽的景色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美丽的家乡——仙女湖。
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一阵微风吹来,张志和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独自徜徉在这青山那绿水之间,他一边观赏着美景、听着欢快的流水声,一边闻着浓浓的花香。所有的忧愁都抛到脑后,忘记了世俗的官场险恶,再也不愿意回到朝廷做官。
春天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小花也悄悄的绽放了,小树种子也从土里一个劲的向上冒,好像想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心想:好久没出去玩了,现在正适合我去出门看看一些美丽的风景。我来到西塞山前看见一群白鹭正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停在西塞山的顶峰上;有的排成‘一’字行在悠闲自在的山中穿梭;还有的在飞来舞去好像在翩翩起舞······一片片桃花花瓣从瀑布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粉红色的绸缎。小溪中有一位渔翁正在钓鱼,只听“滴”的一声一只肥肥的鳜鱼被渔翁给捞了上来。我跑过去看了看,原来他是个老爷爷,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这时,老爷爷边收鱼勾回来边说:“哈哈,我钓到一条又大又肥的鳜鱼,晚上可以饱餐一顿了。”忽然,下了一场蒙蒙细雨,我撑着雨伞对老人家说:“老人家,这都下雨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老人家看了看我说:“小朋友,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吸引着我,这一点冷风冷雨不用太着急回家。”听了老爷爷这句话我再也不敢惊动他,我也静静地站在旁边看着西塞山那迷人的风景,久久不愿回家。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九
春天光临了西塞山,眼前桃红柳绿、五彩缤纷。山上,那些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树木从温暖中醒来。放眼一望,满上遍野的绿色使人觉得焕然一新。
西塞山前,一只只白鹭自由自在地翱翔,真有点:“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呀!桃花盛开的地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一群群鳜鱼正逆流而上,奋力地游动着,有一股鲤鱼跃龙门的劲头。它们一个个又肥又嫩,像许多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比赛游泳。
一位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与这山色融为了一体。那一缕长长的银白色的胡须直直地垂到了地上。他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青绿色的鱼竿,悠闲地坐在一叶小舟上。鱼竿长长地直垂入水中,只露出一点点浮子在上面。他闭着眼睛,侧耳倾听,一幅成竹在胸的模样,仿佛只要鱼竿稍有响动,他就会甩起鱼竿。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十
光彩夺目的春天到了。美丽的西塞山披上了一件“绿纱衣”,环绕在山间的如纱般的薄雾,使西塞山更加神秘,更让人向往。山腰前不时地飞过一排排白鹭,就像是山的守护神,不停的观察着四周的景物,严肃无比。
就在神秘的西塞山下,有一漂清澈的湖泊,水里满是欢快的鳜鱼,不时地跃出水面,好像也迫不及待地欣赏着如画的美景。湖边满是润如玉、粉如霞的桃花,白如雪的`梨花。它们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似乎那如仙境般的气息,也是它们制造的。可爱的花儿旁,还有刚刚醒来的粗大的树木,它们的身子顺着春风轻轻一抖,枝条上便长出了小小的嫩芽,瞬间把树儿装扮得亮丽起来,衬着那清清的湖水、高高的大山,形成了一派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人们都说:“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是呀,你看,这不说下起了蒙蒙细雨嘛!呀,湖面上怎么还浮着一叶小舟?噢,那位驾着小舟的白发老人头戴着青斗笠,身披绿蓑衣,目不转睛地盯着湖面,钓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不知回家。他只处在自己制造的美丽风光里,完全地进入了自己的世界。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诗意。
2、想象诗的意境,化诗为画。
3、吟诗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音乐)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风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钟爱,许多诗词佳作流传至今。还记得吗?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朝阳映照下的江景令诗人如此魂牵梦绕,那么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听————(歌曲)。
你发现了吗?对了,许多诗词当时就是被谱上曲子传唱开来的。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词:张志和的《渔歌子》。
二、整体把握古诗:
首先请听周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我读得怎么样?指名上台划节奏。
下面,请大家把这首诗试读几遍。
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报名读。
齐读。读完整首诗,你认为他主要写了什么?
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绪?
三、细细品味古诗。
下面,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这首诗。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读了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
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报名读、齐读。
如此美景,无人问津启不可惜?后两句又写了什么呢?男孩子来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读了这两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到这儿,你心中没有疑惑吗?
渔人为什么不肯归去?
1、钓鱼。
2、观景(“可谓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乐也!”)。
(板: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聪明的孩子们,这首诗表达的还是高兴的心情吗?
处事“寒江独钓图”,诗人将冰冷的心融入了这一片冰冷苍茫的天地间,多凄凉啊!
下面我们来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好吗?怎样使这副图摇身一变,变成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呢?大家出出注意吧!
小结:多奇妙啊!同样的江边垂钓,同样的遭遇,但由于诗人的性格不同,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所表达的意境也就截然不同了!你们看,烟雨迷蒙间,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彩明丽却不失柔和,看似宁静却又充满活力。这是一首清丽婉转的词,更是一幅意境淡远的山水画!
如果我们今天不美美地来吟诵一番,启不辜负了它的诗情画意?谁来试试?
齐诵。
四、作业。
根据词作一幅画或写一篇散文。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自学生字词。
2.通过赏画、吟诵、想象与写话,理解词意,并能投入词中感受意境。
3、借助拓展延伸进一步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思路本设计力图以赏画的形式,吟诵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而丰实的语文实践,还原张志和这位诗词书画大家作品中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意境,丰满对词人张志和的认识,体会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根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
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一、了解作者,揭示课题。
1、介绍张志和。
3、看到“渔歌子”这个词牌,想到什么?
二、诵读词文,初感词义。
1、生自由读词,要求把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有层次地指名诵读,点评,齐读。随机渗透词和诗的区别。
三、想像意境,读出词中画,。
(一)说说对词的初步印象。为什么觉得美?
(二)预设a:读出词中的景物。
1、边圈出词中景物,边借助课文注解理解。
2、学生交流景物,并随机理解。
3、边想像边美美读9种景物。
预设b:词中有画,透过词看色彩。
1、你看到了词中哪些绚丽的色彩?
2、带上缤纷的色彩再读词。
(三)走进西塞山,走进让张志和流连忘返的白鹭谷。(课件播放西塞山风景)。
1、说说现在的感受。2、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汇成了《渔歌子》中这样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自由练读,读出美。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四)静静地走进词中这幅迷人的画卷。你一定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写此时脑海中最清晰最动人的一处画面。(配乐)。
1、交流。
2、小结:渔歌子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画卷。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词。
四、贴近词人,品位“钓”之意。
1、师配乐范读《渔歌子》,生想像词人的神情。
(1)用快乐、惬意等神情指名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感受情景,齐读整首词。
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1)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2)师生互动对读《渔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3、讨论:张志和为何不归?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2)拓展延伸:补充张志和弃官归隐资料。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
(3)有层次地引导生齐读全词。
4、张志和鱼钩上不放鱼饵,不为钓鱼。他钓到了什么?感受张志和清闲飘逸的心境。(板书:心志平和)。
5、结语:读出了词中的画,还读出了词中的人。古代的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还可以演唱。播放歌曲《渔歌子》。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十三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大地,给大地换上了五彩缤纷的新装,也把西塞山装点得如仙境一般。
清晨,微风拂面,春光明媚,西塞山前的岸边的一切似乎在一夜之间全都变了:岸边的桃花竞相开放,有的含苞欲放,还是一个个小小的花骨朵儿,有的展开了一两片花瓣;还有的已经完全张开了笑脸,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丽。小蝴蝶和小蜜蜂在粉红色的桃花中追逐嬉戏,多么快乐啊!
岸边的小草从土里钻了出来,欣赏着这美丽的春天。嫩绿的小草织成了一张又一张毛茸茸的毯子,是多么柔软,多么舒服呀!小花也不甘示弱,像赶集似的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红的、白的、蓝的、黄的······石桥边,一棵棵柳树长出了嫩嫩的绿芽,在微风中摇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迎风翩翩起舞。
突然,几只身穿白衣服的小伙伴———白鹭在碧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有时排成“一”字形,有时排成“八”字形,字字横平竖直,有趣极了!过了一会儿,水面上不知不觉有了几朵桃花瓣,也许是桃花妹妹太调皮了,想周游世界呢!突然,几条又肥又大的鳜鱼来捣乱了。它们在水面上不停地跳跃,真像一个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呀!在这清澈的`河水中,有一条小船,上面坐着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他的样子很奇特:头戴青色的箬笠,身穿绿色的蓑衣。不一会儿,天突然变了,下起了绵绵细雨,但他早就忘记回家了,也不知是舍不得这美丽的景色还是舍不得这又肥又大的鳜鱼。西塞山上,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鼻而来,使渔翁不由得细细品味。
啊!迷人的西塞山,名副其实的仙境。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十四
知识目标:
1、学习“塞”、“笠”、“蓑”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
2、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你积累的这么多的古诗,
让我们回到了古诗国度之中。诗和词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的文学遗产,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
我们学过词吗?一起背一背吧(《忆江南》)。
2、预习中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你对词了解多少?你知道词和诗的区别吗?(课件出示诗与词的区别)。
师小结:诗的格式整齐,每句字数相同,像我们课前背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词句式长短不一。诗是脱离音乐的,而词和音乐曲调同了一炉的。
3、太好了,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语文知识。关于本课将要学习的词《渔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你还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情况?(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生展示所收集整理的资料,师相机点拨。
同学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深更好的学习这首词。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词的风采吧,(出示课件)师读词(配乐)。
1、你们喜欢这首词吗?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词。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词读准(课件出示生字)。
第二遍希望把词读顺,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
第一名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第二名读,请其它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哪种韵律?(其他同学修正)。
师指导,首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多读几个速度和停顿时间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还要注意断词时要音断而意不绝。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词再读一遍。
师:谁愿意展示你对词的初步掌握。
生自愿组合读词。
1、同学们读得真好,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读词,不但要把它诗正确读好节奏,更重要的是读“情”读出诗中的“情”,作者的“情”更要读出你的“情”你的感受。
3、指名答,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句寓情于景,也是全词的中心句。
4、这句话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衰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写出了悠闲自得之情。)。
1、古人说: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如此的留连不返呢?
齐:斜风细雨不须归。
除了身外景物之外,还有作者生活中的原因,使他流连不归,请同学们结合,张志和的资料来想一想。
(因为他年少就步入仕途后又遭免职便流浪隐居于江湖,所以他不爱官场爱自由,更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这美丽的画面,闲适的情怀你能想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教师配合课件中的画面和音乐有感情的加入旁白:
(词人张志和,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他对江南春景深情赞助以及淡泊功名,流连山水的人性情怀,在词中表露无遗。你看,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初春的西塞山刚蒙上几分绿色,远远望显得更加柔美,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鸳在山上低徊,引来了成群的鹭鸳轻盈的飞翔于山间、江上,也轻轻落于船头,与渔人一共荡舟江面,淡黄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中,粉红色的桃花开得正盛,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悠闲的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如此宁静又美好的画面,)难怪——齐: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这样一幅超凡绝尘的美景,词人张志和用他的千古绝唱将它释怀。
生踊跃回答,教师出示课件,(有感情的朗读、有个性的理解诗词、准确的概括中心、色彩明丽的绘画、优美的填词演唱、编成朗朗上口的拍手谣。)。
学生讨论5秒钟,找出喜欢的方式,要求尽量与其它组不重复。
师:在小组活动对老师希望你一定要抓住对诗的理解,出示(课件)。那么好了,快点行动吧。
重点抓好词的理解,反复说透。
汇报的顺序:一读,要求加入理解和情感;二解;三概括;四画;五歌谣;六唱。
师小结:这么美的图画,这么悦耳歌谣,这么动听的歌曲,老师相信,对这首词你一定有新的感受了,让我们尽情的把你的情感读出来吧!
齐,老师也读。
师总结做情感的升华:你们的诗声让我仿佛再一次观看了绝美的画面,祖国万里山河美景不胜收,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写景的诗篇作为积累。
在朗朗的诗声中,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学习,我要祝贺每一们同学,你们不仅学习了《渔歌子》,还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虽然词人已作古,但是你们让他的情,在我们这一方小小的空间中粒粒再现,你们继承了他博大的情怀。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学诗吧,爱诗吧,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颗瑰宝只有在你们的身上才能尽显光华。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十五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鉴赏】。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叶梦得《岩下放言》)。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险,一日**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也。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十六
阳春三月,我来到高大雄伟的西塞山前,看着远处的白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展翅高飞,有的穿梭在间,好似天上的神仙;有的直冲高天;有的紧贴朵朵白云,感受白云的柔软。
走到山下,桃花盛开了,粉粉淡淡的,宛若小朋友粉嫩粉嫩的笑脸。桃花旁的溪里,鳜鱼游来游去、嬉戏玩闹。流水也被感染了,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奔跑着,追逐着,唱着一首首欢乐的歌。此刻,我想起:这时候正是桃花开,鳜鱼肥。
我做在小溪边,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一件绿色的蓑衣,手拿着一根没有钩的鱼竿。
和风细雨中,我,依然垂钓。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十七
春天到来了,西塞上长出了各种各样的树木,把西塞山打扮的格外美丽。一位渔翁拿上了钓竿、斗笠和蓑衣,驾着船,向江心驶去。他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拿出了钓竿,开始垂钓。他环顾四周,岸边的桃花已盛开了不少,粉红色的桃花片时常被刮来的一阵细风吹落,飘飘悠悠地落到了水面上。这时节,江水猛涨,不少树木的枝条已触摸了水面,这时候,江里的鳜鱼长得正肥。天空中,一只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仿佛在跳舞一般。渔翁完全陶醉了。
这时,刮起来斜风,下起了细雨,不少渔家已归去,可他却继续垂钓。雨中的景色更加迷人,像是一位十分羞涩的少女,渔翁望着这美好的一切,闻着那泥土加上花朵的气息,完全忘记了自己手中的钓竿。一条条肥大的鳜鱼上钩,他却一直没有收竿,就坐在那里观赏着这美丽的风景。斜风细雨丝毫影响不了他的情绪,渔翁却更加享受这雨中垂钓的乐趣。
渔歌子古诗教案篇十八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大地,给大地换上了五彩缤纷的新装,也把西塞山装点得如仙境一般。
突然,几只身穿白衣服的“小伙伴”——白鹭在碧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过了一会儿,水面上不知不觉有了几朵桃花瓣,也许是桃花妹妹玩得太渴了了,想吮吸那甘甜可口的河水呢!
岸边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欣赏着这美丽的春天。一片片碧绿的小草围在一起,形成一个用草做的毯子了!小花也想展示自己的美丽,争先恐后的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柳树长出了嫩嫩的绿芽,在微风中摇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迎风翩翩起舞。
在水中,几条肥胖的鳜鱼来捣乱了。它们在水面上不停地跳跃,真像一个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呀!在这清澈的河水中,有一条小船,上面坐着一位悠闲自得的渔夫,他穿着乡下人专用的防雨用具:头戴青色的箬笠,身穿绿色的蓑衣。不一会儿,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渔夫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再加上那防雨用具,他根本就不在乎那蒙蒙细雨,只顾欣赏着那美丽迷人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