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优秀16篇)
社会变革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需要适应和引领这种变革。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注重客观评价和自我反思。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供大家思考和参考。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一
为有效防治我村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编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南平市、武夷山市的部署,结合xx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1、应急工作组:在乡镇政府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村成立应急工作组,组长由xxx(村主任或村书记)担任,成员有xxx、xxx、xxx、xxx、xxx(村两委、各村民小组组长和国土资源协管员)。
应急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基本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职责分工:
(1)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民兵营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地质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xxx…组成。
(3)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负责发布本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地质灾害点监测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地质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各村根据实际进行分工。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巡查范围见村(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表。
1、汛期值班人员。
值班人姓名:xxx。
电话:xxxxxxxxxxxxxx。
注:值班采取一人一班制,具体以当时安排为准。
2、地质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3、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本村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密地质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土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4、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4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5、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地质灾害点“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地质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xxx(专人)保管。
社区在街道办事处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成立社区应急工作组,并按本提纲制定相应预案。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二
为进一步提高我镇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时,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要求和富阳市政府《关于印发富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富政函〔20xx〕12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编制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为了便于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与救灾工作,成立大源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由镇应急指挥部、应急分组组成。
(一)镇应急指挥部:负责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挥和部署。主要职责如下: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村(社)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镇人武部、民兵和公安干警迅速参加抢险救灾。
(二)镇应急分组:应急指挥部下设两个应急小分队,每个应急小分队成员由镇政府抽调20名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如下:按照指挥部的安排,迅速赶赴灾害现场参与抢险救灾;及时向指挥部通报现场情况,受指挥部委托,全权处理现场各种临时情况;负责组织现场应急调查、处置工作;负责协调与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负责应急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其它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
(一)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镇政府每年年初修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预案中要标明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治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二)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大源国土资源所报告。镇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疏散到避灾点。
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文件精神,地质灾害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
(一)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二)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三)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四)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一)速报制度:
针对不同级别的地质灾害,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落实不同的速报制度。
1.发生中、小型地质灾害,所在村应及时速报镇村镇建设办,镇村镇建设办迅速将地质灾害情况上报镇分管领导。
2.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所在村应及时速报镇村镇建设办,镇村镇建设办迅速将地质灾害情况上报镇分管领导,并应及时速报大源国土资源所。
3.速报的内容: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应急措施:
出现险情后镇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定;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三)应急响应结束
经上级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镇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处理制度,确保应急处置期间的信息畅通。镇抢险救援应急小分队,确定1名负责人和联系人,保持24小时的通讯畅通。
(二)抢险救援力量保障。建立由警察、民兵及社会有关抢险救援力量组成的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队,负责现场抢险救援具体工作。
(三)抢险救援装备、物资保障。镇各办公室应该做好应急抢险救援的设施、设备和救灾物资储备,在处置可能的化学危险品泄露事故中应准备必要的防护服,保证应急抢险援工作的需要。
(四)抢险救援资金保障。镇政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各村应建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各村应成立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积极组织本村党员、团员等精干力量,担负发生地质灾害时的各项工作,并及时向镇应急指挥部汇报地质灾害情况。同时,各村应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立即启动预案,做好相关的救灾、抢险工作。
(二)加强演练,提升应急能力。各村应常态化组织地质灾害的应急演练工作,一方面加强应急小组的救援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人民群众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的逃生能力。
(三)加强检查,强化保障能力。镇、村要不定期对地质灾害易发点进行全面检查,防患未然,对相关人员、物资、方案和具体工作应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三
为切实做好我校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确保大风、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救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条例的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演练预案。
地质灾害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1. 如发生地质灾害和出现严重地质灾害险情时,白云小学立即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于xx
副组长:韦xx 姚xx
成 员:xx小学全体教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达的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2.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引导学生疏散组、治安保卫组、各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1)综合协调组:由校长于以佳负责。
主要职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负责协调、落实并督促、检查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和现场联络等工作。
2)现场抢险组:由教务主任韦昌贵、安全管理员姚福洲和少先队辅导员沈定翠负责。
主要职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压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引导学生疏散组。由生管老师及各班班主任担任。
主要职责:负责清点班级学生人数并组织本班学生有秩序逃。
4)治安保卫组:由体育教研组吴炳云、数学教研组组长杨天寿、语文教研组组长吴蕾和门卫陈支书负责。
主要职责:迅速组建现场治安队伍,维护校园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组织现场保护,疏散受灾校园内无关人员,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担负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的老师和个人,必须服从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一)险情汇报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有地质灾害险情,学校要坚持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灾情须向当地政府和镇中心学校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小组或教育局值班人员汇报,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避险预案。
(二)抢险处理程序
1、当地质灾害险情发生时 学校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小组根据险情拟订抢险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并指派教师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其他各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
2、当重大险情发生时 我校地质灾害抢险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成员单位协同行动。
3、转移信号、路线及地点 当险情发生时,由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险情信号,并按指定的线路、地点进行紧急疏散,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四
省国土资源厅:
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属丘陵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特殊的地貌和多年矿产开采,使我市部分地区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针对这一情况,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安徽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我市编制了全市范围内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地质灾害类型复杂,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目前,我市已调查发现的市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共8处,有的隐患点较为严重。而且我市每年汛期降水集中,单位时段降水强度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以往有所增高。为此,我市各级政府和市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多年来一直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群防群测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市共编制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件,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件,各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8件,确保应急措施落到实处。
1、建立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我市于xx年发布了《芜湖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所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结合本县情况,编制县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市8个重点地质灾害点都编制了应急预案,并印发施行。基本形成市、县、镇(办事处)三级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2、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设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三县四区国土资源局(分局)相应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市局应急办与各县(区)局(分局)应急办联系逐步加强,与各职能部门衔接更加协调,初步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3、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建立各县区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点监测、预防和预警体系,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和负责人,建立群防群测网络,负责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广泛地收集整理与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及时逐级上报监测结果。
市国土局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地质灾害检查和巡查工作,监督“地质灾害群防群测明白卡”的发放,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害等级。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行分级响应,根据地质灾害等级确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各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各部门从核实险情、应急调查、抢险救灾、医疗救助和治安、通讯以及应急信息速报等各方面各司其职,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根据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的要求,我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完备,已发布的各类应急预案需修正完善;二是监测预警能力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专业应急监测网络,预警体系,信息指挥系统互联互通困难,专业应急队伍数量不足,应急处置技能尚待提高;三是应急演练未做到经常化。
1、继续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修订和完善各级和各地质灾害点预案,形成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2、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市、县(区)、镇(街道)三级互联互通,形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统一指挥的协调体系。
3、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知识教育,对各个隐患点的监测人和负责人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增加公众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意识和自救能力。
4、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援演习,根据我市各隐患点的应急预案,适时地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五
为了保障汛期灾情发生后,我中心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汛期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区政府和区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汛期灾害事件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成立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毕晓南主任任组长,汪守文副主任、郭同春副主任任副组长;李为君、贾方军、刘昌明、张景勇、宋秀涛、沈洪岐、隋海博、綦远林、赵之章、宋继龙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我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1、接到灾情指令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度各工作组开展紧急救援和疫情防控工作。
2、督促各科室落实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在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使汛期灾害事件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向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及时汇报有关信息。
(二)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汪守文,副组长王世越、于国英,疾控科、检验科、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
疫情防控工作组工作职责:
1、制定汛期灾害事件应急疫情防控预案,在接到应急指令后,迅速启动预案,组织指挥调度各专业队对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2、组建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检验、后勤保障等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及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并负责指挥、调度、协调、督促各专业小组完成疫情防控应急任务。
3、负责收集、分析并及时向区卫生局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有关信息。
(三)医疗救治工作组:组长郭同春,副组长:兰艳、刘冬月;成员:张景勇、沈春霞、李丽、赵国萍。
医疗救治工作组职责:
1、负责本单位汛期灾害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制定,组建医疗救治应急队伍。
2、负责对单位救治队伍进行演练培训,各科室主任要负责本科室业务技能的指导和培训。
3、接到应急救治指令后,迅速启动救治预案,组织协调、调度各救治成员,迅速赶赴现场,实施现场救治指挥,开展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及时报告医援信息。
(四)卫生监督组:组长李为君,副组长崔明,张凤芝、宁静、刘昌明为成员,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卫生监督组职责:主要负责制定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组建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培训,开展本单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五)宣传教育组:组长许阳,宋继龙、赵之章、陈晶为成员并宣传教育组职责,主要负责救灾防病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我中心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
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卫生监督组负责辖区内汛期灾害事件后的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组织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监督执法及消杀灭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灾害后传染病或疾病的发生或流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信息报告。
医疗救治组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应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医疗救治工作组总指挥和区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医疗救治工作组、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区卫生局应急办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5、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汛期灾害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区政府或区卫生局批准,医疗救治工作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我中心要坚持“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汛期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中心的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组对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优秀科室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中心汛期应急各工作组成员要在区委、区政府、本单位汛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紧密配合,一旦发生洪水险情,要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之中,共同搞好今年的防汛工作,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提高我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六
为做好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以及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第72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地质灾害重大隐患分布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引发因素。强降水及流水侵蚀仍是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引发泥石流灾害的最重要自然因素。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如工程建设切坡、开挖、人饮工程渗漏、村(居)民傍山沿沟建房、取土均是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二)降水趋势预测。据省气象局气候趋势预测: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至唐古拉山地区、东部地区、环湖地区大部、黄南和果洛大部年降水量较历年平均水平偏多1—4成,省内其余地区年降水量较历年平均水平偏少1—4成。
春季(3—5月)降水与历史同期相比,除柴达木盆地外,全省大部降水偏多2-4成。
夏季(6—8月)降水与历史同期相比,海西西部至唐古拉地区、祁连山区、东部地区、黄南、果洛等地降水偏多2—4成,其余地区偏少2—5成。
秋季(9—10月)降水与历史同期相比,东部地区、海西中西部、玉树南部及黄南、果洛等地降水偏多1—4成,其余地区偏少2—5成。
冬季(11—次年2月)降水与历史同期相比,北部地区降水偏多1—4成,南部偏少1—4成。
预计青海东部地区、环青海湖地区、黄南和北部的祁连山地区将会在汛期出现2—4次阶段性强降雨过程。
(三)地质灾害态势预测。据今年全省降水趋势及全省1990-突发性地质灾害资料统计分析,预计今年70%左右的地质灾害仍发生在6—9月份。3—5月,青海东部地区、环青海湖地区、黄南以及祁连山地区因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东部地区因冰雪冻融、春灌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6—8月,东部地区、祁连山区、黄南及果洛等地区因降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期间全省受极端气候及人为切坡建房、人饮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9—10月,东部地区、黄南、玉树南部及果洛等地区因降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预计2017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较多年均值有所增加(1991-20地质灾害年均25起)。
二、2017年地质灾害类型及重点防范的时期、区域和对象。
(一)地质灾害类型。预计2017年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我省地质灾害发生受降雨影响明显,大部分地质灾害发生在汛期,特别是出现强降雨时,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明显增多。受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我省地质灾害防范以汛期为主。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2017年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主要有:西宁市区及湟中、大通、湟源3县,海东市乐都、平安2区和互助、民和、化隆、循化4县,黄南州同仁、尖扎2县,海南州贵德、同德、兴海、共和、贵南5县,海北州门源、祁连2县,玉树州玉树、杂多2县(市),果洛州玛沁县。
(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段)。根据年排查结果,确定2017年全省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共计194处,分布地区为:西宁市46处、海东市95处、海北州13处、黄南州14处、海南州14处、海西州1处、玉树州9处、果洛州2处。
(五)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的对象。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旅游景点,居住在高陡斜坡区和泥石流径流、堆积区的居民群众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三、2017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各级政府要按照“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各项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和以人为本的防灾意识,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经常或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进行跟踪管理,加强险情排查、群测群防、预警预报、搬迁避险和执法督查等各项事前防范避灾措施的落实,加大防灾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各市(州)、县(市、区、行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防灾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交通、水利、铁路、旅游、建设、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及黄河上游流域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防灾工作直接责任人。各级防灾工作责任人要全面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青政办〔〕12号)等文件规定,切实做好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提前部署,突出预防。各地要严格执行汛前年度防灾预案的要求,加强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复查、监测预警、主动避让和险(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工作。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教育活动,提前部署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3.以人为本,消除隐患。各地要加大汛期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专结合和村民房前屋后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工作力度,及时提出防灾目标和落实各项应急避让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目标责任制度,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长期监测和应急处置措施落实到乡(镇)、村、社和单位及具体部门,发挥群测群防网络功能,做到汛前防灾措施部署检查、汛期防灾措施落实督查、汛后防灾成效检查,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县(市、区、行委)要根据已调查出的隐患点,层层落实责任,将涉及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的“明白卡”发至村(居)民手中,让受灾害威胁的村(居)民知道灾害即将发生的征兆和发生时的撤离路线,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5.群专结合,务求实效。“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打造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升级版”,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综合协调、责任到人”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省国土资源厅和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全省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险情排查工作,做好预警预报,提高险情灾情的快速响应与应急处置能力。各市(州)、县政府要加大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险情排查,积极构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为目标,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2017年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采取逐级负责,以县为主,乡镇自查,专业技术支撑单位协助的方式进行,着重对以下重点区域进行排查:
(1)全省各县(市、区、行委)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乡村、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厂矿等人员聚居区。
(2)年内及近五年发生3.0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区。
(3)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及传统村落分布区。
(4)省内已治理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
省级核查: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省级194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核查工作。由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工作。由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省核工业地质局、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青海中煤地质工程公司、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等8家单位组成专业技术支撑单位,排查省级防灾预案中确定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段),排查2017年对省内已完成治理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行委)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协助开展排查和核查工作,并负责向各县(市、区、行委)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提供技术支撑。
市(州)排查: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本市(州)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监管,做好本市(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作,督促指导县(区、行委)排查工作。
县(市、区、行委)排查:县(市、区、行委)人民政府为排查工作的责任主体。由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成县级排查工作组,依据各县(市、区、行委)实际情况编制县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方案,对县域内所有隐患点进行排查,对排查结果及防灾措施落实情况逐点登记造册,并将排查成果报送上级部门。对县域内新发现和已搬迁或已治理隐患点要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进行认定或核销,并纳入下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督促指导乡(镇)、村、社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做好本县(区、行委)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作。
乡(镇)排查:以乡(镇)为单位,组成以乡(镇)干部、国土所干部(土管员)和村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基层排查组,逐村逐户开展实地排查,特别要加强对居民房前屋后陡崖、取土点及土窑的排查,发现险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并及时编制排查总结。
7.开展动态巡查。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动态巡查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认真组织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对重点防治区域开展汛前排查、汛期检查和汛后核查,及时消除灾害隐患,并将排查结果及防灾责任单位及时向社会公布。市(州)、县(市、区、行委)两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对各自防灾预案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的同时,要加强对乡(镇)隐患排查的督促指导。
8.强化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由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联合在青海广播电视台的全省天气预报中以“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节目向公众发布。各市(州)、县也要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预报预警地区的各级政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电视和手机短信预报预警信息,迅速部署和落实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人民群众的应急避险及搬迁避让等应急防灾减灾工作。
9.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各地要广泛开展本区域内地质灾害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等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地质灾害重点县(市、区、行委)及乡镇地质灾害防治人员进行不少于1次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重点强化面向基层干部群众的宣传培训,特别是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干部,通过宣传培训使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干部等了解地质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全民识灾、防灾、避险自救技能,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科学应对能力。
10.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省内地质灾害重点县(市、区、行委)至少组织开展1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着重突出主动避让、临灾避让的演练工作,使广大群众通过参与避险疏散、自救互救,增强防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1.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的通知》(青国土资〔〕320号)的要求,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和体制建设,按照高标准“十有县”的标准,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12.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职责。各级水利、建设、交通、铁路、教育、卫生、旅游等主管部门和黄河上游等流域水电工程管理及建设部门,要做好各自领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动态巡查工作。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配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和应急调查工作。
(三)应急响应。
当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按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响应。
1.灾害速报。1小时报告。发生30人(含)以上死亡和失踪的特大型、10(含)—30人死亡和失踪的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及险情,灾害发生地的市(州)、县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省政府及省国土资源厅。
6小时报告。发生3(含)—10人死亡和失踪的中型地质灾害,灾害发生地的市(州)、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接到报告后6小时内报省国土资源厅。
1日报告。发生造成3人以下死亡和失踪的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灾害发生地的市(州)、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接到报告后1日内报省国土资源厅。
因建筑工程施工、工矿生产并引发边坡失稳造成人员伤亡或失踪的,要在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的同时报告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前往调查协助抢险救灾。
2.应急响应开始。出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时,应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应当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根据灾情或险情情况提出应急防灾减灾对策,迅速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等措施。
3.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应急响应。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发生后,按有关规定程序及时报告省政府,市(州)及当地县(市、区、行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和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指挥、协调和组织应急防灾减灾职责部门责任人和专家及时赶赴现场,部署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防止灾害损失进一步扩大。
4.中型、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应急响应。出现中型、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市(州)政府及县(市、区、行委)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和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指挥、协调和组织应急防灾减灾职责部门责任人和专家及时赶赴现场,部署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防止灾害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省政府。
5.应急响应结束。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当地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四)应急机构。
地质灾害应急机构由地质灾害防治指挥系统、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成员、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组成。
3.全省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段)一览表。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七
省国土资源厅:
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属丘陵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特殊的地貌和多年矿产开采,使我市部分地区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针对这一情况,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安徽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我市编制了全市范围内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地质灾害类型复杂,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目前,我市已调查发现的市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共8处,有的隐患点较为严重。而且我市每年汛期降水集中,单位时段降水强度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以往有所增高。为此,我市各级政府和市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多年来一直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群防群测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市共编制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件,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件,各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8件,确保应急措施落到实处。
1、建立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我市于xx年发布了《芜湖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所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结合本县情况,编制县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市8个重点地质灾害点都编制了应急预案,并印发施行。基本形成市、县、镇(办事处)三级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2、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设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三县四区国土资源局(分局)相应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市局应急办与各县(区)局(分局)应急办联系逐步加强,与各职能部门衔接更加协调,初步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3、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建立各县区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点监测、预防和预警体系,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和负责人,建立群防群测网络,负责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广泛地收集整理与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及时逐级上报监测结果。
市国土局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地质灾害检查和巡查工作,监督“地质灾害群防群测明白卡”的发放,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害等级。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行分级响应,根据地质灾害等级确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各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各部门从核实险情、应急调查、抢险救灾、医疗救助和治安、通讯以及应急信息速报等各方面各司其职,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根据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的要求,我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完备,已发布的各类应急预案需修正完善;二是监测预警能力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专业应急监测网络,预警体系,信息指挥系统互联互通困难,专业应急队伍数量不足,应急处置技能尚待提高;三是应急演练未做到经常化。
1、继续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修订和完善各级和各地质灾害点预案,形成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2、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市、县(区)、镇(街道)三级互联互通,形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统一指挥的协调体系。
3、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知识教育,对各个隐患点的监测人和负责人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增加公众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意识和自救能力。
4、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援演习,根据我市各隐患点的应急预案,适时地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八
我省地环绕、丘陵广布、江河湖泊众多,强风、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日益增多,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越发严重。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特别重大,一刻也不能放松。各地各学校要从防灾减灾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扎实做好灾害防御和救灾救助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二、创新形式,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学校是防灾减灾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防灾减灾教育,是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师生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各地各学校要突出防灾救灾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要把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结合现代技术开展生动活泼的防灾减灾救灾教育,教育活动要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师生。充分利用家长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致家长的一封信》以及qq、微信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提醒学生家长配合做好灾害防范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开发防灾减灾救灾地方程。以“防灾减灾日”等节点为契机,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救灾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三、突出重点,深入排查治理灾害风险隐患。
各地各学校要认真总结近年在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20xx年全省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对校园校舍及防灾减灾设施深入开展风险排查,查找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建立台账,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工作责任和工作时间进度,逐一整改销号,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各地各学校结合本地易发、多发灾害情况特点,进一步完善各类救灾应急预案,重点针对城市内涝、洪、地质灾害、风雹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安全事故等突发灾害事,制定切实可行的演练计划和保障措施,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规范各类灾害的应对处置程序,确保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位。演练活动要贴近实际,提高师生参与度,促进师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地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今年“12”防灾减灾日的各项活动,并与月20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报送至省教育厅。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总结报告报送至: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联系电话:xx(传真)。
各高校总结报告报送至: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联系电话:xx(传真)。
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总结报告报送至: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联系电话:xx(传真)。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九
为了进一步搞好应急工作,使全镇各村、各单位处置地震灾害事件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x省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地震灾害临震发布以后或发生重大地震灾害时,由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全镇地震应急工作,并成立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室10组,即抗震救灾办公室、组织宣传组、治安保卫组、医疗救护防疫组、交通运输组、通讯联络组、供电保障组、生活物资供应组、抢险救灾组、人口疏散组、恢复建设组。
1、办公室主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由镇长担任,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市指挥部报告。
(2)及时传达贯彻各项命令,并督促检查各项命令的落实情况。
(3)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会商,负责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现场救灾进展情况。
(4)负责对外的联络和接待工作。
2、组织宣传组主要职责:
组织宣传组组长由党委宣传委员担任,宣传干事和文化站长为成员。
(1)按照规定进行应急宣传,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广播上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3)宣传抗震救灾工作中典型事迹与模范人物,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4)负责地震应急机构体系的人员配置,提出对干部的奖惩及临时任免意见。
3、治安保卫组主要职责:
治安保卫组组长由分镇纪委书记担任,成员为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巡防队成员。办公室设在综治办。
(1)在地震预报发布后或地震发生后,及时组织与加强领导机关和生命线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
(2)当地震发生后,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实施紧急防范措施。
(3)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水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和扩大蔓延
4、医疗救护防疫组主要职责:
医疗救护防疫组长由卫生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文教助理担任。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
(1)在监震应急期间,应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及医疗救护器械等,组织好医疗救护队待命。
(2)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奔赴灾区,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或建设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
(3)做好卫生防疫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及疏散工作。
(4)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5、交通运输组主要职责:
交通运输组组长由主管交通的副镇长担任,农机站站长、交管所等单位为成员。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运输车辆的准备工作及救灾储备物资、设备的运输工作。
(2)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抢修被毁道路、桥梁及有关设施,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和灾发的疏散。
(3)组织、协调、疏散伤病人员。
6、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
通讯联络组组长由组织委员担任,电信支局的工作人员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党建办。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加强对主要通讯线路的检修及通讯物资的准备工作。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抢修被损毁的线路及设施,保证救灾通讯畅通无阻。
7、供电保障组主要职责:
供电保障组组长由农电站站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农电站。
(1)在临震应急期间,要组织力量对主要变电线路进行检修、加固。
(2)地震发生后,供电站迅速组织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损坏的线路及设施,确保灾区正常供电。
8、生活物资供应组主要职责:
生活物资供应组组长由财政所长担任,成员为民政所长及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办公室设在镇财政所。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应急资金、物资、食品的储备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队伍,按照镇统一部署,调动粮食、食品与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3)做好应急救济款的发放工作。
(4)积极组织灾区的转移、安置与恢复重建工作。
9、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
抢险救灾组组长由镇武装部长担任,副组长由武装干事担任,各村民兵连长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人武部办公室。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抢险救灾队伍积极开展救灾技术训练,掌握抢险救灾技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队伍奔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10、人口疏散组主要职责:
人口疏散组组长由人大主席担任,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学校校长、团委书记、妇联主任。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群众进行有秩序的疏散,特别要注意做好妇女、儿童及老、弱、病、残人员的疏散安置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
(3)配合搞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稳定社会秩序。
11、恢复建设组主要职责:
恢复建设组组长由抓城建的副镇长担任。
(1)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普查房屋等建筑物的毁损情况。
(2)提出重建计划,并报镇政府。
(3)积极争取外援和筹措资金。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1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下的地震,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各村在半小时内向镇汇报灾情,之后每隔一小时汇报一次,镇每隔一小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
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地震为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在5亿元以上的地震,或者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为严重破坏性地震。中等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工作组成员迅速到位,按照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开展救灾工作,并迅速向市政府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
(一)、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
(二)各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确保通讯畅通,集结抢险救灾队伍,随时准备工作。
(三)积极储备救灾资金、物资和食品。
(四)保证供电的通畅。
(五)加强全乡的保卫工作,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一)有感地震应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民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有感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程序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并将紧急情况及时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平息地震谣言
当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时,应派出工作人员调查谣言起因,做好宣传工作,平息地震谣言。
本预案由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发布,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为了适应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对策的不断完善和地震应急机构的调整,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更新期限为5年,期间因人事变动职责由新人员自动接替。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十
为有效防治我村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编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南平市、武夷山市的部署,结合___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工作组:在乡镇政府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村成立应急工作组,组长由___×(村主任或村书记)担任,成员有___×…(村两委、各村民小组组长和国土资源协管员)。应急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基本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职责分工:
(1)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民兵营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地质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___×…组成。
(3)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负责发布本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地质灾害点监测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地质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各村根据实际进行分工。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巡查范围见村(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表。
二、防灾抢险。
1、汛期值班人员表。
值班人姓名。
电话。
值班人姓名。
电话。
注:值班采取一人一班制,具体以当时安排为准。
2、地质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见附表一、二]。
3、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本村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密地质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土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4、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4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5、灾后处理。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十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盛夏的暑气,烈火般的阳光已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踏入了五月,也意味着走进了夏天。在上周,五一小长假归来之后同学们都度过了忙碌的一周。学校举行了期中单项检测,参加了江北区的各项比赛,还展开了立夏节气主题班会,许多同学都体验了撞蛋的乐趣,了解了中国多种地域的立夏风俗。这里还得提醒同学们虽然入夏了,也一定要注意身体,谨防生病。
说到防灾减灾,你们知道五月十二日是什么日子吗?
是的,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发生在汶川的大地震,一瞬间,山崩地裂,家园损毁,生命消逝。许多原本温暖而快乐的家园被撕裂成山般的废墟,许多像你们一样拥有天真烂漫笑脸的孩子被夺去了花一样的童年,甚至宝贵的生命。至此之后的每一年512被设为了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沉重的日子不仅只是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们,更为为了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所有的人能够增强防灾抗灾的基本意识和应急防护的自救能力。
当时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老师也还是个学生,下午两点28分,我和我的同学们也正在上课,只觉得周边的一切突然一抖,许多同学打趣的说着地震地震了,当时的我们语气中其实更多的是戏谑的玩笑,我们没有体验过地震,也不敢相信地震会离我们这么近。直到看到铺天盖地的新闻和报道,看到血肉模糊的现场照片和一些感人的画面,心里真的和刀割一样,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八万多同胞遇难了,让我们的那么多同胞失去了家人。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明天,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你们有注意到身边的危险吗?有真正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也有人说,我们处在非地震带,不用担心这种危险。可是就在今年的4月12日,杭州临安凌晨却也发生了4.2级地震,离我们那么的近,所以同学们,对待自然我们要以敬畏的态度,真正做到防灾减灾,真爱生命。
那么,作为小学生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最重要的当然是多了解地震等灾害,认识自然,保护生命。因为只有在拥有一定自救知识的前提下,我们才有更强的信心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得保持镇静,任何突发应急事件都不能慌乱,因为慌乱也许才是毁灭的推手,它还会引起二次伤害事件呢。那如果是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让靠近门的同学先撤离到门外,接着全班同学在任课老师的指挥下有序撤离。如果地震已经把逃生的路给堵死的,就应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保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不过在室内要注意远离窗户,以防玻璃突然爆裂以致伤人。如果在室外场地的,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能够在广告牌下、篮球架下等危险地方停留,尽量转移到空旷的地方集中。本周学校就要举行应急避震演练,下面老师来说说注意事项吧。
当“地震警报”响起,所有的老师将立即停止授课,化身成演练负责人,也会告诉同学们如何保护自己,请同学们迅速抱头,有序排好撤离队伍,快速、匀速地撤离到操场上,要将每一次地震防灾演练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以后我们才能有更完善的措施面对可能会发生的灾难。
五月是“防灾减灾”的科普宣教活动月,今年的512也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希望同学们都能阅读一本以上的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并通过各中队以班会、知识讲座竞赛、分享避险经历、观看灾害的影视作品、家校共同参与排查家庭灾害安全隐患的小活动等形式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真正地珍惜宝贵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更要珍惜,更要真实地活着。或许每一次风雨之后,都让内心得到更强大的历练,但我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都更负有责任地活着。防灾减灾,人人有责,防灾减灾,真爱生命,抓住生命中的每一瞬间努力为自己也为社会做出贡献。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十二
去年由于降雨量局部较为集中,受灾情况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的趋势预报及危险区
(一)汛期天气情况及地质灾害预报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年气候预测,我区今年降雨量为700-860mm,年降雨量正常,雨季开始期正常至偏早,大部分地区将在5月左右开始,于11月中下旬结束。气候预测年冰雹、局部地区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偏多,在汛期中区域性暴雨引发的山地灾害比偏重,所以今年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不容懈怠,形势十分严峻,各村委会要高度重视,提前计划、提前安排落实责任。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
1、镇村方山岩脚一带滑坡危及150户600人安全;
2、下湾坎头滑坡危及2户10人和成昆铁路安全;
3、上湾房背后滑坡危及70户290人安全;
4、高速公路段及弃土场。该段公路坡度较陡,由于风化残积、坡积层结构疏松,颗粒间结合力差,易被冲刷。如果出现暴雨等天气就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甚至发生泥石流灾害。
5、各采石矿企业排土场及高速公路排土堆放场,多为露天开采作业的企业,大量剥落的废石及废土的堆积形成了排土场。这些堆积体结构松散,结合力差,在雨水的渗透下很容易产生滑动引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危险区
1、村迤布滑坡危及54户223人房屋人生安全;
2、村迤布泥石流灾害点危及5户23人房屋人生安全;
3、村半箐洽么田滑坡危及农户19户86人房屋人生安全、农田30余亩;
4、村双龙潭白瓦房滑坡危及3户18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5、冷水沟滑坡危及2户10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6、村田房芹菜塘滑坡危及2户10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7、大村滑坡危及34户135人房屋人生安全;
8、村长箐组户、村小村组户两个分散户滑坡体危及2户9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三、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委会、乡属各部门、各矿山企业要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落实24小时值班情况、灾害点监测人员责任工作情况等落实措施是否到位。
(二)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委会及有关企业职责:
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
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全镇水利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区内企业排放废渣废料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指导监督矿山企业,特别是非煤矿山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开采,避免因违反安全规定开采引发地质灾害。
社会事务办:负责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和非常时期交通管制工作;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灾区的民政救济工作。
卫生院: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及时抢救受灾伤病员,做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监督和防止灾区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及时向乡政府和上一级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救助和疫情情况。
各村委会:负责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救灾工作。
矿山企业:负责企业生产厂区及周边可能受其生产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排土场、矸石、废土、废渣、尾矿堆放场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区塌陷的隐患消除工作和防治工作。
(三)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报警制度。5月20日至11月30日是汛期值班时间,按照公布的报警电话,各责任人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地质灾害汛期24小时值班报警电话号码:
(四)坚持报灾制度。各村委会及各矿山企业要坚持值班和报灾制度,汛期每周一、周四向乡政府上报上周辖区内地质灾害情况,并做好相关登记,坚持每天10:00必报,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防止漏报。
(五)加强监测预报工作。一是:各村委会、矿山企业要高度重视辖区内的防灾工作,要落实责任人以及监测人员,对所属区域自行开展监测,并成立防灾领导机构,建立汛期值班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工作,责任明确到人;二是:加强群测群防,通过各种方式普及防灾知识宣传,增强群众防灾意识。
(六)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镇属相关部门,各村社、各矿山企业要紧密联系,加强协作、互通信息,进一步完善镇、村、社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认真落实巡查、避险疏散、抢险救灾、避让搬迁等防范措施,危险区域内的危险点建立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户,使其提前明白,预警信号、及时撤离路线、避灾地点,尽量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十三
(一)成立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毕晓南主任任组长,汪守文副主任、郭同春副主任任副组长;李为君、贾方军、刘昌明、张景勇、宋秀涛、沈洪岐、隋海博、綦远林、赵之章、宋继龙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我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1、接到灾情指令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度各工作组开展紧急救援和疫情防控工作。
2、督促各科室落实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在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使汛期灾害事件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向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及时汇报有关信息。
(二)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汪守文,副组长王世越、于国英,疾控科、检验科、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
疫情防控工作组工作职责:
1、制定汛期灾害事件应急疫情防控预案,在接到应急指令后,迅速启动预案,组织指挥调度各专业队对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2、组建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检验、后勤保障等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及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并负责指挥、调度、协调、督促各专业小组完成疫情防控应急任务。
3、负责收集、分析并及时向区卫生局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有关信息。
(三)医疗救治工作组:组长郭同春,副组长:兰艳、刘冬月;成员:张景勇、沈春霞、李丽、赵国萍。
医疗救治工作组职责:
1、负责本单位汛期灾害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制定,组建医疗救治应急队伍。
2、负责对单位救治队伍进行演练培训,各科室主任要负责本科室业务技能的指导和培训。
3、接到应急救治指令后,迅速启动救治预案,组织协调、调度各救治成员,迅速赶赴现场,实施现场救治指挥,开展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及时报告医援信息。
(四)卫生监督组:组长李为君,副组长崔明,张凤芝、宁静、刘昌明为成员,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卫生监督组职责。
主要负责制定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组建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培训,开展本单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五)宣传教育组:组长许阳,宋继龙、赵之章、陈晶为成员并宣传教育组职责。
主要负责救灾防病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我中心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
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卫生监督组负责辖区内汛期灾害事件后的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组织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监督执法及消杀灭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灾害后传染病或疾病的发生或流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信息报告。
医疗救治组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应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医疗救治工作组总指挥和区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医疗救治工作组、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区卫生局应急办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5、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汛期灾害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区政府或区卫生局批准,医疗救治工作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我中心要坚持“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汛期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中心的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组对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优秀科室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中心汛期应急各工作组成员要在区委、区政府、本单位汛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紧密配合,一旦发生洪水险情,要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之中,共同搞好今年的防汛工作,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提高我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十四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市教育局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并使全体师生稳固践行“隐患险于胸腺肽,严防大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学校处理学生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为强化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处理的综合统一指挥能力,提升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同水平,保证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类自然灾害,将灾害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导致的损失降到最轻程度,最大限度地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社会平衡。
本预案适用范围为因突发性自然灾害而引发的轻、空难事件事件,主要包含:严防台风、严防雷电、防尘灾(暴雨、洪水)、笼城时的人身攻击等气象灾害。
1、快速报告原则: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当事人、目击者及领导必须在第一事件内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
2、主动抢险、迅速处理原则: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出现后,立即尽最大可能展开救援工作。
3、生命第一原则: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必须把救助人员生命做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实行救助,及时撤离处在危险之中的'人员。
4、保护财产及设施安全原则: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出现后,要积极抢救财产,尽一切可能确保重要物品及设施的安全,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成立自然灾害现场指挥部,下设6个小组。
总指挥:法人代表。
副总指挥:园长、副园长、园长助理、安全主任。
成员:后勤主任、教研主任、园医、厨房班长、年级副组长。
抢险行动组。
疏散引导组:
园长——负责管理统一指挥师生迁移至安全场所;
通讯联络组。
副园长——负责管理对内对外的信息沟通和呈报工作;
人员救护组。
园医——负责管理为现场伤员实行及时有效率的急救,并在第一时间就近送来至莲塘医院;
物品管理组。
后勤保障组。
后勤主任——负责管理为现场急救工作提供更多车辆、水、食物等服务工作。
综合楼、学校操场。
人员分工:
法人代表——负责管理抗炎自然灾害全面工作,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出现情况,同意与否启动本预案;核实灾情,制订救灾方案,负责管理关键性问题的决策并全面落实救灾措施。
安全主任——负责幼儿园内的一切设施安全。
园长——负责管理对全园师生的自然灾害安全防治教育。
园长助理——负责学校操场、树木、校内可移动物品的安全。
后勤主任——负责管理抗台物资、生活用品的确保。
副园长——负责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络,通报信息,抗自然灾害值班人员名单安排,自然灾害后的总结汇报工作。
学校接到上级发布做好紧急抗自然灾害准备后,学校领导小组发布紧急抗自然灾害令,启动学校系统,布置抗自然灾害工作,学校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出现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实行必要的复课,对影响师生安全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当及时做出精心安排或实行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摆)学路上可能将损害学生安全的,应当及时知会家长接载,也可以报警求救。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当在未出现灾害前,做出安全部署,对不能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当尽力实行维护和打火措施,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事前做好学校校舍门窗、水电的安全调查工作,学校树木的加固工作,自然灾害后的损失调查。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园长为自然灾害事件处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成立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并明确人员具体职责;平时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常识教育,懂得火灾逃生和自救的措施和技能,学校要按本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进行演练。
2、创建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负责管理日常信息的搜集,高度关注气象预报,台风暴雨去临时,尽快全面落实迅情预警预报措施,努力做到提早防治,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恰当应付,以期将损失减少至最轻程度。
3、坚决执行值班、报告制度。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小组成员的移动电话应保持随时开机,保证通讯畅通。指定专人负责日常信息的收集,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以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4、创建突发事件应急抢修队伍,医务室搭载必要的救护药品,随时待命,请旨征调,准备工作处置突发事件。
5、加强安全检查。每年学校对本单位的建筑物、高大树木,排水设施,供电、供气、电话线路等组织自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落实具体措施,确保预防工作的正常进行。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十五
为了认真落实辽宁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及防汛抗旱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辽安委明电[]18号)的通知,积极配合当地行政部门及时、有效、规范、高效地开展防讯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有效保障灾区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体系。
(一)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xxx。
组员:xxx。
领导小组职责:
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防讯救灾卫生应急工作,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统一指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做好防洪救灾医疗救治应急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
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处。
(二)领导小组下设立五个工作小组。
1)应急指挥组:负责应急情况下的调度指挥,并提供所需的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用品、药品等。
组长:马玉鹏。
成员:刘涛、张维柯。
2)医疗专家救援组。负责现场医疗急救、检伤分类、伤病员转运,指导临床救治。组织医疗队开展巡回医疗服务,确保伤病员和抢险工作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组长:武艳梅。
成员:xxx。
3)综合组:负责日常工作信息的汇集及搞好宣传发动,做好“防汛救灾卫生应急”工作的宣传工作。
组长:赵秀文。
成员:朱香玉、张爽。
4)后勤、安全保障组:负责卫生应急所需物质的采购、调拨、供应及相关车辆的调动。
组长:管万历、杨超杰。
成员:赵大光、李庆华。
5)消毒隔离组: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组织我院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做好院内院外感染的`预防工作,和外来医务人员到我院诊治病人的防护工作,检查消毒隔离质量防止交叉感染。
组长:王玉英。
成员:佟青、张力、席向前。
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我院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医疗救治”的卫生应急工作。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预案。
三、工作原则。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严格按照“平级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防讯救灾卫生应急队伍,成立我院防汛救灾卫生应急队伍的领导小组,并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应急办公室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对该项目工作的领导,要明确分工,落实各级责任,做好本地区防汛救治卫生应急工作的医疗救治工作。
(二)加强管理,快速反应。
要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及规定及时、认真启动本地区相应级别的应急救治反应。坚持按“及时、有序、规范、高效”的原则,认真做好本地区防讯救灾医疗救治卫生应急医疗救治工作的各项准备、救援工作。
(三)加强培训,规范诊治。
防汛救灾医疗救治应急办公室要组织开展对全体医务人员防汛救灾医疗救治应急工作知识的培训,让医务人员尽快掌握现场医疗急救、检伤分类、伤病员转运和院内救治等工作,提高对防汛救灾医疗救治应急工作的诊治水平,针对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响应级别,做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演练。
(四)健全制度,确保落实。
要健全防汛救治卫生应急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防汛救治卫生应急队伍的管理;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医疗急救经验的专家对全院医护人员做好防汛救治卫生应急工作知识的培训;做好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和管理工作,储备适量的卫生应急物资,定期检测、维护卫生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使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五)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要认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防治疾病交叉感染。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针对承担的不同风险程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要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物质保障。
医院责成急诊科、药剂科,建立健全防洪救灾医疗救治应急物资(救治床位、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器械等)储备机制。
医院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和管理工作,储备适量的卫生应急物资,定期检测、维护卫生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使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二)交通运输保障。
我院已配备的防汛救治卫生应急工作交通工具,要与承担的卫生保障任务相适应。洪汛事件发生后,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优先运输卫生应急人员、物资和伤员。
五、应急响应。
发生洪汛灾害后,我院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人员赶赴事发地,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对当地灾情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能力作出评估。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灾情、伤情、病情、疫情进行分级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及事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响应程序。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篇十六
为了保障汛期灾情发生后,我中心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汛期灾难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最大程度地削减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区政府和区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汛期灾难事件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成立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汛期灾难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毕晓南主任任组长,汪守文副主任、郭同春副主任任副组长;李为君、贾方军、刘昌明、张景勇、宋秀涛、沈洪岐、隋海博、綦远林、赵之章、宋继龙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我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汛期灾难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职责:
1、接到灾情指令后,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度各工作组开展紧急救援和疫情防控工作。
2、催促各科室落实防范措施,做好应急预备工作。
3、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在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使汛期灾难事件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向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准时汇报有关信息。
〔二〕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汪守文,副组长王世越、于国英,疾控科、检验科、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
疫情防控工作组工作职责:
1、制定汛期灾难事件应急疫情防控预案,在接到应急指令后,快速启动预案,组织指挥调度各专业队对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2、组建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检验、后勤保障等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及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并负责指挥、调度、协调、催促各专业小组完成疫情防控应急任务。
3、负责收集、分析并准时向区卫生局汛期灾难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有关信息。
〔三〕医疗救治工作组:组长郭同春,副组长:兰艳、刘冬月;成员:张景勇、沈春霞、李丽、赵国萍。
医疗救治工作组职责:
1、负责本单位汛期灾难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制定,组建医疗救治应急队伍。
2、负责对单位救治队伍进行演练培训,各科室主任要负责本科室业务技能的指导和培训。
3、接到应急救治指令后,快速启动救治预案,组织协调、调度各救治成员,快速赶赴现场,实施现场救治指挥,开展医疗抢救和现场救援,准时报告医援信息。
〔四〕卫生监督组:组长李为君,副组长崔明,张凤芝、安静、刘昌明为成员,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卫生监督组职责。
主要负责制定汛期灾难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组建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培训,开展本单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五〕宣扬教育组:组长许阳,宋继龙、赵之章、陈晶为成员并宣扬教育组职责。
主要负责救灾防病宣扬健康教育工作。
我中心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准时赶赴现场,并依据现场状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主动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快速将伤员转送出危急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根据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分辨或实行相应的措施。
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急或在伤病员状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急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仔细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需在医疗仓内亲密观看伤病员病情改变,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开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
3、疾病预防掌握和卫生监督工作。
卫生监督组负责辖区内汛期灾难事件后的.疾病掌握和卫生监督工作,组织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监督执法及消杀灭工作。实行有效的预防掌握措施,防止灾难后传染病或疾病的发生或流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信息报告。
医疗救治组在快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应马上将人员伤亡、抢救等状况报告医疗救治工作组总指挥和区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医疗救治工作组、承当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区卫生局应急办报告伤病员状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状况要随时报告。
5、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汛期灾难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区政府或区卫生局批准,医疗救治工作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我中心要坚持“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汛期灾难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汛期灾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中心的汛期灾难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组对汛期灾难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奉献的优秀科室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嘉奖。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根据有关规定严厉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中心汛期应急各工作组成员要在区委、区政府、本单位汛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紧密协作,一旦发生洪水险情,要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之中,共同搞好今年的防汛工作,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进行突发地质灾难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提高我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