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教案中班(实用16篇)
编写教案有助于提前预设教学结果和评价标准,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编写教案时,可以参考相关教学资源和经验,吸取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在编写教案时,可以借鉴范文的思路和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一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生字词卡片。
2课时。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二
1、学会本课要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相关语言,让学生感悟孙中山先生小时候是个不懂就要问、善于思考的孩子。
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的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1、会认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孙中山先生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勇于提问。
同学们,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的时候,你们怎样处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做学问的把。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我们来学习小时候的孙中山先生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课文中生字,读准字音,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4、把生字词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读几遍,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1、什么叫“私塾”?
“私塾”与现在的学堂的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读第2~6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
他对先生请教使用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
5、学习第7、8自然段。
(1)孙中山在当时的环境不敢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2)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自由组合,小组联系朗读。
2、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三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
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
1.出示字卡“懂(d%ng)”,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
2.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用“1 2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私塾)
2.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3.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念——熟读——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4.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5.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6.过渡: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课的情形。
2.导语过渡。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2.出示字卡,认识“照”、“例”两个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4.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表现“先生”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5.小结:孙中山每次都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画出有关句子。
6.认识“圈”、“段”两个生字。
7.结合上堂课所讲的板书内容帮助建立“前后照应”的知识概念。
上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课的情形,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又提到了这一内容?(这就叫做“前后照应”。)
8.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9.指导朗读。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
10.过渡: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看书中插图,注意图中同学们的眼神、表情,体会同学们一个个吓呆了的样子。
3.出示字卡,认识“呆”字。
4.孙中山大胆地向先生提问,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这里的“霎时”是什么意思?(指时间很短)“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形容没有声音,十分安静。)
5.过渡:先生又是怎样对待孙中山的呢?
四、学习四—七自然段。
1.带着过渡语中提出的问题默读四—七自然段,并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2.指名回答:当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开始先生是什么样的态度?
(1)“戒尺”是干什么用的?(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板子,用来打学生的手心。)
(2)出示字卡,认识“厉”字,“厉声”是什么意思?(指声音严肃而厉害)
(3)小结: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先生也发怒了,说明在那个时候向先生提出这样的请求是要准备挨打的。但孙中山仍然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由此可见,孙中山对待学习多么认真,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宁愿挨打,也要弄清。这是多么的不简单呀!
3.先生的态度改变了吗?先生为什么会改变态度呢?画出有关语句。
归纳:通过孙中山“会背了”、“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正因为孙中山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在课堂上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4.指导朗读。
五、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过渡语:孙中山不满足于学习现状,勇敢地向先生提出请求时,使全班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为什么会吓呆了呢?(害怕先生的戒尺打自己的掌心)
2.难道孙中山就不怕挨打吗?孙中山是怎样说的?3.齐读孙中山的答话。
4.理解句子:
(1)“学问”是什么意思?(知识)
(2)怎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
(3)孙中山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是为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学问。)
六、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联系实际,讨论。
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二、课后第二题作业,指名读题中的8个词语,再齐读,然后抄写下来。
三、课后第三题作业。
1.先默读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练读出题中的两句话。
2.在熟读直呼的基础上,用汉字把句子写出来。
3.集体订正,再齐读。
四、指导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1.形声字识记:懂、诵、例。
2.对比识记:圈—园 保—呆 段—设 厉—历
3.在分析字形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各自独立的识记方法。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段”、“圈”、“懂”的结构安排。
2.突出“圈”字中的“卷”,要与“券”区别开。
懂:左右结构,右上是“艹”,右下是“重”。
六、作业:
每个生字写两遍,再组一个词,当堂完成。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四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要、时、着、思、很、讲、把、面、怕”9个字,会认“懂、那、背、刚、勇、答、题”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教具: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
课时:1~2课时
基础备课个性备课
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1、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同坐合作读第一段和第二段,评选最佳合作小伙伴。
3、学生充分朗读第三段,重点指导:“他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鼓起勇气说:‘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体会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精神。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评选勤学小星星。
如果你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五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字,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1)通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害怕,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读书求理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由讨论中学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动脑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六
学习目标:
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读懂课文一、二自然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你会怎
样做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15课《不懂就要问》。课文讲谁不懂就问,
他问谁呢?
1.自由读课文,要求划出生词,读准生字字音,标出自然段。
2.正音:孙、诵是平舌音;涂在胡里胡涂中读轻声。
多音字:晃、背、呆。
3.汇报所画生词。
4.分自然段读课文。
1.自由读,划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2.理解私塾:旧时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3.学生在私塾里读书与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a.内容不同。认识《》。
b.教师方法不同。
4.齐读这一段。
1.默读,思考: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理解:
照例:按平常的做法。说明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
3.孙中山学习认真吗?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4.孙中山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5.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胡里胡涂什么意思,如果我要把这句意思不变,后面把问号改成句号,应怎样改。
6.用谦恭、诚恳的语气读孙中山的话。
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七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懂、诵、段、糊、涂、胆、厉、详”等8个生字。积累“不懂就问、背诵、糊里糊涂、厉声、详细、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漏”等8个词语。正确书写“诵、断、糊、涂、厉、详”等6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学习边读边思考: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1、识记生字,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1、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知识。而在古时候,人们把学校称为“私塾”。
板书并学习:私塾。
师:以前,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呢?
2、学生轻声读读课文第二小节。
(1)分句读。
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知道每句话的意思。
3、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习生字:诵。
音:平舌音。
学习生字:详。
音:三拼音、后鼻音。
形:用加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4、师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的话,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5、揭示课题。请1个学生读课题。
6、学习生字:懂。
音:后鼻音。
形:形声字,部首表义,右边表音。
义:查字典(知道、了解)。
“不懂就问”的`意思就是:不知道的、不明白的就要问。
7、齐读课题。
8、过渡: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1、学生按照要求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学生读课文,每人1小节,教师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
糊涂:“涂”在词语中念轻声。
详、段:复习三拼音。
理解:糊里糊涂,详细。
3、开火车读词语。
4、选择两句句子指导学生朗读,知道对话的形式:
媒体出示: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提示语在前)。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提示语在后)。
5、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认真读好每一小节。
指导方法:
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结果怎样?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1)分别指导。
诵: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断:左右结构,左右相当。
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厉:半包围结构。
详: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糊”:注意“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八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照例”是什么意思?(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3)“先生”是谁?(4)“戒尺”是什么?(5)什么是“私塾”?(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7个自然段)
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94年创立兴中会。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图片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6.了解了这些事情,同学们小组合作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是不是能读懂一些了。
小组合作读课文。
7.同学们课前提的问题小组一起讨论一下,争取在小组里解决。
各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8.请同学们拿好书,认真读一遍课文。
三、学生字。
1.大家课文学得真好,老师奖励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
2.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
3.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鸦雀无声”“拿”(说记字方法)
4.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
5.有几个字娃娃特别淘气,刚才跑
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不懂就问》教案一》,来自网!
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
小组内商量怎样记字。全班交流。
四、写字。
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孙、私”这两个字。
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练习写字。
4.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5.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五、作业:
1.朗读课文3遍,思考: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做?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巩固识字17个。积累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诵、思”等7个生字。
4.继续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字7个。
教学难点:
1.书写习惯的培养。
2.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书、本、词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得好,什么地方读得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出示:“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4.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5.课文中有一个词“一字不错”照这个样子也写几个“一()不()”的词。
允许学生查词典。
三、巩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4.练习写字。
5.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6.小结。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九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
出示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连连点头私塾戒尺。
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解释或造句。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课文中具体写孙中山读书的情况的是哪一部分?圈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读书流程图。
孙中山背诵学过的功课。
先生圈出要学的新内容。
先生教读要学的新内容。
孙中山回座位练习背诵。
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怎么样?枯燥乏味。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义和用法。
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孙中山有没有放弃学习?他学得怎么样?
预设:
从“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等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勤奋好学。但是孙中山学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据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4、面对这种糊里糊涂的情况,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相关内容。
预设:
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做: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5、对于孙中山的做法,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大家有什么反应?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小组讨论:
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向老师问问题很可怕吗?同学们到底在怕什么?
预设:戒尺,以前做错事或者不会背是要用戒尺打手心的。
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6、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先生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动词和语言描写。必要时请几个同学演一演。
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会背,结果会怎样?
学生大胆发言。
7、最后的结果怎样?孙中山挨打了吗?
预设: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思考:孙中山没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孙中山学习勤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8、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重点思考关联词“既然……就……”的关系。
出示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无论……都……”“因为……所以……”等四组关联词,看看哪一组可以替换文中的“既然……就……”。体会“既然……就……”的因果关系。
9、同学们都不敢问,只有孙中山去问,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尤其读好最后一段孙中山的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想一想这段话与题目的关系——照应题目,点明中心。
五、能力提升。
读书是有方法的。我们来想一想,读书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
1、课文中的“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2、本文是略读课文,略读的意思就是了解大意,不必深究。
3、读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大胆地去跟别人交流,也可以去问老师或者其他人。
4、读书时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大胆地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猜测,也可以大胆地猜测故事的情节。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查看工具书。
5、你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六、拓展阅读。
快速阅读《鲁迅的读书秘诀》,回答问题。
1、阅读成果,鲁迅先生少年时用得到的金质奖章做了什么?
预设:卖掉奖章,买了几本书,买了一串红辣椒。
2、鲁迅先生靠什么度过寒冷的夜晚?
预设: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不懂就要问》”,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十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十一
1.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教学策略。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孙中山背诵思想流利刚才良好。
二、学习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一文。(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后,教师引导: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7.全班汇报。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互相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体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8.指导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幻灯出示)。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大家听得很()。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方法。
2.出示名言进行积累。(幻灯出示)。
(1)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洛夫。
(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中)中居郧。
五、师生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布置作业:
读以上两句名言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十二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十三
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十四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十五
本单元围绕“好习惯”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渎课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习惯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将一辈子受益,并对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好习惯》安排在第一单元,可见它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单元。
《不懂就问》是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它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学习时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
孙中山这一人物虽然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关注课文的主人公,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探讨“不懂就问”这一良好习惯的益处及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而产生共鸣。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9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独立识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进而善问、会问。
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不懂就问的益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
前几册的教学以教师“导学”为主,从学习本课开始,要逐渐形成学生自主质疑、自主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动脑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在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找资料,收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生字、词卡片
,
1、 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相机板书课题)
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
3、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分不开,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书,相互检查正音。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擂台赛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默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那句话读懂的?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通过同学们的反映: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体会同学们震惊、害怕的心情,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仔细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课文中那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找出来读给同学听,说说为什么?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损失?
不懂就问教案中班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的意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正确。
2、读懂课文,培养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先生画像,提问:画像上的人物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什么知识吗?
2、结合学生回答,简要介绍: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创立同盟会,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的家乡也因他改名为“中山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发生的故事——《不懂就问》。(板书课题、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你想问什么?(培养学生“爱问”、“敢问”的习惯。)。
三、巩固生字,学习词语。
1、听老师读课文,在课文里把生字词用横线划下来,同桌互相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背诵、意思、照例、段落、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
拿着、厉声、既然、养成、良好、流利。
2、学生自读,然后指名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齐读词语两遍。
4、抽读生字卡,并用所读生字组词。
四、细读,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段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学生发言讨论,根据学生发言学习课文。)主要有:什么是“私塾”?相机学习后文中的“戒尺”。(让孩子了解在“私塾”读书的常规,与学校学习的不同。)。
3、指名朗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正因为“先生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所以有一天在私塾里发生了一件事,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学习后面的课文吧。
学习2—7自然段。
默读课文2--7段课文。思考讨论一下问题: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为什么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把同学都吓呆了?
2、先生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后,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3、词语练习。
(1)“背诵”可以说“认真地背诵”还可以说( )地背诵。
( )地读书 ( )地 听。
( )地 说 ( )地( )。
(2)“一字不错地背出来” 还有“一声不响” 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一不()。
4、生讲的“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组汇报,各抒己见。
7、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区别逗号和句号停顿的时间长短,感受朗读的顿挫;
学生自读,指名读。
8、自读全文,注意读出不同标点符号的表情。
9、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小结全课,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