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文高范文(17篇)
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和整理心中的思绪和感受。如何高效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总结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物理论文高篇一
1.不断开放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当代物理科学的进展,实验测量设备及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进,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中,需持续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测量设备、完善测量手段和方略,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稳固的硬件基础。为能让实验教学跟得上当代物理科学发展的潮流,教师要不断地更新实验内容,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换为自选或自学内容,并加大探究性实验的比重。与此同时,不少实验可借由电子计算机变革陈旧的实验方式,并时刻增强实验测量的速度及精确度。把这一系列实验教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整体框架告知学生,使其经由实际的操作、测量及观察深切地领悟到当代物理科学的魅力,并激发学生们对物理实验奥秘的探究欲望,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实验内容的改进需与经典相结合,例如,牛顿环、杨氏模量等实验均能运用ccd成像系统替代目前的观察系统,然而,经典的光杠杆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2.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问题的发现至关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不断地在实验中尝试、验证,通过教师适度地引导和激励,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地变换实验条件,并严密地查看实验现象,最终提出问题。除此以外,学生们还能从实验指导书中提炼信息,进而发现问题。需强调的是,学生操作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难免与预期结果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仔细检查学生每一环节的操作步骤有无失当,使其在锲而不舍的探究中培养提出问题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结合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是实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验现象的科学、合理分析是开启物理科学殿堂的金钥匙。分析问题旨在用理论指导实验,通常,分析问题可采取以下两种办法: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和引领者,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分析的过程中,全体学生会提出多种答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悉心听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并留意其出发点,肯定和鼓励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及探究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们便能形成在物理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例如,在分析探讨rlc串联谐振实验中,对于电路品质因数q,存在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偏差,在电磁学理论的引导下,分析lc的损耗总电阻对电路品质因数测定数值的影响,并将其高频及低频时的影响状况分别开展定量分析,依照定量分析的最终结果,正式决定影响能否修复或忽略。
4.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优化教材结构,注重对实验的探究。
现如今,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特征被广大物理课堂所应用,变革课堂体系,以经典实验为基础,创建多层次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实验教学变革的大势所趋。为此,教师需不失时机地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不断地优化教材结构,以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降低实验理解的难度,将实验步骤分解,努力破除过往物理教学中“力-热-光-电-声”的纵式组织结构,在确保广大学生掌握实验技巧的前提下,果断地忽略掉教材中内容陈旧的实验,抓住实验教学的关键点,将实验与物理教学内容加以有效衔接,逐步地增设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具体做法:首先,要结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规范要求,精选传统实验,保留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有帮助的经典实验,忽略掉一些价值较低的实验;其次,逐步增设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及难度,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探究能力,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自行设计,使其充分体会到实验成败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激发实验训练的热情,提高综合素养;最后,不但要削减实验成本,还需强化多媒体辅助设计、采集数据及操作管理等知识的有效渗透及实践。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但是在高中时期,教师在指导物理实验时,出现主动点拨频率较高的状况。为此,教师在指导实验时,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从预习、调试及操作等每个步骤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可借由多媒体动态影像,还原实验正确的操作经过,使学生们第一时间得知自身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的问题与失误,进而及时加以纠正。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不断地为学生创造独立发现和分析问题、自由操作实验的机会,引领学生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中提高创新能力,拓宽物理思维。
物理论文高篇二
对跨国公司从东道国撤资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很多学者是基于某些具体案例来研究跨国公司撤资问题,形成了部分跨国公司撤资理论,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国内对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学者提出撤资理论进行综述,然后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等,也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分类的研究。
casson(20xx)以克莱斯勒将其在英国的子公司出售给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作为案例,对跨国企业撤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将撤资分为关闭型撤资与转让型撤资。
benito(20xx)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将撤资划分为自愿撤资和非自愿撤资。非自愿撤资是指无论跨国公司意愿如何,被迫退出在东道国或地区的生产经营,也称被迫撤资。自愿撤资是跨国公司根据国外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或母公司发展的需要,自行决定的撤资行为。
(2)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原因的研究。
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都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原因进行了研究。
boddewyn(20xx)认为,不良财产绩效、前期投资可行性分析不足、经营环境改变、缺乏合适的资源、组织结构因素、外部创新的压力以及国别差异导致的东道国经验不足是跨国公司海外撤资的重要原因。hamilton和chow(20xx)经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影响、公司组织出现资本短缺或高度多元化等特征和公司不良的`财务状况是导致公司做出撤资决定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被撤资单位所获得的投资回报低,其次是其成长前景差。他们强调了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成长状况对撤资的影响。
可见,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不良财务绩效是撤资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3)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条件的研究。
boddewyn(20xx)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个前提逆转过来,提出跨国公司从国外撤资的三个条件:企业不再拥有比其他国家企业更强的优势;企业还拥有竞争性优势,但该企业认为与其通过对外投资运用这些优势,不如将其出售或租赁给国外企业;在企业看来,凭借其内部化的竞争性优势在国外进行生产已不再有利可图,也即通过出口比对外直接投资更为有利。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要求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促成对外投资。而在boddewyn看来,从国外撤资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中的一个就够了。
(4)对被撤子公司自身特点的研究。
一些学者从海外子公司建立方式、经营特点及与母公司的关系等方面来研究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
mariotti和piscitello(20xx)研究发现,在面对不熟悉的国外市场时,规模大的和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学习和收集信息,可以支持有效率的投资和撤资决策,其撤资行为更可能是出于竞争性业务重组而进行的进攻性自愿撤资。而规模小、经验少的跨国公司会采取一些冒险的试验性战略,其结果更可能是因为失败而撤资。
griffin(20xx)以爱尔兰cdmi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如果跨国公司母公司实行多元化的战略,其子公司撤资的可能性较小;相反,如果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战略比较单一,其子公司往往有较大撤资的可能性。
(5)对撤资决策过程的研究。
(20xx)认为撤资决策过程不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由多种行为模式组成,撤资决策要经过识别、发展、选择和执行程由四个不同的阶段。
虽然国外学者从多方面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进行了研究,但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撤资所采取的撤资方式和撤资决策整体过程的研究还不够详细,也没有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进行专门研究。
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撤资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学者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实际,简要地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影响等。
(1)关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的研究。
自东放(20xx)认为,跨国公司撤资的现实原因主要有市场期望与现实反差巨大,国际资本流动特征的变化,东道国市场状况的变化,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与有限信息,合资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张建民(20xx)和杨龙(20xx)等认为,影响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竞争强度的加大、信息不对称、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的实施、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政策的不稳定性这五个方面原因。毛蕴诗(20xx)认为主要原因是市场估计与营销策略失误导致市场表现不佳,合作伙伴及合资方式选择失误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内部化优势,中国本土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涌入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王水娟、许长新(20xx)在梳理和介绍有关国际资本外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与撤资密切相关的五个因素分别是:不确定性、产业演化、多元化程度、国际化生产网络和集聚经济。
(2)关于外商在华撤资影响的研究。
马全军(20xx)认为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对我国的就业、资金的获得、技术和管理的引进与提高、国际收支的改善乃至政治稳定等经济政治诸方面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总体上要大于负面影响,反过来,作为资本回流的国际直接撤资不可避免地在上述诸方面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内对我国将产生种种消极影响,并且这种消极影响远远大于其正面意义。刘畅(20xx)认为跨国公司撤资现象增加过快,就会令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雪上加霜,同时引起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减少,导致由外资企业带动的出口大量减少,进口增加,从而给平衡经常项目增加难度。
物理论文高篇三
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形成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才能正确对待学习,才会有恒心、有毅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合作研究的精神。
(3)培养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物理论文高篇四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贝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
[1][2]。
物理论文高篇五
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中绽放。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是教师的本分。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中绽放光彩是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感;兴趣。
一、发挥物理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爱上物理,就要先让学生喜欢上物理教师。因为只有让学生觉得这个教师有趣,他们才会觉得这个教师上的课也一定有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事认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用丰富的知识、优雅的举止、坚定的信心、乐观的态度、幽默的谈吐、高尚的道德来感染学生。成功的教育,必须让学生人格完美,人性得到升华,让教育体现它真正的价值。作为师长,我们要改变以往严肃的形象,要给予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不要时时刻刻说学习、说成绩。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甚至做他们的好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只有抓住学生年轻的心,我们在教学上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人格魅力,让我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好学、乐学。让学生因为喜欢物理教师而喜欢上物理课堂。
二、让爱的主旋律唱响物理课堂。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而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有责任的教师一定要有爱心。爱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把无限的爱献给自己的学生,做到伸手可以拥抱世界,敞开胸怀可容纳宇宙,拥有这样的大爱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伟大的、最理想、最爱戴的教师。
爱是宽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时期的学生顽皮、好动,甚至叛逆,我们教师不能动不动就批评、请家长,甚至用简单粗暴的行为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学生,学生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我们要用宽容取代严厉,给学生更多的有原则的宽容,并适时地创造条件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得到心灵的触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发现学生的错误时尽量用温和的态度指出来,并帮其改正,用教师有原则的宽容去构建一个和谐的物理课堂。
三、用我们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我们爱学生,包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师,就是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严肃而抽象的学科,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某些现象来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用我们有限的智力来理解自然,并试图改变自然。它这么高深,怎么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呢?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不可能天生就有,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培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煮饭、烧水的蒸气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雨、电的形成,以及火药的发明,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等入手,使学生明白学好物理是多么的有趣,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还可以改造自然,用好物理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用动手做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增长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初中生还是很爱玩的,他们还拥有一颗好奇的心,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来玩物益智。
平时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造成课堂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动手的喜悦。真正做到“百闻不如一动”.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益智小游戏来丰富课堂。比如,教学“磁现象”时,可利用小黑板来玩游戏,事先在小黑板的背面贴上一块小磁铁,记住位置,同时准备好一把有环扣的小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我提问:“有哪位同学能把老师手中的这把钥匙挂到这个小黑板上?”学生踊跃实践,没有一个成功。这时我就故意卖弄一下,在小黑板上画了一个小铁钉,然后变魔术般轻而易举地把钥匙挂了上去!“哇,老师会变魔术!”在一片惊奇声中,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纷纷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在讲“影子的形成原因”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做光源,在屏幕上玩影子游戏,做一些小狗、小兔、小鸟游戏。让学生观察影子再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
3.用生活中有趣的物理文化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穿插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还有,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1)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2)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我们可能从小就知道,但没学物理之前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在课内外穿插一些有趣的物理文化,一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伟大的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我们要让教育充满爱的艺术。物理是一种智能,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智能,对待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感化少一些说教。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爱,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杨宝盘。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16)。
[2]车敏虎,程金莲。又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硅谷,(17)。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奎洋中学)。
物理论文高篇六
项目学习分四个步骤,即项目导入—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展示。而项目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种以情境教学和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因此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整合教材,将项目学习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架构起一个井然有序的实施框架,在真实任务的情境和立体感知的课堂上进行教学。
1.项目导入以初中物理《电路基本连接》一节为例,可以将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成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同学们扮演电路工程人员的角色,“小刚的卧室里边,在书桌墙壁上有盏壁灯,屋顶上有盏吊灯,那么我们该如何连接呢?”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获取任务之后,便有了驱动力,开始自行设计猜想,并且动手实验来验证猜想,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项目,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主动探索学习,还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达到了让学生掌握串、并联两种基本电路的`教学目标。
2.项目设计有了教师给出的情境,也就是给出了驱动型任务,那么接下来就是进行项目设计了。这里,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的启发,比如,如何让两个灯全部亮起来?又如何控制一个灯亮,另一个不亮?有几种接法?如何操作?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们则要自己动手画出电路图,构建串并联的基本理念,同时可以将同学们的电路图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和评价。
3.项目实施经过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准备,就可以开始实施了。此时,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是:组织大家讨论和分析学生设计进行电路图,指导学生对电路图进行分类,启发学生们通过协作交流自行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并且开展想象,设计出小刚房间的电路该如何布置。最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点评的电路图连接实验样板,分别尝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使学生掌握两种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完成项目并设计出房间的电路线路的布置,并让大家一起交流。
4.项目评价。
项目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对项目的评价,可以师生评价,也可以让小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也就是采用多元激励评价。教师在给出标准的设计电路及实施方案之后,要结合演示结果来对学生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总结,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以达到同学们合作交流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在开展项目学习的同时,可通过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的课程整合,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通过项目学习,教师给出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任务,学生则在任务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项目学习将真实世界的主体情境引入课堂,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动态的管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在项目中,学生们在任务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也获得了综合性、程序性的知识,这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且,在协作交流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者:关娜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物理论文高篇七
日食是一种自然天文现象,并不常见,属于天文学研究的一种。
日食被定义为日面被月面遮掩而变暗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
那么日食是如何来的?日食又分哪几种呢?
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地球上月影里(月影:月亮投射到地球上产生的影子)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复圆。
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
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
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
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
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
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
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
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
最著名的例子是19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物理论文高篇八
1.信息技术弥补物理教学不足。
中学物理知识很多内容都是抽象的,如运动与静止、力、惯性、压强、电阻等现象,学生无法通过具体的物理感知认知这些物理知识,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学习和认知。因此,通过信息技术能过形象生动的展现或模拟物理现象,将漫长的物理演变过程可控的有序的演示,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有一个清晰而完整地认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讲《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课时,物质的变化在固有的自然条件下不好演示实验效果,可以同过多媒体,将物质的变化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物质变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过程。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改变了单一枯燥的板书式教学,让图片、音乐、动画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既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也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真正的做到学生理解、吸收、消化。信息技术不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还能改变物理教学的方式。
2.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黑板板书、教师讲述的单一模式。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弥足传统的教学中的不足,甚至是可以改变中学的物理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可以合理的运用图像、视频、声像,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信息技术还可以创造有趣生动的情景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的丰富的.物理知识;也可以及时的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等。在讲《声现象》一课时,在课堂上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挖掘机声、鸟叫声、蝉鸣声、乐器、歌曲、车辆声、喇叭声等,让学生去认识声音、辨别声音,掌握课堂知识。课下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在课堂上会抽选几位完成优秀的学生和不合格的学生在多媒体上播放,对完成优秀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完成不合格的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巩固课堂知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分享到更多的知识与学习方法。
3.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课堂实验。
物理知识的学习,实验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能只简单的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的改善实验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一定要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一种实验氛围,让学生成为实验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验方法和知识。有些物理实验,受于教室大、学生多等客观因素,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是无法满足所有学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一步一步详细的讲解实验的过程,结合实际老师一步一步的演示。这样可以顾及全部的学生。另外,在学生的实验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一个教师不可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实验过程,这时候学生之间可以组成小组,完成实验,拍成短片,交给教师。教师可以选择觉有代表的实验(优秀或者不合格),对学生实验的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讲解,这样既教师既可以掌握整个的实验效果,也能够解决学生实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效果。
二、结语。
随着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传统物理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在未来中学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将更加广泛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物理论文高篇九
一块云朵遮没了我们观看日环食的希望,我们都有点扫兴。
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太阳出来了!”我抬头望去,只见太阳从云幕中飘然而出。
“看!天狗咬太阳了!”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孩一手指着太阳,一手章着观察仪喊道,可不是吗,太阳还真像被谁咬过一口似的,活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两头高高地翘起;又像一艘宇宙飞船,邀请我们到太空去邀游。
此时,我想到了奶奶给我讲过的一个神话:从前,由于太阳给地球上的人类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很受人们的崇拜。一只天狗看了很妒忌,趁太阳睡粉的时候,就一下子把太阳街到了嘴里,天地间顿时昏暗起来。人们敲锣打鼓,四下呼喊,才把天狗吓跑了。
哈!现在想起来真可笑。听自然老师讲,日环食是一种自然奇观,好多年才出现一次。在太阳系里,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当三个星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月亮在另外两球之间时,就形成了日食。不信,你看!
太阳正像一叶扁舟,在云海里飘呀,飘呀!它周围的云彩也好像受到了感染,变得像一团团红红的火焰,给那厚厚的黑云镶上了一条瑰丽的金边。太阳还在继续向前飘去。这时,我觉得身上有点冷,天色也变得发暗了,点点日光洒向大地,大地就像穿上了华丽的银装。我尽情地享受粉这清幽的日光,仿佛到了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
这时的太阳像有弯的细肩,又像魔术师变出的美丽的金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物理论文高篇十
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续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的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将学生的能力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全部认真地去阅读一遍,不丢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地去阅读,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又如,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开设的复习课,提高复习的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的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教育现代化,(2)。
物理论文高篇十一
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究性教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新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探究性实验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它也是学生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科学探究并强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方式。
所谓物理探究性实验就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创设情景,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进行讨论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但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利用探究性活动来自主学到知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开好课内实验,做到“边学过实验”
在物理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讲授与指导并进,做到在讲授课程的同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关的实验,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模式,要逐渐渡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活动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边学边实验”方法。在以往的教材中,课堂上以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主,科学的探究性实验却没有。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就是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其自主发现问题,探索结论。在这种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为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进程,并适时的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方向。这种讲授、演示、实验、学生之间的交流,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在不失教师的指导情况下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效果。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证明,每个学生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为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主发掘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探究性的情景创设,需要教师从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再次,结合演示实验、使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并使用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课程重点难点;最后,在各环节的过渡和衔接上要巧用方法导入,并适时的设置各种生动有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课外探究,尽量发挥出学生学习潜能。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教程知识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自主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不但得到巩固,还能更深层次的学习知识。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的自主学习,简单说来就是让学生自学主动学习,并乐于学习。自主学习不是三两下就能马上实现的.,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慢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学会探究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五、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注重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四者并用,故在探究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合作,发现问题,并共同探讨,找到解决方法并得出结论,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也感觉到团队的重要,从而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适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心理学家分析得出,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学生也一样。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时,该学生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这种感觉就会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单纯的讲授课程,还要发现学生的学习细节与进程,并适时作出表扬或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更好地学好物理知识。
物理论文高篇十二
初中物理是一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握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在实践与探究中学会研究物理问题,增强能力。
新课程改革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理解知识生产的意义和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动手实践,教师不包办代替。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对学生管得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枯燥乏味,缺乏活力,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这样也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物理是一门开拓学生思维的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合作互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触动、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等形式,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形成的多级活动关系。这里的“合作互学”不是热热闹闹地小组讨论,而是对于自学中、检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个人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学生与学生交流,共同探索问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一对话,错误得以凸显,真理也更有了说服力。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要互相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课堂时间似乎很快,不像传统教学中那么无聊与漫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比如,对磁场的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交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升、知识的拓展。讨论的过程中,参与面要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自由,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教师要搞好问题引学。问题引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引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齐问齐答或半问接答,问题引学是构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通过学生的学、思、议、练就能解决问题。例如,笔者教学“分子运动”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让每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了获得正确结论的学生,肯定了他们探究的成功。对于分析不正确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告诉他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分析与探讨,才能获得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能锻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现代电教技术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创新,电教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电教技术创设的图文情境,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展现物理实验中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比如电流、磁场等。多媒体还能控制课堂节奏,优化课堂设计,加大课堂容量,节约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还能模拟史前文明情景以及战争场景,节约人力与成本,保障了人们的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革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技术,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可观的情景,将逝去的物理现象再现出来,能延长人们的视觉与思维,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园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乐学,产生为人类奋斗的情感。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是人性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以激励学生上进为主,要平等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摒弃对学生冷嘲热讽,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同一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收到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今天,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作出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对不同的学生批改时写出不同的评语,对学习好的学生写上“根据你的学习情况你应该解答得更全面,更加正确。”对于学困生写上“这道题很有难度,你的解答虽不全面,但只要你认真研读有关解法,是会解答得更好的,继续努力!”对于中等学生,作业的评语可以这样写:“只要你多动脑子,是会解答得更全面的。”教学实践证明,短短的评语,却有着巨大的威力,它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排除困难,不达目地不罢休。在鼓励性评语的感召下,学生获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物理作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有其严密的结构体系与特殊的教育功能。在物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论文高篇十三
: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好处呢?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进行研究。
以往的教学莫过于填鸭式教学,但是现在的物理教学课堂不一样,我们重视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从而在增强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对于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首先需要从教师方面调整,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要让学生多发言,老师少发言,作为老师,需要担任3个角色,需要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作为教师,不仅需要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更需要与学生站在同一立场同一个平台去想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作为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顾虑学生问题之后,根据自己的风格,还有自己的学生设计出可以让学生去深入探究的情景问题。例如:在教学速度概念时,各位会怎样设计呢?不妨,先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一番,老师给他们提出问题,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两点:在同一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或者是同一段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长短。大家可以举一个贴近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问题,大家可能会想到学校运动会跑步的运动员,我们不妨从两个人的角度去思考,观众、裁判,二者是如何判断哪位运动员的快慢的呢?我们不难发现,在具体的生活中的实例中,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去学习两种简单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对于学习来说,好的铺垫很重要,这样做不正好做好铺垫了吗?同时不正好激发了学生学习速度知识的兴趣了吗?我们不妨鼓励两个学生勇敢说出自己从家里出发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和路程(选择路程、时间不一样的去举例子)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时间、路程都不一样的情况下,你们如何去比较刚刚举例子的两个同学谁快谁慢呢?让学生小组之间去思考交流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面对如此贴近生活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小组的讨论氛围一定会是热烈的。对于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同学们会比较容易地找到,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适当地点拨,这样子,学生便会理解了速度的定义。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比传统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去背诵的效果强很多呢?在轻松愉快的兴致中学生便能对速度的定义进行理解,这样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致会低吗?学习效率难道不会提高吗?面对这样概念类的教学,各位老师不妨试一试这样的办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构建一个合理结构的小组,这是一个前提,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认知水平、习惯个性、兴趣爱好等是不同的,作为老师,为了达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些方面是必须要充分思考的。一个组必须要有一个领头人———组长。组长的选择,不一定要学习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最负责、有威信、组织能力强的人去胜任小干部。小组长的任务,主要负责安排成员的分工,组织统一协调组内成员,监督检查情况。教师在分配中,尽可能做到公平,组与组之间的实力相当,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大程度地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的才干,集体的凝聚力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评比和争论中得到增长提高。
评价机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评价不好,小组学生的积极性会严重受到影响,反之,效果倍增。如果小组合作只是单纯的流于形式,想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是不可能的,有时候还容易让学生滋生懒惰厌学的心理。在对学生做出评价的过程中,不能简简单单地甄别出优劣好坏,注重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例如: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合理的提问,给予他们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这是最为老师必要的。或许一个简单的微笑,又或许一句“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你很优秀”都会为学生树立起爱学习的自信心,这将化为一个学生对学习更大的内驱力。这样做,学生不但会更加热爱对物理的学习,而且还会对老师产生由衷的敬佩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还会提高。对于评价的方式,这是多样性的,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教师需要多元性地去评价一个学生。这样,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会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对于物理这一学科,并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物理的,课外老师不容易掌握,这样小组学习就很重要了,学生喜欢的东西一定会喜欢去探究。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拆一下家用小电器,去探究小电器的组成,等等。
通过上述说明,如果想改变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是初中物理教学采取的必要方法,我们在本文中不难发现,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效率明信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石。
物理论文高篇十四
面向21世纪,中学物理教育要走向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物理教师,应当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纵观世界教育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知识型教育阶段、智能型教育阶段,现在已步入创造型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创造型教育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而在创造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谈点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划分合作探究小组。
根据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本身的需要,我将全班同学按两种模式来划分小组,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前后排的四人为一小组;第二种方式是:先将全班同学根据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分成四个层次,然后将每个层次的学生各出一人,自由组合,组成四人合作探究小组,组内各同学分工要明确,同时组内角色要周期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那么第二次就让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做即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两种模式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可由教师根据所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课堂教学任务的容量大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等灵活安排,随机控制。
二、探究式教学的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逐步发展的,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展现给学生一个有趣的故事、物理现象或物理事实,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把自己的发现用问题的方式表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适当地加以指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问题,并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述出来。学生经过一定案例的积累,并随着他们物理知识的丰富,能够逐步地提高自己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
2、猜想与假设。
科学探究不是盲人摸象,为了使探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我们往往在探究之前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了一定的预见性思考,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猜想与假设无论是被证实还是被证实,都具有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
尽管所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科学的结论,但对问题成因的猜想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这依据就是科学事实或者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因此为了防止学生猜想的随意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并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
一般的做法是先分析该探究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哪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探究的要求,各应该选择哪种方法为好,然后根据这些被选中的方法确定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按这些方法的.逻辑关系构思出探究步骤。
探究计划使探究步骤更加有序,探究过程更加科学,如果没有探究计划,没有实验方案,科学探究的操作也就失去了根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探究计划,寻找计划中的不当之处,并推测它在探究中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体验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孔子说:“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我记得;我动手做,我理解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与实践,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即首先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和具体内容;其次要灵活选择、调整观察方法,如整体观察法或者局部观察法等,然后还要进行观察记录。
除了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外,根据需要,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收集资料。
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的情感、意志也得到了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及时恰如其分地启发,因势利导地调动探究过程。
5、分析论证。
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数据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在初中物理,数据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相等、之和、之差、乘积、比值等数学关系,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或收集的事实进行分析论证,探讨结论,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觉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不要带着对实验结果的预期来影响对实验数据的描述。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数据之间规律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此时,教师的作用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6、评估。
学生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达到某一阶段时,应该进行反思,检查思想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如探究结果是否会和日常的经验和现象相冲突?是否会和探究者原有的知识相矛盾?探究结果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自圆其说等等。这是责任心的表现,也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强化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估的意识,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评估的习惯。
7、交流与合作。
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会修正自我、尊重他人、服从真理、改正谬误。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也要重视口头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口头称述。在编写科学探究报告、设计表格、描述图象等工作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尽可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以及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式教学的评价措施。
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换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每天坚持写学后反思,让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进行反思、体验,进行自评和小组内的互评,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不仅要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更要记录学生参加了那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同时将学生自认为得意的作品(如小论文、小制作、探究报告、反思日记等)也放入其中,从而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需首先要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物理论文高篇十五
摘要: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关键词: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物理过程的必然性。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应给学生创设一个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中学阶段,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有时也可以从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展开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创设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的关系,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建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才能较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领悟其物理含义。
另一方面,向学生呈现物理规律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建立类比联系,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背。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字语言,另一种是数学语言,即公式。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在学生毫无认识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来”,“灌”给学生,然后再逐字逐句解释和说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理解时,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还要理解“或”这个字的含义。“或”不是指物体有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指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它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是静止的,它就保持静止状态。
对于用数学语言即公式表达的物理规律,应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加以理解。如,对电场中同一点而言,不能说场强e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因为场强e由电场和电场中该点的位置决定。
四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动量守恒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所研究的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属基准条件。如果系统受到外力f外或合力f合不为零,其动量是不守恒的,但可能有两种情形:其一,系统中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f内远大于f外(或f合),该系统的动量可看作是守恒的,其条件属近似条件;其二,选定直角坐标系后,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外力各自沿x轴和y轴进行正交分解,若沿某一坐标轴(如x轴)的各个外力(含分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轴方向上的动量守恒,其条件属分动量守恒条件。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它不但能解决低速运动问题,而且能解决高速运动问题;不但适用于宏观物体,而且适用于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此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第五,加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最后指出,由于物理规律的复杂性,必须注意规律教学的阶段性,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要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2.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67.
3.南冲.中学物理教学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09.
物理论文高篇十六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贝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
[1] [2]。
物理论文高篇十七
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媒体教学设备真实的图像效果以及生动的动画,还有优美的音乐,使虚拟实验的场景得以实现,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由于人机互动这一特点,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由于其具有演示清晰以及成本较低等优点,从而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1.表现力丰富。
由于多媒体的课件表现力十分丰富,不仅能够将物理界的运动规律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可以模拟微观的事物,将其抽象的事物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将其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并再现。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对声音以及动画和视频这些媒体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使静态的事物变为动态的事物,使其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从而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并将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重点凸显出来。
自身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进行主动的探索与学习。
3.交互性较强。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在与计算机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针对学生的兴趣选择其应该加强的方面,进行适合其自身水平的练习。并且在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学习课堂中没听懂的地方,另外还有利于学生课前的预习。
二、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虽然多媒体教学应用在中学物理中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制作课件方面。有些教师由于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制作课件上,导致没有过多的精力进行教学。若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就无法很好地理解课件所演示的.内容。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的态度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存在着过分依赖以及重视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导致教师过于忽视自身的价值。对于该技术过分依赖只能使学生注重投影仪相关的内容,而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过于忽视。师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互动,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想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并且还需要对网络资源以及教学课件进行管理,因此,这些必需其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制作教学课件需要消耗较大的精力,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并合理地安排教师进行课件的制作,同时,还要实现资源上的共享。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得心应手,而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接受。另外,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对课堂的主导作用,而课件只能作为其辅助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着重点在教师而不是课件。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其自身教学的水平与修养,注重教学的责任。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例如,在讲解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并联与串联这一课时,就可以将其电路中的开关以及电源以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可喧宾夺主,同时还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并且对信息量要给予重视。课件中的知识点不能过多,因为那样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也不可过少,那样又无法达到学习目标。并且课件的装饰不能过于花哨,那样可能使学生过于注重装饰的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较为难学,因此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够使其透彻地理解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等。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物理教学方面的特点以及教师与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有效地避免多媒体技术存在的弊端,使中学物理能够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到多媒体属于人机交互功能极强用于辅助教学的手段,具有较多的优势,可以使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并发展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