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反思(热门19篇)
人类社会因对新鲜事物的渴求而不断发展进步。总结应该具备客观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融入一些个人观点和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一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本节课内容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关联。我国古代诗词作品是语言凝炼的精华,用字不多,却寓意深远。授课前,我让学生事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上课时让他们来朗诵一下准备的古诗,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互相自由交流,学生把这首诗的整个画面描述的非常清楚,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堂教学提问时,没能与学生融为一体。
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发现了古诗不同的分类:每首诗所描写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还有叙事等等。如果这些诗让你来配画,你打算怎么组织画面呢?这样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请学生充分畅谈后给予归纳:如果是写人的诗,配画时,我们就要把诗中的主题人物放在画面的最主要位置;如果是状物的诗,就要把诗中的主题部分放在画面中最醒目的位置;(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近景用深色表现,中景画大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稍微简洁些;画叙事的古诗,可以是单幅的,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课堂上没有提到这点没提)。这样,不同的构图形式便自然的、适时的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启发,从而为创作好本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绘画中,我没有根据学生的构图给予实施的评价,如主体是否突出,能否画出古诗的意境,主体是否能着重刻画等,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让全班同学都能去深入地思考和表现本课内容——诗情画意。
课后通过学生作品,我发现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研究,教师为主导,及时引领,适时评价的教学方式,对学习较难的创作课业有较好的效果。
(课后拓展环节,应启发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画一画校园文明标语、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其它的方面,注重了艺术的多元化,也提高升华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提到拓展环节)。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二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思品课的教学工作。八年级思品重在培养学生交往与沟通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健康的初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思品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如下:
思品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道德学习”,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成长。道德生命是在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中成长与发展的,因此,教育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成长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使其内容具有实践性、针对性。一句话,教师要对学生的道德学习加以引导,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也就是说,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过积极向上,富有情趣的道德生活。
2、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认识。
《思品》课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情境丰富,为学生的自学理解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空洞的说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也不符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且在课前为学生预设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教学方法的探讨。
(1)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呈现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基于生活(问题)、基于案例(情境)、基于活动(体验),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情教材内涵。
(2)充分利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社会调查,发现问题,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探讨,形成共识,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与生活。
4、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思品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三
这一课的题目为我背上了新书包。一个题目就很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背上了新书包,就意味着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了变化,自己的身份变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变了,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变了,学校这个大家庭是快乐的。我们成为了小学生,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作。教学中通过看录像,回忆自己入学时的快乐情景,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并且把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共同分享。在高兴幻想之余,没有忘记明确小学生的学习任务。
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小学生就要按照课程表上所安排的课程来学习各种知识、各项本领。这也是小学生与幼儿的不同。教师使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其实也是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想象出自己未来几年里的样子,并轻松的画在纸上。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四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利用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传教。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思想认识的训练,注重知识和思想品德实践规则的传授;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听讲。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逐渐失去了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需要又是兴趣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只有感到学习的需要才愿意学,才能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认知的规律有一个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理论,学生学起来晦涩难懂。如果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形成生动的教学情境,将难懂的知识变成可感知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但是目前,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于重视趣味性,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了趣味性的情境,这些情境有的脱离了教材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要么感觉虚假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要么非常高兴的参与,却不能在参与中学习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无法收到实效。
(二)教师参与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思品课教学本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验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过早过快的给出预设问题的答案,学生缺少了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
(三)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目前我国还是普遍采取大班型的班级授课制度,几十人的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自然就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到情境中,也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加强教学效果,用真正掌握的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总体把握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对教学知识重新整合,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整合好的教学内容,寻找能有效解决思想品德教材的重点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突破思想品德教材的难点知识的情境材料,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多媒体展示的故事、视频等情境要同时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设问要明确富有启发性。
(二)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实现生活化,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所以要以构建生活化课堂为基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判断,选择相应的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用富有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教育指导学生的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体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情境。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有必须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而所采取的大班型授课制度又让老师忽视那些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甚至对部分学生严厉批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师生关系,降低了学习效率。当今的中学生有思想,爱探索,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又易冲动,好感情用事,遇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忽视很可能对这个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快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避免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优势,尽量面向全体同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五
九年级的学生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把握基础,很抓重点。
政治试卷的主观题比例较大,基础知识题也比较多,所以基础知识是否扎实非常重要。平时必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熟悉课本,牢记基础知识。但是基础知识内容较多,所以更要去粗取精,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抓住最基本、最本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的识记。还可以构建知识树,以此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已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关注时政,结合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对政治课来说至关重要,政治中考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给出一段时政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问题,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以此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所以学生在复习时要多关注近期社会热点,还要重视关于青少年实际生活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思路,规范答题。
“滥做百题,不如精做一题。”在复习中要精选试题,否则只是浪费时间。多研究历年中考题,分专题并将题型分类,研究答案也能有意外的收获,研究答案可以发现答题规律,拓展思维。作大题的时候,要培养做题技巧,认真分析材料、认真审题、不要急于下笔,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找准关键词和关键句,然后结合课本知识,组织答案,字迹工整,理清思路,最后呈现答案。
政治复习总的来说知识多、比较抽象,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提高中考成绩,就要掌握复习方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多下功夫,一定会有效果。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六
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既充满激情体验,又具有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观点碰撞中体验情感。”然而在一些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为了追求学生为主体,盲目地去用各色的情景表演煽动学生的参与,只重视课堂上的激情,而忽视了课堂的思想性,让本该充满辩证思维的课堂变成了一个学生排演的舞蹈教室,让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让激情淹没了理性。
“生本”教育理念和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都明确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上开展各式各样的情景表演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被当成了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种追求。一个充满情景表演的课堂,人人都能激情参演,这似乎已经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其实不然,理顺“情景表演”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不要把“学生自动”当成是“学生自主”,让学生既能充满参与的激情,也能够自主地理性思维。这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情景表演活动”不同于“学生主体实现”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很多,追求方式也有很多,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地创新。比如: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寻找能让学生有话能说的话题,抓住能引发学生思考价值的冲突点,关注学生能产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采用活动教学方,倡导体验式学习等等。而情景表演只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体验式教学形式。在课堂中加入了情景表演不等同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并不表示教与学的主体就已经从教师转向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实现需要学生自己在认识、动机、行动上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情感体验、过程认同、知识生成上都是一个自主的建构者。在课堂中加入了情景表演时,学生对情景认识是否感同身受,在情感能产生共鸣;参与动机是否积极主,对表演过程从内心认同;行动表现是否真正自主,能自觉生成一定的认识。这些都影响学生实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选择了学生自主活动来组织教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都选择情景表演来呈现材料,发现问题,应用反馈。整个课堂充满了表演,气氛热闹,大家笑得开心,场面也差点爆棚。但课堂总结时,学生无论是对参与的情景,还是对所引用的法律语句,却一问三不知,做出了惊讶表情和无辜样子,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参与到表演中学生。反思整个课堂,可以汲取的教训有很多:1、在导入阶段,主持人没有展示最具吸引的案例,所展示的案例也不够生活化,一开始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就不主动积极,不能感同身受。2、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参与表演的学生的动机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小组的安排,表演也显得很敷衍,根本不能展示情景,产生真实体验,反而倒闹起笑话来了,乱了课堂的气氛。3、就一些有价值冲突的观点,主持人和教师都没能及时抓住,让学生的情景表演,有形式,没收获,学生就没有更深认识,最后生成的知识也就停留于表面。整个教学过程,看似学生参与,热情积极,但其教与学的主体地位没有能显现出来,最后的知识达成,还是主持人和教师生拉硬拽出来的,教学目标没能从学生身上主动达成。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堂课所设置的情景表演不关注或者只是部分关注学生自身的认识、动机、行为,忽视学生的情感、认同、生成。这样的课堂必然是表面的活化,而不是内在的自主,只会有形式而无内容,也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充其量只是从教师操控的“手动挡”改成了“自动挡”,还是远未能实现自动驾驶。
所以教师在追求学生主体地位转变的过程中,设计情景表演不要只凭经验和惯例,激情与热闹,而是应该理性地分析学生,把学生放在教与学的中心位置来思考和设计,这样的课堂即便是没有表演活动,大家都安静地坐在位子上,但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他们就会心驰神往,思绪万千,兴趣盎然。
二、“学生自动参与”不等于“学生自主学习”
往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设计情景表演的教师,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进而表示自己体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须知,学生自动参与并不等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来说的。(教学论文)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不仅仅是学生自动加入,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自我导向,自我激励,主动探究,自觉调整,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必要时,也需要老师的引导调适,以启发思考,激发动力。
据国内外的教学研究者综述,孩子的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习惯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2、习惯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我调节进度;
3、习惯自己需求解决策略,自定思考方式;
4、喜欢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
5、有自我监督和自我调适,但不系统,较为凌乱。
总结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自愿参与,自我调适,自由发展和情感投入。如果情景表演只是把学生当着群众演员,他们可能会自动参与,内心没有认同,没有情感投入,再“自动参与”也难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更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生成内化。
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时,在第一个班里,我让孩子们谈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热情,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表演70、80、90、代的童年生活片段。
结果学生倒是积极地参与了,但是表演相当混乱,根本不能达成教学目标。在第二个班上,我调整了方式,拿出了几张自己收集的粮票和油票,学生的兴趣上来了,这时我顺其自然地说道,谁能表演一下拿着粮票买东西的情景。学生依然很积极,热情高涨,但是这一次的表演却不再混乱,主题也很明确。对比两次情景表演,很明显地感觉到,前一种表演只是让孩子简单重复过去的情景,虽然自动参加,却没有内心的想法,就是一个群众演员,看着如耍猴。而后一种情景表演,学生不仅仅是自动参与,他们还打心眼儿里想去表演,而且还需要调集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不再是一个群众演员,而是一个主角,有戏份,还有演技。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关注学生内心认同,情感投入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简单地扩大学生的参与度,用情境引诱,用制度奖惩,威逼利诱让学生参与。其实“参与”不等于“主体”,“自动”不等于“主动”。初中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已经有很明显的发展,其辩证思维已经开始显现,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较高。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盲目地参与活动。他们需要的是自主地参与,有目的地参与。这就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预案的设计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汲取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过程,自觉地表达自己,自主地教育自己。
三、“追求课堂温度”不超越“激发课堂深度”
在充满了情景表演的课堂,欢声笑语,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其中,一片热情洋溢,看上去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了,主体性也被体现了。这就是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选择情景表演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课堂表面的活化,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升华;追求课堂的温度不能够超越挖掘课堂的深度。因为温度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气氛,而课堂的深度才是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合作学习的目标。激发课堂深度才是教与学的过程。
在某次市级优质课竞赛,课题目为“丰富多样的情绪”,授课老师为了提振学生的精神,感受多样的情绪,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就带头唱《拍手歌》,并且还在讲台上跳起了自己的舞蹈。但是座位上的学生却不为所动,并没有多少参与的激情。反思她的设计,很明显,缺乏一定的深度,课程还没开始,学生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莫名其妙地跟你一起疯闹乱跳呢?与这个例子正好相反的是,在观摩课题为《难报三春晖》录像课时,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两个情景,让全班同学分小组来表演。这两个情景的设置很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在表演过程,学生表演出来的父爱母爱的深沉,表现出来自己孝敬父母的真诚。但是教师为了追求学生参与热情,没有进行任何的点评和引导。每一组都是在热闹的掌声中匆匆地结束表演,然后是下一组同学表演。我想如果有教师的及时点评和引导,学生在几个典型的情景中就能体会父母的爱,就会去思考如何孝敬父母。这个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表演,更不是热闹,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
思想品德课注重的是学生通过体验生成知识。从体验到生成,需要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将所见所闻内化为自己的所得所获。要实现这些转变,就必须依靠学生主动地思考。如果缺少思考,学生体验到的就不能自觉地生成理论认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活动必然看起来像两张皮。任何热烈的气氛,何种花哨的形式都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最后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就难以生成为知识,在内心升华为认识,在情感上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故,思想品德课堂“追求课堂的热烈的温度”不能超越“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而是通过抓住情景表演中的冲突,利用好情景表演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表情,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反思,这样哪怕是搞笑的,也产生最深刻的自我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够把握好情景表演活动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思考就没有思想,激情与理性应该相互调适的原则。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七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奉行的是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形式。这样,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自从思想品德课实用新教材以来,在使用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也带给我们新的反思。
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思品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从思想上熟悉到新的课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要实现教学的科学化、综合化、实践化,即要求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留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和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各种事情,于是就会产生各不同的情绪体验。而积极的情绪会带来积极的效果,消极的情绪会带来消极的效果。假如老师带着一份愉悦、积极的`情绪走进教室授课,驾御课堂、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便为更强,教学思路会更开阔,思维会更灵敏,对教学内容的阐述就恰到好处。情绪好了,教学语言也更富于感情色彩,课堂教学也就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就会被感染而进入兴奋状态,学起来就备感轻松,课堂气氛也自然活跃了,同时教师又能从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受到鼓舞,讲课更带劲儿。这样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每一个班级,面对每一位学生。
三、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每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并且使其把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其实就是真正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
四、精心组织好课堂的讨论活动。
讨论,本身内在地蕴涵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围绕论题进行有效讨论,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熟悉,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启发、讨论式、调查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会自主学习。这样,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珍惜学习时光。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八
在教学程序上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活动程序,整个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操作表现来完成。
在导入部分开门见山,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自由探索这个环节里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讨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相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体现。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儿童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情感,目标三得到了体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第一次操作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第二次操作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或是在树叶上画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
不足之处:在活动最后,应该增加一个分享快乐的环节,这也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目标二才能得以体现。
其次,在教案中有两个失误地方:导入部分,原计划提问幼儿“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改为后来开门见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请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两个导入环节都出现在教案上,另一个在准备过程中的`空间准备应该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针对以上失误将及时更正。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九
多年来,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我做到:
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
第三、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习训练。
教师将课本读薄,深刻把握文本,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文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教师做到了:
第一、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问题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
第三、及时提供时间、空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记忆、背诵,将文本纳入心中;
第四、展示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练习题,与新课标接轨,与中考衔接,限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思品内容;鼓励每个差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课要扎实、高效。做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时“温故”适时“知新”防止遗忘,做实做细复习工作,建立学习备忘录,全程监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
本学期,我任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学期即将结束,现在回想这学期来的备课、上课,一些情境历历在目,有一些体会一直萦绕在头脑中,现在整理如下: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每课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远,特别是我们乡下学生,由于缺乏图书资料以及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对许多名人的事迹不甚了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于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情感熏陶时,应该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凡人凡事来加以分析引导,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我尝试着去努力,觉得效果不错。当然,我也会尽量引导学生仰视名人,欣赏名人的风采。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师生教学对话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进行自主开发、创造使用,积极整合重组,让它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多,我们就不能完全按课本来讲,要进行整合、重组,才能讲透,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
课本的编排注重联系实际,弱化了理论性。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理解和掌握,从体验中悟出道理、观点,而不应该强硬的归纳出理论要点,让学生不知所然。
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提供了创造性工作的平台,思品教育的现实题材犹为广泛,从互联网上可以及时地下载许多现实、典型的图片新闻,如印度洋海啸、煤矿瓦斯爆炸、伊拉克战争、西北部发生的沙尘暴、佘祥林冤案等等。但是这些材料不能单一的展示给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感悟思想,提高认识。因此,制作思品多媒体课件要突出时代感、要有感染力,多学生的思想要有鼓动性,才能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除了有较好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平、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缺乏教学机智,必然使本来应该出彩的地方平平淡淡。例如我在讲“考试的心情”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以前考试紧张吗?”我就灵机一动,用我的经历来做蓝本,讲了考试前、考试中以及考试后的种种心情,还告诉学生当时我是怎样做的,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亲历的考试心情,并交流,很快就使学生理解了考试时出现的种种心情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应。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很顺利的就达到了。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机智、灵活的采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一
九年来,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学,还是在此刻的县庆中学,我一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想想过去,虽无什么成就,但深有体会。因为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位,所以,要成为一位受学生关注和欢迎的政治老师,并不那么容易。思想政治课包含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律教育、职责教育、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国情教育等知识,是老师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增进学生了解国情、爱我中华情感的一个重要科目。要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就要求老师务必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此谈谈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作出反思,以求改善今后之教学。
政治科目的资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和“浅”。“多”就是政治科目的资料涉及心理健康学、法律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浅”就是政治科目中涉及的资料在量上比较少。
在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多”和“浅”的知识,老师是最为关键的。所以,政治老师要想上好政治课,就不能满足现状,而务必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知识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自我的知识面来补充教学中的“漏洞”。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将“多”的知识连贯起来,将“浅”的知识储存起来,将自我“立”起来,从而到达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要求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余”知识要丰富以外,政治老师还要注意自我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政治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这就需要老师在言行举止上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表率,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我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自我要首先不做,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构成耳濡目染的作用,让学生由内心深处散发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错的都是对的;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反驳老师、不能质疑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没有情感的交流。
时代在发展,师生关系也要与时俱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并体此刻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才会因为受到老师平等、民主对待,得到老师信任和尊重而很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理解老师的教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备课中务必吃透教材,教学中脱离教材,头脑清晰,条理清楚,注重逻辑,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杂乱无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确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样样”、“记什么”“做什么”“懂什么”,防止出现教学完后学生还在“雾里看花”的败笔。再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材资料,结合实际,采取不一样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觉。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资料、节奏,防止老师在台上“云云”而学生在台下“呼呼”的尴尬情景。最后,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难点,为什么是重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详讲;“次”就是浅显易懂,学生自我能看懂的,要略讲。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做法。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二
七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起始年级,基础打的牢不牢固,会影响到今后两年乃至高中、大学的英语学习。因此我认为七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今年我开始上七年级的英语并担任班主任,为了能让学生在接触英语这门学科上产生兴趣,取得好的成绩,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开学的时候就满怀信心,充满的激情。但是从第一节课接触到了学生之后,就让我心中充满了焦虑。在教学外研版的1hello,missli时,我惊呆了,说教材是初中衔接版的,但学生连26个字母的读写和最基本的日常用语都不会用。oh,mygod,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了,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效果不错,作一下教学反思。
一、从头再来。七年级新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接触过英语,我询问后才知道,其实小学只学过单词,只要求读单词,不要求写,更不用说进行对话。原来村小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26个字母都不会,这给初中英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新安排了教学计划,从26个字母开始学,听说读写默,全部过关了才学习日常用语。
二、会读才要求会写。上课的时候往往花在对话操练上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最后动笔练习的时间变少了。为此,我再对课堂进行了定位,一节课45分钟,花在听说读这些方面要用35分钟,花在课堂练习上用10分钟,这样学生能够在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做起练习作业就容易,压力也不大。
三、慢慢调整学生写的质量。要知道初中生写的字,比较潦草,难看。从学生交上了的作业可以看的出来。所以平时上课多叫学生上黑板上写,有时间进行英语书法比赛,县把英语写好,然后逐步要求工整,提高速度。
四、慢慢规范发音。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因为新鲜,所以产生的极大的兴趣。在学生的操练过程中时不时改正一下,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如iam和i’m,thankyou,there,mouth等等。
五、教会学生考试的技巧。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就是考试,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练中,到了考试的时候真正有用的主要是听和写,不是吗?听力30分,笔试90分。所以,教学当中的一些技巧也要说给学生听,比如说be动词的用法,i用am,we,you,they用are,is用于他她它。句型的转换,怎么考,考什么等等。
总之,问过所有教过初中英语的老师都说,七年级的英语老师是最累的。但是只要我们本着教书育人的方针,以对人民,对教育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去,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我相信苦中也会有乐的。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三
在讲财产的归属时,提问“教室里有哪些财产,属于谁”、“走出校门,我们还能看到哪些财产,这些又属于谁”,这俩问题学生可以说的非常多,就很自然得出财产按归属分为属于个人、集体、国家;再如,在讲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时,提问“假如你有1000元压岁钱你打算怎么安排”,这个问题,掀起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安排,我将学生的回答列在副板书上,加以总结,也很自然得出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这启示我,在备课的时候要去思考一些和学生相关的问题,比如“学生有哪些财产,他们家有哪些合法财产,他们听说过哪些关于财产的事例”等等,这样的话,学生才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合法财产的例子中,我原来打算再加几张盗窃、抢劫的图片,让学生知道这是不合法财产,后来我利用了所让学生判断的财产中的(4)和(7),并问“为什么这俩不是合法财产”,学生回答总结出合法财产必须具备的条件,从而得出合法财产包括哪些。从而节省了时间,环节也比较顺畅;还比如,在给学生讲完10-18周岁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这个知识点后,我在想怎样过渡到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后来联系前后,我让学生回顾这个例子,并问“这个家长是借助什么手段维权的”,学生知道是法律,我再问“这说明法律对公民的合法财产有什么作用”,学生答“保护作用”,从而顺利过渡到下一个话题“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
对于一个刚工作的老师,对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准备,这种准备不仅是认真备课,更是认真上课,而要认真上课的前提是能将课堂上你要说的话能有全面的把握。所以,在我师傅的帮助和建议下,我开始坚持写详案,每节课前把自己的每句话都写下来,这样课堂上才能有余地。在写的过程中,我能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过渡、怎样评价学生、学生可能会说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我需要仔细考虑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问题也逐渐寻求解决,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方法。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四
担任七年级政治教学工作这半期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半期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要想让七年级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所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多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里的学生高子龙就是这样的,他聪明好动,脑子转的可快,有时候我刚把题打出来他就知道结果了。可是他就是不细心,考试做题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但是他们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对于这类学生我就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回答问题时也多叫他们起来回答,这样反复几次他们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比如我的学生何文涛就是这样的学生,他的基础很不好,上学期在班上的成绩几乎都是倒数了。这学期来了我能感觉到他想用心学了,于是我上课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多提问他,课堂演板时也多叫他来完成。这样做就是让他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我觉得这样还是有效果的,他的成绩在一点点进步,以前不交作业的情况没了,整个人上课的精神状态也很好。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好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值得推广。我在班上跟学生们说主要是抓基础,至少书上的例题和习题要做到每题过关。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可是时俊青和罗舒文两位同学却能坚持下来。两个人是同桌互相比着学,她们专门准备个本子把书上的例题和习题全都做了一遍,而且对于上课老师讲的各种题型都记录下来。她们的本上对于每道题几乎都有说明,这样的题该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思考角度等等,非常详细。难怪每次考试两人都是班上的前几名,我就把他们的方法在班上推广,希望一些追求上进的同学也能做到。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但是我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因为我学的不是政治专业,所以对整个教材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而且老是有学生抄作业现象,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对于一些有严重偏科现在的学生,尽管我也找过他们谈话,可是这类学生就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不喜欢政治,我学不会啊。我真是不晓得该怎么办,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探索到好的办法吧。
半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期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五
上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空洞说教。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桥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课堂上就要允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思想品德课,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能敏锐地捕捉思想教育信息,创造性地生成活动主题。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有选择地运用教材,不但可以对教材进行筛选、调整和重组,而且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教师要进行有地区特色,有针对性的补充。本节课,我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从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提炼教育活动主题。这种主题由于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或自己体验的、感悟的,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因此,课堂上学生讨论起来也显得游刃有余,发表看法也是条条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课堂的上学生提得为什么也特别多,气氛也特别浓,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学生此刻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这节课学生在轻松、自主、交流中学习,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品德与行为的收获也是可想而知的。道德存在与儿童的生活之中。教师平时要注意捕捉教育信息,对课程进行大胆补充。捕捉教育信息,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留意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及时地进行教育,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我想只有对学生补充进这样的资源,思想品德课程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六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englishinthechanging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七
摘要: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笔者认为只有从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学开放型的教学内容,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着手,实行了适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以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同时根据思品课内容确定教育主题,引入观点,拉开序幕,提出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纵向沟通,就是围绕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分解、内化,加深理解,体验情感。横向沟通,小学各学科协调配合拓展主题教育思想,深挖内涵,深化主题。发展沟通,通过以上各条教育途径相互联系,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品行并及时得到反馈,进而强化主题教育,促进学生品行深入发展。思品课只有实行开放,与其它学科、与家庭、社会、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才能成为一池活水,才能得到有序发展。几年来,经过我对小学思品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
现代媒体往往把师生关系的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或“一条小溪与一杯水”,都只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单向给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因此我更欣赏“灯芯和煤油”的比喻,从某种程度上教师更依赖于学生。正如我的学生所设想的师生关系体是由教师的经验与学生的好奇和热情组成股份公司。现代解释学也认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正由“主客模式”向“互主体模式”转变,教学相长,学生也是老师,“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时代的新理念。打破教师万能、唯我独尊的观念,容纳不同意见,尊重并强调学生的个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去为学生服务。
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认知基础和道德修养,对于每一篇课文,经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较准确的把握。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以及学生易于把握的课文,辅导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则由前台转到了幕后。如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上课前,我向一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要点,让他查看、搜集有关资料,听取家长和同学的意见,然后给同学上课。该同学在讲课中,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用学生的语言、情感,解释了祖国尊严的表现和重要意义,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很受鼓舞。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发言热烈,提出的观点、讲述的内容大都符合课文要求。最后,教师总结升华,画龙点睛,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实话实说》、《人生a、b剧》等之类的电视节目,不知大家看没看过?这些节目有相当高的收视率,同样也深受广大的高年级学生欢迎,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例九册《参加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一课时,我以主持人的角色参加,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哪些是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最后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出要求。
3、扮演学习者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社会化场所,新的交往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宽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确实,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知道得多,看问题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在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如教学十册《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一课,我以学习者的角色,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基因工程、电子网络、“神舟号”飞船……向大家介绍,学生早有准备,热情很高,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二、沟通课本内外,学开放型的教学内容。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特别是思品课,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对现有部分教材内容必须灵活变换。
1、教材内容由大变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要由大变小。如十二册《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小学生来说,白求恩、罗盛教这些英雄人物离他们生活实际太远,因而目标太大。为贴近学生实际,可补充现实材料,使学生对重大国际事件关注了解;对世界各国小朋友生活状况能关心;热爱世界和平等,让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2、教材内容由繁变简。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研究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如九册《神州巨变》一课,课文从1949年-1990年我国钢、原煤、发电量、原油产量各增长了几倍等这些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印象不深。在教学中,可重点选其中学生较熟悉的一项--体育,从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名列第四,亚运会第一位等相关内容作生动具体的描述。这种介绍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教育的作用。
3、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的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有时其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如《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一课,是用古人陈正之、苏秦、孙敬……刻苦学习故事作为教材内容的,与我们现代的生活实际已经有较远距离。这可补充班内优秀生介绍是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刻苦学习的内容。
三、创新课堂结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即是自由,“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体验领悟模式。所谓体验领悟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体验领悟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这种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讲尊重残疾人,不如让学生坐上轮椅驱车爬坡;讲拾金不昧,不妨让学生换位体验,体验失主的心情,这样更能增进对残疾人、失主的理解和同情。
2、解决问题模式。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作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怎样解题表)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你就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我们认为,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提供了“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依据。例十二册《信科学不迷信》一课教学时,学生就提出问题:既然封建迷信是骗人的东西,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它呢?这问题提得好,真正达到了“投石冲破水底天”的境界。这下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了自己的想法。“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往往缺乏科学知识,信以为真”“一般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都是生活上、事业上遇到一番周折的,而封建迷信的东西往往都去迎合人们的心理,把人弄得神魂颠倒。”……通过讨论,学生们揭下了封建迷信的假面具,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3、实况再现模式。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如教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课时,我特意离开教室一会儿,让大家自习。上课了,学生有做作业的、画画的、看书的、讲笑话的、做游戏的……然后我走进教室让学生自我评判: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不对?谁在干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谁还需要改正?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行为进行剖析,非常乐于参与。教育也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项信息渠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因此,我认为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参考文献:
《儿童之世纪》魏肇基译版。
《创新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版。
《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缪兴秀著出版第12期。
《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新疆人民出版社20出版。
《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出版21、23、25期。
《浙江教学研究》20第3期。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1995年版。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保护自己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讲交通规则的有关常识,交通规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本课除了对二年级所学的交通规则作必要的巩固外,还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并针对现代社会的道路交通状况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安全小常识;
难点:意识到交通事故的无情以及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的灾难和损失,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保护自己。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入手,切入主题。
1.在讲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每天都是怎样到校的呢?同学们有骑自行车的、步行、家长接送等多种方式。无论乘车还是步行,路上都要注意交通安全,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播放图片)这是一组有关交通事故的图片。
看完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酿成这一幕一幕惨剧呢?请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是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懂交通标志的含义„„)。
看到这些惨状的发生,我们为死者、伤者感到惋惜。那么交通安全是不是只是大人们的事,而与我们小学生没有关系呢?请看一组调查数据。(课件展示)。
2.揭示课题:可见交通安全与我们人人都有关系,只有我们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按交通标志和设施指示去做,就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你、我、他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板书:交通安全你我他)。遵守交通规则,让我们先从认识交通标志和设施开始吧!
二、结合生活,学习课文。
1.认识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解释“交通标志”并板书)。
(1)仔细观察这一组交通标志的图片,根据它们的特点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为了便于人们理解,交通部门把交通标志主要分了三大类(课件展示):a:警告标志b:禁令标志,c:指示标志(板书)。
(2)师:除了这些交通标志外,还有一些交通设施也默默的为我们的交通安全提供着方便(课件展示)。你认识这些交通设施吗?(交通信号灯、地下过街安全通道、过街天桥、学校路段指示牌、道路隔离栏„„)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许多这样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只要我们认识和遵守交通规则就能减少许多惨剧的发生,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多多搜集这方面的知识,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次我们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这节课中我们将来深入的探讨怎样遵守交通规则。
遵守交通规则(板书)。
老师: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看看图中的人做的对不对呢?又有什么危害?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当然,这些人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老师总结:过人行横道时要注意观察;遵守交通信号灯;不要在马路上嬉戏玩耍;不要翻越隔离栏杆等。)。
一、安全乘车。
学生回答。
教师简单总结:乘车安全。
1.乘坐公共汽车时,遇单门车先下后上,遇双门车由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2.不坐超载车辆,不坐“三无”车辆,不坐摩托车。
3.等车时应站在马路边,不能站在马路中间,车停稳了再上下车。
4.坐出租车时,应由右侧的车门上下车。
二、交通安全标语调查访问。
老师:近几年,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车辆的递增是一个方面,但主要因素还是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不够。我们只有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面对生活中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需要我们时刻提醒他们。你能不能写几条交通安全用语来警示自己和他人。
三、行人安全知识:
1、过马路要,一停。
二看。
三通过。
2、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3、右侧通行,平安自己和他人4、多一点留心,少一点伤心。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用这些交通用语来约束自己,提醒他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按交通标志和设施的提示去做,并告知我们身边的所有人。请珍爱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生命,让快乐和幸福伴随我们每一天。
四、播放交通安全拍手歌。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交通安全儿歌》中结束本节课。板书设计。
认识交通标志和设施a、警告标志b、禁令标志c、指示标志。
1、守交通规则。
2、乘车安全。
3、交通安全标语。
思品课教学反思篇十九
思品课目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设定目标,师生通过合作实施目标,教师检测目标,根据检测结果补救目标,师生的一切活动都以目标为中心,围绕目标展开,向目标看齐靠拢,齐心协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从而实现和达成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目标教学使教师上课有计划,增强有序性。
目前的思品课,许多教师在上课前尽管也象征性地备了课,并且在备课本上抄上了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课后作业布置等诸多内容和环节,但实际上教师更多的是写归写,做归做,二者不一致。备课本上写的内容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并不是为了实用,也没有实际效用。不少教师在上课前心里没底,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要教什么,达成哪些目标,如何完成目标,上课滑到哪里是哪里,随心所欲,顺其自然。由于上课前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时兴致来时洋洋洒洒,东拉西扯,无边无际,直到下课铃声响起,蓦然回首才发现已经离题万里,教学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只能等“下回分解”,下堂课补救,一堂课就这样白白浪费。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时课堂教学前松后紧,有时前紧后松,课堂教学没有规律和规则,完全处于无计划状态。由于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含糊不清,教师想教就多教点,不想教就少教点,或者只重视低层次的识记教学,而忽略了高层次的能力和素养培养,感情用事。而实施目标教学,由于有了具有明确的目标,可以监督教师按照预定的学习目标施教,从而避免了传统思品课堂教学中的杂乱无序状态,保证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
2.目标教学使教师上课有侧重,增强重点性。
照理说,一堂课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分别达到什么目标,哪些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一定要达成;哪些是本堂课的难点,一定要突破;哪些是非重点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哪些是简单内容,学生自己看书就可以解决的……这些内容教师必须心知肚明。然而,一些思品教师由于没有明确目标,上课时就没有了重点与非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目标达成自然就成为一句空话。
而目标教学使教师在确定目标时就已经对本堂课的重点与非重点了如指掌,在实施目标过程中自然就围着重点转,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展活动,目标检测时也是对准重点开展,最后的补救阶段也是为了实现学生掌握重点而努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重点突出。
3.目标教学使学生听课有目标,增强目的性。
一直以来,思品教师总责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心猿意马,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固然,由于受教材、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注意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思品课效率低下,殊不知学生听课时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听课时自然就心不在焉,恍恍惚惚,浑浑噩噩,甚至半梦半醒。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一旦让学生知道了本堂课要掌握的内容,达成的目标,听课时自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动力。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肯定就高。采用目标教学,先有预设目标的导向,中有教师围绕目标不断地进行提示性的调控,后有目标检测和目标补救压阵,从而避免了学生听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和兴奋状态。
4.目标教学使学生享有自主权,增强自主性。
一直以来,思品课堂上教师是主宰,独霸课堂和讲台,一切活动都由教师安排,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成了课堂的奴隶和附庸。教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政治教学论文)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所谓的课堂主人有名无实。
而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更多的交还给学生,学生可以带着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当出现疑问时同桌间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查找工具书或其它资料,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我的地盘我做主,目标教学使学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和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5.目标教学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增强兴趣性。
没有目标就没有了动力和活力,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态度不断提出要求,让学生明确通过学习应达到的标准,使学生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就能达到什么水平,掌握哪些知识。
目标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学习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尝试着完成了某些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激励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6.目标教学使师生互动更活跃,增强合作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思品课堂习惯于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正襟危坐,学生只管记,教师只顾讲。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吃,是一种单向传授,单向静听的接受过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师生之间没有合作,更谈不上教学相长,学生间缺乏合作互助,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
而在目标教学中,学生在带着目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同伴互助、同伴互学,相互间进行商量,甚至可以高谈阔论,互助、合作、探究;学生在遇到问题和障碍时也可以主动请求教师帮助,教师蹲下身来,融入学生中间,亦师亦友,师生间为达成目标而志同道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这样的场面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企求的。
1.目标设定——前提。
设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和统帅,学习目标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是众矢之“标”。学习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点。因此,制定学习目标成了实施目标教学的前提条件,是确保目标教学有条不紊开展的先决条件,既体现了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方向和要求,又是评价教与学成效的依据。
为了保证目标制定的恰当合理,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吃透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本堂课要达到什么预期结果,教师要教哪些,学生要掌握哪些,培养和提高学生哪些能力等,并在课堂一开始就要告知学生,让学生心做到中有数,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准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学习目标一般放在课堂开始时告诉学生,当然,仅靠这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反复,从课前的初知,到课中的细知,直到最后的掌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这都要围绕着学习目标,不离不弃。
2.目标实施——关键。
目标的实施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t程,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师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习目标来展开。教学双方必须对应目标点,对应目标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或自学、或启发、或点拨、或讲练,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围绕预设的目标开展教学,学生要围绕目标听课,要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和凝聚功能,增强师生共识。教师要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学习目标接近,并在实现学习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指出知识关键,以便学生牢固掌握,此环节一般可以分解成两个阶段:
(1)学生带着目标自习。
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后应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通览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的实质和内涵,简单内容可以通过自学解决,中等难度的内容可以通过同伴互助解决。
(2)师生互动达成目标。
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梳理和筛选出学生普遍有疑惑的问题,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共同讨论解决,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总结,教师要以引领者的身份教会学生普遍原理,掌握学习方法,终身享用。如在解决“怎样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和总结出三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文明成果、创新。对于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下大力气重锤敲打,重点击破,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深刻记忆。
3.目标检测——保障。
一直以来,不少教师总是钟情于自己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课后把大量的作业留给学生训练,通过题海战术以便达到熟能生巧,条件反射,却很少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当堂训练、反馈和巩固。这样的教学既加重了学生课后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而且教师和学生很难及时了解和把握学情,更谈不上科学调控教学。而课堂目标检测可以让师生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状况,并及时指导教学活动按照既定目标前进。通过目标检测,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哪些还有问题;哪些学生已经全部掌握,哪些学生还留有困难;学生掌握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以后再教时怎样克服?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通过目标检测,学生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已经过关,哪些内容还留有疑惑?自己在学习方法上总结到了什么经验,还存在哪些不足?目标检测让师生双方更好地做到扬长避短。
当然,目标检测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利用教材上现成的练习,也可以自行设计练习;既可以采取笔试,也可以采取口试;既可以教师批阅,也可以发动学生交换批阅,还可以教师公布答案,学生自己批阅;既可以客观题,也可以主观题,根据思品学科的特点,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简单题、分析题等;既可以记分,也可以不记分。教师要通过巡视检查或者通过举手等形式,及时获得一手真实的信息,对于达标的学生,特别是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和唤醒其继续上进的潜能。
4.目标补救——补充。
积重难返,大问题往往由小问题累积起来的,学困生往往是由于长期的课堂问题积压而形成的。在一个班集体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困生,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没有了如指掌,更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长此以往,小病成大病,成就了所谓的后进学生。不仅如此,我们许多思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也迷迷糊糊,不清楚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即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妥也将错误进行到底,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一直在低位徘徊。
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掌握得好;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弱,掌握得不好。而目标教学的补救环节,对在目标检测中发现的学生残缺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地矫正和补救,直至人人过关,完全达标,防止了学生知识缺陷和断层,防止学生问题积少成多。及时矫正和补救克服和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问题熟视无睹的缺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让学生不留隔夜问题,实现了真正的面向一切学生,对一切学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