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色彩的构成教案大全(13篇)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案中应包括适当的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下面是一些教案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一
1.色彩理论2.色彩的属性与表达方式3.色彩的混合4.色彩的设计方案5.流行色与设计色彩的应用。
第一章色彩的理论。
第一节色彩的物理原理1光与色。
光:就物理属性而言是一种电池波,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不是所有的光都是色彩,只有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有色彩,成为可见光。其余波长的电磁波是人眼见不到的,长于780纳米的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叫紫外线。七色光普通过三棱镜是不能再分解的,固称为单色光。
注:纳米是长度单位,就是10v-9米(10亿分之一米),即10v-6毫米(100万分之一毫米)。
光源碰到物体的时候,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被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这才使我们看到颜色。
光源色:
所有物体的色彩总是在某种光源下产生的,同时随着光源色以及环境色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中以光源色的影响最大,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色彩。物体色:
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或透视的特性。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大体可分为不透光和透光两种,即透明体和不透明体。
对于不透明的物体,他们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色和吸收情况。入股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吗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几乎能吸收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吗该物体是黑色的。固有色:
1.视觉的胜利构成2.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第二章色彩属性与表达方法。
一.色彩的分类1.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溶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2.有彩色系。
色相是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确切地说是依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色相是色彩最重要的特征,使之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牛顿将太阳白光分解后以后产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头尾相接,想成一个圆环,并定名为色环,以后人们称为牛顿色环。
一.色的混合1.三原色。
所谓的三原色,就是说着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有这三色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或三基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
色光混合变亮,被称为加色混合颜料混合变暗,被称为减色混合。2.加色混合。
从物理光学实验中得出:红.绿.蓝(蓝紫)三种色光是其他色光无法混合而得的。而这三种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的混合几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颜色。所以红.绿.蓝(蓝紫)是加色混合最理想的色光三原色。
加色混合可得出: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紫光=品红光;蓝紫光+绿光=青光;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趋近色料混合种类愈多,白光中备件去吸收光愈多,相应的反射光量也愈少,最后将于黑浊色。这就是减色混合。
二.空间的混合。
1.凡互补色关系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1.仅看色彩丰富,眼看色调统一。
2.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敢,适于表现光感。
3.如果变化各种色彩的比例,少套色可以得到多套色的效果三.色彩推移明度推移。
色相推移是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到另一色相。纯度推移。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色向无彩色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冷暖推移。
冷色极限为蓝,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可以选用中性色为中介色进行推移构成,中介色也可以选用与冷暖极限色同明度的中性灰色或金属色。
色相对比是利用个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1.邻近色。
明度对比是色彩敏感程度的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总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
如果用黑色和白色按等差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9的等级的明度色标。根据明度色标可以划分为3个明度基调,1为最深,9为最亮。低明度调(暗调)具有沉着.厚重.强硬.压抑的特点;中明度掉具有柔和.含蓄.明确.庄重的特点;高明度调具有明亮.兴奋.高雅.柔美的特点。
纯度对比是指因纯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是指教饱和的纯色与含有黑.白.灰的浊色的对比。纯色对比可以是纯色与含灰的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各种不同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各种不同色彩倾向的灰色间的对比,还可以是纯色之间的对比。
我们把一个纯色和一个同明度的无彩色灰色按等差比例相融合,建立一个9个等级的纯度色标,并根据纯度色标,可以划分为3个纯度基调,1为最低,9为最纯。
纯度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彩的纯度差别跨度的大小,与明度对比为构成的色调相似,我们暗色界分为。
纯度若对比(低彩对比)纯度中对比(中彩对比)纯度强对比(高彩对比)艳灰对比(1)纯度若对比(底彩对比)。
——是指村纯度间隔3级以内的对比。(2)纯度中对比(中彩对比)。
——是指纯度差间隔4.5级的对比,纯度中对比具有温和.稳重.沉静.文雅等特点,但由于视觉力度不太高,容易缺乏生气。(3)纯度强对比(高彩对比)。
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成为冷暖对比。
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我们把红.橙.黄成为暖色,把橙色成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成为冷极。
在五彩色系中,吧白色成为冷极,把黑色称为暖极。五.面积对比。
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这是数量的多与少.面积的大与小的对比。色彩感觉与面积对比关系很大,同一组色,面积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
虽有色彩调和的结果都要归结为调和。色彩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的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纯度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混入同明度.不同量的灰色。是原来的个对比色在保持明度对比的情况下,纯度相互靠近。二.面积调和构成(比例调和构成)。
他通过对比色之间积增打或缩小来调节色彩对比的强弱,并得到一种色.量的平衡与稳定的效果。
德国色彩学家歌德认为色彩和谐对对比双方成为一种相互烘托的有机整体时的面积与色彩的明度有关。他为纯色定下的明度数字比例如下:
秩序调和是对比强烈的色彩可采用等差.渐变等有序的.有规则的交替出现,是画面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方法有叫色彩渐变。
秩序调和构成包括:色相秩序构成.,明度秩序构成.纯度秩序构成。(1)色相秩序构成。
为了协调和缓冲色彩的去强烈对比关系,在色彩构成时,可采用间隔的方法。即在对比色之间插入与各方都不发生厉害关系的无彩色系黑.灰.白或金.银光泽色,或作底色或用作勾勒外轮廓,从而使其色彩边缘因对比引起的尖锐矛盾被缓冲。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二
一、构成概述。
(1)构成的来源。
构成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形式基础,产生与20世纪初。其三个重要的源头一般认为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和以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与设计运动。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干扰,构成主义运动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一批构成主义、前卫艺术的探索者离开俄国前往西方,将俄国的构成主义传入西方,对艺术和设计新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荷兰“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8年—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发起人和组织者是《风格》杂志的编辑杜斯伯格,这本杂志也是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风格派”的设计特点是高度理性,它的思想和形式都源于蒙特里安的绘画探索。
1919年,德国创建“公立包豪斯学校”,建筑设计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院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教育口号,并在“包豪斯”学院最早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包豪斯为了加强现代设计理论基础及介绍综合性的美学思想,于1925年开始编辑并出版了“包豪斯”丛书,传播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以及新的设计教育计划和方法。从那时候起,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便一直影响着世界的设计发展,它因此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相对于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德国包豪斯无疑是影响最大的。虽然它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从建筑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平面设计、染织设计到家具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乃至教学、全面地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包豪斯使现代设计思想传遍全世界并使之成“正果”,它不只是遗存在历史之中,更有如不死的火凤凰,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设计创作和设计教学,我们仍可以时时见到其闪烁着的光芒。
通过学习构成,培养和提高造型能力,训练对形式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四外方式和造型观念,达到丰富艺术想象力和启发创造力之目的。设计构成的学习能让设计者在未来的设计中有独特的构思、形态的合理组合以及美的感觉。学生经过构成课程的练习后,在观念和审美意识上,应能够从旧有的模式中逐渐地解放出来,从而养成具有创新价值的创造力。设计构成的学习属于设计基础训练的范围,它是今后设计创作的一个准备阶段,它能将未来的设计创作变成一种自然而深入的创作,而非一种盲目的状态。它能培养设计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找到一个适合的点或定位来进行设计创作,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还能培养一种对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力。
平面构成的完整定义是: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在二维的平面内依照美的形式法则和一定的秩序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及理想的组合方式、组合秩序。
平面构成不是表现具体的物象,但它反映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其特点有二:
第二,它是一种理性活动,自觉而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反应、视觉效果,对形象进行重新设计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空的图形效果。
任何形态都可以依据构成原理进行构成。平面构成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构成两大类。
1、自然形态的构成。
以自然形象为基础的构成形式就是自然形态的构成,该构成法保持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对形象整体或局部进行分割、组合、排列,构成一个新图形。
2、抽象形态的构成。
以几何形象为基础的构成形式就是抽象形态的构成,该构成法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规律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排列组合。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规律性的组合,如重复、近似、渐变等,其视觉效果具有节奏感、运动感、进深感、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非规律性的组合,如对比、集结、肌理、变异等,其视觉效果具有张力和运动感,组合比较自由。
二、构成的形态要素。
1、点。
(1)点的概念。
构成中的点不同于几何学中的点。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够产生不同形态的点。作业要求(2):
作业尺寸:100mm*100mm/张建议课时:2课时作业提示:这里的现成工具指商店可以购买的绘画工具,如铅笔、毛笔、水性笔、油性笔等。尝试把每种工具的特性研究透彻,发挥到极致。作业要求(3):
使用自己创造的工具来表现点的形态,工具不限。作业数量:8张。
作业尺寸:100mm*100mm/张建议课时:2课时。
作业提示: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寻找或创造多样的工具,鞋底、筷子、麻绳、图钉、瓦楞纸板等许多身边的物都可以用来创造“点”。随着工具的多样化,点的形态也会更加丰富多变。注意画面中点的具体形态、大小、疏密以及由点所形成的画面黑白灰关系。
(2)点的构成方式。
1、不同大小、疏密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图形式;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地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2、线(1)线的概念。
直线和曲线是线的最基本形态。直线中又分为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中又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课堂练习:
作业要求:使用现成工具表现线的形态。
作业数量:8张。
作业尺寸:100mm*100mm。
课时:2课时。
作业提示:注意利用线的长度、粗细、间距、形态等特性传达不同的情感,或精致、或跳跃、或理性,又或者拙劣。课堂练习:
作业要求:使用自己创造的工具表现线的形态;根据命题,准确表现出线的不同性格。
作业数量:8张。
作业尺寸:100mm*100mm。
课时:2课时。
作业提示:根据命题表现线条时,首先应当分析命题,用心体会命题的情感印象,在选择合适的工具加以表现,同时注意画面的节奏感与秩序感符合美的形式法则。线的练习应当注重表达不同的情感,或灵活飘逸、或秩序井然、或精致坚韧、或厚重沉稳。
线的构成方式:面化的线、疏密变化的线、粗细变化的线、错觉化的线、立体化的线、不规则的线。
3、面。
(1)面的概念。
几何学上把线移动的轨迹称为面,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
(2)面的形态。
面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几何形的面:表现出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两部分白面积在黑面积上移动;
(3)白面积可以任意裁切,黑面积不动,用取景框构图。
基础骨骼。
认识骨格。
骨格可分为规律性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有作用性骨格(显性)和无作用性骨格(隐性)。规律性骨格:指骨格规律性很强的有序排列方式,如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构成方法。非规律性骨格: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它体现了很大的随意性,如密集、对比、变异等构成方法。
重复、渐变、对称、均衡。
多元重复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形成一组反复排列的图形。
(重复:重复是英文中克隆、拷贝的概念,以一个物象作为单元,通过原样复制,罗列在一起构成画面。
重复是由一个元素衍生出多个元素,是平面构成最初级的一种构成手法。重复的构成由于单个元素的增多而积聚力量。一个平凡的东西单个看也许毫不起眼,但是不断地连续出现,它就会给人一种视觉扩散和心理震撼力,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平面构成中的重复符合人们追求有规律性的事物的普遍心理要求。同样,重复的个体和重复的序列也应颇具艺术创意,出其不意是重复构成手法摆脱呆板和平庸的良好契机。)。
渐变构成:渐变是骨骼或基本形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秩序的构成形式,反映的是运动变化的规律。渐变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渐变的构成形式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基本形的渐变::把基本形体按照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疏密、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叫基本形渐变。
(2)骨骼渐变:即骨骼线的位置依照数列关系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往往产生令人眩目的效果。
(渐变是由一个事物按序列略加变化派生出多个事物。渐变的形式贵在变的渐进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事物朝着某个方向(这里的方向是广义的方向)逐步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由很多细小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都是条变化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缺少就显得突兀了。平面构成渐变有点的渐变、线的渐变、面的渐变以及综合要素的渐变。
点的渐变表现为点的形状、深浅程度逐渐变化的过程。线的渐变表现为线的粗细排列或线的组织形状有秩序地逐渐变化。
面的渐变表现为面的空间透视渐变。面以一定轨迹运动,形成了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渐变趋势。
综合要素的渐变表现为多方面要素结合起来的整体渐变。对称与平衡:人的身体便是一个对称的构成,至于多数的动物、天然矿物晶、星球等,甚至其构成要素的分子、原子本身,也都具有对称结构,这样的例子在自然界中不胜枚举。自然界中充斥着对称之形,至于人造物,以对称为主体的东西也不计其数,不论是家具、餐具、文具,还是电器用品、交通工具等大多如此,大部分都具有对称之形。
在艺术表现方面,对称形适用于表现明快统一的感觉,或井然有序,或明确坚实,乃至严肃神秘的两面。
对称是均衡的基本形式,就像天平持平时,支点在中间的左右两边形态,它们的视觉分量相等。对称是在传统设计中被大量采用的方法,左右对称的图形虽缺乏动感和立体感,但是具有安定、庄严、稳定、安静、平和的感觉,并且具有纯平面、简洁、井然、静态的均齐美。基于这些特性,用对称的构成方法表现具有实力、静谧、稳健、庞大的机构形象及政府徽章等设计项目时,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对称这一概念与两形之间的测量有关。在对称的许多种形式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是较为常见的两种形式。而“轴”与“中心”都是测量的方式,“轴对称”指以直线划分某图形,其两边的部分完全相同,这根直线被称为对称轴,两边的部分互为对称形态。“中心对称”指某图形通过中心一点任引一条直线,能把此图形分为完全相同的两部分,这个点即为对称点。
平衡指画面中所处支点两侧的部分,虽然在大小、明暗、繁简等方面不尽相同,但能够使视觉达到某种平衡,如一棵塔松或杉树,它的树干左右侧的枝条、树叶不是绝对对称,而是交错生长的,但从总体来看,它整体的视觉关系是左右平衡的。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称,而是给人心理上的“对称”感。平衡比对称更富于变化,在保持平衡与视觉平衡中求得变化的同时,也具有活泼的因素。
平衡的基本形式有三类:(1)两侧不同体量的形态距离画面的支点远近不同,体量大的距支点近,体量小的距支点远,从而导致了视觉的平衡。
(2)两侧的形态的性质(如金属和木头、男和女、方与圆等)有区别,但如使其体量大体相等,黑白关系一致、类别属性相同、处于对称的位置,也可产生平衡感。
(3)两侧形态的精彩醒目程度处理不同,可以不同体量却又处于支点两侧相同位置的部分产生平衡感。如大面积等大文字(基本形相似)与单幅的精彩小图片分据两侧相等的位置,也可以使画面产生平衡感。
(对称与镜像:对称与镜像构成往往要求有一确定的中轴,物象以中轴为基准,对称组合或者正反镜像组合构成。镜像的概念是从生活中的镜照影像关系中得来,也如水中的倒影关系。平面对称物象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考究,尽量避免简单和一目了然的图形,因为对称形式构成本身是相当简洁的一种结构。
对称构成或镜像构成练习除了作为单元的物象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条件外,对于作为中心的中轴的选择也可以有方向、位置、形状等变化。而对称构成独具匠心者擅长将两个完全一样的单体,通过中轴暗线结构作用,完全融进整体构成语境当中,使单体不再是两个独立存在、互不相干的个体,而是整体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称并非机械的对称,二是像故宫建筑群一样,能让人置身其间会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博大。在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对称的格局是最具有民族特征的格局。对称而高挑的飞檐,以主殿为轴心左右对称的建筑群,形成了鳞次比节、庄严肃穆、大气磅礴的设计风格,显示出轩昂的中国式建筑风貌。
优秀的对称与镜像构成作品,庄严中透着活泼,而失败的对称与镜像构成作品,显得既拘谨又呆板。
节奏、韵律:节奏、韵律这一普遍存在于各种艺术类别中的表现方法,也同样成为平面构成热衷于研究的对象。平面构成中的节奏、韵律依赖于形式的组合产生带有婉转变化的整体关系,这种整体关系形式构成的基点是不断重复和近似变化的渐变。但是这其中的渐变是经过仔细推敲过,置于画面中与其他的形相适应并共同构成视觉的秩序美和意蕴美。
节奏、韵律是秩序美平面构成的较高层次。首先,它要关注到构成形式变化大小程度“度”的衡量,变化过程过快会导致形象的突兀,变化得过慢会导致形象窒息、死板的感觉。《淮南子·好色赋》中点出事物“过与不及皆不成美”,古人对于美的评判标准以“恰到好处”为佳。然而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却是一直以来争论而无定论的话题。这并非是审美无评判标准,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是多方面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审美无形中就宽泛多了。
在节奏、韵律构成中,必须关注不同形象或抽象点、线、面的外部条件的一致性,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形象表象的视觉性质。如在节奏性画面中,在所有的一致环节中,出现单个性质迥异的个体,就会破坏整体的节奏连贯性,打乱构成的秩序。比如:同是几何体,圆形的视觉美特征与方形截然不同;同理,有机曲线与直线的性质也不一样(所有游离线条变化中,突然让直线强调性的出现,就会扰乱画面的轻松气息,割裂节奏性变化的秩序)。史前陶文化的彩陶装饰非常注重节奏、韵律构成关系。马家窑文化的图形是以弧线优美的节奏关系著称于世,而红山文化则以统一而不失变化的锯齿纹享誉当世。不同性质的形象组合创造不同美感的秩序美。
节奏、韵律讲求的是通过形式处理构成画面核心的内在意向。韵律一词顾名思义,即“韵”、“律”的有机构成,灵动而自由的单个元素就像音乐中的音符一样,跳跃着生命的气息。“韵”靠“律”来烘托,而“律”靠“韵”来深化。
近似构成:近似的基本形在重复或近似骨骼中的排列就形成了近似构成。严格来说,绝对重复的事物并不存在,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细微的区别。但近似现象比比皆是,如飘落的树叶、畅游的鱼儿、飞行的小鸟、盛开的花朵、随风而动的树木等,相似却不相同,自由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一、近似基本形的获取。
(1)直接简化同类事物而取得的形。如蝴蝶、飞鸟、任意动物、花卉等,性质相同,形状大同小异,极易形成近似形,且较丰富,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形式。
(2)联合或减缺出来的形,即两个基本形相加或相减,使形象大小、方向、位置有所变动而组成近似形。
(3)形状不同的事物,用同一手法造型可构成近似形。例如将几种不同的玩具,如飞机、小鸭、汽车、鱼等用线简化形象构成近似基本形。
二、近似构成的骨格。
近似构成的骨格课通过变化重复骨格网的方向、间距、线型等获取,也可把近似的形态自由排列。
三、近似构成的形式。
(1)近似形在重复骨骼中的排列。
近似形在重复骨格中的排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形式,极易取得既统一又富有变化的丰富视觉效果。
(2)近似形在近似骨骼中的排列。
近似形的方向、位置比较灵活,形在框内所占面积大致相同。近似形可以不受骨骼单位约束,可占有两个骨格单位。近似形可以被骨格线切去,在框内以残缺形态显示。
(4)骨骼的近似构成。
在骨骼的近似构成中,也可以作单一骨格的近似构成,无需近似形,同样可以取得活泼而富于变化的形式美感。
四、近似程度的把握。
近似程度要适宜,近似程度太大,则统一感太强,接近重复构成;近似程度太小,则变化太大,会失去近似感,使整体显得杂乱。
五、重复构成与近似构成的异同点重复是指同一基本形连续、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的构成方式。而近似是在重复的基础上,使基本形出现较小的变化,是重复的轻度变异。
重复具有极强的安定性、秩序感与节奏感,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而近似打破了重复构成的单调,表现出有变化又不失系列感,即统一又有对比的特征。
渐变构成:基本形和骨骼逐渐地向外或向内扩大或缩小,发生循序渐进的变化,就构成了渐变构成。渐变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由大到小、由近及远等都是有序的渐变现象。
一、基本形的渐变形式(1)形状渐变。
方向渐变是指逐渐改变有方向感的形态在空间中的朝向。(4)色彩渐变。
色彩渐变是指逐渐改变形态色彩的色相,明暗程度或鲜灰程度等。(5)大小渐变。
大小渐变是指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二、骨骼的渐变形式。
(1)单元渐变:一组骨格线渐变,其他骨格线重复排列。(2)双元渐变:两组不同方向的骨格线同时渐变。
三、渐变构成的渐变比率。
渐变构成的渐变比率大,则变化剧烈,对比鲜明;渐变构成的渐变比率小,则重复、柔和,缺乏空间效果。
四、渐变构成的表现形式。
(1)基本形渐变,骨格不变(2)基本形不变,骨格渐变(3)基本形渐变,骨格渐变。
(4)单一骨格线的变化,即分条渐变,分条的宽窄变动。发射构成: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也是一种渐变的造型。发射是指重复的形或骨格单位环绕一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
发射现象在自然界中很常见,如太阳的光芒、盛开的花朵、燃放的礼花、蜘蛛结网、水的涟漪等都是发射现象。发射具有多方面的对称性及视觉焦点和光学效果,引人注目,视觉效果强烈。
一、发射骨骼的形式。
(1)离心式发射:骨格线由中心向四周散开。
(2)向心式发射:骨格线又四周向中心集中,如万箭射向靶心。(3)同心式发射: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如枪靶图形。(4)多心式发射:由数个圆心点构成的复合式发射构成。以上几种骨格形式可任意组合,仅一种则太单调。
二、发射构成与渐变构成的关系渐变和发射都是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到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秩序、有节奏的变化,渐变形式可以是基本形的渐变,也可以是骨格的渐变,而发射形式则以骨格的渐变为主,基本形的发射为辅。
对比构成:所谓对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差别的形态放在一起比较而产生的效果。最强的对比是特异,最弱的对比是重复,最和谐的对比是黄金比。
一、对比的作用:对比可以产生明朗、肯定、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自然界中充满着对比,如天地、陆海、红花绿叶、蓝天白云等;乐曲中的强弱、快慢等也都是对比。
二、对比的种类:在平面构成中,可以将对比构成形式归纳为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空间对比、曲直对比、明暗对比、材质对比等多个方面。
1、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是指构成元素之间在形态的大小上相差悬殊而形成的对比。其构图特点是主体突出,一般将主体内容处理得大些,形成主次关系明确、对比较鲜明的画面效果。
2、形状对比。
形状对比是指因不同元素在形状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对比。形状对比要注意整体的统一感,应了解不同形象的形状之间产生的对比关系所形成的效果及其在不同性质、不同构图的画面中的适应性。
3、方向对比。
方向对比是指构成画面的元素因在方向上放置位置的不同所形成的对比。方向对比中方向的变动不宜太多,把握住主导方向,避免凌乱、松散,才能营造有意味的节奏感个运动感。
4、曲直对比。
曲直并置,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清晰、明确的心理感受。
5、动静对比。
直线具有刚直、安静的性格特点,而曲线则具有优美、运动的特性。在一副作品中,如果过多运用曲线,会产生不安定的感觉。反之,过多使用垂直线和水平线,则会产生呆板、停滞的感觉。曲直结合可以刚柔并济,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6、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是指在平面构成元素的正与负,图与地、远与近、前与后等不同空间关系上形成的具有空间感的对比,空间对比要注意构图的均衡。
7、明暗对比利用明暗关系可使画面产生强烈或柔和的对比效果。黑白对比是最强烈的明暗对比,可产生强烈、刺激、清晰的视觉效果。
8、质感对比。
(二)肌理构成。
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的表面性质特征。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人们对于不同肌理形态的认识和利用。因此,肌理构成的课题训练在造型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肌理的形式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1、视觉肌理。
通过目视就可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特征就叫视觉肌理。肌理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等。比如用钢笔、毛笔、圆珠笔、彩笔和电脑、摄影技术处理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效果。画、喷、擦、染、烤、淋、压、印、熏、浸等手法无所不用其极。材料几乎没有限制,可用木、石、玻璃、布、纸、颜料等。常见的简单手法有以下几种:
(3)自流法: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纹理。
(4)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5)绘写法:用笔绘写,直接造就肌理效果。肌理元素的形象越小,其肌理效果就越好;
(6)印刷法: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7)粘贴法: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8)擦印法:在纸上用色料(如铅笔、炭精笔)来摩擦,将纸下的凹凸或质感擦出图形;
(9)压印法:在玻璃或光滑的纸上放置色料,然后加上强压,色料便会沿着强压的方向往四周挤出来。或者选择具有特殊肌理的材质进行压印,会在纸上形成偶然形态和特殊的肌理效果。
(10)复印法:通过图片在复印机上复印,经过调节黑白度,使其丧失部分信息,形成新的肌理。
2、触觉肌理。
用手触摸有凹凸起伏感的肌理为触觉肌理。触觉肌理有两类:
(1)自然的肌理:自然的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没有加工的石、木等的肌理。
(2)创造肌理:创造的肌理就是由人工造就的现实纹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通过雕、刻、撕、压、揉、烤、烙堆叠等工艺,再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
肌理在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织物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肌理应用恰当,可以使设计锦上添花。肌理的构成形式还可以与重复、渐变、发射、变异、对比等构成形式综合运用。
肌理在设计中的应用。
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叫分割。分割是最常用的构成方式,如室内设计,书籍、海报、网页、报纸、杂志等的平面版式设计中,都是根据分割原则进行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为探索艺术中的节奏规律,如设一个线段长度为1,把一个线段分成两部分,即长度为a和1-a,使其中一长段部分与全长1的比等于另一短段部分与这一长段部分的比。
从古希腊的瓶画到巴底依神庙、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绘画,都可以看出比例分割的重要性和唯美性。
分割的形式有等形分割、等量分割、自由分割、比例与数列分割等。
3、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给人以自由活泼之感;
4、比例与数列分割:利用比例与数列的秩序进行分割,给人以秩序、完整、明朗的感受。
1)黄金比例分割;2)菲波拉契数列;3)等级差数数列;4)等比级数列;
比例的运用,在现代生活中更加广泛化,各种材料和用品在尺寸上都符合规格和比例,有统一的计划。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三
在经过了平面构成的学习之后,我们又开始了色彩构成的学习。对于色彩构成,它不只向平面构成那样只是通过点线面以及明暗来表现画面的美感,而是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色彩的结构,这使得画面更具有鲜明的美感。
对于色彩构成,它有别于一般色彩写生,而强调全面了解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侧重于对色彩规律的科学训练与主观运用,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应到我们观察学习自然知识,启发创作灵感,执导作品实践。
在色彩学习过程中,我们涉及到了色彩学的结构体系。即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习过程中色彩等。还有色彩的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色彩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同时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再创造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在学习色彩构成的过程中不仅让我学到新的知识还让我能够了解到以前所模糊的知识。,我以前认为光的三原色与色彩的三原色相同。而在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习中我却了解到了色素的三原色分别是品红、黄、青,对于光的三原色则是红、绿、蓝。这在以前的学习中,我是经常把它们搞混淆的。而另一方面色彩的原色,以及混合色等。在色彩学习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色彩对比。其中分为高调,中调,低调这三种。而在每一种中又分三个长调、中调、短调,例如在高调中有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其他的各调子也是如此。不同的调子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高长调给人积极、明快、活泼、刺激等感觉。在对比的学习中还有同类色对比;类似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同时纯度的对比;冷暖对比;色度对比;形状对比;面积对比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面积对比中在不同颜色的情况下同面积对比效果强烈,而在不同面积的情况下则较弱。
色彩还给人情感的变化,一、色彩的视觉形象。
二、色彩的心理形象。
三、色彩的联想。
感知有色彩的冷暖,以及膨胀收缩感、轻重感、软硬感等。之所以有这些感觉不是由于色彩的本身原因,而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以至于产生心里的联想。而其联想又有具体联想,抽象联想和共感联想。在色彩的象征中本人最喜欢的红色为兴奋色。
对于色彩的意义,在审美方面色彩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语言手段。色彩作为情绪信息的载体传递与文化背景,历史延续,意识观念,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有关。色彩设计的意义其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结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中去。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四
这两个月中,我感受到了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的色彩世界的精彩。第一次发现不同的颜色中有这么多的故事、颜色之间的组合能表达出这么丰富的语言、一点微小的变化能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经过了2个月的探索,我知道了最基本的颜色的调法,了解了24色相环,懂得了如何去调配出所想要的颜色。尽管我对于颜色之间各种搭配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还不是特别清楚,自己所调配的颜色还仅是相近,对于色彩的世界的认识还在起步状态。我仍感觉到了在这个世界摸索的快乐。
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深化对色彩图式语言的理解,熟练对图式语言中的各个要素的把握和运用,重点的是在对图式语言对色彩中色像,明度,纯度要素的协调运用,对物体的颜色,光影,透视和图案的构成的表现的基础上,丰富整个画面,使画面更加完整。
起初我对各种颜色的把握很不准确,很多颜色都是粗略的观察了一下就下了定论,而没有去深究各种颜色的纯度、明度的细微差别,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画面看起来很不协调在经过了几节课的讲解,我对色彩的把握度也逐步上升,虽然不能做到很准确,但也能调到很接近的颜色了,各种颜色之间的搭配练习也让我对颜色的采用有了更深的体会。
对于我们专业来说,今后对色彩的运用必不可少。各种策划与设计中都要运用到色彩的搭配,因此我个人觉得这们课程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是一门基础课程,学好了色彩构成,能让我们今后在其他课程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精彩;更加的吸引别人的眼球。不论是视频制作还是图片的处理,对于色彩的搭配都是很有讲究的,颜色搭配好了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感觉这门课程对我今后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会继续在色彩的世界里遨游,去探索色彩搭配中的秘密。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五
色彩构成,是读者熟悉的名字,关于它的起源、创始人、以及何时来到我国等等,很多书已介绍过了。本书原想策划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比较前卫的名字,但仔细推敲认为这名字朴实、通俗、便于理解,以沿用为好,当然书中丰富翔实的新内容已赋予“老名字”以新的生命了。
跨入21世纪,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创新已成必然之势。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时代、科技、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更紧密,要求艺术教育必须推出新的教学法。
本书的宗旨就是要解决你的困惑与无奈,它将揭开色彩奥秘,以及如何教,怎样学等问题。还将紧贴时代,根据科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要素及综合国内外教学方法,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侧重于推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色彩综合训练法的研究新成果,即新的色彩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色彩的审美意识,掌握灵活地运用色彩美的规律,最终达到赋有个性化地创造色彩美。
提高学生对色彩学与设计色彩美学的认识,使之从广度与高度上掌握色彩语言,是本书的宗旨之一。通常我们把色彩学作为从事视觉形象即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我国,目前以培养艺术设计、绘画美术类方向为主的院校,基本上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色彩学教学的两大体系。从国内艺术教育的状况看,学生在入学前的高中美术班或各种考前美术学习辅导班中,有过写实性的绘画色彩能力训练的经历,但很少涉及到科学地系统地色彩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入学后,分别按绘画类视觉造型艺术学科如国、版、油、雕等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类学科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多媒体、陶艺设计、装饰设计等两个方向进行专门的培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学教学体系,在两大学科中独立发展。当然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或许有些偏得,毕竟有过绘画写实性表现的色彩训练经历。而对于那些纯视觉艺术造型类的学生则不然,因为国内多数院校的绘画类学科,在色彩教学上很少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色彩光学理论,也就是说色彩的本质对于这部分人几乎是一个盲区,以致这些人只能被动地靠观察生活、感悟性、视觉经验进行色彩艺术积累与创作,其作品大多呈现出有统一的光源规律、以素描关系作支撑、过于协调的色彩气氛、以写实性表现手段为主、以观念性或文学性强等绘画语言占主流的艺术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造型艺术,即以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以抽象形态符号为艺术表现力的造型艺术为数极少。科学的色彩光学理论体系即色彩构成学,虽然引入我国艺术教学中已近二十年了,对色彩教学的改革、色彩应用及色彩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为突出的是形成了极端理性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色彩训练模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色彩美学教育普及滞后的问题。在较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对色彩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色立体概念,甚至包括艺术院校所教的色彩构成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已在相当于高中的各类职业艺术学校中完成了。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公民,也都曾在学习的经历过程中,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对色彩这种特殊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对色彩美学方面的修养、对色彩美的规律的应用以及配色能力是非常普及的。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工矿、农庄,那充满个性而又和谐的色彩美景随处可见。那些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里,秩序井然的灯饰、路牌、广告、门面以至于日常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等,大都充满色彩完美和谐的魅力,使人为之陶醉。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不全是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的作品。这表明在那里“色彩文化”修养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话说,他们对色彩美学教育的普及至少要比我们早几十年。由于环境艺术领域要比其它设计领域所涉及的方面广,在设计中更要求有整体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对色彩美学的掌握更应深入、全面。
本书的另一个宗旨是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综合色彩美的规律。在这方面的教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将符合色彩光学规律色彩因素的单项配色实践,与创造色彩的和谐、综合美,两者相混淆。色彩学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组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作品中去。而对色彩美学的掌握以及色彩综合创作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正确色彩训练的途径,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去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面临主题的设定、市场的调研、形象色彩、创意组织等诸多因素,平时的单一性的色彩训练方式,很难适应综合创意的高强度的需要,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的色彩组织并不都是符合美的规律,而符合色彩美的规律的色彩组织却是百分之百地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我们所追求的是主旋律色彩与设计主题的统一;色彩选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空间与构成韵律的统一。这些综合因素,都应作为色彩教学以及创意设计的主导,按照色彩美学与艺术规律进行色彩基础训练,并将明度、纯度、色相、自然光学的色彩原理、配色协调规律等诸多构成色彩美的因素,自然地融入综合色彩和谐美之中。这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来说,真正掌握综合的色彩运用以及创造色彩美的能力,步入社会后,在设计实践中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人才,本书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重视。作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色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力求既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又从教学的角度求得基础与设计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创造色彩综合美的能力,应用于设计实践,创造出新的富于个性的色彩美。本书将在色彩教学的后两阶段中,对色彩本质规律,侧重展开讲解,并推出实现色彩调和论的色彩综合训练新方法。
本书不仅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其它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本书将成为你掌握色彩美的规律,学会运用色彩美、具备创造色彩美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章色彩学研究的结构体系。
色彩学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必修课。色彩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广泛。环境艺术色彩学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它不仅涉及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姊妹艺术关系也极为密切。从色彩视觉现象的角度上说,其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学、人类视觉的生物学、颜色视觉以及适应色素与颜料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色彩应用的纵向角度上说,它伴随人类产生、进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每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色彩”这种特殊的信息语言。有人曾这样比喻:色彩是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的外衣,有物质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在人造光源未被发明以前,由于人类生理的进化存在特殊性,所以导致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380~780mm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然而人类却通过视觉传递的色彩信息,开发并利用色彩这一特殊语言创造了人类文明。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色彩学,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体综合观念,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熟悉色彩的心理作用,认识色彩的特点、性质,以至有效运用色彩的表现力、服务于色彩的整体设计。现就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几个主要色彩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供学习参考。
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三个结构体系,一是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
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中的色彩等。二是从色彩美学的角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三是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光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
第一节生活经验与色彩应用构筑的结构体系。
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人对色彩的反映是普遍的,色彩的象征性也是非常鲜明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与民族喜欢的色彩不同,色彩的忌讳也不同。
一、色彩文化史。
对于人类生存来说,色彩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其价值体现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以红色为例(其它色彩也各有不同特性),它被认为是一种色彩名称,准确地说,其实它是可视光波波长在640~750mm范围内的暖色光源的统称。由于它在可视光谱中光波最长,并且位于可视光谱的极限附近,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产生兴奋、激动、紧张感。红色,英文名red,其含义是紧张的、炽热的、流血的、暴力的、喜庆的。另外,因为红色能导热,给人以温暖感,所以人们称其为暖色。它赋有生命力、充实、饱满、成熟,以及男性的主动、刚强、有力。中国古时候有“红男绿女”之说,在《周礼·考工记》中有:“五方正色,南方谓之赤”之说,大概是因为中午正南方向的太阳照射的角度,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缘故。在中国封建社会统制严格时期的建筑中,所使用的色彩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宫廷建筑以红墙金顶为主色,而民宅却被禁止使用红色,只能是白墙黑瓦顶。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红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赋予它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因为人类的血是红色的;燃烧的火是红色的;不但象征着生命而且还常常使人联想起战争、流血、受伤、火灾、恐怖、危险等,所以人们把红色作为令人注目的警示信号。在西方人类文明中,红色常是天主教的象征,称红衣主教,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另外,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红色坡屋顶与红色墙壁,这些已被作为民族文化留存下来。
在中外许多文学、戏剧艺术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红色的象征意义,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们传递情感信息,以此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们善于并重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常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段,以色彩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去感染读者。很多文艺作品用红色或与红色相关的事物命名。如《红楼梦》、《红日》、《红与黑》、《红磨坊》、《红裙子》、《红杏》、《红梅赞》、《红灯记》、《红高粱》、《红色娘子军》等诸多作品,均是将色彩形象化,以此传达作品的主题内涵。既强化了人物或事物,使环境及背景的描写突出了主题色彩,间接地丰富主题,也使主题更具生命力。有些事物是以红色直接或间接作为主体,如“红梅”、“红区”、“红军”、“红山文化”、“红旗渠”、“红色警戒线”、“红领巾”、“红十字会”、“建筑红线”、“规划红线”等,强化了红色的寓意和特征,又赋予色彩特殊内涵,利用色彩语言将场所、地点形象化、情节化。另外,色彩还具有划分区域、警示、提示等实用功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划和交通运输以及电器设计中,红色有其特殊的指定。城市规划图中,以红色作为标记的一般是指市政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在厂区、工业建筑内,表面涂有赫色油漆的管道,一般是指高温蒸汽排放管道、氢气管道或消防用水管道。红色一般是用于消防、停止、危险、禁止、报警、警戒等功能的标志。
以上用红色为代表,简单的阐述了色彩的文化,只说了共性的一小部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年龄的变化、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国度的不同、民族的差异,每人对色彩文化的理解和联想空间也会随之有很大的变化。对色彩的象征产生的联想一般来说,幼年时代的色彩联想多是以身边的动植物、食物、风景等相关的具体事物为主,而成年人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抽象为主的色彩联想就会多起来。
二、地域文化色彩。
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同。赤色与黄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中,是幸福、庄严、神圣的代名词。结婚、新年庆典等喜事活动都离不开它。许多国家的人习惯这样理解色彩:金色、黄色表示名誉和忠诚;银色或白色表示信任和纯真;绿色表示青春与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诚实;橙色表示努力与忍耐;赤红表示勇敢与热心;黑色则表示悲哀与后悔。
在对168个国家的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时发现,43%的国家选用了绿色,以它来象征蓬勃向上的无限生命力,象征着满怀信心,象征着绿色的良田和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穆斯林国家把绿色作为吉祥的色彩,这可能是与那些国家大多地处茫茫沙漠,多旱少雨,所以渴望绿洲有关。其中40%国家选用了黄色,以这种颜色来象征显赫的权利,象征着辉煌光明与胜利,象征丰富的资源。有些岛屿国家选用黄色,与茫茫的大海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岛国的特点。非洲国家选用黑色是因为绝大多数为黑种人,黑色象征勇敢、顽强,显示了民族的力量。
三、色彩与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在世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们的各种戒律或信仰几乎就像圣旨,色彩也就成为感情圣书。世界各地由宗教而来的色彩象征都具有权威性。如:佛教的金色(西天超脱之色),基督教的赤色(是圣灵降临节的色彩,圣血的象征),回教徒的神圣色彩则是绿色(永恒的乐园)。
四、色彩与风俗习惯。
由风俗习惯形成的色彩概念是比较牢固的,有些是历史上约定成俗,还有些是统治阶层硬性规定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统治时期,崇尚黑色。但到了汉文帝时代,黄色取代了黑色的地位,一直到明清时期,黄色被统治阶层使用了近几千年,成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唐朝以前民间的建筑,普遍以黑瓦、白墙为主。就中国的民族建筑色彩而言,中华民族最喜爱的是热烈的富丽的庄严的色彩。唐朝以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大面积的橙黄色或砖红色的墙面、朱红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台阶、汉白玉的浮雕、兰色或纯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绘廊檐等表现方式。其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色彩气息,突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点。
第二节色彩美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
红色本来是作为日光投到物体上的反射光,是一种并不复杂的光学的物理现象。历经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红色在使用上已不再是单纯的色彩中的红色属性的概念,加上人的情感和社会功效之后,已变得十分复杂化。总体上说,就色彩的自然科学属性而言,我们客观的将它的原理与视觉规律直接总结出来,作为认识和掌握色彩学的一个部分,这并非难事。但要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掌握色彩学的全部,并能应用于当今设计之中,作为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色彩艺术的高度去研究,就并非易事了。在学习方法上必须有一个宏观的概念,研究过程应是在一个结构体系上,在思路非常清晰的状态下,分类进行系统研究。紧紧掌握色彩的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最终体现在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应该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笔者认为,就目前色彩学及色彩教学的研究体系而言,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有利于色彩艺术创造、设计的综合性新教学体系,为色彩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创造出新的色彩综合训练方法,以使更多的人提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一、色彩与艺术心理。
我们还以红色为例,做一个服装色彩应用的实验。假设用一套设计精美、情调浪漫飘逸的时尚夏装套裙作为确定的不变条件,但可变的因素是环境条件。如果说我们将它穿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与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现在不同的场所,那么给人的视觉效果、心理感受、关注的焦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红色夏季套装设计的效果图在平面空间上展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红色主调构成搭配的是否和谐,有没有色彩美感。其次要看服装设计的款式是否有独创性,即创意是否有时尚性、流行性、文化性、严谨性;造型是否有很强的节奏感以及线条是否流畅;工艺选择是否合理。整体概括而不简单,精巧细腻而不繁琐,设计的恰到好处!好比审视一幅独立绘画作品一样,一丝不苟。同时还要预想将它穿在身上后的效果。在平面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件完整的平面设计作品固然是形、色、结构及表现多种构成要素的集合,然而当其映入欣赏者眼帘的第一瞬间,却是色彩配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图形结构的作品,由于配色不同,其效果大相径庭,色彩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效果与成败。
如果将同样红色套装穿在专业模特身上,在t型服装展示台上做表演。此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红色套装就不仅是立体的、流动的、多维的完美体态的形象,而且还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有情感色彩的成熟女性综合美的展示。模特们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在引人注目的追光灯照射下,迈着能充分体现形体美的模特步伐轻盈登场,这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非仅是服装本身,而更多关注的是人与服装完美统一的综合美感。模特的表演目的是将女性特有的气质、优雅的表情、独特的曲线美感,通过服装、配饰以及富有协调性的动感充分体现出来。此刻的人们对服装的评价是综合的,除了服装以外,其中还包含许多要素。从专业的角度上,是对服装款式设计美感的欣赏。通过多角度的动态展示,能反应出工艺技术上的问题。这时我们说色彩只是设计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决定性的。
电影《红衣少女》中的红色套裙,展现在电影银幕上。虽然它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剧情的发展,但红裙的设计款式与工艺技术等服装设计要素已不是那么重要了。观众注意的焦点是围绕着“红衣少女”所发生的故事情节,而决不会停留在红色衣裙上。此时的观众,完全被剧情中女主人公的经历、遭遇所深深吸引、打动,沉浸在悲喜交加的感人的惊心动魄的剧情之中。“红衣”在剧中起着穿针引线、烘托主题、引发联想、使之人格化,具有象征性、标志性作用。虽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迷人的焦点还是故事剧情,决不会是红色及套服本身。
身着红色套裙的中年妇女正在百货商场里疯狂购物。在许多人的审美意识中,认为红色服装只有穿在青春少女身上才协调。而这位中年妇女的着装似乎有些不和谐因素,但这恰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扩大人们对此情景的想象空间。想象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向上,与人际交往处事中都充满着年轻人般的活力,性格爽朗、梗直、不拘细节、善于交往、与人和善、气度非凡可以与男性媲美……这些联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众不会去挑剔红色套裙的自身美感价值。这里的色彩与环境是不和谐的搭配,而这种不和的色彩谐美,反倒促成了荒诞喜剧的艺术完美。因为一反常态,寻求生活中不和谐因素,使之成为合理的不和谐,组成幽默剧,以此表达某种意义。这正是幽默喜剧的特点,也是创作幽默喜剧独有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红色服装的应用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红色,同样款式的服装,用在不同的目的的需要,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地点、场所,穿在不同人身上,其色彩应用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是作为视觉艺术美感为主体身份,但众多方面是作为陪衬或附属作用身份的。或者说,是视觉色彩美感与其它因素的美相融,共同创造了用于不同种功能的多元化艺术美。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生活中所有色彩应用的艺术创作活动(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倘若色彩以独立的艺术主体出现,仅局限在色光现象中(何况光也是有形的),作为目的性很强的色彩构成艺术规律展现出来,那便是极为少见的。所以说大多数与色彩相关的视觉艺术的创作活动,色彩都是作为视觉艺术主体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与其它视觉因素综合构成,共同来完成或达到视觉艺术最终的目的。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色彩作为一种人类视觉生理上的现象,用自然光学和生物学的理论,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若是色彩为人所用,参与了人类社会意识和创造,作为色彩文化现象解释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人类还没有从光学理论的高度上认识色彩现象之前,人类对色彩应用即色彩文化就已形成了艺术创作。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色彩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信息识别系统,在政治、文化艺术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并成为相互交流或应用功能的特殊语言。随着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色彩学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说色彩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人类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并存基础之上的,它已形成了与其它学科领域相互交融,错综复杂的色彩文化学的庞大结构体系。学习色彩,并能自如地运用于创作设计中,不只是单纯的解决色彩搭配、视觉美感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全面修养以及色彩艺术综合创造能力的本质问题。
二、色彩与自然宇宙。
光与色彩现象是宇宙物质存在形式。人类进化形成之后,为人识别的可视光区也随之产生,色彩现象也因此闯入人类的生活。色彩现象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所研究的色彩范围不能游离于宇宙之外,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人类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直到创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学体系,色彩是宇宙间人类进化、走向文明所不可缺少的特殊信息语言,它以特殊的物质形式存在。
三、色彩与社会。
起来,体现了人们向往自由、创新、开拓的精神,因此借用了牛仔装青色系列来象征时代的风尚。到了90年代,信息的发达、网络化发展,给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服装的着色随之丰富起来,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与款式的休闲装、时装逐步成为时代风尚。21世纪,不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流行的色彩,其主要特点是更加突出个性化、职业化。
第三节从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光也是生命之源,没有光,人类将无法生存,“光合作用”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从古至今,光伴随着人类生活,光的开发与应用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今天,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如今的世界是绚丽斑斓、五彩缤纷的色光世界。人类之初,自然光以种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唤起人们对光的意识。如太阳从地平线冉冉生起的时候;夕阳染红了山峦、浮云的时候,以及雨后的彩虹、暴雨中的闪电、燃烧中的烈火、夜晚漫天的星斗等等,这些充满神秘、庄严、浪漫、壮观的大自然景色,无不使人从心底里为之感动,激发人类的情感,启迪人类的智慧,开拓人类的创造。
古时候人们懂得了火的颜色与形态能激起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后,便用于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在教堂的室内设计上,多采用彩色玻璃镶嵌的方式,通过阳光的照射,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梦幻般的效果。建筑师和景观艺术大师们利用光的投影,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色光变换的艺术作品。
除了大自然中的自然属性的光源之外,自从人类发明了火药、电灯之后,各种人造色光也相继被发明。烟花、礼花、节日彩灯、霓虹灯、以及现代化的数控灯、激光灯等不同光源体带来的光照色彩效果,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并给夜晚增添无限生机,同时也促进了色光构成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自19世纪末至今,光的艺术经过了她的摇篮期、成熟期和鼎盛期。21世纪的艺术家们将光的高科技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将电视艺术、计算机、平面构成艺术、电子学等高科技融入到光的艺术作品中。以创造性的赋予神奇力的表现手法,利用光艺术动态色彩产生的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创作出奇异的色光艺术,使漆黑的夜晚成为五光四射、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喜悦。因此说,光的艺术是色彩艺术的延伸与扩展,同时也开拓了色彩学的研究领域,并且将成为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二、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
色彩是一种透光率的不同和反射率的不同的光波反射原理,随着光源、色差、角度、投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被投射的物质与显现在人眼前的物质,表面的视觉也不尽相同,这是自然色光的反射现象,是物理光学现象。人是特殊动物,他的透明眼球体能识别有色光区的极其丰富变化的色彩。人们借助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说,色彩是光刺激人的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同样距离的物体,因冷暖色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应也不同,能造成前进感、后退感等视距错觉;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因色彩的明度不同,在视觉上也会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觉,这些都是色彩的视觉机能所致。
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原料使用的性能不同、所以提取的方式、化学的成份、物质的结构也就不同,以致颜料构成的成份各不相同。颜料的种类繁多,有水性的,半水性的,油性的,粉沫状的、颗粒状的,膏状的等等。对于颜料即物质色特性的研究,成为加工颜料工艺技术和应用色彩、研究色彩学的组成部分。
色彩是由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构成,将色彩这三种属性用科学的立体方式表达,被称为色立体。由于色立体能够客观、准确地将色彩的属性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学的研究上,它已成为包罗万象的色彩户口薄。单一色相的各种色彩不仅可以在色立体中直接得到,而且复杂难辨的混色、浊色等按照色彩三属性,通过光谱测定,在色立体的量化数据中也均能找到依据,并通过量的调配而得到。当然,就物质色的调配而言,不如光谱测定的那样有绝对的准确性,但在理论上说,色立体以及色彩表现法却是色彩标准化应用的唯一可行方法,这也成为色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建立于色立体科学理论体系下的色彩调和论,就是指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中,如何能使色彩的搭配、组合达到完美和谐,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便是色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所有关注和研究色彩学专家永恒的主题。在这方面,本书将推出新的教研成果并重点对综合色彩调和训练方法作更完整的阐述。
三、从色彩的视觉艺术来研究色彩学。
有这样的比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含义是指人的大脑思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资料来源于视觉,也就是说视知觉在视、听、嗅、触、味五觉中,是最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活动自身是有思维的,如视觉思维的完形思维等。视觉不仅是生理与心理的知觉,而且是创造力的根源,是高级审美感官。人们通过视觉传递,经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综合判定后,便产生了新的动机,从而支配和控制人的情感与行为。然而,视觉对所有事物存在形式的感知,都是通过形象符号与色彩的组合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获得的。首先映入欣赏者眼帘的是光与色彩,其次才是物体的形象和材质,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外在表面现象,多偏重于感性认识。相比较而言,物体形象则是内在的、本质的,故多偏重于理性认识,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除了想象中的色彩概念以外,视觉色彩不可能游离于物体形象而独立存在。以视觉传达为主导的诸多艺术门类中,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第一要素,倍受艺术家和设计家们的重视,有些色彩的选择和名称已成为视觉艺术作品的主导,成为某些企业的标志,如中国电信的蓝色、邮政的绿色等,色彩以它独特的视觉魅力,成为企业形象整体策划、产品营销无声的广告。
色彩应用于平面视觉艺术领域中,其色彩的高效能运用表现得最突出。如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设计语言,即以鲜明的色彩语言和简洁的形象,构成以色彩为主导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整体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体现内涵精神,感染、吸引欣赏者。
色彩与造型艺术,在色彩与形象艺术表现上,艺术家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高超娴熟的技艺,充分表现了艺术的内涵。不论是用何种艺术形式以及选用何种不同材料,都体现了个性化的风格。为了突出艺术主题,在造型艺术作品中,色彩成为艺术家通过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来宣泄情感、表达主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同时注重对色彩语言的气氛营造与形象完美统一。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塞尚的作品》。
公里的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里,服装色彩各异的人们或许漫步在街头、绿地、广场,或许在商场、酒店、舞厅、办公室,或在行驶中的公交车、私家车中,几百万个移动的色彩以不同的频率、速度在流动、交汇,成为流动的景观,在阳光和室内灯光的照射下,与静止的建筑、四季变化的绿色景观遥相呼应,形成了城市迷人的色彩景观。服装艺术有它独具个性化的色彩造型,无声地传播着人类爱美的心声,燃起人们热爱生命、渴望美好生活以及对文化知识、高尚的审美境界的追求的心灵火花。
色彩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在这个领域内,色彩首先解决的问题不是使色彩绚丽夺目,也不是色彩自身对视觉的协调性问题,而主要的是人们对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设计下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其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正式品质。所谓品质,除外形、表面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产品结构、功能关系,得到满意的整体。”设计的目标是使人减少劳心、劳力、缩短人与对象的距离,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因此其色彩是为人的赏心悦目与实用而设计的。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色彩需求划作色彩的人机工学的范围内。比如医疗设备多采用比较淡的白色,其原因在于白色易于稳定和缓解患者的烦躁紧张情绪。重型机械和消防设备,大多采用黄色和红色,目的在于给人们注意信息,警示人们此处危险不宜靠近。再如精密贵重的摄影器材与家用电器,多采用有金属感的银灰色或黑色,原因是这些色彩不易使人产生疲劳,而且还具有高贵、悦目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提高。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功能上的满足,而是越来越注重视觉美感的满足,希望两者完美和谐统一。由于更多更新的电器产品不断问世,进入家庭,导致在家庭的同一个空间中有多种造型与色彩的电器产品存在,在审美感知上形成了不和谐因素,所以产品在造型风格与色彩上的统一协调问题,便成为人们选择产品的又一个热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厂家在其产品的设计上十分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风格的一致化。如卫生洁具系列、橱具系列、家电系列、灯具系列等。
色彩与环境艺术。对环境艺术色彩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与前面所讲的部分有密切关系外,其本身还具有特殊规律可寻。人类创造的景观之外,还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在自然景观中随着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色彩也随之变化,难以预测。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整体环境色彩美感的营造。如五月是去日本东京观赏樱花盛开的好季节;二月的冬季是去吉林观赏雾凇、去哈尔滨观赏冰灯的好季节。雨季来临时,人们总是想去东北的镜泊湖、贵州的黄果树等地饱尝那山林大瀑布的壮丽景色;若想观看千姿百态的森林植物,还得去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和植物园。这一切丰富多彩的色彩都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使人们在饱赏美妙景色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愉悦。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那如同“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更向往功能齐备的智能化的建筑坐落在森林、花园之中,使人们感觉到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目前人们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加大了对城市进行规划改造的力度,采取诸多措施,建设人造自然景观,如增设融娱乐与观赏为一体的广场;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增植更多的树木;增修假山、运河等。
环境艺术的色彩有别于其它艺术的色彩,其根本在于它有从属性,也就是说它不像其它艺术色彩那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必须依托于环境背景的色彩而存在,特别是景观艺术更讲究整体的和谐的统一性。因而建筑师在作建筑设计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光影的照射、天空及植物等色彩关系作建筑的衬景是否和谐的问题。绿化师在注重植物的品种、色彩、形象的同时,总是首先要考虑种植的位置是否宜于光照,其次便是要考虑作为建筑的衬景、对景、透景及整体天际线的轮廓形象和色彩关系是否搭配协调。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虽然很少受自然光射和气候的影响,有利于设计师在形象与色彩风格上的发挥。但由于受到使用功能上的限制,所以不但在色彩与造型、灯光关系的处理上要十分强调整合性,而且更强调色彩的协调性。另外,在环境色彩的使用上还要特别注重符合使用功能以及心理需求的关系问题,在整体色彩气氛的把握上,避免一味地强调室内各个局部的色彩美感而忽视色彩的整体性,出现色彩多色相、零乱繁杂等色调不协调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否和谐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强调设计风格、提升设计档次、提高设计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旨在启发、引导。不论你是学什么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在这一观念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社会习惯、自然特征。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六
结束了4周的色彩构成学习,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做了几张不太尽如人意的色彩构成作业。不过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内心愉悦的事。人类的色彩感觉是一种天性他都有自身的色彩感觉。我个人认为:色彩构成课的初衷是为了挖掘埋藏我们内心深处亟待释放色彩感觉。这几周的色彩构成课就起到了这一作用。
正如教材上所说:“色彩构成包含了许多理性的成分,如果把它们是为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就会丧失想象,走进死胡同,使作品丧失生命力。”绘画的发展也是如此:由起初的宫廷绘画,走向普通百姓的生活写照;由室内走向室外风景。它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绘画也好,设计也好,乃至人类社会也好,都没有标准答案。它是内心的抒发,是感觉的纸上再现,它在不同的时代有自身的特征。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则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颜色会反映人们心中绝不直观能表达出的想法,心情或者说是人文观念。
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要保持自己的感觉,适当的追求某种自己喜欢的风格,适当的模仿前人,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不应抛弃自己的感觉,强迫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不喜欢的风格。就算是他人认为你的作品一无是处。自己已有的风格还是不要随意改变。就好像被社会和生活抛弃的凡·高,即使在当时社会人们无法接受他的画作,但是现的人们却争相收藏。
色彩构成作为一门设计的基础科,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理论,技巧,是色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也是我们将个人的色彩感觉以及内心抒发出来所必须掌握。
期作业,缺乏随即方案。这就是在后期我所急需培养和改进的地方。
我们还要学会利用自然,这也是我要加强另一方面。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色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丹霞落日、绿杨红杏、紫蝶黄蜂······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事物才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
其次,多与同学老师交流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无数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用心对待每一次作业,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从现在就养成这一习惯,我们就离将来的成功更进一步。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去完成自己的大学四年的学习。
姓名:吴昕窈。
班级:10装潢3班学号:201010113312指导老师:李振华。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七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色彩单纯化是指在配色过程中色彩统一性倾向的表现。
色彩单纯化的配色原则,主要表现在色彩配色过程中色彩的“整体划一“和”高度概括“两方面。
其他色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起到陪衬主色的作用,我们把这类色称为“宾色”。主宾色的搭配,构成了色彩视觉的基本层次。
色彩的点缀是利用色彩面积强对比的手法,以小面积的鲜亮色在大面积的灰暗色调中加以点缀,从而达到激活画面的效果。
点缀色在色彩构成中具有“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
均衡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从物理学上讲,是左右相对称的状态;从造型艺术上讲,是作为要素的形、色、质等在视觉中心轴线两边的平衡,以及视觉上获得的安定感。
色彩构图的均衡并不一定是各种色彩所占有的量,包括面积、明度、纯度、强弱的配置绝对的平均布局,而是依据画面的构图,取得色彩总体感觉上的均衡。
在造型艺术中,形体的大小比例,起伏变化以及色彩的冷暖、明暗、浓淡、强弱、调子的虚实,都能构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是建立在重复基础上空间连续的分段运动形式,并由此表现出形与色的组织规律性。
它是构成美的基本形式之一,从配色角度来看,节奏的规律形式可分为重复节奏和渐变节奏两种基本类型。
韵律是在节奏之上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它不像节奏那样具有明显的格式化规律可循,而是在节奏的运动规律之上体现为一种 内在的秩序,具有多样性的变化,可以说是重复节奏和渐变节奏的自由交替。
它的规律往往隐藏在内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自由表现形式,实际上则体现着组织的内在规律性。
色彩的呼应在色彩设计中表现为各种颜色不应孤立地出现在画面的某一方,而应在与它相对应的一方(如前后、上下、左右等)配以同种色或同类色构成呼应关系。
色彩的呼应有两种基本形式:局部呼应和整体呼应。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八
摘要:在《色彩构成》这十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知道了色彩原理、构成原理,并通过六次的作业学习到各种颜色的搭配以及渐变,另外还有中国美术馆之旅,这一系列的学习让我知道怎样去通过的色彩去绘制一幅能产生美感的图片。这门课中,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平时专业课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关键字:色彩、构成、作业、全龙福作品展。
一、色彩原理。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1、三原色。
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红、黄、蓝为人们加入了感觉实际,是实际上的三原色。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时,会产生其他颜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系统中,有不同的原色组合。可以分为“叠加型”和“消减型”两种系统。
加色法原理: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
减色法原理: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客观世界的色彩前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任何色彩都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又称色彩的三要素,而且当色彩间发生作用时,除以上三种基本条件外,各种色彩彼此间形成色调,并显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及色性等五项构成了色彩的要素。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色调画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色性指色彩的冷暖倾向。
色彩混合存在着三种形成,即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和色彩并置混合。颜料混合:原色(第一次色),不能用其他任何单色混合而成的基本色彩。包括:红、黄、蓝(理想的颜料三原色是明亮的红色、柠檬黄和湖蓝)。间色,由两原色相混合而得(包括:橙、绿、紫)。复色,由两间色相混合而得。
色彩并置混合:当我们把红、蓝色点或色块并置的画面经过一定的距离,就会发现红色与蓝色变成了一个紫色,只是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因此把个不相同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便称为色彩的并置混合或空间混合。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色相对比是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明度对比是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纯度对比是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补色对比是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冷暖对比是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同种色的调和是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类似色的调和是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对比色的调和是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
二、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interactionof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设计作品具有广泛性。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三、六次作业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我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了六次作业。
黑白构成最主要的并不是当个图形的美丑,而是整体效果的感觉。刚开始画的时候是把单张图设计好再一一填上去,一副图片完成后,发现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后来经过整体改造后得到较为满意的黑白构成。
2、三原色。
三原色由红、黄、蓝构成,两两组合交汇成不同的颜色,而且根据两种色彩的比例能调成不同的颜色,也就是说能通过这三种颜色,调和出各种各样新的颜色,实在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3、立体构成1对立方体上色,最主要的是做到合理配色。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4、脸谱。
每个脸谱的颜色不同都反映了人物的角色特征,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脸谱的精髓之处。我画的是黄盖脸谱。脸颊眉下为老红色、眉上为白色,两眉呈斗蛾式,圆点眉宣传员,红色通天鼻柱,白色满髯,既描绘出了人物苍老相貌,又展示出了他那刚毅雄健、忠心耿耿的性格特征。在绘制脸谱到过程中,我还学习到不同脸谱到含义。红色: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如关羽。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南阳天》中的廉颇。白色:大多表现阴险、狡猾、居心叵测,如赵高。净角蓝色脸:蓝色一般表示刚强阴险,在脸谱中蓝色与绿色的寓意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性格刚强的人物,如《取洛阳》中的马武,表示人物阴险性格的如《薛家窝》中的谢虎,《剑锋山》中的焦振远,《连环套》中的窦尔敦等。
另外,颜色还是人物不同情绪的体现。喜的色调可考虑为喜庆,热闹,高兴等感觉,高彩度的暖色调,以红为主,适当配以绿或黄色。怒:的氏色调可以考虑为愤怒,怒火,冲突等感觉;明度的低长调,以中高度暖紫色为主,配上黑白,以加强对比。哀:可以考虑为悲伤,死亡等感觉,低彩度冷色调,无彩色系黑,白,灰,配上适当的蓝。乐:色调比喜柔和,可考虑为甜美,愉快等感觉,明快的高调,暖色系的粉彩色。
5、名片的制作。
名片制作的关键是通过线条、色彩突出所要表达的信息,名片作为一个人、一种职业的独立媒体,在设计上要讲究其艺术性。但它同艺术作品有明显的区别,它不像其他艺术作品那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去欣赏,去玩味。它在大多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的专注和追求,而是便于记忆,具有更强的识别性,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情报。因此名片设计必须做到文字简明扼要,字体层次分明,强调设计意识,艺术风格要新颖。名片是“绘画性”兼具“设计型”的视觉媒体,字体表现、色块表现、图案表现、色彩表现、装饰表现,甚至是排版的变化,是名片不再是一张简单有没有生气的纸片;它变成人与人初次见面时,加深印象的一种媒介。
6、立体构成2第二幅立体构成图是在十一次课程结束之后完成的,对对比色以及调色已经有了一些程度的了解,采用了明度渐变以及色相对比,每个相邻的位置的颜色都有循序渐进的变化。
四、中国美术馆之旅在学习《色彩构成》之后,我学会了从更多方位去欣赏一幅作品。曾经只能很空洞的感觉一幅作品好不好看,现在渐渐开始去品味其中的意境,去了解作品中不同的颜色所表达的情感。
前段时间去中国美术馆参观,给我感触最深的是3号展厅的漆彩永恒——全龙福漆画展。很喜欢全龙福先生的《启程》,白色代表着一群白鸽,周围用红色渲染,而红色都使人感到兴奋,炎热,活泼,热情,健康,感到充实,饱满,有种挑战的意味。红色的个性强又端庄,具有号召性,象征着革命,表现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整幅画带给人启程的热情和希望。还有作品《春天》,主色调是黄、绿、红,黄绿色是强调春天特征的色,因为它能让人联想到植物的发牙,黄色是最接近于阳光的色,也是迎春花,油菜花的色.白色的玉兰花,粉红,淡紫的挑花,杏花,牡丹和各种明亮的粉彩色,都含有表现春天自然色的次序与客观性,春天的空气有云霞,有水分进入人眼睛的多是经过空气层调节过的中间色,这些颜色共同组成一幅对春天的描绘图,俨然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九
色彩构成是每个设计师在视觉领域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色彩的运用不仅可以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有效地传达品牌、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在我的设计工作中,我发现使用合适的色彩方案可以有效增强设计的吸引力,使其更加突出和独特。
二、色彩的特点。
色彩深度、色彩明度、色彩饱和度、色彩明度和色调就是构成色彩的几个属性。颜色的目视亮度因显示器、场所、环境不同而改变。使用颜色不仅仅是美学的问题,更是搭配这个颜色的心理感受。
三、色彩的运用。
在使用时,我们需要结合各种因素。如选择色彩的时代感,用于品牌LOGO时需要根据品牌定位和目标人群的特性来考虑。如果是为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为目标设计,那么需要关注宣传效果、产品属性、特点、以及受众群体的特性等等。在使用色彩的时候还需要保持简洁,过多的颜色混合不但容易使信息混乱,还会对视觉产生干扰。
四、设计案例。
在我的设计经验中,我注意到很多优秀的设计都成功地运用了色彩的构成。比如在网页设计中,可以看到一些设计师使用黑色背景制作网页,只用白色和灰色的字体和配套颜色,整个页面看起来非常干净。”红色”在很多宣传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优点,是难以被忽视的精彩选择,所以最常用的红色宣传设计打折、热卖等等。
五、总结。
色彩构成的应用在设计领域是充分的,并且,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重要一环。色彩运用要学会随机应变,因人群、品牌定位、宣传产品等等进行色彩的制作和组合,避免过度混合和对视觉产生干扰。希望在后续的工作中,能继续深入钻研,提高自己的设计技能。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十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之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调和。
(1)混入白色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包括色相、明度,纯度过分刺激)混入白色,使之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刺激力减弱。混入的白色越多调和感越强。
(2)混入黑色调和:在尖锐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混入黑色,使双方或多方的明度、纯度降低,对比减弱,双方混入的黑色越多,调和感越强。
(4)混入同一原色调和;在尖锐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混入同一原色(红、黄、蓝任选其一),使双方或多方的色相向混入的原色靠拢。
(6)互混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使一色混入其中的另一色,如红与绿,红色不变,在绿色中混入红色,使绿色也含有红色的成分,使之增加同一性。也可以双方互混。(7)点缀同一色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共同点缀同—色彩,或者双方互为点缀,或将双方之一方的色彩点缀进另一方,都能取得一定的调和感。
(1)含白量与含色量类似调和。(2)含黑量与含色量类似调和。(3)含色量类似调和。(4)类似色相调和。
(5)含黑量、含白量、含色量与色相均类。
把不同明度、色相、纯度的色彩组织起来,形成渐变的,或有节奏,有韵律的色彩效果,使原来对比过分强烈刺激的色彩关系柔和起来,使本来杂乱无章的色彩因此有条理,有秩序、和谐统一起来这个方法就称为秩序调和。
在观察、应用色彩的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面对着—大片红色时的感觉,与观看—小块红色的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看大片红色会感到很刺激,受不了,不舒服。而看一小块红色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很鲜艳,很美。如在大片红色上点缀些蓝、黄,或灰绿色的色块,就会舒服多了。同样当面对一大片白色、灰色或低纯度色时,就不会产生看一大片高纯度红色那样的感觉,但也会感觉单调。如果在大面积的白色、灰色或低纯度色上放几块小面积高纯度的色彩那就更好了。
作品的内容是通过造型、色彩、构图、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共同完成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作品成功的条件,不同的内容通过不同造型、色彩、构图,文字使之统一,否则就觉得不调和。
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色彩的感情、色彩功能、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诸多方面都是研究色彩如何通过自身的表现力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容,使作品的内容与色彩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色彩的先声夺人及内在的力量。与作品内容相冲突的色彩均有可能被认为是不调和不统一的色彩。并对作品内容产生消积作用。因此色彩与作品内容的统—,是色彩是否调和的一个重要原则。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象形文字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懂得截取美的形象进行构成排列,并运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搭配作色彩构成设计。过程与方法:通过线条分割块面然后剪贴的方法表现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动手设计、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象形文字的线条分割块面。
教学难点:掌握色彩构成的规律、法则并运用色彩知识拼贴一幅画面既统一又有变化作品。
三、教具准备:
教具:色彩挂图资料、彩色纸和彩色卡纸等。学具:剪刀、胶水或固体胶、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我们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里。色彩构成了大千世界、图案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运用也很广泛,那它有什么规律和法则呢?图案又与我们古老的文字有什么联系呢?(板书课题:“象形文字与色彩构成”)。
取自于:人体、动物、天地、植物、物体等。用之于:家具、服饰、包装、装潢等。
3、作品欣赏:
a、图案作品欣赏并提问:我们是否也可以用我们古老的象形文字绘制成图案作品?
b、美术书p4-5象形文字图案作品欣赏:象形文字与色彩构成作品欣赏:马、牛、女等。
小结:无论是象形文字制作的图案作品还是其它内容的图案作品都是以线条进行块面分割的,然后用色彩构成的规律与法则去表现的。
5、作业练习:(参照教材p4上“马”的图案,做色彩构成练习)(1)、分析欣赏教材p4上象形文字“马”的色彩图案。
字形的变化:笔画的拉长、缩短、弯曲使画面撑满。
字的色彩:冷色调、色相蓝和绿的渐变。(引导学生观察色相渐变)(2)、象形文字与色彩构成图案的重复制作方法:
要求:
1、截取的基本形要饱满,外形简洁,基本形排列要有规律。
2、。
3、不超过四种颜色。制作精致,画面整洁。
1、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选一个甲骨文或金文,按照线条分割画面的方法将字的笔划拉长、缩短或弯曲,使画面撑满。
2、其次,选用三种有色纸剪裁文字,按色彩的关系确定一种排列方式整齐地拼贴成一幅作品。
教师强调:
1、画面与色纸固定整齐牢固,剪纸细心到位。
2、制作过程注意有序,避免剪完之后,桌面碎纸一片,难于寻找,浪费时间。
3、拼贴注意色彩组合选择,使用固体胶。
五、教师小结:
象形文字不仅具有古老的悠久文化底蕴,它还具有美化、装饰环境的功能。从制作中感受到文字即古老而又现代的美感。所以在平时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色彩特征,更好地美化我们的生活。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中重复的应用也很多,并能创造出很美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十二
学习了色彩构成这门课,了解了更多关于色彩方面的知识,体会到了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色彩混合给人的美感也不同。在课上,老师为我们展示的各种图片和建筑实例让我们深深领略到了色彩的魅力。下面就从学习的伊始来讲讲这门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个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色彩原理。
我国古代把黑、白、玄(偏红的黑)称为色,把青、黄、赤称为彩,合称色彩。现代色彩学,也可以说是西洋色彩学也把色彩分为两大类:无色彩系和有彩色系。无色彩系是指黑与白。有彩色系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
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2)纯度。
纯度是指色光波长的单纯程度,也有称之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颜色中以三原色红黄蓝为纯度最高色,而接近黑白灰的色为低纯度色。3)明度。
明度指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期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黑白之间可以形成许多明度台阶,普通使用的明度标准大都为9级左右。2.色彩混合1)三原色。红、黄、蓝三色称为三原色,其他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色光混合变亮,称之谓加色混合。颜料混合变暗,称之谓减色混合。2)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
品红+黄=红;青+黄=绿;青+品红=蓝;品红+青+黄=黑。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恰是减色混合的三间色,而减色混合的三原色又恰是加色混合的三间色。3)空间混合。1.凡互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红与青绿的混合可得到灰、红灰、绿灰;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空间混合时,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可得到红紫、紫、青紫;3.有彩色系色与无彩色系色混合时,也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白混合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浅红。红与灰的混合,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3.色彩对比1)色相对比。
把两个以上不同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彩对比效果,称色相对比。色相的强弱对比。
构成色调。色相对比又包括邻近色相对比,如红与橙红、绿与黄绿等,类似色相对比,如是红与橙、橙与橙黄、黄与黄绿、绿与蓝绿、蓝与紫蓝、紫与紫红等;对比色相对比,如红/黄/青、橙红/黄绿/蓝、橙/绿/青紫、黄橙/青绿/紫等,互补色相对比,如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绿与红紫、蓝与橙黄。明度对比。两种不同明暗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而产生的对比反应,称之为明度对比。其对比效果会使明色变得更亮,暗色变的更暗,由于光线是色彩的主要来源,因此明度的对比相比其他色彩对比要来的强烈。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2)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即模糊的浊色的对比。3)冷暖对比。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这个片段我主要节选我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任务的描述。
首次任务中我的作业是彩度推移,我选择了一张用以表现夜晚的图片,月光洒进窗台,把室内的一片地方照亮,周围则是无尽的黑暗。在这张图面上,很好的利用了彩度的推移。即使用淡蓝色这样一种冷色调来表示受光照的部分,使得被月光照射的部分明亮却很寒冷。良好的烘托了画面的气氛,也很好的表达了月光的质地。通过不断地加入相同明度的灰,使得它能够很好的表现月光的晕染效果,知道最后接近无彩色的灰,则用来表示屋内最暗的部分。室内的窗帘,花瓶和一位孤独的妇人,在淡蓝色和灰黑色的配合下展现出一种寂寥的景象。这副作品的构图和立意我自己都很满意,但是由于一开始的时候我的用笔不佳,还有对水粉颜料的不熟悉,导致我的画被老师评价为“略印象派”,这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也促进了我进一步的学习。
最后一次的作品,我的任务是色面积的变化,在这张图里面,我选择了一处街景的简化图作为原型。把两边的房子,街道上的露天咖啡座和阳伞作为设计的三个基本图形,不断地把他们肢解,破碎,重复,缩小,重叠,将背景用灰色填满,来烘托暖色的房屋墙面和墨绿色的茶座和阳伞。最后用黑色来填充窗户的部分,使得整个画面很有层次,冷暖鲜明。也很符合要求。评图的时候老师对此也是给了不错的评价。虽然在色面积的理解上我们同学多少出现了一点偏差。但是总的来说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三,学习体悟。
在学习《色彩构成》之后,我学会了从更多方位去欣赏一幅作品。曾经只能很空洞的感觉一幅作品好不好看,合不合乎透视原理,像不像。现在渐渐开始去品味其中的意境,通过色彩的时候用去分析,去了解作品中不同的颜色所表达的情感。来探究到底是什么使得画作变得美丽。同时我也在建筑表面的用色上获得了一点启示。开始思考到底用什么样的材质,使用其什么样的天然色彩来烘托我想要的那种气氛,或者来和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
终
12建筑系一班张翼1206104001。
色彩的构成教案篇十三
色彩构成(interactionof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色立体及表色系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二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1)高长调如10:8:1等,其中10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8为浅配合色,面积也较大,1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2)高中调如10:8:5等,该调明暗反差适中,感觉明亮、愉快、清晰、鲜明、安定。
(3)高短调如10:8:7等,该调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辩,感觉优雅、少淡、柔和、高贵、软弱、朦胧、女性化。
(4)中长调如4:6:10或7:6:1等,该调以中明度色作基调、配合色,用浅色或深色进行对比,感觉强硬、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
(5)中中调如4:6:8或7:6:3等,该调为中对比,感觉较丰富。
(6)中短调如4:5:6等,该调为中明度弱对比,感觉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长调如1:3:10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强烈,感觉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
(8)低中调如1:3:6等,该调深暗而对比适中,感觉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
(9)低短调如1:3:4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微弱,感觉沉闷、忧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还有一种最强对比的1:10最长调,感觉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眩目等。
三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纯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但因其较为隐蔽、内在,故易被。在色彩设计中,纯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彩在纯度等差色标上的距离,距离越长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如将灰色至纯鲜色分成10个等差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纯度区,8——10划为高纯度区,4——7划为中纯度区(图)。在选择色彩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弱对比。据此可划分出九种纯度对比基本类型。
(1)鲜强调如10:8:1等,感觉鲜艳、生动、活泼、华丽、强烈。
(2)鲜中调如10:8:5等,感觉较刺激,较生动。(3)鲜弱调如10:8:7等,由于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对比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觉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离离大,这种效果将更为明显、强烈。
(4)中强调如4:6:10或7:5:1等,感觉适当、大众化。
(5)中中调如4:6:8或7:6:3等,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6)中弱调如4:5:6等,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7)灰强调如1:3:10等,感觉大方、高雅而又活泼。
(8)灰中调如1:3:6等,感觉相互、沉静、较大方。
(9)灰弱调如1:3:4等,感觉雅致、细腻、耐看、含蓄、朦胧、较弱。
另外,还有一种最弱的无彩色对比,如白:黑、深灰:浅灰等,由于对比各色纯度均为零,故感觉非常大方,庄重,高雅,朴素。
四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
形态作为视觉色彩的载体,总有其一定的面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积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性。艺术设计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色彩选择比较适合,但由于面积、位置控制不当而导致失误的情况。
1.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1)色调组合,只有相同面积的色彩才能比较出实际的差别,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相对强烈。
(2)对比双方的属性不变,一方增大面积,取得面积优势,而另一方缩小面积,将会削弱色彩的对比。
(3)色彩属性不变,随着面积的增大,对视觉的刺激力量加强,反之则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积对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般建筑外墙、室内墙壁等都选用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以减低对比的强度,造成明快、舒适的效果。
(4)大面积色稳定性较高,在对比中,对它色的错视影响大;相反,受它色的错视影响小。
(5)相同性质与面积的色彩,与形的聚、散状态关系很大的是其稳定性,形状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响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则相反。如户外广告及宣传画等,一般色彩都较集中,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
(1)对比双方的色彩距离越近,对比效果越虽,反之则越弱。
(2)双方互相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
(3)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的效果最强。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将重点色彩设置在视觉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构图的4个交叉点。
五色彩的肌理对比。
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为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及视觉感受。
(1)对比双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则对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类色或同种色相配,可选用异质的肌理材料变化来弥补单调感。如将同样的红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龙沙窗及粗厚的沙发织物上,它们所组成的装饰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质变化色彩魅力。
(3)绘画及色彩表现中,应用各种色料及绘具可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烯等各色颜料及蜡笔、麦当劳、钢笔、毛笔等各类画笔。
(4)同样的颜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强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调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喷、扎、淌、刷、括、点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连续对比。
(1)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之内色彩对比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这种情况下,色彩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黄色纸张上涂一小块灰色,这种感觉越强,出现所谓的补色错视。再如在黑纸上涂一灰色小方块,白纸上涂一同样面积及深浅的灰色小方块,同时对比的视觉感受是黑纸上的灰色更显明亮,形成所谓的明度错视。
(2)色彩对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视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时间连续性,自然数为色彩的连续对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时,第二色会发生错视。第一色看的时候越长,影响越大。第二色的错视倾向于前得的补色。这种现象是视觉残像及视觉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医院中手术室环境及开刀医、护人员工作服都选用蓝绿色,显然是为了“中和”血液红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连续对比,使医生注视了蓝绿色后,不但可减少、恢复视觉的疲劳,同时更易看清细小的血管、神经等,从而有利于保证手术进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1、色相推移将色彩按色相环的顺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为了使画面丰富多彩、变化有序,色彩可选用色相环(似地球赤道),也可选用含白色或浅灰的色相环(似地球北半球的纬线),亦可选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环(似地球南半球的纬度)。
2、明度推移将色彩按明度等差级系列的顺序,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一般都选用单色系列组合,也可选用两个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择用太多,否则易乱易花,效果适得其反。
3、纯度推移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互补推移是处于色相环通过圆心180度两端位置上一对色相的纯度组合推移形式。
4、综合推移将色彩将色相、明度、纯度推移进行综合排列、组合的渐变形式,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其效果当然要比单项推移复杂、丰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亦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1.平行推移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处理。
2.放射推移。
(1)定点放射又称日光放射、离心放射、画面应确定一个或多个放射点,然后将色彩围绕入射点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组合。
(2)同心放射又称电波放射,画面有一个或多个放射中心,将色彩从放射中心作同心圆、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边、同心不规则等形象,向外扩散处理、安排。
(3)综合放射将定点放射和同心放射综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组织、处理。
3.综合推移将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时出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使作品的形态形成曲、直、宽、窄、粗、细等对比,构图复杂、多变、效果更为丰富、有趣。但为防止产生散、乱、花、杂的弊病,画面一般只应有一个中心或主体,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体。
4.错位、透叠及变形。
(1)错位有整体错位和局部错位两种情况。整体错位是为了进行色相的冷暖对比、明度的明暗对比、纯度的鲜灰对比,将底、图的色彩作整体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则图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则图色暗到明,底色鲜到灰,图色灰到鲜。
局部错位是处理有规则块状色彩排列时采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第二排用2、3、4、5号色,第三排用3、4、5、6号色等,每排错开一级或多级。有时,为了某种光感及立体感处理需要,也可同时向左右两边错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左右第二排同时都用2、3、4、5号色作对称式错位。
(2)透叠是一种当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处理成两者都能显现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法。色彩透叠可产和透明、轻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现代感很强。当底形和面形重叠时,如果设色相差级数小,则两者小有紧贴感。当色彩级数差增大时,则两者的空间感也随之增大而有远离感。
(3)变形色彩推移的可变性及创造性开发余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构图形式、凤色规律后进行种种变化,充分发挥个人的构思想象,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佳作。
变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点放射的放射线一般都处理成直线,可作弧线变形处理,成有单向转动感的风车状,也可作双向交叉处理,则效果更复杂丰富等等。
综合对比及色调变化。
一综合对比。
多种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差别,所产生的总体效果称为综合对比。这种多属性、多差别对比的效果,显然要比单项对比丰富、复杂得多。事实上,色彩单项对比的情况很难成立,它们不过是色彩对比中一个侧面,因此,在创作和设计实践中都较少应用。设计师在进行多种色彩综合对比时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纯度为主,使某一主面处于主要地位,强调对比的某一侧面。从色相角度可分为浅、、深等色调倾向。从明度角度可分浅、中、灰等色调倾向。从感情角度可分冷、暖、华丽、古朴、高雅、轻快等色调倾向。
二色调倾向的种类及处理综上所述,色调倾向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
1.鲜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对比时,必须与无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银等光泽色相配,在高纯度、强对比的各色相之间起到间隔、缓冲、调节的作用,以达到既鲜艳又直辖市、既变化又统一的积极效果。感觉生动、华丽、兴奋、自由、积极、健康等。
2.灰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之中调入不同程度、不等数量的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向低纯度方向发展,为了加强这种灰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特别是灰色组配作用。感觉高雅、大方、沉着、古朴、柔弱等。
3、深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先考虑多选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蓝、紫、蓝绿、蓝紫、红紫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深色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黑色组配使用感觉老练、充实、古雅、朴实、强硬、稳重、男性化等。
4、浅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无考虑多选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黄、桔、桔黄、黄绿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白色或浅灰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粉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白色组配使用。
5、中色调。
是一种使用最普遍、数量最众多的配色倾向,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数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呈现不太浅也不太深,不太鲜也不太灰的中间状态。感觉随和、朴实、大方、稳定等。
在优化或变化整体色调时,最主要的是先确立基调色的面积统治优势。一幅多色组合的作品,大面积、多数量使用鲜色,热必成为鲜调,大面积、多数量使用灰色,势必成为灰调,其他色调依此类推。这种优势在整体的变化中能使色调产生明显的统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调色而没有感到单调、乏味。如果设置了小面积对比强烈的点缀色、强调色、醒目色,由于其不同色感和色质的作用,会使整个色彩气氛丰富。活跃起来。但是整体与对比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对比、变化过多或面积过大,易破坏整体,失去统一效果而显得杂乱无章。反之,若面积太小则易被四周包围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预期的作用。
三色调变化及类型。
变调即色调的转换,是艺术设计中色彩选择多方案考虑及同品种多花色系列设计的重要课题,变调的形式一般有定形变调、定色变调、定形定色变调等。
1、定形变调。
实质为保持形态(图案、花形、款式等)不变的前提下,只变化色彩而达到改变色调倾向的目的,是纺织、服装、装潢、包装、装帧、环艺等多种实用美术中,经常采用的产品同品种、同花形、多色调的设计构思方法。
定形变调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同明度、同纯度、异色相变调即根据原有设计色调,保持明度、纯度不弯,只变化色相(原有色相对比距离不变)而改变色调的倾向。其色彩选择与组合的关键实质,在于要将原有整组色彩的结构保持不变,然后在色立体中围绕中心n轴,沿色相环作水平移动,基调色移到某一色相区,就形成某一色调。如移至红色相区组成红色调,移至蓝色相区且成蓝色调等。
(2)异色相、异明度、异纯度变调根据原有色调将色相、明度、纯度做全面改变,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调类型。如鲜调…灰调(…表示左右箭头)、浅调…深调、中调…鲜调、中调…浅调、深调…中调、灰调…中调、灰调…浅调、浅调…鲜调、深调…灰调、鲜调…深调等。
2、定色变调。
色调转变的关键最要在于大面积基调色的变化,其次是将色彩作小面积点、线、面形态的交叉、穿插、并置组合,利用色彩的空间混合效应,少色产生多色的效果,鲜色产生含灰色的感觉,使色彩之间互相呼应、取代、置换、反转与交织,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调既有变化又很统一,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从而增强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变调。
在各色调的花形与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虑大小、位置、布局进行适当变化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将两种或多种色彩互相进行混合,造成与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它们可归纳成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空间混合、空间混合等三种类型。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称第一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并随着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会逐渐提高将红(橙)、绿、蓝(紫)三种色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无法混出这三种色光来,故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它们相加后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纯度不并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广泛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
二减色法混合。
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称第二混合。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或多种色料混合后所产生新色料,其反射光相当于白光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会降低。故与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发生变化,而且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所以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浊,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状态。
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
三空间混合亦称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称空间混合。其实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合,它们不是发光体,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与减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于参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减也不加。
由于它实际比减色法混合明度显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显得丰富、响亮,有一种空间的颤动感,表现自然、物体的光感,更为闪耀。
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1)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
(2)色彩的面积较小,形态为小色点、小色块、细色线等,并成密集状。
(3)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
强刺激调及形式美手法。
一色彩刺激调和。
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给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们都按照自己的偏好与习惯去选择乐于接受的色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从狭义的色彩调和标准而言,是要求提供不带尖锐的刺激感的色彩组合群体,但这种含义仅提供视觉舒适的一方面。因为过分调和的色彩组配,效果会显得模糊、平板、乏味、单调,视觉可辩度差,多看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疲劳的不适应等。
但是色相环上大角度色相对比的配色类型,对人眼的刺激强烈,过分眩目的效果,更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极不舒服的不适应感,使人心理随着失去平衡而显得焦躁、紧张、不安,情绪无法稳定。
因此,在很多场合中,为了改善由于色彩对比过于强烈而造成的不和谐局面,达到一种广义的色彩调和境界,即色调既鲜艳夺目、强烈对比、生机勃勃、而又不过于刺激、尖锐、眩目,这就必须运用强刺激调和的手法。
1.面积法。
将色彩对比特点是色相对比强烈的双方面积反差拉大,使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大面积状态,造成其稳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则为小面积的从属性质。如中国古诗词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2.阻隔法。
又称色彩间隔法、分离法等。
(1)强对比阻隔在组织鲜色调时,将色相对比强烈的各高纯度色之间,嵌入金、银、黑、白、灰等分离色彩的线条或块面,以调节色彩的强度,使原配色有所缓冲,产生新的优良色彩效果。
(2)弱对比阻隔为了补救因色彩间色相、明度、纯度各要素对比过于类似而产生的软弱、模糊感觉,也常采用此法。如浅灰绿、浅蓝灰、浅咖啡等较接近的色彩组合时,用深灰色线条作勾勒阻隔处理,能求得多方形态清晰、明朗、有生气,而又不对比色调柔和、优雅、含蓄的色彩美感。
3.统调法。
在多种色相对比强烈色彩进行组合的情况下,为使其达到整体统一、和谐协调之目的,往往用加入某个共同要素而让统一色调去支配全体色彩的手法,称为色彩统调,一般有三种类型。
(1)色相统调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同时都含有某一共同的色相,以使配色取得既有对比又显调和的效果。如黄绿、橙、黄橙、黄等色彩组合,其中由黄色相统调。
(2)明度统调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白色或黟以,以求得整体色调在明度方面的近似。如粉绿、血牙、粉红、浅雪青、天蓝、浅灰等色的组合,由白色统一成明快、优美的“粉彩”色调。
(3)纯度统调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灰色,以求得整体色调在纯度方面的近似。如蓝灰、绿灰、灰红、紫灰、灰等色彩组合,由灰色统一成雅致、细腻、含蓄、耐看的灰色调。
4、削弱法。
使原来色相对比强烈的多方,从明度及纯度方面拉开距离,减少色彩同时对比下越看越显眼、生硬、火爆的弊端,起到减弱矛盾、冲突的作用,增强画面的成熟感和调和感。如红与绿的组合,因色相对比距离大,明度、纯度反差小,感觉粗俗、烦燥、不安。但分别加入明度及纯度因素后,情况会改观。如红+白=粉红、绿+黑=墨绿,它们组合后好比红花绿叶的牡丹,感觉变得自然生动美丽。
5、综合法。
将两种以上方法综合使用。如黄与紫色组合时,用面积法使黄面小,紫面大,同时使黄中调入白色,紫中混入灰色,则变成淡黄与紫灰的组合,感觉既有力又调和,这就是同时运用了面积法和削弱法的结果。
二色彩形式美手法。
1.色彩平衡。
(1)色彩对称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构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在中心对称轴左右两边所有的色彩形态对应点都处于相等距离的形式,称为色彩的左右对称,其色彩且合形象如通过镜子反映出来的效果一样如对称点为中心,两边所有的色彩对应点都等距,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原形置于点的周围配置排列的形式,称为色彩的放射对称。回转角作180度处理时,两翼成螺旋桨似形态称为色彩的回旋对称。
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色彩的对称给人以庄重、大方、稳重、严肃、安定、平静等感觉,但也易产生平淡、呆板、单调、缺少活力等不良印象。
(2)色彩均衡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虽非对称状态,但由于力学上支点左右显示异形同量、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及色彩的强弱、轻重等性质差异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视觉生理、心理感受。这种形式既有活泼、丰富、多变、自由、生动、有趣等特点,又有良好的平衡状态,因此,最能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与方案。色彩的平衡还有上下平衡及前后均衡等,都要注意从一定的空间、立场、出发作好适当的布局调整。
(3)色彩不均衡色彩布局没有取得均衡的构成形式,称为色彩的不均衡。在对称轴左右或不下显示色彩的强弱、轻重、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视觉心理及心理的不稳定性。由于它有奇特、新潮、极富运动感、趣味性足等特点,在一定的环境及方案中可大胆加以应用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称为“不对称美”。但若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倾斜、偏重、怪诞、不安定、不大方的感觉,一般认为是不美的。
色彩不均衡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形态本身具有对称性,而色彩布局不对称,如马戏团的半白半黑小丑装。另一种形态本身呈不对称状,如欧美的袒露单肩、半胸的夜礼服。再有上下不对称的手法。
色彩比例是指色彩组合设计中各部分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长度、面积大小的比例关系。它随着形态的变化、位置空间变换的不同而产生,对于色彩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和美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常用的比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波那齐数列、贝尔数列、柏拉图矩形比、平方根矩形数列、黄金分割等。
(1)黄金比例即1:1.618为其简约比数,实用中通常将色彩比例关系处理为2:
3、3:
5、5:8等序列。
(2)非黄金比例色彩面积有大小、主次之分的配合,都被认为是富有对比情趣而值得采用的。因为只有一方处于大面积优势地位,一方处于小面积从属状态时,才能形成色调的明确倾向,表现出对比美的和谐感觉。
3.色彩节奏。
即明显带有时间及运动的特征,能感知有规律的反复出现的强弱及长短变化,是秩序性形式美的一种。通过色彩的聚散、重叠、反复、转换等,在色彩的更动、回旋中形成节奏、韵律的美感。一般有三种形式。
(1)重复性节奏通过色彩的点、线、面等单位形态的重复出现,体现秩序性美感。简单的节奏有较短时间周期和重复达到统一的特征,事宜机械和理性的美感。
(2)渐变怀节奏将色彩按某种定向规律作循序推移系列变动,它相对淡化了”节拍“意识,有较长时间的周期特征,形成反差明显、静中见动、高潮迭起的闪色效应。渐变性节奏有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补色、面积、综合等多种推移形式。
(3)多元性节奏由多种简单重复性节奏组成,它们在运动中的急缓、强弱、行止、起伏也受到一定规律的约束,亦可称为较复杂的韵律性节奏。其特点是色彩运动感很强,层次非常丰富,形式起伏多变。但如处理、运用不当,易出现杂乱无章的”噪色“不良效果。
4.色彩呼应。
亦称色彩关联。为使用一或相关平面、空间不同位置的色彩,相互之间有所联系避免孤立状态,采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照应、相互依存、重复使用的手法,从而取得具有统一协调、情趣盎然的反复节奏美感。色彩呼应手法一般有两种:
(1)分散法将一种或几种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画面的不同部位,使整体色调统一在某种格调中,如浅蓝、浅红、墨绿等色组合,浅色作大面积基调色,深色作小面积对比色,成为粉彩的高长调类型。此时,墨绿色最好不要仅在一处出现,相对集中以外,可适当在其他部位作些呼应,使其产生相互对照的势态。但色彩不亦过于分散,以免使画面出现平板、模糊、零乱、累赘之感。
(2)系列法使一个或多个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产品的不同平面与空间、,组成系列设计,能产生协同,整体的感觉。
重点色彩的使用在适度和适量方面应注意如下几点:(1)重点色面积不宜过大,否则易与主调色发生冲突,抵消,而失去画面的整体统一感。面积过小,则易被四周的色彩所同化,不被人们注意而失去作用。只有恰当面积的重点色,才能为主调色作积极的配合和补充,使色调显得既统一又活泼,而彼此相得益彰。(2)重点色应选用比基调色更强烈或相对比的色彩。(3)重点色设置不宜过多,否则多重点既无重点,多中心的安排将成为过头设计,将会破坏主次有别、井然有序的效果,产生无序、杂乱的弊端。(4)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设置重点色彩。(5)重点色同时应注意与整体配色的平衡。
认识色彩除了客观方面还有主观的方面,即有关色彩的视觉心理基础理论知识。
一色彩视觉心理。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
1.共同感受色觉心理。
(1)色彩的冷、暖感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2)色彩的轻、重感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色彩的软、硬感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4)色彩的前、后感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5)色彩的大、小感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6)色彩的华丽、质朴感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化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7)色彩的活泼、庄重感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最后是明度,暖以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2.色彩的心理联想。
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色彩的联想有具象和抽象两种:
(1)具象联想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2)抽象联想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这个示意图在在前面的网址里有详细介绍。后面就不贴了。)。
一般来说,儿童多具有具像联想,成年人较多抽象联想。
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
(1)红色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常见于欢迎贵宾的场合。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2)橙色橙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福竺,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含灰的橙成咖啡色,含白的橙成浅橙色,俗称血牙色,与橙色本身都是装中常用的甜美色彩也是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妇,儿童,青年喜爱的服装色彩。
(3)黄色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紧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
含白的淡黄色感觉平和、温柔,含大量淡灰的米色或本白则是很好的休闲自然色,深黄色却另有一种高贵、庄严感。由于黄色极易使人想起许多水果的表皮,因此它能引起富有酸性的食欲感。
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4)绿色在大自然中,除了天空和江河、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黄绿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颇受儿童及年轻人的欢迎。蓝绿、深绿是海洋、森林的色彩,有着深远、稳重、沉着、睿智等含义。含灰的绿、如土绿、橄榄绿、咸菜绿、墨绿等色彩,给人以成熟、老练、深沉的感觉,是人们广泛选用及军、警规定的服色。
(5)蓝色与红、橙色相反,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随着人类对太空事业的不断开发,它又有了象征高科技的强烈现代感。
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为年轻人所钟爱,但也有不够成熟的感觉。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其中略带暖味的群青色,充满着动人的深邃魅力,藏青则给人以大度、庄重印象。靛蓝、普蓝因在民间广泛应用,似乎成了民族特色的象征。当然,蓝色也有其另一面的性格,如刻板、冷漠、悲哀、恐惧等。
(6)紫色具有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行的气质,有时也感孤寂、消极。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但含浅灰的红紫或蓝紫色,却有着类似太空、宇宙色彩的幽雅、神秘之时代感、为现代生活所广泛采用。
(7)黑色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尽管如此,黑色的组合适应性却极广,无论什么色彩特别是鲜艳的纯色与其相配。都能取得赏心悦目的良好效果。但是不能大面积使用,否则,不但其魅力大大减弱,相反会产生压抑、阴沉的恐怖感。
(8)白色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之感。
(9)灰色灰色是中性色,其突出的性格为柔和、细致、平稳、朴素、大方、它不像黑色与白色那样会明显影响其他的色彩。因此,作为背景色彩非常理想。任何色彩都可以和灰色相混合,略有色相感的含灰色能给人以高雅、细腻、含蓄、稳重、精致、文明而有素养的高档感觉。当然滥用灰色也易暴露其乏味、寂寞、忧郁、无激情、无兴趣的一面。
(10)土褐色含一定灰色的中、低明度各种色彩,如土红、土绿、熟褐、生褐、土黄、咖啡、咸菜、古铜、驼绒、茶褐等色,性格都显得不太强烈,其亲和性易与其他色彩配合,特别是和鲜色相伴,效果更佳。
也使人想起金秋的收获季节,故均有成熟、谦让、丰富、随和之感。
(11)光泽色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色以外,所有色彩带上光泽后,都有其华美的特色。金色富丽堂皇,象征荣华富贵,名誉忠诚;银色雅致高贵、象征纯洁、信仰,比金色温和。它们与其他色彩都能配合。几乎达到“万能”的程度。小面积点缀,具有醒目、提神作用,大面积使用则会产生过于眩目负面影响,显得浮华而失去稳重感。如若巧妙使用、装饰得当、不但能起到画龙点晴作用,还可产生强烈的高科技现代美感。
九宫格配色法一、九宫格配色法。
九宫格配色法其方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进行综合性配色练习。在配色训练中,学生所考虑的重点是:色调的差别,以及在明度、纯度及色相上要有一定的跨度。题材可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这样不但有利于进行多方面的色彩练习,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要点是:在配色练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构成美的本质即对比协调来进行。其教学目的是:全面认识色彩语言,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二、九宫格配色的基本要求。
1、每个格内只用两至三块颜色,要求在对比中求得和谐,使之平衡完整,并能够相对地独立存在(这一点对有绘画色彩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不难做到的)。
2、由单格向多格扩展中,要求格与格之间仍要保持色彩的对比和谐关系。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只是增加几个格子的色彩(由原来的单格三块颜色关系,增加到与此邻近几个格子,最多也只是十几块颜色连续对比关系)。但为了下一步的配色顺利实施,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作到胸有成竹。
3、将九个格子配色完成后,应保证九个格子内的颜色均不重复。因此,不但整体上要求颜色关系相一致,而且还要求局部具有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样就扩大了调配范围。简单计算,平均每个格子有三块颜色的话,完成全部九宫格作业起码需要调配出与秋天的桔黄色主题有关系的二十七种颜色。这一步能顺利地完成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认真地思考、想象、创造及烦琐的色彩比较、调配的过程,所以说这是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如图)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三、九宫格配色法的特点。
1、由于九宫格配色的训练,始终是围绕着色彩的衬托、对比协调关系进行的。如从要求a的两三块色彩关系到c的二十七块配色练习的完成,自始至终都是研究色彩的对比和谐过程。所以说九宫格配色法,不但强调研究色彩构成美的规律,还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美(色彩的对比协调)的本质。
2、九宫格配色法,主要采取衬托对比的方法表现色彩的个性美。色彩美与不美是相对比较的结果,“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九宫格的配色突出了色彩对比美的主要矛盾,在色彩对比协调的训练上是比较见效的,也是其它任何训练方式所不能比的。
3、由于九宫格配色法要求色彩训练的幅度和难度均很高,加强了综合思维的训练。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多重矛盾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正确摆正色彩矛盾之间的秩序关系的能力。并能逐步有效的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提高其解决色彩关系问题的能力。为了用色彩充分表达金色的秋天,仅以单纯的明度、纯度及色相都难以表现,只有调动色彩的所有性质(包括位置移动、面积大小、形象等),综合处理于画面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综合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构思意图,按构成要求完成a、b、c的全部内容,强调d是体现整个训练难度和强度的关键。若想一丝不苟的完成并达到要求,就必须对已经完成的前三步,按要求将明度、纯度、色相的秩序与整体平衡关系做进一步严格的调整,甚至有时要将前三步作较大的改动,因此就成倍的增加了色彩对比协调配色训练的量。符合a、b、c要求的配色是千差万别的,但同时又符合d的要求,这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色彩的整体美,也就是突出抓住了构成美的色彩共性(统一调和),形成了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协调的艺术效果。
这种由整体构思出发,从局部入手又回到整体关系中,经过多次反复的、高频率、高难度、大剂量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构成色彩美的规律(如明度、纯度、色相、面积、位移的秩序渐变、特异点缀等)也同时被理解和掌握。经练习后,学生能够确立色彩整体大关系的概念,其作品能达到色调较明朗、变化微妙含蓄而不流于表面、艺术构思的表达充分等。在观念上,能区分艺术的认识色彩与科学的认识色彩之间的不同,并能充分理解与运用两者的辨证关系。
4、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色彩构成画面,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但却不见得百分之百地符合艺术规律。具有色彩主题性构思的九宫格训练,主要抓住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色彩构成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指美的色彩组织)。色彩的心理感受是随着作者和欣赏者的个性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伴随在其创作和欣赏过程之中。因此在色彩训练中切不可忽视心理作用,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室内色彩的组织设计中,使其协调起来,合乎自然规律,办法是很多的,如调整面积比例、调换颜色、增加协调的中间色(金、银、黑、白、灰)、避免与“燥”的色彩相遇、增加色彩之间的过度秩序(明度、纯度、色相的渐变)、色彩位置的移动等等,都能使其达到协调的目的,其中每种方法使用得当,均可恰如其分地强化与表现构思意图,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完美统一,构成了色彩美。在工作中常遇到这样事情,有些画看上去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却不美,原因在于忽视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将两者相互独立。
色彩秩序配色法。
一、色彩秩序配色法。
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秩序训练法更偏重于用色彩来组织层次丰富、色调统一美的秩序。
二、色彩秩序配色法的要求。
按色彩构成原理,即对比协调规律,在画面内安排构成调子的主色。其次是组织与构成主色调系统相呼应的次主色(对比协调色)。再次是确定小面积起平衡冷暖作用的低纯度色补色系统,及少量的点缀对比色。这些决定秩序的几块颜色的选择,完全不受形象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面积、位置、秩序的需要,随意更换、调动、支配。重点要考虑如何把握主色调、协调色和点缀色之间的秩序安排,及相互对比关系,如何构成一个具有明显秩序的组织意识,有较强的理性、规范化的色彩秩序。所有这些训练过程,完全是随意调动或增减的,直到符合色彩对比协调规律为止,完成秩序组织训练的全过程。
要寻找构成色彩美的秩序骨架,在不破坏这几块颜色关系的情况下,再增加层次,便可使色彩构成作品丰富完美起来。可见正确地找到这几块颜色,构成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成为秩序配色法的关键所在。
网页配色小技巧。
1.用一种色彩。这里是指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调整透明度或者饱和度,产生新的色彩,用于网页。这样的页面看起来色彩统一,有层次感。
2.用两种色彩。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选择它的对比色。
3.用一个色系。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感觉的色彩,例如淡蓝,淡黄,淡绿;或者土黄,土灰,土蓝。
在网页配色中,还要切记一些误区:
色彩构成(interactionof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色立体及表色系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二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