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读书心得范文(19篇)
每一次总结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进步的方向。避免使用太多的排比句或长句,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读完这些总结范文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一篇完美的总结。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一
近年来,简明逻辑的研究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明逻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思维过程中的需求,提高沟通能力。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简明逻辑的书籍,我深感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简明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首先,简明逻辑强调的是逻辑思维的清晰和正确性。它教会我们如何避免逻辑错误,例如情感主观性和语义歧义。其次,它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逻辑工具和技巧,如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和方法,我发现我的思维变得更加客观、明确,并且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段:简明逻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简明逻辑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简明逻辑,我学会了如何过滤、评估和推理信息,使我在面对信息过载时更容易做出决策。此外,简明逻辑还在提高沟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正确的逻辑分析和反驳,有助于我们达成共识和有效沟通,避免了争吵和误解。
第四段:简明逻辑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简明逻辑不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而且对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也至关重要。通过学习简明逻辑,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思维中的弱点和错误,并学会如何纠正它们。同时,简明逻辑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
第五段:简明逻辑的挑战和继续学习的重要性。
当然,学习简明逻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掌握简明逻辑需要时间和实践。尽管我在之前的学习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因此,我决定继续深入学习简明逻辑,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一定能够提高我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结:
简明逻辑读书心得体会通过明确简明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强调它在日常生活和思维能力提高中的应用,以及面对学习的挑战和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得出了简明逻辑的学习对我们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思维过程中的需求,提高沟通能力。通过学习简明逻辑,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问题并做出更全面的决策,同时也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尽管学习简明逻辑是一项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定会取得进步。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现代社会,逻辑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为了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阅读了《简明逻辑》一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书中的示例和理论知识,我学到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分享一些关于《简明逻辑》的读书心得。
第二段:认识逻辑思维(200字)。
《简明逻辑》一书将逻辑思维定义为思考的方式,即通过合理的推理和分析,整合和判断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习逻辑思维,我认识到只有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才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逻辑思维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能力,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在日常的思考和行为中不断运用。
第三段:逻辑思维的应用(250字)。
读完《简明逻辑》后,我深刻认识到逻辑思维的应用范围之广。逻辑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学术论文和科学观点,还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决策和人际交往。在分析问题时,逻辑思维能帮助我们识别逻辑谬误和陷阱,从而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在生活中,逻辑思维能帮助我们从多个选项中做出明智的选择,使我们的决策更符合逻辑和理性。同时,逻辑思维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因为语义模糊和思维混乱产生的误解和争执。
第四段:逻辑思维的训练(300字)。
在学习《简明逻辑》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逻辑思维是需要不断训练和实践的。逻辑思维必须通过日常的思考和实际的问题来训练,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掌握逻辑思维的技巧和方法。为了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经常与他人进行学术和生活问题的讨论,并且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此外,我也尝试使用逻辑思维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规划时间和管理个人事务等,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阅读《简明逻辑》,我深刻体会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逻辑思维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决策,并且与他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因此,我将继续努力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将其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以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和成就。
总结(100字)。
通过阅读《简明逻辑》,我深刻认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逻辑思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学术问题和科学观点,还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决策和人际交往。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三
逻辑学不仅仅是辩论社会里的利器,更是日常生活中表达阐述自己的手段,像极了血肉人类的骨骼。刚入职场年轻人需要用逻辑阐述表达自己,老练的管理者更需要用逻辑清晰的传达自己的命令。只有先定好目标基调,才能一步步的完善细节,用最短的时间向着共同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工作中,逻辑能力强的同事,总能把事情讲解的非常清楚,而逻辑能力弱的同事,需要我们引导之后,才能把工作汇报清楚。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后者占多数。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逻辑和辩论的训练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讲不太多,但我们工作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来经营公司,因此需要多多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才能在沟通中得心应手。
逻辑学更给了我们质疑的勇气。越长大越对于常态的事情,只要多数人支持,我们就收起了我们的言语,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质疑。任由他们玩弄混淆前提结论,向我们投递着这样那样的信息垃圾。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五分钟就能浏览一个小新闻,俩分钟能够看完一个小视频,掐头去尾不用逻辑质疑,只能让千百个人都成为网络机器。就像那句话,我不知道网上戾气为何那么重,喷子那么多,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身边人不上网?同时由于自己的无知,我们不敢接受质疑,甚至不能面对问题,只能对咨询的人冷嘲热讽,大吼着存在即合理,逼迫着别人接受。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四
逻辑是一门帮助我们理清思维和分析问题的学科,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了解逻辑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在我最近的阅读中,我选择了一本名为《简明逻辑》的书籍。通过阅读和学习,我对逻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受益匪浅。
首先,在阅读《简明逻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理性思考。逻辑告诉我们,要通过合理的推理和论证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争议,而逻辑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习逻辑,我学会了不再凭借主观感觉和偏见做出决策,而是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来判断。这样的思考方式使我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准确和客观。
其次,逻辑读书还培养了我的辩证思维能力。逻辑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会分析和评价论点的有效性。通过学习逻辑,我能够更好地识别错误的逻辑和论证中的漏洞,并从中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逻辑训练了我的思维,使我能够更全面地考虑问题,避免陷入单一思维方式的困境。在与他人交流和争论的过程中,逻辑的运用使我能够更有说服力地表达我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
第三,逻辑读书还帮助我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逻辑告诉我们,要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相关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读书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通过划分问题,提出假设和论证来解决难题。逻辑训练了我的思维敏锐度和判断力,使我能够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不仅如此,逻辑还教会了我如何设定优先级和权衡利弊,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四,逻辑读书还加深了我对阐述和分析文字的理解能力。逻辑理论运用在语言和文字的阐述中,尤其在论证和论文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读完《简明逻辑》后,我学会了如何识别论述的结构和关联,如何通过数据和事实来支撑主张,以及如何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和连贯。这使我在写作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更加有条理,更加有说服力。
最后,逻辑读书的过程也是一次对自我的思维能力的检验和提升。通过学习逻辑,我有机会自省自己的思考习惯和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和完善。逻辑读书要求我们思维严密,分析清晰,这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逻辑训练了我的思维速度和逻辑思考的能力,使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惑。
总结而言,读《简明逻辑》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理性思考、辩证思维、问题解决和文字阐述方面的技巧,还加深了我对逻辑学科的认识和理解。逻辑读书对我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将继续学习和运用逻辑,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五
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三段论推理,以后的日子,用易经推演,用逻辑学推理,相辅相成。
北大的时候,王强选修了一门课程,叫《形式逻辑学》,当时,整个北大选修这门课的人只有3个人,其中包括王强。王强说,当时上课的女教授说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句话就是:逻辑学是门推理的科学,你们很聪明,选修了这门课,逻辑学对你人生最大的作用就是:当你的人生需要获得重大结论的时候,你可以省去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推理过程,可以直接从前提推到结论。
当年王强出国,到了加拿大留学,他想选修计算机,但从性价比上来说,在国外读本科要4年,需要花4年的钱,读硕士只要2年,只花2年的钱。所以读硕士是性价比最高的。但是他没有任何计算机的基础,他面临两难的选择。此时,王强想到了他选修的逻辑学课程,他把逻辑推理的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用在了这个选择上。他说,面对这种情况,大前提是:计算机是人发明的;小前提是:人一定能学会人发明的东西;由此,他直接推出结论:王强一定能学会计算机,或者是王强不是人。根据这个推理结论,他果断的在计算机知识0基础的情况下,选择了计算机硕士,用了2年时间顺利毕业,毕业后进了贝尔实验室。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六
《简单的逻辑学》不仅仅是辩论社会里的利器,更是日常生活中表达阐述自己的手段,像极了血肉人类的骨骼。刚入职场年轻人需要用逻辑阐述表达自己,老练的管理者更需要用逻辑清晰的传达自己的命令。只有先定好目标基调,才能一步步的完善细节,用最短的时间向着共同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工作中,逻辑能力强的同事,总能把事情讲解的非常清楚,而逻辑能力弱的同事,需要我们引导之后,才能把工作汇报清楚。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后者占多数。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逻辑和辩论的训练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讲不太多,但我们工作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来经营公司,因此需要多多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才能在沟通中得心应手。
逻辑学更给了我们质疑的勇气。越长大越对于常态的事情,只要多数人支持,我们就收起了我们的言语,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质疑。任由他们玩弄混淆前提结论,向我们投递着这样那样的信息垃圾。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五分钟就能浏览一个小新闻,俩分钟能够看完一个小视频,掐头去尾不用逻辑质疑,只能让千百个人都成为网络机器。就像那句话,我不知道网上戾气为何那么重,喷子那么多,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身边人不上网?同时由于自己的无知,我们不敢接受质疑,甚至不能面对问题,只能对咨询的人冷嘲热讽,大吼着存在即合理,逼迫着别人接受。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七
《简单的逻辑学》是本逻辑学入门书,aguidetogoodthinking,也就是教我们如何思考的哲学类书籍。我也略读了英文版的《beinglogical》,据说比译文符合逻辑更多一些,但我并不能读懂,只好放弃。即使是有小瑕疵的中文版,也值得一读。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简单的逻辑学说》,逻辑的规律是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逻辑强调充分必要条件缺一不可;逻辑来自三段论,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正确,小前提的条件和大前提的结果之间必须有连接,连接就是靠大前提的条件和小前提的结果;逻辑有效,但未必是真,正如程序可以通过编译,但未必逻辑无措。
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素质是一种基本教养,是尊重基本的社会常识,以及人类文明公认的核心逻辑基础。所有与素质有关的恶劣,低俗和纤薄,基根本原因都与逻辑有关,是缺乏逻辑的基本知识,缺乏运用逻辑的基本能力,缺乏逻辑的思维方式的表现。为什么很多人爱说“中国人素质低”,首先,这类表述包括了所有中国人,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素质低,这时说这句话的人可以辩解并没有说“所有”,他确实没有直说,但他暗示了。不少网络喷子在发地图炮的时候就会如此做挡箭牌,引战成功后借此“功成身退”,其实根本不合逻辑。
当你在评论区或者很多地方看到一些批判性的评论和一些“杠精”“洗地”时,你会觉得这些人没素质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言论毫无逻辑,比如将特殊命题当全称命题,前提无真实性、相关性,三段论结构错误,将情感带入论证,将论证等同于争吵等,最显著的表现则是中项不周延,偷换概念,窃取论题,以暴易暴,对人不对事,混淆视听,以笑饰非等。然而碰到这些没素质的“喷子”时,大多数人怒气一上头,明知逻辑有问题,还顺着他的逻辑“对杠”,则会将素质拉到更低。相反,如果了解逻辑学。一眼识破对方的逻辑错误的类型,则能避免很多素质低下的冲突。正如安布鲁斯所说:“逻辑能力的高低与误解产生的概率成反比。”
·
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当侦探,但是在很多看似拼运气的游戏中用到逻辑推算十分奏效,比如猜拳、21点、词语接龙等用到逻辑推理再加上一些统计和心理博弈可以增加胜率,甚至是国际象棋、射击游戏、moba游戏都要用到逻辑学。
“逻辑是让人信奉真相”的技术但不绝对。比如在科研上常假设一个虚伪的前题推理,看似不符合逻辑要求的前题正确性却可能加快研究进展,或推出假象排除。同时对正义这类较模糊的定义也不太管用——你可以说干掉少数做恶的人保护更多的人是正义,也可以说你要救世界上所有的人当“正义”的伙伴。在逻辑中肯定句比否定表达更清晰,但在日常生活中否定表达更委婉。
总之,逻辑应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作者:何陆骐。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八
世事运行皆有规则,个人行为处事必须符合社会公认规则,否则则会被社会所排斥。那么什么是社会规则?如何符合这些规则?在我看来,这些规则实质上就是逻辑的表现形式之一。常听人言,某某说话不合逻辑、某某行为不合逻辑。其实就是说某某说话行为不符合社会规则。进而言之,窃以为逻辑是社会规则的上位概念,逻辑不仅涵盖社会规则还包括自然运行规律,有点类似中国古代所谓的“道”,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三点理由:一是从逻辑表现方式看。逻辑最重要表现是推理,表现为从一个结论推出另一个结论。这和社会发展是一致的,社会的发展也总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社会形态;也和自然界的发展相一致,新的事物总是在已有的事物基础上产生。二是从逻辑的基本原理看。逻辑最主要定律有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同一律。无论是人类社会规则还是自然规律无不契合这些基本原理,不能违反这些原理。三是从抽象程度看。逻辑更为抽象,涵盖更为广泛。社会规则和自然规律往往是具体的.,而逻辑是基本原理,涵盖两类事物。所以逻辑是规则和规律的上位概念。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社会规则、自然规律成千上万,不同领域有不同领域行为规范和客观规律,个人难以面面俱熟,但逻辑不然,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掌握。掌握逻辑即是掌握了一把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金钥匙。一方面运用逻辑增强自己思维表达能力,推进人类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另一方面逻辑又是检验自己言行是否正确的'客观依据,促进自身合乎规则。那么如何掌握逻辑这一工具呢?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和进行逻辑训练是惟一的捷径。在众多的逻辑学著作中,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所著《简单的逻辑学》,则是其中的翘楚。
这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有关逻辑的准备知识,告诉读者什么是逻辑,逻辑与语言的关系。第二部分讲逻辑的基本原理,主要讲逻辑的基本定律。第三部分讲逻辑学的语言,即如何论证。第四部分讲非逻辑思维的根源,也即是错误思维的原因。最后一部分论证百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正如书名,这是本简单的书,只有薄薄的一百多页,不用半天就能读完,但它却系统全面地把深奥的逻辑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名为简单其实绝不简单,简单的是叙述的方式和扼要的内容,关键内容却是谈的非常深刻,比如什么是正确的逻辑如何做到正确逻辑,作者观点鲜明一针见血。本人以前也曾经尝试读过一些逻辑学的书,但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但这本书却连续读了两篇才肯释手,实在是因为阅读此书让人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真正体会大道至简。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九
当初上逻辑课,也是奔着学分去的。然而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生动的举例,多是涉及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我觉得,哲学并没有想象中的乏味于枯燥,逻辑与生活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生活离不开逻辑,逻辑也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哲学家喜欢喋喋不休,所以很不愿意沉默,哪怕前面是块“坚硬的石头”,并没有办法给出进一步的理由。这样,问题出现了。在理性的尽头,哲学家要么会给出一个或者几个所谓“自明”的公理——这是独断论;要么因此而怀疑一切理由,声称一切都是虚妄——这是怀疑论。这似乎是大多数人对逻辑的深刻印象。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逻辑学研究的宗旨,就是发现并塑述这些标准,使之能够检验论证,把好的论证与坏的论证区别开来。我知道这才是学习逻辑的最终目的,习得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也算是拥有了一份比别人更睿智的理性,在问题的分析上,我们会更占优势。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主观感官直觉做出的判断也许就是片面的,被蒙蔽的,而在这种时刻就应当辅助以逻辑的敏锐思维,丁是丁,卯是卯,不允许有丝毫含糊的地方。我认为这是严谨求精的态度。
通过学习,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得到了改变。比如通过逻辑三段论的判断方法,判定一个论证的有效性。否定后件式,肯定前件式,纯假言三段论等等,都是帮助我们全面理性分析问题的向导。以我们身边的事情为例,大学中多有辩论比赛,主办方所定下的论题,则是利弊兼有,或是被称作模棱两可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获得不同的结论和观点。据我的观察,在辩论的过程中,辩手多采取偷换概念或者层层嵌套的论述方法,一步步把对方绕晕,以小的意义覆盖大的意义,就如逻辑命题中的某些名词一样,在此句中的'意义要小于在彼句中的指示含义。一般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人,也许真的会哑口无言,在自己还在诡辩中挣扎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输给对方了,因为凭主观直觉上,我们无法推翻别人的断言,或者对其提出反驳,因为没有逻辑的思维,我们是无法抓住出错点的。如果具备了逻辑的知识,完全可以抓住对方的蛛丝马迹,陷其于自相矛盾、举例不当的尴尬境地。对方如果采用逐步论定的结论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验证逻辑论证的方法,比如前面提到的否定后件式,看他是否犯了肯定后件的谬误,这样一来,对方想耍思维上的小聪明,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黔驴技穷罢了。
还有逻辑作业,我觉得基本上很少有人是真心愿意写的,多是为了学分和成绩吧。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学习的兴趣,体会到了逻辑的魅力。老师选的题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可以使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反复复习课上学习的知识点,并以做题的方式进行应用实践,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通过举与原题形式一致的反例来推翻原命题,通过一个生活中大家熟知的常识来推翻看似晦涩的哲学命题,确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学习逻辑的过程亦是发现惊喜的过程,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你也可以通过知识来推翻伟大学者曾下过的断论,李老师也说过,并不是所有名人的话都是对的,包括伟大的哲学家,我们通过逻辑论证也可以对其提出质疑。
再者,我真的很喜欢逻辑学老师。声音很有磁性,他身上有种很令人敬佩的魅力,不单单是渊博的学识,还有他的授课方式,他的讲话语调,都让人觉得亲切。就像一个磁铁,吸引着你在逻辑的海洋中吸取无尽的知识,欲罢不能。
所以说,一个学了逻辑学的人,比之一个从未思考过推理原理的人,其进行正确推理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首先因为学习逻辑学可以习得许多检验推理的正确性的方法,能够更容易地识别推理错误,从而使这些错误不容易在推理中滞留。在这些被识别出的错误中,有些普通的推理谬误,或所谓“自然错误”,是只要把它们充分弄清就很容易避免的。
没有逻辑,而只凭主观感觉的分析是自我盲目的情绪与分析的产物。这种盲目地分析,与逻辑背道而驰。而我们在生活之路中,需要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说逻辑与我们的生活是统一的,也是一体的。逻辑是关于正确思维的理论,它必然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逻辑是人们言语交往的工具,是人们求知的方法,是人们理性的支撑点。我觉得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素质,就不可能有健全、成熟的理性,就不可能积极有效地认识世界,也不可能进行成功的交际。一个没有良好逻辑思维素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这学期学习逻辑是很必要的,也是十分值得的。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
之前有阅读过哲学和逻辑学,按照正式的书面语言表述的话:逻辑学和哲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你也可以将它们定义为一项技能。而我通过比较,个人认为逻辑学理论比哲学更好理解,而且实用性更强,范围也更广。哲学是一门教会你如何认知世界,如何思考。而逻辑学,更像是一个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本书中大概讲述了逻辑学的涵义,表现形式,目的以及非逻辑学的含义,原因和表现形式。通过本书,我对逻辑学的定义就是逻辑,也可称为推理,目的是寻找真相。
然而,逻辑学相比于哲学,它不仅教会你如何思考,还会让你领略到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也是我对本书记忆最深的,也是收获最多的一个板块。我一直认为: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当中,每天都与周边的人事物产生联系。而最重要的就是与人产生联系,那么在进行有效沟通之前,你需要思考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本书,就像是对新手入门的一本初级教材。在这本书的思维带动下,你会发现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与逻辑学息息相关的。有效的沟通,那就是在明白你的意思下进行思考并做出相应的反馈。这个过程就好似你是一名推论家,你接触社会(假设论点)――搜集材料(论据和推理)――得出结论作出反应(论点成立)。这也可说明逻辑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拿书中提到的举例,比如常见的因果律,避免同义律(指的是一句话中,用词尽量用最精确的,避免含糊其辞),避免过多否定,因为就在西班牙语中,双重否定还是表否定,些许加强语气和强调之义。而英语中是双重否定表肯定。
所以在你与人交流时,这些都是实用性的沟通原则。如果你表意不明,那么对方还需要揣测你的内心,这是一个没有效率,耗费时间长的沟通。更值得强调: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花心思在你的身上。其实当你深入了解以后,你真的会发现逻辑学真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在影响我们,也在我们身上发生着或多或少的作用,只是没有察觉到,没有特别注意,要说逻辑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最具体和明显的事例,我立马能想到的是:警察,老师,辩论手,律师等等。因为这些例子基本都是靠与人接触,发现和了解问题,并且寻找真相的进程。
综上所述,有时看似难以理解的知识,也是可以慢慢吸收到的,如不能理解,说明自己认知范围有限,那我们就更应该多去搜集资料,揭发真相。最后一句话,是我目前对阅读的一个态度:你不需要掌握每一门知识,但至少会学到另外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一
《简单的逻辑学》是由美国作家麦克伦尼写的一部著名的逻辑学着作,虽然薄薄的一本书但里面却饱含着丰富的内容。总之,读了《简单逻辑学》让我受益匪浅,它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让我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对问题的判断不停留在感性的认识而注重理性的思考。简单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地思考,准确的判断。简单逻辑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说话的艺术。《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很好的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一个人说话的逻辑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读全书,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二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的第三点:万物终有其根源。充足理由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们不尽知每个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都是有理由。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当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事物会是这样时,我们就会用相当一部分精力来探寻这些理由。从理论上来看,关于本源的知识是非常让人感到振奋的,因为知其所以然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们。
但是关于本源的知识同样可以广泛应用于实践领域,因为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发展,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确定某种细菌是引发某种疾病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消灭细菌的方式来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我们知道万物的根源后,弄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在探寻事物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其结果开始。我们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现象,并需要为之做出解释。也就是说我们面对这些客观的事物;去探寻这些事物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所做的探寻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这就是说,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在结果上留下其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这样的逻辑学思考有什么重要的实践意义呢?当我门在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知道产生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的探寻方向。在这章节里里作者举了一个谁打翻了厨房里的牛奶的故事。从奇怪的声音,到半瓶牛那倒地,到看见蚂蚁,到金丝雀出笼,到窗户外邻家的猫,作者一步步探寻和排除,最终锁定那只灌木丛中正添嘴的猫为重点怀疑对象。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场合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逻辑思维好就有助于事情的顺利完成;相反,如果我们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那就有可能把事情搞砸。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读了《简单的逻辑学》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前思考问题的片面性。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学到了逻辑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技巧。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我相信,我以后思考问题一定会更加全面,言语表达一定会更加的清晰,逻辑性更强。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二
周末看了金岳霖著的《形式逻辑》概念这一章第一节,对于文章有些自己的感悟,大概记录如下吧。
第一节讲的是概念的特征。
一个事物,有其性质和关系,性质如形状、颜色、气味、动作以及其他较复杂的运动形态;关系就如,人们喜欢吃苹果,“喜欢吃”描述了一种关系。这种性质、关系,就叫做事物的属性。
如果说从全面了解事物本身来讲,是不是我们对身边的很多事物,并不了解。
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形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就分别形成不同的类。某类事物的特有属性,就是某类事物都具有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某类事物的偶有属性,就是某类中的某些事物所具有但不是某类中所有事物都具有的那些属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了解人性时,要认清何为特有属性,何为偶有属性。
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固有属性。本质属性,就是某类事物的有决定性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就是某类事物的派生属性。
人性中,更是要看清何为本质属性,何为派生的固有属性。
感觉、知觉与印象,属于生动直观与感性认识的阶段;概念、判断与推理,属于抽象思维与理性认识的阶段。
概念的产生,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质变。概念具有抽象性、普遍性。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或固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三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有幸参与了一个逻辑推理的实验课程。这个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练习,帮助我们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验课程中,我们首先通过理论学习了解了逻辑的基本概念,如前提、结论和推理。然后,我们开始进行大量的逻辑推理练习。这些练习形式多样,包括推理游戏、谜题和逻辑链。
通过这个实验课程,我深深地认识到了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解决问题、做出决策,还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都需要用到逻辑推理。而且,我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运用逻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逻辑思维的乐趣。通过逻辑推理,我发现了许多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思考方式,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的地方,比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需要更严谨的推理方法。
总的来说,这个实验课程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逻辑推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我期待着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为我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四
逻辑狗是一款广受欢迎的逻辑推理游戏,它不仅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好方式。作为一个逻辑狗的赤心玩家,我在长期的游戏中有了不少收获和心得,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第二段: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被认为是人类的高级思维能力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问题的本质,找到最优解。适当地练习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判断能力以及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而逻辑狗在这方面特别有帮助,通过游戏中的逻辑推理题目,玩家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第三段:逻辑狗带给我的成就感。
当我成功通过复杂的逻辑题目后,我往往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伴随着我走过逻辑狗的每一个关卡,让我充满动力和激情。对我来说,这种成就感不仅仅来自于解决问题的结果,更多是来自于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逻辑思维找到了解决方案的感觉。
第四段:逻辑狗让我认识更多的朋友。
通过逻辑狗,我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们交流和切磋逻辑思维,让我受益匪浅。在逻辑狗的游戏社群中,我学到了不少我之前不知道的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和技巧不仅帮助我在逻辑狗游戏中更快地找到答案,更帮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五段:总结。
逻辑狗是一款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逻辑推理游戏,通过它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其中体验不同的成就感和认识更多的朋友。适当地玩逻辑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享受生活中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让我们一起享受逻辑狗带来的快乐和成就吧!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五
逻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学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通过学习小逻辑,我深刻认识到逻辑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我将从逻辑思维、论证推理、辩证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谈谈我的心得。
首先,小逻辑让我培养了一种持续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从产生思考到形成推理的一种思维过程。在学习小逻辑的过程中,通过对逻辑原理的学习和训练,我逐渐形成了一种清晰、准确、连贯的逻辑思维。在处理问题时,我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部分进行思考,并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我的思维更加科学、合理,也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
其次,小逻辑让我学会了有效地进行论证推理。论证推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论述和论据来支持或证明一个观点。通过学习小逻辑,我了解到了推理的各种方法和规则。例如,在进行推理时,我可以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我懂得了让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紧密、严密,避免错误的逻辑关系,以确保我的推理合乎逻辑。这种论证推理能力的培养使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三,小逻辑让我认识到了辩证法的重要性。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旨在通过分析矛盾和对立的现象,寻求达到统一和谐的方法。在学习小逻辑时,我学会了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当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各个因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辩证法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使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在处理问题时思路更加开阔、全面。
第四,小逻辑还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所获取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的一种能力。通过学习小逻辑,我学会了用客观、客观和科学的方式评估和解释信息。我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检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信息进行哪些的判断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才能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最后,小逻辑让我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在学习小逻辑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如何正确地提出问题,如何收集和分析问题相关的信息,以及如何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我能够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提高生活品质,使生活更加顺利和幸福。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小逻辑,我深刻认识到逻辑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心得体会。逻辑思维的能力使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科学和合理;论证推理的技能使我能够更好地表达和支持自己的观点;辩证法使我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多变的问题;批判性思维让我能够识别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使我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会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应用逻辑在各个方面的生活中。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六
1.了解逻辑:在开始学习逻辑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逻辑以及它在思考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逻辑是一种推理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逻辑基本概念:在学习逻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如前提、结论和假设等。这些基本概念是逻辑思维的基础。
3.练习逻辑推理:学习逻辑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学会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和判断他人的观点和论据。通过学习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逻辑推理的过程。
5.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培养逻辑思维,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应用:学习逻辑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应用来检验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逻辑思维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逻辑思维,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七
内容摘要:尽管法律逻辑学没有探讨法律的逻辑(此处的逻辑意指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但它告诉我们批判性地分析法律的逻辑(此处的逻辑意指思维规律、规则和方法,主要是推理和论证的规则与方法)。后一种逻辑理性地看待前一种逻辑的现有观点,思考其未来走向。以培养和提高法律思维能力为目的,法律逻辑学教学需要注意:从强调逻辑自律意识着手,引导学生重视逻辑思维;用法律逻辑学理论思考,引导学生提高法律思维能力;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分析案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望;提问式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适当课堂辩论,引用典故事例,设计课堂游戏,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既讲普通逻辑学的知识,又讲辩证逻辑学的知识,找寻法律的生命。
关键词:法律思维法学教育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
法律逻辑学没有探讨法律的逻辑(此处的逻辑意指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但它告诉我们批判性地分析法律的逻辑(此处的逻辑意指思维规律、规则和方法,主要是推理和论证的规则与方法)。后一种逻辑理性地看待前一种逻辑的现有观点,思考其未来走向。在法律教育和学习中,法律逻辑不但是基础,是工具,而且更是目的。这正如台湾著名的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所言:“学习法律,简单言之,就在培养论证及推理的能力”。
当前,法学教育困惑于怎样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逻辑学教学困惑于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律思维训练。对此,本文结合讲授法律逻辑学的体会,总结一些法律逻辑学的教学方法,就教于同仁。
一、强调逻辑自律意识,引导学生重视逻辑思维。
人从2岁左右就开始逻辑思维,在成长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逻辑自律意识淡薄却是大家的通病。有一些人,我们不能说他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但在写论文、教材、专著中,在讲话、演讲、辩论中,在处理一些重要问题时,却犯了一些不该犯的简单错误。例如:《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的两篇文章。
《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辩正》第167页:“根据通说,犯罪的本质在于它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简单地说,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显然,它是一个全称判断,即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于是,反对者很快反驳”这里,作者明显在偷换论题,从“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推不出“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只能推出“有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犯罪”(全称肯定判断不能简单换位,只能限制换位)。
《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第109页:“客观真实论者一方面声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另一方面又将刑事诉讼定义为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一,这样一来,在诉讼中,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命题可以替换为‘认识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所谓真理无非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一种认识,因此,上述命题可以进一步替换为‘认识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作者在这里混淆了概念,将辨证思维中的“同一”理解为普通思维中的“同一”,依此作推理,结论肯定不正确。“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一”指的是辨证思维中的“同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同一,而不是普通思维中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同一。
当然,讲到这里,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出现逻辑错误只是作者和编辑缺乏逻辑自律意识的结果,核心期刊还是核心期刊,法学专家还是专家,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全部(作者的文章还是有创新之处,这个例子还可以用来讲解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关系等),需要注意的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专家尚且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更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自律意识,把自发的逻辑思维转变为自觉的逻辑思维。这是学习法律逻辑学的第一个目的。
二、用法律逻辑学理论思考,引导学生提高法律思维能力。
法律思维由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组成,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相互依存,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法学专业课讲授法律思维内容,法律逻辑学讲授法律思维形式,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和提高法科大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训练时,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彼此相依,形式离不开内容,内容也离不开形式。法律逻辑学教学中融入法律思维内容,法学专业课讲授时注意法律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举两个例子:
在法律逻辑课堂上,我让学生把“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行为”、“犯罪行为”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欧拉图表示出来,大部分学生把行为划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在违法行为中划分出犯罪行为。他们认为,一种行为,要么合法,要么违法,为什么?他们说“不违法的就是合法”,“法不禁止即自由”嘛!且不说这样给合法下定义不合逻辑规则,也先不提合法的定义到底应该是什么,就举个例子,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另一个人上来打他一下,不重,也不轻,违法吗?不违法。合法吗?没法回答,说是说不是似乎都有问题,但你肯定不能说这种行为合法。还有更多的例子,不违法的并不能说合法。“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行为”、“犯罪行为”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欧拉图应该这样表示:先将行为划分为法律调整的行为和法律不调整的行为,然后,再将法律调整的行为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中有一部分是犯罪行为。想一想,“法不禁止即自由”是多好的一个借口啊,法不禁止的就是自由的,但逻辑理性告诉我们,不是所有时候都这样。
在和学生一起聆听的一次学术报告中,一位教授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修改为“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执法公平”。目的是希望“依法治国”落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权”上,而不是“依法治民”。但是如果要“依法治官”、“依法治权”,那么,凡是官和权都要依法而治。行政是权,我们呼吁依法行政,司法也是权,为什么不说依法司法呢?是现在我国的司法已经依法了,还是司法需要凌驾于法律之上,还是司法依不依法并不重要,至少不如行政依法重要,只要公正就可以了?而什么是公正?司法官说了算吗?这是从逻辑三段论推理想到的质疑。当时,正好讲到三段论推理,学生感触非常深刻。
以上说明尽管法律逻辑学没有探讨法律的逻辑(此处的逻辑意指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但它告诉我们批判性地分析法律的逻辑(此处的逻辑意指思维规律、规则和方法,主要是推理和论证的规则与方法)。后一种逻辑理性地看待前一种逻辑的现有观点,思考其未来走向。
三、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分析案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望。
“案件分析是指对案件事实进行分解、条理剖析,并提出应如何适用实体和程序法律意见的活动。”案件分析是法学专业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件分析在于揭示案件中的法律理由,包括事实根据、法律依据和二者在法律上的逻辑结合。事实和法律都是由概念组成命题,由命题进一步组成推理,以此来论证法律理由。所以,案件分析也可以从概念、命题和推理入手。
例如,某地方法院判决的婚姻关系上的违约金案。原告和被告结婚时订立书面的婚姻合同,上面约定了违约金条款:任何一方有第三者构成违约,应当支付违约金25万元给对方。现在被告违约,原告起诉请求违约金。法院审理本案,遇到的难题是:本案是婚姻案件,应当适用婚姻法,但婚姻法上没有违约金制度。违约金是合同法上的制度,而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明文规定:婚姻关系不适用合同法。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讲,合同和婚姻,一是财产法上的行为,一是身份法上的行为。但两者均属于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其属概念。法律行为与合同、婚姻两个概念之间是属种关系。因此,法官可以适用关于法律行为生效的规则,具体说就是:其一,意思表示真实;其二,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其三,内容不违反公序良俗。审理本案的法官认为,本案婚姻关系上的违约金条款,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现行法对此并无强制性规定,并不违反“公序良俗”,因此认定该违约金条款有效,并据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向原告支付25万元违约金。
四、提问式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
提问式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是老师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务求达到学生被穷追猛问,难以招架的地步。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通常不会问问题的人,也就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因此,要在不断的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主要的是会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
有人说,律师的作用就是重新组合案件事实,寻找法律理由,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而怎样在复杂的案件事实中找到突破点?借鉴mba逻辑考试的方式,针对一个案件,请学生总结各方当事人的可能观点及证据,思考怎样支持、加强、反驳、削弱某一方的论证,怎样解释、评价某一方的观点和论证。同学之间可以假设案情,展开辩论。
在个案分析中,不断提问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们积极思索,互相反馈信息,并与教师沟通,在提问、反问、自问自答、互问互答中,探求解决问题、难题的路径与方法。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八
2003年,我曾经发誓再也不看逻辑书了。那时候,卓老师的一次持续5小时的逻辑课折腾得我想吐。(从下午2点到晚上7点多,我至今都很佩服卓老师,他可真能讲,他不仅口才好,他的脑瓜子也太厉害了。逻辑学是一门很扎实的课,是很伤脑经的学科,我一贯觉得。5个小时,太扎实了。但我又觉得逻辑,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维的学科,一定程度的逻辑训练是可以让人变聪明的。)到了今年,我专门买了金岳霖的《形式逻辑》,今天正式开始读,到目前为止都是很态度端正的。(由此可见——什么发誓之类的东西是无效的。世界在变,一切都会变。)(同时说明一下:金岳霖,好象就是那个一辈子逐林而居的痴情哲学家、逻辑学家。)
2010年3月的尾巴上,我打了四天针。每天坚持正常上班,上班之余的时候用至少两三甚至三四小时去诊所打针。手被那针头扎得青紫了,很疼。而且,那药水也很厉害,很疼,每次都咬得我手腕很痛,浑身不适。常常几近晕倒。我希望那药水更疼一点,让我更清醒一些。我其实一贯对疼都是非常敏感的,也是非常非常怕疼的人。这是我今年最特别的记忆。打针的时间,总是无聊。于是,就带了一本逻辑书在看。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逻辑书了。看得比较吃亏,似懂非懂。
我先看的是前言和补记,对这本书籍有所了解,知道这是一本已经过时了的逻辑书,但我仍然为慕金岳霖之名,决定好好读一读。然后决定先看看附录的《逻辑史资料》。在欧洲,有从亚里士多德到欧几里德,斯多阿派与伊壁鸠鲁派,波底乌斯、布里丹,培根和亚诺德、康德、穆勒、莱布尼兹与布尔等等一系列研究逻辑的先哲;至于中国,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经中关于逻辑的论说、荀况的名辞辩之说、到汉以后魏晋玄学家的追求,古印度逻辑学在隋唐年间传入中国,宋代朱熹主张“理在事先”,明末清初欧洲的逻辑学传入中国……编者之一(诸葛殷同)说,在中国,逻辑不好讲。个人一向以为,中国的文化哲学等都是在西欧之外自成体系的,独具特色,但又在这个曾经古老、辉煌而又僵化的国度里被桎梏了。(至于上世纪六零年代、七零年代的种种,那是当代中国文化史上不堪回首的记忆。)看逻辑学的一点史料,又让我生出此种感慨。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极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都需要应用的共同思维因素,就是具体思维的形式,或者说,就是思维形式。在具体思维中,没有不具有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也没有不具有思维形式的思维内容;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是有区别的,思维形式对于思维内容又有相对独立性。形式逻辑则是从实际思维中抽出思维形式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形式逻辑是从真假值的角度来研究思维形式极其规律的。形式逻辑只研究思维形式的真假条件,只研究当具有某一个思维形式的思想是真的时候,具有另一个思维形式的思想是真的或假的。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的内容是:如果一个思想反映某客观对象,那么他就反映这个客观对象;如果一个思想是真的,那么他就是真的;如果他是假的,那么他就是假的。
矛盾律的内容是:一个思想不能既反映某客观对象而又不反映这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排中律的内容是:一个思想或者反映某客观对象或者不反映这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和其他规律,要求思想有确定性、明确性、无矛盾性与一贯性。形式逻辑是没有阶级性的。
数理逻辑和形式逻辑不同有三:
第一,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不是完全相同的;第二,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第三,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在人们认识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不同有二:
第一,形式逻辑只是从思维形式方面研究思想本身的准确性、明确性、无矛盾性与一贯性;第二,形式逻辑只从真假值的角度,研究各种思维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恩格斯: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是分别地研究思维形式之间不同方面的关系的。)
形式逻辑的作用有二:
第一,形式逻辑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辅助工具;第二,形式逻辑是论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
我们把一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都叫做事物的属性。
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形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就分别地形成不同的类。
某类事物的特有属性,就是某类事物都具有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某类事物的偶有属性,就是某类中的某些事物所具有但不是某类中所有事物都具有的那些属性。
某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某类事物的有决定性的特有属性;某类事物的固有属性,就是某类事物的派生的特有属性。
感觉、知觉与印象,属于生动直观与感性认识的阶段;概念、判断与推理,属于抽象思维与理想认识的阶段。
概念具有抽象性。概念具有普遍性。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
真实概念是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概念;客观世界中存在着与真实概念相应的事物,虚假概念是没有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概念,客观世界中不存在与虚假概念相应的事物。
概念是判断,推理与论证的基础,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人们通过判断、推理与论证所获得的新认识,又要形成新的较深刻的概念。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概念的内涵就有是否正确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问题。属于思想方面的概念内涵与属于事物方面的特有属性不是等同的。由于实践要求不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认识同一类事物,对于同一类事物,人们就可以形成几个不同的概念;这些不同概念的内涵,分别地反映同一类事物不同方面的特有属性。
虚假概念是没有外延的。
所谓一个概念明确,就是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明确。
概念的内涵与概念的外延是相互制约的。
如果一个概念a的内涵比另一个概念b的内涵多,那么,a的外延就比b的外延少;同时,如果a的内涵比b的内涵少,那么,a的外延就比b的外延多。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比规律。(概念的限制法,概念的扩大法)
所谓概念准确,就是概念恰如其分地、不多不少地表示了我们所要表示的事物。
概念的限制法,从语言表达方面说,就是增加限制词的方法;概念的扩大法,从语言方面说,就是减少限制词的方法。
几种概念的特性:
单独概念与普通概念。单独概念就是这样的概念,他的外延是一个惟一无二的事物。普通概念就是这样的概念,他的外延,可以包含许多的事物。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就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就是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就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就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概念。
相对概念与绝对概念。相对概念就是反映具有某种关系的事物的概念。绝对概念就是反映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的概念。
两个概念之间的同异关系,也就是表现在两个相应的类之间的同异关系。
全同关系:如果所有a都是b,同时,所有b都是a,那么,a与b就有全同关系,或者说,a全同于b,或者说,a与b是全同的。也叫重合关系或同一关系。
上属关系:如果所有b都是a,但是,有的a不是b,那么,a与b就有上属关系,或者说,a上属于b。a是b的上位概念。
下属关系:如果所有a都是b,但是,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就有下属关系,或者说,a下属于b。a是b的下位概念。
交叉关系:如果有的a是b,而且,有的a又不是b,而且,有的b又不是a,那么,a与b就有交叉关系,或者说,a交叉于b,或者说,a与b是交叉的。部分重合关系。
全异关系:如果所有a都不是b,那么,a与b就有全异关系;或者说,a全异于b;或者说,a与b是全异的。排斥关系。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对于下属于c类的a与b两类说,如果a类与b类有全异关系,而且a类与b类之和等于c类,那么,a与b就有矛盾关系。
对于下属于c类的a与b两类说,如果a类与b类有全异关系,而且a类与b类之和少于c类,那么,a与b就有反对关系。
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的作用就是明确概念。
定义就是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逻辑方法。被定义项就是其内涵被揭示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以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的概念。定义联项就是表示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的必然联系的概念。
真实定义就是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属加种差的定义。
所谓a类是b类的属,或者b类是a类的种,就是说a类上属于b类。b种不同于其他种的那些属性,就叫做b种的种差。属加种差的定义,就是定义项是由属与种差组成的定义。
发生定义,就是用事物发生或形成过程中的情况作为种差的定义。因果定义。语词定义就是规定或说明语词的意义的定义。说明的语词定义,规定的语词定义。
真实定义与语词定义的关系。
定义规则:定义项中不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定义项,除非必要,不应包括负概念。定义项中不能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的。
划分就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的逻辑方法。也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时所根据的.标准,叫做划分标准或划分根据。
划分的规则:划分的各个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各子项之和必须穷尽母项。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划分标准进行。
二分法:如果我们把一个母项划分为这样两个子项,一个子项具有某种属性,而另一个子项恰好缺乏这个属性,这样的划分就是二分法。
划分是明确概念的外延,定义是明确概念的内涵。最好的明确概念的方法,是以内涵定义为主,以外延定义为辅。
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判断就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态。
同一的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同一个语句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判断:模态判断(必然判断,可能判断);非模态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联言判断;负判断。
简单判断就是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性质判断就是断定某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个个别事物具有某性质的判断。这个s是p。
单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一个个别事物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这个s不是p。
全称肯定判断sap,就是断定一类事物的全部都具有某性质的判断。所有s都是p。
全称否定判断sep,就是断定一类事物的全部都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所有s都不是p。
特称肯定判断sip,就是这样的判断,它断定在某类事物中有事物具有某个性质。有s是p。
特称否定判断sop,就是这样的判断,它断定在某类事物中有事物不具有某个性质。有s不是p。
逻辑方阵,对当关系:矛盾关系;差等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
sap和sop的真假关系是:其中一个真则另一个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矛盾关系。sep与sip之间的真假关系,同sap与sop之间的真假关系一样,矛盾关系。
sap和sip的真假关系是:当sap真时,sip一定真;但是,当sap假时,sip真假不定。当sip假时,sap一定假;当时,当sip真时,sap真假不定。差等关系。 sep与sop之间的真假关系,同sap和sip之间的真假关系一样,差等关系。
sap与sep的真假关系是:其中一个真,则另一个假,但是,其中一个假,则另一个的真假不定。反对关系。
sip和sop的真假关系是:其中一个真,则另一个的真假不定;但是,其中一个假,则另一个一定真。下反对关系。
一个判断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就是说,这个判断断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一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不周延的,就是说,这个判断没有断定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
周延问题是关于一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问题。在一个判断中,我们断定了或没有断定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是我们对主项外延与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内容;而在客观世界中主项外延与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的认识对象。
全称判断的主项都是周延的。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肯定判断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关系判断,就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对称性;传递性)
复合判断就是这样的判断,他包含了其他的判断,并且他的真假决定于他所包含的判断的真假。假言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判断。如果p,那么q。当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他的前件与后件就有三种情况:前件真,后件也真;前件假,后件真;前件假,后件假。如果判断是假的,则:前件真,但是后件假。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判断。只有p,才q。当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他的前件和后件就有三种情况:前件假,后件假;前件真,后件真;前件真,后件假。如果判断是假的,则:前件假,后件真。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如果而且仅仅如果p,那么q。如果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则:前件真,后件真;前件假,后件假。如果判断是假的,则:前件真,后件假;前件假,后件真。如果p,那么q。只有p,才q。
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在几个事物情况之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判断。(相容的选言支,p或者q;不相容的选言支,要么p,要么q;选言支的穷尽问题。)
联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都存在的判断。p,也q。(要求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一个判断p的负判断,就是这样一个判断,他否定判断p所断定的事物情况。也可以说,一个判断p的负判断,就是否定判断p的那个判断。sap的负判断,等值于sop;sip的负判断,等值于sop。六种等值关系:
并非这个s是p 这个s不是p
并非这个s不是p 这个s是p
并非所有s都是p 有的s不是p
并非所有s都不是p 有的s是p
并非有的s是p 所有s都不是p
并非有的s不是p 所有s都是p
各种复合判断之间的关系:
p或q 如果非p,那么q
如果p,那么q 并非(p而非q)
并非(p或q) 非p并且非q
并非(p而且q) 非p或非q
并非(如果p那么q) p而且(或但是)非q
模态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情况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断定了事物情况的必然性的模态判断,叫做必然判断。断定了事物情况的可能性的模态判断,叫做可能判断。必然肯定模态判断:必然p。必然否定模态判断:必然非p。可能肯定模态判断:可能p。可能否定模态判断:可能非p。
必然p,不可能非p;可能非p,不必然p;必然非p,不可能p;可能p,不必然非p。
必然p,p就是真的。p,可能p是真的。必然非p,非p是真的。非p,可能非p是真的。
几种特别的判断形式:
多数s是(或不是)p 少数s是(或不是)p
s一般地是(或不是)p s个别地是(或不是)p
s就是p
s基本上是(或不是)p
只有s才是p 只有s是p
除x以外,s都是p
既然p,那么q
因为p,所以q。
推理就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
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
归纳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或然性联系的推理。
小逻辑读书心得篇十九
丁哥昨天第一时间爆料了罗胖和申音分手事宜。后来跟申音聊了会天后,发现今日凌晨三点申音在自己的微博连发两条微博:
1、谢谢大家关心,罗辑思维是我和罗老师共同创建的独立新媒公司其中一个项目,因为大家支持团队努力,仅一年半就有200万微信用户,视频也有过亿人次观看。由于对未来发展方向各有想法,罗老师有意独自运营这个项目,诸多事宜我们仍在一一协商,一切都会以我们的用户和合作伙伴为重,一切都会有礼有信有量。
2、我们对于内容产业的未来仍然充满期待,我们坚信互联网可以帮助更多有趣有料的人脱颖而出,我们还会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只要初心没有改变,一切玩法可以重来,这场十年的互联网实验现在才刚刚展开。对罗辑思维也对自己说一句:好好做,莫着急。
据了解,他们合作公司叫独立新媒(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音占82.45%、罗振宇占17.65%。从传统意义来说,这样的股份结构说明,罗辑思维的内容核心罗振宇就是一个给申音打工的人,这一方面似乎违背罗胖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另一方面也无法真实体现两个人对公司发展的贡献。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申音的文章,那里就已经有了两人分手的影子,特别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回顾学习。
“罗辑思维”的成功,我今天就不讲了,主要讲教训。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我们犯了很多错误,有很多教训,我甚至觉得教训比经验还多,希望对大家做新媒体有一点点帮助。
教训之一:没想清楚就做app。
在刚开始做“罗辑思维”时,就提出来做app,当时好像不做这个就不叫移动互联网吧?于是我们就投钱做了app,找了最好的团队去做这个事。但是后来发现,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越觉得我们根本不需要app这个东西。
为什么呢?这其实是用户的决定。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在微信上全部能完成,没有理由再去下载一个app。有数据显示,微信现在已经占据了大家使用手机时间的80%左右,而绝大多数的app,即使下载后都很少打开。
2012年我们去做这个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根本没有想清楚背后的产品逻辑,所以做app的投资算是“沉没成本”了。我们唯一庆幸的,当初决定除了做视频、app以外,还同时做微信公共账号。从现在看来,除了优酷的视频,微信公共账号已经成为“罗辑思维”的另外一只腿。
也许将来我们还有可能去做app、做网站或者其他东西,但我们绝对不会仅仅是把“罗辑思维”脱口秀的内容直接搬到app上面。很多传统媒体去做app之所以失败,就是简单地将报纸或杂志上的内容直接搬到app上去。用户为什么要关注它呢?没有理由!
教训之二:不理解合作平台的逻辑。
自媒体有很多的平台,比如说百度、腾讯、搜狐等都有平台。我觉得这些平台都已经很大、很成熟了。我不认为依附那些平台有什么可耻的,但是,你永远不要只跟某一家平台去绑定。
第二个教训跟平台有关系。我们在跟平台合作时发现,因为你不是平台的“亲生儿子”,所以对你不闻不问。它能给你一些支持,那也是因为你带给了他价值。我觉得这个不要嫉妒,要有感恩的心,要感谢平台给我们支持和鼓励。有一段,我们感觉我们自己已经做得ok了,我们在视频里面放广告,这个事情突然就变得严重了。因为跟我们合作的是内容部门,但在平台更强势的是商务广告部门,这样做其实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这导致合作要暂缓、暂停。
后来合作时就发现,每当我们很努力地为平台创造价值的时候,平台就会给我们更多。如果我老想从平台拿到我超乎寻常的价值,结果就是双方都会很不舒服。要充分理解这个平台的逻辑,所以我们变成一个对平台非常配合的自媒体,平台也越来越支持我们的发展。
教训之三:患上“第二产品综合症”
“罗辑思维”做到第六个月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懂了,可以迅速复制经验去做另外一个产品了。其实你会发现,它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它包括对人的理解、对产品的理解。
“罗辑思维”其实就是一个产品,而产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围绕人来构建一个产品,其实真的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我们还是挺笨的,我们没有打造一个完全不依赖于人的产品。我们不要一下子做很多事情,而是尽可能在一个事情上多琢磨一点。
教训之四:要自由,不要捆绑。
“罗辑思维”开始是一个明星和一个经纪人的模式。这个模式是工业时代的模式,它有很多的问题,其实是在彼此捆绑,希望用一种契约的方式,本质上有一种不安全感的东西。明星和经纪人互相抛弃的现象很常见——如果明星不够努力,会被经纪人抛弃;如果明星太努力,会把经纪人抛弃。老实说,我们已经开始有了新的合作模式。
“罗辑思维”一直在讲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只有大家觉得自由的时候,彼此间的连接才牢固;如果大家觉得不自由,就没有安全感,彼此连接就会变得很脆弱。
教训之五:妄念太多。
做“罗辑思维”时,老吴(指吴声)、老罗(指罗振宇)和我在一起时,会发现三个“最强大脑”会不断蹦出太多新的想法,我们可以怎么样,也可以那么样,但其实你的人力、物力,你的资源分配,都会决定了你能做多少的事情。
前一段我真的觉得我们妄念太多,太想得到一些东西,结果你就会发现,那个是不对的。我前一阵有特别强的焦虑,因为我就老觉得我们要做很多的事情,当我们做很多事情,你已经在超越自己的能力,那是不对的。应该回到我们初心,到底用户需要我们是什么?所以最近我们在做减法,要消除这些妄念,尽可能让自己心安下来。
你得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知止而后定,知道定的人才会安,知道安的人才能静,静了以后才能思考,思考以后才能有所得。
总结:做出一针捅破天的东西。
从商业逻辑来说,我们就是做出一个东西,可以抵你做所有的事情,一个事情上就可以长出所有的事情。“罗辑思维”要做的是一针捅破天的东西,或者是一剑封喉的东西。
你发现互联网的逻辑看似很奇怪,比如腾讯做社交产品可能不赚钱,它赚钱的都是其它的事情,但是它如果不做社交这个东西,其它的东西就挣不到钱。我们想做一个社群,你问这个社群要干嘛呢?我也不知道。我想qq也不会知道它今天要做的事情。
过早想商业化其实就是妄念——你越想挣钱,挣的都是短期的钱,都是现在的钱。其实还是要找一针捅破天的那个东西,我们还在找,这个过程挺痛苦。
1、做自媒体一定要不靠谱。
在自媒体上,你千万不能太端庄,要有一点邪恶。端庄就是”端着装“,自媒体不怕被骂,就怕被嫌弃。你想,留几手都能火。又土又笨、无趣的人最终会被淘汰。而目前很多企业微博就犯了“靠谱”的毛病。
2、一定要有极客的精神。
罗振宇举例说,逻辑思维的语音他每次都会录到60秒,完全是靠他一次一次的尝试,有时,早上的一个录音最多要录几十次。而之所以让录音准确到60秒,完全是他自己的一种处女座式的“强迫症”。
3、一定要看不起人。
做自媒体一定要自恋。你得真正发自内心的自恋才能有“自我”。按照罗振宇的说法,他就是这么自恋的。他经常在视频和语音中说到,如果你不想听我说话,那就不要听。纯属自愿。
4、打造魅力人格体。
魅力,是互联网世界中的稀缺物资。打造自媒体,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魅力人格体“。上述三点基本上概括了魅力人格体的三要素——不靠谱+真牛逼+自恋。
5、做自媒体要去组织化。
6、一切产业皆媒体。
苹果本质上是一家媒体公司。它整合了全球最好的制造业企业和开发者,自己要做的事情只是发布产品。据罗振宇透露,罗辑思维现在也在办一件大事儿,即通过会员组织建立一个创业集群,类似一个“交易所”。会员可以发起项目,通过罗辑思维这个平台融资、融人才。
7、体验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摆脱匮乏将是整个世界的趋势。未来冷冰冰的工业品却变得越来越没有稀缺性。有稀缺性的是能够打造出体验场景的产品,被“魅力人格体”开过光的产品。譬如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连产品还没出来,罗永浩在微博上试预定,就能引来无数人捧场。
8、赵本山、史玉柱的时代已经过去。
未来是群岛世界,不再是帝国世界。像赵本山这样全国上下家喻户晓的明星将成为历史,像史玉柱这样卖脑白金这样,一个产品全国男女老少都知道也不再可能。未来,我的世界你不懂,你的世界我也可能不懂。
9、自媒体不需要定位自媒体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罗辑思维从来没有定位,用户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的内容。相比而言,目前那些将自己规现在特定领域的自媒体,混得都不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