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汇总11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二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20xx年9月19日—9月26日,参加了全县综治培训,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交流,特别是听了几位领导教授的精彩授课,我对社会管理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和我自己的工作,下面我谈谈对社会管理创新几点体会:
社会管理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县委组织部和政法委安排这次培训学习,也是一种创新的切实有效的一种学习形式,同志们能排除很多干扰因素,静下心来认真的学习,真正达到了学习的效果。通过他们典型经验的介绍和老师的讲课,不但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先进的工作社会管理与创新知识,尤其是通过学习,增强了党性、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对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牢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贵在重民生,就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上,扎根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中,反映在为民谋利的行动上,就是要优先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谋在顺民意,就是我们在谋划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等工作时,要以民声、民意为基础和方向标,着眼人民群众现实和长远需求,顺应时代发展、人民群众愿意需要,相信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群众智慧。顺民意,就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决策部署考虑更周全些,把困难问题想得更严重些,集中力量把一些难事办成。
成在解民忧,就是要在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忧愁中使实劲、见实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为民办实事上,用在主动联系、沟通群众感情上,下力气解决群众反映敏感、解决难度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挚之心、真诚之举赢得百姓实心实意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作为基层政府,肩负着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的责任。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应敏感、解决难度大、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乡镇创新社会管理中,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加强社会管理,逐渐形成管理科学化、沟通信息化和服务社会化的高效管理体系。结合本乡具体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最有利于全乡发展的道路。
二是服务百姓。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办好群众关注的事、急需的事、普遍得实惠的事。
三是平安大众。把老百姓最关心的、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解决好,为每家每户都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平安创建进万家,百姓安居才乐业,应上下齐动,采取各项措施,使全乡的治安得到改善,为群众创造了一个健康、平安、和谐的安居环境,为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改善民生。注重拓展自身服务的能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设施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把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
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积极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入手、从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入手,稳定民情,创建和谐乡镇。
总之,通过培训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干事的激情,大家已形成共识,下一步将结合本乡实际,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理清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全面谋划、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出自己的路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带好队伍,干好工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保一方平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三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的社会形势中。在参加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培训后,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下面我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我们党一直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才开始重视社会管理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在基层工作中应高举民生大旗在为民解忧、创新社会管理上尽心尽责
乡镇是社会矛盾、社会焦点、社会敏感问题相对聚集的
地方,在乡镇工作肩负着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的责任。既要确保政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结合多年乡镇工作经验,在乡镇创新社会管理中,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加强社会管理,逐渐形成管理科学化、沟通信息化和服务社会化的高效管理体系。
系,加大公共设施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把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
五是发挥职能。调解工作,离不开法制宣传,我们应积极深入到基层群众当中去,及时给受困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和咨询。同时加大与派出所、司法等部门的联动援助力度,充分建立和发挥基层法律服务作用,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积极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入手、从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入手,稳定乡镇民情,创建和谐乡镇。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
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四
20xx年3月22日,在市委党校召开了“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治理”的学习。学习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学习,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
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健全组织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的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个人,坚持领导带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五
20xx年3月22日,在市委党校召开了“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治理”的学习。学习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学习,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
四、夯实基础,发挥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
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五、加强领导,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实效。健全组织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的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个人,坚持领导带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六
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为重心,按照“源头治理、讲究策略、超常管理、重拳打击、除恶务颈的工作思路,有效采劝防、查、打、治”四大强力措施,全面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员、重点行业的综合治理。
(一)严密防范。从防范机制入手,建立健全“波浪式清查机制”、“常态化暗访机制、周期性整治机制”。充分运用常规检查、临时突检、暗访督导等多种手段,紧紧盯牢问题突出的复杂区域和易滋生“黄赌毒”、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的行业场所,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重点行业的长效防范。
(二)集中清查。充分发挥县、乡、村(社区)“三级网络”联动作用,集中清查“城中村”,集中清理以小旅店、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室、小诊所(药店)、小歌舞厅、小网吧、小茶室、小音像等为主的“十八”小设施,严格实行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管理严密,社会面防控无缝覆盖。
(三)严厉打击。在抓好“面上打、点上控、线上巡、块上守”的同时,将防控措施从街面巷道向单位社区延伸,紧扣“挤、查、补”三个侧重点,合理划分防控区域和配置防控力量,通过实管、实用、实动、实抓、实耕五项措施,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行为;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绑架、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严厉打击危害校园及周边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彻底整治。采劝挂牌整治”措施,整合综治、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文化、旅游、工商、纪检、城-管、卫生等部门力量,集中开展辖区内娱乐场所、服务行业持续性重点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辖区内“挂牌整治”的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机动车被盗、无牌无证车辆非法上路行驶等突出问题,迅速启动整治方案,个案突破、精确打击、彻底整治。
二、在管理平台上求突破,强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
以“严管理、重打击、强防范”为抓手,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力量,着力搭建流动人口多重管理平台。
(一)着力搭建“分类式”管理平台,切实做到“以证管人”。以抓《暂住证》管理为主,加强暂住户口登记、暂住证办理和查验等基础工作的管理。一是对有固定居所和职业的一般外来流动人口,实行常规管理。二是对居所临时、工作不稳定的临时性务工人员,实行跟踪管理。三是对有前科劣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的流动人口实行重点管理。
(二)着力搭建“旅店式”管理平台,切实做到“以房管人”。以抓出租屋管理为主,强化“谁出租谁负责”的责任意识,由公安部门统一制发承租人登记册,采取与出租屋主签订治安责任书的形式,明确房屋出租人职责,要求房屋出租人按照规定,登记承租人信息,及时上报公安部门,办理暂住证,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让出租房主真正做好第一道防线。公安部门通过每月核查方式,及时掌握辖区暂住人口变动情况,对没有按要求对承租人登记、办证的出租屋主,严格按章处罚。
(三)着力搭建“行业式”管理平台,切实做到“以业管人”。针对各行业单位雇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采取以行业单位为主要抓手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实行用工单位负责制,强化“谁用工谁负责”责任意识。由行业单位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员,负责单位内部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工作,做到“一月一统计,一月一上报,公安部门适时核查,全面掌握用工单位流动人口动态情况。
(四)着力搭建“网络式”管理平台,切实做到“以网管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公安网对暂住人口信息库、工作对象信息库和公安部在逃人员信息库等系统的联网比对,实现网上人口在线跟踪管理、实时预警和综合研判,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人员,对混迹于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坚持重拳出击,以打促管。
三、在帮教管控上求突破,强力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
以“抓机构、重帮教、严管控、强防范”为抓手,有效整合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力量,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管理工作双延伸。
(一)健全机构。从抓领导重视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构,完善服务制度,落实服务人员,认真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二)注重帮教。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政法力量,组建帮教团,采劝零距离”、“结对子”、“交朋友”、“找出路”等帮教方式,帮助服刑人员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转化、妥善安置;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除心结、融入社会;帮助社会闲散人员谋发展、再就业;帮助闲散青少年重返校园;帮助吸毒人员重获新生。切实把真心帮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心结作为根本性工作来抓,把帮就业作为关键性工作来抓。
(三)全面管控。分门别类,建立健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台帐,对排查出的高危特殊人群单独建立个人档案,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充分发挥公安部门的跟踪监控作用,对重点人员、重要活动场所采取严防死守、盯死看牢措施,准确掌握可疑行踪,发现犯罪,立即控制,严厉打击,切实做到“严管理、强打击”,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四、在互联网监管上求突破,强力推进网络虚拟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以“夯基储重引导、强打击”为抓手,进一步提高“虚拟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加强互联网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夯实基础,加强互联网网监自身建设。从网监基础建设关键环节入手,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不断夯实网监基础工作。一是挑选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强,计算机业务熟的工作人员担任“网络警-察”,灵活掌握网监技巧。二是根据现实需要,对网侦技术手段进行升级,逐步实现网侦技术手段联网,切实增强网监部门的主动进攻能力。三是建立长期有效的网上巡查机制,改进、完善网上危机应急处置机制和舆情控制协作机制,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删除有害信息。
(二)网上互动,正确引导互联网网络舆-论。建立网络互动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网民自律意识,让网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服从网络规矩。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在线交流、收集和回复网民-意见,与网民实现网上互动,使舆-论和不稳定苗头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净化网络”,全面打击互联网网络犯罪。以“净化虚拟网络”为抓手,全面加强校园周边电子游戏厅和城区虚拟网吧的监督管理,全面打击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传播淫秽物品及低俗信息行为,切实保障网络的健康运行。
五、在党建创新上求突破,强力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
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为抓手,有效采劝抓主线、盯目标、唱旋律”的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抓住一条主线。牢牢抓住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
(二)盯准一个目标。始终盯准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这个目标,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私有、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独资等非公组织和新建社团、协会、民间组织等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看了创新社会管理心得及体会的读者还看了: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七
20xx年10月至11月,我参加了三明市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公共课的网络培训。我认真学习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背景及意义、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和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服务功能、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水平、改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健全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第一,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取向。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改善和服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
第二,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安则全局稳。从源头上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基础做实做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管理要素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单靠传统手段难以有效运用和优化管理,必须坚持体制立基、依法管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理念更新、方法改进、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维整体谋划、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
第四,坚持把社会参与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第五,坚持把责任落实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效好坏,制度执行到位与否,关键在于推动落实的力度和决心是否够大、够强,必须坚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单项问责、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等责任措施,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积极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导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合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这次培训我的收获非常大。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八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九
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为重心,按照“源头治理、讲究策略、超常管理、重拳打击、除恶务颈的工作思路,有效采劝防、查、打、治”四大强力措施,全面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员、重点行业的综合治理。
(一)严密防范。从防范机制入手,建立健全“波浪式清查机制”、“常态化暗访机制、周期性整治机制”。充分运用常规检查、临时突检、暗访督导等多种手段,紧紧盯牢问题突出的复杂区域和易滋生“黄赌毒”、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的行业场所,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重点行业的长效防范。
(二)集中清查。充分发挥县、乡、村(社区)“三级网络”联动作用,集中清查“城中村”,集中清理以小旅店、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室、小诊所(药店)、小歌舞厅、小网吧、小茶室、小音像等为主的“十八”小设施,严格实行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管理严密,社会面防控无缝覆盖。
(三)严厉打击。在抓好“面上打、点上控、线上巡、块上守”的同时,将防控措施从街面巷道向单位社区延伸,紧扣“挤、查、补”三个侧重点,合理划分防控区域和配置防控力量,通过实管、实用、实动、实抓、实耕五项措施,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行为;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绑架、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严厉打击危害校园及周边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彻底整治。采劝挂牌整治”措施,整合综治、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文化、旅游、工商、纪检、城-管、卫生等部门力量,集中开展辖区内娱乐场所、服务行业持续性重点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辖区内“挂牌整治”的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机动车被盗、无牌无证车辆非法上路行驶等突出问题,迅速启动整治方案,个案突破、精确打击、彻底整治。
二、在管理平台上求突破,强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
以“严管理、重打击、强防范”为抓手,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力量,着力搭建流动人口多重管理平台。
(一)着力搭建“分类式”管理平台,切实做到“以证管人”。以抓《暂住证》管理为主,加强暂住户口登记、暂住证办理和查验等基础工作的管理。一是对有固定居所和职业的一般外来流动人口,实行常规管理。二是对居所临时、工作不稳定的临时性务工人员,实行跟踪管理。三是对有前科劣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的流动人口实行重点管理。
(二)着力搭建“旅店式”管理平台,切实做到“以房管人”。以抓出租屋管理为主,强化“谁出租谁负责”的责任意识,由公安部门统一制发承租人登记册,采取与出租屋主签订治安责任书的形式,明确房屋出租人职责,要求房屋出租人按照规定,登记承租人信息,及时上报公安部门,办理暂住证,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让出租房主真正做好第一道防线。公安部门通过每月核查方式,及时掌握辖区暂住人口变动情况,对没有按要求对承租人登记、办证的出租屋主,严格按章处罚。
(三)着力搭建“行业式”管理平台,切实做到“以业管人”。针对各行业单位雇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采取以行业单位为主要抓手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实行用工单位负责制,强化“谁用工谁负责”责任意识。由行业单位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员,负责单位内部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工作,做到“一月一统计,一月一上报,公安部门适时核查,全面掌握用工单位流动人口动态情况。
(四)着力搭建“网络式”管理平台,切实做到“以网管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公安网对暂住人口信息库、工作对象信息库和公安部在逃人员信息库等系统的联网比对,实现网上人口在线跟踪管理、实时预警和综合研判,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人员,对混迹于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坚持重拳出击,以打促管。
三、在帮教管控上求突破,强力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
以“抓机构、重帮教、严管控、强防范”为抓手,有效整合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力量,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管理工作双延伸。
(一)健全机构。从抓领导重视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构,完善服务制度,落实服务人员,认真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二)注重帮教。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政法力量,组建帮教团,采劝零距离”、“结对子”、“交朋友”、“找出路”等帮教方式,帮助服刑人员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转化、妥善安置;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除心结、融入社会;帮助社会闲散人员谋发展、再就业;帮助闲散青少年重返校园;帮助吸毒人员重获新生。切实把真心帮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心结作为根本性工作来抓,把帮就业作为关键性工作来抓。
(三)全面管控。分门别类,建立健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台帐,对排查出的高危特殊人群单独建立个人档案,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充分发挥公安部门的跟踪监控作用,对重点人员、重要活动场所采取严防死守、盯死看牢措施,准确掌握可疑行踪,发现犯罪,立即控制,严厉打击,切实做到“严管理、强打击”,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四、在互联网监管上求突破,强力推进网络虚拟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以“夯基储重引导、强打击”为抓手,进一步提高“虚拟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加强互联网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夯实基础,加强互联网网监自身建设。从网监基础建设关键环节入手,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不断夯实网监基础工作。一是挑选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强,计算机业务熟的工作人员担任“网络警-察”,灵活掌握网监技巧。二是根据现实需要,对网侦技术手段进行升级,逐步实现网侦技术手段联网,切实增强网监部门的主动进攻能力。三是建立长期有效的网上巡查机制,改进、完善网上危机应急处置机制和舆情控制协作机制,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删除有害信息。
(二)网上互动,正确引导互联网网络舆-论。建立网络互动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网民自律意识,让网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服从网络规矩。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在线交流、收集和回复网民-意见,与网民实现网上互动,使舆-论和不稳定苗头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净化网络”,全面打击互联网网络犯罪。以“净化虚拟网络”为抓手,全面加强校园周边电子游戏厅和城区虚拟网吧的监督管理,全面打击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传播淫秽物品及低俗信息行为,切实保障网络的健康运行。
五、在党建创新上求突破,强力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
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为抓手,有效采劝抓主线、盯目标、唱旋律”的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抓住一条主线。牢牢抓住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
(二)盯准一个目标。始终盯准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这个目标,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私有、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独资等非公组织和新建社团、协会、民间组织等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 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三、加强领导,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实效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一
2011年2月1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