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导入(汇总15篇)
教案的编写应该包括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步骤。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教案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进步和成长。
桥教案导入篇一
1.能区别高兴和不高兴的情绪。
2.知道缓解不高兴情绪的方法。
课件准备:“高兴和不高兴”组图;“不高兴”组图。
纸面教具:《变高兴》。
材料准备:胶水。
一、出示组图,观察并区分高兴和不高兴的情绪。
图片上的小朋友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二、出示组图,让幼儿讨论缓解不高兴情绪的方法。
飞飞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让自己变高兴的?
三、发教具,让幼儿分辨情绪并帮助小朋友变高兴。
看看图片上哪些小朋友是高兴的,哪些小朋友是不高兴的?
请你说出一个变高兴的好办法,并找到不高兴的小朋友的笑脸为他贴上。
桥教案导入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说说螃蟹的特征.
2、练习用手掌印画表现螃蟹的特征。
3、体验手掌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然角里饲养几只螃蟹,平时让幼儿自由观察。
2、.墨汁、颜料、调色盘、棉签、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唤醒幼儿已有经验,讲述螃蟹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见过螃蟹吗?”“螃蟹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螃蟹的身体、眼睛、脚、钳子等方面说一说。
2、探讨手掌印画的方法。
师:“小朋友看,我用小手变变变,变出了什么呀?”(手心和手掌重叠在一起,变出了螃蟹。)。
师:“螃蟹的身体在哪里?钳子在哪里?脚又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学螃蟹爬呀爬。”
出示范画,师:“呀,这儿也有一只螃蟹呢!猜猜看,我是怎么画出来的?”
引导幼儿讨论、探究手掌印画螃蟹的方法:五指用力张开,手放平,在调色盘的`墨汁里按一按,提起,将多余的墨汁滴一滴,将一只手掌压到纸上,另一只手掌与前一只手掌重叠在一起,然后用抹布把小手擦干净,再用食指点画大钳。最后画螃蟹的脚,用食指轻轻按、慢慢提,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提醒幼儿印画时要注意五指张开,不要将多余的墨汁滴在画面上,注意保持桌面和画面的清洁。
4、互相参观,评价作品。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可以去看一看别人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5、总结手掌印画,欣赏其它形式的手掌画和拍印画。
师:“以前我们都是用水彩笔或者油画棒在纸上画画的,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的本领,手掌印画。其实我们的小手不止可以印画螃蟹,还可以画别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试着印画一些更有趣的东西。”
中班美术手掌印画教案,幼儿园的孩子们对于绘画课程的兴趣来源于它们对于绘画的热情,但是很多孩子都不喜欢绘画课,教师们需要找到一些能让他们对绘画感兴趣的元素加入绘画课程中。
桥教案导入篇三
1、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要经常保持愉快的性情。
2、学习用"情绪温度计"的方法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
3、感受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1、温度计(实物)一个,一张画好刻度的温度计图片。
2、幼儿用书:《情绪温度计》。
3、人手一支彩笔过程:
1、教师和幼儿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上的刻度。
教师出示温度计。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景仰说说温度计的用处。(知道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的高低,人们通过温度计可以知道天气的.冷暖)。
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分清不同的温度。如:零度一上温度越来越高,零度以下的温度越来越低。
2、教师和幼儿看幼儿用书,学习记录自己情绪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讨论记录情绪的方法。
教师组织幼儿自由交流。
教师:今天你的心情好吗?为什么?
教师启发幼儿在书上记录自己今天的心情。幼儿可以用鲜艳的暖色(如红色)或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羚度以上记录自己愉快的心情,用冷色(如黑色或自己不太喜欢的颜色在零度以下记录自己的不开心;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在"温度计"上用不同的刻度表示开心与不开心的程度,如很开心、有一点儿开心、非常生气大呢感。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开心的时候和不开心的时候,"情绪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的心情。
3、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内容。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记录表。
教师:请你给小伙伴看一看自己记录的"情绪温度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记录。
教师请2~3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每天不同的情绪变化。每个人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桥教案导入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描画方式绘画秋天的动物,再以油画棒形式勾画外轮廓并涂色。
2、能表现出动物的主要特征,体验在纸盘上作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纸盘范画。
2、人手一个纸盘、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二、出示范例,教师讲解。
师:小朋友看,这些小动物都是画在哪里的?是怎么画的呢?画好以后还要怎么样?(先用勾线笔在纸盘上画出自己喜爱的秋天的动物,然后再用油画棒勾画外轮廓涂色)。
三、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在纸盘上画时要注意把小动物画的大一些,把它们的样子画清楚。可以为它们设计漂亮的服装穿上。在用油画棒添画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及涂色的均匀。(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共同欣赏。
师:一起来欣赏今天的动物纸盘画,你喜欢那个纸盘画,为什么?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桥教案导入篇五
1.知道开心和生气都是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开心或生气的事情。
2.会用“绘本”记录自己的情绪,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亲近的人。
3.尝试用适当的方法安慰和劝导同伴,体验相互关心的快乐。
1.教师事先准备1~2个笑话,同时了解会讲笑话的幼儿。
2.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相机,能及时将照片转换到电视屏幕上(如果条件有限,可事先准备班级幼儿活动时开心的照片)。
3.绘本《我不想生气》。
4.化解不良情绪办法的图标:静一静、深呼吸、找亲近的人说、玩一玩、听音乐、看动画片等。
5.纸条(a4纸长条边对折一半)幼儿人手1张,绘画笔1支。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和幼儿各讲1~2个笑话,引发幼儿开心的情绪体验。
教师:你们喜欢听笑话吗?为什么?你们喜欢开心吗?
小结:笑话能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让我们很开心。开心能让我们身体变得轻松自在,使我们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二、基本部分。
2.带领幼儿欣赏绘本《我不想生气》,理解生气的情绪。
教师:有一只小兔子有点不开心,让我们来看看它究竟怎么了。
教师带领幼儿欣赏绘本《我不想生气》。
3.师幼共同讨论故事绘本,学会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讨论:小兔子生气的时候身体是什么感觉?它是怎么做的?
幼儿用动作表现开心和生气的情绪。
讨论:小兔子是因为什么生气的?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遇到过的生气的事情。
讨论:小兔子用了哪些办法不让自己生气?我们还有哪些好办法?
幼儿每说出一样,教师随机出示相应图标。
教师:假如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安慰小兔子,让小兔子尽快开心起来呢?
小结:让我们生气的事往往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情,可生气的时候感觉身体里有个大火球,会让我们发脾气、债怒,会把我们伤到,所以当我们要生气的时候可以跟故事中的小兔子一样,想办法灭掉这个大火球。
4.幼儿画绘本《我的开心与生气》,发生开心的事情愿意和别人分享,发生不开心的事情愿意向别人倾诉。
幼儿在长条纸上对折两次成四格,一面画上开心的事情,另一面画上生气的事情,然后像折风琴一样对折起来,成为一个可翻动的小绘本。
三、结束部分。
画好后找喜欢的同伴相互倾诉,当同伴说到生气的事情时能想办法劝慰。
通过给幼儿教本节课,让幼儿懂得了,不要随意发脾气,如果因为一些不如意,伤心难过生气了,不要伤害别人,也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别人,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调节情绪,赶走不开心。
桥教案导入篇六
活动目标:
1、萌发接纳同伴,喜欢同伴的情感。
2、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丰富相应的.动词和词组,“撅”、“甩”、“叼”、“打个滚”。
3、能运用谈话的方法感知,理解作品内容。
活动准备:
1、自制自然风景背景图。
2、自制图片:小鱼、青菜、大青虫各1个。
3、桌面教具:大象,小鸡,小兔等小动物。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桌面教具:让幼儿分别认识大象,小鸡,小兔等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讲述故事。
(1)教师边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并演示相应的桌面教具。
如:教师讲到“小猫嘴里叼着小鱼,小兔嘴里叼着青菜,小鸡嘴里叼着大青虫”时,将小鱼、青菜、大青虫分别放在三个小动物嘴巴里。
3、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1)教师通过教具小刺猬,让幼儿感受一下小刺猬的刺扎人很疼。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小刺猬想了什么办法把大家吃的东西都插在了他的背上?
(4)教师小结。
4、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带领幼儿一起讲故事。
(1)教师讲到“撅着嘴巴”、“甩着耳朵”、“叼着”等情节时,做一做相应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有关动词的含义。
(2)教师讲到“大家高兴地唱起了歌”时,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
活动延伸:
桥教案导入篇七
1、认识油画棒、水彩笔这两种绘画工具。
2、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3、引导幼儿大胆创造多种点、线,感受用笔在纸上画出各种线条时的愉快。
培养幼儿愉快的运用各种笔练习点线。
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轻音乐录音带水彩笔、油画棒。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小客人,他们的本领可大了,猜猜会是谁呢?
出示水彩笔和油画棒。
师:他们有什么本领,哪个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
引导幼儿描述两种笔的本领。
师:原来,这两种笔都能帮助我们来画画,可你仔细看一看,两种笔一样吗?
师:“孩子们,请你试一试,这两种笔画画有什么不同?
组织幼儿画一画,说一说他们的不同。
教师小结:水彩笔画出的线条细,油画棒笔芯比水彩笔笔软,画出的线条粗,两种笔的颜色都非常鲜艳。
师:“小朋友们,笔宝宝非常喜欢你们大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看,我来和笔宝宝跳个点点舞。
教师演示点点舞,讲解如何握笔。
师:“小朋友们,笔宝宝说了,他喜欢正确握笔的孩子,来试一试,你也和笔宝宝跳个点点舞。
组织幼儿执笔画点点。
师:“除了点点舞,你还可以和笔宝宝跳什么舞?”
组织幼儿练习线条舞。
1、提醒幼儿握笔姿势,启发幼儿画出不同的画。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和笔宝宝跳得什么舞。
组织幼儿练习用笔,玩游戏“车轮滚滚”。
活动反思:《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教师和幼儿都觉得轻松愉快!在本次活动中,从开始的导入环节:笔宝宝来做客,到与笔宝宝一起跳舞,我充分的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氛围,在与笔宝宝的的相互认知、感受,操作中,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并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幼儿接受愉快,能很好的参与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我也感到幼儿的绘画技能不是很强,而且,大部分幼儿可能都没有用过油画棒,为此,就要提高新生画画技能,家园合作,共同进步。首先请家长配合,在家里为孩子准备一盒油画棒,一张纸,给孩子充分接触作画工具,知道油画棒的用法,把对油画棒的兴趣转移到画画上来。然后教师给这些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需要幼儿涂色的画纸,请家长指导孩子,做到多练习早提高。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对一切都很陌生,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而应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同幼儿不同看待。对于那些属于年纪较小的孩子要求降低,或者提供一些老师的半成品,请他们完成作品。这样画出的效果很好,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的画画信心。
桥教案导入篇八
导入:视频:巴金《我的心》节选。
之后通过本篇课文中几个和文革有关的词语的解读来导入背景和新课。课前教师就已在黑板上写了这几个词:专政队、红卫兵、四旧、十年浩劫。
点评:这位老师很巧妙的挖掘文本,摘出这些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先让学生来谈自己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之后因势利导进入本文的背景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说“木叶”》导入:
最近,天气逐渐转凉,秋风吹卷着树叶,就这么飘落,有声有色。现实生活中一片普通的叶子,到了诗人的笔下,竟那般撩拨读者的心弦。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正是以“木叶”为例,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有关树叶的诗的王国。(板书课题)。
点评:这位年轻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动听的音色,开篇极富情感的渲染,既提醒学生去敏感地感受身边的自然之境,又巧妙的将秋季最具代表性特征的“落叶”与作者要说的“木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无痕。生动的语言听来也极富诗意的韵味,很好的将学生带入这篇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文艺评论中。
3、《包身工》导入:
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
点评:这段导语概括的揭示了包身工们苦难的生活,同时能联系学生实际,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了解真相。同时,教师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在正式地授新之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未知,自读自思。
4、《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二胡曲:《遥远的思念》。
(少顿)今天我把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献给我的乳母――大堰河!
点评:开始时,一曲沉缓、悠扬、深情的二胡协奏曲,回响在整个教室中,一种动人的气氛就形成了,老师以作者的身份,自述了写作的背景,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让大家既感新奇,又深受感染。接着,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老师饱含感情地朗读该诗,其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全场似无人般寂静,有的学生在擦眼泪,授课老师更是潸然泪下。全诗读完,掌声雷动。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前导入。
5、《沁园春。
长沙》。
导入:毛泽东照片,背景音乐。
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宽阔的胸怀,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
点评:直观的照片,恢宏的音乐,极富情感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激情澎湃的情感氛围,很快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而且,导入语不仅富有铿锵的气势,同时还高度概括了毛泽东的若干首著名的诗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初中已学毛泽东诗词的记忆,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蕴藉,耐人寻味。
6、《再别康桥》。
导入:配舒缓的钢琴曲《安妮的仙境》。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品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
点评:唯美舒缓的音乐,简短切题的导入,让学生既领略了古人无与伦比的诗情,又深深地进入了离别的情境。学生全情的投入,使得整个课堂情感氤氲,
教学。
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7、《咬文嚼字》。
导入:故事法。相传,一次苏东坡与苏小妹及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成为诗眼。苏东坡当即加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考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黄山谷吟咏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点评:这个小故事,既有启思性,能诱发学生听的欲望,又有练字的趣味性,能带给学生文字的魅力。故事不仅典雅,而且能让学生进入对阅读与写作中遣词造句的深入的思考,很好的将学生引入文本的学习中。
8、《林黛玉进贾府》。
导入:多媒体出示林黛玉图片,播放歌曲《葬花吟》。
在那红楼梦中人里,你有着水一样的灵魂,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燃烧,你却用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土中。许多年过去了,花朵又一次次在她曾经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满地青春的碎片。生命的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许多年过去了,你,还有你的孤独的泪,一次次从不同版本的书页中走出来,从不同版本的银幕和荧屏上走出来,让许许多多的男女咀嚼品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黛玉,走进贾府。
点评:极富感染力的语言,通过这个文学形象所携带的典型细节——黛玉葬花,解读其个性,引发听者对于一个时代的生活与人生、世态与人情的思考。熔炼于文字之中的独特生命感悟与人生见解,更是让读者走近了一个文学形象,贴近了一颗跃动的心。为课文的学习晕染了很好的底色。
1、《涉江采芙蓉》导入:音乐《长相思》。
大家知道,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尤其容易动人心魄。我个人很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我为什么先引出这两句诗呢?自然是与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因为我觉得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选自《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表达的情感很相似。当然,待会儿大家也可以对我的这种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点评:优美的音乐,再加上泰戈尔的诗,学生极容易被这样动人的爱情所打动。
2、《荷塘月色》。
导入: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荷塘景色,舒缓的钢琴曲。导语:“月映清荷,风摆弱柳,独斟清茶于盈盈一水间。昔时古人对月畅饮,对酒当歌,慨怀世事,直抒笔下,挥毫镌写出篇篇流传千古的诗篇,朱老也曾于荷塘月色旁抒己之情,安然于这般的恬淡。有人说,荷塘月色下的自清,是披带着温柔月色的香荷。是如何的一种夜色,造就了如此的佳作;又是如何的一种氛围,轻拂了心灵的弦音,共鸣了数十载后人?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读、细细回味吧。
点评: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也能透过美景提请学生细细品味感悟作者的独具匠心。
3、《故都的秋》。
导入:《秋思》轻音乐,配以合于文章内容的图片。
点评:文中,清、静、悲凉的感情氛围与音乐很好的融为一体,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作者笔下北国之秋的悲凉之美。同时,回顾学生以往所学,唤起学生审美情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提醒学生注意郁达夫的选材特点及情感表达,潜移默化地把文章理解的重点渗透给学生,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状态,更快地沉潜到对新课文的研读之中。
4、《鸿门宴》。
导入:可用多媒体显示“陈涉起义”“楚汉相争”的教学图片。
点评:在这样进行了背景简介后,学生对课文就更易理解了,为学习新知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5、《沁园春·长沙》。
导入:在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每次读来,我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点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已有了初中知识的铺垫,在如此导入之后,学生们顿时激起浓烈的学习兴趣。
6、《再别康桥》。
导入:配班得瑞的音乐,深情地朗诵下面这首诗:
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遐迩闻名;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名远播;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诗坛奇葩。他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浪漫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星。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他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
点评:这首诗既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又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为后面的诗歌教学创设了教学情境。
7、《装在套子里的人》。
导入: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多媒体上的彩色插图。
(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多观察,多思考,踊跃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点评:欣赏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文学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捕捉其所隐含的非常丰富的文学信息,从而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同时,在课堂之始,就能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囚绿记》。
导入1: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李健吾亦评价他说:“生命纯真,节奏美好。他的成就得利于他的璞玉一般的心灵。”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上海沦陷后,他继续留在上海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后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杀害,时年34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心灵。
导入2: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一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机、希望和生命。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顽强。而陆蠡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他笔下的绿有什么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陆蠡先生的散文——《囚绿记》。
2、《诗经·采薇》。
导入1:同学们是否读过这首诗:
河
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歧而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广?苇叶可做船。谁说宋国遥远?踮起脚尖即可望见。谁说黄河宽广?难容一叶小舟。谁说宋国遥远?半天就可走到。的确,黄河不广,宋亦不远,可我们就是不能回到故国。我们常说远离故乡或亲人叫“相隔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但真正使人不能回归故乡的原因,不是天涯海角的空间距离,而是人生的艰辛与种种追索。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采薇》,其中的主人公又是何故而起故园之思呢?
导入2: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离人的心房。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3、《离骚》。
导入1: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他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铄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导入2:背诵《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指国风与离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理解离骚含义:离别的忧愁,包含了巨大的情感力量。了解屈原多少?爱国诗人。读懂诗歌多少?看到“兮”字最多。民间端午节和屈原的联系,引出人们对屈原的认识。
导入3:画面,背景音乐—《楚辞协奏曲》。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特之人,怎样的一袭绚美身姿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到《离骚》的探讨和品味中去„„。
4、《兰亭集序》。
导入1:展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介绍关于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的相关资料。
1)、王羲之“醉写《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著名的兰亭集会上,名流隐士饮酒赋诗,王羲之酒意正浓,被众人推举作序,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迹。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2)、“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王羲之手书《兰亭集序》中,二十多个“之”字各有面目,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一绝。
4)、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迹没有流传下来,被极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设计从王羲之后人的手中骗出,随着他一同下葬。后人在谴责皇帝的自私、霸道时,依旧对唐代书法家“克隆”的兰亭集序爱不释手,而且成为至今为书法界临摹研习的杰出范本。
5)、清代的康熙皇帝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亦喜爱备至,1693年康熙南巡,临摹兰亭集序,并刻碑流传至今。
学生活动:欣赏《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了解《兰亭集序》的故事,产生阅读兴趣。
导入2:伴着音乐,展示兰亭美景。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书圣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兰渚之亭,即兰亭,因此成为了流芳万古的文人圣地,多少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里,吟诗作画,抒情遣怀。现在便成了绍兴一处极具人文景观的旅游名胜。
导入3:同学们,知道唐太宗吗?他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样东西。”哪位同学知道他要什么?对!他说:“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此后传世的“兰亭”是被萧翼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送入太宗秘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
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3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在这里,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王羲之的文章,一同走进王羲之诗意的境界。
5、《赤壁赋》。
导入1: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苏轼的那无辜遇害,长期被贬,虽有郁愤但却坦然处之的心灵。
导入2: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
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导入3:在中国诗人中,李白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苏轼,他的诗,随手拈来如飞天袖间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有豪迈酣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有缠绵多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慷慨纵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也有冷静直观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旷达洒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有“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细腻„„苏轼在文学上是个旷世奇才,然而因为太优秀、太耿直,他在仕途却很不得意,一生屡遭贬谪。公元1080年,苏轼便遭遇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往偏僻、荒凉的黄州。岁月易逝,人生短暂。面对有限的人生,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你有哪些感想?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是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的。
6、《我有一个梦想》。
导入1:
1)、请同学说说当你在学习烦闷时是什么支持你继续学习?
2)、请同学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我们的前途尚存荆棘坎坷。可对我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我已达至顶峰。我不会在乎。和任何人一样,我愿意生命长久。长寿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现在不执著于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他让我攀登险峰。我极目远眺。前方就是乐土。或许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让你们知晓,我们就是将要抵达乐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双目已看到上帝莅临的光芒。”
这段话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讲中表达出的对追求理想的决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是人类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说“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导入2:40多年前的8月28日,即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美国25万人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集会,浩浩荡荡地从华盛顿纪念碑出发,分两路游行到林肯纪念堂。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被众多黑人簇拥着,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这次演讲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导入3:多媒体出示资料:
资料1:我(中国人)在美国菲蒙开加油站时,雇用了一位白人青年一天早上,他打电话来说辞职不干了。我回到加油站,发现他当班的时段短少了200多元,油库里少了3箱汽油。我报了警,菲蒙警局派了一位白人女警察来查案。当我向她说出雇员名字--一个白人的名字的时候。我意识到她很勉强抄下名字,冷冷地对我说:"你知道吗?如你告上法庭,你是输定的,而且他的家人也会反诉你。"。
资料2:2001年4月7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19岁的黑人青年蒂莫西·托马斯遭遇一名白人警官的追捕。当托马斯试图逃跑时,白人警察竟开枪将他射杀致死。事后证实:手无寸铁的托马斯,当时并没有犯罪行为。然而,白人警察不仅未受处罚,反而得到奖励休假一个星期。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明确:种族歧视!白人袒护同一种族的人,歧视有色人种。
因不同种族在形态、生理、语言习俗、历史文化等差异,而造成的歧视叫做种族歧视,即人种差异。
明确:虽然美国在1865年结束了奴隶制,然而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当时南部各州通过了州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面对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有话要说——《我有一个梦想》!
1.《大堰河——我的保姆》。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2.《荆轲刺秦王》。
故事导入:“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而在九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势单力孤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面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想知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吗?想知道这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的结局吗?想去“亲历”这场惊雷乍起、扣人心弦的历史场面吗?就让我们随着汉代流向的笔触,一起走进两千年前的秦国吧!
3.《记念刘和珍君》。
情景导入:同学们,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血的历史,是200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之中的惨烈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鲁迅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重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永远记住这笔滔天血债!
4.《小狗包第》。
引语导入:“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是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第》,感受他在文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5.《别了,“不列颠尼亚”》。
情景导入: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再次感受一下这历史时刻。
6、《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入1: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姑且把这首对仗不是十分工整的题诗看成是《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在这种动机和主旨下,又经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勤劳动,才逐步出现了《红楼梦》的雏形。可惜的是,直到作者“泪尽而逝”,也没有完成最后的定稿,还有一部分在传抄中散失,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所以《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曹雪芹是饱含着血泪来写这部书的。让我们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梗概。导入2:
“明月之下、松巅之上,一个青衣怪客手按玉箫,清亮柔和的洞箫声从树上飘将下来,树下蛇群和几个白衣男女好似着魔中邪般乱转狂舞,如痴如狂。“(请一男生朗读)。
这是《射雕英雄传》黄药师荒山出场的一段描写,缥缈神秘中隐隐透出几分诡异恐怖,如此出场不愧于“东邪”二字,不愧于作为一代武林泰斗、绝世高人。凡是成功的人物出场描写,不但能很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精神风貌,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而且能引起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兴趣,关心人物的命运。这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名有姓者不下四百人,较为活跃者不下百人,但各自出场也决不相混。《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扬,今天我们来欣赏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人精彩而又经典的出场。
3、《老人与海》。
导入:教师播放《老人与海》电影精彩片段(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体会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师:这是电影《老人与海》的片段,刚才同学们一定都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吸引和感动吧,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领略老人的顽强毅力和抗争精神。
4、《蜀道难》。
导入:(投影蜀道相关照片)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时,我们自然会惊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必然会想起入蜀“难于上青天”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杜甫诗三首》。
导入: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
6、《琵琶行》。
导入: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谈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吧,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并序)》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8、《寡人之于国也》。
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故事吧?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学生讲述故事,其余学生补充)„„那大家知道这个典故出自哪部典籍吗?你们有知道原作中引述这则故事的用意何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孟子的论述文代表作《寡人之于国也》,学过本文后,答案将不言自明。(板书课题)。
9、《劝学》。
导入:教师板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成语的含义?有谁知道他的出处?(学生回答)„„在现代汉语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常用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而这个成语却源于《荀子·劝学》。原文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那么这个成语的原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10、《过秦论》。
导入1: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本诗写的是西汉伟大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所写的名篇《过秦论》。
导入2同学们,大家一定看过《英雄》这部大片吧?大家怎么去看待电影中由陈道明饰演的秦王这个形象?(学生七嘴八舌,但主要以正面肯定为主)但是大家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其人吗?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统一天下的呢?而他那个庞大强盛的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帝国有怎么会在刹那间灰飞烟灭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汉文学家贾谊的著名策论文《过秦论》的最后一小节,看看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最后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11、《师说》。
导入1:
导入2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是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
1、《林教头风雪三神庙》。
歌曲导入:播放音乐《好汉歌》第一段。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委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2、《边城》。
情景导入: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越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是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至,有人赞它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亮的金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歌曲导入:黄磊的《等等等等》。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中讲的故事来自于哪里吗?是沈从文的《边城》。
3、《归去来兮辞》。
诗词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初中都学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桃花源记》。现在让我们把文章试着齐背一遍„„(师生齐背)。
一个人间胜境,一个理想王国。她始终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始终诱惑着作者那颗“归隐”之心。作者是如何高唱“田园”之歌,如何迈出“辞官归隐”的步伐的呢?《归去来兮辞(并序)》会给出明确的答案。
4、《滕王阁序》。
诗词导入: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所作的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5、《逍遥游》。
情景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治学态度让我们深受教育。在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代表了那个时期的思想潮流。春秋时期的老子、战国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庄子》的思想主张吧。
6、《陈情表》。
诗词导入:诸葛亮的《出师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实是名世、传世之作。“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臣子向皇帝陈情。《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百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教师板书课题《陈情表》)。
7、《咬文嚼字》。
情景导入: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字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1形容过人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而在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8、《谈中国诗》。
情景导入:我们刚刚学过的《咬文嚼字》和《说“木叶”》这两篇文章,都或多或少和中国的诗歌有所关联。《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词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如果大家还想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么说的。
9、《中国建筑的特征》。
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故宫吗?参观过苏州园林吗?游览过云南丽江古城吗?(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它们都永久的被载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永久的保护,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得中国的建筑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到答案。
10、《作为生物的社会》。
名言导入:西方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至理名言:“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的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且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同学们抬头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和想象呢?对于神秘的宇宙,你是否想过要去探索呢?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一片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文章《宇宙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茫茫宇宙去探索、遨游。
1、《窦娥冤》。
情景导入:投影相关图片内容:刽子手押着披枷带锁的窦娥上场的照片,窦娥抢天呼地、即将受刑的图片,窦娥含冤而死、漫天飞雪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的剧照。图中的女子就是含冤而死的窦娥,六月飞雪,感天动地!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剧本去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悲惨故事,去探索故事背后的社会现实。
2、《苏轼词两首》。
情景导入:同学们,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部流传千古的佳作。
3、《辛弃疾词两首》。
诗词导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永远在寻找,是梦想吗?现实又是如何的残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拿来主义》。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爱看韩剧吗?现在韩剧在中国可谓风风火火,尤其是06年一部《大长今》横扫中国大江南北,而香港甚至要把这部电视剧写入教科书。于是有人惊呼“韩流来啦,我们要抵制”;而有些人则认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又岂是一个小小的韩国就能够影响得了的。那么,同学们又是怎样看待文化问题的呢?对于这个问题,鲁迅先生给出了非常精辟的见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拿来主义》。
5、《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名句导入: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父母在的时候,孩子不要走太远,不要让父母太挂念。唐代诗人孟郊则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把母爱比作春天温暖的太阳,孩子是无法报答的。我们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关爱,孩子对父母力尽孝道。那么在西方,人们又是怎样来看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篇相关的文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
6、《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秋天的苇草吗?苇草一到秋天就会变黄,它很软很脆,大风一吹就会倒。为什么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要把人比喻成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呢?我们学了这篇文章就能够揭晓答案。
7、《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导入:我们读书作文时,经常遇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这些成语的出处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典故,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而且将受到古人那种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情操所激励,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8、《苏武传》。
情景导入:二胡曲《苏武牧羊》。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仗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心动。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他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苏武。
桥教案导入篇九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了解几种基本的情绪。
2、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像,初步知道要调节自己的情绪。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学生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教师心情播报“录像,”小熊生病“故事录音,自制麦克风、电视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基本的情绪。
1、小朋友,我们学校的小小电视台就要开播了,这次播报的节目叫作”心情播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们是怎样播报心情的。
2、播放”教师心情播报“录像。
二、学生开展”心情播报“节目。
1、(出示自制麦克风)今天我们也要办一个”心晴播报“节目,小朋友可以坐在电视台上把自己今天的或是这几天的心情告诉大家,还要说出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样有不开心的事小朋友才可以帮助你。
2、学生分四组自由进行心晴播报的活动。
3、每组学生推荐一名代表出来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进行心情播报。
三、听故事,了解情绪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刚才我听到有的小朋友说自己今天很伤心,有的小朋友说自己今天很生气,那这些心情对我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请小朋友来听一个《小熊快乐生病》的故事。
1、播放故事录音。
2、讨论:
(1)小熊快乐怎么会躺在床上起不来的?它真的得了很重的病吗?
(2)后来它的病是怎样变好的?
(3)教师小结:悲伤、害怕、生气的情绪对身体都不好,有时候会使自己生病,起不了床,而快乐能使我们的身体变的很健康。
4、学生自由讨论。
5、请个别学生说说使自己变得快乐的方法。
四、我的”开心法宝“。
小小电视台又要开播了,这次播报的节目叫作”我的开心法宝",小朋友们可以把让自己高兴起来的方法播报给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1、我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学生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3、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
桥教案导入篇十
活动目标:
一、懂得情绪高兴有利与身材康健。初步学习精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二、引导幼儿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准备:
四个木偶、一个开心枕。
重、难点阐发:
学习精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活动过程:
一、感觉快乐。
拍手入场,进行开心碰碰碰的游戏。
二、开心与烦末路。
1、适才玩的真开心,你们想想平常你还遇到过什么开心的事?
2、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体现)。
4、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体现)。
5、你喜欢开心的本身还是不开心的本身?
小结:不开心便是生气,生气不但不让人喜欢,还会对我们身材产生坏的影响。生气的时候,人吃不下饭,睡欠好觉,身材越来越差,以是我们要尽量不让本身生气,把生气这个坏习惯清除失。
三、化解不开心。
1、生气商店:谁晓得什么是消气商店?
2、学会关心别人,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本身也能得到快乐。
3、我们来看看谁来消气商店了?
4、顺次出示小动物,请幼儿帮他们想办法!
5、你以为消气商店好吗?为什么?
四、要是你生气了,你会想哪些办法让本身消气呢?
小结: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你生气的时候,可以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电视大概大声的哭一哭,如许你就能消气,让本身快乐起来。
五、让本身开心。
1、先容开心枕。
2、通报开心,让每个幼儿和“开心枕”抱一抱,亲一亲。
3、说一说抱着“开心枕”有什么感觉?
4、把开心枕送给其别人来感觉一下开心的滋味。
桥教案导入篇十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演演、画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做一个高兴的娃娃。
3、萌发学生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
前期准备:
1、心情火车六列,
2、画有圆脸的彩色纸若干,勾线笔人手一份,
3、哭和笑娃娃各一个,投影仪一台。
4、学生对各种各样的表情产生了兴趣,并能分辨一些简单的表情。
活动重点:
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难点:
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
预设内容:
一、说说演演。
导入:“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两个小娃娃家去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请小朋友观察哭笑图片,说说哭笑脸有什么不同。引出学生高兴与伤心的事件。
出示笑娃,引导学生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上翘、眉毛和眼睛弯弯的,眼睛眯成一条线等。
1、你们什么时候也会笑?
2、你们会学一学她笑的样子吗?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高兴?
出示哭娃,引导学生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下、眉毛和眼睛也往下,有眼泪等。
3、猜猜她为什么哭?怎样让她自己变的开心了呢?
4、你们什么时候也会哭?(重点启发、鼓励学生帮助同伴或娃娃想办法解决她遇到的伤心事,使她高兴起来,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
二、画画讲讲。
1、根据自己意愿画表情卡,画完后把它插入与自己相应号数的心情火车。
2、和朋友一起说说自己的表情卡,师观察、倾听、随机引导。
三、延伸活动。
把心情火车处作为一个“心情小站”,鼓励学生在那里讲讲悄悄话,说说演演自己的表情、心情等。
[自评]。
本次活动的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是却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露。由帮助娃娃想办法高兴起来过渡到自己和同伴,孩子们很自然地想出了谦让、共享、轮流等办法,而在画画讲讲中,孩子记录下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情,又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萌发了要让好朋友快乐的情感,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及重难点。然而中班孩子对保持好心情的经验还是比较少的,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的,所以最后的`延伸活动是比较有意义的。
桥教案导入篇十二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参与节日游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重点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活动难点
画月饼活动准备白纸、彩笔若干,关于中秋节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节的风俗
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家人团圆,吃月饼等)
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三、中秋节有关的歌曲。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四、中秋节绘画每个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月饼形状,并装饰。
活动小结1、复习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教学反思: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2、大带小,尝试用搓、揉、团、压的方法制作出月饼,掌握收口揉圆的方法和印花按压的力度。
3、通过“大带小”活动,体验长大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及一起制作、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提前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请家长带领幼儿去超市,了解月饼的种类、制作材料及包装等。
2、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饼、赏月等中秋节课件。
3、油面、馅料、月饼模具、帽子、围裙,桌布等。
4、洗净双手,做好桌面、器具的消毒工作。
5、背景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一、中秋到,道中秋。
1、大班小朋友分组向对口班级中小班弟弟妹妹们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古老的民间习俗。播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饼、赏月的中秋课件。
教师小结: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说说自己见过的月饼。
教师出示课件,从形状、图案,馅儿、包装等方面进行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月饼的制作步骤,大带小一起制作月饼。
1、一起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月饼?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个别发言。
2、教师现场演示:先取适量的油面团,在手中搓圆,然后压平,包上少量的馅,慢慢用手把饼皮向上推,收口揉圆。将模具上均匀沾一层薄薄的面粉,防粘,放入粘了面粉的饼团,用模具轻轻一压,再慢慢推出饼团,要保持月饼表面光滑。
3、提出制作要求:大带小一起用搓、揉、团、压的方法做出月饼,大班小朋友要帮助鼓励小班小朋友,要有耐心,失败了可以重新做。
4、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结伴选择馅料制作。
观察幼儿制作情况,适时、适宜给予提示、示范等帮助。
三、介绍、展示自制的月饼。
活动延伸:
把做好的月饼拿到伙房用烤箱烤熟,让孩子们一起品尝分享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并合影留念。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2、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3、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可结合自然领域的活动进行。如在节前节后安排观察月亮、绘制“月亮变化册”等。
2、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分多次进行。小班可只进行前几个活动。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数学活动,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饼、水果等。
3、有条件的幼儿园,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或是月光下举世闻名行“中秋月光联欢会”,教师配乐为幼儿讲月亮的传说,讲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尝月饼、水果,赏月,举办化装舞会(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桥教案导入篇十三
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合格教师的重任。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
教育实习既是国家对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员的规定要求,也是师范生提升其教学技能很好的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认识和监管上的问题,真正通过教育实习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技能的学生并不多。例如,有的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缺乏热情和信任感;指导教师因怕实习生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只安排实习生听课,其他时间都布置其帮忙批改作业及试卷。有的学生实习8周,只上了二、三节课。另外,由于诸多原因,现在很多高校安排学生分散实习,有些学生虽然学的是师范专业,但因为自身对教师这一职业不感兴趣,因此把本该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习的时间挪作他用,所从事的工作与教育毫不相干,教育实习成了一句空话。由于以上原因,一部分师范毕业生适应教学工作较慢,教学能力成长进程也缓慢。这必将影响其入职后的职业适应性和专业发展。
为此,要加大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实训力度,把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广大“准教师”的实战教学技能,微格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教学技能的先进手段。因为微格教学可以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研究表明,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微格教学形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这是一种通过微缩的教学实践活动,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微格教学。目前,在世界各国,微格教学已被作为一种用来培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优化模式而广泛应用。微格教学强调技能的分析示范、实践反馈、客观评价等环节。有研究者认为,现行的微格教学训练在师范生教学能力提高、训练方式、训练模式及效果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之处。
笔者以所在学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为例,谈谈开展微格教学的实施模式、方法及建议。
微格教学的步骤。
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在这一阶段要学会分析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能把教学目标、教学技能分类,掌握课堂观察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等。另外还要进行微格教学设备的简单操作,如电脑使用、展示台操作、录像、回播、板书等。
示范课教学学生通过观看示范课可以看到教学技能的最直接的展示。教师自己可以进行示范教学,也可以利用声像等多种媒体示范。实践证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示范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如果能展示以往学生授课的录像效果更好。示范的内容可以视具体情况决定,可以是完整的一堂课,也可以是单个教学技巧或多种教学技巧的综合。学生在观看示范课后要展开讨论。
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主要是把一种复杂的教学行为过程分解,对各种教学技能如导入、讲解、语言、提问、课堂组织、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评价、复习等技能进行训练。通常每次实训只能集中一二项特定的教学技能。因此,学生要针对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选取恰当的授课内容,认真准备微格教学教案(课堂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要求学生写出教学详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要突出技能亮点。分项训练后再进行综合训练。
微格教学实践训练在这一环节,学生进入“教师”和“学生”这一模拟真实课堂的角色之中,可以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本质不同。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达到对特定教学技能的训练。
反馈与评价这是微格教学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有研究者认为:“教学实践表明,让受训者充分感知自己练习中的表现,以过去的操作来调整未来的行为,在技能训练中尤为必要。因此微格教学训练必须抓好反馈评价这一重要环节。”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训中,师范生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指导时,仅凭记忆有时无法准确地回忆和描绘某些具体的细节,只能给出较笼统的意见。微格教学中通过录像,教师和其他学生对训练者在课堂上的表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技巧、教学语言、教态等各方面做出点评,肯定长处,指出不足。
修改教案后再次训练这一阶段,指导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和建议,及时修改教学教案,进行第二次训练,直至掌握拟达到的教学技能。训练结束后,各班或小组可以推荐在微格教学训练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赛课,通过正强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
微格教学的实践效果。
学生学习教法课的兴趣增强传统的教法课上,教师着重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教学技能技巧教师也只是通过自己示范进行传授,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大。在微格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对每一项教学技能除进行理论阐述外,还会提供一些优秀范例文字或优质课录像,让学生观摩借鉴。如我们本学期就观摩了两次词汇教学、两次对话教学、三次说课的优质视频。在观摩评析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或模仿该技能内容的精彩部分,或模仿授课教师的教态、语调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和实践该技能,避免了过去的那种机械性的学习,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掌握教学技能的信心和兴趣。
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微格教学有着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分解,以单项教学技能为单位,每次只训练一二项教学技能。如训练学生上课的导入技能,我们给学生观摩的是荣获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一堂三年级的英语课。在观摩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朱雪君老师是怎样导入新课,怎样由生词教学转向句型教学。在接下来的导入技能训练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上课时采用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谈话导入法等各种方式,由旧课“不动声色”地进入授新的过程,较好地避免了新教师授课过程中各教学环节脱节的现象,体现了成功教学的流畅性。学生实践训练的机会增多以级英语教育(1)班为例,该班共有48位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毕业生技能训练月”中,如果按过去在教室中进行训练的方式,每人最多只有一次教学技能实践的机会。而用微格教学系统进行实训,每人至少有三次上讲台的机会,而且可以训练不同的教学技巧。笔者将学生分成4组,让其分别在4间微格教室进行训练。通过每一次实训,学生不断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同时可以学习他人的讲课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教学反馈及时有效我们对学生进行微格实训时的讲课会进行全程录像,这为学生自评、小组评论和教师点评提供了直观的现场资料。通过录像回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授课的表现并给出自评,教师和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分析,较科学、较真实地评价教学的每一环节,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如一位级学生在进行词汇教学阶段,每次讲解黑板上的单词,都是面朝黑板,背对学生,没有顾及下面学生的掌握程度,且动作、表情较僵硬。她在回放录像中看到了自己的形象,发现了不足。在以后的讲课中她都会注意自己的教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最终在师范生技能比赛之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微格教学的效果明显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受到实习学校的好评。如一位2010级的毕业生在实习期就被江西省修水县的一所乡中心小学留下来成为代课教师。她承担了三、五、六年级20余节英语课教学任务,通过招聘考试正式入编后,被调入该乡的中学任教。在中小学招聘考试中,2009级英语教育的两位同学面试成绩分别列抚州地区英语学科第二、九江地区英语学科第三。正因为有了在微格实训中对讲课、说课的各种技巧的训练,才有学生在面试时刻的沉着应对,成功发挥。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毕业生根据在校学到的教学法知识,通过教学实训锻炼,再结合实际教学,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届毕业生朱同学当年11月份获得修水县大桥镇“教学能手”称号。
微格教学实训不足之处及应对策略。
微格教学实训课时不足据了解,我国各高师院校微格实训课时普遍偏少。高校微格教学实训通常集中在教育实习前四周,每周4学时,一共16学时。英国四年制师资培养教育课程的教育实习32周,每周5学时,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开设微格课程13周,每周4课时。我国微格教学实训课开设差距可见一斑。如果能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并在大一、大二中有系统地开设,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训练并提升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实训管理有待改进随着高师院校的不断扩招,每年进入教育实践阶段的学生大量增加,现有的微格教室数量远远达不到需求。如一所师范院校虽有4间微格教室,但四个专业二千多名学生需要进行教学实训。集中实训时,微格教学时设备满负荷运转,损耗较大。如果能把实训时间按专业分开,合理安排,就避免了拥挤现状,利于设备的保护与维修。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微格教学理论知之甚少由于微格教学在部分院校属于新生事物,有些教师对其缺乏了解,导致所教学生也认为在微格教室上课,就是可以录像,以留下一个在大学的美好回忆。这有悖于微格教学将教学过程分解,有目的地训练教学技能的理念。因此,各师范院校对使用微格教室的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担任教学法课程教师也应该在学生进入实训之前,系统地向其介绍微格教学原理和目标,使所有使用微格教室实训的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模式对提升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技能有着极大的作用。正如英国微格教学专家g布朗所说:“微格教学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它却可以把他变成一名好一点的教师。”现代教学观倡导应重视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对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实训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微格教学的有利情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达到帮助其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37.
[2]林巧民,余武.基于微格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陈建花.高师院校微格教学现状探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2).
[4]王继红.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技能训练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08(3).
[6]王斌华.教师评价模式:微格教学评价法[j].全球教育展望,(9).
[7]王艳萍.微格教学与教师职业技能培训[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6).
作者简介:
张婷(1972―),女,江西永修人,硕士,九江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教学。
胡林(1966―),女,湖南长沙人,九江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桥教案导入篇十四
语文在目前高中各学科的地位,虽然说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在实际中学生却不是这样重要,在学生和其他的学科的老师看来,语文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多少是不必论的,学习时间也是不必多考虑,反正多学少学,学多学少,考出来的成绩是一样的。以前语文教学也是经常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零零碎碎,教学上只重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语文。这里面有教师、学生等因素,也有教法、课堂效益等原因。语文学科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现在是新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又要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教学中觉得,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歌曲导入。
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
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上到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因为这是写二战时纳粹对对待战俘所犯的罪恶,所以我先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导入。关于二战的题材,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辛德勒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灰色地带》等都让人流泪,因为它们都在拷问所有生者的灵魂。通过学生去了解这些电影,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先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为什么在奥斯维辛会“没有”新闻。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放在教室电脑中,学生有时间去看。学生用五六分钟看完之后,我上课时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了解曹操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诗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忧伤的、用来吟唱的文体,而忧的正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而真正的“志”是不能一统天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了。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
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学生从小就熟悉,但却不理解,认为这是很难的。但教过必修一的“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后,又明确对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上前几年高考福建卷有考过,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了,很想自己来对对子。当我教到必修二的《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去读课文,我写了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让学生对,学生对出很多内容,甚至对到现代革命追求精神。我就从内容相对、意义相关、句式、平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修改,挑出对得工整的对子。在教到《兰亭集序》的第二课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写一副对联,这次不是对对子了。学生先是慌了。但当我写出上联:“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让学生想该怎样写下联后,我写出了下联:“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这一下,就让发现原来对联也可以这样写的,于是兴趣就来了,很快从文章中摘出了对仗的句子,自己整合一下就成了对联了。当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能先写出上联或下联让学生来对对子,以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理解知识内容。如《药》的对联是“治痨病小栓吃人血黄泉丧命群众愚昧落后;闹革命夏瑜丢性命刑场就义清府凶残暴虐。”《项链》的对联是“一夜风头项链即锁链;十年艰辛悲剧实闹剧。”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学生经常为写作文没有材料而愁,其实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高考中也是常见到利用文本为材料来写作文的。如教到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去看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精选:《孔雀东南飞》新传。学生会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在教到苏轼的《赤壁赋》时,我让学生提前了解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最后还给学生看了当年优卷的作文《苏轼的赤壁》。教到《离骚》时,因高考作文中常常可以屈原的影子,所以我先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找出有关屈原的作文,特别是2002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考生写的《给屈公的一封信》。当教到《红楼梦》单元时,无论是《林黛玉进贾府》,还是《抄检大观园》《诉肺腑》等课文,都可以从高考作文导入,如可参考2004年高考福建卷有以“薛宝钗”为题的作文。这样,通过这些优秀高考作文,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对态度,让学生明白优秀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写的。但这点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去准备,且导入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学习。
四、新闻时事导入。
这一导入方式一定要让学生把时代发生的时事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性强,时代感新。如我在上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新闻单元时,其中有《飞向太空的航程》,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根据当时正好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机成功返回,我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神舟”的相关材料,这样就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而在上巴金的《小狗包弟》时,我正好安排在10月17日上课,而这一天当时正好是“神舟五号”返回的时间,而当时有人写了诗,来突出一“返”一“归”,因为这天正是巴金逝世的日子,学生一下子就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又能够突出两大事件。
五、学科渗透导入。
“ihaveadream”导入,让学生感觉译文与原文的不同。这是语文与英语的相通,都是语言教学。而在教《兰亭集序》时,则从高一年的美术课导入,从王羲之的《妹至帖》谈到他的书法。在上《飞向太空的航程》时,可能把火箭升空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其实语文课并不单纯是属于文学的,各学科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只要能通过各学科之间的联姻,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
影响了主题。同时,我要课前布置的查找资料,也正是符合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这又是建立校本教材的基础。一举数得,确是使学生动起来的方法。当然,在教学中,教无定法,一切都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否则就成为了空理论了。
桥教案导入篇十五
读《琵琶行》,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忘归。
无管弦悲凉,奠下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不发。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六、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对比、反衬。
二、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
板书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结合全文,让学生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两线,画出结构图。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洲司马青衫湿为君翻作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