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论文(实用19篇)
时间管理是有效的时间安排和合理分配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写作时,我们要注重细节的描述,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总结提供一些参考。
大气污染论文篇一
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大气污染作为环境污染中的一种,加大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缓解温室效应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难题,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此,文章主要对纳米光催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纳米光催化技术;大气污染;治理应用。
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大气污染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水平。由于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光敏效果较好,容易达到其反应条件,效率高,对环境及人体具有无害的特点,所以,纳米光催化技术已成为当前社会最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对纳米光催化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充分了解其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有利于解决我国严重的雾霾问题,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纳米光催化技术理论。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之一,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其有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光催化污染物降解技术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又能解决大气污染物的处理难题。纳米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方法,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与传统的物理吸附法(活性炭)相比,利用纳米光催化技术净化空气具有以下优势:催化降解反应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简便;在太阳光的激发下,能有效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如nox和vocs,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光催化技术理论主要基于“fu-jishima-honda”效应,20世纪70年代后期,frank和bard关于水中氰化物在tio2表面的光分解研究及carey等关于多氯联苯在tio2紫外光下的降解研究,极大推动了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催化氧化机理如下:当能量大于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催化剂时,价带(va-lenceband,vb)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过禁带进入导带(conductionband,cb),而在价带上产生与电子()对应的空穴(),即产生自由电子-空穴对,活泼的电子、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分别从半导体的导带、价带迁移至半导体/吸附物界面,而且跃过界面,使被吸附物还原和氧化;同时也存在着电子、空穴的复合。价带空穴()将吸附的h2o氧化为羟基自由基(),导带电子()将空气中的o2还原为超氧自由基()。这两个自由基(),是降解污染物的关键活性基团。其反应原理如下:
二、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比较广泛,tio2作为应用效果较好的光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酸碱性、耐光腐蚀性,其化学性质稳定性较好,来源丰富,能源较大,具有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电势电位较高等优势。但是,在实际的纳米光催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催化剂、有机物浓度的影响。因此,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重视这些因素对光催化技术的影响。
(一)催化剂对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影响。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催化剂净化大气的。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表面积、粒径等等,都会影响纳米光催化反应。如:当催化剂的粒径不断缩小时,溶液中的单位质量粒子就会增多,虽然光的吸附效率有所增加,但是,光吸收不易饱和;当催化剂系统的表面积增加时,就意味着催化剂参加反应的面积增大,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反之,则不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另外,催化剂的表面羟基及混晶效应,也是影响纳米光催化反应的另一因素。
(二)光源与光强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纳米光催化技术常用的光源有黑光灯、高低压汞灯、紫外灯、杀菌灯等,波长在200-400nm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在纳米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其光的强度越强,催化反速度就会逐渐趋于常数,但是,光量子效率则会随着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ph值不同,外加助催化剂及无机盐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反应。
三、纳米光催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一)室内污染控制与通风技术。目前常用室内环境净化与通风技术有主动式和被动式2种。前者是将室内环境净化装置与机械通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而后者采用空气净化过滤器结合自然通风系统。这两种技术均涉及高效通风技术,前者主要针对外源性污染,可采用高效低阻过滤的方式;而后者主要针对内源式污染,比较有效的方式为各种室内净化技术。目前主要通风方式包括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个性化送风。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均以营造室内可感风环境为目的,若将空调设定温度调高必然会引起室内人员热舒适性的降低;个性化送风由于其实际使用中制约较多,在实际工程中较少。
(二)过滤技术。过滤技术主要包括纳米纤维过滤技术、光催化纤维过滤技术、膜过滤技术。纳米纤维过滤技术具有一定梯度结构的复合过滤材料可大大提高过滤性能,已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水体有机物净化等领域,有望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纳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大气污染物的方法,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四、结语。
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单独利用纳米光催化技术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将纳米光催化技术与其他先进的大气净化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保证人们生活健康。
大气污染论文篇二
我国工业城市中主要的污染源是煤炭,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这种气体一旦超过了局部地区的自然容纳量就会破坏当地的大气平衡,从而形成污染。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如今随着汽车人均持有量的增加,马路上跑着的汽车也逐渐增多,这就导致了污染源由工业污染为主正逐渐转变为汽车尾气污染为主。而近些年来,我国小型城市为了加快城市建设,便迈向了工业城市的道路。可这些城市技术较为落后,对于工业废物的处理方式往往不达标,使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最终导致这些小型城市也开始面临大气污染。
3.1污染范围广。
大气污染的传播介质就是空气,随着空气的流通,大气污染从而得到传播。所以大气污染的扩散性极强,控制起来相当麻烦。所以,一旦大气污染发展开来,实惠会快速的进行大面的传播扩散,对范围内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3.2成分复杂。
可以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有很多,种类也较为复杂,比较常见的有汽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等等[1]。能够具体表现出来,有距离我们生活十分接近的,那就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势头正凶的雾霾,而雾霾作为一种对人类呼吸道具有着极大影响的有害污染物,也是国家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对象。
4.1对人类的危害。
大气污染主要对人类会造成两种危害,一是直接的危害,人类通过吸入污染气体从而会导致疾病、中毒甚至是癌症;二是间接危害,大气污染会造成臭氧层空洞,从而大量投射紫外线或其它宇宙射线,从而对人类、农作物等造成危害。
4.2对地球生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因为各种硫化物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之中,植被往往难以健康的生长,而且动物如果食用了这种受到污染的植物或者喝到受污染的水资源,也会造成其生病的现象,甚至是死亡。不仅如此,随着植被的污染死亡,还会造成土地沙漠化,继而还会产生沙尘暴的来临,对地球及人类造成破坏性的灾害[2]。
大气污染论文篇三
及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而言,虽然可以起对大气污染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细看下来还是不够全面,对现存的环境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式。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力求从源头消灭污染,并且应该对这些法规的落实进行严格监督。不仅如此,我国还应该借鉴有关发达国家的污染治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对应的管理措施。例如:上个世界60年代的伦敦有着雾都之称,即使在路灯明亮的时候能见度也不会超过10米,而随着英国政府将工厂迁离市区,并杜绝居民烧煤,而且在汽车的燃油中也全部选择使用无铅汽油,现如今的伦敦上空,已经完全看不到浓烟以及黄雾了。并且随着英国政府《环境法》的落实,现如今英国人民认为在街上乱丢垃圾都是一种犯罪,与此同时,在英国公共场合吸烟最高将面临1000英镑的处罚,这也使得伦敦逐渐告别了雾都的称号。
5.2增强人民环保意识。
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对广大群众做好充分的环保宣传,一方面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另一方面应着重于新媒体上的宣传措施,如微信、微博等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新兴媒体。只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就可以打好人民战争,能够从多方面对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更方便进行针对性解决。
5.3优化产业结构。
各个不同地区的环保部门应着手确定于本地区的污染源的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优化整理,以便于决策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进行城市的工业布局时,应将城市主要风向的下风口区域作为城市的工业区,并在工业区与市区之间建立有效的隔离带,从而最大程度较少工业区对城市居民的影响[3]。
5.4合理使用煤炭。
现如今,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所以针对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应进行有效的治理工作。具体方式为可以大力推广洗煤技术,从而控制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普及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方式来限制煤炭的使用。
5.5汽车尾气的处理。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出许多硫化物或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而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人居持有量连年增高,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日益严重起来。所以,现阶段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作为汽车的主要染料,用这种方法来有效减少汽车的污染排放。
6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还是处在相对较重的阶段,并且已经对某一部分人民群众造成了身体上的危害。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首先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源头的约束力;接着应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最后应从现实出发,加强对煤炭的使用标准以及对车辆的管理。综合上述几点共同着手,相信我国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一定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大气污染论文篇四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yd09)。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与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密切联系。培养模式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均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对我国环境领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环境工程行业从业人员水平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进一步突出,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进一步受到重视,进行了卓越工程师专业建设,建设了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依据林业院校特色及地方优势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本研究针对林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对环境工程及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实践领域常用的词语,近年来出版了许多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将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刘明浚在《大学教育环境论要》中所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教育途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手段等”,其中“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其他要素则是为了使课程体系正确而有效的安排和施教从而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到实处”(周济,)。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龚怡祖,)。刘英等()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而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的系统化、定型化范型和式样。”
二、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改革中的重要问题。结合各个高校的现状,各个学者都阐述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1.各高校培养模式定位不清。
我国高校分为三层次五个类型,即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应用型大学;职业技能型大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可是现在各高校都想办成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盲目地求大求好,导致一些院校分层不明、定位不清,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舍娜莉等,)。
2.课程结构、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课程结构、专业设置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必修课过大,选修课比例偏小且质量不好(贾月明等,)。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将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结构和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不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罗省贤,)。这些都能反映出我国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不合理需要改革的问题。
3.教学实践环节中的问题。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某些高校课堂上教师、学生、课题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重理论记忆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4.市场需求和在校学生的矛盾。
有些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我国高校的人才忽视了创新、通专结合型人才的培养,其缺乏从一个行业转入另一个行业的能力(贾月明等,2010)。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
1.整合国内外、校内外的多重资源,形成多管齐下的“多元制”人才培养格局。
2.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自律行为,使学生可以自主管理、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充分发挥林业院校的特色,针对区域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林业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独特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6.
[3]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4]贾月明,张雁.浅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6).
[5]罗省贤.对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舍娜莉.浅议就业难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4).
大气污染论文篇五
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尽早适应社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而校外实践又能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一)大力开展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多渠道与多个相关企业合作成立学生实习基地,双方就技术革新、企业员工进修培训、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同时让学生在最后“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前熟悉生产岗位工作及企业管理制度,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人际关系交往,同时聘请企业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但是实际普遍存在实习单位落实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企业出于考虑学生安全及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秩序等因素,同时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有限,主观上不愿接收或不愿多接收实习毕业生。接收也是让学生看着企业的师傅操作,而学生无法亲自操作实践,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吃苦精神,嫌弃企业厂房或车间环境恶劣,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去,去的学生也经常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学校与企业就学生安全责任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减少企业对学生安全方面的顾虑。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友好往来,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对培养企业生产管理进行指导,确实可以为企业解决难题,同时加大专业导师与企业的联系,专业导师和企业合作,开发合作项目,导师带学生以做课题的方式到企业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实际的动手操作。另外可以鼓励学生业从事一些业专业性不太强的岗位,比如说销售岗或基础性实验岗。在学生得到锻炼的基础上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鼓励学生开展勤工俭学与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企业不再盲目的追求毕业生的学历与学习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吃苦精神、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及是否具有爱心、责任心等。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如义务支教,义务献血,义务参与社区服务,争当社会性服务类志愿者等等。这些活动虽然与专业没有关系,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和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因此建议学校学生会和团委鼓励学生成立相关的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鼓励学生勤工俭学。提倡勤工俭学作为今后高等学校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学生个人经费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勤工俭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自力更生,吃苦精神,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途径。建议学校多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同时也多联系校外相类似的机会。比如让学生打扫教室、利用课余时间送外卖、各种兼职等。
3.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议成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设立学生独立承包的.跳蚤市场等。同时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二、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也有许多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毕业设计,其次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设计及动手类的竞赛项目。
(一)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毕业生得到锻炼。可采用如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及毕业设计题目多样化。在大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环节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后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然后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共同完成。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注重多样化,内容包括:铸造:金属及合金的熔炼与铸锭过程及其组织性能研究;塑性变形:有色尽速材料的挤压;钢铁材料的轧制过程及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与合金组织性能关系研究;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挤压及冲压模具设计及制造;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组织性能研究;模拟:利用专业软件模拟金属材在料塑性变形或焊接过程中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等等。每个老师至少有两到三个不同方面的课题让学生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并且要求学生在查阅参考文献后自己制定研究方案。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应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管理制度,对毕业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选题、开题、撰写论文、答辩等主要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充分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实验。
成型专业学生在大四这一年里,除了可以跟着指导教师做毕业设计外,鼓励学生利用其他时间进行创新性实验。针对成型及机械类专业开展机械设计大赛、cad画图大赛、金相大赛、焊接大赛、无碳小车大赛、组织分析大赛等等。同时向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和操作成型实验室现有的设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设备(如金相显微镜、线切割、磨床、万能试验机、硬度计、砂轮机、冷轧机、各种焊机),学生使用前,须对其进行理论及实际培训,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经考试合格后发放使用资格证书,以后在实验室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独立操作设备。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另外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让学生可以在学校所有实验室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分析实验结果。
三、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充分利用“3+1”教学模式中的“1”年的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校内、校外实践。多角度,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吃苦精神、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气污染论文篇六
摘要:城市交通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着力点。虽然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控制城市交通大气污染,但城市大气污染状况仍然严峻。考察了我国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现状;从政府环境责任、大气污染立法、经济激励机制及城市交通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我国城市交通大气污染严重的制度性原因;建议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城市交通大气污染难题:强化政府在城市交通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环境责任,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等节能减排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及打造城市绿色出行系统。
关键词:城市交通;大气污染防治法;节能减排;排污权交易。
1导言。
当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节能减排途径。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xxx门在全球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交通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19%,并占全球与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按照目前的趋势,2030年交通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长近50%,到2050年将超过80%[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城市交通所引发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引导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之路,是我国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面对当前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深入探究其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相应的制度完善建议势在必行。
2我国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现状考察。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以减少污染物排放给大气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应当指出,我国的大气环境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仅张家口市达标,其他12个城市均超标;pm10年均浓度为1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个城市均超标;so2年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有4个城市超标[2]。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然伴随着高污染和高能耗,城市环境问题的恶化与城市交通尾气污染之间密不可分,特别是机动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噪音与扬尘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16个;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已高达60%。2013年,我国74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超过50%,而道路交通污染正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一大来源,如北京2012年机动车排放的co、nox、hc、分别占污染总量的86%、58%、38%和31%,机动车排放已然成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最重要因素[3]。城市交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巨大贡献在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环保部《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2012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万吨,比2011年增加,其中氮氧化物(nox)万吨,碳氢化合物(hc)万吨,一氧化碳(co)万吨,颗粒物(pm)万吨;我国已连续四年世界机动车产销量排名第一,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构成了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4]。综上,作为大气污染主要来源的城市交通,已然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节能减排战略的攻坚地带。
3现行城市交通大气污染制度的问题诊断。
政府环境责任制度不健全。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宏观责任主体,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各项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肩负重要职责。政府环境责任制度是否健全不仅考验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更关系到公众健康和安全,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在各项政策法规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的形势仍然严峻,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完善的政府环境管理责任制度。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的切实贯彻和落实需要以完备的政府环境责任机制为依托。缺少对政府环境责任的清晰认定,欠缺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制度保障和刚性约束机制,容易导致制度的空间传导机制不畅,使制度的约束作用遭到抑制和弱化[5]。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虽然对政府环境责任较此前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但政府环境责任虚化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如总则中的第六条、第八条分别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但对于政府如未履行上述职责时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仍然缺乏具体的实质性规定,难以对政府形成有效的责任监督。此外,环境保护因素未能在政府的宏观决策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问题最突出的体现就是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宏观政策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设项目和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多为是直接和局部性的,但是国家的重大经济、技术和产业政策以及重大立法则会对环境则具有间接的和全局性的影响,一旦宏观决策失误,将会对环境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其危害结果在短时期内更难于处理,所以对宏观层面的政策、立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环评对象主要限于建设项目和规划,没有将政策(包括立法)纳入环评范围。政府在制定汽车产业及城市交通的相关政策时,没有充分考虑政策实施可能对大气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容易造成政策本身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目标的错位,从而影响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的相关立法存在缺陷。
我国目前尚无有关交通大气污染防治的专门立法,城市交通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立法散见于三个层级的法律法规,涉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第一层级是由《xxx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和《xxx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构成的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综合性环境保护立法和有关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第二层级是规范排污费征收使用规则的行政法规;第三层级是与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图1)。《环保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该法从环境监管、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我国环境保护做出基础性的规定。由于城市交通领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因此《大气污染防治法》成为交通领域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条和第二十一条分别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的职能分工以及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增加了对大气污染行为“按日计罚”的规定,并设专节规定了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为我国交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2003年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是指导大气领域排污费征收使用的重要规则。此外,国家环境保护部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行政主管机关,针对机动车污染治理制定和颁布了多项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这些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的控制发挥了一定作用。总体上看,我国当前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立法层级偏低,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防治缺少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从立法层级来看,我国目前并没有治理交通大气污染排放的专门法,相关规定散见于三个层级的立法中,这些立法的整体层级偏低,不能为大气污染控制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也无法为各地方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提供有效指引。从立法内容来看,在法律一级,《环保法》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性立法,其内容多为基础性和原则性规定,很难对每一具体领域的污染防治进行细化规定,而本应承担起这一使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然对机动车船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但在内容上侧重从技术角度规范机动车船的检验、检测以及召回问题,对于低碳出行、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等问题的规定仍停留在口号倡导层面,缺少可操作性的约束机制,不利于环保执法活动的开展。另外,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然规定国家将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但由于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难以发挥对排污权交易实践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所针对的污染物类型单一。《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是针so2进行总量控制,目的在于有效控制酸雨,从该法所处的立法背景来看,这样的规定是符合当时大气环境治理的需要的。然而,我国当前空气污染已经开始从“煤烟型”转向“复合型”,传统的so2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等一次污染物的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控制,而对于二次生成的臭氧及大气颗粒物的控制逐渐成为重点,尤其是大气颗粒物污染非常严重,并呈现出多污染源叠加的复合型污染特征;其中机动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占大气颗粒物的5%~20%,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猛增,这一比例仍将不断增加[6]。同时,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现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针对的污染物类型具有明显的单一性缺陷,难以将城市交通活动中(特别是机动车)产生的污染物类型涵盖其内。
缺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工具。
环境保护领域的经济激励机制主要指一系列旨在调节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引导企业和公众选择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行为和消费方式的政策工具,其实体内容表现为各种具体的制度安排。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重视,各类经济激励工具被运用到环境治理领域,总体上看,经济激励类环境政策工具与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此类政策工具的引入确实对生态环境的改良和优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但是,在城市交通大气污染领域,相关经济激励机制或者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未能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做出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机动车废气排放缺少明确的排污费征收标准。虽然《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确立了对机动车等移动污染源征收排污费的制度,但是在2003年颁布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第三条却规定“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计征废气排污费。对机动车、飞机、船舶等流动污染源暂不征收废气排污费”。这就导致对机动车这类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没有具体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可以遵循,排污收费这一重要的经济激励政策工具由于立法之间未能有效衔接,而在交通排污领域出现了法律适用上的空白。第二,车辆购置税、使用税的计税标准未能充分体现节能减排要求。我国目前与机动车相关的税费主要集中在机动车的生产以及进出口环节,而对于机动车消费环节征收的税费种类较少,主要是车辆购置税和使用税。这些税种不仅征收金额较小,而且在计税标准的设计上没有体现出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例如,我国目前购置税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虽然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但由于其价格比传统燃油汽车高,导致其购置税也相对较高,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此外,这种单纯的从价定率的计税办法没有体现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问题,因而无法限制汽车能源使用所带来的负外部性[8]。第三,排污权交易市场未能有效建立,严重抑制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作用的发挥。排污权交易是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前提下产生的,具体表现为为了实现特定区域的环境治理目标,由政府以颁发许可证的形式授予排污者环境容量使用权,由于存在污染治理成本的差异,排污者之间就出现了转让富余的环境容量使用权进行的行为[9]。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先后在几十个大中型城市建立排污权交易试点,虽然在有些试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总体上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我国排污权交易仍主要集中在单一试点区域之内,然而考虑到大气污染的动态性特征,单一试点内部的排污权交易只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排污情况,无法有效降低更大地域范围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使得环境容量作为商品资源的价值仅仅体现在试点区域,没有体现出环境好的区域对其他区域外部辐射效应[10]。
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未充分体现绿色低碳导向。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城市交通方式以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加之城市机动化水平的飞速提高,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逐步形成现在以机动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交通出行方式。我国城市公交出行在整个交通出行结构中所占比例与国外城市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居民公共交通(地铁和公共汽车)比例接近30%,而巴黎为,东京则达到。据测算,公交出行比例每提高1%,城市交通用能下降1%。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虽已提速,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的需求发展速度[11]。作为主要慢速交通方式工具的自行车,虽然在当前交通出行模式下仍占据一定比例,但是自行车交通的优点和潜力非但未能充分凸显,反而在实践中带来了更多的交通拥堵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规范自行车交通合理发展的政策严重缺位[12]。“绿色交通”的概念是1994年由加拿大学者chrisbradshaw首先提出的,这一交通理念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的交通体系,以减少交通拥挤、降低大气污染、节省交通运输成本、促进社会可持续、公平发展为主要目标[13]。可见,从内容上看,绿色交通实际上是低碳经济理念在交通出行领域的体现。发展绿色交通作为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与城市的低碳发展规划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发展城市绿色交通需要在城市、区域和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加以考量,而不能仅仅依靠交通运输部门的自身努力[14]。从我国当前城市交通规划现状来看,目前我国仅仅是把绿色交通视为交通领域的重点发展目标之一,但仍缺少具体的引领城市低碳出行、绿色出行的配套措施,绿色交通理念尚未在城市交通规划布局中得到体现。
4城市交通大气污染困境突围的制度设计。
强化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环境责任。
强化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环境责任,首先要建立地方政府负责人问责机制。建议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进一步明确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主管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违法、失职行为的问责要求,将大气环境状况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中,设计具体的量化指标体系、责任内容、实施方案,对不合格者严格实行问责制,力图转变传统环境保护立法中重视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管制、忽视对政府环境监管责任的监督的立法导向。另外,应积极推定《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订工作,引入政策环境评价制度。相对于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政策环评具有更高层面的意义。美国作为首先创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其评价对象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具体的建设项目和规划,也包括立法提案、政府法律草案等宏观政策活动。新《环保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xxx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政策环境评价的法律地位,同时也为《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改中补充政策环评的规定提供了上位法依据。在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将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政策和立法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范围内。
加强控制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的立法建设。
一方面,细化《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城市交通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建议《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在以下领域加以调整:明确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污染排放物的控制目标,以及对包括机动车在内的各类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制定要求,并规定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和公众健康影响评估[15];制订具体的燃油机动车保有量控制要求;扩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涉及的污染物类型,将碳氧化物、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机动车尾气排放产生的重要污染物纳入其中。另一方面,建议xxx出台《城市交通污染管理条例》,为交通领域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治污执法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前已述及,我国现有规制城市交通污染的立法并不健全,建议xxx在有关上位法的基础上,针对城市交通污染问题,出台专门的《城市交通污染管理条例》,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各类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的防治加以细化规定。在条例中,应当明确将“发展低碳交通、促进节能减排”作为各级政府制定城市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强调将城市交通规划纳入城市节能减排总体规划;要求对与城市交通发展有关的政策及立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将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环境绩效考核体系,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和奖惩制度。
健全节能减排的税费政策及经济激励机制。
经济激励政策工具将环境管理行为直接与“成本–效益”相连,利用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税费、财政等经济激励手段,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对经济主体的利益驱动。当前,我国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的经济激励机制。首先,明确规定对机动车废气排放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建议在《排污费征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对机动车等城市交通流动污染源的废气排放征收排污费,并制定具体的排污费计征标准。其次,改革车辆购置税、使用税的计税标准。建议对车辆购置税、使用税改为按照能耗和碳氧化物排放量征税,使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通过经济刺激手段引导企业和公众向低碳化的绿色生产和公众消费方式转化。最后,进一步健全排污权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良性运转需要以完善的市场机制的作为前提和支撑。政府应当出台立法,重点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制度、碳排放权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形成规则、政府对碳排放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以及碳排放交易信息的交流平台等问题加以规定,从而对碳排放权的合法流转提供法律保障。
积极打造城市绿色出行系统。
大气污染论文篇七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是大气污染问题却没有任何进展,甚至越来越糟糕,尤其是前段时间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甚至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本文详细分析了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其治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切实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大气污染;解决措施;危害健康。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gdp在不断攀升,但与此同时,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为了中国更好地发展,要努力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重视大气污染问题,提出有效改善大气污染的意见。
大气污染是指人类因生活、生产等活动向自然界排除各种污染物,而该污染物超出了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由此而引起大气质量发生恶化,最终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污染源有两种,一种是天然污染,另一种是人为污染。天然污染指的是自然界排放出的污染源,例如灰尘、活火山排除的二氧化碳、森林火囊约暗卣鹋欧懦龅奈廴疚锏取h宋污染是破坏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例如交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二、治理大气污染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虽然很重视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地改进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但是效果都不太明显。大气污染仍然很严重,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规划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
政府工作人员在规划城市建设时,缺乏科学依据,忽略了环境的重要性。如今在大城市中看到的都是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居民住宅之间离得也很近,这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容易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此外,城市周边如果还有化工厂或者垃圾处理厂的话,后果更严重,这些污染物质会向市区进行辐射,从而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对大气质量管理不重视。
目前的大气污染基本政策是控制污染物总量,而总量控制很难兼顾质量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大气污染控制管理的设定目标,因而忽视了大气环境质量的排放量控制。然而污染物排放量并不是根据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标准来管理的。例如燃煤电行业,它的主要管理目标是二氧化碳,但是燃煤电行业不仅仅是排放二氧化碳这一种气体,还有氮氧化物、细颗粒物以及温室气体等物质的排放,这些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不强。
很多城市的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不全,对细颗粒物、臭氧等方面的指标都没有进行检测,数据信息不完善,很难正确反应大气污染状况。虽然有些重点城市采用了自动监测系统,但是其显示的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都没有达到要求,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人为操纵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现象。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强。
近几年,虽然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具体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完备。此外由于政府缺乏严格的约束力和执行力,而各地又受到经费的限制,导致对大气污染的监督力度大大降低,从而消弱了环保部门对大气污染的日常监督。
三、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必须考虑城市环境的发展,合理布局建筑之间的距离,确保空气的流通性。合理规划城市周边的化工厂和垃圾处理厂,建立专门的工业基地,远离居民的居住环境。此外,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入绿色环保的理念,加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共同营造一个舒适环保的生态环境。
(二)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工作。
深入研究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形成机制,了解大气污染的污染特征,重点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开发大气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技术和控制二次污染物的技术。建立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清单,全盘了解细颗粒物排放源的构成情况,并且收集相关数据,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源头。
(三)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控制,减少工业大气污染。
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要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加强监督汽车燃油的使用质量。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要尽可能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可以代替石油和燃料的能源,这不仅能够节约能源的使用量,还不会污染环境。同时,做好城市交通工作,控制摩托车和出租车的使用量,增加公交车的数量,提倡环保出行,从而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另外,工业气体的大量排放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火电厂、钢铁厂等。这些工厂排放的气体污染源很严重,为了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企业在排放该气体时要先进行清洁处理,对于二氧化硫超标的烟气,应该制酸或采取其他方式回收处理,对于常规的火电厂,应采取布袋除尘等方式加大其颗粒物的的处理,而对于低浓度烟气和排放超标的制酸尾气,应该进行脱硫处理。
(四)加强大气污染的法制建设。
为了强化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扩大大气污染的监管范围,在行为规范、法律程序方面尽可能地做到规范具体,完善配套的法规,增强其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执行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完善数据监测的质量体系,提高监测大气环境的技术水准,并且提升监测质量和监测频率。
四、结语。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在规划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环保理念贯穿其中,从而建立一种多样化、多渠道的环境保护机制。同时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让人民群众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为建设健康舒适的绿色生态环境共同努力。
大气污染论文篇八
1.1为了方便现实环境工程建设环节的应用需要,进行环境污染状况的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现阶段的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在当下社会中,影响环境工程正常开展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环境医学、环境化学等,目前来说,我国的环境工程体系是不健全的,该学科的领域依旧处于发展的阶段,其核心环节是进行环境污染源头的积极处理,环境工程学涵盖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对其应用学习要把握环境污染处理的相关原则。环境工程的应用内容体现在多个处理及其利用方面,比如大气污染的防治环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利用、环境污染状况的综合防治等。环境工程建设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城市的整体环境治理模块的协调,比如比较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在当下社会中,影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比如城市径流污水情况、工业废水状况、生活污水状况等,都影响了一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状况。在上述模式中,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家庭用户、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等,经过城市排水道的疏导进行地下污水区。为了更好的进行该阶段的处理,需要进行城市的污水厂的利用,进行积极的处理,而后再进行排放,实现其周期循环性的提升。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
1.2在城市生活中,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块,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的提升,城市生活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就诞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现实生活中,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商业垃圾、餐饮服务垃圾、家庭生活垃圾等。这些垃圾每天的存在量都是比较多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应用,否则城市的综合环境必然不会得到有效的清洁维护。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目前来说,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体系是比较落后的,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的差距,其建设应用水平高低不同。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园林建设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起到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比如能够进行城市的噪音的降低,净化空气,避免空气的过度污染,进行城市的居住环境的改善。目前来说,有些政府人员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2.1环境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对城市内部资源的综合应用,这涉及到一个二次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在日常工业生产中,燃料费用、原料费用占据产品的整体成本比较高,特别是一些基础工业原料的应用,比如矿石、石油、煤等。有些生产商对其中的有用部分进行利用,对于一些无用的部分进行废物弃置。其利用环节难免存在不合理之处,产品的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不利于我国城市环境污染情况的控制。目前来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水平是比较低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废弃物的规模不断的提升,有些国家针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做好二次资源的相关工作,保证其生产环节、消费环节等的协调。把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弃人环境这一传统的开环模式变成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二次原料资源的闭环系统,使原料资源进入社会后,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多次循环,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二次资源的利用列为国家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使二次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有300多万吨废钢铁、600多万吨废纸、200多万吨废玻璃,70多万吨废塑料、30多万吨废化纤、30多万吨废橡胶未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废弃物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在当下环境建设模式中,也要进行工艺设备的更新工作,积极抓好清洁生产的相关工作,进行工作环境的改善,保证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实现能耗情况、物耗情况等的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比如在烧碱模式中,进行离子膜模式的应用,以突破其水银法的局限性,又如在面粉生产过程中,进行干洗麦粒的应用,进行三废排放的减少,促进其综合效益的提升,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通过对物料闭路循环体系的利用,进行废物垃圾的有效利用。我国农药、燃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用水闭路循环,供水、用水和井水一体化,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净水重复使用。我国现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联产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产尾气制亚硝酸,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亚硫酸钠,从硫铁矿烧渣中回收金、银、铁,从乐果合成废水中萃取回收乐果等。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2.2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要进行社会多元化的投资,进行环境工程建设体制模式的优化,实现城市环境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益的提升。这需要相关部门的政府展开财力支持,要进行多种投资力量的应用,比如城市园林建设体系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的协调,以更好的进行城市生活污水的控制。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维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三、结束语。
环境工程建设模式的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它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进行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以更好的解决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保证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体系的健全,保证科学管理效益的提升。
大气污染论文篇九
在街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结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2篇《大气污染论文范文大气污染论文范文大全》,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
摘要:受益于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当前膜分离技术已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在我国诸多领域均有所应用。该项技术凭借其无污染、工艺精简、低能高效等优点,在环境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本文笔者对膜分离技术展开简要概述,并对环境工程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环境工程;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概述。
1.与传统过滤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过滤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物理分离方法,该种方法通常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且需要采用较多设备。而膜分离技术在主要是根据混合物的物理特性来完成分离工作,并且还能够通过不同速度来分离混合物。该种方法可以不需要在化学反应中进行,属于一种低能耗的分离方式,不但操作便捷,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
膜分离技术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其主要是通过化学位差和外部能量作为动力,并采用人工合成膜、天然膜、多分组溶剂等来实现膜的恩利。如若是要分离气态或固态气体时,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膜分离技术来完成,以确保其排放标准达标,这对于保护环境而言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二、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微滤技术。
在膜分离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项技术即微滤技术,该技术在操作压力小于0.2mpa的情况下便能够将0.1~10μm的物质或颗粒过滤掉。该技术和其他过滤工艺原理大致相同,均属于筛网过滤的范畴。其对液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占地面积较小,是一种经济性的微过滤方式,所以常常被用来处理饮用水。不仅如此该项技术还能替代城规的澄清过滤以及二沉池,就算出现较大的水质波动,利用微滤技术也可以连续处理。不仅如此,微滤技术还适用于各类废水的处理,从而大幅降低水中的浑浊度与悬浮物,以便于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根据过滤方式的不同,可将该项技术分为死端过滤以及全量过滤两种。而第一种方式具有能耗低、产量高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经过长时间过滤,其中的滤饼层会逐渐便后,使得溶液的透过量下降。所以,当前对思端过滤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将滤饼清理干净从而提高溶液的透过量。
2.超滤技术。
该项技术的原理与筛选原理相似,通过筛选出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胶体、固体颗粒物以及悬浮物等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当前该项技术主要运用于汽车工业以及电气工业中的电泳漆废水处理当中。超滤膜属于压力驱动膜,在对电泳漆废水处理时,将其中的金属离子杂质进行有效筛选,从而实现重复利用。但是在利用该项技术时,随着时间的增长,超滤膜的通过量会逐渐下降,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膜污染以及浓差极化的.情况。不仅如此,通常需要开展较为复杂的预处理方能有效利用超滤技术,并且其成本费用高昂,所以在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会受到一定制约。
3.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的脱除率极高,绝大部分的溶质都能够通过该项技术脱除,以有效提升反渗透水质的质量。当前,在除盐处理中方法适用该项技术,不仅如此,在工业用水、垃圾渗滤液、城市污水以及饮用水工业的水处理中也广泛使用该项技术。其中,在垃圾渗透液中反渗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为垃圾渗透液中含有高碱度、重金属、高浓度的有机物以及氨氮等成分,具有较强的负责性,若果采用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则难以将垃圾渗透液中的氨氮产生的毒副作用去除,但是采用该项技术则能够有效弥补普通方法中缺陷。然而反渗透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浓差极化以及膜污染等不住,使得其应用范围受限。
4.纳滤技术。
纳滤技术是一种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其属于一种压力驱动的过程,该项技术具有强大的选择离子的能力,能够清除水体中超95%的二价离子。不仅如此,纳滤在清除一价离子上也呈现出强大的功能,通常能将45%-85%的一价离子清除。当前在对河水、地下水等废水处理中应用该项技术获得了现在的成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硝酸盐、低分子有机物以及农药等多种含在河水与地下水在中的有害物质清楚。而且,相较于反渗透技术来说,该项技术的操作费用以及投资费用都有所降低,使得整体处理成本得以下降。然而,因为该项技术对于水质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必须开展复杂的预处理工作,并容易产生污染,所以在实际应用与推广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5.液膜分离技术应用。
根据笔者研究可知,液膜分离技术主要是利用浮在液体表面的乳液颗粒将废水中氨、苯胺等物质予以清除,该技术虽然多用在含特定离子或有机物环境废水处理中,但其效率却很高(通常相关物质清除可达98%以上)。与固膜比较,液膜分离技术不但具有更高清理效率,同时其传质速度与选择性也更优,另外该技术操作上十分简易、设备简单,且还可以回收废水中一些有用物质,因而凭借着如此众多优点,液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废水处理上有较好地应用。但目前还有一些制约液膜分离技术更广泛应用的因素,那便是其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对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快速破乳与高性能支撑膜组件这两方面的研究,从而为推动液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更好地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6.集成膜技术应用。
集成膜技术是一项新型技术,其不但拥有低能耗、高效能等优点,同时也很好地继承了传统膜分离技术所具有的高清除效率,因而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集成膜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环境工程上。以工业废水处理为例,集成膜技术地应用首先通过浓缩废水中有毒物质,随后在将它们予以净化,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很好地处理废水污染物,同时也不会对设备生产组件造成侵蚀而有效地保障其使用寿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污染排放问题逐步受到了各界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与回收利用水资源成为了环境工程的重要任务。而应用膜分离技术不但能够提升污水废水处理效率,实现二次利用,而且还能有效提升环境质量,因而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华玲.浅析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4):173+175.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一
近些年,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环境污染状况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如何采取适当的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实现农村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相关部门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分散式和无动力处理技术。
无动力处理技术是当前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技术,它主要将厌氧处理作为核心,将生物滤池作为辅助,是一种综合性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是不需要通过动力来进行驱动,而且也不会涉及到抽水泵等设备和装置的使用,分散式处理技术通过把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埋藏在地下的适当位置,之后再利用分散式或者集中式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处理效率,在埋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表之上还能种植一些绿化植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二)土壤渗滤技术。
土壤渗滤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处理上主要是通过渗滤处理系统来达到治理目的的,土壤渗滤系统中主要包括慢速渗滤系统和快速渗滤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快速渗滤系统主要负责将污水引到具有较好的渗透性的地区,并在污水渗滤的整个过程,发挥出过滤、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进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慢速渗滤系统则主要发挥出对污水处理流程进行简化的作用。当前,土壤渗滤技术已经被大规模应用于污水治理中。要把该项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就必须确保土壤的活性、通透性等达标,这样才能确保处理效果。一般来说,当渗滤系统运行30天左右,应当对渗滤床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使其渗滤速度保持正常水平。
(三)稳定塘技术。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稳定塘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使水资源在干旱地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提高了对该技术的重视度,有关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这就为稳定塘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奠定的基础,将该技术和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可以发现,高效藻类塘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对于土地面积广阔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稳定塘技术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值得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四)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湿地环境来发挥出清洁水体、减轻污染的作用,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它能和污水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作用、物理作用,进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而且湿地本身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具有独特性的系统,其组成结构中主要涉及到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这些组成成分能利用吸附、过滤、吸收、分解等形式来净化污染水体,最终取得最佳的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湿地系统和预处理系统两个部分,其在金属浓度、cod等的处理上能达到三级或二级处理水平。无数的处理实践已经证明,当水体污染程度一般时,人工湿地技术对污水中bod?5的处理效率能达到85%左右的水平,对磷等成分的处理甚至能达到90%以上。
(五)沼气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厌氧发酵的方式来对动物和人的排泄物进行处理,它不仅能起到净化这些污染物质的作用,同时还能将其转化为可被再次利用的沼气,且发酵之后的沼渣等物质能被用作土地的肥料,将沼气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能将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有效去除,进而降低其对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
(一)控制好污染源头。
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污水、垃圾等随意排放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要治理好农村水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对污染源头的控制,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应进一步规范农村牲畜的养殖,建立专门的牲畜粪便处理设施,以免大量的牲畜排泄物进入到水体中,加剧农村水环境的污染。第二,应构建完善的垃圾收集系统,以免出现垃圾胡乱堆放的现象。第三,应设立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或沟渠,让污水能有效集中到污水处理场所,以免其随意排放到水中而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二)选择最为适宜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模式。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住户较为分散,且经济条件十分有限,必须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上考虑到当地的居住特征以及所需花费的成本,尽量采用资金投入较低、容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可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在污水排放量较大、污水浓度偏高的楼房区域,可采取动力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以确保出水效果。在人口比较集中、污水浓度偏低的平房区域,可选用低成本的生态处理模式或者厌氧处理模式,包括土地渗透技术、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对于污水较为分散、很难汇集到一起的区域,可修建小规模的一体式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采用庭院独立式的自然处理模式等。
(三)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但能改善农村周边环境,同时还能在降低水污染方面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所以,应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尽量采用复合肥料,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量,并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尽量采用生物技术,避免高浓度化学药品的使用,这样就能有效减少污染现象的发生。
结语。
總而言之,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分散式处理技术、土壤渗滤技术、稳定塘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农村水环境的改善来说意义重大,在实际开展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并大力提倡生态农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村水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2]王卫卫.中国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及治理对策[j].华章,,(29):333.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二
1、雾霾概念
“雾”是指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情况下接近地面空气冷却至一定程度时空气中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现象;“霾”是指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使大气层形成浑浊状态天气现象。雾与霾主要区别在于水分含量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叫雾,水分含量低于 80%叫霾,80%—90%之间是雾和霾混合物(但主要成份是霾)。
2、雾霾组成成分
细颗粒物即 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最大元凶。pm2.5包括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主要来源于两个一是各种污染源和发生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细颗粒物(包括烟、粉尘、扬尘、油烟、油雾和花粉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气态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碳氢化合物和氨等)。
细颗粒物化学成份十分复杂,由于其表面积大,pm2.5比 tsp 和 pm10 更容易吸附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碳、各种金属化合物及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由于细颗粒物长期悬浮于空气中难以沉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降低空气能见度。
二雾霾天气危害
雾霾天气中 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富集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其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直接吸入沉积到肺泡甚至于可通过肺直接吸收而到达体内其他器官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对人体危害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及生殖系统。
pm2.5能在肺泡区沉着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积在肺部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pm2.5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主神经紊乱从而波及心脏并可直接到达心脏发生心肌梗塞;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造成血栓形成还可能造成凝血异常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pm2.5上附着了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直接影响胎儿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潘小川调研结果显示pm2.5超标后每增加 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急诊及死亡率要增加 6%-7%高血压病急诊要增加 5%左右,除此之外pm2.5所携带重金属和苯系物增大了患癌症风险。
三雾霾成因分析
雾霾发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长静风、逆温极端不利气象因素使大气逆温层以下污染物难以稀释和扩散;二是较大污染物排放量即细颗粒物排放量较大在对外扩散时污染物浓度大大超过环境容量而实现空气自净,因此雾霾污染产生根本原因还是由细颗粒物排放造成。
细颗粒物污染问题复杂性远远高于传统工业污染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在环境领域反映是长期积累环境问题集中爆发它涉及面广、成因复杂来源广泛与社会生产、流通、生活和消费活动都有直接关系。
以北京市 pm2.5来源为例煤炭燃烧占 17%工业喷涂挥发占 16.3%工地扬尘占 16%机动车排放占22%以上农村养殖、秸秆焚烧等占 4.5%此外区域外输入细颗粒物占 20%以上。
总之细颗粒物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在环境保护领域突出体现其根本原因是社会性与产业结构失衡、能源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环保等都有密切关系。
四雾霾防治
雾霾发生意味着严重空气污染而空气是人类生存必要条件为避免或减轻雾霾对人群产生污染影响就必须防患于未然将预防雾霾发生作为首要任务而把个人防护作为应急补救措施。
由雾霾成因分析可知雾霾是不利气象因素与大量污染物排放共同作用结果而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尚无法对气象条件进行有效干预因此说解决雾霾污染问题只能依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也要全方位地控制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为不断减少各种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排放量。
多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建立了较为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在应对传统工业环境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在雾霾来临之时采用通常、局部、阶段性治理措施如公务车停运 30%、建筑施工场地暂停施工、重污染企业暂时关闭或限排等等均收效甚微因此可以说防治灰霾污染是一件涉及各个行业、千家万户和每个社会成员社会工程仅仅依靠某努力是难以奏效必须采取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综合治理措施既要抓住重点又死盯领域要全面推进多点开花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污染问题必须抓住主要根源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采取措施: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友好产业和服务业。
二是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实行煤炭总量控制提高风能、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区实行无煤化。
三是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制定并实施大型排污企业搬迁规划严格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市民出行距离减轻社会交通压力。
四是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防治和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工具污染物排放量。
五是改变不良消费习惯广大社会公众作为社会生产最终消费者其消费习惯、消费取向对生产者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力公众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在以各种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着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社会成员都既是环境保护受益者又是环境污染制造者更应该治理污染积极参与者因此公众必须实行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形成有益于环境生活习惯。
总结:
“没有过多的耐心和勇气去等待那呼啸后的晴空,只能选择默默的承受;朦朦胧胧的阳光偶尔若隐若现,莫名地胸口压抑,却也只能被迫的浅浅呼吸,想逃?没有什么可望的出口!想飞?哪里去找万能的翅膀!”
这是一位深受雾霾困扰的母亲替她孩子讲出的心声,感人而又震撼,为了后人,我们责无旁贷。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污染治理是循序渐进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多部门精诚合作、公众广泛参与、全社会进行长期不懈共同努力。
伦敦经过近三十年减排治理摘掉了雾都帽子,伦敦样本是很好的历史教材,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并且要在日常多下点功夫,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如此一来,在众人长期的坚持下雾霾一定能够彻底根除。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三
摘要:河北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其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的大气污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空气质量及能源消费状况着手,分析了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建议。
河北省是我国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与北京天津紧紧相邻,经济增长较快。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其产品产量在全国也遥遥领先。但是正是由于工业发展过快,河北省七个城市大气污染严重超标,导致河北省多处地区出现雾霾等恶劣天气。长期以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给环境和能源造成巨大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大气的严重污染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威胁。
1.河北省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及空气质量的现状。
经济发展情况。
河北省的gdp总量近几年呈现翻倍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10500亿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25000亿元;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从2006年的15000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35000元。就2012年而言,河北省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位,但人均gdp呈现出下降趋势。2014年河北省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分别增长了、、、,这些产业都拉低了河北省经济总量的增长。
河北省环绕北京,由于南北高度有落差,且河北省处于城市群集中区域,这使得大气污染现象尤其明显。河北省近两年在煤气燃烧方面做出了改良,原来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还包括二氧化氮等成分,主要由于过度燃烧煤矿及工业废气而产生。近几年河北省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政府鼓励市民积极将煤气转换成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除了张家口市的二氧化硫含量较高之外,其他市的空气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而可吸入颗粒大多源自与汽车尾气的排放。由于河北省近几年机动车数量大幅度上升导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含量越来越多,市民生活环境大气质量受到严重的污染。此外,河北省工业的快速发展所排出的废气中也包含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工业可吸入颗粒物的大排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河北省大气中的二氧化氮近几年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波动。
能源消费情况。
河北省的工业经济在全国遥遥领先,工业经济已经成为能够最大力度支撑河北省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工业中,重化工业虽然消耗的能源多,且污染大,但是所有工业发展中重化工业发展最为迅速。2010年,河北省的gdp大幅度增长,原因就在于工业发展得过于迅速,工业发展拉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支撑的作用,而这些高污染的工业已经成为企业拉动经济发展的首要选择。根据河北省能源消耗的不同产业分析,五年内河北省的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2倍,比例最大的第二产业不仅在能源消耗中比重最大,例如工业和建筑行业,而且成为污染力度最高的行业。第三产业在2010年期间得到了迅速发展,说明新兴科技在河北省得到了支持和发展,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也较大。第一产业能源消耗比重最小,以较为稳定的速率在河北省发展,产量的消费波动不大。据研究,河北省的gdp增长得越快,能源消耗的总量也逐年增加,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即河北省的能源消耗总量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成正比。
2.改善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策略。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要想经济发展快,而环境污染又能够得到良好控制,河北省首先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之下,河北省增强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合理控制好经济发展与大气质量之间的互动作用,加强经济发展,优化环境质量。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加强力度,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按照发展状况合理改变发展模式,以形成最优经济发展模式。企业需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尤其是第二产业企业,能源消耗过快容易导致能源危机,能源危机的到来就意味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工业的排放需要受到良好控制,不能将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这会对大气的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和破坏。优化产业结构,在信息时代,第三产业的重要性逐渐突出,河北省应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人才,合理调整传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总产业中的比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改进能源消耗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促进新能源的宣传与利用,大力开发风能、潮汐能、热能、太阳能及生物燃料,取代传统的、污染力度高的煤炭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率。
增大环保投入力度。
污染环境的受到惩罚,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得到鼓励,开发资源的得到补偿而破坏大气的应及时恢复大气质量。按照这样的原则,使得排污者与开发者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同时鼓励市民积极使用天然气等非化石能源,减少生活废气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河北省环保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处理其排放量,不足以改善环境质量,所以河北省要有效控制大气污染,就应该加大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
降低经济放缓对环境及能源的影响。
如今企业为了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不惜以破坏环境质量为代价谋取私利,对环境的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就河北省而言,企业在进行污染治理时出现短期经济下降的现象是极为正常的,要彻底处理大气污染,大量经济投入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企业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时间较短,其产业调整结构还尚未得到修整,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没有形成,由此导致的经济放缓现象令许多企业公司深陷不安,只能通过破坏环境及过度消耗能源的方式发展自身经济,这样反而对经济的增长是不利的。政府需要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调整的速率,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增加就业机会,避免失业人员采取不合法手段开发能源现象,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河北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化解由于经济放缓对环境及能源的影响。
3.结语。
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河北省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要求,深入开展环保措施,彻底解决由于大气受到污染而导致的经济跌涨现象,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为其他城市做榜样。不仅政府要将工作做到位,民众也需要提高自我环境保护意识,尽量低碳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废气、废水排放,共同创造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同步增长的河北省。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四
摘要:指出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已接连发出红色预警,从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方面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1引言。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接连发出红色预警,廊坊地区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但在京津冀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合作方面,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集中表现为京津冀还缺乏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长效保障机制,缺乏区域内财政金融政策的相互配合,存在着治理大气污染的可用资源与承担任务不匹配现象,制约了京津冀治理大气污染的环境效益。京津冀目前还处于跨越碳排放强度高峰的初级阶段,距离跨越人均碳排放高峰和碳排放总量高峰还存在很大差距,还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上升的艰巨任务,寄希望在短期内很快跨越人均碳排放高峰和碳排放总量高峰,取得“一蹴而就”的成效是不现实的。
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要靠行政手段,也要靠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当前京津冀在治理大气污染中,虽然在淘汰落后产能和强制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等方面,利用行政手段能够取得一些成效,但从长期看,还需要利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提供长效保障。
造成京津冀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运用不充分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财税金融制度还不能适应低碳绿色发展需要。一方面,我国还没有按照“税制绿化”和“财政绿化”要求,完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导致我国现行税收和财政在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改造提升方面,缺乏科学的制度安排,不利于发挥治理大气污染的财税制度功能。另一方面,我国在信贷考核体系中,还没有把绿色信贷真正嵌入信贷制度内容中,还没有形成导向清晰、内容完整的绿色信贷体系,减弱了治理大气污染的金融制度功能[1]。
协同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既要明确考核目标和任务分工,又要注重协同合作,必须在协同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牢固树立区域环境效益至上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克服各种阻碍协同合作的制度障碍和行政体制障碍,必须针对京津冀治理大气污染的任务和三地客观存在的财政金融资源差距,密切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配合,在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力和财政投资吸引作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多渠道引导商业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社会资金积极投入节能减排行动中,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
近期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完善跨区投资税收征管体制。对于总部经济所在地与分支机构所在地之间存在区域内的“飞地经济”现象,应按照地域管辖权优先征税,居民管辖权补征税款的要求,制定国内跨区域的统一、规范的企业所得税核算标准和分享办法,以抑制各地为争取分支机构项目落地而乱施税收优惠和任意让渡税款行为。同时,还应统一税收征管的执行标准,以解决京津冀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三地执行标准差异和由此造成的纳税人为减轻纳税义务而产生的跨区域报税问题。
(2)加大中央对环首都地区环境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重大国家战略,中央财政应承担更多事权和支出责任。在涉及减少污染排放的能源节约和能源替代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消费节能和消费减排等综合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内容方面,加大中央京津冀环境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支持力度,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环首都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
(3)信贷管理体制创新。在京津冀协同治理污染的发展过程中,应通过金融管理特别是信贷管理体制创新,增加绿色信贷权重考核体系等举措,对承担治理大气污染任务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的相关区域,增加其鼓励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绿色信贷指标,提高其金融机构存贷比水平,使京津冀资金保障与京津冀承担的治理大气污染的产业结构改造任务相一致。通过增加和调剂京津冀区域的信贷指标,支持其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4)协调京津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关系。按照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要求,借助区域合作协调平台,协调京津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有利于促进京津冀产业的吐故纳新,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引进和布局新的l展项目,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节能减排。在布局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方面,不仅要杜绝各行政辖区采用非市场竞争手段,争夺和拦截外商直接投资现象,还要通过京津冀协商合作,把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重点布局在产业结构调整任务重、节能减排压力大的区域。
中长期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制度保障条件,提供长效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财税制度保障方面,一是需要按照绿化税制,完善税收体系要求,及时征收包括碳排放税在内的环境保护税,通过完善消费税制度,把“两高一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发挥其抑制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功能。二是实施汲水财政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导向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利用的财政投资、财政补贴支持力度,在鼓励和支持产业改造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吸引商业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社会资金积极投入节能减排行动中,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三是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严格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的政府绿色采购,发挥政府节能减排的示范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提供节能减排产品和社会提供节能减排服务[1]。
(2)加执法整治。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以整治非法排污、超标排污、恶意排污为重点,铁腕执法,严查严管,开展环境专项执法整治,从重从快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让污染企业切实付出高昂代价。并采取督导检查与纪检监察联合督查等,做到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3)严格规划区内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的审批。加强对各个辖区的督导,对广阳区、安次区、廊坊开发区空气质量进行认定和,强化督导和技术指导,做到责权统一,确保不留死角,确保市区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五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污染严重的“毒气”时不时的让我们担忧:是否会有可怕的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1 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1.2 废气污染的成分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
1.3 原因分析
1. 3. 1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以兰州市为例,全市总的地形 特点是以西北的祁连山余脉和东南部的马卸山脉为最终点,相向成阶梯形,逐渐下降到以中部西东流向的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之河谷川地为鞍底,形成一巨大马鞍形,相对高差为2 181 m。另外裸露的谷侧山峰对谷间大气有明显的加热效应,由于山峰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其表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造成超绝热温度递减率,白天山峰对谷顶空气加热,谷底空气温度较低,形成脱地逆温.夜间谷间辐射,冷空气沿坡面下滑,形成夜间谷间辐射逆温.山谷盆地日间的脱地逆温层,以及夜间山谷冷胡效应形成的逆温层,是造成山谷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1. 3. 2 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下列:
(1)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1)燃料燃烧。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由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玻璃与食品加工等生产过程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废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1948年,在美国发生了“多诺拉事件”就属于此等案例。多诺拉位于孟农加希拉河流经的马蹄形河谷中,两岸耸立着百米高的山丘。在盆地中,建有大型冶炼厂、硫酸石和炼锌厂。10月27-31日,多诺拉市被强逆温层控制,多种污染物混合累积在逆温层下,几天内有6000人住院,20人死亡。
(3)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如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4)市政建设。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 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5)工业布局。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6)生活污染。人们由于生活上烧饭、取暖等的需要,燃烧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煤烟及垃圾焚烧等所造的大气污染。这种现象现在更多的存在于山区。
(7)农业。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农田产生的甲烷气体,通过挥发而进入大气中,可污染大气、降水成分。
(8)军事或科学实验。核试验、原子弹爆炸、航天器的废弃物及毁坏后的碎片垃圾等,可造成大气层的严重污染危害。此等污染一旦形成,危害极难清除,对人体健康侵害极其严重。
(9)绿化。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2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2.1 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
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
(1)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
(2)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5)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规划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对一个城市的大气状况十分重要。在布局工业时,应将工业生产均衡分布,不要集中在局部或少数大城市。如此单位面积上排放的污染物少,易于自然净化。另外,厂址的选择也应与该厂的性质相符,如生产有害气体的工厂应布局在居住区的下风向。
(6)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绿色植物可以使大气中的氧气不断得到更新,以此调节空气成分,净化大气。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2.2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 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
2.3 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2.4 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仅只限于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是加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3 结 语
我国目前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仅为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将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而大幅度提高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投资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更严重的是大气成分、比重的改变已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造成了全球性的危害。在这样的形势下,采取措施改善大气状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为人民创造一个清新、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必须对大气污染采取有效措施:
我们同顶一片蓝天,我们同踏一片土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职责。我只希望,将来的我们能生活在一片可仰望星空的蓝天下,可以自由呼吸,只希望我们所在之地永远不会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六
课程设计集中在教室进行,学生进行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说明书。但是由于有些设备没有看见过,而有些设备实习过程中看见过但过段时间又忘记了,有些同学感觉是纸上谈兵,兴趣不高。最后交上来的说明书和图纸相似度高,从而课程设计效果差,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4]。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2.2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将实验课融入到理论课当中,时间安排应当合理。如学习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时进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测定实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验中,而且也起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作用。理论与实际及时地结合大大体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且达到双赢的效果。
2.3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课程设计进行之前,环境工程专业安排了在株洲发电厂的生产实习,主要包括除尘和脱硫两个大方面的实习。其中包括株洲发电厂锅炉烟气的整个处理流程,从烟气产生、除尘、脱硫,到烟气排放,涵盖了整个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学习部分。如果将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安排到一起,将生产实习的部分工作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程设计是生产实习的巩固,生产实习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最终同时达到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的目的。
3结语。
面对目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和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将会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七
目前,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其中,工厂每天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气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极大,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低限度是非常必要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1]。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一 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1.1大气污染的概念及废气污染的成分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
1.2原因分析
1.2.1地形和气候因素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1.2.2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
(1)燃料燃烧。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即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3)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二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2.1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
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
(1)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2]。
(2)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3)采用高新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推广型煤,改进燃烧方式。
(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2.2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 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
2.3综合整治大气污染
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3],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三 结语
在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而大幅度提高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投资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八
当前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相关技术引起广泛关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大气环境问题而设置的课程,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环境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理论性强,工程性較强,教材内容较多。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主要选用郝吉明与马广大编著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也把它作为教材,其主要包含13个章节。在进行教学改革前,教学安排单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授课以讲授式为主,理论较多、知识点分散。学生对具体污染控制技术理解不够,应用能力差。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作了以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厘清课程思路,优化课程体系。
1、划分内容模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学生对内容结构理解不清晰,抓不住重点。为了理清课程思路,把课程内容串联起来,我校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然后把各章节内容划分到各个模块中。
(2)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包括粉尘的性质、颗粒捕集理论、除尘装置;
(4)综合型污染控制:包括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净化系统的设计。划分模块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内容清楚后,再吃透每个模块的知识点,有利于对整体内容的归纳和掌握。
2、丰富教学形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原来安排60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12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自主学时流于形式,只安排学生自学的内容,并不设置教学任务。改革后安排总学时为66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12学时,pbl学时6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了,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除尘装置、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三个章节开设(每个章节安排2学时),由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自主学习结合网络课程,由教师布置问题,学生在网络学习后进行解答,答题情况计入平时分,以加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重视,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暂时又没有合适的新教材替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紧跟学科动态,把最新的污染现状和污染治理手段补充到课堂中来;或者结合自主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要求学生对某一个模块进行综述。比如当前pm2.5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大气中的主要颗粒物,且危害较大,而教材还停留在pm10的阶段。教师可以把pm2.5产生的来源、形成机理、危害、防治手段等内容补充进来。
三、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内容理解。
1、归纳总结法。
本课程由于章节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困难,知识点掌握不牢。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采取归纳总结法,首先结合模块划分的方法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归类,化繁为简;其次,对于每节课、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最后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归纳,比如除尘装置分为几类,每类代表性的除尘器是什么,每种除尘器的构造、除尘原理、影响因素、设计选型,等等。
2、联想记忆法。
课程各章节之间都存在联系,如果孤立地学习每章内容,最后知识点无法融会贯通,也无法较好地记忆记忆每章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讲章节的内容和前后章节的联系,采用联想记忆法,使学生不但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而且要掌握所讲章节的内容。如在讲到除尘装置时就要结合前一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中颗粒物的性质和颗粒物捕集的理论基础来介绍;在介绍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和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时,就要结合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内容,以及燃烧过程中污染的形成来讲授。联想记忆法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回顾总结,加深记忆。
3、比较记忆法。
无论是授课过程还是课后习题的回答情况,学生对污染控制方法部分的掌握情况较差,主要体现在除尘装置、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等章节。学生反映控制方法过多,而且比较难理解,抓不住重点,对于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条件不理解。教师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比较记忆的方法,比如对除尘装置中各除尘器的除尘机理、适用条件、压力损失、投资费用等方面进行列表介绍并举例,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学会选择除尘器。对于硫氧化物污染控制的内容布置作业题,要求学生针对所有脱硫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比较,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
四、重视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实验、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科毕业论文等四个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开放四个实验,主要包括环境空气中tsp、pm10的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机动车尾气中co浓度的测定,袋式除尘器的运行状况及性能测定。
实验内容虽然都是监测性实验,但是可操作性强,而且监测与生活相关的大气污染指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我校联系省环科院、市监测站作为实习单位,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也设置了大气污染的相关监测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4项,主要包括:彼岸室内空气净化盆栽坊、绿居室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海口市冬季pm2.5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海口市冬季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设置大气污染的相关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使学生更加系统地研究相关内容。
五、结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高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打好基础至关重要。高校通过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可以化繁为简,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出更多创新能力强、实践基础扎实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辉雄,黄荣,蔡全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30):104—105。
[2]林静雯,冯治宇,王英刚,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4):510—513。
[3]牛显春,周建敏,钟华文。具有石化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5):273—274。
大气污染论文篇十九
大气环境资源被破坏,很难恢复,因此防治大气污染就愈发重要。那么大气污染有哪些防治措施呢?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雾霾概念、组成成分。
1、雾霾概念。
“雾”是指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情况下接近地面空气冷却至一定程度时空气中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现象;“霾”是指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使大气层形成浑浊状态天气现象。雾与霾主要区别在于水分含量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叫霾,80%—90%之间是雾和霾混合物(但主要成份是霾)。
2、雾霾组成成分。
细颗粒物即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最大元凶。pm2.5包括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主要来源于两个一是各种污染源和发生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细颗粒物(包括烟、粉尘、扬尘、油烟、油雾和花粉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气态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碳氢化合物和氨等)。
细颗粒物化学成份十分复杂,由于其表面积大,pm2.5比tsp和pm10更容易吸附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碳、各种金属化合物及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由于细颗粒物长期悬浮于空气中难以沉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降低空气能见度。
二雾霾天气危害。
雾霾天气中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富集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其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直接吸入沉积到肺泡甚至于可通过肺直接吸收而到达体内其他器官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对人体危害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及生殖系统。
pm2.5能在肺泡区沉着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积在肺部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pm2.5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主神经紊乱从而波及心脏并可直接到达心脏发生心肌梗塞;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造成血栓形成还可能造成凝血异常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pm2.5上附着了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直接影响胎儿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潘小川调研结果显示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急诊及死亡率要增加6%-7%高血压病急诊要增加5%左右,除此之外pm2.5所携带重金属和苯系物增大了患癌症风险。
三雾霾成因分析。
雾霾发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长静风、逆温极端不利气象因素使大气逆温层以下污染物难以稀释和扩散;二是较大污染物排放量即细颗粒物排放量较大在对外扩散时污染物浓度大大超过环境容量而实现空气自净,因此雾霾污染产生根本原因还是由细颗粒物排放造成。
细颗粒物污染问题复杂性远远高于传统工业污染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在环境领域反映是长期积累环境问题集中爆发它涉及面广、成因复杂来源广泛与社会生产、流通、生活和消费活动都有直接关系。
以北京市pm2.5来源为例煤炭燃烧占17%工业喷涂挥发占16.3%工地扬尘占16%机动车排放占22%以上农村养殖、秸秆焚烧等占4.5%此外区域外输入细颗粒物占20%以上。
总之细颗粒物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在环境保护领域突出体现其根本原因是社会性与产业结构失衡、能源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环保等都有密切关系。
四雾霾防治。
雾霾发生意味着严重空气污染而空气是人类生存必要条件为避免或减轻雾霾对人群产生污染影响就必须防患于未然将预防雾霾发生作为首要任务而把个人防护作为应急补救措施。
由雾霾成因分析可知雾霾是不利气象因素与大量污染物排放共同作用结果而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尚无法对气象条件进行有效干预因此说解决雾霾污染问题只能依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也要全方位地控制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为不断减少各种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排放量。
多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建立了较为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在应对传统工业环境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在雾霾来临之时采用通常、局部、阶段性治理措施如公务车停运30%、建筑施工场地暂停施工、重污染企业暂时关闭或限排等等均收效甚微因此可以说防治灰霾污染是一件涉及各个行业、千家万户和每个社会成员社会工程仅仅依靠某努力是难以奏效必须采取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综合治理措施既要抓住重点又死盯领域要全面推进多点开花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污染问题必须抓住主要根源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采取措施: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友好产业和服务业。
二是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实行煤炭总量控制提高风能、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区实行无煤化。
三是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制定并实施大型排污企业搬迁规划严格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市民出行距离减轻社会交通压力。
四是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防治和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工具污染物排放量。
五是改变不良消费习惯广大社会公众作为社会生产最终消费者其消费习惯、消费取向对生产者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力公众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在以各种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着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社会成员都既是环境保护受益者又是环境污染制造者更应该治理污染积极参与者因此公众必须实行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形成有益于环境生活习惯。
总结:
“没有过多的耐心和勇气去等待那呼啸后的晴空,只能选择默默的承受;朦朦胧胧的阳光偶尔若隐若现,莫名地胸口压抑,却也只能被迫的浅浅呼吸,想逃?没有什么可望的出口!想飞?哪里去找万能的翅膀!”
这是一位深受雾霾困扰的母亲替她孩子讲出的心声,感人而又震撼,为了后人,我们责无旁贷。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污染治理是循序渐进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多部门精诚合作、公众广泛参与、全社会进行长期不懈共同努力。
伦敦经过近三十年减排治理摘掉了雾都帽子,伦敦样本是很好的历史教材,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并且要在日常多下点功夫,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如此一来,在众人长期的坚持下雾霾一定能够彻底根除。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污染严重的“毒气”时不时的让我们担忧:是否会有可怕的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
1.3原因分析。
1.3.1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以兰州市为例,全市总的地形特点是以西北的祁连山余脉和东南部的马卸山脉为最终点,相向成阶梯形,逐渐下降到以中部西东流向的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之河谷川地为鞍底,形成一巨大马鞍形,相对高差为2181m。另外裸露的谷侧山峰对谷间大气有明显的加热效应,由于山峰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其表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造成超绝热温度递减率,白天山峰对谷顶空气加热,谷底空气温度较低,形成脱地逆温.夜间谷间辐射,冷空气沿坡面下滑,形成夜间谷间辐射逆温.山谷盆地日间的脱地逆温层,以及夜间山谷冷胡效应形成的逆温层,是造成山谷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1.3.2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下列:。
(1)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1)燃料燃烧。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由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玻璃与食品加工等生产过程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废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1948年,在美国发生了“多诺拉事件”就属于此等案例。多诺拉位于孟农加希拉河流经的马蹄形河谷中,两岸耸立着百米高的山丘。在盆地中,建有大型冶炼厂、硫酸石和炼锌厂。10月27-31日,多诺拉市被强逆温层控制,多种污染物混合累积在逆温层下,几天内有6000人住院,20人死亡。
(3)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如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4)市政建设。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5)工业布局。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6)生活污染。人们由于生活上烧饭、取暖等的需要,燃烧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煤烟及垃圾焚烧等所造的大气污染。这种现象现在更多的存在于山区。
(7)农业。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农田产生的甲烷气体,通过挥发而进入大气中,可污染大气、降水成分。
(8)军事或科学实验。核试验、原子弹爆炸、航天器的废弃物及毁坏后的碎片垃圾等,可造成大气层的严重污染危害。此等污染一旦形成,危害极难清除,对人体健康侵害极其严重。
(9)绿化。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
(1)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
(2)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5)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规划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对一个城市的大气状况十分重要。在布局工业时,应将工业生产均衡分布,不要集中在局部或少数大城市。如此单位面积上排放的污染物少,易于自然净化。另外,厂址的选择也应与该厂的性质相符,如生产有害气体的工厂应布局在居住区的下风向。
(6)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绿色植物可以使大气中的氧气不断得到更新,以此调节空气成分,净化大气。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2.2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
2.3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2.4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仅只限于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是加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3结语。
我国目前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仅为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将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而大幅度提高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投资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更严重的是大气成分、比重的改变已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造成了全球性的危害。在这样的形势下,采取措施改善大气状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为人民创造一个清新、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必须对大气污染采取有效措施:
我们同顶一片蓝天,我们同踏一片土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职责。我只希望,将来的我们能生活在一片可仰望星空的蓝天下,可以自由呼吸,只希望我们所在之地永远不会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目前,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其中,工厂每天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气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极大,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低限度是非常必要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1]。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1大气污染的概念及废气污染的成分。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
1.2原因分析。
1.2.1地形和气候因素。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1.2.2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
(1)燃料燃烧。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即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3)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
(1)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2]。
(2)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3)采用高新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推广型煤,改进燃烧方式。
(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2.2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
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3],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三结语。
在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而大幅度提高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投资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