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课程教学总结(优秀14篇)
总结是对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的一种方法。总结要注意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可以注意其用词和句式的巧妙运用,以及其结构和逻辑的合理搭建。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一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二
有关课程教学工作的总结该如何写呢?下面小编整理相关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育人须育源,打造健康教师团队
教育法规政策是教育的航标,而沿着航标前行的则是舵手——教师,舵手的队伍建设直接决定着航行的成功与否。
因此多年来,江安小学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育人的源头来抓,作为规范办学的基础工程来抓。
教学政策的落实,教育理念的实施,教学行为转变的落脚点都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身上,因此,教师的行为首先得规范、健康。
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传播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着,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文秘杂烩网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所有这些,都要求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师队伍,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在江安小学,教师的师德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通过各种活动与措施逐步形成。
1.师德观:教师不仅是奉献甚至献身的化身,更是一个用人格魅力引领孩子形成健康身心的教育资源,教师是表率,更是促进者,教师是榜样,更是学校文化的象征,教师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感召力,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2.教育观: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主要任务。
3.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动能动性,有可能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
尊重学生个性与差异,培养有个性的人。
4.教师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将来的教师将不再是“单干户”,而是有多个教师组成的“教练组”,形成一个教育的具有向上凝聚力的团队。
几年来,为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在用人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方面学校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于探索,全体教师的工作事业心、责任感有了明显的提高,师德师能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创新意识,教育资源意识明显增强。
在江安小学有一个一票否决,即师德考核不过关者不予聘用。
在教育教学中,凡有违反师德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调查核实的确定的,第二学年将不予聘用。
学校将全员聘任制度推行到实处,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能力申聘岗位,在申聘过程中,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年龄大小,一视同仁,考核组根据各位教师的申聘报告,结合岗位需要以及申聘者的能力特长予以聘任。
此外,学校还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骨干教师、教坛新秀选拔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教育教学过程考核制度,教育教学科研考核制度等制度,当然这些制度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管也是为了达到不需要管。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
相信有了这样的育人源头——健康积极的教师团队,一个纯净的育人环境就在江小形成了合力。
二、育人必育心,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
育人先育心,育心是根本,抓住根和本,黄土能变金!在当今的时代如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键看管理者是否真正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把培养新时代的公民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品德、知识、能力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和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切要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按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落实具体有效措施,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江小人深知,育人必先育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在规范办学行为江安小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做法。
1.盯着书包的“摄像头”。
以往学生课业过重,原因是学生的课外辅导资料,课外作业本特多,说实话有的书包至少有十斤重,大人都要双肩背才不觉得吃力,孩子背来背去都快变成驼背了。
究其原因,课程太多,作业本太多了,加之学校要求孩子午休时必须统一看课外书,孩子往往带了大部头的小说到校,家长又主动给孩子买了过多教辅资料,这也是导致书包过重的原因。
为给学生减负,
并立即改正,有了这样的一个关爱学生的“摄像头”, 学校从不组织、推荐学生集体购买习题集、练习册等应试材料。
学校和教师也从不滥编、滥发、乱用教辅资料,从不向学生摊派练习册、习题集、考试卷及课外读物。
因此江安小学孩子的书包是清爽而又轻松的。
2.校长室里的常客。
学校校长室经常会邀请一些“小客人”,这些“小客人”可都是江安小学的学生,他们基本每周都要在校长室里作客,校长会邀请“小客人”将自己的家庭作业告知学校,在校长的经常邀请下,江安小学学生,没有一个人的家庭作业量是违反江苏省“五严”要求的。
学校教研组每周也对教师所布置作业的作业量、科学性等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同班级各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加强协调沟通,避免学生课外作业量超限。
从而更规范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校的教育行为。
3.保障课程的巡逻人。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江安小学教导处就成了江安小学保障课程的巡逻人,他们轮流查课,轮流督促老师们严格执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方案。
在教导处巡查的中,江安小学各功能部室的使用率达100%,走进江安小学看到的学生有的在艺术的殿堂里徜徉,有的在科学的神殿中探究,有的在体育的天地里张扬,他们用规范的行为,给了孩子一片展现童年快乐的舞台。
4.学校恒远的大钟。
在江安小学“益能”综合楼上,有两面大钟,每天清晨8:00,悠远的钟声响起,学校大门打开,学生才开始走进学校,每天晚上4:00钟声响起,学校开始寂静下来,学生已经全部离开学校。
这两面恒远的大钟,确保了孩子们在校学习文化课程的时间,从而更有效地保障了孩子的睡眠时间,从真正关心学生健康的角度规范了学校教育行为。
5.永远的公开窗口。
学校收费均严格按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核准的项目及标准执行,按规定实行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统一开具发票,统一发票核销。
同时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及时在“收费公开栏”、“校务公开栏”,公布省、市、县文件规定,公布各项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公布财务收支情况等。
及时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收费通知书》,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公告让学生家长明白、放心。
在所有学生、老师、家长心中,有一个永远公开的窗口,那就学校的财务、校务、政务公开橱窗。
6.不经意的“调研”。
在江安小学学生心目根本就没有考试的概念,但是,学生的文化课程是如何得以检测呢?请看,“五年级英语百词赛”、“细心计算小博士”、“古诗文竞背”、“科学探究大猜测”、“历史小常识”……一系列班级或年级组的小活动中,学生的所学自然在活动中发放异彩。
正如江安小学的黄美兰校长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没有严格的办学标准,怎么能让老百姓放心呢?”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办人们满意教育的。
三、育人得育魂,特色铸就生命质量
铸就孩子的生命成长质量呢!江安小学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打造特色,孕育灵魂,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
江安小学地处在江苏苏中的通海如泰地区,这里曾活跃着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劳苦大众自己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
1926年,在现江安镇鄂岱村成就了江浙区党委直属的苏北农村第一个中国共产大支部。
1930年4月3日,根据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指示,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宣告成立。
红十四军的光荣传统在苏中大地上遍结成果,独特的人文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
江安小学借助江安老区的独特的人文资源,将老区的精神注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极力打造“红色教育”校园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德育”、“红色课堂”、“红色艺术”、“红色体育”、“红色科研”等几个方面。
“红色德育“是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四自”(自立自理自强自律)、意志品质教育相结合等特色德育教育。
“红色课堂”即发扬专注的钉子精神,努力进取的课堂,课堂中师生水乳交融,思维交流碰撞。
“红色艺术”即将敢闯敢拼的创造精神渗透于学校的艺术教育中,让学校的艺术之花绽放美丽。
当然任何一项研究与特色的形成,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学校不仅仅是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并接受这样的教育,还将注重育人氛围,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自己的特色。
将以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为切入点,通过熏陶、体验、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学习品质、体育艺术、科学实践等各方面进行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孕育学生的灵魂,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年的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指标,并在全区排名前列,这给我们每一位初三老师为之感到兴奋和骄傲,让我们都深深地觉得这一年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
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甜酸苦辣五味具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我们整个年级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简单的小结。
我们初三年级共有学科老师28位,其中高级教师5位,另有十几位富有多年经验的资深教师。
可以这么说,师资力量雄厚是我们人员组成的一大特色。
此外,我们还有8位青年教师,在初三工作时间最长的也只不过三年,其中5位青年教师是第一年教初三。
这些青年教师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平时工作相当努力、认真,一有不懂的问题就能及时向老教师请教。
而老教师总是很热情地、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
在我们年级组里,老、中、青三代教师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代沟问题,凡事大家都有商有量,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因而出现了新尊老,老带新可喜局面。
在这期间,作为初三年级的一份子,我深刻地感到我们年级是个纪律严明、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优秀集体。
接下来我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工作和措施。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三
我们在每次课后都布置一到两幅图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提倡晚自习增加辅导时间,鼓励学生自己找题材在速写本上练习绘画,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也就是说学生在他们生活、学习的所有空间与时间里皆需要创造出适宜的、和谐的人文环境以陶冶其情操、心灵。比如在教室内,学校的多个场所,宿舍及校园里均需加强其人文的,艺术的氛围以熏陶之。我们一直将“留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多观察景观,并且迅速地画出快图。本学期我们带领学生去上海的外滩实习。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画速写、拍照、记录。待返校后做系统的总结,写出《实习报告》等,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艺术方面的修养。
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迎新春学生专业作品展览》,也还没有时间进行大量的钢笔画训练,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
韩森、邵文萍
20xx年12月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四
本学期之初,博白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文件。按照上级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切实有效地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的各种活动,旨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经过一期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这项工作做一阶段性总结。
在接到上级文件之后,我校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门会议,由校长亲自主抓这项重要工作,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主任具体负责,把这项工作作为20xx年全年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务必要抓出成效。(具体分工如下:)
1、课改领导小组组长:刘展杰副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陈秀兰刘凤娟2、实验小组: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及各班班主任
(一)完善制度
为确保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顺利推进,跟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巡堂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与学各环节具体要求》、《业务学习制度》、《课堂评价标准》等等,使实验与研究活动有章可循,并得以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完善了小组建设1、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名师课堂录像,感悟课堂的高效与有序。2、从课堂实际出发,在教师和学生当中进行调查,找出在课堂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出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标准。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训。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规范,我们利用2周的时间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专门培训,从学生的站姿、讨论、展示等方面去规范学生,并将此项活动的开展纳入到教师绩效考评当中。
(三)、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实验与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
1、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教学研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说经验、找不足;安排了周其副校长、刘浩主任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建设等方面。通过这种手段,赋予每位教师展示的舞台与学习机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从网络上学习有关李炳亭的讲座,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时刻组织以“实验与研究”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1、看了“课改名师”的录像课后,我校组织张琼、莫小丽、周水莲、黄翠、谢剑玲、王晓丹、刘春凤、冯永凤、李炎坤、黎珍宇等多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看课情况每人上了一节引路课,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上述老师引路课,课与课之间进行比较,具体找出我们存在的不足。最后要求全体老师按照“名师”给我们指引的实验方向,每人准备并讲了一节过关课,通过互听互评使我校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一节课上完后要及时思考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不要把每堂课的反思停留在表面上,要形成文字材料,在学校进行展示,评选出优秀教学反思,在学校刊物上定期发表。
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以来,教师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不科学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环节多了、生生互动的效果明显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转了,学生的反响也好多了。在这项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教育观念新、课堂设计科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合理、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典型,例如:刘海英、祁姿媛、张琼、黄翠等老师。教学成绩也得以稳步提高。如我校彭龙飞同学在全县博初选招考试中获得全县第一名。
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什么是真正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等等,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研究的主要课题。
“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是课程改革后教育教学工作给老师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一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完成这个任务,切实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五
1、教师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专职历史教师共参加区、市、县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12场次18人次,撰写学习总结18篇。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和本学科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讨论、自主学习、校际之间的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历史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学要求。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我校专职历史教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
2、历史教师新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理念的转变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阐明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理念,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和要求。在三年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历史教师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化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学的主体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学当中加以运用,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历史感悟、情景体验、学生主体、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等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由于种种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1、教材的选用
必修教材:按照统一安排,我校课改以来始终选用人民版教材。
选修教材:三年课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先将六个选修模块向学生做简单介绍,广泛征求学生建议的基础上作出选择。一界学生选修两个模块,三年来,先后选修的模块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上教材均为入教版。
2、对教材的认识
新课程教材编写原则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这给了历史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但由于新课程标准不够具体,编写者的理解认识不同,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千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之作为教学工具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
3、课程安排
我校安排在高一年级完成历史学科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及学分认定,每周三课时。必修模块学习完成后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分科后文科班每周四课时,在第一学期内完成两个历史选修模块学习,之后进入全面复习。实践中,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1、以集体备课和课程整合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习惯于传统教材和课堂的我们,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设计一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备感困惑的我们只能聚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讨论,互相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设计课堂教学。随着课改过程的深入,这种不自觉的商量、讨论,成为自觉的、定时定点的集体备课。集体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推动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优缺点,同时新课程高考方案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课程内容,对比新老教材、各种不同版本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整合。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2、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抛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再把传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以教材为载体,让他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体现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体验。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我们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一切对学生有益的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情景设置、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辩论、合作学习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开发教学课件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推动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3、课堂和课外想结合,以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历史习作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我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注重探索学生历史习作的改革。在传统的习题练习之外,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青铜峡本地实际,在课堂和课外适当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多元化、个性化的历史习作,如: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历史漫画,研究性课题,历史遗迹的参观,本地历史的考察研究等。这些历史习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巩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4、以良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动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追求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1)每一节课都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做统计,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性等第评价(占20%);
(4)完成有适当容量和难度的历史基础知识试题测试(平时学校统一要求完成的练习、作业或考试)(占30%)。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六
你们是不是还在为写乐理教学总结而烦恼?我这里有几篇相关的资料,下面是小编我来帮你们整理的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这学期我被安排上低、中、高年级的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
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赢得感情。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儿童教育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孩子们的朋友,与他们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 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幼儿对它兴趣索然。 小、中班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年龄特征,音乐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因此备课前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一些相应的教具,运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大班的幼儿,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
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为幼儿开展--节奏接龙 的音 乐活动,实践中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幼儿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每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学生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幼儿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幼儿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幼儿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幼儿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幼儿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幼儿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但有时把握不住幼儿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使金浑身解数也“镇”不住他们。
乐理课是音乐课,“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乐理课也应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的要素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一、欣赏音乐,导入乐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意义不容忽视。乐理课中利用音乐欣赏来导入,既符合教学直观性原则,也符合音乐课的审美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1、欣赏音乐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对乐理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优美、动听的音乐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音乐导入要做到导得“巧”、导得“活”、导得“实”。精美的`导入,可以在旧课与新课,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播放音乐导入,也可以展示教师的自身特长,通过自己演唱、演奏来导入,这样既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导入“民族五声调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唱几段优美的民歌,学生就很来劲,能把学生迅速带进课堂中。又例如在学习“调式变音”理论时,通过欣赏《野蜂飞舞》来导入,快速活泼的音乐能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探究心理。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欣赏音乐导入可以增强对乐理的感性认识。“一切音乐技能、音乐理论,都只能建立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乐理课上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感性认识,而直接讲授的理论将是空中楼阁。选择适当的音乐导入相关的乐理知识,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学习“音程”理论之前,选用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独唱与合唱片段,进行对比欣赏就很好。从内容来讲,适合理解“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理论;从难易程度来说,学生耳熟能详,开口就能唱;从听觉效果而言,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这样欣赏导入的乐理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不觉得有多神秘,对后面的理论学习能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乐理教学中,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注意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分析音乐、感受音乐中学习乐理知识。
学习乐理以感受音乐为基础。乐理课是音乐课,要体现出音乐性,教师要让学生多感受音乐,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将复杂的乐理知识轻松化解。不要把乐理课变成纯粹的“理论课”或“练习课”。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理课上要想让学生“乐知”,必须在课堂中营造音乐氛围,采用“以玩促学”的方式,通过演奏、演唱或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充满动感的课堂学生最喜欢,据调查有%的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只有12%的学生还能接受讲授式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参与的快乐,合作的乐趣。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七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任务驱动——教师首先设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把握操作要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模仿实验,教师巡回辅导,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师设疑、引导、示范为出发点,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归宿,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有: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软件的选用上,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便于实际操作,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带领学生认识表格的组成结构,给学生明确任务(制作接近效果图的一张课程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阅读完成这一任务的第一步(制作课程表)、第二步(编辑课程表:1、对齐表格文字,2、合并单元格,3、添加表格线)的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大屏幕跟着操作,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其中,教师在介绍了制作课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学生制作“班级功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学生对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完成这一表格的制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在谈编辑课程表时,首先确定选取编辑对象,具体介绍了选取方法,清晰、及时,并指导学生通过鼠标调整表格的列宽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为下节课美化表格做准备。最后,要求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给学生设置难度,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屏幕跟着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学生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时,教师一定要巡视每个学生,必要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受到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八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改革提倡每一名教师都要学会反思,都要做一名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会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这些教师总是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按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性;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本文主要探讨笔者对课后反思的一点看法。
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这种准备工作一般是经验的乃至主观的;作为体育教学来讲,由于教学中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其实际效果只是通过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总结,即对课上获得反馈信息进行反思,通过再认识,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课后反思,主要是根据现代教学认识论和学习心理理论提出的,其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那么课后总结则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很好的掌握这个信息反馈机制,才能理解教学系统运行的情况,有效的调节和改善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主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反思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切程度和目标落实情况。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术、技能素质、情感、思想品质以及运动负荷等目标,通过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应检查课前制定这项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做到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如能记住所传授知识、动作要点、锻炼方法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能完成动作技能、技巧的所占的百分比,能接受教师指令性意见的学生占的百分比;平均心率和课的密度是多少;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程度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
2.反思教情。就是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的效果,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包括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的“真”、道德的“善”、艺术的“美”,是否突出“三基”,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准确,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是否注意了系统性、规范性和量力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启发性(对问题做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运用的有效程度如何等。另外还包括教师驾驭控制课堂教学的情况,讲解是否简明扼要,释放动作是否准确、优美,保护与帮助方法是否正确、得法,各部分、各环节涉及安排是否合理,组织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及性别特征,语言和非语言刺激是否恰到好处,指令性意见是否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等。
3.反思学情。掌握好学生的学情是提供课堂想过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应总结好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理论认为:“所有的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在教学中,我们既要落实参与的广泛性,还要突出参与的真对性,又要注重参与的层次性,更要激活参与的创造性。其次应总结本质(一般)学情,教师研究本质学情,就要考察分析所教对象的群体特点,掌握群体年龄特征、身体素质状况、能力水平、知识结构、心理特征、体育素养等,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教师又要重视分析个别学情,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情,注重观察他(她)们的课题反应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就应在课后总结中及时制定补救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4.反思天气情况。天气变化对室外课影响很大,教师下课后记录月、日的天气情况,以便为以后安排符合自然气候的运动项目提供依据。
5.反思场地、器材使用情况。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传播知识、技术、发展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媒介。为此,教师应对课题活动场所与器材的布置用法进行反思。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是否能满足学生的用量;场地是否整洁,标志线是否合理、清晰,器材的布置是否合理、美观、实用、安全等。
6.反思损伤情况或意外情况发生情况。教学中学生一旦出现损伤或意外事故,下课后教师要分析其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其情景、部位、伤情以及对活动的限制程度等进行总结,采取何种措施能避免其发生,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
即是指一个项目结束后的总结。一个项目结束后,教师应在其中的各个课时后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后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交叉本项目教学计划和落实情况,对结果进行反思、分析,如学生的达标率、技评情况、兴趣发展情况、习惯养成、意识的培养等,从课时的定性到单元后的定量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措施。
2.考查本项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活动的序列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否遵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
3.反思本项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案情措施的选取效果,检查各环节的组织管理经验,进一步探讨本项目的教学的一般规律。
4.考查分析学生的体育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体能变化和个性心理特征;反思学生在本项目学习、锻炼中遇到的困难、损伤情况,分析其原因,考察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期结束后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的一环,它既是对本学期教与学年总的考察和评价,同时又通过教学反馈的总反馈,为下一个教学总体规范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学期后的反思应在各个课时后反思和单元后反思的基础上,对本学期的教学效果综合考查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经验,使其达到理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以揭示教育规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实践。
总之,课后反思是通过教学实践,对备课的效果做出检验和评价,同时又弥补了备课的不足,增进了备课所不具备的内容和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再者,从课后反思中又可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指导和改进备课乃至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依据,不断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到新的阶段。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九
通用技术校本课程——“设计与制作”是我校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体现学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突现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它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通用技术”的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通用技术课程”体系。“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通用技术”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依据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客观条件开发的课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既要考虑锻炼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所开设的科目尽量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方案简明、操作简单、材料易求。使学生在解决、验证一个个与简单的科学原理和课本知识的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解决问题过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做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三)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实践、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专题研究:如水火箭设计制作、纸质桥梁设计制作等。
2.模型探究:利用实验室的现成模型套件,根据课本知识设计制作模型。
1.教学形式
(1)集体面授。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才谈得上创新。对于《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和选修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我们采用集体面授的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一般过程、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常规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对此做出正确的评价,增强革新意识。集体面授,不仅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且为学生进行创意活动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思想方法基础和技术语言基础。
(2)团队活动。学生对通用技术的课程需求是有层次的,有的只满足于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获得必须的学分;有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心理上具有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和追求成功的企盼。为此,我校将学生按照班级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在团队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创意设计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而且也增强了沟通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已完成的教学活动
(1)水火箭设计与制作。
本设计与制作在于考察的是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系统设计是研究和认识系统目的的,本教学内容应围绕系统设计展开。根据系统的目的和要求、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评价和优化,就是系统设计。通过分析系统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根据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应能进行简单的系统项目的设计。
本设计活动是与理论学习“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同步进行的活动课,使学生加深对系统设计的理解,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确定生活或生产中的一个简单对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方案设计。
(2)模型制作
通过利用实验室配置的“模型套件”让学生通过相应模型巩固学习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具体制作了“桥梁承重模型”“自动门”“风扇”“转向小车”“自行车”等。
3.后期工作安排
目前学生的新课教学已经结束,在后期的设计活动过程中为了针对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设计制作“纸质桥梁”。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学习过的“设计的一般过程”“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设计评价”“结构的稳定性”“流程的设计”的有关知识。
1.学生的选择。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很多并不是喜欢动手制作的学生,很多只是“套餐”选择时跟着搭配过来的。学生没有表现出所期望的热情,课程设计中的交流无法实现。理想中采取边教学边操作、边演示边实验、边巡视边辅导的师徒式、活动式、导师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采用“聚餐式”交流、无组织辩论等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由对话交流,不断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保证学生学习和创作活动的良性持续。
2.师资不足。关于“设计与制作”的开设初衷是想开设一些较有科技含量的设计,但是由于任课教师的水平有限,目前只能安排“纸张+剪刀”的设计,虽有一些技术含量但是科技含量不足。“谁来教通用技术课程”成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以前的劳技教师,包括物理教师、计算机教师当然可以用来一解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角度和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这些应急措施显然是被动的。因此,选拔具有深厚科技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强、对通用技术课程有强烈兴趣的本校在职教师“另起炉灶”,加强课程培训,形成一支稳固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于缺乏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学校尤其是没有外部支持条件的乡镇学校,不失为应对上述问题的一个良策。
3.设备不齐。包括教室和学生设计所需的仪器设备。由于目前只有一节课,学生的作品只能完成部分,未完成的作品只能带回教室,等的下一次课时有些学生的作品又不见了,没有地方存放学生的半成品。“乐高套件”目前学校只有8套,学生每组由6人左右,不能保证学生每个人都能参与动手,也就导致了有些学生在旁边“偷懒”。
4.课时不合理。要想完成一个设计,每周一课时让学生不能完成出作品的雏形,等下个星期学生的思路也断了。
5.学生管理不到位。目前学校校本课程的模式,任课教师不能认识全体学生,对校本选修的学生考勤目前是学生负责,但是经过任课教师的清点,发现只有3次课人到齐,但是学生没有给任课教师及时反馈,应该在学生考勤表中增加教师签名栏。
6.评价方式之后。目前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只重视高考科目的成绩对于通用技术这样的非高考科目并不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时,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参与程度,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的创意和一闪而过的灵感,注重他们的动手实践中的“技术含量”“创新成分”,教师应认真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模糊空间很大的质性评价,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融合、即时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端性评价互为补充的全面测评学生技术素养的量表,应该成为我们的不懈追求。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十
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这本书,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每天晚上,读书便成了必做的一件事。因为我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面。这本书,如雪中送炭一般,给我们所有的青年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很多。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鉴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深刻反思一下,教会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因应该,学习新可标的精神以新理念武装自己,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种特定情境,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的启发下,我精心设计自己的语文课堂,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从网上搜到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录象资料,在资料片声情并貌的演说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纷纷举起了小手发表自己观后的感受,就连平时从不听讲的“双差生”都兴趣盎然去钻研课文去了。这一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了解了那段历史,同时也能帮助同学们走进小红军的内心世界,认识小红军那种高尚的精神品质。
新理念强调学生应该由“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变以“教”为中心为以辅导学生的“学”为中心。作为教师要面向学生。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重视辅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自主的运用方法去获得知识同时学会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长城》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咨询自己的家长、翻阅资料、上图书馆、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长城的历史意义、结构布局、等资料,学生积极的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多种途径,自主的获取大量的资料。这一过程,其实是一次真正的学生“学”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的过程。其间,这一搜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长城高大雄伟、被称为世界的奇迹,象征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总之,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一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当然,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工作中不断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不断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成长。
20xx年7月25日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十一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的认识和度量,这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教学的。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体现了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二年级内容相对料直观,现在慢慢从直观逐步到抽象,在第一学段学生都是通过直观来了解角,从第二学段的本单元开始将从数学化的角度来认识角。所以本册教材内容安排逐渐从数学化的角度认识角、度量角。
在二年级掌握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再教学角的度量,然后教学角的分类和画角。接着安排了练习四,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最后,结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安排了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
本单元的学习为以后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及其分类、长方形、正方形等)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关于线与角生活经验,建立了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在关于“角”的方面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对于角的概念也已经从具体材料表征(与实物分不开的)转向了图形表征(各种角的图形,与图形的平面区域是分不开的)而且积累了各图形特征的一些实践经验。本单元教学就是将学生积累的感性经验抽象成数学概念,并用数学化的语言给出概念,理解射线、直线和角,学会角的度量。
1、使学生经历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它们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线段最短。
2、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等到角及其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会用三角尺画相关的角。
3、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4、能了解图形与生活实例的一些联系,并能运用角的知识解释或描述相应的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角、量角的方法、角的分类
教学难点:堂握射线、直线及角的特征、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可以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入手,适时培养学生能力。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内容。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射线、直线和角有关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有助于学生用形的知识描述现实世界,并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特点。例如,认识射线时,通过场景图中各种彩灯射出的一束束光线可以看作射线,引出射线,帮助学生感受射线的特点。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列举了建筑工人砌墙时固定两点确定直线,跑步比赛的终点两位同学拉绳做标记的实例,帮助学生加以体会。通过纸扇上的周角和平角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其他周角和平角,体会这两个特殊角在生活中的存在。学习量角后,让学生测量实际场景中图片上角的度数,体会了生活中有许多大小不同的角。通过“你知道吗”介绍量角度判断风筝高低的方法,素材现实有趣,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介绍丹顶鹤飞行时队形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世界。
2、以原有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的认识。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线段并且直观认识了角,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知识基础。在学习射线和直线时,线段是生长点。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特点。应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画一画,并且在画的过程中展开想像,使学生体会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逐步建立“无限长”的观念;二是组织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比较,加深对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认识。本单元的认识角,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就是角的顶点。在认识角时,让学生画一个角,在画的过程中体会角的特点,提升对角的认识。“想想做做”第3题既让学生复习了有关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知识,又进一步认识到它们都是由从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
3、经历丰富的操作活动,形成独特的体验。
经历丰富的操作活动,形成个体独特的体验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材多次安排了画、量、折的活动,这些操作活动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发现数学事实的操作活动。如,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一点和两点画直线,在画中思考体会能画无数条和只能画一条;学习量角后,让学生量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计算三个角度数的和是1800;出示三个大小相同但边的长度不等的角,让学生测量后发现角的大小与所画出的边的长度无关;量边长相等的多边形的角,发现每个内角的度数相同,或者三角形的三个角度数的和是1800,后面每个图形角的度数的和是1800的倍数,等等。
二是激发认知需求的操作活动。学习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时,教材先安排学生自由用三角尺量,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但同时又发现各人测量的结果并不一致,揭示测量时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样的安排突出了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在操作中亲身经历了认知冲突,容易产生量角时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心理需求。
三是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操作活动。在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的教学中,教材不再像过去那样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而是为学生创设了的适度探索空间,引导学生照样子量500的角,然后再交流是怎样量的,在交流中明确量角的一般方法。在用量角器量角之前,可先让学生找出00、200、900、1350、1800的刻度线,想像各刻度线延伸到量角器的中心,正好和00刻度线组成了相应度数的角。用量角器量角的本质就是将量角器上已知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角重合。同样,在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画角的教学中,也是让学生自己画,探索画角的不同方法和操作步骤。用量角器画角的本质就是将量角器上的角画下来。在第23页没有规定用什么方法画600的角,根据学生对三角尺上角的度数认识,可以想到不同的方法。同时,通过交流,学会上还会体会到画300、450、600和900的角时,用三角尺比较方便。在第27页第10题安排了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多少度角的练习,有两点作用:一是帮助学生巩固对量角器上各个角的度数的认识;二是让学生体会到用一副三角尺还能画出其他一些度数的角。
四是体会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操作活动。在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转动其中一条边,体会各个角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这一活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体会,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在平面内旋转所形成的图形。这里的教学应注意:(1)学生以前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都是直观认识,现在是从度数角度进行量化刻画;(2)角是一个平面图形,因此,在用活动角演示各个角后,要及时抽象,画出平面图形,才能揭示角的概念;(3)钝角大于900容易知道,但小于1800需要强化;(4)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第一次教学,可以让学生指出平角和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突出它们也是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折圆形纸和正方形纸的活动,帮助学生在折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和角的变化。
对于学生操作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教材十分注意呈现的层次性。比如正确度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是学习的难点之一,教材为此作了精心安排。第20页“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图说出量角的.度数,初步体会量角器的摆放位置要适合角的位置;第5题让学生照图的样子模仿量,进一步体会摆放量角器的方法;第6题通过辨析量角器摆放的正误,更清晰地认识操作的方法。第7题才完全放手让学生量各种生活中的角。当然,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仍然要耐心给以指导和帮助。
4、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在学生学习量角和画角后,注意安排估计角的大小的问题,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并且估计之后再进行测量,可以提高学生估计角的大小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对角的大小的估计,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可以根据直角和平角大致判断;第二步根据300、450、600以及直角的大小进行估计。如果学生形成估计的意识,那么在量角时就可以先估再量,500的角就不会看成1300。
5、拓宽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
本单元教材安排学生研究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物体滚动得远的问题,这一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有几个特点:一是问题的现实性很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认识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二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让学生经历反复实验,收集有用的数据,结合平均数处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结论的过程。三是整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的进行需要小组合作,实验的测量需要尽量精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应尽量准确,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从理论上讲,斜坡与地面呈450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学生在实验时应注意:要把物体放在斜坡的顶部,位置不能摆得有高有低;要让物体自然滚下去,不能用力推,也不能用手挡;要体会每次实验为什么求出三次滚动距离的平均数。
本单元内主要是角的认识和度量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知识与技能方面:
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是否清晰;是否能正确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是否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否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是否能正确地量角和按指定度数画角;对角的分类是否清楚,能不能根据一个角的度数判断这个角是什么角。
过程和方法方面:
在学习活动中能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方法;是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想法,能不能主动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有没有在操作中形成对角和角的大小的正确表象;能否联系生活实际找到各类角的相应实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有没有与同学讨论、交流的愿望和行动,动手操作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自信心。
本单元总共安排7课时。
课时课题名称教学内容
5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课第24页“想想做做”第3-7题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十二
本学期我担任《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暑假里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方式以及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认证的思考,并查阅大量的资料,求证能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总结如下: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面向全球开放,全方位地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涉足对外贸易,对于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知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济和管理学科的专业建设中,其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只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学生参加工作能力较强而实际炒作能力较差。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授课内容能够以更加形象。生动、丰富的方式得以体现,过分注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和操作性。教师的讲授从书本到书本,容易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较弱,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在审核和修改信用证,填制各种单证,报验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一般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具有基本操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因缺乏实务操作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其在外贸行业的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2、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
专业教师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教学。部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缺乏直接的外贸工作经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教师甚至讲了多年实务课程却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也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证。这种从“书本到一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课程由于理论偏多的关系,老师按课本传授知识,学生记笔记,然后通过解题的方式获得学习情况的反馈,最后通过试卷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是高校中的主要授课方式。如果也按这种照本宣科的方法来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不仅学生积极性不高,而且不能学到实践技能。如今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开展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加软件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方法存在着单一的问题。
4、考核方式不合理
在很多高校中,传统的考核模式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命题在期末印制试卷,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做试题,老师阅卷给出分数。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能力。尤其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操作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是说明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能力,而无法反映出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能力。因而,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是无法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向应用型人才发展的。
1、加强实践教学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点加大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模式口它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模拟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不同当事人,使学生有实际操作的经历,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对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模拟的方式可以有三种:
(1)课堂模拟。课堂模拟是在学校内的课堂进行。例如信用证支付的流程,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担任买卖双方、开证行、议付行、通知行、付款行、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加深学生理解当事人的义务,需要什么样的单据,以及单据如何在当事人中使用。
(2)网络模拟。引入计算机模拟实训,学生以买卖双方的身份独立完成一项业务,理解实际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为此,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一个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实验室,购买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模拟实习软件,使学生进行全程操作,教师实时监控并进行答疑。对于重要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可以独立操作。
(3)实地模拟。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实际工作充满着好奇,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实习,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互渗透。外贸专业人员利用实际的工作经验,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
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实务讲授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通过进修教师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面的改革内容特别是就如何增加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实践教学进行经验共享,并能在交流中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2)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教师缺乏外贸实践工作经验是造成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这一方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由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并跟企业协商派本校教师到企业内部相应岗位从事工作、让他们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从中学习和获取实践经验。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室尽管只是一种模拟操作但由于它是最为靠近现实外贸操作的场景学习模式所以教师积极参与其建设过程以及组织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操作,也是自己增加和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另外尽管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生实践操作而设立,若教师能与企业中的专业人员一起配合顺利完成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那么其过程中反馈的很多信息也是有利于其实践经验积累的。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例如: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发布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4、多样化考核方式,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体系
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应改变原先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像闭卷或开卷考核、场景模拟考核、上机模拟操作考核、专题调研和校外实习等。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十三
以前听到梦想课这几个字,总是觉得很玄乎,总觉得无法触摸,可上了一个学期的梦想课之后,原来梦想课就在我们身边。现就我本学期的教学总结与大家分享。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通向理想的桥梁。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是我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课前我就强调:本学期“远方的城市”课程将以小组形式展开,所有参与行动的同学都将被计入小组得分。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梦想课程有许多有趣的游戏,课前我把所有的游戏认真做了一遍,在上课时,根据大家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游戏调节身心,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游戏后还让大家总结游戏心得。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会让一节课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就会积极的思考,千方百计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为了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梦想课程教学时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这样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然老师相机点拨,适时出现答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纷纷举手表示自己愿意回答,平时上课哪有这么高的兴趣呀。这时我感到梦想课程真的太有吸引力了,我也很激动,如果能长期运用梦想课程理念上课,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情感作为人的内在动力因素,始终参与着人的思维活动,产生催人奋发的力量,影响着人的学习效率和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梦想课程承载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更高要求,在梦想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体验,不仅对学生学好知识、形成能力有很大的内在推动力,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生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梦想课程实施下来后,我认为和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是:梦想课程教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对自我以及所处环境的认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与想象,认识到生命与世界的多元化,也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这与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同的。当然科学文化知识学好了,才可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所以我认为,在我们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期最少开展十多节梦想课程,同时在其他教学中也渗透梦想课程的理念,我想,长期这样教学,孩子会更爱学校,更爱学习。
在备课过程中,我遇到一些困难,无法购买到适合梦想课程的奖励性物资。因为在乡下根本很难买到学生喜欢,价钱便宜的奖品,有的都是学生常有的,对学生没有新鲜感了,如果能用一些新鲜有趣的奖品鼓励学生,我想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乐理课程教学总结篇十四
剪纸教学是美术教学中要求极高的一门独立的艺术,要上好它由于工具的限制,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但是有很多学生对剪纸有很大的学习兴趣,校本课程《趣味剪纸》教学总结。并且儿童剪纸活动不仅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时也让儿童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发展了儿童的创造力,而且还让儿童感受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同时他们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有较大的提高。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在学校的校本研究开发过程中,我承担了趣味剪纸的教学工作。
根据学校安排,我在3--6年招收了16名有一定绘画基础而且爱好剪纸艺术的学生。每周二下午集中上一节课,平时鼓励学生自主练习。从最基础的折纸、画稿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今年我从剪纸知识最基础的内容开始,拟订了以下的主要教学内容:单个剪纸、对称剪纸、自由窗花、剪拼画、自由创作等。由于和其它教学时间的冲突,这些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但是我们的收获还是不少。在整个教学活动里,我始终是以引路人的身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工作总结《校本课程《趣味剪纸》教学总结》。特别鼓励学生课余坚持练习。把我的剪纸书籍借给他们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剪纸水平,又陶冶了性情,丰富了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毅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里,我都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她们的作品,只要有一些细小的进步,就及时肯定。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作品来扮靓自己的小房间、美化教室、馈赠同学,给各班其他爱好者当小老师,进行展示和宣传。
在今年元旦,主办了一期剪纸专刊,主要展示了30多幅作品。很多作品都是她们运用所学知识独自创作的。孩子们的这份执著让我这个启蒙老师自叹不如。我想,在今后的时间里,我要时时鞭策自己,不要把剪纸仅当工作来完成,要真心地喜欢它,投入艺术熏陶,和孩子们一起进步。并且通过我的努力,孩子们能真心喜欢上中华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又多了一项修身养性的艺术活动。能感受到中国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更加热爱自己的中华民族。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