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范文(19篇)
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总结应该重点突出对重要问题的解决或进展。看看下面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一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对领导和机关来说,是一项基本任务;对每个机关干部来说,是一项基本功夫。这个功夫深浅,是衡量一个机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决定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的机关干部下不去、蹲不住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机关干部对下基层的根本目的认识不清,自觉性不强。有的觉得自己职权有限,下去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下不下都一样;有的机关干部则认为与基层天天见面,不下去也能把基层的情况说个大概;有的整天忙于机关的业务工作,被事务性工作缠住了手脚;还有的害怕基层条件艰苦,不愿意下去。为了解基层情况,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今年4—5月间,我先后分别两次带部分机关综合科室同志深入24个基层分局进行蹲点调研,按照“了解情况到一线,指导督促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服务保障到一线”的要求,沉到基层抓基层,深入一线抓落实,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机关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成绩在一线创造。下面就下基层调研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组织抓基层调研工作组。
组织机关工作组下基层,是领导和机关了解掌握情况、实施科学决策、解决基层问题的常用方法。作为机关干部,参加下基层工作组,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抓基层调研工作组特别是综合性工作组,有利于机关干部跳出业务工作圈子,开阔视野,放宽眼界,从全局、从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机关干部反映,每参加一次抓基层调研工作组,思想和工作上都会有新的提高。根据一些机关干部的体会,组织抓基层调研工作组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下基层的目的、任务,认真做好下去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机关按照党组的要求和基层工作的需要,组织抓基层调研工作组。一般来讲,每一次领导和机关下基层都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比如,集中帮抓基层党支部、对重大任务和阶段性工作实施重点指导、指导基层搞好半年或年终工作总结、指导基层做好专项工作,等等。机关干部只有正确领会下基层的目的和任务,开展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因此,下去之前,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有关文件,深刻理解本级党组、领导对工作组的有关指示、要求和意图;及早进入情况,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了解所要去的单位的基本情况,根据党组的意图、主要工作任务和所要去的单位的实际,订制下基层调研工作的计划安排,并征求带队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要及时通知所去单位,讲清启程时间、车次、人员、主要任务和活动安排,同时准备文件资料、生活用品等。
(二)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调查展开前,要根据工作任务确定调查纲目,明确主要调查什么问题、采取哪些方法调查、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又要防止先入为主、带着框框看问题、带着观点找素材。要注意调查对象的广泛性,既要注重从干部那里了解情况,也要认真听取普通群众的意见,还要听取其直接上级和友邻单位的意见。这样得来的情况才比较全面,否则就容易产生片面性。要注意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听汇报、开座谈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还要善于把听、看、察、考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了解基层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弄清基层建设的现状,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帮基层所需。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是调研基层工作组的主要任务,也是机关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新形势给基层带来许多“难唱曲”,千头万绪的工作使基层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挠头事”。这些“难唱曲”、“挠头事”制约了基层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基层遇到的“挠头事”,机关干部要善于发现,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那些由于基层干部经验不足造成的问题,要着眼于强化基层“内功”,注意教方法、传帮带,通过激发内在动力,增强外部压力,提高其工作能力,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层解决自身的问题。对基层自身无力克服的实际困难,能帮助解决的要就地解决,不推诿、不扯皮、不拖延。对那些需要从政策上、全局上协调,本级本部门无力解决的,则应做好解释说明,等返回后如实地向上级领导机关或有关部门反映。
(四)搞好研究和汇报,善于总结和提高。工作组下基层除了帮助解决问题外,很重要的是要搞好研究,为党组制定加强基层建设的决策当好参谋,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一般情况下,工作组返回后,党组要听取下基层情况汇报。汇报成功不成功,关键在于研究深入不深入。因此,从下到基层一开始,就要把开展工作与调查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工作边思考边研究,善于站在队伍建设的全局上,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基层建设形势,准确地把握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汇报时应当把重点放在提出问题和对策上,既要实事求是地汇报所去单位取得的成绩,又要客观辩证地汇报存在的问题,更要提出能够进入党组决策、推动基层工作的对策和办法。同时,要搞好总结反思,细心琢磨和体会成败得失,珍惜每一次参加抓基层工作组的机会,力求每次都有新的收获,都有新的提高和进步。
二、下基层蹲点。
下基层蹲点是领导和机关了解情况和集中帮助基层单位解决问题采取的一种常用工作方法,在机关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转变领导机关作风,增强指导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局领导反复强调领导机关要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我们各级机关干部都应当身体力行,认真抓好落实.同时下基层蹲点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慎选蹲点的时机和去向。蹲点首先要选好点。无论是负责组织协调下基层的部门,还是要到基层蹲点的机关干部,都需要合理、慎重地选择蹲点的单位和时机,以收到窥一斑知全豹、抓一点带一片、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要围绕市局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党组的主要意图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本着业务对口、突出重点、适度分布等原则安排确定。一般在基层任务转换、执行重大任务或发生重大转折、工作总结等时机安排。有突出主题的专项蹲点,需要根据蹲点的目的和意图慎重选定:抓先行试点,一般要选在编制比较健全、客观条件比较适中的单位;帮助赶队的要选择问题比较明显、对面上有指导意义的单位;工作研究性的则宜选对反映主题最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此外,还要重视到直属和小、散、远等容易被忽视的单位蹲点。
(二)掌握蹲点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由于蹲点的任务、时机、单位不同,蹲点抓基层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也不尽一样。就一般情况来讲,有以下五个环节。
1.熟悉情况。首先,要透彻了解上情。当确定下基层蹲点时,要通过动员部署、翻阅文件和报刊、请教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等途径,把握上级精神,了解工作规划、工作重点,领会好党组的意图,熟悉蹲点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详细掌握下情。要留心了解基层单位的历史概况、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特别是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党员骨干队伍素质,了解其担负的工作任务和总体工作安排,当前任务和进展情况,单位的主要矛盾,亟待解决的困难、实际问题等等。掌握基层真实情况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五个字:一是“听”,听听所在单位本级或上一级的情况介绍,听听友邻单位的反映。二是“谈”,深入到群众中间进行谈心、谈话,可集体座谈,也可个别交谈;广泛听取多方面的看法。三是“看”,通过查看各类登记记录,观察工作、学习等,看基层的精神面貌、单位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准。四是“干”,与基层实行“五同”,直接参与基层活动,从中感受基层的生活、情感和苦衷。五是“析”,把了解的情况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把基层的形势、经验教训分析透。
2.确定方案。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党组的总体意图,从实际出发,研究确定蹲点期间的工作安排及帮助重点。根据需要还可以制订蹲点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指导基层,一步一步地抓落实。
3.开好头局。打仗需要慎重初战,蹲点也要从某一方面开好头局。可从自己最拿手的同时又是所在单位弱点的某项工作抓起,这样容易迅速见效,赢得基层信任。如业务部门的同志帮助攻克一两个办案难点,综合部门的同志帮助搞个教育、组织个活动等。
4.重点帮带。蹲点指导和服务基层的内容很多,应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重点,但无论蹲点的时间长短、所在单位基础如何,一般都应当从基层建设的关键环节着手。一是帮助基层理清抓工作、搞建设的思路,帮助基层党支部认清形势,确定工作路数,选好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二是帮助基层搞好班子建设。帮助基层建好支部班子是蹲点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对班子运转不力的,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驾驭能力;对组织不够健全、制度不够落实的,要帮助他们尽快上轨运行;对班子内部有隔阂和矛盾的,要帮助他们搞好谈心交心,消除思想疙瘩和误会。三是帮助基层扬长克短。对蹲点单位的强项和优势,要帮助他们开动脑筋,让强项更强;对缺项或弱项,要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研究改进的措施和办法。四是帮助基层解决难题。对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跟基层一起研究解决的对策。对基层无力解决的,能通过自己做工作的尽力帮助,包括向上级反映请示。五是搞好传帮带。在具体工作中,要一点一滴地帮,一招一式地传,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带,言传身教,讲评示范。
5.总结汇报。蹲点结束之前,要回顾反思一下蹲点的体会,就经验教训等诚恳地跟基层的同志交流思想,同时也如实地讲出对他们单位的看法及希望,力求人去影响在。蹲点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机关指导基层的经验教训,以便进一步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对蹲点中了解发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归纳,给党组提供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基层需要领导和机关帮助解决的具体问题反映给有关领导或机关部门,并努力搞好协调。必要时要写出书面报告。
(三)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蹲点人员既不能光把眼睛盯着上头,一味按照机关的意图和需要摆布基层;也不能一味迎合基层,看见问题不说,发现偏差不问;更不能为了取悦于基层而隐忧护短,甚至把短说成长。二是处理好抓眼前与谋长远的关系。蹲点期间,要把抓眼前工作与基层的长远建设结合起来,不能只图在蹲点期间红红火火地出“速效”,打乱基层的总体规划,更不能只求眼前变化大,让基层“竭泽而鱼”、给基层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三是处理好“给鱼”与“授渔”的关系。蹲点少不了对基层面对面的指导,有些工作也需要具体去干。但指导不是包办,帮助不能代替。帮助基层单位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的是多给基层干部、骨干传授工作方法和要领,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四是处理好抓单项与抓全面的关系。领导和机关下基层蹲点,有综合性的、全面的,也有业务性的、单项的。不管哪一类,都不能为了抓一个单项而丢掉全面建设,让基层“见风使舵”,顾此失彼,甚至把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放到了“次要”或“不要”的位置。有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在“对口帮”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蹲点与基层合拍合力,产生最佳效果。
(四)蹲点十忌。蹲点,是领导和机关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经常采用的方式方法,也是沟通机关与基层的联系,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渠道。要使蹲点确有成效,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是“十忌”。
一忌“嫌贫爱富”。就是在选择蹲点对象的时候,只愿意去先进单位、条件好的单位、容易出经验的单位,而不愿去后进单位、条件差的单位。领导和机关蹲点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熟悉情况,检查指导工作。为达此目的,先进单位固然要去,但比较起来,后进单位更需要机关的同志去帮助指导,因为后进单位是基层建设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往往更突出一些。对后进单位“雪里送炭”,比起对先进单位“锦上添花”,应该是更迫切、更需要做的。按照著名的“木桶理论”,只有加长最短的那块木板,才能提高木桶的整体容量,否则,先进经验出得再多,后进单位问题严重,也会影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忌心不在焉。人到了基层,心还留在机关,有的甚至只把公文包放在基层,自己则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在机关蹲点中时有所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同志下基层蹲点的态度不端正,是带着“出公差”、混日子的目的下来的。从领导方面找原因,则是为了凑人头、凑天数,不管能不能出效果,先把人赶下去再说。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蹲点就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半心半意不行,三心二意也不行。
三忌“桌子搬家”。有的同志到基层后,业务工作带了一大堆,“吃基层的饭,办机关的事”。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作“井下的葫芦”——从上面看是下去了,从下面看还浮在上面。机关的同志各有各的分工,有些一时处理不完的事,带到基层抓紧办一办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办公桌”也搬到基层,在下边搞“遥控指挥”,势必牵扯抓基层的精力,使蹲点流于形式。
四忌“越俎代庖”。有些同志工作很负责任,也很卖力气,敢管敢讲,但就是不注意方式方法,尤其不注意发挥基层同志自身的积极性。必须明确,机关蹲点一般是“指导”工作而不是直接“领导”工作,什么事情都是你在那里主持,发号施令,基层的同志就会缩手缩脚或者干脆撒手不管。这样,工作组在时还好办,工作组一撤离,问题、矛盾就会暴露出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领导和机关传帮带,主要是对基层干部传经验、教方法,带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样,即使你离开了,也会留下一个“不走的工作组”,使基层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五忌“当劳动力”。与上述同志相反,有的同志下到基层后只知埋头跟班工作,成了一个纯粹的劳动力。我们提倡领导和机关干部与基层实行“五同”,是为了加深对基层的感情和改造自己的思想,但一般说来,实行“五同”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下基层接近熟悉群众,摸准问题,找出主要矛盾,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领导机关蹲点的目的。否则,混同于一个普通职工,蹲点过后脑子空空,所获了了,同样失去了蹲点的意义。
六忌妄加指责。看到一点就讲,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批;把树木当作森林,把部分当作整体。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下车伊始,乱发议论”的工作方法对指导工作十分有害。机关的同志蹲点,时间毕竟有限,看到的问题也不见得全面。有的基层单位弄虚作假,搞表面文章,往往是由上边“逼”出来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哪能保证不出一点问题?问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发现后要作具体分析,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必然造成的?应当全面了解、周密分析之后再下结论,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忌“滥开小灶”。机关为基层办实事是对的,但办什么实事,怎样办实事,值得研究。如果给钱给物才算办实事,那么不管钱不管物的部门下基层怎么办?如果只给你所蹲的这个点办实事,那么其他单位怎么办?“滥开小灶”不仅容易造成基层之间的矛盾,也让别的单位对你抓的这个点不服气。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赛跑,就是得了冠军,这个金牌含金量也不足,难以达到激励竞争、共创先进的目的。
八忌“迁就护短”。自己蹲点的单位出了问题,自然脸上无光,于是就千方百计掩盖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矛盾既然发生了,不及时报告、及时解决,总有一天会酿成大祸。有的同志有一种侥幸心理,只要保证自己在这里蹲点期间事态不扩大就行,走之后问题闹得再大也可摆脱干系。这是十分不负责任的。到基层蹲点,就要跟基层荣辱与共,成绩有你一份,问题与你相关;揭短短变长,护短长变短。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和选择。
九忌“拔苗助长”。为了使自己抓的点早出成绩,早出经验,早到上头挂上号,把本来计划要做的,说成已经做了的;把明明是萌芽,说成参天大树。拔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时间一长就“缺苗断垄”,出现“红旗跟着领导走”的现象,除了领导蹲点“嫌贫爱富”这一条原因外,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工作方法在作怪。任何一个典型的成长都有条件、有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抓就灵。特别是有些后进单位,本身条件很差,领导到那里蹲点,主要是怎样帮他们赶队的问题,而不是怎样出经验、怎样能挂号。
十忌油水难溶。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下到基层,与基层的同志同吃同住同工作,在思想上、感情上打成一片,就会形成“鱼水关系”,亲密无间;但如果高高在上,摆官架子,搞特殊化,便会形成“油水关系”,上下之间怎么也合不到一块儿。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蹲点就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不能缩短机关与基层的距离,反而会扩大距离乃至形成新的裂痕。一般来说,基层同志是通情达理的,对领导机关的同志也是很照顾的。越是这样,机关的同志越应自觉,各方面更要检点一些,真正做到进了基层门,就是基层人,不说两家话,不办两家事。有的同志蹲点后回到机关多少年了,基层的同志还时常念叨他的为人,他的好处,而且还经常保持联系和来往。这是很值得称道的,也是令人羡慕的,因为来自基层的奖赏,才是最真挚的奖赏,也是最高的奖赏。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二
两天来,我参加了入党培训,本着端正入党动机、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努力为入党做好思想准备、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悉心聆听了老师的讲课,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性质、组织制度、指导思想、最终目标、现阶段任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课程,使我对党的感性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自己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深刻的体会、更加清楚的认识了党的本质、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
通过党课学习我意识到我之前对党的了解是局限的、片面的,现在我才真正意义上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她伟大的历史、崇高的理想以及艰巨的任务,同时老师精彩的讲解、对党的热诚和忠贞也深深得感染了我,通过这次党课的洗礼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党指导思想的认识,深刻的领会了将“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我们党自建党以来,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年代以及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年代,涌现出了无数优秀党员,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告诫:“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因此,我们共产党员都要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胜利完成我们的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通过这次对党的十七大主题思想报告的学习,认识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下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着眼于完成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新任务,对党章作了重要修改。新修改的党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坚持了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保持党章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党章的一些内容作了适当修改或补充完善,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论断、奋斗目标、“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些成熟制度写入了党章。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三
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长安区科级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结合近期的培训内容和____在中央党校秋季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对年轻干部提出的“七种能力”的要求,我有以下三方面认识和体悟:
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____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将坚持用__新时代__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对__、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系统学习,树牢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强化理想信念。
要树牢宗旨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七种能力”中提到的群众工作能力,__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都时刻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落实到自身实际工作,我将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宗旨,深入了解老干部所喜所忧所盼,及时解决老同志的实际困难,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六联六送六必看”制度和定点医院就医“五优先”制度,不断提高老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严于律己,不断强化责任担当。____要求年轻干部要切实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解决难题。在工作中,我将做到知行合一,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多做实事,为建设美好新长安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四
今年3月,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基层干部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激励政策。这些政策涉及用人导向、待遇保障、心理关怀等多个方面,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真切的感受到了组织上对我们的关心。各地各单位如何结合实际,更好的贯彻落实《意见》出台的政策,对此,我有一些想法。
一是及时进行学习传达。各地各单位要及时进行学习传达,组成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意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落实具体办法。
二是细化激励关爱措施。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建设,选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同时,进一步夯实基层财力保障,落实乡镇(街道)干部待遇保障,保证乡镇(街道)均有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等,满足干部职工正常生活办公。
三是加强部门之间联动。组织部门要加大与编制、财政、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定期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是强化宣传广泛发动,积极选树一批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有作为的优秀乡镇(街道)干部,激励全区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五
聆听完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我又再次拜读了李林森先进事迹材料,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感触颇深,李林森用他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如何做一名真正组工干部。记得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社会各界人士自发聚集前来缅怀李林森同志呢?为什么李林森的事迹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答案只有一个:李林森同志虽然走了,但是他还活在千千万万人民的心中。他那做人做事的风格,他那坚持原则、忘我工作的品行,他那面临抉择,毅然舍小我、为大我的情怀,等等方面无不令人敬佩万分,“公正廉明,无私奉献,燃尽生命写忠诚,山河无不垂泪;锐意创新,情牵百姓,呕心沥血铸党魂,万民有口皆碑。”这是李林森同志的挽联,也是其一生德行的真实写照,表达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感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林森担任宣汉县副县长兼五宝镇党委书记时,带领全镇抗洪救灾,因为过度劳累,几次在救灾重建现场晕倒;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他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忘我地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他仍然把病房当办公室,夜以继日为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脱贫呕心沥血,发挥着最后的余热;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最为惦念的仍旧是党的事业,在妻子念完达州市“两会”新闻后,才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弥留之际,向达州市领导发出最后的短信:“感谢领导的关心关爱,自己的工作远没做好,惭愧呀——不争气的李林森。”李林森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也让我们看到了忠诚的力量。“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把清苦作为一种财富、把形象作为一种生命。”这是李林森留给组工干部的肺腑之言,是一种要求,一种操守,更是一种精神财富。李林森的一生,始终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切言行的源泉。
的道德观,把是否对百姓有益作为衡量道德是否高尚的标准,也为所有组工干部树立起高尚的道德准则。
有人说,决定人一生的有有三种境界,高度、宽度和长度。高度代表信念与职守。宽度代表视野与胸怀。长度代表生命与时间。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可能很短,但生命的宽度和容积却可以拉伸得很宽、很大。李林森短暂但精彩的人生演绎,验证了这一点。李林森用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书写了人生的“长度”;用其无私奉献、勤政为民、求实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彰显了生命的“宽度”;用其对党和事业忠诚和公道正派、忠诚厚道的人品构筑了生命的“高度”。李林森的事迹让人感慨万千的同时,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与李林森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当官总喜欢追名逐利,老是把名誉、地位和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斤斤计较。甚至象文强这样的官员因未如愿被提拔而牢骚不段,抱怨组织,进而利用手中的权利贪污腐败,最终落得身死名裂的下场。而李林森用忠诚写就的“生命宽度和容积”恰恰值得这类干部深学。还有现在的一些年轻干部上班就想着找个舒适的位置,满足于往大城市挤、往好单位去、往好岗位去。不理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分外香的道理。
李林森放弃当检察官的优越地位,选择去当村官,那是因为他心中有干事创业理想,他更愿意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而基层就是他的理想的天地。事实证明,李林森虽然失去了在外人看来优越的岗位,但他得到了基层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也成就了其伟大的事业。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组织部长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用对党、对人民无比忠诚的信念和感恩情怀,铸就了一座无愧于党、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的时代丰碑。“我们党90年来的历程和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无数个李林森一样优秀党员的不懈奋斗,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坚信,会有千千万万个李林森站出来,为我们伟大的事业继续努力奋斗。”爱人者人恒爱之,李林森同志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与百姓同在,为组工干部所铭记,他的精神不灭,生命不朽!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六
5月22日-28日,我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作为第四团第四组的一名成员,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镇族坑村开展调研工作。在一周的调研时间里,我与第四组的其他5位同志一起,驻村入户,走访慰问,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的统一要求,围绕“三农”有关问题,解民情,察民意,探民心,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交朋友,获取了宝贵的调研资料,也经历了难得的心灵锤炼。这次下基层农村调研实践活动,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和体会,现从三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立足现实,把“三农”问题继续摆在战略基础地位。
“三农”问题为何一直这么重要?因为农业仍是最基础的产业,农村仍占有最广大的国土面积,农民仍是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又因为即使在已经开始迈步走入“”的今天,无论农业、农村还是农民,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也亲身感受到了。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由谁接手?千百年来,农业和土地都是中国农民的立命之本,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们所调研的族坑村来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务农的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等。更关键的问题,这些外出的人即使回来,也已经不愿或者不善于种地了,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遵循着跳出农业、脱离土地的方向。“”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当我们明确了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战略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加快培养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接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农民增收如何实现?农民难,最难在增收。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农民的收入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族坑村的情况看,对绝大多数农户而言,家庭经营收入的来源是种植水稻、脐橙和养殖畜禽。种水稻,只能保证温饱,在增收方面的贡献很小。种脐橙,是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市场价格的变化无常和大多数农户的经营规模很小,使它的作用仅限于能增收而难致富。养殖畜禽,利润大,但风险也大,再加上投资大、筹资难,不是人人都能做,大多数情况可能是我们所遇到的那样:一个老汉一头牛,顺顺当当养上三年不过赚来千把块钱。再看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族坑村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生活基本都还不错,但也谈不上富裕。这些人在外面辛苦不说,家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普遍存在,而且还有他们出去后如何退回来的问题。因此,打工有助于增收,但却未必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第三是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农业补贴、社会保障和扶贫,农民对此十分欢迎,增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从现阶段看,它不是普惠性的,而且水平也比较低。可见,要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特别是持续增收,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要继续再下工夫。
第三,农村教育为何两难?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这次调研中,最感动我们的恰恰也是孩子。当听到孩子们在教室里朗朗读书,我们欣慰,但转而见到年久破旧的校园,我们又不禁嗟叹;当发现孩子们在“小白老师”的课堂上十分活跃,我们开心,但转而探访一个孩子的家,看到一间不属于他们家的旧屋,一桌简单且缺乏营养的饭菜,一对年老体病的老人,以及一个与白天在学校截然不同的男孩儿,我们又不禁心酸。特别是那一晚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座谈,面对他们反映出的农村教育两难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尚未巩固的农村教育体系内,却和城市一样存在着优质生源流失的问题,这是农村教育不能承受之重。镇上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将村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集中到镇中心校继续学习,这本是好事,但上学地点的变化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政府补贴孩子生活的支出,而在现阶段对农村教育支出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就要相应减少。这些两难为何存在?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要努力的是,不仅让农村的孩子们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上得好学。
第四,农村文化发展怎样保障?我们调研所在的族坑村有着悠久的家族传统,全村人都姓陈,一族出过三位进士,至今还保留着家族的祠堂和祭祖仪式。上一任村支部书记按名字在家族里算是长辈,再加上他又是个能人,因此任内的工作有声有色,威望也高。这应该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家族传统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家族传统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在保留着这样文化的农村已不多见。与城市一样,农村也存在着文化断档的问题;与城市不一样,农村不那么多元、开放,文化或许真的会就此断掉了。文化缺失在农村的影响已经显现,由于缺少更多的文化活动,包括族坑村在内的许多农村都还有赌博的恶习,许多已经致富的农民,因此而再次返贫。或许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减少,但文化真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农村重拾传统文化是需要的,引入新文化也是需要的,但关键在于怎样给文化的链接和发展提供保障。多年来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是一种探索,农民欢迎,政府支持,效果明显。但如何能让送下去的东西留住、扎根,进而生长出新的东西来,却正是现在更需要做的。
因为有了上面的问题,所以作为国家基础的农业、农村、农民都还不稳固,必须把“三农”继续放在战略基础的地位来对待。短短一周,我没有给上面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但我有了继续寻找下去的决心。同时,我也明白了,绝不能离开“三农”谈“三农”,只有返回农村,回到农民身边,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
这次调研实践活动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为我们提供舒适住房的大叔,是为我们烹调可口饭菜的大哥,是为我们准备洗澡热水的大婶,是为我们安排调研行程的村干部,是一个又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农民群众。短短数日,我们和他们没有太多言语,但哪怕只是几分钟的交流,也让彼此之间悄然建立起了感情,以致最后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一直以来,我们这些在“大机关”的年轻干部,工作不愿讲感情,只知道办事要讲求规律、服从原则、遵守规定。然而,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其实我们错了,或者说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我们做工作,关键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件事说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
第二,要让人民群众接受我们的感情。我们对群众充满感情,不能嘴上说说就算了,而要让群众感受到。在族坑村,我们探访了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慰问了留守儿童,尽管带去的慰问品和慰问金很有限,但农民们依然激动不已。是因为他们太需要这些东西和钱吗?不是,是因为我们真实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里,和他们坐在了一起。农民群众最讲人情味,只要你走近他,他就会接受你。如果我们只是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研究和制定这样那样的政策,即使我们造福于群众,群众也会和我们陌生、有距离感。只有来到群众身边,他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相信这些共产党的年轻干部对他们是充满感情的。
最后,要与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们都处在剧烈的大变动之中。越是变动,越要找到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这样才不致迷失。这股力量就是人民群众。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最深厚的感情,从群众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就能应对一切变动,迎接所有挑战。与人民群众相处,有时候我们觉得很难。在去族坑村的路上,我心里也忐忑过,不知见了那些陌生的农民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见面后,握一下手,敬一根烟,我得到的是一脸憨厚的微笑,换来的是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转眼间,一切顾虑烟消云散。其实,与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是最简单、最自然的事,不需要多复杂的形式,举手投足之间,我们便与他们培养了感情,基于这感情,他们给了我们从工作到心理上的莫大支持。
三、实事求是,让调查研究成为工作的基本方式。
我不敢说在这次调研中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果,但调查研究本身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一路上,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同一句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众所周知,就是在寻乌这个地方,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两篇光辉著作,从此这句话就成为全党的共识。我从20xx年参加工作开始,至今已近7个年头。在工作中,我讲过很多话,但做过的调查研究却很少。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年轻干部,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把“没有调查,也有发言权”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当作习惯,今天来看,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和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反对什么、倡导什么、避免什么、追求什么。
反对空口无凭,本本主义。我们年轻干部最缺少的是经验。在缺少足够经验积累的情况下,最容易犯的是两种错误:一是空口无凭。张嘴就说话,什么都敢说,这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积极的,但如果说的内容没有事实作为基础,没有认真的思考和论证作为依据,空口说白话,就要不得了。特别是在对群众说话、为群众制订政策的时候,尤其要反对空口无凭,因为它影响极坏、危害极大。二是本本主义。喜欢说书上怎么怎么写的,领导怎么怎么指示的,文件上怎么怎么规定的,唯独不愿说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当然,这不是说书上的话、领导的话、文件上的话不能说,我们的工作要以书上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办事。但是,理论之所以有效,中央精神之所以正确,文件之所以可行,都是因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对实践的客观反映,否则,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因此,根本上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只拿本本说事,根源在于不掌握实际情况,怕犯错误,殊不知本本主义是更大的错误,因为本本看似正确,更有迷惑性。所以,我们必须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
倡导调查研究,亲身躬行。为了不犯空口无凭、本本主义的错误,我们就要调查研究。有了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到实际中去,特别是要到基层去。要知道,信息在一级一级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被筛选,进而与原始信息产生偏差,有时甚至与原始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基层产生的是原始信息,从那里获得的情况才不会失真。同时,做调查研究,不能由别人代劳,特别是在调查环节,绝对要亲身躬行。因为调查就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别人给你的,怎么也不会是第一手的。在研究的环节,可以让别人参与,大家讨论,吸收不同的意见,但主要的和具体的分析工作还是要自己来做,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避免漫无目的,主观臆测。调查研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容易,做好很难。这里面有方式方法问题,也有态度问题。漫无目的就是一种错误的态度。来到农村,满眼全是没见过的新鲜事儿,走马观花,眼花缭乱,最后在脑袋里什么都没留下。调查研究首先得目的明确,你要了解什么,寻找什么,获得什么,挖掘什么,都要事先准备提纲,按照提纲,按图索骥,才能得到需要的资料。拿稀罕当宝贝,是调查研究最容易犯的错误。即使是这样,调查研究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实际的情况与当初的设想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又容易犯下主观臆测的错误。为了把调查研究做下去,让资料尽可能符合需要,我们往往会主观猜测实际情况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把不相干的事也强拉进我们划定的圈子里。这虽然不同于前面说的空口无凭,但实际后果是差不多的。当然,主观臆测与合理的主观推断是不同的,合理的主观推断是调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它的基础还是事实,手中已掌握的情况必须能够充分佐证推断,这个推断才是合理的。
追求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要把调查研究做好,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的态度之一是有的放矢,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来搞调查研究,提高效率,有舍有得。另一个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实际情况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调查研究开始了才发现困难重重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实事求是,或者调整调查范围,或者改换调查对象,或者修正调查思路,或者完善调查方法,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围绕着获取实际情况这个唯一的目的,来组织调查研究工作。对待调查的结果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它不和我们的心意就舍弃,往往越是这样的情况,才越有价值。因为,从主要目的的角度来看,调查不是为求同的,而是为求异的。
四、立足本职,以更饱满热情投身国资监管工作。
这次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青年干部有近500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调研经历不同,因此各自的感受和体会也不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国资干部,通过此次江西调研之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深刻认识国情,站在全局高度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自觉性。国情是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特别是像国资监管这样极具探索性的改革事业,必须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前提下来做工作。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活动,我认识到农业未强、农村未稳、农民未富是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农业未强,是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已经松动,但农业比较效益的低下和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使建立新模式的努力受到影响,农业现代化面临复杂考验。农村未稳,是说城镇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但方向和道路尚未明确,农村正处在转型的阵痛和变动之中。农民未富,是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农民增收成为亟需而更难解决的问题,农民怎样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正待破题。带着这些认识,再来看作为本职的国资监管工作,就有了新的体会。
三十几年的国资、国企改革历程已充分证明,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并符合当时的国情,并要随着国情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无论是承包制的大放异彩,还是两步利改税的失败结局,无论是国资局的先立后撤,还是国资委的破茧而出,都是或应或悖当时国情而必然要出现的。今天,我们的国资监管成效显著,但深层次问题也越发突出,下一步的改革怎样走、向哪里走,答案同样要在国情里面去找。“三农”问题看似与国资监管工作无甚关联,但实际上它是我们出台政策时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工业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处在高端和前沿地位的国有企业,必然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起,承接农业的转型,引导和带动农业实现现代化,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时候,对此给予足够的考虑。又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市场将被进一步开发,国有经济在其中的布局和发展也需要提前谋划,华润集团的“希望小镇”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在全党上下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愈显重要,国有经济除了通过税收和向社保分红之外,在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对企业进行考核和制订收入分配政策时,同样需要考虑这些情况。因此,“”时期,我们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国资监管工作的下一步改革思路和措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的国情。
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国资监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职,做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两个字刻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国资监管工作而言,一是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经验,走群众路线,就是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办事;二是要支持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密切联系这些企业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三是要发扬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企业中最广大的群众主体,书写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民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光辉篇章;四是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幸福,让他们共享亲手创造的发展成果,并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群众中间,培养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国资监管工作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大局,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党执政基础的稳固,更事关全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讲,国有企业所赚的每一分钱,都应该为增进人民群众的福利而有所贡献,当然,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不能把形式当本质。国资监管工作与其他政府管理工作一样,其成效如何最终都要看能否符合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设立国资委,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党的xx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体制运行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党和国家关于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要在认识上形成共识,更要在实践中经得起检验。作为具体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决策的主体,国资委有责任自觉地朝着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来谋划思路、制订政策、推进改革。但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短期内通过几项工作就能判断出来的,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理解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去把握国资监管工作怎样才是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我们还要把国资监管工作的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国资监管工作的反映,及时反馈到中央那里,使中央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完善决策。
坚持深入基层,把调查研究当作开展国资监管工作的“必修课”。中国的国资监管工作没有先例可循,外国更没给我们提供可以照搬的模式。要做好这项极具中国特色的事业,实践是我们唯一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需要学习的课程有许多,但其中调查研究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对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人员来说,加强调查研究有着特殊的必要性:一是国资监管事业极具探索性、挑战性,在实践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情况和问题出现,我们要及时做好应对,就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实践资料,特别是一些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情况,认识和把握企业发展规律,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国资监管事业直接面对的是企业,企业讲求实实在在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管工作也必须求真务实,而调查研究就是求真务实最好的工作方法。三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处在快速的变革和创新之中,要使国资监管工作跟上企业变化的步伐,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从而来调整我们的工作。四是在倡导“大国资”、“大家庭”理念的背景下,开展务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加强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以及各级国资委之间的工作联系和交流,推动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五是我们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同志背景各不相同,特别是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干部对企业不了解、不熟悉,工作中难免会有不符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出现,因此,除了到企业交流锻炼之外,更多时候,我们还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来走近企业、认识企业,积累自己对于企业的经验。
做调查研究,就要放下身段,到企业去,尤其是要到基层企业去,到生产经营的一线去。这是因为,基层的情况是最原汁原味的,问题是最直接的,经验也是最鲜活的。在机关工作主要是掌握面上的情况,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主要是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生动的实例,两相结合才能把问题分析透彻,制定的政策措施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想见,一支具有良好调查研究工作习惯和能力、掌握有效调查研究工作方式方法的干部队伍,对于提高国资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对年轻干部而言,深入企业基层,还能增加对企业的了解,增进对企业干部职工的感情,培养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事业的责任感,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本职工作做起,自觉地学习、运用调查研究,上好这门“必修课”。
以上就是我在江西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供各位领导同志检查批评,供与我一样的年轻同志交流,也供我自查自省。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七
基层培训是指为了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能力,促进基层工作的有效运转而进行的培训活动。对于一个组织或公司而言,基层员工是组织工作的基础,所以基层培训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基层培训,员工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学习和交流中来,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目的。
基层员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基层,他们对公司业务流程和流程管理的认知相对较少,这需要公司通过定期的基层培训,让员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业务能力。基层培训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也十分重要,它能帮助员工开拓视野、提高自我素质,为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我有幸参加过公司组织的基层培训,我觉得这是一场十分有益的学习和成长之旅。通过培训,我了解到许多我以前不懂的业务流程和流程管理方式,学习到了更加职业化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同时,我有幸认识到更多的同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经验,相互交流,这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善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为了提高基层培训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定期进行基层培训,让员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2.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目标,让员工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3.加强交流和互动,让员工与同行进行互动和学习;
第五段:结论。
基层培训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定期的培训,我们可以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的顺畅运转。同时,培训也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员工开拓视野、提高自我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公司工作服务。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基层培训的作用和意义,努力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为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八
这次参加团工委组织的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下基层“百村调研”活动,让我对基层农村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更深刻的体会。
我们调研的地点在族坑村,隶属于寻乌县留车镇,濒临广东,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土地属紫色幼年土,适应于粮食、花生、水果、蔬菜开发种植。全村有11个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90人,主要以农耕和劳务收入为主,大部分青年务工外出,果业、花生、烟叶、养殖等是村里的致富门路。从整体情况看,农村生活状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两层小楼比比皆是,内部装修不算豪华,但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村道路硬化率也比较高,部分路段已实现水泥化,为车辆通行和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部分,此外留守农民通过种植果树、养猪、工程承包等增加收入,仅依靠种田获得收入的状况有所改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据了解,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百;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已经全面覆盖,老年人每月能按时领到养老补贴,医疗报销渠道基本畅通。
在看到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农村耕地不足。族坑村总耕地面积为1600亩,据了解,实际耕地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在村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大部分青年人均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不足,造成耕地面积下降;另外就是耕地收入较低,虽然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但耕地收入仍然较低,投入产出比不高,农民耕地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民改为种植果树和养殖业;第三是土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农村耕地面积不足,从目前来看,农民的收入并未有明显减少,但粮食产量的减少,将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对国家粮食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加大农民支出压力,看似名义收入在上涨,而实际收入在下降。
二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族坑村小学共有学生58名,包括学前班和一到三年级,四年级以后到镇上中心小学学习。据当地一青年老师回忆,他当年也是在族坑小学上学,师范毕业后回村任教,当年小学一到五年级全有,每个班有70-80个学生,比现在整个学校的人都多。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计划生育的原因,出生率下降,现在普遍一家一个孩子,个别家庭会生两个孩子;第二就是生源转移,部分学生随父母搬迁至打工地或当地县城;再有就是受教育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学生去教育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此外,优秀学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镇里抢村里的,县里抢镇里的,市里抢县里的”。小学生源的减少会带来比较多的问题,比如,降低学校所得经费,教学条件较难改善;影响老师上课情绪;学生的学习氛围不足;没有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村里招不到学生,教育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三是返乡民工的困惑。在我们走访过程中,接触到一位返乡农民工,他是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返乡的。在访谈中,他也提出了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一个是收入明显下降,以前家里的地由老人种,现在返乡后,打工收入没有了,等于一家人仅靠种地获得收入;第二是农活经验欠缺,从十几岁出门打工就一直没有做过农活,回乡后需要重新学习,积累农业经验;再有就致富资金不足,他也想依靠在外面学习到技术开办工厂,或者引进果树苗种植,但贷款困难,指标申请难,且抵押物价值较低,同时也担心经营风险,一旦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对家庭打击较大,孩子上学费用及老人养老都成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但他们在返乡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上述问题,这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四是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在与农户、村干部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国家的惠农政策非常满意,感到很高兴。但部分村干部反映在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较难把握,定量指标容易,定性的指标不便操作,如落实不当,较易发生矛盾。部分农户对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疑问,如贫困生的界定,只有住校生才有补贴;医保报销程序较为复杂,在实际报销中很难区别报销项目和非报销项目,报销比例也很难把握。
我参加的“百村调研”活动已经结束,可以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极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由于对“三农”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甚少,这里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了。但我会持续关注“三农”的情况,因为,农村是占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方,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民是占我国人口比例最高的群体。
最后,要感谢族坑村人的热情好客,在他们眼中我再次体会到了淳朴,还有一手好厨艺的老陈、精神干练的村支书、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九
前些天,自家邮箱收到了居委发来的一纸“xx党组织与在职党员双向服务联系单”,着实让我大呼新鲜。实现虽然知道今年起将开展党员下基层服务的工作,自己也曾亲手将单位下发的党员联系单交给居委,但当如此正式且完善周到的戴着意见征询式的联系单拿到手上的时候才感觉到,这次党员下基层,绝对不再是停留在口上的号召和呼吁了。
党员下基层服务活动,最早出现在世博会期间的浦东新区,经过浦东新区的良好尝试和示范,该方法被借鉴到了上海全市,市领导希望通过党员下基层的活动,一方面真正发挥党员力量在基层做实事做贡献,二来也希望依托这样的活动,唤起党员的责任意识,重新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可谓具有非常良好的初衷。而能够将这一全民性质的党员活动落实到实处,并且真实地付诸实践,更是让人欣喜。
仔细阅读“联系单”,可以看到这份联系单实际上是一份街道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一份意见征询函。在联系单上,列举了我所在街道党组织拟开展的若干党员活动,如“三五”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青少年教育活动、帮困助学帮困结对志愿者服务、社区信息化管理志愿者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服务活动和清洁家园护环境活动等等。丰富的活动策划让党员感受到“总有一款适合您”,这种周到的活动策划既反映出街道党组织对活动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之间一种平等交流,互相协助的服务精神,着实让人赞叹。
其实,如今我们的党员活动开展真的不少,小到单位党组织,大到街道社区,党员的带头形象始终被各级组织期冀可以发挥作用。然后由于活动组织的相对零散和过多带有一些“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味道,党员活动总归显得有点变味,更多地被流于形式或者作秀以为大于实际意义,这着实很不可取。党员下基层,作为一项实实在在惊喜道基层党员的面上的党员活动,从某个角度上也给踏踏实实搞党员活动的街道党组织提供了舞台,在这样一个没有聚光灯,没有领导参与的平民党员服务活动中,反而激发起了很多街道党组织的“策划才能”,通过人性化的双向选择联系,和周到的考虑策划,使得党员下基层的活动从沟通开始就显得暖意融融,没有了任务式的指派,可以预见党员下基层势必将获得比以往其他一些党员活动更好的效果,也期待通过这项活动的持续下去,更好地推动党员为百姓服务的常态机制,更好地塑造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促进社区和谐更添一份力量。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
近年来,基层单位人才培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企业、政府机构都在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力度。我所在的机构也不例外,最近参加了一次为期两天的基层培训。在经历了这两天的学习和交流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培训在员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段:学习内容。
这次基层培训的学习内容涉及了职业素养、团队协作、工作技能等方面,尤其是职业素养这一部分,让我受益匪浅。在培训中,我们了解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如独立思考、责任心、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等。这些素养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所必备的素质。
第三段:交流沟通。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不仅听取了专家的讲解,还参加了小组讨论和实践演练。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理解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弱项,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第四段:心态调整。
在基层工作中,很多员工会面临压力和挑战,心态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如何自我激励、调整情绪、调整心态等等。这些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挫折和烦恼时,如何转换思维、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应对工作中的难题。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培训对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帮助作用,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为企业和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关注基层培训。作为一名获得了基层培训的员工,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项培训对我个人和公司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基层培训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一、“知行合一”始终是核心。
在基层培训中,我所记忆最深刻的是“知行合一”的概念。培训中,讲师不仅让我们了解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将所学材料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种“知行合一”的策略不仅对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使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变得更加高涨。
我现在已经将这种策略应用到我的团队管理当中。我会鼓励我的下属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尝试创建并实际践行新的工作流程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也学到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培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作为一名员工的基本职责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理好和上级、下属、同事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我需要与公司另一部门的员工进行交流和协调。在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同事之间直接沟通交流的技巧并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后,我也尝试着不仅在工作中,而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多交流沟通,取得了许多积极的社会关系。
三、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的讲师分享了许多有关于专业领域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学习了新的技能和方法,有更多的机会去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来解决业务运营中遇到的问题。
我记得在一次客户会议中,我们的客户抱怨我公司的服务流程不够完善。然后我通过在基层培训中学到的技能与知识,成功地帮助公司赢得了客户的认可。这让我更有信心,因为我知道我的公司已经为我提供了必要的培训与支持。
四、学习领导力。
在基层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领导力的重要性和技巧。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要知道如何管理团队,还需要善于鼓励激励员工,为团队创造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为员工提供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
我现在是我团队的经理,通过基层培训的学习,我开始意识到我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我开始更加注重总结沟通中的亮点,提升自己的领导水平且尝试为下属提供更多支持,在团队建设中大幅提升了自己。
五、一步一步学习塑造自己。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需要定期参加课程并逐步学习塑造自己。这项培训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等。这些经验使我在公司的成长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总的来说,基层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全新的视野,提升了我们在公司中的实际价值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并将我们带进一个更好的自我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不断地保持进阶思维和领导意识,不断学习,才能保持自己的有足够的竞争力。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二
基层培训。
心得体会。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基层培训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内容: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很有意义,你知道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阅读!篇15月22日-28日,我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又因为即使在已经开始迈步走入"十二五"的今天,无论农业、农村还是农民,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也亲身感受到了。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由谁接手?千百年来,农业和土地都是中国农民的立命之本,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们所调研的族坑村来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务农的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等。更关键的问题,这些外出的人即使回来,也已经不愿或者不善于种地了,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遵循着跳出农业、脱离土地的方向。"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当我们明确了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战略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加快培养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接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很小,使它的作用仅限于能增收而难致富。养殖畜禽,利润大,但风险也大,再加上投资大、筹资难,不是人人都能做,大多数情况可能是我们所遇到的那样:一个老汉一头牛,顺顺当当养上三年不过赚来千把块钱。再看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族坑村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生活基本都还不错,但也谈不上富裕。这些人在外面辛苦不说,家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普遍存在,而且还有他们出去后如何退回来的问题。因此,打工有助于增收,但却未必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第三是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农业补贴、社会保障和扶贫,农民对此十分欢迎,增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从现阶段看,它不是普惠性的,而且水平也比较低。可见,要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特别是持续增收,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要继续再下工夫。
活的支出,而在现阶段对农村教育支出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就要相应减少。这些两难为何存在?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要努力的是,不仅让农村的孩子们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上得好学。
第四,农村文化发展怎样保障?我们调研所在的族坑村有着悠久的家族传统,全村人都姓陈,一族出过三位进士,至今还保留着家族的祠堂和祭祖仪式。上一任村支部书记按名字在家族里算是长辈,再加上他又是个能人,因此任内的工作有声有色,威望也高。这应该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家族传统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家族传统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在保留着这样文化的农村已不多见。与城市一样,农村也存在着文化断档的问题;与城市不一样,农村不那么多元、开放,文化或许真的会就此断掉了。文化缺失在农村的影响已经显现,由于缺少更多的文化活动,包括族坑村在内的许多农村都还有赌博的恶习,许多已经致富的农民,因此而再次返贫。或许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减少,但文化真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农村重拾传统文化是需要的,引入新文化也是需要的,但关键在于怎样给文化的链接和发展提供保障。多年来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是一种探索,农民欢迎,政府支持,效果明显。但如何能让送下去的东西留住、扎根,进而生长出新的东西来,却正是现在更需要做的。
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次调研实践活动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为我们提供舒适住房的大叔,是为我们烹调可口饭菜的大哥,是为我们准备洗澡热水的大婶,是为我们安排调研行程的村干部,是一个又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农民群众。短短数日,我们和他们没有太多言语,但哪怕只是几分钟的交流,也让彼此之间悄然建立起了感情,以致最后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一直以来,我们这些在"大机关"的年轻干部,工作不愿讲感情,只知道办事要讲求规律、服从原则、遵守规定。然而,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其实我们错了,或者说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我们做工作,关键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件事说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
我们的感情,更是对农村广阔天地的,族坑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仿佛是鲜活的,把我们与这个陌生的地方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上面这段话不是在写散文,而是我们这几天的真实感受,离开族坑村,我们都被"掏空了",人回到北京,心却留在了那里。群众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我们又怎能不对群众充满感情?第二,要让人民群众接受我们的感情。我们对群众充满感情,不能嘴上说说就算了,而要让群众感受到。在族坑村,我们探访了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慰问了留守儿童,尽管带去的慰问品和慰问金很有限,但农民们依然激动不已。是因为他们太需要这些东西和钱吗?不是,是因为我们真实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里,和他们坐在了一起。农民群众最讲人情味,只要你走近他,他就会接受你。如果我们只是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研究和制定这样那样的政策,即使我们造福于群众,群众也会和我们陌生、有距离感。只有来到群众身边,他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相信这些共产党的年轻干部对他们是充满感情的。
烟消云散。其实,与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是最简单、最自然的事,不需要多复杂的形式,举手投足之间,我们便与他们培养了感情,基于这感情,他们给了我们从工作到心理上的莫大支持。
三、
实事求是,让调查研究成为工作的基本方式我不敢说在这次调研中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果,但调查研究本身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一路上,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同一句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众所周知,就是在寻乌这个地方,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两篇光辉著作,从此这句话就成为全党的共识。我从2004年参加工作开始,至今已近7个年头。在工作中,我讲过很多话,但做过的调查研究却很少。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年轻干部,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把"没有调查,也有发言权"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当作习惯,今天来看,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和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反对什么、倡导什么、避免什么、追求什么。
定办事。但是,理论之所以有效,中央精神之所以正确,文件之所以可行,都是因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对实践的客观反映,否则,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因此,根本上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只拿本本说事,根源在于不掌握实际情况,怕犯错误,殊不知本本主义是更大的错误,因为本本看似正确,更有迷惑性。所以,我们必须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
倡导调查研究,亲身躬行。为了不犯空口无凭、本本主义的错误,我们就要调查研究。有了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到实际中去,特别是要到基层去。要知道,信息在一级一级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被筛选,进而与原始信息产生偏差,有时甚至与原始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基层产生的是原始信息,从那里获得的情况才不会失真。同时,做调查研究,不能由别人代劳,特别是在调查环节,绝对要亲身躬行。因为调查就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别人给你的,怎么也不会是第一手的。在研究的环节,可以让别人参与,大家讨论,吸收不同的意见,但主要的和具体的分析工作还是要自己来做,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是这样,调查研究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实际的情况与当初的设想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又容易犯下主观臆测的错误。为了把调查研究做下去,让资料尽可能符合需要,我们往往会主观猜测实际情况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把不相干的事也强拉进我们划定的圈子里。这虽然不同于前面说的空口无凭,但实际后果是差不多的。当然,主观臆测与合理的主观推断是不同的,合理的主观推断是调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它的基础还是事实,手中已掌握的情况必须能够充分佐证推断,这个推断才是合理的。
追求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要把调查研究做好,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的态度之一是有的放矢,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来搞调查研究,提高效率,有舍有得。另一个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实际情况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调查研究开始了才发现困难重重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实事求是,或者调整调查范围,或者改换调查对象,或者修正调查思路,或者完善调查方法,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围绕着获取实际情况这个唯一的目的,来组织调查研究工作。对待调查的结果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它不和我们的心意就舍弃,往往越是这样的情况,才越有价值。因为,从主要目的的角度来看,调查不是为求同的,而是为求异的。
四、立足本职,以更饱满热情投身国资监管工作这次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青年干部有近500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调研经历不同,因此各自的感受和体会也不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国资干部,通过此次江西调研之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深刻认识国情,站在全局高度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自觉性。国情是。
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特别是像国资监管这样极具探索性的改革事业,必须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前提下来做工作。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活动,我认识到农业未强、农村未稳、农民未富是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农业未强,是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已经松动,但农业比较效益的低下和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使建立新模式的努力受到影响,农业现代化面临复杂考验。农村未稳,是说城镇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但方向和道路尚未明确,农村正处在转型的阵痛和变动之中。农民未富,是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农民增收成为亟需而更难解决的问题,农民怎样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正待破题。带着这些认识,再来看作为本职的国资监管工作,就有了新的体会。
探索。在全党上下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愈显重要,国有经济除了通过税收和向社保分红之外,在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对企业进行考核和制订收入分配政策时,同样需要考虑这些情况。因此,"十二五"时期,我们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国资监管工作的下一步改革思路和措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的国情。
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国资监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职,做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两个字刻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国资监管工作而言,一是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经验,走群众路线,就是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办事;二是要支持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密切联系这些企业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三是要发扬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企业中最广大的群众主体,书写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民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光辉篇章;四是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幸福,让他们共享亲手创造的发展成果,并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群众中间,培养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然,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不能把形式当本质。国资监管工作与其他政府管理工作一样,其成效如何最终都要看能否符合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设立国资委,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体制运行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党和国家关于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要在认识上形成共识,更要在实践中经得起检验。作为具体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决策的主体,国资委有责任自觉地朝着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来谋划思路、制订政策、推进改革。但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短期内通过几项工作就能判断出来的,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理解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去把握国资监管工作怎样才是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我们还要把国资监管工作的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国资监管工作的反映,及时反馈到中央那里,使中央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完善决策。
作的主动性。二是国资监管事业直接面对的是企业,企业讲求实实在在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管工作也必须求真务实,而调查研究就是求真务实最好的工作方法。三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处在快速的变革和创新之中,要使国资监管工作跟上企业变化的步伐,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从而来调整我们的工作。四是在倡导"大国资"、"大家庭"理念的背景下,开展务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加强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以及各级国资委之间的工作联系和交流,推动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五是我们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同志背景各不相同,特别是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干部对企业不了解、不熟悉,工作中难免会有不符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出现,因此,除了到企业交流锻炼之外,更多时候,我们还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来走近企业、认识企业,积累自己对于企业的经验。
任感,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本职工作做起,自觉地学习、运用调查研究,上好这门"必修课"。
以上就是我在江西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供各位领导同志检查批评,供与我一样的年轻同志交流,也供我自查自省。
篇2这次参加团工委组织的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下基层"百村调研"活动,让我对基层农村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更深刻的体会。
我们调研的地点在族坑村,隶属于寻乌县留车镇,濒临广东,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土地属紫色幼年土,适应于粮食、花生、水果、蔬菜开发种植。全村有11个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90人,主要以农耕和劳务收入为主,大部分青年务工外出,果业、花生、烟叶、养殖等是村里的致富门路。从整体情况看,农村生活状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两层小楼比比皆是,内部装修不算豪华,但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村道路硬化率也比较高,部分路段已实现水泥化,为车辆通行和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部分,此外留守农民通过种植果树、养猪、工程承包等增加收入,仅依靠种田获得收入的状况有所改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据了解,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百;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已经全面覆盖,老年人每月能按时领到养老补贴,医疗报销渠道基本畅通。
在看到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农村耕地不足。族坑村总耕地面积为1600亩,据了解,实际耕地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在村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大部分青年人均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不足,造成耕地面积下降;另外就是耕地收入较低,虽然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但耕地收入仍然较低,投入产出比不高,农民耕地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民改为种植果树和养殖业;第三是土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农村耕地面积不足,从目前来看,农民的收入并未有明显减少,但粮食产量的减少,将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对国家粮食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加大农民支出压力,看似名义收入在上涨,而实际收入在下降。
二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族坑村小学共有学生58名,包括学前班和一到三年级,四年级以后到镇上中心小学学习。据当地一青年老师回忆,他当年也是在族坑小学上学,师范毕业后回村任教,当年小学一到五年级全有,每个班有70-80个学生,比现在整个学校的人都多。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计划生育的原因,出生率下降,现在普遍一家一个孩子,个别家庭会生两个孩子;第二就是生源转移,部分学生随父母搬迁至打工地或当地县城;再有就是受教育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学生去教育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此外,优秀学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镇里抢村里的,县里抢镇里的,市里抢县里的"。小学生源的减少会带来比较多的问题,比如,降低学校所得经费,
教学。
条件较难改善;影响老师上课情绪;学生的学习氛围不足;没有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村里招不到学生,教育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三是返乡民工的困惑。在我们走访过程中,接触到一位返乡农民工,他。
是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返乡的。在访谈中,他也提出了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一个是收入明显下降,以前家里的地由老人种,现在返乡后,打工收入没有了,等于一家人仅靠种地获得收入;第二是农活经验欠缺,从十几岁出门打工就一直没有做过农活,回乡后需要重新学习,积累农业经验;再有就致富资金不足,他也想依靠在外面学习到技术开办工厂,或者引进果树苗种植,但贷款困难,指标申请难,且抵押物价值较低,同时也担心经营风险,一旦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对家庭打击较大,孩子上学费用及老人养老都成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但他们在返乡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上述问题,这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四是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在与农户、村干部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国家的惠农政策非常满意,感到很高兴。但部分村干部反映在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较难把握,定量指标容易,定性的指标不便操作,如落实不当,较易发生矛盾。部分农户对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疑问,如贫困生的界定,只有住校生才有补贴;医保报销程序较为复杂,在实际报销中很难区别报销项目和非报销项目,报销比例也很难把握。
我参加的"百村调研"活动已经结束,可以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极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由于对"三农"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甚少,这里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了。但我会持续关注"三农"的情况,因为,农村是占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方,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民是占我国人口比例最高的群体。
最后,要感谢族坑村人的热情好客,在他们眼中我再次体会到了淳朴,还有一手好厨艺的老陈、精神干练的村支书、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三
通过此次培训,我受益匪浅。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升,还学到了很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作为一名村干部,一是要担当作为,思想上高度统一;二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一心扑在工作上,爱岗敬业;三是要为乡村振兴工作出谋划策,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村级实际来发展群众要发展、能发展、想发展的产业,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加群众收入。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四
五天的培训充实而短暂,各位领导、老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使我饱尝了一顿“理论大餐”,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这五天的学习,在思想上为我“充电”,在行动上为我“加油”。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德江县沙溪土家族乡大寨村第一书记刘杰给我们讲述的“三个认识”:一是认识自己,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有格局,讲规矩,有态度。二是认识村寨,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定要去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以及独特资源,了解民风民俗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日常。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三是认识政策,作为一名村干部只有把政策了解透了,才能开展好工作,也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办事。下一步我将把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本村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五
非常感谢县委组织部为我们提供了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于我而言是一次思想上的蓄能,精神上的升华。此次培训班我们跟随着老师们深入学习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系统学习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知识,交流探讨中学习了各位优秀书记的宝贵经验,认人受益匪浅。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我的初心就是坚守我的党心,筑牢组织其他党员的党心;我的使命就是组织好党员服务好居民,努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为期3天的培训学习,和173名学员拼搏进取,使我对下一步的`成长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学习是短暂的,未来的道路是任重而道远的,我将把此次学习作为职业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积极投身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全力以赴做实做优社区为民服务工作。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六
基层培训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基层培训中,我们可以学习各种管理技巧和工作方法,可以了解到不同部门的工作流程和业务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课程和讲座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们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为更高层次的职位做好准备。
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会跟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工作,这样就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互相补充和借鉴,我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而相反,如果我们只顾自己,不愿意与他人合作,那么团队的凝聚力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因此,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层培训提供了一个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平台。在培训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工作中的问题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应对能力。问题本身是有价值的,因为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面临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批判和衡量,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和见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与这些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与同事、领导和下属的交往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如何与他人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这样的交流和沟通,我们能够加深彼此的了解,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基层培训旨在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才能,提高我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工作中,有时候我们需要独立处理问题,自己做出决策和安排,这就需要我们有自信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我们能够独立完成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时,我们就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有更高的评价。
总而言之,基层培训是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通过培训,我们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七
作为新时代的基层组工干部,要诚心服务发展,要热心解决困难,就必须要注意加强知识修养,虚心学习各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市场经济、基层治理等方面知识,要成为一名了解各领域内容的`知识型组工干部,否则以无知对有知,以狭窄对宽阔,不仅无益于开展工作,反而有损于组工干部的形象。“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基层的组工干部,我们一定要把知识作为成长的阶梯,不断攀登,成为一名与时俱进、一专多能的新时代组工干部。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八
首先感谢上级领导给我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有幸前往厦门航空培训中心参加公司举办的“20xx厦门航空基层管理人员督导技能提升训练”系列课程培训;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受益匪浅,我感觉自己的督导管理核心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下几点学习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
通过三天来的学习让我深深的懂得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者的替身;从这个角度来说,基层管理干部必须站在经营者和上司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随时满足上司的期待。在日常工作中,基层管理干部也必须站在集体和团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时刻加强自我管控的能力,并时刻管理好自己。
一个基层管理者,如果没有学会很好地委派工作,那就等于没有在管理!基层管理者的本质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也就是要通过有步骤地委派来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这时,我们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责,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了解责任,承担责任。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一手捉业务,一手捉管理”,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更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对上司负责,完成团队目标;又要监督属下员工工作,确保达到服务要求;并适时给予下属指导,帮助其实现日常工作目标,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员工克服困难;也只有把握好自己角色的定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从而提升绩效。
所谓管理,就是“管事+理人+安心”!这次培训,通过对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及有效沟通技巧,授权督导技巧,工作教导、激励等管理技巧的强化学习和运用,我们懂得“花20%的时间和精力对团队成员进行激励和指导,将确保他们的工作方法80%正确”的道理,随着smart目标的明确,我们更懂得合理的分配我们的时间,为自己“具体、可以衡量、可以实现、随时、可以跟踪”并为之奋斗的目标而进行着时间管理。在日常工作中,预期目标与现实状况存在的差距就是问题;而工作计划就是解决问题和实现工作目标的路线图。作为管理者,首先要订立明确的工作目标,使团队成员都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规范,并做到技能互补、相互信任、责任共担。接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要善于精确运用有效的'教导和沟通技巧,通过有步骤地委派部属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并学会适当的授权和避免被下属反授权。做到“事事有人管(前提)、事事有人做(关键)、事事有标准(基础)、事事有责任人(保障)”;这样就能使自己的团队成为更具有凝聚力、更具有竞争力的高绩效团队。
没有无能的员工,只有不能发挥员工效能的管理者!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深化学习,我学会了更深层次地分析团队成员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员工的基本需求;并分别采用对应的情境管理方式,协助员工分析自己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评估,并正确进行有效的督导。作为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要学会自己解开心结,放下身段,并切记不要随便给人“贴标签”。我们更应倾听并用眼睛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努力去寻找并发现员工的优点和所有好的表现,随时随地进行即时的赞赏、表扬和激励我们的员工;使员工时刻充满工作激情和动力。我们也要学会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积极表扬、激励的氛围,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让员工自觉与企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鼓励员工岗位成才,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团队管理其实质是“尺度”,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产物。每个团队都有其“形成、磨合、稳定和表现”的过程;俗话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自己本身一定要为了达成团队目标而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并时刻管理好自己。
人生的品质,就是沟通的品质!只有懂得进行有效沟通,并对不同部属能采用不同领导方式的管理者才能拥有真正的影响力;也只有具有影响力,让别人心悦诚服地追随你才是个好领导。一个好的领导更要懂得将团队管理中的具体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才能取得广大员工和上级领导的认可、认同;才能使部属自觉服从和遵章守纪。管理更必须要真抓实干,管理者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员工有目标、有榜样、有对比,才会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信念是我们态度和行动的基础,是成功的前提;而态度和行动则体现在我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上。团队成员观念的转变,他们的行为随之一定会发生较大变化。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让员工的观念变化呢?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员工的自我激励意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帮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并参与团队管理和决策,实现团队管理的良性发展。
团队管理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离不开上级的关心和指导,同级间的有效沟通和下级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更要懂得尊重上级,支持同级,关心下级…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好的领导,要时刻将企业利益、团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也只有强大的团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春暖花开;团队成员才能保持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团队才能保持强劲的凝聚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学习力就是我们的职场竞争力!来吧!“厦航”的兄弟姐妹们,前路无止境,就让我们即刻行动起来;就让我们“视挑战为乐趣”;每天多学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共勉!
基层宣传员培训心得篇十九
我充分认识到综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综治工作做细、做扎实、做在前面,将稳定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把综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勤于实践锻炼是综治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本领、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途径。认真总结实践中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群众。
在实践中展开学习,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向同事学习好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干事能力;向各级领导学习,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三天的学习,就综治工作和谐平安闯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公众安全感的提升,让我受益匪浅,在思想上也对综治工作的意义和现实的社会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感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从事乡镇综治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还需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更好的顺应当前人民群众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