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驳论文(专业23篇)
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关注并总结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注意客观、真实,避免主观感情的干扰和夸大。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是学生们共同面临的挑战。下面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观点和见解,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一
现代高中阅读教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语文教育环节,在高中课程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主要渠道,能力来自于平时阅读量的积累,重视阅读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一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正确的方法,教师也忽视了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不正确会降低阅读效率,在高中阶段低效率会浪费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而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要选对优秀的阅读方法,老师的'职责就是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游刃有余地浸泡在阅读的海洋中。事实上,大部分中学生在阅读上没有得到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没有起到好的指导作用,间接地让学生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课上学生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不是涉猎广泛地来有效阅读,只读自己喜欢但缺少营养的书籍,浪费了时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业余生活变得更为丰富,科技电子产品主导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学生更喜欢游戏、电影、娱乐等。这就导致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老师的阅读教育以应试为目的去教学,学生只读到课本上的几篇文章,阅读内容单一,不新颖,阅读过程也是直接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找到问题答案,文章就读完了,没有深入。在这种阅读环境下,学生渐渐地对阅读就更加不感兴趣了。
阅读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的重要试点项目,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课改对阅读教育要求,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备课工作,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向科学性、合理性等方向来发展。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上好一节阅读课。
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水平,参照学生的阅读水平去教学,而不是老师以自我为中心去设计教学速度和教学内容,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国家重新定位了语文课程的内容标准,即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新的标准教学下也会有一定的偏差。假如偏差得不到消除,教师展开的教学工作就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充分地了解和把握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根据新课改要求推荐给学生相对应的阅读内容和优秀书籍。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都是老师为主体,老师把讲台变成了展现才华的舞台,颠倒了主体。这就要求老师要重新认识自我,有正确的教学心态,把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学生身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充分保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篇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还要依据学生水平来改变教学方法,给水平层次不一样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阅读目标。随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不断深入,不断加强目标难度。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法的结合,做相应的点拨或者示范,让学生自己发现阅读的精髓,增强课堂互动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比如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下一节阅读课由学生自己选出喜欢的文章,然后由老师筛选,之后进行范读,要求学生说明喜欢的原因。文章由学生自己范读,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精读。这样一来选到了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一遍范读后学生脑海里有了基本框架认识和印象,接下来就是将具体内容补充到基本的框架中。精读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有效的信息进行记忆,此时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非重点有了基本的判断,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部分精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文章中寻找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是课改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的基础之一,更是学习生活中表达交流的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听和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提供和制定相对应的有效措施,并对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给予重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1]曾彬.关于高中语文现代文高效阅读的技巧[j].中华少年,20xx(32).
[2]程志彬.浅析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j].文理导航(上旬),20xx(11).
[3]罗回祥.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xx(3).
[4]黄菲.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技巧探索[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xx(2).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二
1.教学方式单一。目前许多教师采取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生一套“万能答题模板”,导致学生遇到类型相似的题目就套用模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制约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2.阅读所占时间比重下降,学生阅读基础知识不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导致学生的阅读时间少,阅读基础知识不牢。
3.阅读兴趣及品味下降,阅读兴趣感性化。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很强,认为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等课外材料实在太浪费时间,又不能快速提高成绩,这对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4.轻课外导读,重课内讲读,导致阅读积淀干涸。应试教育使教师与学生的眼光始终在一锤定音的高考试卷上,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一概不重视,这导致学生阅读范围小,没有阅读积累。
阅读,让人变得懂事、文明;阅读,让人变得高尚、完美;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因此,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实现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掌握一些技巧。
1.培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遵循兴趣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自我需要”,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月色是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题材,古代诗人向来喜欢咏叹明月,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名句,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等。通过导入的设置为学生创造很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
2.促使学生“动情”——与作品产生共鸣。对高中语文而言,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是为把握文本的意思。面对体裁完全不同的文章,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种阅读方式。但是更重要的是,阅读可以使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重新建构文本的意义,建构全新的自我。
3.探究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文本中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内容,要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
4.精读,也叫作细读,是阅读的关键一步。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弄清词句的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解线索,把握主题,才能解决教师提出的疑问。
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抓好课内阅读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通过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内牵外联,把学生由课内文本引向课外读本,用课内阅读的“钥匙”去打开课外阅读的“锁”,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做到有机结合。教师要通过课内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注重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明确各类体裁的写作特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的读物。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并且优秀健康的文学作品。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时代性的读物,既切合生活实际,又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能给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带来撞击,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3.养成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积极主动去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心智。如教师可以每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讨、交流、对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实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4.通过考试或做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这种途径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外阅读课程化,加以悉心地设计和指导,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阅读是我们智慧和精神的源泉。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开疆辟土,使学生更轻松容易的学习,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三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章,并根据教师的讲解感受其中的真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审美能力。当学生有了基本的区分能力之后,自然会有自己的向往和期望,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做出选择。高中学生的可塑性极强,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向着正确健康、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
2.优化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语文专业知识,而且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格学习氛围。学生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中,通过阅读语文教材中得天独厚的育人内容来陶冶情操,深化认识和理解,这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为学生人格教育提供资源。
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浓缩,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这些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人格教育。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目标,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人文修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情感认知和能力水平。例如教学《劝学》这篇文章,荀子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他强调后天学习,这一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此外,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学习,形成正确人格。通过对先人文章的阅读,学生不断体会和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语文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学生人格教育的有力保证。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要“授之以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当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语文就会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自觉地感受民族文化,积淀民族文化之优秀品格,达到“道德人生”和“审美人生”的境界,从而提高人格素养。学好语文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提高人格素养,这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简言之,语文人格教育追求的是“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主线、以人格为目标”的教育。
3.语文教育可以修养身心,提高学生的人格教育认识。
学习语文可以起到修养身心的作用。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掌握其中的奥秘,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精神得到澄明,灵魂得到升华。语文学习成为审美人生的一种状态和“诗意栖居”的`一种方式,富含人格教育的深层含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学生在优秀的文章中自由畅游,使身心得到放松,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得以健全。
1.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人格教育的认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展开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深入探讨一些人格素养的问题,通过相互启发促进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自己不断提高和改进。例如在学习《苏武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文章内容详略分布的用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出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之所以详写,是因为它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面对威逼利诱和死亡的威胁,苏武坚定自己的信念,宁死不屈,忠贞不渝。通过这样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认识,这也正是语文带给学生的人格教育。开展合作,学生的认识会更快、更深、更全面。
2.自主探究阅读,加深学生人格教育的感悟。
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应更多地依靠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语文中的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会加深体会和感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挑选一些适合自己的书籍,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以写读后感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跟随伟人的足迹感受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领略政治家的豪迈气概,这些都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从而在自觉感悟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3.教师引导启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取向。
高中语文的很多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佳作,然而,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不能站在一定高度上去看问题,这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提高认识。教师的启发就像是一剂“催化剂”,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取向。例如在学习《动物游戏之谜》时,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动物们的游戏来感受动物的可爱、调皮、灵巧。接下来引导学生针对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探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动物研究中去,一起来寻找动物世界的奥秘。通过研究,学生逐渐明白了作者的用意,作者希望通过文章来扩大读者的视野,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的道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学生懂得了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同样是地球的主人。这篇文章带给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善待动物的警醒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人格取向。
总之,学生良好人格素质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和渗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就像是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人格素养。笔者希望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能提高人格素养,成长为人格高尚、积极乐观的人。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四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应分为五步进行,概括为“明确目标、学习知识、教读示范、自读深化、习作训练”十二字。
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
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
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2)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3)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4)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写,是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佳形式。单元写作训练,就是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吸取单元课文写法,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练习。进行完前四步教学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有关文体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训练自然是水到渠成。高中语文教材几乎每一单元后都安排有与单元知识和课文同类文体的写作训练,只要我们认真指导学生练习,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五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导入“新闻味”,让语文教学“导航”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六
文章通过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价值导向,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发展特征及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运用存在的问题,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伴随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电化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逐步发展成众多学科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手段。电化教学的推行,可极大水平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形象性,深得全面教师、学生的推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电教手段更是凭借其趣味性、便捷性、广泛性等发展特征而为语文教师所喜爱。由此可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一系列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途径。高中语文教育肩负着积累学生知识、丰富学生眼界、增加学生经验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依托现代网络环境,可促使电教手段不断朝高新技术方向发展。所以,电教手段充分凸显出新的发展趋势。电教手段是基于电子设备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凭借其多元丰富的声、光、电、影发展核心,可对传统教学活动予以直观简洁、生动形象的呈现,通过为学生营造自由、欢快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去学习知识、拓宽眼界,调动起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收获高中语文学习教育的最理想成效[1]。
(一)趣味性。
有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有着趣味、便捷的发展优势。依据如今学生好奇心强烈、热衷于新鲜事物等性格特征,电教手段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托静态、动态的影像为高中语文教学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序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依托幻灯片、光盘等手段,创设多种不同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活动。
(二)便捷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可推行“点击化”教学模式。教师要得到何种教学资料,抑或要做出何种教学说明,仅需按下鼠标,便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达成对相关语文知识点、词汇等的查找,而无需教师展开板书抄写,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备课、组课等的工作效率,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三)广泛性。
某种意义上而言,电教手段并非唯一的发展形式。借助电子计算机设备,电教手段可实现对自身优势的有效凸显,于高中语文课程导入、推进、深入教学中推行多元丰富的说教式阅读模式。除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电教手段凭借其广泛性发展特征,还可运用于前期计划、课后效果巩固等环节,使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更为和谐融洽。
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一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两点:1)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理解不充分,对于此部分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中的词组、语句、语法等过于晦涩,使得他们无法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2)一些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未能够对学生特征展开有效分析,便开展经验式教学,往年如何教,时下依旧一样教,教学内容推进过于保守,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不足。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基础相对薄弱也反映出传统语文教育的发展不足。受高中语文教学基础相对薄弱影响,使得电教手段运用无法得到坚决贯彻,在强化学生文学修养、创意思维等环节,电教手段发展成效不尽如人意,无法摆脱发展束缚。
(二)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错误认识。
需要明确的是,不可将日常而言的多媒体教育与电教手段划上等号,即便它们存在一定的共性,然而不管是在内容覆盖面上,还是在实际推行方式上均有着相应的差异。一些教师片面的认为电教手段即是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开展教学的常规手段,该种惯性教育思维必然会对现代语文教学推进造成负面影响,进一步造成学校、学生、家长等对电教手段成效形成质疑。
全面高中语文教学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技术、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强化对电教手段有效运用,如何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巧用电教设备,攻克重点难点。
语文是一门通过“言”表达“意”的艺术,如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语言无法对无穷蕴意进行呈现的问题。而通过对电教媒体的有效运用,则能够还实现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有效结合,进而帮助学生攻克重点、难点,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2]。凭借生动的画面可促进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激励、愉悦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经由自身积极思维来加深认识教学内容,进一步获取可观的教学成效。例如,在《边城》一文讲授中,文章对虎耳草进行了数次提及,描述到主人公梦中爬到山崖上摘虎耳草,作者如此描述的用意何在,此处作为文章理解的一处难点,教师可通过把虎耳草特写画面制作为课件,使学生通过对虎耳草画面直观欣赏,以联想到其爱情的象征意义,进而实现课堂教学难点的有效消除,达成教学目的。
(二)使用多媒体,整合迁移拓展。
一堂课只有数十分钟,然而语文知识牵涉十分广泛,仅对语文课本内容进行讲述显然难以有效开拓学生知识面。但是通过对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在课堂上实现对时间、空间的有效压缩,进一步彰显小教室大世界的氛围。例如,在《胡同文化》一文讲授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对胡同各类图像进行展示,结合歌曲北京胡同,使学生身临胡同文化意境中,再引入各式各样与胡同关联的文章,《上海的弄堂》、《雨巷》等,有效促进学生体会不同胡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3]。该种延伸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陶冶。
(三)图文并茂,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依托电教手段,其一方面可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很大一部分体裁的文章有着极强的形象性及明确的场景,诸如《荷塘月色》、《雨中登泰山》、《秋夜》等,此类文章均可利用课件形式配合教学。而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一同进行课件制作,则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讲授过程中,可将该课划分成两个课时开展教学。第一节课,首先引入课文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思绪,以对作者心情形成一定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利用10~15分钟时间用笔对文章所呈现的人物情态、相关场景进行描述。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要求学生相互间对自身创作内容开展介绍,并对比原文,组内评定。最后,由学生投票评选出相对好的创作,以用于下一节课通过幻灯片进行放映。基于第一节课学生对《荷塘月色》的认识,第二节课通过一边播放学生评选出的优秀创作,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体会到朱自清的创作意图,认识到作者并非单纯写景而写下文章。通过自文字到图画的制作,并非所有学生对文章理解得都很透彻,同样会存在理解不当的学生,如此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四)依托影视再现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依托影视对课文进行理解,经由对课文场景予以还原、再现,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所处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原文背景中,从而促进学生对文中内容的有效理解、认识,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实现学生的有序提高。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讲授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对文章内容进行通读讲解,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影视题材,使学生对文中主人公内心情感形成一定认识,借助多媒体影视来调节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课堂生动形象性,使教学课堂变得更为自由、更具创造性。在课堂讲授环节,教师通过手语结合的方式,利用自身手势对该课进行描述,增强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升课文讲授趣味性。
总而言之,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确实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生机的恢复,可见电化教学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价值导向、发展特征,全面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运用存在的问题,“巧用电教设备,攻克重点难点”、“使用多媒体,整合迁移拓展”、“图文并茂,拓宽学生学习思路”、“依托影视再现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等,积极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序开展。
作者:王冠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三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七
摘要:高中语文展开深度阅读教学拓展,教师要有观照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出不同的教学应对策略。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情境、把握课文主旨、探知作者情感、启动教学反思,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互动,帮助学生尽快走进文本内涵核心,以顺利形成全面而深刻的阅读认知。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经纬度
所谓深度阅读,就是指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读者自身认知积累,形成凝练而深刻的阅读思想,完成阅读学习。高中学生有一定阅读认知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阅读时,需要给出明晰的引导路线,让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智慧、情感、思想、品位,进而形成更深入的人生思考。深度阅读是一种思想层面的学习行为,具有极强个性特征,需要教师做出深刻思考和个性设计。
一、梳理文本情境,明确阅读感知范畴
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后,教师常常摆出阅读任务,让学生展开个性阅读探索,在解决阅读问题的基础上完成阅读学习。由于阅读教与学操作较程式化,学生阅读探索始终浮在表面,难有深刻认知形成。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阅读辅助引导。首先,要让学生借助多种教辅材料,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梳理,对文本情节、人物、情感等因素有整体把握。其次,要利用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复述、演绎、讨论文本内容,以形成直观感知。再次,教师要展示明晰的阅读学习目标,矫正学生阅读方向。最后,阅读方法选择要呈现多元化特征,让学生利用不同方法展开阅读学习,可以获得不同阅读认知体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小说,其情节设置独具匠心。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时,先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学生总结了小说的定义、三要素、分类等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以一个完整情节构建要素视角梳理小说基本内容。学生开始阅读、讨论小说主要情节,最终达成学习共识:这篇小说情节非常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构成要素清晰。开端: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病情加重;发展:琼珊不听大家劝阻,并以窗外藤叶落下确定生命终结,望叶等死;高潮:窗户上藤叶始终不落,点燃琼珊生的欲望;结局:琼珊因为不落藤叶支撑信念,最终脱险,而老贝尔曼却病逝了,揭开窗户上不落叶的谜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感知,首先是题解:常春藤叶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这个标题具有怎样的意义?学生展开热议,其个性观点彰显创意和感怀:“这不落的藤叶,是老贝尔曼的生命化身,自然具有不凡的功效,琼珊的生命之所以会重新放出光彩,那是有老贝尔曼精神的力量做支撑。”最后的常春藤叶,无疑是小说展开的线索,也集中体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这个关键人物就是老贝尔曼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出人世间最美的图画——一片常春藤叶。这片常春藤叶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教师对学生阅读认知进行点评。
教师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然后再发动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学生有了文本梳理经历,其阅读认知明显深刻起来。梳理文本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体验,也为深度阅读奠定基础。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探索时,观照意识大大提升,阅读认知维度明顯拓宽了。
二、把握课文主旨,探索阅读纵深域度
要深入展开阅读学习,需要先把握文本的主题,教师对此要有到位认知。主旨是文本构建蓝图,只有明晰文本主旨,并围绕主旨展开阅读学习讨论,这样的阅读才有较大的操作价值。不同文本体裁,其主旨体现形式不同,教师要给学生以清晰的指引,让学生学会总结主旨。阅读文本,探索主旨,再运用主旨指导阅读,自然构成良性学习循环,在主旨指引下的阅读学习自然属于深度阅读范畴,学生从阅读学习中形成的感知会更深刻、更丰富。
《一个人的遭遇》属于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让读者近距离感知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在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复述文本主要故事情节。然后结合小说片段,讨论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特点,体会作者强烈的心理体验。学生经过一番阅读讨论,对小说主题有了一定感知,纷纷给出自己的总结。有学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应该是通过索科洛夫对战争经历和心路历程进行梳理展示,让读者全面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为人类带来的创伤。索科洛夫的遭遇是悲催的.,而他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整个战争中,像索科洛夫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可见战争的危害是多么严重。教师让学生归结索科洛夫的遭遇示意图,然后体验他的心理变化。学生很快就给出总结:受伤被俘(沮丧悲哀)—成功逃亡(激动不已)—妻女被炸死(心缩成一团,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领养孤儿(心轻松光明)—出车祸(悲愁的心,心震荡得厉害)……教师让学生从作者视角总结:应该如何理解战争,面对生活困境,又该如何应对?学生再次展开热议:“我们看到战争造成的灾难,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展开深度阅读学习,注重了主题方向的挖掘,给学生带来丰富认知体验,当教师再次抛出思考问题时,学生阅读感知也快速升级。
三、探知作者情感,拓宽阅读立体体验
高中文本选择的大多属于经典篇目,其思想的深刻性是毋庸置疑的,为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与文本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展开文本赏析互动。无论什么样式的文本,其思想性、情感性特征都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展开深度阅读的重要取点。在发掘时,要让学生明确文本人物情感和作者自身情感的区别,这样才能理清阅读学习中情感挖掘方向,为深度阅读认知生成创造良好条件。
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人物情感角度展开阅读分析,给学生以明确思考方向。从学生阅读表现可以发现,学生阅读认知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层面。通过细节描写赏析操作,学生阅读感知由感性到理性,实现了认知跨越式成长。
四、启动教学反思,建立阅读多元认知
阅读学习方法众多,如果只是粗读、浏览,无异于走马观花,无法走进文本,也不能感受作者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阅读反思,真正实现读思结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才能促使阅读认知自然生成。为做到阅读思考的顺利融合,教师要在思考问题、思考情境、思考评估等方面做出创新设计,为学生展开创造性阅读思考提供帮助。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阅读讨论,是深度阅读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在争辩过程中获得的阅读体验会更为深刻,由此形成的阅读认知也会更为全面。课堂辩论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师切准学生思维展开有效设计,确保课堂辩论顺利展开。
高中语文启动深度阅读学习规划时,需要教师做好全面而深入的教学调研。注意从文本情境、文本主旨、作者情感等方面展开教学反思,引导学生顺利走进文本内涵核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毅.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6(01).
[2]王芳.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和实施[j].文学教育,2016(01).
[3]肖翠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方法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八
语文课程是我国各级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语文教学实践入手,对逐步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语文教育教学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良好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合理开展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良好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新时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措施,保证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良好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
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发现其重要性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方面,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优化调整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和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底蕴深厚,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传统文化知识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对素质教育思想的全面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民族文化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传承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受到其中教育思想的影响逐步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并且借助对传统文化教育材料的应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形成多角度了解,促进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得到激发,为传统文化的在新时期的良好传承提供相应的支持。
新时期受到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尝试积极探索了传统文化教育措施,希望能够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以培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逐步强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过于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希望能够借助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情感教育却相对忽视,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熏陶效果相对较差,严重限制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良好培养。其次,在教学方面对工具书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理解的能力不足,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根本无法实现,学生传统文化鉴别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学习。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已经对传统文化教学的优化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新时期十分有必要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分析和阐释,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合理培养。
基于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可以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学优化措施,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以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借助课堂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实施人文熏陶。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良好教学环境的熏陶,只有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才能够在特定的教学氛围中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产生相应的思想情感,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如在讲解高中语文必修2现代文《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加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向外延伸,将李白的《古风》、晋乐府诗中的《青阳渡》以及杨万里的《莲花》等诗歌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再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配置古风音乐,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传统文化情境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优美意境,再以此为基础学习《荷塘月色》,学生能够对《荷塘月色》教学内容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能够获得良好培养,对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课内外相结合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以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方面,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借助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观看相关影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阶段阅读《红楼梦》接受其中的情感熏陶。这样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课外教学活动,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并借助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以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够辅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对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语文教学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为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2]江旭华.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浅议中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策略[j].考试周刊,20xx(55):37.
作者:张晓敏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长白学校。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九
散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重要培养学生的欣赏、理解、审美能力,尤其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对散文阅读的教学,但是当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缺点,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地对策加以改进。本文主要围绕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瓶颈及对策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瓶颈,然后提出加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的有效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在传承中国的悠久文化,尤其是散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有帮助,但是由于当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审美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瓶颈,不仅缺乏重视,而且没有科学的审美教学培养目标,影响到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促使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效果得到提升[1]。
首先,在审美培养中,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对高中语文散文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般都是进行文章的分段讲解,主要让学生了解散文的中心主旨大意,缺乏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难免忽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在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明确的审美教学目标,影响到了学生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其次,缺乏对学生阅读审美过程的重视以及支持,在目前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的是学生的阅读结果,而不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培养,一般来讲,当下教师教育关注的就是学生分析问题是否正确,答案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在这种阅读目标培养下,难免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也忽视了审美能力,而单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进行散文的阅读。甚至部分学校为了提高教学的成绩,要求学生对于散文阅读进行有侧重点的阅读和分析,导致学生很难培养自身的散文阅读审美情趣[2]。最后,缺乏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高中的学生本身在进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很难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主旨大意,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一旦教师不能够给以正确和积极的评价,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丧失对于散文阅读的兴趣。若教师只是根据答案进行散文的讲解,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限制,无法进行个人思维的想象,降低了学生的主观性,使得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中,无法对自身的审美与阅读能力进行锻炼与提升[3]。
并能真正的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把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性的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注重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说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其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可让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甚至可以是背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断阅读或是背诵,使学生能够明白该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技巧。在这篇课文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掌握住景色描写的相关特征,并且能够利用景色来抒发自身的情感,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太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应该必须要加强散文阅读学习过程,同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住散文阅读的要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了解散文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够渐渐的掌握住散文阅读的审美分析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散文阅读技巧,进而培养自身的散文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对本篇文章中的重点以及所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文章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情绪变化,也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分析与教师的指导中,能够掌握该种类型文章的审美技巧。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其评价对于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把握住科学准确的评价方式,能够在进行散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积极的发现学生散文阅读的不足以及优势,这样才能够及时的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在散文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内心活动,经过认真的剖析,学生才能够了解散文阅读的分析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5]。第四,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的问题而是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解读示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慢慢的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增强自身的散文阅读能力,准确把握散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进而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学习荀子的文章《劝学》,学生建立起来基本的审美标准以后,就能够在阅读中慢慢感受到文中的思想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结构之美、艺术之美,逐步增加他们的体验,渐渐提升他们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学中,散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着重把握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所以,面对当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瓶颈,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审美教学目标,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散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另外最重要的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
更新教育探究式教学观念,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和高中生的主体优势,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让高中生在探究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改进教育教学,推进高中生自主探究呢?下面我结合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关于这方面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于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自主学习。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学习。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方法可供老师们尝试:
1.结合高中生实际创设情境,提高高中生的兴趣。
高中生对身边的事情既感兴趣又充满好奇心。教师把高中生身边的事情融入教学中,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吸引高中生的注意,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并且可以让高中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实际意义和语文知识的实用价值。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高中生引入情境中,容易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创设的带有语文问题的教学情境,高中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高中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高中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2.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望。
语文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学科,生活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有大量语文生活实际为基础。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成果。为了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为此,教师可以把教学情境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生活实际,或通过生活实际引入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强化生活化教学效果。通过对这几年语文生活实际的观察,我发现只有当高中生被教师设计的生活实际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生活化教学才能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生活化教学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高中生已有认知结构,引发高中生的注意,唤起高中生的思考。我们还可以把生活实际引入问题情境,这样不仅可以让高中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高中生认识到语文的实用价值,让高中生在实际应用氛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无疑会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力。此时根据生活实际创设的问题情境与高中生原有知识结构产生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引起高中生的思考,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冲动。
总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要充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讲授的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其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中华民族的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能有效的和文字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作者的文字来进一步感受历史的原貌。在古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古文中的历史故事和成语联系起来,如《语文(必修1)》中的《鸿门宴》就是秋毫无犯这个成语的出处,老师上课时如果能启发学生在阅读《鸿门宴》这一段文字时自主发现成语“秋毫无犯”,由此得知成语秋毫无犯的内涵,这样不但熟记成语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这篇课文中还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等其他成语,老师都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这样既能完成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习得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除此之外,经典篇目中还有一些民俗、医学、传统艺术、社会礼仪等知识,在阅读诸子散文时,学生可以通过古人简洁凝练的语言去品味其中的深意,在“微言大义”中体悟人生的道理,这些文学中体现出的精神是学生必须要继承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其次,在文字中品味诗意。语文诗歌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意境等方式去体味诗歌的美而不是将他们变成一个个的高考鉴赏题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如读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时,词中愁的浓厚,让人抑郁,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发现词作读音上的'特色,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国破后沦为阶下囚,心中满是无法排遣的愁思,但是由于作者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在这样的困境下他并不是哭天喊地的哀嚎,却能另一种绝美的笔调去描写心中的愁思,让这愁思顿时也变得那样的唯美,他笔下的词就像笙箫那样让人伤感但却有着无尽的意境。语调轻盈,像在对谁呢喃倾述,那种迷离彷徨的情思绕在唇边,怎不叫人心碎。诗歌教学时老师也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在学生体会诗歌意蕴方面进行启发,在诗歌学习中学生如果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和诗歌文本进行对话,就能打破诗歌文本的封闭状态,一旦诗歌处于敞开的状态就意味着解读诗歌文本不再是单一的视角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从多种角度来解读诗歌文本,而老师在诗歌文本解读过程中通过不断对话探究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他们的理解方式,这样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三,在文字中思考人生,感受生活、陶冶情感。一个人必不可少的是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灵,而在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抒情性文学作品,作品中饱含感情的文字抒写着人对自然由衷的热爱。品读这些作品就是在和作者做一次心灵沟通,如读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读了孔子的“逝者如斯乎”,就无法在面对水时无动于衷;这些表现人们对自己祖国、家乡、亲人朋友真挚情感等作品,都能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在情感的培养方面作用不可小视。要在文本中发现生活的美。教师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解读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其实生活的美就在身边比如在教授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时候,学生从“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中体会“心灵的自由”“精神的愉悦”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理解归氏在此小轩中感受到的“多可喜”的情感,甚至油然而生一种散羡之情“老师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感情,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使他们感悟作品的魅力。改变观念,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结合在一起,在工具性的基础上更多让学生体会语文人文的内涵,才能真正让学生触摸到文学的本质,这样才能让高中语文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二
根据出土文物的佐证,中国最迟在三千五百年前就发明了文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记录、交流的国家之一,中国人书写汉字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长期的书写过程当中,中国人形成了许多有条理的、框架宏大的、体系完备的书法理论与书法教学经验。中国的书法,用变幻莫测却有规律可循的线条与笔画,填充了空旷的白纸,美轮美奂,异彩纷呈,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一道文化景观。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书法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需要在语文课中,使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进行教学的,对于书法,也是需要学生使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课下的学习以及巩固。高中语文教材对于书法的教学是极其重视的,在高一语文教材必修第一册的“梳理探究”这一环节,就有大段的关于古代以及现当代书法鉴赏、学习的篇幅。所以,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也是对高中语文的书法教学,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取得的分数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而在高考试卷的评判当中,学生书写优雅与否、清晰与否,对分数的高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的答卷越清晰、字迹越好看,评卷老师的心情就会越舒畅,所给分数就会达到极致。反过来,在高考与其他各类型的考试中,有不少的学生学习不错,在卷面上呈现的知识点颇为精确,但就是因为书写混乱不清,阅卷的老师经过努力也认不清,最后只好按错误处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人生发展前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由此可见,书法的训练,尤其是硬笔书法的训练,对于学生试卷的解答,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当将硬笔书法的教学置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书法的教学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更长远的是,通过潜移默化,可以让学生深入品味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韵味,增强中国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艺气质,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长远的积极的影响。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当今的语文课堂上对于书法的教学,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是由于语文教师对于书法教学的忽视,以及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提供不充裕,所以在当今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书法教学,呈现出了边缘化、淡漠化的状态。其次,即使有的语文教师根据课程的要求,开展书法教学,教师也大多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书法教学的培训,使用效率不高或是错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这样,即使学生付出颇多的心血去学习以及练习书法,也事倍功半,从实践效果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书法教学,首先需要的就是学校在条件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师生对这件事的重视。第一是学校方面应该做的事情,学校应该首先明确书法的学习对于语文以及其他各科成绩的重要意义,在高一以及高二年级,安排足够数量的书法教学课时,应当积极联系出版社,为学生订购书法学习配套教材,为学生学习书法、师生之间互相切磋提供教室。同时,学校方面从激励学生苦学书法这一角度考虑,应当多多举办类似书法竞赛、书法节之类的活动,促使学生们踊跃参加。第二,教师要对书法教学予以重视,把眼光放得长远,不能被分数的功利性牵制,应当从学生的终身素质的培养高度着眼,在高一、高二阶段,尤其是高一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以及文化的熏陶,尤其注重对学生书法的教学,而在布置练习题方面,应当尽量以做精题、精做题为主,避免因为学生陷于题海战术耽误了学习书法、陶冶情操的宝贵时间。另外,身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当在课余时间积极充电,学习更多书法以及高中书法教学的知识,这样书法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高中书法教学上,光有学校方面的主动,以及教师的辛勤奉献,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学校以及老师采取了并不是很理想的书法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学习书法的效果同样会大打折扣,这是由于学生个人的书法写得怎么样,学生个人的天赋以及认知的差异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只靠对学习的激情以及长期的坚持是远远不够的。高中生如果想要练就一手优美的书法,并且形成鉴赏书法的深厚素养,还是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导以及训练。首先,教师要慎重选择书法教学的教材范例。当今的社会风气异常浮躁,书法出版物鱼龙混杂,有很多字帖、教材是不适合高中生临习的,比如说很多当世所谓名家的字帖,其实只是徒有虚名,仔细看来笔意媚俗。但是可悲之处就在于,高中语文教师,往往对学生临习的字帖不加甄别,让学生胡乱去书店买字帖临习,但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赶不上老师,往往会买一些粗制滥造的字帖,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练字的成效低下,甚至会越练字,书法越差。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的时候,没有为学生选择好临习的范本。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在为学生选钢笔行书字帖的时候,以邹慕白的行书字帖为最佳,因为邹慕白的行书,不仅笔画构造相对简单,而且笔意连起来看,具有藕断丝连之感,适合高中生进行答题以及快速书写。在为学生选择钢笔楷书字帖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的性别、天赋,现当代书画家的字帖,是不适合给高中生练的,因为当代的楷书字帖缺少意蕴。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们可以多为学生们选一些古代书法名家的字帖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女孩子适合学习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的硬笔化字帖。赵孟頫的楷书,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女孩子多临写赵体的硬笔楷书,可以养成柔中带刚、风姿绰约的形态。而男孩子则更适合学习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玄秘塔碑》的硬笔化字帖。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男孩子临习柳体楷书,不仅与男孩子阳刚的本性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培养男孩子的骨气。对书法天赋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习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的硬笔化字帖,《灵飞经》是唐代小楷的巅峰,堪称字字飘逸,字字绝妙,天赋好的学生临习《灵飞经》,可以增添飘逸峻拔之气。而对于那些较为欠缺书法天赋的学生,教师应当指导他们使用薄薄的描红纸,附着在语文教材之上,每日坚持描画印刷体的文字。因为印刷体的铅字,有着横平竖直的显著特点,既没有结构上的灵巧,又不要求写字时候的腕力,所以即使书法天赋很差的学生,只要坚持描写印刷体文字,也可以最终做到在答卷的时候字迹清晰工整,即使不能加分,也起码可以做到不扣冤枉分。
在高中语文书法教学当中,即使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做了合适的字帖,但是如果在指导学生临习字帖的时候,培训方法不得法,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书法教学,教师往往就是让学生买字帖,不再进行学习书法方法的指导,学生也不了解学习书法的方法,因此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单纯的去描字帖上面的描红纸。这样,学习书法的效果不会太好。其实学习汉字书法的最有效方法,在古代就基本已经成型了,古人常常这样进行书法教学,那就是描红、临摹、创作有机结合,三者缺一不可。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人练习书法有充裕的时间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当代的高中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还有大量的其他课程作业需要完成,因此,书法教学中的描红、临摹、创作,都不大可能被分配到足够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可以如此布置作业,每日只练习字帖里面的两行字,在描红字帖之前,先对要描红的.部分进行临摹,之后进行字帖的两行描红,描红之后再对这几个字怎么写进行反思,反思过后再一次临摹,最后进行创作,也就是自己写两行字帖以外的内容,创作的内容以规定背诵的语文文言文为主,这样的书法学习作业使得描红、临摹、创作三者有机结合,总共练字的内容只有8行,这样既不会因为学习书法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又可以督促学生背诵课内文言文。
高中语文硬笔书法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师不仅应当足够重视对学生书法技能的教学,也应当深入研究字帖的选择、学习的程序。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三
例如教师在开展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时候,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作文水平,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作文教学。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对于语言的运用和文章结构的布局已经有一定的把握,只是在作文的表现力和渲染力方面略有不足。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立足于作文的主旨,对作文进行艺术加工,以提高作文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品位。以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着作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事迹等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这些细节之处入手,对作文人物的精神、性格与能力等进行着重地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在将作文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的同时,又要着重突出其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这样既可以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层次性,升华作文人物的形象,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很多高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觉无话可说或者言之无味,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面较窄,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积累。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想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教材中的必读书目以外,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作品供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以及记录自己阅读完作品后的心得与感悟,这样既可以将作文课堂教学有效延展,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将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经验,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体会到语言应用的艺术性,从而提高自己写作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思想性。
三、注重作文仿写练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意识。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掌握语言应用的艺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语言描述方面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和结构严谨,在情感表达方面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读者在感叹文章语言运用精妙的同时,明白作者的所思所想。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又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揣摩和练习,而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练习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选取优秀文章作为范文,详细向学生讲解范文在语言的应用、文章的构思、思想的表达和论证的方式等方面的精妙之处,以及范文的开篇布局和首尾的处理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对范文的结构和语言的理解与把握进行仿写。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对优秀范文进行合理解构,吸收范文中的精髓为我所用,又可以增强学生作文时布局谋篇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语言运用、文章结构和段落转换等方面进行精雕细琢,使文章的层次、思想的内涵和表达的艺术都得到很好的展现。
四、鼓励学生创新写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加强学生的.仿写练习,更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否则即使学生掌握了语言的合理运用和文章的布局谋篇,最终也只能是千文一面,无法体现每个学生作文的独特之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仿写中学会变化和创新,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提炼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安排对其进行展现,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划定文章主题范围而题目自拟的方式,让学生开始文章写作,这样既对文章有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限制,让学生在文章选材、主旨立意和表现空间等方面有充分的自由度,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对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在语言运用、文章结构和情感表达方面自然会体现出各自的特色,教师在阅读的时候也不会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作文点评的方式,随机选用部分学生的文章作为范文,对其语言运用和结构布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明白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做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又可以让学生从范文讲解中受到启发,从而找到更好的表现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语言方式、结构布局和文章类型。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四
高中语文的内容已经进入到一个中级阶段,相对于初中来说更上了一个层次,对于很多文章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有时候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心情和用意。所以对于高中的语文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教师也应该多多阅读课外知识,保证自己对文章的深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学生讲解彻底。成功的教学是将自己所懂的知识有效的传授给了学生,而不是像溢出来的水,完全没有吸收,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
不得不说,高中语文学习有时会很枯燥乏味,例如文言文的讲解,现在的人都习惯于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受,当看到古文的会有一种发懵的感觉,对文言文也提不上多大的兴趣。特别的当教师在对于一个字深入的讲解时,更会让学生失去耐心。高中的语文也是学习的一大难点,要求学生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力,要不断的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兴趣。古文的讲课的课堂氛围是沉闷无趣的。教师需要转换一种教学方式去解决这种问题,不要只是一味的去灌输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要用有趣味的风格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他们认为比较枯燥的课堂产生兴趣,这是教师应该做到的。
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让学习在大量的重复背诵和学习中来达到对课文的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也会让学生产很极大的心理压力。强迫式学习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这是不被教育趋势所需要的,现在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联合科技与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国外的教育方式是放羊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科目加强,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与国外教育方式完全相反,中国式的教育注重于量,认为熟能生巧,中国的学生一般很少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有了时间都被父母逼迫去参加各种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书海里。而整合式的教学方式将逐渐改变这种形式。
传统语文教学一般来说,是片段式和独立式的教学,教师注重不断的灌输自己所懂得的知识,学习根本无法吸收那么多,教师等同于是做了无用功,而学生也会慢慢对学习语文失去的兴趣。整合式教学是适合新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解和方案,是对应应试考试体制下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新的大胆的改革和尝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开创一片心新的教学天地和新的学习氛围。
整合式教学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是将独立的、脱节的教学方式转换为多元化的、整体的教学。从内容上来讲,并不仅仅是课堂资源的整合或者是某一个单元上课题的整合,主要是指在课题教学中为了完成多个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的整合从而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整合,不仅是量的整合,还有质的提升。这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有很高的需求。整合式教学是时代教育的要求,是新的提升。
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整合式教学对于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将繁琐的教学过程整合起来,巧妙的安排练习,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再感到反感。教师对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不需要开展大量的低效果的长篇大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由此来达到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整合式教学。此外,教师应该注重于学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因为对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上的导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学生的主导,做学生一个导航的指南针,给学生前进的方向,这才不失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教师。学会整合式教学,学会与学生良好的相处,一起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奋斗前行。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五
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情境性原则主要是应在具体情境下开展语文探究性教学。教师要熟练应用电子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手段,比如:范读、游戏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会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和谐、民主的气氛,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要创造适合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此推动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一)明确探究对象。
实施语文探究性教学时,首先应明确探究对象,必须知道需要探究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探究的关键点,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探究对象可以从文本着手,本文就是信息的集合,我们可以通过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深入探究;针对作品的主题展开探究;对文章中重要语句进行探究。每个文本在选材、语言、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二)合理利用教材。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材当做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把教材内的知识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生,使教师本身成为教材的奴隶,没有发挥自身的教学真正任务,这样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就丧失了对内容探究的欲望。因此,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必须合理利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联系,延伸到课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只局限在教材内,通过课外知识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考能力,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推动了探究性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删减,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驾驭教材,因此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删减,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语文学习。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学生要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索正确答案,最终解决所给出问题。讨论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用自身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
(四)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不能忘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潜能。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激发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的深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享受语文带给自己的快乐。
三、结语。
实施探究性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探究性教学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六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无数古人宝贵的思想品质;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学语文教材和高考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在高中语文成语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很多教师往往只看中分数,忽视了成语本身的文化魅力,在教学策略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这无疑阻碍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成语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明确成语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育真正地成为国语教学。
一、兴趣,成语教学的前提。
兴趣作为入门学习的钥匙,不仅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源泉,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在成语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成语教学中充满着积极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成语的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成语的重要意义。成语教学也并不一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例如,在“不绝如缕”这个成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语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么?”“当然知道了。”然后教师就可以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其出处,让学生猜想这个成语的含义。柳宗元在《寄许享兆孟容书》中说“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学生大都可以猜出情势危急这个义项。“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的意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在一代文学大师苏轼的笔下,它有另外的含义,同学们能够猜出么?”在苏轼《前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不绝如缕是指声音的状态,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猜测出这个成语的意思,自己猜测出来且得到证实的结论,更加具有成就感,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激发起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成语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成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的热情,这不仅在成语教学中效果显著,即便是在以后的古文教学,也可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积累,成语教学的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成语词汇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理解。学习成语,掌握成语的内涵,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阅读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材就是我们学习的依托,课堂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于无形中将中华文化进行传承,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古文阅读和成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涉及到少长咸集、曲水流觞、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等成语所在的句子的解释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理解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更有主观性和确定性,即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求助于本组其他的同学,这样获取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地高于教师主观灌输学生知识的效果。蕴含在课文中的成语还有很多,再如在《前赤壁赋》中的沧海一粟、正襟危坐、遗世独立、杯盘狼藉等,只有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主观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或者是小组成员的理解,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才是真正地学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充分地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积累,是成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积累了更多的词汇,方可在以后的阅读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将浓缩的语言精华传承下去。
三、生活,成语教学的阵地。
成语离我们生活年代的距离越来越远,现代人虽然对其进行了传承,但是不免在使用中存在着很多的错误,比如说感情色彩或者是使用对象错误等。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生活,发现我们在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就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多的去关注传统文化。目前很多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已经将成语作为了一个挑战的项目,可见,成语在现代化的舞台上,仍具有着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生活处处有成语,成语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例如,我们去旅游,看到了城市的繁华,有人便会感叹说“还是大都市给人的感觉好,难怪人们都趋之若鹜的走向大城市。”很明显,趋之若鹜是一个贬义词,这里混淆了成语的感情色彩。再比如我们在看到电视节目中某个明星时,也有人会说,“周迅此时真的是炙手可热啊。”这就明显的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炙手可热通常是指权势大,气焰盛,此语境中使用是很不合适的,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成语误用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且改正对于成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古人的智慧在今人依然可以延用,而正确的使用才是对其应有的尊重,留心生活,关注生活,将成语生活化,依据语境正确地使用它,才是将古人的智慧加以传承的基本方法。总之,成语教学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也应该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渴望,真正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七
关于自信的`:因为自信,在呀呀学语时,我靠着纤嫩的双腿,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因为自信,我一次次将第一名的奖状高高举起;因为自信,我毫不吝惜地剪掉飘逸的长发,在运动场上展现风采……感谢自信,它给了我一双翅膀,让我在电闪雷鸣中去飞翔,在风雨中去搏击人生!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八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三、
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十九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完全忽视了学生“学”的问题。传统模式的教学大大遏制学生的创新潜能。现代教学提倡师生对话,但如何进行师生对话呢?这就必然涉及到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会掌控教学节奏,甚至不随着教学节奏去提出问题。也有些老师想设计一个很好的问题去提问,但是由于表达能力不够,促使他的初衷和结果背道,或是设计的问题肤浅,或是问题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有局限性,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堂上提问,要提出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空间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对问题的看法。不要管他们说的对或错,对了,固然是好事,错了,我们也要站在他的立场去分析,去纠正错因,使之改正。不能抑制学生去想象。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我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话?同时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南。”当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的同学就说,他比较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理由是这一句生动地把赤壁的威武雄壮刻画在读者面前;有的同学说比较喜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因为这句“展现出古今中外的英雄事迹及赤壁的气势磅礴”.有人是这样的说法,也有那样说法,同学们畅所欲言。显得课堂上的气氛相当活跃,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如果所提问题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是我们教师最想看到的。
要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管学生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或是温文而雅,只要能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这样才会对未来培养出更多的高级的科研人员。我们在电视上,也会经常看到美国有好多青少年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造出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加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把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出来。
二、课堂提问要成为主要阵地。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个体,教室就成为了教师讲学的地方。在课堂上,提问不只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同时也包含学生对老师的提出的疑问,关健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去学习。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将重点和难点讲完之后,都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就是一味的去听别人怎么的说,那么这些学生很难会在学习中领悟到更深的知识,没有了领悟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提问探究的过程,师生对话就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课堂活动,实际上学生就是通过这样的简单对话,积累经验和文学素质。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烈的兴趣。兴趣是无数发明创造的前提,也是学生对学好知识的原动力。老师要想在教学上取得成就,就必须培养学生对“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及促使他们对新生事物的产生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动感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雷雨》一课时,我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周朴园对侍萍是有感情的,但也有人说他们的感情是虚假的,那么你们认为他们的感情到底是真还是假呢?”这个问题一出来,在学生中引起了一片讨论声,同时也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对此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两派各说各的理,一旦有些说不清的,没有理论论据的,就会促使他们冥思苦想,想办法找出能说服对方的理由。如果所提出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们去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或引发学生们对问题的所产生的结果去辩论,那么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这些可以说明,在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有心动的感觉,老师就是一位成功者。他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去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怎样看待问题,并且会拿出充分论点和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就说明,一个好的提问方式,会使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独立的性格。
三、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
精心研读课本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范围。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与教材紧密联系,让文本中的难点和重点都体现在你所提出的问题之中,要让学生明白,这里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我怎么样去理解,会把难点和重点变得简单化,让自己明白和理解。只有让他们充分理解所学到的知识,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说明这堂课没有白上,真真正正的让学生领悟到了所学知识的真缔。使一名学生成材,这位教师不算有真本领,但如果让全班同学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那才叫有“大才”.怎么样才能做到呢?那就要靠老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能把关健部分,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难点和重点”简单化,让同学能听明白。只有抓住重点部分,让同学们理解了,才真正做到了教育的目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也要注重因人施教,不要提难的问题,让一个理解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去回答,如果答不上,会影响这位同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不要把一个简单的问题交给一个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去回答,这样也会对这位同学有影响,会让这位同学的虚荣心加强,不主动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当他遇到难题时,就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以后的发展很是不利。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基本动作也会对学生有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肢体语言,如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都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或减弱,更有可能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总之,提问艺术的成功与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教学没有固定的模板,只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才会让课堂教学显得生机勃勃,才能真正体现出提问艺术的价值所在。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二十
新课程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变为大部分教师渴望达成的目标和成绩。但教师通常习惯地将几种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上教授给学生,导致其很难独立思考、阅读、感悟。如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对要求提出、内容设计、小组分配等方面缺少合理安排,导致大部分合作学习呈无效、无序状态。
1。2课堂提问无效或低效。
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多提问,以致每讲一两句都要问“对吗”、“好吗”等,而学生也只是按程序地跟着异口同声“对”、“好”。事实上,教师问了什么问题,学生是不清楚的,因为没有过多时间去思考。一堂课过去了,提了一大堆问题,看上去气氛激烈,实际上较为空泛。还有的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过难,远离学生现实的知识层面,导致学生无从回答,头绪混乱,造成课堂氛围沉寂。
1。3对学生激励无效或低效。
激励不能过当,有的老师一节课除了说“你真棒”、“不错,请坐”等,好像评价性语言只能固定使用一样,倘若学生回答的没有意义或似是而非时,也会进行激励、表扬,不论如何都不会有纠正、争议、批评,导致学生随波逐流、心思浮躁,不利于其个性发展和思维踊跃。
1。4教师语言无效或低效。
繁冗拖沓、机械重复、了无生气、平淡乏味是教学中语言无效或低效最明显的表现。一些教师总为让学生能听懂课程,觉得所讲的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导致一个问题要讲上几遍,毫不厌烦,殊不知学生早已没了耐性,而结果就是教师的课程虽然讲了许多,但教学效果却不好。因此,呆板无趣的语言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效率了。
2、提升阅读有效教学途径。
2。1用生活经验解读阅读。
语文教学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就会变得空洞无物、乏味枯燥,但结合生活就不一样了,不但丰富了内容,也牵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其充实活力。倘若让学生把已有生活经验引入阅读中,对阅读内容体验进一步加深,再把体验延伸到生活中,和生活进行比较,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阅读真本领。比如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诗歌的主题是离别的伤感与眷恋,而对于“离别”学生是有切身的感受和经历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经验就能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
2。2突出阅读中的体验与感悟。
还原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教育,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才能实现阅读目标、完成阅读过程、达到阅读高质量,其学生是最后的根本点、落脚点。可见,在阅读中,应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本着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服务,引导阅读思想的出发点,遵循学生一般学习和阅读思路,尊重学生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在阅读中,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不论学生提出问题是否难易、大或小,教师都要耐心并加以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把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二为一,形成推动深入阅读的合力,尊重学生个性与共性发展,即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
2。3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主体情感态度应被重视,阅读主体对阅读内容不断内化过程,即为积极阅读过程。脱离阅读主体的积极感情需求或态度是不可能有内化的。因此,阅读主体的情感态度问题是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在阅读教学策略中,怎样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保持情感张力是重中之重。当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读者心境体现一致性时,阅读效果可谓最好。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在情感方面强化刺激力度,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产生内心上的阅读需求。比如上《声声慢》时候,教师可以播放歌曲《一剪梅》,在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阅读情境的同时,可以了解李清照前期词的写作特色,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2。4强化语言训练意识。
阅读教学以教材为模版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把学生吸取课本语言精华、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不能以做习题替代真正的语言训练,那会失去语文课原有的个性和特色。目前,一些语文公开课和竞赛课的阅读教学表面是认真走过程,实则糊涂得结论,对学生语言品味、形象感悟、思想升华并不重视。倘若语言品味全无,如何真正感悟文章主旨?在阅读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揣摩和感知,加强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还语文阅读教学本来面目。苏轼《赤壁怀古》中,是“拍岸”好还是“裂岸”好,是“樯橹”好还是“强虏”好,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语言品析鉴赏的能力。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其效果直接影响语文教学品质提升。不少一线语文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品质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二十一
议论文写作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严密的逻辑性和良好的连贯性是它的重要特征,而议论文衔接的优劣是议论文逻辑严密性和语句连贯性的一个评判标准。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议论文_议论文。
作文。
范文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总是有那么一群人,只见了一面,不是什么惊鸿一瞥,却能深深烙印在人的思想中。
高三夏夜十点半,室内学生是沉闷的,在“高耸入云”的书山里奋笔疾书,空气令人窒息,衬衫上早已汗湿“半壁江山”。风扇嘎吱做响,似乎在倾诉着什么,高考前的压抑期能让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变得狂躁不堪。一声铃响,晚自习,甚于几个世纪般漫长,终于结束,给了我们暂时躲避在角落舔舐伤口一个绝佳的借口。
大家蜂拥而下,不亚于脱缰的野马,室外的空气是沁人的,夏夜的小虫唱着只属于它们的奏鸣曲。我踱着步,享受着着难得的悠闲。昏黄的灯光下站着一位老人,约摸七十几岁,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皱纹是上苍给予的“礼物”。暗黑的光线投射在地上,斑驳的黑影令人恐惧。她直愣愣地盯着教学楼,眼神似乎在搜寻着什么,眸光浑浊又明亮。老人在风中颤颤巍巍,佝偻的背像一座山,压得她不得不弯下腰保持重心,以期能平安地度过一生,或许是爱,或许是责任。她苍老的像一幅画,一幅年代已久破旧的有油画。
我有一股想哭的冲动,她似乎孤独地孑然一身。她是谁?为何深夜在此?她是在等待着谁?为何如此执着?我敬佩这位老人,我羡慕那位被等待的人。老人或许是在等待作为学生的孙子或孙女,下晚自习后与他们一起回家;或许是在等待成为人民教师的子女;或许什么也没在等待,只是想重温曾经的母校。猜想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我知道,她一定是在守望幸福,执着地守望幸福,满怀希冀地守望幸福。心中的信仰不灭,才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我兀地释然,慢慢的走开。佝偻老人仍像一座丰碑似地立在那里,昏黄的路灯不变,她还在守望。我继续高三生涯,改变的是一颗拥有信念扎根的心,这样的高三或许就不苦了吧。
江西财经大学高三:万露露。
有这样一则新闻:走进某学校的食堂,俨然一座粮食山出现在记者的的眼前,麻雀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学生们剩下食物。
多么令人惊叹的景象啊!若是每个学校的食堂都出现这样的一幕,那全中国一年要浪费掉多少粮食,国家财产将受到多大的损失。
铺张、浪费现已成为一项极其严重的话题,这一危害人类未来的定时炸弹——清除迫在眉睫,倘若在人们解决它之前,一次小小的爆发都将使人类遭受极大的灾难。
现今社会的浪费已趋向多元化,粮食的浪费,资源的浪费,人才的浪费无不给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这一为世人所公厌的家族正逐渐壮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全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人类肆无忌惮的浪,毫无保留的费,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滋长了浪费这一可怕家族的势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多达400多亿元。
多么可怕的数字啊!这还仅仅是中国,世界如此之广大,浪费资源造成的损失何只这些。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从小养成节俭的习惯,抵制浪费,消灭浪费。总有一天,我们的将使“浪费”两字在记忆中永存。
在夏日悠静的午后,雨刚来探访过。我闭上双眼,用心吸嗅着雨后清新的空气,泥土的气息混着花儿的芬芳在我心头畅漾。仿佛是有神人在轻轻奏着一美妙的乐章。曲中有着萧的宛转,笛的灵动,琴的悠扬。雨后的花儿上还沾着些小雨珠,晶莹地在花瓣上随风舞动。使原来娇美的花儿更加动人。花下的叶子在经雨的洗涤后,更是绿得可爱。
此时,摆一张小桌,支一把小椅,放一杯香茗,捧一本美文,静坐花间。我,享受这一刻的雅致,品味这一刻的孤独。
此刻,街上行人的喧闹;路上车子的叫嚣;不绝于心的烦躁,人世间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离我远去了,天地间似乎仅有我一人,静坐花间,不被任何人与事所打扰。
突然,我明白了陶潜为什么兴高采烈地丢下人人称羡的高官,跑到山间种地,退而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来,为的便是这份不为世俗所烦扰的孤独,为的便是这份“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清静与清闲。
于是,我开始思考。
孤独,其实并不是孤寂,并不是与世隔绝,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当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孤独,是在你烦心时,给你带来宁静,为你解忧的良药;孤独,是在你困倦时,让你修养身心的港湾,让你重见黎明的曙光;孤独,是一种雅致,当你空闲时,不妨一试;孤独,更是一场由心开始的旅行,你会看见沿途无限的美景。
然后,我懂了。
品味孤独,是一种境界;品味孤独,是一种心的享受。
聪明的你,为什么不从这一刻开始,品味孤独?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二十二
但是,很遗憾,虽然我也很希望这些励志故事都是真的,但事实残酷的告诉我们:"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想当初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还把这些童话般的励志故事写进了作文里,然后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现在······唉,说多了都是一把泪啊!
首先说说爱迪生的那句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话语:“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铸就的。”可有几个人知道,其实爱因斯坦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为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重要。”听完这句话,是不是让你原本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满满信心,顿时如同漏了气的`皮球一般——瘪了?不过,这才刚刚开始,要知道,名人的励志故事,可不止这一个。
再说瓦特,瓦特确实是在幼年看过蒸汽将锅盖顶起,不过那时他也不过是个小孩子,说他因此就发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为伟大的发明——蒸汽机,实在是有点过于牵强附会了。事实上,发明蒸汽机的并不是瓦特,根据记载,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亚历山大·希罗就曾经发明过类似蒸汽机的物品,而在1698年,汤姆斯·萨威利获得了用蒸汽机抽水的专利权,而在1712年的时候,汤姆斯·牛考门也曾改进蒸汽机。而瓦特,则是在修理牛考门蒸汽机的时候,将它在进行改进,才成了当时实用蒸汽机。所以,蒸汽机并不是瓦特发明的,他只是稍加改进而已。唉,想当初,无知的我在历史课本上看见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一度认为是历史课本写错了,还曾经和老师为此理论过,真是年少无知啊!
而最重要的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考试只考了一分,受尽嘲笑,但被家人鼓励,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伟大的物理家的励志故事,更是童话中的童话了。当初爱因斯坦是在德国上的小学,德国的考试评分采取的是六分制,一分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满分,所以说一分是最为出色的啊!
总之,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所以,不要再自欺欺人的一心认为自己小时候不好好学,长大了绝对会成为什么世界顶端的人物,醒醒吧,我亲爱的同学们。事实总是残酷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就生在罗马,那些人天生就拥有我们不可及的巨大优势。所以,还是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学,才能将那些天生就有很大的优势对手挤下去啊!
高中语文驳论文篇二十三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之中利用网络信息帮助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这个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较大的趋势了。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网络信息的应用还不是非常的熟练和成熟,所以教师应将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中有一个更好的应用,让整个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去帮助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网络教学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教学模式,但是高中语文毕竟是语文课,语文课是有一定的文本特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整个文本进行一个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整个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文本方面已经不仅限于简单地浅层次理解课文,而是要对文章有一个深层次方面的情感体验。比如说,有这样一节网课,是对《雨霖铃》这篇文章的解读。整首词主要利用的是一个幽冷凄清的秋天的景色来衬托出诗人和自己的情人之间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这里面是一个离别之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让学生先随着音乐进行朗读的,这是为了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较好的氛围,然后教师再利用网络提供一些与词有关的大量的信息。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教学的信息量不够集中,如果只是一个画面的话是可以较好地说明问题的,但是如果是多个画面在一起就不能够较好地表达出问题了,甚至于这些画面还会产生自相矛盾的问题。最后教师虽然让学生积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但是学生在一起讨论的却是与整个文本没有很大联系的东西,关注点不在文章上面。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重点不够明显,对于文本的分析鉴赏也不够,对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也不够,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所以说,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顾及到语文的特殊性,在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语文中蕴含的人文性、规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学生的参与是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授课要求,通过学生参与能够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和主动学习。在这里以作文为例,探讨高中生的课堂参与。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考试中所占比分最大的一个部分,也是语文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是难度比较高的,作文不仅仅是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的体现,也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语文作文的讲评之中,让语文作文的评讲工作和学生的写作一同进行,让整个语文课堂的效率变得更高,并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欲望。由于网络技术在信息含量方面是比较大的,而且在形象方面也是可以较为直观的展示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可以同步完成作文评定的。教师在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舒适、民主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或是看法,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价,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一些互相性的评价,如此,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精确的作文点评,较好的网络技术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写作方面的欲望,让学生写出一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语言文字应用较为得体的文章。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它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开辟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网络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有一个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一些诗词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意境,就可以利用一些音频文件,以跌宕起伏、富有情感的声音,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情境之中。比如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著名的艺术家夏青老师所吟诵的这首诗歌的音频文件,在声音的基础上,再用ppt配上一些天姥山的美妙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李白笔下奇特的山上风景,让学生深入诗人所描述的世界当中,更好地体会诗人在此意境之中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较好地深化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和体会。语文教学是比较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体验的,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教学当中将这四个方面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多彩的、丰富的、鲜活的文章意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威尼斯的风光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其中美好的景色,理解诗人心中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丰富语文的内涵和情感。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发达,语文教学中已经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内涵。教师要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鲜活起来,让整个课堂的效率有所提升,让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