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当我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后,往往需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术语、词汇与表达准确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一
在读《小团圆》这篇短篇小说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作者在这个故事中通过对情感的描写,让我对家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故事主人公小团圆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她为了家人的幸福默默付出。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想起了自己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家庭成员。无论是母亲辛劳地打理家务,还是父亲辛苦努力工作,他们为了家庭的幸福从不计较个人的付出。看到这些,我深感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每个人心中的依靠。
其次,小团圆的亲情触动了我的心。在小说中,小团圆对儿子的影响十分深远。她耐心地教导儿子读书写字,一边让他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一边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亲情的珍贵。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这也说明了亲情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无论是从小学到大学的每一次期末考试,还是在求学路上遇到的困难,我都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关爱和支持。正是因为家人的支持,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永不放弃。
再者,小团圆的坚持和努力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尽管当前的生活条件有时并不如意,但她从不言弃,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无论面临多少困难,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读到这里,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就是要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断努力奋斗。
最后,故事中的结局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小团圆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熬过了艰难的日子,让家庭迎来了幸福和团圆。这个结局告诉我,不管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只要我们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收获幸福和成功。这个结局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希望,让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最终的胜利肯定属于我们。
通过读《小团圆》,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家人的默默付出和亲情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小团圆的坚持和努力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收获幸福和成功。因此,我会牢记这些体会,珍惜与家人的相处,积极奋斗,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团圆。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二
团圆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活动,代表着家庭团聚和亲情的表达。每逢重要节日,家人们都会回到家中共进团圆饭,这是一种传统惯例,也是一种心灵寄托。通过团圆饭,我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家庭的力量以及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团圆饭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亲情的温暖。正因为平时各忙各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像团圆饭这样坐在一起,聊聊天、开开心。每次团圆饭,无论是大喜的还是小庆的,家人们在桌前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琐事,往事如烟,从而在热热闹闹的场合中感到家人之间浓浓的温情。每次我回到家中,首先看到的就是紧张忙碌的父亲,最后一个嫌弃似乎一点也没有降临与我一路成长的母亲,而这些人的付出是用团圆饭来延续、颂扬的。
其次,团圆饭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家庭的力量。在团圆饭上,所有的争执和不和,似乎都消失殆尽。家人们围坐在餐桌前,微笑着相互询问着彼此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为彼此加油鼓劲,呼唤着幸福。团圆饭是家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能够让我们忘却一切的纷扰和矛盾,将眼光聚焦在幸福与团结上。这让我意识到,家庭的力量是巨大的,当我们有了团结的家庭,我们就有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世界上的一切挑战。
再次,团圆饭凸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传统团圆饭方式,比如南方的汤圆和北方的饺子等。这不仅代表了各地区特色菜肴的独特魅力,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团圆饭的仪式中,长辈们会为晚辈们讲述家族的发展历程和祖先的事迹,让我们从小就感受到家族的伟大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这个特殊的仪式中,我们了解到如何维系和传承我们的家庭价值观,学会尊重和感恩,家是我们成长的根,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的支撑。
最后,团圆饭也让我明白了珍惜家人、与家人分享快乐的重要性。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繁忙,家人之间的交流和陪伴显得更加宝贵。团圆饭给予了我们机会,让我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家人的关怀和爱,彼此分享平时的辛酸与快乐。在团圆饭上,家人们会争着替对方夹食物,争相为对方倒茶水,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浓浓的深情。团圆饭让我们明白,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总之,团圆饭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顿寻常的晚餐,更是一种家庭的力量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在团圆饭上,我深深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体会到了家庭的力量,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每年的团圆饭都能让我重新认识家人,明白家的温暖,传承家族的传统文化。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团圆饭的重要性,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更加幸福。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三
团圆,一个词语仿佛含着浓浓的情感,引发着人们的联想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团圆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不仅仅是家庭成员的相聚,更是朋友、亲人、同学共度美好时光的机会。在我个人的体验中,团圆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情感获得满足的美好体验。以下将从亲情、友情、爱情、人际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探讨团圆的心得体会。
首先,亲情是我们团圆的首要目的。每个人都有一颗亲情的心,当心声从内心萌芽,我们渴望与家人相聚,感受亲人的温暖与关怀,这种感受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美好。在我眼中,团圆是一种能够加强亲情的机会,让我们与家人更加亲密,加深感情。通过交流、分享,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尊重和理解彼此,让家庭成员之间内心的疏离感和距离感得到消除和缓解。团圆不仅给了我快乐,更让我明白家人的重要性和珍贵,激发了我更多的关爱和奉献心。
其次,友情也是我们团圆的重要内容。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与朋友团聚的时间。然而,正是友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友情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有时候,它甚至比亲情更能给人带来力量。朋友间如同一片宽广的海洋,我们可以在其中航行、畅游。团圆时,我们可以与朋友们聚在一起,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分享快乐,扶持悲伤,将是最大的收获。在我看来,团聚时,友谊更加牢固,结交新朋友的机会也更多,不仅可以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而且在相互交流、互相鼓励中,我们能够从朋友的经验和见解中受益,让自己不断成长。
此外,爱情也是我们追逐团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的一生中,爱情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还是恋人之间的爱,都需要团圆来滋养,并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团圆给了我们一个互相陪伴、相互倾诉的机会,让爱情更加饱满和密切。在爱人团聚的时刻,我们可以用时间来进行深入的对话,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进一步增进感情的亲密度和默契。特别是在长期异地恋情中,团圆时刻对于恋人之间来说就更具有珍贵性。
接下来,团圆带来的另一个重要体验是人际关系的改善。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人际关系作为团圆的纽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我们团圆时,我们会与更多的人相聚,这就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相互了解的机会。在与他人交流中,我们能够增进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和亲情。
最后,团圆还有助于文化传承。在一个团圆的时刻,家庭成员会从长辈那里得到更多的教导和故事,这些都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长辈们会通过讲故事、诉说经历等方式,将家庭的历史和传统传递给我们。这种传统的传承和文化的传递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根,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
总之,团圆是一种能够给予人们快乐、满足、成长的美好体验。通过亲情、友情、爱情、人际关系和文化传承五个角度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团圆的意义和价值。团圆不仅是一种情感的满足,更是一种温暖和力量的源泉,相信只有真正体验过团圆的人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魅力和快乐。让我们珍惜团圆的时刻,用心感受其中的幸福与美好。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四
团圆饭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好习俗,也是一个象征家庭和睦、欢声笑语的场合。通过一顿团圆饭,家人们可以聚在一起,共同品尝美食,分享快乐,增进情感交流。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难得的团圆饭,这次的经历让我深感团圆饭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也让我对家庭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团圆饭的当天,我一大早心情格外激动,因为好久没有和家人在一起吃饭了。我迫不及待地赶到爷爷奶奶的家,只见家里已经张灯结彩,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爸爸妈妈以及姑姑叔叔早早就来到家中,大家一边摆弄着香喷喷的菜肴,一边互相叙说着近期的生活琐事和工作情况。不一会儿,街坊邻居也纷纷赶来,围绕着餐桌,大家欢声笑语地交谈着。看着这热热闹闹的场景,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在大家的热烈欢迎声中,我们开始品尝美食。这一桌菜丰盛而精美,有父亲特制的红烧肉,有母亲炖的鱼汤,还有奶奶亲手做的汤圆。每一道菜肴都令人垂涎三尺,让人无法抵挡。大家一起举杯祝酒,爷爷奶奶端庄地说了一番祝福的话语。我们相互倾诉着对彼此的思念之情,分享着团圆的喜悦。一顿饭下来,我们不仅满足了胃口,更满足了心灵。
团圆饭的场合,不仅是一顿丰盛的美食,更是一次亲情的洗礼。通过这次团圆饭,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亲人们的笑语和谈话,让我倍感安心和幸福。这时我明白了,团圆饭是一个家族的符号,它蕴含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牵挂,也是一种传承家人情感的方式。在这个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人们往往忽略了亲情的重要性。团圆饭是一个提醒大家重视家庭的时机,也是一个让人回归家庭的契机。
团圆饭不仅是家族成员之间的心灵寄托,也是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观念的国家,团圆饭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力量。通过团圆饭,家族各个世代之间进行了情感的传递和沟通,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团圆饭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传统美食和仪式,让后代了解和尊重祖辈的教诲和智慧。
团圆饭的经历让我深感亲情的可贵,家庭的重要。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家人之间往往因为工作、学习等事务而疏远。而团圆饭则是一个让家人们重新聚在一起的机会,可以缓解家人之间的疏离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团圆饭还能让家人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爱和包容,以及家庭的支持和力量。只有在家人的陪伴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通过这次团圆饭的体验,我对团圆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团圆饭是一种亲情休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人之间的团圆饭可以让我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够增进家庭之间的感情,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团圆饭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珍贵的财富。我深信,只要我们重视家庭,珍惜团圆饭这个美好时刻,我们的家庭将会更加和睦温暖,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五
小团圆作为一本经典的儿童文学读本,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给大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从中汲取了许多有关家庭、友情和成长的体验和感悟。下面我将用五个段落来一一阐述我对小团圆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小团圆》这个故事中,表达了对家庭温馨和谐的向往。作者以一个普通的家庭为背景,通过讲述小团圆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一个亲情浓厚的家庭中的点点滴滴。在这个家庭中,爸爸、妈妈和团团之间默契的相互关心和爱护,让人倍感温暖。这让我更加明白,家庭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在这样一个和睦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够茁壮成长。
其次,小团圆这个角色不仅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还有一群真心朋友。在小团圆入学后,她遇到了几个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共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通过交流和分享,他们学会了友善待人和团结合作,每个小伙伴都在这种友情的环境下得到了成长。这也给我启发,朋友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再次,读小团圆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成长。小团圆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她在学校和家庭中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她通过参加合唱比赛、成为班长等经历,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和不敢尝试的一面。通过读小团圆,我被她勇敢向前的精神所感染,决心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勇往直前,不畏挑战。
最后,小团圆在面对困难时总是能够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她的毅力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在书中,她面临学习上的挑战、团结班级的麻烦和家庭的矛盾等问题,但她从不气馁,而是通过努力和与家人、朋友的交流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踏实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战胜困难。
总之,读小团圆使我受益匪浅。从家庭、友情、成长和坚持等方面,我从中汲取到了很多珍贵的经验和感悟。通过小团圆的故事,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朋友的可贵和对待困难的态度。它不仅是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也是一本值得大人们深思和借鉴的读本。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六
小团圆是一种文艺形式,它通过对一件事情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团圆的欢乐和快乐,使人们更加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在读《小团圆》这篇小说时,我感到非常的感动和震撼,真切地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和家庭的温暖。
一、亲情的重要性。
《小团圆》这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为了感受亲情的重要性而团聚的故事。他们在外漂泊多年,犹如弃儿一般,但在进入了“小团圆”的组织后,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家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温暖的庇护,还教会了他们互相关心和关爱,懂得了亲情的可贵和重要性。通过这个家庭的重建,让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更加积极地为家人付出。
二、家庭的温暖。
在《小团圆》的故事中,小团圆这个家庭不仅有社会精英,还有流浪汉,有美食家,还有乞丐。这些各行各业的人被小团圆凝聚到了一起,他们的身份和地位都消失不见,彼此都是平等的。这个家庭不仅给了他们温暖和安全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关心和关爱。小团圆就像一只温暖的大手,将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读完这篇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三、互相关心和关爱。
在小团圆这个大家庭中,人们都会互相关心和关爱。他们相互之间不分贵贱,也不计较个人利益,只是单纯地关心和爱护对方。在故事的情节中,小团圆的各个成员都有各自的难处和苦衷,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从不疏离,而是相互扶持,互相关心。在小团圆这个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每一个人的亲人都是最珍贵的。通过阅读,《小团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亲情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互相关心和关爱的意义所在。
四、团聚的力量。
《小团圆》中的小团圆是一个由流浪汉和社会精英组成的大家庭。他们相互扶持、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各种困难。他们的团结和团聚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明白了团聚的力量。因为团聚,他们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重建了自己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正是因为团聚的力量,他们才能共同面对人生的挑战,让彼此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五、反思与展望。
通过阅读《小团圆》,我认识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亲人间的关心和关爱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和安全感,也给了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动力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同时,《小团圆》也让我明白了团聚的力量和意义所在。团聚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还能够让我们共同面对人生的挑战。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家庭,关心和关爱家人,以实际行动去展现对亲情的重视和关注。
综上所述,《小团圆》这篇小说通过对团圆的描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亲情的重要性和家庭的温暖。同时,通过团聚的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勇气,让我们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读完这篇小说后,我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家庭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相信,只要把亲情放在心底,并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我们就能够拥有幸福而温暖的家庭。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七
《团圆》是一部由著名作家严歌苓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关系的演变。这部小说使我深思,引发了我对家庭、亲情和社会的思考。以下是对《团圆》这本小说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说中描绘的家庭关系令人感叹。小说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背景,通过讲述几代人的故事来反映家庭关系的变迁。小说中的父母一代更多地强调家庭的观念,他们对子女非常严格,也非常看重婚姻的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在物质生活的改善中逐渐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更注重个人的追求和自由。这一转变让人深感思虑,让我想起了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们,也让我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其次,小说中对于亲情的描写令人动容。小说中的主人公面临许多亲情选择的困境,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夫妻关系的磨合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隔阂。小说中描写这些亲情挣扎的场景令人动容,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亲情背后的痛苦。这让我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亲情的维系比以往更加困难,我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理解来保持亲情的纽带。
第三,小说中对社会的描写令人深思。小说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绘了社会变革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小说中的人物纷纷面对着就业问题、住房问题以及社会地位的变迁。这些问题不仅挑战了个人的生活,也对家庭关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小说中的人物尝试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也在不断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找寻着自己的位置。这让我深思,在这个充满变革的社会中,我们应如何处理家庭与个人的关系,如何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保持对家庭的责任和关爱。
第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有着各自的独特个性,她们在忙碌的生活中独立坚韧,为家庭默默奉献。同时,她们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各种困境,需要克服种种困难。这些女性形象使我思考了妇女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角色,也让我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新的认识。
最后,这本小说让我体会到家庭的力量。家庭是每个人栖息的港湾,是一片可以永远依靠的绿洲。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家庭的力量都是无可取代的。《团圆》这本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描写给了我很大的感受,我将铭记家庭的重要性,并努力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团圆》这本小说通过描写家庭关系、亲情挣扎和社会的变革,引发了我对家庭、亲情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正面的启示,让我更加珍视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温暖。我相信,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我们保持着对家庭的专注和关爱,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幸福和成就。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八
《团圆》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小说作品,通过对四个家庭团圆场景的描写,体现了家庭团聚的重要性和温暖力量。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团圆》这个主题,让我再次意识到家庭团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家庭的力量,为了生计和个人发展,常年离家在外是许多人的常态。而家庭团聚是心灵的栖息地,能够给人力量和力量的信念,是人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通过四个不同的家庭团聚场景,把人们对家庭的向往和渴望全面展现了出来,让我再次意识到家庭团聚的珍贵和重要。
其次,小说中的形象描写和故事情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对每个家庭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不同的家庭状况和团聚的意义。例如,在阿和妈妈的家中,因为长年离家在外,全家人的团聚变得格外温暖和难得;而刘贵花一家则因为买不到火车票而错过了团圆的机会,让人感受到团圆的珍贵。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情节安排,让我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家庭团聚的温暖和意义,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第三,小说中的语言运用给人以启示。贾平凹用简练而真实的语言描写了人们对团圆的向往和期待,使读者很容易进入角色,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作为读者,我深深感受到了那种渴望和失落的情感,也对现实生活中的团聚有了更深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利用每一个团圆的机会,与家人分享快乐和温暖。
第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给予了我很多感悟。无论是像阿和那样长年离家在外的人,还是像刘贵花那样错过了团圆的人,他们都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在这个物质社会中,家庭和团聚往往被忽略,人们为了各种原因而忽略了最初的渴望。而这些人物的造型和描绘,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应该怎样珍惜和追求团圆,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最后,通过阅读《团圆》,我感动地认识到团圆背后的温暖力量。家庭团聚是我们灵魂和情感的归宿,团圆的时刻是美好的,有温暖和力量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利用每一个团圆的机会。同时,《团圆》这本小说也是一面镜子,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们不能忘记最初的渴望和重要的团圆。
总的来说,《团圆》这本小说让我再次意识到了家庭团聚的重要性和温暖力量。通过对不同家庭的描写和情节的安排,我深受感动和启示。希望我能够更加珍惜和利用每一个团圆的机会,与家人分享快乐和温暖,让家庭的力量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九
团圆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幸福的词汇,它在无数个瞬间中重塑了人们的情感纽带,给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安慰和温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发现团圆不仅仅是家人之间的相聚,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理解。通过与家人、朋友的团聚,我体验到了团圆的真谛,也感悟到了在团圆中心得到的宝贵思考。
身处都市的我,每一年的春节便是我最期盼的时刻。那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喜庆日子,亲人们彼此走动,互相拥抱,尽情分享着聊不尽的话题和餐桌上的美食。我看到久别重逢的笑脸,感觉到一家人的温馨。这种相聚的喜悦使我更加明白,亲人之间的团圆不仅仅是一种形态,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表达。在团圆中,我们可以用感恩和疼爱来瞬间化解平日里的种种尴尬和争吵,彼此沟通、包容,给予对方关怀和鼓励,互相增强感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除了家人之间的团圆,朋友之间的团聚也是我最珍贵的回忆之一。无论是小学同学聚会还是大学室友聚会,当脸上的笑容超越岁月的痕迹,当我们相互问候,回忆起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多年的友谊与信任,感受到团圆的力量。朋友之间的团聚不仅仅是简单的相见,更是在彼此的陪伴和扶持中感受到了坚韧和勇气,我们共同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惑,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在团圆中,我们学会了互相理解和宽容,学会了给予和接受,这不仅让我们的友谊更加牢固,也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强大。
回想起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团圆,我意识到团圆之意远不止于此。在社会中,在团队中,无论是与同事、同学还是与陌生人的相聚,都能在这样的团圆中收获很多。我记得一次参加公司的团队建设活动,所有成员互动、合作,各尽所能,最终完成了任务,大家欢聚一堂。这种相聚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在团圆中,我们了解到每个人的价值和作用,学会了让位和帮助他人。团圆的能量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众人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只有在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共同成长,迎接挑战,取得成功。
团圆的价值,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经验,更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世界各地的人民,只有通过合作和团结,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团圆在这个层面上变得更加深远和重要。我格外珍惜国家的阅兵式,那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盛事,彰显着国家的威严和团结。每一次国庆游行,国家民族的团圆永远是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无论是那些为国家付出的英雄,还是各行各业中默默耕耘的普通人,团圆意味着团结,意味着共同奋斗和追求共同目标。正是因为这样的意义,我们才能够在重大的灾难和挑战面前共渡难关,共同实现我们的梦想。
团圆是人类情感的基因之一,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家人和朋友的团圆中,我们学会了爱与被爱,体验到了温暖与幸福;在团队以及国家之间的团圆中,我们学会了合作与团结,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团圆的文化价值,比历史长河更加深远和丰富。团圆是我们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珍惜每一个团圆的瞬间,让这份温暖和幸福不断传递下去,成为我们生命中真实而持久的力量。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十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团圆》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发现,读后感一定要趁热写,不能拖,震撼的印象总会随时间变淡,想不出滋味。上个月读完《小团圆》,当时写下感受肯定和现在不一样,如果等明年去写,也仅记得大体故事梗概了。
作家的笔无论多尖刻,写自己家人都是手软的,赞美居多,尤其是写自己母亲。例如三毛、席慕容、刘墉,读者只会觉得书中的母亲就该是那样,比凡人聪明可爱,如果是写清苦的母亲,就该如季羡林所写那样,艰辛之处都比别人伟大,赢得读者的热泪。难得张爱玲没有赞美,平静地记录点滴,不夸张、不升华、不歌颂,她的笔太理性,没有热情,全是真实人性的影子。
而且张爱玲的记忆好得惊人,儿时一件小小事都不忘,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心思,写得就像正坐在历史的回程车上一样,透过门缝在窥探家人的对话,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幸亏先读过张的很多小说,才把一些细节串了起来,《茉莉香片》原型出自她的弟弟和父亲、继母;《琉璃瓦》和《花凋》是写她舅舅家的女儿;《郁金香》应该源于她继母的弟弟;《创世纪》是写她的姨奶奶;《倾城之恋》是她在香港读大学时,遇到的一对情侣改编的故事;《沉香屑第二炉香》是在香港听同学说的;《赤地之恋》和《秧歌》是解放后她的`见闻;《小艾》是她出国前迎合当时社会创作的一篇小说。这样把小说和自传对应着看,非常有意思,创作还是得源于生活啊,架空的文学是写不好的。
小时候老师总让写读后感,可是憋来憋去也挤不出字,无感可发,最后只能凑字,先把书名和作者介绍一番,再把故事梗概叙述一番,再谈一些自己的感性,比如要好好学习,学习书中某个人物,为国家做贡献等等。然后长舒一口气,算是终于完成作业。想想,是因为那会读的东西实在是无感可写,小孩子理解能力又浅,只在乎故事本身是否吸引人。《格林童话》、《天方夜谭》,的确是写给小孩子的,故事吸引人,读完却想不出什么,也只有觉得开心或者瞠目结舌罢了,合上书本满足地玩去了。不像张爱玲的书,发人深省。
是什么样的一种勇气,让张爱玲把家庭的记忆碎片都拼凑起来,说人老了就爱回忆,而且回忆十分清晰,她后来久居美国,是不是一直在思念着家乡,怀念着这些往事呢。《小团圆》这样的回忆录并没有像其它的回忆录一样打下美好、温馨等烙印,然而读起来却觉得是美好而真实的,不是琼瑶阿姨那样,反复把"生活多美好"、"像公主一样的女人"这样的词语硬刻在书上。也只有经历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创世纪》描写祖母出嫁前的场景,只有出身于那样的家庭才能把繁华富贵写得如家常便饭吧,她最擅长写显赫家族没落衰败。
张爱玲的一本"新书"《少帅》在台湾出版了,不知她还有多少未写完的稿,未刊登的小说。我是不折不扣的的张迷,自豪且幸福着。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十一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是张爱玲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以她与胡兰成的真实感情故事为蓝本,描写了女作家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的一段爱情故事。在《小团圆》中读者可能看到另一个版本的张胡之恋。
张爱玲说过: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悲壮,力大于美;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有更深长的回味,是一种苍凉。在爱的范畴里,渴望与逃避,愉悦与悲哀,仿佛葱绿配桃红,不是对立,是参差,是对照,是美。在这文字中,还是现了太多,在红与大绿的配色。此般文字,我读到的更多是一种哀凉。年过经往,爱玲回忆起那些时光,浮华尽折,水面浮起的是一种青绿色稠绿时光记忆,我们中,大多人喜把那岁月一湾平静,不再翻味。而爱玲,居有勇气,掏涌干净。
人到老年的爱玲再给读者回味起她那时岁月时光,已不见了什么喜气。早年那华丽文字在这里透了份纸背的力量。可是张爱玲反复修改,一再不肯发稿,心中还是多有顾虑。一则是胡兰成,那段爱,对于爱玲是一种非妻非妾般尴尬莫名的伤。爱玲自私,遇见了胡兰成也只能甘拜下风,不多的文字,倒是钱的描写颇多,币种转换,又成了金子,给了母亲不要,又送了胡兰成。一向吝啬、钱财分外分明的爱玲,对于胡兰成却一下连支付几部稿酬。而胡兰成也欣然接受。
年纪,一切都过了,或是怕世对号如座,也或是不想再多提这个他生命中摒弃不去的男人。
才气横秋的张爱玲,一脉如文,潺潺细雨。开头到结束。一个圆弧圈,带了进去,又送了出来,十几年的光阴,那些她生活细节的一切也还依旧是爱玲的,我们只不过是个过客,也说不清,是喜窥爱玲的隐私,而对小团圆特爱,还是喜爱玲的文笔,喜欢张爱玲那一脉细腻女性笔触。《小团圆》起码是真实的,虽然在爱玲几十年的修改中,里面的些许事,早已不是爱玲写的那样,也或有她臆想成份在里面。所以,那个年代的故事,不可避免的带着些许忧伤与纠结。
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她不妒忌过去的,或是将要成为过去的”这也是九莉吸引之雍的地方,不给他任何负担。但是她内心苦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在她理智的时候,她很清楚“她只不过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随时可以上岸”,但是在情感面前,她无法自拔,就像陷入了一个陷阱,找不到出路,她又是一个将自己与外界人的情感隔离起来的人,没有别人开通,再加上自己的固执,以至于越陷越深。努力让自己不想他,却无法不想他,在汪精卫政府倒台后,九莉到乡下去看之雍,在她认为是作最后一次离别,如果没有爱了,作这次离别又有什么意义呢,那还不是因为无法逃离的爱。这爱就像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理智的时候自己摘下,感性的时候又将自己带上,并乐此不疲。到后来,想不起之雍的名字,因为想把他忘记,但却忘记不了那感觉,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赏了,并且有时会觉得是无病呻吟。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没有了吸引,任何附带的都是空气。九莉就靠着当初最美的那点回忆独自取暖。燕山的出现,正好填补在她最需要一个异性的时候,燕山结婚之后九莉看到他们夫妇的照片,感觉心中像火烧一样,但火烧过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对于燕山的事,她从没有后悔过,因为那时幸亏有他”。她想的还是跟之雍在一起的感觉,不想想起,但是有时候无缘无故的那痛苦又来了,人,犹其是女人,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不止爱她一个人女人,她清楚,世人都会说她傻瓜,不值!她自己都觉得自己傻,但是,她愿意傻,同时又恨自己的傻。
张爱玲或许是一个理想上的完美主义者,但生活中有着太多的不如意,小团圆,小团圆,团团圆圆或许就是她毕生的追求。读爱玲的《小团圆》,我真的获益匪浅。
胡兰成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无需经历多少世事,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与她交涉。她不美丽,却能够以任何一种姿态倾城。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世间曾有张爱玲,世间唯有张爱玲,只是这个人早已与我们隔离了时空。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十二
一本张爱玲的自传。从儿时到青年,主要讲述了她成长中的亲人与两段感情。
文章中的主人公叫几莉。那个被人唾弃汉奸叫邵之雍。
看完了心情有点怪异,说不出是沉重还是纠结。
沉重是因为作为旁观者看到一代才女的半个人生过得太不如意的一幕幕......纠结是因为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选择,有因自有果。可是世间没有如果......
看完了我有着太多的不理解:
不理解她对亲人的冷漠,竟然卖掉了她母亲临走时留给她的一副翡翠耳环,并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不想再想起她的母亲和弟弟,因为难受。这完全和现在的睹物思人的情感有着很大区别。也许是我生活得太幸福了,无法去感受她那时的心里吧......不理解她明知邵之雍和别的女人有染,却还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等他。不理解邵之雍竟能够坦然的把小康小姐的照片拿给她看。不理解她看后也丝毫没有什么态度,不像别的太太一样撕得粉碎,还可以微笑的还给他。却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猜测他和别人的总总......这本小说在发表之前,张爱玲的人生经历一直是一个迷,但是看后却希望这一世都不是真的。这样的一生怎么会写出那些让人回味无穷的小说呢,甚至还有很多被改编成电影,话剧和电视剧。我没看过她写的小说,但是看过电视剧版的《半生缘》。是演员太美了吗?还是什么,让我总觉得是很好的,虽然结局有点悲......
自传与小说的区别就是,小说可以凭借作者的构思可以悲,可以喜。如果不满意还可以进行无数次的修改。而自传太真实。没有小说的浪漫,也没有小说的连贯思路。
就像读张爱玲的这本《小团圆》,因为由太多的真实故事组成。有些故事因为相差有段时间,或是讲起某段故事又回想起曾经的事来,又要记上一笔,所以看得有点乱。看完某个段落后要仔细算一下时间,是哪个时期的事。一句话里有两个“他”或“她”我有时都无法去肯定指的究竟是谁。这里应该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了的缘故。
总之我很难把张爱玲的成就和她这一生划上等号。他的成就太完美,甚至完美到天堂里,但是他的一生却太低沉,太无奈,甚至低到地狱里。这里的地狱不是罪恶,而是痛苦......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十三
男人大凡曾被一个女人爱过,他一辈子都会神经兮兮的认为这女子会或多或少的想着他,这是男人普遍的虚幻,也是男人普遍的自恋。这一点若看不透,上则不能安排好自己的恋爱婚姻,弄的丝丝连连当断不断;下则很难心甘情愿心平气和的读完《小团圆》。
上周从浅浅那里借来《小团圆》,入夜挑灯夜读,第一章竟致昏昏欲睡——人名太多。这是读张爱玲从来没有的经历。前日半夜与人怄气,打了一通电话给朋友诉苦,挂掉后余气未消,睡意全无,又捧起《小团圆》,从第二章始入佳境,看到不敢不睡觉为止。今天早上又看了两个多小时,一气读完。
说是小团圆,其实真够团圆的,张爱玲从前小说散文以及她生命中的各色*人物一齐到场,好不热闹。说这是小说,不过是换了名字的回忆录罢了。不必熟读她作品和深谙她八卦的人,都能知道比比是炎樱,邵之雍是胡兰成,文姬是苏青,燕山是桑弧,荀桦是柯灵等等。因为这些事情,都已经被他们讲过一遍了。这就是读本书极为有趣的体验,不同的人讲同样的故事,更不必说严浩那种两重改编之后的电影《滚滚红尘》了。
比如文姬问邵之雍有没有性*病的话,苏青的《续结婚十年》里早已写过。想必张爱玲也是读过的,所以也不惮拿来坐实这件事情吧。而桑弧与她的往事,我从前听到的倒都是温存有加,这次翻看,可知张爱玲并不喜欢他,而且,我觉得桑弧也是个自作多情的人。不过这些人与事,在她是记忆的边角料,在我是鸡毛蒜皮。我想看的,是《今生今世》的另一面证词。
《小团圆》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发现她一辈子无非记得两件事情:童年时光与一场有始有终的爱情。而且,前者能决定后者的模样。
什么“要销毁的遗稿”,什么“自爆私生活”,统统都是炒作。这不过是一个女人晚年平白素淡,且略带意识流的回忆录。本来,《小团圆》的大部分篇幅并非写爱情,而是写童年。恐怕大多数读者都不怎么注意到她对童年的种种记忆吧,然而这却是我最感动的地方。
她真是个内向的人,想得又比旁人多,童年的时候,她不过是各色*成*人裤脚边不被注意的小生灵。她的感受极少被长辈理解与尊重,这种隔膜又不是总因为年龄——她就是这样一个怪姑娘,像我下午偷学的一句方言“痴囡囡”(某人看到不许笑)。即便是这般一想起来就疙疙瘩瘩的童年,在她的笔下其实却极富温存。人只要年龄一大,想起童年来都会酸酸的,倒不全是为了无忧无虑,而是曾经的一个世界消失了,空留下飘忽的记忆和感觉。张爱玲写小说,取材绝大都是童年听闻和亲见的家事,现在看来,她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这些往事。
事实上,我们也是如此吧,《小团圆》的大部分内容都给了童年,这是张爱玲的《追忆似水年华》。
另一件事情,就是她与胡兰成的情事,这是一件说不清的事,既然说不清,那就只拣一样来说吧。胡兰成写好《今生今世》,是工工整整誊了寄给她的。我能想象,张爱玲读完之后,一定是好气又好笑,当然也很怅然有感的。自从当年张爱玲寄给他那张“我已经不再喜欢你了,你亦早已不再喜欢我了”的便条开始,张爱玲真的就不再喜欢他了。可他偏要写出来,抖出来,显出来,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胡兰成身为一介寒士兼汉奸,曾经和一代才女兼闺秀张爱玲恋爱过,不仅恋爱过,还把人家甩了。这样的人,纵然是真的余温尚存,半夜想一下也都会往事不胜寒吧。
《今生今世》我当然爱不释手,爱的是那种虚伪的开出花来的文字,能把龌龊的事情也写的温文尔雅。是的,温文尔雅的男人如胡兰成,尤其喜欢跟其他的女人讲述自己的又华丽又干净的情史;粗犷一点的男人如我认识的不少人,则是喜欢跟其他人讲自己睡过多少身材相貌不一得女子。这其实是一样的,一样的不自信和一样的自恋。当然,这是男人通病,他今天不主动讲,明天被动着也会说出来。
读《小团圆》到最后,看到这段话:“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赏了。是他从乡下来的长信中开始觉察的一种怪腔,她一看见‘亦是好的’就要笑。”这是书中最直接的宣布,张爱玲不懂撒谎,更不懂云山雾罩的去把抹布变成绫罗绸缎。当一个女人开始还钱给旧情人的时候,他竟然连金钱的这层另类含义还读不懂吗?所以这句的确是她的真心话。
《小团圆》写出了什么新东西吗?我觉得没有,因为我一直就是这样来看他俩的。我曾在一篇谈论《罗丹的情人》的影评中顺带着说过这样的话:“张爱玲聪明,自己仁至义尽,早早放手,一辈子也就过来了。至于是悲是喜,外人不足道也。”(这评论可能会发在近期《看电影》上嘿嘿)当时《小团圆》还没出版,自然是“外人不足道也”,如今出版了,我当然可以说,“古之人不余欺也”了。
最后,我还想说,毕竟是张爱玲,行文之中,仍是常常可见那些细腻的描写与抒怀。虽然灵气几近全无,虽然与过去作品中的细腻之处常常重复(比如第273页她又说漂亮的男人经不起惯),但我还是时时被打动的。
最后的最后,虽然我说了那么多男人的坏话,但是我得承认,这就是男人,贾宝玉和西门庆的区别不过是未成年和成年后。粗糙是男人的底色*,一如温婉是女人的质地。如果一个男子不好色*不吃醋不是登徒子,那么他才一定是个真正无情的人。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十四
爱,或许曾经炽热,曾经刻骨铭心,亦或曾经痛苦纠结,但,当它似花开般不再有轮回,当它像雾像雨又像风,当它随时间的流驶碾成往事尘埃,再回眸,或许,已变了模样。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这是张爱玲的《小团圆》,是她一个人的故事.她隔着光阴的屏障,穿过曾经的繁华,于淡然与淡忘间将过往定格。故事里的九莉是她的原形,而邵之雍便是胡兰成。从童年到求学时代,再到与胡的相遇,虽然只是烦琐小事的串联,但,都是她人生足迹的映射,都是她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无须字字珠玑,但足以勾勒出她的人生轮廓。《小团圆》似一扇窗,走进了它,你方能窥清真实的张爱玲,真正走进她的世界;你方能理解,她的清高,她的不屑与不争,是有原因的;你也方能体会,她为何能同时享受极度的喧嚣与死寂。
亲情,于张爱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畸形的。她以一颗坚忍的心来接受孤独的成长,以冷漠的双眼感知人情冷暖。“生命似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她的文字,带着犀利,带着嘲笑,但懂得她的人,定会心生怜爱,替她悲伤。如果,她与邵之雍的邂逅能像纳兰容若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爱玲的心里或许会少一层痂,少一道疤。她第一次见他,便欢喜得心里开出花来,便自觉自己低到尘埃里去。她爱他,是用心的,不然怎会在他处于政治的风尖浪口时依然站在他身边?怎会在他避难时一路颠簸只为见他一眼?然而,在胡兰成的世界里,爱玲却不是唯一的。或许,爱玲于他只不过是生命里的匆匆过客,是他避难疗伤时的一个驿站罢了。“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在这场际遇里,爱玲飞蛾扑火般义无返顾,即使知道“他的世界里没有我,寂寞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晒着太阳,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我要一直跑进去,大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呀!”。无论是什么,留给她的,总是支离破碎的结局。张小娴说:“爱是很卑微的,很卑微的。尤其是那个人不爱你的时候,爱就是含笑饮毒酒。”说的,是爱玲吧。
爱玲用一根冰冷的针,绣出了她曾经炽热的青春。当岁月抚平了所有的棱角,当心里不再有等待与波澜,当爱玲在美国过着似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或许,她已超然,她已放下,她已原谅。于菩提树下觅一方青石,静待,看沧海如何变成了桑田。将所有爱的昨天沉淀成历史,明天写个故事,名字叫做《小团圆》。
并非所有的事都要亲身经历方有体会,总有一些东西,有些故事,在不经意间,便能叩开心扉,似一缕阳光,温暖地照进心间。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隔着山水,坐望于光阴的两岸,若爱已成往事,终将无法以一苇杭之。
当爱,已成往事,不如拈花一笑,似佛般了然......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十五
“国家主义是二十世纪的一个普遍的宗教。她不信教。
国家主义不过是一个过程。我们从前在汉唐已经有过了的。
这话人家听着总是遮羞的话。在国际间你三千年五千年的文化也没用,非要能打,肯打,才看得起你。
但是没命还讲什么?总要活着才这样那样。
她没想通,好在她最大的本事是能够永远存为悬案。也许要到老才会触机顿悟。她相信只有那样的信念才靠得住,因为是自己体验到的,不是人云亦云。先搁在那里,乱就乱点,整理出来的体系未必可靠。”
看这本书满目的惆怅与忧伤,只见别离不见团聚,为什么叫《小团圆》呢?难道是情感终有了个了结,哪怕是分离,也要呼之为团圆么?也许就是这样的不圆满,才呼之为小?张爱玲说,写出来,总会有一个看得懂的人。我想,我大约不是那个看得懂的人。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十六
以前时代的事情,渐化作一卷电影胶片,桥段;一张老照片,黑白;一段别人看的故事,不明。渐渐落了微尘,泛了昏黄。皆那么无言,却是仅有的痕迹,让这世界记得。张爱玲便是这样,她生前写了太多经典,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她逝后才面世的作品,《小团圆》。
那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她一度欲销毁。《小团圆》是篇近似于自传体的小说。张爱玲的魅力在于,文字到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进你心里去。她的言辞无比精致,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我是“张迷”,迷恋她的文字,迷恋阅读她文字时的感觉。她的文字仿若附着魔力,有让人爱上她写的故事,她这个人的欲望。她写文字像蜘蛛编织它的网,让人渐渐坠进去,陷下去不上来也宁愿。十里洋场,她穿着另类时髦,古装短袄旗袍,上海滩,她是最浓郁的一道沉香。胡兰成,只能说他毁了张爱玲这个人,却成就了“张爱玲”这个名字,这个作家。尽管张爱玲的一生过得悲凉而忧伤,可我想,她的心是充实的,毕竟,她来过了,有太多东西能够证明她来过已足够。她,空白地来到这世上,空白地离开这世上,却填补了世上的空白。
在09年的4月《小团圆》才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有点儿神秘有点儿兴奋,《小团圆》的女主角——九莉,她是张爱玲本身的写照,九莉具备特殊的文采,因此吸引了之雍,一如张爱玲因文章吸引了胡兰成一样,正如他们的初相遇呵。盛九莉和邵之雍的故事原是她张爱玲自己和胡兰成的故事,但读起来,却不像看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经历那般强烈和忧怨,张爱玲的叙述给我感觉有些淡,是无奈后的释然?还是彻底的心灰意冷?她像写别人的故事给自己看一般,有了几分洒脱。张爱玲这样说《小团圆》:“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那么,幻灭后,有的是什么东西呢?是很长的回忆和自己曾来过的证明,以及,拥有的停留。毕竟,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圆满和存在才是有价值的,纵算完全幻灭,亦是存在的结果和证明,因为,如果没有存在过,连幻灭都没有。存在的痕迹是要留给这个世界上自己爱过的人,和爱过自己的人。
《小团圆》中,九莉本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可是赶上太平洋战争的她被迫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香港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什么都没有了!其实,这便是张爱玲本身的经历。对于这件事,她却只轻轻地说:“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也许我们都无法体味这种苦楚的滋味,当我们有那么一天,努力了太多太多,却得了无果的结局。一定不会像张爱玲那么轻描淡写和释然,也许我们会绝望会疯狂,可张爱玲不会。她选择了并懂得接受。同为学生的我,倘若遇上这样的事,会万念俱灰的罢。我想,经过酸雨的洗礼之后,花木存活下来的尽管很少,但毕竟是有的,张爱玲便是这样,她的傲慢撑起她自己,经过不复柔和的历练。让我一下懂得,曾努力过的东西覆灭,一味想复原是无用的,我们记得,曾经那么努力地努力过就好。我们就算没有结果,但是有比别人多付出的过程,就不一定不值得,那些来过、做过的证明,是我们最美的回忆。
那是95年的9月,8号那天,张爱玲永远地离开了,她离开得安静而不为人知,75个年岁,张爱玲就这样走过。她也一如那一炉沉香,她也本就是由沉香开始的,她的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让人们知道了张爱玲,如今她燃灭后冷却,依旧留下沉香屑和余香,亦无憾了。因为,她留下了那么多文字,纪念她的爱情,证明她的存在,而且,还让太多人读到了她含有魅力的文字。她来过,她分享了。那一道沉香的余香,绵亘长存——她的经历,她和胡兰成之间,有太多故事和记忆,值得记得,却又最好忘掉,因为他们之间的回忆是苦楚的。
就用徐志摩《偶然》里的句子结束罢“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沉香冷却,余香犹在……。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十七
幾天下來,這本書下去一半。總記得評論總說書里寫的愛情,情欲和男朋友什么的。從寫到九莉回上海之后就開始格外留心,猜測著他什么時候出現。倒也不是急等著不耐煩了,因為其他那些事情和人物不僅有種家常感,簡直就是似曾相識。
蘗傳慶(茉莉香片)大概是從弟弟出來的,不僅家世像,那個讓他萎縮著不愿意見的后母像,弟弟竟然也因為亂簽支票玩被父親打了嘴巴子。
還有個大太太,表叔的續弦大老婆,就是小艾里面的五太太了.因為丑攏絡不到丈夫的心,一輩子怕跟丈夫在一起,偶爾喉嚨里哼哈兩聲解除尷尬,也養著好些貓,丈夫死后經濟敗落,跟其他女太太打麻將也怕輸,一輸就開始身體左右搖擺,越搖擺也越要輸.有趣的是連同表叔的小老婆也都聯系到原型,一個鵝蛋臉的美女,后來倒霉禿了頭發就被冷落了.小艾里面的那個叫秋老四的舞女,更慘烈的,不僅掉光頭發,眉毛也沒有了.這大概是張愛玲杜撰上去的.
因為這2例看得太真切了,后面讀起來越來越疑心,每逢看見一個就想起另一個,不知是否也是有聯系,當然都是小角色,沒下太多筆墨的,很難去查考,就是憑一種直覺.提起九莉的一個俄國女鋼琴老師,不知可否是年輕的時候里面的東歐女人.韓媽這個角色大概做了許多家用女仆的原型,因為腦子里記著那些,每次看到韓媽出場都覺得有點亂.還有個小人物,好婆,后母的母親,讓人想起十八春里面的小老婆的母親,一樣搬過去同女兒住著.還有云志夫婦的長女次女讓蕊秋介紹留學生男朋友的,特意留個房間給年輕人聯絡感情的,末了又怕出格,派個老媽子進去拿東西監視著.讓人想起琉璃瓦里面的風流不羈的二女兒.間或提起2個表姐還是表妹,是姊妹的,也寫他們的外貌,大概是鴻鸞喜里面的婚禮上出現的2個圓臉姐妹.純姐姐骨癆死了,跟川嫦一樣.
其實已經看到之雍出場了,但是好像目前為止他都還不能轉移我的注意力,腦子里還是上面那些個五花八門的人物,本來嘛,出場也沒有個順序,簡直是想起誰就是誰,名字看過一次再次出來的時候已經不記得他是哪個了.不是因為有以前那些對照著,也無甚趣。
小团圆心得体会篇十八
若是从未,亦或是很少读张爱玲文章的人,乍读《小团圆》,难免会觉得混乱,不知所云;若是张爱玲的资深读者,会觉得《小团圆》所讲述的一个个故事,所使用的一段段语言,甚至书中的修辞,都是曾经在她的其他文章中出现过的,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是在“炒冷饭”,再好的语言,泛滥之后也味同嚼蜡了。
所以很多人并不看好《小团圆》的文学价值。此书,对于不少的人,只是了解——或者说窥探——张爱玲这位奇女子的传奇人生的一个途径。
《同学少年都不贱》之前的,张女士的小说及散文,我都看了不下二三十遍了,若说为了欣赏学习张女士的文章,其实不差这本。所以在20xx年初制定的全年计划中,根本没有把《小团圆》算在其中。买《小团圆》,只因为春节脱离了宝博的监督,购书癖发作了。然后抱着既买之则读之的态度,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开始了第一次阅读。
当然,考虑到张爱玲或许原计划将《小团圆》写成中篇小说(张女士颇擅长写中篇),最初,全文有可能都是围绕九莉与邵之雍的爱情展开的。但是随着增删,随着字数越来越多,《小团圆》已经偏离了张爱玲起先计划的道路而讲述了九莉三十年的人生,在这其中,邵之雍只是一个很重要的过客而非主角。所以,“小团圆”指的并不是九莉与邵之雍的团圆,至少,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
团圆的,并不是九莉与邵之雍,而是张爱玲的人生中出现的人、事,张爱玲以前的文章中出现过的人、事、表现手法,在这本书中实现了团圆。换言之,《小团圆》是张爱玲对自己的人生及自己的旧作的.总结、思考和揭露。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样几块地方,就像是旧伤口,不敢碰不能碰,却又终生难忘。偏写文章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冲动,要把人生中最见不得光的最不为所知的东西写出来,要把结痂的伤口再次撕开。因为压抑的感觉往往更痛。只是写出来,却无法让人看,因为那像是自己最卑劣的隐私,决不能让人抓在手里,再伤害自己一次。怎么办?只有一次又一次修改,改到面目全非,甚至语句不通。如果《小团圆》让你觉得生涩,原因便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