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论文(模板18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和反思,让我们更加明确未来的方向。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支持自己的陈述。时间管理是一门学问,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和经验。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一
针对卫校学生特点,讨论如何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轻松学好生物化学,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卫校;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因为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所以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生物化学的自身特点影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基本概念多、大分子结构复杂、理论深奥、代谢复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直接感知,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针对卫校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学习效率,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选择上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他们往往有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卫校学生仅在初中学过无机化学课程,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许多内容是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的,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与生物化学有关,充分利用这些事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1]。例如,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若按教材直接讲述,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此时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问“有的同学小的`时候偏食,为什么家长会说,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学生回答“要营养均衡”。接着,教师再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什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提示“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氨基酸”。教师再问“必需氨基酸有几种”,学生进行回答,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最后给学生举个汉堡和豆浆搭配食用的例子,说明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过启发式教学,在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较普遍的教学手段。然而,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法、讨论法、活动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完美结合[2]。首先,在形式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内容上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避免了因形式上的完美掩盖内容贫乏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时,需要教师先用传统教学法讲解,然后配合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认识的内容,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这部分内容,过程非常复杂,参与反应的生物因子也比较多,学生单凭想象来理解,会非常困难,用flash动画来演示整个过程,会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下直观生动的印象,从而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心理负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讨论,每次提前确定3~5个主讲人,针对主要知识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先积极思考,给出答案,而后引导全体学生对其答案进行讨论、研究,最后教师补充、纠正、强化与完善,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氛围[3]。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以演讲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根据卫校学生特点,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合理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欧阳翌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xx(4):56.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二
根据教学计划,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一般为36~54个学时,少数高校为72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庞大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做法是每一个实验的头尾工作由教师代替完成,教师在实验前配制好实验所需的试剂,采集、培养、处理好实验材料,准备各种仪器设备,学生只是掐头去尾操作其中的一段;为了节省时间,课堂上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然后,按部就班,“照方抓药”,按照思维定势,不假思索就能顺利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抑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施展。不仅如此,开设的大多是内容简单、彼此孤立的“静态”实验,各个实验间缺乏内在联系。由于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不仅不动脑思考,而且根本不动手操作,缺乏主动性,丧失了通过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三
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它能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通过图片、动画形式将生物化学概念和过程进行形象展示,较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显著的优势。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已然成为了教学中的主导教学方式,传统板书教学的利用已越来越少。例如,生物化学中关于分子生物学,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基因复制、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就十分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文字叙述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黑板板书也难以准确传达,这时适当使用图片和动画视频进行展示,能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观看分子结构,将基因表达调控的动态过程以生动逼真的动画模拟进行演示,辅以老师的讲解,使得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觉得新鲜有趣,激发学习兴趣,更好理解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除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也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在实验之前观看实验教学录像,可以近距离观察实验操作细节,不仅能够复习已学技能,还能够清楚地学习实验新技术,减少了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不规范、不正确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固然在形象和生动上具有优势,但如果教师一味关注生动趣味性,忽略教材结构及文字内容,就会使得学生在复习中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觉得书本内容生疏、晦涩难懂,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这时,教师就要多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理清课本的思路和篇章结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用板书的传统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搭建学习框架。例如,当讲解物质代谢过程时,在结束物质基本代谢反应的教学后,教师有必要将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将章节内容相互关联,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譬如糖代谢一章包括许多糖代谢途径,如糖的氧化分解,糖原合成、分解,糖异生,糖转化为其它非糖物质等,各章节知识点多、散、杂,老师此时应当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以血糖平衡为中心,引导学生思考各途径和血糖恒定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和图线将血糖的来源去路标识,将各个代谢途径的意义和血糖平衡进行联系,使得学生将糖的所有代谢途径串联在一起,形成关于体内糖代谢的统一认识,这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和认知是十分重要的。总之,在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将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板书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生物化学是一门和临床及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对日常生活和临床实例的结合,能够不断有效地激发学生在生活中探寻原理的热情,并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述绪论内容时,可以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应用生物化学为人类服务的例子,如通过介绍人们利用加酶来增强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酸奶、醋、酱油以及卤水点豆腐的食物制作等,来阐明生物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对于拉近学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其他章节理论的教授时,也要密切联系实际和临床,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既听得明白,又能够有所提高和拓展,达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蛋白质的变性问题时,学习到高温高压、强酸强碱、射线辐射以及重金属等都是蛋白质变性的`诱发因素,这时候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和临床中可以怎样利用或防止蛋白质的变性来为人类服务。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解释为什么高温加压、紫外照射可以消毒灭菌,低温可以保存生物蛋白制品,可以利用蛋白为重金属中毒解毒等,不仅能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加深理解,还能扩展知识。
实验是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部分。生物化学实验种类繁多,不同专业实验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且由于高职高专学制短,实验课时都被大幅缩减,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认真考察实验条件,结合各自学校硬、软件设施条件的实际,从临床适用角度,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适当的实验教学内容。例如:临床检验中的血清蛋白电泳、血糖测定、血清胆固醇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测定、血清尿素测定等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既是理论教学的重点,也是生物化学在临床中常见的检测应用;并且,对于一种临床指标,通常有多种实验方法进行检测,教师应该重点选择和当前临床实践最贴近,并且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操作安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造力的发掘。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时适当引入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医学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认真、客观、严肃的研究精神以及踏实、负责的医学态度。因此,相比要求学生按照标准操作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客观的结论,进行实验结论分析则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完全清楚实验原理和操作,理清每一步实验步骤的操作和意义,在实验结束后,针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全面、客观的实验结论,达到实验教学的培养目的。
综上,生物化学教学是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科优化、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不断教学实践改革和探索,建立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才能促进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帮助培养出理论扎实、踏实认真的优秀医学人才。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四
文科生和理科生基础不同,生物化学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因此,学校主要采取小班式教学。将文科生放在一个班,教师可以放慢进度,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高中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后续授课内容,然而目前大学生物化学课普遍存在内容多但课时少的矛盾,使一些教师不注重教法探讨和学法研究,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讲授法为主,实施灌注式、填鸭式教学策略。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教学内容方法区别不大,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教学效果差,学生短时间无法掌握,学习难度大,每次上课感觉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没有信心学好生物化学,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积极开展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生物化学教师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2生物化学教学策略的改进
2.1帮助学生陪养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锦句可以得到启示,做好一件事,态度是关键、兴趣是动力、信心必不可少。要想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这三要素同样不可或缺。首先,学生要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是引发学生习兴趣、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的重要开端,第一节课学生好奇心都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有效引导,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利用网络开拓生物化学知识领域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利用课间播放一些生物化学的影视资料,学生可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观看生物化学相关视频。另外,学生可利用图书馆资料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生物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物质代谢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涉及多步化学反应以及多种酶,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易忘,若仅用化学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来讲解内容难免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呢?首先,概述三大物质代谢,其次章分节详细讲解,最后总结三大物质之间的代谢联系。整个教学采取总-分-总的教学策略,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例如:讲解糖代谢时可结合学生体内1d的糖代谢变化分析,掌握血糖的三大来源四大去路。讲解三大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以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肥胖患者、三高人群为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趣事、临床实例、日常生活实例等,来增加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理论告诉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并努力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每位学生增强自信心,引导文科生从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文科生的接受能力,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授课,精选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切不可“满堂灌”。另外,通过情感教育激励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布置课前预习,提高教学质量,考察学习效果
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资料及熟悉一些专有名词,不求深入,初步做到课前心里有底,这样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堂上,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这一章,涉及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戊糖、磷酸等名词术语和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学生通过多读多查,熟悉定义,理顺关系,那么听课过程中会很轻松,克服了生物化学教学课时少但内容多的矛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授课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化学的主线。教学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将该内容布置为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求熟悉和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需注重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讲授。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授课,多媒体教学既能将抽象的内容、复杂的代谢过程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动画、视频等元素又能增加生物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缩短教师板书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dna的复制过程时可通过动画短片,生动地展现各种酶、引物、底物及其他蛋白质因子的动态变化,从而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多媒体在当代教学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手段有一定的缺点,使用不当反而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一定要在幻灯片制作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掌握技巧,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将多媒体与板书、教材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生物化学教学方式种类繁多,如讲解式、引导式、启发式、举例式、探究式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章节灵活选用,一堂高质量的生物化学课往往运用了多种教学法。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大多需要理解识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不要“死记”,而要“巧记”。利用谐音、顺口溜、小诗歌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可以利用谐音:“假设来借一两本书”,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即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另外以理解为基础才能记得牢记得准。文科生大多具有思维活跃、理解力强、擅长记忆等优点,因此,利用文科生的长处,方法得当,肯下功夫,相信每个文科生都能学好生物化学。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教师可通过课间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实践表明,课堂提问可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开设讨论课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课后,布置作业,督促学生巩固已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邮件、qq、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相互讨论,共同学习。
3结束语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复杂系统。同样,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文科生生源特点,生物化学学科特点,探究教学手段和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如何发挥文科生的优势,克服生物化学学习劣势是物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医学院的生物化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更新观念,用新思维、新观点、新方式进一步巩固成果,才能更好地为医学教育事业服务,培养出新的创造性人才。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五
:生物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一门科学。它不仅研究生物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作用和变化(物质代谢),还要研究能量变化(能量代谢),乃至信息变化。旨在探索生长、发育、遗传、学习、记忆与思维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以期改造自然、改善自己、增强生命力、造福于子孙万代。因此,新时期生物化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向着专业化、深入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必须提高他们的实际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实现理想。以生物化学专业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化学;教学;探究能力;培养。
生物化学属于生命科目,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基础课程。所以,其逻辑性和抽象性是非常强的,知识的应用性也是很强的。因此,教学的重点自然就要放在原理探索和问题探究上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教学中必须达到的效果。所以,要想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从兴趣激发、能力积累和经验总结三个方面入手,笔者围绕主题进行以下详细的介绍。
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探究性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自愿、自主的学习氛围下才能发挥自身潜力,提高自身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教学手段中也要注意凸显这一点。生物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门很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科目。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现象,给学生设置问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解决。如,在“维生素”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00多年前,远洋航海的很多船员都得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多数人牙龈经常出血,疲惫无力,有些人牙龈溃烂,出鼻血,严重者甚至出现发热、痢疾、水肿甚至肠坏疽而导致死亡。这种病的诱因是什么呢,船员们为什么会得这种怪病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听课,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好奇心,理解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更多类似的例子和问题。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积极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探究未知,更加有动力地学习和进步。另外,对于学生来说,专业性的操作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强调他们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粗中有细、细中有精,让学生大胆创新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秉着科学探究的态度,在生物化学的学习中不断前行。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达到高效性的探究学习,这是整个探究性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步骤中的关键一环。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达到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比如,鼓励“先学后教”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然后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或者是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试讲”一遍,老师的.责任就是挑出学生的不足,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人多力量大,一个人不能够考虑全面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就会逐渐显露出来。另外,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代表性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例如,关于“酶的概念”的讲解,老师除了让学生思考之外,更要用一些有意思的实验来证明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原理。淀粉遇碘变蓝是常见的实验,也是学生亲自动手做过的一个实验。在生物酶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人的唾液,然后,滴加碘液时就不呈蓝色了,这就是酶的分解作用,由此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学习和演练,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到更多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老师帮助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当然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全部精神投入到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不可否认,生物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实践经验较少的学生来讲,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然而,生物化学又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智慧去开启这扇大门,根据教学实情精心地设计,那么,就会使这门学科大放异彩。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生活性案例进行导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使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知识,最大化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胆色素代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个15岁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案例引入教学,结合病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以专业人士的身份融入病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以胆色素代谢的相关知识探究发病的原因以及病理机理,从而使单调乏味的生物化学课堂生动活跃起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学生的临床实践分析学习。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应该在生物化学教学上更为广泛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陈旧观念,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
问题探究结束之后,老师还要给学生总结的机会,具体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总结,一部分是思维总结。知识性总结不需要强调,思维总结部分需要说明一二。其内容必须包括本次探究过程的心得,自己在探究方面的思维优势以及思维劣势,在此次探究过程中自己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有哪些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的课堂笔记的要求,除了在上课将内容整理完整之外,还要附加上课下的思考。从老师的思维方式中得到的收获,或者是从同学的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又或者是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和实验过程而得到的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学习财富,学生需要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上,或者是单独的笔记本。然后定期进行整理,每一周都要给自己提一个要求,周末时进行总结,哪里做到了,哪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老师可以做一下评价,给学生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给学生更加中肯的意见。“吾日三省吾身”,只有经过这样高质量的反思,才能让每次探究过程都为自己的探究能力提升助力。在兴趣激发的教学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过度教学,一旦学生出现思维疲劳就要及时休息,可以通过听音乐或者是生物化学小笑话等来活跃一下课堂的氛围。否则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造成学生的对生物化学的厌恶心理,这样就适得其反了。总之,渴望了解自然、了解生物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老师在教学时最本质的理由。因此要注意在教学中展示生物化学的魅力,通过生活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发现求知的美好,发现探究的快乐。在玩耍和休息中亦能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有更多的启发。所以,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以探究为根本,从精神和内容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1:罗辉,周三牛,郭红英,等.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中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
3:高凤丽,罗辉,周三牛.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中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1(26):119-120.
4:郭红英,王毓平,刘文演.中专生物教学中环境和健康教育的研究:以金华商业学校为例j:.学科教学(生物),20xx,11(42):190-191.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六
摘要: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讨论式教学顺应新课改趋势,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在讨论式教学改革尝试中,学生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并运用多元化的考评机制。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讨论式教学;团队合作意识;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因该课程设计知识点复杂难懂,使其成为医学生公认的最难的基础课程之一。正因为该课程内容多、复杂难懂,教师往往把课堂讲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讲授式教学虽然传授效率高,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讨论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思维、合作意识等[1]。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讲授式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
1.在医学生物化中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趋势
20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医学生来说,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更要求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补充知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讨论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开展讨论式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趋势的。
1.2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同一个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每个学生获取的知识却有差别,这是因为知识传授是一个信息构建的过程,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一样,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得到到相同的信息不等于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讨论式教学注重信息的双向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知识体系。
1.3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
团队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2]。对于医学生来说,他们将来面临的工作必须要有团队合作才能做好,单枪匹马是无法完成的。目前,我们实施讨论式教学,往往以小组为单位,从选题到查找资料,从制作ppt到进行汇报,从讨论到小结,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
2.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需注意几个的问题
2.1学生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是否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往往很多学生没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讨论式教学应该的达到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也不能认清,很多学生简单地将其误认为是增加平时成绩的一次机会;有的甚至认为这就是老师上课累了,偷懒的一种方式;还有的将讨论式教学视为“放羊”,可以无拘无束了。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教学前明确学习目标。这种沟通可以是问卷调查与反馈、个别谈话、讲座等。
2.2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讨论式教学中,虽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对整个讨论式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引导作用。医学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往往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很多学生在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讨论式教学。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他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引导包括提供合适的参考资料和文献查阅途径,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或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在讨论式教学中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
2.3精心设计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
现在高校大多采取学分制,学生学习成绩也与奖助学金、评先评优等挂钩,因此大多数学生还是非常在意他们的成绩的。讨论式教学的成绩也是学生该课程成绩的重要环节,如何设计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对讨论式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很大影响。考评机制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自评等各方面因素,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讨论式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趋势的,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讨论式教学改革尝试中,要让学生认清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运用多元化的考评机制。
参考文献: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七
在新医学模式下,对人才的培养的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对教学方式、目标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对学生的素质和创新意识进行提高,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在基础医学中生物化学的发展是最为快速的且最有活力的。根据医学生物化学在教学发展中和新医学模式存在的不符合问题,我们必须对生物化学的一些教学进行改革。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有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实现全面发展。
医学和医学教育中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新医学模式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探索,正确掌握和了解个人心理,处理好医生和患者、家属人员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国医学系统中写作精神比较差,团体意识不足,并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观念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那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改革,还需要在医学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意识,才能真正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提高。通过对生物化学教学的不断实践,给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1、抓好教学环节,注重三基培养。所谓的医学三基包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可以通过三基的高低来进行展现。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院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这么学科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其它学科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素质进行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培养有效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能力、较高的素质和扎实的基础。在生物化学实践课中,需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控,教师可以选择集体备课,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辅导,加强学生考试纪律。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校园网、qq群、微信群、邮箱等方式,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教学信息和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发布和提醒,同时对学生的课后习题情况进行及时的批阅和理解,并对教学的节奏和重点进行掌握,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中遗漏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充。
2、搞好课堂设计。生物化学作为生命学科中的领先科目,因此生物化学具有三个特点:理论性、实验性和交叉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和信息较多,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点就比较大。想要在固定的课时和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最多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设计,保证课堂时间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善。例如,对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引用,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对学科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调整,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课堂学习气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课程之间的链接进行加强,由于生命学科的各个学科都和生物化学有着重要的联系,而且生物化学本身就比较复杂。所以,课程之间的链接和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顺利性,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明确,保证学习的鲜明性。学生在后期学习和实践中才能真正的对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
3、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并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保证对学科的最新进展进行及时的掌握。
(1)教师可以在轻松的范围内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补充;
(2)利用新媒体技术对課件进行反复的观看和学习;
(5)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参与到感兴趣的活动小组和课题研究中,并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全方位的提升,并对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
1、开展双语教学。我国社会和科技的共同进步,让生物化学领域对新知识和技术有了更及时的掌握和学习。其中,语言是作为最主要的交流工具,是对新知识掌握的前提。因此熟练掌握英语就变得更为重要,只有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才能更好的与国际同行进行交际,也可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是新时期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必备的竞争能力。只有对语言困难进行克服,才能真正的对医学生化专业中的新理论和技术进行及时的了解。生物化学学科本身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面对其高速发展,学生想要更快的进行接受,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双语教学,学生更需要主动的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进行提高。保证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对生物化学核心内容进行掌握,同时更客观的对知识和信息进行了解。
2、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更充分的利用,并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展现,改善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内容,并对知识进行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充,还可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此外,多媒体技术还真正实现了教学共享、资源共享,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实现教师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效保证人才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让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通过不断实践发现,学生对教学的改革是支持的。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人们需要对思想进行解放,务必实事求是,并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深入的探索,为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
[2]林心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院校学生国际化培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xx.
[3]汤颖.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xx,09:198.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八
摘要:牙齿是许多脊椎动物上都存在的结构,牙齿的萌发需要许多细胞与组织的参与和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在牙齿保护与牙齿再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这几方面做简单的阐述和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牙齿;萌出;调控;再生
牙齿的萌出是指牙齿从颌骨内向口腔方向运动,穿破颌骨与口腔黏膜,进而与对颌牙相接处而到达功能位置的复杂过程。此过程有多种细胞参与,是一个复杂且被严密调控的生理现象。
1牙齿的萌发机制
1.1牙囊的作用
牙囊是发育中牙齿周围一薄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后来会发育成牙齿的支撑组织。牙囊在牙根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能引导牙根向正常方向生长,牙根开始形成后不久,牙囊会形成牙齿萌发的通道,发育中的牙齿通过这条通道向口腔黏膜移动,有人做了实验,将犬牙冠形成后门牙前四周去除牙囊,牙齿便不能萌出;将剥离的牙囊重新放回,牙齿即能萌出,由此看出牙囊在牙齿萌出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牙槽骨吸收的发生
牙齿萌出的通道是由骨腔内的牙胚发育引起骨吸收而形成的。在换牙齿的期间,骨吸收使该通道加宽,允许牙冠通过从牙槽骨中萌出。cahill等通过越过牙的金属线隔离此通道,发现狗牙萌出手足,去除金属线牙齿便可以萌出,故可以看出,对于埋藏在牙槽骨中未萌出的牙齿,萌出的关键是骨吸收形成萌出通道。
1.3细胞的作用
在牙齿萌出之前,单核细胞大量涌入牙囊,牙槽骨的破骨细胞数量迅速增加,然后,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量又迅速的下降。破骨细胞可以吸收钙化组织,而单核细胞具有破骨细胞前提的特征,这些细胞通常在破骨细胞周围,单核细胞大量涌入有助于破骨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又促进骨吸收形成牙齿萌出通道。
1.4分子的作用
在牙齿萌出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形成破骨细胞,然后形成牙齿萌出通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参与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并聚集的过程。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一定程度生替代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从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当小鼠缺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时,牙齿不能萌出,若给其体内注射该因子,可以增加牙囊内单核细胞的数目,引发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使小鼠的牙萌出。
2牙齿萌发的调控
牙囊在牙齿萌出开始是形成牙周膜,其中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纤维,成纤维细胞收缩带动牙周膜纤维收缩,牵引牙齿向萌出方向移动,这也形成了牙齿萌出的主要力量。还有上述说破骨细胞的形成,进一步形成萌出通道的过程都是牙囊的调控。
2.1护骨素与破骨细胞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基的调控
opg是1997年simonen通过分子克隆得到的一种新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受体(tnrf),破骨细胞核因子受体配基(rankl)是ynf配体的一种,对破骨细胞的发育功能有重要的作用。rank是一种肿瘤坏死受体蛋白,可以被rankl识别,opg可与rankl之间竞争性结合。各种刺激骨吸收的因子诱导膜上表达的rankl,rank与rankl结合,将信号导入细胞,是破骨细胞分化成熟,且rankl与破骨细胞受体结合后,可以增加骨吸收和血钙。opg会竞争性的抑制两者之间的信号传递,opg与rankl在骨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是破骨细胞终末分化期及发挥功能的调节因子。opg异常表达会抑制破骨细胞的的形成,增加局部骨质密度,导致牙齿萌出困难或错位萌出。
2.2钙,磷与牙齿发育的影响
若牙釉质被损坏,牙本质会暴露,其中有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
3保护和牙齿再生的展望
3.1龋齿的预防
唾液中的钙磷盐相对牙齿是过饱和状态,可以防止牙釉质脱矿,并且促进新萌出牙齿的矿化,奶酪作为一餐的最后一道食物有助于减少龋齿,因为奶酪中有高钙和高磷酸盐含量。
含氟牙膏的使用可减少龋齿,氟是牙齿不可缺少的部分,少量的氟可以促进牙釉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能力,促进矿化,高浓度的氟离子海鸥抑制酶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菌摄入葡萄糖产生酸性物质。但是氟摄入过多会引起氟中毒,出现掉牙,氟骨症等。
3.2牙齿再生的展望
我们都知道6岁左右的小孩可以换牙齿,但是成年人若牙齿脱落后就不会再重新长出。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成年人也能长出新牙齿呢?直到现在,已经有通过干细胞技术让牙齿再生的技术,但是仅在老鼠等动物上实验成功,这种方法是利用成年鼠的牙齿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然后把它移至口腔,使之得以再生。牙齿干细胞就是种子植入牙床,但对于人体是否能成功,目前还在研究阶段。
如何把干细胞与周围的牙组织逐渐融合,并且是新生的牙齿牢固的固定仍是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更多的`,或者我们可以从牙囊的破骨细胞的形成入手,寻找牙齿再生的新方法。能否通过某种因子在此使破骨细胞进入到牙囊中,形成萌发通道再生牙齿。
也许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我们如果从基因水平上认识了牙齿的脱落与再生,我们就可以通过基因的方法来使牙齿再生,也可以避免干细胞的培养和植入等复杂的过程,但是对于牙齿萌发脱落的基因水平的研究仍需要很大的努力。
4总结
通过本次的作业,我对自己一直不太清楚的牙齿的生长有了一定的了解,牙齿的萌发至少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物质的参与,也有很多因素调控,本文只是阐述的了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把这些过程都研究清楚,那么对于与牙齿有关的疾病治疗也会也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保护好牙齿,更重要的是让牙齿再生能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2】苏吉梅,国家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7年9月
【3】刘光峰,张庆元,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xx年5月256603
【4】李锐,李振钢,牙体牙髓牙周病力学杂志20xx年3月710032
【5】华西医学院口腔医学课件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九
在综合分析了本院当前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教学改革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2.1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为跟上生物化学发展的节奏,积极争取经费,本院鼓励老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使其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学科发展动态,补充新技术和新知识。为加强对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养,一方面可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当面讲授教学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可组织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然后彼此交换意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外出继续深造。
2.2依据生源分班授课。
以本科生为主,打乱原有班级编制,按照生源的不同分为强化班(普高生源)和普通班(对口生源),分开教学。强化班在授课时针对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仔细讲解,深度剖析,并结合前沿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普通班针对其化学基础差的特点,采用由线到点的方法,先给他们讲一个轮廓,让他们了解各大物质代谢的过程;然后根据其掌握程度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兴趣再进行深入讲解。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自由选择在强化班还是普通班上课,这样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学习时能各取所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3优化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上,课程安排、教学大纲制订及课时设置顺应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学时的调整,计划减少经典的生物化学学科内容,例如物质代谢及代谢调控的学时数,增加分子生物学内容的学时数(包括基因工程技术、dna序列测定、pcr技术等学时数),以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里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就,提高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而对于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技术这些章节,围绕这些重点和难点,分不同专题开展主题讲座,使教师能在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中把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传授给学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在实验教学上,更新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地展开教学;根据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和项目,让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实验技术。
2.4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4.1讲授教学法。
用讲授法系统地对整门课程进行阐述,使学生熟悉本门课程都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大概轮廓,并知道学习本门课程后将会有哪些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2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例如糖类、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二、三、四级结构)及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等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维彩色图片和三维动画,学生通过这些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4.3将理论联系实践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
例如讲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糖的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会引起肌肉的疼痛;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失的人吃了蚕豆后会发生“蚕豆病”;缺乏酪氨酸酶的人会导致黑色素合成障碍,引发皮肤、毛发变白,眼睛怕光的“白化病”;以及为什么减肥药中会有肉碱,磷脂代谢解释了某些毒蛇毒素的作用原理,等等。
2.4.4多运用比喻式教学。
例如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二磷酸腺苷(adp)与无机磷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偶联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和磷酸化反应偶联在一起。把呼吸链比喻成一条河,把磷酸化偶联的部位比喻成一座座水电站,电子(水)在呼吸链(河中)上传递(流动)的时候,就会产生能量,这个能量推动adp磷酸化生成atp。这样讲解学生很快就会理解什么是氧化磷酸化。
2.4.5启发式教学。
教师不能一味的讲解代谢的过程,而应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糖代谢一章中,糖异生和磷酸戊糖途径讲授完之后,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把两节内容互联起来。当机体受伤需要大量的核酸而不需要大量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时,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如何发展?反之,当机体不需要核酸而需要大量的nadph时,糖酵解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又会如何发展?这时就要分析两个途径的特点及产物,还有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共有的联系就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分支阶段,当机体需要核酸而不需要nadph时,糖酵解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分支阶段的代谢会增强;反之,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性分支代谢会增强,糖酵解代谢速度会减慢。
3结语。
动物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这次探索,结合本院的教学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十
生物化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化实验课是整体生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实验教学改革,适应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需要,我们将生物化学的各大基础实验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首先在医学八年制学生中开设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地应用和掌握生物化学技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为进一步全面实施生化实验改革打下了基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以其显著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成为生命科学尤其医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工具和手段,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和临床医学各学科领域[1]。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验证和说明,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理解;其内容多验证,少创新,实验结果早成定式。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仅在最初的动手操作上,由于每次按照实验指导“照方抓药”,实验过程中很少主动思考,不仅兴趣逐渐淡化,甚至学完了也不知道如何结合实践进行应用,产生学无致用,只为考试的想法,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瓶颈”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2]。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生化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是内容、方法上的改革,更应重视教学理念的改革,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诸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加强整体设计性实验,进行综合性实验教学达到目的。
医学生化综合实验就是以某一生物医学相关的物质为研究对象,为阐明该物质的各种性质,将多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连续性、整体化的实验课题。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有根本区别,这是为研究目的而选择、设计实验技术内容,而不是为讲解技术而组合实验,目的性明确,促使学生动手之前主动思考,学习相关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开发创造性思维,团结协作能力等[3]。在实验过程中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不是在被动地学习某个技术,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研究目的,主动地设计实验内容,学会如何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
目前,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要培养具有对科学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科研创新能力是其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但现有的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全面的、系统的科研创新培养方案。同时八年制学生进入后期的临床课程学习后,面临繁重的见习、实习,很难再深入接触科研环境[4]。因此,八年制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期基础学习阶段来培养。生物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实践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指导思想,我校现将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单独开设为一门必修课程,而八年制学生在该课程上的课时数更是达到54节,为生化综合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充足的课时量。另外八年制学生人数每届均在40人左右,我院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平台能为他们的综合实验设置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我们在全面尝试综合性实验前,先开展了课前调查,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向学生介绍了医学领域常用的生化技术和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基础性实验让学生预先了解生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特点,学会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电泳装置、高速离心机、摇床、超净工作台等常规仪器的使用;接着,针对主要研究对象--蛋白质提出两个研究课题:人血清球蛋白的分离和鉴定和工程菌诱导表达的外源gst蛋白的纯化及鉴定。我们将实验的课题内容和时间安排课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提前查找相关实验资料,根据目标自行初步设计实验路线。
正式开始综合实验时,老师先用理论概述生化实验技术中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技术(以蛋白质为主要对象介绍光谱、电泳、层析三大技术在蛋白质分离纯化、鉴定分析中的应用),介绍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的原则及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和动手操作实验时对各大技术的应用有系统的认识。接着,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在已有的实验条件下自由选择实验方法,完善设计的实验路线,然后在每次实验课时分别进行实验。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所研究的蛋白质各种性质,促使学生主动去查资料找参考书,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了整体构思,然后才能制定详尽的实验方案。
人血清igg分离纯化鉴定实验的设计宗旨是以一系列实验对血清中的蛋白质进行比较完整的研究,包括对蛋白质的定性定量分析,蛋白质分离纯化粗分级分离和细分级分离法以及纯度鉴定。我们选用了盐析法首先分离血清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后用凝胶过滤法对igg脱盐,deae蚕宋素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igg,同时免疫扩散鉴定igg活性或sds睵age电泳鉴定蛋白质纯度等实验内容。实验贯穿分光光度法、离心、盐析、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sds睵age技术,这样有利于初步建立学生连贯、系统的科学研究、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工程菌表达的外源gst蛋白的纯化及鉴定综合实验则以目前研究前沿的基因工程技术为背景,从含重组pgex载体的细菌培养开始,诱导外源gst蛋白的表达及westernblotting实验鉴定,以免疫沉淀法/亲和层析法高效特异地分离gst蛋白,sds睵age分离鉴定纯化的蛋白质,该实验综合应用了一些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技术,包括细菌培养、免疫沉淀、免疫印迹等技术,这些技术和生化基础技术交叉结合在一起使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实验应用能力。
3.1改变教学理念,优化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围绕学有所用,学将如何用,开展生化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前他们能积极根据实验对象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老师先对实验思路进行综合讲解和指导,然后学生几人为一组独立自主的合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就要求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和协调好每个人的分工,解决好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高了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质并正确地使用仪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老师上课时会针对每个实验环节所涉及到的技术应用进行展开讨论,利用实验间隙讲解实验技巧,与学生探讨实验设计,为学生今后自己设计某些实验路线选择提供有利参考,提高他们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3.2改革实验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大胆改革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内容,综合实验中包含基础性实验,使实验内容更加具有连贯性和全面系统性。综合实验的实验内容前后衔接,彼此相关,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后一项实验的起始材料,整个实验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规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基础验证性实验都包含在综合实验中,学生通过实践建立了如何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和测定的系统性连贯的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研究的完整体系的概念。通过增加一些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强的、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实验项目如westernblotting技术,免疫层析技术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今后科研方面的实验技术水平。学生课后普遍反映通过综合实验的学习,自己对生化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更加熟练,不会出现学完了就不用了甚至印象全无的现象,能更好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和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3.3重视课后实验总结,加强师生交流,促进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完成后学生系统总结了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按照论文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并对该课程进行评价和建议。学生的实验报告不再是照抄实验指导书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与结果,并且对之进行分析和讨论。课后学生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关系,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为学生自由选择研究课题进行创新实验设计提供有利指导。学生还能针对综合实验的内容和安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们提高综合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改革生化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经过连续3年在八年制学生中进行生化实验的教学探索,通过教学反馈调查,学生们的评价良好,认为综合实验的开设的确有利于他们充分掌握生化实验技术,培养他们系统性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加强对所学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当然,由于综合实验组成环节较多,耗时较长,耗费较大,因此对老师指导实验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较好完善实验条件和设施。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努力创造实验教学条件,争取更多教学经费支持,引进和培养更多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在八年制医学生中开设生化综合性实验所积累的经验,也为进一步能在五年制医学生中开展综合实验打下了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将不断加强探索,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医学创新人才而不断努力。
1张健,苏金,刘新平,药立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8(5):531~532.
2肖维威,马文丽,朱利娜,肖应庆.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现代医生,20xx,45(17):114~115.
3吕静竹,钱中清.开设医学本科生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初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8(5):529~531.
4郝静文,张大伟,金龙玉,肖献忠.医学八年制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外医疗,20xx,7:94~95.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生物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般课程偏重实验课程,注重重复性和验证性,但是生物工程专业对于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是生物工程研究重要专业,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重要思路。
关键词:生物工程;综合型;实验
1生物工程课程总体设计分析
很好的结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具有非常强应用能力人才至关重要,针对专业知识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将学科进行很好分解研究,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导向,达到学生对于文献检索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相互强化。对于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大学生要通过教师拟提、学生选题和教师设计实验方式进行合理规划教师模式,分解课程,融入课本知识,掌握好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及时引导和辅助,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生物工程课程实施方式
(1)首先要很好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整体知识基础、实践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入手,做到很好因材施教教学模式,通过对于专业用人的单位调查研究做到很好教学,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角度很好权衡每一个课程研究价值,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对于课程进行一定深入掌握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和拓展延伸能力。培养学生做到实事求是求学态度,用教学中实体例子想学生传达实事求是科研态度,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试验过程中做到对于原始记录,尊重实验结果,养成记录好习惯,认真分析问题,培养独立的科学学习精神。
(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实验中老师要对于学科进行很好教导,对于实验中异常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可以通过组讨论形式,也可以通过资料查询形式进行分析研究问题,从而很好解决问题,保证学习学习知识自主能力,探索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课程研究要进行很好能力层次分析,很好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新的'方法进行很好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统计能力。
(3)强化操作能力技能培养,对于课程选择设计不是传统验证性研究,要重复进行实验研究教学,特别是学生使用仪器时候要进行很好熟练,避免传统课程实验仪器设备操作情况。同时还要加强对于文献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要自行设计好实验方案,充分阅读文献实验优化合理设计理念,通过自主查询文献,分析文献很好对于文献进行合理理解吸收,还要熟悉专业文献特点,培养很好专业素养,提高学习能力。
(4)做到师生之间良好互动写作能力,在设计实验中要使得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相互沟通和老师,不断提高交流能力,学生不断学习老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水平,教师要营造非常好学习气氛。
3课程进程管理方法
(1)通过一定合理设计实验课程,学生要很好掌握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统筹工艺优化学生论证方案设计,主要有方法、材料和设备等,老师要很好知道学生能够对于课程做到很好内容分析和研究,保证课程进度,合理掌握每一个课程进度,加强管理,建立良好设计效果模式。
(2)教师要对于课程做到很好研究和掌握,分析学生自觉性对于教师进行合理研究,对于导致试验缓慢问题要及时解决,需要设计细节化试验要进行很好管理。还要及时为学生规划学习方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于课程重视程度,针对性对于设计试验进行很好掌握,维护好学生对于课程关注度,加强指导试验学习效率。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要及时处理好需要设计实验问题,让学生知道如何提高学习自主操作能力,重视实验学习程度,针对性设计实验进度,加强关注和指导,保证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于实验预期目的,掌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4教学保障措施分析
教材研究主要是对于课程配套研究,主要是对于教材做到高质量和有特色材料分析,设计出合理版本,不断完善课程大纲修改,对于课程素材不断更新,展示实验中碰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研究,鼓励学生爱护实验仪器,进行合理设计和节约资源,教师要很好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很好掌握知识。教师素质学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设计性试验课程教学,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试验中问题,对于各种相关问题要熟悉,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设计性试验可以给学生安排专用实验室满足学生对于试验设计研究,为实验提供合理材料,给学生保障,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对于方案进行及时理解掌握,从实验时间和内容到设备都要完进行一定开放式研究。
5结论
通过开放式和设计性实验教师模式,给予学生充分学习能力,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设计实验方式,可以很好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文献阅读和梳理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要基础。学生要在基础学习阶段做好对于知识掌握水平,设计性实验方案建立和实施都是能够很好培养应用型人才关键因素,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学团队精神,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反馈和思考,进一步加强对于课程学习领悟。
参考文献:
[1]王跃华,赵钢,苟小军等.深化生物教学改革,探索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03):7-9.
[4]金亚飞.基于cipp模型的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十二
“生而不化”的生物化学因其抽象难于理解,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天书课程,但是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在应用化学方法与原理的基础上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的科学,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就繁琐复杂,从生物分子的合成到讲解、从遗传信息的传递到表达、加上复杂的代谢循环反应过程以及其中的能量储存与利用等等,这些本就繁杂抽象的知识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低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辅助生物化学教学,提炼口诀促进记忆使得抽象内容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生物化学的基础内容。
引言引入的方式及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师能否将这门学科带入学生兴趣的乐园,而且对于引言做出一个明确的知识框架与清晰的脉络对学生今后学习理论知识有着很关键的促进作用,而且生物化学内容里框架的建立及其脉络的简介能够便于学生从整体概貌上全面系统地认识生物化学、、在了解生物化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生物化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际的应用。同时在引言的讲解过程中为学生说明生物化学的大内容:静态部分(糖、脂、核酸、蛋白质、激素、酶、维生素等)、动态部分(三大循环及其它复杂代谢与合成过程)、生命现象(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
面对有着复杂化学反映与代谢过程的生物化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并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考虑到高中阶段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对于的学习中已经涉及到了生物化学中的一些知识,将高中阶段学习与生物化学的教学要做一个科学的衔接,像高中阶段学的就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而生物化学里便是对这些物质的一种应用,因此,教学中可以安排课前预习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以问题的形式作为作业任务督促学生巩固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营造活跃自由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表达自己对于教学内容或问题的想法与认识,对学生的理解记忆有很关键的作用。经常鼓励学生以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同时也为学生们创造积极大胆地质疑并提出自己自己的认知与创新见解的机会。
在生物化學就一些复杂化合物立体结构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平面教学方式难以展现分子的构象,对于一些复杂的循环代谢过程仅仅依靠教材里的文字描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而,应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动画与文字呈现不仅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而且在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同时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
生物化学的很多概念与内容总是特别抽象,因而以一些具体生动的描述来代表抽象摸不着的知识,简单形象的喻意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便于学生对于生物化学里概念知识的理解。例如:用“能量货币”的比喻称号喻指atp,以“婚姻介绍所”来具体形象指代酶活性中心的功能等等,这样恰当的比喻描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
对于三大循环及其他复杂的循环代谢过程往往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拗口且难以记忆的物质名称加之无规律可循的反映过程,编制口诀便于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促进理解。如对于糖酵解过程,编制口诀“扑(葡萄糖)溜扑(6-磷酸葡萄糖)溜(6-磷酸果糖)一溜果(1,6-二磷酸果糖),3杆(3-磷酸甘油酸)2枪(2-磷酸甘油酸)又3杆(1,3二磷酸甘油酸)”,这样的口诀有趣生动描述了物质代谢过程,同时又能够以深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长期记忆。
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做到以上几点能够很好地将生物化学与基础化学做到知识的完美过渡与衔接。将多媒体对于教学的优势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以一些具体生动的描述来代表抽象摸不着的知识,充分运用比喻意来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对于生物化学里概念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们创造一些积极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自己认知与创新见解的机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十三
医学院校中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注重增加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依据中医专业的特殊性提升实验室实验仪器使用能力,以构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特色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突出中医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为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实际动手能力,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中医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方法。
中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已经应用到中医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为培养中医专业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学校应创造适合中医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升实践技能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与协作能力。牢固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对中医院校学生进一步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医专业学生入学基础不同的特点,按入学录取成绩分成若干实验组。实验常用仪器每2人一组,自行保管使用,如有损耗及时补充。将所有实验仪器设备统一规划使用,使其发挥最佳的使用空间。因为招生扩大,现有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由原来的固定时间上实验课,改为上午、下午、晚间循环利用实验室,提升实验室及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将以往验证性实验内容,改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专业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为改革的亮点。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技术,把生物化学常用的仪器设备、应用技术,离心机、比色分析、层析、光谱、电泳、pcr、自动生化分析等仪器的特点、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呈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电泳、透析、超滤、沉淀、离心、层析、蛋白质纯化、基因芯片等应用技术利用多媒体,用动漫图画等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演示,较细腻清晰地分解表达知识的层次,使知识内容通俗易懂,既便于学生对知识记忆,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依据实验教学课程安排,由教师答疑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化学实验所需仪器结构、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适应能力。
依据中医专业的特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注重专业基础性实验项目,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实验教学专业优势互补、科技创新促学科发展、实验内容合理完善为原则。实验教学改革应以实验教学大纲为基准,创造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爱好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自己的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将来的研究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内容,设计不同模式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增开综合设计性实验,与以往各学科相似的实验项目有机整合,形成一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体现相关知识的连续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综合性实验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1.开设符合专业特点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开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加设与中医专业学科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替代以往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以适应今后科研、工作的需要。通过实验内容的扩展,增加生物化学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技能素质。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新的实验教学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对传统实验内容整合、筛选、优化,顺应医学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加设研究性实验。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世界广泛的认可。生物化学有助于对常见病、多发疾病的研究,中医对疾病的预防、治疗起到了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将生物化学应用技术广泛用于中医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中医专业发展的特点,开展研究型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学生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独立实验,通过研究性实验改进学习方式,不仅使知识得以拓展,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3.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针,通过教学提前进入临床、导师制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体会到知识的不足,激励学生奋发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学生知识沙龙、博士讲堂等活动。学生根据参赛实验内容自行选题,自行设计实验流程,查找数据,准备配制试剂,自行实验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等实验活动。科技创新竞赛为学有余力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科技创新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校的地位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团队协作和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推进了实验教学发展,完善了实验教学设施,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为学生提供最优良的实验仪器设备和适宜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态度和职业道德。培养中医专业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是中医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中医专业医学人才的重要方面。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路有待进一步探索。
[2]文朝阳,侯燕芝,马惠苹,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在中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与临床,20xx,12(33).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十四
研究性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有效教学方式。文章通过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实施过程、收获及存在的问题的阐述,指出随着教学体制的完善,研究性教学将会贯穿于整个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功能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是大学本科阶段食品、园林、生物、医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生物化学实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因为通过实验一方面验证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0xx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是某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不只是针对大学教育而言,也不是只局限于科学研究大项目或综合设计实验。作为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顺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从以前的专科教育转变为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是一个势在必行而又持久的问题,而研究性教学对一所大学而言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生存下去,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适合不同就业层次的人才,而人才是通过教育培养的,因此,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而改革的关键就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商洛学院生物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还处于传统的传授知识、理论验证、实验技能培养阶段,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教师都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进行讲解,学生在规定学时内按要求操作,随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师处于传授知识主导地位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导致多数学生做实验的兴趣逐渐淡化,实验课的重要性在他们头脑中也随之消失,虽然选取的实验项目紧密联系理论实际,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而研究性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性教学在全国高校走在前列,20xx年商洛学院曾邀请万里学院钱国英教授作了题为“研究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践”和“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的报告,该报告以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为例,剖析了如何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科学设计,推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的探索性改革及其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学生在实践课中的主动性、创新性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该报告会,使我们认识到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20xx年学校派生物院部分教师到万里学院“研究性教学研讨班”进行学习,通过听讲座、深入课堂听课、和学生进行交流、座谈会以及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我们对研究性教学的构建、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社会反应等的认识更为深刻,为我们开展研究性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商洛学院生物学院师生而言,从未接触过系统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特别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为了使学生逐步进入研究性学习的状态,笔者对20xx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初步渗透研究性教学的思想,让学生理解研究性教学也叫探究式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来完成的,它是一种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对没有进行过研究性教学的师生而言,教师要对整个实验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策略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既易于接受又能激发其兴趣。
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化学实验大纲中编制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规定预习报告必须手写,重点写出实验原理及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及每种试剂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预习实验过程中存在那些疑难问题。然后老师收集实验预习报告,汇总报告中的问题并归纳分类,之后再反馈给学生。学生按教师指导下的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尽力解决疑难问题。上课时,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先给出答案,使所有学生对即将要做的实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当然作为老师,更要做好有“一桶水”的准备,解决学生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其次,针对实验过程中突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先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再给予翔实的指导。最后,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根据实验项目的类型分阶段让学生进行总结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本阶段学习的收获,实验过程的心得体会,对不同实验有什么改进建议和意见。对于设计性实验,老师给出题目,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制作ppt,不同小组选代表在全班对该组的方案进行汇报答辩,经确认实验材料适用、实验方案可行后,再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最终写出实验论文并进行汇报、讨论、交流,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措施。通过20xx级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的总结,结合生化课程的知识体系,我们对生化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将生物科学专业的生化实验和生化大实验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制定出72学时的实验内容。新大纲增加了实验技术专题模块,加大基础实验项目所占比例,避免了和有机化学实验重复的内容。和以前的实验内容(36学时)相比较,在各个模块中均包含有讨论、总结及交流的课时,使实验安排更符合研究性教学的需要,在20xx级、20xx级生物科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正式执行。
生物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非常重要,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在两届学生生化实验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在这种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和以前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做实验相比,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他们会主动去思考,去查阅资料,进行问题分析及总结,加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激活剂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课本只说明cl-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是抑制剂,而学生却不局限于现有的结论,积极探讨cu2+是可逆抑制剂还是不可逆抑制剂,na+是激活剂还是抑制剂,还是与酶的活性无关。第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明显加强。通过分组合作预习、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答辩汇报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拼搏、永争第一的精神明显体现出来,再没有之前实验一人做多人看的现象发生,而是组长负责,组员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完成实验。第三,学生获得的知识量大为增加。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阅读资料并做好学习笔记,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例如在“酵母rna提取”的实验中,教材用的是稀碱法,通过查阅资料学生知道酵母rna提取还有浓盐法、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等,进而明确那些方法提取的rna具有生物学活性,提取rna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第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证明自己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对实验结果预测的正确性,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力求规范操作,正确使用实验仪器,选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比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没有预见到的问题能及时想办法处理。对于实验结果不明显或有明显错误的学生,他们主动和实验员沟通申请重新进行实验。第五,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分组讨论等由小组长负责,组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才能使该组的任务有效完成;汇报阶段人人参与,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讲解思路清晰,而这些需要经过多次实践训练才能做到。在实践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第一次汇报时学生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的汇报中有所缓解,有些学生甚至表现得毫无紧张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显著提高。第六,学生学会了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会有效阅读资料,初步掌握了学术论文写作的格式及规范。对大二的学生而言,几乎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通过对设计性实验总结汇报及小论文的书写,论文雏形基本形成,这一过程对学生将来的毕业设计及进一步深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第七,教学效果显著。我校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招生的质量相对较差,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学生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生科专业10级之前学生考研率达不到10%,而11级、12级则达到22.8%左右。我院每年都举行一次考研学生座谈会,给下届学生交流经验,10级学生最大感触是由于实践能力太差、知识面狭窄而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而实施生物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以后,学生把这种教学思想也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考研率明显提高。
研究性教学对教师而言收获更为重要。其一,活跃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思想。不再是一个实验方案定全局,一种实验材料全班用,一个教材用到底。例如在“小麦种子中总氮量测定”的实验中,让不同小组分别以黑小麦和白小麦种子为材料,这样实验结果可进行对比,联系实际,为我院良繁中心育种也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其二,加速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生物学方面新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作为高校教师如果不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及动态,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可能无法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使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在进行生化实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我院实验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明显比以前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好过以前。其三,促使教学团队构建地更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进行研究性教学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教学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一个好的教学团队对才能使该学科建设不断得以巩固,教学效果愈发显著,我院生物化学课程已先后被评为院级及省级精品课程。
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师生而言受益匪浅,但目前研究性教学在我校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进行生化实验研究性教学还存在诸多障碍,学生老师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4.1网络平台建设不到位。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网络学习的平台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交流方式,具有省时、方便、节约资源等优势,能为研究性教学提供更为轻松与有效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设施各方面和其它重点大学相比差距很大,目前还没有师生网上互动平台,教师不能在网上与学生沟通互动,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必须面对面进行,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而且浪费了很多时间。
4.2教学空间严重不足。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学空间不足已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每次遇到实验汇报、小结讨论、以及方案答辩,需要的多媒体教室需到教务处申请,若该教室有课还不能预约,从而影响实验进程。另外教师给学生指导也无处可去,因为没有自己办公的场所及辅助设施。
4.3课表编排过于教条。特别是公共课排完才排其他课程,专业课基本上都是从开学初排到最后一周,而大二课程比较多,这样将很难给出实验课一个连续的时间段,有些实验周期比较长,只能移到周末进行,导致师生从心理上认为学校不重视实验课,继而产生惰性心理,甚至有学生旷课。
4.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缺陷。“大学作为一种组织是建立在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或者价值系统之上的,价值观念对其行为有着特殊的制约和规范作用”。由此可见,客观公正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而言很有必要。而目前学校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生科专业生化课理论72学时,实验72学时,而成绩评定时实验只占20。而且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多任务都是在课外进行的,72学时只是课堂教学,这样付出和收获差距太大,打消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曾有学生就不要实验成绩,他认为理论成绩好一些就及格了,做实验浪费时间还不出成绩,不如花时间学习其他对就业有帮助的技能。
4.5对教师业绩的考核缺乏科学性。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教师付出的心血不比学生少,可是仅仅按课堂教学的学时数算工作量,而且还按实验类型打折扣,对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很不利。以35人班级为例:一个4学时的基础实验,学生分两大组,总工作量为“4学时×(0.8+0.7)=6学时”。然而教师收集批阅全班实验预习报告,整理疑难问题分类反馈并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配制试剂没有2学时是无法完成的。这样花费10学时,而实际只算6学时工作量。对于设计性实验虽然提高了系数,但与实际工作量差距依然甚大。长此以往,这种状况恐怕没有几个教师可以坚持下去。
4.6统购实验教材已不合时宜。高校一般在新生入学前一学期预定好大一教材,随后几年的教材一次订购,沿袭以往的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人手一本实验教材,可是联系实验实际课时数及实验项目数,教材中的大多实验项目学生根本用不到,而且网上实验资源也可供学生参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完全可以采用自编实验指导及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为学生节约费用。
生物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在我院主要在生物科学专业实施,其优点显而易见。目前,学校也越来越重视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其他学科的推广,我院其他专业生化实验也已逐步开展研究性教学,主要是对设计实验进行的,随着实验教学体制的改革、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校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影响生化实验研究性教学的问题会逐步解决,相信研究性教学将会在各专业生化实验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会在生化理论课中加以使用。
[4]钱国英。研究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践(续)―以“生化实验课程技术”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9(11):1-3.
[8]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8.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十五
摘要:在生物科学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笔者结合本院的教学实际,对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从生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对学生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因异而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动物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作为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学、动物科学、兽医专业、兽药专业、饲料专业和畜牧及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教学中起着联系基础专业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畜牧兽医类专业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动物生物化学的授课对象绝大多数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二年级大学生[1]。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强、抽象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随着学科的迅猛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2]。同时许多新技术也越来越尖端化,远离临床实践,导致学生学习出现畏难情绪,加之对于所学专业又不知道如何应用,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为适应学科发展,开展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是生物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1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教研室不乏具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但是多数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授课技巧;而对于教学经验和授课技巧丰富的老教师而言,由于缺少专业相关交流机会,信息相对闭塞,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触有限。因此,提升老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结构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1.2学生生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
本院生源有两大来源:一类是普高生源,化学基础扎实;另一类是对口生源(职业高中),这类生源的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本院在现在的专业分班当中有些班级将两种生源混合编制,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在授课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讲深了对口生听不懂,讲浅了普高生听着又简单,另外在考试中也会面临一些相类似的问题。
1.3课程授课内容与学科当前发展相比有些滞后。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其理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给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实验课开设方面,目前开设的实验多数都是以基础生物化学为主,主要为一些定性、定量分析实验。而且实验课的开设不分专业特点,都是一样的内容,这样并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实践的需求。因此,各专业实验设计亟待更新;然而增设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又会面临实验经费不足等问题,实验设计需要改革与新增实验成本较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矛盾。
1.4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单纯的教授,教学方法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十六
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理论性密切联系的学科。为探索一套既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又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我们从分析生物化学的特点和现状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选用、完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优化教学组合等理论教学改革和增添实验设备购置、开展新项目、加强学生实验技能、改变考核方式、培养科研意识等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1、课程涉及多学科理论。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建立在分析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基础上的专门学科,它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2、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强。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强和操作性要求强。近年来随着检验仪器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测项目由原来的单一项目检测到多项联合检测,检测内容由简单的的基本定性或半定量到微量、超微量检测;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工程技术等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因此,对检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改进理论教学。
1、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选择与确定多由教师掌握,而这种选择很难适合每个学生。新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惟师是从”专制型师生关系,构建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要求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同切磋授课经验,集体备课,通过专业学习,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广搏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青蓝工程”,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熟悉实验操作、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鼓励教师多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3、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合。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临床常见疾病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突出疾病的生化机制和生化检验技术两个方面,力求将生化检验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开展讲座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举例论证式教学、对比归纳式教学等多种授课方法。
三、改革实验教学。
1、模拟室内质控方法来检验学生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通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达到实验应有的精度和准确性,我们严格注意学生每一步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给于指导纠正,加强准确取样训练,观察和计算实验所得出结果并记录,严禁编造和杜撰实验结果,将每位学生做得的数据进行模拟质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质控结果进行教学总结。经过训练显示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明显提高,质控合格率明显上升。
2、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程内容。
在开课之前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由带教教师全程负责该实验小组实验课程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按实验课程授课大纲要求拟定授课内容供学生参考,学生在带教教师划定的范围中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这种做法可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使得整体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极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以实验课程为主体,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和精神是大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实验中由带教教师进行项目指导,设计一个科研性课题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设立、查阅文献,学生从实验设备、器材、试剂的预算入手,根据所选实验项目预算本组实验所需器材、种类、规格、数量、试剂的种类、数量及配制方法和准备的时间,开展实验操作,从中得了切实的实验结果和经验并教学分析和探讨,最后撰写论文。
总之,通过对生物化学教学和实验的改革,学生对生化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由于现代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还有待逐步的完善和优化。只要我们与时俱进,根据学科发展动向,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实验教学新途径,就能在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李淑慧,陈莎,张阳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研究杂志.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十七
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化学应该包含定性与定量实验才是完整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就是运用物理、化学的手段,对生物活性分子进行“质”的分析,再通过归纳和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思维加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存在形式。定量实验是以定性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活动,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性质、组成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收集精确的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定性和定量结合研究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大分子赋予意义的基础上产生正确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认识生物分子运行、变化的本质规律,揭示其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包括对糖、脂质、氨基酸、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激素等生命分子的研究,还包括物质代谢与生物氧化实验,实验方法涵盖滴定、蒸馏、离心、分光光度比色、各种层析技术(薄层、凝胶、离子交换、亲和层析)、色谱技术(气相、高效液相色谱)、电泳、荧光、旋光法等。显然,相比于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已稍显复杂,是一门从基础实验过渡到专业实验的专业基础课。凭借这门课程学生初次认识到上述生物分子,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例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关乎生物分子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等内容选作定性实验,这些多为经典实验,一般占25%;而定量测定多为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基本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般占65%;另有10%的实验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多为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从特定的性质洞察这些物质的存在,从精确的数据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过程,根据质和量的统一促进学生对生物分子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2验证性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
人们曾一度广泛提倡要摒弃验证性实验,认为只有大量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探究实验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种做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探究性生物化学实验是探索生物大分子的未知性质,了解它们的组成、生物转化和变化特征,以及在机体内与其他分子的联系等的一种实验,受学生已知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验证性生物化学实验是指为了验证生物分子已被广泛认识的性质、概念、理论,通过演示再现其事实,强调其科学性。验证性实验可以把学生从懵懂状态引入生化知识的殿堂,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继承研究方法,规范化、程序化的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验证性实验还可以发挥潜在的作用,例如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一个确定的问题上比探究如何获得新成果要重要得多。所以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同时不可随意摒弃验证性实验。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把内容单一、彼此孤立的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设立系列实验,实施层次化教学。例如,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定糖法”测定马铃薯中还原糖含量是一个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如果利用该法测定马铃薯中总糖含量就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非还原糖的水解过程,再依据其还原性测定总糖,这就成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如果利用该法比较几个同学的唾液淀粉酶活力,这就需要定义一个“酶活力单位”,掌握底物与酶专一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等知识的基础上,将糖和酶的作用加以拓展。显然,这个验证性实验很自然地过度到了探究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实验就像这样通过具体实验来回答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再如根据三聚氰胺事件、艾滋病、地沟油等时事关注热点,探讨相关的研究工作、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创新实验,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验证性实验是传授知识和方法,那么创新性探究实验是传播一种科研思想,甚至是一种科研精神和社会责任。
2.3“静态”和“动态”实验相结合
《生物化学》教科书由“静态”和“动态”两部分知识构成,所谓“动态”就是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作为实践环节的生物化学实验,往往偏重于静态部分内容,即对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量研究方面的训练比较重视,而忽视了代谢调控部分的研究。这也许是因为实验课时不好掌握,实验所需的环境条件不易控制造成的。然而,从知识完整性来考虑,这是片面的,因为生物大分子在生命体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停地发生着化学变化,不断得到自我更新。所以,在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中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动态”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其特殊运动体现着生命现象,生命是生物大分子的存在形式,而且代谢使生物大分子以一定的有序性处于稳定的状态中,一旦代谢紊乱,稳定的生物分子体系就要向无序发展,机体就会病变。按照物质转化的方向,“动态”知识应该掌握两对重要的概念,即物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过程,能量的释放和供给过程。鉴于此,生物化学实验要有的放矢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例如,以“肌糖原的酵解作用”实验为代表了解在缺氧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最后转变成乳酸,并供给组织能量;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检测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可以作为某些代谢紊乱或炎症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
2.4实验的“正结果”与“负结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希望学生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于是,实验前总是给学生设计好各种操作流程,学生完全“照单抓药”,无需多加思索就能够获得预计的结果,毫无悬念,以至于学生提不起精神做实验,也无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甚至适当设置“陷阱”,使学生明确探究发现的主题,然后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解决疑难问题,以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实验中,故意选择紫葡萄、沙棘、西红柿等作为实验材料,在它们的提取液中含有色素类物质,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有的同学选用陶土或活性炭脱色,有的同学选择脂溶性溶剂(加1ml氯仿)萃取色素,这就很好地排除了对水相滴定终点的干扰。为了解决由于白陶土或活性炭吸附,或者氯仿萃取对维生素c造成的误差,同学们进一步测定已知标准维生素c样品的回收率来校正未知样品的结果。一个普通的验证性实验通过更换实验材料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得一个“负结果”的实验方法得以延伸和完善。此外,在实验操作步骤中有意设置漏洞,留下一块空白,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提示,同学们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自觉地认真预习实验项目,甚至查阅文献资料,这种效果远胜于硬性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例如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血清是一个混合的蛋白质样品,其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多在ph4.0~7.3之间,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都向正极移动。因此,点样端应该置于电泳槽的负极端。在以往的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总有学生放反薄膜。现在我们只把原理讲清楚,不强调具体怎么操作,那些放反薄膜的同学势必得不到实验结果,这种失败他将会牢牢记住,再给一次重做的机会,获得成功之后的喜悦不言而喻。实践表明,得到一个“负结果”所起的作用远大于顺利地得到“正结果”,至少学生可以在失败中引起警觉和反思,进而主动探求解决方案。
3结语
总之,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启发式和创新性的培养,我们应该探索出更多更新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利用定性和定量实验方法揭示生物的现象和本质,培养学生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自觉探求未知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验证性实验作为起点,全面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教学方法,挖掘教学潜力,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之努力成为既有实践动手能力,又有创新科学思维和科研探究能力的人才。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篇十八
摘要: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它对于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知识具有庞大的系统化的网络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以将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更好的传授给学生,比如将深奥难懂的新陈代谢机理和复杂的代谢反应等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且形象具体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效果。生物化学的教与学是每一位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事情,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必须将两者平衡。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措施
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所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的特点就是理论抽象、关系复杂、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生物化学知识的抽象化。所以为了让学生跨越这个心理障碍,要对抽象化的概念进行感性材料方面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所以在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或理解概念,进而对整体的理论系统进行认识和掌握。生物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中有许多的概念可以直接凭直接观察和形象思维就可形成的具体概念,比如结晶和分解反应等比较简单的概念。其次,在生物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不仅保证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同时结合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不会对感念产生混淆。
1存在的问题
1.1概念模糊,反应复杂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生化教材,以由卫生部规划的本科第六版教材为例,教材中知识内容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及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联创生化。对于医学生来说,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所需要接触的新的理论、新的化学反应丰富多样,有的物质在生成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反应之间相互联系,且在同一种物质内进行分解代谢。比如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的实现就需要经过很多步骤,代谢反应完成后又继续进行多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副反应,使得反应变得更加复杂,对反应的可调节性造成阻碍。在这一系列的反应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物质及新的生化概念,基数庞大,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带来许多困难。通常,医学生物化学教材对概念的描述没有太多的文字,造成概念的抽象和模糊,相关知识点穿插在不同的章节之中,比较分散,只能在教师讲解之后进行归纳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是很难让学生可以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结构的。
1.2酶种类多,名称相似,易混淆
在人体内存在和很多酶,他们之间构成了不同酶体系。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由于酶的数量及种类众多,有的名称也比较接近,学生很难以进行准确的记忆,在应用过程中容易搞混。这种情况是医学的大忌,不同酶的功能不同,存在的部位也不一样,催化的底物也不一样,所参与的反应过程也不一样,如果在实践中进行错误的操作,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机体的生化过程包含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和复杂的代谢过程,其中代谢机制复杂,在反应过程中,经常出现代谢机制的循环使用,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长期下来,受反应机制和反应循环的影响,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打击,逐渐会产生出厌学的情绪,影响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解所学到的知识,生物化学的学习是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概念理论及解决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相关知识点。
2优化课堂教学措施
2.1善于质疑问难
无论是何种课堂,只要是课堂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所以构建高效课堂也是需要这两大主体共同努力,教师上课无外乎是为了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学到知识。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最直接互动就是进行提问,提高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教师在问的时候要找准切入点,提问质量的高低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提问的时机,在比较合适的地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质疑问难对教师的要求水平较高,从提问的质量可以反应出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生的了解,当教师真正做到这些时,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欲望。对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衔接点、相近知识和易混淆的点,在设计提问时应该对问题的关键点进行研究,提问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顺序性和逻辑性,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问题更加新颖,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2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无比的课程,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把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有趣也是一门学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生物化学这种理论和实践向结合的课程,可以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讲述实践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增强对求知的欲望。
2.3注重问题的梳理和归纳
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所学习的物质结构、代谢机理等知识都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知识点进行简化,让学生可以真正掌握知识点。其实,生物化学相关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经过梳理、归纳之后,整个结构就会显得完整、立体,根据这个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加强理解。当然,光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无论是教室还是学生都在摸索学习的道路上,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双方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杨艳萍,周鑫,刘福,牛利,郭建红,刘清华,王锋,张杨,李夏青.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xx(08).
[2]尚明霞.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12).
[3]章有章,查锡良,李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