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记录下来可以留下宝贵的回忆。心得体会的写作应当注重逻辑性,要有清晰的结构和条理,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让我们一起欣赏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有些地方会给你些许启发。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一
郑愁予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以浪漫主义的风格,诉说着内心的孤独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一直被后人所传颂并影响着大家。然而,在欣赏郑愁予的作品时,我们依然需要关注作品中存在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才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的。
第二段:对“错误”的解读。
错误并不仅仅是作品中的语言错误,更包括其文学价值和价值观念的问题。尤其是在郑愁予的作品中,有一些错误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在他的诗集《女人梦》中,部分作品对女性的描写存在性别歧视。
第三段:对错误是否应该被忽视的探讨。
有些人认为,既然作品具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那么其中的错误就应当忽略掉。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个文学作品,虽然在艺术表现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在文化、语言等方面有误,那么这就意味着其对现实的揭示和对历史的反思都可能存在问题。因此,纠正错误既是对作品的尊重,也是对作者的尊重。
第四段:错误的排除方式。
纠正错误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翻译作品的译者可以根据作品的原意进行翻译,将其中的错误排除;评论作品的评论家可以直面作品中的问题,带领读者一同探讨。而我们作为读者,也应该具备对作品的批判力,认真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剖析。
第五段:结语。
在欣赏郑愁予的作品时,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其中的艺术之美,更要注意作品中存在的错误,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批判和探讨。这才是对一个文学作品更为妥当的态度。同时,修正作品中的错误也迫使我们加深对文化、语言和历史等方面的了解和思索,推动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更为透彻深刻。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二
诗歌错误郑愁予分享给大家,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一起来看看吧。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它轻巧隽秀,美丽凄婉,含蓄蕴藉,百读不厌。诗的首句,“我打江南走过”,由江南起笔,诗意淡远开阔。江南,在古典诗词里,既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又是一个令人销魂之所在。屈原在《招魂》中地唱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凄婉哀伤。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句,又使它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历来备受文人骚客的由衷赞美。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著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同代稍后的韦庄干脆直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更是一首缠绵动人的闺怨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积淀成为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徊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花喻人,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也不乏其例。单是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分明又融入了感伤思念之情。这里的比喻,都是静态的。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以莲花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更鲜活。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在漫长的等待中,即使如莲花般娇美的容颜,也会像过了季节的莲花褪色凋落。第一节两句诗,前句简短,似游子漂泊匆匆而过,后句长而复杂,好像思妇的愁绪绵绵不尽。
思妇在漫漫无期的等待中,有一天,她忽然听到清脆的达达马蹄声由远而近,那必是自己思念的人骑马归来,她的心被达达的马蹄激活了,怀着满腔的惊喜,打开久久紧掩的窗扉,迎接归人到家,可看到的是一个陌生过客,从窗前走过,这和“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何其相似,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心伤的故事啊。《错误》确是一首精致典雅充满哀怨的诗歌。
诗读到这里,可以说已升堂,但尚未入室。我们说《错误》是一首优秀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它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在于它的现代手法的运用,张显了现代诗歌的魅力。下面,我们就叙述视角这个角度来剖析《错误》这首诗歌的现代性。
现代叙述学在分析小说时认为,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叙述者,作家并不直接在作品里站出来叙事,而是通过叙述者来叙事。古代诗歌中,闺怨诗多为代言体,诗人与诗之间的叙述者清晰明显。如唐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客观的叙述。有的诗人把自己设想为思妇,直接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如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而《错误》诗中的叙述者,与此又不尽相同,这个叙述者就是“我”,在诗中充当了两个角色,或者说叙述时采用了两种视角:受限制的视角和全知视角。《错误》诗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采用的是受限制的视角,第二句和第二节诗,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节,采用的又是受限制的视角。为了理解方便,我们不妨把原诗改动如下: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三
踩着归乡的步子,我的心也逐渐变得轻快起来,此刻太阳也似乎归心似箭,早早地便下了山,尽管连日来日夜兼程但仍不愿停住行程,继而走向另一座江南小城。
一路走来早已看到春的消息,但春风似乎从未临幸这座江南小城,路旁的柳枝巍然不动,似铁如刚。别是太阳太过吝啬,收回了一切春意和生机。而让几丝淡淡的忧怨、几缕轻轻的思愁肆意地弥漫于空气中,不胜凉意。马蹄的“达达”声不断在空气中回响,我诧异平日里没有多大声音的马蹄,在此刻却像一颗丢入湖中的石头击起的水晕,余音不绝。这大概便是“静故了群动”的意境罢。我愈是前行,便愈觉得凉得彻骨。愈是凉得彻骨,愈觉得有一种灼热的目光火辣辣地想将我烧透。我不由地调转马头,在昏暗的夕阳中搜索那双目光。吱呀”一声,像是对我搜索的应答,从厚重的.门内闪出一个人影伫立在门边上。由于屋内透出了灯光,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少妇倚在门旁,发髻油亮,略施粉黛。这难道便是春?不,这春怕跨过了夏早已入秋了,她日日呼吸这愁怨的空气怎能不忧愁,而这空气因为她的忧愁而更加愁怨。
她踮着脚尖,颦着眉头,眉下的一双含着秋水的眼睛深深地锁定着我。我也看着她,看看,内心浮现出另一个形象,曾几何时,我的妻子也是这样颦眉远送的,她们都有一双含着秋水的眼睛,都期盼我有所行动——调转马头向她们飞奔而去,对她们说:“我回来了。”不由地,我拉紧了缰绳,马儿迈开步子,缓缓地向她走去,她的眉头也缓缓地展开,像一朵开放的水莲,但我忽然停下了,她,毕竟不是我的妻子,我不是她殷殷的期盼,我那含着秋水的妻子才是的。
我坚定地调转马头,向前奔去,留给她一个残忍的背影。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带给她希望和失望的人,但我由衷希望我是最后一个,我觉察到一朵水莲静默地谢了,在我心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四
郑愁予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常常涉及对于生命、爱情、人性等话题的深刻探究。其中,诗集《错误》中的这首同名诗,更是很多人所熟悉的名篇。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人对于人生和爱情的独一无二的见解,同时也可以引发我们对于自己的思考和回顾。
第二段:对于“错误”的理解。
在这首诗中,诗人谈到了人的生命经历中所遭遇的“错误”。在他看来,无论是时光、命运、梦想、感情,都可能给我们带来无法修复的伤痛和遗憾。然而,诗人并没有将错误看作是一种绝望和痛苦的体验,反而将它看成是人生中必经之路。正是这些错,才让我们成为了今天的自己,让我们不断成长。
第三段:对于人生的思考。
有关人生的思考,一直都是高度关注的话题。在诗人看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阴差阳错,最终还是要跟那些经历和错误共同承担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能够“把这世界上身在其中的人看作是自己”,能够接纳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会变得坚强。
第四段:对于爱情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于爱情也进行了深刻的探究。他指出,爱情中也充满了“错”,有时候我们所爱的人并不爱我们,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冷战。然而,诗人并不认为这些错误应该成为爱情中的缺憾和遗憾。无论是爱情中的错误还是不足,都是成长的过程,都使人变得更加温暖和善良。
第五段:结语。
诗人郑愁予在这首诗歌中,用朴素而细腻的语言,道出了他对于人生和爱情的独特见解。这些错误、不足之处,反而成为了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或许,正是这些“错误”,才让我们成为了今天的自己,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在往后的生命旅途中,让我们感恩这些不如意,接纳这些过错,并继续前行。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五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六
我打江南走过.
暮色近了,但那翠绿的河岸与空灵的山水却未曾褪去半分的美丽,果然是水乡啊,永远的烟雨蒙蒙,永远的缱绻氤氲,与黄沙莽莽的大漠不同,这里没有大风,烈日,有的只是精致的诗情画意,温柔的接纳着每一个过客.
静谧,江南不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么?怎么此刻如此的宁静,又或许再生动热闹的人也需要休息?江南也是如此罢,繁华惯了,反倒思念起了最初的寂寞.
水畔边立着些双层的木屋,古色古香,与柔美的水合着,如梦的清香霎时弥散开来,别有一番奇巧曼妙的风致.
“吱”一声,木板间摩擦声音恍然响起,微弱却清脆.我却是猛然一惊,收回了散漫的思绪,循声望去.谁知这一眼,便再也难以忘怀.
一扇木窗推出了一个女子,她的神情是那样急切而伤感.可是让我惊诧的是,她的视线竟然是向我投来?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舞动的裙裾衬着无比的落寞,单薄仿佛即将被风吹落的莲花,发簪斜乱的插着,尚未挽好的青丝温柔的倚在双肩.我看不清她的容颜,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然而眼神相交的那一刻,我彻底迷失.
如莲的容颜顷刻凋落,被风吹落.
寂寞,倦意,失落,飘了江南一季的天空.
而这一切只在我的惊讶、回眸、凝视之间.
我手足无措的立在原地,不知做错了什么,却突然想起了一首词: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眼前之景又何尝不是?只不过千帆成了马蹄,白频洲成了青石路.
一切都是静静的,连一个足音都没有,一切的一切在这一刻停滞.恰若女子紧闭的心扉,荡漾着如水的寂寞.一切的等待,在这一刻破灭,一个遥不可及的错误;一切的沉睡,在这一刻惊醒,一个乐极生悲的梦魇.东风滞留在遥远的地方,柳絮在柔柔的枝条中又沉沉睡去,不管人间的等待和梦.
“经一别,已无言.初时前庭柳,青青,君知否?君知否……”
低弱的沉吟尽数落入耳中,绿柳早春,青石深巷,我不禁轻问:“春天,真的已经到了么……”
一声长叹,伴随着马儿的一声长嘶,缰绳过处,一阵清冷的风,搅碎了女子的叹息,“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从此,丰腴的江南在心中消瘦,风景变了数旬,如莲,在开开落落之间却只剩下了一支干枯的荷梗.
我轻轻拍打着马儿,马儿低低的长啸,我看着马儿,马儿也望着我,那眼神幽深幽深,望的我一阵心痛.它仿佛在诉说着些什么,我听不清.
数度春与秋中,我一直不知道,原来它说的是:“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莽莽的黄沙刮的漫天都是,我的泪就那样流了下来.
后记。
经一别,已无言.往事如烟,尽梦断无眠.自古多情伤,更那堪情深非身前!多情扰人无情梦,一世纷纷如雪霰,乱入浮萍,惊散流年.长一悲,只叹多情未婵娟,谁人知我痴绝?春花秋月,终是一番空时节!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七
郑愁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作品被誉为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一。然而,他的一些作品里却不免出现了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引起了人们的讨论和思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第二段:错误的体现。
郑愁予的作品中有一些错误主要体现在文字选择和使用上。例如,在《钱塘湖春行》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应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应为“门泊东吴万象船”。这些错误虽然只是因为语言表述不严谨或者错别字而产生,但是却又独具意义。
第三段:错误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郑愁予会犯这些错误呢?一方面是对语言的使用不够严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所限。这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挑战,那就是如何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从而避免犯下类似的错误。
第四段:错误的启示。
人们常说,“善恶相因,乌鸦不是黑的”。同样地,错误所带来的启示和启迪也是很有价值的。首先,错误让我们更加谦虚和谨慎,不要轻易犯错。其次,错误还能够促进和推动我们的思考和创新。其实,在郑愁予的错误中,也能够发现他自己的探索、尝试和创造。
第五段:结语。
郑愁予的错误告诉我们,完美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即使是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完全达到绝对正确无误。但正是由于这种人性的缺陷而产生的启示和启迪,让我们的思想和作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在我们面对错误的时候,不要过于自责或者退缩,而要更加坦然和勇敢地面对,让错误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八
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地鉴赏这首美丽的诗歌并针对其中鲜明的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懂得好的诗歌应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让学生对郑的诗歌创作及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地点:多媒体教室。
方式:以诵读和互动讨论为主。
过程:
一:
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
先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范读。
师:请注意本诗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书面化的词语,请同学们指出来,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帏(wei)、窗扉(fei)。
“如莲花的开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齐读。
三: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热烈鼓掌)。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九
1、知道上课专心听讲的重要性。
2、明白在外面擅自离开身边大人会遇到危险。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一、小猴子图片一张。
——孩子们你们认识这张图片上的动物不啊?
——谁来说说猴子都喜欢什么啊?
——你们知道小猴这么多事那!
——那我们一起看小猴子怎么上课的吧!
二、讲述《不专心的小猴》的故事。
——山羊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森林里学习大自然……。
——到森林里小猴没有听老师讲课,去抓蝴蝶了……。
——小猴抓够蝴蝶后,才发现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
——山羊老师和同学们找到小猴时,山羊老师批评小猴……。
——小猴妈妈来接小猴放学……。
三、《不专心的小猴》故事的内容大义。
——说小猴不认真听课,光顾着玩了。
——小猴不听老师的话,自己走丢了。
——山羊老师发现小猴不见了,就去找小猴啦。
——找到小猴后,老师告诉小猴自己乱跑会遇到危险的。
——小猴妈妈问小猴,小猴答不上来,认识到了错误。
四、小结。
——故事是不是说明上课不认真听讲,就什么也学不会啊!上课专心听讲很重要啊!
——我们外出一定要跟住身边的大人,如果自己走丢遇到危险了怎么办。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十
1、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细心做事的习惯。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1、教师故意说一些错误的句子,让幼儿纠正:你们听听我的话有什么地方是有问题的?请你帮助我纠正。例:
(1)弟弟长大了,要吃奶。
(2)晚上,太阳出来了。
(3)夏天天气冷,要穿毛衣。
(4)船在天上飞。
2、教师让幼儿看一看有错误的图片,启发幼儿细心观察,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并帮助改正,还要说清楚错在哪儿。
3、教师把每一句话重复一次,稍停顿,然后请幼儿回答更正。
4、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设计语句。
该游戏目标实现的程度较好,内容适合程度较好,幼儿很感兴趣。通过语音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的敏感性。句子较短,孩子发现错误比较完整,如果是长句,则只能发现一两个错误。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十一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这一题材;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把握思妇词这一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解读和探究。
1、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
(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
要点归结: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有“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及第二节中的诗句为证。
2、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
(1)诗中用什么意象来写女子的外貌?
明确:(投影:莲花—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的特点: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投影:最是那有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
(投影:纯净温柔)。
明确:倒装句,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为了强调“开落””。“在季节里”是说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红颜憔悴枯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女子的美丽与深情。
长短句交替,长句暗示女子等待时间之长,短句暗示过客匆匆。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3)女子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诗中说“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帏不揭”、“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内心很寂寞。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春帷不揭”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而她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3、展开想象,再现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生: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4、背诵课文。
(四)总结扩展。
总结:就这样错了千百年也美了千百年。
是啊,在归人的声声长叹中,有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幻成同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有多少莲花似的容颜蹉跎在哭泣的`岁月中,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相思之曲……千百年过去了,她们依然等待着,在等待中轮回。这正如丰子恺在《实行的悲哀》中说的:“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于其中而在其外。”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我们才可以吟唱出“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这样的句子,平淡而从容,即使伤感,也带着释然的微笑。
(五)作业布置。
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你们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去体味和感悟诗歌的意蕴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其中凄美的故事。当然,作为一首短诗,我在课堂上也让学生自由读诗,甚至背诵。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条件(底子比较薄),所以有一些环节学生有点跟不上。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需要备学生,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各种状况。同时,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十二
《错误》展现的是一幅唯美的画卷:过客骑着马儿打窗下路过,偶一抬头,对上的,是一双从希翼倏地暗淡的双眸。盈盈的眼中是不尽的思念。然后,重重的失落。
是什么样的情,可以使一张美丽的容颜甘经时间孤寂的考验?
郑愁予以细腻的文人之心捕捉了女子执着、落寞、无奈的心境,以春天的生机为支点,大叹女子的心扉不开、自己失误的无辜和抱歉。什么情如此值得等待?那是信任之后的全身心的爱恋吧!
郑愁予是高明的。来到如水的江南的他,没有重墨大谈等待的场景,没有交代前因后果。仅一对视,给了读者宽裕的想象空间。达达的马蹄敲出了女子再次的希翼。之后,“我”却只能说句对不起。因为“我”从那对视中视出了狠狠的失望。郑愁予拨动的是读者内心的那根敏感的弦,读者怜由心生。
有这样一种女子,她们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坚强的心;她们不屑于世间的尔虞我诈的纠纷;她们脸上挂着令人感觉受到冷落的表情却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她们害怕受伤不会经意去爱,但是一旦爱了就是永远的烙印。《错误》中的那个女子就是这样的吧:通身尽是落寞的排斥,紧闭的心灵却透露着更多的真诚。所以“我”在马儿即将掠过窗口时成就了这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们被这95个字虏获,我们更感动于这细腻而无奈的心声。
错误。许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许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许是在对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许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后却又不得不分离。我们会无意中忽略一路上的风景,执着于我们的错误,或是惋惜,或是埋怨,或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到了借口:世间总会有不变的。
是呀!我们都常说世事无常,但我们也知道:不变是常道,变易为非常道,道就是不变的自然原则。可是,那并不能成为我们错误的借口。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十三
1.学习《错误》,了解郑愁予的简历及诗歌创作特点。
2.学习《错误》,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一、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在朗读时,最好找几位同学单独朗诵,整体朗诵没有氛围,无诗歌韵味,
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再用多媒体放中央电视台的《错误》朗诵。让学生感受名家朗诵的风范。
三、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走在青石的街道上,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一生:他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这些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见的较多。
(师补充:很好,举个例子。东风这一意象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以讲郑具有很深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师:很好。
一生:还有“达达”的马蹄声,这在中国文化里才有。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约定的。
(鼓掌!)。
三、师:很好。大家谈了这么多,我们来简单看一下郑愁予的个人简历。也是为本课做一个总结。
放上投影片,老师带领学生们看一遍。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篇幅不长,但艺术上却很有特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打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选读郑愁予的其他诗作并向同学推介。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十四
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它轻巧隽秀,美丽凄婉,含蓄蕴藉,百读不厌。诗的首句,“我打江南走过”,由江南起笔,诗意淡远开阔。江南,在古典诗词里,既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又是一个令人销魂之所在。屈原在《招魂》中地唱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凄婉哀伤。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句,又使它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历来备受文人骚客的由衷赞美。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著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同代稍后的韦庄干脆直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更是一首缠绵动人的闺怨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积淀成为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徊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花喻人,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也不乏其例。单是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分明又融入了感伤思念之情。这里的比喻,都是静态的。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以莲花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更鲜活。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在漫长的等待中,即使如莲花般娇美的容颜,也会像过了季节的莲花褪色凋落。第一节两句诗,前句简短,似游子漂泊匆匆而过,后句长而复杂,好像思妇的愁绪绵绵不尽。
思妇在漫漫无期的等待中,有一天,她忽然听到清脆的达达马蹄声由远而近,那必是自己思念的人骑马归来,她的心被达达的马蹄激活了,怀着满腔的惊喜,打开久久紧掩的窗扉,迎接归人到家,可看到的是一个陌生过客,从窗前走过,这和“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何其相似,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心伤的故事啊。《错误》确是一首精致典雅充满哀怨的诗歌。
诗读到这里,可以说已升堂,但尚未入室。我们说《错误》是一首优秀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它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在于它的现代手法的运用,张显了现代诗歌的魅力。下面,我们就叙述视角这个角度来剖析《错误》这首诗歌的现代性。
现代叙述学在分析小说时认为,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叙述者,作家并不直接在作品里站出来叙事,而是通过叙述者来叙事。古代诗歌中,闺怨诗多为代言体,诗人与诗之间的叙述者清晰明显。如唐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客观的叙述。有的诗人把自己设想为思妇,直接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如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而《错误》诗中的叙述者,与此又不尽相同,这个叙述者就是“我”,在诗中充当了两个角色,或者说叙述时采用了两种视角:受限制的视角和全知视角。《错误》诗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采用的是受限制的视角,第二句和第二节诗,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节,采用的又是受限制的视角。为了理解方便,我们不妨把原诗改动如下: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十五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境。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
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十六
诗歌错误郑愁予分享给大家,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一起来看看吧。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它轻巧隽秀,美丽凄婉,含蓄蕴藉,百读不厌。诗的首句,“我打江南走过”,由江南起笔,诗意淡远开阔。江南,在古典诗词里,既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又是一个令人销魂之所在。屈原在《招魂》中地唱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凄婉哀伤。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句,又使它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历来备受文人骚客的由衷赞美。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著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同代稍后的韦庄干脆直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更是一首缠绵动人的闺怨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积淀成为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徊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花喻人,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也不乏其例。单是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分明又融入了感伤思念之情。这里的比喻,都是静态的。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以莲花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更鲜活。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在漫长的等待中,即使如莲花般娇美的容颜,也会像过了季节的莲花褪色凋落。第一节两句诗,前句简短,似游子漂泊匆匆而过,后句长而复杂,好像思妇的愁绪绵绵不尽。
思妇在漫漫无期的等待中,有一天,她忽然听到清脆的达达马蹄声由远而近,那必是自己思念的人骑马归来,她的心被达达的马蹄激活了,怀着满腔的惊喜,打开久久紧掩的窗扉,迎接归人到家,可看到的是一个陌生过客,从窗前走过,这和“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何其相似,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心伤的故事啊。《错误》确是一首精致典雅充满哀怨的诗歌。
诗读到这里,可以说已升堂,但尚未入室。我们说《错误》是一首优秀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它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在于它的现代手法的运用,张显了现代诗歌的魅力。下面,我们就叙述视角这个角度来剖析《错误》这首诗歌的现代性。
现代叙述学在分析小说时认为,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叙述者,作家并不直接在作品里站出来叙事,而是通过叙述者来叙事。古代诗歌中,闺怨诗多为代言体,诗人与诗之间的叙述者清晰明显。如唐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客观的叙述。有的诗人把自己设想为思妇,直接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如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而《错误》诗中的叙述者,与此又不尽相同,这个叙述者就是“我”,在诗中充当了两个角色,或者说叙述时采用了两种视角:受限制的视角和全知视角。《错误》诗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采用的是受限制的视角,第二句和第二节诗,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节,采用的又是受限制的视角。为了理解方便,我们不妨把原诗改动如下: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十七
教学目标: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碍难感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一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朗读诗歌。
二、总体把握。
1、诗歌内容。
明确:见《教师用书》。
2、诗歌特色*。
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主要有:
(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
(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台湾而坚持中华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
(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4)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三、具体赏析。
1、“错误”
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讨论明确;大致有:
(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
(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
(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
(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
(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3、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参看《龙门新教案》)。
四、再读诗歌。
五、作业布置。
错误郑愁予心得体会篇十八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1.把握思妇词这一题材;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1课时。
多媒体、黑板、粉笔。
通过诵读、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把握思妇词这一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板书课题)。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
(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有“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及第二节中的诗句为证。
明确:(投影:莲花—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的特点: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投影:最是那有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
(投影:纯净温柔)。
明确:倒装句,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为了强调“开落””。“在季节里”是说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红颜憔悴枯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女子的美丽与深情。
长短句交替,长句暗示女子等待时间之长,短句暗示过客匆匆。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明确:诗中说“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帏不揭”、“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内心很寂寞。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春帷不揭”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而她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生: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就这样错了千百年也美了千百年。
是啊,在归人的声声长叹中,有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幻成同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有多少莲花似的容颜蹉跎在哭泣的岁月中,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相思之曲……千百年过去了,她们依然等待着,在等待中轮回。这正如丰子恺在《实行的悲哀》中说的:“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于其中而在其外。”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我们才可以吟唱出“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这样的句子,平淡而从容,即使伤感,也带着释然的微笑。
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你们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去体味和感悟诗歌的意蕴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其中凄美的故事。当然,作为一首短诗,我在课堂上也让学生自由读诗,甚至背诵。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条件(底子比较薄),所以有一些环节学生有点跟不上。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需要备学生,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各种状况。同时,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