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情况总结范文(14篇)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并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对个人的长处和不足进行评估和反思,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见解多样,可以帮助我们扩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一
影响,使全州非公经济继续连结平稳较快增添。截止尾,全州挂号注册的非公经济总户数60935户,增添16.2%,从业人130325人,增添12.6%,注册资金1042061万元,增添28.6%,上缴税金97451万元,增添6.4%,估量完成增添值133亿元,增添14.8%。
一、20我州非公经济成长的特点。
(一)非公经济吸纳社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尾,全州非公经济吸纳就业人员130325人,增添12.6%,持续三年连结两位数以上的增添,完成省查核使命的104。3%。非公经济吸纳社会就业能力的增强,有用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不变社会、扩年夜就业阐扬了积极浸染。
(二)非公经济上缴税金增速放缓。我州非公经济上缴税金自成立非公经济统计轨制以来,每年均连结两位数以上增添,出格是至之间,年均增添46%,2010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上半岁首度呈现负增添,到2010年6月底,全州非公经济上缴税金同比下降9.3%,到下半年,州委、州政府采纳各类法子起头显效,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截止2010年尾,全州非公经济上缴税金97451万元,增添6.4%,增速较上年度下降近30个百分点。
(三)非公经济企业数目快速增添。2010年我州非公经济企业数目年夜幅增添,其中个体工商户增添最快,截止2010年尾,全州挂号注册的非公经济总户数60935户,增添16。2%,其中个体工商户57288户,增添16%,净增7912户,净增数为历年来最高。
(四)非公经济投资规模不竭扩年夜。2010年,全州非公企业注册资金达1042061万元,增添28.6%,净增23.2亿元元。其中:个体工商户171631万元,增添46.8%,私营企业814319万元,增添27。8%。
(五)企业出产经营情形有所好转。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州岁首规模以上停产企业49户,跟着州和各县政府实施的非凡优惠政策拉动和部门矿产物价钱微升,今朝已根基恢复出产。
二、工作法子。
(一)当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加速非公经济成长相关文件,出格是连系我州现实拟定的配套政策,使全州各级各部门的思惟真正统一到诚心诚意为非公经济的成长搞益处事上来。
(二)进一步优化情形,搞益处事。一是改变政府本能机能,增强处事意识。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树立率领就是处事、打点就是处事的不美观念,把为非公经济供给优质高效处事作为主要职责,不竭增强处事意识,继续开展社会评议部门行风轨制,周全促进处事质量的提高。二是鼎力成长社会中介处事系统。撑持成长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加速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手艺撑持、信息处事、打点咨询、人才培训、平安评价、资产评估、海关报关、税务代办署理、商标代办署理、海外市场代办署理等公共性处事机构培植。加速成立中介组织执业尺度和看管机制,规范处事行为,提高处事质量。三是加速培植创业教育系统。当真落实国家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鼓舞激励全平易近创业,以公益性处事机构为载体,向企业草创者供给政策咨询和处事,解决草创阶段的.凸起坚苦,提高开办成功率。鼓舞激励投资商投资成立创业教育基地,加速创业教育系统和创业孵化基地培植,为创业人员供给全程处事,非公企业成长专项资金要对创业教育基地培植和创业教育勾当给以扶助。
(三)加年夜对非公经济的扶持力度。用好州级非公经济成长专项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严酷按照扶持原则,严把项目审核关,对项目实施跟踪问效,确保资金用在项目成长上,有前提的县也要在本级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四)千方百计解决非公经济资金欠缺的问题。一是完美担保系统。成立和完美非公企业担保系统,鼓舞激励多形式、多渠道组建非公企业担保机构,初步形成省、州、县三级非公企业信用担保收集系统,成立三级联保机制。指导企业增强内部财政打点,对企业实施信用看管,成立企业信用网站,按期向社会发布守信企业,曝光失踪信企业,对失踪信企业给以必然赏罚。二是成立政、银、企、保四方合作机制,搭建融资平台。按期或不按期召开各类形式的银政、银企座谈会,搭建银企双向交流的平台。同时选择一批成长型企业举荐给银行,优先给以信贷撑持和金融处事。
(五)进一步增强非公经济运行剖析。今朝,我州非公经济统计监测系统已经具备必然基本,此后要进一步增强非公经济运行剖析,实时、周全、切确把握非公经济运步履态,发现问题实时协调整决,确保完成非公经济方针。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二
“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我们局全体机关干部紧紧围绕改革攻坚战、项目攻坚战这两条主线,全面的开展了工作。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38700。
万元,同比增长。
12.8%。
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2000。
万元。
同比增长。
12%。
产品销售率达到。
95.4%。
同比增长。
0.4。
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
135。
万元,同比增加。
59。
万元。重点企业运行平稳,吉林省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分公司上半年预计生产轴承。
220。
万套,完成工业总产值。
1600。
万元,同比增长。
45%。
其中开发卡轿车轴承。
24。
种,完成新产品产值。
700。
550。
吨,完成工业总产值。
2700。
万元,同比增长。
30%。
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上半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550。
万元,同比下降。
19.7%。
下降主要原因是每件靠背芯价格下调近。
8
350。
万元,同比增长。
7.5。
倍。
年初将我市工业项目落实到经贸局、工业控股公司、项目办等并落实到专人,跟踪不放。截至到目前,己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一是异型胶管项目。
该项目属续建改造项目,由大安橡胶工业总公司承办,具体由经贸局负责,异型胶管项目由温德君在北京融资,目前己完成企业注册等全部手续,融资渠道有三个,据反馈的消息近期可到位资金。
二是糖厂玉米色素项目。
该项目在
3
月
24。
日,大安糖厂和长春天裕应用技术开发公司正式签订合同,由天裕技术开发公司以。
570。
万元买断糖厂,用于玉米黄色素等项目的开发。目前,资金尚末到位。
三是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的座椅总成项目。
大安市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成功的与武汉云鹤集团洽谈签约了生产汽车靠背座椅总成项目,目前企业正在扩建厂房和安装设备等工作,边安装,边试产品第一批产品己经供货,
7
月中旬试车。
四是尼龙。
-11。
树脂项目。
目前,该项目一是继续在与正信集团洽谈,对方表示今年一定把项目搞上去。二是寻求新的投资者。目前,己经同辽宁、吉林、北京等省市的
16。
7
家公司传递了项目资料,现在工业控股公司范立君正在深圳与香港恒盈利丰投资公司洽谈。
五是本色草浆项目。
本色草浆项目争取与国情委、国家扶贪办融资合作,该项目现正在洽谈运作当中。
六是。
“大安市农业产业化促进中心”项目。
该项目实质是一个融资平台,上海泽慧企业公司为我市设计“中心”方案。该“中心”方案将包括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
按照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全力打好改革攻坚战的要求,坚持积极稳妥,务求实效的原则,突出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集中力量抓重点企业改制。
把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在改革与招商结合上实现突破。在有意向购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几位客商中,我们确定了双鸭山市振兴煤矿的老板做为购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招商对象,经多次洽谈和到企业实际考察,确定了企业产权出售标的
2
500。
万元,由对方买断企业产权,购买资金全部用于解决陈欠工资、集资款、欠交社保养老金、职工经济补偿金等。
二是集中时间抓破产工作,为。
“双退”打基础。
将企业的破产工作从申报、审批、评估、清算到财产分配都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抓紧抓实,并经常调度。目前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石油钻采厂、大发酒厂、石油机械配件厂、大安罐头总厂五户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近期均可以完成破产终结工作。其中: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只差法院对破产分配方案依法裁决,宣布破产终结后整个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工作将全部结束。
三是积极组织搞好宣传,公开出售一批企业。
4
月份通过大安电视台、白城日报向社会公开发布。
7
户企业出售公告,并对投标者做强做大企业的能力、经济实力、诚信度、对职工负责的态度、产品研制与市场开发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和任务,下一步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2
68000。
万元,同比增长。
11.4%。
我市调整后年计划为。
77000。
万元,增长。
18.3%。
(年初计划为。
70000。
万元,增长。
15.7%。
)
工业增加值白城市下达计划为。
22440。
万元,同比增长。
10.3%。
我市计划为。
24000。
万元,同比增长。
17.8%。
产品销售率计划为。
97%。
比上年增长。
0.9。
个百分点(同白城)独立核算工业利润白城市下达计划为。
600。
万元,同比增长。
12.8%。
我市计划为。
650。
万元,同比增长。
22.2%。
这个指标增长速度虽然比较高,但在白城六个县市区中还是排在后面,一定要全力抓增产,力争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
下半年,要加强工业生产的指挥调度,搞好工业经济运行的超前预测和分析,要发挥经贸局、统计局、民营局及各工业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深入工业企业调查研究,掌握运行态势,出现问题及时调整处理。要抓好统计报表工作,对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的基层单位要确定专人,对工作变动,轮岗创业造成空档的要安排专人接管,保持统计报表工作的连续性。
下半年要对重点生产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生产企业搞好协调服务,解决难题,确保这些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重点抓好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分公司、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明胶有限责任公司、油脂化工厂、恒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原第二汽车配件厂。
)
20。
企业。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分公司全年要生产轴承。
400。
万套,实现产值。
3000。
万元,实现税金。
300。
万元以上,力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要在。
7
月中旬,完成座椅总成项目改造,全面投产达效,把上半年的欠帐找回来,实现全年。
1600。
万元工业总产值目标,可新增产值。
1000。
万元,新增税金。
50。
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明胶有限责任公司全年要生产明胶。
1200。
吨
实现。
6000。
万元的工业总产值计划,预计实现税金。
200。
万元,油脂化工厂要实现工业总产值。
800。
万元,预计新增税金。
50。
万元。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三
我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统计体制改革加快统计信息化进程夯实统计基础力量建设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作风建设打造诚信统计品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推动我区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20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和党建方面。
(一)思想政治工作我局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广大党员与干部的学习教育。通过加强政治学习教育,使我局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了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通过加强思想学习和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科学的权力观,政绩观;通过加强党纪政纪条例法规教育和作风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能力、抵御风险能力。
(二)党建工作。
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加大了党建工作力度。除了共产党员按照区委先教办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阶段任务外,还要求所有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也要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并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为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另外,根据局党支部的发展计划,经过组织程序,我局今年又有3位同志被机关党委批准为预备党员。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要求他们定期向培养人写出思想汇报。支部还定期听取培养人对培养情况所作的汇报。
(三)精神文明建设。
多年来,我局一直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表彰。今年在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针对我局年轻人多的特点,充分发挥工、青、妇的职能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结合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的活动。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读一本好书,学一项技能,争做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让他们加强沟通与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继续开展“创文明单位,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局机关组织评选文明家庭,文明股室和文明服务标兵等活动,组织大家积极参加不同主体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区里组织的“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扶贫助困活动,为***居委会和***居委会各送去了一台微机。这些活动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民主法制建设。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了《**区统计局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对我局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范围、形式、基本程序和有关事项等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做到重大事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协商一致,集体决定,不搞一言堂。保障了广大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结合“四五”普法,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大家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大家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大家积极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各种邪教作斗争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五)党风廉政建设。
定《**区统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实施方案》,通过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档案,以及制定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党风廉政建设报告制、党风廉政警戒制度等达到了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到位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明确。
(六)政务公开和机关效能建设。
根据区委的安排部署,我局从下半年开始进行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工作。接到有关通知后,我局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了“**区统计局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对公开范围、目标任务及具体工作步骤和内容等作了详细具体的安排。紧接着,根据方案规定的步骤,按照“六要”和“六清”的要求,清理了我局行政职权,并编制了行政职权目录,完成了权力审批,编制类别和项目流程图,对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举报监督电话等作了具体详细的说明。下一步将根据方案规定进行具体公开工作。根据区委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我局进行了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并作了认真的总结。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围绕中心,高质高效,统计调查任务进展顺利。
1、狠抓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各类统计报表。精心组织、严格要求,认真抓好统计报表,准确、及时、全面、完整地上报各类统计报表,较好地完成年报和年定期统计报表。
2、追求效率,圆满完成各项统计调查。高效组织完成了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城镇居民家庭收支预期快速调查等各类临时性调查。
3、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改革成效显著。上半年,我局住户调查工作被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评为优秀。一是切实抓好数据采集、调查表审核录入上报及数据提高月活动、业务培训、等各个环节,确保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顺利开展。截止6月底,我区分省样本及分市县样本住户共158户。二是协助市调查队住户调查处工作人员深入固定联系点开展相关工作,开展困难调查户的关爱工作。三是开展电子记账,确保数据保密。鼓励有条件、年轻化、习惯上网操作的辖区记账户逐步推广电子记账工作,提高日常记账效率和住户数据质量。目前,已有101户电子记账户,占总家庭数的81.5%。
4、加强基层服务调研,开展健康服务业企业认定工作。一是为满足国家制定健康服务业相关政策,加强对健康服务业的宏观管理需要,我局根据市统计局初步筛选的433家健康服务业法人单位开展审核认定工作,对单位详细名称、行业代码、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活动等信息进行核实。二是积极走访企业,重点走访亿元以上企业,定期下企业向企业宣传统计法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如产值、订单、销售等)情况,对数据波动较大的企业进行动态监测。
5、严格审核申报区政府资助企业的财务数据。根据区领导的指示,严格审核区政府资助企业上报数据与统计部门的数据是否相符,企业是否存在瞒报或者虚报的情况。共完成区财政局、贸工局、科技局和建设局等来函近7批次210多家企业的财务数据核对工作。
6、实施耗能企业监控,协助做好全区节能减排工作。根据全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职责分工安排,并按龙岗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的要求,积极参加全区节能降耗相关工作会议,协助做好每年的节能考核工作。除了实施月报统计工作外,还对重点耗能企业实施季度监控。
(二)突出重心,逐项落实,统计重点工作成效明显。
1、全面清理职权,规范清单编制工作。我局建立“一把手”负责工作机制,对照所属职能及相应的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行政职权清理工作,圆满完成了清理任务,共梳理出行政职权事项22项,多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征求意见70份,通过龙岗区政府在线向社会发布权责信息表和运行流程图,让群众明晰办事程序,让群众找得到门路。
2、全力做好“四大工程”建设,3、全面梳理跟踪监测,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一是积极应对上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严峻趋势,我局按照区主要领导及经济形势分析会的要求,联合区发改、经促、科创等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全面梳理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信息。二是用好我区固定资产信息平台,对亿元以上项目及未开工项目,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全面梳理,做好新开工项目入库工作。三是做好统计业务人员培训工作,详细制作项目入库流程文件指导街道统计人员进行上报工作,与区发改局出台了《关于印发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经费使用范围的通知》,以固定资产投资经费为激励,提高统计业务人员积极性。四是针对我区大型城市更新项目,积极协调区国土委、区更新办等职能部门,加强项目开工进度统计数据监测。五是积极与上级统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跨区项目分成比例。1-5月,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增速第四。
4、加强新增企业申报工作,完善四上企业入库管理。一是对接区经促、发改、住建等部门,对新引进注册单位采取“先进库,再有数”的原则,对新增企业运营情况,及时梳理入库监测;二是继续延续准规模以上企业季报报送制度,监测企业的规模变化;三是对新增限上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补充纳入各专业报表单位库,确保“四上”单位应统尽统,指导督促企业如实反映增长情况,确保经济发展成果得到真实体现。截止6月底,我区四上企业共204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6家,加强四上企业的跟踪管理工作。
5、圆满完成龙岗区企业发展情况调查资料开发工作。去年,根据区领导的指示,我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区经促局、政法委及各街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根据“在地登记”的原则,结合我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核查数据库,共37145家企业参与调查,其中法人31612家,分支机构4987家。我局委托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了《龙岗区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全面梳理龙岗区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资源与经营状况,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增强龙岗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分析对推动全区企业转型升级和稳定发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处理能力。一是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区经普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三经普工作,多次召集各街道普查机构安排工作任务,亲自走访各街道,跟踪普查工作进展。三是合理制定普查各项工作细则,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汇总各街道反映的各类问题,及时协商并提出解决方案,统一解答口径,强化了区经普办的综合处理能力。
2、重培训强基础,扎实开展普查员培训。一是开展区级经普业务培训,分四期完成了500多人次的普查业务及pda实操培训工作;二是进行了街道一级的经普业务培训,对各社区选调、招聘的普查员进行了经普业务培训,完成了3000多人次的培训工作;三是组织个体户抽样社区的普查两员参加市调查队的有关培训,完成了12个抽样社区全部155名普查两员的验收考核,个体户抽样社区的所有普查两员皆获得了市调查队颁发的考试合格证。四是开展三经普数据表内及跨表审核改错培训工作,及时对上报数据中存在表内、跨表重名重码、法人和产业单位不匹配等问题进行了核实修正。截止6月30日,我区已基本完成全区8000多家存在表内、跨表错误的单位、个体的普查信息审核修改工作。
3、现代科技助力,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一是建立身份数据库,提高普查员身份公信度。我区开发了含二维码识别的普查两员证。通过手机扫描普查两员证,普查对象可确认普查两员的身份。二是加强数据把关,引进新型数据审核系统,对各有关经济指标、从业人员数等总要信息进行严格把控。三是全面推广移动数据采集设备pda。实现了普查员入户清查、普查填报、数据录入、现场审核、数据发送等工作一次性完成。截止2014年6月30日,我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上报企业40397家,其中,国家联网直报单位2091家;非联网直报单位38306家,个体经营户信息89547家。
(四)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工作,助力经普顺利开展。
1、严守“四条红线”,实现执法全覆盖。我局严守“四条红线”,坚持以自查为基础开展统计执法工作,除主要围绕工业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外,还加强对服务业、固定资产、商业专业的检查,实现执法全覆盖。上半年,共对120个统计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核查事项稽核,发出18份《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对359个新增统计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依法立案查处了1家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企业。
2、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及学法用法工作。一是通过上门调查核实、详细解释、法律法规讲解、发放法律告知书等手段,保障经普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积极发动开展《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知识竞赛活动。我区参赛人数在全市各区名列第一,获市统计局授予“优秀组织奖”。三是做好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召开《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条例》修订工作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特区统计条例的修改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在统计系统内开展单位领导班子“一把手”普法讲座活动。深入学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统计管理水平。
(五)不断提升统计服务能力,着力打造统计服务精品。
2、分析信息水平继续提升。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截止6月底,我局编发各类统计分析及信息30多篇,其中《龙岗区2014年一季度税收完成情况分析》获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此外,还有多篇统计信息被《深圳侨报》等报刊采用,进一步提高了统计部门的社会影响。
3、调研能力有所增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和掌握的有关数据,编写系列调研统计分析文章。为各级领导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区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依据。
(六)全面践行群众路线,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强化。
1、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机关服务保障水平。一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行政成本,规范公务用车的管控机制,积极参加车辆改革,推进局处级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整改工作。上半年我局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其中,会议费2.73万元、公务用车费用35.09万元、公务接待费0.14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2.22%、18.57%、98.84%。二是结合廉政防控风险,规范行政权责清单风险等级程度,进一步加强行业廉政建设。加强“廉政监督”力度,做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在龙岗统计信息网上公开部门工作动态信息,定期公开干部任免、奖惩决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三是加强人事管理。上半年,我局办理1名科级干部退休和1名科级干部辞职手续,调入1名年轻科级干部,完成1名副科级干部提拔手续。四是顺利开展公积金及住房补贴发放工作,稳妥开展一次性住房补贴发放人员名单公示及发放金额核实工作。帮助完成2名干部办理黄阁翠苑房产登记(绿本)手续。
2、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党支部在严格执行区教育实践办统一部署的基础上,立足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组织全局27名在职党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覆盖面达100%。开展学习教育活动16场次,参加学习活动432人次,领导干部开展讲学6场次,参加“民生体验日”活动人12次;召开听取意见座谈会6场次,开展其他形式征求意见活动2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表)、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群众等方式,共初步收集领导班子“四风”方面意见建议12条。一是开展读书活动。为每名党员精心挑选《旧制度与大革命》、《苦难辉煌》、《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3本书,为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保障;二是每周五领导带学组织观看教育电影。观看党建微电影、《焦裕禄》、《杨善洲》等影片,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讨论、撰写观后感等活动,巩固学习效果。三是建立“微课程”局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每周组织工作例会,给党员干部上20分钟“党建微课程”,充分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四是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提高普查质量、加快普查速度”、“数据质量巩固提高月”系列活动,局领导班子以“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为指导,多次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
3、开展党支部换届公推直选。通过党员推荐、个人自荐、组织推荐,产生党支部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7人,通过党支部民主测评,研究决定预备人选6名,经区直属机关工委批复同意7月初召开党支部换届选举会议。经党支部大会讨论吸收吴育真、蔡均婧2名同志为积极分子。
4、扎实推进党员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一是开展“结对子”活动。我局领导班子带领党员干部深入27户结对家庭,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情况,为每户困难家庭送上慰问金500元,建立“党员连心卡”,公开党员联系方式,认真填写好“访谈记录本”,做好“帮扶工作台账”。二是以“儿童节”为契机,局分管领导带领党员志愿者到区福利院开展“抱抱孩子”活动,向福利院捐赠5000元慰问金。三是开展特色活动。年初,我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机关志愿者与坪东社区结对帮扶工作组成员、社工到“国际低碳城”开展节能低碳宣传暨助力社区发展“金点子”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助力社区转型升级。四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局分管领导带队到结对共建企业米兰登公司调研,制定结对共建方案,为企业拨付3万元党群共建经费,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五是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年初局领导到海丰县赤山村开展关爱慰问活动和项目扶贫工作,共拨付15万元扶贫资金。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四
今年,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学以致用,在岗位上“创先争优”,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学以致用,不断强化自身素质。
一是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刻苦钻研行政管理及法律法规等知识,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来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强化了自身素质,增强了自己的识别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二是积极参与“创先争优”主题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主人翁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积极锻炼写作能力,在___网站上发表文章_篇,其中_篇被___党政网采用。另在“___”注册为会员,并发表原创或借鉴修改的文章__篇,成为初级作者,进一步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发挥主人翁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忘我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党务工作方面,协助党委抓好党的建设,抓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四好”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党务日常工作。
一是在各支部的支持配合下,编写创先争优简报六期,起草___创先争优实施方案、承诺、大讨论活动总结,努力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二是办理新进__人的党组织关系转入手续,开出对内、外函各__份,做好了函调证明。三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组织__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___工委第__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四是做好了____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业务工作,评出__名受___表彰的优秀党员。五是做好了__年度中心组学习的通知和记录工作。六是做好老龄人的部分工作,起草___年度老干部工作情况报告,将___年___退休干部活动费、书报费送到他们手中,走访慰问了__名党员、职工、家属,为__位老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七是做好__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和所在支部第_党小组工作。八是其他有关党务的临时工作。
(二)人事劳资工作方面,自因工作需要于__年_月开始再承担此工作以来,主要办理了人员增减、调进调出晋升职务等级等有关上下编、增减资及养老保险的手续:一是办理了增减资工作:新进__人增资、__名工人技术职称变动增资,__名专业技术人员增资,_名行政人员增资,_名县级领导正常增资,_名县级领导转走行政调整工资。退休_人、死亡_人减资。二是办理独生子女费增减:_人减少,_人增加。三是办理退保手续:调离_人退保,死亡_人个养退领。四是办理遗属困难生活补助:新增_人,减少_人,调高补助_人。五是人事劳资工作的其他相关审批工作。
(三)其他临时工作,一是及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填报了国家和事业单位工伤情况,填报了__市岗位设置在职人员初次采集指标统计表,填报了__年全国___单位人事劳动统计报表。二是做好__年度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年审工作。三是完成了部分评选业务工作:推荐__人参加评选第二届“___市有突出贡献人才”,推荐__人参加评选__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分别推荐__人参加评选第九批__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推荐__人参加评选__省第六届劳动模范。四是做好国家统计局___调查队关于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接待工作。五是做好开展向青海地震灾区捐助活动的收缴工作。六是在第十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参加了____农业系统在中央路开展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七是做好原青年服务部遗留问题处理中的部分档案清理工作。
(三)妇女工作。
开展“三八”节慰问妇女活动,做好“三八”妇女维权周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关心妇女生活,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四)完成上级领导、院长、书记和主任交给的其它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够灵活;剖析和研究问题不够深入;同领导和同事们的思想和工作业务交流不够;工作经验相对欠缺等。
来年我将继续用心工作,感恩生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为把____院建设的得更加美好而把工作做得更好。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五
一是社会消费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9.3亿元、同比增长12.4%。
二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2.1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9%。
三是存贷款余额平稳增长。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194.7亿元、同比增长6.2%,贷款余额达1428.2亿元、同比增长8.3%。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5元、同比增长7.8%;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8元、同比增长9.4%。
五是就业形势平稳有序。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1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7%,低于控制指标0.63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六
(一)牢牢抓实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分析调度通报考核机制,精准分析经济运行全过程监测、研判、调度,紧紧围绕gdp年度目标任务,全力补齐进度,确保二季度“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健全落实市、县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机制,主动上门服务,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推进优化中小企业和新增纳规企业工作持续发展,积极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对接,待省2020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实施方案出台后,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力争上半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30亿元以上。确保6月底前完成煤炭产能置换方案上报和审核确认工作,9月底前完成关闭退出矿井2对、去产能24万吨目标任务。加大鼓励住房消费政策落实力度,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工作稳步进行。
(二)做好项目支撑确保投资增长。认真总结一季度项目入库的不足和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落实,强化入库项目和在库项目的要件支撑,确保投资顺利出数。加大项目谋划包装力度,形成包装储备一批、前期审批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申报入库一批、在建出数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实施链”,上半年项目入库达2000亿元以上,确保项目支撑率达100%。落实领导挂钩包保、督查问责等工作机制,继续按月举行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并同步举行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各地每月集中开工项目不低于10个,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集中力量抓好省“四个一百”、市“六个一百”重点项目建设,每月组织召开1次重点项目推进办公会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以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大幅提升工业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市县联席会议制度,抓实项目包装、对接、洽谈、落地等关键环节,着力破解“招商难”“落地难”等问题,确保招商引资实现规模、质量“双突破”。
(三)发展重点产业培育强劲动能。定期召开重点产业推进和现场办公会,督促每个县(市、区)抓实10个产值上亿元的产业项目。抓实农业春耕生产,推进温氏集团生猪养殖、云南省山地牧业科技示范园、阿穆尔鱼子酱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快“研发+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稳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总量规模,打好“绿色食品牌”。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示范区,加快云芯硅材扩能技改、今飞500万件汽车轮毂、60万吨阳极碳素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液态金属电子电路、芯片散热器等项目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园区集约发展,鼓励“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加快推进15个商贸物流类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加快批零住餐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确保完成进出口目标任务。
(四)强化以脱贫攻坚为主的民生保障举措。紧盯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脱贫攻坚督查巡查长效机制,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水利设施、交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加快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实质性推进5所新建中小学建设,完成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二期规划任务,加快推进教育、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行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坚决打非治违,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五)积极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9条措施落地见效,持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权责清单规范化管理,严格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研究细化具体落实措施。巩固完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六)积极推进“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宝至清水、富源至兴义、召夸至泸西、罗平至八大河、宣威至威宁、沾益至寻甸等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实质性工程量;加快宣威至富源、麒麟至师宗至泸西、富源至沾益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积极支持渝昆高铁建设、南昆铁路扩能改造、师宗至文山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宣威支线机场和罗平、沾益、会泽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抓好续建和新开工水利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阿岗水库完成投资3亿元、车马碧水库完成投资2.5亿元。加快市应急气源储备中心建设,推进中缅天然气管道昭通支线xx段、陆良支线二期项目建设。加快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改造提升和光纤入户工程,加速推动4g网络、光纤宽带加快向自然村全覆盖。
(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尽快召开马龙撤县设区发展大会,凝集发展共识。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紧实施麒沾马同城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推动麒沾马高效融合、高质量发展。市直相关牵头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协调力度,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相关县(区)政府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快特色小镇建设,防止被省退出。持续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继续抓好未完成整改销号的12项环保督查问题整改落实,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七
2021年,江苏省经济总量以11.64万亿继续占据全国各省份第二,占全国的10.2%。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2021年gdp首次超过韩国(韩国2021年名义gdp为2057万亿韩元,相当于11.5万亿人民币)。同时2021年人均gdp达13.7万元,连续13年居于各省份第一位,按照平均汇率折算,突破2万美元,远超世界银行制定的高收入国家收入标准。
今年三月底以来,上海地区受疫情冲击较严重,江苏地区也受到一定波及。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江苏省gdp同比-1.1%,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1.6%,低于全国增速。本文我们不过多局限于疫情对今年江苏省经济的影响,而是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对江苏省经济情况进行简析,并对其财政以及债务情况进行研究。
实体经济根基稳固,高端制作强劲有力。
经济数据方面,我们主要从生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以及人口等方面进行梳理。
生产端看,实体经济根基较稳固,工业“压舱石”作用明显。
2021年江苏三次产业占比为4.1:44.5:51.4.相比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4:53.3.二产占比明显较高。对应的,去年江苏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到12.5%,工业对经济的拉动明显。
江苏省工业不仅根基稳固,并且维持较高增速。去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增速远超全国水平,这其中制造业生产贡献了工业生产的重要部分。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江苏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7.1%和17.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7.5%和39.8%。
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发达,坐拥一大批卓越的制造业企业,其中包含多家市值超千亿或收入超百亿的“超级公司”如恒瑞医药、天合光能、亨通光电、徐工机械、威孚高科等,涵盖医药制造、电器机械、计算机通信等多个行业,为江苏高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动力。
今年前六月,江苏中高端制造业依然延续着相对高速的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1%,6月单月增长6.1%。6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2%,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6.1%,显示出江苏省高技术制造业的强劲实力。
江苏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43.1%升至2020年的52.5%,2021年第三产业比重小幅回落至51.4%。批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占据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前三名,其中房地产对江苏经济拉动作用逐渐增强。近20年来,江苏房地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从2001年的3.5%增长至2020年的8.7%,2020年江苏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2.9%,比全国高出7.1个百分点。2021年江苏房地产业同比增速放缓至0%左右,但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11.5%,依然高于江苏gdp占全国比重(10.2%),对全省的经济影响较大。
江苏省民营经济较为活跃,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当。江苏统计局指出,2021年民营经济增加值6.7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7.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1%。刘鹤在2021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提到,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2021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与全国相去不多,但与浙江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预计49200亿元,占gdp的67%左右。
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坚实有力,消费潜力逐步提升,对外贸易强劲。
投资角度看,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坚实有力,占gdp比重较高。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达54%,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24万亿,占全国总投资完成额的11.5%。江苏省投资增速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但更具弹性。2020年受疫情冲击,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0.3%,比全国增速低2.6个百分点,2021年回弹至5.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而今年疫情对江苏省的冲击再次显现,前六个月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3%,比全国低2.8个百分点。
江苏省投资增速的高弹性可能与其偏重制造业及服务业的投资结构有关。江苏统计局指出,2021年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6.1%,高于全部投资10.3个百分点。与江苏高端制造业生产旺盛一致的,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也在高位,2021年同比达21.6%,高于全部投资15.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5个百分点。今年前六月,江苏省投资结构稳中向好,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1.4%,高于全部投资8.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4%、2.1%。
消费方面看,江苏省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结构不断改善。202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97万元增长到5.8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1.82万亿增长到4.27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速达到9.9%,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江苏省消费升级加快,结构不断改善。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5万元,同比19.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合计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7.3%,比202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从消费品类型看,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体育娱乐用品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金银珠宝类增速均远高于全部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今年前六月,经历疫情冲击之后消费市场有序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3.7%,其中6月份单月增速扭正,为0.6%。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回暖,全省限额以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7%、100.9%、8.4%。
房地产销售方面看,江苏省房地产业较为发达,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比重也逐步上升。2021年,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12年的9020万方增长到16552万方;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8.1%上升至9.2%。与全国楼市走势较为一致的,今年6月份江苏省房地产迎来明显回暖,6月份单月销售面积达1506.2万方,环比升高170%,同比-26.9%,降幅明显缩窄。
除了对内消费潜力释放,江苏省对外贸易也十分强劲。江苏是港口大省,据江苏省政府官网介绍,包含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5个国家主要港口在内,江苏拥有共10个沿江沿海地区港口,17个一类港口口岸,直接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口有贸易往来。2021年,江苏省出口商品总额由2012年的3342亿美元增加到505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今年四、五月份,江苏省出口受冲击严重,4月累计增速一度跌至6.8%,低于全国5.6个百分点,但前6个月江苏省出口累计增速回弹至12.3%,显示出江苏出口的强大韧性。
江苏省出口不仅总量庞大,结构也持续优化。江苏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始终保持98%以上。2021年江苏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8.6%,其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17.8%、10.4%。今年以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更是始终维持两位数增长,有力拉动出口增长。
人口端看,净流入增加但老龄化加重、自然负增长。
江苏省从2000年的人均gdp1.18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3.70万元,复合年均增速达12.4%,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从2009年至今,江苏省人均gdp已经连续13年居于各省份第一位。
优越的“造富能力”使得江苏省对外来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达85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常住人口增长率为0.33%,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江苏位列跨省流入人口最多的前四名,仅位于广东、浙江、上海之后。
但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所上升。与2010年“六普”相比,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32个百分点。与其他主要人口流入省份对比,江苏省老龄人口占比也处于高位。2020年江苏省65岁人口占比达到16.2%,远高于广东的8.6%和浙江的13.3%以及全国的13.5%,2021年江苏省的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至17.04%。江苏省2021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65‰,人口死亡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江苏省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一文指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资金端看,企业承接人口成为主要吸金来源。
2003年-2009年,江苏省对资金的吸引与对人口的吸引比较一致,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占全国比重从7.4%快速上升至8.4%,这同时也是江苏省人口快速增长的一段时期。2010年-2018年,江苏人口增速放缓,江苏省存款占全国的比重也有了缓慢下滑趋势。2018年至今,虽然江苏省人口增速仍处于下降趋势,但江苏存款占全国比重再次上升,截至今年6月这一比重上升至8.4%,我们认为可能是企业融资大幅上升拉动的。
从贷款端来看,企业融资也为江苏省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2019年至今,江苏省贷款增速一直维持在13%以上,始终高于全国增速,在今年二季度全国信贷萎缩、贷款增速下降的情况下,江苏省贷款增速显示出较强的韧性,6月份快速反弹至14.9%。拆解贷款结构后,我们发现居民贷款增速自2021年4月份已开始下滑,但企业贷款增速反而逐渐上升,甚至在今年2月份反超居民贷款增速。
社融方面的数据也体现出江苏企业端融资的势头。2018年以来江苏省社融规模占全国比重持续上升,江苏企事业单位贷款势头也较为强劲,占全国比重一路上升。一方面有赖于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迅速,企业贷款增速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注册制改革加快,推动企业快速成长,江苏省也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企业融资。
江苏的储蓄化倾向弱于全国。2016年3月份以来,江苏的净存款持续下降,净存款占全国比重也明显下降,直至今年2月份净存款才开始回升,这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储蓄化倾向,但仍弱于全国水平。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净存款余额从2016年的3万亿下降至2021年的1.15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净存款余额比重从2016年最高8%降至2021年的2.9%。今年6月,江苏人民币净存款小幅上升至1.45万亿,净存款占全国比重上升至3.25%。
江苏财政与债偿能力分析。
财政实力整体较强,是中央财政重要支撑。
江苏省经济实力靠前,财政收入也非常亮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5860.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0015.2亿元,年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7027.7亿元增加至14586亿元,年均增长8.5%。今年前6个月,江苏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3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9%。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江苏省财政自给率近5年有明显下滑,但仍远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财政自给率为68.7%。
江苏省财政实力整体较强,是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撑。2020与2021年,全国仅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天津、福建8个省市净上缴中央税收(上缴中央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之间的差额)为正值,实现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正贡献。2021年,江苏省净贡献5645.13亿元,位列第四,排名下滑一位。
财政土地依赖程度高,债务负担偏重。
虽然江苏省财政实力较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债务负担偏重。我们以土地出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表现土地依赖程度的指标,江苏省土地依赖度自2015年以来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2021年江苏省土地依赖度高达127.7%,远高于全国的43%。
从债务角度来看,江苏省全口径债务率较高。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五年江苏省经济、财政实力强劲,相比于全国负债率与债务率迅速攀升,江苏省负债率和债务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2021年,江苏省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综合财力均位列全国第二,而负债率和债务率分别为16.3%和63.9%,远低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表明江苏省政府债务负担并不重。
但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江苏宽口径债务率处于较高水平。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江苏省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从2017年的5.45万亿上升至2021年的8.73万亿,年均增速达9.9%,近五年江苏城投债务余额占全国比重在15%以上。江苏省近五年宽口径债务率持续在350%左右,2021年为357.9%,高于全国各省平均的292.8%,在31个省、直辖市中排第12位,折射出江苏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较重。
接下来我们将对江苏省城投债细项进行简单统计与梳理。
发行规模与净融资规模大、发展快。
2009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完成三位数到四位数的跃升,达2688亿元,此后城投债蓬勃发展,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城投债发行量达32851.6亿元,复合年均增速达30.2%。江苏省城投债的发行速度比全国更快,发行总量从2009年的359亿元快速上涨至2021年的15177亿元,年均增速达36.6%。江苏省城投债发行额占全国比重基本逐年上涨,从2009年占比13.4%发展到2021年占比23.8%。2016年以来江苏省发行规模占全国比重持续位于2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
江苏省城投债净融资基本呈上升趋势,但2017年江苏及全国净融资出现明显下滑,净融资同比分别下降51%和65%,同年江苏省净融资额占全国比重达到巅峰的34.8%,之后也开始下滑。2021年,江苏省城投债净融资5621.6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趋缓;江苏净融资占全国净融资额的22.7%。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城投债发行量与净融资额双双收缩,总发行量同比下降18.4%至6483.4亿元,占全国比重小幅下滑至22.3%;净融资额同比下滑59.4%至1340.8亿元,占全国比重下滑至13.5%。
从地区结构来看,江苏省城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经济发展格局一致,呈现“南强北弱”的特点。近五年苏州、南京、无锡分别占据江苏省gdp的前三甲,而城投债净融资规模来看,南京市对资金的吸引远超江苏其他城市。
城投债务利率中枢下移,到期规模较高。
2018年以来,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处于持续下滑态势。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层面城投债票面利率为4.36%,比2018年下滑128bp;而江苏城投债利率下滑更快,较2018年下滑140bp,发行成本进一步压缩。今年截至7月26日,江苏省城投债票面利率为3.67%,比全国利率低19bp。
2021年,江苏省城投债到期偿还量高达7901亿元,而今年到期城投债规模进一步上升至8397.2亿元,其中今年8月份到期额为954.5亿元,单月偿还额位于历史高值。未来三年江苏省的城投债到期规模也均位于5000亿元以上,偿债压力较大。
小结。
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绩优生”,人均gdp多年位居各省份第一,同时人口持续净流入,财政多年净上缴,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国。得益于其高瞻远瞩的产业政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江苏省创造了名列前茅的工业发展规模与出口份额,产业转型升级卓有成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江苏省房地产依赖度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严重,土地收入占比较高,城投债务负担较重。
我们认为江苏省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稳固的融资能力,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逐渐摆脱对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的依赖。但未来几年大规模的城投债到期以及高额付息成本,带来了发展上的挑战。下一步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直接融资、继续营造“小政府、大社会”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以期解决政府融资过度的问题,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模板。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八
近年来,无棣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认真分析市场走向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了调整枣产业结构,确立了“枣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按照现代林业发展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突出特色,突出标准化生产,突出产业化经营,突出品牌、名牌,做大做强经济林产业,不断丰富示范内容,努力提高竞争力和综合效益。通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全县枣业生产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xx年,无棣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中国枣乡”。20xx年以来,无棣县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全国出口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示范区”。20xx年无棣金丝小枣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为了实现无棣枣业标准化管理,再造生态枣业发展优势,无棣县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市场走向和县农业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枣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大枣业”发展战略。引导枣农在原有金丝小枣基础上,大力发展冬枣产业,通过高接换头等方式,推广冬枣密植园化种植,冬枣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无棣县枣业生产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面对枣业生产技术老化、管理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枣农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过量使用化肥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冬枣和金丝小枣品质下降,大量的枣产品没有了市场。在此背景下,县委、县政府把打造中国生态枣业生产加工基地提上了日程,引导枣农在生产安全、健康、绿色的优质产品上下功夫。
县林业局大力开展了枣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无棣连续组织实施了“十万人枣业科技培训工程”,通过采取县培训技术骨干,乡镇培训到户的形式,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了枣标准化技术培训工程,基本实现了每村有一名技术骨干。
实施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工程。无棣本着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严格按照《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组织实施生产环节的全过程,真正生产出高质量、无公害产品,达到市场准入要求。各乡镇分别建有4处标准化示范园,每处面积不低于500亩,目前全县已建成枣标准示范园32200亩。通过示范带动,全县枣园全部实现了无公害生产,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枣业生产基地”,枣果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为使全县枣树品种结构日趋合理,还开展了金丝小枣、冬枣嫁接改良工作。县委、县政府将金丝小枣品种改良作为春季林业生产的重点工作之一,共改接劣质枣园9800余亩。
无棣建立了鲁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枣业龙头企业——舜园(山东)枣业有限公司,冬枣、金丝小枣年销量在3000吨以上。舜园牌冬枣、金丝小枣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冬枣、小枣原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金丝小枣汁、冬枣汁、枣醋饮等系列枣产品已打入市场。同时万德、浩立等传统枣制品加工企业有了较快发展,万德公司的“枣木杠”品牌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枣产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县枣产品加工规模由原来的不足1%增加到10%,年加工能力达到7000吨以上。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九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团结奋斗、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农牧业经济成效喜人。
一、20宁城县农牧业经济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公务员之家。
年是我县战略推进农牧业经济工作的第一年,抓好一年,事关三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基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科学的发展观配置资源,聚集资本,发挥优势,实现农业新跨越。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是“两加、两减”的延续,是“三化、三转、三增”内容的丰富,突出设施农业、奶牛、生态、资本,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弱中求强。
工作重点:盯住一个目标,主攻两个产业,加大五个力度。一个目标即人均增收350元;主攻设施农业、奶牛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科技培训、生态保护的力度。主攻两个主导产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主攻这两个产业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二是主攻这两个产业是实现农业工业化的'根本途径;三是走精农强县之路的必然选择。
主要任务:1、发展日光温室1万个,冷棚1万亩,食用菌1000万个单位;2、新增奶牛1万头,新增肉牛3万头,新增肉羊8万只;3、发展烟叶3万亩,新增牧草种植10万亩,其中青贮饲料种植5万亩;4、劳务输出11万人。5、农民人均纯增收350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9元。
2005年,我县的农村经济工作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坚持用新的理念经营农业,经过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设施农业有了新的发展。设施农业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亮点工程,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和有力手段。工作中我们坚持把设施农业作为亮点工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不变;坚持将设施农业一抓到底,直到抓出成效的决心不变;坚持抓设施农业的政策和措施不变;坚持专项推进的力度不变,抓重点、攻难点,扩张规模,提质增效。2005年,日光温室建设重点乡镇21个;冷棚建设重点乡镇17个;食用菌种植重点乡镇9个。全县完成日光温室建设10482亩,冷棚建设10035亩,食用菌新增1063单位,设施农业产值已经达到4.4亿元。
(二)畜牧业生产取得新突破。一是结构上趋于优化,牛的数量大幅提高,形成了奶牛、肉牛、肉鸭、肉鸡多元发展趋势;二是质量上显著提高;三是效益上明显增强,商品率大幅提升;四是经营方式上有了很大转变,为牧而农,舍饲圈养逐步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小区建设形式,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畜牧业产值增幅较大。6月末全县家畜总头数64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59.6万头只,良改率达93.2%。奶牛新增是2300头,年产奶量超过3万吨;新建奶牛小区、奶站各16处;肉牛存栏10万头,全年肉牛出栏5.1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48万只,肉羊出栏17万只;肉鸭出栏1500万只,肉鸡出栏600万只。推广种植青贮玉米5万亩,完成秸秆转化2.5亿公斤。为农业大县向畜牧大县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态保护与建设又上水平。成功地组织了春季造林和夏季工程整治大会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乡镇不等不靠,抓时间、抢进度,共完成造林20.25万亩,人工造林完成15.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14万亩(退耕地造林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沙源工程1.5万亩,秋季整地完成5万亩。共完成小流域治理2.13万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2.5万亩,新增水土保持保护面积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9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9万亩,解决0.64万口人和1.5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启动实施了“西水东输”工程,开通甸子灌区四干渠马连吐到天义水库的输水渠道,开挖渠道长度12.48公里,占用耕地251.7亩,占用林地328.5亩,迁坟277座,穿跨大小山洪沟59处,横穿公墓1处,穿越道路36处,总动用工程量40.4万立方米,可扩大灌溉面积2.5万亩,工程于9月6日胜利通水。通过生态综合治理,已经初步结构出相对集中的生态板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通过封山禁牧,生态状况得到恢复,再现了昔日良好的生态景观。
(四)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结构日趋优化,粮食作物面积相对减少,经济作物、饲草作物面积逐年扩大,综合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近20万亩,烟叶种植2万亩,推广种植饲料作物5万亩、粮饲兼用青贮玉米50万亩。畜牧业产值继续攀升,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农业大县向畜牧业大县转变步伐加快。全县家畜存栏64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59.6万头只,基础母畜28万头只,存栏结构更加合理。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6.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4.9万人,外出务工收入已超过4.4亿元,劳务经济形态正在形成。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目前全县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7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3亿元,带动农户7.2万户,比去年增长31%。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得的纯收入人均1856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指标的72%。
(五)扶贫开发、农业开发成效显著。以全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致富为目标,以千村扶贫开发和社会扶贫开发为依托,不断创新开发思路,有力地推进了产业扶贫工作进程。全年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新打配机电井47眼,对适宜发展棚菜的贫困乡镇建设日光温室约500个,发展冷棚500个,扶持购置基础母牛1772头,基础母羊1905只,种公羊18只,引进梨枣苗木10万株,新植梨枣约900亩。解决极端贫困人口0.6万人,解决低收入人口稳定温饱1.8万人。
三、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1、抓重点。年初,县政府把设施农业和奶牛两项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对乡镇重点考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纷纷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加大了对农村经济重点项目目标的落实力度,千方百计地加快推进速度、提高推进质量,起到了抓重点、带一般、揽全局的效果。
2、抓推进。对全县重点项目由五大班子领导负责,实行专项推进。全县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分别由县几大班子领导负责,由12个县直单位承担推进任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一改以往的方式,如推进会议不再召开大会,而是由分管领导牵头,召集承担单位和乡镇进行推进落实。今年我县就多次召开了由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设施农业和奶牛产业专项推进会议,对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
3、抓投入。截止目前,全县农牧业产业化共投入资金9.9亿元,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1.4亿元,流通企业投入2943万元,基地建设投入2.5亿元。我们主要通过三种渠道积极扩大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和金融支持,上级和财政扶持资金总额达到3200万元,银行信用贷款达到7.6亿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引联合作,引资总额1715万元;三是鼓励引导乡村、法人、个人自筹资金,总额达到18062万元,其中乡村投资203万元,法人投资14406万元,个人投资3453万元。
4、抓项目建设。今年是我县的项目建设提速年,各级政府,各部门都通过项目建设搞融资、增投入,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共计35项,总投资近6亿元,其中加工企业项目达14项,总投资1.07亿元;流通企业项目5项,总投资1370万元;基地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4.63亿元。
5、抓农民合作化。通过发展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的中介组织,以此来促进加工、搞活流通,使农民通过合作化生产经营整体进入市场,是我们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为了引导广大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目前我县发展起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小区大户等各类中介组织,其中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为主要类型的规范经营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5家,经纪人1000多人,规模小区472处,种养大户近户。
6、抓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上级要求,县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以发展菜、牛、鸭主导产业和羊、草、菌、蚕四个优势产业为内容,制定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产业化,到实现户均一个棚的决定(讨论稿)》和《宁城县农牧业产业化重点产业2005―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从规模、质量、市场化与工业化、效益等多方面提出了我县05年到07年,设施农业和农牧业产业化其它重点产业目标,为今后战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目标,提出了要求,为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十
2021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综合实力再攀新台阶,结构转型实现新突破,发展动能彰显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增长动力强、态势稳、韧性足的特征持续显现,顺利实现“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163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2.4亿元,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51775.4亿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9866.4亿元,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6%。
2021年,全省gdp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万亿元,外贸规模突破5万亿元,财政收入首破万亿元。新兴动能加速成长。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9.8%、47.5%,分别比上年提高3个、1个百分点。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6%,年内增速明显高于全部投资。“双碳”目标加速落实。全年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05.4%。规上工业中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等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倍、50.4%和32%。企业效益快速增长。1—11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2%,两年平均增长18.6%,比2019年高出22.2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9.1%,增速比营业收入高出4.3个百分点。
202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7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两年平均增长3%。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全省全年粮食总产749.2亿斤,居全国第8位;比上年增产3.41亿斤,连续5年实现增产,连续8年总产保持在700亿斤以上。其中,夏粮产量276.1亿斤,增长0.5%;秋粮产量473.1亿斤,增长0.4%。粮食播种面积8141.3万亩,比上年增加32.8万亩,增长0.4%。全年生猪出栏2210.1万头,同比增长21.1%;年末生猪存栏1482.6万头,同比增长7.8%。家禽出栏7.2亿只,同比增长2.7%。水产品产量495.5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淡水养殖348.9万吨,同比增长6.0%。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9.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1%,制造业增长1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8%。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4.4%;民营企业增长15.9%,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5.5%;小微型企业增长14.0%。分行业看,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90%,较上年提升12.5个百分点。按累计增加值排名的前十大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17.4%、19.2%、18.4%、15.9%、15.8%、14.7%,均快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2%、17%,比规上工业分别高出4.4个、4.2个百分点,占比提升至22.5%、55.1%。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传感器、3d打印设备等数字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2.8%、39.1%、25.5%、64.3%。
2021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6%,金融业增长6.3%,房地产业增长5.8%。1—11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8%,两年平均增长14.8%。列统的10个门类行业中有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5个行业增速超过2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速达3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持续快增。1—11月,全省规上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0.5%,两年平均增长17.9%,高出规上服务业3.1个百分点。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带动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推广服务同比增长41.1%、50.1%。数字经济快速壮大,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17%;其中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分别同比增长31%、153.1%。
2021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6.4%。分消费形态看,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4956.7亿元,增长15.4%;餐饮收入993.6亿元,增长21.5%。分商品类别看,全省限额以上10类主要商品零售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石油及制品类、日用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分别增长36.9%、26.6%、22.6%、17.6%、16.7%、16.0%。新兴消费规模快速壮大。全省限额以上单位中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9%、35.2%。以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为代表的线上消费快速成长,全年限上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9%。
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8%,两年平均增长3.0%。其中,项目投资增长7.6%,比全部投资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2.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6.1%,高于全部投资10.3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5.7%、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增长15.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25.7%、通用设备制造增长13.1%。民间投资结构优化。全年民间投资增长6.3%,其中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16.4%,民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2%。房地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两年平均增长5.9%;商品房销售面积16551.8万平方米,增长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36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
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2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9.6%。其中,出口32532.3亿元,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9.3%;进口19598.3亿元,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10.1%。净出口由2020年的10363亿元扩大至12934亿元。
2021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8171.3亿元,增长10.2%,税占比达81.6%。民生领域投入进一步加大。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8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943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7970.1亿元,增长15.2%。
2021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较上年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1.5%,居住价格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1%,交通通信价格上涨4.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全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3%、13.8%。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98元,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7.1%。其中,工资性收入26721元,同比增长8.4%;经营净收入6215元,同比增长9.0%;财产净收入5316元,同比增长12.2%;转移净收入9247元,同比增长11.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43元,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8.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6.较上年同期缩小0.03.
总体来看,2021年全省经济稳健复苏、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显现,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较好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作用。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阶段,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注:
(1)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南京海关;财政数据来自省财政厅;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粮食总产、生猪存栏出栏、能繁母猪存栏、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其他数据均来自省统计局。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十一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影响,全县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实现了总体经济的正增长。
1.根据市统计局核定,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6.8亿元,增长1.4%,增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8%)6.2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9.2亿元,同比下降7.0%,增幅同比回落10.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6%)1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9亿元,下降4.9%,增幅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9%)17.0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3.1亿元,增长10.8%,增幅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6.5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增长0.2%,增幅同比回落10.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9%)8.1个百分点。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同比下降4.2%,增幅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增长-6.5%,增幅同比回落17.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5%)11.0个百分点。
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1元,增长8.1%,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3%)0.2个百分点。
7.商品房销售面积854960平方米,下降7.2%,同比回落25.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7%)9.9个百分点。
8、建筑业产值完成12.2亿元,增长9.7%,增幅同比增长13.2个百分点。
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2.98亿元,增长12.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0.57亿元,增长-4.0%,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个百分点。
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19万美元,比去年减少120万美元,比全市的1229万美元低210万美元。
11.全县用电量107120万千瓦时,增长3.8%,增幅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6.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38033万千瓦时,增长0.6%,增幅同比回落10.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6%)6.2个百分点。
1、从各季度来看,全县经济增长实现由负逐渐转正。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幅由负渐进转正,一季度gdp下降10.1%;上半年gdp下降4.6%,较一季度上升5.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gdp增长0.8%,较上半年上升5.4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长1.4%,较前三季度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
2、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产、二产的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服务业增加值降幅收窄。
全年gdp初步核算值为166.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60.1亿元,同比增长2.8%;二产增加值完成35.4亿元,同比增长3.2%;三产增加值完成71.3亿元,同比下降0.9%,降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收窄了7.6、3.5、0.8个百分点。
3、从各行业来看,支撑gdp增长的主要指标发展不均衡。
gdp是综合性指标,gdp的增长需要各行业数据的支撑,拉动gdp增长的指标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2.7%;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5%;批发业销售额现价增长19.6%;零售业销售额现价增长7.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1.7%;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8.8%;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4.8%;保费收入增长6.5%。
抑制gdp增长的指标有:规上工业增加值负增长4.9%;国家样本推算规下工业增加值负增长2.0%;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7.7%;餐饮业营业额下降3.3%;公路和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0.4%和-2.7%;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2%;房地产业工资总额不变价增长-0.9%;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现价增长-11.4%;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现价增长-1.2%。
农牧业、建筑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增势较好,部分经济指标年内由负转正,为经济实现正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比前三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全年水果产量91.3万吨,增长16.0%。粮食总产量20.0万吨,比上年增长-19.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37.7万吨,增长2.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2.51万吨,其中禽肉产量为5.13万吨;牛肉产量为0.76万吨;羊肉产量为0.82万吨;猪肉产量5.8万吨,同比增长23.1%。禽蛋产量1.36万吨,牛奶产量0.18万吨。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年末生猪存栏41.75万头,比上年末增加12.01万头,增长40.4%;其中能繁育母猪存栏5.06万头,比去年末增加1.24万头,增长32.5%。水产品产量24万吨,比上年增长2.8%。
2、工业生产降幅逐渐收窄。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企业逐步复工复产,企业产能逐渐释放,工业产值和增加值降幅也随着收窄。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9.2亿元,同比增长-7.0%,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了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了6.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了4.8个百分点。增加值完成21.9亿元,同比增长-4.9%,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15.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7.6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6.0个百分点。
3、建筑业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住建、统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具有资质建筑企业入库,引导本地建筑企业积极承揽工程,县域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达33家,有经营活动的30家,全年建筑业产值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9.7%,比去年-3.5%的增幅增长了13.2个百分点,刷新了近几年来建筑业一直负增长的记录。
4、市场销售逐步恢复。
2020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商贸企业复商复市稳步推进,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比上年增长0.2%。批发业销售额达105.7亿元,同比增长19.6%;零售业销售额完成21.8亿元,同比增长7.5%;住宿业营业额完成3.1亿元,同比下降17.7%;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4亿元,同比下降3.3%。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4.2%。
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分领域看,建设项目投资完成7.3亿元,同比下降29.0%;房地产开发投资45.7亿元,同比增长21.8%。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85496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2%;商品房销售额44.6亿元,下降9.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3.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4%。
6、财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金融信贷保持平稳运行。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下降6.5%。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涉及民生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粮油物资储备等领域的支出分别增长10.3%、12.3%、19.9%、33.6%,均明显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水平。
截至12月末,绥中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2.98亿元,比年初增加46.06亿元,增长12.55%,增速比去年同期低6.83个百分点,增量比去年同期少增13.5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0.57亿元,比年初减少8.83亿元,增长-4.0%,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个百分点,增量比去年同期少增10.97亿元。
7、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2020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3.1%,涨幅比上年上涨了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价格比上年上涨6.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7%,居住价格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衣着价格上涨0.2%。12月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环比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比去年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上涨7.7%。
8、农民收入平稳增长。
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1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5394元,同比增长0.2%;经营性净收入7167元,同比增长15.0%;财产性净收入291元,同比增长22.3%;转移性净收入2119元,同比增长6.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684元,比上年增长3.2%。
总体来看,全县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已基本恢复,呈现持续回暖态势。但国外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导致部分出口企业订单不足,并进而影响国内产业链,需求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反映在工业、服务业、投资等领域,发展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
1、工业行业负增长面仍然较大。
2020年我县工业企业生产虽然持续回升,降幅逐渐收窄,但目前仍处于负增长趋势,产值增长-7.0%,负增长面还较大。东戴河新区的部分企业受出口订单减少的影响,产值负增长8.4%,比全县降幅平均水平又扩大了1.4个百分点。
2、建设项目投资仍明显不足。
从投资渠道来看,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仍是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占全部固定投资的86.2%;建设项目投资7.3亿元,同比增长-29.0%,仅占全部固定投资的13.8%。可见我县建设项目投资明显不足,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地产项目拉动,建设项目进展滞后,缺乏建设项目支撑,尤其是大项目拉动。
3、服务业企业增幅下滑,营业额下降。
2020年服务业增幅仍在下滑,增加值负增长0.9%。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居民在外服务消费相较以往有所减少,影响服务业部分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水平,尤其对住宿业和餐饮业影响较大。住宿和餐饮企业虽复商复市,但婚宴、喜宴、会议等大规模消费锐减,且控制人员聚集,多以周边少量客源为主,客流量减少导致营业额下降。全年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7.7%,;餐饮业营业额下降3.3%。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十二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两会”精神为动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转型发展突破年”活动,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据初步统计,1―3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5亿元,增长1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增长8.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值2222.4万美元,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7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176.5元,增长18.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8亿元,增长21.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6亿元,增长27.8%。从总体上看,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七个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创新招商方式,强化跟踪问效,注重产业招商,在招大引强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一季度,新签招商项目23个,协议投资26.6亿元;内资(含续建)实际到位18亿元(含续建),增长23.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29.2万美元,增长561.2%。新签亿元以上项目4个,华润风电项目已落地,华润苏果购物中心项目也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有望近期签约。新签工业项目16个,协议投资11.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协议投资6.2亿元。进一步完善项目协调、调度、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1―3月,全县197个重点项目(含16个前期准备项目)完成投资15.9亿元,增长24.2%。其中,137个市“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增长28.6%;70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37个市“双百”工程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按照“调结构,促转变”的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项目推进、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为重点,着力壮大园区平台,取得一定成效。一季度,园区新增开发面积0.39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完成产值22.4亿元,入库税收7850万元。其中,县经济开发区新增开发面积0.3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3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0户,完成产值20.4亿元,入库税收7100万元。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围绕企业生产与经营抓好帮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与效益大幅提升。一季度,全县净增规上企业8户,总户数达110户,规上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9.7亿元,增长38.7%;完成增加值6.9亿元,增长41.2%;(1―2月)实现利税总额5445万元,增长30.8%,其中利润3833万元,增长63.5%。
三是农业农村工作强势开局。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科技下乡及培训活动24场次,受益群众1.38万人次。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造低产桑园600亩,新发展果园3100亩,新增桑枝食用菌10万棒。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万亩基地千亩蔬菜大棚”。(本站)继续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新发展良种茶园1500亩,积极帮扶茶叶企业开发新产品,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创新和宣传营销,福泉山顶谷大方名茶协会“老竹铺”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黄山翠绿茶菊有限公司的“翠明缘”牌被认定为省级名牌产品。截止3月底,全县春茶产量42.5吨,同比增长193%;均价每公斤424元,增长178%;产值1800万元,增长245%。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增长12%;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家,达**家。加快建设园艺新村、卖花渔村等新农村和三潭枇杷科技示范园、三口柑桔科技示范园等现代农业观摩点建设,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5亿元,增长11.3%。
四是旅游市场日渐红火。制定《20歙县掀起旅游营销高潮实施方案》,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不断掀起流放营销高潮,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皖北四市春季旅游巡回促销、卖花渔村摄影一日游大赛、“情系石潭”刘士斌摄影作品展、第二届中国黄山油菜花摄影节启动仪式、壬辰龙年清明汪华祭民俗文化活动、绵潭汪王庙神像(菩萨)开光民俗表演等一系列活动,积聚了大量人气,旅游市场逐渐升温。1―3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25.3万人次,增长2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增长22.5%。其中,入境游客3.5万人次,增长15.2%;创汇1045万美元,增长17.9%。徽州古城、棠樾、雄村三大节点建设快速推进,共完成投资2.4亿元,占年度任务的26.9%;11个旅游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5%;新安江山水画廊、碧龙湾旅游休闲、西园、徽墨歙砚一条街等4个亮点工程完成投资3100万元;28个百佳摄影点建设步伐加快,旅游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城乡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体系建设,完成《歙县城市总体规划(―2030)》内容补充和上报市政府报批工作。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丰乐河市政、道路景观设计、城许公路、二环路和北岸镇地质灾害移民安置点方案设计取得新进展。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启动了徽杭高速公路沿线7个乡镇非徽派建筑的改徽工作,现已完成47幢,完成投资近百万元。全面启动城北市场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对改造区域内土地及构筑物和种植物、经营户的调查摸底,搬迁方案初稿制定完成,正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一大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房地产项目相继启动。截止3月底,全县63个城建“八大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5%。其中,35个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项目完成投资5.6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9.9%。
六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强化税源控管,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加强交通运输业和商贸企业税收征管,制定土地使用税奖返政策,促进税收应收尽收。完善激励机制,调整并出台年组织收入奖励政策,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1―3月份,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亿元,占全年预算任务的30.7%,高于时序进度5.7个百分点;增幅30.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暂列三区四县第3名、全省76个区县第30位(比上年同期前移5位);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9.7%,位列三区四县第2位。
七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细化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和资金监管,各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1―3月份,36项民生工程已到位资金2.8亿元,资金到位率为64.5%,其中,县财政配套6675万元,到位率100.2%;实际投入资金1.9亿元,实际投资进度44.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11项保障发放类项目,已通过“一卡制”发放资金2438.8万元。19项工程建设类项目中,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点已完成60处;萌坑、岔坑水库除险加固,90套廉租住房和160套公租房建设,北岸中学教学楼,桂林镇敬老院扩建,航步桥、东流桥、洪济桥加固改造等项目已开工,其余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社会儿童福利中心、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提升工程等3项我县无建设任务。4项保险类项目进展顺利,新农合参保率达98.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3万人,64819名60周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金1060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等2项培训类项目,已确定培训场所,正在对培训对象进行摸底调查。
虽然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较好态势,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对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点项目进展不理想。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一季度,全县重点项目投资进度缓慢,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投资进度方面,197个重点项目(含16个前期准备项目)投资额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3.9%,70个省“861”项目完成任务的22.5%,37个市“双百工程”项目仅完成任务的21.1%,均未达到时序进度,分别相差1.1、2.5和3.9个百分点。开、复工方面,107个续建项目复工率92.5%,仍有尚上府邸、二环路建设等8个项目未复工。74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的仅为28个,尚有歙县循环经济园区热电联产、正歙公路改建工程等46个项目未开工建设,开工率仅为37.8%,与一季度“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开工率50%”的目标有较大差距。这些重大项目若不能在近期尽快开工建设,将对全县项目投资进度产生不小的影响。
二是招商引资进展不平衡。尽管我县一季度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绩,但问题也较为突出,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从数量上看,一季度,全县新签项目同比减少11个,协议资金减少16.3亿元,资金到位率下降3.7百分点。其中工业项目减少9个,协议投资减少1.4亿元,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从质量上看,尽管今年在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上有了一定突破,但在引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龙头企业方面依然无实质性成果,在对接央企和知名民企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一季度,外出开展招商活动的单位数量不多,有新的招商实绩的单位更是寥寥无几,全县招商氛围不够浓厚。
三是要素制约依然存在。一是土地指标问题。随着国家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逐渐深入,土地指标日益趋紧,造成s324线公路拓宽改建、北岸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县开发区二期的欧珈特汽车配件、联众汽车配件、奔宇汽车散热器、震壹精密轴承等项目无法开工建设。二是征地拆迁问题。丰乐河综合治理、柏聚园旅游休闲开发、徽秀摄影城等项目因征地拆迁工作未如期完成导致无法开工建设,需要各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尽早予以解决。三是资金问题。原材料的持续上涨加大了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化工企业的搬迁,使企业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前提下,还要筹集新建项目资金,压力增大;银企对接会的.承诺贷款兑现率仅为**%,大量资金未能到位。四是前期工作问题。如华润风能电站、润园科技、亚泰精细化工产业园等项目,由于规划、审批手续复杂,至今仍处在前期工作阶段,未能形成投资量,对我县各项指标的增长产生了严重影响。
四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我县110户规上工业企业中除金马集团、王马电源、振龙电器等3家外,均为小型工业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附加值普遍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一是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并再创新高,使善孚新材料、安达尔塑业等以石油衍生品为原料的化工行业成本大幅上升,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导致水泥、木材、造纸等行业需求萎缩,许多企业因此增速放缓;三是受购置税优惠和汽车下乡等政策取消影响,全国汽车消费进入调整通道,作为上游企业,我县的龙头企业――金马股份产品销量、价格都大受影响;四是随着国家对涉铅企业整顿力度的加大,作为我县主导产业之一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振龙、美达、王马等3家企业产值大幅下滑,振龙电源总产值更是下降了76.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速。
五是财政增收和保障面临较大压力。一季度全县财政收入实现了30.5%的较快增长,主要来自于上一年度税收清缴入库以及预征税收。当前宏观经济复杂多变,下行压力大,财政后继增收不容乐观。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房地产市场低迷,一季度房地产成交量、成交面积、成交金额由去年的1638套、15.86万平方米、6.29亿元锐减为今年的400套、4.12万平方米、1.74亿元,减幅达70%以上,对地税收入造成很大影响;二是工业主导产业效益下滑,受资金和市场的双重影响,长期作为我县重要税源的主导产业机械电子、精细化工业都不同程度出现效益下滑;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持续,楼市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暖,高铁建设停滞,对我县水泥、混凝土、造纸等相关产业产生消极影响,四是国家结构性减税减收因素较大,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和个体工商户纳税起征点提高,全年将减收余万元;五是因土地出让成交锐减、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将导致后继财源乏力,增收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随着民生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刚性支出大量增加,政府重点项目建设支出、偿还到期政府性债务支出等,都对财政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任务十分繁重,财政保障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十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分析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商讨对策,为进一步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做出部署。会议开始的时候,县委、常务副县长秦加友同志作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一些重点单位、部门作了发言。谈的都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就做好下一步的经济工作谈一些意见,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还没有沟通,不一定正确。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上半年,我县经济形势总体上比较好,一些主要指标基本上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能够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与各部门、各单位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密不可分。但也应该看到,我们有些指标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有的还差距较大,如期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做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我想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是能够全面完成的。那么,目前我们的经济工作到底面临着那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我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第一个方面,国家的政策更加积极,宏观经济形势更加良好。从全局来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扩大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的投入,支持企业大力实施以降排减耗为重点的技术更新与改造,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投资、消费市场更加旺盛。从我们新疆来说,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更加良好。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我们拜城无疑将面临很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第二个方面,国家对资源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新疆资源富集,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的战略接替区,但现在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以由原来的战略接替区变为现实的资源开发区。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两、三年来,对阿克苏地区来讲,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力度都非常大,可以说是捷报频传,今年库车又发现了大的油气田,还有新和,也包括我县大北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而原来两、三年以前国家是只勘探不开发作储备,现在则是既勘探又开发,而且力度逐年加大,这样就把我们潜在的优势变成了一种现实的优势。
第三个方面,交通条件或者说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来,国家对新疆特别是南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和完备,使我们具备了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对我们最现实的来讲,乌鲁木齐到库尔勒、库尔勒到库车的高速公路、217国道,还有库拜铁路支线,这都已经列入了议程。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第四个方面,我们自身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前面是从大的方面来讲的。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的资源就不用多说,这是发展最根本最基础的优势。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雄厚,无论财政收入也好,我们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好,吸取的教训也好,还是在管理体制、人才队伍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考验和印证,使我们经济发展的条件更加具备。可以说,现在作大作强县域经济的有利条件在不断增加。我想大的就这四个方面。
同时,我们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正视。首先,从国家来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特别是加强了产业政策的调整,加强了环境保护,降耗减排的力度不断加大,这对我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影响和制约。拜城主要依托重工业,自身都是一些高耗能的产业,我们难免要受到一些限制。第二,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银根的紧缩,使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有很多看好的项目由于受到资金周转的限制,建设的速度和力度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三,国家的政策在不断完善,程序在不断规范,像过去那些“短、平、快”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从立项、可研、申报、审批到环评、建设、验收最后到投入生产,每个环节都要走到,建设周期不断拉长,使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受到了些影响。第四,国家以人为本,安全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要求越来越严,规范程度越来越高,安全如果投入不到位、设施不配套,就没有办法从事生产、也不允许生产,这在一定情况也是制约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特别是我们在矿业开发这方面,有许多就是因为一个安全事故被停产整顿,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两三个月,企业就没有什么产值。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们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都要正确面对,而且应该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上面所讲的四大方面,对我县来说短期内确实是不利因素,但归根结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生态经济的角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讲,根本上是有利于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但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尚处转型阶段的资源大县来说,在短时期之内是受到一定影响的。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近几年内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我们要分析问题、研究政策,提出我们的对策,这些对我们经济工作者来讲,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
二、明确定位,抓住重点,把准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目前,我们拜城城市经济的定位也是比较清楚的。自治区也好,地区也好,都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拜城三大产业之中,我们唯一具备做大做强优势的、最有潜力的、大有可为的实际上就是第二产业,我们要建设工业强县,这就是我们拜城的定位。有什么样的定位就有什么样的目标和重点,比如北京的定位是总部经济,上海的定位是高科技、金融经济,天津的定位是港口经济。作为拜城来讲,三大产业比重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占有绝对优势的应该是第二产业,实际上就是工业。虽然拜城长期以来是农业大县,但由于受气候的影响,要想把某一项农业产业和产品做大做强,这种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三产业方面,我们所处的区位、人口、布局等各方面都不具备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三产将会有所提高,但绝对在经济体系中不可能占居主导地位。所以说,重点还是二产,还是要发展工业。我们发展工业经济,本身就具备一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特别是资源的优势在这里。
定位明确了以后,我们发展的重点在哪里?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告诉我们。首先,矿业的开发,这是我们城市经济的一个重点。而在矿业开发、加工和利用中,最突出的是煤炭,我县煤炭品种最全、品质最好,这是一个独特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当中也同样存在一些劣势,比如我们的煤,整个从成矿条件来讲、从开采条件来讲,相比并不好,煤层厚度薄,有的2米,有的2米还不到,多的就是8米、10米,部分矿床周边的条件比较差,更主要的我们是高瓦斯区,风险大。我们要做成大规模煤田的可能性比较小,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但毕竟煤炭资源的总体储量和自身品质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是数得上的,所以不管怎么,煤炭这是一个重中之重。大家都很清楚,我县本身就是自治区最早的七个百万吨产煤县之一,但这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了。今年库车煤炭产量至少是350万吨以上,现在百万吨产煤县不是七个,而是八个了。总之,以煤为代表的矿业开发应该是我们的一个重点。第二个重点,就是石油天然气,这也是必须要盯住的。目前来讲,仅仅是一个上游,我们现在应该支持上游的勘探开发,更主要的是要积极的介入中游和下游,想办法争取石油和天然气的就地加工,这项工作从现在开始应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进一步和中石油、中石化加强合作,特别是一些中高层的合作,搞好关系,积极服务,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前期工作,特别是一些中、下游精细加工方面的前期工作,一旦石油、天然气开发成为事实的时候,我们就能争取到就地加工之类的项目和支持。我们如果有一个石油、天然气项目上去了,那对拜城经济的带动将是不可估量的。不要说多了,如果能争取到10-1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上马一个60万吨的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的话,创造的产值将远远超过我们现有的总产值,这个应该做为我们一个重要突破口,一定要从现在起就持续的紧抓不放。第三个重点,就是一些潜在的稀有金属、稀土这方面矿产的勘探、开发。目前,这一块主要是家底不清,需要加大勘探力度,开展普查、精查,为后期开发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这需要各方的力量配合起来。第四个重点,就是要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上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这一块来说,就是要立足实际,不一定搞很大,只要能上一些中小型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就可以了。因为我前面说过,从我县农业的现实情况来讲,要把某个品种搞到大规模是不太可能的。就拿我们最大的农作物小麦、玉米包括棉花来说,它所能种植的面积和所能达到的产量都是有限度的,但是我们中小型的深加工是非常有潜力的,而且也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是目前在这一方面恰恰是我们的一个“短腿”,这一、两年已经在这一方面迈出了一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酱番茄加工厂已经上马,厂房现在建起来了。但是我们其它方面应该能做的,还有好多都没有做起来,这一块不管是城市经济口还是农口都应该做些努力,就是要形成一种遍地开花的局面,各个作物的都要上。小小一个柯坪县,四万多亩地,杏子能有多少?但大家都知道,多少年前人家就有一个杏脯、杏酱、杏果仁的加工厂,尽管很小,但毕竟有一个企业,而我们拜城没有。轮台县20万亩的杏子,现在大概有6个与之相关的加工企业。我县现在8万亩杏子,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应该有2-3家差不多。还有我们的羊绒、羊毛,都是闻名全国,但是我们这方面不要说深加工了,就是分等定级、分类出售都没有达到,基本上都是优劣不分的打包卖掉了。还是说柯坪,不知道他们有几只骆驼,我还没作过了解,但人家有一个骆绒加工厂,生产骆绒被。我们现有的农副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我们深加工这一块确确实实没有做,或者说是很不够。我想我们这么多产业,下一步发展就要围绕着农业结构调整,围绕着农民增收,加大我们工业工作的力度,使工业和农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还有其它畜产品的加工,也是很有潜力。沙雅县搞了一个“有机羊”,一个小包装,卖到了北京、上海,一公斤60-200元钱,这个中间的附加值是多大?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在这个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农副产品加工不求太大,最多搞个中型,就是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地去促进。总之,从我们工业的重点上来讲,这四个方面应该是我们今后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关的部门都要认真研究和分析,然后做出详细的规划和计划来,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制定规划要有远有近,近期的、现实的重中之重就是矿业开发,这是毋庸置疑的。对现有的煤矿开发项目,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金融机构也罢,应该三方合力,加快建设、开发的进度,尽快促其竣工达产。对于近期的就是要做一些项目的审查、审报和审批工作,使其能够尽快立项、投入建设,争取“十二五”期间能在石油化工方面取得突破。
三、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确保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运行。
这几年以来,三家的配合、协作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说说政府。政府管理经济、服务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有待于改进和提高。目前来讲,我们政府职能部门还存在几个亟需改进的问题。一是仍然延续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那种思想,以管理为主,存在“衙门”作风,像“坐堂医生”那样,等人上门“看病”,没有一种主动服务意识,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二是检查、调研、执法等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一种配合、协调、合作的意识,使一些企业和单位为此不堪重负。三是在审批、办理等环节,讲不清、说不明,或者是拐弯抹角、想尽办法刁难、克扣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不注重学习,不注重研究国家的政策,不了解经济形势和经济动态,不善于总结经济工作规律,总是凭经验或个人感情思考问题、对待工作。国家政策已经调整了,还按过去的那一套来管理。在管理和服务中存在一种倒置的行为,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低,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正,变过去的管理为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现在,有些企业为了一个很小的问题找到有关部门,有些能办的也不办,或者今天推着明天办,这个部门推到哪个部门,到底谁先办理谁后办理搞不清楚,没有一个规范的程序和流程,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仍然存在。内地好多地方的发展为什么快?民营经济为什么壮大?最主要是与整体的服务效力和能力有直接关系。这几年,我们在服务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行政审批也好,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好,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与现在的形势或者说与企业的需求有很大差距,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具体的事例我在这里不讲了,有些问题反映到我们这里的也有,有的甚至反映到上级领导哪里的也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思想不解放,反映在方方面面,总是拿一些条条框框来卡别人,说透了是不愿负责任、不敢负责任。如果都是这样,就没有了改革开放。这些问题在有些部门还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我觉得,作为一个政府,最主要的就是制定政策、搞好规划、加强监管、优化环境、提供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经济运行情况总结篇十四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府提出的“一茶、二畜、三油橄榄、四山珍”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产业增收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正常,总体形势看好。为及时了解和预测今年农村经济运行状况,深入沙洲、木鱼、青溪、房石、关庄、凉水、竹园等乡镇、村组,深入农户、田边地头、集贸市场调查了解综合分析,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良好,产业优势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增长较快。
一、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产值(现价)实现33778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农业产值16341万元,增长14.5%;林业产值5237万元,增长2.7%;牧业产值10423万元,增长20.2%;渔业产值1545万元,增长19.6%。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一)小春粮油喜获丰收。小春粮食总产量28041吨,比上年净增2210吨。增长8.6%;油菜籽产量4900吨,增长20.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中央的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及时兑现粮食直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强对小春粮油生产田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加之去冬今春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三是大力推广小春粮油科技栽培增产技术;四是粮油优质种植面积扩大。
(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骨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一是建成骑马、孔溪、瓦砾等3200亩竹菌种植专业基地,新种植竹菌亩;二是茶叶面积新投产增加10000亩,茶叶产量达到600吨,净增200吨;三是新发展天麻种植10万窖,累计达到73万窖;四是新发展袋料香菇125万袋,累计达450万袋;五是新发展以种植长豇豆、海椒等蔬菜基地1400亩;六是8万亩油橄榄基地已有2万亩挂果;七是以柴胡、丹参、金银花等中药材新投产面积1.2万亩。
(三)畜牧业生产步伐加快,增势强劲。上半年生猪出栏93251头,同比增长15.7%;存栏156447头,增长3.8%;肉用牛出栏2116头,肉用羊出栏9000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1%、43.1%;羊存栏50161只,增长15.5%;家禽出栏660125只,增长26.7%;存栏1142170只,增长25.5%;兔毛产量79吨,增长29.5%;长毛兔存栏392349只,增长20.8%;蚕茧产量78000公斤,增长的主要原因:
继续加大专业村、养殖大户扶持力度,走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上半年,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640户,其中:1000头以上5户,500-1000头35户,100-500头100户,20-100头500户;新发展山羊养殖大户400户,其中:50头以上400户;新发展家禽养殖在200只发上大户800户。
(四)林业生产发展稳定。上半年完成了8万亩油橄榄、10万亩茶叶抚育与管理,造林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速度放慢,但被省列为天然林采伐示点县,木材采伐量增加。主要林产品产量、价格有较大增长,林业生产仍保持稳定发展。
(五)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水产养殖前景看好。上半年继续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引进业主投资开发,扩大天然养殖投放量,新发展网箱300箱,累计达到2700箱,围栏养殖面积达到6000亩,加强产后服务工作力度,养殖户的积极性提高,水产品产量达到2074吨。净增574吨。
(六)加大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取得新突破,上半年转移输出4.8万人,其中:县外输出3.5万人,县内转移1.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1亿元,培训农民工8540人,取得技术等级证书1246人。
(七)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县委县府围绕产业建立协会,加强产业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规范已建立17个专业协会的基础上,新建立10个专业协会,其中:生猪协会3个,植保协会4个,长毛兔协会1个,蔬菜协会1个,茶叶协会1个,全县已建立各类协会累计达27个,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平稳,农资价格有所上涨。通过对九个镇的农产品、农资价格调查,主要农产品小麦每公斤1.4元与去年持平;油菜每公斤2.46元,比去年每公斤2.7元,下降0.24元;蔬菜价格每公斤0.8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生猪(毛猪)价格每公斤6.2元,比去年6.5元,下降0.3元;鸡蛋每公斤8.4元,比同期8.0元,上涨0.4元;水果每公斤1.06元,比同期每公斤上涨0.06元;木耳每公斤56元,比同期每公斤上涨6.0元,香菇每公斤35元,比同期每公斤上涨5.0元;天麻每公斤60元,比同期每公斤上涨10元;竹菌每公斤82元,比同期每公斤78元,上涨4元。
(十)粮食种植补助资金及时兑现,20全县兑现粮食补助资金242万元,人平得到粮食补助资金11元,税费减免550万元,人平2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