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启蒙读后感(模板18篇)
读后感是通过阅读一本书或观看一部电影等作品后,对所受启发和感受的总结和感慨。如何写一篇意义深远、观点独到的读后感是每个读者都要面对的挑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读者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这也是读后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之处。
启蒙读后感篇一
有一篇文章——《月光下的启蒙》,读后我的心便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写的是作者孙友田回忆起小时候,在月光下,母亲搂着自己,为他唱民歌民谣,给他讲故事,让他猜谜语……让作者在母爱的庇佑下茁壮成长。
小时候的一件事不禁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个酷热饿夏夜,我得了重感冒,总是哭个不停,妈妈抚摸着我滚烫的额头,急得面红耳赤,她把我抱在怀里,一边拍打,一边为我扇扇子,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老天爷,你就让病生在我身上吧,让我的孩子快点好起来……”见我高烧不退,竟然抱着我走了十几里德山路来到镇医院,医生为我打了吊瓶我的高烧才慢慢减退。
虽然事情过去很久了,可那一幕一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感动并温暖我的心。所以不管跟着妈妈到哪个城市打工,我都没有觉得苦过。
一首小诗在心中轻轻流淌:
妈妈的爱是冬天的阳光,
妈妈的爱是夏日的凉风,
妈妈的爱是遮风避雨的小屋,
妈妈的爱是受伤时的创口贴。
哦,爱如茉莉,爱如月光……。
启蒙读后感篇二
作者:曹伯韩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经学、史地、诸子、佛学、理学、诗词曲赋等学术门类,评述其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要点完备,条理清晰,是民国以来影响较为深远的国学启蒙教材。《国学常识》读后感今天把这本书读完了,正如书名所说,是一些“常识”。遗憾的是,自己活了28年,竟对所谓国学从未有过完整认识。读完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中学生课外读物,有一种打通经脉的感觉。既然只是常识,看后仍不足以向外人言国学,有如跟着一位讲解员参观了一遍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博物馆,出来后不过只剩一张导览图在手。不过,对于社会上各种借国学名谋利的现象,心里多了一些判别或嘲笑的底气。
朋友圈经常有人转发一些号称“清流”的朗读、背诵、领读讲解节目和电台,特地去看去听了一些,实在是有些恶心。看到书里讲“赋”时,作者有一句评论:“(汉赋)这种文学的产生,是由于天下承平,君主想以文字来装饰太平,夸耀功德,并消遣闲暇,而用利禄奖励起来的。”于是会心一笑。
一路走来,不论是某大学,某学院,还是某出版社,某学园,都有太多我不认同的地方和人事,浮夸、功利、欺骗、狡诈、情怀、刻奇、快餐、盲从、附庸风雅……简单吐槽没有意思,我不想做愤青,也不能做怨妇。总有一天要举例细数之,效仿罗兰巴特《神话学》,揭穿各种意识形态真面目。
不能说太多,怕误伤。我的基本原则是,不牵扯个人,只说制度或一时风气。即便我看不惯的个人,也是大环境牺牲品。曾经同学同事大多是朋友圈里好友,说真话越来越不容易了。我这种直白冲动的性格总是在得罪人,又不服他人训诫,只能避之远之。(比如退守豆瓣)我厌恶表演,但自己有时也情不自禁表演作秀,所以也要先自我批判吧。
太平盛世,我们应该感恩戴德。趁现在还有书读,继续找寻自己的身份和认同。
启蒙读后感篇三
书中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牛顿竟然跟莱布尼茨吵架,吵的是“谁最早发明了微积分”。直到莱布尼茨去世还没吵完,因为还有莱布尼茨的学生和支持者一起来吵,就这样好几年才吵完,最后的结果是牛顿后一步发明了微积分。牛顿还在莱布尼茨死的那天说:“我为我伤透了莱布尼茨而感到洋洋得意”。可以看出牛顿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人。不仅如此,我觉得他还是一个特别勇敢和执着的人,有次他为了做一个实验差点把自己的眼睛都搞瞎了,但还是坚持把实验做完,他的这种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牛顿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它是所有学院中最大、最有名、最有钱的一个。三一学院的校训是“美德是真正的崇高”。这里有非常多的牛人校友,光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有三十多个,这让我对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充满深深的向往,我梦想有一天我也能走进这座神秘的学院,还可以去见见当年砸中牛顿的苹果树呢!
启蒙读后感篇四
九十岁的李泽厚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提到,启蒙是促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启蒙有利有弊,但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李泽厚欣赏美国思想家史蒂芬·平克的《当下的启蒙》,赞同书中平克对尼采、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思想的批评。
2018年,平克出版了《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一书。在启蒙思想不断遭遇挑战的当下,平克重新审视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历史成果和意义,并回应对于社会进步的质疑。他在书中借助调查数据和被忽视的历史常识,逐一反驳当下媒体和知识分子对时代悲观的看法是错误的观点。
波德莱尔说:世上只有三种高尚的人:牧师、勇士和诗人。他们的职能分别是去理解、杀戮和创造。
推崇理性的启蒙运动,从18世纪诞生起就一直遭受着反启蒙思潮的挑战,其中浪漫主义运动对启蒙运动理念进行了坚决反击。
反启蒙观点否认人们应该理性行事,否认超越历史和地域的普遍价值,也否认和平与繁荣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世界上最大的善是英勇的斗争。他们认为,现代性已经彻底破产,无可救药,一种新的秩序将会在崩塌的废墟中建立起来,这将是一种更加优越的秩序。
尤其是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公然反对启蒙运动理念的民粹主义运动兴起。史蒂芬·平克因而在书中称,忽略启蒙运动的成就是一种危险的行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的理念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竭力辩护。
正如1960年哈耶克在面对自由主义理念经受历史最大考验之际所反思的那样:如果要让旧的真理保留在人们的大脑中,就必须在后代人的语言和观念中不断加以重申。
作为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平克试图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概念重新解释人类历史。“熵”概念即无序,在由熵操控的世界中,贫穷是人类的一种预设状态。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克服无序状态,从贫穷状态中走出来的历史。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亚当·斯密所说的这段话:
我们真正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会产生财富。然而即使在今天,虽然没有人再相信事故或者疾病的背后有恶人在捣鬼,但在讨论贫穷问题时,却总在争论谁应该为此负责。
全球经济陷入停滞、民主政治遭遇民粹主义侵蚀等现象,令悲观情绪充斥于评论家文章和媒体上。社会学家罗伯特·尼斯比特研究发现,对于西方世界发展进步的怀疑论,在19世纪还仅限于一小部分知识分子,但在20世纪后20年里却影响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
平克认为,进步恐惧有着更为深层的心理根源。心理学研究证实,人们对损失的恐惧超过了对收益的期待,对逆境的忧虑超过了对顺境的满足。另外,批评给人带来的痛苦比表扬带来的喜悦更为强烈。
平克极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辩护,他在书中批评了知识分子厌恶进步的姿态。进步是启蒙运动的四大理念之一。启蒙运动相信,通过理性科学地理解世界,最终可达到改善人类处境的结果。相信社会将实现不可避免的进步,这并非一个神话,也并非过时的迷信和虚假的希望。
他在书中用收集到的研究数据表明,在衡量人类福祉的所有指标上,世界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几乎没人知道这回事,他说,“这实在令人感到吃惊。”
平克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论证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无意赘述,在此仅举书中一例。
世界上相对贫穷的那一半人口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他们拥有的社会财富仅为总数的5%,与1910年的比例相当。平克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关于贫富差距的理解是有误的,其误解可以看作一种总量谬误的变体。总量谬误是指认为财富总量有上限的固化思维,但自工业革命伊始,财富就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
如果把社会财富分配比作瓜分一具羚羊的尸体,那么总量谬误的分配方式就只能在零和博弈的框架内进行:如果有人多拿一份就意味着社会中有其他成员会少拿一份。而工业革命后的事实表明,富人们在社会中青云直上的同时,穷人的生活也在蒸蒸日上。
因此,托马斯·皮凯蒂就犯了以上总量谬误的错误。如平克所说,当今世界的财富远远超过1910年。倘若相对贫穷的半数人口当真拥有这个社会5%的财富,那么他们可比从前要富裕得多,并非没有得到改善。
平克以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世界的确变得比以前更不平等了,但是如果深究的话,人类总体过上了比从前更好的生活。自古以来,世界的财富就像一个金矿,人们自那时起就在为如何分配财富而斗争。启蒙运动的成果之一,即是人们认识到财富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在1820-1900年间,世界的收入增加了3倍。在之后50多年的时间里,它又增长了3倍。之后,世界只花了25年的时间就又翻了3倍,然后过了33年又翻了3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发出感叹称:理解经济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福祉简直令人震惊:人一旦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很难再想其他的事情了。
平克还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对人类社会在饥荒、寿命、和平、平权等方面的进步做了精彩的论述。在平克诸多对启蒙运动成果的辩护中,其对媒体在报道取材偏好负面新闻这一现象的批评尤其令人深思。
在“无流血,不头条”、“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等新闻原则的助燃下,可得性偏差引发了公众对世界现状的悲观情绪。
《纽约时报》撰稿人戴维·伯恩斯坦与蒂娜·罗森伯格甚至将特朗普的上台部分归咎于新闻界对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无可救药式报道。
他们写道,“看似无法治愈的社会病症,这为特朗普所散播的不满与绝望的种子提供了土壤,使之生根发芽。其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如今许多美国人很难想象渐进式的系统变革会给社会带来好转,他们不再重视它,甚至不再相信它,这让他们渴望一场彻头彻尾的颠覆性变革。”
新闻的确变得越来越消极。平克在书中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纽约时报》逐渐变得郁郁寡欢。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其报道基调有所回升,但也只是一点点;21世纪的前10年又陷入更为低迷的情绪之中。同样,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新闻媒体也变得越来越悲观。
没理由认为新闻界间接助推了特朗普上台和民粹主义的兴起,而悠久的负面新闻传统也是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现实要求。但在人们对社会所取得的进步习以为常之后,反复报道的负面新闻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社会无可救药的观感——尤其是在经济衰退的时期。
平克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如果一份报纸每50年出版一期,它就不会报道这半个世纪里的名人八卦和政治丑闻,它关注的将是世界性的重大变化,例如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
知识分子本应努力消除由新闻媒体报道原则所产生的的认知偏差,但平克感慨称,知识分子却在不断地强化它。媒体、知识分子与民粹主义者串通一气,把现代西方世界描述得如此功能失调,以至于任何激进的艰难尝试都无法加以改善。
对于观念的力量,凯恩斯写道: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观点,无论是非,都比人们通常理解的更强大。事实上,这个世界正是由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主宰的。实际做事的人,总认为自己能免受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但却常常是某些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几年前,听风就是雨的掌权疯子们,从某些三流学术文人那里获得灵感,令疯狂变本加厉。我敢肯定,与思想的逐渐蚕食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被极大地夸张了。
如果连知识分子都普遍相信国家是一个正在燃烧的垃圾站,那么现代民主制度就再也没有什么可害怕失去的价值。这是平克在书中开头就早已强调的启蒙危机。他呼吁媒体和知识分子用数据分析说话,并将各种事件置于历史背景之中,就能帮助人们回答当代社会是否已走到无可救药的这一问题。
显然,平克并不认为当代社会已经无可救药,我们也并非处于一个后事实时代:虚伪的谎言、真相掩盖、阴谋论、异常流行的错觉,以及人群的疯狂,都与人类物种同样古老。而认为某些思想是正确的,另一些是错误的,这样的信念也是一样的古老。
平克在书中所引用的调查结果表明,民粹主义的投票者年纪更大、宗教色彩更浓、受教育程度更低。民粹主义运动属于老年人的运动,而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插曲:民主和自由价值观正走在一架长期自动扶梯之上,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逆转。
悲观主义论调总带有宿命论的色彩,因此在思想上极具吸引力。但启蒙思想家对于理性的论述,并不认为人是一贯理性的。只是他们选择相信人对理性的运用,可以带领人类社会走出天地不仁的宿命。
启蒙运动以来的进步亦表明,在人类能设计出各种原则和体系,将局部利益引导为普遍利益的情况下,人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这些原则包括言论自由、拒绝暴力、合作精神、世界主义、尊重人权,以及承认人类天生容易犯错。这些体系包括科学、教育、媒体、民主政府、国际组织和市场。
在一个没有救世主的世界中,唯一能够拥有的进步就是我们虽然生活在其中,但却容易忽视的进步。正如以赛亚·柏林所指出的那样,关于完全正义、公平、自由、健康、和谐社会的理想是一种危险的幻想,这是自由民主社会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状态。
而人类进步的故事,是真的富有英雄色彩的。平克写道,我们出生在一个无情的宇宙中,持续面临着一切土崩瓦解的危险。然而,人类的天性也被赐予了许多资源,为某种救赎开辟了空间:
我们可以对自身的思想进行思考。我们有语言的本能,让我们可以分享经验和创造力的成果。我们因拥有同情的能力而变得深沉,懂得珍视、想象、怜悯和惋惜。
平克在书末尾的忠告将永不过时。“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即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
启蒙读后感篇五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本《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的书,书里有好多故事。
其中“火场逃生记”这个故事最吸引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在我脑海里绕来绕去:“为什么发生火灾的时候非要爬出去而不能跑出去呢?”看完这篇故事才知道:发生火灾时,产生了很多浓烟和有毒气体,如果要跑出去的话有可能会被呛到甚至会吸入有毒气体,而离地二三十厘米还有空气,这时应找些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爬出去,出门时要先用手背试一下门拉手的温度,如很烫说明外面火势很猛,要拿被子弄湿后盖住自己才不会被火烧伤,而且出门后千万别坐电梯,因为失火的时候会停电这样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才知道,原来在我的周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危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看清楚绿灯行红灯停;到商场乘坐自动扶梯时不能乱跑等等。想起上二年级时爸爸、妈妈带我去游泳池游泳,也是不做热身运动就游泳,这多危险啊。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远离伤害,相信我会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童年。
地震、海啸等等的大灾难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财富遭到破坏,许多亲人丧生,民心也下降。大家非常伤心和难过,房子也塌了,人们无家可归。比如我国唐山、汶川、玉树地震,还有海地地震和印尼的海啸等等都是这样的。
启蒙读后感篇六
书中第一章帮我们理清了为什么说互联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发明最棒的工具。但无论再先进的工具,它都是让人去使用的。先讲到工具,再讲到如何能为我们所用,不是指工具本身,而是操纵工具的人。最终是人成功,而不是工具成功,书中讲到无论哪一种生意,都是人的生意。是人在做,这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记得我刚开始了解网上运作时,总是把网上做,与地面做的方式相比较,而忽略了人的因素。所以自己在哪里想,就很可笑。我记得我问我的介绍人,我说是不是只要在网上做,哪个团队上去都能做。只要把方法掌握了,都是一样的。比如现在我们在网上做,将来会来第二个,第三个团队都来网上做了。是不是加入哪个团队都行。根本不知道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是人在用,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随便建一个系统,来进行自己的梦想生意。这就是不学习的坏处,想不清楚,讲不明白,可见想拥有高智慧一定要和高智慧的人或者高智慧的人写的书也就是人的思想去学习,只有这样你才能正确的选择,正确的定位。这是我学到的第一点。另外一点就是有梦想,才有大回报,书中举了很多的成功例子都是因为有了大的梦想。要适应改变。改变的重要性,思维改变是关键。书中引用了《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故事说的改变的重要性,最终两个小老鼠能适应变化,及时去改变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奶酪。可是和书中不同的是,作者又提出了一个概念我们如果学会了制造奶酪的秘诀,那么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必担心你的奶酪被任何人拿走。这就教给了我们如何去定位,所以说弄懂了的朋友最终应该去自己制造奶酪。还有很多人对金钱没有概念,不知道富和穷有什么差别。很多人也想拥有金钱,可是不知道如何去用这些钱,其实还是不知道要钱到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怎样才能让它更有价值。以前总是很简单的想法,有钱能买车,能买房子,能上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钱更大的作用并不仅仅如此。最重要的是钱能买到自由,从经济困扰中解脱出来的自由。
金钱使人心灵平静,这句话是我学到的对于金钱的一个独特的解释。但是也不是说有钱就能有一切,也有很多钱买不到的东西,比如钱买不到幸福等。这些观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好的观念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态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因为我是一个上班族,也有很多人和我以前的思维一样,觉得工资高了也是在创造财富。那么书中说工作的确是一种创造财富的途径,但决不是唯一的途径。事实上,它永远也不会成为最有利的途径。在今天,它甚至算不上一种可靠的创造财富的手段!因为工作已经不在有保障,更别说凭它实际人生的自由了。书中讲到企业宣称,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他们被迫“缩小规模”,也就是裁员。可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开始逐渐复苏,裁员却没有停止,而是依然在继续。所以我们也就不指望努力上好班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讲到攀登企业金字塔的游戏,多少人在向塔尖爬去。所以不论你有多出色,距离塔尖有多近,那里的位置都是有限的。事实也就是这样,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不断的发生。那么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在家创业”最为理想这句话我印像很深,因为它就是我梦寐已求的,而且已经求到了,所以只有你想要了,你又去做了,你才会真正的理解什么是梦想生意。最后作者又引出了网络营销的概念,真正的人际网络营销的威力,假如我们觉得一个产品好,我们一定会把它推荐给你的人际网络当中的至少10个人。假设这10个人再把它推荐给自己的10个熟人,用一个图来表示。
几天内,人们就接收到了你的宣传。几周和几个月后,人数可能会达到几千人。这个例子很简单,但是从中欧能够看到信息传播的速度有多快,能到达多远。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口碑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并说明世界经济越强,最普通的操作者就越有力量。”是的,世界经济越来越强,感谢互联网。预计到年底,将会有6.36亿人使用互联网。到2010年时,网络营销的数量将会暴涨。
书上的最后讲到电子网络营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它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通过电子网络营销,你可以创建飞速发展的新网络营销。伙计们,这容易得很,而且百发百中!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打算利用这个机会赚钱,你也会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
这些我们都明白了,那我们所做的安利是不是梦想生意呀。我们可以根据梦想生意的特点对比一下,第一被动的收入。管道一但修成可以终身使用。第二个全球市场。安利事业已经成功走过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然是全球市场了。3.自主性和销售力:安利公司的创建人风风雨雨走过50年现已由儿子继承,但是创始人仍然受到尊敬。所以有足够的自主性。销售额也名列前矛。具有一定的销售力是事实。4.易于复制:成功的导师告诉你成功的途径,一旦你学会了它,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然后,你把这个方法教给你的新合作者,他又会教给他的合作者,这样一直传递下去。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这样。大家可以对照一下。5.低投资和低维护: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只要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加盟,适用于每一个人,机会属于每个加盟者。至于低维护,现在利用到互联网,不用出门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市场,和真正的梦想生意相一致。那么看完此书后针对我们目前在互联网上运作的情况。第一个条件,互联网这个工具平台我们已经很好了。第二个条件就是人际网络营销了。也就是如何去找想要这个机会的人。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找到要的人后把他培养成领导人是我们最终能成功的主要原因。选择对了,定位对了,接下来就跟着系统往前走。真正的梦想生意就开始了。好了,今天晚上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启蒙读后感篇七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的追求就没有停止过。从老城古镇的视觉享受,到天籁之音的听觉享受,从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到书内世界的丰富隽永,虽难以言说这些美,却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去除心灵杂质,得到美的滋润。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声律之美,在押韵、平仄和对仗中,产生了韵味无穷的奇妙效果。
《声律启蒙》是清朝进士车万育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写的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却能读出美感。“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读着读着,就好像能看到露珠点点,像是洒在蔷薇上的香露,淡淡烟雾,像丝线一样横跨在杨柳树梢,弥留成朦胧,宛若置身于仙境。后文中我有个有趣的发现——“雷声对电影”,这里的电影当然不是我们思维定式中的电影,而是闪电的影子,雷对电,声音对光影,真是妙哉。想来若是说雷声对闪电,则意境全无,声律之美也不复存在了。《笠翁对韵》一书是仿照《声律启蒙》而写的,其作者李渔和车万育也是一个朝代的,除了《笠翁对韵》典故较多外,两本书内容相差无几,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声律启蒙》,一是因为它是先被创作出来的,二是由于古今读音的问题,《笠翁对韵》中许多句子读起来感觉不太押韵,少了份声律之美。
满目的众美之中,古典诗词以它不可取代的情感魅力和美之集大成者的形象巍然屹立。律诗,就是因为存在对仗、平仄,才存在着一种相对的均衡美和音律美。王力在《律诗的对仗》中详尽地为我们介绍了对仗的种类,对仗的常规和对仗的讲究,令我大开眼界。文中列举了许多诗的对仗,这里我想拓展一点到词的对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这两首词读来情真意切,朗朗上口,且对仗工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首词不仅有词内对仗,如“红酥手”对“黄藤酒”,“世情薄”对“人情恶”,还能看作词与词的对仗,如“春如旧,人空瘦”对“人成各,今非昨”,更以“错错错”,“难难难”,“莫莫莫”,“瞒瞒瞒”作为每一阙结尾,使词更具音律之美。这一声声的叠词,将无奈,悔恨,凄切,痛苦全部融入其中,大有恸不能言,恸不忍言的情致。
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平仄、对仗相对的应用使文字在谐婉中夹有掩映低回,荡气回肠的情调,亦能伴曲而唱。声律之美带给人的享受如春风般和煦,让人难舍难忘。
这一学年老师推荐我们读了一本好书—《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一本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用淬炼出的精华。这本书包罗着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
我读了这本书想起一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声律启蒙》让我们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学会的道理!
启蒙读后感篇八
《月光启蒙》读完课文,我被课文中我的启蒙老师——母亲深深地吸引了。
文中主要写了在童年的夏夜,我和母亲坐在院内,母亲为我唱民歌、童谣,讲故事。让我那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让我知道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世界。
当我读到母亲唱的第一首歌时,我想到母亲是多么辛苦啊!第二首歌则寄托人们多么想过上好日子的心情,由此便记住了这句话那时,我们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文中的她用甜甜的嗓音为我吟唱,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她又给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这几句,突出了母亲为了我什么都愿意,为我打开了文学宝库;为我送来诗情。
作者为了报答母亲,写了这篇文章来歌颂自己的母亲。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减少父母的负担,让父母不再为我们担心。让我们用行动回报父母吧!因为是他们孕育了我们;让我们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吧!因为是他们教育了我们;让我们用实践回报社会吧!因为是它使我们生存了下来;让我们用爱建起一个伟大的祖国吧!让世界充满爱,那么,明天将更加美好!
启蒙读后感篇九
读了沙键孙先生写的回忆他的启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我了解到启蒙老师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教学作风給沙键孙先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并让他终身受用。
这不由让我想起我现在的语文老师——齐老师。齐老师三年级时教我们,她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与众不同。果然选班干的时候,她的行为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让我们大胆发言,说自己有什么优点,为什么想当什么班干?后来我明白了齐老师的一片苦心,原来她想让我们展示自己的才能。
她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截然不同,她总是让我们自学课文,自改作文。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我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三年来,在齐老师的精心教育下,我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读了《难忘的启蒙》这课,我不得不从心里感激齐老师!齐老师像课文的老师一样,不仅传播给我们知识,而且还注意培养、传授我们获取知识的习惯和技能,这将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启蒙读后感篇十
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马上就要学完了。在这整本语文书中,《难忘的启蒙》这篇课文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自己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三件事。
这篇课文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文章语音质朴,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是啊,启蒙老师是我们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在那样艰难的岁月中,启蒙老师用他们的智慧和坚毅组织同学们进行讲演比赛,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既传授他们知识又交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令作者终生难忘正是有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启蒙老师,才有了今天站在讲坛上的作者老师那无私的启蒙精神令人难以忘怀,更告诉我们,那些被老师播下的种子,将会在更多的学生身上开出绚烂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喜人的果实。
启蒙读后感篇十一
《月光启蒙》是一篇朴实幽美、情感诚挚的文章。写了作者孙有田追忆自身儿时的夏日日常生活在妈妈美好的童谣中,激起作者对家乡的爱和对歌曲的喜爱。妈妈又在夏日星空下给作者讲神话传说,提升作者的想像力;给作者唱儿歌,让作者搞清楚大道理;给作者说谜面,让作者提高聪慧。本文表述了作者对妈妈的早期教育的感谢与怀恋之情。
读过本文,我很打动。忽然想到了一次我夜里得病的一天。那时严冬里的一天,湖中早已结冻了,十分严寒。那晚我踢被子的问题又犯了,并且床前的窗子也悄悄地开过一点,不经意间之中我生病了。得病以后,我忽然醒来时,只感觉头晕晕晕沉沉,看到如今已11:50分钟了,因此我弄好褥子再次睡了。可是刚睡一会儿,打了一个喷嚏,来啦一个又来一个……一阵阵打喷涕声不但拦下了我的困意,更消除了爸爸妈妈的困意。这时候爸爸妈妈醒来时,发觉我生病了,气得像心急火燎,立刻去青阳医院去看看。
因为時间很晚,晚上很冷,那样很容易感冒,因此妈妈在摩托车上搂着我,还摸下前额,看一下得病生得有多比较严重。总算到医院了,大家连忙下车时,父亲立刻快逃去备案付费,妈妈与我则在医院里等父亲。我的头睡在大腿根部上,妈妈为了孩子无趣,便与我谈里的事儿。不知道过去了十多分钟,我询问妈妈脚酸不酸,可妈妈说她不麻。可是我觉得妈妈的小表情,想:妈妈一定很急,妈妈一定很说爱我,惦记着惦记着,我觉得很高兴。过去了没多久,父亲总算来啦。医师给打了一针,说回来歇息就好了。这时候爸爸妈妈像中了五百万元巨奖一样,脸部写满了开心。回家路上我带著笑容睡觉了……这一天以后,爸爸妈妈有时间总睡一会儿。感恩父母一件事的关怀,她们也跟孙有田的妈妈一样,用自身的行動启蒙教育着大家,我也要把爱献给他人。
启蒙读后感篇十二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六章难忘小学生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难忘的启蒙》了。
课文讲了曾在竺西小学上课的作者与他的启蒙老师老师发生的几件事。特别是在演讲上,是老师偷偷在日本兵的监视下举办的;写作上,老师以风趣的批语严厉批评作者;写字课上,又用严肃的语气教训作者;而日语课上却十分宽容――这些都是老师为了教导学生。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在这里,我向所有的.老师说声:“谢谢你们,是你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从懵懂到成熟,是你们教会我们做人,让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
“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热爱祖国,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从这一句话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加具体、清晰地教会了我们做人要踏实、要勤奋、要热爱祖国。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老师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老师像一盏明灯,为了迷路的孩子照亮前进的路,让他们找到归家的路。老师,谢谢你们。
启蒙读后感篇十三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六章难忘小学生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难忘的启蒙》了。
课文讲了曾在竺西小学上课的作者与他的启蒙老师老师发生的几件事。特别是在演讲上,是老师偷偷在日本兵的监视下举办的;写作上,老师以风趣的批语严厉批评作者;写字课上,又用严肃的语气教训作者;而日语课上却十分宽容——这些都是老师为了教导学生。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在这里,我向所有的老师说声:“谢谢你们,是你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从懵懂到成熟,是你们教会我们做人,让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
“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热爱祖国,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从这一句话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加具体、清晰地教会了我们做人要踏实、要勤奋、要热爱祖国。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老师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老师像一盏明灯,为了迷路的孩子照亮前进的路,让他们找到归家的路。老师,谢谢您们!
启蒙读后感篇十四
当我读了《难忘的启蒙》这篇课文后,我深受启发,文章讲了曾在竺西小学上学的作者与他的启蒙老师发生的几件事,这使他默默难忘。
看了文章后,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精心。在这里,我代表全世界的人向所有老师说声:“谢谢你们,是你们培养我们长大,使我们走向社会,是你们精心教导,让我们学会了基本的知识。”当我读到“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这句话时,心里忽然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姑姑。我和姑姑从4岁就相识,她是爸爸的妹妹。姑姑对我很好,经常买东西给我,我这一生学的英语大部分都是从她那学来的,以为她是英语老师嘛。记得有一次,我到她家玩,那时我还不懂英语,到她家指着日历问东问西,而姑姑每次都用英语回答我,我好奇地问:“姑姑你在说什么话啊?”“是英语,想不想学啊,我教你啊!”姑姑笑着说。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对英语产生了兴趣,那天,我们学了一晚的英语呢。除此之外,姑姑还教我洗碗、扫地、穿衣等,我很感激她。
启蒙老师是辛苦的,没有他,就没有现在聪明的你,他是使我们走向成功的桥梁啊!
启蒙读后感篇十五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难忘的启蒙》,读完后,我的心中感悟颇多。课文讲述的是在作者小时候大概是1942年革命时期的艰难时刻,作者正是出生在这个时候,她在一所小学里面上学。这篇课文也正是回忆了他的小学生涯中得到的批评与赞赏,并且受老师的影响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的故事。
读完后,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师们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付出,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学生来说影响却是巨大的:有的'成为了一名医生,有的和他的老师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有的成为了除暴安良的警察叔叔……然而,当人们对这些成功人士投去赞许的目光时,老师们却不求回报,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对于自己的辛勤付出,他们只认为这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已,这是一种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全人类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老师其实就是辛勤的园丁,当人们在欣赏花儿的时候,却忽略了老师的奉献,不过,老师依然是坚定地站在了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走自己的路,无私的培养着祖国“花朵”的心灵与智慧。
启蒙读后感篇十六
提到启蒙一词,你首选想到的可能是启蒙老师,难忘的启蒙阅读感悟。是呀,是他们,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是他们教导我们学会做事、做人、要好好学习。读了课文《难忘的启蒙》,我有着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我也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我的启蒙老师们。
春节前的一次大扫除,使我重新拾起了那本被遗忘在角落的作文簿。翻开看看,老师对我的评语都是细心的,既指出我的不足,又说到了我写的好的地方。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话,使我非常感动:一定要好好学习写作,将来会有所作为的。几年过去了,我仍然按照老师的话去学去做,虽然作文仍不算很好,但是我想,一定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这就是我中年级的语文老师严老师。
严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也教我们做人。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把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评给班上几位老师的孩子。读《难忘的启蒙》有感读《难忘的启蒙》有感。同学们多少都有些不服气,我也认为老师太偏心了。本来就敢直言的我,在日记中写出了我的观点,原认为老师能谅解,没想到后来严老师对我的日记的评语写了近一页,叫我要先正视自己,再去审视别人。老师虽没有直说,但我还是感到了老师的失望。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没看清自己的模样就去骂别人了。因为我牢记着严老师在手册中对我的评语:人生何处不欢乐!
同样值得怀念的,还有一年级的吴老师。由于一年级的时候我很胆小,吴老师就特意派了几位善交际又胆大的同学,来慢慢接近我,和我交朋友。后来,我的好朋友惭惭多了起来。真感谢吴老师,若不是她,我现在也许还孤零零的呢。
启蒙读后感篇十七
提到启蒙一词,你首选想到的可能是启蒙老师,难忘的启蒙阅读感悟。是呀,是他们,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是他们教导我们学会做事、做人、要好好学习。读了课文《难忘的启蒙》,我有着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我也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我的启蒙老师们。
春节前的一次大扫除,使我重新拾起了那本被遗忘在角落的作文簿。翻开看看,老师对我的评语都是细心的,既指出我的不足,又说到了我写的好的地方。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话,使我非常感动:一定要好好学习写作,将来会有所作为的。几年过去了,我仍然按照老师的话去学去做,虽然作文仍不算很好,但是我想,一定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这就是我中年级的语文老师严老师。
严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也教我们做人。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把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评给班上几位老师的孩子。读《难忘的.启蒙》有感读《难忘的启蒙》有感。同学们多少都有些不服气,我也认为老师太偏心了。本来就敢直言的我,在日记中写出了我的观点,原认为老师能谅解,没想到后来严老师对我的日记的评语写了近一页,叫我要先正视自己,再去审视别人。老师虽没有直说,但我还是感到了老师的失望。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没看清自己的模样就去骂别人了。因为我牢记着严老师在手册中对我的评语:人生何处不欢乐!
同样值得怀念的,还有一年级的吴老师。由于一年级的时候我很胆小,吴老师就特意派了几位善交际又胆大的同学,来慢慢接近我,和我交朋友。后来,我的好朋友惭惭多了起来。真感谢吴老师,若不是她,我现在也许还孤零零的呢。
从小到大,每一个老师都是令我难忘、感激、敬佩的。几句作文中的评语,一段手册中的评语,无一不包含着老师亲切的关怀,深深的爱。教会我为人处事的老师,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读难忘啊,我的启蒙老师!
启蒙读后感篇十八
雄村位于安徽歙县城郊,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它原名洪村,元末曹姓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
进入雄村,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绿树参天,竹林摇曳,碧绿的江水环绕着村庄。雄村最有名的竹山书院就在这如画的风景中。
竹山书院是清代乾隆年间户部尚书曹文植的先祖曹翰屏所建。竹山书院建成后人才辈出。民间流传着“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同科五进士”、“父子宰相”等佳话。跨入竹山书院大门,里面的石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正面是的曹家祖先的画像,上面写着“理学正宗”。
书院的后面是桂花厅,是原来讲学的地方,因厅前的院子中种有桂花树而得名。曹家的族人如果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在院子里种一棵桂花树。
在桂花厅和竹山书院的走廊中有一块大青石板,上面写着“山中天”三个大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真迹。石板上的字迹虽然已经有些斑驳不清了,但字“入木三分”是那样的完美。
桂花厅的西边的一座八角亭,叫“文昌阁”。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角下挂着风铃,微风吹过耳边传来清脆的铃声。阁里有朱熹的铜像,他盘腿而坐,手摸着胡子,脸色温和,微笑着注视着前方,好像在说:“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
雄村不愧为“东南邹鲁”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