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汇总19篇)
在生活中,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反思和成长方式。怎样才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请大家查看以下总结写作的例子,了解如何组织语言和思路。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论述了如何实现“中国梦”,是对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中关于“中国梦”的具体阐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讲话开篇便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点明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进而具体论述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对策之一走中国道路,以下为具体论证。)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引用事实论据来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道路的来之不易,且采用排比的句式予以呈现,即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考生在论证中可借鉴这一表达方式。)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链条说理论证,进一步说明全国人民要实现中国梦首先应该充满自信、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对策之二弘扬中国精神,以下为具体论证。)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链条说理论证,具体说明中国精神及指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全国人民要实现中国就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对策之三凝聚中国力量,以下为具体论证。)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假设论证,只要……就……,正面论证,说明只有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实现中国梦、创造美好生活就能成为现实。)。
*****在论证实现中国梦的措施时,采用了极为规范的排比形式,分别说明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三条途径即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每一条对策作为分论点又采用引用论证、链条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说明,由此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变得清晰明了具体可见。考生在申论写作过程中应学习**使用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论述更加张弛有度、具有说服力。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二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实现中国梦论文范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近几年,我国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的变革和发展,给与了职业教育较大的关注与支持,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灵活运用于职业教育中,增强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就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信息化2.0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2019年4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2019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讲话。钟登华副部长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1.0到2.0的转段升级,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初现端倪。
“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国教育梦,结合当前教育装备的形势,提升教育水平,装备先行,强调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使教育梦出彩!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我,又应当根据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依托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点及实践。
一是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为教学服务。职业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直观清晰的事物,利用教育信息化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能帮助学生提高能力。能够节约时间就是好的教育信息化。不要为了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而是为了教学而是教育信息化。
二是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构建解决教育瓶颈问题的全新教育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教学和学习创新。教育信息化一定是在教育创新发展总体框架下开展工作,脱离教育创新发展的大框架,大多数是毫无意义的。
三是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方向,理清教育教学到底有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破解思路,研究清楚构建什么样的新教育体系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掌握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上的优势,找到信息化普遍存在的问题,挖掘新教育体系需要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的发力点,建立有效支持教学创新的智慧环境。
四是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灵魂,教育信息化的灵魂的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宰者,总指挥。教育信息化能不能发挥出优势,关键在于人,即教师。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1.落实管理制度,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
我校一直以来都把校园信息化建设当作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以校长牵头、教学副校长主管、校园信息管理中心主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管理分工明确、措施得力、责任到人,确保信息化建设目标稳步推进。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硬件方面,建成了电脑机房16间,数字化语音室2间,全部接入校园网络,全校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手提电脑,通过万兆网络接入互联网。学校现有电脑总数超过1000台,并组建了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数字广播、视频监控系统、网络电视台等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时,校园内50间课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系统、电子白板,极大方便了教师课堂教学。
在软件建设方面,教育局加大对学校的模拟仿真系统的投入,建设了电子商务的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机房就实现网店运营,微店管理,微信营销,客服模拟,沙盘博弈,跨境电商等操作,为学生日后上岗实习,毕业工作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实战基础,做到了新颖性、实效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2.开展师资培训,打造教师信息化水平。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是信息建设的一个长期的目标。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一是从时间上保证:每学期全校性质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10个课时,每个科组每学期开展组内信息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20个课时。二是从技术上保证:保证我们的教师学习的是新技术、新内容,学到的是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前沿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除了参加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各种学习与培训之外,我们还先后邀请行业专家到校组织老师开展初、中、高不同级别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达到各个层次的老师所需技术的目的。学校还分批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的信息技术演讲、报告、论坛等活动。我校将教育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作为强师、强校的途径之一,通过培训,大大增强了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现代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
3.培养信息兴趣,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信息素养是21世纪中学生必备重要能力之一,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给校园学生提供一个使用信息术的大环境,制造一种争相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第一,从基本要求入手。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明确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信息技术特长,如打字、计算机绘画、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等等;第二,从教师入手。要求科任老师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力度,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三,从兴趣入手。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开设不同的信息素养兴趣班如:网店运营、网店客服、coreldraw广告设计、photoshop数码照片制作、动漫设计培训、校园电台视频制作、工艺品的电脑设计等等班级,结合信息技术满足了不同方面爱好者的要求,也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第四,巩固成果。每一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技能节,从打字、绘图到动漫设计等进行多方面、多学科的信息技术比赛,覆盖率100%,对获奖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职业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根据学段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多角度、多渠道地使学生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力求打造出日趋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逐渐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提高综合能力,养成顺应社会要求的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于丽.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实效的研究[j].今日科苑,2009,(10).
[2]陈宗胜.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2,(7).
[3]毛卫清.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0,(5).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摘要]实现中国梦,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奋斗,而不能靠任何别人的恩赐。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奋斗,任何别人的阻挠也是徒劳的。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人的追求,中国人的期望。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梦中国精神。
中国人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奋斗。
一百余年来,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探索和奋斗。这也是中国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和凝聚的历程。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中国人。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土被宰割,财富被掠夺,人民被宰杀,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的威胁,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寻求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之道。从此,历经奋斗、失败、再奋斗,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自己的共和国。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又历经艰难曲折,才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精神始终是贯穿在这一百多年历史中的一条主线。
中国精神最基本的内涵,一是爱国,二是革新,近代主要表现为变革、革命,当代主要表现为改革创新。
中国是一个小生产的大国。小生产的弱点是眼界的狭窄和处境的分散,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一盘散沙”。但是中国又是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家,长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为爱国主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共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长期的交往、交融构成了坚固的利益共同体。当代道德建设都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爱国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尽忠报国”受到普遍的景仰,卖国、祸国、误国则受到广泛的唾弃。每当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这种爱国精神就会最强烈地迸发出来。顾亭林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迅速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人们认识到个人利益同国家民族利益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世说新语·言语》)国家好了,个人才能好。个人聪明才智的价值,只有在为国效力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充分最有意义的发挥,报国的青春才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正是这样的精神,使无数仁人志士,在国难临头之际,发出了“苟利国家生死已”(林则徐语)的誓言。正是这样的精神,使全国上下亿万民众迅速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一盘散沙变成了坚强的力量,变成了血肉铸成的新的万里长城。共同的伟大目标、共同的中国梦,使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各种不同的主张都能够得到磨合调整,在最大限度上形成共识,共同奋斗;使每个人、每个局部的努力奋斗,能够汇聚成浩浩荡荡、无坚不摧的力量。有了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的最高追求,中华民族长期优秀的道德传统随之得到新的生发,发出新的光辉。适应新的时期需要的革命道德迅速形成。无数为实现中国梦献身,作出贡献的志士仁人组成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璀璨群星。
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始终历久弥新,引领着中华民族的灵魂,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能够不断地与时俱进。商汤《盘铭》说:“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周易·系辞下传》亦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断地革故鼎新,才能永葆青春。几千年来的中国,实际上处在不断地适应新的情况,不断发展进步之中。其中也就包含着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不变法不足以图存”,通过革命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进程。当代中国的发展更离不开改革创新。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特征。
实现中国梦,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努力奋斗,而不能靠任何别人的恩赐。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奋斗,别人的任何阻挠都是徒劳的。《周易·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最靠得住的就是自力更生。相信人民,相信人民自己的力量,就要打破束缚这种力量的障碍,打破束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创新的要义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包产到户解放了亿万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民工进城迅速提高了亿万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劳动创造世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的劳动创造。改革创新作为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就是树立了以解放中国人的生产力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从而更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同时也就要更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以勤劳勇敢著称的中国人,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劳动创造的能力、劳动创造的成果,总体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我们当前各种伟大成就的根本来源,也是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信心依据。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人的追求,中国人的期望。理想的确立,在人生价值体系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正确的理想目标有利于各种道德规范的形成和互相协同,是各种正能量最重要的源,泉。古人说:“志当存高远。”正确人生观的确立,从立志开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语),“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语),就自然和安于现状、故步自封、贪图享受、因循守旧、不求进取划清了界限,就能够永葆朝气,不断地进取。
实现中国梦,把个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同国家、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不但为个人生活的不断改善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和最充分的机遇。每个人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都必然会得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各种不同的支持,同时也以自己的劳动向他人提供各种服务与支持。这是一个协力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自然体会到,越是能与他人沟通、理解、协调、互爱、互助、互利、互让,越是能够得到更多的成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群体和集体之中,为群体和集体作出的贡献越多,我们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多。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梦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了。但是,前途仍然多艰,需要克服的难题仍然甚多。继续发扬中国精神,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永远朝气蓬勃,不断走向胜利。这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伦理学界的光荣任务。
中国梦的提出,激起亿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憧憬。如何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如何把握实现中国梦的正确路径?如何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扎实努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的时代课题。
实现中国梦,人人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何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上下求索,多少英雄儿女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这一伟大梦想,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发展要求,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显然,这一美好又现实的伟大梦想,不仅仅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而且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机会。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密切相连,个人的机会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地活跃起来、发展起来、繁荣起来,使我们的民族空前地团结起来、振奋起来、兴旺起来,而且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出彩的良好机会。
改革的社会,为每个劳动者和建设者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能本领、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只要我们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勇于竞争,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就不仅能创造优裕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条件,而且能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开放的社会,不仅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更加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形象的条件,而且为每个有志者提供了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可以说,在开放的时代,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使人生出彩,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不是怀揣梦想、能不能抓住机会、有没有奋斗精神。
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路径。
今天,我们有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经过90多年的奋斗、积累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创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根本路径。同心共筑中国梦,奋力实现中国梦,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开辟了根本路径。道路关乎命运,道路决定前途。民族复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关键在于道路的正确选择。我们党领导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正是沿着这条光明大道,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与发展,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成就斐然,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实践有力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带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指南。理论决定方向,理论指引行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族振兴的梦想历尽艰辛,却屡屡碰壁。之所以如此,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程及其理论成果,犹如光辉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实现强国富民的历史征途上发挥了根本指南的作用。正是在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中和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又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成功地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保障。制度提供保障,制度生发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民主与集中结合、活力与秩序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互促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广大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我国的繁荣发展才获得了持久活力和坚实根基。实践有力证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需要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又是包括每个个体在内的人民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握住这一本质属性,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着眼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注重个人努力和艰苦奋斗。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处在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我们更应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作为努力志向和精神追求。这样,生活才有意义,人生才能出彩。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两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内化于心的。有了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就有了实现人生梦想的方向与目标;有了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就有了实现人生梦想的动力与支撑。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坚韧的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我们的目标既定、任务既明,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每个人都进行扎扎实实的努力。处在伟大变革、实干奋进的时代,任何夸夸其谈、心浮气躁的作风都与人民的利益和期待相左,都将为人民所唾弃;任何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的行为都与时代的趋向和要求相悖,都将为时代所淘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奉献,就是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最好实践。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宽广的人文胸怀。登高方能望远,有志方能自洁。处在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无时不经受着考验,包括现实生活中奢靡、浮躁等不良风气的考验。人生犹如逆水行舟、大浪淘沙,我们只有怀揣远大梦想,才能经受住考验,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浮躁所动,而是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地为实现伟大梦想而扎实奋斗。
我记得温家宝曾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说,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要靠三个方面第一是人,人才、人的智慧和心灵,第二是靠能够调动和发挥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第三要靠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能力,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才,也都离不开现代大学的培养。
以此展开话题,先谈谈第一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人的因素。
首先,中国梦在其精神意义上是什么?是一个自由,民主,幸福的社会。自由和民主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词汇,但我从不认为问题是在于政治制度上,要求制度的改革是自顶向下,由外而内,而真正的变化是需要自底向上,由内而外的。中国是一个从内心深处不自由的国家。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束缚。我们能解放我们自己吗?能解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在学校也同样如此,你敢于创意么?敢于接受周围的不理解和嘲讽么?那就去做吧。一个人最终的裁判是自己。在我的生活里,很多人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总想去讨别人的欢心,没必要,每个人都无法扮演别人扮演很久的角色。还是要努力地去做自己。
民主在哪里?在我们和身边每一个人的关系里。你能聆听别人刺耳的声音吗?你能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吗?民主是从生活中开始,从每一个宿舍开始。自由在哪里?在你对自己的正确的认识,在你对自己生活忠于理想的选择。活在别人的目光里,禁锢在社会的评价里的人,被自己的偏见,经历,观念所限制的人,口中叫嚣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从自己身上去打造自由和民主的基础。很多人一边追求地位与财富,却又抱怨这个社会功利于拜金,难道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自己投射出去的吗?社会并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我们关系的产物----如果我们是自私自利的,局限的,狭隘的,那么我们就将这些东西反映在与他人的关系里,并由此组成了社会。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我们想要通过一种体制,一种观念上的革命或者一种基于体制的价值观的革命来更新换代,却忘记了正是你我创造了社会。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自知是智慧的开始,也是转变和重生开始。唯有智慧方能让一个人拥有真正的幸福,让一个社会真正的和谐,让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我们每一个人的进步和改变,才是实现国家梦想的基础。
第二,大国崛起需要不断改革体制机制。
实现中国梦的竞争的是什么?美国和阿根廷的百年演变清晰的说明了事实,:不是起点,不是资源,是体制机制。
首先说政治改革。很多愤青姿态的的大学生一直呼吁目前的行政制度必须要有所改变,但我认为根本问题不在于这个社会,因为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好,也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坏。人性善恶一直同时存在,而并没有什么制度能永远杜绝阴暗和腐坏。王小波有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刻,他说,一切都在无可避免的变得庸俗。是的,社会就像个大染缸,我们以后。
可能无一幸免,但我更接受的是污染之后的一种涅槃。我们不是要妥协,而是不断的向更好的方向改变自己,才有可能一起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但是,是不是说政治制度就不需要改变?改变是必须的,但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因为行政体制的变革是个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还要有足够的智慧,设计好改革的帕累托演进,让参与改革的每个人,都能从改革中合理地受益,而不引起对峙和冲突。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社会绝望?相反,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以后改变社会的,实现中国梦的,恰恰就是我们这一代人。
再来谈经济改革。中国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但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是让改革比社会问题跑得更快一点。这个改革,是指市场化改革,释放生产力,而不是别的。因为中国的本质问题还是一个怎么去推动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间已从原来预计的2050年提前到2020年,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加速效应。这背后最大的宏观和长远因素是13亿人口中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而自由交易的基本原理其实是排列组合的过程,经济总量的增长可能会呈现加速的态势,会有翘尾效应。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中国一定要保持稳定,因为如果没有让这些交易发生的环境,我们国家可能花大部分时间进行社会的修补。这无疑是个倒退的过程。古言,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当中国成功跨越中产阶级陷阱以后,我们社会的缓冲区将更深,忍受力将更大,才更有条件推进一些更深层次的改革,后面的道路也会更加平坦一些。
第三点,关于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能力。
由于篇幅所限,就只简单谈谈。乔布斯去世的时候,在中国曾掀起一股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的热潮。我想,天分与热情虽然不可复制,但我们国家也有同样拥有热情与创新能力的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他成功的背后是一整套经济和金融的制度安排乔布斯和苹果的成长和资本市场。所以,关键就在于创建一套鼓励创新机制,尤其是科技和资本对接的机制,让科研、人才、专利、资本,在一个平台上自由地交换。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多少代人梦想的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就在可预期的未来。最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我们有机会推动中国未来几十年的成长。历史的长河中,再长的生命也是一瞬间,一滴水只有和洪流结合在一起才会有力量,我们有幸和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结合在一起,确实是非常的荣幸,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这样一个伟大而光辉的梦想,和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论述了如何实现“中国梦”,是对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中关于“中国梦”的具体阐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主席在讲话开篇便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点明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进而具体论述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对策之一走中国道路,以下为具体论证。)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引用事实论据来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道路的来之不易,且采用排比的句式予以呈现,即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考生在论证中可借鉴这一表达方式。)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链条说理论证,进一步说明全国人民要实现中国梦首先应该充满自信、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对策之二弘扬中国精神,以下为具体论证。)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链条说理论证,具体说明中国精神及指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全国人民要实现中国就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对策之三凝聚中国力量,以下为具体论证。)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假设论证,只要……就……,正面论证,说明只有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实现中国梦、创造美好生活就能成为现实。)。
习近平主席在论证实现中国梦的措施时,采用了极为规范的排比形式,分别说明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三条途径即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每一条对策作为分论点又采用引用论证、链条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说明,由此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变得清晰明了具体可见。考生在申论写作过程中应学习主席使用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论述更加张弛有度、具有说服力。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叫王璐婧,我来自衡阳市铁一中学。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用最生动的语言激发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因此,他们会认为学习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回答我的问题,鼓励他们毫不犹豫地提出问题,避免因害羞而保持沉默。我会特别关注那些落后于别人的学生,和他们谈心。我会帮助他们找出他们落后于其他人的原因,并尽我所能在优秀学生的帮助下推广他们。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告诉他们关于中国的历史,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性,并为成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将告诉他们关于中国的耻辱历史时期由于国家实力薄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带他们去参观科技和艺术的殿堂——科技馆、美术馆、音乐厅。我将尽一切努力引导他们发现科学的奥秘,生命起源的奇迹,艺术瑰宝的壮丽。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科学家、生物学家、艺术家。
這都是关于我的梦想。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我会慢慢长大。也许路上没有满是玫瑰花。但是,我会坚持到底,以坚定的决心向前迈进。
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以较大篇幅讲述了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问题,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今后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全篇讲话语言简练、亲切、实用,振奋人心,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是一个极大鼓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十三亿中国各族人民的长期渴望、追求和期盼,道出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如何实现中国梦,习主席讲了三个必须,这就是: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的道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传承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以十三亿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正确认识、深刻理解习主席讲话中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明辨方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并取得更加辉煌的伟大成就和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更加繁荣富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们离退休的老同志,先后退出了工作岗位,但要永远牢记,我们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实现中国梦并为之奋斗终身,同样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党的十八大和两会已胜利闭幕。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十八大和两会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我们要始终保持和党中央高度一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是我们离退休老同志的首要任务。共产党人要树立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要有藐视困难和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要端正心态,人老但思想不能老,要始终抱有豁达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奉献。
要关心时事,努力跟上时代。我们这一代人习惯关心政治,常被称作为宝贵财富,因为我们对几十年来革命和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有着切身体会,能与时俱进;我们的日常言行,在无形中就可能起到传播优良传统、关心和教育下一代、抵御社会上不正之风的一份作用。只有通过学习再学习,才能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当前,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和两会精神,习近平主席的主要讲话,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以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的实际行动,无愧于党和人民。
[摘要]“中国梦”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于一体,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道德机制的创新。学术界对中国梦和道德机制的内涵及内容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然而对中国梦与道德机制结合起来缺乏系统整体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提出,从道德层面阐释了“中国梦”蕴含的价值追求,体现“中国梦”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要求。现行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道德评价机制错位、约束机制缺位、激励机制缺乏、实践机制缺失。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道德机制创新的理论,为在新时代加强“中国梦”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国梦;机制;道德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b822[文献标识码]a。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讲话,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国梦的实现必然离不开道德支持。中国梦对道德的总体目标要求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表述的内容,而作为道德的基础部分的道德机制作为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也必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建立有效的道德机制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就成为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着重对道德机制的建设及创新进行探讨,以对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中国梦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要求。
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现代化的生动形象的描述,是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梦想追求,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诠释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下深化发展中国梦的方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中国力量,激发民族潜力,深化发展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全面提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硬形象,它是无形的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感召力。软实力中最重要的是文化,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品德。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充分发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是在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在新时代下继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凝练表达。它里面鲜明的先进性、民族性、开放性价值理念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落实到具体价值追求,为治理国家树立了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同时,它通过24个字简约、精炼、准确和全面地概括阐释了“中国梦”蕴含的社会道德价值,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提升公民个体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现行道德机制与实现中国梦要求之间的距离。
在社会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日益凸显,虽然现行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仍起着重要作用,但与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要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1现行道德机制存在的问题。
2.1.1道德评价机制错位。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冲突碰撞,有些人因经济理性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模糊甚至倒置的社会道德失范挑战,道德评价标准出现错位甚至扭曲。此外,大众传媒为吸引点击率,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炒作甚至捏造虚假新闻误导社会道德价值理念取向和实践行为方式,对公众道德評价标准造成了混淆,对社会道德体系正向构建影响很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极为不利。道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本身具有崇高性和超功利性,过多的把道德作为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以追求更多经济利益的工具,而不注重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境界,导致道德的庸俗化和过分功利化。
2.1.2道德约束机制缺位。道德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为人类共同生活及行为提供准则和规范。道德不是法律,没有强制律他性,道德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和阶级的变化而改变。遵守道德是后天倡导的自觉自愿,倡导道德是为了约束自己的良知,而不是审判他人。道德意义上的良知是在道德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思想行为的自我约束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贯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中国经济模式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由经济效应滋生出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社会道德也造成了巨大冲击。新形势下生存压力的骤增、人际关系的紧张、贫富悬殊的对立,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道德良知发生了动摇。道德的软性约束,人们越来越不尊重甚至漠视,违反道德约束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给社会秩序带来极大挑战,对社会风气造成不好影响。比如,最近发生在重庆万州的公交车司机与乘客在行车过程中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坠江,导致13人无辜死亡,2人失踪的惨案。另外,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道德标准已经无法有效地运行下去,然而新的道德约束机制又未形成,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道德机制的正常运行。2.1.3道德激励机制缺乏。新形势下道德激励保障机制缺位,正气不彰的歪风仍笼罩着社会。先是轰动全国的南京彭宇案,再是以类似情况发生的郑州李凯强案、重庆万鑫案,他们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非但没有得到受助者的感激和政府的鼓励,反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留下不小的遗憾。这使社会形成了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行为不会被感谢反而要被讹诈的歪风弥散,老人跌倒无人敢扶,面对他人的灾难选择漠视而不是施以援手的现象开始出现。而后广东佛山出现的“小悦悦”事件掀起了公众良知对社会歪风邪气沉痛的质问。社会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当救人者遭受身体伤害、经济损失时,应该得到相应补偿。然而,现实是,“好人没好报”、“坏人横行”,助人者“流血又流泪”,不得不说是道德激励机制的缺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的道德信念,影响了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2.1.4道德实践机制缺失。道德实践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它是主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认知系统在特定的道德环境中所实施和表现出来的道德判断、道德执行与道德创新的综合性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活动。人们品德的观念和品质,要经过相应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才能表现出来。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我国的道德实践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缺失。
2.2道德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2.1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意识,造成在我国公德淡漠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里的公民社会、公共空间的发育不足。高度集权的社会结构限制了民间性、自发性组织的生长,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公德意识自然不可能发育出来。”公共生活领域狭窄,社会公德建设缺乏积极的生长土壤。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和迟缓的经济发展速度,致使我国的公共生活领域狭窄,公德建设缺乏应有的空间和土壤。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固定在有限的家族之中,血缘和宗族的捆绑下建立起来的只能是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道德体系。“独善其身”的个人意识很强,而“相善其群”的社会意识则很弱。
2.2.2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不同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朝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高质量方向转型,社会呈现出人性化、人文化、多元化、创新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不可避免地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了社会失范、文化冲突、价值多元等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经济社会环境下人们自我意识加强,更注重个人权利和利益,社会关系被忽视导致的。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公德意识式微,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会吃亏、会蒙羞、受打击歪风邪气盛行,友爱互助精神与氛围缺乏。社会公德是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但法制建设却因重视度不够,跟现实有一定的脱节存在发展滞后,因而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强,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德的进步。
2.2.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和归宿。但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竞争创造个人财富,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功利主义抬头。个体过分看重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膨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缺失。此外,盲目推崇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西方道德糟粕思想残存,个别利益熏心、急于求富求名的人,公然漠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为自我利益最大化,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公众存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滑坡的迹象。这说明我们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成效不佳。
3实现“中国梦”对道德机制创新的要求及实现。
途径。
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新形势下道德机制存在的评价机制错位、约束机制缺位、激励机制缺乏、实践机制缺失等问题的分析提出道德机制创新理论,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3.1道德评价机制。
道德评价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好坏的判断。道德评价根据阶级、国家、时代、民族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按类型可分为自我评价和对他评价两类。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道德评价机制应顺势而变,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不断创新完善。中国梦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要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所倡导和要求的思想行为准则为标准创建,并通过舆论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全面提升公民的道德情操、道德修养、道德境界和人生态度。
道德评价机制是通过舆论来实现的,舆论的好坏关乎道德评价的高尚与否,人们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都要借助輿论来教育与引导。具体可通过以宣传部门为主导、实际工作部门相配合,以主流媒体为骨干、各类媒体齐心协力营造社会正向舆论。同时,成立舆论舆情研究中心深入社会舆论漩涡,研制有关规章制度来确保社会道德评价规范化,全面遏制、惩处、杜绝社会负面舆论传播。
3.2道德约束机制。
一方面,加强培养人们的道德良知和道德信念,提升个人自我道德约束能力。良知信念是调节约束自身行为的内在道德机制,它是一种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机制。培养人们的良知信念,能增强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准则或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着指导、调节和控制作用。新时代通过加强良知信念教育建立人们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是道德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道德具有调节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的功能,遵守道德能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从本质上来说,道德的实行就是为了实现人与人或人与群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道德蕴含成本,任何道德行为的实施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因此,健全的道德激励机制应是在控制道德成本的基础上有机配合使用正向激励机制和负向激励机制。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决定了人的自利化。只有较低的道德成本,较合理的正向激励措施,人们施德行善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反之,道德成本高,非道德行为負向激励措施威慑力不足,那么要想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市场经济潮流冲击引起的道德混乱无序的现状就有些不可能。
为了保证道德激励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切实发挥政府这一最有权威、最有力量的行为主体的主导性作用是关键。在此,政府部门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健全物质、精神激励机制,提高行善者的社会礼遇,让善行者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弘扬道德品质,让恶行者带着被批评、被责怪、被处罚等负向问责方式去杜绝恶行再次发生。这是激励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成败,也是其最终目的。二是建立健全道德行为保障机制。以绝不让行善者吃亏为目的,对行善者因道德行为造成的物质、精神、身体损失提供保障与服务,治理产生的行善者受委屈、受冷落、受侮辱的社会乱象。现设立的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八一勋章、道德模范奖章、雷锋道德奖章、五一劳动奖章都是激励全社会形成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其中蕴含的价值追求的认同力是中国梦的体现。截至目前,道德激励机制中的保障作用还没有怎么体现,也并没有在社会形成广泛影响力,更多的、更好的道德激励机制还需我们在新时代中实践与探索。
3.4道德实践机制。
第一,搭建平台,建立健全道德建设管理机构。道德建设管理机构是社会道德文明状况的信息中心和调控中心,是道德“执法”的组织机构,是道德机制运行与产生作用的关键。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是一项需要政府发动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统一规划、组织、协调、沟通、践行的复杂性综合工程。因此,以政府为主,社会各方力量通力配合建立健全道德文明建设管理机构,补充完善道德文明建设管理体系,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目标的实施内容,是“以德治国”的具体实现。
第二,运用榜样示范法,加强道德典型建设。榜样示范法是通过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崇高品性、模范行为、典型事迹等来教育、感染和影响社会成员端正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道德典型是道德的生动体现,具有形象性和说服力,能通过道德传播、感化、教育引导人们扬善抑恶。正面典型可以对人们进行正面教育,进行褒奖和激励,可以“扬善”;反面典型可以让人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可以“警恶”、“抑恶”。运用榜样示范法,加强道德典型建设是伦理价值导向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譬如,《感动中国》大型评选活动自2002年开始,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通过大力宣传、引导社会道德风尚的新事物、新典型教育感召激励公民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完善道德环境的运行机制。道德环境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道德环境能端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使人崇德向善奋发向上;坏的道德环境能磨灭斗志,消沉意志,倒退文化文明。因此,在道德机制建设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具有道德教育和道德约束功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达到祛除社会歪风邪气,净化人们心灵、扬善抑恶的目的。
第四,大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国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组织社会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文化传承活动等提高公众道德修养和社会行为的道德教育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社会正能量弘扬。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人们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提高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责任和应尽义务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第五,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道德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公众进行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道德影响活动。道德教育既是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道德品行提升的重要推力。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邢,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的作用,他认为:“你的智慧、天才和美德是教育产物。”为切实发挥道德教育在我国社会各层面有力影响,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我国需以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辅,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活动,以保障社会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实践证明,以丰富多彩的教育载体来实施社会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取得成效的科学途径和方法。比如“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学雷锋”活动,道德讲坛以及弘扬道德精神的文艺类作品等道德教育载体传达的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奉献精神,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尚道德觉悟和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新人。
4结语。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中国梦的提出,激起亿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憧憬。如何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如何把握实现中国梦的正确路径?如何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扎实努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的时代课题。
实现中国梦,人人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何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上下求索,多少英雄儿女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这一伟大梦想,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发展要求,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显然,这一美好又现实的伟大梦想,不仅仅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而且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机会。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密切相连,个人的机会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地活跃起来、发展起来、繁荣起来,使我们的民族空前地团结起来、振奋起来、兴旺起来,而且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出彩的良好机会。
改革的社会,为每个劳动者和建设者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能本领、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只要我们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勇于竞争,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就不仅能创造优裕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条件,而且能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开放的社会,不仅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更加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形象的条件,而且为每个有志者提供了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可以说,在开放的时代,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使人生出彩,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不是怀揣梦想、能不能抓住机会、有没有奋斗精神。
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路径。
今天,我们有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经过90多年的奋斗、积累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创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根本路径。同心共筑中国梦,奋力实现中国梦,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开辟了根本路径。道路关乎命运,道路决定前途。民族复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关键在于道路的正确选择。我们党领导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正是沿着这条光明大道,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与发展,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成就斐然,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实践有力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带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指南。理论决定方向,理论指引行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族振兴的梦想历尽艰辛,却屡屡碰壁。之所以如此,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程及其理论成果,犹如光辉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实现强国富民的历史征途上发挥了根本指南的作用。正是在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中和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又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成功地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保障。制度提供保障,制度生发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民主与集中结合、活力与秩序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互促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广大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我国的繁荣发展才获得了持久活力和坚实根基。实践有力证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需要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又是包括每个个体在内的人民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握住这一本质属性,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着眼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注重个人努力和艰苦奋斗。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处在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我们更应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作为努力志向和精神追求。这样,生活才有意义,人生才能出彩。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两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内化于心的。有了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就有了实现人生梦想的方向与目标;有了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就有了实现人生梦想的动力与支撑。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坚韧的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我们的目标既定、任务既明,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每个人都进行扎扎实实的努力。处在伟大变革、实干奋进的时代,任何夸夸其谈、心浮气躁的作风都与人民的利益和期待相左,都将为人民所唾弃;任何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的行为都与时代的趋向和要求相悖,都将为时代所淘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奉献,就是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最好实践。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宽广的人文胸怀。登高方能望远,有志方能自洁。处在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无时不经受着考验,包括现实生活中奢靡、浮躁等不良风气的考验。人生犹如逆水行舟、大浪淘沙,我们只有怀揣远大梦想,才能经受住考验,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浮躁所动,而是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地为实现伟大梦想而扎实奋斗。
摘要:群众路线像一根主动脉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中国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结果。党的群众路线最早由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随着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发展。群众路线逐渐深植于中国,成为我党的生命线。“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结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至今的规律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团提出的。“中国梦”的提出标志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关键词:群众路线;中国梦;工作方法;政治优势;精神纽带;方法指引;生命线。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想是由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所凝聚组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近年来,习近平在国内外多个场合,结合不同工作内容对“中国梦”的具体内涵、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中国梦”三个字早已深入人心,承载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与信任。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145处提到“人民”,每一个词,都丈量着中国人民在共产党人心目中沉甸甸的分量;习近平在会见中外媒体记者中说过“人民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再次指明党和人民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也点明了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工作路线。
(一)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古语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味着我们只能尊重人民,决不能忽视人民,人民是国家一切的基础。又云“兵之胜败,习在於政,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即兵强,民胜其政,下叛其上,即兵弱”。意思是人心相背成就战争的胜利。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人民群众利益就被镌刻在党旗上,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汗水和智慧赢得了人民的信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道理早就在共产党带领的无数战役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印证。
(二)历代党中央领导人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深化。
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到党的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每一代领导人都对群众路线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并深化发扬。群众路线像一根主动脉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中国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结果。党的群众路线最早由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随着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发展。群众路线逐渐深植于中国,成为我党的生命线。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站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要深入调研,到群众工作中去发现这些问题,同群众商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脱离群众,一切问题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第二阶段实际上就是“到群众中去”这是从理论指导实践,并进行检验和得到发展的过程中的实践。可以说,这是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第一次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毛泽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深刻阐述了社会历史总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发展的,惟有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党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时强调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在《贯彻调整方针,确保安定团结》一文中,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意见是我们的传家宝。因此,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以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真切了解群众的愿望,深入研究后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人民的政策,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被最大程度的调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第一次腾飞。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再一次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一无论是要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或是发现先进文化,最终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再一次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概括,把群众路线内容进一步丰富。2002年10月,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群众观点,表明了我们党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时间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做第一标杆,把群众的利益当做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做第一选择。
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的不断紧迫等各种复杂形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已成为我们党目前必须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时而为,习近平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一次指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所有的工作是否有成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
由此可见从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到现在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的领导集体在90多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都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并无一例外的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因素,群众路线已经成为了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一)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意义。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结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至今的规律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团提出的。“中国梦”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梦”被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个梦是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国民族及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盼望。实现中国梦是党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是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进行的系统工程和伟大事业,同样也离不开群众路线这个法宝。只有做好群众工作,得到了群众支持,激发了群众力量,最终中国梦将变为现实。
(二)中国梦的深层内涵。
“中国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简单梦想,而是具体的,整体的思想目标,是意识形态和目标指向的统一融合,是中华民族追求共同的理想。中国梦中包括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不同层面,落脚点在“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依托和保障。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梦,正如习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这也是对全党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实现人民幸福的具体要求。
(一)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统一。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基础。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就是因为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入群众,党同人民群众永远是血肉相连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群众路线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力量源泉和方法指引。
总之,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基本工作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上、组织上的保障,中国梦的实现将进一步彰显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忠高.实现中国梦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j].理论参考,2013(09).
[2]卫文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j].中国科技财富,2011(02).
[3]秦光龙.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j].领导文萃,2011(23).
[4]李帅卫.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j].前沿,2014(26).
我记得温家宝曾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说,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要靠三个方面第一是人,人才、人的智慧和心灵,第二是靠能够调动和发挥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第三要靠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能力,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才,也都离不开现代大学的培养。
以此展开话题,先谈谈第一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人的因素。
首先,中国梦在其精神意义上是什么?是一个自由,民主,幸福的社会。自由和民主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词汇,但我从不认为问题是在于政治制度上,要求制度的改革是自顶向下,由外而内,而真正的变化是需要自底向上,由内而外的。中国是一个从内心深处不自由的国家。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束缚。我们能解放我们自己吗?能解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在学校也同样如此,你敢于创意么?敢于接受周围的不理解和嘲讽么?那就去做吧。一个人最终的裁判是自己。在我的生活里,很多人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总想去讨别人的欢心,没必要,每个人都无法扮演别人扮演很久的角色。还是要努力地去做自己。
民主在哪里?在我们和身边每一个人的关系里。你能聆听别人刺耳的声音吗?你能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吗?民主是从生活中开始,从每一个宿舍开始。自由在哪里?在你对自己的正确的认识,在你对自己生活忠于理想的选择。活在别人的目光里,禁锢在社会的评价里的人,被自己的偏见,经历,观念所限制的人,口中叫嚣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从自己身上去打造自由和民主的基础。很多人一边追求地位与财富,却又抱怨这个社会功利于拜金,难道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自己投射出去的吗?社会并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我们关系的产物----如果我们是自私自利的,局限的,狭隘的,那么我们就将这些东西反映在与他人的关系里,并由此组成了社会。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我们想要通过一种体制,一种观念上的革命或者一种基于体制的价值观的革命来更新换代,却忘记了正是你我创造了社会。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自知是智慧的开始,也是转变和重生开始。唯有智慧方能让一个人拥有真正的幸福,让一个社会真正的和谐,让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我们每一个人的进步和改变,才是实现国家梦想的基础。
第二,大国崛起需要不断改革体制机制。
实现中国梦的竞争的是什么?美国和阿根廷的百年演变清晰的说明了事实,:不是起点,不是资源,是体制机制。
首先说政治改革。很多愤青姿态的的大学生一直呼吁目前的行政制度必须要有所改变,但我认为根本问题不在于这个社会,因为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好,也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坏。人性善恶一直同时存在,而并没有什么制度能永远杜绝阴暗和腐坏。王小波有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刻,他说,一切都在无可避免的变得庸俗。是的,社会就像个大染缸,我们以后。
可能无一幸免,但我更接受的是污染之后的一种涅槃。我们不是要妥协,而是不断的向更好的方向改变自己,才有可能一起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但是,是不是说政治制度就不需要改变?改变是必须的,但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因为行政体制的变革是个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还要有足够的智慧,设计好改革的帕累托演进,让参与改革的每个人,都能从改革中合理地受益,而不引起对峙和冲突。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社会绝望?相反,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以后改变社会的,实现中国梦的,恰恰就是我们这一代人。
再来谈经济改革。中国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但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是让改革比社会问题跑得更快一点。这个改革,是指市场化改革,释放生产力,而不是别的。因为中国的本质问题还是一个怎么去推动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间已从原来预计的2050年提前到2020年,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加速效应。这背后最大的宏观和长远因素是13亿人口中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而自由交易的基本原理其实是排列组合的过程,经济总量的增长可能会呈现加速的态势,会有翘尾效应。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中国一定要保持稳定,因为如果没有让这些交易发生的环境,我们国家可能花大部分时间进行社会的修补。这无疑是个倒退的过程。古言,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当中国成功跨越中产阶级陷阱以后,我们社会的缓冲区将更深,忍受力将更大,才更有条件推进一些更深层次的改革,后面的道路也会更加平坦一些。
第三点,关于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能力。
由于篇幅所限,就只简单谈谈。乔布斯去世的时候,在中国曾掀起一股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的热潮。我想,天分与热情虽然不可复制,但我们国家也有同样拥有热情与创新能力的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他成功的背后是一整套经济和金融的制度安排乔布斯和苹果的成长和资本市场。所以,关键就在于创建一套鼓励创新机制,尤其是科技和资本对接的机制,让科研、人才、专利、资本,在一个平台上自由地交换。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多少代人梦想的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就在可预期的未来。最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我们有机会推动中国未来几十年的成长。历史的长河中,再长的生命也是一瞬间,一滴水只有和洪流结合在一起才会有力量,我们有幸和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结合在一起,确实是非常的荣幸,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这样一个伟大而光辉的梦想,和机遇。
[摘要]“中国梦”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于一体,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道德机制的创新。学术界对中国梦和道德机制的内涵及内容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然而对中国梦与道德机制结合起来缺乏系统整体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提出,从道德层面阐释了“中国梦”蕴含的价值追求,体现“中国梦”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要求。现行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道德评价机制错位、约束机制缺位、激励机制缺乏、实践机制缺失。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道德机制创新的理论,为在新时代加强“中国梦”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国梦;机制;道德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b822[文献标识码]a。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讲话,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国梦的实现必然离不开道德支持。中国梦对道德的总体目标要求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表述的内容,而作为道德的基础部分的道德机制作为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也必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建立有效的道德机制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就成为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着重对道德机制的建设及创新进行探讨,以对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中国梦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要求。
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现代化的生动形象的描述,是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梦想追求,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诠释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下深化发展中国梦的方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中国力量,激发民族潜力,深化发展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全面提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硬形象,它是无形的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感召力。软实力中最重要的是文化,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品德。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充分发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是在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在新时代下继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凝练表达。它里面鲜明的先进性、民族性、开放性价值理念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落实到具体价值追求,为治理国家树立了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同时,它通过24个字简约、精炼、准确和全面地概括阐释了“中国梦”蕴含的社会道德价值,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提升公民个体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现行道德机制与实现中国梦要求之间的距离。
在社会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日益凸显,虽然现行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仍起着重要作用,但与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要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1现行道德机制存在的问题。
2.1.1道德评价机制错位。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冲突碰撞,有些人因经济理性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模糊甚至倒置的社会道德失范挑战,道德评价标准出现错位甚至扭曲。此外,大众传媒为吸引点击率,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炒作甚至捏造虚假新闻误导社会道德价值理念取向和实践行为方式,对公众道德評价标准造成了混淆,对社会道德体系正向构建影响很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极为不利。道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本身具有崇高性和超功利性,过多的把道德作为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以追求更多经济利益的工具,而不注重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境界,导致道德的庸俗化和过分功利化。
2.1.2道德约束机制缺位。道德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为人类共同生活及行为提供准则和规范。道德不是法律,没有强制律他性,道德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和阶级的变化而改变。遵守道德是后天倡导的自觉自愿,倡导道德是为了约束自己的良知,而不是审判他人。道德意义上的良知是在道德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思想行为的自我约束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贯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中国经济模式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由经济效应滋生出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社会道德也造成了巨大冲击。新形势下生存压力的骤增、人际关系的紧张、贫富悬殊的对立,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道德良知发生了动摇。道德的软性约束,人们越来越不尊重甚至漠视,违反道德约束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给社会秩序带来极大挑战,对社会风气造成不好影响。比如,最近发生在重庆万州的公交车司机与乘客在行车过程中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坠江,导致13人无辜死亡,2人失踪的惨案。另外,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道德标准已经无法有效地运行下去,然而新的道德约束机制又未形成,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道德机制的正常运行。2.1.3道德激励机制缺乏。新形势下道德激励保障机制缺位,正气不彰的歪风仍笼罩着社会。先是轰动全国的南京彭宇案,再是以类似情况发生的郑州李凯强案、重庆万鑫案,他们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非但没有得到受助者的感激和政府的鼓励,反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留下不小的遗憾。这使社会形成了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行为不会被感谢反而要被讹诈的歪风弥散,老人跌倒无人敢扶,面对他人的灾难选择漠视而不是施以援手的现象开始出现。而后广东佛山出现的“小悦悦”事件掀起了公众良知对社会歪风邪气沉痛的质问。社会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当救人者遭受身体伤害、经济损失时,应该得到相应补偿。然而,现实是,“好人没好报”、“坏人横行”,助人者“流血又流泪”,不得不说是道德激励机制的缺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的道德信念,影响了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2.1.4道德实践机制缺失。道德实践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它是主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认知系统在特定的道德环境中所实施和表现出来的道德判断、道德执行与道德创新的综合性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活动。人们品德的观念和品质,要经过相应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才能表现出来。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我国的道德实践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缺失。
2.2道德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2.1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意识,造成在我国公德淡漠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里的公民社会、公共空间的发育不足。高度集权的社会结构限制了民间性、自发性组织的生长,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公德意识自然不可能发育出来。”公共生活领域狭窄,社会公德建设缺乏积极的生长土壤。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和迟缓的经济发展速度,致使我国的公共生活领域狭窄,公德建设缺乏应有的空间和土壤。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固定在有限的家族之中,血缘和宗族的捆绑下建立起来的只能是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道德体系。“独善其身”的个人意识很强,而“相善其群”的社会意识则很弱。
2.2.2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不同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朝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高质量方向转型,社会呈现出人性化、人文化、多元化、创新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不可避免地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了社会失范、文化冲突、价值多元等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经济社会环境下人们自我意识加强,更注重个人权利和利益,社会关系被忽视导致的。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公德意识式微,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会吃亏、会蒙羞、受打击歪风邪气盛行,友爱互助精神与氛围缺乏。社会公德是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但法制建设却因重视度不够,跟现实有一定的脱节存在发展滞后,因而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强,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德的进步。
2.2.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和归宿。但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竞争创造个人财富,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功利主义抬头。个体过分看重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膨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缺失。此外,盲目推崇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西方道德糟粕思想残存,个别利益熏心、急于求富求名的人,公然漠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为自我利益最大化,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公众存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滑坡的迹象。这说明我们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成效不佳。
3实现“中国梦”对道德机制创新的要求及实现。
途径。
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新形势下道德机制存在的评价机制错位、约束机制缺位、激励机制缺乏、实践机制缺失等问题的分析提出道德机制创新理论,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3.1道德评价机制。
道德评价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好坏的判断。道德评价根据阶级、国家、时代、民族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按类型可分为自我评价和对他评价两类。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道德评价机制应顺势而变,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不断创新完善。中国梦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要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所倡导和要求的思想行为准则为标准创建,并通过舆论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全面提升公民的道德情操、道德修养、道德境界和人生态度。
道德评价机制是通过舆论来实现的,舆论的好坏关乎道德评价的高尚与否,人们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都要借助輿论来教育与引导。具体可通过以宣传部门为主导、实际工作部门相配合,以主流媒体为骨干、各类媒体齐心协力营造社会正向舆论。同时,成立舆论舆情研究中心深入社会舆论漩涡,研制有关规章制度来确保社会道德评价规范化,全面遏制、惩处、杜绝社会负面舆论传播。
3.2道德约束机制。
一方面,加强培养人们的道德良知和道德信念,提升个人自我道德约束能力。良知信念是调节约束自身行为的内在道德机制,它是一种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机制。培养人们的良知信念,能增强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准则或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着指导、调节和控制作用。新时代通过加强良知信念教育建立人们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是道德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道德具有调节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的功能,遵守道德能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从本质上来说,道德的实行就是为了实现人与人或人与群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道德蕴含成本,任何道德行为的实施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因此,健全的道德激励机制应是在控制道德成本的基础上有机配合使用正向激励机制和负向激励机制。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决定了人的自利化。只有较低的道德成本,较合理的正向激励措施,人们施德行善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反之,道德成本高,非道德行为負向激励措施威慑力不足,那么要想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市场经济潮流冲击引起的道德混乱无序的现状就有些不可能。
为了保证道德激励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切实发挥政府这一最有权威、最有力量的行为主体的主导性作用是关键。在此,政府部门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健全物质、精神激励机制,提高行善者的社会礼遇,让善行者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弘扬道德品质,让恶行者带着被批评、被责怪、被处罚等负向问责方式去杜绝恶行再次发生。这是激励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成败,也是其最终目的。二是建立健全道德行为保障机制。以绝不让行善者吃亏为目的,对行善者因道德行为造成的物质、精神、身体损失提供保障与服务,治理产生的行善者受委屈、受冷落、受侮辱的社会乱象。现设立的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八一勋章、道德模范奖章、雷锋道德奖章、五一劳动奖章都是激励全社会形成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其中蕴含的价值追求的认同力是中国梦的体现。截至目前,道德激励机制中的保障作用还没有怎么体现,也并没有在社会形成广泛影响力,更多的、更好的道德激励机制还需我们在新时代中实践与探索。
3.4道德实践机制。
第一,搭建平台,建立健全道德建设管理机构。道德建设管理机构是社会道德文明状况的信息中心和调控中心,是道德“执法”的组织机构,是道德机制运行与产生作用的关键。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是一项需要政府发动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统一规划、组织、协调、沟通、践行的复杂性综合工程。因此,以政府为主,社会各方力量通力配合建立健全道德文明建设管理机构,补充完善道德文明建设管理体系,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目标的实施内容,是“以德治国”的具体实现。
第二,运用榜样示范法,加强道德典型建设。榜样示范法是通过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崇高品性、模范行为、典型事迹等来教育、感染和影响社会成员端正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道德典型是道德的生动体现,具有形象性和说服力,能通过道德传播、感化、教育引导人们扬善抑恶。正面典型可以对人们进行正面教育,进行褒奖和激励,可以“扬善”;反面典型可以让人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可以“警恶”、“抑恶”。运用榜样示范法,加强道德典型建设是伦理价值导向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譬如,《感动中国》大型评选活动自2002年开始,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通过大力宣传、引导社会道德风尚的新事物、新典型教育感召激励公民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完善道德环境的运行机制。道德环境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道德环境能端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使人崇德向善奋发向上;坏的道德环境能磨灭斗志,消沉意志,倒退文化文明。因此,在道德机制建设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具有道德教育和道德约束功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达到祛除社会歪风邪气,净化人们心灵、扬善抑恶的目的。
第四,大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国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组织社会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文化传承活动等提高公众道德修养和社会行为的道德教育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社会正能量弘扬。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人们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提高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责任和应尽义务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第五,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道德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公众进行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道德影响活动。道德教育既是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道德品行提升的重要推力。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邢,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的作用,他认为:“你的智慧、天才和美德是教育产物。”为切实发挥道德教育在我国社会各层面有力影响,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我国需以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辅,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活动,以保障社会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实践证明,以丰富多彩的教育载体来实施社会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取得成效的科学途径和方法。比如“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学雷锋”活动,道德讲坛以及弘扬道德精神的文艺类作品等道德教育载体传达的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奉献精神,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尚道德觉悟和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新人。
4结语。
道德评价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实践机制共同构成道德机制,他们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因此,道德机制建设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需要道德机制自身各要素之间密切配合、有机结合,共同着力,也需要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职责,统筹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参与和推动,形成社会道德机制建设的协调配合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只有这样,完善的道德机制体系才能建立健全,中国梦的实现才有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2]曾志刚,冯志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逻辑论析[j].求实,2018(05):4-25.
[3]吴桂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j].理论学习,2014(07):4-7.
[4]郝立新,周康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j].东南学术,2018(01):1-9.
[5]王南湜.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纲”、“极”[j].江汉论坛,2018(08):5-9.
[6]张延亮.孟子性善论对当代中国道德激励机制建设的启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7]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选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摘要:近几年,我国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的变革和发展,给与了职业教育较大的关注与支持,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灵活运用于职业教育中,增强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就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信息化2.0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2019年4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2019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讲话。钟登华副部长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1.0到2.0的转段升级,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初现端倪。
“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国教育梦,结合当前教育装备的形势,提升教育水平,装备先行,强调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使教育梦出彩!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我,又应当根据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依托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点及实践。
一是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为教学服务。职业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直观清晰的事物,利用教育信息化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能帮助学生提高能力。能够节约时间就是好的教育信息化。不要为了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而是为了教学而是教育信息化。
二是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构建解决教育瓶颈问题的全新教育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教学和学习创新。教育信息化一定是在教育创新发展总体框架下开展工作,脱离教育创新发展的大框架,大多数是毫无意义的。
三是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方向,理清教育教学到底有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破解思路,研究清楚构建什么样的新教育体系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掌握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上的优势,找到信息化普遍存在的问题,挖掘新教育体系需要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的发力点,建立有效支持教学创新的智慧环境。
四是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灵魂,教育信息化的灵魂的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宰者,总指挥。教育信息化能不能发挥出优势,关键在于人,即教师。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1.落实管理制度,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
我校一直以来都把校园信息化建设当作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以校长牵头、教学副校长主管、校园信息管理中心主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管理分工明确、措施得力、责任到人,确保信息化建设目标稳步推进。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硬件方面,建成了电脑机房16间,数字化语音室2间,全部接入校园网络,全校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手提电脑,通过万兆网络接入互联网。学校现有电脑总数超过1000台,并组建了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数字广播、视频监控系统、网络电视台等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时,校园内50间课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系统、电子白板,极大方便了教师课堂教学。
在软件建设方面,教育局加大对学校的模拟仿真系统的投入,建设了电子商务的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机房就实现网店运营,微店管理,微信营销,客服模拟,沙盘博弈,跨境电商等操作,为学生日后上岗实习,毕业工作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实战基础,做到了新颖性、实效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2.开展师资培训,打造教师信息化水平。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是信息建设的一个长期的目标。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一是从时间上保证:每学期全校性质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10个课时,每个科组每学期开展组内信息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20个课时。二是从技术上保证:保证我们的教师学习的是新技术、新内容,学到的是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前沿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除了参加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各种学习与培训之外,我们还先后邀请行业专家到校组织老师开展初、中、高不同级别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达到各个层次的老师所需技术的目的。学校还分批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的信息技术演讲、报告、论坛等活动。我校将教育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作为强师、强校的途径之一,通过培训,大大增强了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现代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
3.培养信息兴趣,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信息素养是21世纪中学生必备重要能力之一,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给校园学生提供一个使用信息术的大环境,制造一种争相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第一,从基本要求入手。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明确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信息技术特长,如打字、计算机绘画、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等等;第二,从教师入手。要求科任老师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力度,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三,从兴趣入手。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开设不同的信息素养兴趣班如:网店运营、网店客服、coreldraw广告设计、photoshop数码照片制作、动漫设计培训、校园电台视频制作、工艺品的电脑设计等等班级,结合信息技术满足了不同方面爱好者的要求,也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第四,巩固成果。每一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技能节,从打字、绘图到动漫设计等进行多方面、多学科的信息技术比赛,覆盖率100%,对获奖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职业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根据学段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多角度、多渠道地使学生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力求打造出日趋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逐渐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提高综合能力,养成顺应社会要求的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于丽.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实效的研究[j].今日科苑,2009,(10).
[2]陈宗胜.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2,(7).
[3]毛卫清.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0,(5).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四
我记得温家宝曾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说,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要靠三个方面第一是人,人才、人的智慧和心灵,第二是靠能够调动和发挥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第三要靠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能力,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才,也都离不开现代大学的培养。
以此展开话题,先谈谈第一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人的因素。
首先,中国梦在其精神意义上是什么?是一个自由,民主,幸福的社会。自由和民主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词汇,但我从不认为问题是在于政治制度上,要求制度的改革是自顶向下,由外而内,而真正的变化是需要自底向上,由内而外的。中国是一个从内心深处不自由的国家。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束缚。我们能解放我们自己吗?能解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在学校也同样如此,你敢于创意么?敢于接受周围的不理解和嘲讽么?那就去做吧。一个人最终的裁判是自己。在我的生活里,很多人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总想去讨别人的欢心,没必要,每个人都无法扮演别人扮演很久的角色。还是要努力地去做自己。
民主在哪里?在我们和身边每一个人的关系里。你能聆听别人刺耳的声音吗?你能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吗?民主是从生活中开始,从每一个宿舍开始。自由在哪里?在你对自己的正确的认识,在你对自己生活忠于理想的选择。活在别人的目光里,禁锢在社会的评价里的人,被自己的偏见,经历,观念所限制的人,口中叫嚣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从自己身上去打造自由和民主的基础。很多人一边追求地位与财富,却又抱怨这个社会功利于拜金,难道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自己投射出去的吗?社会并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我们关系的产物----如果我们是自私自利的,局限的,狭隘的,那么我们就将这些东西反映在与他人的关系里,并由此组成了社会。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我们想要通过一种体制,一种观念上的革命或者一种基于体制的价值观的革命来更新换代,却忘记了正是你我创造了社会。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自知是智慧的开始,也是转变和重生开始。唯有智慧方能让一个人拥有真正的幸福,让一个社会真正的和谐,让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我们每一个人的进步和改变,才是实现国家梦想的基础。
第二,大国崛起需要不断改革体制机制。
实现中国梦的竞争的是什么?美国和阿根廷的百年演变清晰的说明了事实,:不是起点,不是资源,是体制机制。
首先说政治改革。很多愤青姿态的的大学生一直呼吁目前的行政制度必须要有所改变,但我认为根本问题不在于这个社会,因为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好,也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坏。人性善恶一直同时存在,而并没有什么制度能永远杜绝阴暗和腐坏。王小波有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刻,他说,一切都在无可避免的变得庸俗。是的,社会就像个大染缸,我们以后。
可能无一幸免,但我更接受的是污染之后的一种涅槃。我们不是要妥协,而是不断的向更好的方向改变自己,才有可能一起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但是,是不是说政治制度就不需要改变?改变是必须的,但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因为行政体制的变革是个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还要有足够的智慧,设计好改革的帕累托演进,让参与改革的每个人,都能从改革中合理地受益,而不引起对峙和冲突。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社会绝望?相反,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以后改变社会的,实现中国梦的,恰恰就是我们这一代人。
再来谈经济改革。中国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但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是让改革比社会问题跑得更快一点。这个改革,是指市场化改革,释放生产力,而不是别的。因为中国的本质问题还是一个怎么去推动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间已从原来预计的2050年提前到2020年,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加速效应。这背后最大的宏观和长远因素是13亿人口中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而自由交易的基本原理其实是排列组合的过程,经济总量的增长可能会呈现加速的态势,会有翘尾效应。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中国一定要保持稳定,因为如果没有让这些交易发生的环境,我们国家可能花大部分时间进行社会的修补。这无疑是个倒退的过程。古言,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当中国成功跨越中产阶级陷阱以后,我们社会的缓冲区将更深,忍受力将更大,才更有条件推进一些更深层次的改革,后面的道路也会更加平坦一些。
第三点,关于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能力。
由于篇幅所限,就只简单谈谈。乔布斯去世的时候,在中国曾掀起一股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的热潮。我想,天分与热情虽然不可复制,但我们国家也有同样拥有热情与创新能力的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他成功的背后是一整套经济和金融的制度安排乔布斯和苹果的成长和资本市场。所以,关键就在于创建一套鼓励创新机制,尤其是科技和资本对接的机制,让科研、人才、专利、资本,在一个平台上自由地交换。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多少代人梦想的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就在可预期的未来。最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我们有机会推动中国未来几十年的成长。历史的长河中,再长的生命也是一瞬间,一滴水只有和洪流结合在一起才会有力量,我们有幸和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结合在一起,确实是非常的荣幸,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这样一个伟大而光辉的梦想,和机遇。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五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六
[摘要]“中国梦”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于一体,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道德机制的创新。学术界对中国梦和道德机制的内涵及内容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然而对中国梦与道德机制结合起来缺乏系统整体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提出,从道德层面阐释了“中国梦”蕴含的价值追求,体现“中国梦”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要求。现行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道德评价机制错位、约束机制缺位、激励机制缺乏、实践机制缺失。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道德机制创新的理论,为在新时代加强“中国梦”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国梦;机制;道德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b822[文献标识码]a。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讲话,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国梦的实现必然离不开道德支持。中国梦对道德的总体目标要求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表述的内容,而作为道德的基础部分的道德机制作为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也必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建立有效的道德机制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就成为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着重对道德机制的建设及创新进行探讨,以对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中国梦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要求。
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现代化的生动形象的描述,是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梦想追求,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诠释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下深化发展中国梦的方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中国力量,激发民族潜力,深化发展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全面提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硬形象,它是无形的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感召力。软实力中最重要的是文化,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品德。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充分发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是在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在新时代下继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凝练表达。它里面鲜明的先进性、民族性、开放性价值理念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落实到具体价值追求,为治理国家树立了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同时,它通过24个字简约、精炼、准确和全面地概括阐释了“中国梦”蕴含的社会道德价值,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提升公民个体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现行道德机制与实现中国梦要求之间的距离。
在社会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日益凸显,虽然现行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仍起着重要作用,但与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要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1现行道德机制存在的问题。
2.1.1道德评价机制错位。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冲突碰撞,有些人因经济理性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模糊甚至倒置的社会道德失范挑战,道德评价标准出现错位甚至扭曲。此外,大众传媒为吸引点击率,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炒作甚至捏造虚假新闻误导社会道德价值理念取向和实践行为方式,对公众道德評价标准造成了混淆,对社会道德体系正向构建影响很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极为不利。道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本身具有崇高性和超功利性,过多的把道德作为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以追求更多经济利益的工具,而不注重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境界,导致道德的庸俗化和过分功利化。
2.1.2道德约束机制缺位。道德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为人类共同生活及行为提供准则和规范。道德不是法律,没有强制律他性,道德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和阶级的变化而改变。遵守道德是后天倡导的自觉自愿,倡导道德是为了约束自己的良知,而不是审判他人。道德意义上的良知是在道德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思想行为的自我约束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贯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中国经济模式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由经济效应滋生出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社会道德也造成了巨大冲击。新形势下生存压力的骤增、人际关系的紧张、贫富悬殊的对立,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道德良知发生了动摇。道德的软性约束,人们越来越不尊重甚至漠视,违反道德约束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给社会秩序带来极大挑战,对社会风气造成不好影响。比如,最近发生在重庆万州的公交车司机与乘客在行车过程中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坠江,导致13人无辜死亡,2人失踪的惨案。另外,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道德标准已经无法有效地运行下去,然而新的道德约束机制又未形成,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道德机制的正常运行。2.1.3道德激励机制缺乏。新形势下道德激励保障机制缺位,正气不彰的歪风仍笼罩着社会。先是轰动全国的南京彭宇案,再是以类似情况发生的郑州李凯强案、重庆万鑫案,他们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非但没有得到受助者的感激和政府的鼓励,反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留下不小的遗憾。这使社会形成了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行为不会被感谢反而要被讹诈的歪风弥散,老人跌倒无人敢扶,面对他人的灾难选择漠视而不是施以援手的现象开始出现。而后广东佛山出现的“小悦悦”事件掀起了公众良知对社会歪风邪气沉痛的质问。社会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当救人者遭受身体伤害、经济损失时,应该得到相应补偿。然而,现实是,“好人没好报”、“坏人横行”,助人者“流血又流泪”,不得不说是道德激励机制的缺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的道德信念,影响了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2.1.4道德实践机制缺失。道德实践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它是主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认知系统在特定的道德环境中所实施和表现出来的道德判断、道德执行与道德创新的综合性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活动。人们品德的观念和品质,要经过相应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才能表现出来。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我国的道德实践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缺失。
2.2道德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2.1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意识,造成在我国公德淡漠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里的公民社会、公共空间的发育不足。高度集权的社会结构限制了民间性、自发性组织的生长,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公德意识自然不可能发育出来。”公共生活领域狭窄,社会公德建设缺乏积极的生长土壤。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和迟缓的经济发展速度,致使我国的公共生活领域狭窄,公德建设缺乏应有的空间和土壤。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固定在有限的家族之中,血缘和宗族的捆绑下建立起来的只能是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道德体系。“独善其身”的个人意识很强,而“相善其群”的社会意识则很弱。
2.2.2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不同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朝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高质量方向转型,社会呈现出人性化、人文化、多元化、创新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不可避免地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了社会失范、文化冲突、价值多元等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经济社会环境下人们自我意识加强,更注重个人权利和利益,社会关系被忽视导致的。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公德意识式微,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会吃亏、会蒙羞、受打击歪风邪气盛行,友爱互助精神与氛围缺乏。社会公德是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但法制建设却因重视度不够,跟现实有一定的脱节存在发展滞后,因而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强,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德的进步。
2.2.3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力度不够。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和归宿。但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竞争创造个人财富,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功利主义抬头。个体过分看重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膨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缺失。此外,盲目推崇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西方道德糟粕思想残存,个别利益熏心、急于求富求名的人,公然漠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为自我利益最大化,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公众存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滑坡的迹象。这说明我们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成效不佳。
3实现“中国梦”对道德机制创新的要求及实现。
途径。
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新形势下道德机制存在的评价机制错位、约束机制缺位、激励机制缺乏、实践机制缺失等问题的分析提出道德机制创新理论,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3.1道德评价机制。
和对他评价两类。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道德评价机制应顺势而变,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不断创新完善。中国梦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要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所倡导和要求的思想行为准则为标准创建,并通过舆论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全面提升公民的道德情操、道德修养、道德境界和人生态度。
道德评价机制是通过舆论来实现的,舆论的好坏关乎道德评价的高尚与否,人们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都要借助輿论来教育与引导。具体可通过以宣传部门为主导、实际工作部门相配合,以主流媒体为骨干、各类媒体齐心协力营造社会正向舆论。同时,成立舆论舆情研究中心深入社会舆论漩涡,研制有关规章制度来确保社会道德评价规范化,全面遏制、惩处、杜绝社会负面舆论传播。
3.2道德约束机制。
和自我约束机制。培养人们的良知信念,能增强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准则或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着指导、调节和控制作用。新时代通过加强良知信念教育建立人们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是道德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道德具有调节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的功能,遵守道德能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从本质上来说,道德的实行就是为了实现人与人或人与群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道德蕴含成本,任何道德行为的实施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因此,健全的道德激励机制应是在控制道德成本的基础上有机配合使用正向激励机制和负向激励机制。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决定了人的自利化。只有较低的道德成本,较合理的正向激励措施,人们施德行善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反之,道德成本高,非道德行为負向激励措施威慑力不足,那么要想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市场经济潮流冲击引起的道德混乱无序的现状就有些不可能。
为了保证道德激励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切实发挥政府这一最有权威、最有力量的行为主体的主导性作用是关键。在此,政府部门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健全物质、精神激励机制,提高行善者的社会礼遇,让善行者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弘扬道德品质,让恶行者带着被批评、被责怪、被处罚等负向问责方式去杜绝恶行再次发生。这是激励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成败,也是其最终目的。二是建立健全道德行为保障机制。以绝不让行善者吃亏为目的,对行善者因道德行为造成的物质、精神、身体损失提供保障与服务,治理产生的行善者受委屈、受冷落、受侮辱的社会乱象。现设立的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八一勋章、道德模范奖章、雷锋道德奖章、五一劳动奖章都是激励全社会形成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其中蕴含的价值追求的认同力是中国梦的体现。截至目前,道德激励机制中的保障作用还没有怎么体现,也并没有在社会形成广泛影响力,更多的、更好的道德激励机制还需我们在新时代中实践与探索。
3.4道德实践机制。
第一,搭建平台,建立健全道德建设管理机构。道德建设管理机构是社会道德文明状况的信息中心和调控中心,是道德“执法”的组织机构,是道德机制运行与产生作用的关键。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是一项需要政府发动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统一规划、组织、协调、沟通、践行的复杂性综合工程。因此,以政府为主,社会各方力量通力配合建立健全道德文明建设管理机构,补充完善道德文明建设管理体系,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目标的实施内容,是“以德治国”的具体实现。
第二,运用榜样示范法,加强道德典型建设。榜样示范法是通过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崇高品性、模范行为、典型事迹等来教育、感染和影响社会成员端正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道德典型是道德的生动体现,具有形象性和说服力,能通过道德传播、感化、教育引导人们扬善抑恶。正面典型可以对人们进行正面教育,进行褒奖和激励,可以“扬善”;反面典型可以让人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可以“警恶”、“抑恶”。运用榜样示范法,加强道德典型建设是伦理价值导向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譬如,《感动中国》大型评选活动自2002年开始,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通过大力宣传、引导社会道德风尚的新事物、新典型教育感召激励公民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完善道德环境的运行机制。道德环境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道德环境能端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使人崇德向善奋发向上;坏的道德环境能磨灭斗志,消沉意志,倒退文化文明。因此,在道德机制建设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具有道德教育和道德约束功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达到祛除社会歪风邪气,净化人们心灵、扬善抑恶的目的。
第四,大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国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组织社会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文化传承活动等提高公众道德修养和社会行为的道德教育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社会正能量弘扬。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人们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提高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责任和应尽义务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第五,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道德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公众进行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道德影响活动。道德教育既是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道德品行提升的重要推力。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邢,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的作用,他认为:“你的智慧、天才和美德是教育产物。”为切实发挥道德教育在我国社会各层面有力影响,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我国需以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辅,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活动,以保障社会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实践证明,以丰富多彩的教育载体来实施社会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取得成效的科学途径和方法。比如“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学雷锋”活动,道德讲坛以及弘扬道德精神的文艺类作品等道德教育载体传达的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奉献精神,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尚道德觉悟和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新人。
4结语。
道德评价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实践机制共同构成道德机制,他们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因此,道德机制建设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需要道德机制自身各要素之间密切配合、有机结合,共同着力,也需要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职责,统筹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参与和推动,形成社会道德机制建设的协调配合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只有这样,完善的道德机制体系才能建立健全,中国梦的实现才有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2]曾志刚,冯志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逻辑论析[j].求实,2018(05):4-25.
[3]吴桂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j].理论学习,2014(07):4-7.
[4]郝立新,周康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j].东南学术,2018(01):1-9.
[5]王南湜.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纲”、“极”[j].江汉论坛,2018(08):5-9.
[6]张延亮.孟子性善论对当代中国道德激励机制建设的启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7]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选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七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而非真空空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丰富而真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生活体验。而数学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容易陷入机械灌输的误区。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能还原数学教学生动活泼的画面,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的距离,从而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事先安排学生利用木条来制作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与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来拉动这些图形,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形状不稳定,极易变形,而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由此来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熟悉的场景更能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使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断不断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里,从而真正将枯燥的数学学习与丰富的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深刻,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并不是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这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枯燥而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要将知识寓于直观而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将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现实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我首先来向学生形象而直观地展现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桌子、红领巾、气球、直尺等实物。从而改变枯燥而单一的知识讲述,而是将这些抽象而枯燥的几何图形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更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减轻负担,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此时在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处理功能来将这些实物转换成几何图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来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这样的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同时又让学生积极操作,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一片和谐、融洽,教学氛围异常活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得快乐主动,学有兴趣成效。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综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强,教材所呈现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难以同步,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重点原因。要真正落实生活化有效教学,就不仅仅是要还原生活,重现生活画面,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数学素材来让学生更好地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实现生活化教学。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对自己的房间进行重新布置,来测量自己的房间墙面面积以计算所需要的涂料,测量地面的面积,从不同规格的磁砖中选取自己所喜爱的,来计算重新铺地面所需磁砖的数量以及相关的费用。这样的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更多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充分地运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就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我们要深入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间找准最佳的结合点,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使得数学教学更具艺术性、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以真正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八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叫王璐婧,我来自衡阳市铁一中学。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用最生动的语言激发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因此,他们会认为学习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回答我的问题,鼓励他们毫不犹豫地提出问题,避免因害羞而保持沉默。我会特别关注那些落后于别人的学生,和他们谈心。我会帮助他们找出他们落后于其他人的原因,并尽我所能在优秀学生的帮助下推广他们。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告诉他们关于中国的历史,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性,并为成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将告诉他们关于中国的耻辱历史时期由于国家实力薄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带他们去参观科技和艺术的殿堂——科技馆、美术馆、音乐厅。我将尽一切努力引导他们发现科学的奥秘,生命起源的奇迹,艺术瑰宝的壮丽。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科学家、生物学家、艺术家。
這都是关于我的梦想。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我会慢慢长大。也许路上没有满是玫瑰花。但是,我会坚持到底,以坚定的决心向前迈进。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九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这一论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那就是教育的实现过程必须有生活的因素,否则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我们也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在这样的高度上驾御我们的教学,我想,那将是一种使教学回归的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这个要求看,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应该用学生熟知的活生生的生活数学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作为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动手体验,探求新知,应用新知,让学生获得尝试成功的喜悦感。
反观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却很不乐观,一些陈旧的思想和模式还左右着我们的实践不能深入下去。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总是在用“加工一批零件”“修一段公路”等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实际上,学生还是没有走出抽象的局限,我们的教师也总是把这样的教条当作生活的真实,因而放弃了挖掘真实生活的兴趣。我们还知道,绝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组成,过于程序化。因此,改变题目的内容与表述方式,还原为取之于学生所了解的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即命题背景材料的生活化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比如采撷一些如乘车、购票、环境保护等接近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开放题,我们还在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上做了尝试,因为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答案也并不唯一。此类题目的解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们选择这样一个常规性问题加以探索研究。根据我的数学教学实践,在探寻生活化数学的教学之路上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巧设生活之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巧设疑,能激趣。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他们学习的数学绝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考场中,它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节课,我先巧妙利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这个类似游戏的数学问题,马上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纷纷跃跃欲试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题方法,我顺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来解决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数学问题。
二、巧用生活之物,探寻数学性质。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直接把最终的数学结论送给学生。我们数学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所以我经常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实物,可以用来作为探究数学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使用。《认识三角形》这节课,在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性质,我想若让学生用任意准备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小棒长度确定,实验次数少,不具代表性,不易发现规律。我就换方法让学生用火柴拼三角形,实验次数增多,换角度可以从反面实验,让学生体验四根火柴拼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火柴,结果如何?接着用五根火柴拼三角形,使它一边为3根火柴长度,结果又如何?学生自然会发现,按上述要求拼出三角形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从三边长度关系上发现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然后再拼其他三角形进行验证,这个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到的结论会深入人心。
再如《梯形》这节探究等腰梯形的性质时,我反复研究教材,如何能简单地画出相对严格的等腰梯形,方便我们研究它的性质呢?我想到了用方格纸,让学生在格线纸中画出等腰梯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巧解生活之疑,将数学知识应用生活。
自古至今,数学来源于生活,处处存在于生活中,并最终应用于生活。人们还在不断摸索,在生活实践中继续发现数学真理。倘若学生学了数学,不会应用数学,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并且会使学生产生学数学无用的心理,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学以致用,我不断挖掘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进行改造,设置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来解决。
学了《分式方程》这节后,我让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决为我班百分考核优胜者买奖品的实际问题:“班长带15元钱去超市为百分考核优胜者和进步幅度大者买奖品,如果买一种软皮本,正好需付15元钱,但售货员建议她买一种质量好的硬皮本,这种本子的价格比软皮本高出一半,因此,她只能少买1本笔记本,这种软皮本和硬皮本的'价格各是多少?如果想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奖励,请同学们参考超市的不同学习用品的价目表,制定一个购买计划,”这样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中,学生很自然地担负起解决问题的使命,这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了《勾股数》这节,我拿了一把学生常用的刻度尺来到讲台,我问同学:“老师看到咱们班黑板的这条边框有些偏离原位,想检验一下,它能否和下面的边构成直角。但是老师手里只有这把直尺,同学们能否帮老师想个办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只用老师手里的工具来检验?”学生们热烈讨论,并到黑板前用直尺比比划划,想出多种办法,不知不觉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方案,亲自去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高度。统计班上同学们视力的数据来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让同学们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保护视力的合理化的建议。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用数学课堂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的训练自己,完善自己。错误地看待自己则使自己沉溺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
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是啊,寻求内心真正的安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使自己快乐,才能变得成熟。像三毛一样。假如她没有认识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怎么会有如今三毛的流浪文学,怎么会有华文世界的传奇女子,又怎么会有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
正确的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
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也不那么完美,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不那么伟大,就不用急着去证明了;如果可以去放弃自己的种种成见,就不用吵着去反驳了;如果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不用哭着去申诉了;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就可以一直微笑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发出万丈光芒,将自己的缺点掩盖。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更加完美,将不用去模仿他人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了。难道东施效颦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春秋时代,西施因生病而蹙紧眉头,却更显得美丽动人、楚楚可怜了。然东施见此,连忙去效仿不想被贻笑大方。西施的美尽显在她的举止投足之间、谈吐之间,天生的美与气质并存,而东施却以丑闻名大江南北。若东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去模仿西施搔首弄姿,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那也不会落下今日如此耻笑。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功。
自然更替:“自然界中没有胜利和失败,只有更替。冬天让位于春天,夏天让位于秋天。羊吃草,狮吃羊。与谁强大无关。人心若能理解,那么人的灵魂则可能从肉体中解放找到成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进行替换。论点: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本是平原君家中的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大胆,自信的说:“我可以去。”果不其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就这样赵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自荐,赢得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使自己成功。
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安慰,赢得成功。
软件122 孙伟 1217043123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一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然后探究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包括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联系生活常见事物,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降低抵触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都存在许多问题。初中数学正处于一个由简单向复杂过渡的时期,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导致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加上数学科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联系生活,就能够丰富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增强实践意识,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将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丰富课堂,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然后再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具体教学,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1]。
(一)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要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这个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向学生发出提问,“以某校寄宿生的宿舍安排问题为例,假设每间宿舍能够住六个人,那么会有三十人无法安排,但是如果每间宿舍能够住进八个人,那么其中一件宿舍就住不满八个人,求宿舍到底有几间?寄宿学生到底有几个?”这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一个数学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对其进行解决。
(二)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如今,生活化教学正在大范围的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改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模型,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呈直角三角形的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以此来发现其中的关联,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与数学问题,并做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应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不断复习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控制习题的数量,不要给学生造成压力,尽量使用典型习题,鼓励学生以举一反三的方式来对习题进行思考。例如,数学调查这种实践活动就可以在学习“数据的分布”之后来进行,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下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然后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制定出相关的频数直方图和其他图表,让学生进行自主定义实践的.主题,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思维能力[2]。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讲解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该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并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展开。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如学生手中的教科书、书桌、家中的柜子等,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中画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再相互对折。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轴对称其实就是沿着一条直线折叠一个图形,折叠之后图形的两边是完全重合的,这就是轴对称。联系生活实际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培养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翔.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j].学周刊,(31):85.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二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而。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他们既有一般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的一般属性.也有其特殊属性。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其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方面。因此.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两者的完美统一。
一、科学的世界观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解决客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人生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导向作用
理想就是人生奋斗、追求的总目标。远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灯塔一样.始终引领着大学生的成才方向。一名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越强烈,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率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远大的理想还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理想信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还影响着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他们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
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人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社会.大学生亦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奋斗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自身价值,片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重要的内容。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创造,索取的越多、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极其荒谬,因为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人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供给。
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实际.要敢于和善于从基础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好高鹜远往往一事无成。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己经开始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尝试.比如学校组织的暑期志愿支教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等.虽然时间短暂.但对大学生毕业以后步入社会.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意义重大。
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当迎头赶上,不落后于他人,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随波逐流自我放逐,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努力的充实自己,不断地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与内涵修养,能够识大体顾全大局。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当然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大学生活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一次华美转变,让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一片光明,当我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我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我无悔的人生。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人的头衔显赫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瓦釜雷鸣,既不证明贡献,也不代表水平。高山缄默,自是一种巅峰;蓝天无语,自是一种高远!人的金钱数量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当人的思想被金钱占据时,就像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而不能再翱翔蓝天一样,不在容纳远大的理想。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短,流星只有一眨眼的生命,却呼啸出一道耀眼的强光,那满山的枫叶,到了深秋,才绽放出自己的魅力。我么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造就精彩的人生。力图使自己活泼而不轻浮,严肃而不冷淡。自信而不骄傲,虚心而不盲从。成功是学会深思,受挫时学会镇定,在追求人生的价值中学会奉献,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经风不倒,遇霜不萎,逢雨化龙。历雪独放。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如何有效的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一个难题。
一、先谈做。
高中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就需要学生们多练习,多动手才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做(即练习)成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经历的,最基础的一个阶段。做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要他们学会动脑的做。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充分挖掘他们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教学进度与整体教学设计的需要。如:在教授信息发布这一节时,需要介绍microsoft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虽然网页制作在初中阶段有所涉及,但只是介绍了一个皮毛,而且很多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只是一个摆设,同时又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学生们几乎已经忘记,回头复习frontpage的知识是理所当然的。如何来复习呢?如果把frontpage的所有功能及一些简单的操作都和同学们复习一遍,这至少需要两节课时间。这不仅与高中教学进度不相符,也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违背。如何运用有限的课时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性的将一些常用功能介绍给学生,其它一些功能自己去探研。现在的机房都已经具备了上网功能,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网络就是一个良师益友,搜索引擎就是一个百事通,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资源。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难题,同时还复习了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研学习的能力。
二、再谈想。
学而不思则罔,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反思,去总结,去想。想这个环节在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反思,去探索呢?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集操作、探索、娱乐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多重神秘性,它是集多个学科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学科。电脑本身对中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物体。中学生天生具有那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愿望。这些原因促使我们的学生不断的去探索新知识。怎样利用学生的这种激情,将这些潜在的激情挖掘成为信息技术学习的动力呢?要做到这点,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后,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但对计算机的具体工作过程还是充满了好奇感。我曾经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能自己动手打开计算机让他们看一看。这种学习的热情是不应该被{杀的。于是在具体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章之前,我特意留利用学校的废旧机房给学生上了两节系统安装课。这两节课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一下电脑内部的组成,并且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安装了一次系统。系统安装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系统安装前后电脑的变化。这两次课以后,同学经常会问的“系统是怎样安装的,是不是像安装qq软件一样”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因为有了这两节课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第二章搜索引擎的使用时,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原来我们使用的我的电脑,ie浏览器等软件都是在系统安装时自动安装的。这些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只有安装了这些软件,我们才能有效的管理自己计算机里的资源,才能上网浏览网页。
这两节课的安排,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一个好奇心,满足了他们自我价值实现后的自豪感(有些系统安装的快的同学,主动的下来指导其他同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以后学习中,同学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新知识,他们更多的懂得了去理解,去反思,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温床。
三、最后谈创新。
所谓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科技素质。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质则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体格的强健靠的是运动,思维能力的培养靠的是多思考。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多方面来作手,而这些解决方法都是思考中得来的,不断的思考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动画的简单制作一节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完了移动动画的制作,同学们在老师的激发下,已经非常想自己动手来实现移动动画的效果,这时不妨提出:要是实现形状变化的动画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立即紧锁眉头,动脑思考起来。学生们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一定会有所发现,创新思维在这样的碰撞中应运而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科技素质就是学生创新的器,因此扎实的基本功是学生们所必备的,而扎实的基本功是在不断的练习中获得的。这又回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结构上来,主要以学生的练习为主。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的关键,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做,想,创新的关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思考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也只有获得了创新能力,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富强、民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m]。中小学信息技术杂志社。
[2]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m]。航空工业出版社。
[3]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四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的工程,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结合的综合整体。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就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三方面结合方能发挥其充分的功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已成为当代学前教育的大趋势。
社区是社会和自然的缩影,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文化的进步,又具有本地区的特点,包括人文景观、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区设施等。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社区资源就象是一本本精彩的书籍,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它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在许多幼儿园所处小区都有中心花园,这使幼儿园周围优美的环境、完善的绿化设施,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工作人员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利用资源。教师应该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境中”来。我们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多地禁锢了幼儿创造与想象空间,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社会情境中学习”,给幼儿充分、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达到家、园、社区共享共育的效果。把幼儿带入社区,让幼儿在社会情境中去感知、学习,并且获得快乐的体验,绝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者替代,而是一种新举措、新进步。
二、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家长提供幼教信息。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全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辅助幼儿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又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伙伴和同盟军,共同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家长和教师的配合教育更能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家园共育氛围。当前,许多家长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认识,但并不真正懂得正确的育儿方法。要取得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尽可能一致,幼儿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他们对的不同需求,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开辟好“家长园地”,及时向家长传递新时期幼教信息;并引导家长认真阅读学习有关育儿的科学知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1.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是幼儿教育的必由之路。
幼儿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产生影响。首先,幼儿园在与社区交流的过程中,应坚持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园要了解社区对教育的态度,只有社区重视教育,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与社区的'共育才能顺利进行。其次,幼儿园要致力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协助社区建立和发展社区教育网络,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形成区域性的学前教育中心,达到幼儿园、社区资源共享,互相服务,共同培养幼儿的目的。
2.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
管理和协调社区教育,家、园、社区共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这使得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比较随意,难以形成持久的、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社区教育。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使家、园、社区合作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改变目前比较松散乃至不合作的合作状态。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机构功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即由单一的保教专职机构转变为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这一认识的转变促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也发生转变。幼儿园与家庭不应只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不应是互不干涉的关系,三者应加强联系,构建共育平台,共同承担保教责任,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勇《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育导刊》,,第2期。
2.桑林《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多参与》.《学前教育》,20,第6期。
3.黄少霞《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学前教育网络》.《教育导刊》,11月。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五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内容,同时用获得的活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搜集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购物发票、电话缴费单、牙膏盒、易拉罐、电话号码……这些在生活中可以随时用到、看到,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数学的宝贵资料。如,利用购物发票可以研究统计表的有关知识,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电话号码可以复习质数、合数、偶数和奇数等概念。这样的材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境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的学习。一年级的新教材注重把例题改变为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幅幅画面,就是以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可以利用实物、实例、动手操作、童话故事等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再现生活。如教学“简单的统计”,启发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运动着的物体个数,教师先利用媒体展示生活场景:一个热闹的交通路口,小汽车、摩托车、卡车、公共汽车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提出问题:交警叔叔想知道车流量的情况,你能告诉他吗?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忙碌地观察、记录,虽然第一次有点杂乱无章,第二次也没来得及记清,但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刺激下,学生兴致盎然,他们的学习策略由模糊到清晰,思维由浅入深,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最好的统计方法,在亲历数据搜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统计思想方法的价值。
另外,模拟现实场景,化静为动,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如相遇问题中“相向、相对、相背而行”这些概念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上讲台走一走、演一演,让他们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领悟这些概念的内涵。又如“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大多数同学已认识了人民币,静态的“认一认”已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尝试设计了动态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在活动中体验元角分的关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这样的情境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三、获取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
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某些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甚至数学思想联系起来。如计算-+-,这是同一级运算,调换数的位置,数与数前的符号要一起移动才可以使计算简便。但有些学生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干扰,对运算符号要怎样变化始终搞不清,单纯地依靠讲解难以奏效。我引导学生把它与学生调换座位时人和书包要一起移走联系起来,他们从生活经验中一下子就悟到了问题的实质,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学生受到很大启发,在课上不仅找到了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并且无形之中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我想,如果在教学中能经常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的感知过程相沟通,我们的数学就一定会成为一种人人能学的生活数学。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使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数学使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如要计算一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可以把它放在盛有水的容器里,算出水上升的体积。要回答“十月份,明明的爸爸每隔四天休息一天,妈妈每隔两天休息一天,明明每周六、周日休息,三人要一起去看奶奶,问选哪些日子比较适合”这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问题,只要采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就可解决了,多么简捷!教师的作用就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进而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问题解决的内容,使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隐藏的危险”的活动:放暑假了,小红跟同学去学游泳。游泳池的平均深度为1.2米,小红的身高是1.5米,请问小红会有危险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平均数的理解,认为小红可能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1.2米”并不是指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水深可能超过1.2米,甚至超过1.5米,这时对于不会游泳的小红来说就会有危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期望值”,而非某一具体数据的特定情况,从而深化了对平均数的认识,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们在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不能把数学完全降低到经验型的范畴,譬如说计算教学,它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但绝不是说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因为计算还有自身的规律需要让学生掌握。另外,在创设生活情境的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在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的摆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六
人们的数学知识和灵感是在长期生活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归纳,作为数学教师,充分挖掘日常生活资源,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亲切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学习抛物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曲线,如飞机上升降落的轨迹,抛掷石子的轨迹等,也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联系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立体几何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对于抽象的立体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的建筑,将具有立体形状的事物引用到数学的授课当中来,例如向学生展示围屋、水立方、人民大会堂、英雄纪念碑等建筑物的图片来增加学生对于空间中立体物体的感知,也可以选择充分运用现有资源,例如让学生观察课桌、文具盒、卷笔刀等,运用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可以使学生完成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演进过渡。课堂教学与生活事例的完美结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考,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传统的数学教学沿袭着严肃、枯燥的教学模式,它让教学过程沉闷无趣,而情境化教学的引入尤其是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点,它所具有的生活化的教学气息,更容易激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氛围。
良好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对紧张的数学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定相关的场景,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氛围,引导完成教学目的。例如:在教授椭圆的相关知识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鸡蛋形状的物体?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的信息,对于椭圆就有了形象化的'初步印象,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这些物体,并尝试着和学生们一同找出这些物体共同的特点,最后来引出椭圆,这样学生在轻松、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学习中就更深一步地学习了椭圆的性质。
(二)设计生活化的试题情境。
生活化的、趣味性较强的试题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激起解决问题的愿望。在高中数学试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生动有趣同时也符合现实生活的试题情境,使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对于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改善现实生活,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数学的教学,教师如果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完全从抽象到抽象的教学,那么长时间后,学生就会丧失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并思考生活的真谛。例如:对于极限数学题0+0+0+0……=1,教师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人生。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当你们在追逐美好事物的时候,往往面临着许多的失败,0就代表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我们始终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拼搏下去,那么,相信无数次的失败终会迎来1成功,就像现在高考路上的你们,相信只要坚持努力,那么成功终会属于你,因为真理早已被数学所证明。
四、结语。
总之,新课标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打开了一扇窗,破除乏味、无趣的传统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体会到数学中的科学意义与人文价值,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七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一个国家进步的力量。所以我们大学生要真切的认识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面。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他们既有一般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的一般属性.也有其特殊属性。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其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方面。因此.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两者的完美统一。自我价值是指一个人的性德、知识和能力,也称内在价值。如果某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所具备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性能够惠泽他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那么,他也就是实现了其外在价值,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的幸福感,此时他心理上的感觉就是自我实现,即自我价值的实现。简单地说,自我实现也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很幸福。
自我实现既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决定了其自身的无限性,因为只要一个人身心健康,通过不断地学习,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永无止境。做到自我实现,就必须充分认识自我,做到不断奋力登攀,并同整个社会和时代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所创。而作为自我生存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社会,更应是一个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捍卫者,以给每一个生命个体创造同样平等竞争的机会。倘如此,每个社会成员才能自我实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才会更加辉煌。
(一)科学的世界观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解决客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人生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克思虽然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不同.但他对世界的根本观点从对人生的理解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永远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导向作用。
理想就是人生奋斗、追求的总目标。远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灯塔一样.始终引领着大学生的成才方向。一名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越强烈,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率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远大的理想还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理想信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还影响着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他们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
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人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社会.大学生亦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奋斗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自身价值,片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重要的内容。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创造,索取的越多、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极其荒谬,因为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人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供给。一个人只有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一生甚至走向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实际.要敢于和善于从基础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好高骛远往往一事无成。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己经开始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尝试.比如学校组织的暑期志愿支教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等.虽然时间短暂.但对大学生毕业以后步入社会.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意义重大。
2005年.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活动,使我们认识了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木禹。他选择到贵州省贫困山区小学志愿义务支教,他的事迹在大学生心中引起了震颤,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大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很多。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到社会需要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他的存在价值,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我哪有什么财富呢?作为一个大学生,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学费都交得紧紧张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看人家„„”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我们对财富理解片面了。财富并不只是权力、金钱,它们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涨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当年林岗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邓小平三起三落,当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第二个重要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请万分地珍视它们!你没什么大出息,可是你毕竟考上了大学,前途光明。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终生值得珍惜。虽然你没有发财又很想发财,但没有去偷去抢去骗去胡作非为,勤俭持家,虽然不富裕,可还是乐于助人,亲戚关系融洽,同学朋友们喜欢与你在一起——这种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为人处世也是你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第三个财富就是你的抱怨,表示你对现状有所不满意,你在试图努力改变它们,在追求你想要的东西。这种欲望、上进心也是财富。也许现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难都让你觉得难过,但这都是你的财富!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从苦难中走来的。在逆境中,我们会经受各种考验与锤炼,百炼成钢,成就我们非凡的意志品质和能力,“苦费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结局而不是过程。
(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五、总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及活动中去,平时注意培养自身如下几方面的意识:一是民本意识。二是民主法制意识。三是公平正义意识。四是生态意识。五是诚信友爱意识。六是自律清廉意识。
当代大学生要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很多,但总结起来还是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实现人生价值。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八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如何有效的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做,想,创新,创新能力培养。
一、先谈做。
高中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就需要学生们多练习,多动手才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做(即练习)成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经历的,最基础的一个阶段。做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要他们学会动脑的做。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充分挖掘他们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教学进度与整体教学设计的需要。如:在教授信息发布这一节时,需要介绍microsoft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虽然网页制作在初中阶段有所涉及,但只是介绍了一个皮毛,而且很多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只是一个摆设,同时又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学生们几乎已经忘记,回头复习frontpage的知识是理所当然的。如何来复习呢?如果把frontpage的所有功能及一些简单的操作都和同学们复习一遍,这至少需要两节课时间。这不仅与高中教学进度不相符,也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违背。如何运用有限的课时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性的将一些常用功能介绍给学生,其它一些功能自己去探研。现在的机房都已经具备了上网功能,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网络就是一个良师益友,搜索引擎就是一个百事通,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资源。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难题,同时还复习了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研学习的能力。
二、再谈想。
学而不思则罔,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反思,去总结,去想。想这个环节在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反思,去探索呢?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集操作、探索、娱乐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多重神秘性,它是集多个学科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学科。电脑本身对中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物体。中学生天生具有那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愿望。这些原因促使我们的学生不断的去探索新知识。怎样利用学生的这种激情,将这些潜在的激情挖掘成为信息技术学习的动力呢?要做到这点,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后,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但对计算机的具体工作过程还是充满了好奇感。
我曾经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能自己动手打开计算机让他们看一看。这种学习的热情是不应该被{杀的。于是在具体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章之前,我特意留利用学校的废旧机房给学生上了两节系统安装课。这两节课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一下电脑内部的组成,并且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安装了一次系统。系统安装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系统安装前后电脑的变化。这两次课以后,同学经常会问的“系统是怎样安装的,是不是像安装qq软件一样”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因为有了这两节课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第二章搜索引擎的使用时,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原来我们使用的我的电脑,ie浏览器等软件都是在系统安装时自动安装的。这些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只有安装了这些软件,我们才能有效的管理自己计算机里的资源,才能上网浏览网页。
这两节课的安排,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一个好奇心,满足了他们自我价值实现后的自豪感(有些系统安装的快的同学,主动的下来指导其他同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以后学习中,同学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新知识,他们更多的懂得了去理解,去反思,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温床。
三、最后谈创新。
所谓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科技素质。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质则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体格的强健靠的是运动,思维能力的培养靠的是多思考。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多方面来作手,而这些解决方法都是思考中得来的,不断的思考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动画的简单制作一节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完了移动动画的制作,同学们在老师的激发下,已经非常想自己动手来实现移动动画的效果,这时不妨提出:要是实现形状变化的动画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立即紧锁眉头,动脑思考起来。学生们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一定会有所发现,创新思维在这样的碰撞中应运而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科技素质就是学生创新的器,因此扎实的基本功是学生们所必备的,而扎实的基本功是在不断的练习中获得的。这又回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结构上来,主要以学生的练习为主。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的关键,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做,想,创新的关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思考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也只有获得了创新能力,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富强、民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m]。中小学信息技术杂志社。
[2]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m]。航空工业出版社。
[3]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何实现碳中和论文篇十九
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每一位大学生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都希望自己大学毕业以后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而。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他们既有一般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的一般属性.也有其特殊属性。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其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方面。因此.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两者的完美统一。
一、科学的世界观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解决客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人生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克思虽然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不同.但他对世界的根本观点从对人生的理解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永远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导向作用
理想就是人生奋斗、追求的总目标。远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灯塔一样.始终引领着大学生的成才方向。一名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越强烈,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率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远大的理想还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理想信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还影响着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他们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
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人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社会.大学生亦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奋斗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自身价值,片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重要的内容。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创造,索取的越多、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极其荒谬,因为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人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供给。
一个人只有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一生甚至走向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根木原因所在。
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实际.要敢于和善于从基础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好高鹜远往往一事无成。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己经开始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尝试.比如学校组织的暑期志愿支教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等.虽然时间短暂.但对大学生毕业以后步入社会.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意义重大。
2005年.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04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活动,使我们认识了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木禹。他选择到贵州省贫困山区小学志愿义务支教,他的事迹在大学生心中引起了震颤,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大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很多。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到社会需要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他的存在价值,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古希腊的一座圣庙,一进门的门柱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警世之言:“发现你自己!” 要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必须做真实的自己!这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步。只有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状态,才能获得生活的幸福、心灵的安宁和内心的丰富。自我实现意味着发现自己、超越自己,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的、活跃的、全神贯注的体验属于自己的生活。自我实现意味着知道自己人生的取舍。
李嘉诚说:“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属于自己的那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成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最有力量的,还是尼采的那句话:“成为你自己!”。
“我们不模仿,因为我们是他人的榜样”,如果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典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那就说明做人做事做到了一定的境界。即使达不到如此境界,“成为我自己”,则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基本体现。
自我实现既不是我行我素、孤芳自赏,也不是刻意追求完美、所谓完人。无论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一个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人,应该具备以下个人品质特点:
一、了解自己并接受自己。自卑的人看不起自己,自恋的人太看重自己,自狂的人不能正视自己,自满的人忽视潜在的自己,惟我独尊的人迷失了自己,自甘堕落的人抛弃了自己,自杀的人接受不了自己,这一切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受自我。
要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首先要开展内心对话,自己向自己敞开心扉,倾听自己内在的冲动的声音,了解真实的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情绪倾向,我要向何处去,我的人生使命和责任是什么,我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等。把自己看清楚弄明白,发现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无条件的接受属于你自己的一切,你才能够找到你的人生价值,然后再去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二、接受他人和生存环境。一个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人,必然寻求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相协调,既不被外部因素所左右,同时又努力把一切外部因素转化为有利自身成长的因素。
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感到处处碰壁,没有一个风向对他是顺风,因为他把自己放在了环境的对立面。一个处处看着别人不顺眼的人,凡事都是他对别人错,即使满口的正直善良你也不要相信他,因为他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在职场,能够接受他人的人,以同理心处事,心胸开阔,人际关系良好,善于吸纳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很容易被领导赏识和得以提升。在生活中,善于接纳别人的人,能建立更适意的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在生活中获得深刻的幸福感。
马斯洛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儿童是睁大了眼睛,用毫不挑剔和天真无邪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他们只注意和观察事实是什么,对他并无争论或者要求,自我实现者也是以同样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人性的。试想,如果我们能够以儿童毫不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人和世界,我们的生活中会避免多少指责、怨恨、不满、敌视等消极情绪!
三、行为的自然流露。一个虚伪、装腔作势、玩弄花招的人,他已经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又何谈实现自我呢?所以,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在他的行为风格上必然坦率、纯真、自然,毫不做作和伪装。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力量上显示自己时,就决不会在技巧上做文章。”,如果你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如果你的内心力量够强大,你就没有必要刻意装扮自己。越是小官僚越会摆官架子,真正的领导者都是平和自然的;越是内心自卑的人越伪装得很傲气,越是没钱的人越充阔佬,他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大海不言不语,谁会怀疑它的深沉浩瀚呢,泰山挺拔屹立毫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谁又敢和它叫真呢?做真实的自己,敢于面对自己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坦诚面对人生,才是实现自我的必由之路。
程的精彩体验,永远不会有幸福感。所以,人生的价值既在于过程的精彩,又在于结果的实现,是对自己原始生命的再创造。
五、明确的目标、责任和使命。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无从谈起。关于人生目标和责任的论述很多,我只想强调一点:人生价值就是人生目标,就是人生责任。每承担一次责任,就是一次人生价值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生命积累实现的。
独立思考能力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最重要的个人品质。能够在享乐年华而不随波逐流,耐得住一点寂寞,享受偶尔的孤独,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思考,修身养性,时时自省,就会点亮心路上的一盏明灯,激发出自身无限的潜能和价值。
自我价值是指一个人的德行、知识能力,也称内在价值。如果某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所具备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行能够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行能够惠泽他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那么,他也就是实现了其外在价值,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幸福感,心理上的感觉就是自我简直的实现。
自我实现既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决定了其身的无限性。因为只要一个人身心健康,通过不断的学习,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永无止境。作到自我实现,就必须充分认识自我,作到不断奋力登攀,并同整个社会和时代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所创。而作为自我生存与发展所以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捍卫者,以给每一个人创造同样平等竞争的机会。倘如此,没个成员才能自我实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才会更加辉煌。
千里之外,始于足下。有理想才会有奋斗目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塌塌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阶梯。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未来高科技人才的后备军,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依靠力量,他们思想素质的高低,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兴衰与荣辱得失.自我价值是指一个人的德生、知识和能力,也称内在价值。如果某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所具备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性能够惠泽他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那么,他也就是实现了其外在价值,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的幸福感,此时他心理上的感觉就是自我实现,即自我价值的实现。简单地说,自我实现也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很幸福。
自我实现既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决定了其自身的无限性,因为只要一个人身心健康,通过不断地学习,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永无止境。做到自我实现,就必须充分认识自我,做到不断奋力登攀,并同整个社会和时代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所创。而作为自我生存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社会,更应是一个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捍卫者,以给每一个生命个体创造同样平等竞争的机会。倘如此,每个社会成员才能自我实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才会更加辉煌。
当一个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期有较佳的学习环境,大学时也能依个人志愿修习有兴趣的科目,出了社会能贡献所长,并时时关心社会与他人,这样的人通常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人在满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的需求后,在人生追达到顶峰的境界,就是所谓的高峰经验(peak experience),要想进人高峰经验并完成人生的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