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听课有感大全(14篇)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切忌抄袭他人的总结,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如果你对总结范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交流。
线上听课有感篇一
今天有幸听了唐伟老师的一节语文课《陋室铭》,感触很深。以前,我在我校听的中小学语文课的感觉是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缺乏课程的意识。唐老师的课将课程以实体到了重要位置。让语文教学与生活接轨,让语文生活充满生活气息。整个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唐老师凭着自己深厚的语文根基和教学智慧,用心设计和经营课堂,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知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先背诵课文,接着让学生背,然后全班齐背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教师扮演了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的背诵习惯得到良好的`发展,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运行机制。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学生互助性、互助性的学习来解释重点词语,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不论是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还是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对所讨论的重点词语等有了明确地认识,学生获取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感悟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极大的情感满足,实现了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
三、在教学词类活用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山不在则名”等重点句子让学生自主寻找、自主构建答案。学生积极投入其中的学习方式来探究名词动用,使动用法等知识。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通过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使学生获取了翻译没句话,解释句子中每一个字的方法等知识、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开放性特点得到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总之,谈那个老师的语文课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的学习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了基础。达到“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目的。
线上听课有感篇二
昨天听了一节新课程,是关于一本新书《非暴力沟通》的。
很早之前就听过这本书,但一直没有去看过,刚好有个听课的课程,先听了一节。
讲书人是一位年轻的北大法学硕士,有着很漂亮的努力成长过程,所以吸引了不少的粉丝来捧场。
起初我只是试听,虽说以前听过她的演讲,但印象也不是很深了,所以乍一听她的.讲书语气,刚硬,直白,声音又略带沙哑,完全不同与平时里听书软件里的专业主播的声音,当时很不适应,觉得听感就让人不舒服。
但试听是免费的,所以我就一边做着家务,一边听。这位女孩子是个学习达人,曾经推出的学习方法的课程就非常受欢迎,而且听说她为了参与一个演讲比赛,甚至可以在三天内下载上百个演讲视频去观察揣摩演讲者的动作,语气,语言风格,这就是她的过人之处。
所以,讲书的过程中,肯定是会融入讲书人的经历阅历以及个人观念的,在那个还不太适应的声音中,我听到了她讲到了印度的解放史,讲到甘地的非暴力运动,以及在书中引用的生活事例的分析,不由地对她的想法以及观点产生了一点儿共鸣,于是毫不犹豫就买了这个课程。
现在的人都在提供终身学习,不管怎么说,希望能在这个课程里学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线上听课有感篇三
今天去听了一节宝安去的比赛课,听说是获了一等奖的课,听完以后,有点失望。
这节课是《分数的认识》,这节讲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半,孩子们有的用折纸的方法,有的用画图的方法,有一个同学直接用分时1/2表示了出来,老师非常高兴,大大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让同学们一起说了1/2是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原来的1/2.然后让同学们和他一起边做切苹果的动作,边学着说这句话,这样就认为同学们已理解了分数。我觉得首先他做的这个动作我就不认同,很多老师认为这样更具体形象,学生会印象深刻,但我觉得这样好像就是让学生明白从中间切苹果这样得出的数就是分数,会对后面认识更多的分数产生一种误导,而且孩子们根本就没正在明白什么是分数,而头脑里只存有了切苹果的印象,如果是我来设计,我会让孩子们根据黑板上的1/2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分别说说“分子、分母、分数线”各表示什么?如果正在理解了,知道了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分数了,不需要老师再出示1/3、2/4这样的分数,而是直接由学生来创造出来了。
这节课重难点没把握住,居然还得了一等奖。意外!
【相关阅读】。
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听课活动总结听课心得体会听课小结。
相关专题:[听课]
线上听课有感篇四
20xx年4月21日下午,沙坪街道第六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20xx年鹤山市小学语文高年段青年教师线上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沙坪街道第一小学李秀欢老师分享她的高年段作文教学策略,第二环节由教研室的郑碧筠主任对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要点进行了阐述。
李秀欢老师首先指出孩子在习作中普遍出现的.现象:
一、思路不够开阔、表达形式较为单一。
二、未能回到生活,未能在生活体验中实现自己提升;未能实现自主作文,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三、怕动笔,不乐于表达。
四、没能做到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难看到写作中童真再现。
然后李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她的作文教学方法——“三有”写法:
一、眼中有世界。让写日记成为习惯,让片段成为镜头,让老师拥有一颗慧心。
二、脑中有导图。对作文的整体构思列提纲、画思维导图,做到脑中有图,按照既定的思路写来就不会跑偏。
三、腹中有诗书。学生要多积累名言、典故、诗词、人生之理等素材,并能合理运用到习作,使语言光彩照人,回味无穷。四心中有情怀。情由批注起,情由批注生——让学生多写体会。
线上听课有感篇五
6月17日下午,我有幸到广外外校听了两节课,感到收获很大。
这两节课虽然都在下午上,但学生的热情高涨,我本来觉得听课多少有点无聊,但这两节课我也不由自主一直在专心地听。第一节上的是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是由一名同学领读国学,全班同学都读得声情并茂,老师的语调很有激情,也很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上课之初问学生他们是第几次来这儿上课,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他们一(3)班的学生小小年纪就有两次机会到这儿上课,说明他们班是一个很棒的班集体。在“看一看,有发现”这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所有的生字,看有什么发现,其实是让学生把生子与学过的形近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记忆,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一年级的小学生到了后半节课一般都坐不住,而老师采用了两个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的集中:第一个游戏是老师和全班学生比赛夺红旗,老师在第一轮时把全部生子读一次,有些是故意读错的,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作出判断,对的就跟着老师读三遍,不对的就伸出食指轻声说“嘘”,谁赢谁就往上升一级,第二轮同样,不过老师是把生字组词来读。第二个游戏是对口令,老师把所有生字都编了号,请一个个学生考全班同学,如“2号2号什么字?”或“缅字上面是什么字”,有个学生还编字谜“牛往西走是什么字?”因为生字都贴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马上回答“牛往西走是牺字。”第二节课是数学课,他们的`口号是“上数学,我做主。”我感觉到老师是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经常是笑眯眯地看着学生,尽管我觉得有些地方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但由于有爱做基础,她的学生是学得很开心的。我还发现,有些生本课,由于过多的学生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在一些无关重要的细节上浪费了时间,这两位上课的老师都是规定每次有几次机会提问,从而使课堂节奏很紧凑。
线上听课有感篇六
前天,谢老师让我们今天去听课,而且要在群里接龙,只有二十个名额,这哪是报名,明明是在抢名额呢!不过我有幸成为了二十名中的一员。
今天早晨我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学校,准备听名师贾瑞芳所讲的《湖心亭看雪》一篇文言文,这可是初四九年级的课文。
上课了,贾瑞芳老师先让我们自己读了一遍,然后他又范读了一遍。贾老师读的时候是那样自信,那样流畅,那样有韵味,声音忽高忽低,停顿是那样准确而又不失情感,虽然时间不长,可我还是在这段时间被陶醉了,与她相比我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
老师读完后,开始了活动一:寻痴行,寻痴行就是在文中寻找人物对雪景痴迷的句子,好几位同学都发言了,然后是活动二:赏痴景,赏痴景就是在文中找出描写令人痴迷的景色的句子,可我不知怎么的没有积极发言,这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我觉得有点可惜了。接着,是活动三:悟痴情,悟痴情就是根据文中感受领悟人物对雪景的痴迷。
最后贾瑞芳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三个活动。寻痴行,天寒地冻,特立独行;赏痴景,醉心雪景,静雅温情;悟痴情……总的来说,这篇课文主旨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痴。
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我觉得受益匪浅。
线上听课有感篇七
11月25日上午第三节课,在附小多媒体教室听张佳亿老师执教《食盐分离》一课。
记得我问过希仑,“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科学课!”是啊,每个男孩子心里似乎都曾有过一个科学家的梦。所以,在家里,科普类的书是最多的。这个学期,因为有了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希仑对科学课的兴趣更浓厚了。
上课之前,孩子们就主动把课桌拼在一起,分成了六个实验小组。(哈哈!这是有多盼望上科学实验课?)张佳亿老师首先展示了实验器材,还不等她说出器材名字,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老师抛出问题:“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哪几部分?”孩子们都记得很清楚:“外焰、内焰、焰心!”之后的几个问题----酒精灯应该怎样正确熄灭?石棉网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水分蒸发后,蒸发皿中只留下了食盐?生活中的食盐是怎么来的?孩子们都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这也反映出只要是孩子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学得扎实、记得牢。
这次实验的主题是:通过蒸发析出食盐水中的食盐。张老师通过详细而清楚的讲解,辅以真人实验视频,让孩子们理解实验步骤和方法。之后开始孩子们期待已久的实验操作部分了。每个孩子都很兴奋,也很认真地进行着操作。不久,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成功析出了食盐晶体。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声声欣喜的欢呼,仿佛驱走了冬日的寒冷,让教室里充满了暖意。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明白了蒸发的原理。
一盏盏火苗摇曳的酒精灯,点燃了科学之灯,照亮了孩子们的笑脸,也照亮了他的科学之路。
线上听课有感篇八
xx年秋季学期,由于疫情原因,学校的开学计划受到影响,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通知精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方联动、齐心协力,提前进行任务部署。教务处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各教学单位积极响应,从8月初开始进行线上教学准备,总结前期线上教学授课经验,加强培训,集中研讨授课方案,全面启动线上教学。
教务处、质控处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开学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开设了“线上教学集中观测室”,组织校院二级督学集中在观测室进行巡课、听课,信息化处为线上教学与教学督导提供全程技术支持。9月6日开学第一天,校党委书记吴学敏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潘旭海第一时间来到线上教学集中观测室,检查线上教学运行情况。9月7日上午,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于林惠以及纪委机关负责同志开展新学期线上教学督查工作。
第一周共有416位老师利用企业微信、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结合智慧教育工具慕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班等完成了1484个线上教学任务,开课412门课程,开课率100%,共有68661人次学生参加线上听课。为确保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教务处和质控处成立联合工作组,与各二级教学单位督学共驻“线上教学集中观测室”同步开展线上督导和巡课,本周共有62名校院二级督学参与线上督导,累计听课397门,听课465学时,被听课老师432位,被听课班级476个,做到线上督导和质量监管全覆盖。
通过本周的教学集中观测,校院二级督学就“教师网课的出镜率”“网课的`师生互动情况”“学生网课的出勤率”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消除堵点,共破难点。本周线上教学与线上督导的组织工作得到校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联合工作组线上集中观测,为线上教学经验交流提供了新平台,为教学质量类比分析开创了新方式,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探索了新路径。教务处、质控处以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将继续为后期的线上教学划重点,出亮点,通过不断教学创新与实践,为保障高质量线上课堂保驾护航。
线上听课有感篇九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位教师充满幽默的教学,还有挖掘新事物,充分比较老教材和新教材的不一样,以及很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维。
经过听课,感受到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传统的传授者和理解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点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在课堂上,教师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践、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作业布置,到小结,每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与此同时,也让我们不断的反思自我的课堂,是不是有很多废话,有没有到达自我设置的教学目标等等。
教师们说听课丰富了教学经验,改善了教学方法,给教学带来了必须的帮忙,同时,也发现了自我教学中的不足。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们都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
线上听课有感篇十
作为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成员,我感到非常幸福。原因有三: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有聆听研讨的平台,更有学习提升的空间。
4月12日,我又参加了通师二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幸听了6节课。其中对王海峰老师的《用计算器计算》一课,印象颇深,感悟颇多。
1.用得必需。
《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式题的答案.还没有到学的时候学生都嚷嚷要学习它了,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完全会使用计算器,这是我们一线老师普遍遇到的问题。王老师设计了“人机大赛”环节:出示4道题,让两组学生进行比赛,虽然比赛的过程组织得不是最好,但学生能感悟到计算器只是一种工具,在需要的时候才用它,好多时候,口算要比计算机快得多。
2.用得恰当。
王老师又设计了“化繁为简”这一环节。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然后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发现规律。王老师的设计:出示11111111*1111111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提问:谁来告诉老师计算的结果?小朋友报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因为结果不同,学生产生了疑惑,也就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需求,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出示华罗庚的一句名言: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诀窍,学生从“退”上得到启发,想出了将11111111×11111111=,退化为同类型的1×1,11×11,111×111……,找出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到“化进为退”的思维方式,这是思维方式的巧妙渗透,学生方式的精妙呈现。
【相关阅读】。
听课心得体会《那树》。
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怎样听课。
相关专题:[听课]
线上听课有感篇十一
课伊始,我们听着忧伤的背景音乐,看着ppt播放着被天灾横扫过后一片狼藉的地球村图片,叶欣星老师用她那标准的普通话动情的讲述着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悲伤,让我们心疼不已。学生们的情绪和注意力完全被叶老师牢牢的牵引着、感染着。为叶老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点赞!
看着若有所思的学生们,叶老师适时的抛出了问题:童话中的主人公善良的小柠檬想帮助受灾的人们,她该找谁捐?捐什么?学生们给出了与时俱进的答案,比如发微信朋友圈、找慈善机构募捐、找自己学校组织义卖……哈哈,想教好现在的孩子真不容易,我们老师、家长必须走在他们的前面,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
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肯定后,叶老师小结:既然这是童话,那故事情节就总是出人意料的!你们说的都是向人求助,小柠檬可是向动物们求助哦!“啊~”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发出惊叹,注意力再次集中,“动物们怎样帮助人类呢?”学生们保持着极高的兴趣,积极地讨论着……叶老师正在无形中引导孩子们踏上创编之路!
模仿是写作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于刚刚处于创编起步阶段的孩子们也非常适用。接下来,叶老师给出了“谁?捐什么?怎么捐?”的创编格式,并举例编写了一个片段,和学生们讨论怎样才能描写得更生动具体。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有的说“捐温暖”,有的说“捐快乐”,有的说“捐速度”……各种充满正能量、充满爱的词语从孩子口中说出,赢得了家长们的啧啧称赞!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学生们都在努力积极地尝试用叶老师给出的句式进行创编实践,他们在叶老师一步一步地激发和引导下逐渐进入创编状态。20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创编片段,都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家长、同学展示自己的习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估计很多家长都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编写故事的能力,孩子们的想象非常丰富,家长们在为孩子们鼓掌的同时也在为叶老师娴熟的教学技能点赞!
通过这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我们家长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阳光有爱的班集体,一群活泼大胆、敢于展示自己的孩子们,一位对学生负责、教学专业能力极强的老师!同时也感谢学校给我们家长一个这样近距离感受孩子学校生活的机会,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为家长,我们的家庭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与学校同步,与孩子共同成长!
线上听课有感篇十二
12月15日,许昌市教研室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对我县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视导,作为赵辉军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视频会议,收获颇多。
最大的感受可用三个字概括:简、减、拣。
本次活动展示的课例,是襄城一中武文乐老师的线上教学现场课《梦回繁华》。本节线上教学课,环节简洁有序。
首先,武老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介绍相关背景,给出四个探究话题:圈画关键句、梳理各部分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展开线上探究。最后武老师又出示探究问题:为什么要以《梦回繁华》为题,展示探究结果。整节课结构紧凑,有条不紊,赏心悦目。学生回答问题也简洁到位,比如说明顺序,整体按照背景---价值---内容的逻辑顺序;介绍画本身按照开卷处---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简洁明了,让人赞叹。
评课环节,几位听课老师各有侧重的进行了评课。其中,襄城一中的来老师从自读课的角度出发,肯定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十里铺一中的刘凤娜老师从信息技术的运用出发,肯定了武老师多媒体运用中切换自如,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两位老师各选一个点,避免了评课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
市教研室的叶老师对武老师网课中的师生互动大加赞赏,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关于自读课型如何上,她为我们提供了余映潮老师的课例对比,对比后我们发现武老师的课还要减,具体体现在:
(一)减课堂语言。介绍《清明上河图》,武老师非常用心,搜集了大量资料,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如何历经辗转,余老师只有一句话:“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故宫百宝之首。”再无一字可减,高度概括其价值。对本课特点,余老师的概括是:“事物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自读课文。”
(二)减课堂活动。余老师本节课进行三个活动:批注,创写,品析。不仅课堂活动减至最简,表述亦无一字可减。当然,减不等于随意删除,要有匠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就像教研室崔书记所说的,要“真”,“新”,减去浮华的,保留本真的,要减的明晰,减的实用,减后耳目一新。
“简”要通过“减”来实现,而“减”要有“拣”的过程,是需要过滤,筛选的。“拣”是一种能力,需要独到的眼光,丰厚的学养,富裕的课堂掌控力。
余老师在这一课中批注环节,课文段意批注,一,二,三段直接屏显,把四,五段留给学生阅读概括,真是太聪明,太用心了。这两段介绍画作本身,语言最生动,说明方法最丰富,这样节省出时间,集中精力攻重点,学生就会有热情,有余力。
品析活动,余老师更是要求明确:“简说文中第四段写得好的一至三条理由”,把学生的眼光聚焦到第四段,不需要在选择上浪费时间。
创写活动,余老师这样布置:利用课文内容,写一段百字左右的文字介绍《清明上河图》,明确写作要求:作者,规格,手法,内容,评价。还提供了自己写出来的模板,真是下足了功夫,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立足课本,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强。余老师的课永远那么朴实无华,举重若轻,魅力十足。跟他的博学,厚基,认真,刻苦,密不可分。他有火眼金睛,又能孜孜以求,令人仰视。
时代在发展,语文教学任重道远,平凡如我们,唯有不停歇,不断学习,努力成长。
收获满满的一天。庆幸热爱语文教学的我们一起前行,感恩这份美丽的遇见!
线上听课有感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线上听课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大学期间也利用线上听课的机会,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线上听课的好处和不足之处,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充分利用线上听课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下是我对线上听课心得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线上听课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听课具有时间灵活、地点自由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宿舍、图书馆或者是咖啡厅等地方选择听课,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安排学习时间,更好地适应个人的学习需求。此外,线上听课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集中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往往有各种杂音和干扰,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而在线上听课时,我们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专心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然而,线上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线上听课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在传统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提出问题,得到及时的解答和反馈。而在线上听课时,我们很难实现这种实时的互动,需要通过邮件、留言等方式与教师交流。这样的方式是比较被动的,很难达到与老师和同学深入讨论的效果。另外,线上听课所提供的资源相对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有时候,我们需要额外的阅读材料或者实践环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在线上听课往往无法提供这些资源。
针对线上听课的不足,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呢?首先,我们需要调整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来。尽管缺乏了实时的互动,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提问、留言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尽量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线上学习的优势,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集中度。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定时听课并复习,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线上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比如通过查找相关的书籍、论文等资料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最后,我认为在线上听课并非取代传统课堂教学,而是一种补充和延伸。在传统课堂中,我们可以与师生面对面交流,获取更加直接的反馈和互动体验。而在线上听课则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线上听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具有时间和地点自由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集中的学习环境。然而,线上听课也存在缺乏面对面交流和资源有限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线上听课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应该调整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在线学习的过程中来,同时也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来满足我们的学习需求。无论是线下课堂还是在线上,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学习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线上听课有感篇十四
今天去听了一节宝安去的比赛课,听说是获了一等奖的课,听完以后,有点失望,听课有感。
这节课是《分数的认识》,这节讲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半,孩子们有的用折纸的方法,有的用画图的方法,有一个同学直接用分时1/2表示了出来,老师非常高兴,大大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让同学们一起说了1/2是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原来的1/2。然后让同学们和他一起边做切苹果的动作,边学着说这句话,这样就认为同学们已理解了分数。我觉得首先他做的这个动作我就不认同,很多老师认为这样更具体形象,学生会印象深刻,但我觉得这样好像就是让学生明白从中间切苹果这样得出的数就是分数,会对后面认识更多的分数产生一种误导,而且孩子们根本就没正在明白什么是分数,而头脑里只存有了切苹果的印象,如果是我来设计,我会让孩子们根据黑板上的1/2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分别说说“分子、分母、分数线”各表示什么?如果正在理解了,知道了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分数了,不需要老师再出示1/3、2/4这样的分数,而是直接由学生来创造出来了。
这节课重难点没把握住,居然还得了一等奖。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