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形成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简洁明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于写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爱心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最近也得到了《爱心教育》这本书,阅读后的收获让我深受启发。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体会,让更多的人了解爱心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段:正文1。
爱心教育强调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成长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接纳,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得到保障。如果没有爱心教育的理念,有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和期望,导致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爱心的成长环境尤为重要。
第三段:正文2。
爱心教育还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爱心素质。教师应该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与自己的孩子一样。当我们用爱心对待每个学生时,他们会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和和教师相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要,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
第四段:正文3。
除了对学生的爱,爱心教育还注重社交和情感教育的开展。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关注他们的人际关系、情感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样的培养方式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社交能力。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爱心教育》理念的实施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十分重要。只有在温馨、关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推广和实践这种教育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关爱与成长。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言(100字)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幸参加了爱心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也接触到了一群温暖、关心他人的老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爱心的价值和力量。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别人的需要(200字)
在这个爱心教育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同学,他叫小明。通过一次深入的交谈,我了解到小明家庭的困难以及他的学习压力。他的父母都是农民,生活十分艰辛。在学校,他经常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专心学习。从那以后,我就主动找小明交流,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我发现,他对我的帮助感激不已,也更加努力地学习了起来。这让我明白到,耐心倾听和关心别人的需求,能够改变他人的一生。
第三段:珍惜与他人的交流(200字)
通过爱心教育活动,我结识了一位非常特别的老师,他叫李老师。每周我们都会有时间和他交流,听他讲述他的经历和教育理念。他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听完他的讲述,我深深被他的故事感动了,对教育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与李老师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活和人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珍惜与老师的交流,因为这是一种难得的契机,能够让我不断成长,也能从他身上得到更多的帮助。
第四段:爱心教育的意义(300字)
通过参加爱心教育活动,我意识到教育是一种既让我成长,也让他人受益的过程。我懂得了爱心的力量,让我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我鼓励同学们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培养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爱心教育让我们明白,爱与被爱是相互的,只有给予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而这种快乐和满足感,是物质享受无法替代的。因此,爱心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第五段:改变自己,影响他人(300字)
通过爱心教育活动,我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也影响到了身边的人。我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爱心教育中。我们组织了一次爱心义卖活动,筹集善款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这个活动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也为更多的人带去了温暖和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社会,只要我们肩负起责任,行动起来,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影响他人的生活。
总结(100字)
通过参与爱心教育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爱心的价值和力量。耐心倾听和关心别人的需求,珍惜与他人的交流,改变自己并影响他人,这些经历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用自己的爱心改变世界,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春节期间我认真阅读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的教育手记,使我感染最深的是培养“优秀学生”六大方法。目前我国有幼儿和学生三亿左右,在这样一个广大的群体中,必定有众多的“优秀学生”。由于独生子女传统观念改革开放等原因,在这些优秀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要把“优秀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优秀学生,教育界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教师就是一线的操作人员。
“优秀学生”首先必须践行志向。凡是“优秀学生”智商较低,他们的成绩就是杰出的,但他们的志向不一定十分明确,搞教师的必须教育、鼓励他们树立理想、明晰志向,真正努力做到“志存高远”。践行鲜明立场,恰当的理想,这就是培育优秀学生的首要目标。
其二是正确引导“优秀学生”认识自己,凡是文化成绩好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最聪明,高人一等,尤其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为突出,所以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如与少年英才作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三就是教育“优秀学生”维持童心,少年儿童具备淳朴正直的本质,但“优秀学生”随着因成绩不好,荣誉多、表彰多而产生骄傲自大,心胸狭隘的现象,搞教师必须使他们与班级里的学生公平相处,使他们看见文化成绩通常的学生,热爱劳动、关心班级、协助同学的优良品质,又可以使他们体会和同学亲密相处的幸福感,逐步淡化他们的“优生”意识,沦为同学中的普通小伙伴,维持一颗淳朴的童心。
其四是激励“优秀学生”超越自我,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是比较难的`,那就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来分析认识,例如某一次测验得了96分,而丢掉的4分是基础分,按理来说是不该丢的,说明自己粗心大意,轻视了基础的东西,让学生万事细心认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五就是优化“优秀学生”的失利心理承受力。“优秀学生”一但受挫折无法正确对待,心理素质比较高,必须使他们正确认识“失利就是顺利之母”的道理,可以通过打牌等娱乐活动形式,从失利中再次站立起来,搞一个勇敢的儿童,而不被挫折和失利而制伏。
其六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情况下少年儿童很难做到,其实不然,平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有一些“优秀学生”提出一些被教师认为是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课堂教学中一位学生提出击打三角铁,手握住三角铁后击打的声音不响,这看来是一个小问题,但牵涉到声学的知识。音乐、声学本来是一个系统的,那应该正确对待、师生讨论、研究或在课后认真探讨,让学生认识到新的知识,若有更多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看学生的思路会更宽、知识面就会广,创新的意识很自然地会在少年儿童的心理养成。
少年儿童就是祖国的未来,把下一代培育不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天职,在三亿左右的幼儿学生中通过教育,正确引导,确实可以存有变成千个科学家产生,确实可以催生千百万个国家栋梁,那我们的国家可以更加强悍。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春节期间我认真阅读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的教育手记,使我感染最深的是培养“优秀学生”六大方法。目前我国有幼儿和学生三亿左右,在这样一个广大的群体中,必定有众多的“优秀学生”。由于独生子女传统观念改革开放等原因,在这些优秀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要把“优秀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优秀学生,教育界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教师就是一线的操作人员。
“优秀学生”首先要树立志向。凡是“优秀学生”智商较高,他们的成绩是优秀的,但他们的志向不一定十分明确,做教师的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树立鲜明立场,正确的理想,这就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首要目标。
其二是正确引导“优秀学生”认识自己,凡是文化成绩好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最聪明,高人一等,尤其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为突出,所以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如与少年英才作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三是教育“优秀学生”保持童心,少年儿童具有纯朴善良的本质,但“优秀学生”随着因成绩好,荣誉多、表扬多而产生骄傲自大,心胸狭隘的现象,做教师要让他们与班级里的学生平等相处,让他们看到文化成绩一般的学生,热爱劳动、关心班级、帮助同学的优良品质,又可以让他们体会和同学融洽交往的幸福感,逐步淡化他们的“优生”意识,成为同学中的普通小伙伴,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其四是激励“优秀学生”超越自我,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是比较难的,那就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来分析认识,例如某一次测验得了96分,而丢掉的4分是基础分,按理来说是不该丢的,说明自己粗心大意,轻视了基础的东西,让学生万事细心认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五是优化“优秀学生”的受挫心理承受力。“优秀学生”一但受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心理素质比较差,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可以通过下棋等娱乐活动形式,从失败中重新站立起来,做一个坚强的儿童,而不被挫折和失败而击倒。
其六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情况下少年儿童很难做到,其实不然,平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有一些“优秀学生”提出一些被教师认为是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课堂教学中一位学生提出击打三角铁,手握住三角铁后击打的声音不响,这看来是一个小问题,但牵涉到声学的知识。音乐、声学本来是一个系统的,那应该正确对待、师生讨论、研究或在课后认真探讨,让学生认识到新的知识,若有更多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看学生的思路会更宽、知识面就会广,创新的意识很自然地会在少年儿童的心理养成。
现在是第三次读,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摄”,每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中,以手记的开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在“爱心和童心”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鸣的是:“当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颗爱学生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如书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你是爱学生的,就必须有一种能力—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而非颐指气使、强行命令。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看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读书是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爱心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关心、体谅、支持和帮助他人。爱心教育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心理特质。
第二段:探讨爱心教育的意义
通过爱心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情感素质。此外,爱心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对人类社会的信任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段:总结《爱心教育》的核心理念
《爱心教育》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袁鸣教授倡导的一种人性化教育理念,其核心理念是“关怀、支持、服务、奉献”四个方面。这种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又要营造温馨、和谐、关爱的班级和教育环境。
第四段:对于爱心教育的感悟
在我看来,爱心教育是一种更为人性化、温馨的教育方式。它不仅能够助推学生的个人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感素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爱心教育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做出示范,例如多给学生鼓励、理解学生的需求、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等。
第五段:展望爱心教育的未来
未来,爱心教育将会成为更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从长远来看,一个充满爱心与关怀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爱心教育的实践与推广,将爱心教育的理念融入教育体系,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这个暑假读完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爱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根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设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设没有爱心与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的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在恰当不过了!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在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有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表达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到达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是翻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典范,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时机;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根底。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那么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关注后进学生,转化后进学生”是个永久的话题。
对于后进生们,不少的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与处理方法。我们总是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等,便使“后进学生”改变,这无疑是想得太简单了。李镇西老师说的好:“‘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而不是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啊,难就难在我们是否能够容忍,是否能够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所以“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这段话: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李镇西老师和万同的故事中,我看到的是李老师追求给予孩子“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才有后来的《烈火金刚》手抄本的'诞生。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表达了李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描述的故事表达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爱心,让我无比感动和崇敬。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永远是那么真挚。爱是翻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根底。教育是一种需要真情付出的劳动,唯独真心赋予学生,才会收获内心的感动。不同的老师对学生有不同的爱的表达法,有的如疾风骤雨,有的如细水长流。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也许没错,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让我们感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之中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李老师那么不同,他给汪斌煮鸡蛋,给学生送生日祝福,和宁玮八年如一日地通信并一直鼓励她。由此可见,李镇西老师的爱是那么的真挚,因为贵在执着和坚持。作为一名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实在是少见!这份教育手记,让我在感动的同时也不断的反思:如果我遇到这样一些难以管理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们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问题的反反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我以为我们应该用心去阅读,并且结合自己身的实践去读。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民主的根底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且发自内心的爱,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李老师是真正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正是这种爱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反观自身,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由于平常带的班比拟多,平时与每个班的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刚工作时的还是满腔热情,但现在工作的繁忙与压力让我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曾经对学生的那份执着与牵挂,现在竟有些淡然。李镇西老师的故事让迷茫我又注入了清新的活力。我深深地感到成功的教育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爱的付出,这些要比知识的灌输重要的多,教师只有做到爱的付出才会有爱的回报,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育需要爱的付出更需要理性公平的教育方式。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沉重的思考。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那么认为他们将来也不会有大长进,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是教育的可悲。
作为老师,我们在培养知识型人才的同时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我以为对于优秀生,我们不能只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不能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评判其他方面的开展。虽然优生确实在学习等方面表现得让人欣喜,但在他们身上同样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比方自高自大不团结同学、不尊敬师长、耐挫折能力弱等,甚至在个别孩子身上存在心理缺陷,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却被我们这些教育者无视了,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开展。对于差生,我们应尽量开掘他们的闪光点,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善于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的优点。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今后我希望自己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作出奉献,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到达全面开展。只有这样各种“个性+特长”的学生才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加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和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很大关系。正是这份使命感促使李镇西老师从参加教育工作起就边教学边不断地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起初他读得最多的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以说这些阅读给了李老师深远,才使李老师学以致用,不断完善自身。看了李老师在引言中写的他的教育思想历程,我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读完之后也不难明白,正是由于对教育事业的这份执着与热爱,他乐意把自己珍贵的点滴时间都用在了阅读和教育事业上。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也要继承这份荣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知识,提高自身。最为重要的是运用所学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真正用自己的责任和爱心搞好教育工作。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和爱是分不开,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真诚的赞叹,热情的鼓励,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会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我也会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爱心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近日在我校举行的一次爱心教育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并深切感受到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对读爱心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关爱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300字)
爱心教育强调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的成长。在活动中,我注意到老师们不仅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业表现,还主动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困难。通过个别辅导和积极的心理疏导,孩子们在学业上和心理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爱心教育中注重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被关怀和被重视的情感,让他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这种个别差异化的教育模式,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才华和特长,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平等与合作意识(300字)
爱心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平等与合作意识,要求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我看到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和班级活动中都能够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这样的合作,他们不仅增强了团队意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切磋与合作,孩子们在激发个人潜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这样的经历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第四段:传递社会责任感 (300字)
爱心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这个物质丰富但互动匮乏的时代,能够关注他人、帮助他人。在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养老院和孤儿院,与老人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并为他们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节目。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也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第五段:个人反思与未来展望(150字)
通过参与爱心教育活动,我深刻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他人,关爱他人,并提供帮助。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价值不仅来自于自身所得的荣誉,更在于能够给予他人的快乐和帮助。作为学生,我将以一个积极正能量的角色参与到更多的爱心教育活动中,去感受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尾:总结全文(50字)
通过参与爱心教育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培养学生情感、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独特魅力。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我们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新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本学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教育是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爱心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关心他人的重要手段。爱心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和意识,使他们在学业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心灵和情感。爱心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让他们更懂得互相照顾和关心。经过长期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爱心的价值和重要性。
第二段:培养学生的善行习惯。
爱心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善行习惯。在教育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礼节、奉献和关爱他人的意识。例如,每个学期我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或孤儿院,让他们亲自体验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让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让他们懂得感恩并乐于奉献。这些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第三段:倾听学生的需要和困扰。
爱心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投入,也需要对学生倾听和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尽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扰,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对于孤独、焦虑或者家庭困扰的学生,我会给予额外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通过和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我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关怀。
第四段: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爱心教育还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遵循每个人的意见。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或者集体活动,我能够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和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也能发展出更多的爱心和关怀。
第五段:我对爱心教育的体会与展望。
在这些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爱心教育的力量与价值。爱心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益,也对整个社会和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更和谐、友爱的社会。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致力于爱心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有爱心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爱心教育是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有积极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善行习惯、倾听他们的需求与困扰以及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培养出更爱心、关爱他人的学生。同时,爱心教育也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设一个更和谐、友爱的社会。作为教育者,应当深入思考和实践爱心教育,为培养有爱心的下一代付出持久而不懈的努力。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言(120字)。
爱心是人类世界中最为美好的情感之一。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爱心的力量愈发显得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相信爱心教育的力量,通过欣赏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爱心教育的魅力。本文将从我的切身体验入手,通过欣赏教育心得,让我们一同探讨爱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段:教育的融入爱心(240字)。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注重把爱心融入到教育的每个环节中。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我的爱和关怀,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我深刻认识到爱心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在欣赏教育中,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我发现,当我以充满爱心的态度对待学生时,他们展现出更多的潜能。同时,欣赏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他们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作品,学会了尊重和关心他人。
第三段:爱心带来的价值观培育(240字)。
爱心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欣赏教育中,我通过传递爱心的信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学会了欣赏美,感受爱。当学生从欣赏中获得满足和快乐时,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尊重他人。这种价值观的培育将助力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来说将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段:爱心教育的成功案例(240字)。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曾经是个性格孤僻、自卑的孩子。通过欣赏教育,我让他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就,慢慢地他变得开朗自信。我还特别鼓励他去创作,他的作品赢得了同学们的欣赏和赞赏,进而改变了他在班级中的地位。这个案例深刻告诉我,爱心教育有着巨大的力量,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和心理。
第五段:结语(360字)。
总结来说,爱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对于教育尤为重要。通过欣赏教育,我们可以将爱心深植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让它发挥它的力量。同时,爱心教育还能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通过一个个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爱心教育的成果和影响。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欣赏中传递爱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相信只有在爱心的滋养下,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一
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而教育则是培养孩子们爱心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爱心息息相关,相互促进。通过教育,爱心得以培养和发展,而爱心也能够指导教育工作的进行。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与爱心的关系。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从教育的目标、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的角度探讨教育与爱心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爱心。作为教育者,我们的首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之心。爱心是一种包容之情,它能够让人相互理解和宽容。当学生具备了爱心,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此,我们可以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开展一些具体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幸福。
其次,教育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爱心是需要感受的,需要从小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如心理疏导、发表个人关爱感言等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要,关心同学的困扰,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心。例如,在班级里进行定期的心理课堂,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困惑和痛苦,并积极给予帮助和建议。此外,教育者应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爱心,在关怀学生的同时,也激励他们去关心他人。
最后,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者和引路人。通过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可以将教育中的爱心渗透到他们的心中。我们应关心学生的成长、家庭和兴趣爱好,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在学生出现困难或烦恼时,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倾听、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温暖。只有建立了真正的信任和友谊,学生才能够对教育者产生深深的爱心和感激之情。
综上所述,教育与爱心是息息相关的。教育者要以培养爱心为目标,通过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来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时,教育者也应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爱心,建立真正的友谊和信任。只有通过教育的力量,我们才能够将爱心培养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他们成为有爱心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二
爱心教育,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下面是本站带来的读爱心教育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学生的真诚,书中所描述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处处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教育,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我相信,今天在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份投资,明天学生定会在学习上多一份收获。
二、教育,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就必须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育,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
教育家们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了水一样。也有俗语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教育实践中,脱离了方法和艺术的纯粹的爱的教育,有时也会像鸟儿失去翅膀一样,变得苍白无力。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有所不同。李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说困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真正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会爱你爱得更深、更真切。当爱与责任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会变得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切实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心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
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借着学校给我们赠书的机会,选了一本名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想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收到书后的那几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读完了。因为读的匆忙,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闲来无事,便又捧起重温了一遍,这一次的品读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有两点最深的感受: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本书中,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督促。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你以身作则,便会“不令而行”了。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加入阅读的行列,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让读书伴随我们的一生。有了我们的熏陶感染,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那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当然,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去引导,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顿精神上的营养大餐,让我获得了心灵上的启迪。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让书香伴随我和儿子一路成长。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班主任老师,由于是包班,周课时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刚上完,又要准备下一节讲的内容,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是我们教育者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哥儿们"!学生曾有肺腑之言:"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却永远相通!"可见师生间的情感有多深!由于他赢得了学生的心,也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实实在在地把自己一颗火红的心投入到这个美好的事业中,实在可喜可贺!记得我在学生时代,非常讨厌老师偏心,不能一视同仁。我在平时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爱这一点却没做到。学生时代哪一位老师谈吐幽默,学识渊博,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对他产生好感,进而喜爱其所教的学科,自然学习上也学得轻松愉快,成绩很好。这在我们当今,教育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
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三
作为一个李镇西的忠实粉丝,我一直被他的家庭教育方法所吸引。李镇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家庭教育理论,他认为父母应该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给予孩子爱和关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通过阅读李镇西的家庭教育经典著作和观看他的讲座视频,我对他的家庭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
第二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李镇西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事实上,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世界的地方,也是他们建立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基础。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价值观和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信和负责任的人。
李镇西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榜样作用。他强调,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出积极健康的行为模范,以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交能力。此外,他也强调了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参与家庭事务,给予他们适当的责任和自由空间。李镇西还强调了家长要给予孩子爱和关怀,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需要和个性。
第四段:我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学习李镇西的家庭教育理论,我意识到父母的责任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是教导和引导他们成为优秀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努力践行李镇西的教育理念,与我的孩子建立了更亲密和积极的关系。我意识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是培养他们良好品质的关键。此外,我也学会了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当孩子看到我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守原则和价值观时,他们也会受到鼓舞并模仿我的行为。
第五段:结论。
通过读李镇西的家庭教育经典著作和观看他的讲座,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收获了很多。李镇西的家庭教育理论强调了父母应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我努力践行这些教育理念,与我的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给予他们爱和关怀,并以身作则。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我相信,只要坚持这些家庭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成为自信、负责任和有价值观的人。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四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家长来说,学习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是至关重要的。近日,我有幸读到了李镇西先生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其中对于孩子培养独立性、培养情商以及培养兴趣的经验尤为珍贵。在读后的反思中,我深感受益匪浅,特此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启示。
首先,李镇西先生提到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他认为,父母从小就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做事、自己决策,从而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品质。他经常将日常琐事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洗漱等,这个过程中即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我深感赞同,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孩子才能真正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从中获得成长。
其次,李镇西先生还强调了培养孩子情商的重要性。他认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对于孩子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他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交际、多沟通,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同理心。我深感触动,自信心和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两个品质,孩子才能够与别人和谐相处、解决问题。因此,我决定从今以后更加重视培养孩子的情商,让他们成为相互尊重、合作友善的人。
最后,李镇西先生还分享了他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他认为,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他鼓励孩子接触不同的领域和活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不强迫孩子选择某个兴趣,而是给予他们自由的选择空间,并在他们新鲜感消磨后,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持久学习的态度。我深感启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才能,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予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李镇西先生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培养孩子独立性、情商和兴趣是极为重要的,这些品质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家长,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并不断调整方法,以帮助孩子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情商高、充满兴趣的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五
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学生的真诚,书中所描述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处处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教育,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我相信,今天在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份投资,明天学生定会在学习上多一份收获。
二、教育,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就必须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育,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
教育家们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了水一样。也有俗语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教育实践中,脱离了方法和艺术的纯粹的爱的教育,有时也会像鸟儿失去翅膀一样,变得苍白无力。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有所不同。李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说困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真正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会爱你爱得更深、更真切。当爱与责任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会变得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切实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心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六
教育和爱心是两个看似不同的概念,但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的过程,而爱心则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教育带给学生爱心的体会,我意识到教育需要更多的爱心,而爱心的体验也需要教育的引导。下面将从教育中培养出爱心、爱心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爱心的塑造、以及教育与爱心相辅相成的关系等四个角度,谈一谈我对教育与爱心得出的体会。
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而人的最高情感便是爱心。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其它课程的培养同等重要。一个缺乏爱心的人,即使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也难以成为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开发,更要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起爱心。当我们教育学生感受爱心的好处,如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需求,他们也会体会到这样一种正向情感的力量,将这种爱心带给更多的人,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
爱心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爱心是一种包容、关心、理解和关爱的心态。当教师怀着爱心对待学生时,学生会更加敬佩和尊重老师,也更加愿意接受教育。爱心还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因为学生在一种充满爱心的氛围中,更容易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中,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教育对爱心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可以通过正面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念和价值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引用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爱心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同时,教育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引导他们养成帮助他人的习惯。在学校组织的义工活动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进而认识到爱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与爱心是相辅相成的。爱心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是爱心的引导。一个有效的教育系统必须具备爱心的品质,教育者要怀着真心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爱心的力量。而爱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我们希望培养出热爱社会、热心助人的新一代,用自己的爱心去改变世界。正是因为教育与爱心的相互作用,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爱心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教育和爱心是一个互促互进的关系。教育需要更多的爱心,爱心需要教育的引导。爱心对于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念和价值观。教育与爱心的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更多充满爱心的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七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的一种教育,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镇西先生以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成为了广大家长们所仰慕的典范,读他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不仅让我从中获得了关于教育的新思考,也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注重品格的塑造。
李镇西先生在家庭教育中非常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他强调,一个人的品格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他通过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他教育孩子要守信用、坚守道义、正直无私。在他家庭中,孩子们的诚实、友善、勤劳、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李镇西先生在教育子女方面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他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孩子课外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他的子女除了掌握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培养了音乐、绘画、运动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这样的全面发展让他的子女不仅成为了知识渊博的人才,更是形成了积极阳光的性格和独立自主的个性。
四、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
李镇西先生懂得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他一直强调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他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能够让孩子们在家中感受到温暖与幸福。在他家庭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不仅增强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也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
五、着眼未来,注重孩子的终身发展。
李镇西先生在家庭教育中一直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他认为,好的家庭教育应该使孩子们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因此,他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他的子女们在他的引导下懂得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这种终身发展的思维让他的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有着清晰的方向,并能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总结:读李镇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注重品格的塑造、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以及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我将以李镇西先生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好的家长,为我的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助他们健康成长、充满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八
爱心是人类最宝贵、最高尚的品质之一。它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桥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而欣赏教育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欣赏教育活动,深切感受到了爱心的力量和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该活动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欣赏教育是一种通过展示、赏析和欣赏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感悟并从中吸取正能量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品德,让他们体验到美、感受到美、传播美。我参与的一次欣赏教育活动中,组织者安排了一次参观福利院的行程,希望通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引导孩子们关注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在福利院里,面对那些失去亲人关爱的孤儿,小朋友们不禁反思了自己的幸福之处,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他们主动与孤儿们交流、玩耍,用温暖的举动传递出自己的爱心。这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到社会中的不公和不幸,也让他们体验到了爱与被爱的重要性。
第三段:爱心给予的收获。
在该活动中,我亲眼目睹了孩子们心灵的成长和蜕变。他们不再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开始主动关心他人的需求和疾苦。他们懂得了分享,懂得了帮助,懂得了付出。这种转变不仅对孩子们自身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让他们成为社会的积极力量。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回访福利院的活动,孩子们带去了自己用心制作的礼物和关怀,孤儿们的笑容和感激,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和重要性。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动力,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主动地关注社会,关心他人。
欣赏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一次心灵洗礼,还是爱心传递的根本。在我参加的活动中,小朋友们亲身感受到了爱心的力量后,开始主动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他们用行动影响了家庭成员,鼓励他们一起参与公益活动。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慈善小组,定期筹款帮助福利院和其他需要帮助的社区。他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是开始影响更多的人,传递爱心的力量。这种正向的循环让爱心的力量在社会中持续扩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段:总结结语。
爱心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欣赏教育则是培养孩子爱心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一次欣赏教育活动,我深刻领悟到了爱心的力量和影响。它不仅可以改变孩子们的内心,让他们成为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的人,还可以影响更多的人,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传递爱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