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实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梳理所学所思所做。那么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需要做的是认真地回顾自己所经历的学习和工作过程,分析其中的得失和收获,并从中找出对自己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其次,要把握好心得体会的整体结构,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连贯性。在写作中,要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描述,注重客观、理性的表达。此外,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更好地传达给他人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一
集聚智慧,优化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课型,研发专题学案、课件、检测试卷等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市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的卓越绩效模式,确保2018年全市高考语文再上新台阶,于2017年12月6日组织召开了永州市南六县高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研讨会。会场设在宁远二中阶梯教室。
8点30分开幕式上,永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吴春来老师现场组织与会老师组建了“永州市南六县高三语文教师交流群”,呼吁教师们加强交流合作共享,各级学校齐头并进,打开全市语文教育全面开花的教研新局面。
研讨会上,宁远二中王芳华、江华二中唐正明、新田一中陈常华、蓝山二中陈梅丽四位老师分别执教了《高考小说之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运用之逻辑推断》、《文言文“内容概括与分析”专题突破》、《考场议论文论证结构升格》四个专题的高三复习研讨课。
课后,与会教师代表认真评课。江华、江永、新田、道县、蓝山、宁远六县高中学校高三语文教师代表分别对研讨会上四节课的亮点和有待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客观的点评,认为四堂课均呈现了“学情定位、考点明路、失分悟法、方法操练”的永州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课型,践行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在会上,与会教师纷纷为这样实实在在高含金量的教研活动点赞,认为这次研讨会为市南六县2018年高考语文备考在理念、方向、方法上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让南六县的高三语文教师们看到了备考的信心和希望;同时,与会教师表示要进一步充实自我,吃透考纲,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努力建构高效课堂。
六县教师代表评课结束后,永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吴春来老师作了总评。他首先对在语文教学教研路上一直攀登、走在前头披荆斩棘的前辈们表示了感谢和敬意;然后从六个方面对这次研讨会上的四节课,同时也是对高三复习课提出了建议——学习目标展示要慎重,学习目标生成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课前课堂呈现的学情;复习内容要做到小切口大文章;反复不断地渗透强化方法;注重师生的交流,关注学生动态,没有展示就没有教学;深入浅出真学问,忌简单问题复杂化;及时捕捉学生呈现的信息,迅速判断错误根源,找到有效解决的策略。吴老师还强调了构建合“情”合“理”的高三复习课型的必要性,“合情”是指合乎学情、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学”的需要才是“教”的需要,“合理”则指有学理;并重申了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高效课型,他说:“依据去年高考复习教学经验,我们大致探索出二轮复习课型的雏形即:学情定位—考点明路—失分悟法—方法操练。这样的课型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年我们要进一步规范、提升,发挥其作用。”最后,吴春来老师强调,高考语文是能力的考察,命题是思维的行走;呼吁与会教师深入研究高考命题规律,用语文的方法搞好高考语文复习,携手开启永州语文教研新时代,力争2018永州高考语文再上新台阶!
会后,吴春来老师在“永州市南六县高三语文教师交流群”分享了永州高考语文团队研制的《永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六大核心资料》和《永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辅助资料》。
归途中,与会教师在刚刚建成的微信群内纷纷盛赞宁远二中黄新胜校长及老师们的热情,盛赞吴春来老师满腔赤忱,躬耕永州语文教育,正开创永州语文教研新时代!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二
2010年5月5日,我参加了县进修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会。听课回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为又学到了很多而高兴,同时也感到非常惭愧:相比之下,我的课是多么的呆板,单调啊!如果我平时的每一节课都多花一点点时间琢磨、琢磨。我的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吧!
虽然我的表达能力有限,文笔也不好。但是也想表达一下我的感受。这四节课有着共同的特点:设计精巧,内容丰富,却浑然一体,如行云流水般畅达。四位年轻的英语教师都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
吕彦老师沉稳、老练的教学风格令人折服。她高超的驾驭课堂的水平,是我今后在工作中努力的方向。/xdth/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李吉华老师的课环环相扣、扎实有效。她用“我能读”、“我会说”、“我想说”、“我能答”、“我能猜”将整个课堂紧密联系起来。结构严谨、自然流畅。且把语言学习的根本:“说”落到了实处。我特别喜欢李老师把对话当做听力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听后回答问题的`这种教学方法。这样比直接呈现文字材料要巧妙的多。也更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另外,“我能猜”这一环节,实际上是阅读训练,富于趣味性而又有实效。“我能说”又是一个小练笔。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人物介绍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李老师真是太有远见了。从三年级就开始训练这项内容,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由浅入深的训练到六年级。人物介绍这一重点内容就不在是难点了。
王媛媛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一个老师。听她的这节课,我的听课笔记上只记了寥寥数笔。不是不想记,而是忘了记。因为听她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她地道纯正的语音,柔美又富有磁性的音色让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她大方、沉稳的教态、和与学生之间那轻松的、聊天儿般的对话,让我忘了这是一个上百人的大会场,完全没有一丝紧张感。(以前我总是替做课的老师感到紧张)直到师生告别,宣布下课了,我才如梦方醒。
朱欣荣老师那干脆利落的教学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他的这节读写课仿佛是一盏之路的明灯,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使我明白了读写课也可以上的如此生动有趣而又扎实。
总而言之,我的收获是巨大的。在四位做课教师身上我学到的不只是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敬业精神。我们都知道,一节这样的课要经历多少个不眠之夜,付出多少心血,流多少汗水,甚至是泪水啊!感谢她们无私的奉献,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优秀的四节课。同时更要感谢您,我们可敬可爱的教研员黄老师。是您精心地筹备,组织了这次活动,让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有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和学习的机会。
小学英语听课心得
外国语小学听课心得
听课有感
教师听课有感
相关专题:[听课][教学][英语][小学]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三
或许自己压根就没有想到,这次的成都之行带给我的冲击如此之大,思考会如此之多。
在去之前,我班已在使用小组交流学习,但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检测,但这次却真实的告诉我应如何搞小组交流,首先在小组交流以前应该有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其次应明确由哪个组织讨论,讨论到那种程度,如周华春老师的试卷过关课,没有刻意预设,没有精心安排,没有束缚羁绊,一切均自然流露。这节课,没有表演,没有伪装;没有老师的一厢情愿、喋喋不休、好为人师,有的是原汁原味、神情专注、始终如一的可持续发展平台。这节课,有无穷的问题亟待解决,有无数颗好奇心被激发,有无数心灵被滋养。简单交流、解答、抽查三步走,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真正高效课堂是化繁就简,返璞归真成大道的道理。而金牌教练杨泽海的课堂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召唤与吸引,更是一种解放与激发,使学生自由地驰骋于思维的无限世界中,这也让我真正的感受到教师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没有思想,只学模式,是僵化的机械性活动,所谓小组合作,决不是让几个人坐成一团就行了,而是从分组编学案都要下大工夫,尤其是教师要让课堂非常轻松愉悦的,要让教的,快乐;学的,快乐。组织(小组合作)生教生、生考生、生帮生,是快乐的;“三不讲”的时候,是快乐的,“三讲”的时候,是快乐的;疏导、引导是快乐的;激励、夸奖是快乐的。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快乐的;合作学习是快乐的;为理想而奋斗是快乐的;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是快乐的;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是快乐的;观察是快乐的;识记是快乐的;思考是快乐的;想象是快乐的;创新是快乐的;做人是快乐的!应该说这是我对高效课堂,小组交流最大的感受。
古人云:"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性的社会化都有重要的影响,而教室文化建设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也知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理,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却做得很少,而石室联中康自力老师则是精心设计班级标语(班训)和细心布置班级墙壁,力求让墙壁会"说话",让我对班级文化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这也是我下一步必须做的任务。同时石室联中提倡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把任务划分的很细,也充分体现了班主任应该做事细致,不要遗忘了任何一个学生,应扬长避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这也是我长期坚持的观点“每一朵花都有他盛开的理由”,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找到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来完成我的观点,我也相信我不但能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也能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在此,我还不得不提xx联中的优秀青少年自主管理手册,这真的是德育的好办法,让学生每天三省,今天我给别人添麻烦了吗?今天我进步了吗?今天我最感激谁?都以日记呈现,让学生每天反思,长期坚持,自然学生的行为习惯会有很大进步,现在我班级已让学生每天抽10分钟时间写随笔,反思每天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给别人添麻烦?有没有进步?今天自己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力争把我班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会感恩他人,会关心他人,有责任感的有志有为青年,为此我把我班班训改为“感恩常在心中,责任始于足下”,同时让他们观看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要他们从今天起,做一个单纯的人,做一个幸福的人,让他们明白并非真的没有幸福的理由,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美丽的风景。
说心里话,xx联中学生的自主管理堪称他们最大的亮点,虽然我班也能做到无人监考也不会有同学作弊,但在其他方面与他们比有较大差距,为此我回来重选了班委干部,让三个重要班委班长、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做了就职演讲,要求班委轮流每天下午5:20开总结小会,培养他们具有军事家的霸气、外交家的智慧、政治家的眼界。
总之此次成都之行,不虚此行,让我收获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相信在我日后的教学中能带来很大的帮助。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四
昨天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关于《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研讨会,让我获益颇深!原来我也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通过昨天老师的讲解和其他家长的经验传授,我觉得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正如老师所说,孩子的阅读少了,就会造成眼界狭窄,与人交流时缺乏谈资。就语文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是3分钟得益于课内,7分钟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呢?这一点,我和许多家长的做法是一致的。首先,我在家里给她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把书籍放在书架中孩子能够够到的地方,让她自己取阅方便;其次,我给她选购的书籍都是带注音并且图文并茂的,这样能够吸引她的注意力;另外,选购的书籍厚度要薄一点,这样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完,她自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有空时,我会和她一起阅读,并与她共同探讨书中的内容,互相提出问题并回答,与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最重要的是,孩子读书时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我们家里从来不打麻将,电视的音量尽量开小,而我自己也总是捧着一本书籍在旁边默默阅读,让孩子感受读书的氛围。我也定期带孩子去书店,让她选购一些她自己喜爱的书籍,因为她自己感兴趣的书她才更爱阅读,因此不论她选择漫画书也好,走谜宫的书也罢,我都会满足她的要求。当然,我也会引导她选择一些经典书籍来阅读,比如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启发小学生明理懂事的真情故事、励志故事、外国的经典童话故事、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等,好在她自己对这类书籍也是非常喜欢。
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家长传授了一些很好的经验,我觉得十分值得借鉴。比如,要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帮助孩子选择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让孩子在看电视得到愉乐的同时,也能获取一些知识;有的家长还把平时从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好文章复印下来装订成册,拿给孩子看。我有时也会把看到的成人杂志中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读给孩子听。
老师还就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
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了解相关背景。
2、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精读的部分要反复阅读,加强记忆,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3、做点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要学会使用工具书来查阅。
最后,老师还推荐了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
总之,这次阅读交流活动让我感受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我会按照这次取得的经验更好地引导孩子去读书,让她取得长足的进展。谢谢李老师提供的这次机会!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五
一年一度的师陶杯论文评比又落下了帷幕,近三万篇论文中一万多篇获奖,隆重的颁奖仪式,其实是个非常好的培训。颁奖仪式上有来自草根的主题沙龙,有江苏省教科院的专家讲座,还有优秀教师的同题异构课堂观摩和点评,更有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参加此次颁奖典礼,收获颇多。
非常遗憾主题沙龙的主持人成尚荣先生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临时由溧阳教育局副局长、溧阳外国语学校校长芮火才先生主持,几位嘉宾有校长、教科室主任、普通教师、还有教育行政机关的代表。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几位嘉宾就人生中的第一次课堂变革是怎么变的,举例子、讲故事,拉开序幕。其间,主持人不断追问“你怎么知道你这么做是好的”沙龙进行到高潮阶段,几位嘉宾就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国学产生了分歧和争论。在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上,大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台下的观众也参与了其中,发表了看法。这样的主题沙龙,大家在讲真话、谈自己的真实想法、看法和做法。从不同的视角给了我们启迪和思考,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的课堂,究竟何去何从?这需要有追求的我们,在教育规律和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彭刚研究生员的讲座,让我们能够在更高的层面的去看教育,去思考教育。从工业4.0隐喻到教育4.0.。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名词,是将物联网及其服务全面引入制造业的一次革命。高技术的运用,对教育的来说也许是要重构的过程;工业4.0追求的个性化服务,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如何给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服务,真正的实现,让每个孩子更好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如何去界化和去人化,如何减少拼消耗的体力活?北京11中就是教育4.0很好的典范,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课程4.0成就了学校4.0。
非常幸运的在此次课堂展示中,安排了两节生物课,两位年轻优秀的教师就“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同题异构。如果安排10个老师上同一节课,我相信是个老师上出来的味道肯定是各不相同的。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姚老师,课堂准备可谓精心,各种各样的种子一应俱全,精心定制的任务卡,精美的课件等等。相比之下,俞老师的材料没有那么丰富,但是巧妙的导入和所谓的神奇的种子也让我们眼前一亮。听课时我一直坐在学生的小组中,看着学生去完成任务,偶尔也会询问学生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作为老师,从自己的层面上精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准备,但是这是不是学生需要的呢?是不是学生喜欢的呢?我们可能考虑的不多,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哪里?学生能不能完成我们给的任务?也许我们要很好的去深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学”,进而再去想我们如何“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仅仅观摩学习,而不去思考,我们可能很难有所提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的思考需要和大家进行碰撞,特别是和一些专业权威和不同视角领域的评价碰撞。本次评课中聆听到了特级教师的点评和教科研机构的马博士的看法。在这样的公开场合,也许我们大部分评课老师都只会讲好话,避而不谈缺点,毕竟我们都知道上课不容易。但真正的学术者,要就课堂这个“文本”进行分析,争论,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的认识才会更深刻。马博士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谈到我们的课堂要把科研的味道上出来,从整体意识、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三个层面上分析了课堂,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看法,给了我启迪和思考,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六
3月9日,我们在胡主任、白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在河北经济管理学院召开的河北20xx 年化学中考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为教科所的化学教研员和各地一线化学教师。石家庄市十七中的陈有君老师分别就河北中考近三年做了回顾及试卷分析、中考备考经验介绍及复习计划策略作了指导,不得不承认专家老师的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分析的很具体、到位,对备考复习颇具指导意义。下面对本次学习要点及收获整理如下:
命题的依据和思路、试卷的结构、试题特点
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本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在20xx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平稳中迸发出了许多亮点,试卷的整体感觉浓缩起来就是精、准、美、亮、新。给全省新课程的考试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给全省的化学教学正确的导向。
(一)、命题的依据和思路
化学部分的命题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河北省20xx年中考文化课考试说明——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命题,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不过分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不过于苛求知识的细节,突出方法和能力,注重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
(二)、试卷的结构
20xx年化学部分的试卷结构与20xx年保持一致,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化学试题的功能。
(三)、试题特点
1、依据《课标》、《考试说明》,兼顾教材
试题命制严格按照《课标》和《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参照现行的我省使用教材,保证使用各个版本教材学生的公平性。试题的素材多来源于教材,但又区别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起到了显著的导向作用。
2、试题难度与近两年持平
近两年化学部分试题难度均在0.52~0.60之间,充分考虑了全省各层次学生的实际,试题难度梯度明显,能力题考到位。
3、重点考查化学学科主干知识
试题对化学学科课标要求的5个一级主题,17个二级主题全部涵盖,对主干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例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度曲线、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基本计算能力等。试卷的化学味很浓,都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强调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研究,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4、重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
试题重视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整理能力的考查,共用图表10个。
5、探究性试题向培养学生科学方法转变
试题继承了近两年的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今年更进一步提升到重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考查。
6、联系实际,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试题从物质的用途、食品安全、金属的防锈、能源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环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人文教育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二、明确复习阶段教师的工作重点
1、第一轮复习为单元系统复习,重在夯实双基。
2、精选习题,适度地训练。
3、第二轮复习提倡以专题的形式。综合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4、突出重点,敢于取舍、善于取舍。
5、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
6、重视学习和研究。
三、心得体会
2、教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
3、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制定好有效可行的复习计划,避免盲目行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对各位化学专家的复习经验学习,我们化学组准备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复习:
四.新课程复习的应对策略
1、抓好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温故而知新,每节复习课都利用5分钟请同学回顾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易错知识点。根据复习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联系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易混知识点多采用对比法,抽象概念多形象化,易忘易错知识常提起,难理解知识点多让学生问为什么等。每一考点复习完再和同学们一起小结,让学生感到复习有收获。每周至少一节练习课,主要精编近段时间学生做错的题目、近期复习的重、难知识点的相关中考题。或者限时训练中考题型,如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近早得让学生适应中考、积累方方面面的经验。习题讲评课是初三总复习的重要课型,也是教师和学生容易轻视和难上好的课,课前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以便课上能有的方矢,课上多让学生分析,自己找错因。较难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要用到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再分析题意、划出关键句、找出隐含题意、规范答题。大部分同学不会做或做错的题,要教会学生从哪入手、学会理解题目意图、分析找到可以迁移的已具备的知识点和方法,让学生感到这些题目不是高不可攀,讲解习题既要复习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解题信心和解题能力。
2、切实搞好“抓双基、抓落实”的教学常规工作。
要搞好复习备考工作,教学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但如何落实教学常规中的分层教学是一件困难的事,复习中不搞好分层教学,容易挫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要在分层教学方面做努力,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在平时化学教学中特别注意对他们的规范化要求、强化练习。例如,元素符号、化学用语规范化书写,易错的仪器名称;边缘学生的基础知识过关等。对能力较高的学生要比较注重综合实验和综合计算能力的提升,以便在复习过程中收到显著的效果。
3、加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化学信息能力及自学能力。
应对新课程的中考,要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阅读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我们准备采用简答题、结合生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图表图像的阅读与理解数据处理能力、推断题的专项练习和实验综合的归类训练等,使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会始终把提高学生阅读、处理化学信息能力作为复习工作中的重点来抓。
4、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
5、注重能力培养,强调解题规范;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初三化学复习中,在讲解典型计算题时,抓住规范化要求的流程,让学生审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讲。确定题干每句话中的关键词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过程分析或读图分析,写出分析过程或相关化学方程式。由于中考化学试题属于“踩点给分”即分步判分方式,所以一直强调书写要注意科学性和规范性。
6、加强实验教学
为了提高复习质量我们会重复新课中部分做过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分解教学难点、突出重点。而且在实验中不断强调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确处理好复习过程的“三种关系”。
在中考复习备考中,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基础、能力、心理”这三者在不同的复习阶段的关系。在复习的最初阶段中基础是排第一位,其次是能力和心理;在复习的中间阶段这三者中能力排第一位,其次是基础和心理;而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则以心理为第一位,其次才是能力和基础。
总之,复习阶段,要以课标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托,全面梳理知识;以文科的记忆,理科的思维,力争重点达到,难点把握,克服字体不规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学会审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认真做事,能做对事;用心做事,能做好事!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七
8月3日沾化第一实验小学再次迎来尊敬的王老师,与第一实验小学部分班主任和各学科任教老师进行研讨,杨校长主持这次研讨会。因为正值暑期所以有部分老师未能到会,又适逢热带风暴大卫登陆,那天暴雨如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会上融洽的交谈,热烈的讨论。
会上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第一,班级管理;第二,学科教学。会议主题就是请老师们针对这两个问题,就自己前期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现场气氛很融洽,每位老师都敞开心扉就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总结,同时提出工作中的困惑和疑问请王老师解答。王老师用心聆听着每位老师的发言,并有针对性的做出解答。
参加这次研讨会我最大的感触是,每位老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宝库,每位老师都心怀锦绣,在共同教育理念下的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策略与方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这样一个碰撞与交流的机会使大家在对自身梳理的基础上,又能够相互借鉴,新的教育智慧在这种碰撞中得以生成。梳理后我们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就班级管理而言,小学的班级管理有别于中学,针对学生年龄跨度大,心理与生理同处于未成熟阶段,班级管理也应该遵循“低学段扶着走”,“中学段稍放手”,“高学段学自主”的循序渐进的规律。班级管理可以依托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班级管理的保障。
学科教学要体现各学科特点,更要紧扣课标的要求,从小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很欣赏俊青的大阅读教学,还有冬梅的低年级写话指导。语文教学就应该走语文的路,循序渐进地做听说读写的事,而“诵读”的功夫更应该是小学阶段孩子们必练的“童子功”。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与会的几位数学老师张杰、徐老师等给予我的启发。感动于教体育的“女的、老的体育老师”张静的执着与敬业,敬佩她幽默中的智慧。还有我们学校年轻、活力、进取的青年教师代表明芳、秀妍。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这两句诗用在此处可能有些过了,但是思维在碰撞中才能生成更大的智慧,人的思绪因碰撞而纵横开阖是不争的事实。虽不能达到像陶老是那样与大师一夜畅谈,就得著成万言书稿的境界,但是我们教师的队伍时时互相交流使思想得以碰撞,取长补短也是团队提升的主要渠道。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八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更加注重识字、写字的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新课标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为了体现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以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为目标,注重讲究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比较法,字谜法,顺口溜等,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记得深刻,效果也好。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而且鼓励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九
部编版语文教材一翻开,水墨画风的插图,舒适的图文的编排,再加上名家名篇的编排,浓浓的语文味和传统文化素养扑面而来,让我对教材有了不同的感受。
部编版教材在阅读的编排上做了精心安排,一方面是重视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例如:阅读策略单元,提出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通过借助阅读提示,教会学生一些通识方法,实训练重点和方法,来强化阅读速度,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实际运用,精读课文中学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题运用在略读课文进行实践。不仅仅是略读,提高阅读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策略和方法,以落实“学习在课内,运用在课外,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将“快乐读书吧”设置为课程,这就将散漫的课外阅读规范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只有这样方法配合实践才会真正有效的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阅读的理解,还有对于表达的训练。例如:作为习作单元,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记叙文的特点,更重要的诗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体会其好处并学会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一件事。
通过培训,让我得知部编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实践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时代的需求,体现时代性。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并适合语文教学。努力做好价值观的“整体渗透”,让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情感、审美和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
教材不仅选文精美, 编排独具匠心,更是聚焦了“语用”,明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点, 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双主线,努力体现语文学习体系与教学“梯度”, 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层级序列,增强实践性、操作性。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十
20xx年4月8日,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举行了历史学科线上教研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现将会议收获与各位老师分享。
本次活动由两个部分构成:首先,我们观摩了火炬一中和浪网中学两位历史教师执教的历史研讨课,并参与评课;紧接着各校区代表教师先后在大会上交流了各地区或学校的复习方案与策略,有针对性的作了细致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
一、复习课要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状化、系统化与结构化。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调动、组织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最后在教师的点拨指引下,师生共同完成对某项或某类知识的联想、整理、归纳和掌握。这种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体验。而实际上,我们的一些复习课中,还时常能看到教师在不断地“给予”或“灌输”,这种教学策略从本质上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做到“以生为本”,是没有根基的,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有其特殊性,知识点比较碎、比较散,同时也比较多。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教学任务和学生活动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即紧扣重点、难点、易错点,提高复习课的效率。非重点、易错点,也不意味着不管不顾,可以在巩固练习中适当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理解掌握。
二、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教学资源,提高历史复习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我所理解的“优化”教学设计,并不特别针对教学内容,更多是强调教学方式的改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设计学生活动。我们平时理解的教学资源更多的是课本、辅导书,范围不够宽泛。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如我们的本土资源、校园生活、时政新闻等都是非常好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学生更乐于参与,同时也为同学们使用历史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学习环境,相比那些构思出来的、冷冰冰的语境,学生更容易也更乐意表达,效果也就相对好一些了。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教师“沉”下去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运用能力。近几年,我们从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以及各种历史期刊中都不难发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案例越来越多。
正如上面所说,大家越来越重视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但在实践中,我们又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有时候我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生的问题,认真钻研学法,“沉”下去进行细致的、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更多的时候是些表面上的重视,更多的大而化之的要求或粗线条的指导,欠缺具体的、明确的、细致的建议和引导。我想这两种指导的结果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到,这也为我以后的历史复习指明了方向。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十一
4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五原县20xx年中考备考复习研讨会。研讨的内容包括:聆听了市教育教研员董老师对20xx年语文中考所做的简要预测与分析;评析了我县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考生答卷情况;研讨毕业班总复习的范围、重点、难点。此次研讨对我来说确实受益匪浅。
我们今天研讨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在上午主要是初三语文总复习教学观摩(听五原五中三位优秀教师的复习课);其次是下午开始说课、评课并且研讨目前各个学校的复习计划以及在复习中的困惑解答等。
(一)上午首先是五中教师王芳教师对“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及技巧的指导”。
在教学中王老师在课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重视,一张三分钟的小试卷很好的检测了学生前一天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能够紧紧围绕中考考纲范围教学指导答题技巧,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入“实战演练”这一环节,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孙霞老师对“议论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中的论点和论据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在教学中孙老师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带动着学生也热情高涨的学习着;最后一位是赵春晖教师对“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进行讲解,在这一块赵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很好的讲练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进度推展顺利,学生也能够在实战中掌握课堂内容。
这三位教师讲学过程进度掌握的很好,学生也始终保持着“学”的状态,没有学生有困得感觉,感觉和初一初二的学生一样有热情又激情。在这次的听课中,三位教师都侧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更多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二)下午评课研讨中,各个学校首先交换了在听课中的收获以及建议,紧接着是市教研员董老师进行点评,最后是每一个学校代表对在中考中的困惑提出,董老师在要求范围内进行了指导。
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在聆听了专家的指导后,经过研讨,明确了今后的复习方向。总的说来,要上好最后的复习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突出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
语文确实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离开了语文实践,是无法形成语文能力的。而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老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代替学生的复习,是绝对行不通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单纯靠学生大量的重复的训练来提升其语文能力,也是不可取的。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讲练结合,练在课堂。且教师的讲要讲在学生的需要上,讲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讲在学生的发展上。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第二,要研究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使复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确定了这一点,就可据此进行教学。”其实复习课的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现状,了解他会了什么,在哪里还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
第三,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侧重提要求、教方法、抓落实
在复习课上,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意味着降低教师的作用。其实,这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复习课上要侧重提要求、给思路、教方法和抓落实,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积极复习心理氛围的营造者,引导学生自己来梳理知识、形成网络,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
2.精选复习材料,利用好复习资料。(把“题海”留给自己,把时间让给学生)
3.有效地使用练习,强化训练应试能力。采用文言文与现代文穿插、阅读与写作穿插、识记与理解穿插、知识与能力穿插的方法。
(1)多做“精典”的题目。“精”,精选;“典”,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让“练习题”服从复习计划,这才是有效复习的关键。
(2)加强答题规范训练,文科理科化。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思路、答题规范要求。
(3)归类整理有关知识,做知识卡片。
(4)把“规律”教给学生,交给学生答题技巧。
(5)写作注意材料与精美语段的积累。
(6)搞好试卷分析。
读中考,探方向,明体系,全覆盖,重考点,讲突破。
少走冤枉路+多做有用功=成功。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学习生涯中,研究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方法,更是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社会实践中,研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四级研讨会则成为了我探索学术领域知识的有力平台。在四级研讨会中,我感受到了探究知识的快感和收获。以下是我在研讨会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交流与探讨互补。
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交流探讨。而在研讨会中,我发现交流和探讨不仅互相依托,更是相互促进的。通过与他人交流和探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想法,开拓自己的视野。因此,在研讨会中,积极参与交流和探讨,是获得更多知识和丰富自己研究思路的关键。
第三段:专业知识和思考能力相辅相成。
虽然研讨会的主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研究专业知识,我们可以把握科研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规律,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然而,仅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在讨论和探讨环节中,要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这就考验了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是对知识的演绎和推广,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基本能力。专业知识和思考能力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
第四段: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研讨会中,最重要的不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见解呈现出来,而是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可以克服先入为主的观念、习惯性思维和盲目追随。在思考问题时,要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不断追问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质疑和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通过自我反思和辩证性思考,才能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第五段:结语。
总体来看,四级研讨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在研讨会中,我们可以探索和发现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认识。除此之外,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进步。因此,我相信,只要秉持开放的心态、严谨的科研态度、批判性思维方式,我们一定能够在四级研讨会中“砥砺前行”,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研讨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在线交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近日,在我的工作中,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创新管理的网络研讨会,通过此次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了网络研讨会的诸多优点和学习机会。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的观察与体会,就网络研讨会中的协同互动、灵活学习和跨文化交流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网络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协同互动。通过网络平台,与会者可以实时交流、分享资料,共同探讨议题。例如,我们在研讨会中使用了在线白板,在会议过程中,与会者可以通过上面进行绘制、写字、标注等,直观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此外,配合着即时聊天功能,与会者可以在讨论中随时发送文字信息,进行问题反馈和意见交流。协同互动不仅提高了会议效率,更能够让每位与会者充分参与,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共同推进议题的深入讨论。
其次,网络研讨会给予了我灵活学习的机会。相比传统面对面的研讨会,网络研讨会可以让与会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与,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进度进行灵活调整。在这场创新管理研讨会中,主办方提供了会后的在线学习材料,并且给参会者提供了多次在线考试的机会。这些灵活的学习方式,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讲解内容。另外,网络研讨会中主办方往往会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相关议题,并且持续地学习和探索。
最后,网络研讨会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拓宽视野。通过网络平台,我们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全球创新管理的最新动态。例如,在此次网络研讨会中,主持人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进行主题分享。他们对创新管理的观点和实践经验都各有特色,这样的跨文化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范围,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差异和创新思维的多样性。这样的交流经历,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和机遇。
总的来说,网络研讨会不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流平台,更为我们开启了灵活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大门。通过与会者的协同互动、自主学习和多元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知识、拓展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与传统研讨会相比,网络研讨会具有更多的优势和创新,为现代学习方式和全球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参与网络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贡献更多价值。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十四
我与20xx年x月x日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化学教学研讨会,在会上,我们首先听取了褚俊庆老师的公开课,然后听取了几位教师的教学先进经验的交流与讨论,最后是市教研室教研员马継庆老师作了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通过这次的研讨学习,我感到从思想上和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就自己的心得体会做些回报。
无论从经验交流和所听的课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中,都应该做到,“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教为学,即变过去的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而改为要把指导学生去学为主,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价值。
在教学的设计上,也要改变原来的方法,要用好精品教案,落实集体备课,精品教案是市化学骨干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编制的,它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我们广大老师教学备课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教师成长和提高的主要资源,在教学中一定要好好拜读,深刻体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整合经过二次备课后再应用于课堂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现过程,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知识的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去,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的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去,如,学生不能见的分子,原子的结构,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的变化行为等,这些抽象的东西,如果以多媒体动画的方式演示与学生,使学生能体验性的感知这些知识,并且可以有效地缩短课堂教学的进程,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以上是这次学习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以强化利用,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十五
5月22日—24日为期三天的作文教学研讨会结束了,观摩和聆听了于永正、贾志敏和管建刚等名师和專家的精彩课例和报告后,我得到了以下启发:
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语文是一种技能,所以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扎实训练,指导孩子的听说读写,学会欣赏他人文章,修改作文,做好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作文训练就不费劲了。能让学生不认为是作文课时才是最有效的。
回顾自己的教学,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我除了坚持让孩子每天读课外书外,还坚持写周记和每篇课后的小练笔,比如续写、读后感或者与自己喜欢的人物^对`话等。明天早读时间开始读自己的文章,读之前先自己修改,然后同桌互批,最后读一读,师生互批。最后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这些做法与名师的讲座不谋而合,应该继续发扬。
老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所以老师要多看书,多积累,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如果教师没有素材意识,学生就更不知道写什么了。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学中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从教师自身看,要养成多看书、多积累、勤于动笔的习惯还需要持之以恒;从学生方面看,很多孩子写的非常空洞,内容简短,没啥可写,词语也不丰富,干巴巴的。教师应该把素材意识传导给学生,让他们学会选材,学会把环境、场面、心理、动作、^对`话、神态描写具体。
一会用放大镜放大孩子的优点;二是用显微镜放大自己课堂的不足;三是用广角镜观察大千世界,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
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时刻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这是值得发扬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张会表达的嘴,还要有一对能诊断语言的耳朵。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做个有心人,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力求让每一位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让每一节课更生动、更有趣。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十六
3月24日至25日,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我参加了在z三小举办的z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观摩会。本次会议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个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进行研讨;做课的10位教师都是来自我省各地市近年来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或在华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奖的青年骨干教师执教;使我们足不出市即可领略到我省课改前沿的最新成果,也让我们尽情饱尝了最丰盛的教学大餐。两天的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和徐老师深刻的大会总结一直冲击着我的思想和灵魂,灵动的课堂、深刻的报告,让我真切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境界正可谓:一点一滴塑造完美,一言一行彰显魅力。
1、生动的语言
回忆十节课,老师们丰富的语言,或灵动、或张扬、或幽默、或娓娓动听、或严谨凝练,总之在课堂中这样的语言俯拾皆是:
如:四节《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师都充分利用金箍棒之神奇,加之教师生动的语言——“变-变-变”,从而引入毫米和分米,泰安的张艳老师整节课语言娓娓道来,好似鞠萍姐姐讲故事,让数学课堂情趣相容,学生兴趣盎然,顺应孩子之天性;另外几位教师语言也都十分严密,当他们引领学生观察屏幕中的刻度尺时说到“这是一把放大的尺子”从而避免了学生的认知误差。
烟台z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巧妙的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和牛顿的图像,教师适时幽默的说到:“苹果好看吗,想吃吗?可惜他只能看不能吃,牛顿看到了苹果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关于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师巧妙地利用牛顿和苹果向学生渗透了“学贵有疑”的思想,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中来,教师的语言极富艺术。
济南的z老师巧妙的课前谈话让人耳目一新,意犹未尽,通过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米老师通过模仿小沈阳“一样一样的”语言特色,一下子抓住了“特征”。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也极具特色,比如“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等。
听完枣庄张彤彤老师课,我身边的老师谈论到“怎么像个卖野药的”,听似在评论教师语言滔滔不绝,其实老师的那份激情与投入,不正是在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吗?学生更是一直在老师的煽情与鼓舞中前行啊。
2、灵动的课堂
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给我们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学生学习得如此轻松;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才显得如此美丽。
还有在《分米毫米的认识》的课堂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心里的尺子”,通过丰富的活动、想象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长度单位观念。比如青岛王老师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了1毫米后,提出“你想对1毫米说点什么?”很多学生说得好“1毫米,我想对你说,你太小了……”,在1分米的认知中教师让学生找身体上的1分米等等,总之孩子的体验是深刻的,语言是真实的,课堂是灵动的!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想的教育是索然无味的,没有思想的教学是不深刻的。随着《课程标准》中由“双基”到“四基”的扩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越来越受到推崇,更重要的是越发凸显了数学学科的性质,如何把数学思想方法落到实处?十节课给了我们清晰的引领与示范。
1、“去情引思”——把思维引向深入
思维含量的高低是判断数学味浓与淡的标准,如何由创设情境到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才是教学的目标所在。三个课题十节课堂他们或复习引入巧妙铺设、或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或创设情境去情引思,总之都是在关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留在情境的创设中。
《毫米、分米的认识》四位老师都是通过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这一情景引入,然后教师抛开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经历“毫米分米产生的必要性——通过多层面,量、捏、摸感受体验1毫米,1分米的的大小——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拓展长度单位”的学习历程,重在启迪学生思维。
2、“追根求源”——剖析数学内在的美
《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课四位老师虽然风格各异,但都让学生经历了“为什么”的心历路程,算理算法的渗透融入了课堂,可以说不同的设计,同样的精彩。
z臧老师通过2,5倍数算理铺设,巧妙引入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顺理成章的采用“摆小棒”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整个过程水到渠成、浑然一体,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烟台的陈老师则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济南的米老师在学生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也再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为什么要把各个数位相加呢?”,几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同,但都在“追根求源”,向学生剖析数学内在的美。
3、“渗透思想”——彰显数学之魅力
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3的倍数的特征》几位教师通过摆小棒不仅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且更重要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其中米老师还在课堂中还渗透了反证法这一常用的数学方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两位老师则向学生渗透了“猜想——验证”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方法,“转化”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东营的z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大问题大空间,课伊始教师便抛出问题“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请你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想办法验证。”,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给了学生,学生尽情的想办法、找策略,他们或量、或剪、或折,方法各异但殊路同归,教师适时提升,“你们方法虽然不同,但有个共同的特点?”从而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徜徉在智慧课堂里,感受著名师的智慧,启迪着我的思绪……精彩的课堂,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在我的心里,让我慢慢品味,永久珍藏。心中有个信念升起——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趣,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味!
新生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十七
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加强学术交流与研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xx年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
本次活动以“唱歌教学”为主题,突出了“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九字目标要求,实现了活动内容丰富,与会者参与热情高,组织顺畅有序、高效、实效的预期目标。闭幕式中,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吴斌就“怎样唱会歌”、“关于唱歌教学”、“关于唱会、唱好、会唱歌之三者关系”等讲座内容,以ppt的形式,从理论的高度进行了专题讲座。最后,大会对入围的25位获奖者进行了颁奖,这也是对他们在唱歌教学中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与表彰。在颁奖典礼的音乐声中,大会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我们广西区34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有幸在现场观摩了精彩纷呈的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课,聆听了专家就中小学课堂教学方面精辟的专题理论讲座;学习了歌曲表现与诠释的技巧;理清了唱歌教学中关于唱会、唱好、会唱三者之间的关系;收获了关于唱歌教学中的教学智慧;既有实践方面的研讨又有了理论方面的升华,实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学成果展示与学习的'绝佳机会。
本次盛会再现了唱歌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独特魅力,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同时我们会响应中国音教网这个音乐教育大平台的号召,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的继续实践中来,这必将对进一步促进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的发展,推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必将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