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课文解析(通用13篇)
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成才的过程。在写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范文的摘录和说明,希望能对您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说屏课文解析篇一
本以为自己的声音很清脆,看录像时发现自己的声音很大,缺乏张力,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缺乏层次感,连带着课堂就不是太能吸引人。想起盛新凤老师说的话,课堂上说话一定要轻轻柔柔的说,不要太用力,这样课才有美感。这句话早就记在心里,可是当局者迷,自己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太在意。这次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看这节课,才知道自己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以后一定努力改正。
教学总结花生的可贵品质时,我估计孩子们可能会结合课文内容来说,准备在学生们自由发言后总结给出“不图虚名、默默奉献”这些词的。没想到上课时学生们直接就把这两个词说了出来,我当时把这两个词板书后,这一环节的教学就结束了。课上完后,我很后悔,当时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说他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因为课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前看课课通都把这两个词写到了书上,其实大部分同学似懂非懂。因为缺乏教育机智,这个环节没处理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说屏课文解析篇二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二、对词语的理解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说屏课文解析篇三
把口技一文编排在本单元,就是要求把本文当作一篇摹状貌的说明文来学。作者在文中紧扣一个统领全文的善字来作文章,以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口技人演出道具的简单,暗示了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口技表演过程中宾客的反映,是从侧面烘托出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而全文的重点是作者以准确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口技表演者的描摹,从正面描写和说明了口技人精湛而又高超的表演技艺。特别是在口技表演的.高潮部分,忽一人大呼:火起!一段,作者以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和七个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组合一起,把一场从失火到救火,再到宾客以假当真的画面描摹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读者与文中听众都有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之感。特别是宾客的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惊慌欲逃之神态,更让人不得不叹服口技人技艺之精湛。
作者在注重形象说明的同时,也注重了说明顺序。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把一场口技表演从开端到发展、高潮、结局说明得有条不紊、有详有略、有主有次,既从正面描摹,又注重了侧面烘托,且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它既不失是一篇好的场面描写的记叙文,同时也是一篇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
说屏课文解析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乡下人家的。
2、品味语言,想像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丽恬静。
教学准备:准备几幅乡下人家的图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描述美景。
1、播放歌曲《农家小曲》,提问:歌中唱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让学生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
3、导入:乡下人家的美丽远不止大家所描绘的那样,我们今天就跟随陈醉云作家一起去领略乡下人家的风情。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倾听: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上述两个问题,并理清字词,进行语言积累。
3、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鼓励学生发言:通过自学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提问: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空间与时间的词语。
3、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分段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出感情,勾画优美词句,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乡下人家的风景美
1、展示乡下人家的图片。
2、布置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组织学生交流勾画出的语句作好记录。
4、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鼓励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像文字描绘的景象。
5、朗读语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在教师点拨下,将乡下人家与城里人家的景致相比较,想像情景。
(2)读出优美的感觉,感受乡下人家景色的自然、可爱。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们也来写一写我们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吧。然后说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乡下人家的生活,去品味其独特的美景。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就画出来,仔细品读,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范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段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并与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
(4)指名学生朗读并讲解自己勾画的语句。
3、指导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2)课文是怎样描写鸡、鸭觅食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乡下人家除了养鸡、鸭外,还养有哪些动物?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鸡”、“鸭”觅食场景,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读书形式。
4、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想象画面,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由“吃晚饭”、“天高地阔”、“红霞”、“微风”、“鸟儿”等词句体会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桌听一听。
板书设计:
房前屋后:种瓜、竹、笋、养花、养鸡、养鸭
21乡下人家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独特、迷人的风景
秋天:夜里纺织娘唱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说屏课文解析篇五
记得小时候学习课文的时候,觉得写的很好很美,但现在读起来又有了一些另类的体会,那就是父辈的教育问题。
文中,父亲让孩子说一下花生的好处,最后自己说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句话现在一读就觉得有些不妥,你想想,埋在地里别人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有没有果实就是最可贵的吗?桃子、石榴、苹果挂在枝头上就贱吗?做人要深藏不露,还是才华横溢?做事是偷偷摸摸,还是光明磊落?要知道这如果是对孩子说的话,对他一生的影响都会很大,所以作者后来起笔名“落花生”。
实际上人之外的东西本身都是没有贵贱好坏有用无用之分的,但人的主观性一定要根据对人的用处去将外物归类。电影《霍元甲》中田中安野说茶有高低和品性之分,霍元甲则认为茶品的上下高低,不是由茶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人来选择的。喝茶是一种心情,茶品的高低只不过是一种选择.这句话说得真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也说明不同的人对事对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也导致做人的不同,这也许就是张三之所以是张三,李四之所以是李四吧。
文中父亲对孩子们的希望是“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在落花生文章里面,也就是顺带打击了桃子之流,说桃子石榴苹果这些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果实是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东西。
我想,不管哪个时代,做人都要做既很有用又体面的人。
附:霍元甲中的对话。
田中安野:霍先生这么说,难道当真不懂茶?
霍元甲:不是我不懂,是我不愿意懂。我不想将茶分出高低。是茶就好。
田中安野:可是这茶却有高低和不同品性之分。
霍元甲:什么是高?什么是低?
霍元甲:它们本身都是生长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
田中安野:看来阁下真不懂,否则的话,自然会品出高低。
田中安野:哦?为什么?
霍元甲:喝茶是一种心情,如果你的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那么重要吗?
霍元甲:我想是这样的。
田中安野:那么先生,安野想请教,既然武术没有高低之分,为何还要比武竞技呢?
霍元甲:我以为,世上的武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通过竞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我读完《落花生》这一课产生了许多感想,我对课文中的父亲、母亲还有孩子们很佩服。
课文第一自然段“母亲说”的那段话:“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从“母亲”说的这段话里知道了母亲很勤劳,也很辛苦,母亲也可以在外面买点花生可是她让她的孩子尽过劳动来锻炼自己的孩子,让她的孩子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父亲说的那段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花生的好处有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比如我们有的同学穿的好,吃得好、戴的好但是不好好学习。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要做踏踏实实的人要像花生一样,不要做外表好看内心不美的人。
课文中“我”说的那段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比人没有好处的人。
能为他人和自己创造财富的人才叫有用的人,我要做有用的人不会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操心。
说屏课文解析篇六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构成。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作品中唯美语句摘抄:
1、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2、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3、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4、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
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5、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6、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7、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8、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9、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10、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11、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12、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13、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说屏课文解析篇七
坐在火车上,我静听机轮“咣当”“咣当”地响,这声音将把我送到北京,送到春节的欢悦里。
车厢里烟气弥漫,有人玩扑克牌,有人嗑瓜子,有人打盹;他们上车时候的高兴心情,都被这旅途的倦怠磨灭了。只有我,为自己的秘密所激动,幸福地望着灯火阑珊的远方。
车过丰台了,再快一点儿啊!
一年半前,我考到太原工学院。头年春节,由于表现自己的刚强吧,也许还有别的傻气的念头,我明明没事也不肯回家。错过了一个春节,再等第二个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不过,考试,同学,这已经成为“过去时”的了,现在,家,就要到啦。
一进门,全家轰动起来。妈妈正在包饺子,小弟弟拿面杖敲着案板,大喊:
“好哇,真好哇,哥哥回来啦!”谁都说我胖了,我一顿饭能吃七个馒头么;只有妈说我瘦了,而且眼圈还红了红。
我往过去自己睡的铺上一靠,马上弟弟把全家的“物资”运送过来:
“哥哥,快吃,这是南丰橘,这是国光苹果,这是榛子――可有好些空的,这,这是咱们家的剩馒头……”
而妈妈在一边嚷:“一肚子心火先别吃那些,擦把脸,烫烫脚,吃点挂面睡一觉吧。”
就这样,旧历二十九,我回到了家。
大年三十儿,我排了一下午队,好容易买了两张戏票。往家走的时候,爆竹声已经密起来。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与女附中的同年级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我们常一起开晚会、过班日、远足旅行。我也认识了她们班主席沈如红,我和她都爱看苏联小说,聊起天来词儿特别多。她的脸形,穿的衣服,都特别像小孩子。如果打上领巾,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眨一眨,那么就没有人会相信她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我们两班在一起时,她总爱嘲笑男同学,而我总是第一个起来反攻,互有胜败。毕业以后,她响应教育局的号召,留下做教师,调到郊区新成立的中学,没有升大学。一年半以来,我在太原,仍然常与她通信。她的信不多,但是充满热情和关心。从上了大学,我好像忽然懂得了,在我们的友谊中,有一种那么纯真、美好,值得珍惜的东西。真奇怪,中学时代竟没有觉得,等到离得远了,她却万分亲近起来,她从北京写给我的每一封信,都被我读了又读,想了又想,于是不论上课、打球、散步,我都感到她就在自己的身旁。这次春节回北京,我已经下了决心,要去看她,去和她谈,也许幸福就落在我们身上。我和金东勤说过,他赞成,而且祝福我。
大年初一,我拿着两张戏票出城找沈如红去了。
来到校门口,简直难以相信待会儿就要见着她。她胖了么?眼睛是不是还一眨一眨?对我来,惊奇?欢迎?还是冷淡?我请她看戏,她高兴去吗?虽然我并不迷信,却恨不得对着什么祈祷一回。
沈如红跑出来,没等我“观察”她的神色,就拉着我到她屋里去。她说:“我想,你今天一定会来。”我说:“我在太原,怎么今天一定会来?”她说:“过春节了你还不想妈么?想妈,还能不来北京么?来北京,还能不找我来玩么?”从她谈话的口气,我猜,她一定是教几何的,这样懂得逻辑推理。
我按照早在太原就准备好了的,和她神聊起来。我谈山西的酒和醋,学山西话,描绘工学院教授们的形形色色,谈第一遭出远门的感想,我谈的都是有趣的、逗笑的、生动的。我希望自己的每一句话都使她快活。
她听着,慢慢地点头,眼睛不眨,也没有笑。
我有点不好意思了,一见面就是我自说自笑。于是我说到半截打住了。
她这才笑了,说:“你呀,还跟从前一样淘气。”
淘气,淘气,我难道是小孩子?我没回答,打量她住的屋子。一间小西房,简单而干净。小书架上堆满书。全屋只有一件“贵重物品”:桌上放着一个留声机。
“好阔气呀!”我摸着留声机,问她,“多少钱买的?”
她脸微红着告诉我,一星期以前,学校评奖优秀教师,她做初一的班主任有成绩,得了这个奖品。
“你真好!”我去握她的手,“把你的优秀事迹告诉我吧。”
“哪有优秀事迹?”她分辩说,把手从我的手里抽出来,扣好上衣的一个扣子,“我喜欢我们班的孩子,他们也喜欢我。就是这么回事……”
她有点变了,不是头发的样式,不是长相,不是说话的声音,变了的不在这里。
在她说我淘气的时候,在说到“我们班的孩子”的时候,我觉得我面前真的是一个大人,一个老师了。这种感觉使我不由对她尊敬起来。
“刚做教师的时候,我还为自己的前途惋惜呢,特别是接到同学们的来信,情绪就更波动。你记得我们班的学究、近视眼的黄书萱吗?她现在在莫斯科大学学物理。同学们有的留苏,有的上大学,我却留下教书,可是,孩子们教育了我,为了这样的孩子,难道不应该献出一切吗?我就这样扎下了根,在这儿生长起来了。”
我想:她的心灵是多么高尚呀。
“大学生同志,你可过得好?”她问我。
“就算不坏吧。”我马马虎虎地说。
我又想起来,问她:“黄书萱在莫斯科哪儿?”
她说:“她们可棒了,她学了一年俄语,去年九月到的苏联。就在我们唱的那个‘列宁山’上,她说,在那儿上课,俄语跟不上,开头跟驾云呀似的,啊,我这儿还有她的信呢。”
她拿出莫斯科寄来的信。我好奇地、羡慕地看着信封上的苏联邮戳,我原来也被保送去考留苏预备生,因为功课不好没考上,黄书萱的信使我想起这段伤心的事,脸也红了。
“邮票呢?”我问她。
“送给孩子了。”
这时听见一片喧闹,有人敲门,沈如红的眼睛亮了,她骄傲地告诉我:“我的学生们来了。”
“老师过年好!”“老师您好!”六个矮矮的男女学生围上沈如红问好,沈如红一一地回答了他们。
他们瞧见了我,小声问她:“这是谁呀?”
沈如红说:“他姓王,我过去的同学。”
“王老师您好!”大家向我行礼。
“我可不是老师!”不知怎的,这些学生来,使我不太高兴,他们使我不能单独与她在一起。
“老师,您看!”一个孩子掏出一个泥捏的小娃娃,送给沈如红。又一个孩子拿出自己做的书签,书签上画着滑稽人。第三个孩子拿出一艘用粉笔刻成的精致小船。……最后一个孩子拿出一个面刺猬,他说:“老师,您要是看腻了就可以把它吃喽。”大家都笑了。
沈如红拉开抽屉拿出一叠小本子,送给他们每人一本。他们要求沈老师为他们写几句话,于是她仔细地一本一本地写起来。孩子们围着她、挤着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我羡慕地看着他们。孩子们挨沈如红是那么近,沈如红扶着他们的肩膀,摸着他们的头发。我听着他们的话声和笑声,老师和学生的声音混在一起。相形之下,我悲苦地觉得,对于沈老师,我这个“淘气的”大学生又算什么,还不如这些孩子,更亲近,更可爱呢。
沈如红组织他们开起联欢会来了。一个孩子唱歌,一个孩子说笑话,一个孩子学口技,喔喔喔,咕咕咕,公鸡母鸡都来了。沈如红又给他们讲了一段童话,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怎么没个完啊?我气恼了,气沈如红:你忘了我吗?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小鬼打发走?也气这些孩子:真讨厌,你们就瞧不见沈老师这里有一位“远方的客人”吗?最气的,还是自己:你满腔热情地从太原来到北京,买了戏票,大年初一不陪妈妈、弟弟玩,倒跑到这里“罚坐”!
“请王老师来一个吧!”送刺猬的小孩提议。
他们鼓掌。
“我什么都不会。”说完我就走到一边,看着窗子。玻璃上映出沈如红的影子,她抬起头来,望着我。我回头一看,遇到她那样深重的责难眼光,我不知所措……沈如红说:“来,我们听张唱片吧。”看也不看我,就去打开留声机,上紧弦,开始放唱片。
穿过朝霞太阳照在列宁山,
迎接着黎明多么心欢……
温柔的男高音唱起来了。在我的中学时代,我们曾经多少次地唱这支苏联歌曲呀。我们班和她们班,我和她,曾经多么亲切地共同唱这支明朗的歌儿啊。
后来孩子们走了,已经快到十二点。我应该说点什么了,否则一切希望就要破灭。我口吃地说:“我喜欢‘列宁山’这个歌。”
她点头。
我说:“我们一块唱过。”
她说:“大概是的。”
沉默了一会,我憋红了脸,急急地说出来(因为稍一停顿我就说不下去了):
“下午你有空吗?一齐去听京戏吧。我买了票,听完戏,咱们聊聊……”
她说:“你一提下午我想起来啦,你记得周大个儿吗?”
“周大个儿是我们班的同学,当然记得。”
她高兴地告诉我:“周大个儿可不简单呀,他上了体育学院,当上排球选手啦。
你知道他是用左手杀球的,总是出人意外地取胜。去年保加利亚排球队来的时候,他还上场了呢。今天下午,他们有一场排球表演赛,送了我一张票。对了,你去不去?你要去,我给他打个电话再要一张。”
看来,我只有走了。
沈如红留我吃饭,我摇头。沈如红和我谈天,我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我告辞了几次,走出来。她说要送我走一段路,我也拒绝了。最后我们握手,我无望地紧握着她的暖和的有力的小手。
快到京戏开演时间了,我得赶回城里。进城后,买了两个馒头,迎着风,一口一口地啃着馒头,走向戏院。
谢谢张云溪和张春华,他们的精彩表演――《猎虎记》,使我暂时忘掉了上午的不愉快,跟着他们,走进了一个勇武豪侠的世界里。
回到家,晚饭吃得很少。妈妈以为我病了,摸着我的脑门试温度,又问了我老半天。
夜里,躺在床上,总也睡不着。爆竹声一直不断,一声比一声急。还恍惚可以听见小孩的叫喊,女人的笑声和“春节特别广播节目”中的音乐。人人都欢度春节。
可我呢,我翻来覆去,久久地思索:这次回家,这次过春节,是什么破坏了我的兴致,使我烦恼起来?因为沈如红吗?不,事实上我没向她表示什么,她也没拒绝。
渐渐地,渐渐地,我懂了,来到北京,来到老同学的身旁,我觉得我缺少那么一种东西。在沈如红的留声机中,在她和孩子共同的笑声里,在“列宁山”歌儿的旋律中,在周大个儿的排球上,在黄书萱的莫斯科来信中,以至于在京剧演员张云溪的筋斗里,都有一种那么充实,那么骄傲,那么使人羡慕和使自己仿佛变得高大起来的东西。我呢?马马虎虎地上了大学,空着手回到了故乡,什么都没有。
生活里常常这样,他按照作息时间表起床,工作,生活,一切都很顺利,一切也莫过如此。但是,一旦向四周一看,自己已经远远地落在后头,于是,心疼痛了。
第三天,接到金东勤的来信:“……现在是三十儿晚上,给你写信。你高兴吧?
有个家在北京真是天大的福气。告诉你,我们这儿也很好,现在正举行化装舞会呢……我和小胖商量好,一过初三就组织个补习俄文的小组,咱们班不是俄文没考好么?可惜你不在,要不然可以做咱们组文体干事,咱们一块学习……”
这信,我看了又看,然后告诉妈妈:“明天我就回太原去。”妈妈和弟弟纳闷,也有点难过,我明明还可以再住十天,一年半没见了,回来了又急着要走。可是,我不能等了,我想立刻回到学校,学习,读书,锻炼身体,和同学们在一起,往前赶,往前攻。原谅我吧,妈妈!
当我坐着火车,在汽笛声中缓缓离去的时候,偷偷掉下了一滴眼泪。是舍不得自己的家吗?我已经是大小伙子了。是惋惜春节过得太快?不如说是留恋。旧日在一起的姑娘们呢?她们都很好。春节过得热闹、轻松,而且满足。而且今年春节来得早,雪都快化了。
生活在飞,人也()变了,他们都有的可夸耀,得奖啦,当选手啦,去苏联留学啦。
瞧沈如红和孩子们这个笑哇,笑得房都要塌了。连张云溪得的掌声都比往年多,他谢了七次幕。
1956年
王蒙作品_王蒙散文集王蒙:神鸟王蒙:阿咪的故事说屏课文解析篇八
《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于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在这些文章中,《怀念母亲》显得有些特别,它没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样以写事或写人为中心,而是在叙述文字中夹杂了相当比例的日记、文章片段,头绪比较多。它的主要内容,对亲生母亲、祖**亲魂牵梦萦、刻骨铭心的怀念是年轻的季羡林欧洲十一年中不间断的情感。
一、“泪”——抒发着无限的悔恨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地呼唤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但季老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不可能聆听那美丽的呼唤了。其实,在过去的里,他已经很少享受那美丽的呼唤。母亲的去世给作者留下了无限的悲痛、悔恨、愧疚。“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泪”成了他表达思念母亲最好的语言。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离开家的日子里,季老便寄人篱下,不能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无法感受母亲的抚慰;1933年初秋,在季老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传来噩耗:“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他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两天的旅途颠簸,他终于回到了8年未曾回过的故乡,跌跌撞撞地进了家门,看见母亲的棺材静静地躺在简陋的屋子中央,他抚棺大哭,一直哭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哭,离家8年,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但季老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母亲;虽然季老身不由己,但他暗暗下定决心,等他大学毕业,将立即迎养母亲,养让母亲不在孤苦伶仃,不在缺衣少食。可是今天,母亲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他的愿望没能实现,怎能不使他悔恨万分呢?于是他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他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与地下。夜里他枕着母亲枕过的枕头,想到母亲在这枕头上想念儿子时不知流过了多少眼泪,想着,想着,那无可言状的自责、无可挽回的遗憾,与日俱增的思念,怎能不是他悲痛万分呢?“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回到北平后,季老仍旧昼夜思念自己的母亲,常常在夜里醒来,失声痛哭,不能自己;1933年12月24日,他在日记里写道:“晚上又想到母亲,又大哭失声,我真不解,上天何以单给我这样的命运呢?我想到自杀”1934年5月3日的日记写道:“因为想到王码又想到自己的母亲。我真不明了整整8年,在短短一生中占多长时间,为什么我竟一次也没回家去看看母亲呢?是她老人家含恨酒泉,不能瞑目!呜呼,茫茫苍天,此恨何极?我哭了半夜,夜里失眠。”1935年11月18日的日记中写道:“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着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他后悔,他真不该,他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这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只能抱终天之恨而片刻不得安宁。
二、“梦”——架起了思念之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到德国留学后,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日日有所思,才有了夜夜有所梦,白天不能复现的母亲,在梦里来了,他多想留住这美丽的梦啊,留下母亲清晰的形象,然而,他无法留住梦,留住母亲,当他哭着醒来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这是多么得失落与无奈呀!
没有生身母亲,我们就无法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养身之母没有养身之母,我们就不能生活长大。远离故土,置身异国,获得最多的就是“孤寂”了。“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夜深人静的时候,最是想家的时候。“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在万里之外的故国,那里有熟悉、亲切的容颜,有生命有光彩的影像了,有散发着芬芳的泥土,“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虽是孤苦,对远方的惦念,涌起弄弄的爱意,原来他心底里有非常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依靠,那是他将来归属的地方。那里的一切都在守望着他,守望这位远离祖国、惦念祖国的游子。他的心里开始温暖起来,思乡的情感也更加浓烈,因为他深爱着故乡、亲人、老朋友。虽然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心里感到有点凄凉;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
时间就是情感的催化剂,有的可能渐渐淡忘,可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爱,与日俱增,“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自然本无意,但与此刻“我”的心境融合,它就带着太多悲泣苦楚,“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思念带着温暖,思念更是一种折磨,时时刻刻撕扯着他的身心。“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了”祖**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身在海外十一年,作者遭遇过多少苦难与艰辛,挫折与委屈啊!祖**亲怎能不频来入梦呢?二战爆发后,他便同家里断了联系。饱受轰炸、饥饿、乡愁的煎熬,有家不能归,有苦无处诉。一个人孤悬海外,祖国的抗战情况怎样了,家里的情况怎样了?甚至那条名叫“憨子”的小狗和院子里那两颗海棠花都频来入梦。难以排解的.思乡之愁,数不尽的不眠之夜,剪不断的离愁别恨,使他的精神痛苦万分。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离开哥廷根回国。
三、“文”——平平淡淡才是真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说,“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因为写自传不是搞文学创作,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我写自传,只写事实。”为了遵从这样一个写作原则,写《怀念母亲》时,季老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来“保存自己当时的感情”。这样一种组织语言材料的方式,是服从于整本书作为回忆录的性质的。
说屏课文解析篇九
一百块洋灰砖上,闪耀着一百个白热的太阳。楼房挡住了仅有的一点风,但风也是热的。槐树上的蝉在热风中声嘶力竭地叫喊。轰隆隆,各种各样的大小车辆,在楼前的柏油路上驶来驶去,一次又一次地轧过了他的神经和躯干。
强发在这没遮拦的一片白光中生活,赤着黝黑的脊背,穿着一条原本是白的,如今已经变成了灰黄色的浸透了汗水的裤衩,脚上是一双四分五裂了的塑料凉鞋。
炎热使他昏涨,炎热使他麻木,炎热使他悲愤痛苦。从大城市的金山银海里挣上一点点,怎么就这么难?他背井离乡,他露宿街头,他每天干活十五六个小时,他每天只吃二斤大饼、五分钱咸菜,就着不要钱的凉水。
“钱――”蝉在阳光里一面燃烧着一面诱惑地叫着。
他是个年轻的木匠,从山那边樱桃谷来。樱桃谷有山、有树,有小小的水库和涓涓的山涧,有荫凉,有永远轻松的风。
他去年第一次进城,带了一千块回樱桃谷。他挣了一千五,吃了五百。他吃过富强粉饺子,木犀肉与米饭,还喝过被家乡的老人称作“马尿”的啤酒。今年,他要带回去两千,他已经向他追求的姑娘彩云许下诺言、夸下海口。钱这个玩艺挣起来是有瘾的,愈多愈不嫌多,愈赚愈想赚!
今年木器贵了,工钱高了,他又勒紧裤带。已经两个月了,他没吃过一次炒菜,更不要说是肉。有时候他嫌买饼耽误时间,便一次多买一点。天热,等到吃第二顿的时候,饼已经变馊,他便馊着吃下去。“又省下一块五。”他鼓舞自己,离两千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一――毛,一――毛,现――钱、现――钱……这两千块钱他是为了彩云挣的。他爱恋着那长着娇嫩的小嘟噜嘴的彩云。去年,他已经托人去说了一回媒。今年春天,他自己又追上正在挑水的彩云,心狂跳着,亲口对彩云说:“我在银行里有一千,今年还要挣两千,秋上咱们办了吧,我有手艺,累死累活也要让你享一辈子福!”他把心都掏出来了,但彩云没有答言。
难道还嫌我钱少么?是的,柿子坡村有一个能人,倒腾粮票,赚的钱数不清,十块一张的票子论斤约,一斤票子是七千块。
倒腾粮票?他不会,也不敢。他只会卖力气,卖手艺,延长干活时间和苦自己,老不吃肉,嘴是苦的。大街上饭馆里传出来的炒菜香味,还有住在楼里的各家炖肉、煎鱼的香味使他流口水,使他发晕。
樱桃谷的樱桃也不多了,栽樱桃不进钱,还不如大蒜。强发给彩云爹建过议,砍掉樱桃,栽蒜。彩云家有个年代久远的樱桃园,春天樱桃树开满了银色的花,可惜,白花花的,却不是钱。
绕过彩云家的樱桃园,是一座破败了的天主教堂,村里没有人信教了,大队在那里设立了兽医站和外贸收购点。教堂门口张贴着收购马鬃马尾的宣传画。教堂里有许多野鸽子,到处都是鸽子窝。夏日黄昏,教堂尖顶的歪斜了的十字架上,常常落满了灰色的野鸽。
强发掏过鸽子窝,捡过鸽子蛋,烤过鸽子肉。听人说,鸽子肉是世上最香的肉,在城里吃一只鸽子要花好几块钱,或许花好几块钱还吃不着。有一次他捉鸽子,被彩云看见了,彩云是那样紧锁眉头、满脸愁云,使他不自在了好半天。
唉,小女子。勾人魂魄。
一――毛,现――钱……现在这里,没有樱桃树,没有山涧,没有彩云,没有教堂,也没有野鸽子,连麻雀都不见。
现在只有满天满地的太阳,他到天黑要把一个写字台做出来。他甘愿蓬首垢面、汗臭熏天、省吃俭用地干。只要彩云知道他的心,知道他愿意为了她受累受苦。等彩云答应了,秋天办喜事的时候,他要宰五口猪!
他有点心慌。他的手一抖,刨子在手里跳了一下。
这就会出现一个坎儿。怎么补救呢?手艺不能含糊。
一个东西白花花地一闪。没等他转过向来,这个东西已经落在他狗眼前,落在他刨得不太平滑的一块木板的另一端。
肉!
长而肥的脖子,颈上长着一圈褐黑色的毛,肚皮是那样柔软肥嫩,长满羽毛的大腿是那样丰厚结实,连翅膀也是饱满多肉的。它歪着小小的头,毫无警戒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灰鸽子?哪儿来的?樱桃谷飞来的?
肉!香啧啧的肉!
他仿佛正在扒掉裹在鸽子毛外的黄泥,他仿佛正在把外焦里嫩的鸽子肉放到口里,他仿佛听到了鸽子的热油烫得口水吱吱响。
他的手已经触到了鸽子头部的柔软的茸毛,他只要一用劲就能把鸽子的脖颈扭断,他渴望鸽子的血滴到自己的虎口上――让它成为真正的肉!
但是鸽子不慌不忙地飞走了。
鸽子飞得不高,也不快,好像在贪恋着什么。
强发眼睛红了,非吃你娘的不花钱的肉不可!
只扬了几下翅膀,鸽子落到楼前马路正中。
嘎地一声,一辆上海牌小轿车刹了急闸。又咯地一声,一辆连挂式大型公共汽车紧急刹车。强发向鸽子冲去,被车流挡住了。
又一辆无轨电车停下了,许多自行车停下了。人们惊讶地看着大模大样地妨碍着交通的灰鸽。它站在公共汽车的水箱前,昂着头,歪着脖。
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两个年轻人轰鸽子,它不但没有听从劝告离去,反而变本加厉,钻到公共汽车底盘下面去了。
所有围观的人都向公共汽车司机打手势:不要开车!不要轧着鸽子!
小汽车门打开了,一个中年干部和一个白发老者走了出来,他们走近公共汽车,俯身寻找车下的淘气的灰鸽,并且急急地说着什么。
公共汽车司机一跃而下,气急败坏地骂着灰鸽,像骂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
交通民警皱着眉大步走来,当弄清情况以后,这位在大街上有着无上威严和魄力的指挥官却不知道该怎样指挥了。他急出了一头汗。
灰鸽硬是不肯出来。
强发拨拉开两边的人和自行车。当他看准鸽子的位置以后,略一犹疑,便趴下,向车底爬去。
他听到一阵惊呼,一阵赞叹。“危险!”是司机与交通民警同声呐喊。
他的手又一次触到了鸽子的羽毛,他似乎已经攥到了鸽子的一只脚,忽然,他想起了有那么多车停在这里,那么多人围在这里,看着他,他的手软了。鸽子从车底盘下逃了出去,飞起来了。
灰鸽在街道和新楼上空盘旋,渐渐升高。
强发从车底盘下倒退出来,站起的时候,听到的是一片欢呼和鼓掌。他懊丧地睁开被灼热的瓦斯熏得闭起了的眼,在白花花的天空上,隐约有一个灰点子。
有人拍打他的肩膀,有人向他打听为了什么和怎么回事。好像还有一个女孩子对他说:“您真好!”
我――真好?我是――您?
那女孩子的声音使他想起了彩云。他想起了家乡的野鸽子在山涧和教堂尖顶上成群盘旋,每只鸽子的尾巴张开以后就像张开的折扇一样地浑圆。他想起队里集合上工和召集开会时敲响的钟声。他想起那片他建议砍去的樱桃园地面上的野薄荷的清香。他想起今年春天,在满园都是白花花的樱桃花的时候,他看见彩云挑水,她一边走着一边轻巧地换肩,头发一甩一甩,连眉毛的扬动也叫他心疼得要命……“您真好!”彩云是不会这样说他的,即使强发献给她一万块钱。
但那不是“真”的。他勇敢地()钻到车底下并不是为了解救那只鸽子。他不真好。
当鸽子已经平安,围观的人群走散,各种车辆恢复了正常的流转以后,他流下了混浊的泪水。为了他确信是从樱桃谷飞来的灰鸽,为了彩云的满面愁容,为了他从来都不了解的比三千块更好的“真好”……他哭了。
楼上阳台出现了一个少女,身穿白底v字形大蓝条纹无袖连衣裙,口衔着蜡管,正在喝才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樱桃汽水。她看了看木匠,又看了看大街。
“怎么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问。
“没事,爷爷,没事。”少女悠扬而又轻柔的回答,活像天使。她微笑着吸吮了一下,一股清爽甜香的淡红色的汽水,顺着蜡管进入了她的口腔,流到了胃里。
1983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说屏课文解析篇十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人教版《草原》课文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说屏课文解析篇十一
《桂林山水》用精美的语言构成了一幅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画卷,堪称写景文章的典范。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怎么学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说屏课文解析篇十二
鲁迅《故乡》写于19,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一、难点确定
鲁迅的小说内涵深刻,哲理丰富,在《故乡》中则主要体现在关于希望的阐述上。《故乡》中关于希望的阐述,是一段寓意深长的独白,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觉悲凉的成年知识分子,对前途对未来难以确知的希冀的表露。要恰当理解话中的含义,对老师来讲也需凝神一思,对初二学生来讲,更不是件易事了。
另外,少年不知愁滋味,十三四岁的少年还是生活与社会的门外看客,他们对近距离的师长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难体会。要他们把握半个多世纪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恐怕不是件易事。文中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若说有差别就是“闰土”,这个人物在小学教材中已出现过,而且鲁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浓墨重彩,前后对比鲜明,所以把握起来还较容易。“杨二嫂”及“我”则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的性格成因相当复杂,且文中介绍不多,但能否准确掌握两个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却与把握好主题有较大关系。因此,我们确定本文的教学难点为:第一,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我”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及在作品中的作用。第二,准确理解文中关于“希望”的含义。
二、难点的突破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设定难点时是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的,所以要突破难点,也就必须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娓娓叙述,介绍背景,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读课文进行联想,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最后,联系实际,引人人胜,深究作品表现的'哲理。
在实施过程中则采用教师引导、总结与学生课内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引导。如何引导呢?最好的办法是讲故事,孩子都爱听故事。那么,我们就从课文的时代背景讲起,可以讲讲辛亥革命的成败,叙叙鲁迅的生平经历,谈谈鲁迅的家庭成员,说说绍兴的风土人情,最后当我们讲到19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时,可以把学生的视线拉回课文,再牵出一条学生已有所了解的承前启后的线索——闰土。接着便可过渡到分析学生不大熟悉的与闰土相关的“我”和“杨二嫂”了。
第二步:启发。由于学生对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已有所了解。第二步我们可以以启发为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去理解掌握人物形象的内涵。启发可从三个角度人手,“我”与“闰土”有何不同?今日的杨二嫂与昔日的杨二嫂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不同与变化?并以此为纲,再派生出若干小问题,要求学生思考,目的是最后给两位人物定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我们可以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还能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钻研课文,最后在讨论中明确两位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我”是一个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是当时社会进步希望之所在。而“杨二嫂”则是一个在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义有二: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她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第三步:深化。分析到这里,学生们对整篇课文的内容已基本掌握和理解,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希望又是什么呢?鲁迅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一句比喻,把希望的存在比为“路的开创”,含义是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奋斗,必然落空,等于没有希望;希望看去遥远,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奋斗,百折不挠地去干,去实践,希望终能实现。但这样的解释,对初中学生来讲仍显拗口难懂,我们不妨先撇开“抽象”的希望,而从“路”谈起。
请设想,洪荒年代,荆棘遍地,要想到达远方,无路可走,束手无策,则永远离不开原地;只有奋斗,披荆斩棘,才有可能到达远方的目的地,怎么办?只有“开路”,才有希望。那么,行动吧!
有行动,才有路,有实践,才有希望。希望来自奋斗,鲁迅先生要我们明白的就是这一点。
三、教学总结
通过《故乡》的难点教育,学生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对课文主题的准确把握问题,同时也要求初步学会抽丝剥茧、求真探微的分析能力。另外,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笔下的故乡,为以后学习鲁迅的作品打下较好的基础。
说屏课文解析篇十三
1、上学——优等的成绩,回家——充盈的钟爱,玩——这就是童年。
2、幽默是一种执拗,一种偏偏要把窗户纸捅破、放进阳光和空气的快感。
3、相见短而分离久,热闹短而寂寞长,荣华一瞬而萧索永时,青春片刻而衰亡继来。
4、我说,黑猫和梨花可能是偶然,眼睛和春天却常常与我相伴。
5、我只能继续锻炼耐心,锻炼低下头来,锻炼谦虚谨慎再谦虚谨慎,锻炼忘记各种的虚妄、虚无缥缈,锻炼自己平凡些再平凡些,锻炼自己溶化于人众之中,锻炼自己等待于无所等待之中,即无所等待于任何等待之中,最好的等待就是忘却,最沉静的风度就是无——无忧、无为、无欲、无梦。
6、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7、世上有拾金的,有拾银的,有拾铜钱的,就没听说过有拾骂的。我骂的是你,谁说的?身正不怕影子斜,无病不怕喝凉水。
8、才华是一眼看穿的分明的眸子。
9、青春是伟大的财富,信任是永远的靠山,率真是制胜的法宝,好奇点燃了学习的热烈,友善铺就了向前的坦途。
10、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
11、更深刻的喜剧既是嘲弄又是辩护,既是嘲弄别人也是嘲弄自己,既犀利尖刻又宽厚慈悲,既骄傲自信又谦逊克己。是机智的笑,又是赞叹的笑,是开怀的笑,又是会心的.笑。
12、高尚有高尚的代价,低下有低下的收益,清高有清高的寂寞,浑水摸鱼有浑水摸鱼的红火,智慧有智慧的痛苦,愚傻有愚傻的福气。
13、当了部长,才知道官小。
14、不要太相信简单化:凡把复杂的问题说得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者,皆不可信;凡把解决复杂问题说得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凡把麻烦的事情说成是一念之差,说成是一人之过,以为改此一念或除此一人则万事大吉者,皆不可信。
15、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它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16、一切被推崇,提倡,珍爱的东西,都是祸害之源,争夺之根,虚伪之由,占有与窃取的教唆者,是一切罪恶的源头。
17、即使生活还相当艰难,爱情还隐隐约约,学业道路方长,社会还明明暗暗,人间还有许多不平,你也要投入,你也要尽心尽力,努力争取到一切能争取到的东西,得到智慧和光明,得到成绩和价值。
18、不要被大话吓住,不要被胡说八道吓唬住,不要被旗号吓唬住。
19、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20、没有立即没有建设的单纯破坏,带来的常常是失范、混乱、堕落,这种真空比没有破以前更糟糕。提倡理解,相信理解比爱更高尚。
21、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22、只有去掉对世界,对他人乃至对自身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安顺快乐。
23、我提醒你,我们那么早就见面了,你说是的,我却觉得你也许没有记得那样仔细。
24、志向一经确定就不再是幻想梦境,而是巨大的实践,是一系列问题的挑战与应答,是沉重如山的劳务。
25、过于伟大或者过于卑微,过于高明或者过于愚蠢,过于奇特或者过于陈旧的话语,都值得怀疑。
26、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27、如果春天没有能让你醉倒与堕落,春天就一定能够叫你爆炸。
28、全世界还有多少这样的等待了、渴望了千年万年亿载的冻僵了的、挤扁了的、压硬了的、失去了语言、情感、温度和运动的灵魂!
29、这就是洋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爱情。而中国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勾心斗角,哪里就有人勇于捉奸,为捉奸可以几夜不睡。
30、所谓理解也就是弄清真相的意思,先弄清真相再做出价值判断,这是最根本的原则。先做出价值判断再去过问真相,乃至永不去问真相,这是聪明的白痴最突出的标志。
31、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
32、春花秋叶,山岚水影。
33、任何人试图以真理裁判道德裁判者自居,以救世主自居,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要随便信他。
34、敌视野蛮与愚昧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更可恶尤其是更野蛮和另一种类型的愚昧,对野蛮必须耐心,对愚昧必须有所同情至少理解,必须抱帮助的态度。
35、世界上绝对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善恶两种品德,敌我两种力量,正谬两种主张,资无两个阶级。
36、小事情上傻一点。该健忘的就健忘,该粗心的就粗心,该弄不清楚的就不清楚,过去了的事就过去了。如果只会记不会忘,只会计算不会大估摸,只会明察秋毫不会不见舆薪,只会精明强悍不会丢三落四?你的心理功能不全——比二尖瓣不全还麻烦,您得吃药了。
37、我赞成不搞无谓的争论,对于花样翻新的名词口号,对于热点热门,对于咋咋呼呼,我常常抱不为所动怒,静观其变,不信其邪,言行对照,比较分析的态度。
38、标新立异的目标无非是为了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