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模板14篇)
读后感是让读者更深入思考书中内容、拓宽思维和增强表达能力的一种实践形式。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做一些阅读笔记,以帮助整理思路和回忆细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一
《红军长征史》是一篇军事纪实小说,其作者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长征》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长征是历史上罕见的远征。它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总面积比欧洲许多国家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型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阔湿地。而更重要的是,红军在饥饿、寒冷、死亡的威胁下,不但要与无论是武器、还是兵力都优于自己的国民党军作战,还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长征万般曲折艰险,然而红军却最终取得了胜利,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中国工农红军一路浴血奋战,、舍身忘死,传播着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
于是,贫苦的农民、失业的工人知道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知道了红军可以改变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拿起扁担、锄头,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
红军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都值得我学习,因为这些精神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二
岁月的奔涌从不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乃至党的革命事业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历经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实现革命火种的转危为安,由此中国革命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忆往昔,看今朝。中国早已不是八十三年前那个战火纷飞、支离破碎的中国,中国军队也早已不是八十三年前的小米加步枪被人戏称为山沟沟里的队伍。现在的中国国富兵强,中国军队进入到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彰显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长征精神”依然代代相传,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站在新起点逐梦奔跑的人们。
作为一名新时代逐梦奔跑的人,如今我同样站在一个新起点上,以一名新排长的身份,来到新的环境,进入新的单位,去适应新的生活,并将开始新的征程。知兵带兵就是走进兵的世界,上岗下连则是融入一线官兵。同样是从新起点出发,然而幸运的是我的身后没有穷追不舍的敌人,头顶没有狂轰乱炸的飞机,口中没有迷人心智的毒野菜。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赶上改革强军的好时候,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这些,更没有理由辜负韶华,消磨大好青春。
新的起点,正当立志。当下我们从院校走向部队,从学员走向岗位,朝气蓬勃,踌躇满志梦想干出一番事业。眼下正是应当立志之时,有志者往往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往不利。因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部队这样的特殊环境里,更是需要信念坚定,不移其志,如此才能行稳致远,路才能越走越宽,志才能越磨越坚。
扎根土壤,笃行践志。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也是两万五千里的坎途。三十万壮士出征最后不过三万人幸存,十之有九都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亦或是被吞噬于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我们的红军吃过很多苦,也受了很多罪,但长征也因此成为我军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鼓舞人民军队一往无前。如果说长征是红军完成蜕变的孵化器,那么基层部队将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摇篮。唯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去,苦干实干才能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础,才能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收获成功。
干部真心爱护战士,设身处地了解战士的疾苦。这也是红军能够团结一致,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内在因素。在长征途中有一个军需处长的故事感人至深,一个管被装的干部竟然被冻死,后来我们知道他是把自己所有抵风御寒的被装让给了伤病员。事实上在红军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干部大有人在,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也给我在带兵过程中催生出一些启发,并且应当学习效法。置身基层,只有走进战士当中,才能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只有亲近他们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把问题抓在点子上;也只有了解战士的生活,弄清中队的状况,才能读懂“基层部队”这本大书,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干得明白,干得出彩。
默默“蹲苗”,潜心砺志。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头顶上盘旋着敌机,脚上套着烂草鞋,行走在沼泽泥淖之上,食不果腹衣不保暖是常有的事,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红军依旧充分彰显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一边与敌人周旋一边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坚持做到“走一路红一线,住一点红一片”。他们向沿途的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有志之士加入红军,加入贫苦人的队伍。后来,毛主席评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通过长征途中充分有效的政治宣传,极大地拉近党、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为最终的胜利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红军这种淡定与从容正是当前我们所需要的。
“强军漫道真如铁。”我们要拿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劲头,激流勇进,在砺志中感悟军旅人生,让我们的梦随强军梦圆。(任家稳)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三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句话是对长征最经典的概括。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令我最感动的两个故事是《金色的鱼钩《和《吃水不忘挖金个人》。我反复读了很多遍。
《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将自己钓到的鱼熬了一大锅鱼汤,让同志们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下享用到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而老班长只吃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有一个同志发现了想要劝阻,老班长赶紧阻止了他,并语重心长的对那个战士进行了一番教育。像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值的我们赞扬和学习。
让我再说一说另一个感人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1939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和他手下的同志们来到了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庄,那里干旱无比。毛泽东见此情景合同自志们一起动手挖井。当地的村民看见后也纷纷拿来挖井的工具,帮助他们挖井。当他们挖到约五米深的时侯,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村民们接着又挖了好几口这样的井。村里的用水就方便了很多。人们为了感谢毛主席便在第一口井前立了一个碑,碑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很多人上小学时都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很多人第一次来到这口井前,都要打上一桶水,喝上一口,以此来表达对往事的回忆,对毛主席的纪念。如果有时间我也想去看一看那口井,喝一喝这井里的水。
我说的这两个故事第一个《金色的鱼钩》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尝尽种种苦难,战胜了道道险阻,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要以红军老前辈为榜样,学习长征精神,继承光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四
2017红军长征纪念日读后感,在长征胜利80年之际,小编为大家推荐2017红军长征纪念日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哦!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祖国才变得坚挺,我们的炎黄子孙才在灾难到来时更加坚强。他们永远都压不倒,折不弯,打不败,在寒风中傲然挺立,这就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中国人!
看了《长征路上的故事》后,我浑身的血液都僵硬了。红军战士一路上竟然就那么点干粮,吃完了,只好啃树皮,挖野菜,把皮带煮一煮就吃。然后还要翻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上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此时的战士们体力透支,究竟他们凭的是什么在打仗啊?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爱国情怀和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些勇士们为了让我们有幸福的生活,一个新中国,而承担了这一切责任。他们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儿女,有自己的父母。可这些战士们竟能勇往直前地上战场与敌人厮杀,这真的很可贵!就算他们战死在沙场上,那也虽死犹荣,因为他们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牺牲的,值得我们尊敬!
在长征的路上还有许多的艰辛,他们几乎饿的都要走不动了,可是精神战胜了肉体,他们挺过去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他们也都挺过去了。一切一切的苦,他们也都挨过来了。因为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一定要胜利。”这样朴素的话语。正是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信仰陪伴着他们走过来了。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信仰啊!正是这个信仰,使他们挖野菜,喝雪水。正是这个信仰,使他们不顾一切,与敌人对抗。正是这个信仰使他们为国捐躯也无怨无悔。不过也正是这个信仰,给予了他们光明与正义!
中国的战士们就是有这样的一股劲儿,一股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劲儿。这股劲儿是那些侵略者所不能蔑视的,他们反到会为此而对我们中国的战士肃然起敬。抛头颅,洒热血算得了什么!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人这样,是用灵魂来打仗的!在长征路上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继续支撑下去。还有哪个民族是这样的呢?要不是这样,我们能抵抗住那么多的侵略者吗?阻止他们的野心?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自强不息,他预示着不管中华民族有多少风风雨雨,我们民族的威严都不会扫地,我们祖国永远都会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巍然屹立。哪怕闪电雷鸣,狂风暴雨都不会动摇,就像是那积极向上团结紧凑的白杨树那样坚定不移! 八年,八年呀!这场八年战争的胜利,容易吗?因为这场战役,战士们受了多少苦多少罪,死伤了多少人才换来的啊!没有理由不胜利的.,真的没有理由!
一轮明月,见证了沧海桑田的时过境迁,见证了西风古道上的时事沧桑。一轮明月,照遍了大江南北的喜怒哀乐;看遍了古今中外的悲欢离合。随着岁月的扭转与变迁,长征路上的故事仍然历历在目。他换来的是我们太多的享受不该享受的幸福;太少的承担应该承担的痛苦。我们必须得向这些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且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我们华夏儿女所受的一切痛苦。
忘却苦难,苦难就会重扣国门;不思未来,未来就会弃我们而去!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
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备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面对着前后的围攻,使我们的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
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使红军有了更好的战斗措施,那就是”避敌主力,诱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政权对峙。
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可是又惊又险,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版,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爬过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夺下沪定桥长征所以能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衙门在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五
身着薄衣,饥寒交迫,是什么让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的呢?是意志,坚强的意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的就是红军,在经历了草地泥潭,渡过了雪山激流。经历了冰霜的磨砺,“红军”这一柄长剑更加锋利,直取日本帝国。
的人;一群为正义与真理而献出每一个青春年华的人;一群为历史发展的民主和自由大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人!他们为着这一切,不惧地狱烈火的煎熬,虽九死而不悔!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啊,就由此迸发出永不熄灭的光华!岁月如歌,在跳动的音符上,我们见证了革命者斗争的艰辛;时光若水,在回旋的清波中,我们体味了革命者英勇的斗争。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碾碎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但却抹不去那些不屈的灵魂!合上书,此时阅读,仿佛更像是一场时光倒流,它带着我走过了中国最心酸的一段岁月,在那里我看到了人们的辛酸和苦痛,也看到了将属于那里的怀念。《红军长征史》,确实值的我们看看。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六
寒假我读了《红军长征故事》,其中有一则小故事让我特别感动。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红军长征途过草地中,有三位小同志生病落队了,只有一位老班长留下来照料他们。不久他们的粮食吃完了,老班长就用缝衣针烧弯了做成鱼钩为小同志们钓鱼,然后煮成鲜美的鱼汤给他们吃。因为钓到的鱼很少,老班长自己却每天吃草根树皮。三位小同志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可是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在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我为红军战士这种高尚的品德所感动!他们是多么团结,互助,无私啊!老班长宁愿自己饿死,也要让三个小同志喝着鱼汤走出大草地。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却把死的命运留给自己。连死都不怕的红军战士们还会怕什么呢!
想想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和平时代,我们从小丰衣足食。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我们一个宝贝。有时家里有了自己喜欢吃的好东西,恨不得一口吃完,连爸爸妈妈都吃不上一口。平时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最好我提出的要求爸爸妈妈都能满足。在学校里同学有了困难爱理不理,甚至还会嘲笑别人-------想起这些我顿时羞红了脸,真感到惭愧啊!
毛主席曾经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时多么大的气魄啊!那么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应该怎样学习红军精神呢?我觉得是: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互助,无私奉献。我从现在起要牢记这十六个字,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互帮互助,长大了做一的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七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与美好,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又是谁给予我们的呢?是英勇的红军战士,是伟大的共产党,他们用血肉之躯建起了一座新的长城。我们的中国,我们的民族,也是在这座长城上站起来的。多少岁月的沧桑,抹去不了战士们豪迈的话语和不屈的精神,那一个个动人的英雄故事,也不断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经久不衰。
故事《丰碑》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一位老军需处长,为了让战士们多穿一件棉衣,在茫茫雪山上只穿一件单衣,最后随雪飘去,永远合上眼的感人事迹。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受到深深的撼动。在那残酷的战斗年代,环境恶劣,物资缺乏。作为老军需处长,他完全有机会自己先穿上温暖的棉衣。但是,他为了战士们不受冻,他想尽各种办法,把为数不多的棉衣全部发给了战士们,而自己却宁可挨冻,最后永远地走了。他舍身为人,时刻为他人着想,他把别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生命的结束,不代表精神的结束,生前的一点一滴都会被他人铭记。舍己为人,虽死犹生。
在过草地时,红军战士小兰为了保护伤员,把自己的一代麦粉丢了。小兰为了不让大家担心,把野菜放进了包里。几天后,她因营养不良而昏了过去,大家这才知道小兰的处境。于是大家纷纷伸出援手,把小兰的包中填满了麦粉。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一袋麦粉》。是啊,一袋麦粉的事儿有多大,但反映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品格和情操。就是这区区一袋麦粉,展现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的品质。自己少吃一点就会多了一个人走出草地,奉献的一份份爱心也是团结力量的表现。
这两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每一次春秋游,妈妈都会为我准备美味可口的寿司——一圈圈的紫菜包裹着糯米与黄瓜、火腿、蛋皮、肉松,那口味真是棒极了!每次我都会带两大盒。可刚端上餐桌,无数的小手伸了过来,拿走了许多,我都只能吃到可怜的几个。虽然我很乐意与大家分享,但每次总觉得心中有点委屈。不过,当我读完这两个故事,我觉得,我的这些分享,相比较红军战士们做的,那真是微不足道呢!奉献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应该高兴才对,怎么会感到委屈呢?当我想到这,红军战士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又一次高大起来,自己也浑身充满了力量。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经的磨难,红军精神是中国人品质的浓缩,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自豪。刚强不屈,舍己为人,团结一心将永远传承、发扬,历久弥新。
铭记共产党,铭记红军战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红军战士的拼搏,哪里有我们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不忘历史,向美好的未来,进发!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八
红军长征纪念日读后感,在长征胜利80年之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红军长征纪念日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长征故事读后感哦!
自幼就与红色书籍有着不解的情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再次拜读了由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呕心沥血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巨著《长征》,书中以50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
蒙蒙细雨忆当年,眼前闪过的画面让我永无难忘,那是一场奇迹的话剧,那是一篇难以忘怀的历史纪录,那更是一段痛苦的记忆!当我合上《长征》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原来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令人神往,最能影响世界前途”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是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
他们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众志成诚征服了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是的,纵使装备极其简陋,给养严重匮乏,环境艰苦,数十倍敌军前堵后追,但中国共产党人却没有屈服和害怕;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虽已过去,但在国际形式日益紧张、天下尚未太平的现状下,我们依旧更需要虔诚的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长征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宁说过: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
“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当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孜孜不倦的学好每一科知识,用科技来强国,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
毕竟,任何辉煌的业绩都需用努力去创造,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皮带”、“嚼草根”的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挑战命运的精神中学习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精神,无怨无悔的气概,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而知识就像琳琅满目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如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终完成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就像司马迁饱受屈辱终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像梵高孤独贫穷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价值连城的作品;就像贝多芬双耳失聪却抚着琴键谱出优美的惊世曲调。
身处太平盛事,想想那些为了后来者的幸福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的长征英雄们,我们还有任何理由和资格去抱怨周围的一切吗?历史的身影渐渐远去,此刻重新聆听《长征》的故事,感受长征先驱们创造的辉煌,体验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为使命不惜一切的精神,感动之余无不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崇敬,同时也对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到更神圣和光荣。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和平年代,缅怀先辈,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重要的是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并用这种精神不断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断地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矢志不渝。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著时,才恍然体悟到那段血风腥雨史告诉我们,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弯,布满了荆棘,但成功者总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旅途,用坚强忍韧的毅力开辟通向辉煌的康庄大道。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九
我看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中的《飞夺泸定桥》后,对红军战士们有了无比的敬佩。
书中《飞夺泸定桥》里主要讲的是: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敌人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守城川军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16时,连长廖大珠等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
看完之后,红军战士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美好啊!可却有许多的人不珍惜现在的生活,而是在不停的浪费,读后感《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450字》。比如有些同学经常浪费粮食,挑食,可你们想过吗?在红军长征时,他们什么也吃不到,为了填饱肚子他们甚至去吃树皮,草根。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节约粮食,乘了多少饭就要全部吃掉,不能浪费。
红军是我们永远的.骄傲,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如此平静和谐的生活啊!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十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读完后,我想对小红军叔叔说:小红军叔叔,我很佩服你,你是那样勇敢、坚强。
你为了解放全中国而牺牲了自己。
你没有收下陈爷爷送给你的青稞面,忍受饥饿,直到你停止呼吸。
你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你学习,你的事迹我要永记心里,世代相传,永不忘记。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十一
暑期我读了《红红军长征史》,其中有一则小故事让我特别感动。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红军长征途过草地中,有三位小同志生病落队了,只有一位老班长留下来照料他们。不久他们的粮食吃完了,老班长就用缝衣针烧弯了做成鱼钩为小同志们钓鱼,然后煮成鲜美的鱼汤给他们吃。因为钓到的鱼很少,老班长自己却每天吃草根树皮。三位小同志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可是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在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我为红军战士这种高尚的品德所感动!他们是多么团结,互助,无私啊!老班长宁愿自己饿死,也要让三个小同志喝着鱼汤走出大草地。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却把死的命运留给自己。连死都不怕的红军战士们还会怕什么呢!
想想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和平时代,我们从小丰衣足食。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我们一个宝贝。有时家里有了自己喜欢吃的好东西,恨不得一口吃完,连爸爸妈妈都吃不上一口。平时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最好我提出的要求爸爸妈妈都能满足。在学校里同学有了困难爱理不理,甚至还会嘲笑别人-------想起这些我顿时羞红了脸,真感到惭愧啊!
毛主席曾经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时多么大的气魄啊!那么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应该怎样学习红军精神呢?我觉得是: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互助,无私奉献。我从现在起要牢记这十六个字,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互帮互助,长大了做一的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十二
读后感悟是指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首音乐,然后把感悟和感悟写进一篇文章,叫做读后感悟。读后感是阅读笔记,是应用写作研究中常用的文体之一。总之,就是看完这本书后的感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篇一】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青年人是未来世界的希望。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青年委员会为增加青年人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在游学团顾问、中联办协调部副巡视员张丽和团长霍震宇的带领下展开一连四天的井冈山之旅,让年轻一代感受先烈与先辈们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政权坚定信念,学习红军在这片革命摇篮下的艰苦历程与奋斗精神。
张丽表示,期望团员经过数天学习后,了解到中国的优秀传统,以至前人为国家发展所付出的努力。霍震宇期望,青年人从认识国家的发展而在爱国情怀和做人处事方面都有所启发。
星星之火可燎原,1927年10月下旬,一支带着红旗的队伍抵达井冈山,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合作,开辟出这片红色根据地,成为新中国的革命摇篮。2011年7月下旬,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的领导率领近40名港区省级政协的子女,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展开一连四天的红色游学之旅。
团员抵达井冈山后,先后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参观,并听取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方志远讲解江西省的历史文化和井冈山的精神。游学团的团员跟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游览了杜鹃山、笔架山和龙潭等景区;观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井冈山》;到北山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参观毛泽东主席茨坪旧居、茅平八角楼和小井红军医院等,对先辈们在井冈山革命历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们还首次尝到井冈山农家红军菜,并与著名井冈红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原唱者江满凤一同合唱红歌,切实地感受到毛泽东主席当年带领红军建立政权,坚定不移克服逆境的精神。
霍震宇在是次井冈山游学之旅结束后,勉励团员说,井冈山是中国首个革命根据地,中国的改革发展道路从未停止,且不断发展、进步,因此现时“八十后、九十后,甚至零零后的年轻人”在未来的每天都要不断努力,为国家的将来尽一分力。
副团长徐莉说,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亦是香港的希望。她引用毛泽东主席之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世界就要靠年轻新生代的力量。
游学团一行得到江西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热情款待。
【篇二】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长征时期对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出启示:对人民军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要解决军人的思想观念,要与当前的环境相协调。正如毛泽东所指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从时代背景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所以在当前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必须与客观环境相协调,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效果,这为当前对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时期,自然条件严峻,战士衣食住行得不到保障,使红军战士士气低落,缺乏必胜的信心,厌战,逃跑现象屡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红军战士之间的团结和斗志,这突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人民军队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与长征时期相差甚远。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与长征时期差别很大,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人民军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作风,因此在和平的时代背景下要教育人民军队时刻保持警惕性,克服享乐主义思想、拜金主义观念。在对人民军队教育内容上,当前的环境下对人民军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除了克服不良作风外,还要对其进行传统教育,紧跟党的基本路线。在教育的方法上,当前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以时代背景为基准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当前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当前环境相适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能动作用的重要前提。
长征时期对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育的对象是广大红军战士,他们的思想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为了提高红军战士的自身素质必须向他们灌输先进的思想和观念,使其将这些思想观念转化成行为,采取灌输方法并不是盲目被动地,而是结合红军战士的立场和利益,这样才能促进红军思想地转变。所以,对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个体内差异性与红军自身条件相适应,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也是长征时期对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的启示。
长征时期,红军战士阶级等级、思想文化和军龄有很大不同,因而红军战士的思想有不同的特点,有先进的革命思想又有小农意识的狭隘思想,这就使对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侧重点有所不同,对出身农民的红军侧重政治理论教育;对知识分子红军侧重共产主义教育;对广大红军侧重党的政策和宗旨教育;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针对红军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情感說服法,榜样示范法。
而当前,人民军队的具有不同的文化水平,这就使人民军队的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人民军队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但政治理论意识淡化,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集体主义思想、纪律观念等有所弱化,所以在当前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人而异,尊重军人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辩证地认识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把握不同时期的人民军队之间的个体差异,才能找出适用于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这也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
从长征时期对红军战士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实践中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针和载体必须要遵循人的自身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活动。所以对当前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长征时期的时代经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长征时期,红军相比军阀时期,时代条件有所不同,诸如:党的政策的变化,形势政策的变化等,对于这些变化,对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原地踏步,而是随着革命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以此适应目前革命的情况。长征时期,对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不断总结先前经验,而又不断创新适应目前革命形势的方法,诸如:对红军进行情感说服,典型示范等方法。
当前,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正是建立现代军队和正规军队的大好时期,面对外国的局部战争,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义矛盾,人民军队内部的情况也放生了变化。在当前情况下,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与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相适应,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当前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为基础又要结合人民军队的不同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因此,在现阶段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条件相结合,不断创新对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军队发挥了良好作用的重要前提。
长征时期对红军教育的内容虽然针对当时的革命环境,但具体的方面应有侧重点,必须服务于党的基本政策。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取得长征的胜利,这一中心任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红军战士的过程中,要使红军战士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政治责任,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坚持到长征胜利的最后时刻。从长征时期的背景看,红军战士所处的情势和红军的思想文化水平非常复杂,但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非常丰富,有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来提高红军战士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足以证明对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党的中心任务相匹配,否则适得其反。
在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党的中心任务相一致,必须围绕国家和党的根本任务来教育人民军队,教育人民军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军队。因此,无论在长征时期的战乱年代,还是在当前和平年代,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最好效果的重中之重。
在长征时期对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总的来讲是成功的,效果是突出的,使红军在艰巨的环境下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时期对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实践。把其中的成功经验加以发展,仍然给当前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长征时期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好的教育素材,以历史为依据,挖掘新内涵,创新在当前对人民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的军队。
【篇三】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无法梳理
千丝万缕的草鞋
用最原始的温情
编织出一个民族史无前例的悲壮
无法丈量
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长路
书写的两万五千里史诗
容纳着一个民族无与伦比的篇章
三十万赤裸的双足
贴近雪山和草地
用最强的足音
把民族复兴的大地踏响
这是一部英雄的史诗
刻印在灾难深重的国土上
这是一场人类史上最悲壮的跋涉
让全人类为之震撼的绝唱
北上抗日
奔涌的激情
彰显出气势磅礴的理想
这支衣衫褴褛的军魂
握紧镰刀和铁锤
把战略转移的凯歌奏响
纵横十一个省份
穿越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不惧皑皑雪山高寒缺氧
突破重重包围
这些怀揣民族希望
最普通的凡人
竟谱写出世界战争史上
最壮烈的英雄交响
这是一本厚重的宣言书
空腹赤脚的红军
丈量出了人类史上的奇迹
三万精英的呐喊
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
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
一条从史册蜿蜒出的英雄之路
长征
一段永不磨灭的永恒记忆
燎原出民族复兴的希望
长征
凝练出最壮烈的国歌
长征
用鲜血染红共和国的旗帜
长征
浇筑成民族繁荣昌盛的丰碑
荡气回肠
【篇四】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牺牲,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现在,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是我们走好新长征路的关键。正如《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要缅怀、守护、传承那份理想信念的宝贵遗产,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更加顽强的毅力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长征精神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与提炼,把长征纪念活动推向了_。讲话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缅怀和认知,又观照了现实,使全体人民得到了一次最广泛的教育与启示,展示了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崭新形象和风范,展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深邃智慧和担当。
8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刚刚结束,毛主席自信而决绝地写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说出了在风雨如磐的深重苦难中浴血奋战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的心声,反映出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烈的时代主题。8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庄严而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次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重大转折关头喊出了21世纪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今天,战斗未有穷期,万里长征永不停息。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胜利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也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发扬长征精神,战胜“糖衣炮弹”和形形色色的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新的长征进行到底。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十三
故事讲的是:红军第五次巢失败后,被迫进行的艰辛的长征,在这段漫漫的长征路上发生许多凄凉悲惨、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
“凌晨3点半,大家便借着残月和星光,踩着刺透草鞋的菱角石,攀登着蜿蜒起伏的山道向前行进。”当我读到这几句话时,心中不禁难过,红军为了革命,无论路程多么艰难,多么坎坷,依然义无反顾,坚定不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怀着几丝忧虑,继续往下读,“张政委久病缠身,剧烈的咳嗽使他喘不过气,身体十分虚弱,但还迎着刺骨的寒风,带领着大家向前行进:“大家……快……向前……行……”,突然,他那沙哑的声音中断,倒在茫茫白雪中读到这里,我的心灵震颤了,声音也哽咽了,多好的政委啊,病了还勉强前进,他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英勇顽强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感动了的榜样!顿时,我的视觉模糊了,热血沸腾着一道“雨幕”挡在了我的眼前。
读完这本书后,我思绪万千,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情景仿佛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心中不禁感叹:啊,今朝祖国美如画,是红军因他们那饱经风霜的手艰苦地“绘制”而成。今朝春常在,是红军用鲜血浇灌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翻开中华民族千年历史,那悲壮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它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一定要在学习上顽强拼博,刻苦钻研,以实际行动回报伟大的祖国,也做一个像红军的品质的人!
小红军长征记读后感篇十四
《红军长征的故事》讲述了红军不畏艰辛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光其行走的距离就让我震惊。可事实并不只是如此,那一幅幅悲壮惨烈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确如亲生经历般真实。因为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欣喜啊!中国正共产党是有了如此雄壮之师,正是有了这“长征精神”才能有今日的辉煌。震撼啊!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
虽然现在的生活并不是硝烟弥漫,虽然这个时代不用经战火的洗礼,但长征给我们却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目前人们一遇到困难就只有两种解决途径:知难而退或知难而进。可愿意选择继续前进的人能有多少呢?也许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在做题目时,看到一道超长的题目,我就想:这道题目我一定不会做。因此没思考过就跳了过去,甚至连题目都没看。而现在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而且它只是个虚无缥缈的困难。想当年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皮,穿的是草鞋,破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其实我们的困难在他们的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就怕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得好:“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也是,要的是不断攻克难题、追求更高境界的信心,只有披荆斩棘,奋勇当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套用一首歌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事实就是如此。从古至今,哪一位伟人,哪一位科学巨人……不是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懈地实践,才逐步为世人所称道。比如说我国著名的大夫李时珍,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悬崖,用心血筑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再比如说目前我国的天宫一号,虽然目前处理些问题,但我相信它会像经过几代科学家努力而成功升天的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般最终成功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永不言败的民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的国际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主的,作为一个后继勃发的国家,需要我们——这些祖国的未来,努力学习,用科技来强国。因此我们要将革命老前辈的精神付诸实践,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长征”,只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