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课教案(实用17篇)
良好的教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实施。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一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
教法:
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
2、讨论点拨法;3、对比阅读。
学法:1、朗读感悟;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黄焖鸡扳尖乍一看择净缅桂花绿釉密匝匝。
2、理解词义(1)新鲜肥美。(鲜腴)(2)比较、比得上。(方比)。
(3)夏季的第一个月。(孟夏)4、非常浓密的样子。(密匝匝)。
四、文本。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2、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选择自己理解较深的一段文字谈体会。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提示: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平淡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提示:这句更是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提示:第3自然段——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雨季长、明亮、丰满。
昆明的生活物:仙人掌、各种菌、杨梅、缅桂花。
雨中之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
事;酒店小酌。
喜爱、怀念(以小见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第一课时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
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抽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选择该段的理由。
二、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孤独之旅》片段
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提问1、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氛围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问2: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婉约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样也才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某个雨季。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四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以前不知道何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从,他跳下去把鸡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什么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斤市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
无事此静坐。
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
一日当两日。
事实上,外祖父也很少到这里来。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点儿隐逸之气了。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主席年轻时曾采用了几种锻炼自己的方法,一种是“闹市读书”。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一种习惯,也是环境造成的。我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和三十几个农业工人同住一屋。他们吵吵闹闹,打着马锣唱山西梆子,我能做到心如止水,照样看书、写文章。我有两篇小说,就是在震耳的马锣声中写成的。这种功夫,多年不用,已经退步了,我现在写东西总还是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边或山边的别墅中才能构想。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端然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曾见齐白石一小幅画,画的是淡蓝色的野藤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颇长的题记,说的是他家乡的野藤,花时游蜂无数,他有个孙子曾被蜂螫,现在这个孙子也能画这种藤花了,最后两句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静思往事,如在心底。这段题记是用金冬心体写的,字画皆极娟好。”“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时一挥。”
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儿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儿事,读一点儿书,写一点儿文章。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五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研究性”方式学习文章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
教学方法】。
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本文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展现三峡优美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
2.欣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渐渐散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它曾经的险峻和美丽。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听老师带着惊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一)问题情境。
1.本文文字优美描绘传神作者是如何抓住三峡的风景特点进行描写的?
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二)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具体写?为什么?
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其中“素”“绿”“清”着重写水的色彩而“寒”“肃”“凄”“哀”则蕴涵着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属于“借景抒情”一类的典型词语。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明确:(1)文章取材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清晰;(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冼炼地描绘。
话题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明确:这个翻译的确存在问题。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为“合叙”)的修辞也就是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述翻译时不能逐字进行要从文意出发找出词语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聪目明”。据此这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话题一:课文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用在这里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用这个例子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话题二:文章开头突出三峡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特点下文哪些文字可以印证这一特点?
明确:“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这些词语都能印证。
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明确:这体现了文章布局的巧妙。先山后水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了山高岭连的特定地形才能产生江流湍急的水势山是因水是果。因决定了果山是总写水是分写顺序不能调换。
话题二:本文虽只有一百五十五字但描绘景物却尽传其神笔法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可以从语言、结构、描写等角度入手)。
明确:(示例)描写手法美:
(2)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烘托出三峡峰连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拓展研究。
1.摹拟《三峡》第二段的写法写出春风拂拂之景。
2.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试比较三峡的古今。
3.课外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写景优美的文言文试与本文写景进行比较。
4.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展开一场有关保护三峡景观的讨论题目可设计为:
(1)是保护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三峡的水资源?
(2)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如何保持和延续三峡独特的魅力?
教学随想】。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新教材内的一篇课文。这两节课我们着重探索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文言文写景的特征和写作特色。先让学生从描述三峡风光的记录片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积极而美好的情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而后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发现、创新的强烈。
教材的适当“处理”是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的起点。我们重点选了“三峡的景色欣赏”和“三峡全文的写作特色”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讨论感受文章的艺术美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课外写景文言文的探究兴趣。
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课文。通过播放用多媒体制作的三峡风光的辑录片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自学课文的一个检测也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散文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领悟。
第三环节:研究课文。这个环节是重点。我们是从“问题情境”人手运用“话题式”教学设计模式对全文的写作特色进行不同对象的四次对话。对文章的景物特征、重点词语、选材效果、语句翻译、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
这三个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可概括为:
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激发兴趣)——arr;朗读课文(感受内容)——arr;研究课文(学会鉴赏)。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六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2课时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这篇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七
《昆明的雨》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2、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4)学生自由练读。
2、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
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品读课文,探讨问题。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2、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例如:
(1)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2、简析汪曾祺的散文写作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五、课堂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八
汪曾祺《昆明的雨》文章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教学目标:
1.吟哦讽诵,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辨读品味,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一、导入课文,了解文风: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读出韵味。”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完成:1、作者笔下的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请圈划出关键词句。
2、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内容的内容,试加以概括?
三、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思考: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吟哦讽诵,读出情感。)。
通过分析“我想念昆明的雨”的宾语重音,挖掘文章的深意:
——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四、品读课文,赏语言美。
辨析:辩读句子,体悟文章的语言风格。
五、总结归纳,课外美读(推荐阅读《葡萄月令》)。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长想念口语。
不气闷喜爱自然。
明亮感激平淡。
丰满赞美清新。
使人动情。
浓绿。
昆明的雨。
(民风、人情、生活)。
(**年代少有的宁静与恬然)。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九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正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三、故事梗概。
《威尼斯商人》以较强的对社会讽刺、批判的态度见称。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由于安东尼奥货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细霞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
四、集体阅读课文,利用手中工具书及书上注释、注解,疏通字词。
五、布置作业:朗读全文。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十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爷爷访问了内蒙古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
(学生看录像:草原风光图。)。
(反思:用录像的画面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和衔接。)。
2、天涯碧草,美如画卷,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围绕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去着重体会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反思:用诗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和审美点同时展示,教法新颖、独特。)。
二、体会诗句中的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1、请轻声读诗句,找出诗句中的动态描写?
学生找,齐读:“话斜阳”。
2、读到这儿,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学生大胆想象画面,进行描绘。
(反思:朗读诗句,展现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三、体会“迎客”中的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1、从刚才你们描绘的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蒙汉情深”?
生答: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2、让我们随着老舍爷爷的笔触,到内蒙古大草原,去看看蒙古族人民迎接远客的热烈场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第五句话,勾出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3、下面,我们用上节课学习句子的方法分小组自学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处欢迎远客。
小黑板出示学习方法:
1、自读句子。
2、找出动态描写的词语加点。
3、理解词意。
4、感情朗读。
4、个人汇报展示:(学生回答自己体会的动态描写词语,并作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词意由具体到抽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你从“群马疾驰”这个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你能把“群马疾驰”这个词语的意思完整地告诉大家吗?请用同样的方法,体会感悟“襟飘带舞”、“飞过”。
师:我们从“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感受到草原景美、人美、情更美!我们又从“像彩虹一样向我们飞过来。”再次感受到草原色美、形美、情更美!
5、齐读课件上的两句话。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完全感受到蒙汉人民多么情深意切。刚才你们找的其它句子,也能表达这种感情,我们一起来读。
(反思:用重点词切入重点内容,重视学法指导,展示学生学会的过程,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画面、朗读和重点词句的体会感悟,让学生深切感受草原的色美、形美、情更美,将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审美的典型材料有机有效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十一
三、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诵读积累语言。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十二
四、抓住“相见、款待、联欢”中的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1、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老舍爷爷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去感受在主客相见、款待、联欢中表现出的“蒙汉情深”。
生看录像。
2、请同学们在3~5自然段中找你最喜欢的动态描写的句子,分析体会、朗读。
(反思:多层面地理解感受“蒙汉情深”,让审美延伸材料的学习和课文非重点段落的教学融入一体,体现了教学的艺术。)。
五、回到诗句,再现画面。
1、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太阳已经偏西了。他们谁也不肯走,谁也不愿走,真是……(生读诗句)。
2、读到这儿,你的眼前又会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用动态描写来描述,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把眼前的画面讲给同桌听,再讲给大家听。
(反思:各段教学后对课文总结,再次引发学生联想,让文字描绘的情景印入学生头脑,展现成眼前的图画,不仅读懂而且看到,强烈地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六、想象说话,揭示文章主题“民族团结”
生:藏汉情深何忍别,青藏高原话斜阳。……。
2、听了他们的发言,你还想说什么?
生说。
3、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同的语言,表达着共同的心声,总的意思是“中华民族大团结”。
师:请全体起立,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声音,朗读诗句,感受民族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齐读诗句。
(反思:课文内容的拓展与审美视点的延伸相吻合,从“蒙汉情深”的课文内容揭示“中华民族团结”的主题。)。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十三
四、拓展申发:
(点击背景音乐《爱的奉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别吝啬自己的热情,别吝啬自己的善心。
假如我只是一团火,也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只是一朵花,也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只是___,也要_______。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参考:假如我只是一颗星,也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只是一片云,也要给别人送去甘霖。
假如我只是一滴水,也要给别人送去清凉。
希望同学们心口如一,把愿望落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
总结:杨绛先生身边的老王已经去世多年,但我们身边无数个“老王”都还艰难地活着,让我们把关注的眼光悄悄投射在这些普通的人们身上,把滚烫的热情无私倾注在这些善良的人们心间,让我们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彼此温暖身心,让世界多些真挚和温情!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
教法:
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
2、讨论点拨法;3、对比阅读。
学法:1、朗读感悟;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黄焖鸡扳尖乍一看择净缅桂花绿釉密匝匝。
2、理解词义(1)新鲜肥美。(鲜腴)(2)比较、比得上。(方比)。
(3)夏季的`第一个月。(孟夏)4、非常浓密的样子。(密匝匝)。
四、文本。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2、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选择自己理解较深的一段文字谈体会。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提示: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平淡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提示:这句更是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提示:第3自然段――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雨季长、明亮、丰满。
昆明的生活物:仙人掌、各种菌、杨梅、缅桂花。
雨中之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
事;酒店小酌。
喜爱、怀念(以小见大)。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十五
剧情冲突的焦点是围绕“一磅肉”进行的。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夏洛克上场前,公爵与安东尼奥的一段对话,交代了夏洛克的凶恶,烘托了审判前的紧张气氛,预示着要有一场激烈的冲突。这一段对话,也从侧面描写了夏洛克自私、阴险、残暴的性格特点。
夏洛克一上场,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相继对他规劝、许愿、甚至谩骂,却招来了夏洛克的讥讽、挖苦,而坚持要“照约处罚”,而且当场磨刀,准备动手,显示了夏洛克在法庭质对中的咄咄逼人之势和稳操胜券的得意之情,也表明了夏洛克不顾舆论和羞耻,孤注一掷,将冲突引向非丧人一命不可的高潮。
就在戏剧冲突发展到不可开交之时,鲍西娅上场,剧情有了转折。她智慧超群,深谋远虑,发现了条约的漏洞,胸有成竹,用以逸待劳,欲擒放纵的办法,一步一步地将夏洛克引向陷井。她先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微变通一下”的要求,接着又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了不答应三倍还钱的态度,再之后,则让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
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的话,这既是对鲍西娅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也是对夏洛克的有力嘲讽,这正体现了喜剧所要表现的效果。
二、分角色扮演朗诵。
三、讨论结构。
课文是剧本《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全剧共五幕),是全剧的高潮,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尚蒙延约,必然不辱使命。敬祈钧裁。”主要写夏洛克。这部分以夏洛克出场为界又可分两层。前一层通过公爵与安东尼奥的对话,侧面显示了夏洛克的冷酷、凶残的态度;后一层夏洛克登场,他坚持从还债失期人安东尼奥身上割肉,众人劝说、许愿、甚至谩骂,也不能使他改变,从而突出他的阴险、贪婪本质,这时冲突也愈趋激烈。
第二部分主要是写鲍西娅。她假扮律师登场,使冲突解决有了转机。她欲擒故纵,引发夏洛克坠人故意谋害公民的法网,夏洛克转为被动,受到惩罚。
四、快速阅读,讨论分析剧中各类人物性格。
1、在这场戏中,夏洛克给人的印象最深,和阿巴贡、葛朗台一样成了世界文学作品最最有名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本是一位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在一磅肉的诉讼中,他凶相毕露,杀气腾腾,连威尼斯最高长官也敢于句句顶辩,毫不退让,成了一个残忍、固执、冷酷无情的复仇者。为了消灭对手,为了今后更大的利益,连视为生命的钱都可放弃,因此,他在法庭上的固执和残忍,实际上正是他唯利是图的本性表现。但是,夏洛克又有其偏狭、愚蠢的一面。在鲍西娅面前,他利令智昏,一步一步地走向失败,却自以为即将得逞,于是他对鲍西娅百般奉承,五次颂扬。当他失败后,金钱又立即成了追求的主要目标,捞不到三倍赔款收回本钱也行,而一当他财产被宣布充公,他则哀叹道:“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去吧”,“你们夺去了我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充分暴露了其嗜钱如命的本性。
2、鲍西娅、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一组人物,是作者极力赞颂的。安东尼奥这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他借钱给人从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安东尼奥甘愿冒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助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认”、“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巴萨尼奥为了救自己的朋友,甘愿丧失自己的一切。鲍西娅更是祟尚正义,注重友情,她得知安东尼奥将遭厄运,立即全力以赴设法营救,尤其她的超群出众的才智在这场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夏洛克: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
鲍西娅:博学细心、精明能干、足智多谋、落落大方。
安东尼奥:慷慨助人、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面对尖锐的斗争形式不能斗争、不会斗争,表现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巴萨尼奥: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不懂得斗争策略,表现得较软弱。
五、布置作业。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十六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中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汪曾褀(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决生字和新词:辟邪鲜腴篱笆格调吆喝暮年情味苔痕密匝匝连绵不断张目结舌。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1、要读出声来。
2、朗读时思考以下4个问题:
(1)文章用赠送一张画开头,写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为什么大量写昆明雨季的植物?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划分文章层次,把写得好的语句用横线标注。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我给宁坤画一张画,引出“昆明的雨”;3-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昆明雨的特点昆明的一些植物;10-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昆明的雨引起了作者的一点淡淡的乡愁。)。
(二)请学生看教材上的插图,然后在全班交流。
1、图上画的是什么?(昆明人家的大门)。
2、图的右上角有什么?左下角有什么?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右上角有一片倒挂着的仙人掌,末端还开出了花;左下角有青头菌和牛肝菌;图的中间画的是两扇门。)。
四、精读课文。请1、2组同这齐读第一部分。
(一)文章开头写给宁坤的画,有什么好处?
画上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等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为下文作铺垫。
请3、4组同学读第二部分。
(二)如何理解“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不是连绵不断,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所以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作者喜爱。
请5、6组同学读第三部分。
(三)文章中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文章中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衬托出昆明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男生齐读8、9两个自然段。
(四)文章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为什么要这样写?
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这样写的好处是形散神不散。
女生齐读第10自然段。
(五)文章最后这首诗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作者淡淡的乡愁。
(六)文章中两次出现“我想念昆明的雨”,如何理解?
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且时间长,因雨季时间长,所以雨季的菌子、果子--杨梅、花--缅桂花等长的好。文章的本意不是写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五、总结。
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本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炎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看起来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六、布置作业。
2、课后找汪曾褀的散文《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昆明的雨课教案篇十七
2.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讨论交流。(提示:课文3、4、5、6自然段的中心句子。)。
二、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2、3、组:第一题。4、5、6组:第二题。7、8、9组:第三题。
三、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a级(基础):
(1)写出生字词。然后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读记记: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b级(中等):
(1)思考:作者是怎样描述山雨的?抄写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写出段略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c级(拓展):
(1)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次。
(2)提出疑难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