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心得(实用22篇)
总结能够促使我们反思过去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写总结时,要注意结构的清晰,逻辑的严密,表达的准确。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能够找到自己的启示和感悟。
中医学的心得篇一
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中医学的心得篇二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细腻的辨证施治技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名学中医的学生,我有幸接触到了中医学的精髓,并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学习中医学,我收获了很多,形成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中医让我感受到了中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医理论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研究疾病病因时,中医不仅从病理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更注重对生活环境、心理因素等的综合考虑。通过学习中医,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深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其次,学中医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中医注重观察,通过观察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会从细微之处寻找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在诊断过程中,我通过观察舌苔、脉搏、面色等生理指标,来辨别病情和判断治疗方向。同时,学习中医也让我懂得了辨别病因的重要性。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病因来针对性地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再次,学中医让我明白了防病的重要性。中医的理念是“上医治未病”,即预防疾病胜过治疗疾病。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对预防疾病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医强调调整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等,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学习中医让我懂得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最后,学中医让我明白了中医精神的价值。中医注重医德医风,强调患者的整体关怀。学中医期间,我见证了很多医生对患者的无私奉献和无畏付出。他们不仅关心患者的生理健康,更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中医强调和谐医患关系,通过细腻的言行举止来缓解患者的痛苦和恐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医者的责任和使命,了解到中医精神的核心是“怜悯病苦,舒解病痛”。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是中医学术的延续,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总之,学中医是一条富有成就感和责任感的道路。通过学习中医,我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学中医让我认识到健康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预防疾病的意识,培养了防病的能力。同时,学中医也让我明白了中医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了我对医疗事业的热情。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为人们的健康尽一份力量。
中医学的心得篇三
第一段:介绍学中医的动机及入学初期的感受(大约200字)
中医作为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学科学,始终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我对中医的兴趣源于对传统文化和健康生活的追求,因此决定报读中医学专业。刚入学时,面对繁杂的中药学和针灸学理论,我感到有些担心和困惑,但同时也抱着满满的期待,希望通过学习深入探索中医的奥秘。
第二段:学习中医的方法及遇到的难题(大约300字)
学习中医,我渐渐发现它不仅需要记忆大量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理解和运用。在学习中医药学的过程中,繁杂的中药方剂和药理机制对我来说是一大难题。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首先通过背诵药材,深入了解每味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临床应用。同时,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的方剂进行分析,充分理解方剂的组成、配伍和药性发挥的原理。这样的学习方法让我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渐建立起对中药学的整体框架和体系。
第三段: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大约300字)
学中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校期间,我积极参与实验课和临床实习,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在临床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治病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体质和病情,需要我们针对性地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通过亲身实践,我发现中医注重“治未病”的理念,强调调整体质、平衡阴阳的重要性。这些实践经验不仅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病人,也让我对中医医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段:对中医发展和局限性的思考(大约200字)
学习中医不仅让我了解到其独特魅力和疗效,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限制。中医作为一门基于经验传承的学科,缺乏严密的科学证据支持,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和局限。为了推动中医的发展,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明确中医疗效和机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在现代医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我的中医学习感悟和展望(大约200字)
通过学习中医,我深切体会到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是对人体互动复杂系统的独特解读和应用。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并理解中医的奥秘,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作出贡献。同时,我也将坚持科学的态度,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完善中医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结:
学中医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和传承,也是对医学科学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学习中医,我从中汲取了无尽的智慧和启迪,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明白了中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中医才能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医学的心得篇四
作为第一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一员,我有幸走进有“东方剑桥”美誉的百年浙大。虽然只有短暂的七天时间,但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课堂、鲜明的观点、生动的案例,使我深受启发和教育。
授课老师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最让我感动的是大部分授课专家们都专门结合我校情况做了非常充分的备课,比如王键教授(原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参与了我校的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任务,非常了解我校的情况,针对性的指出在中医药大学如何进行“双一流”建设的管理。从讲座中,我体会我们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传统教育与教学方法的传承发展,必须坚持学科与办学优势的特色发展,必须坚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而我们目前的工作就应该仔细思考以下几个关系:“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医学与人文”,因此,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中我们深深融入几层关系,做好交叉融合。
由于身处教务处,所以感触最深刻的就是夏强老师授课的《浙江大学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打破我的固封思想,让我了解国际高等教育的变化与趋势思考从大学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进而脚踏实地的深入思考本科教学改革。
从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上来说,医学教育在进行着从1.0到2.0的跨越,这是一种教学思维的巨大转变,是填鸭式教育到自主学习的转变,所以,这一切的改变不是学生的转变,而是教师,是课堂的改变,因此,同时必须实现管理层面的跨越。
2、中国高等教育的10个方面改革
带领教师理念的改变必须建立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跨学科式教育,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等方面来起到使学生达到具有国际视野,良好领导力,逆境生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交叉学科、跨学科知识能力的催化剂作用。
3、教师的管理与课堂的改革
作为教学计划审定的主要部门——教务处,我们要思考的专业建设必须是符合双一流高校的专业建设,一流的本科,一流的学科需要我们思考教育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而不是知识的累计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课程改革是教育计划为先的设计性变革,教育计划是引导学院发展专业的重要主线,脚踏实地,认真的思考医学专业到底是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才,再来说怎么培养人才。
通过学习,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应该在融合、衔接、全程这六个字上苦下功夫,做好素质与专业的融合,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医预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衔接,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衔接,通过素质教育全程化,科研思维全程化,将所有的结合和衔接串起来,才能真正的做好中国化的中国医学教育。
4、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改革成效息息相关
我们做教育要仔细思考是否现有的教学存在不利于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否能满足专业的能力需求或毕业后胜任力的要求?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和毕业生校友问卷调查在质量保证机制中的作用?所谓的保障机制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机构,还是整体的管理运行,这一切,都将决定我们的医学教育改革是否成功。
1、同质管理、巧用基地。特别是我们的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目前这些基地已经初步具备教学的体系和理念,缺乏成中医特色的同质化管理,所以,对我的工作而言,必须在基地管理上狠下功夫!既可以实现医院向医学院转换,又可以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并且将所有的资源通过我校医联体联盟共同紧密围绕在一起,实现医教研的共同发展。
2、人才成长,拔尖创新。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九年制、八年制和基地班培养为抓手,仔细思考培养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特色性,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普世价值的人才而全力奋进。
3、从我做起,改变课堂。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翻转,在我的课堂上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逐步削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习主动权下放至学生群体,做“接地气”的教务处管理人员。
医学教育改革正在从“新途径”走向“新时代”,愿我们都用一颗平静而真诚的心,认真的对待医学教育,仔细的品味改革的动力,努力的实现中国医学的世界化发展!
五天的学习,有理论课程,有现场教学,课程丰富多样、精彩绝伦,启迪思维,精准聚焦弥补我们“能力的短板”。授课教授个个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带来了高层次的'政策解读和全新的实践视角,让我时刻有醍醐灌顶之感,真是获益匪浅、受益无穷。
一是感悟学风,贵在学习。浙大短短几天的生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所谓“只有站得更高,才会看得更远”,只有注入新的知识,才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正确的判断力。联系自身,一定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多多参加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不断学习最新理论知识和高教知识,发挥模范作用,引领学习风尚,正如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教授讲到的:只有终生学习,才能终生快乐。
二是知识更新,指导实践。通过授课参观,我们学到的与其说是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不如说是一些先进的理念或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知识和思考的大门,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宣勇教授讲授的《推动高校治理方式转变的最佳路径》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地方院校办学治校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好地方经济,更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加快转变工作方式,做好地方经济发展和高校发展的无缝对接,构建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实质上也对领导干部的战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是掌握方法,学以致用。这次学习培训中,专家、教授们的授课既结合实际且推陈出新,无论是哪门课程,既结合了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通过实际案例予以辅助加深理解,让我对学校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对于一个高校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有没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超前的谋划。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需要认认真真将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邀请专家共同参与学校规划和设计,用科学思维和超前战略对成果产出(包括人才培养)进行选择,打造自己特色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行胜于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浙大学习的经历,对我来说将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更加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切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本职工作中,高标准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中医学的心得篇五
在学习中医学导论课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运用独特的诊断方法和药物,辩证施治,调理疾病的医学体系。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这些理论看似深奥,但却是中医的灵魂所在。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医强调机体平衡,主张用调理阴阳的方式来治疗疾病。此外,中医还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食疗、针灸、推拿等方法,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课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方法。我尤其喜欢针灸,它不仅能缓解疼痛,还有助于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通过实践,我也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
学习中医,让我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维护身体的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融合了哲学、医学、药学等多个领域。学习中医,让我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我深信,中医将为我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
中医学的心得篇六
不知不觉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尽管时间很短,上课的课时也不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却是无限的。在这里非常感谢两年中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感谢你们辛勤的教导,正是你们不辞劳苦的教授,才有了我今天对医学知识的熟知。
我是一名教材科的老师,以前对中医知识了解不多。但自从进入了山西中医学院,我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都想系统的学习一下中医,可是迫于工作的限制,这个想法一直都未能如愿。两年前当我了解到学校有函授班,可以系统地教授中医,于是我便报了名。一晃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两年中,授课老师先从中医最基本的课程讲起,让我对中医有了大概的了解,随后老师又给我们讲授了内外妇儿等中医临床课程,同时还有药理、病理、西医诊断等西医课程。让我们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认识学习疾病,以便能更好地治疗疾病。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更侧重于临床,由于我的`医学基础比较薄弱,这让我觉得学习有点吃力。于是我便加强课余时间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之上课老师细致的讲授,使我对临床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
通过两年的学习,使我不仅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也让我在临床医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让我可以真正地运用中医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以前自己或者家人生病总是求助于同事,经过两年的中医学习以后,自己能够处理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健。两年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从当初对中医简单的了解,走到了能够真正掌握中医,运用中医,实践中医。
两年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走进了中医,但是我知道在中医方面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我所了解和学习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谈不上是一个中医人。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不断地学习,将来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因为我对中医的热爱始终不减。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始终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中医,探索中医,实践中医,不断提高自己在中医方面的造诣。
两年的函授课程是我人生中又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我学习生活中一次真正的飞跃,两年的课程让我受益终生。在这里再次感谢两年中教授我们的老师和一起学习的同学,祝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中医学的心得篇七
不知不觉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尽管时间很短,上课的课时也不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却是无限的。在这里非常感谢两年中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感谢你们辛勤的教导,正是你们不辞劳苦的教授,才有了我今天对医学知识的熟知。
我是一名教材科的老师,以前对中医知识了解不多。但自从进入了山西中医学院,我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都想系统的学习一下中医,可是迫于工作的限制,这个想法一直都未能如愿。两年前当我了解到学校有函授班,可以系统地教授中医,于是我便报了名。一晃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两年中,授课老师先从中医最基本的课程讲起,让我对中医有了大概的了解,随后老师又给我们讲授了内外妇儿等中医临床课程,同时还有药理、病理、西医诊断等西医课程。让我们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认识学习疾病,以便能更好地治疗疾病。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更侧重于临床,由于我的医学基础比较薄弱,这让我觉得学习有点吃力。于是我便加强课余时间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之上课老师细致的讲授,使我对临床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
通过两年的学习,使我不仅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也让我在临床医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让我可以真正地运用中医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以前自己或者家人生病总是求助于同事,经过两年的中医学习以后,自己能够处理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健。两年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从当初对中医简单的了解,走到了能够真正掌握中医,运用中医,实践中医。
两年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走进了中医,但是我知道在中医方面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我所了解和学习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谈不上是一个中医人。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不断地学习,将来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因为我对中医的热爱始终不减。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始终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中医,探索中医,实践中医,不断提高自己在中医方面的造诣。
两年的函授课程是我人生中又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我学习生活中一次真正的飞跃,两年的课程让我受益终生。在这里再次感谢两年中教授我们的老师和一起学习的同学,祝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20xx年月日。
中医学的心得篇八
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中医学的心得篇九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大众的欢迎和推崇。作为一名学习中医学的学生,我在这段时间里收获了很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学习中医学的感悟和心得,希望能够给其他学习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学习中医学让我深刻理解到了中医学的独特之处。中医学与西医学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中医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追求阴阳和五行的和谐。这种独特的理念让我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法,即通过辩证分析病情,求同存异,以药物治疗和调理人体的平衡状态。这种与西医学不同的治疗方式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医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其次,学习中医学让我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中医学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医方剂的制备和运用非常讲究,每个药物和配伍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病人的反应,中医师可以调整药方,达到治疗的效果。这种综合分析和调理的方法让我深受启发,学习中医学不仅仅是研究理论,更是需要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只有在不断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掌握中医学,发挥其独特的疗效和价值。
与此同时,学习中医学也提醒我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患者体验。中医学强调医患关系的建立,唯心是诚的理念让我深受感动。在中医学中,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工具,更是关心患者的朋友。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医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而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学习中医学让我明白了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注重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提升,更要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此外,在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中医治疗一般需要多个中医师共同参与,团队协作是非常关键的。在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团队中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每个人的建议和意见都是宝贵的,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够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在未来的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总结起来,学习中医学是一段充实而有收获的过程。通过学习中医学,我不仅仅是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感受到了中医学的独特之处和独特魅力。中医学强调人文关怀和患者体验,提醒着我作为医生不仅仅要关注疾病治疗,更要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学习中医学也提醒我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学知识和技能,发挥中医学的独特作用,为患者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
中医呀,是个好东西,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的。
现在的人呀,有点浮,真的,不是用真心去做事的,
有时候,我也想呀想,难道制度和人性化是对立而不能容纳彼此的吗,
后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静下心来想一想吧,
我都不知道怎么来说了,每天的物欲横流,(我写的不好,有好多词,可到了嘴边却想不起来)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用心去体会这句话吧,
我觉得中医的阴阳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用在什么地方它都是合适的,
在我的思想中,在我学中医的过程中,我总觉得,阴阳是平衡的,但应以阴为本,现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有好多例子,我却一下举不出来,比如说一个家庭,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组成一个家了,在这个家里,男为阳,女为阴,男的在外面干活挣钱养家,女的在家里整理内务,使男的在外面更能安心的工作,这不体现了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吗,阴阳互相融合,互相转化,才能家庭和睦,其乐容容呀。男的过一段时间要回家吧,这其实就是阴阳互相转化的过程,但要是男的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也不给家里寄钱的话,这就说明这个家的阴阳失去转化,阴不能生阳,阳又不能化阴了,那这个家,我看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阴阳不能互化的情况下,这个家就完了。
还有一个就是在一个家庭里,以阴为本,就是以女人为本了。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的男的死亡或出事了,只要有女人在,那这个家还是个家,但如果一但是女的没了的话,那这个家很快就散了,变成另外一个家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我觉得是这样的,这里不要讨论那些特别的例子,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这是我觉得,怎么说呢,就是伤阴比伤阳厉害,伤阳吧,一般像感冒呀,它本身就是一个阳气被郁的一个症状,如果本身阳气盛而阳被郁的话,那就是太阳伤寒之类的了,会有发热之类的,如果本身阳气不盛的话,就是身体不是太好,像书生一类的人,那就会成为太阳中风之类的了,出汗,还发热。但都还过的去,这种病不是太厉害(相比伤阴之类的),那伤阴我在生活中见到的就如中暑之类的,因为暑为阳邪,阳邪盛则伤本阴,病人就会出现混身大汗淋漓,这个时候病人就很危险了,因为体内血汗为阴,而随着阴的流失,那阳气失去依附的载体阴液,阳气就会很快消散的,所以中暑的病人很危险的,像一些休克呀之类的。现在西医来的还是快一点,马上输液,补充体液,在某些方面我觉得西医还是很好的,像外科呀,输液呀之类的,西医比中医来的快。
我是自学中医的,我觉得中医好,它是对病人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一种分析,在中医治法里面有“理、法、方、药”四个方面。
理自然就是对病人发病的过程,病人发病的机理等,都要有合理的一种分析 ,运用阴阳的思路,去看谁轻谁重,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重则治标,轻则治本,或标本同治的一个道理。
法,在这里我觉得除了中医上一般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大法能灵活运用之外,还要能够能灵活运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外用的,如熏、洗等和针法等等,要灵活多变,要法无定法,药无定药,那才是医者最高水平。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一
通过《中医食疗学》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及它们在中医学中运用。金、木、水、火、土各主不同的脏腑、不同的脏腑各有其功能、而脏腑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既然要进行食疗、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引起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然后、我们要对症下药。而对症下药之前、我们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确定病症、之后才能根据药性下药。不同的药食有不同的味、而不同味道的药食则有不同的功效。
通过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食疗、可谓终身受益。平时、人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吃了这个好、自己就跟着吃、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1、因人制宜。不同的人体的素质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人体、于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血气盛衰也有所变化。进行食疗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采取最适宜的食疗方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态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
2、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民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的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为宜。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莲藕、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天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宜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食宜配合乳制品、蛋类、梨子、苹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上述四季食补、若气候异常、应当酌情掌握。
3、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食疗中、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手段。
综上所述、“三因”制宜是食疗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在“三因”制宜原则指导下辨证配膳、才能充分体现中医食疗的科学性、实用性、突出中医特色、更好地发挥食疗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作用。
最后、我想提两个我对本课程的小小建议。第一是希望老师能补充一些食物的忌讳、即什么情况下不宜食用什么、以及食物之间的相克、即吃了什么后不应吃什么。第二是希望老师能对像“气虚、血虚”等一些较抽象的症举出一些病症特征、临床表现、让我们更易掌握如何判断它们。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掌握了不少饮食的学问、可谓受益匪浅。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二
中医学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学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供你选择借鉴。
我所见习的____市中医院科室比较齐全,我们轮的科室有内儿科,中药房,放射科,急诊科,骨外科,妇产科,针灸科等七个科室。现在总结一下我的见习情况。
最值得一提的科室是急诊科。
急诊科分有内科外科,有幸的是我内外科的急诊都轮过。内科的急诊通常是固定哪段时间会很忙,哪段时间不忙的。忙起来时,病人可以把整个诊室挤满,而晚上是最多病人的。刚轮急诊的时候我会手忙脚乱的,不知道要怎样处理病人,于是带教老师就教我,先指引病人或其家属去挂号,如果是发烧,就预先给体温计测体温,如果病人病情比较急的,就先处理。从感冒发烧头痛头晕的病人到心悸腹痛尿血的病人,基本涵盖了内科的基本常见病种。
在急诊就免不了要出车接病人,内科出车接的病人通常是脑血管意外,一次接回了一个被电击的病人,接回来时已经瞳孔散大了,于是所有的值班医生都来参加抢救,心肺复苏,电击复律……将近一个小时的抢救也没能把他救回来,带教医生于是叫我们见习医生上,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同时也给我们实践的机会。带教老师说,按压手势应该双手互扣,手指上翘,仅以掌根接触胸骨;按压深度应该下压胸廓三分之一,大约4-5公分;按压姿势为肩肘腕成一直线,身体微向前倾;按压速率为每分钟100次,口诀:1上,2上,……10上,11,12,….26,27,28,29,30。每次按压之后必须让胸廓完全回弹到原来的高度,胸部按压与回弹的时间应该一致。
相对来说,外科的急诊就相对比较单一,一般是外伤的病人,大多需要清洗伤口,进行清创缝合。车祸的病人比较多,有全身多处擦伤的,有骨折的,有脑震荡的……一般都需要做__线和ct检查以明确受伤部位和程度。
最有意思的科室是妇产科。
本来只是安排了一个星期的妇产科见习,而且我们还没有学习妇产科这一门课,但是本着对妇产科的好奇和喜欢,我选择了呆在妇产科两个星期,一周在妇产科住院部,一周跟妇科门诊。
在住院部的一个星期里,我有幸见到了五次顺产,三例剖宫产手术和一例全宫切除手术。第一次见到自然分娩,我当时非常兴奋,当见到产妇从开始规律宫缩,接着宫口扩张胎膜破裂,到产妇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痛苦地屏气用力分娩,胎儿头部露出到整个娩出,最后胎盘完全剥离排出的整个自然分娩全过程,我的心情紧张地随着产妇的情绪变化和分娩过程的进行而一起起伏着,最后为能成功分娩出婴儿而兴奋万分。等护士将处理好的新生儿抱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虚弱的脸上露出的那满足而幸福的笑容使我有了深深的感触,母亲是如此的伟大,母爱如此的无边。
接着一周在妇科门诊度过,我跟着带教老师,一周内接触到妇科的基本常见病,例如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老年性阴道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症……见识到妇检和产检的内容和操作。虽然我还没学习妇产科这门课程,但是在妇产科的所见所闻,让我留下了深刻的感性的认识,有助于以后我更好更直接的掌握这门课程。
收获最大的课室是内儿科。
内儿科轮的三个星期中每天跟随带教老师查房,开医嘱,每天帮护士测体温量血压送报告。
在内儿科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学习如何书写病历,像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会诊申请单……每一样我们都从一窍不通,到慢慢上手,再到驾轻就熟,写错了超过三个字,重抄一份,于是一张张的病历纸变成了我们的草稿纸被塞到白大褂的口袋里,不到几天这口袋的分量就像发酵的馒头一样慢慢的膨胀起来了。
其中,我收获最大的是开中药处方,对病人望闻问切后,辨清寒热虚实表里,抓住主要方面,选方用药,开好处方后交给带教老师过目,这时也是自己收获最多的时候,因为带教老师通常会对所开的方药进行加减,同时解说病人现在的情况如何,为何要增加这些药,为何要去掉某些药。我的带教老师管有一个肺癌末期并且脑转移的病人,病人已经在这间医院已经住了三个月了,情况时好时坏,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经常发烧,只靠鼻饲和点滴维持生命,他的哥哥是个退伍军人,每天早晨我们来查房的时候,他都会立即站立起来深深地向我们敬个军礼,他说,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他还是为医生能细心照料他弟弟而深深的感动,此时此刻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一名富有爱心的医生是多么受人尊敬。
美好的见习生涯,虽然告一段落了,但是我知道,我们漫长的学医的旅程才刚刚起步。重回校园,我才慢慢意识到,或许,见习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在于你在这期间学到并掌握了多少医学知识和操作,而在于通过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你是否已经在思想上准备好当一名真正的医生并为此目标而努力前进。
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学期。此时此刻,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学期所留下的脚印,想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学期里学到了些什么,问问自己这一学期忙碌过吗,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然而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只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真的不一样,除了期中期末要考试之外可以说什么都不同,这个时候靠的全是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而这个时候最离不开的就是学习方法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而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我们又可以做更多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高效率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上学期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虽然我们已经结束了对于它的学习,但是对学习方法地谈论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三、深入个体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四、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以上便是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了,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最后我还想说一句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你学的内容有足够的兴趣,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的。
我认为其重要原因是中医的理论整体性使然。因为并不是这些疾病只要杀死了寄生虫或者将某些传染源清除掉以后就能使身体马上回复到健康的阴平阳秘的状态,因为在这些疾病的发病的过程中已经造成了机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病理改变,所以中医还会在杀灭这些治病因素的同时,还要增加调理已经由于这些疾病导致的阴阳气血脏腑失衡的改变,从而来进一步扶正祛邪,尽快使机体康复。比如在治疗肠道寄生虫服用清除寄生虫的专用方剂的同时,还会从中医湿热生虫的病症辩证认识论上着手清热祛湿,用以调理机体。
再有就是,或者病变的体征表现正好就是这些疾病从健康发展到初病再到病情一步步严重的病理环境。如肠道寄生虫病的病症可见有湿热表现,或者湿热正好产生比健康状态更趋偏碱性或者偏酸性的肠道寄生虫优势生存繁殖环境,这同样也是机体调节或者说是正邪交争最终正不胜邪而发病的明显病症表现。所以,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即从清除寄生虫卵入手又从调理机体阴阳脏腑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提高机体机能入手。
分别此类疾病的标和本,从致病因素说寄生虫卵是本,体征表现是标。从脏腑机能来说湿热是本,寄生虫卵是标。在发病的过程中,从初病到病症严重两者标本可以互相转化,中医恰恰是从标本兼治的理念全面进行治疗的。
有幸在正安学院参加了一期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无法用言语形容学习感想。因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充斥着内心。从18岁学习中医药到中途转针灸专业,可能是开悟较慢,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太晚,但好在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曾放弃,直到找到。可以说直到近两年才开始感受着中医学的魅力,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我似乎意识到,我是在以学习中医的形式来进行着这场生命的“修行”。有幸!必将加倍珍惜!
如何认识中医?学习中医?怎么走好这条路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有种担心,在正安这个高平台上,我的“非零基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10多年的学习路程,耳濡目染地“正规”学习中医,是一种幸运。但也因为受过那么多年“学院派”理论体系的影响,思路不免局限、偏激,兼容并包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小,突然扭转很多想法、思路不容易。在课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怎么走好这条中医的路?”也是这个问题让我有切入点的去“享受”两天的课程。
首先: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见地”,就是要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现象,生命本质、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正确的面对自己和将来的病人。
其次:理解“象”。在生活中找寻“答案”,大自然告诉了我们所有的解决办法,没有发现、开启的,只是我们不知晓、无法感知到罢了。但并不代表答案没在那里。
三:尽量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意识”,建立起来很困难,但也要迫使自己回溯到以前去体会。
四:中医是一种生活态度,用中医的理念影响生活,同样:生活中的经历更能深刻地体验中医。活里顺境时,学会告诉自己,这是人生曲折的缓冲。在逆境时候,也要告诉自己,这个时候正好磨练心境,人生用功正在此时。
似乎觉得中医之路刚刚开启,不徐不疾,稳步的前进吧!
感恩让我有幸来体会这次课程的所有人。
在学习了两年中医课程之后,我渐渐意识到中医基础理论是讲述中医如何思考的,中医诊断学是讲述中医如何看病的,中药学和方剂学是讲述中医如何治病的,这四门课程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中医学生对中医的完整认知,也构成一个中医医生看病的的全过程。思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多广度的,诊断可以是多方面的,中西结合似乎是现代临床。的趋势,而治疗更可以是多种的。针灸推拿作为一种在国际上更为被认可和广泛通行,更有甚者认为扎针就是中国。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我更希望可以实际操作一下,通过实践加深理解,以丰富我的中医素养。于是,我到我们当地中医院针灸科见习三周。
到针灸科的第一天,这与我在学校所见到的针法有所不同。我在学校所看到的只有下针,过20分钟之后起针。而在这里,我了解到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穴组方,如同我所熟悉的组药成方一般,再一一施针,同时要配合上电疗机以代替医生间断行针来给病人持续有效刺激,再加上烤灯给针扎处强有力的渗透治疗。此外还会根据病情的不同,加以或推拿按摩、或艾灸、或拔罐等来辅助治疗,以使病人尽快缓解病痛,达到康复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电疗机的连接。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波形,如一般情况下是连续波,而对于初期面瘫、腹部因肚凉二扎针者就不需要用电疗机,中后期的面瘫患者则需要给予疏密波;根据施针部位不同给予不同的连接方式,如上肢、脖子、背部、腰部一般同侧连接,不可跨越心脏,而下肢可以在同一条腿上横向连接,是膝关节疼痛处更应如此连接;根据病人对针跳动的耐受程度给予不同大小的电流刺激,如年老体弱者、女性、小儿一般用较小的电流,而体格强壮之人或疼痛部位日久麻木者就要给予较强的刺激,电流大小要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好,不可太大以使扎针处感到疼痛而不可忍受,也不可太小已起不到治疗效果。
此外,还应间隔一段时间询问一下病人感受来调整电流大小。同样,烤灯的摆放也需要根据施针部位、病人耐受程度来灵活调整。看到老师们的治疗过程,我也深切感受到要一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学习对象,不断调整自己的治疗方式手段。
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一些推拿手法,经过练习,在爸妈身上得到较好的效果,使其疼痛减轻,身体轻松。拔火罐、熏艾条等这些我早已熟识的方法也有机会大展身手。大椎放血、梅花针放血,耳穴压豆等只听过没见过的治疗手法也得以见识,可以说在针灸科的见习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感知。
暑假见习期间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间,我也有幸参与到三伏天的贴敷工作中。早上不到六点钟,科室还没有开门,已有不少病人来准备贴敷。我们立即展开工作,把一卷卷医用胶布撕成分别适合大人小孩两种大小的正方形,准备待用,根据每一次贴敷位置的不同,依次选穴,扎梅花针,拔罐放血,再放上小药丸,贴上胶布,就可以了。如有鼻炎,还要带上两个药丸,每晚各贴印堂一次,连贴两天。小孩一般不用扎梅花针,身体强壮的、年龄较大的可以拔罐,年龄较小的可以直接放药丸贴胶布。
有些病人对医用胶布过敏,可以用麝香壮骨膏等膏药代替,贴敷24~48小时就可以撕下来,期间尽量少出汗,以防止胶布不粘而掉下来。三伏贴用于治疗鼻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小儿体质弱易感冒,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有些病人三年就好了,好了之后也可以再贴以加以巩固效果,而有的病人甚至贴了一年就病愈,不再复发,不少小朋友贴了之后冬季感冒次数也大大减少,这些都证明三伏贴是有确确实实的疗效的。
在见习期间,通过阅读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书籍,我了解到中国最顶尖的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就一直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模式,医学生进入协和后要经过八年学习,十余年住院医师的培养才可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合格医生。而现在,我正处于医这一阶段,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临床学习,向病人学习,已得到知识、能力,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方面的素养,努力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中医生。
中医是有用的,它带给人们以健康,帮助人们减少病痛,并且在在现代社会中做出了适应性的改变,我相信这样的科学不会消失,因为有一代代的学子在学习、教授、研究它,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在选择相信中医,这也激励着我们更好的传承它,发扬它。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三
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研读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促进作用,在本次学经典活动中,我认真的温习了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在运用临床方面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
首先我学习了四大经典的内容概括如下: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还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四大名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内经,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年。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该书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仲景运用《素问•热论》的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外感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等进行了精辟的阐发,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每经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既有“同病异治”,亦有“异病同治”,确立了严谨的治疗规范,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着,书中按伤寒传变规律,以条文的形式逐一辨治,言简间赅,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制方药少而精,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该书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伤寒病的治疗,而且是指导其他临床各科治疗的准则;其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被后世广泛应用;其所创制的113个基本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五苓散、泻心汤、乌梅丸等,成为临床广为应用的有效方剂。可见。《伤寒论》对祖国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用药层次清晰、条理井然。叶天士之验方,在吴瑭手中一经化裁,便成桑菊饮、清宫汤、连梅汤等诸名方。足知吴瑭此书,不是仅仅为纂集而撰,实是经心用意,为学术理论升华之作。
其次,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握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的学习:
在发展中医学事业中,把握中医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关键,因为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源头,医家的阐述发明均离不开经典著作。要精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从研究文言文开始,再参阅各家注解,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熟读与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反复体验,甚至精研一生,最终达到得其精要,为临床工作奠定了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诚如周凤梧教授指出:“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使学者有阶可升,至出乎规矩之外,而仍不离规矩之中。”,“规矩”就是经典著作中基础理论,从而明确指出,只有掌握好经典著作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离开实践就失去了活力。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而中医理论的掌握亦在于临床实践中的总结和提高。着名医家无不是在临证中成长,并在临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结累经验,更好地提高了疗效。通过临证来验证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理论,也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支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中医学的发展正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实现继承与创新的过程。随着时代的不一,疾病谱的更换,中医临床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的继承与创新。医家在临床中多能融会古今,学贯中西等等。岳美中根据《类聚方广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疥癣内陷的一身搔痒、发热、咳喘、肿满的记载,运用该方治疗肾炎合并皮肤湿疹的患者,并将此方合甘麦大枣汤加生地、紫草等治疗过敏紫癜性肾炎,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些都体现了着名医家在临床中善于融会古今,不断创新的特点。
中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有关社会人文的科学,其内容博大精深,富涵文、史、哲、天文、地理、四时、物候等人文知识,仅本专业现存书目就有19000余卷宝籍,欲成为大医,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内经》中就要求习医者“上穷天纪,下及地理”。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更明确指出学医者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所有医家大都有渊博的学识,而知识的积累绝非朝夕之功,往往倾注了一生的精力。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四
中医实习期间,我学会了拔针,这是来针灸科之后第一学的,而穴位注射,这个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从按摩室来到针灸这边的第一天,我看到他们给病人穴位注射觉得好神奇,指导医师叫我动手,我怕,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我来病人却说不要我来打,指导医师二话不说一步一步教我,很完美,第二针就是我自己完全给病人注射了,一直到现在。扎针还是有难度,因为不好找穴位,偏瘫患者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调整穴位,从头至脚:百会,印堂,水沟,地仓,承浆,廉泉,角孙,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解溪,行间,一路往下。期间还有三伏贴,这是一种防病的方法,在三伏天给病人或者一些无大碍的人的特殊穴位上贴上贴伏,很管用。
在还没参加中药实习的时候,我就学过拔罐,现在只是复习外加熟悉,就在病人需要的时候给病人拔罐,有时候也走罐,闪罐,刮痧,还学习了放血治疗,这个是刚学的,指导医师不在自己给病人放血,现在想起来应该早点上手。因为病人的一句:我相信你,我就二话不说给病人治疗了,还有什么话语比起这个更振奋人心的呢?这是病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坚决不能让病人失望,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这次中医实习。
寒假的中医实习,我学会了很多知识,都是在课堂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对一些病情的临床反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总而言之,是一次难忘的实习经历。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五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任。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生活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综合分析,采取针灸、中药、推拿等综合治疗方法,使患者恢复健康。
第二段:中医学的独到之处
中医学与西医学相比有许多独到之处。首先,中医学注重防治,强调预防疾病的发生,而西医学更倾向于治疗疾病。其次,中医学注重个体差异,不同体质的人对同一种疾病的反应可能不同,中医学往往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此外,中医学还有独特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等,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听取患者的症状描述、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进行脉诊等,综合判断病情和体质特点。
第三段:中医学的实践体会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中医学具有独到的治疗效果。有一次,有位患者患有慢性肺炎,长期咳嗽不止,经过多次西医治疗无效,来求助于我。我在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体质后,判断患者的病属于“湿热之邪内扰”,即体内有湿气和热气相互作用,导致肺炎。我根据这一判断,给予患者中药调理,并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的咳嗽明显减轻,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四段:中医学的普及与推广
尽管中医学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西医学的发展和推广,中医学遭遇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学,有必要加强中医学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医师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此外,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得到更多的科学研究,逐渐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以进一步加强中医学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第五段: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发展前景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已经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入和研究中医学,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中医学的独特理论和疗效,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疾病治疗和保健方式。随着国际互联互通的深入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增强,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总结: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到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通过辩证论治来治疗疾病,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尽管中医学面临挑战,但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医师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逐步加强,为全球人民的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六
学校组织的中医实习,这次的中医实习,我主要在针灸理疗科实习一个月,包括按摩室一星期,到明天为止就圆满结束,我在这个科室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是因为动手机会很多,尤其是在主任开会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也认识了很多病患和很多性格很好的家属。
寒假的中医实习,我在按摩室学会了颈椎病,腰椎病的推拿按摩治疗手法,而且病人都很喜欢我的治疗,出科后还有病人说我的手法好,这点我不自夸,今天指导医师还说我在的时候人气很旺,好多病患都来治疗,不过我出科后好像病患就少了很多,这是实情,也是我的骄傲。
中医实习期间,我学会了拔针,这是来针灸科之后第一学的.,而穴位注射,这个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从按摩室来到针灸这边的第一天,我看到他们给病人穴位注射觉得好神奇,指导医师叫我动手,我怕,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我来病人却说不要我来打,指导医师二话不说一步一步教我,很完美,第二针就是我自己完全给病人注射了,一直到现在。扎针还是有难度,因为不好找穴位,偏瘫患者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调整穴位,从头至脚:百会,印堂,水沟,地仓,承浆,。廉泉,角孙,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解溪,行间,一路往下。期间还有三伏贴,这是一种防病的方法,在三伏天给病人或者一些无大碍的人的特殊穴位上贴上贴伏,很管用。
在还没参加中药实习的时候,我就学过拔罐,现在只是复习外加熟悉,就在病人需要的时候给病人拔罐,有时候也走罐,闪罐,刮痧,还学习了放血治疗,这个是刚学的,指导医师不在自己给病人放血,现在想起来应该早点上手。因为病人的一句:我相信你,我就二话不说给病人治疗了,还有什么话语比起这个更振奋人心的呢?这是病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坚决不能让病人失望,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这次中医实习。
寒假的中医实习,我学会了很多知识,都是在课堂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对一些病情的临床反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总而言之,是一次难忘的实习经历。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七
临沂市中医医院是目前山东省市地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爱婴医院,全省重点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沂市红十字会医院,临沂市创伤急救中心,又是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100家文明行业示范点之一、10家文明服务示范医院之一,是鲁南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急救、康复、科研、教学和技术指导中心。
经过在日照的见习,我在临沂实习的要自在很多,工作流程都清楚嘛。第一个科是儿科,实习方式是一对一,我的带教老师是赵长华。赵老师三十五六岁,体格健硕,古铜肤色,一身正气,很有阳刚之美;在科里嬉笑怒骂,逍遥快活得很。跟着赵老师最大的好处是他会让你清楚的知道疾病的来龙去脉。每天早晨查房后,他总会拉着我细致的讲解查房时患者所反应的病情进展该如何处理,特别是有新来的病号时,他还要带着我仔细的为患儿查体,有时竟完全放手给我。在儿科实习期间,恰逢手足口病流行,赵老师还让我专门写了点对这一传染病的总结,概括述说了本病的发病因素、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在赵老师的调教下,我基本熟悉了儿科常见病如新生儿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上感、小儿肺炎、急慢性肠炎、心肌炎、各型传染病等的断诊和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其独有的优势,这一优势在临沂市中医院的消化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科里中医氛围浓厚,云集了医院里的好多名老中医。常见疾病有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急慢性肠炎、病毒性肝炎等。中国人讲“有病无病,吃饭为证”,中医里讲脾胃乃后天之本,很多时候身体的不平衡首先会在饮食上表现出来。常见的致病因素有思虑过度、饮食不当、外感六淫邪气,治疗中多脾胃兼顾,以恢复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为基本原则。
针灸推拿可以疏通淤阻的经络,调气活血,并有保健养生的作用。消化科后我转到针灸推拿科,中医针灸推拿的神奇疗效让人惊呀,特别是对各型疼痛、颈椎病、腰椎病、中风后遗症及面瘫等的治疗。针灸科特色明显,疗效确切,已经成为中医院的特色科室之一。在实习期间,老师给我很多动手针灸的机会。还记得第一次在很多人面前为患者施针的时候,可能因为太紧张,竟在同一位置扎了两次才把针扎好。后来每天手不离针,现在应该不会再有那次的尴尬了吧。
我现在实习的科室是骨科,下个科室是内分泌。小儿科后去的是普外,学习了基本的缝合与打结,而且在手术台上拉过几次勾,本以为会害怕手术,可在台上的兴奋感和求知欲把恐惧赶的不见踪影。现在我已经可以独自熟练的缝合、拆线与换药。简单的石膏固定也可以做的不错。
现在的我回家经常可以为周围的人解决些小毛病,自觉效果还好,已经获得不少的信任;现在的我也不再为中西医的矛盾斗争而劳累,我要做的是可以把病看好的医生,让喜欢理论的去做理论吧;现在的我找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在临沂的这段日子里,我过得很开心,很充实。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八
x年7月18日,我和我的同学们离开了母校,来到了我将在此度过1年(也就是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年,且最重要的一年)的实习医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因为是在故乡北京,所以感觉既熟悉又亲切。
怀着激动又憧憬的心情,我们驾车一大早就到了医院,学校的老师和护理部的几位老师站在医院门口代表全院在迎接我们,从他们亲切的问候和热切的举动中,我们感觉回到家了。像是投入了母亲的怀抱,由于行李很多,又拾掇了好长时间,劳累了一天的我们也感觉又饿又疲惫,但因为航天中心医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让远离母校的我们心里有了安慰。我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的实习,与医院融为一体,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是护理部的刘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由院各科室主任做了8次报告,包括:一、医院概况简介。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三、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四、医德医风教育。五、医疗文书的书写。六、有关护理知识的讲解。七、院内感染的讲座。八、手术室的有关知识。其间科室的代教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
经过一周的培训,我对医院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首先,护理部的胡建军主任给我们讲了医院的发展历史及规模,让我了解到我们医院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背景,以及发展潜力。同时,各科室代教老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对我们也作了严格的管理规定,让我们一开始就树立严谨的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我们固定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医院的警务力量也让我们在充实的工作中有了安全感。在此对警务人员为我们做出的'工作而表示感谢,因为他们是我们医院实行正常而稳定的工作秩序的保证。医德医风教育让我切实感觉到了作为一名护士的神圣和务实性,我们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坚持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职权,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关于临床上具体工作,如书写医疗文书,护理知识和院内感染的讲座,让原本只具备理论知识的我们认识到了临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同时,对正确的处理医护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有了感性的认识,医生和护士同等重要,不分谁大谁小,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好病人。我认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更重大,工作更烦琐,值得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尊敬。
来我家,爱我家,在航天中心医院这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中我一定好好实习,充实自己的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医院奉献出我的一切。
内一科是以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为主的科室,常见的病种有糖尿病、慢支、上消化道出血等。初入此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在代教老师地指导下,了解了每天工作日程:晨间护理、消毒时间等。学会了静脉输液、抽药、配药、排气等,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三查七对制度。液体输上后,要详细观察病人情况,换药时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液体,若有误应及时报告老师并更换。拔针要迅速,操作要熟练。三天不练手生!“practicemakesperfect!”肌肉注射时见无回血,注药时用另一棉签轻轻擦拭皮肤周围以减轻病人痛苦。掌握了皮下、皮内注射,特别是皮内注射,20分钟后要仔细观察皮肤情况,以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氧气吸入也是很常见的护理操作。对于一个垂危病人要进行口腔护理、氧气吸入,有时要灌肠,必要时导尿。对于慢支病人,要持续低流量吸氧,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人要定时测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嘱咐病人进粗纤维食物,规律用药,特别是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餐,防止低血糖反应发生。还学会了抽血、绘制体温单;掌握了新病人住院后的工作,如:入院宣教、t、p、r、bp的测定,体温要连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每日普查1次,有发热者每日4次测体温。掌握了护理记录单和交班报告的书写以及如何交班等等。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在第一次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领悟到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考验,再多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比如:晨间护理时,问问病人“昨夜睡的香吗?看起来您精神好多了呢!………”我们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有一次我巡视病房时与病人多谈了一会儿,一位病人说:“护士职业是最高尚的!护士直接与病人接触。你看,旁边小孩刚入院时病情危重,全身浮肿,现在精神好了,症状也消除了。他还说,做护士真好!是你们,让我们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是你们,用亲切话语安慰我们,让我们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你们,细心的照顾,让我们迅速康复;是你们……”我感动,我激动,我会为我即将展开的事业奋斗终生!
接下来,我也去了急诊科,普外科,门诊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分泌科,助患部。在每个科室我都学习到了很多不同的知识,很多事书本上没有的经验和技巧,代教老师都和蔼可亲,耐心、细心、专心的教给我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应掌握的内容,在这半年中,使我从一个完全不懂医务社工的学生,直到变成一个可以独立面对病人与家属以及了解如何连结其他资源的「半个实务工作者」,心中确实有点成就感。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九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医学心得体会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中医学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阅读!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 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学习中医的一点心得及体会
提起这个笔呀,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无限的感慨说不出来。
中医呀,是个好东西,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的。
现在的人呀,有点浮,真的,不是用真心去做事的,
有时候,我也想呀想,难道制度和人性化是对立而不能容纳彼此的吗,
后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静下心来想一想吧,
我都不知道怎么来说了,每天的物欲横流,(我写的不好,有好多词,可到了嘴边却想不起来)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用心去体会这句话吧,
我觉得中医的阴阳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用在什么地方它都是合适的,
在我的思想中,在我学中医的过程中,我总觉得,阴阳是平衡的,但应以阴为本,现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有好多例子,我却一下举不出来,比如说一个家庭,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组成一个家了,在这个家里,男为阳,女为阴,男的在外面干活挣钱养家,女的在家里整理内务,使男的在外面更能安心的工作,这不体现了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吗,阴阳互相融合,互相转化,才能家庭和睦,其乐容容呀。男的过一段时间要回家吧,这其实就是阴阳互相转化的过程,但要是男的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也不给家里寄钱的话,这就说明这个家的阴阳失去转化,阴不能生阳,阳又不能化阴了,那这个家,我看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阴阳不能互化的情况下,这个家就完了。
还有一个就是在一个家庭里,以阴为本,就是以女人为本了。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的男的死亡或出事了,只要有女人在,那这个家还是个家,但如果一但是女的没了的话,那这个家很快就散了,变成另外一个家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我觉得是这样的,这里不要讨论那些特别的例子,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这是我觉得,怎么说呢,就是伤阴比伤阳厉害,伤阳吧,一般像感冒呀,它本身就是一个阳气被郁的一个症状,如果本身阳气盛而阳被郁的话,那就是太阳伤寒之类的了,会有发热之类的,如果本身阳气不盛的话,就是身体不是太好,像书生一类的人,那就会成为太阳中风之类的了,出汗,还发热。但都还过的去,这种病不是太厉害(相比伤阴之类的),那伤阴我在生活中见到的就如中暑之类的,因为暑为阳邪,阳邪盛则伤本阴,病人就会出现混身大汗淋漓,这个时候病人就很危险了,因为体内血汗为阴,而随着阴的流失,那阳气失去依附的载体阴液,阳气就会很快消散的,所以中暑的病人很危险的,像一些休克呀之类的。现在西医来的还是快一点,马上输液,补充体液,在某些方面我觉得西医还是很好的,像外科呀,输液呀之类的,西医比中医来的快。
我是自学中医的,我觉得中医好,它是对病人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一种分析,在中医治法里面有“理、法、方、药”四个方面。
理自然就是对病人发病的过程,病人发病的机理等,都要有合理的一种分析 ,运用阴阳的思路,去看谁轻谁重,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重则治标,轻则治本,或标本同治的一个道理。
法,在这里我觉得除了中医上一般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大法能灵活运用之外,还要能够能灵活运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外用的,如熏、洗等和针法等等,要灵活多变,要法无定法,药无定药,那才是医者最高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时代,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适合已经学医几年,或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钻研的情况。
一,先宏观后微观。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二,培养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强调死记硬背。
中医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体会是中医学里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远远不如法律,外语等专业。
很多内容,理解以后就会记得,而没有理解,记来何用?当然,理解也是分层次来的,先浅后深,先一般后特殊。
中医知识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一个医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学,也不可能什么病都会治,关键是能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善莫大焉。
我记得当年背了好几百个处方,但是临床根本不怎么用,现在还能背的处方不会超过50个吧,也没有临床开不出方的情况,呵呵。
学习方剂的问题,我以后会单独论述。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一个临床医生真的不需要学那么多处方。千招会,不如一招精。一方融会可变数方,一法学透可变数法。
很多老医生喜欢炫耀自己当年是如何过目不忘,博闻强记。先大量的背诵,以后慢慢理解,对于幼儿学医,这个当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是成年人记忆力差,理解力强,就不应该这样学。何况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临床水平真心不怎么样,可惜了背书受的那些罪哟。
传统的学习方法,打杂三年,抓药三年,抄方三年,动不动十几年以上才可以出师。真正学医的时间并不多,这些规矩里面,包含着对学徒劳动力的残酷盘剥。
而我以为,一个完全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中等资质,学习条件和方法合适,三年就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中医学的心得篇二十
姓名:
经典,何为经典?在我看来经典就是能不随时代变迁而仍被认同的朴素观点,并且能催生出新观点的事物。
自古到现代《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等就是在中医世界里不倒的经典。这些著作记载着中医的发展,是中医智慧的沉淀。
从学中医到现在,我越来越感到朴素的中医基础理论非常重要。在学习中我所遇到的问题都离不开八纲辨证、阴阳及五行。无论问题有多么的复杂还是脱离不了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方法。而在学习《中医经典选读》以后更加体会到了,溯本逐源,万变不离其宗的意义。《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联系及对疾病诊断、预防的方法等内容。不但为中医学理论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得以发展的基石。
在学习了《内径》后让我更加体会到整体观念的重要性。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联系,当人体产生疾病时不能只考虑人体自身的情况而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不但影响了治疗还可能导致疾病反复发生。
《内径》用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始物质“气”形成的。
人的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整个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中气的交感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天气与季节,这些变化也影响着人体内气的变化。气在人体内是各个脏腑联系与维持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功能活动的外在体现。而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防止疾病的发生。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内径》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句话虽然很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的不容易,要把疾病控制在没有发生之前,并且使已经发生的疾病控制住,使问题简单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更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疾病的预后及转归作出判断。
除了《内径》外还有《伤寒论》对我也有启发,《伤寒论》是一本论述治疗外感热病的著作。以条文的形式将治病的理、法、方、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精神,创立了六经辩证,确立了脉症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
《伤寒论》中有很多治疗疾病的方药,而很多条文中用药结构和煎服法都始终体现着顾护脾胃的思想,而这些对于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
《内径》中有“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机体的一切营养物质都需要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供给,故脾胃功能的强键与否,关系着人的生命活动能否延续。如“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而《伤寒论》不管是从防护、用药组方、煎服法等都贯穿着这一思想,所以张仲景才谆谆告诫后人“胃气和则愈”。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汗、吐、下三法不能用之太过。否则就会损伤津液,造成伤脾败胃。如“病人脉,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这条是脾胃虚寒之人,不可用汗法,若用必生变证。
诸症自除。
汗法就如此,而对吐法与下法对脾胃的损伤更是不言而喻。
在用药组方时也时时不忘顾护脾胃,而且还频用人参、白术、生姜、大枣、甘草、粳米等有顾护脾胃功能的药物。只有顾护了脾胃,药物的吸收才不受影响,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
对我有影响的不只有《内径》与《伤寒论》还有其他的著作,只两本我就已对古人的医术折服不已,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意识到了医学的奥义,古人的哲学思想不仅帮助我们认识日常事物中深奥的智慧与论证事物之间的联系,还让我们知道人与自然相互统一的重要。
天人相感,辨证论治,顾护脾胃都是古代医学朴素唯物哲学的体现。古典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我们在高度发达的今天都没有逃出它的五指山,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它。我相信它将会给我无限的启发,为我开启新的大门。
中医学的心得篇二十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步由世界大国迈入世界强国。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开始注意到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作为中华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视。而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抛弃传统,就等于丢掉根本,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我们应当怀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对待。
中医药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须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医药学的人文特质,突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中医药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统文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国学贯穿到中医药的教育中来,是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国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以文化形态、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德育与文化应当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和更新,实现德育和文化两个维度的发展。国学教育与高校德育实际上也存在交互关系和内在契合之处。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国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蕴藏丰富。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以经典为形式得以保存,因而国学中充盈着丰富的、直至如今也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还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伦理襄永、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国学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滋养和支撑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大学生成为德与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大学生。尤其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大学生实现民族自强,就必须从传统中、历史中找到支撑。从这一意旨上来讲,国学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教化和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者统一于化人与育人的要求与实践中。
(二)文化传承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传统与根本。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华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智慧一般集中体现在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之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让广大中国人接受优良道德道德传统、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要求。因此,实现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
如今的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寓所,更是引领文化的力量。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一定要树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学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民族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这些因素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不依靠德育,应该说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扬和培养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国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能够获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贯穿国学,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接触、理解和接受。换言之,高校德育是国学发挥作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国学与高校德育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要求。
总而言之,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开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学生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德育通过对国学内容的检验、选择和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传递道德知识、哲学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也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规范形态的文化,还传递情感、态度、信仰和各种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多形态的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师国学承模式变为院校培养,中医药院校为我国培养国学了大量高等中医药人才。时至今日,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日趋成熟,然而国学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国学来的中医药却要摆脱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架国学构,追求科学实证,日渐式微的原典理论已经成国学为人们对古典文化神坛的祭品,处处可见的“中国学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光怪陆离的文化标国学旗无论是在中医最高学术机构,还是在人们的国学普通生活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熟语,在此国学语境下的背离传统、背离经典的任何言论和行国学为都是对当下受众的误导,也是对中医原旨的国学玷污和嘲弄。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着力国学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应把中医药文化教育放国学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国学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生的综国学合素质。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国学成部分。
自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所谓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国学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发生、发育和发国学展的思想母体和动力源泉,科学与人文的成功国学交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质。中医药学是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国学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学史上,许多文明古国国学都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尽几千年的沧国学桑,目前硕果仅存且承传不绝的只有中医药学。国学数千年来,中医的实效性作用并没有因年湮代国学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的经验积累使国学她超越了时空局限而更臻完善,其关键的原因国学即在于她的文化性遗传,在于她具有先进文国学化的合理内核。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医国学药文化特色。
大学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国学应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学应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各高等学校国学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国学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国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9]。因此,大学教育承国学载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国学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国学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国学的重要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应成为中国学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德国学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学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则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在市场国学经济条件下,中医药学要继承、创新,中医药院国学校要发展、强壮,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国学视。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市场。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国学同时,更应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以中医药文化国学丰富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国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人们在一个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有意义事物的肯定性体悟。文化认同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而大国学的范畴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学习国学对建立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
(二)提高国学素养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国学素养离不开国学教育,毕天璋提出“我们暂时可以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医学本身和传统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就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学说思想都影响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而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精华。而国学中的经典无疑会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例如读《论语》可以让学生知礼、知仁义,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读《孟子》可以提升学生内心的道德感、提高社会责任感;读《庄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豁达洒脱;读唐诗宋词在让学生感受审美愉悦同时诗意的体悟人生,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心灵中有诗意,记忆中有历史,思考中有哲理。
总之国学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既是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学术界“国学热”的回应,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断改革和提升的应有之义。国学中包含的精华和优秀资源,能够为中医药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力量。
中医学的心得篇二十二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 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继承创新文明务实 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就是出入校门前永远的记忆,所需继承的太多太多,前辈们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后才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药房等等,创新,思维方式与药剂的创新,文明,谦而有理,务实,踏踏实实,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做好脚下,我觉得这八个字不光是运用在学习医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前辈们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们应该走的更加辉煌。如此一来,这大学,也算得上并未白上了。
2、医人医心 现如今太多病从心起,我们只能医人的躯壳,医人心,却是另一项浩瀚渺茫的工程,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断的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医人心?以佛心观人,人人为佛,以魔心观人,人人为魔,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终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是时代,历史的榜样,而是自己的榜样,做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拜访你,你由着他拜访,给他提点,解惑,自然能够医人心结,路还很长,无论是否从医,应有一颗医者之心。
3、目标 在医院实习的同学很多,有很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把实习放在首位的,毕竟只有那么一次,时间是那么的珍贵,岂能浪费,正因为这样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实习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无论自己今后是否从医,都要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对日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实习期间订个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进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各项急诊的处理,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杂病。定下目标之后,就向着目标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比毫无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应 医院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刚刚实习的同学可能很深有体会,没有课室,没有教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我刚开始也晕了,感觉自己太多东西不会了,又有太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了。
我认为:边干边学,干就是学。既然在临床学习就是应该是“实践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干有关诊断、抢救、观察、治疗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里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干活,而不是在看书,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在临床上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像有些同学说的一样,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学不到,其实这是方法不得当。我的适应方法是,看书结合临床,上班看病,下班看书;比如来了一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我会先把类风湿关节炎这章看一遍,掌握其诊疗规范标准,然后再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情况,对照书本,书本-实践-书本-再实践。事先看书可以指导你的临床实践,事后看书可以对你的临床实践予以校正、补充和深化。对于我们这些初出校门的实习生,在学校里看书是为了学习,而在临床工作中看书则是为了实践。
5、注重细节 在病房里工作,不但要记住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而且要记住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全部细节:药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细节。我们得经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等。给血压高的患者量血压,给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给有损伤的患者包扎换药等等。
6、培养思维 在临床工作,我觉得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这点也是我有所欠缺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接触病人后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就要求实习医生详细正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关信息是进行正确临床思维的关键,尽管现在先进检查设备很多,但是辅助检查只能取到辅助诊断,印证结果的作用,只有详细的病史和可靠的体征才是对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观依据。此外,还要建立严密的逻辑思考,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学,不严谨的“联想”,应对病人信息进行选择性编码,结合病人主要表现及其相关的背景因素,将各个方面的“症状”整合起来思考,抓住问题的实质,有限度地寻找相关理论来解释,而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世人多疾苦,在医院实习的时间,自己看到了许多病人背后的事,家境,付出,责任,承担,辛勤,汗水,泪水,荣耀,使命。哎,以善人心观世人,世人皆善!以魔人心观世人,世人皆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之所向,即为天堂。
本学期前,我曾上过武当山·太子洞拜访过洞中唯一的道人,贾爷爷,那双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灵魂,发自肺腑的言论,讲述着我们身上的责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为世界,人类,动物,植物,大的阴阳。历史留下精华,遗毒,责任,都将一代代传下,由我们承担!
壮哉我大中医!以蓬勃的文化,思维,带这个世界走向光明。
中医学实习心得体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