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男孩儿读后感(优质20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主题及个人感受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文体。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情感,提升阅读的价值和体验。读完一本好书后,我想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读后感是表达自己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与思考,也是一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方式。在写读后感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精炼,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我们的思想和感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写作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读后感风格。记得要保持原汁原味,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哦。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一
我是一位母亲,当女儿还没出生时,我就开始思考自己的养育模式,当孩子出生后,我在思考当事情进展的不顺利时我的反应,我想天下所有父母都会和我这样去思考。我们能确保宝宝在不停地哭闹,再将刚换好的寮步弄脏,甚至不好好睡觉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被爱和被认可吗?有些人会很快变成不可共患难的家长,变得只会在孩子好带时给予孩子支持和关心,可偏偏无条件的爱则在孩子难带的时候最重要。我想大多家长会和我一样没有做到在孩子最难带时给予无条件的爱。
因此,我们不应该给孩子压力,而是支持,温和的指导,鼓励,信任孩子日益增长的能力,必要时给予帮助。我们不应该让孩子参加竞争性强的活动,而应给他们提供享受学习乐趣的机会,用不需要战胜他人的方式去学习。我们需要鼓励更多,评价更少,永远无条件地爱着孩子。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二
《养育男孩》是一月份的阅读计划,但一直拖到三月才来看,上周才看完。
晚上加了他数学老师微信,第二天早上他数学老师通过后,我问了一下儿子在学校的表现。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就真的有状况,老师说他这学期上课不积极,作业错得多不说,还丢三落四没做完,并把他的作业拍了发给我看。
当时我就懵了,这才几天没过问,就退步到这种程度了。结合之前他跟我聊的话题,说班里有个女同学,长得漂亮学习又好,几乎全班男生都喜欢她。我意识到,孩子的教育不能再忽视了,决定去书上寻找答案。
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并没有艰深晦涩的术语,容易理解与领悟。全书一共十章,第一章总论男孩的特点——脆弱;第二章,论述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从出生到6岁,6~13岁,14岁了;第三章,讲睾丸激素对男孩的作用与影响;第四章,论述男孩与女孩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别;第五章,讲养育男孩时父亲该做什么;第六章,讲母亲与儿子的亲子关系;第七章,论述培养健康的性;第八章,讲到针对男孩的特征,学校应进行的教育改革;第九章,论述男孩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第十章,讲男孩面对的社会挑战。
从书本的结构来说,从男孩自身的特征出发,兼顾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涉及到了成年前的各个年龄段,可以说是比较全面了,而且书中也列举了许多实例来阐述和分析。但有部分章节,讲得不是那么逻辑清晰,比如第五章——父亲应该做些什么——里面有一节“不必强迫孩子”,例子和观点总觉得是在隔靴搔痒。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我也特别关注男孩6~13岁这一阶段的阐述,许多描述也跟我遇到的问题相似,涉及到的理论与方法对我目前具有指导意义。“如果孩子能够得到家庭成员的表扬和肯定,并且能与家人进行良好的交流,那么虽然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也不会感到特别有压力。”这一点,让我想到儿子一直对自己皮肤黑而困扰的事。身边的人经常就他的皮肤黑取外号,我们也不以为意。又一次,被别人称呼“小黑牛”时,他生气地回复:“你才黑,你才是‘大黑牛’呢!”我把这件事当作他性格外向的证明,在一次聚餐时讲时,在座的有位老师,批评了我,说我不该在公众场合谈论这个问题,而且他反对别人说他黑,也说明他是非常在意自己黑,在意别人说他黑的。当时我还不觉得有什么,直到有次他不无感慨地说:“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白,而我这么黑呀!”这时,我才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他的内心是自卑着的。所以就尝试着告诉他:“皮肤黑并没有什么不好,恰恰是健康、活力的表现,你看你多擅于运动。”也牢记在心,以后多正面引导他,而不是把这个问题不断强化,让他不断得到负面的暗示。
在第三章,关于“男孩需要明确的指令”,不光对养育自己的男孩,对我现在担任的男生班主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班56个同学,全是男生,刚接手,纪律混乱不堪。许多学生跟我反映,自己今年变好多了,以前怎样怎样,老师也不管。借鉴书中的经验,明确告诉他们:要么遵守纪律,要么离开。并把相关违纪处分条例公布且让他们牢记,对于已经触犯了的同学,及时给予处分。暂时不能说有显著的效果,但如果不给他们明确的指令,让他们懂得三件事——谁负责,规则是什么,规则能否得到公正执行——这群十五六岁的男孩,真不知道要闹出怎样的混乱局面。
第六章,母亲与儿子部分,特别实用。书中指导母亲在男孩的各个年龄段应该扮演的角色,上学时,辅导他学习,监督他,为他制定规则;长大后,成为孩子的顾问和朋友。这对母亲的要求并不低,所以作为母亲,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母亲的成长过程。“自然结果”和“公正意识”,也就是说,孩子要汲取经验总结教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同时,只要是有关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和他商量再决定,不然只会事倍功半。“让男孩做家务”,也有利于男孩成长,摒弃传统观念,认为男孩做家务成不了大事,而要他在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时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他将来独立生活,还可以趁做家务时,多一些交流的机会。比如上次他跟我说的,同学间男孩喜欢女孩的小秘密,就是跟我一起整理房间时跟我聊天说出来的。
对于儿子跟我谈的,男生喜欢某某女生,某某女生喜欢他的问题,在第七章——培养健康的性——也找到了解决的方向。对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味指责批评,应该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跟女同学也成为朋友。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的亲情和温暖越多,他们长大成人后越会有安全感,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这一点,身边同事也跟我上了一课。有一天晚上在办公室,儿子在做作业,我在看手机,让儿子把作业给我检查,一些简单的题目做错了,我就开始数落批评他。虽然书本的道理看了许多,可到自己身上时,往往就忘了理论的存在了。同事趁孩子去改作业时,悄悄叫住我说:“孩子要多鼓励他,赞赏他,你越肯定他他就会越努力。母亲伟大就伟大在这里,陪伴和鼓励。别人尝尝问我是怎么培养我儿子考上清华的,其实也只有两点:高效陪伴,鼓励赞赏。你这样做了,孩子就有了安全感,什么事情都敢跟你交流了,他以后也不会被网络之类诱惑。真的,多鼓励他,多表扬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他的一席话,说得我脸发烫。真的很感激,能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不足,让我有机会去改进。也很感激能有众多优秀的育儿书,可供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参考。
这不能说是严格的读书笔记了,只能说是阅读过程中,一些结合自己实际的零碎的想法。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三
看完《无条件养育》,之前认为惩罚孩子是万万不行的,属于居高临下的判罚,其实表扬孩子同样属于居高临下的施予,是属于硬币的两面。虽然一个听起来残忍,一个听起来是赞赏,但都属于强者对弱者的一种评判。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不管是之前的传统教育里的惩罚包括体罚,还是现在所倾向的不打赏识教育,本质上针对的是孩子的行为。我们做到宠辱不惊,不因为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好的表现就怎么样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己心理上首先保持一个平常心。特别是优秀的孩子,不需要有压力地成长,他们需要自我感觉好,对自己无论是什么样的都认同自己。因为优秀的孩子就是老师口头表扬的对象,尤其要摆正心态。经常受批评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无条件认同。所以中等的孩子更容易保持平常心。
我们的教育模式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无条件接纳她。一下子心理就没有负担了,真正拥有了健康的心灵..
在《无条件养育》第七十二页里,艾尔菲。科恩提到关于孩子入学年龄的问题。里面谈到在作者小的时候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早一年上幼儿园,因为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现在会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晚一年上学,因为孩子可能会因为比同学年龄大而更加老练。他认为,这种养育行为上的180度大转变滑稽而可笑,但是二者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决定是否是真正建立在孩子的需要之上。
这也让我反思,几年前我就决定让锐宝晚一年上学,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行为。
不得不承认,我也有觉得让锐宝比同学年龄大显得有些沾光的想法,因为孩子越小,差几个月接收和理解能力都会有不同,我的确有这样可以增加锐宝自信心的认识。但又不完全是,这是因为国内教育现状以及锐宝的年龄相联系的。锐宝出生在九月,如果去年入学,他才不到六岁,在班级里会是最小的孩子。可能在识字量和数学上不会比别的同学差,但是他在力量和身体发育上,手指肌肉发育能不能跟上一年级作业多的情况,都是我要考虑到的。如果早一年上学,可能会让锐宝会因为作业过多而失去对学习探索本身的兴趣,这才是我担心的。并且,因为在班级里会是年龄最小的,就有可能在作业上不如别人写的快,而拉整个班级的后腿,老师有可能会经常有批评,批评有时会伤害到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与其这样,还是让锐宝晚一年好点。对于低年龄的孩子,老师和来自外界的批评,有可能会引起孩子对学习兴趣减弱,我不想去冒这个险。
而晚一年上学,锐宝和一起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入学,可以多玩一年,在身体发育上,接收理解上更加好一些。如果学校作业少,当然更好,他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就可以去打打乒乓球或者报名参加他喜欢的小牛顿实验班。如果作业多,他的手指肌肉发育强劲一些,写作业的时候,伤害有可能就少点。如果他作作业快,当然好,可以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做作业慢,也不会引起他太多的反感。即便是晚上一年学,锐宝还是有曾经因为作业多而泪眼汪汪让人心疼的时刻。即使是现在,他还会说不喜欢周末,因为作业布置的会比平时要多!
我改变不了学校教育的现状,尽管当时为锐宝挑选这个学校,在我们当地还是作业最少的,可是因为年级组长是一个以作业多为好的教育理念。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我都要去考虑到!怎么样做,可以保护好锐宝对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我还是觉得,我让锐宝上学早一年还是晚一年,都是为了保护他探索、学习的兴趣来选择的!很庆幸,目前来说,晚一年上学的决定,还算好!
就在刚才锐宝睡觉前,我还和他聊天,问他,现在是复习了,他会喜欢吗?(因为我担心复习会不会有些让他枯燥)锐宝说,他喜欢,“因为复习也会有些有意思,有趣的知识”。我想,关于入学年龄早晚这件事情,就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对他来讲,兴趣,会是他最好的动力!
昨天《无条件养育》这本书到了,尽管已经读了不少与之相似的书,但还是想了解多点关于《无条件养育》方面的东西。
上周和锐宝同学的妈妈讨论关于孩子的兴趣的时候,有妈妈说,为了让孩子长大了有个兴趣,就得培养孩子弹钢琴,尽管孩子已经明显表示他不喜欢,没兴趣。难道我们比孩子自己更加清楚他的兴趣是什么吗?还是我们认为孩子是个不知道自己兴趣所在的没有能力的人?!这让我想起武志红先生在他的书里写的一位妈妈始终不给孩子买她喜欢吃的冰淇淋的故事。
小姑娘一直想吃这种口味的,而妈妈一直坚持自己的女儿不会喜欢这种口味,而是会喜欢妈妈给她挑选的口味。
一个连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没有选择权的孩子,怎么可能做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记得当年曾经在锐宝一岁左右的时候,看到一篇网络文章上有位妈妈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她的孩子两三岁左右,喜欢拨家里花盆的花草,她妈妈采取的行为就是:当孩子拨花草的时候,就不抱孩子,当孩子不拨花草,妈妈就抱孩子。当年觉得似乎这个方法很好,但是随着学习育儿和心理学知识越来越多,就发现了其中的弊病那就是:你做的对了,你才值得妈妈抱(爱),你做的不对,你就不值得妈妈抱(爱)。
看了一些小巫的书孙瑞雪的书,慢慢开始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爱和尊重。我只是陪伴孩子,在他需要我出现的时候,在他主动要求我帮忙的时候,我会和他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绝不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去全力包办。
从这点来说,其实我也很喜欢蒙台梭利和华德福的教育理念,相信孩子才是他生命的主人,我们当家长的只是陪伴他她们成长。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四
学校开展幸福工程也已很多年,老师们在工作中享受着运动、读书等带来的幸福。从每学期末图书馆的统计中发现,我们生活老师的阅读量是最大的,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了。这学期因为图书馆改造,老师们无法借阅书籍,生活部就为大家购买了一些教育书籍,不定期的交换阅读。这次我们工会分发到的书籍是《无条件养育》,老师们看了这本书后,在对照目前自己对自己孩子的养育,感叹的确做得不够到位。
在日常的管理中,一些孩子总是听不得批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是不是因为一直以来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比别人更有价值,所以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比别人有价值。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有真正独特的价值,孩子所有表现都有价值的,没有做到父母要求的期望同样有价值,因为孩子在朝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走,这是一种享受。
我们需要的是还孩子自主感,不是被贴画所控制的喜怒哀乐,当孩子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孩子的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就知道怎么帮助他们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即使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也让孩子更好地看待自己。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五
我记不得在什么时候看过一个故事,故事应该是一个中学生写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孩子和妈妈吵了一架,吃完饭,父亲说儿子,陪我下楼走走,然后,父亲跟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我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你妈妈,你也不例外,希望你以后要尊重她。当时,觉得这个父亲真厉害,而这个孩子不仅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更加的崇拜自己的父亲,相信长大以后,也会懂得尊重女性。
“不要用这种强调和你妈妈讲话,否则我得管管了”
这时,萨姆的妈妈可以好好的教导萨姆了。
这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我想这是一个合格父亲的基本素养和逻辑。说素养是因为尊重女性就是最基本的素养,而说逻辑,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一定是同一战线的。否则,一个立规矩,一个拆台,孩子就会钻空子,就会取巧,就会变得无法无天。爱孩子不是让他无法无天。
我记得余世维讲管理课时讲过一个他家的例子,说孩子有一个阶段就是爱看动画片而不按时吃饭,到了吃饭时间,你叫他,他根本听不见。于是,余世维就联合孩子妈妈,一起搞了一个“春风行动”,到了吃饭的时间点,就叫孩子吃饭,但其实算准了孩子看动画而不吃饭,于是他们就把饭统统吃光,并且,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冰箱也是空的。当孩子看完动画片,过来吃饭,发现饭都没有了,他们还很无辜的说,叫你吃饭,你没过来,以为你不饿,我们就都吃了。孩子去冰箱找东西,看到冰箱也是空的,于是就绝望的哭了起来。但是,他们还是狠下心,要坚持,孩子饿一顿,没有关系。孩子回到自己房间一直哭,妈妈就想起来,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第二天一早,妈妈早早起床做饭,发现孩子也早早的下来等着开饭,以后再叫吃饭,立马到桌子旁边。
虽然不敢说这个案例是否能够管用,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行动一致,否则,如沐春风的行动,最终可能也是失败告终。而作为父亲,更应该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关心妻子,尊重妻子。而这,会让孩子在成长中受益无穷。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六
最近读到《养育男孩》《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很好的两本书。
和孩子沟通也许是每位父母最头疼的事了,有时我在想,该怎样和孩子聊幼儿园的.事呢,豪豪不怎么喜欢回家说幼儿园的事,不知道为什么,问他他也不喜欢说,是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吗,还是我聊天的方式他不喜欢呢,很喜欢听豪豪说话,小大人一样的,最近还经常“训斥”我,指着我的鼻子说我“这样不对,应该那样,你知道吗?给你一个大拇哥,不给你小红花,”等等的,我想,也许是我平常就是这样和孩子交流的吧,还是在幼儿园老师是这样的呢,该反省了。爱孩子就该尊重他,倾听他,允许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允许他去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当然是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其实,不只是对孩子,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也是需要倾听倾诉,需要尊重的不是吗?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群都是适用的。
尊敬的家长们,请你们放低姿态去爱孩子,把声调调低,让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爱你的尊重吧!
蹲下身子,和声细语的说话,不只是女人,妈妈们可以做到,爸爸们也可以的!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七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当然,每个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正直的,健康的,有责任心的,积极向上的,充满爱心的,自信的……那么我们每个孩子都会如父母所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天下没有生来就“听话”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独一无二的人格,都会给父母带来无尽的挑战,尤其是挑战我们的耐心。面对现在生活和社会的压大,于是我们对孩子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无形地把自己的压力强加给孩子,所以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教育不能以“听话”为目标,强迫孩子听话,或者是要求孩子成为你所希望的人都是有条件的爱。这样的教育有失短视,着眼于立竿见影,让孩子乖乖就犯,受我们的控制,但这样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问题。而无条件的爱则目光长远,着眼于长期效应,赋予孩子安全感,力图让孩子充满爱心地成长为自信、独立、品行端正、负责任、有担当的人。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八
因为我的宝贝是男孩,所以找到这本书学习一下,一开始我觉得教育男孩女孩不用特别区分,父母只要可以给孩子爱,不用分性别来教育,但不然,读了才懂,男孩和女孩有着根本不同,从怀孕开始,就会开始影响孩子,生理基础很重要,男孩子对于分离焦虑会更敏感。此时我联想到一泽上了两次幼儿园时的经历,第一次是在19个月时,孩子回家后也哭闹不止,三天后就生病了,第一次入园失败。之后26个月开始第二次上学,开始的一周基本是一位幼儿园老师专门照顾他,说起来真的也很感谢宝贝第一位老师:禄老师。所以这次很顺利的入学了。所以不要让男孩过早的入学,晚一点有晚一点的好处,男孩语言发育也比女孩晚一些。
在男孩的教育中,爸爸要多和孩子一起玩男孩才玩的游戏,比如:打架中也会学到很多,打疼后,分析如何不伤害对方,生气后如何安慰对方。充分感受爸爸的存在。看过这本书,我推荐给我老公,这本书真的很实用,我们共同学习,体会养育男孩的快乐。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九
一本书翻下来觉得内容并没有销量那么出彩,对我个人的收获而言:一是作为女性和母亲,略科普了一下男孩的生理特点,包括激素和大脑结构;二是一再强调了父亲在养育男孩中的重要性。
整本书概括起来主要讲了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叫温柔岁月。这个阶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
在这个阶段,妈妈是孩子寻求爱情的第一参照;如果妈妈有兴趣教孩子知识并且乐于和孩子交流,会很好的促进他的大脑发育完善,使他获得更多的讲话技巧,从而使他再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另外,现在很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早早地让孩子上托班,或者过早使其独立。但是要注意了,男孩入托其实不宜过早。3岁以后分离更容易让男孩感到焦虑,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从而在感情上封闭自己。
所以对这个阶段的男孩来说,细心的亲人或者有责任心的保姆看护比进托儿所要好得多!
对男孩来说,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和照顾他的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信任那个人――能感受到别人的温暖并理解别人的善意。
对6岁下的男孩总体来说,性别差异并不重要,妈妈是最主要的看护人,(当然爸爸也可以胜任)不过,有一到两个主要的看护人爱护孩子,一直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到安全,他的大脑就会得到充分发育,从而获得与人亲密交流的技巧。这样的孩子也会更喜欢与人合作和热爱学习。
第二阶段是6-13岁。在这个阶段,是爸爸对孩子产生影响,同时也是在儿子心中树立英雄形象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从情感的角度来看,爸爸变得更为重要,男孩会更留意爸爸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像爸爸学习(虽然这让妈妈嫉妒无比)爸爸必须抽空陪伴孩子,赞扬和亲近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并与妻子一起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14岁以上,向男人转变。父母需要为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引导者,可以是家庭集体活动、社区学校或者是除父母外其他爱孩子的成年人。
书中强调了除父母外,另外成年人对男孩帮助的重要性。这也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遇到问题已经不再往内寻求解决方法,而倾向于向外,向朋友和其他成年人寻求答案了。所以,为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引导者,比如出色的教师、教练等人。是父母们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
读完这本书,才发现男孩的成长,对家庭,特别对妈妈来说是渐行渐远的,仔细斟酌,却也是好悲伤的事实。哎,所以,好好珍惜现在共处的时光吧,然后再学会慢慢放手,再只能默默关注了。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哪有容易二字,努力,共勉吧!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
摆脱软弱,遇事不哭泣,孩子需要培养坚强的性格。爸妈需要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如单独活动,和陌生人谈话,与小朋友来往,自己完成作业等。即使有一定困难也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只有孩子经常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他才能体验克服困难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并变得坚强起来。
做有主见的boy。
妈妈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但是听话和有主见并不矛盾。孩子有自己的见解,懂得明辨是非,能更好的理解大人的指令并听从。
想要孩子有主见,就要给孩子多锻炼,这里的锻炼并不是体格上的锻炼,而是让孩子多做一些事情,。接触、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有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逐渐变成有主见的孩子。
此外,父母还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见解很可能和我们不同。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不同见解,才能更好的帮助他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不要以孩子小不会做为由,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在家中要让孩子担负一定的责任,例如收拾碗筷、扫地、晾晒衣服等,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的学习和掌握如何做家务,让孩子长大后具备独立的生活技能。以后哪怕一人在外生活,也能照顾好自己。
妈宝男常见特征。
一:软弱。
爱哭,妈宝男给人的感觉就是超级爱哭,动不动就掉眼泪,说好听是情感细腻,不好听就是性格软弱。这也是妈宝男常见的特征,自小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没有经历太多的挫折,遇事就想退缩躲避,求助父母或他人,不擅长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
二:没主见。
妈宝男通常对妈妈很孝顺,重要事都由妈妈做主,看似很美好对吧?但是,妈宝男习惯于听令父母,从不会主动下决定,这和选择困难症不同,而是根本没有主见的表现,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社会,就极易陷入恐慌当中。
三:不独立。
妈宝男做起家事来往往一塌糊涂,更多时候还是要靠妈妈照顾,甚至内衣裤都要妈妈来为他洗。如果要提起做饭,那就更别奢望了,根本是等妈妈做好只顾吃的那种,仿佛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一
我有一个没到两周岁的儿子,作为一位新手妈妈,对养育男孩这件事还有几分紧张。我觉得自己还能凭借回忆理解女孩的心思,而对于男孩的教育、男孩的特征等还较为陌生,需要多学习多思考。于是,当我在给宝宝选择购买绘本时,《养育男孩》这本书便吸引了我的目光,拜读之后,我发现无论作为一名母亲,还是一名小学教师,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于是在此总结回想一番。
看完这本书的第6章“母亲与儿子”,我意识到,0至6岁的孩子最需要母亲的关爱,宝宝的依恋也让母亲感到幸福。我会多陪伴他,多鼓励他,使他充满信心,和他看一起画书,陪他听音乐玩玩具。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要多对男宝宝讲话。培养他的运动能力,因为男孩需要锻炼肌肉,这样也会有利于书写等精细动作的发育。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鼓励他学做饭,然后一起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母子之间不仅需要感性的接触,也需要理性的交流。只有优秀的母亲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子,我们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忘了让自己变得优秀,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榜样。还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母亲越来越全能了,孩子却越来越缺失父亲的陪伴了。父爱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是应该占的比例越来越多的。我想父母之间如果能在这一点上做到很好的'沟通协调,那么这样的家庭氛围更利于男孩的成长。男孩需要有领袖,需要有规则,需要规则公正合理地执行。我一直就有些担心会宠坏了孩子,这一条建议很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的第8章“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不少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意见。其中有一个科茨沃尔德实验是我印象深刻的,英国莱斯特郡科茨沃尔德中学做了一个实验:上英语课的时,男女生分开授课,老师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点也调整了教材和授课方式,男生班还设置了写作强化和精读课。这个实验进行了两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男孩、女孩们的成绩都有提升,原来分性别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高分,而且他们的行为方式、注意力和阅读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作者分析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注意到了男孩、女孩的区别,在这种环境里,男孩和女孩都能放松下来,男孩更加坦率,更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担心自己暴露不足而故作生气;女孩也变得更加自信,不必担心受到男孩的攻击。虽然分性别开设班级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实施的,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会进行不少学情分析或分层教学设计,我们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进行设计,却很少会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考虑,这也是值得我们改进的。
注意到这本书中有一个观点就是“男孩的入学年龄应该往后推迟一年”,书中论点:与女孩相比,在智力方面,男孩子的发育有些缓慢,大约比女孩晚6—12个月,在完成精细动作所需的协调能力方面发育得尤为迟缓。他们仍处在“粗放式发育”阶段,更渴望到处炫耀自己的肌肉,因此他们无法老老实实的坐很长时间。许多国家对此得出一个代表性结论:男孩子的入学年龄应该往后推迟一年,但是,男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应该更长一些。这样,男孩的年龄总是比同班女孩的年龄大一岁,在智力方面,男孩已经和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这本书是根据西方国家的教育情况来做总结,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教育国情,但作为教师,我们在与男孩和女孩的相处,教育上也都必须是要有区别的。旺盛精力的男孩在目前学校环境中很难得到宣泄,如果没有机会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富有创造性的事,他们肯定会惹是生非。老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们营造一些活动,如野营、毕业典礼,这会让他们铭记一生。我们可以利用男孩子爱玩、需要体验式成长的特性,多与他进行一些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模拟生活,去了解纪律、交际、礼仪;针对男孩们的弱项——语言和表达能力,给予特别的帮助,比如转为男孩们加设语言、阅读、戏剧等课程。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是学校需要更多合格的男教师。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增多、男性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很多男孩得不到爸爸们很好的照顾,而6~14岁的男生正是他们需要得到男性榜样的阶段,因此,小学应该引进大量的男教师。目前来看,我们学校和我国大多数学校男教师的数量却屈指可数,这有待引起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范院校的`重视。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二
古人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书,好比是我们的人生引向,是我们忠诚的朋友,也是我们终生的伴侣。
我喜欢读书。什么天文地理、名家名作、武打小说等我都喜欢看。但看过的书都完好无损、整齐地摆在我家的.那个大书柜里。随意抽出一本书,翻开看一眼,映入眼帘的是书上那密密麻麻的小字,还有用红笔所做出的记号,以及因反复看书而被揉皱的纸张。今年暑假我又看了一本书叫《袖珍男孩儿》。
他的机智、努力、坚持,无不让我为他鼓掌,无不让我感动。
一个失去父母,身高不足5厘米的袖珍小男孩儿都能成功,都能完成自己的梦想,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却为何不能呢?但我恰恰相反。我从小也有梦想,想成为舞蹈演员,因此,妈妈给我报了舞蹈班,刚开始几天还好,一星期以后,横劈、竖叉、下腰练得满头大汗,我想放弃。“哎,太累了!不想当舞蹈演员了。”我自言自语道。
两个星期以后,妈妈问我:“练得怎么样?”我低着头唉声叹气地说:“不要学了,太辛苦了!练得好又怎么样?又没有出息的。双休日,还是赖在家里睡懒觉吧。”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就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小囡,我花了这么多的钱,你居然不想学了。你看,埃里希·凯斯特只有5厘米的身高,要成为一名闻名世界的杂技演员呢?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我听了妈妈的一番话后有所启示:他的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过魔术师约克斯·冯·波克斯教授的精心培育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换来的。他的成功,蕴含着多少心血和汗水啊!我是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既然拥有梦想,就要用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去做了,虽然成功的几率不是百分之百,但是你一定不会后悔;但你如果没有努力,那你就一定不会成功!”
通过《袖珍男孩儿》阅读,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不管你多么弱小,绝不要低头,只要坚持,并且努力,就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成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要以埃里希·凯斯特为榜样,使自己变成一个意志坚强勇敢的人,最终,一定能到达彼岸,梦想成真!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三
《养育男孩》内容概要:了解男孩成长过程的三个关键阶段,培养他所有积极正面的品质,在适当的时候让最合适的人陪伴他、影响他,引领他成长……数年后,作为父母,我们将为此而收获骄傲!这是一本家庭必备的育儿书,一本丈夫会悄悄从妻子手中偷走的书,它简单、直接、易于阅读。
《养育男孩》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友:其实纸质的书还没有正式看,那是准备给我父母看的。我是先看了网上的电子书才买的这本书。姐姐先有女儿,现在已经13岁,我儿子现在才1岁10个月,两个小孩都是父母帮着照看。母亲总是说我儿子这不行那不行,姐姐的女儿以前有多棒。有时搞得我也很烦,在怀疑儿子是不是有点笨呢。尽管她也当着我儿子的面称赞他很棒,但是我知道那不行真心的。她时不时会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她的真实意思。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虽然可能他不是,但是在母亲的心里他永远是!为了阻止母亲再在孩子面前流露这样的想法,在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里的观点:女孩已经在口齿伶俐地讲故事时,男孩可能还才仅仅能讲简单的句子;女孩已经心灵手巧地剪纸时,男孩可能还不能很好的拿前刀,这是他们的.性别决定他们的不同。我决定一定要想办法买到这本书,让母亲终止她的观念,不要再给孩子心理负担。不管这本书的其他内容如何,就这一点就够了,它会给所有母亲信心。其实儿子也不很不错,他也会讲故事,也会做一些简单的剪纸类,只不过没有表姐小时候那么口齿伶俐而已。
养育男孩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养育男孩》让我对养育儿子充满信心!在需要的时候遇到一本好书犹如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一位适合的爱人。儿子诞生之前,我觉得养孩子没什么难的,只要让他吃饱穿暖就可以了。然而,在儿子降生后,我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太过简单!养好孩子,尤其是养好男孩原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儿子和我小侄女同年同月生,小侄女非常安静、乖巧,而我儿子非常好动,易怒、暴躁。同样做母亲,小侄女的妈妈和我比起来就要轻松许多。带我儿子让我感觉到快乐的同时也倍感疲惫和焦虑。莫非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男孩比女孩养起来需要付出更多心血?我担心随着儿子一天天的成长,我无法教育引导好这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宝贝。邻居一位男孩的母亲在于我聊天的过程中似乎对我的焦虑有所察觉,建议我看看《养育男孩》。于是,我便在网上定了这本书。书一到手,我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不到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心中的焦虑和担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信!如果您也是一位新手妈妈,我强烈建议您买一本《养育男孩》,看封面您会赏心悦目,读内容您将受益匪浅!以前只知道中信出版社财经类的书做的不错,没想到中信出版社亲子类的图书做的也这么精致,实用!《养育男孩》装帧精美,内容实用,是男孩父母的必备手册。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四
如何去判断一个育儿博主或者作者。就是有没有跟你说明一个具体操作手段背后的原理,它是只告诉了你“我们对孩子应该鼓励不应该表扬”还是他是否真的跟你讲清楚了这个背后的原理。
而且他是不是忽视了整个的固定式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原理,只是给你截取了这个原理其中的一个片段来解释这个行为。
如果他只是教给你一个手段,那其实他就是一个不负责任,或者说是内功不够的一个网红博主。
那些只教操作技能,还有某些句式的,这样的教育方法,就很像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只刷例题。就好像你学物理,你刷了好多例题,但其实你连牛顿第一定律都不知道跟你做那些例题到底是不是有效的?如果你特别幸运,那例题里的情况跟你孩子是一模一样,那兴许它会有效,情况不一样的话,用了一下,一看没有用,然立刻转去用新方法再去刷别的例题,这样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和迷惑。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五
曾经我也是多么坚定的认为“将规则内化,让孩子做到自律”是纪律教育的一个目的,我同样认为,做父母的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并传递给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是这句话却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加严重的“顺从”。虽然,当上完生命的课程,我一直在思考规则的建立和执行是不是应该有着“变通”和弹性,但却仍然认为“自律”还是教育的一个目的,并不曾怀疑。再说价值观,人生观,也许我们是不可能要求孩子与我们有同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需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如何做到,我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六
那会是个什么画面呢?30年后的一个下午,我正在收拾渔具准备去垂钓,正在找我喜欢的那顶遮阳帽,门口停降下一辆49年新款的特斯拉,车门轻启,下来一位女士。她扎着高高的马尾,额头特别高,穿着米白色丝质衬衫和黑色西裤,蹬着一双矮凉鞋,显得精神干练且特别的自信。那一对大耳朵和浅浅的微笑和那一笑就弯弯的眼睛,可爱又有活力。只见她对我夸张的招招手,喊道:“嘿,尧哥,这是准备去哪呢?”我便不自觉的开心起来,因为我那古灵精怪的闺女回家看我来了。
相信每个爸爸都特别喜欢自己的“小情人”,也正是这份深深的喜欢让我们生怕我们的小公主在成长的路上受到任何伤害。这也是我选择看这本书的原因,很感激这本书给未来20年养女女孩提供了一个思路框架,要注意哪些,哪些需要做,哪些不能做。
之所以没有特别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总觉得这本书一个是讲的太浅,讲得都是些不能深入人心的教条,很多例子也是看完就忘。比如提到青春期女孩和爸爸相处,爸爸因工作繁忙疏忽了和女儿的相处,缺失了陪伴和关注,然后就想办法和女儿一起去出差,最后女儿评价这是她最好的一次旅行。但是爸爸做了啥,如何做的,书里提的特别少且浅:倾听。而怎么去倾听,方式方法却没有。这个我很失望。
另外令人失望的是,我看这本书是奔着养育女孩去的,但是整本书能看到除了所谓对于过早接触性感危害和大环境消费女孩的批判外就剩关于体重的过分关注的警醒而已。其他很多内容都可以适用于男孩,作者完全可以稍微改改出一本《养育男孩》或者《养育孩子》。后来发现,作者真的有一本《养育男孩》的书,搞的我差点没去搞一本看看。另外还有部分内容可能是带有西方国家的特色了,比如派对文化、毒品和酒等等这些也和我们的生活有点距离。
总体来说,这本书多多少少还是会给你一些养育孩子的大道理和经验及建议。网上看到一个很不错的思维导图,稍微按自己的意思调整了下,大概也就是整本书的思路框架了吧。最后我也来说句不会错的大道理:培养女孩我们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倾听,给予她正面的鼓励,在合适的范围中保护她不被外界伤害而又能自主独立的成长起来。
嗨,宝贝闺女,爸爸希望能给你永远微笑的能力。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七
我有一个没到两周岁的儿子,作为一位新手妈妈,对养育男孩这件事还有几分紧张。我觉得自己还能凭借回忆理解女孩的心思,而对于男孩的教育、男孩的特征等还较为陌生,需要多学习多思考。于是,当我在给宝宝选择购买绘本时,《养育男孩》这本书便吸引了我的目光,拜读之后,我发现无论作为一名母亲,还是一名小学教师,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于是在此总结回想一番。
看完这本书的第6章“母亲与儿子”,我意识到,0至6岁的孩子最需要母亲的关爱,宝宝的依恋也让母亲感到幸福。我会多陪伴他,多鼓励他,使他充满信心,和他看一起画书,陪他听音乐玩玩具。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要多对男宝宝讲话。培养他的运动能力,因为男孩需要锻炼肌肉,这样也会有利于书写等精细动作的发育。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鼓励他学做饭,然后一起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母子之间不仅需要感性的接触,也需要理性的交流。只有优秀的母亲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子,我们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忘了让自己变得优秀,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榜样。还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母亲越来越全能了,孩子却越来越缺失父亲的陪伴了。父爱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是应该占的比例越来越多的。我想父母之间如果能在这一点上做到很好的沟通协调,那么这样的家庭氛围更利于男孩的成长。男孩需要有领袖,需要有规则,需要规则公正合理地执行。我一直就有些担心会宠坏了孩子,这一条建议很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的第8章“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不少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意见。其中有一个科茨沃尔德实验是我印象深刻的,英国莱斯特郡科茨沃尔德中学做了一个实验:上英语课的时,男女生分开授课,老师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点也调整了教材和授课方式,男生班还设置了写作强化和精读课。这个实验进行了两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男孩、女孩们的成绩都有提升,原来分性别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高分,而且他们的行为方式、注意力和阅读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作者分析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注意到了男孩、女孩的区别,在这种环境里,男孩和女孩都能放松下来,男孩更加坦率,更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担心自己暴露不足而故作生气;女孩也变得更加自信,不必担心受到男孩的攻击。虽然分性别开设班级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实施的,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会进行不少学情分析或分层教学设计,我们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进行设计,却很少会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考虑,这也是值得我们改进的。
注意到这本书中有一个观点就是“男孩的入学年龄应该往后推迟一年”,书中论点:与女孩相比,在智力方面,男孩子的发育有些缓慢,大约比女孩晚6—12个月,在完成精细动作所需的协调能力方面发育得尤为迟缓。他们仍处在“粗放式发育”阶段,更渴望到处炫耀自己的肌肉,因此他们无法老老实实的坐很长时间。许多国家对此得出一个代表性结论:男孩子的入学年龄应该往后推迟一年,但是,男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应该更长一些。这样,男孩的年龄总是比同班女孩的年龄大一岁,在智力方面,男孩已经和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这本书是根据西方国家的教育情况来做总结,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教育国情,但作为教师,我们在与男孩和女孩的相处,教育上也都必须是要有区别的。旺盛精力的男孩在目前学校环境中很难得到宣泄,如果没有机会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富有创造性的事,他们肯定会惹是生非。老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们营造一些活动,如野营、毕业典礼,这会让他们铭记一生。我们可以利用男孩子爱玩、需要体验式成长的特性,多与他进行一些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模拟生活,去了解纪律、交际、礼仪;针对男孩们的弱项——语言和表达能力,给予特别的帮助,比如转为男孩们加设语言、阅读、戏剧等课程。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是学校需要更多合格的男教师。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增多、男性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很多男孩得不到爸爸们很好的照顾,而6~14岁的男生正是他们需要得到男性榜样的阶段,因此,小学应该引进大量的男教师。目前来看,我们学校和我国大多数学校男教师的数量却屈指可数,这有待引起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范院校的重视。
一本好的书是需要多次的去与它接触交流的,我想每一遍的再次阅读都会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当我再次拿起它时,都会有更多的收获,在育儿和教学的路上不断前行......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八
男孩和女孩是如此不同,养育他们也需要不同的规则和技巧。你要好好把握噢!你可能觉得男孩总是很调皮,总是给你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你的话。其实,有些行为恰恰因为他是男孩。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你要做到:多拥抱你的男孩。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让男孩走进集体。
误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执。
误区: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听力不如你。
误区:你说了好几遍,他也没听见。你觉得他是故意的不听你的话,所以你很生气。
事实:他就是没听见。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好,特别是在他们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这时,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这种陌生的噪音。你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同时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从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误区: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女孩脑子好,男孩会思考。
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误区: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误区: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教男孩学会自律。
误区: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十九
一个贫穷却不低贱的男孩,一个矮小却不卑微的男孩。他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读书。他的父母都是农民,被—迫于生活的无奈,年幼的他开始了自己的拾荒生涯。而这个袖珍男孩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反而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学完了高中所有课程。他就是——魏泽阳。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跟魏泽阳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可是谁又能像魏泽阳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奋斗。
就比如说我吧!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可是我却像大多数人一样,嘴上说说,行动上却没有任何的付出。一整天,都懒懒散散的。做作业时总是一边玩一边做。每天早上还需要妈叫。而在我的身上就可以发现缺少了魏泽阳坚强的意志,执着的奋斗精神。从今天开始,我要像魏泽阳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勤奋读书,自强不息。因此我也明白了:读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命运。
养育男孩儿读后感篇二十
没有遇见安东尼·饶博士著作的《如何养育男孩》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焦虑的妈妈。那时的我刚刚生完二胎根本无暇顾及大宝,于是我急切的把大宝送至幼儿园。我以为分离焦虑不会持续太久,然而哭泣、喊叫、拉扯和推搡很久都充斥在我和大宝之间。当时的我既疲惫又沮丧,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直到在樊登读书会节目中看到饶博士这本书。本来我是不抱希望的,因为之前买了一堆育儿书籍都感觉实用性不强,收效甚微。对于没有多余精力的我来说,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是关键,幸好遇见了这本书。
书中的第一部分先讲了男孩儿的特性。因为男孩大脑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控制身体活动、空间意识和分类信息的区域,而女孩的大脑重交流与人际,所以他们好动、顽皮、甚至会有很多不良行为,当他们跑跳、旋转、喊叫甚至在你叫他时无动于衷,都只是因为他是个男孩。从养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女孩比男孩好带。
帮我们了解了男孩的特点之后,第二部分饶博士就通过案例针对如何培养男孩8大能力进行了阐述。饶博士认为培养男孩的社交力、共情力、运动、自控力、面对失败的能力、奇幻思维、耐挫力、与老师相处的能力是养育男孩的关键。
其中有两个案例我印象特别深。一个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几个男孩不好好喝果汁并往里面吹泡泡时的处理方式,老师把他们的杯子拿走了,然后对他们说:“只要你们这样做,我就把杯子拿走。”接着她把杯子放到了男孩们能看到但够不到的地方,尽管男孩又哭又闹,老师说:“不行,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她就说了这么多,没有喊叫和训斥,只有一个明确的结果。还有一个是饶博士推荐的《野兽出没的地方》书里那位妈妈的做法,故事中小男孩马克斯经常在家里搞破坏,当妈妈让他停下时他就像野兽一样冲妈妈大吼,然后妈妈就让他上床去。他在房间里大发脾气,想象自己在丛林里探险。然而过了一会儿他闻到了妈妈为晚餐准备的饭菜的香味,他就又坐着船回来了。这两个故事中老师和妈妈的做法有共通之处:
1、她们都没有对男孩们大喊大叫或是训斥。
2、让男孩尝到了后果,老师没收杯子,妈妈让男孩回到自己的房间。
3、在过程中不会检查他们,不关注他们的负面情绪。
4、她们没有生气,等男孩平静下来一切还跟原来一样。
饶博士认为男孩的八个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反复练习习得的,在书中可以看到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让我不再焦虑,让大宝平稳的度过了他的第一个叛逆期。这本书我现在还会经常拿出来看,里面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都能拿到生活中反复推敲,不只是让男孩更懂规矩减少不良行为,更能让自己良好的把控情绪,从而拥有更优良的亲子关系。如今看到那些家有男宝的宝妈对自家孩子又爱又恨时,我就会推荐给她这本书,并且会平静的告诉她:不要恐慌,只是因为他是个男孩。
为人父母的教养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够遇见更多这样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