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课程目标范文(20篇)
总结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确保篇章连贯和条理清晰。以下是一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练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感统课程目标篇一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综合、梳理,总目标归纳为十条,这十条并不是随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过程和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第一条是关于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第二条是关于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第三条是关于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第四条是关于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第五条说的是学习语文重在探究、重在实践。后五条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第六条关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第七条关于阅读能力,第八条关于写作能力,第九条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第十条关于使用工具书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这种侧重不是绝对的,三个维度还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如第一条的表述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涉及过程与方法;第二条既是对各种文化的态度,也可理解为是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第三条侧重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但“热爱祖语言文字的情感”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又属情感态度要求;第四条既讲能力,又讲态度,又讲方法,等等。后面的五条虽侧重于语文知识与能力,但阅读方面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就属于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方面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显然属于过程方面的要求,“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又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对这十条总目标的内容应该有辩证灵活的理解,努力把握其中的基本精神。
“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
1、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所以特别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的引导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考虑,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先决条件。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也是为了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在能力培养方面,如第七条关于阅读能力,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习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训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考虑信息社会特点,加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条;着眼于现代社会有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强调文明交往和合作精神,改变了过去大纲将“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分开,且未重在双向交流的表述。为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这些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特加上“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条,突破原来只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局限性。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过去谈到思维能力,比较偏重于逻辑思维,诸如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分析套路,都属逻辑思维训练。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本就具有的创造潜能的激发,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就发现形象思维与自然科学家成才有密切的关系。此外,有鉴于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一条,体现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总目标”的第五条对此作了总的表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同时,让这一精神贯穿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诸方面能力的要求中,而大大淡化了对系统的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如关于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学习,强调能识、能写、能说,不提或少提知识要求;关于阅读,强调丰富积累,发展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关于写作,也注重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不提或少提写作知识的要求;关于口语交际,强调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背景下,通过各种交际活动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即使涉及必要的语文知识,也都是和有关能力的要求结合在一起表述的,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
选自《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感统课程目标篇二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育局)。
摘要:通过具体事例,结合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与手段,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进行了反思与论述。
关键词:三维目标;教学环节;方法与手段。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通过教学贯彻新课程的教学原则,积极探索教学课堂的改革,力求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怎样实施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呢?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寻找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或者方法手段。
三维目标的落实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历史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这一过程就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的环节从目前来说,大致可分为“课堂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布置作业”等。教师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中,由于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因此达成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着重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与落实目标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运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行为方式。其作用主要有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沟通师生情感、明确学习目的、启迪学生思维、确定全课基调等。其中明确学习目的和确定全课基调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有着直接的作用。教学有无明确的目的和学生是否明确目的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在学案或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学习目标,之后马上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做,学生是否真正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呢?毋庸置疑,效果不是很好的。
目标的制订是依据课标和学情制订的。一个班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所制订的目标也应该是依据课标中的课程内容,基于大部分学生的学情而定的,因此在出示目标后,教师应该对目标加以分层解读,着重表明优等生和基础较差学生达到的水平,这样使全班学生都能够有的放矢地对照目标进行学习,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会更加清楚,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主性与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因而现代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自主学习”的定义包含三个方面,其中第三方面指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对这一模式的运用不是很熟练,但是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有专门的解读,其中第一条就是“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学生初读文本自主学习时,可以采用填空、填空与部分问题相结合或者纯粹问题。当然,填空中所填内容应该是学生容易写错的部分,所提的问题不宜过多,2~4个即可,且难度是逐渐上升,但也不能过高,基于中等学生的水平即可。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但是,这仅仅是一部分,更多目标的落实还应在后面的`流程中。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指学习者在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开展某一学习活动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可以真正体现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能让学习者互帮互学、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提高。
合作探究的内容一般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即通常是课标中属于“理解”与“运用”层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很多教师借助史料、图片、视频等课程资源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学生对这些资源阅读、分析、理解后,依据问题,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看法,进行组内交流,直至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者保留意见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散,在表达时也通过引用一些具体的证据进行推理、辩解,同时也学会聆听不同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进一步升华与理解,也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与技能的过程,不知不觉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目标逐步达成。
如,在处理《秦王扫六合》一课中的“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原因”时,很多教师通常出示一组图片:“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示意图”和“秦始皇图”,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课本内容,讨论完成这一原因。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学会了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实进行了理解和判断,同时识图能力、联系事件之间的联系能力都相应的得到了训练,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再如,处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一重点时,多数教师采用情境突破的办法:假设你是秦始皇,巡游全国时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内容(出示一些关于语言、度、量、衡等方面的故事图片)你该怎样帮助秦始皇呢?这样情境的展示,是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孩子气”还很浓,对故事的兴趣度还很强,同时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已经长大”的肯定,愿意展示自己的才智。因此,这样的处理方法,能够得出许多可行性的意见,同学之间的争论,教师的点拨,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加深,重点知识自然而然地处理到位了。不仅如此,有的教师更是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用不同的形式将你找到的措施进行总结。这一要求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落实到笔头,从多角度总结措施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散。
上述例子中,教师主要采用了史料教学与图表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着力提出的,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参与认识历史的思维活动,亲身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除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外,还可运用历史事件示意图、社会局势形势图、表格等。这些图表的呈现,一方面给予学生对历史史实更为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从中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和技能。教师有效利用图表教学,使一些较为零散的内容能够集中起来,对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透过表象看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即便有这样丰富的教学手方法和学习方式,但是不可避免会有超出学生理解程度的难点出现,仅仅合作探究是不能解决的。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或理清某一事件的史实,同样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提高对知识目标的落实。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课标提出这样的要求,很显然也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在《秦王扫六合》一课中,“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仅仅通过课本内容是无法实现的。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示”进行逐次演示,并结合今天社会中一些类似的事件加以解释,做到概念直观化、条理化,语言通俗易懂,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四、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测试。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当堂检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当堂检测与三维目标的落实与前面几个环节是不同的,它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检测。我们知道,三维目标各自落实的途径是不同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是以落实“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的。因此,通过检测,重在弥补前面“知识与技能”落实中的不足,尤其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的整体落实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就某些学生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因而,它为后续落实三维目标奠定了基础。
五、布置作业。
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它是评价的一种表现。作业一般包括两种:书面和实践。书面作业,更多是常规作业。实际上,书面作业的类型很多,比如阅读一些历史名着后的读书笔记,阅读一些相应资料后进行复述、制作等。实践类作业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历史调查法。这种作业可以“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从多种角度了解历史,由此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填图识图、图绘历史事件图、编绘历史图表、依据文字作图、编历史情景剧、制作模型、构建知识树等,考查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可见,作业是课程内容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的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因此,作业布置得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态度,影响到后一阶段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效果。
无论是当堂检测还是布置作业,实际上都是通过教学评价来达到落实三维目标的效果。教学评价除了以上两种外,还包括生生评价、教师观察等。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或辩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都是基于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而进行的,或者反驳,或者补充,或者鼓励,或者引导,都在为下一个知识点的掌握而铺路,甚至于能够引发更广角度地思考。当然,教师对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有效控制,不能漫无目标地延伸。教学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是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途径之一。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落实三维目标,讲究的还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以上环节中落实的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谈得很少。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达成任何一个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一维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情感的升华。“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载体的作用,没有“知识与技能”这个载体,其他目标也就不存在了;“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维度之间的中介物,起着连接和桥梁的作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起着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维度升华与实现的作用。在一节课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能够体现,但是本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实现的,它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训练、感染与熏陶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施,关键之处在于教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不同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这一过程是隐性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选对相应的契入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这样的契入点很多,但依据目标,我着重选择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一环节,从文家市决策到建立根据地,联系到现在邓小平领导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中国能够根据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实践的表现,我们的时代需要实事求是,需要创新精神。其次,可以与其他目标同时进行。如《难忘九一八》一课中“南京大屠杀”一目,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在落实基本的知识点的同时,又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日本法西斯的残酷暴行,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法西斯的本质,增强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除了观看视频外,还可以进行实地参观、组织辩论、讨论等。通过这样一个价值不断内化,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核心价值的作用。
不管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手段怎样的结合,目的只有一个――落实三维目标。新课程提倡三维目标的整合,因此踏踏实实地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自然“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就落实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知识点不着痕迹地进行情感的渗透,也就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了。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是所有历史教师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踏实地、合作地、创新地不断进行,才能够真正实现历史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钟启泉,崔允t,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会萍,1975年出生,女,本科,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育局,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致力于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研究。
感统课程目标篇三
目标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设计。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参与目标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独特之处,认识到了它对我的成长和发展的巨大影响。
在目标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开始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他们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在课堂中充当着学生思维的导航者。我记得有一次,在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分组讨论一个文言文的课文,要我们通过合作探讨来理解文中的含义。我和同组的同学共同分析,发现了文中深刻的哲理,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感到既有趣又有收获,从而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而在目标课程中,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和探究。课堂上,我感到老师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数学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这种学习方式让我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目标课程强调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和交叉。在目标课程中,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结,相互渗透。比如,在自然科学课上,老师不仅告诉我们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还引导我们观察、实验和分析,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深刻体验到了科学知识的应用,培养了我的综合素质。
目标课程注重学生的评价和反思。在目标课程中,学生不再只是接受老师的评价,而是主动参与评价和反思的过程。在一次小组合作的历史课上,我们完成了一个有关唐代的研究项目。在项目结束后,老师要求我们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他。通过这次评价,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项目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希望通过反思和改进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标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我参与的目标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学科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些能力让我在其他课程和生活中都能得到运用,在情商和智商之外,更注重培养了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目标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活跃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我们成为思考、实践和探究的主体。通过参与目标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学科知识,更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这些能力将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我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感统课程目标篇四
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感统课程目标篇五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着显著的区别。
新课程标准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这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描述。使素质教育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例如:
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历史课程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地理课程标准》)。
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课程标准》)。
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课程标准》)。
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喜悦,体会怎样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艺术课程标准》)。
感统课程目标篇六
高年段语文课程总目标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做过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6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学段目标(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以前有过介绍,但是不系统,希望本学期能够举行活动周或者活动月,进行专门的练习)
(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字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题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收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分五步,既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归纳整理,建构知识——拓展运用,课外延伸”,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附: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常见应用文:
一、请假条:
格式:先顶格写向谁请假,并在后面写上冒号。再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谁请假、请假的原因和请假多少时间。最后,在右下方写上请假人的姓名和日期。例:
二、借条、收条和领条:
格式:借条、收条和领条,是借用或收(领)到钱物时,写给对方作为凭证的条子,第一行,中间写“今借(或收、领)到”。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向谁借(收、领),借(收、领)到什么东东西,数量多少。数字要大写。常用大写数字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借条上一般还应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最后,写上借(收、领)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收、领)东西的日期。例:
三、写日记:
写日记有一定的格式。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明几月几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从第二行开始,空两格写要记的内容。
四、留言条:
五、写通知:
格式:一般先在第一行中间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紧急,就写“紧急通知”。第二行空两格写通知的正文,要写清楚会议或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请谁参加,有时还要写上应该注意什么。最后,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和日期。
六、写信:
信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1、第一行顶格写称呼。
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写回信要明白来信讲了哪些事,针对来信的内容一一答复)。
3、正文结束部分写“此致。祝”,换行顶格写祝愿语。(给长辈的“身体健康!”等,给同辈的“学习进步”等。)
4、右下角写上写信人的称呼和姓名。
5、署名下面写上写信日期。
七、写启事:
八、写板报稿:
板报稿是准备刊登在学校或班级里板报上的稿子,不能写得太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标题,二是正文。标题要醒目,要能概括出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开头一句概括全文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事情的经过。
3、事情的意义。
九、写感谢信:
感谢信是一种专用书信,人们用它来表达对关心、帮助过自己的部门和个人的感谢之情。开头的称呼要把对方单位名称或姓名写全,署名也要写清学校班级姓名。祝颂语与一般书信不同,必须紧紧扣住感谢来写,写出真情实感(请代表我向××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对方的原因要写明白,叙事要求简洁明白。
(四)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感统课程目标篇七
引言:
目标课程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和相关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一门目标课程,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这门课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第一段:目标课程的学习方法
目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重要性。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他们设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在目标课程中,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表达、自主评价等活动,从中获得了更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潜能。
第二段:目标课程的效果评估
在目标课程中,效果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估学生的成果和学习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评估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经验总结和自我评估,我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习方法不科学、思维定势等。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通过调整学习策略和与同学的互动交流,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目标课程的评估机制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第三段:目标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对比
与传统课程相比,目标课程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在传统课程中,老师往往是教学的主角,他们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重要的。而在目标课程中,学生们则成为了学习的主角,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反思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答对与否,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兴趣。
第四段:目标课程的启示与展望
通过这门目标课程,我认识到教育应当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尽管目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对于未来的目标课程持有积极的展望。我相信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目标课程将会在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结尾:
通过参加这门目标课程,我对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意识。目标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学校推行目标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机会。
感统课程目标篇八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品的轻与重。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直接观察。
1、气球和苹果比。
2、小胖和小亚比。
师:你知道这个苹果与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师:小胖和小亚比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苹果重,气球轻。
根据图片看出小胖重小亚轻。
探究二:动手操作。
1、比较下列物体的轻重、书上第42页中的2橡皮、吸铁石、小汽车等。
为学生提供学具,动手操作。
2、验证比较结果:可将这些物品悬挂起来。
之后小结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师: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谁轻谁重?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方法来比轻重。
探究三。
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1、判断轻重。
棉花和小铁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电话。
练习二。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样重。
师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练习二。
小组活动。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物品,用今天学习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来比一比它们的轻与重。
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比较物体的轻重,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来比较。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教科书p4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三、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
1.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最重、最轻?
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吸铁石最重。
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2.小结: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的。
(二)小练习。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感统课程目标篇九
不同的高校、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当然必须确定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培养目标,应该说,培养目标是教学的核心,而其它的诸如教学计划、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培养目标来进行。如果一个学科建设主持人连自己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弄不清楚或者说是不甚了了,那所谓的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等统统都缺乏讨论的意义。
我们所确立的教学培养目标必须通过对省内各高校广告学专业的深入分析,对省内外广告业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着深切体会,在整合各种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予以确定。在确定教学培养目标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办学定位。
一、广告学专业办学定位策略。
从理论上而言,任何一所高校对任何一门专业的办学定位就思路都应该是大同小异的,具体到广告学专业,其定位的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1.高校目前的整体办学定位。
各所高校由于办学时间及学科研宄水平、师资资源、投入规模均不尽相同。因此,各高校的整体办学定位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高校其办学整体定位为培养研宄型人才;有的高校则将其办学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同的高校其整体办学定位自然就应该制约着其某类学科或专业的办学定位。
2.高校所在省市的广告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及今后若干年对广告人才类型的需求状况。
如果我们把高校比做加工产品的企业,那么,学生自然就是产品,而产品经高校加工后能否受到市场的欢迎,则自然要取决于高校对市场用人趋势能否以前瞻性的眼光予以判断。而要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高校就必经至少对高校所属省市的广告业有非常深入透彻的了解和把握。否则,高校闭门造车,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没有人来选购,任何专业都无法办下去。
3.高校现有专业及学科与广告学专业的关联程度。
从理论上说,由于广告学科是典型的边缘学科,凡文科类学科或专业都或多或少与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工商、新闻、信息、统计、传媒等等。但是,广告学科的三大构成主体则主要是传播学、市场学和艺术设计,如果某高校根本不具有上述三大学科的资源积累,则广告学专业的设置就显得相当突兀,也难以办成有个性的并有竞争力的专业或学科。
4.高校现有哪些资源师资与广告行业的关系,与广告学界的关系)可资共享或利用。
高校办学,其学科建设的发展水平与该专业学科的带头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一个出色的专业带头人,就可以大大缩短专业建设的发展时间,对于一个学科或专业而言,有没有专业学术带头人,往往直接制约着该学科或专业的发展状态。学科带头人可以以其自身对广告学科的研宄成果,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可以使该校的广告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短期内有明显的`上升,在学界和业界都产生相当的影响力。所以,高校办学能否办出品牌专业,关键还是看高校领导层能否发现人才、能否使用人才、能否容纳人才,能否给专业带头人以相当的空间予以发挥,而不是处处加以限制,甚至排挤,使其劳而无功,直至挂冠而去,最终受损失的还是高校自身。所以,有或是没有学科带头人对该专业的办学定位同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广告学专业对于国内任何一所高校而言都是年青而生疏的,虽然目前有众多的高校都在纷纷开设广告学专业,但是,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如何根据广告学专业的自身规律,如何结合高校自身的优势为广告学专业制订行之有效的办学定位,是任何一所开设有广告学专业或正准备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高校所反复斟酌和深思熟虑的头等大事。
当今的高等教育,其优胜劣汰,生源竞争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因此,高校只有引进市场机制和营销观念,居安思危,并沿着一条正确的办学定位之路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广告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广告从最早的商品广而告之,到上个世纪末所流行的整合营销传播,再到今天的品牌文化传播,其间,广告活动的操作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的纸媒体信息传播到复合的影视媒体乃至交互媒体的信息双向传播,这种种变化,都充分说明了广告行业是典型的服务型产业,由于市场需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那么,服务企业的工作内容当然也就必须要不断加以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过,从总体上看,广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策划型人才。
广告公司为广告主服务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广告实现其预期的营销目标,为此,广告公司就必须在市场营销目标的策略指导和规范下,开展行之有效的广告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公司亟需一批有着较丰富的营销策划经验的专业人士从事广告工作,一般而言,广告公司能够和广告主沟通交流的大多是这种类型的人才。
2.文案创意型人才。
广告公司的工作本质就是对所做的商品广告信息进行采集、加工、传播。如果说,商品广告的信息采集工作主要由营销策划型人才完成的话,那么,对商品广告信息的加工工作则主要由文案创意型人才完成。相对而言,这类人才由于需要一定的天赋,刻意地加以培养似乎并不太可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导致广告公司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也更加可遇而不可求。
3.媒介传播型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媒介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尤其是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不同媒介的依赖程度也明显不同,这就使得过去以单一媒介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广告主和广告公司都在努力研宄如何针对广告的目标群体去整合有限的媒体资源,以最小的传播代价达成最理想的传播效果,于是,广告业对媒体传播型人才的需求从上世纪末便开始有了明显的上升。
4.客户管理型人才。
广告公司与广告主合作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既然是合作,当然就需要有专门的部门与之相衔接、相沟通、相协调。过去,虽然许多广告公司都设有客户部,但真正从高校毕业的客户管理型人才却几乎没有,其实,客户部是广告公司的龙头,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客户管理型人才的稀缺,直接导致广告公司与广告主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猜忌、彼此对立、沟通不畅的状态,其结果自然就是双方无法合作。所以,我们认为,客户管理型人才应该是现阶段广告行业尤为需要的奇缺型人才。
5.设计表现型人才。
此类人才目前广告市场已趋于饱和,但并不说明此类人才今后就供过于求,实际上,由于艺术类院校早已纷纷开设有平面设计类专业,且近几年又大力扩招,此类人才从数量上看确有人满为患之嫌,然而实际上,广告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今天已经不仅仅只是依赖于平面媒体,而是更多地利用影视媒体、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等,因此,设计表现型人才就必须努力向电子媒体艺术设计的方向上发展才有可能更有竞争优势。
根据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综合素养和良好的市场学和管理学知识,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形象思维的创造能力及讯息传播的表现能力,能在专业广告代理公司、各类企事业单位、媒体单位或信息咨询公司从事整合营销传播的策划和创意表现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概括起来,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努力使学生具有思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三种基本能力。
1.思想性。虽然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是广告学专业的教育,但是,从总体而言,大学教育最根本的是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或者说是人格教育,否则,专业教育再好,学生的专业能力再强,但其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却是十分错误的,那他将来不仅不会给社会创造财富,反而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负面的作用,那他所受到的专业教育就等于是无本之木,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追求真理的执着,关爱他人的品德,注重环保的意识等是最根本的前提。
2.实践性。我们所提出的实践性即包括专业的实践性,也包括对生活的实践。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实践也是创新理论的前提,对于广告学专业而言就更是如此。没有大量的实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只能停留在表象上;没有大量的实践,学生的创作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从根本上说,没有大量的实践,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就不可能被社会、被市场所认可。
3.创新性。对于任何专业的培养目标恐怕都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只不过广告学专业的要求对于创新性更加强调而已。因为,广告行业是个不断创新的行业,广告创意作品更是要求不断有新的创意、新的表现方法、新的表现元素组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方面一定要具有创新性。唯其如此,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人才市场占有主动的位置。
感统课程目标篇十
我任教六年级两个班,学生通过这几年的上课基本了解上课的要求,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根据学生生理特点来看,灵敏和柔韧性是这段时期重点发展的项目,同时有必要辅助速度练习。根据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柔韧成绩还可以,学生的体形练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为更好的服务于以后,要多做些速度练习。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体育基础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各学习领域水平三目标的规定及活动和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而选编的,用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活动实践,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走和跑的练习中,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为主要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的内容围绕着学校的趣味运动体育项目进行开展教学法。
六年级的测试项目是400米,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侧重学生的柔韧练习。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对于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开展该项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推动体育、艺术课程改革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四、教学任务:
1、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执行体育教学大纲及课程计划,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正确引导学生能自觉锻炼身体。
2、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钻研,通过听随堂课,备课笔记和课后小结;教研组老师应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过程。
3、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课外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能自觉锻炼身体,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4、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5、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对于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推动体育、艺术课程改革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教学中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激励学生学习。
2、教学中收放结合,有意识让学生自我锻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2、从游戏、竞赛手段人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养成自觉的锻炼的习惯。
3、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4、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
七、教学进度。
略
:
感统课程目标篇十一
摘要:以中山周边企事单位和秘书人员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商务文秘岗位和职业能力调查及工作任务分析可以确定商务文秘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具体建议有:职业公共能力课程设置以够用实用为主;减少理论性过强过难课程,加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力度;强化职业特定能力课程,增加企业管理课程;适度增加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关键词:商务文秘;工作过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中山地处珠三角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周边地区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大量合资民营企业不断涌现迅速发展,各类人才需求激增。作为公司制最基本人员的秘书逐渐成为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职位之一。根据中山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中山将实施“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服务业。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形势下,秘书需求更加旺盛,要求也越来越高。综观中山周边地区各大中专院校存在培养方向单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方向与社会需求出现矛盾,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混乱随意的情况。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就业质量不高。笔者通过调研探讨文秘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体系构建。
一、调研基本思路和调研方式。
以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采用文献参考、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电话访谈、当面访谈。针对中山下辖6区18个镇的企事业进行调研,有格兰仕、长虹电器、tcl(空调器)、诺尔达铜管、高泰电器、广兴纺织印染公司、协诚金属制品公司、骏诚人才公司、腾龙塑胶制品公司、国贸酒店、先行广告制品等多家不同规模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分别向企业领导、部门经理、部门秘书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同层次人员发放《秘书应具备的能力调查问卷》、《秘书岗位和工作任务调查问卷》;通过走访调研了解秘书岗位、工作任务、秘书能力素质要求;以《中山国际人才网》、《智海人才网》、《中山人才网》等网站及人才市场招聘信息为文献信息来源,关注市场对秘书职业需求动态,了解市场对秘书工作岗位要求新方向;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访谈和发放《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秘书岗位和工作任务调查问卷》,了解秘书岗位组成,工作任务分析描述、课程开设实用情况、秘书能力培养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8张,回收有效问卷289张,电话访谈75人次,面话访谈46次。网络调查30次。网络查询78次。
二、商务文秘专业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调查是对专业职业类和岗位群的调查,分析职业组成情况和主要职业岗位组成及对岗位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企业经营组织规模性质不同,就业岗位也不相同。在中山秘书就业岗位主要有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主要为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化学工业、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各类制造业,此类企业部门众多,人员庞大,岗位群体可分为三大类:管理者、行政服务人员、操作工人。秘书属于行政服务人员。这类企业秘书岗位较复杂,主要有前台、办公室文员、人事行政总务后勤部门文员以及分布在生产部、业务部、采购部、技术部、企划部等各部门的行政服务人员及各类助理专员。主要从事辅助性办公室常规工作、行政人事工作、文书文件处理工作及企业日常管理事务。
服务型企业有商贸、旅店饮食、物流仓储、广告媒体、会展服务、旅游咨询等企业。此类企业规模不大,部门较少,人员相对较少。岗位群体包括管理者、业务人员、行政服务人员。岗位主要为前台秘书、部门经理助理、接待客服专员、资料文员等,岗位类别较单一。综上所述秘书岗位主要有文员助理、专员、专业秘书三大类。
三、商务文秘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文秘专业岗位组成及工作任务分析表如下。
四、商务文秘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
从上面调查结果看:中山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秘书分工不是太细,往往集秘书工作、行政人事管理、生产后勤质量管理、宣传活动管理、数据统计、法律事务、营销财务多种工作于一身,秘书除了须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掌握与秘书工作相关联的知识技能。大型民营企业秘书多数在不同部门从事秘书工作中部分专职工作。由此可见综合秘书和专门秘书是中山民营企业秘书需求的`主要类型。针对秘书具备能力调查得出的数据如下。
可以看出秘书岗位对人才能力多元化或多面手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培养方向过窄,大大制约了秘书人才培养。商务文秘专业培养目标可调整为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具备良好文秘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好人际交往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办公设备使用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执行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社会团体从事办公事务、接待、文档资料管理、会议管理、文书撰写、行政人事后勤管理、数据管理、生产质量管理、公关商务宣传活动管理等工作的文员助理、专员秘书等中高级文秘专业技能人才。
五、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新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课程与工作关联性、实践性课程开设等问题调查,了解到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课过多,过分强调理论课程,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部分专业类课程难度大实用性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设计编排不能体现工作过程。课程设置滞后实际需要,和就业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课程设置未结合当地产业背景,企业管理课程及办公软件应用课程过少。建议以工作岗位分类及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将课程设置调整为职业公共能力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特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六、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第一,职业公共能力课程设置以够用实用为主。删除文化基础课,开设人际沟通、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英语口语与函电、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视指导、团队合作、统计方法等实用性强的课程;也可开设插花、茶艺、品酒、交际舞、音乐欣赏、形体、职业形象设计、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人文素养课程。第二,减少理论性过强过难课程,加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力度。文档管理、会议事务、商务礼仪、综合事务、接待事务等课程可提取校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案例为教学资源素材,以一体化课程形式授课。安排学生参与校内活动组织策划,以礼仪队和学校管理机构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技能节专业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开展;也可走出校园定期组织参观,协助企业整理文档或承办企业活动;举办企业专家讲座、邀请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校企合办校中公司等形式活化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学习。第三,强化职业特定能力课程,增加企业管理课程。如生产管理、人事后勤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跟单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客服管理、数据管理、企业活动管理、商务管理课程。第四,适度增加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一是加大与秘书工作相关办公软件课程比重。秘书工作与计算机操作密切相关,适度增加excel在行政人事生产管理中的应用、office高级应用、powerpoint文档演示应用、cad图文管理应用、photoshop企业宣传应用、网站建设应用、网络办公等计算机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同时增加上机课,强化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企业管理软件课程学习。秘书工作涉及各种企业管理软件使用,如oa办公系统、erp、sap企业管理软件,这类课程可增进学生对企业运行管理的了解,训练学生使用企业管理软件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三是适当增加行业背景课程。调查得知80%以上公司都要求秘书最好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知识,可增加中山当地特色经济和五大支柱行业知识背景课程,当地经济发展概况和当地人文地理等综合性课程四是职业拓展能力包括会计管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企业分析策划宣传营销能力、法律事务处理、电子商务管理等能力。课程设置要有所体现。可开设会计出纳实务、企业法律、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等适量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杨喜军,刘小年.谈基于就业岗位群和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文秘专业岗位能力定位[j].高教论坛,,(2)。
[2]沈建红.适应民营企业需求的高职文秘专业建设与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
感统课程目标篇十二
研究性课程是我国课革改中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丰富探究性知识、掌握探究性技能、培养探究性气质是其独特目标与要求,抓住其特点,创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过程和方法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作者:李小卫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刊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2010“”(18)分类号:关键词:研究性课程教学探究感统课程目标篇十三
综合性学习与前面四个方面不在一个层面,因为在当前的课程发票中特别应该重视,所以专门列出,加以强调。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这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语文标准》对目标的设定,在三个纬度中非常重视“过程和方法”这一纬度,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的。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纲要》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控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固然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但目的还不仅仅在于此,下面对各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作一分析。
一、突出综合。
1.学习目标的综合。
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如: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还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的综合,如综合性学习的一些目标中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学习班辨别是非善恶;
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
2.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
《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综合”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有关的课程目标如: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学习方式的综合。
综合性学习学习,除了学习内容、课程目标的综合,还包含学习方式的综合;是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接受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结合;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下列目标侧重于探究,但是也都体现了多方面学习方式的结合:
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加强实践。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和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所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在活动中“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尝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第四学段要求在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后,“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还有“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无不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
1.重探究,重应用。
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课内学到的东西不再是单薄虚拟的,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有实践中会显得越来越丰满,学习时的应用意识以及“学”与“用”的联系、反映会越来越增强。
2.重过程,重参与。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和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语文标准》中把“过程”也纳入其体系目标,要求在课程实施中,不仅只关注“达成度”、关注结果。其实,关注过程就是关注隐性目标,关注长远目标。阅读与写作等学习版块都需要关注过程,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
关注过程,就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保证。所以《语文标准》关注学生对各种学习活动是不是都参与,是不是积极认真地参与,活动过程中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和表现等等。所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对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第二学段要求“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第四学段进一步提出“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重方法,重体验。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
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学生掌握的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如课程目标要求: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例,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大量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道理。
三、强调自主。
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从学习的主体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考虑并设计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应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和方式通常可以自主地选定,如: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
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总之,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语文标准》只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了一些建议,带有举例性质,不必也不能遍举,阶段目标中的设定具有开放性,给学校、教材编者和学生留下很大的创造空间。
感统课程目标篇十四
综合性学习与前面四个方面不在一个层面,因为在当前的课程发票中特别应该重视,所以专门列出,加以强调。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这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语文标准》对目标的设定,在三个纬度中非常重视“过程和方法”这一纬度,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的。
《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纲要》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控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固然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但目的还不仅仅在于此,下面对各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作一分析。
一、突出综合
1.学习目标的综合
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如: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2][3][4]
感统课程目标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课程改革也随之不断推进。作为全国推广实施的课程标准,新目标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中,通过深入了解新目标课程标准,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标准带给我们的巨大收益与启示。
一、新目标给我们的启示
新目标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受新目标的影响,我对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课外思考能力。这让我发现,教学是一种艺术,好老师不仅要懂得教学技巧,更要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二、新目标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科学
新目标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避免过于碎片化的传授方式。这也更好地反映了学习一门学科的本质: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支撑的。学科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学习视角。科学性的课程安排使我们教学更加高效和科学,而不是滥竽充数。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有系统地了解知识的同时,也更好地发展自身思维能力。
三、新目标强调技能的提高
相信许多教师都深切体会到了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欠缺。新目标课程标准重视技能的培养,如阅读、写作、演讲、写作等方面的能力。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演讲与写作能力则是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些能力当然不是轻易就能掌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训练和实践,才能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具有更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新目标注重课外拓展
如今,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仅依靠课堂上,还需要社会、网络、多媒体等多个方面的拓展,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新目标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范围,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渠道去了解英语的文化和语境。生活经验的积累多样化是思维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相辅相成。
五、新目标重视评估体系
新目标的审核标准是细致入微的,不仅考虑了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因素,还考虑了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这是评估一个课程优劣的有效方法。从评估的角度出发,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更好地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总之,在新目标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不断进步,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更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这种乐趣不仅来源于知识,而且更多地来自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希望我们能够持续不断地推进教育改革,让我们的下一代得以更好地接受教育、成长和发展。
感统课程目标篇十六
摘要:小学阶段属于学龄初期,学生对于新事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目标也不够明确。在逻辑思维方面也不能够很好地连贯所学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将小学教学课程目标内容进行有效实施,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角度与心理角度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个性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本身有本质上的认识,对课程目标内容进行有效的实施。
1引言。
构建21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科技,而高科技的形成必然离不开数学这门学科。数学能够很好地锻炼人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这门课程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早已清醒地意识到,数学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是十分重要的。在新课程目标中不仅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社会中的联系性,还明确了数学在学科发展方向的要求。数学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工具,它被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应学会用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收集相关的数字信息,分析判断事情的本质所在。小学数学课程是义务阶段的重要课程,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深刻理解数学课程目标,并找出有效的实施途径,做出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感统课程目标篇十七
数学学习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数学方面的训练,可以改善人对于事物的判断,提高头脑的灵活性,并且可以让心思更加细密。如,数学中加减法运算与速算的联系,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意义上数学往往被界定为公式类的运算,其实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运算还是图形都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数字的海洋中去记忆,而几何图形的变幻,角度的幻化与运算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数学是一种对数字、图形进行分析判断、计算的结构形式。一个公式、一个答案会有好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这种一题多种方法的解决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应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归纳与推理,让他们能够看到问题发生时的多种可能性。
3.1根据数学总体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其中包括识别数字,简单的数字加减。第二部分是对于有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掌握,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有关数字的现象能够提出疑问。第三部分就是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来进行表述。在实践生活中可以运用现成的事物或图形来表述。第四部分是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其中包括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数学的存在感,以及在熟悉的环境中掌握生活数学化,能用数字来联系一些问题。例如平日里吃几个苹果,家中有几口人,每人一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等简单问题。可以进行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2.1第一学段(1~3年级)。
小学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他们的判断力还没有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刚刚从幼儿园中过渡过来,所以对于这时的学生要格外呵护,尊重学生的感受。其中包括学习数学的方法与内容,还有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在整个流程中要尽可能的让他们保持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通过平日里他们所喜欢的食物与事物来帮助他们认识数字,认识数学中所学的内容,尊重他们对于数字的疑惑感。此外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了解调查学生的年龄特点后,根据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来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且还要考虑到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会比较敏感。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3.2.2第二学段(4~6年级)。
4~6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够较好地理解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且能够独立进行判断,哪些方法能够算得更快,哪些是能够整算的。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很好地与老师进行沟通。使得老师能很好地控制教学秩序,并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这一时期特有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同时也参与了思考。数学是严谨的,它可以通过多个方法进行解答。有的速度上可能会快一些,有的可能会慢一些。不论是哪一种算法,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多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开动脑筋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
4实施的具体策略。
4.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然而由于他们的年龄阶段特点,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这就需要老师根绝学生对待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一特点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来学习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必须来学习“通分”的时候,老师可以预备两块等大的西瓜,让两位同学分别分走四分之三,而另一位同学分走了五分之六,那么究竟哪一位同学得到的会更多一些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是用身边的可见的东西来吸引他们对于未知的猜测。
4.2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生活中离不开数字也离不开运算,或许学生对于枯燥的课本上的东西并没有那么敏感,但如果将这些理论上的东西转换为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过程,一切就变得简单多了。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沟通交流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可以帮助他进入到数学思维。如:老师问学生平时的零花钱是多少,父母给多少,那么一星期的零花钱会有多少。做了什么事情,花费了多少,最后还能够剩多少。这些都是生活上的思维,也是学生每天需要面对的。他们很熟悉,所以他们并不会从最初就开始排斥运用这样的数学思维来进行思考。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方法,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数学的学习情境中,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来思考数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内容学习中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地、有条理地来编排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同时也是学习兴趣的引导者。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多联系日常中的情境,用实践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谭帮换.浅析施瓦布科学探究思想及科学教师培养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
[2]范文贵,姚艳伟.数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4).
[3]宁连华.动态数学观——数学探究学习的本体论基础[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4]徐学福.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j].教育科学,2002,(3).
感统课程目标篇十八
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室最好以生动、可爱、多变化为原则,要具备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色调柔和三大条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课程目标具体方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务必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又是一年开学季,开学的第一课我们选取了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常识进行教育,把一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状况。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对幼儿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2、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潜力和初步的应变潜力。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独自在家的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突然遇到事情怎样办”的话题,加强幼儿的安全保护教育。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怎样办(不惊慌、不害怕、尽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你们遇到过什么事,当时你是怎样的想过什么办法解决。
让幼儿各自讨论,并把经历与其他幼儿分享。
2、利用情境表演引导幼儿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两位老师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看情境表演,学会“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的处理办法。
教师小结:小明和机灵,遇到有陌生人来访,没有先打开门,而是先问清来人是谁。
此刻社会上有坏人,如不问清,很可能会让坏人钻空子,小朋友们也要当心。
对待爸爸妈妈的客人要礼貌热情。
3、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发生危险的应变措施和方法。
“发生火警(触电、受伤、溺水等)时你有什么办法惊慌失措有帮忙吗”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明白火警、急救、匪警等的电话号码。
4、教师总结。
教育遇到突发事件,应沉者、有信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用脑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办好。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推动我市学前教育科学、快速的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五指山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我园定于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现制定我园20__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如下:
一、宣传主题
学习《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给孩子适宜的爱。
二、宣传时间
20__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三、宣传内容
继续围绕深入落实《指南》,通过开展实实在在的宣传活动和教育服务,向老师、家长和全社会传播正确的保教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营造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
四、活动安排及形式
(一)准备阶段(5月10日—5月1 9日)
我园按照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宣传活动月实施方案制定本园具体的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并准备相关宣传资料。
(二)实施阶段(5月2 0日—6月2 0日)
1、5月2 0日——6月10日,开展宣传月活动。5月30日,为了让我园幼儿度过一个健康、和谐、欢乐的节日,我园在“三月三”广场开展庆“六一”亲子游园活动。6月8日,在幼儿园里悬挂宣传海报、标语、挂图,向家长分发宣传《指南》宣传册,并向家长介绍《指南》精神,为家长解惑答疑有关幼儿教育知识。
2、6月2日——2 0日,开展学前教育专题培训活动。6月6日,组织我园幼儿园教师、家长参加由市教育局举办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专题讲座《儿童心理发展轨迹与教育责任》的培训,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放任及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等现象和问题,给幼儿适宜的爱,目的在于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6月18日,组织我园全体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学习《指南》,目的在于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进一步了解3—6岁儿童的学习方式,改变教育观念。6月20日,组织我园全体家长来园参加家长专题培训活动:《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目的在于改变家长小学化倾向观念,转变家长的教育观,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三)总结阶段(6月21日—2 5日)
收集本园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活动月的资料归档,并总结宣传月的各项工作,形成总结材料报送市教育局。
五、有关要求
1、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我园紧扣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精心设计,制定本园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具体工作措施,保证宣传月活动按时进行。
2、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幼儿园充分利用宣传栏、悬挂标语、活动观摩、讲座等形式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活动。保证幼儿园每位教师人手一册《指南》,促进教师自觉贯彻《指南》要求,保证《指南》精神家喻户晓,努力扩大宣传活动的覆盖面,为科学保教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活动实施后及时进行总结,收集开展宣传月活动相片、方案及总结,主要总结宣传活动的部署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抓队伍建设,促综合素质提高
1、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各班利用宣传栏以书面形式向家长、幼儿展示本班的“服务承诺”,自觉的接受家长的监督。每日以“今天你努力了吗?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蹲下和孩子谈心了吗?今天你和家长交流了吗?”来反思自己的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形象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幼儿。
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本学期在业务学习中,除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外,将针对《幼儿教育》中的“每月话题”,组织教师讨论,并发表意见,撰写心得,鼓励投稿。另外,坚持“教育笔记”的撰写,引导教师用《纲要》理念去分析教育现象,反思教学行为。
3、落实保教分层管理,提高一日活动质效。
(1)根据按需施培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小菜单式的速成培训。具体制订培训征询表,如青年教师绘画培训、教师电脑操作及课件制作培训。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互动式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评价等综合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上1次汇报课。班主任、骨干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园长、保教主任继续加强随堂听课,争取能对每一教师进行指导。
(3)各类资料的批阅时间采取定期检查、抽查相结合,自送与抽检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各类资料的撰写质量。
加强对保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加强跟班指导,定期召开保育员工作例会,学习保育业务知识、卫生保健常识,不断提高保育员的业务素质。
(二)、抓班级管理,促保教质量提高
加强班级工作的管理力度。强化班主任的管理意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以及协调水平,以良好的班级形象、优质的服务态度、全新的工作理念,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尊重每个孩子的选择,善于找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2、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善于培养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努力朝着让孩子“开心、开口、开窍”方向发展。
3、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善于指导家长的育儿知识等工作,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高质量地做好孩子的成长档案;每月一次家长开放日(每月25号);每月用书面的形式向家长反馈一次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期末进行一次家长问卷,了解家长的意见、建议,向家长进行展示活动。
4、 创设师、幼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及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5、提高托班教师的教养水平及托班教养工作质量,加强师生、家园间的互动,促进婴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三)抓特色研究,促办园声誉提高
充分利用本园优质的师资优势,围绕洪恩英语、神墨心算等特色项目,切实开展好舞蹈、体操、绘画等兴趣活动,突出特色教学,增强办园活力。
1、在英语教学中,要借助洪恩英语的教材优势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良好的英语教育氛围,提高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学习兴趣和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2、今年尝试在中班、大班全面开设神墨心算教学,各班教师在做好配班工作的基础上,要做个有心人,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3、组建幼儿舞蹈、体操班,让幼儿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4、筹建幼儿绘画班,尝试选送优秀幼儿作品到各类报纸、刊物投稿,以点带面,扩大我园知名度。
活动目的:
1、完善幼儿园安全制度,明确安全应急预案,能有效地操作。
2、增加师生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3、演练有序地进行安全疏散,提高应集突发事故能力。
4、掌握一定的救火、自救、逃生方法,及其它安全自救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活动准备:
1、安全管理:安全工作计划、安全应急预案、安全专项检查、安全责任书
安全规章制度、安全会议记录、安全卫生日常管理记录;
2、班级管理:班级主题活动记载
3、食堂管理:食堂采购、留样、健康证、台帐
3、安全经验交流材料
4、消防疏散演练:音响、烟雾、安排
活动议程:
一、 国旗下的讲话
二、 教职工安全消防知识专题会议
三、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四、安全教育观摩活动
安全管理经验交流
安全疏散演练活动
五、 安全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
2、学习画出人物脸部的特征。
3、激发热爱老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铅画纸、彩笔、录音机、轻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1)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今天是教师节。
(2)幼儿向班级老师问候节日好。
2、教师向幼儿讲述教师节的由来和意义,让幼儿了解教师节。
3、观察我的老师。
(1)请幼儿观察我们班的老师并进行描述。
引导幼儿分别观察老师的脸形、头发、眼睛、鼻子、耳朵、嘴巴。
4、幼儿给老师画幅画
(1)教师示范讲解画法,引导幼儿把老师的脸部基本特征画出来。
(2)幼儿在音乐中绘画自己喜爱的老师,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哪个老师,请同伴评价。
(2)幼儿将自己画的老师的像送给相对应的老师,并向老师们说一句:“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感统课程目标篇十九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前阶段的教育是以后进行各个阶段教育的基础,而课程又是决定着这个基础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目前世界学前教育课程有两大主体:传统课程及主题课程.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主要在传统课程范围内,而一些西方国家则主要采用主题课程.本文将主要从课程目标出发,分析和比较传统课程和主题课程这两大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网络财富英文刊名:intemetfortune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1关键词:学前教育传统课程目标主题课程目标
感统课程目标篇二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人们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和学生发展,课程新目标应运而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对课程新目标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新目标的目标明确,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新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材编选原则,一如既往地强调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交际能力等其他方面,从而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课程新目标的教材丰富多样,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一位好的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课程新目标考虑到这些因素,所选用的教材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课文和题材,如儿童文学、经典名篇、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给学生们更多的选择余地,也鼓励了学生去多方面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
第三,课程新目标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新目标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借鉴社会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课堂演讲等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交际、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程新目标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新目标提出了新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形式外,还包括科技手段、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这些评估将更切实地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课程新目标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质。新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自爱、自尊和自信、学会思考和成长。教育教学活动时将注重学生的情感、意志、习惯和信念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幸福生活。
总之,课程新目标的实施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推进,更是针对当今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需的需求,把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更新和创新,使教育真正成为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