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热门21篇)
总结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写总结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正面评价,同时也要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写作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一
今年我市区划地名工作在省民政厅和局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立足区划地名工作职能,不断优化服务环境,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区划地名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行政区划工作。
(一)根据西滩、桥沟两个移民安置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工作人员到两个移民点进行了调查、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两个移民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进行了审定,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将两个移民点新设行政村,名称定为轵城镇西滩新村村民委员会和金桥村民委员会。
(二)按照省政府、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了我市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工作,为上级政府的区划调整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做好参谋。
好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局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开通了济源区划地名网,并于年初正式挂网运行。做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划地名网站的开通,对提高我市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新版行政区划图编制工作。由于20__年我市集中进行了撤乡建镇、乡改街道办事处及市区各街道办事处与相邻各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后又因移民陆续成立部分新的行政村,致使20__年版的行政区划图无法适应新的需要。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我们开展了新版济源市行政区划图的编制工作。对新编印的行政区划图中有关行政区划变更及村居、道路、小区等地名的新增变更进行了大量的信息采集。目前现已进入定稿印刷阶段,年前可以完成出版。
设标工作的进度。截止目前,全年共制作安装门楼牌2600余个。
(四)地名命名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我们通过向全市房地产开发商印发公开信的形式,向他们宣传国家有关地名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其了解地名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配合做好地名管理工作。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5条、住宅小区41个,并即时在新闻媒体和地名网站上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五)积极推进地名服务。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我们积极开展地名证明服务,通过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1、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安排,做好《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区大典》(河南分卷)的编纂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济源部分的初稿审定工作。
2、做好《济源市地名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根据新形。
势下地名管理工作的实际,依照新出台的《河南省地名管理条例》,对1989年出台的《济源市地名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保证地方地名立法更加科学规范。
3、继续做好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
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中建言献策,当好参谋。
4、进一步完善市区地名规划方案,按照地名管理有关。
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及时完成新修道路、桥梁、住宅小区、大型建筑等的命名更名工作。针对已建成住宅小区的命名混乱、不规范问题,集中力量对其进行清理整顿,保证地名命名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5、加强对镇村设标工作的督导力度,争取在镇村设标。
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6、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积极与有关部门相结。
据库的完善更新,着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化程度和公众服务的能力。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二
区划地名工作按照省、市设标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城区和乡村设标工作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我们把县乡村设标工作作为整个地名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谋划,积极与县领导沟通,与相关部门协调,使乡村设标工作有序推进,势头良好:首先城区街路标志共计103块已制作完成,其中双立柱灯箱式16块,单立柱灯箱式20块,单立柱不锈钢52块,单立柱普通钢管14块,单立柱叉式1块。其次是乡镇驻地村街路标志共计105块已制作安装到位,其中路牌50块,街牌55块。
二、对我县城区和乡镇驻地村街路门牌制作安装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制定了比较精细的实施方案,对城区8条街、13条路和10个乡镇驻地村设立的街路门牌进行了科学确定,已于生产商达成合作意向,生产安装后期工作正有序进行。我县乡村一半以上有旧式门户牌,里城道、北苏等乡镇保存完好,街路(巷)牌得到有效维护。
三、建立健全了城区街路门牌号码编程体系,根据城区的扩大进行有序衔接,并纳入微机管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对外交流,促进了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发展。
四、设置地名工作网站,促进了地面公共服务工程的网络化,在网站上发布我县政区概况,景观照片等有价值的信息50多条(幅),有效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促进了企业间的对外交流。
五、制定下发了我县关于设立乡村地名标志工作通知,将地名工作纳入归口管理轨道,地名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幅提高。今年来,为两家生活小区进行了命名、为城区10家新上生产企业申请门牌号码进行有序编程批复,确保企业按期投产,发挥出地名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作用。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千方百计争取县财政资金,加快乡、镇、村设标工作工程,加快实施步伐。
2、在完成城区街路标志安装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街路门牌系统普查,对原有街路门牌,包括巷(胡同)牌进行整体更新,实现提档升级,达标规范的要求。
3、搞好地名网站建设,及时增加地名信息内容,强化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发挥地名网站的传输作用,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交流提供便捷服务。
4、完成好省市地名工作下达的各项任务。
xx年的区划地名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具体帮助指导下,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领导要求,与兄弟县市比,还存在着不足:一是资金不到位制约了乡村设标工作的开展;二是县城区“三年大变样”街路翻新改造,影响了设立街路标志工作;xx年,区划地名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县领导宣传政策,求得给予支持,把乡村地名设标工作抓出成效。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三
上半年,全市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不断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调研,着力思考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管理职能作用。
(一)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
(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服务成效。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
2.日常命名规范有序。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自今年1月起,市本级地名命(更)名审核与管理职能分离,市地名办主动与行政审批处做好沟通衔接,确保工作顺利过渡。3月,市地名办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劝阻了一起不规范的工程名称。对我市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1期20个站名进行了初审,提出了拟命名方案,并制订了命名原则,为今后我市轨道交通线建设站名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27条、小区34个、建筑物(群)9个、桥梁(隧道)1座,并即时在地名网站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字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1.抓好《**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
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须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奉化地名规划根据省级预审意见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
1.健全城区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志的完好、整洁和规范的基础上,各地继续开展门楼牌和路牌的补更工作,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宁海、余姚、奉化等地开展了老小区门牌清理整顿。慈溪市制订《城区地名标志管理制度》,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志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据统计,全市共新增补更楼街路牌400余块,楼幢牌3100块,门牌7250块,完成50余个社区地名标志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核对,进一步巩固地名标志设置成果。
2.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xx年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预计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
(四)数字地名取得新进展。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进地名数字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即时性。余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传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积极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字地名软件。
(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
1.积极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积极应对,或通过委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
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方便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积极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镇海启动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
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传力度。镇海、慈溪、宁海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传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三、完善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确保边界地区平安和谐。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
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重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
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进。市级界线“宁台线”和“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好界线联检工作。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出现,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力度不够,个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
按照xx年工作要点和省厅要求,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区划工作。
1.加大行政区划调研力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原则,继续注重完善行政区划设置的思考和理论研究,加强与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掌握区划调整基础性资料和动向,熟悉相关区划调整的论证、报批等工作程序,发挥好民政部门在区划调整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学习,探索减少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协调发展的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模式和机制。
2.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统筹区域发展的研究,重点探索培育中心镇的发展,引导小乡镇的产业、人口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完成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相关课题的调研。
3、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各地要继续加强对辖区内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积极做好向各级领导的宣传,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辖区内政府驻地建设立项审批和搬迁的报审工作。
二、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1.加强地名文化理论研究。继续抓紧落实地名理论研讨的发动工作,建立健全地名文化理论研究队伍,努力提升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水平。认真撰写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文章,各县(市、区)至少要有一定质量的2篇论文,有条件的地区应多承担些,参加省地名理论研讨的论文在9月15日前上报市地名办。全面总结五年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各地要在9月底前,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总结,并以民政局(社会事务管理局)文件形式上报市局。加强地名文化的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地名网站的作用,促进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各地要积极参与省厅区划地名处设立的网上交流平台的工作信息、理论探讨等交流活动。
2.加大规划实施力度。象山地名规划要根据省地名学会的预审意见,认真修改后争取在7月中旬报市局,由市级专家进行评审;尚未向当地政府报审地名规划的地方要抓紧修改完善工作,力争在8月底前报当地政府审批。地名规划经批准实施后,有关地区要大力做好地名规划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贯彻执行职责,加强与规划相配套制度建设,建立跨部门的地名规划协同执行机制,确保地名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3.健全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老小区门楼牌的更新和东部新城路标调研工作,推行住宅小区住宅分布平面导向图设置,完善农村门牌设置,提升地名标志规范化、美观化功能。要加强对地名标志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4.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以地名查询触摸屏等地名信息化服务新途径。以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完善各级地名网站、电子地图等公共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网站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库的更新,着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的能力。
三、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
1.扎实做好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配合台州方完成“甬台线”联检任务;各县(市)、区要在9月底前完成11条县级界线的联检工作,按照“一线一卷”要求,认真做好界线档案规范化、制度化工作。
2.认真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厅《关于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民区[xx]18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依法治界工作机制,加强与综治办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健全界线管理四项工作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界线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平安边界建设考核力度,在7月底前落实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有关地区要抓紧协调处理跨界建设问题,力争全面完成全市2条市级界线和19条县级界线的平安边界建设创优任务。各县(市、区)要对照省厅年初下发的“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考核标准”进行认真自查,在9月底前将自查情况报告以民政局名义上报市局。市局将于10月中下旬,采取集中考核、分头打分的形式,组织对县(市、区)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考评活动。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四
恩施市是恩施自治州首府所在地,面积3967平方公里,人口78万。春秋属巴国,隋唐为庸州、施州,雍正七年(1729年)设恩施县。抗战时期曾作湖北省临时省会。域内各种寺庙、古城遗迹保存完整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恩施市拥有出露面积达850平方公里的硒矿床;硒矿储量形成富硒生物圈。粮食、油料、中草药、矿泉水中硒含量极为丰富;被誉为“世界硒都”。富硒绿色食品与药品的开发将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带来福音。
恩施市有着丰冒的动植物资源,香樟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各种药用植物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美称,板党、窑归、紫油厚朴誉满全球。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在63万千瓦以上,目前仅开发13%,开发潜力巨大。喀斯特地形地貌加上独特的民族文化使恩施旅游已成为环三峡、张家界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江闯滩”被誉为“神州第一漂”;“梭布垭石林”已成为省级重点旅游景点;土家“文儿会’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撒尔嗬”“摊戏”等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建州以来,恩施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深化工商企业民营化改革,富硒产品、能源、医药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初步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域经济。
恩施市区现有人20.13万,城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23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一恩施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扩建之中;全市交通便利,318、209国道在境内交汇;城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200公是;扩建后的许家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拟建的宜方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恩施段均经过本市,明天的恩施定会更加美好。
武汉市导游词(二)。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设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开放使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继续张开双臂,喜欢四方佳宾。更有许多好听、好看、好玩的新景点、新景观如白鳍豚馆、野生动物园、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及改造后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山大道商业街都等待着您的投入,恭候着您的光临。欢迎您来江城,领略都市不同的风光。
参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在此可追溯黄鹤楼的历史,聆听有关的神话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面对黄鹤楼吟咏的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可登楼观武汉三镇全景。随后来到古琴台,这里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游人可在此凭吊俞伯牙、钟子期以琴会知音的动人故事。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五
半年来,区划地名工作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区划地名处的帮助指导下,按照省州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汇报如下:
(一)《政区大典·黔西南卷》编纂工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政区大典·黔西南卷》编纂工作,州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成立了《政区大典·黔西南卷》编委会,由分管州长任组长,副秘书长;民政局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为编委会成员,明确了专门的写作班子,落实了工作经费,并邀请四大家主要领导为顾问。各县市也相应成立了编委会,明确了经费,落实了人员。通过近半年的辛勤工作,现工作已进入了审稿阶段。
(二)数据库录入。州及县市地名数据库在上年录入的基础上,根据《政区大典》辞条书籍编纂的内容,将收集到的地名内容陆续录入。
(一)由于《政区大典·黔西南卷》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八月底前必须完成,“平安边界”的创建,标牌设置等工作,只能推后,造成整体工作推进不平衡。
(二)工作经费不足,各县市均无专职工作人员,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进展和质量。
恳请省厅就经费问题给予自上而下的帮助,争取列入财政预算,以利工作。
总之,我州区划地名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抓好区划地名管理工作而不懈努力。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六
1、我地名办完成了地名数据库数据录入及行政区域界线资料电子文档的录入,并完成了我区地名数据库数据的上报工作。
2、完成了行政区划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研材料上报工作。
3、完成了我区行政区域界桩管护人员的上报工作。
4、根据市局工作安排,我地名办和开发商联合更换了市区路段的简易标牌。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另:
1、完成了五个乡镇办事处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复核认定工作。
2、完成了对乡镇办事处双拥督导工作。
1、继续做好梁园、睢阳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工作。根据市局安排和部署,两区勘界工作由我区(勘界办)牵头,现已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向市局上报关于报批《梁园区人民政府与睢阳区人民政府联合勘界的行政区域界限协议书》的.请示。
(2)制定联合勘定梁园区与睢阳区行政区域界限实施方案。
(3)完成梁园区与睢阳区行政边界情况调查报告。
(4)向局领导递交《关于申请梁园区行政边界》经费的报告。
2、继续开展撤乡建镇工作,加快我区城镇化进程。
3、根据市局通知,做好省、市、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
4、根据市局工作安排,我地名办继续和开发商联合进行更换市区路段的简易标牌工作。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七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群众体育处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的要求,围绕加快构建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群众健身设施、组织、活动和科学指导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立足新时期群众体育新情况新要求,认真研究、部署全市群众体育工作。
(一)精心谋划全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为认真落实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和全市体育局长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全年群众体育工作,年初,我们印发了《今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对今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做了明确安排。3月,召开全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对全市群众体育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对今年的工作做了详细安排,进一步统一了全市群众体育战线的思想。
(二)积极参与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部署工作。7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群体处认真配合市政府办公厅和局办公室筹备会议,拟定了会议方案,倒排计划,加班加点做好领导讲话起草、交流发言修改、会议视频资料制作等工作,保证了会议的顺利召开。根据会议精神,群众体育处起草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市“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目前这两个文件正在征求意见。
(三)会同住建部门做好全市健身步道建设部署工作。市政府将建成400公里健身步道列入市政府今年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市体育局是责任部门之一。为部署推进好这项工作,上半年,群体处组织有关市体育局分管局长和群体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考察组,赴广东考察健身步道建设情况,学习经验。3月,在健身步道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的xx市召开了全市健身步道建设推进会。8月,市住建厅、市体育局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规划促进健身步道建设的意见》(苏建规[20xx]425号)。10月,我们向各地印发了《关于为健身步道配置体育元素的参考意见》。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圆满完成70%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40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任务。
市政府将“70%的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健身步道400公里”列入市政府今年度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市体育局高度重视,将这两项工作列入今年十大重点工作60项考核指标,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具体措施,明确时序进度。
3月27日,市财政厅和体育局联合印发《江苏市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苏财规[20xx]10号)。5月20日,市体育局印发《关于今年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验收申报的通知》(苏体群[20xx]19号),明确了验收申报对象、验收内容、办法和要求。6月底,我们组织全市各地完成了第一批今年度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市级补助的申报工作。10月底前,我们抽调人员组成验收组,完成了对各地建设进度的验收工作。从验收的情况看,全市今年圆满完成70%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
在市里统一部署下,各地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各级体育部门共同为已建成的健身步道配置器材,添置标识,围绕健身步道开展体育活动。全年全市圆满完成市政府规定的40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任务。
(二)转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方式成效显著。
一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升等升级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完成了5期513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新增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54名,居全国首位。培训了20个项目23期2561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超额完成名的年度目标。新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944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255名。截至今年12月,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20.2万人。
二是把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办保险、配服装工作办实办好。通过市、县体育部门统计、上报、公示的方式,确定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名单。1月底前,各市体育局分别与当地人寿保险公司签订协议、缴纳经费并出具保单,完成了今年度全市6万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意外伤害保险办理工作。通过向全国体育服装企业公开征集方案,确定服装款式、数量和类型,采取公开招标选择供货商,市、县体育部门发放等程序,6月中旬前完成了全市61692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各发放一套春秋运动装、两件短袖运动t恤、两条运动短裤和一双运动鞋的工作。
三是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深受基层欢迎。上半年,市体育局分别印发了《今年全市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计划》(苏体群[20xx]12号)。根据计划安排,全年完成了6个项目45期5000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培训工作。组织了10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文体站长)分赴北京、安徽池州等地交流学习。
四是继续深化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11月,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召开全市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推进会,总结交流前一阶段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推进情况,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一个时期工作。
(三)继续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今年,我们以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向纵深发展。一是5月11日,举办了江苏市第八届“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启动仪式。市内十三市代表队在南京参加了龙舟直道竞速、水上自行车直道竞速以及龙舟绕标赛三个项目的角逐。二是8月3日,市体育局和南京军的区政治部在xx市共同组织了第二届将军与农民乒乓球赛,邀请南京的军区在宁的将军和xx市农民参加比赛,续写了当年许世友将军和农民篮球赛的历史佳话。三是承办了今年“长三角”健身圈全民健身大联动启动仪式,8月24日,来自江、浙、沪三个市(市)5个城市的5支代表队参加了飞镖、袋鼠运瓜、抽陀螺等民间趣味健身项目比赛。四是在今年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环太湖行”主题活动。昆山和九个赛区组织6564人参加了荣誉骑行和大众绿色骑行,9545人展演了92个富有环太湖地区特色的健身项目,举办了国民体质监测车环太湖行、健身知识宣传环太湖行,在环太湖地区掀起了“我骑行、我健康、我快乐”的健身热潮。五是为不断创新和丰富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面展示我市全民健身的丰硕成果,11月底,在江宁举办全市新编广场健身操(舞)展示交流活动。13个市和三个市直管试点县共组成16支代表队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四)努力加大全民健身、科学健身宣传。
今年,我们进一步重视发动媒体,加强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的良好氛围。《扬子晚报》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在去年《扬子晚报》健身版取得较好社会反响的基础上,今年我处继续加强与市体科所、扬子晚报社合作,在召开读者座谈会,听取读者意见建议后,制定改版方案,继续在《扬子晚报》推出50期科学健身专版,每周一期,每期一整版,由健身专家介绍科学健身知识,健身达人交流健身心得体会。我处还和江苏电信合作,定期为5100余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免费发送科学健身知识短信,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
在总局批准中国报业总社举办的全国新农村科学健身图书(音像)征集评选活动中,今年我市推荐的13个作品入选《全国新农村科学健身书库目录》,占到总作品的十分之一。
成功承办全国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列活动(淮安站)。该活动每年只在全国选择4至5个城市举办分站活动,今年是我市连续五次承办该项活动。今年的活动中开展了健身项目展示、健身科普长廊、健身知识讲座、体质评价、健身指导、健身器材推广等6大板块的活动。
三、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
群众体育处注重加强处室同志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一是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局党组的统一部署,组织全处同志积极参与局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处室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座谈会、自我剖析、相互谈心等活动。二是把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警钟长鸣,确保各项工作廉洁高效开展,全年全处未出现不良作风和违法违纪现象。三是积极参加“三解三促”活动。群众体育是基层群众最关心、反映问题最多的体育工作之一,群体处全体同志都参加了基层驻点调研,驻点调研结束后及时汇总研究了基层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并根据基层的新情况和群众的.新需求及时调整了一些工作思路和做法。
根据总局的要求和局党组的指导,会同兄弟部门评选推荐了156个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121个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部分特别突出的先进集体负责同志和个人在全运会开幕式中还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接见。这项工作对夯实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激发群众体育战线同志的工作激情,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和激励作用。
为加强新形势下群众体育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全市群众体育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8月份,群众体育处举办了为期2天的全市群众体育干部培训班,邀请总局群体司,苏州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授课。各市辖市体育局分管局长、群众体育处处长、106个县(市、区)分管体育的局长共12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总的来说,群众体育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业务理论知识学习研究有待加强。由于群众健身需求不断增强,社会对群众体育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我处工作任务不断加大,日常事务繁多,而人手又整体偏少、大家静下心来研究业务的时间和机会不多,导致工作的计划性与过程控制不够理想。此外,市、县群众体育干部也多忙于活动组织、指导员培训、设施建设等常规事务,没有更多精力进行深入思考,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有待提升。
二是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有待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全市,事关7800万人民。随着县乡两级机构改革的迅速推进,全市群众体育队伍急剧萎缩,呈现出“倒金字塔”趋势。对此,如何强化与教育、卫生、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广大体育社团及其他中介组织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的作用,探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最大程度动员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尽快加以改进。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八
上半年,全市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不断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调研,着力思考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管理职能作用。
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
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服务成效。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字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1.抓好《**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
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须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奉化地名规划根据省级预审意见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
1.健全城区地。
2.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预计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
(四)数字地名取得新进展。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进地名数字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即时性。余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传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积极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字地名软件。
(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
1.积极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积极应对,或通过委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
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方便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积极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镇海启动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
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传力度。镇海、慈溪、宁海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传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三、完善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确保边界地区平安和谐。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
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重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
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进。市级界线“宁台线”和“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好界线联检工作。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出现,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力度不够,个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九
自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单位以来,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省民政厅、宁波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下,从去年8月份开始,全市近500名普查人员齐心协力,用5个月时间,对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完善,基本摸清了全市30年地名变化情况,建立完善了地名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陆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5个镇。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xx〕83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xx〕189号)文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共采集十一大类6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15153条,其中陆地水系名称1085条,陆地地形名称248条,行政区域名称21条,群众自治组织名称374条,非行政区域名称26条,居民点名称2232个,交通运输设施名称6152条,水利、电力设施名称300条,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380条,建筑物名称92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名称3211条,历史地名1031条。标绘1:1万纸质地图60幅,测量地名经纬度5000多条,地名标准化处理283个,设置重要地名标志39块,制作地名标志登记表618份,采集地名多媒体信息950多条,新增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信息7430条,修改整饰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4182份(幅),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
二、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市民政局、地名办根据要求和本市实际,精心拟订实施方案。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地名普查工作,去年8月9日,袁金祥副市长专门听取汇报,20日提交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5日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慈溪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二个文件。26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财政、国土、建设、交通、统计、工商、水利、文广、农业等17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普查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指派联络员,负责相关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
普查前期,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设备、资料六个方面落实。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和招聘10人组建市普查办公室;落实普查所需经费117万元;安排5间办公用房;购置电脑、复印机、照相机、摄像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备;收集各类志书、图册、档案等200多册,收集部门掌握的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约2.5万条次。各镇(街道)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选派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具体业务负责人,配置了必要的技术业务人员,据统计,各镇(街道)共聘用经验丰富的普查业务人员71人,实地调查人员422人,间接参与到普查工作的人员超过1000人。
以镇(街道)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填写“二表”即(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标绘1:1万地形图。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开展普查。一是以村为责任单位开展普查。普查资料下发至各村,由各村落实人员填报登记表,镇、街道审核、汇总。如宗汉街道、横河镇;二是以镇(街道)为主,村(社区)配合开展普查。镇(街道)抽调力量组成工作班子,填写登记表,标绘地形图,然后深入村(社区),由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现场进行核对、补充。如崇寿镇、庵东镇;三是镇、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镇负责跨村道路、河流、镇级层面的地名调查和地形图的标绘;村负责本区域内其它地名的调查。如坎墩街道、观海卫镇等。普查人员普遍做到“一查二看三问”,查找资料,实地察看,访问座谈,努力提高地名普查的数量和质量。横河镇建立了qq群,方便交流工作;掌起镇聘请专业人员标绘地图,确保地图的标绘质量。
(三)层层审核,考证录入,尽力保证地名普查数据质量。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分四个层面对地名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把关。第一层面在调查登记时每一地名信息资料都有登记人、审核人。第二层面由镇(街道)组织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对本辖区普查人员填报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审核并且分类汇总。第三层面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和确认。第四层面由市普查办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对,确认合格后录入数据库。若出现不同志书、调查与志书记载不一致的,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在汇总资料的同时,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各镇(街道)分别梳理核对,提出地名命名更名预案,由当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后,统一汇总上报。从普查资料看,桥梁名称重名较多,新建、延伸道路无名情况较多。个别镇因行政区划调整,出现本行政区域内道路的重名。普查办根据国家、盛宁波市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定,按地名命名、更名权限和程序,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对第一次地名普查遗漏的、已约定俗成的老地名直接确认。对有地无名的及时命名,如坎墩街道召开座谈会对工业园区新建道路进行命名。重名的情况较复杂,须慎重对待,能改则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暂缓处理。
(四)设立标志,整理资料,着力制作地名普查成果。对重要地名,增设地名标志。沿329国道、中横线的行政村增设指示牌,骨干一类河流与中横线交叉处设立标志牌。此项工作得到了慈溪市交通局路政大队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实地踏勘,定点定位定样式。新设村指示牌24块,河流地名标志15块。整理资料,制作成果。对各地采集来的调查登记表、工作草图和照片、音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检查、整理、编撰,处理为标准内容,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委托宁波国土测绘院转绘1:1万纸质地形图,修改整饰1:1万矢量地图,利用gps技术方式和图解法测量地名经纬度。完成地名普查数据的图库匹配,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5024张。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档案管理规定),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做好地名普查成果的立卷归档,可建立文书档案15卷,地名成果档案15213册,特种载体档案2盘。
三、工作特色。
作为试点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我们努力克服困难,认真细致地拟订各项方案,增加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普查中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政府组织实施与技术外协相结合。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层层布置落实,提高了普查的公信力,便于采集地名信息资料。涉及地图标绘、经纬度测量、矢量地图修改整饰等专业技术上的工作,由宁波国土测绘院派员共同完成,确保地名普查数据的质量。二是以块为主,条块相结合。以镇、街道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17个成员单位建立联络员制度,负责相关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和各地上报的有关行业地名普查登记资料的审核确认工作。召开联络员会议,交流进展情况,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工作落实。二者相结合,减少了地名普查的遗漏,保证了地名普查的数量。三是传统方法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考虑到地名普查员老同志居多,采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设计印刷3.2万份(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操作手册)500册,发放给每一位普查员。分级分批对普查业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作各类地名的登记表样表,为普查人员实际操作提供借鉴。编印工作简报6期,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召开阶段工作汇报交流会议,交流各地普查工作经验和做法。这些传统的普查方式方法,为普查人员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普查技能创造条件,大大提高普查效率。同时,在数据采集和成果应用上尽可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用gps定位系统测量经纬度,建立完善地名数据库,开发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利用qq群与盛宁波市、镇保持经常联系,便于信息交流和疑难解答,保证了普查的进度和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补充完善地名普查档案资料,着力做好地名普查的成果利用开发,巩固成果,深化内涵,推动我市地名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
区划地名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地名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我对区划地名的心得体会。
区划地名往往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例如,许多地名都来源于当地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或文化传统。通过研究地名的由来,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有一条街道名叫解放路,这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条街道是起义军进行抗日斗争的重要战场。通过了解解放路的背后的历史意义,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英勇奋斗的精神。
区划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地方的地名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例如,一座城市的名称可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或传统文化相关联。通过研究地名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和魅力。比如,我曾经去过一个叫做“梅花镇”的地方,这个地名正是因为当地种植着大量的梅花而得名。这个名字既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也传达了梅花的优美和文化内涵。我在梅花镇度过的时光让我对这个地方的文化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区划地名对于地理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地名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特征紧密相关。通过地名,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例如,一个名为“山水镇”的地方很可能位于山水环绕的地带,而“河畔村”的地名则暗示了这个村庄靠近河流。通过研究地名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我曾经旅行到名为“小溪村”的地方,这个地名显示出这个村庄位于山区,附近有许多清澈的小溪流过,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
区划地名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人们常常通过地名来进行导航和定位。一个清晰明确的地名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找到目的地。此外,地名也是城市和社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独特、有特色的地名可以增强城市或社区的标识和吸引力。比如,某个城市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地名,这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区划地名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地理的意义,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着重要的实用和经济价值。
结论:通过对区划地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地名承载着人们对地方的记忆和情感,也是城市和社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和理解区划地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感知世界。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一
1月15日,新华社区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社区支部委员以上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建萍回顾总结了20xx年社区党建工作。充分肯定社区一年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会人员就20xx年如何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部署了20xx年度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会议还传达了硖委(20xx)68号《关于开展20xx年度“双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布置各支部要结合党员“一员双岗”考核,做好20xx年度党员“双评”工作和社区党员优质服务岗评比工作;同时对照标准评选出年度党员积极分子。
最后,孙书记要求社区党员们在新的一年里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当创卫先锋。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二
结合普查“六弦和奏”加强地名管理。坚持组织领导、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业务培训、工作措施、宣传发动“六弦和奏”,谱写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规范化管理互动发展的优美乐章。想要知道更多关于地名普查工作简报的内容?若想,请随时关注工作简报栏目!
山西、江西、陕西传达贯彻国务院地名普查办约谈要求和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讲话精神。
7月15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约谈山西、江西、陕西地名普查主管负责人后,三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采取措施传达贯彻约谈要求和宫副部长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地名普查工作。7月18日,山西召开厅长办公会,研究近期整改措施;26日召开全省普查工作推进会,传达李小鹏省长“知耻后勇、加快进度”批示和罗清宇副省长指示精神,要求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制度,积极借鉴全国兄弟省市先进经验,今年完成总量80%以上普查任务,各市签订普查进度与质量责任书。7月21日,江西召开普查工作推进会,明确各批次普查单位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要求8月15日前完成第一批已签订合同单位的外业踏勘工作;各设区市签订《目标责任承诺书》,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80%的普查任务,明年3月底前完成全部普查任务。7月19日,陕西召开年中分析会,要求各地务必于8月前完成服务外包,确保年底前完成普查任务;强调加强督察督办,进展较慢的市、县每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省地名普查办每月通报一次普查进度。
《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进展情况通报》印发。
7月19日,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印发《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进展情况通报》(国地名普查办发〔〕16号)。《通报》指出,是地名普查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全国各级地名普查办高度重视,努力推进,地名普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进度明显加快,成效显著。各地在外业普查、内业处理、软件应用、外包服务、质量监理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全国完成外业调查县(市、区)1299个,占县级政区总数45.5%;完成内业工作的县(市、区)936个,占县级政区总数32.8%。但目前各地工作进展不均衡,仍有个别省份普查进度滞后,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通报》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从讲政治、讲大局、向中央看齐的高度认真对待地名普查。二要突出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有效破解制约普查进展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加强交流,滞后地区要积极主动向先进地区学习经验,提高效率,少走弯路,科学普查。
《201-6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信息采用情况通报》印发。
7月15日,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印发《2016年1-6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信息采用情况通报》(国地名普查办发〔2016〕15号)。《通报》指出,2016年上半年各地共报送普查政务信息892条,其中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工作简报》采用130条,民政部门户网站“区划地名”栏目、中国行政区划网、国家地名普查网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微信公众号(“三网站一微信”)采用399条。《通报》肯定各地信息报送工作在重视程度、报送数量、稿件质量三个方面的明显进步,同时指出存在任务落实不够到位、提炼总结不够到位、整体反映不够到位等问题。《通报》要求:各地要围绕普查“进度”和“质量”两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增强信息报送的针对性、主动性、创新性,反映新举措、突出新实践、展示新亮点,并明确从7月份开始每2个月汇总上报本地区工作进展情况。《通报》还统计整理了《工作简报》采用各地信息条目和数量,以及“三网站一微信”采用的数量。
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副主任柳拯督导西藏地名普查工作。
7月21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柳拯检查指导西藏地名普查工作。通过查阅成果图、表、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西藏地名普查工作总体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全区74个县(区)中,已完成58个县(区)普查工作,普查地名20余万条。柳拯充分肯定西藏普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注重挖掘西藏地名特色,继续深入考证地名藏文含义及历史沿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名文化属性信息采集工作。二要继续加强地名标准化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要保质保量、高标准完成普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深化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四要加强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梳理形成一套符合普查规范要求、具有鲜明西藏地域特色的成果资料,让地名普查成果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西藏自治区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民政厅副厅长尼玛次仁,国务院地名普查办秘书处处长、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综合处处长徐怀好陪同检查。
地方动态。
※湖北采取“互联网+地名普查”方式校验核对地名信息。近日,湖北印发《关于开展“互联网+地名普查”推进地名信息校验核对工作试点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开展信息校验核对工作试点的总体思路,指出居民点数量占地名总数50%以上,居民点类登记表能否达标成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败的关键,拟在武汉市江夏区和宜昌市宜都市进行试点。规定了试点的路径方式、系统平台、宣传参与以及操作流程。要求开发相应信息发布平台,将已普查审核的居民点类地名中的标准名称、地名来历、地名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描述等五项内容提取进入网页、微信、客户端等终端。网民通过登录网站或扫描二维码登入系统查阅,提出纠错或补充意见。系统运营商采用“你找错,我买单,找到错误发红包”的方式,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此次试点为期1个月,结束后将总结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广。
※多地持续加大地名普查培训和督查力度。7月15日,北京召开地名文化保护暨地名普查技术第四次培训会,通报内、外业调查典型问题,结合技术流程与属性信息处理方式,进一步明确普查标准和规范要求。7月14日—15日,海南举办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暨地名普查软件使用培训班,就普查软件、普查平板终端操作等进行培训。7月19日,重庆举办地名普查现场工作暨培训会,就验收资料准备、组织实施、文件及成果立卷归档等进行培训。6月至7月,云南组成6个督查组,开展第三轮地名普查专项督查,深入基层检查各地普查工作推进情况,重点对少数民族语地名、边境地名及地名文化挖掘保护等工作进行督查。
※安徽黄山市开展地名普查工作攻坚月行动。从7月开始,打响为期两个月的.地名普查工作攻坚月行动,要求奋战60天,全面完成全市县级审核工作,为今年顺利完成主体任务打好基础。要求将地名普查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采取市级调度、县级主战、外包、部门联动配合的方式形成工作合力;统一印制《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构成、职责及审核流程》和《县直单位地名普查登记表审核流程》等。
※江苏连云港市全面实现地名网上申报。适应当前新生地名越来越多、民众地名服务需求愈加强烈、地名信息时效性日益凸显的趋势,结合地名普查创新地名公共服务方式,实行地名申报与审批网络化管理、系统化运行、便捷化办理,迈入“互联网+”时代。7月15日,该市全面实现地名网上申报。申报单位点击市民政信息网“区划地名”,在主界面选择申报的地名类型,根据要求填写地名网上申请表。审核办理时限由之前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实现了“让地名数据多跑路,让申报单位少跑腿”。
典型做法。
※广西自治区、四川资阳市开展地名故事征集活动。7月15日,广西印发《关于开展“寻找八桂最美地名”活动的通知》,决定下半年在全区范围开展地名故事征集活动。采取定向征集和社会征集方式,在《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等报刊媒体刊登活动启事,在广西民政网设置专题页面,通过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最终获奖作品。7月5日,四川省资阳市民政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启动“那年的地名,那年的故事”征集活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征集社会各界关于资阳境内山脉、河流等自然实体,村(居)、自然村等地名典故、人文故事稿件,为编撰出版《资阳地名故事》积累素材,截至7月29日已收到235件征集稿件。
※浙江绍兴市“三步走”做好方言地名审音定字工作。一是收集汇总。针对绍兴方言地名古越语特点,在实地调查中仔细做好标记,追溯此类地名沿革溯源。二是制定名录。按照方言地域,分成普遍存在和特殊个案的方言地名,目前已收录11个普遍性方言和57个个案类方言。三是专家审定。对方言地名进行考证,召开专家论证会,最终确定方言地名的语音标注、词义解释,并向绍兴市语言文字委员会提交有关材料。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结合普查“六弦和奏”加强地名管理。坚持组织领导、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业务培训、工作措施、宣传发动“六弦和奏”,谱写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规范化管理互动发展的优美乐章。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在城区醒目位置和重要路段设置宣传牌40多块、制作宣传灯箱100个、循环播放电子字幕400余次,发放地名普查明白纸10000多张。二是坚持边普查、边整改。成立城区道路地名规范化管理调研小组,对200多条已命名道路和40条规划道路进行实地调研,制定《淄川主城区74条道路命名更名方案》。三是创新手段,讲好淄川地名故事。组织拍摄地名文化系列专题片19期,挖掘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整理编辑了《淄川地名故事》。
※陕西铜川市印台区“一防二清三细”管控普查质量。“一防”即防止自查出现遗漏。认真对照各类志书资料查漏补缺,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二清”即“文字描述清”、“资料出处清”。对各类普查表格统一要求,每个词条描述具体、有据可查,有案可稽。“三细”即“分类细”、“排序细”、“用字(词)细”。做到词条的分类、排序、用字(词)由专家把关,确保分类清楚、排序清晰、用字规范。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7月29日。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三
4月7日上午,市区划地名处处长李福安、西安地名协会会长王佳、监理单位天润公司一行5人来阎良区开展地名普查核查工作。区民政局局长逄国哲,分管领导谢利选陪同,普查办工作人员和外包服务公司配合。
会上民政局副局长就阎良区目前地名普查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区划地名处、监理单位和专家组,按照《质量评价体系表》,逐条对照,全面、严格核对普查实施情况、普查成果、普查数据库进行核查,对核查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对疑难问题做了重点解读。同时要求在迎接省检查验收的攻坚期,要增派人手、加班加点,倒排工作计划,加快普查工作步伐。对普查资料内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完善,整理归档,高质量地完成普查验收的18项台账资料和地名普查9项成果,为省级核查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四
一、工作职能:
负责公司的整体形象策划和品牌推广,不断提高公司的知名度、美誉度,充分利用公司有效资源,宏扬公司文化和传播企业精神,是企业策划部的主要职责。
1、树立企业卓越的企业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
2、确立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及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3、介绍企业的综合功能,宣传企业在振兴民族服饰品牌和促进品牌商业发展中的成就。
4、通过市场调研作出构思和设计,形成系统、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促进企业商品的销售。
5、透过社会公益文化、公共关系、促销活动等对外传播企业形象,创造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提升经营业绩。
6、塑造企业和专卖店独特形象,凸显企业和门店个性,利用视觉艺术树立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维护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的标准化及整体性,创造企业无处不在的优美环境。
7、配合专卖店销售活动,完成海报制作、气氛布置、广告灯箱管理等工作,做好宣传工作,让顾客了解企业、贴近企业。
二、岗位职责:(一)企业策划部经理1、职责:
(1)全面负责本企划部门工作;
(4)负责规划、实施企业形象战略系统;
(6)负责公司内部整改及监督装修。
(7)负责公司4季新品的画册及搭配手册制作。(8)负责公司《穿帮》杂志的内容更新及企划。(9)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培训与业绩考核。2、工作准则:
(1)通过调研,学习优秀经验并拟订适合自身特色的创新促销计划和设计方案并督导专卖店实施。
(2)负责店内外各种广告、灯箱、指示牌、pop、销宣传系统策划和设计。
(3)根据不同竞争环境拟订促销海报时间及促销主题,做好促销商品的拍片、设计、印刷、发行等工作。
(4)有计划的争取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树立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良好评价,进而实现相互合作与支持。
(5)参与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形象各要素的规划、设计;(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1)协助主管拟订公司及门店预期整体促销计划,并指导实施。(2)负责对门店周边市场的调查分析,针对周边竞争对手制定有效的企划方案。
(3)负责宣传企业文化,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并督促门店实施。(4)负责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考核计划。
(5)负责本部各类文件、档案、宣传促销资料的整理、归纳、存档。2、工作准则:
(1)跟踪每期促销计划的实施情况,作出书面小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方案上报部门主管。
协助经理参与企业发展、企业形象宣传的规划设计,并做出不。
(1)同时期的宣传计划,加大对外的企业文化宣传力度,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
(4)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1)协助经理做好公司及门店对外宣传的统一设计。
(四)、美工1、岗位职责(1)促销海报必须用公司统一格式及简体字字体。
(2)更换、张贴海报等宣传品及广告,应在不影响商场正常营业的情况下进行。
(3)按促销通知单制作各类日常促销pop并及时传给相关柜组。(4)供应商提供的各类宣传品须经企划部同意,由美工结合卖场整体布局指导放于最佳位置,以维护商场的整体形象。
(5)为促销活动提供建设性意见。
(6)按时完成海报、横幅等各类宣传品的制作。
(7)督导活动气氛布置的实施,美化商场的购物环境,并及时协调各部门予以配合。
(8)完成其它工作。2、工作准则。
(1)每天安排至少三次对卖场巡视,检查海报、横幅,各类标识牌是否正常。对悬挂、张贴不规范、过期的广告纸、宣传特价牌及时纠正。
(2)检查各广告位灯片、灯光效果是否正常。(3)检查各厂家促销位是否有乱陈列、乱张贴现象。(4)检查商场气氛布置是否完整。
(5)及时维护、更正、修改各类宣传品,并知会相关部门维护、保养。(6)制作店内标牌、标识、pop海报、宣传栏等各种内部宣传品。
每周五、周日对商圈内竞争对手进行调研工作,及时反应,快速调整,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五
各村委会、镇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xx〕3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闽政办〔20xx〕112号)、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以及市政府办《关于开展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南政办〔20xx〕120号)、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南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的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全镇24个行政村都在普查范围内。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具体为:
(一)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地名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二、时间步骤。
此次地名普查标准时点为20xx年12月31日。普查从20xx年7月开始,到20xx7年12月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1、成立机构。成立以镇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临时借调办法安排2至4名工作人员,配置必要办公场所和设备。
2、制定文件。以镇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制定下发普查实施方案;做好普查经费的预算文本。
3、动员部署。召开全镇地名普查动员部署会议,由镇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作动员讲话。11月底前,召开地名普查业务会议。
4、组织培训。安排人员参加县上组织的普查业务骨干培训。12月底前,完成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至20xx6年12月):。
1、收集资料(20xx年1月至4月):全面搜集与地名相关的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以及相关属性信息资料,包括图、录、典、志等,对资料进行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编写地名普查目录、绘制普查工作图、制定地名普查登记表。
2、实地踏勘(20xx年5月至12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实地调查地名现状,查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3、标准化处理(20xx6年1月至3月):根据国家和省上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普查的地名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
4、地名标志设置(20xx6年3月至5月):依据国家有关地名标准,对应设未设的地名设置地名标志。
5、数据库建设(20xx6年6月至9月):完成地名文字和图形信息及多媒体数据录入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根据普查成果和工作图,修改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建立县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
6、普查成果制作(20xx6年10月至12月):填写各类普查成果表;标绘地名普查成果图;对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起草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审批报告。
(三)验收上报阶段(20xx7年1月至6月):。
1、逐级验收。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个方面。1月至3月,完成普查成果自查工作;3月至5月,做好迎接县、市级核查工作;5月至6月,准备好普查成果省级验收工作。在逐级验收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边验收边复查。
2、上报归档。普查成果验收合格后,逐级上报。完成普查文件、资料、成果等的立卷归档工作。建立普查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
(四)完善扩展阶段(20xx7年7月至12月):。
1、迎接验收。迎接国家“二普”办对“二普”成果抽查。
2、汇集成果。县、镇民政部门负责组织编纂出版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
3、服务建设。利用地名普查成果,建设完善地名网站,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地名信息服务。
三、普查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地名普查组织实施的责任,精心筹划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特别是已有的资料、信息、数据要及时、准确提供。
(二)严格操作规程。要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和有关政策规定、技术标准开展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对有关资料、数据和信息,要边普查边复核,并实施分类按责管理,确保普查成果真实可靠。对涉密资料、数据和信息必须严格保密,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承担地名普查的实体应具备相应的业务资质和保密资质。
(三)健全普查队伍。要专门抽调精干的人员负责“二普”工作,并送往上级进行“二普”工作培训或自行培训。在地名普查期间,各村要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
(四)广泛开展宣传。各村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宣传栏、街路牌广告栏和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三、普查范围。
我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涵盖全镇所有村居委会。有以下相关信息。
(一)居民点名称(自然村(居)住宅小区、楼盘、商住小区)。
(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社会居委会)。
(三)交通运输设施名称。
(四)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
(五)水利、电力设施名称(池塘、水渠、堤坝、发电站)。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7月15日—7月25日,组织动员,成立机构,制定方案,人员培训。
第二阶段:7月25日—8月5日,搜集资料,调查摸底,填报表格。
第三阶段:8月5日—8月25日,收集表格,登记勘测。
第四阶段:8月25日—9月15日,网上录入信息。
第五阶段:9月15日—10月15日,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相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班,一把手负总责,专班专责,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经费。
(二)切实认真负责。操作人员要走村入户,深入实地,了解实情。
(三)确保工作进度。地名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各地要根据全镇统一部署,把握工作节点,按时完成任务。
(四)强化协调配合。各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要主动配合镇普查办,及时提供数据,交流进展情况,推进工作落实。
更多。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六
区划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区划地名,比如国家、省份、城市、区县等。通过对区划地名的认识和理解,我深感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信息,也启发了我对地理的兴趣和对国土的热爱。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研究和了解区划地名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区划地名的起源和意义。
区划地名的起源往往与历史和地理紧密相关。例如,许多国家和省份的名称源自于历史上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的“华盛顿州”。这些地名不仅代表着政治和文化的演变,也承载着人民的热爱和希望。区划地名也包含着地理信息,通过它们我们能够了解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因此,区划地名既有历史意义,也具有地理价值。
第二段:区划地名的分类和特点。
区划地名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根据行政区域的级别,我们可以将区划地名分为国家、省份、城市、区县等。每个级别的地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国家和省份的名称通常具有较长的历史,反映了政治、文化和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城市和区县的名称则常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此外,区划地名还可以根据地理位置、语言和人文特色等方面进行划分。这些特点使得区划地名在地理研究、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区划地名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区划地名也会发生变化。国家、省份和城市的名称可能因为战争、政治变革或者地理调整而改变。例如,中国的国家和省份名称经历了多次变革,如中华民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洋政府改为国民政府等。这些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也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此外,城市的名称也可能因为人口增长、城市规划或者历史因素而发生调整和变更。这些变迁和调整使得区划地名成为了研究历史和社会的重要线索。
区划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地名不仅仅是所在地的名称,更是文化符号和精神纽带。通过对地名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传统习俗和历史背景。例如,中国的许多地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乌鲁木齐的“乌鲁木齐”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牧场”,寓意着这个地方的风景优美和丰富的牧业资源。这些地名的文化含义不仅记录了历史,也传承了文化。
通过对区划地名的了解和研究,我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自己的国土有了更深的热爱。每当我听到一个陌生的地名,我会立刻上网查找它的来源和背景,试图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样的学习和探索不仅让我对地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区划地名也启发了我对社会和人文的思考,让我认识到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历史故事。这让我更加珍视我们国家和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也加深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总结:
通过对区划地名的研究和了解,我认识到区划地名的重要性和价值。区划地名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地理和人文的结合点。它们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传承了各地的文化和历史。通过对区划地名的学习和思考,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也深入了解了自己的国家和地方。我相信,通过对区划地名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也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七
自从开展地名设标工作以来,在自治区民政厅、地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设标工作有序推进、步步深入,实现了从规划向实施的全方位拓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设标之初,我局主管副局长专门了参加地区关于国家标准专业培训,并认真学习其他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学习回来后,积极向领导汇报,并联合相关部门业务通知进行了宣传发动和经验交流。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思想,同志们充分认识到,路标门牌设置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了高度的认识,把路标门牌设置作为一件实事来抓,并且加强对县城群众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对设置城市地名标志工作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视地名标志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实推进。
为确保岗巴县城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局、民政局、发改委、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质监局、邮政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镇设置标准地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设标工作的组织实施。地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具体负责标准地名标志设置组织和协调工作。在道路设标工作方面,首先对县域内的街、路等具有道路地名意义的名称进行核查,对有道无名,有路无名的予以命名;对已经使用未经审批但符合命名原则的地名要正式定名,否则重新命名;对一名多用的道路名加以整顿;对不规范的道路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粗俗不雅的予以规范;凡不符合地名命名规定的,一并予以更名。
为了摸清基本情况,我局在设置标志前认真对地名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摸底,本着“坚持标准、逐步规范、不重不漏、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沿街店面、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登记编码,按规范化、科学化编码规则做好门牌编制、设置工作,切实做到编码科学化、制作标准化、安装美观化、管理规范化。全面掌握城区街、路的布局和地名标牌的使用状况,确定清理、更换和设置地名标牌的制式、数量,制定城区街、路的地名命名方案,规划设计标牌制作,预算工作经费。为开展工作铺垫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协调、积极配合。
标准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我局自觉加强沟通,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按照“政府主管、民政牵头、部门协助、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明确“一盘棋”的思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了大量艰苦有效的工作。民政局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全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制定并落实标准地名标志编制、制作、安装、维护等管理办法和制度;组织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业务培训及标准地名标志的制作;指导监督标准地名标志制作、设置和使用管理。财政部门协同做好门楼牌收费管理及招标定价工作。物价局负责审批路门牌的收费标准,协同做好门楼牌招标定价工作。质量技术监督局配合做好门楼牌招标定价及标准地名设置有关工作。
为使地名标志与岗巴的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根据上级相关政策,狠抓地名设标工作,按照“在地委、行署的统一领导下,以地名法规为依据,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符合《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经过努力,地名设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域共设立大门牌42个,小门牌163个,二级路牌25个。
(一)拓宽渠道,筹措经费。
根据国家四部、局关于设置地名标志所需经费原则上由各地自行解决,其中部分地名标志设置可采用广告招标形式解决所需经费和关于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费用,可采取受益单位出资,工程预算列支,同级财政拨款等方式筹措的规定,我地区设置地名标志所需经费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门牌的`设置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2、沿街、路门牌的设置经费,由受益单位或受益人解决。
3、新建的居民小区、办公楼和其它建筑物的标牌的设置经费,由承建单位或受益单位解决。
(二)强化管理,保证质量。
“地名标志为法定的国家标志物,地名标志上的书写、拼写具有严肃的政治性,涉及国家主权和尊严,涉及民族政策;标志用材涉及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我县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法规,认真执行强制性国家产品标准,坚持标准,注重质量。为保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做到系列化、编码科学化、拼音标准化,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地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最后制作时,我们到由区民政厅审定的有生产资质企业采办。企业制作完成后交付的标牌产品,由县民政、城建、技术监督部门联合检查后,再组织埋设。标牌埋设方位,既本着与城市规划、市容建筑相协调的原则,又要注重视觉醒目、方便群众的原则,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目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地区地名设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县财政紧张,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经费不足。二是地名标志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相比,地名标志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设与地名标志的设立、建设与命名、命名与管理相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八
xxxx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部署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去年以来,全省各地按计划完成了普查准备阶段的任务。今年,我省地名普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前,各级地名普查机构正按照国家“442”普查目标和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紧张有序地推进地名普查工作。今天召开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xxxx年普查工作情况,部署普查工作任务,交流县市普查工作经验,下发省地名普查管理软件,开展有关软件操作培训。今天虽然时间紧,但会议内容丰富,相信大家都有收获。下面,我讲三点看法和意见。
xxxx年是我省地名普查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普查的关键年和攻坚年,任务十分艰巨。我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各市、州、县(市、区)通力配合下,群策群力,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找准出发点,扎实开展组织动员。
深入充分的组织动员是普查的垫脚石。在xxxx年宣传发动的基础上,xxxx年全省各市州县深入开展层层动员、层层发动,构建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专业人才在普查办中的业务骨干作用,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基层干部和普查联络员的基础作用;坚持实施“分层分类、有效培训”,做到全省统筹、县为主体、延伸乡镇、覆盖村居,因人施教,注重操作、讲究实效;坚持争取支持、营造氛围、形成共识,努力争取领导支持,努力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努力争取社会共识;坚持注重地名文化的挖掘,切实将地名文化建设贯穿地名普查的全过程。坚持将标准化建设贯穿普查工作,依托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并执行了《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作业规范》、《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业务外包规定》、《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保密办法》、《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监理办法》、《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登记表样板模板》和《湖北省跨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等九项地方性普查标准,通过武汉市江夏区、荆门市京山县普查综合试点,将普查工作流程梳理成10个阶段、70个具体环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普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把握切入点,紧紧依靠行政推动。
实在有力的政府支撑是普查的坚强后盾。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紧紧抓住各级领导小组不放、紧紧抓住各级政府领导不放,在“做争取、搞转换”上下功夫,着力实施普查项目目标责任制,促成分管省长与市州长,市州长与县市长层层签订《普查工作目标责任状》,116份签字盖章的责任状,像“钉子”一样,把普查的责任、任务、要求牢牢地钉进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促成了地名普查从民政工作目标到政府工作目标的转变。各市州按照目标责任制,及时互动调整工作计划,明确“442目标”,大部分市州都制定了两年完成普查工作任务的计划,45个县(市、区)计划在xxxx年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占全省的43.69%;51个县(市、区)计划在20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占全省的49.51%;7个县(市、区)计划在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占全省的6.8%。截止目前,全省共采集地名信息532068条;已有89个县(市、区)完成普查外业招标,占全省的86.4%;48个县市区完成了外业采集任务,占46.6%。
(三)抓住结合点,积极推动行政与技术融合。
恰当匹配的技术是普查的必要手段。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一方面开展“借脑”工作,省普查办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市州县也相应成立了普查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和专长,为地名普查决策的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转变观念全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自愿报名、资质预审、培训考试、专家论证等程序,我省确定了34家单位地名普查业务合作单位,各县(市、区)按照省里规定,规范操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截止目前,已有23家业务合作单位在我省中标参与普查工作。第三,积极推动“两化工作(行政干部技术化、技术干部行政化)”,充分发挥行政的推动力、动员力、号召力和技术保障的准确性、科学性、精确性作用,从测绘、制图、遥感、地理、历史、文化、民俗、考古、网络、信息、宣传和行政管理等知识方面,开展全方位知识技能培训。省普查办采取请进来、走出出等办法培训自身人员20人次,先后举办13个市州、103个县(市、区)培训5场次588人次;各市州县共开展地名普查业务培训290余场次,培训各类各层级普查人员2万多人次。系统、全面、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不仅夯实了普查工作的基础,也锻炼、提高了地名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四)明确支撑点,打牢夯实普查保障。
全面系统的保障是普查的刚性需求。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始终坚持分级保障原则,积极开展普查预算,在资金保障上确保有钱办事。一是省普查办及时协调省财政厅全额下拨中央补助资金,保障了普查的开展,专题向省领导汇报,向省政府上报请示,多次去人去函和省财政沟通,省财政已同意按照与国家资金1:0.5安排省级补贴资金。各市、州、县(市、区)也积极作为,共争取到xxxx年普查专项配套资金7895.62万元。在人员保障方面,各级普查办采取调配、借用、购买服务的形式配强、配齐了工作人员,市州普查办配备了4至5人的工作队伍,县(市、区)普查办配备5至7人的工作队伍,乡镇、街道配备了2-3名普查工作信息员。在物质保障方面,各级普查机构安排了办公用房,并购置了办公设施和普查专用设备。在技术保障方面,省市县都组建了专家咨询机构,确定了技术协作单位,制定了全省普查系列技术规范,确保普查工作有章可循。在安全保障方面,省普查办制定了项目廉洁自律公开承诺制度,全员签订了《廉政承诺责任书》,将项目招投标的资质管理明确写入《作业规范》,避免招标中出现“恶意排他”条款。同时,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大力开展保密教育、保密培训,采取全覆盖签订《保密责任书》的方式,将保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高度重视人防、物防、技防,积极协调省保密局,将普查纳入保密项目,出台《地名普查保密管理办法》,借助专业力量开展保密检查。
(五)抓好落脚点,坚守普查质量底线。
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是普查的成败关键。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面临引进合作单位既是创新也是挑战的局面,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普查形势,对于技术合作单位,管控、处理地理信息是其优势,但挖掘地名文化却不是其强项。因此,有效解决重测绘轻地名,重数据轻文化,重现状轻历史的问题,是质量管理的防控点。对此,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把质量控制贯穿地名普查始终,促进地名文化挖掘。一是厘清职责、强化民政主体责任。明确地名文化挖掘是县级普查办的职责,指明文化挖掘的路径要依靠当地的“土专家”,省普查办在部分县市区开展地名文化建设试点,为全省地名文化建设提供示范引路;在大冶市开展“千年古县”申报工作试点,为全省地名文化传承提供鉴借经验。二是搞好样板示范。全省编辑印发11大类、108个小类、5万余字的地名登记表样板模板,对每类地名文化的挖掘、编辑、体例进行规范,力求可学、可用、可复制,各县(市、区)按照普查样板示范,规范推进普查工作。三是强化成果转化。制定了成果转化3年规划,将5大类、61项具体转化项目,分3年部署,推动撰研、出版、应用一批地名普查成果。四是全面建立质量监理体系。出台了《地名普查监理办法》和《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确立了省市县三级监理组织体系、工作职责、工作机制,做到全覆盖、全过程监理质量。五是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始终坚持“速度服从质量”,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稳妥有效、扎实有序地开展普查。六是加强督查督办。制定出台了督查规定,全省民政系统开展重点项目督查,省普查办开展分片包干巡查,市州政府开展目标责任督查,市州普查办开展督办。已经形成以普查办督查为主线、政府督查为重点,民政重点项目督查为补充的督查体系,达到了监控实况、推动平衡、发现问题、推广经验的督查效果。
(六)打造共同点,营造普查良好氛围。
富有成效的宣传报道是普查的强大推力。xxxx年,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按照“围绕普查搞宣传,搞好宣传促普查”的总体要求,广泛深入开展普查宣传。省地名普查办和湖北卫视、荆楚网等媒体紧密合作,对全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会议和全省地名普查现场推进会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宣传报道,促进了普查工作向前推进。各市、州、县(市、区)也注重加强宣传报道,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介和群众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地名普查宣传,抓住了宣传发动是重点。各市州通过专题会议、电视专栏、平面媒体、宣传传单、宣传广播等形式对地名普查进行了深入发动和广泛宣传,开展了“找寻最美地名”、“地名普查宣传月”、地名普查知识竞赛活动、地名普查主题公益演出、地名普查书法大赛活动、地面普查问卷调查和现场解答等活动,为普查工作的深入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xxxx年,全省地名普查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和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全省各级地名普查机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地名普查办向各地参与地名普查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地名普查总体上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序推进,前期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国家地名普查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交流促进视频会议上,我省作了典型发言。会议之后,我省各地快马加鞭,积极推进普查工作,省级地名普查软件开发投入使用,大部分县市相继开展地名外业信息采集,不少县市将陆续进入数据整理入库,还有部分县市正在开展成果转利用,地名普查形势喜人。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全省普查工作计划,到年底将有96个县(市、区)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占到全省的93.2%,任务十分繁重。从全省情况看,当前普查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一是前期抓了一些关键性工作和环节,但实际成效不容乐观。有招标进度但实际普查进度不快,有普查进度但无普查质量,有文化挖掘但无高品位现代传媒手段的文化产品;二是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即进入“要速度要质量”叠加期、“边普查边验收”叠加期、“边挖掘边运用”叠加期;三是底气不足。对软件正确应用底气不足,对确保普查质量底气不足,对正确衔接监理、软件、合作三方底气不足。
2016年是地名普查全面铺开的第二年,是全省地名普查工作份量最重的年份,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全省普查工作的成败,各级地名普查机构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完成年度普查工作任务。一是完成“442”目标任务要坚定不移。已确定今年完成任务的县市区要按要求,继续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做好自查迎检准备;已确定2016年完成任务的县市区要尽快启动各项基础工作,争取主动,确保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上年“欠收”当年补;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速度服从质量。二是确保普查质量要坚定不移。要填好“一张表”;用好一支“本土”队伍,特别是“土专家”;抓住一组关键的填报信息项目,即地名来历、地名含义、地名沿革和地名实体描述,最关键的是地名来历与地名含义的描述的区别。三是做好地名普查基础性工作要坚定不移。切实做好五件重要工作的落实:通过加强培训、用好“外脑”、选好“高手”,落实软件的正确应用;通过坚持省、市、县监理的质量责任体制、坚持软件、监理、合作三方标准一致贯通、坚持县级普查、合作公司联合监管,落实质量监理的惩戒措施;通过文化基础、文化凝练、文化提升,落实地名文化挖掘与建设;落实地名普查宣传;同时,通过争取上级的、做实本级的,科学编制预算,充分使用预算,合规使用资金,落实地名普查经费,把地名普查工作做好做实,确保442年度计划按时完成。具体要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1.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因类制宜,确保年度普查任务目标。2.全面部署省级普查软件,及时审核、汇总、入库普查数据。3.制定普查成果整理标准、规范普查成果制作。4.制定检查验收标准、全面开展验收工作。5.强化地名普查监理工作。6.开展普查成果转化规范化工作,制定成果转化省级标准,部署“五个一”的成果转化规定动作,形成一批转化产品。7.修订《湖北省地名管理办法》。8.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9.创新地名服务公众方式,建立地名专题网站、探索三维地名文化短片、二维码地名标志、app地名服务客户端、地名文化微信公众号、地名网上定位查询服务。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九
4月11日下午,蚌埠市民政局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会,蚌埠市民政局副局长刘超主持会议,传达了安徽省地名普查工作会议精神,并安排了下一阶段蚌埠市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工作。
会议要求,一要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普查获得的地名属性信息、多媒体信息录入系统,依照地名普查工作地图和实地勘测的地理坐标,修改整饰电子矢量地图,建立图库连接关系,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地名管理平台。
二要建立地名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利用地名普查数据加工制作地名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地名网站、查询触摸屏、热线查询电话等地名公共服务平台的查询数据库,或为政府业务平台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三要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利用普查成果,开展地名文化学术研究,探索地名的发展规律、历史文化特征和内涵,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落实保护措施,申报认定地名文化遗产;开发地名公共服务产品,编制出版地名志、图、典、录和地名丛书等公共服务产品。
四要加强地名成果与其他地理信息的综合利用。将普查成果纳入“数字城市”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电子地图索引;同时与国土测绘、公安、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基础地理信息的维护更新,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二十
上半年,全市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不断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
(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
2.日常命名规范有序。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自今年1月起,市本级地名命(更)名审核与管理职能分离,市地名办主动与行政审批处做好沟通衔接,确保工作顺利过渡。3月,市地名办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劝阻了一起不规范的工程名称。对我市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1期20个站名进行了初审,提出了拟命名方案,并制订了命名原则,为今后我市轨道交通线建设站名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27条、小区34个、建筑物(群)9个、桥梁(隧道)1座,并即时在地名网站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1.抓好《xx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
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须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奉化地名规划根据省级预审意见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
1.健全城区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志的完好、整洁和规范的基础上,各地继续开展门楼牌和路牌的补更工作,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宁海、余姚、奉化等地开展了老小区门牌清理整顿。慈溪市制订《城区地名标志管理制度》,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志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据统计,全市共新增补更楼街路牌400余块,楼幢牌3100块,门牌7250块,完成50余个社区地名标志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核对,进一步巩固地名标志设置成果。
2.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xx年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预计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
(四)数地名取得新进展。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进地名数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即时性。余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传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积极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地名软件。
(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
1.积极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积极应对,或通过委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
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方便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积极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xx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镇海启动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
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传力度。镇海、慈溪、宁海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传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
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重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
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进。市级界线“宁台线”和“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好界线联检工作。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出现,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力度不够,个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
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按照xx年工作要点和省厅要求,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加大行政区划调研力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原则,继续注重完善行政区划设置的思考和理论研究,加强与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掌握区划调整基础性资料和动向,熟悉相关区划调整的论证、报批等工作程序,发挥好民政部门在区划调整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学习,探索减少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协调发展的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模式和机制。
2.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统筹区域发展的研究,重点探索培育中心镇的发展,引导小乡镇的产业、人口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完成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相关课题的调研。
3、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各地要继续加强对辖区内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积极做好向各级领导的宣传,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辖区内政府驻地建设立项审批和搬迁的报审工作。
1.加强地名文化理论研究。继续抓紧落实地名理论研讨的发动工作,建立健全地名文化理论研究队伍,努力提升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水平。认真撰写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文章,各县(市、区)至少要有一定质量的2篇论文,有条件的地区应多承担些,参加省地名理论研讨的`论文在9月15日前上报市地名办。全面总结五年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各地要在9月底前,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总结,并以民政局(社会事务管理局)文件形式上报市局。加强地名文化的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地名网站的作用,促进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各地要积极参与省厅区划地名处设立的网上交流平台的工作信息、理论探讨等交流活动。
2.加大规划实施力度。象山地名规划要根据省地名学会的预审意见,认真修改后争取在7月中旬报市局,由市级专家进行评审;尚未向当地政府报审地名规划的地方要抓紧修改完善工作,力争在8月底前报当地政府审批。地名规划经批准实施后,有关地区要大力做好地名规划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贯彻执行职责,加强与规划相配套制度建设,建立跨部门的地名规划协同执行机制,确保地名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3.健全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老小区门楼牌的更新和东部新城路标调研工作,推行住宅小区住宅分布平面导向图设置,完善农村门牌设置,提升地名标志规范化、美观化功能。要加强对地名标志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4.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以地名查询触摸屏等地名信息化服务新途径。以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完善各级地名网站、电子地图等公共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网站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库的更新,着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的能力。
1.扎实做好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配合台州方完成“甬台线”联检任务;各县(市)、区要在9月底前完成11条县级界线的联检工作,按照“一线一卷”要求,认真做好界线档案规范化、制度化工作。
2.认真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厅《关于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民区[]18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依法治界工作机制,加强与综治办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健全界线管理四项工作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界线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平安边界建设考核力度,在7月底前落实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有关地区要抓紧协调处理跨界建设问题,力争全面完成全市2条市级界线和19条县级界线的平安边界建设创优任务。各县(市、区)要对照省厅年初下发的“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考核标准”进行认真自查,在9月底前将自查情况报告以民政局名义上报市局。市局将于10月中下旬,采取集中考核、分头打分的形式,组织对县(市、区)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考评活动。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二十一
根据省民政厅《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天政办发[20xx]83号)精神,为做好我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查清全镇地名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我镇地名标准化水平,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成立拖市镇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宋运文同志兼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目标任务。
查清全镇范围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一)调查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纪念地与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纠正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开发、应用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为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提供精准数据。
(四)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实现地名普查档案,数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