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工作总结(汇总17篇)
总结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用简练的词语和精确的表达来突出重点。如果你对写总结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一
为贯彻落实开展“安全目标”行动工作,医院领导召开专题会议,针对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医务科每月对科室执行患者安全目标进行检查,通过资料检查、现场访问、现场提问等方式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汇总如下:
一、严格执行患者知情同意及签字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医师在患者进行有创检查、特殊治疗之前严格执行了查对制度及谈话制度,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师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做到了有效沟通,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执行了手卫生规范,落实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较规范,手术后的医疗废物处置均能按照医院感染要求正确分类处理。
三、完善了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严格“危急值”报告项目的质量控制,未发现在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如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等过程中严重违反规定现象。“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针对科室服务范围符合要求。
四、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试发生错误。
五、安全用药,同时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无压疮的发生。
六、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能积极主动上报。
八、检查中存在问题。
2、医师对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时家属不能固定人员,给知情同意签字带来不便。
1、医务人员无培训计划和内容,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相关制度不熟悉。
2、手术前未核对患者的科别和床号、手术方式、患者皮肤的完整性。
3、由于我院条件有限,科室无洗手池,手卫生依从性较差。
4、口头医嘱的执行能力不足。
5、极个别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一天未做手术标识,而是在手术当日才做手术标识,同时部分患者不知道标识的重要性而不小心擦拭模糊。
九、整改措施。
1、加大手卫生培训力度,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实施。
2、加强我院的手术标识,同时告知患者标识的重要性,在患者不小心擦拭后要及时补上,以防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3、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沟通工作,便于医师被授权人的沟通签字。
4、加强口头医嘱的执行能力的培训。
5、加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医务科。
20xx年x月30号。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二
为贯彻落实《大同县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和按照二级医院评审要求,我科开展了“安全目标”行动工作。针对《20xx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的要求进行了自查科室内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现将20xx年自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确立了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制定了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规定在留观、急诊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结果和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二、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医务科已按照相关规定授予医师相应的处方权利,输液操作规范,并且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报告、登记制度。
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确定“危急值”项目,并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临床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即时收到危急值报告,并能保障危急值的处置及时、有效。
四、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径便于医务人员报告。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改进医疗安全管理。
五、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有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措施。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六、严格执行患者知情同意及签字制度。医师在患者进行有创检查、特殊治疗之前严格执行了查对制度及谈话制度鹆酥情同意书,医师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做到了有效沟通,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严格执行了手卫生规范落实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完善并严格执行了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了有效、便捷的手卫生物品、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存在的问题:
1.口头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扩大口头医嘱使用范围。部分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语速过快、吐字不清、药物名称使用简称等。不按口头医嘱流程及时补记医嘱。
2.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不力。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呈报率低,部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向医务科呈报,多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源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医患沟通不到位等主观方面。
4.部分医务人员对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未能对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的积极性不高。
5、有个别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
6医师对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时家属不能固定人员,给知情同意签字带来不便。
整改措施。
1、要求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嘱制度、口头医嘱制度与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熟练掌握有关内容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医疗活动中。对不按照有关制度执行人员视为违规,一经发现酌情给予处理。
2、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对年龄较大的,特别是危重病人,病情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医患双方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应对准备。对一些疑难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避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对并发症较多的病人,入院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可能的隐患,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应尽快落实,以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患者安全行动,形成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有效确保医疗安全。
4、加大手卫生培训力度。
5、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沟通工作。
20xx年x月x日。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三
患者安全护理是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职责。良好的护理可以大大减少医疗事故和病患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在我作为医护人员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学习,我逐渐领悟到了一些关于患者安全护理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患者
为了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安全,首先必须了解每个患者的情况和需求。我们应该在接触之初积极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病史和临床情况,以便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对于重症患者,我们还应该留心监控生命体征变化,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危机。
第三段:保持洁净和卫生
良好的卫生实践是患者护理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和其他相关问题。医护人员应该时刻保持干净整洁,正确穿着工作服、手套和口罩等,以保障患者和自身的健康。
第四段:有效的医疗指导
实践“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提供有效的医疗指南对于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和其家庭成员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信息,以确保他们知道如何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以便从长远的角度保证患者的好态度。
第五段:尊重患者隐私
患者隐私是患者安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包括患者的病史、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医护人员在处理患者个人信息时,应遵循保密和遵守法律规定的条款,以确保患者的信息不被泄漏。
结论:
维护患者安全和健康是医护人员一项崇高的职责和义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对护理心得体会的理解和应用。以上所述的建议是最基本和实用的,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通过不断总结和学习,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服务。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四
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于20xx年11月27—29日,通过查看运行病历,访谈患者及医护人员,对临床科室进行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检查。
一、存在问题。
1、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欠缺;
2、对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等相关制度知晓率低;
3、医护人员对患者合法权益部分知晓;
4、知情同意书、入院评估单、入院记录无医师签名;
5、入院记录、首次医患沟通单无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
6、替代方案的执行情况有待加强。
二、原因分析:
1、鼓励患者安全用药咨询的制度执行情况较差,主要原因为临床药师较少,工作力量薄弱;临床医生知晓率较低,重视程度不够,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
2、临床医生对患者医疗安全告知不全面。首先临床医生对患者安全重视不够,知情同意制度执行不到位;其次,我院面对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特别是低保病人,沟通有一定困难。而且我们的医生跟病人沟通多为医学专业术语,病人不能全面理解。
3、由于患者和医院的信息不对称,在监督上患者很难做到。医护与患者的比例不对称,临床工作繁忙,医生很难对一位病患花很多的时间倾听病情,与病人进行认真的沟通,这也是患者难以真正参与到医疗安全的原因之一。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治疗替代方案、完善知情同意及病情评估制度培训。
2、加强安全用药咨询措施,制作安全用药指导宣传也,设立安全用药咨询窗口,加强对住院病人的宣教,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
3、加强医护与患者沟通,切实落实知情同意到患者整个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等。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参与,应该向他们介绍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对于科室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制定宣传册,入院后针对患者的疾病尽量做出详细的指导,包括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出院指导。
4、各科室组织加强学习相关制度。强调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进一步落实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
医务科。
20xx年12月10日。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五
三、有紧急情况下下达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c】(制度与流程?)。
四、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缺少制度与流程)。
五、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未全做到。一是设施需改进,二是对手卫生重视不够,立即改进,保c争b冲a)。
八、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未做到)。
1、我科口服药均为整盒,目前由医师统一交待服法,有本子登记整盒药发放并签字。
2、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操作规范不太理解。
九、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不全做到)。
1、医院环境使扶手、防滑措施缺乏,警示标识少。
2、相关人员不了解坠床或跌倒的处置及报告程序。
十、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缺乏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
十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c】。
十二、落实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c】。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未做到护士分级管理)。
二、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c】。
三、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c】。
四、护理单元有专科护理,具有专业性、适用性。【c】。
六、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护士知晓率未达到100%)。
七、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c】。
八、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c】。
十一、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c】。
十二、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c】。
十三、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c】。
十四、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按流程提供符合规范的护理服务。(本科室健康教育路径正制定中)。
十五、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c】。
十六、定期进行护理查房、护理病历讨论,对疑难护理问题组织护理会诊。(病历讨论及护理会诊缺失)。
十七、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c】。
十八、有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未做到)。
十九、有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与改进机制。(未做到)。
二十、执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南。【c】。
对以上未做到或不全做到的,将参照标准、借鉴其他科室,针对本科室特点进行改进,不拖医院后腿。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六
为贯彻落实开展“安全目标”行动工作,医院领导召开专题会议,针对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医务科每月对科室执行患者安全目标进行检查,通过资料检查、现场访问、现场提问等方式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汇总如下:
一、 严格执行患者知情同意及签字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 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医师在患者进行有创检查、特殊治疗之前严格执行了查对制度及谈话制度,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师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做到了有效沟通,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执行了手卫生规范,落实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较规范,手术后的医疗废物处置均能按照医院感染要求正确分类处理。
三、完善了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严格 “危急值”报告项目的质量控制,未发现在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如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等过程中严重违反规定现象。“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针对科室服务范围符合要求 。
四、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试发生错误。
五、安全用药,同时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无压疮的发生。
六、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能积极主动上报。
七、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
八、检查中存在问题
2、医师对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时家属不能固定人员,给知情同意签字带来不便。
1、医务人员无培训计划和内容,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相关制度不熟悉。
2、手术前未核对患者的科别和床号、手术方式、患者皮肤的完整性。
3、由于我院条件有限,科室无洗手池,手卫生依从性较差。
4、口头医嘱的执行能力不足。
5、极个别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一天未做手术标识,而是在手术当日才做手术标识,同时部分患者不知道标识的重要性而不小心擦拭模糊。
九、整改措施
1、加大手卫生培训力度,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实施。
2、加强我院的手术标识,同时告知患者标识的重要性,在患者不小心擦拭后要及时补上,以防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3、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沟通工作,便于医师被授权人的沟通签字。
4、加强口头医嘱的执行能力的培训。
5、加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医务科
2015年12月30号
为贯彻落实《2012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文件精神和按照2甲医院评审要求,我院全面开展“安全目标”行动工作。针对《2012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的要求医务科对各临床科室进行了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检查,现将检查汇总如下:
一、确立了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制定了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规定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结果和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二、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制度,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术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有手术部位识别表示相关制度与流程,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三、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医务科按照相关规定授予医师相应的处方权利。
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即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文字提示。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五、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径便于医务人员报告。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
六、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有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措施。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存在的问题:
1.口头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扩大口头医嘱使用范围。部分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语速过快、吐字不清、药物名称使用简称等。不按口头医嘱流程及时补记医嘱。
2.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存在问题见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阶段小结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呈报率低,部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向医务科呈报,多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源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医患沟通不到位等主观方面。
4.部分医务人员对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
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未能对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的积极性不高。
整改措施
1、要求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嘱制度、口头医嘱制度与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熟练掌握有关内容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医疗活动中。对不按照有关制度执行人员视为违规,一经发现酌情给予处理。
2、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对年龄较大的,特别是重病人,术前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医患双方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应对准备。对一些疑难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避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对并发症较多的病人,入院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可能的隐患,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应尽快落实,以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
3、面向医院不同岗位,开展广泛深入的患者安全培训,提升全院服务水平。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及时全面地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和选择。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患者安全行动,形成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有效确保医疗安全。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七
为贯彻落实开展“安全目标”行动工作,医院领导召开专题会议,针对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医务科每月对科室执行患者安全目标进行检查,通过资料检查、现场访问、现场提问等方式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汇总如下:
一、严格执行患者知情同意及签字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医师在患者进行有创检查、特殊治疗之前严格执行了查对制度及谈话制度,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师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做到了有效沟通,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执行了手卫生规范,落实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较规范,手术后的医疗废物处置均能按照医院感染要求正确分类处理。
三、完善了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严格“危急值”报告项目的质量控制,未发现在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如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等过程中严重违反规定现象。“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针对科室服务范围符合要求。
四、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试发生错误。
五、安全用药,同时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无压疮的发生。
六、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能积极主动上报。
七、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
八、检查中存在问题
2、医师对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时家属不能固定人员,给知情同意签字带来不便。
1、医务人员无培训计划和内容,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相关制度不熟悉。
2、手术前未核对患者的科别和床号、手术方式、患者皮肤的完整性。
3、由于我院条件有限,科室无洗手池,手卫生依从性较差。
4、口头医嘱的执行能力不足。
5、极个别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一天未做手术标识,而是在手术当日才做手术标识,同时部分患者不知道标识的重要性而不小心擦拭模糊。
九、整改措施
1、加大手卫生培训力度,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实施。
2、加强我院的手术标识,同时告知患者标识的重要性,在患者不小心擦拭后要及时补上,以防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3、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沟通工作,便于医师被授权人的'沟通签字。
4、加强口头医嘱的执行能力的培训。
5、加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八
随着医疗服务的进一步优化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安全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作为患者,经历过医疗过程的人们深刻体会到了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也有着一些关于患者安全的心得体会,下面是我所感悟到的五大方面。
第一点:沟通与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是患者安全的基础。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曾有一次住院,医生与护士在治疗方案上产生了分歧,并没有与我及时沟通,导致了我的病情恶化。后来经过反思,我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等,消除误解与不安,以确保患者安全。
第二点:注重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患者教育是提高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医务人员应在医疗过程中,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患者安全知识,重点介绍术后护理、病情观察等等。同时,患者也要注重自我管理,合理使用药物,控制饮食,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等等。通过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预防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点:规范化操作的必要性
在我就医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严格执行。如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器械等,这些操作规范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等医疗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患者也应了解并配合医疗人员的规范操作,以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四点:强调医疗质量的监测与评价
医疗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提高患者安全的重要依据。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医疗过程和服务的监测力度,通过收集数据和医疗质量评估工作,发现问题所在。除了监测外,评价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也是重要的。只有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保障患者的权益,实现良好的医疗质量。
第五点:加强团队协作与医患关系
团队协作和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患者安全的保证。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团队协作,互相配合,共享信息,避免因个人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同时,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减少医疗纠纷。医患之间应建立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共同为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而努力。
总结起来,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也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患者教育、规范操作、监测评价和团队协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满意的医疗服务。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知识,积极参与医疗过程,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更安全、更可靠的医疗环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医疗的温暖与关怀。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九
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过程中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一个高品质的医疗体系必须以患者安全为核心。在我作为患者的经历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患者安全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患者安全不仅仅是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责任,也需要患者自身的参与和合作。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患者安全的体会和建议。
第一段:理解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患者安全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保护患者免受医源性伤害或意外事件的范畴。医疗安全事件可能涉及诊断错误、不良反应、手术失误等。这些事件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保障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服务系统的首要任务之一。
第二段:加强医学知识与沟通能力
作为患者,在面对不同的医疗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沟通能力。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参与决策和治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主动与医生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一些常见的事项包括:确认医生身份、确保正确的用药、咨询医生的专业背景等。通过积极参与,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第三段:在医疗环境中保护个人安全
除了主动参与,还有一些小细节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例如,对于住院患者来说,我们应该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床边的清洁,避免院内感染的风险。
第四段:合理管理用药和医疗成本
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副作用和禁忌症方面的内容。有些药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向医生报告。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药物的存储和处置,确保家庭中的药物不会被误用或滥用。
第五段:倡导医患合作,推动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不仅仅是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患者自身的态度和行动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医患沟通、监督医院服务质量、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医疗经历等方式,主动推动患者安全的目标实现。同时,我们还需要向社会传递患者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其他人也关注并参与到患者安全的保护工作中来。
总结:
作为患者,我们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参与方,也是患者安全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加强医学知识和沟通能力,保护个人的安全和卫生,合理管理用药和医疗成本,以及积极推动医患合作和社会参与,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患者安全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为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广泛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构建更安全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十
患者安全是医疗工作者永恒的主题,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安全,各国医疗机构都设立了患者安全目标。在参与患者安全目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患者安全目标必须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牢记患者安全是责无旁贷的任务。在执行工作时,我们要积极培养安全意识,将患者安全目标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从诊疗环境的清洁卫生到医疗器械的检验消毒,从患者用药的准确无误到手术操作的规范严谨,每个细节都要严格按照患者安全目标来执行,不留任何疏漏。
其次,患者安全目标需要医疗团队的协同合作。在多学科的医疗团队里,各个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在与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协作时,要时刻保持沟通畅通,及时交流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处理方案的调整。同时,还要形成共识,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不将患者的安全视为自己的事情,而是要全心全意地为患者的安全负责。
再次,患者安全目标需要患者家属的积极参与。患者家属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在医院中,患者家属常常比医务人员更加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和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与患者家属建立信任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家属的参与不仅有助于提供更全面的病情信息,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遵从医嘱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及时向患者家属解释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潜在的风险,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协助治疗的积极性。
最后,患者安全目标需要医疗机构的全面管理和优质服务。医疗机构是患者安全的最后防线,要保障患者的安全,就必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项患者安全目标的具体执行标准,并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全体医务人员始终做到规范操作。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改进不足,提供更加贴心的医疗服务。
在参与患者安全目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患者安全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患者安全并非一名医务人员的事情,而是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医疗团队、患者家属和医疗机构的协同合作才能够实现的目标。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患者的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我会继续保持对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求知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十一
根据济宁市《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济卫疾控发[20xx]27号,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我市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较为全面的完成了20xx年工作指标,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为加强我市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做好精神卫生工作,专门成立了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各级卫生机构职责,充实完善组织机构,为确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和保障。
1、一般情况
我市总人口549038人(不包括王因、黄屯),辖7个镇3个街道社区,共有407个村委会,30个居委会。已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的机构16个,人员35人。20xx年登记符合诊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651人,管理率高达48.29%,第三季度督导考核规范管理率平均达60%,上述指标均超过基本公共卫生考核指标。无轻度滋事、肇事肇祸危险行为患者的报告。
2、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根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信息全部录入系统,我市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管理纳入日常工作,按照“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建立医院、防治机构、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治疗网络。
3、系统管理情况
截止到11月30日,我市已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按性别统计,男1619人,占患者总数的60.07%,女1032人,占患者总数的38.9%;按疾病类型统计,精神分裂症20xx人,占患者总数的75.44%;偏执性精神病7人,占患者总数的0.26%;分裂情感性障碍265人,占患者总数的10%,双相(情感)障碍273人,占患者总数的10.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3人,占患者总数2%;精神发育迟滞53人,占患者总数2%。
4、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20xx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且下基层现场指导各基层医疗机构业务人员,在病人年度查体、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里支持和帮助。
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等渠道进行了宣传报道、设立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向市民发放宣传单等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消除了社会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
5、督导及分析评估
20xx年协助卫生局对基层医疗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进行督导。督导中检查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落实情况,各项技术指标的完成数量和质量,协调、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人员设备配置情况、核查核实各种报表和填报内容。及时将督导结果进行反馈并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定期下载保存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
1.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队伍薄弱,设备等不够齐全,业务有待进一步提升;
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信息没有传到疾控中心。
3.有一部分行政区划在辖区,而行政管理不在的镇街无法管理到位。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十二
部分护士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不强,“慎独”修养差,工作作风不严谨,不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而导致患者死亡、残疾或因服务态度差,不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而引发护理不安全事例;在非抢救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护理文件记录不规范,内容不全面,用词不准确,特别是危重患者的记录重点不突出,提前记录或记录不及时,涂改和编造记录,随便同意患者外出或离院,又不做任何记录;缺乏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一旦出现纠纷,护理人员便处于不利的诉讼地位。这些以低年资护士表现得最为突出。
2.2部分护士综合知识水平低。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创新,医疗、护理技术含量不断增高,复杂程度及风险加大。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业务学习及技术培训,业务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尤其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或工作繁忙时更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造成患者及家属不信任感和恐慌,给护理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部分护士缺乏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患者身心护理需求,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技巧缺乏、言语不当,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张敏调查显示: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
2.3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致举证困难。
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而所有的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叫患者签字或知情;另外护理操作有许多环节是在治疗室内进行,患者和家属对此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等均可致举证困难。
2.4环境、药物、设备安全因素。
住院环境、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不到位,可造成患者医院感染、食品污染、坠床或跌倒、褥疮、失窃;药物配伍禁忌,给药途径或剂量不当,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不到位;地面湿滑使患者摔倒,病床无扶栏致坠床,呼叫系统故障延误抢救等均可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2.5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3.1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律及安全知识教育及加强“慎独”修养。
广泛开展法制及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及法律意识,使每位护士都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护理安全问题,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才能很好地维护患者和自己的权益;加强“慎独”修养,不可凭主观经验行事,忽视病情观察。不可存在丝毫侥幸心理,随意简化任何程序,忽视每一查每一对。
3.2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管理层要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不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知识面,获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要对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
3.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各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尝试性改革。可根据不同时段工作量的变化合理安排人力,对中午班、夜班、医疗高峰、突发事件发生、危重患者的抢救实行动态排班制,要用多种方法解决护士超负荷劳动情况。
3.4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要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订《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医嘱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对一些关键性、创伤性的护理操作,建立风险告知制度,将操作、处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取得配合,并要求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重要的告知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质控小组要加大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工作,有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对危重、特殊观察处置者及特殊场所挂警示标识提示患者及家属,如防跌倒、防烫伤、输氧装置“四防”,置各种药物过敏标识于醒目处,提示护士注意。
3.6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建立良好的签字制度。
加强对重点员工(新上岗、进修实习、工作责任心不强、能力低人员)、重点部门(手术室、icu、急诊室、产房、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环节(患者交接及识别、药物管理、管道护理、褥疮护理等)、重点时段(单线班、节假日、实习后期、工作繁忙或空闲时)、重点患者(危重、大手术、情绪异常、无陪护患者)的管理。
3.8构建“安全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医护、护患关系。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十三
xxx医院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丛书、罗平县卫计局下发《关于罗平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罗卫字〔20xx〕26号文件要求。历经7月余,在罗平县卫计局、县疾控中心的领导和业务指导下,圆满完成20xx年度罗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公卫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院对全县13个乡镇街道所辖154个村委会(居委会)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筛查、体检、评估、随访工作。共筛查诊断人数:2251人,其中原在管人数:20xx人(包含原在管本次筛查诊断排除人数:165人、不包含死亡31人),疑似人数:219人(筛查诊断后新纳入管理:193人)。随访人次:2403人(包含新纳入193人),其中178人为原在管但我院未进行过筛查诊断人数。疗效评估与用药指导人数:2234人,其中规范服药人次1514人。体检患者人数:20xx人。
二、业务培训工作:以我院精神科专家为基础的讲师队伍,先后下到全县13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对共计312名基础公卫人员、乡村医生进行了精神卫生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涉及六类严重精神疾病的表象、诊断及精神科常用药物知识,同时对严重精神障碍医保治疗政策进行了宣传。切实有效提高基层卫生室对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管理能力。
三、健康教育工作:下乡开展筛查体检工作的同时,对严重精神障患者及家属开展了不少于20xx人次的精神卫生知识讲解,下发纸质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手册700余册。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的精神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共24期,同时开通了免费的精神疾病、心理卫生网络咨询窗口,服务量为200余人次。于20xx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罗平县城文笔路小广场开展了以“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为主题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咨询活动。
我院自20xx年开展全县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工作以来,切实克服自然地理环境、居民健康意识薄弱等诸多不利因素,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和乡镇村医疗机构的通力协助下努力开展工作。但20xx年度总体工作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瑕疵。医院管理层高度重视,现已以公共卫生服务部牵头总结以往工作各项不足并作出整改方案。同时对我院涉及该项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我们有信心、有实力在新的一年更精准有效的完成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工作。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十四
为了切实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一、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二、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医院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科室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及时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请患者或亲属、监护人签字。
六、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在48小时内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七、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八、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九、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十、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十一、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十二、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十三、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十四、主管医师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病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做出正确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并记入病程,住院期间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评估。主管医师将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并签字,同时记录病历中。
1. 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2. 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是各临床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
3. 执行患者评估工作的应是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或是经医院授权的其它岗位卫生技术人员。
5. 病人评估资料是供临床科室直接负责患者诊疗、护理工作医师、护士适宜使用,为制定诊疗(手术)方案(计划)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6. 医院有患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包括有评估项目、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7. 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十五
段落1: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作为医务人员,首先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在临床工作中,我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讲座、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医疗技术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段落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医疗工作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旨在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作为医务人员,我时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操作行为,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在病房工作中,我遵循感染控制相关要求,做好手卫生、戴好口罩等个人防护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在手术室工作中,我遵守无菌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手术流程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无菌性。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段落3: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医疗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和良好的合作对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我积极与其他科室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疗计划,确保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达。在手术中,我与手术室的护士、麻醉师等密切配合,共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
段落4: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权益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要始终关注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权益。在与患者接触中,我积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意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决策权,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在医疗过程中,我会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和风险,让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并参与决策,确保治疗的目标与患者的期望一致。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权益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段落5: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患者安全保障能力
为了持续提高患者安全保障能力,我会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在患者遇到意外情况时,我会及时反思自己的工作流程,发现问题所在,并主动提出改进措施。我也会关注医疗事故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成果,不断了解新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通过持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患者安全保障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结语:患者安全是医疗工作中的核心要素,保障患者安全需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权益;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患者安全保障能力。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十六
根据济宁市《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济卫疾控发[20xx]27号,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我市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较为全面的完成了20xx年工作指标,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为加强我市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做好精神卫生工作,专门成立了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各级卫生机构职责,充实完善组织机构,为确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和保障。
1、一般情况。
我市总人口549038人(不包括王因、黄屯),辖7个镇3个街道社区,共有407个村委会,30个居委会。已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的机构16个,人员35人。20xx年登记符合诊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651人,管理率高达48.29%,第三季度督导考核规范管理率平均达60%,上述指标均超过基本公共卫生考核指标。无轻度滋事、肇事肇祸危险行为患者的报告。
2、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根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信息全部录入系统,我市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管理纳入日常工作,按照“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建立医院、防治机构、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治疗网络。
3、系统管理情况。
截止到11月30日,我市已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按性别统计,男1619人,占患者总数的60.07%,女1032人,占患者总数的38.9%;按疾病类型统计,精神分裂症20xx人,占患者总数的75.44%;偏执性精神病7人,占患者总数的0.26%;分裂情感性障碍265人,占患者总数的10%,双相(情感)障碍273人,占患者总数的10.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3人,占患者总数2%;精神发育迟滞53人,占患者总数2%。
4、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20xx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且下基层现场指导各基层医疗机构业务人员,在病人年度查体、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里支持和帮助。
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等渠道进行了宣传报道、设立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向市民发放宣传单等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消除了社会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
5、督导及分析评估。
20xx年协助卫生局对基层医疗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进行督导。督导中检查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落实情况,各项技术指标的完成数量和质量,协调、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人员设备配置情况、核查核实各种报表和填报内容。及时将督导结果进行反馈并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定期下载保存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
1、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队伍薄弱,设备等不够齐全,业务有待进一步提升;
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信息没有传到疾控中心。
3、有一部分行政区划在辖区,而行政管理不在的镇街无法管理到位。
患者安全工作总结篇十七
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参与医疗服务的医生,我深刻体会到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以期帮助更多的医务人员关注和加强患者安全保障工作。
第一段: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患者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它涉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促进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患者安全保障措施,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就会频频发生。患者安全的保障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尽职尽责,还需要全面的制度规范和科学有效的操作流程。
第二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合作
良好的与患者的沟通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患者风险的发生。在与患者进行诊疗沟通时,医务人员应明确传达医疗方案、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便患者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进程。同时,医务人员还应鼓励患者主动告知和介绍自己的身体状况、病史等重要信息,这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来说至关重要。
第三段:规范医疗操作流程
规范医疗操作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严格依照规定操作。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任何环节。此外,医疗机构和管理者还应不断完善操作规程,随时根据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段:强化医疗风险评估与控制
医疗风险评估与控制是患者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及时了解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不断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健全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各种医疗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第五段:建立良好的医疗文化和合作机制
要加强患者安全保障工作,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医疗文化和合作机制。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治疗技术。医疗机构应加强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就医体验。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加强团队合作,协同工作,共同致力于患者安全保障工作。
总结:
患者安全保障是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乎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始终保持警惕,增强责任意识,全面加强患者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合作,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强化医疗风险评估与控制,建立良好的医疗文化和合作机制,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