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分析论文(通用16篇)
唯有总结,才能更好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是幸福的基础,我们应该注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下面是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要点,请大家参考。
实证分析论文篇一
我国经济在经历多年的高位快速运行之后,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国经济发展要由资本驱动向消费拉动转变,但对河南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开放程度不高、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内陆省份来说,短期内要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是不现实的。
目前,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对全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工业化水平还很低,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很滞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消费需求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外贸依存度不高,相对比较封闭。可以说,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河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投资拉动,尤其是民间投资拉动。因此,研究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1]。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发展政策的支持下,河南民间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在投资额、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等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特征,对加快河南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和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河南民间投资发展特征。
1.投资总量不断上升,和全社会投资基本一致。
河南全省民间投资总额达8579.83亿元是1991年的76.48倍大大高于全社会投资(53.44倍)和政府投资(35.52倍)。全省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1991年的44%上升到20的63%与政府投资占比由56%下降到37%形成鲜明对比[2]。
民间投资总量不断上升,说明河南民间投资十分活跃,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民间投资总体趋势和全社会投资基本保持一致,如下页图1和图2所示。
2.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当前,民间投资主要由个体投资(居民个人的生产性投资和住宅投资、城乡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投资)、私营企业投资、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集体企业投资和其他投资构成。近年来,河南民间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各类投资十分活跃,民间投资由个体和集体为主逐渐向股份制经济投资转变,股份制经济投资成为民间投资最主要的投资主体之一。
3.投资领域和行业不断拓宽。近年来,河南民间投资已涉足工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既有竞争性项目,也有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在多数行业投资中,民间投资占较大份额且增势强劲。
1~2月,全省工业完成投资278.36亿元,占民间投资的59.0%;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13.92亿元,占民间投资的24.1%;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17.25亿元,占民间投资的3.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6.11亿元,占民间投资的3.4%;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1.76亿元,占民间投资的2.5%[3]。
4.投资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民间投资需求波动趋势与国民经济波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波动幅度更大一些。当经济处于扩张期时,民间投资也随之扩张;经济处于收缩期时,民间投资也随之收缩。
这表明民间资本发展还不成熟,短期行为明显,具有内在的脆弱性。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比重明显下降,与国民经济波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4]。
二、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下面选取河南一定时期内样本数据,采用eviews6.0软件,对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目前,对民间投资尚无统一的定义,因此只能根据经济学界相对主流的定义来计算民间投资,即按照资金来源来区别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包括集体经济、私营个体、联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及其他经济的总和。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区统计年鉴和河南省统计网,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计算,选取河南省1991~年各年民间投资(ci)数据和gdp数据,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二)变量处理。
gdp和民间投资ci两组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着很明显的上升趋势,直接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着“伪回归”关系,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首先要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进而采用协整分析方法,来研究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对ci和gdp数值取自然对数。为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异方差的影响,使得数据更易于建模,对数据取自然对数,得到数据lngdp和lnci。
2.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首先要对上述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判断各序列的平稳性和单整阶数,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lnci和lngdp的adf值均小于其临界值,表现出平稳特征,从而不需要对其进行协整分析,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三)自相关检验和模型建立。
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lnci和lngdp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方程通过t检验,拟合优度达到97.87%,拟合程度较高,但dw值仅为0.30。于是,判断可能存在自相关性,进一步做lm检验,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方程确实存在自相关。用偏相关系数检验得知,如表4所示,存在一阶自相关。
用广义差分法消除一阶自相关,运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ols回归估计。
进一步做lm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知方程消除了一阶自相关。用偏相关系数检验得知,如表7所示,一阶自相关消除。
根据以上相关检验和分析,可以得到估计的模型为:lngdp=5.34137461438+0.499971306367*lnci+[ar(1)=0.767919546863](12.48160)(10.11733)(10.26614)r2=0.997639r2=0.997324dw=2.029908从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河南民间投资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中,ci的乘数为0.49997,即ci每增加1个单位,将促使gdp增加0.49997个单位,说明了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且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上面模型估计的结果只说明了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未体现出经济增长对民间投资的关系。下面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可见,当时滞后期为4时,原假设的概率值为0.6648,表明拒绝的概率小,认为ci促进了gdp增长;原假设的概率值为0.0684,表明拒绝的概率大,认为gdp增长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ci发展。从granger检验结果可以判定,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
四、结论和建议。
(一)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由回归分析可知,民间投资是河南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能达到将近50%的乘数效应,成为近年来河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由协整关系可知,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由granger检验可知,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民间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对民间投资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推动的建议1.更加优化民间投资环境。由于河南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民间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对民间投资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应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壮大,发挥投资与增长的乘数效应。另外,民间投资需求波动趋势与国民经济波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民间资本有其内在的脆弱性,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以政府的政策为导向。为此,河南要综合采取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更加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2.合理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尽管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但这种作用不能一味放大,否则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研究表明,政府投资在短期内可以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是暂时的,从长期看,民间投资才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一般情况下,政府投资主要是投向公共产品和非竞争性领域,相应地,民间投资应该多投向竞争性领域[5]。“十二五”时期,根据国家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倾向,应该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3.提高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增长不能完全依赖资本积累,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启动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不但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提高也是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现代经理人,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创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证分析论文篇二
一方面,选材是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前提基础。选材对于赫哲族传统民歌的创作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赫哲族传统民歌的题材不仅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同时还有小事物的表达。具体可以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反映日常劳作方面的题材,二是突出表现社会斗争方面的题材;三是重点表达爱情婚姻方面的题材;四是有关传统故事方面的题材;五是革命斗争方面的题材。另一方面,题材的细分。赫哲族传统民歌的题材可以按照歌词或是曲调的不同进行细分。赫哲族传统民歌题材的广泛性突出表现在许多方面。以嫁令阔为例,主要是赫哲族男人在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一种情感表达,涉及山歌和号子等多种题材。在歌词内容的表达上,可分为古歌、神歌等多类型题材。
2.民歌主题的全面性。
主题可以看作是文艺作品中主题思想的简称。在文艺作品的主题思想表达中,主题不是一个相对赤裸的抽象思想表达,更是与具体的题材或所设定的艺术形象有较大的关系。主题作品应具体描绘出其所应有的相关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各要素间的组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表演者、创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深度不同,对主题的深度与广度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有关爱情主题的表达上,赫哲族民歌所表达出的内容不仅有男女之间的情感表达,同时强调爱情的忠贞性,如《河边情歌》等;还有一些是歌颂新生活的赫哲族传统民歌,其中有感谢毛主席的赫哲族传统民歌,如《共产党救了咱赫哲人》;更有表达出对家乡赞美的赫哲族民歌,如《唱响家乡乌苏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赫哲族人民受长期以来的渔猎生活的影响,将民族图腾作为崇拜的对象。在民歌创作中,有关民族精神主题的民歌较多,代表了一种民族性格。一些赫哲族传统民歌中更加突出的是对赫哲族民族英雄性格的表达,所宣扬的主题思想更加宏观和令人震撼。
3.民歌形象的多元性。
音乐形象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不具有直观与空间性,但是赫哲族传统民歌作为歌词与音乐相结合的重要结合体,具有一定的塑造性。其整体上可以调动听众的丰富想象力,使听众真正感受到民歌表演所带来的强大震撼力,实现头脑中的审美再创造。可见,赫哲族传统民歌的音乐民歌形象创造更加凭借歌词和曲子相互结合,进而形成多元化的形象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人物、景物等形象充分引入到赫哲族传统民歌中,开始成为现代艺术特征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赫哲族人民所演绎与传唱的主对象。首先,赫哲族传统民歌形象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如常见的《囚妇泣》,就表达出了赫哲族女性所具有的鲜活形象。还有一些民歌是对人物英雄形象的表现,如常见的《额直汗别姬》等。众多赫哲族人物形象的表达构成了赫哲族人民发展的历史画卷,进一步闪烁着赫哲族人民所具有的人性光辉。其次是赫哲族传统民歌中有关动植物形象的表达。如《蛇儿》,就是通过运用一定的动物形象,通过拟人化的形象,进一步表达出赫哲族民歌的情感。通过生动的动植物形象,更好地丰富了赫哲族民歌的表达内涵。再次,赫哲族传统民歌中有关景物形象的表达。这点在《三月的乌苏里》中有所体现,将江、河等形象进行具体描述,使其更加具有独一无二的发展特性。最后,赫哲族传统民歌中有关器物形象的表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小小桦皮船》中的桦皮船的形象表达,更加代表着赫哲族民族特点的器物形象。综上可见,赫哲族传统民歌在音乐素材的选择上,更加趋向于选择能够展示出其日常生活各方面的音乐素材。整体赫哲族传统民歌的音乐形象塑造和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联系。
4.民歌事件的独特性。
从赫哲族传统民歌的事件表达可以看出,这与赫哲族所经历的渔猎生活密切相关。这点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打猎歌》中有鲜明的体现。其直接描绘出了赫哲族人民打猎的实际生活场景。与此相反,《择婿》等赫哲族传统民歌则是更多地反映出了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信仰;《渔歌》,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表达的是捕鱼事件的整个过程,虽朴实无华,但更具有代表性。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赫哲族传统民歌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现代发展的艺术特征。赫哲族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发展“渔猎文化”的少数民族。“赫哲”两个字为满语,意思是“居住在东方的人们”。根据地域分布的不同,赫哲族有不同的叫法,主要有那贝、那乃等。赫哲族民歌是赫哲族人民在劳作中产生的。由于赫哲族人民的劳作方式,其鲜明地体现出了赫哲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更加具有本民族发展的时代代表性。对于赫哲族民歌的艺术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赫哲族民歌的发展,促进不同民族间的音乐交流,还可以对民歌所表现出的精华加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夏颖杰.试析赫哲族民歌[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04).
祁海燕.赫哲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态势[j].北方音乐,2013(12).
任昆.赫哲族音乐文化特征[j].剧作家,2015(01).
李昱明.试论赫哲族民间音乐及其文化内涵[d].中央民族大学,2016.
徐熳.“伊玛堪”说唱音乐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4.
邢容,邢铁红,邢铁志.赫哲族民歌情感蕴涵[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实证分析论文篇三
鉴于本文的目的是要分析财政政策中的各类支出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本文将财政支出分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jcss、科研创新支出kycx、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jyww和民生与社会保障支出mssb,并分析它们与民间投资mjtz的影响。所以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取自然对数后的民问投资真实值inmjtz,选取的解释变量包括取自然对数后的基础设施支出真实值injess、取自然对数后的科研创新支出真实值lnkycx、取自然对数后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真实值lnjyww、取自然对数后的民生与社会保障支出真实值lnmssb。
以上变量有可能是非平稳序列,在实证检验中,首先采用单位根检验检验各序列是否平稳,再用johansen检验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看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并给出协整方程,最后用granger检验方法,检验各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二)平稳性检验。
出于对相关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考虑,首先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通常情况下的经济变量都不是平稳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序列相关,但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如果不考虑变量的平稳性而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产生“伪回归”现象。所以我们在进行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检验前,必须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我们采用adf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一。
说明:d表示一阶差分处理,d2表示二阶差分处理;检验类型中,c表示包括常数项,0表示不包括常数项,t表示包括时间趋势,n表示不包括时间趋势,n表示滞后阶数(根据sic准则确定)。
从以上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nmjtz、lnjcss、lnkycx、lnjyww、inmssb在其水平值上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它们的二阶差分在1%的置信水平下均为平稳序列,可判断它们均显著平稳,因此,它们均为二阶单整i(2)序列。
(三)协整检验。
平稳性检验发现lnmjtz、lnjcss、lnkycx、lnjyww、lnmssb各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可以通过协整检验,确定各时间序列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各序列是同阶单整,而所选取的五个时间序列恰好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具备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二所示。
无论是迹统计量还是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拒绝了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而从检验结果可以认为民间投资与基础设施支出、科研创新支出、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在5%的置信水平下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0.121360.428380.419040.146131.02768。
说明:上式中,每个系数下的数字为标准误差。
从上式可以看出,民间投资与基础设施支出、科研创新支出、教育医。
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和民生社保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下依次对各系数的含义做适当的解释。首先,lnicss的系数是正的,表明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增加民间投资。基础设施的完善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民间投资的增加。这印证了王小鲁等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中得出的结论。lnkyex的系数是负的,说明科研创新支出的增加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加。lnjyww系数是正的,这表明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增加。inmssb的系数是负的,说明民生与社会保障的支出是不利于民间投资增加的。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有了数据上的相关关系,并不能充分说明问题。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知变量两两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谁是因谁是果。为了找出投在哪个领域的财政支出是有利于带动民间投资的,在上述协整检验之后,有必要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三。
从以上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民间投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因为民间投资也能参与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2)民生与社会保障支出是民问投资的原因。而从协整检验结果可知。这种影响是负的。(3)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是民问投资的原因,而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这种影响是正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支出能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民间投资的增长也能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中的财政支出对民间投资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科研创新投入是一项长期工程,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应重点投人经济建设中。
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国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支出,一方面作为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能较好地缓解经济下滑,很好地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本文的分析表明,基础设施投入能较好地带动民间投资,对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除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上的投资也能很好地带动民间投资,协整方程中,其系数远大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系数,可见,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对民间投资的带动效果要好于基础设施的投入。教育医疗文化卫生是社会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如果它们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则能有效地增加消费者的社会福利。分析也表明,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对民间投资具有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园晨.“投资乘数失灵”带来的困惑与思索.经济研究,(8)。
2.郭庆旺,赵志耘.论我国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财贸经济,1999(6)。
3.刘溶沧,马栓友.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经济研究,(2)。
4.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经济研究,2009(1)。
5.曾令华.近年来的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经济研究,(3)。
实证分析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从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2%。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至50%之间的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陵,大于j0%的由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根据这一国际标准,我国高等教育早已跨入了大众化教育的行列,有部分发达地区开姑进入普及化阶段:然而在这一阶段,也出现了诸如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发展不平衡,高梗办学条件不足、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面对这些抑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种种瓶颈,我国需要采取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多渠道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及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对策。
实证分析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高校领域,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合理地应用“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本文主要讨论了高校隐性知识的内涵,分析了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对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组织―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在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而隐性知识又是知识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在教育实践中,师生员工会产生大量隐性知识,包括经验和经验化形态的技术,以及隐含于教师所认同的理念中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柱,对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隐性知识管理,转化高校的隐性知识,使知识势能低的主体共享其知识,将有利于高校自身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更重要是有利于知识的增值、裂变、聚合,从而使高校真正完成其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将知识服务于生产,推动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使命。
一、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内涵。
1958年,波兰尼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中认为知识分为两类:explicitknowledge和tacitknowledge即今天所言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可以编码化的,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和难以格式化的知识。显性知识容易学习传递沟通,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隐性知识是难以模仿的,不易被窃取或复制,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全面、更能创造价值,是组织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高校隐性知识则是指存在于高校的知识势能极高的教师员工的头脑或组织结构和文化之中的,很难用数字、公式和科学法则以及文字、语言来精确表达的,难以明确的被他人观察、了解、让他人获知的知识。诸如教学、科研、管理专长、学术研究经验、创作灵感以及对行业的洞察力、判断力等等。这种知识是通过个人经历来获取的,它深藏于个人的头脑之中,没有与知识的所有者分离开来。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于编码,是尚未文献化的'零散的非结构化的不系统的知识,高度的个人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隐性知识都是隐含而难于获得的,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加深,一部分隐性知识将不断实现转化,而新的隐性知识也会不断产生。因此,如何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促使其在高校内部流传与共享,从而创新高校知识,增加高校知识存量,则是高校知识管理的重点,也是生存发展的关键。
所谓隐性知识显性化是指将隐性知识编码化,使其转化为显性知识,易于人类的学习和借鉴。隐性知识管理就是对这个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涉及的诸多问题的管理。由此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内涵可以表述为:高校隐性知识管理是高校设计优质良好的知识转化环境,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进行管理,使隐性知识顺利实现显性化,以达到高校的目标和功能的过程。
二、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障碍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隐性知识的共享与转化,以实现个人和高校知识价值最大化,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然而知识管理是一项巨型的复杂系统工程,目前在知识储备、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的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管理步伐缓慢,笔者认为,其中主要的障碍有:。
1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
我国高校知识管理刚刚起步,大多数尚未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系统,缺少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开放交互式技术平台。“知识地图”、“电子讨论系统”、“最佳实践”数据库、视频工具等先进技术手段很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范围和效率。
2.高校传统组织体制的制约。
我国高校目前实施的是科层制的管理体制。一方面科层制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僵化,等级森严,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这种组织体制的弊端是中间层次过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组织内部的沟通有着难跨越的层级鸿沟,阻断了教职员工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科层制的管理体制的价值追求是成员遵循原则处理、解决问题,它压抑了组织和成员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科层制的管理体制会导致不良的组织文化。科层制是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的管理体制。行政权力是它的中心,这样一种管理体制会形成一种围绕行政权力展开的组织文化。“教而优则仕”正是这样一种文化的写照。由此造成的必然是对组织的行政权力的关注和追逐,以及对组织内的知识或者说学术权力的忽视和淡漠,严重制约了组织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
3.缺乏合理的激励制度。
合理的激励措施是知识转化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知识转化领域普遍存在着激励措施不当、不合理甚至缺乏的情况。一方面,由于以“性善论”为前提,再加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书育人,使社会对教师拥有过高的期望,一般对知识的转化不实施激励。另一方面,高校的知识主体并不是单纯的“经济人”,高校的知识转化往往是难以量化的,因此按照“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对知识转化主体进行激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对隐性知识显性化重视的程度不够。
隐性知识转化问题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不论是在高校还是在社会其它领域。人类实践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显性知识的获取、传播、应用,而忽略了隐性知识的存在及作用。我国高校的知识管理尚处在诞生阶段,对隐性知识显性化重视的程度不够。我国高校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关注比较少而且大多处在自发阶段。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书本显性知识的转化;科研过程虽然由于频繁的师生接触可以传递大量的隐性知识,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例失调,科研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而师生直接服务社会的活动也处在自发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格局。因而对大量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多的接受的是显性知识而不是隐性知识。
三、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针对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障碍,现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知识流动、转化知识势能高的个体在创新知识、开发知识时需要在智力、体力、财力等面给予大量的投人,如果在转化、共享其成果时不能有所收益,甚至连回收其成本都困难时,势必影响知识生产者的积极性,限制知识的转移,也将造成知识的浪费;同时,知识接受者接受知识的积极性越高、知识存量越大,则知识转移率越高,知识转化也越充分。二者都需要激励,只有激励两者才会积极参与其知识的转移,隐性知识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转化。激励机制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机制,两者都是高校组织为促进隐性知识转化而必备的制度。物质激励主要是以薪酬激励作为重要手段,组织要建立“学历提升奖励”、“知识开发补偿”、“按知识贡献分配”等制度,从物质上激发教师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存量,积极开发知识,转化个人隐性知识。精神激励则包括环境激励、目标激励和情感激励等。
环境激励主要是创造优良的环境,激发教师员工的热情,为其提供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所需的资源;情感激励和目标激励则通过建立平等互敬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制定与高校发展目标一致且与教师员工实际需要相符合的奋斗目标,激发其使命感,进而形成其内在的动力。这样,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激励高校教师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积极性,使隐性知识最大程度地实现转化。
2.重视学校组织的文化建设。
与传统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知识管理强调组织文化建设,每一个成功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学校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教职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全面地影响着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集体效力的发挥。所以在高校要尽快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主导型组织文化,建立学习型学校,形成一种能促进学习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的良好氛围,建立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体系,在学校内创造一种信任、合作和深度会谈的精神,鼓励教职员工积极贡献出自己的隐性知识和丰富经验,加快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重构高校管理机构和体制。
传统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是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计的,教职工与领导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差别,教职员工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要通过这一组织结构逐渐汇报,不能超越,从而给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设了障碍,严重制约了组织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知识管理要求打破这种设计,建立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知识型学校组织结构,撤销一切形式化的组织和冗员,实现管理层的纵向缩减和管理人员的全面精简,从而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下级沟通顺畅,信息充分流动,教师们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自主的权力,易于把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连接起来,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较高的创造激情,因而有利于知识交流、转化、共享与创新,从而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在进行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利用互联网、内部网、群件技术、知识库、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在互联网上应用专家系统加快专家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速度;借助软件等开发工具,总结教职员工技术、经验和诀窍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隐性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的进程,对大多数难以编码的隐性知识,有效办法是建立“寻人数据库”、“知识地图”、专家网络系统等,让教职员工迅速找到拥有某种隐性知识的人员,还可通过视频工具使分处两地的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消除距离所造成的障碍。
四、结束语。
虽然高校隐性知识管理在我国尚处在萌芽阶段,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其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境,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深人,知识管理理论的不断不展,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实证分析论文篇六
协整检验表明:重庆市的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旅游总收人增加0.54个百分点,入境收入增加0.198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增加1个百分点。
修正误差模型检验表明:在短期内当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0.532946的调整速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即是说,重庆市的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长度为1和2的情况下,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之间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而,重庆市可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但是在滞后长度为3和4的情况下,入境旅游收入对重庆经济增长以及旅游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不大。
自重庆市直辖以来,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有了明显提速,但与某些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通过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创造更多吸引旅游者的条件来缩小差距。重庆旅游业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重庆入境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的份额以及重庆旅游总收入的份额相对较小,重庆的旅游业还局限于国内旅游。加强旅游景区相关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与旅游接待水平、吸引外国游客入境旅游,成为重庆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实证分析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在即将到朱的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要有新的策略,要改革成人教育的结构,注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建立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具有了新的特点,要重视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社会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因为其自身的明显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的欢迎。这是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擘习”学术研讨会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继20xx年在苏州召开的“海峡两岸成人教育”学术讨论会之后,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学术研讨会于20xx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扬州举行。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会议讨论的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教育发展、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知识社会与远程教育、知识社会与社区教育、知识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阳春三月,美丽的瘦西湖畔,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工作者聚济一堂,听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于云秀教授(知识经济与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台湾成人教育学会顾问郭为藩教授《网络大学体制化的商榷》、台湾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黄富顺教授(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等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和讨论、对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知识社会的特点及其挑战。
黄富顺教授在其主题报告《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中详细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特征、他指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其特征是:
(1)知识生产的速度前所未有,崭新的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形成知识的爆炸;
(2)知识的寿命快速缩短,知识老化日益加速;
(3)知识的传输迅速,取得容易,储存方便:
(4)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5)知识型劳动者主导生产,他们不断开发脑力,激发创意,更新产品,提高品质,提升竞争力。
江苏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在《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的专题论文中对知识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识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及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
于云秀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撑的经济。知识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它意味着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的社会化。意味着终身教育体系的真正确立、意味着教育的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和个别化。这些无疑对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成人教育的适应与成人学习的转型。
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社会以及知识社会成员的学习要求,是本次研讨会的丰要论题之一、黄富顺教授认为,知识社会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和策略是:
(1)倡导成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2)推动成人自学的运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唤起民众参与学习,激发成人自觉、主动地学习。
(3)加强成人的在职进修与训练。增强他们获得、积累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造知识。
(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养。
(5)鼓励成人学会学习。
(6)扩展网络学习。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凤英明确提出了知识社会呼唤成人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命题。她从办学体制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社会性、灵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服务性。教育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本土化、国际化等方面阐明了成人教育结构性变革的主要任务。
江苏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陈东瑜副研究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阐发了我国为迎接知识社会到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二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知识社会构建扎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教会成人学会学习,努力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不少专家关注到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成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张利民的交流发言通过玄武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的实践。介绍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做法:
(1)廓清思路,加强社区教育理念的整合;
(2)完善网络,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
(3)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
(4)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
(5)开展活动。加强人文资源的整合。
吴江市成人教育协会王建平探讨了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问题二他认为,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或形式,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科技人文素质和生存质量、促进城镇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他分析了营造城镇学习型社区的障碍。井指出,开展城镇社区教育要注意加强城镇社区教育理论框架、管理体系、活动设施、网络队伍和经费给付体制的建设,推进城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
海门市教育局黄志豪则关注知识社会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他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远一下能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因而,必须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要转变农村成人教育观念。实现由单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转变,由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向大力培养农业骨干为主的转变。由教育部门独家经营的体制向一校多牌联合办学的体制的转变,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变。由传统的学校模式向三教统筹、农科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以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知识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成人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吴康宁教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技术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准人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功利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开放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个体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速变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全程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个人要在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还要十分重视成人的素质教育,帮助成人提高素质。获得完满的发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呢?镇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祝诚教授在交流发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部分成人学习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实施成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远程开放教育,其开放性、网络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知识社会以知识为核心,而阅读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台湾师范大学林振春教授对知识社会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在交流发言中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知识特性,把知识分为资料、信息、知识和智能4个层级;阐述了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交叉性阅读等l1种阅读类型的不同特点和功用;提出了4种有效的阅读方法:014r法、sq3r法、问题阅读法、十步阅读法;并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有必要扩大阅读能力的范围,培养阅读能力应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4个方面。
三、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是知识杜会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教育的需求、要求明显提高、而传统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学习的需要二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学障碍的成人学习者的青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最佳形式。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对知识社会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灵活办学模式的转变。第二,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第三,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第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教育质量的源头。第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七,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在竞争中以整体优势取胜。第八,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南通市电大如东分校缪新华探讨了县级电大在知识社会的作用问题,提出了知识社会县级社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式建设意见。他认为,县级电大作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有中央及省、市电大作支撑,通过有选择地引进高校的优质资源。必将发挥学习资源中心、学法指导中心、学习信息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学习评价中心和学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识社会成人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郭为藩教授的主题报告探讨了网络大学体制化问题。他认为,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网络大学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目前网络大学还很不规范,教学品质参差不齐,开设的课程缺乏大学应有的多学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网络大学尚未制度化。
(2)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或资源中心,有现代化的传播科技与教学科技设备,并拥有一支网络科技与传播科技的专业团队,配备相当人数的全时助理人员来支持繁重的教学辅导工作。
(3)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网络大学必须跟既有的大学合作,分享现成的师资与教学设施资源:在现阶段全部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实为大多数学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学模式,包括电视广播、面授、教学套装对教学品质并不见得有降低之虞。网络大学的起飞,尚需一段时间。
台湾中正大学成教系扬国德教授则在他的交流发言中,着重分析了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网络学习的优势明显:弹性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具有地球村与世界性的发展潜力;可以调适与应用不同的设备与资源;快速提供新发展的学习材料;容易更新内容与增加资料;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发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有效学习方式,特别是提供师生之间很多的互动。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地运用这些优势,发展成人教育。就正规教育来看,提供网络教育的机构有4种模式:与传统大学结盟、纯粹的网络大学、传统的开放大学和传统大学的延伸。网络学习的设计有2种模式:单一模式,即全部为远程教育而设计,如英国等设立的开放大学;多元模式,即指一般大学机构在进行校园教学的同时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在美国、澳洲、加拿大、法国,瑞典等以已相当盛行。就非正规教育来看,各种公私立机构,特别是企业界。运用计算机网络,规划在职进修教材,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与练习二这种新兴的媒介,由于国际网络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未来工作与学习的时代趋势。
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发展趋势是:
(1)鼓励民间资源投入,公私立资源可形成较好的协调与配合,达到永续经营境界;
(2)建立引导机制,使各种新的资源、新的创意,联结为全面性的、有机活力的网络。
(3)强调长期经营,使学习配合人生每个阶段生涯之需求,进行统整而继续不断地学习。
(4)网络学习的组织策略即善用学习社群,学习社群的组织文化中蕴含着以继续学习促进绩效的导向,从学习中进行结构与行为的修正,以迈向学习社会。
要使远程教育在成人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课程设计是关键因素之一。上海成就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易滨教授的交流发言,从远程教育课程的特征,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等方面全面论述了这一问题,给与会者很大的启发。
实证分析论文篇八
实证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和解释大量的实证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理论是否成立的方法。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详尽的数据分析来支撑我们的结论。在我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实证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的设置,让我真正认识到了内容分析方法的价值。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证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实现以下几点:
3.验证、验正假设:实证分析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来验证理论或者是假设是否成立;
4.预测未来的趋势:实证分析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推理,来预测未来的社会趋势。
实证分析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一定数量级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定量分析所得结论相对客观,可以与其他数据进行量比较,但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源的可靠性和数据的选择。
在我的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支持我的研究。虽然实证分析方法相对较为复杂,但是我必须使用合适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获取可靠的结论,并从数据中检验理论。另外,在实证分析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数据来源不全、数据处理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等。最后,我的实证分析获得了一个让我满意的结论,我发现实证分析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法。
第五段:总结。
实证分析方法可以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和工具,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来揭露社会现实,验证理论和假设是否成立,预测未来的社会趋势,并且可以比较各种理论和学说。然而,实证分析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来源不全,数据处理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要谨慎处理数据,使用合适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以获得可靠的结论。
实证分析论文篇九
摘要:传统的国际商法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培养要求,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法学教育
案例教学法一直是西方国家颇为重视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法。自传入我国后在法学教育中推广应用,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因其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也引起了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案例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进行的客观描述,以备查询和再现。
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对各层次属性不同的排列组合、不同的取舍形成了不同的案例教学概念,也反映出对该教学法不同的认识程度。
大多数对案例教学的界定着眼于它的教学方式上。“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共同进行讨论,并写出有关案例分析报告。”[3]这些界定对案例教学中的一些核心要素都有强调,侧重面不一样。
下面是一则比较完整的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它也代表本研究对案例教学的界定: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挑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4]。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商法的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中国高校传统的讲授式教育还是有其优越性的,如传授的专业知识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作笔记和掌握。但是,讲授式方法存在着其特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和法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主要是书本法律知识和经过教授智力加工的研究成果,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具体、充分地讨论实际案例。虽然近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讲授式方法给学生带来的被动局面。但在这方面我们同其他国家相比做得还很不够。我们的教学方法应当移植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改变单向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国际商法》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单调的法律条文和基本概念众多,专业性强,内容庞杂,具有枯燥性的特点,如果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逼真的事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商法》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国际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其运用于国际商事交往实践中。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能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式的理论知识,却难以获得运用该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由于通过让学生认真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由教师事先选择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的呈现创设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围绕这个具体案例开展的分析讨论中进行的。学生通过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便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学会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实践证明,一个彼此合作、相互支持的团体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单个人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讲授方法中很难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专业知识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应该会涉及很多问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单纯依靠某一部分的内容去分析整个案例,必须对学习的整体内容都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前后融通、综合运用。所以,案例教学在无形之中将学生所学习到的全部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将课程不同内容和知识点系统化方面起到了红线的作用。
(一)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要实行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切不可提倡了案例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因为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替代理论教学,讲授教学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选择典型的案例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在于所选用案例能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需要。教师应精选并提炼国际贸易法方面的现实典型判例充实国际商法案例库,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因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而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的一般原理原则,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越经典,学生就越有兴趣,参与程度就越高,学习收获也就越大。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俄罗斯等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们也应特别注意选用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关的典型案例。
(三)应注意及时更新案例
国际商法的案例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商法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国际贸易具有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国际贸易活动在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适应国际商法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案例教学选择的案例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实际教学的需要。
(四)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结果[5]。案例教学在时间和效益上存在着矛盾,案例教学需要耗费的时间较多,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
总而言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是必要的,是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在国际商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提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增长实际操作能力。不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2]杨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学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6(8):44.
[3]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xx,(6):13.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1.
实证分析论文篇十
摘要:在当前模式下,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则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高校如何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至关重要。对此,需要从培养环境以及培养目标等入手进行完善与分析。
关键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等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转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商务模式。可以说,在此背景下给予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现阶段财务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高等院校是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根据地,同时也需要转变原有的培养方式与目标。从全球范围内来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财务管理的发展于创新的主要因素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因此,在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需要对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环境进行完善与提升。针对当前财务管理所面对的困境,为了更好地满足21世纪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理论与策略要以环境变迁为契机,不断进行创新。这个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基础要建立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重的基础上,既重视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即传统的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又重视无形的知识资本管理,即知识资本的取得、使用以及对知识资本的所有者进行企业剩余分配;公司理财手段和策略要以网络财务为主,并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要做到财务风险管理与财务安全管理并重,风险投资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规避风险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上的财务管理创新要得以顺利的实现,必须将其纳入到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上来。
一、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以信息产业为核心来对经济进行逐渐的密集化。可以说通过互联网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使得企业的销售、资源管理等任务都是在互联网模式下完成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不仅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且可以从事网络经贸活动(即电子商务)。互联网络的迅速延伸和扩展,使得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使地球“缩小”变成一个“地球村”。世界经济成为了一个资源共享、高速运转、多元化发展的一体化经济,经济模式转变了人们的工作(如家庭办公与生活、网上购物),也转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求得共同的存活与发展。技术变革要求企业变为松散、精简和更加灵活的结构。总公司重点从事设计、组装和开发市场,生产分包给公司,公司之间构成各种协作关系。大公司之间组成战略同盟,大公司与小公司构成几何网络企业。一种虚拟的动态联盟组织便适应时代的需求产生,供产销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将延伸到企业之外。
(二)技术环境
在技术环境的影响下,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特点,并且融入了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具体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管理与整合,然后通过互联网将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形成网络财务的模式,进而达到动态的、实时的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金融环境、社会环境
在金融环境的背景下网络交易市场中的流通工具为电子货币,其具有全天24小时可以进行交易的特征,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交易方式被人们称为光的速度,并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流通费用较低,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易。同时,电子货币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企业进行筹资与投资的重要方式。随着电子货币的逐渐盛行,网上银行的运作模式也逐渐复杂,功能逐渐丰富。网络经济时代技术变革相应会带来社会变革,企业组织和工作结构、社会工种的转变也将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转变,是财务管理技术策略、职能、观念革新的前提,同时也是其直接影响因素之一。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理由
理财学专业是当前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延伸,财务管理专业从会计学中独立出来并加以延伸的一门学科。从财务管理专业中可以看出此专业已经成为高校重点发展的一项重要学科,对此,高校也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总结,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理由,其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人才模式的定位不够准确
财务管理专业逐渐从会计学以及金融和财政学中分离出来,从而其培养目标在财务应用中的特点与其他专业相比,财务自身的特点还不够突出和明显。我国当前大部分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大致相同,初衷都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但受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实际情况在专业和教育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然而我国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层面上比较单一,知识面比较狭小,造成了经验和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造成了我国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目标实现得比较吃力。
(二)课程体系相对陈旧,跟不上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脚步
市场经济得不到广泛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企业存活和发展的绊脚石。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课程体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课程设置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合理配置。受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的课程上以及研究出了课程重复的理由所在。现阶段,我国的很多企业并没有对财务管理以及会计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划分,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工作出现单一完成的局面。又因为财务管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必须拥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我国很多的高校中对财务管理的课程上非常重视,前提都是以会计人员的课程作为从事财务管理的标准,在加上金融学和管理学的相关课程,共同的组成了财务管理课程,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课程相互的融合和交叉。
[有关企业财务分析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篇十一
李女士和她的丈夫张先生婚后拥有一套房屋,最近他们为了购置新房决定将房子卖掉。张先生与中介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委托中介公司寻找买家,挂牌价为230万元,签约后张先生就到国外出差一个月。刘先生通过中介看了这套房子觉得非常满意,但希望价格再能便宜一点,通过双方几次协商,李女士最后同意以138万元卖给刘先生,双方又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合同》,为此刘先生支付了定金20万元。谁知签约后半个月,张先生就从国外回来了,当他得知房价为138万元,觉得太便宜了,于是找到刘先生,告知刘先生这是他们夫妻的共同财产,李女士一个人无权处分,要求解除合同,但刘先生认为李女生有权签订合同,且已经交付了定金,坚决要求履行这份合同。
双方协商不成,为此刘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履行《房地产买卖合同》。
法院认为系争房屋系李女士和张先生的夫妻共同财产,共同同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义务。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对共同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应为无效。法院判决购房合同无效,李女士返还刘先生定金20万元及其利息。
所谓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对全部共有财产不分份额地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共同共有财产关系一般发生在互有特殊身份关系的当事人之间,较为典型的是基于夫妻关系而发生的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有等共同共有财产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部分共同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擅自处分共有房屋的,
要看事后该处分行为是否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的追认。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追认的,该处分行为合法有效。没有获得追认而擅自处分共有房产的,合同无效。
目前法律实务中存在着如下几种共有形式:
1、家庭共有:夫妻是一种人身关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共有,另有约定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夫妻共同共有:家庭成员相互之间,也是人身关系,是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关系。不能把亲属关系都当成家庭关系。如张某与其妻、子一同居住,其父、母单独居住。张某的家庭成员就只有3个人,而不是5个人。家庭共有财产,属于家庭成员共同共有的财产。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基于农村共同生产生活而产生几代同堂的现象,其共同居住人对家庭财产是共同共有。
3、尚未分割遗产形式的共同共有:共同继承的财产,在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之前,数人(相互之间是亲属,是同一顺序继承人)对遗产享有共有权的财产。一般认为,这种共有是共同共有。
在购买房产时,一定要核实所购房产是否属于共有,买卖共有房产的一定要取得全体共同共有人的一致同意。为规避最终认定为共有房产而产生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购房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如果是房产证上的产权人是多个人的,一定要核实每个人的身份,并由每个人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除非有公证的委托书,否则不同意代签字。
2、如果房产所有人是在婚状态,且房产证上产权证为一个人名字的,也需要其配偶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或者由其配偶出具房屋并非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的声明。
3、如房产所有人系单身,且房产证上产权人为一个人名字的,需要该所有人到民政局开具单身证明。
4、为防止出卖人故意隐瞒其他共有人,买受人可以让出卖人出具一份无其他共有人的承诺,并明确约定违反承诺的违约责任。
1、《合同法》(1999年)
第五十一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
89.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xx年)
第十七条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
(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第十八条婚姻法第十九条所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
4、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二手房”买卖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20xx年)
追认的情况下,应认定买卖合同无效;但买受人有理由相信出卖人有代理权,符合表见代理构成要件的,应确认买卖合同有效。
实证分析论文篇十二
实证分析是一种以实证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和推理来证明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我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选择了实证分析来研究我的课题。在辅导和实施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我深有感悟。本文将分享我在实证分析辅导中的心得和体会。
二、了解背景和目标。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研究的背景和目标。背景包括对研究领域的总体了解和前期研究的情况,目标则是具体描述你希望找到的答案或解决的问题。对于我的研究课题来说,背景是关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研究,前期研究已经表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产品品牌声誉的影响。而我的目标是找到产品品牌声誉与消费者购买决策之间的关系。
三、收集数据和变量制定。
实证分析的核心在于收集并分析实证数据。在我的研究中,我选择了问卷调查作为数据收集方法。为了获取足够的样本量,我使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同时,我根据研究目标制定了变量,包括产品品牌声誉、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购买决策。
数据分析的准备包括数据清洗和变量测量。在数据清洗中,我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了筛选和清理,剔除了一些无效或重复的数据。变量测量是为了使得数据可以被实证分析所接受,我使用了标准化的测量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在数据收集和准备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数据分析。我使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如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得出了以下结论:产品品牌声誉与消费者购买决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较小。
在结果解释中,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解释,并提供统计学上的证据来支持我们的结论。在我的研究中,我通过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来证明产品品牌声誉与消费者购买决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这些结果来解释为什么产品品牌声誉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面影响。
五、结论与展望。
在实证分析辅导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实证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个过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的研究领域,对实证研究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然而,实证分析也有一些限制性的因素。首先,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其次,实证分析的结果往往只能表明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因此,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可以探索其他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以及更深入地研究产品品牌声誉和消费者购买决策之间的具体机制。
总之,在实证分析辅导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实证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用数据来支持我们的研究结论,并为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水平并为学术界作出贡献。
实证分析论文篇十三
实证分析是指在数据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寻求规律、对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能够提供科学、准确、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我们对问题作出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判断。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分享自己的一些实证分析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是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推断结论、验证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主动寻找数据来源,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此外,对于研究结果的解读和结论的推断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思路。
第三段:数据的重要性。
在实证分析中,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数据来源、数据的表示方式、数据的质量等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在收集和处理数据时要尽可能地选择可靠、全面的数据,并注意数据的处理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实证分析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科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涉及领域广泛。在企业经营管理、政策制定、市场分析等方面,实证分析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市场状况、分析市场趋势、预测市场变化等。因此,了解实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既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个人研究能力,也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结论。
实证分析是一种可靠的研究方法,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持,其应用范围广泛。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推断结论的科学性,从而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有效性。相信随着实证分析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和规律,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证分析论文篇十四
首先,写好统计分析要处理好“想写”、“会写”和“写好”的问题。“想写”是认识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没有激情,没有冲动,就不可能写出好的统计分析。“会写”是能力问题。认识到写统计分析的重要性,想写了,下工夫了,就会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成为单位的“一支笔”。“写好”是技巧问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写统计分析要在“想写”和“会写”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见得多,阅历广了,自然也就“巧”了,自然就写好了。
其次,写好统计分析要学会“看”、“抄”、“写”、“改”。先说“看”:好的统计分析是“看”出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常看别人写的分析,借鉴别人的经验,自己慢慢也就会写了。再说“抄”:好的统计分析是“抄”出来的。以前经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把剪刀一盒胶。”沿袭到现在的网络时代,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剪切”和“粘贴”。这里的“抄”并不是照抄别人的原文,而是抄文章的灵魂,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再说“写”:好的统计分析是“写”出来的。写需要基本功,动笔写最重要,手脑并用,这是一个高级的思维策划过程,要选题,要立意,要提炼亮点,要发掘原因,要想出建议。写得越多,水平自然会越高。再说“改”:好的统计分析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没有反复多次的修改,就没有好文章。
第三,写好统计分析要把握好“四情”,即上情、下情、内情和外情。上情就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部门的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下情就是搞调查研究,掌握基层部门和单位的现实具体情况。内情就是本系统、本县的具体情况。外情就是外县、乃至全市全省全国的具体情况。只有把握好了这“四情”,写统计分析时才能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进而揭示规律性,增强预见性。
统计分析还要考虑到底应该怎么写,写什么内容,数字如何定位,比如,发展水平是和去年“基本持平”,还是“增幅明显”,还是“有些滑坡”;再比如,消费市场是“升温”还是“疲软”,等等。数字定位以后,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每月的数字,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制单位完成多少,集体单位完成多少,股份制企业完成多少;同样,按三次产业划分,一产完成多少,二产完成多少,三产完成多少;还可以按行业划分,看看哪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哪些行业投资小。这样呢,把一个数字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就能反映出固定资产投资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行业结构。然后,还可以和上一月比,和去年同期比,和别的县市比,和全市平均水平比等等,这样就知道在哪些方面能提炼观点,能提出建议。
因此,要写好统计分析,我们必须积极实践。做到善跑、博学、多思、能写。
善跑,就是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深入到社会,深入到企业,深入到农村,了解实际,掌握活情况,再结合我们丰富的统计资料,形成我们有特色的观点,使统计分析“有血有肉”。
博学,就是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俗话说,知识多才能思路广。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我们一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知识积累的基础,作为博学多识的源泉。
多思,就是通过加工分析形成自己的想法。对调查取得的资料要进行认真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分析,尽可能变成自己的一些想法。要从发展的角度研究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能写,就是既要达到斟字酌句,有见地,一针见血,又要符合实际。要能写还要敢写,敢写是能写的前提。要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要克服自卑感,另一种是要克服自豪感。总之,要脚踏实地,勤写多练,才能写出有份量的统计分析报告。
实证分析论文篇十五
实证分析是一种基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辅导方式,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帮助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在我参与实证分析辅导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分享我的体会和心得。
段落2:拥抱数据收集。
实证分析辅导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我扮演了辅导员的角色,利用问卷调查、个案记录和观察等工具,收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问题和需求。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学生对于填写问卷不够积极,或者在个案记录中可能存在的主观偏见。然而,我学会了利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问题的影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段落3:数据分析与变量控制。
数据收集后,我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我运用了统计学的知识和技巧,通过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指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同时,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其他变量的干扰,我还进行了变量控制,将分析的焦点集中在最相关和显著的因素上。通过数据分析和变量控制,我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学生的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为我提供了科学且有力的辅导依据。
实证分析辅导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客观和科学的依据,可以有效地帮助辅导员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它不仅帮助辅导员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况,还能够为辅导员提供指导学生的方法和策略。然而,实证分析的局限性也不可忽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结果可能受到诸多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实证分析辅导时,我们需要权衡其价值和局限性,灵活应用,并结合其他辅导方法。
实证分析辅导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领域,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希望能继续深入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证分析能力,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辅导工作中。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促进实证分析辅导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使更多的辅导员和学生受益于此。
结语:
通过实证分析辅导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于辅导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辅导员提供了客观和科学的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实证分析的局限性,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并结合其他辅导方法。我对实证分析辅导的未来发展抱有很大的期望,并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证分析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证分析论文篇十六
摘要: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存在着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等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政府绩效管理作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工具,其重要性不断彰显。要实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升和加强政府能力,必须开展政府绩效管理。我国政府近几年来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从目前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尽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正视这些问题和障碍,探讨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途径,对于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问题;绩效完善途径;
政府绩效,在西方也称为“公共部门绩效”、“政府业绩”等。20世纪末期,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公共财政持续出现赤字,传统官僚政治体制导致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与此同时,出现了新右派体系,主张采用管理私营部门的管理哲学及管理方法,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政府绩效管理在西方国家大规模推行。在全球化的时代,如何通过提升和加强政府能力来提升国家的竞争优势,则是现代政府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也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所面对的一道难题。
所谓“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将企业的远景、战略目标分解到组织和个体,并通过绩效沟通、绩效计划、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完成,其注重的是员工未来绩效的改善和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方面的绩效,已塑造服务民众、是民众满意的高效政府。绩效管理并不一个单一的概念,它的内涵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行为结果,它应该也是行为过程绩效型政府管理应该包括新公共管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审计等等各种理念的综合和实践即以政府绩效为本,以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效果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降低政府成本做大政府业绩,通过一整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的经济、效率、效益、公平。
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的现实与挑战,更加凸现出了重振政府行政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灵活、廉洁,并具能力的政府。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可否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同wto所通行的国际惯例与要求相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国行政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重振和提升我国政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供有力的支撑。
2.有利于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政府的绩效水平,是决定一个社会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改革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将对政府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低效的粗放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建立新的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3.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现代绩效评估,将使政府的绩效评价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并以量化的直观形式表现出来,将组织评估与个人,特别是部门领导人的业绩评估结合起来,开辟了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的新途径,为科学的政绩考核奠定基础。绩效评估的过程也是公民广泛参与的过程,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过程和结果公开的过程,这样可为公众参与对政府工作及其领导人的评价和监督开辟现实的途径,增加改革和发展的智慧和动力。
近年来,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国许多大中城市试行目标管理,近几年又在探索绩效管理,将现代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引入政府的管理体系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政府管理职能扩大,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绩效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政府的产出难以量化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管理。政府的绩效管理远比私营部门复杂,因为它要面临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由于行政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些“非商品性”的产出,它们进入市场的交易体系不可能形成一个反映其生产机会成本的货币价格,这就带来对其数量进行正确测量的技术上的难度。
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许多公共项目表述过于笼统,所反映的公共项目目标含糊而不具体,而且,公共项目目标隐含有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很难形成社会全体成员的一致看法。公共项目决策者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往往故意把目标表述得模糊不清。这些都给评估测度标准的选择带来混乱,造成衡量评估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困难。
3.政府管理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绩效管理是对公共项目决策、实施以及效果与影响的分析,评估一项公共项目实施得好坏,自然也就涉及对公共项目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的能力高低的鉴别。这种鉴别使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感到威胁而抵制评估。
其次,绩效管理是一个消费资源的过程,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由于评估工作及其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同,国家没有单独的评估经费拨款,评估费用大都是摊入具体的公共项目中,致使评估的资金投入不足。
再次,评估常常意味并伴随着批评和改革,政府管理部门由于利益主体意识,总是试图表明公共项目的积极效果,极力维护和提高其地位和权威,不愿接受来自外部的批评指正,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工具未能被政府管理部门有效地利用。
4.绩效管理及评估技术上的问题
其次,评估以官方为主,多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自身评估;政府绩效管理过程封闭,缺乏媒体监督。
再次,不是把评估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而是作为效绩预防的手段,例如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社会反映强烈时,才采取诸如大检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进,因而总陷于被动。
尽管对政府实行绩效管理有诸多障碍,但是,现在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加入了wto,政府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凸现,而政府实行绩效管理就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政府实行绩效管理,并取得一些切实的成效的经验可资借鉴,有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现实压力,还有党和国家反对的坚定决心,在我国实行政府绩效管理应该是可行的。
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
立法保障是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制度化也是当前国际上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对于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首先,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保证绩效管理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环节,促使政府开展评估工作,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其次,从法律上树立绩效管理的权威性,绩效管理机构在政府中应具有相应的地位,享有调查、评估有关政府活动的权利,不受任何行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干扰。再次,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对公共管理中的评估事项作出详细规定,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把绩效管理纳入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
2.引入公民参与机制
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政府绩效管理本身就蕴涵着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政府绩效就应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的需要为导向,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改进政府绩效管理必须取得民众的关注与参与,民众的关注与参与必定能有效地改进政府绩效管理。首先,公民参与意味着公民可以以社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的角色对政府绩效提出要求,协助和监督政府机构对他们的开支负责、对他们的行动负责、对他们的承诺负责。其次,公民参与意味着要重新定位公民的作用,他们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票人、纳税人、服务的接受者,而是政府的问题架构者。再次,公民参与意味着由公民选择、界定应评估的对象。在公共服务设计中引入“使用者介入”机制,通过公民的参与将事实(硬件资料数据)与价值取向(公民偏好)结合起来,增加指标体系的社会相关性,选择那些最需要监控又最能体现对公民负责的重要项目,以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符合公民的偏好。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政府管理部门内部的评估机构主要是负责协调公共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公共项目实施的检查、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改进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我国的政府公共管理需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的评估经验,在各级政府内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构(或评估管理机构),对政府实施的各种公共项目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内部评估的功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立法、审计部门的评估机构主要是进行公共项目实施的审计和监察,向立法机关、政府以及公众公布评估结果。在全国各级人大机关建立必要的评估机构,评价和监督政府在共政策、规划、方案、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把评估作为监督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的民主化。同时,应该借鉴国外思想库发展的经验,鼓励和发展民间中介评估组织。政府部门、立法机关的评估工作可委托民间中介评估组织来完成,以节省大量的公共资源。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绩效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量大,涉及的部门多,信息来源渠道广泛,首先,应组织专门力量,从全国性角度,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料和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归纳、整理和加工,根据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制定出应用于绩效管理的相关指数、指标和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及时予以调整、充实,为评估工作对有关材料的收集与查询提供方便。其次,应建立有效的评估信息传递网络,把绩效管理的结果尽快反馈和扩散给有关各方,有助于及时发现和修正正在实施的公共项目的缺陷,增强公共项目的持续能力,完善公共项目管理。此外,要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把国家各项公共项目的实施结果、实施过程的监测数据、已开展的评估工作的资料、有关各地方和各部门乃至全国性的统计指标和数据等,汇集形成全国性的绩效管理数据库,实现评估信息系统网络化。
5.发展电子政府作为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载体
一方面,电子政府的信息网络使得行政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及时,反馈渠道更为畅通。对政府内部而言,电子政府使政府的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趋势,加强了操作执行层与高层决策层的直接沟通,从而切实推动绩效管理活动的开展;对社会公众而言,电子政府鼓励公民积极地参与政府管理生活,为每个公众提供了直接表达意愿、传递信息、商议、咨询、监督、审核、建议、表决的机会。另一方面,电子政府为政府绩效管理朝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持。电子政府所具备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及其信息资源库,运作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共享信息的范围和参与者的身份确认机制,电子政府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电子公文、电子商务、电子税务、电子民主等内容,以及维系电子政府良好运行的人员素质保证,都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所需的支持,并为整个政府绩效管理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环境。
6.绩效目标管理应科学量化为先。
绩效目标作为单位各项工作事业量化的抓手,发展的“牛鼻环”,促进着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牵引着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应将绩效目标和各项具体工作紧密结合,不断科学细致的分解量化,完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设置统一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按照体现公平,便于考核的原则,科学拟定绩效内容,达到以绩效目标促进日常工作开展,以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绩效目标的目的。
7.绩效目标管理应落实到人为责。
绩效管理应同单位的个人发展紧密结合,绩效目标落实到个人,使其挖掘工作潜力,证明工作能力,对于勇于担当完成急难险重绩效目标的个人,实行权责统一,设立奖惩,建立平台,勇于重用,创建单位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8.绩效目标管理应实时跟踪为续。
全过程管理可以强化对目标工作的绩效目标考核和调度力度,时时督促,紧抓不懈,变年度考核为月度考核、季度讲评、半年研判、全年总结。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提高办事效率。
9.绩效目标管理应与时俱进为新。
与时俱进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绩效考核内容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动态更新考核内容,使其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其二是绩效管理方法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绩效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绩效目标管理的目标分解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目标测量体系和结果运用体系,完善“计划-执行-考核-反馈”的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创新引用swot分析、图表分析、软件分析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平台,加强绩效管理科学化,促进各项绩效目标完成落实。
近年来,绩效目标任务作为一项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年度各项工作完成水平和质量的工作,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其完成情况如何,直接关乎着各级单位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各项政策措施是否到位,本单位各项工作事业是否得到顺利发展。绩效目标任务管理和考评作为督促绩效目标完成落实的抓手,需要在各方面强化,使其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本文对政府目标绩效管理的分析,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工程,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不断研究,寻求其规律,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
[1]侯坤.绩效管理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xx.
[2]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3]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xx,(3).
[4]桑助来.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j].人才论坛,20xx,(1).
[5]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xx,(1)
[6]行政学院学报20xx,(4)
[7]何翔舟.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10(20xx.7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