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提高自己的能力。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和改进的过程,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指导。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铁军精神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坚持起来的一种战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在我们这个时代,弘扬铁军精神依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铁军精神,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弘扬铁军精神,使之与时俱进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段:铁军精神的由来和意义。
铁军精神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基本内涵包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对敌人的坚决斗争、勠力同心的集体主义、对革命事业付出一切的无私情怀等。这种精神代表了红军长征时期的不屈不挠和顽强拼搏的革命意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二段:铁军精神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铁军精神发扬起来,将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战斗力,并且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更显得愈加重要。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承担着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不仅是完成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作为一个学生,我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坚持运动和锻炼身体,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同时,我还注重培养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体现集体主义精神。这些实践都是对铁军精神的一种弘扬。
弘扬铁军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学习和了解铁军精神的历史和精神内涵。另外,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培养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扛起社会责任。同时,还应注重自身修养和素养的提升,以人格力量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弘扬铁军精神是铸造新时代青年的远大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革命,扛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勇往直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担当与奉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铁军精神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我们要通过了解和学习铁军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用铁军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道路,为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贡献力量。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概述新华铁军精神的重要性和背景(200字)
新华铁军精神是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精神风貌,源于新华社的工作实践。新华社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传统媒体的职责,同时也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体融合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华社提倡和践行新华铁军精神,通过加强责任担当、坚守专业精神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努力,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为中国媒体的新发展作出了表率。
第二段:新华铁军精神的内涵和特点(200字)
新华铁军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责任担当、专业精神和创新发展。责任担当是新华社作为一家传媒机构,推动正确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专业精神则是指新华社坚持严谨、可信、可靠的新闻报道原则,追求事实真相并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创新发展是指新华社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发展道路,不断推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媒体产品,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
第三段:我对新华铁军精神的理解和体会(400字)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新华铁军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在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和责任,努力践行新华铁军精神的责任担当。不论是面对社会事件的报道,还是面对政府部门的采访,我总是以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态度进行处理,力求传递事实真相。同时,我也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和倾听能力,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另外,在追求创新发展方面,我意识到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媒体行业的大趋势,因此我积极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巧,不断推陈出新,为受众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信息。
第四段:新华铁军精神对个人和整个行业的意义(200字)
新华铁军精神对个人的意义在于,通过践行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人生追求。对整个行业而言,新华铁军精神的践行将有效推动媒体的良性发展。它将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增强社会对媒体的信任,进而实现媒体与受众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段:展望新华铁军精神的未来发展(200字)
展望未来,新华铁军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在信息传播日趋多样化和快速化的时代背景下,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以新华铁军精神为指引,勇于担当,迎接挑战。同时,新华铁军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媒体行业的创新和变革。相信在全体媒体人共同努力下,新华铁军精神将继续闪耀光芒,推动中国媒体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在当今社会,铁军精神成为了一种引领人们向前行的力量。要想打造铁军精神,我们需要以身作则,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秉持团队合作与奉献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铁军的力量和特质。
首先,打造铁军精神需要以身作则。作为一个领头人或团队的核心成员,我们需要展现出正确的行为和睿智的决策。通过正确的行为榜样,我们能够影响他人的方式和态度。只有实践出真知,我们方能塑造权威和信任,从而带领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其次,保持坚定的信念是打造铁军精神的重要特质之一。信念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它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挑战的核心动力。无论面临多么艰难险阻,我们都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并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只有坚定的信念,我们才能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从而在团队中充满活力地前行。
其三,团队合作是打造铁军精神的重要基石。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角色是可以被轻视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潜力,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
其四,奉献是打造铁军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奉献意味着为团队做出牺牲和付出。只有在面对困难和艰难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现出团队精神。通过奉献,我们能够以身作则地激发他人的潜力和动力,并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实现更大的成就。
最后,要想打造铁军精神,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不能被消极情绪所击倒,而是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从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积极的心态,我们能够鼓舞团队士气,激发每个人的潜力,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贡献。
总之,打造铁军精神需要以身作则、保持坚定的信念、团队合作、奉献和积极的心态。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在不断奋斗和付出中实现自我完善,并带领团队走向辉煌。只有通过铁军精神的践行,我们才能真正从弱者变强者,从迷茫走向成功,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共同努力,以铁军精神为指引,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四
首段:引言(200字)
铁军精神是一种奋发向上、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是一种不屈不挠、百折不挠、舍我其谁的意志品质。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每个人都需要打造自己的铁军精神。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打造铁军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段:追求卓越(200字)
打造铁军精神的首要任务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不仅仅是对自己的高要求,更是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在我的成长中,我不断推动自己的极限,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我总是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在面对困难时,我不退缩,而是勇敢面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积极追求卓越的精神,让我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第三段:坚持毅力(200字)
打造铁军精神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坚持毅力。毅力是铁军精神的支撑与动力,是攀登成功的关键。在我面临一次次挫折和困难时,我一次次咬紧牙关,坚持不退缩。比如,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个挣扎和痛苦,但我依然坚持下来,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是因为坚持毅力,我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
第四段:团队合作(200字)
打造铁军精神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团队合作。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团队合作都能够激发出最大的创造力和效率。在我的工作中,我时刻保持与团队的良好沟通与合作。我时刻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到团队中,不仅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能够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只有做到团结协作,才能够真正打造出一支铁军。
第五段:坚定信念(200字)
打造铁军精神的最后一步是坚定信念。信念是行动的灯塔,是铁军精神的灵魂。在我打造铁军精神的过程中,我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无论遇到怎样困难,我都不曾气馁,而是坚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正是因为坚定信念的支撑,我走过了许多曲折的道路,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结尾(100字)
在现如今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打造铁军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通过追求卓越、坚持毅力、团队合作和坚定信念等方面的努力,我们都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成功,并将铁军精神发扬光大。只有打造好自己的铁军精神,我们才能够在社会大潮中立足成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五
铁军精神是指军人对使命的忠诚、对荣誉的向往、对团结协作的追求以及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作为一名普通人,我深受铁军精神的影响和教育。通过与铁军精神的近距离接触与学习,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铁军精神的心得体会。
铁军精神首先表现在对使命的忠诚。军人的使命是为人民和国家的安全捍卫领土和民族的尊严。铁军精神中强调的是为了这个使命而不懈的奋斗和坚守。比如,在战场上,军人们无私地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保卫家园乃至民族的安全而鏖战不息。而使命感也不仅限于军人,在我个人的工作中,我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抱着为这份工作付出一切的心态,我就能够坚持下去。铁军精神激励着我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到底。
其次,铁军精神体现在对荣誉的向往。荣誉是每个军人的追求和激励。军人们以荣誉为动力去完成任务,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为国家争光。这种对荣誉的追求不仅仅是在表现出色时才体现,更是在平凡的日常训练中也一样重要。每个军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和肯定,这种追求荣誉的心态也同样适用于我的生活。无论是参加学校的比赛,还是争取工作晋升,只有努力并展现自己的实力,才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铁军精神就是激励我不甘于平庸,追求卓越,追求荣誉。
铁军精神的第三个核心是对团结协作的追求。在军队中,团队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并主动协助他人的工作,才能够完成任务。军人们用行动证明了团结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类似的,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也遇到过许多团队合作的情况。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沟通和协调,我意识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优势,完成团队的目标。团结协作可以培养出互相信任和支持的良好氛围,使团队更加强大和有力量。
最后,铁军精神体现在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平时的训练工作中,军人们都能够忍受寒暑、吃苦耐劳。他们习惯于压力下的工作和生活,并且积极应对艰难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类似的,我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但是铁军精神告诉我,只有勇敢面对并积极适应,才能够战胜困难和压力。铁军精神教给我要保持乐观与坚韧,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问题和继续前行。
总之,铁军精神是对使命的忠诚、对荣誉的向往、对团结协作的追求以及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对铁军精神的了解和体会,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忠诚使命、追求荣誉、团结协作以及积极应对艰难环境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长与进步。铁军精神不仅是军人的精神追求,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我将以铁军精神为榜样,坚定地走好每一步,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200字)
新华铁军精神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支英勇无畏的战斗队伍。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新华铁军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决的行动。通过学习和了解他们的经验和精神,我深深地体验到这支队伍的伟大力量和可贵精神。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新华铁军精神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奉献精神(200字)
新华铁军精神首先体现在他们的奉献精神上。在艰苦的环境中,新华铁军始终把服务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始终保持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私奉献。他们无视个人利益,顾全大局,不仅在战争年代前线拼搏,也在和平时期默默奉献于建设国家的各个领域。这种奉献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段:团结合作(200字)
团结合作是新华铁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酷的战斗环境中,互帮互助是新华铁军不可或缺的品质。他们相互支持,共同战斗,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不仅在战争时期存在,在和平建设中同样重要。只有团结合作,我们才能凝聚力量,共同实现目标。
第四段:不屈精神(200字)
新华铁军精神的另一个核心特征是不屈精神。他们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从未放弃过对事业的追求。他们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永不气馁,永不退缩,直至最后取得胜利。这种不屈精神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我们都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第五段:自我超越(200字)
新华铁军精神还体现在他们不断自我超越的行为中。他们不知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不停止进步的步伐。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这种自我超越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保持谦虚、持续进步,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我。
总结(200字)
新华铁军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的力量。通过了解和学习新华铁军的经验和精神,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奉献精神、团结合作、不屈精神和自我超越是新华铁军精神的核心特征。这种精神不仅在建设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可以传承和发扬新华铁军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铁军精神是我国军队的优良传统,是我国军人的精神动力,更是我国崛起的重要支撑。铁军精神包含了坚定的意志、无私的奉献以及不畏艰险的品质。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深深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力量。本文旨在分享我对铁军精神的了解和体会。
第二段:坚定的意志(200字)。
在军中,坚定的意志是铁军精神的核心。我见证了许多战友在训练和任务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恶劣的战场环境,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任何任务。这种坚定的意志不仅仅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更是对集体荣誉和使命感的坚决追求。
第三段:无私的奉献(200字)。
铁军精神中的无私奉献是指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和国家利益之上。在与战友们共事的点滴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无私奉献的力量。每当有人受伤时,战友们总是迅速行动,毫不犹豫地冲到前线,竭尽全力保护彼此的安全。他们甘愿舍弃个人的舒适和安稳,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向他们学习,抛却个人私欲,为国家继续奋斗。
第四段:不畏艰险(200字)。
铁军精神中的不畏艰险是指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坚持勇往直前。在演习和实战中,我亲眼见证了战友们不惧艰险的勇气。他们在严寒和饥饿中坚持训练、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即使受了伤或者身体疲惫不堪,他们也坚持不放弃,迎难而上。这种不畏艰险的品质给了我很大的鼓舞,鼓励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第五段:总结(200字)。
铁军精神的威力源于它的坚韧和强大,它是我军官兵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新兵,我将更加努力学习铁军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平时生活中,我将秉持坚定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不畏艰险的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承载着铁军精神,我相信我们的军队将永远强大,并且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通过对铁军精神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阐述了铁军精神的核心内容。坚定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不畏艰险的品质,构成了这一精神的基础。这些优良品质在我国军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且为我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学习铁军精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培养自己坚定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不畏艰险的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八
营销铁军精神是一种以坚韧不拔、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克难攻坚的军事精神为基础的创新精神。其不仅是用于战时军队中的行动指导方针,同时也能够运用到商业营销中去,让团队更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提高商业竞争力。经过长时间的感悟和领悟,我总结出以下五点体会:
一、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困难
团结合作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在营销中,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团结的精神,就难以取得好的业绩。所以,明确团队的方向与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及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才能成为成功的营销铁军。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团结协作的精神,跟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交流、相互支持,提高自己,也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二、坚韧不拔,保持稳定信心
在商业中,困难和挑战时有发生。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难以在充满挑战和危机的环境中生存。因此,我们要保持稳定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推动自己前进。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和诱惑,我们都应该认真调研,分析决策,及时调整策略,不放弃尝试和努力。
三、不断探索,提高创新精神
随着市场不断变化,我们的销售方式、产品定位、产品创新等都需要不断提高和更新。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创新的精神,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探索新的销售模式,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让客户更有信心,更信赖我们。在营销中,成熟的思维、开放的思路、独特的创意,都是营销成功的关键。要拥有创新精神,不断尝试,不断挑战。
四、学习提高,不断追求卓越
为了拥有业务的优势,加强个人信心和自信心,我们需要学习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不断去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学习是一种态度,是对于未来发展的认识和规划。需要掌握的技能,就要努力去学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就要努力去探索;需要提高的工作能力,就要不断去提升。虚心向别人学习,保持开放心态,不断追求卓越,才能不断提高。
五、执行力,诚信为本
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需要拥有极强的执行力,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论是公司制定的战略、产品规划、或是个人制定的销售计划,执行力都是保证执行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能够认真严谨地制订计划、做到言出必行、见贤思齐、迎难而上,这些都是展现执行力的关键。同时,未雨绸缪、按照合法合规的方式开展工作,始终坚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这是保证执行力的重要前提。
总之,营销团队想在市场中获得成功,需要拥有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创新精神、学习提高和极强的执行力,始终坚持诚信理念,才能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营销铁军。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九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深切缅怀在抗日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新四军,传承和弘扬好新四军铁军精神,本文深刻挖掘新四军铁军精神内涵,提倡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为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军队的自身建设,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英勇顽强地打击敌人,独立自主地开辟与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了坚毅的铁军精神并取得了突出的功绩。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抛头颅、洒热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创造的并得以进一步升华的光荣革命传统。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铁的理想信念和铁的为民情怀
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军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和残酷屠杀,新四军不畏艰险、屡克强敌,愈挫愈勇,在祖国的东南和中南建立了大片的抗日根据地,另外,新四军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发动群众,谱写了军民共同抗击敌寇的壮丽诗篇。
(二)铁的意志和铁的团结精神
新四军就像一座革命大熔炉,锤炼了许许多多的钢铁战士,并磨砺了他们的钢铁意志。在艰难困苦战争环境下,全体将士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艰苦奋斗,英勇地驰骋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日。同时,铁军注重团结,是一支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钢铁部队,新四军长期坚持英勇的游击战争,开辟和扩大游击地区,汇成抗日铁的洪流,在当时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重要支柱。
(三)铁的纪律和铁的优良作风
作风是一把衡量一支军队素质优劣的尺子,新四军之所以成为铁军,就因为它铁的纪律和铁的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表现为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们是新四军铁的精神的外在表现。,在最初建制时,新四军就以“保、持、发、扬、优、良、传、统”“8个字为部队第1至第8团的代码,正是这种坚持培养优良作风的用心,使新四军得到了“铁军”这一闻名于世的美誉。
铁军精神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当代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有深刻的启迪。
(一)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
从组建之日起,新四军就以跟党举旗、坚定信念作为建军的根本原则。新四军之所以被称为铁军,是由于他们有铁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总的来说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很严峻,各种思潮交织融合,鱼龙混杂,一些负面思潮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造成冲击。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二)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牢记服务人民
报国为民是铁军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新四军的立军之本。他们的英勇战斗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尊严以及保卫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凡事想着群众,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
(三)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艰苦奋斗和维护团结
新四军的与敌斗争频繁,形势极其险恶,常常是人困马乏、饥寒难耐,但新四军不屈不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抗战,多次冲破敌人的夹击和封锁,并且在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也正是因为铁军得艰苦奋斗和紧密团结而取得的胜利。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是我们党能够取信于民、执政兴国的保证,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继续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作风,改进党风,建设清正廉明的党风政风是时代的需要,是凝聚人心的需要,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新四军铁军精神永不过时,它不仅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使新四军铁军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一)要注重铁军精神的思想引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要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铁军精神,把铁军精神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坚定信念、严守纪律等好的思想传统传承和弘扬下来,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新四军铁军精神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开展好各项革命传统教育。
(二)要发扬铁军报国为民的精神,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了土地革命运动,关心群众利益,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当前,我们要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中,必须以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为依据,让群众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做为工作的重点,保持与大多数群众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四军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创造了伟大的铁军精神,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铁军精神的学习和研究,把铁军精神渗透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十
新四军的历史渊源是武昌城下的老四军和罗霄山上的红四军。他们发扬了优良革命传统,铸造了铁军精神。正是这种铁军精神,使得新四军无往而不胜。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成长壮大,主力部队发展到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000余名,民兵近百万人。建立了苏皖浙豫鄂五省八个战略区,解放人口3400万。全军对日伪作战24600次,毙、伤日伪军293700名,俘日伪军144200名,另有54000名日伪军投诚、反正。被迫与顽军作战3200次,毙、伤、俘顽军官兵143000名。抗击了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真正是“华中人民的长城”。1947年1月,新四军番号撤销,改称华东野战军。
什么是铁军精神?我们认为:
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绝对听党指挥,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红军游击队在国共合作抗日后,服从党中央决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亲编第四军。部队番号变了,但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高举团结抗日大旗,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全面抗战路线,贯彻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极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皖南事变后,被囚于上饶集中营的官兵们,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针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叶挺在狱中写道:“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秘密党支部组织了越狱暴动,有200多人逃出了虎口。
新四军的作战区域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南京、上海、徐州、武汉、杭州等地,是日伪军统治的中心,也是国民党的心腹地带。日军实行“三光”政策,顽军不断制造反共磨擦。新四军处在日伪顽的夹击之中,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新四军因敌因地制宜,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英勇果敢,越战越强。1939年初,粟裕率部实行远距离奔袭,行军四昼夜,逼近芜湖日军飞机场,经20分钟的突然袭击,歼敌300多人,俘57人,缴获70多支枪。
新四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敌人顽强斗争,奋力杀敌,涌现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刘老庄82烈士便是最典型的事例。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为掩护部队主力转移,在淮阴刘老庄与十多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激战12小时,击溃敌人五次冲锋,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肉搏拼杀,毙伤敌170余人,全连82人全部英勇牺牲。朱德称赞他们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陈毅誉之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伤亡将士8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就有350多位(含项英、袁国平、周子昆、彭雪枫等)。
新四军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周恩来对新四军发展方向,提出了三个原则:“(1)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哪里发展;(2)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区域;(3)哪个地方只有敌人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那里发展。这样可以减少磨擦,利于抗战。”但国民党蒋介石却限定新四军在东西百余里、南北五六十里的地带活动,实际上就是“画地为牢”。1941年初,蒋介石又发动“皖南事变”。但新四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团结抗日救国大方向。在日军“扫荡”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总部时,新四军主动掩护他到根据地来休整。他后来率部侵犯淮北根据地,被我军俘虏。他表示停止反共、一致抗日,陈毅又释放了他。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陈毅不顾个人安危,三赴泰州,劝说国民党苏鲁皖游击军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以民族大义为重,使他们在韩德勤进攻新四军时,保持中立。
新四军内部的官兵之间,上下平等,平时团结友爱,战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项英一向生活俭朴,不吃“小灶”吃“大灶”,与大家同甘共苦。他领的津贴费只区区数元,与普通指战员几乎相当。为招待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他拿出自己的津贴费3元,叫伙房买几个菜,在军中传为佳话。新四军官兵为不打扰百姓,常常露宿街头或野外。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常常帮助百姓搞生产,干农活,做家务。叶挺军长曾亲自为军部驻地附近百姓设计,并由官兵们帮助百姓造了一座连接叶子河两岸的木石桥。新四军在华中获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人们歌唱“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新四军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全军上下始终如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决定撤出长江以南的苏浙军区和第七师,仅七天时间,45000人全部撤出。新四军第五师和中原军区,以5万兵力牵制了国民党的30万兵力达半年之久,有力地支援了华北、华东和东北战场。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路部队又密切配合,一举突出重围,粉碎了蒋介石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的梦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弘扬铁军精神,首先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高举爱国大旗,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其次,要继承铁军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把远大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再次,要牢记心系百姓,服务人民的宗旨,关注民生,多做实事;最后,要保持艰苦奋斗这个铁军精神的本色,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铁军精神便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天一早本团队全体成员乘坐火车奔赴。
镶嵌在展厅正门上方,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该馆的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醒目的蓝白相间的n4a臂章图案。两侧旗形的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
该馆由主馆区、建军广场(大铜马)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三部分组成。
经过我团队内部人员的积极探讨和与导游和其他游客之间的交流。对新四军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就来向大家展示一下我青年志愿者总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天的成果。通过今天一天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实践和学习。
一、新四军的含义和由来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二、两淮战役1945年8月15日。新四军军部为歼灭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的日伪军,决定以第3师主力从淮南回师苏北,攻击淮阴、淮安城,发起两淮战役。据此,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作出部署,先以第10旅会同苏北地方武装攻取淮阴,然后以第7第8旅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取淮安。第10旅及淮海军分区新编第2团和师直属特务团,于8月26日由高良涧、蒋坝一线出发,向淮阴开进;苏北地方武装5个团从东、北两面配合,向淮阴逼进。8月2731日,经过激烈战斗,全部肃清淮阴据点,并对淮阴城构成包围态势。第10旅等部随即调整部署,赶筑高于城墙的多座火力点,开挖数条直通城墙底部的交通壕,迅速完成攻城准备。同时,向守城伪军发出通牒,令其投降。伪军拒降后,第10旅等部于9月6日下午对淮阴守军发起总攻击。对城墙实施爆破成功、炸开东门城墙后,突击部队迅速攻入城内,猛扑伪军师部,经1个半小时激战,击毙伪军第28师师长,全歼伪军第28师、淮阴保安团等部8600余人。淮阴战斗结束后,第10旅主力于13日进抵淮安城下,紧缩了对淮安城的包围。15日,黄克诚率第7第8旅进至淮安城下,接替第10旅进行攻城准备。第7第8旅及苏北地方武装,于22日晨开始总次。各攻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迅速排除各种障碍,发起猛烈冲击,相继攻入城内,向伪军纵深实施多路穿插分割,各个围歼。经7小时激战,全歼伪军3个支队共5000余人。
三、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共产党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严重的损失。一般认为,此事件原因为稍早两党军队的军事冲突—黄桥事件。
四、新四军军歌1939年春。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五、新四军烈士遗孀的淮安情2006年(新四军三师二十二团团长)之子携夫人前往淮安自己的奶妈扫墓。
六、人对新四军和的理解活动的最后我采访了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以及对怎样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对新生代传播红色革命精神需从小做起,从学校做起,同时培养吃苦的精神。
团队收获颇丰。对新四军的历史和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通过今天一天的学习。虽然我不是生活在革命的年代,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无法真正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但我通过后期的学习,同样能过感受到革命的激情以及革命先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因此我会尽自己所能去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精神和精神以及所有的革命精神。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十二
“铁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创造的。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支担负民族解放历史使命的人民武装,挺进华中敌后,浴血奋战,在对敌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无往不胜的“铁军”,在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奋斗历程中,新四军创造了伟大的“铁军精神”。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抛头颅、洒热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创造的并得以进一步升华的光荣革命传统。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铁的理想信念和铁的为民情怀
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和残酷屠杀,新四军不畏艰险、屡克强敌,愈挫愈勇,在祖国的东南和中南建立了大片的抗日根据地,另外,新四军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发动群众,谱写了军民共同抗击敌寇的壮丽诗篇。
(二)铁的意志和铁的团结精神
新四军就像一座革命大熔炉,锤炼了许许多多的钢铁战士,并磨砺了他们的钢铁意志。在艰难困苦战争环境下,全体将士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艰苦奋斗,英勇地驰骋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日。同时,铁军注重团结,是一支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钢铁部队,新四军长期坚持英勇的游击战争,开辟和扩大游击地区,汇成抗日铁的洪流,在当时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重要支柱。
(三)铁的纪律和铁的优良作风
作风是一把衡量一支军队素质优劣的尺子,新四军之所以成为铁军,就因为它铁的纪律和铁的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表现为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们是新四军铁的精神的外在表现。在最初建制时,新四军就以“保、持、发、扬、优、良、传、统”“8个字为部队第1至第8团的代码,正是这种坚持培养优良作风的用心,使新四军得到了“铁军”这一闻名于世的美誉。
铁军精神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铁军精神历经洗礼而弥新,是我们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更是新时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所以要传承和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
(一)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的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是党制定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指导思想。
铁军精神的形成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四军的成长壮大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分不开。在北伐战场上、在井冈山的岁月里、在抗日烽火中,铁军有胜利、有挫折,甚至失败,总结其经验教训归根结底就是铁军胜败系于指导思想的正误。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哺乳出了铁军精神,铁军精神昭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什么时候坚持党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什么时候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不断胜利,反之则会遭遇挫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此后,在多年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着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探索,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的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
新四军从成立到撤销番号,前后存在了近十年时间。新四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组建之初的1.03万人,到抗战胜利之时发展到主力部队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先后对日伪军作战2.4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7.1万余人,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这期间,不论在连战皆捷的情况下,还是在遭受严重失败和挫折的情况下,新四军广大指战员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以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意志,冲破日伪的夹击和封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即便是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全体官兵也始终有一个信念:决不低头,决不退出抗日战场……要让倒下的新四军军旗重新飘扬,让国民党中央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的通令成为一纸空文。新四军用不屈的血肉之躯在充满荆棘的征战之路上顽强战斗,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这也正是铁军精神的胜利。
而今,我国经过七十年的建设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任务也很艰巨。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正需要弘扬新四军“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今天的党员干部,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应该拿出拼劲、韧劲和狠劲,面对风险敢做能为,面对困难敢闯会干,面对问题敢抓善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促发展、出实绩。
(三)要发扬铁军报国为民的精神,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新四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八年抗战中那么多的先烈流血牺牲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正如《新四军军歌》中所描绘的那样:“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了土地革命运动,关心群众利益,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新四军除以战斗保卫根据地的夏收、秋收外,还大力帮助人民群众发展生产,筑堤防洪,挖渠排涝,救济失业,赈济灾民等。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又交租交息的合理负担政策,在城镇实行保护工商业,废除苛捐杂税的政策。从而使根据地在敌人“扫荡”、“清乡”和封锁的困难环境下,发展了经济,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并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当前,我们要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中,必须以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为依据,让群众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做为工作的重点,保持与大多数群众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艰苦奋斗和维护团结
“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新四军军歌》把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官兵团结,不怕牺牲,克服千难万险的精神状态深刻地展示出来了。
新四军十分强调“团结就是力量”,要求全军指战员“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同患难共甘苦,造成铁一般的战斗力。”新四军是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结组成的。组建之初,党中央就从延安派来许多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充实骨干力量。上海、武汉、南昌等城市,都有大批工人、店员、学生参加新四军,还有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后来,又有几支八路军南下部队和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陆续编入新四军。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四军将士,在党的领导下亲密团结,保证了部队思想上行动上的统一,胜利地完成了自己承担的历史任务。
新四军的与敌斗争频繁,形势极其险恶,常常是人困马乏、饥寒难耐,但新四军不屈不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抗战,多次冲破敌人的夹击和封锁,并且在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也正是因为铁军的艰苦奋斗和紧密团结而取得的胜利。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是我们党能够取信于民、执政兴国的保证,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继续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作风,改进党风,建设清正廉明的党风政风是时代的需要,是凝聚人心的需要,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五)传承和弘扬铁铁军精神,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共同理想是新四军在恶劣环境中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这正是新四军在艰难险阻中屡克强敌并最终赢得胜利的精神动力。
铁军精神包含的对理想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具有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具有强烈震撼力、说服力、感染力,因为它是先烈用汗水、鲜血、生命铸就的。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各种思潮交织碰撞,对我们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造成重大冲击。所以,在新时代要突出树立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历史无数次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走向富强,就需要一个共同的理想来统一人民的思想、意志、行动。在当前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这个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光辉美好的前景,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30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理想,既表明我们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有了科学把握,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
新四军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创造了伟大的铁军精神,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强铁军精神的学习和研究,把铁军精神渗透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十三
国民革命军新四军简称“新四军”新四军,国民党军的作战顺序,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由留在南方八省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的。它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北伐革命之初——叶挺独立团,正式成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艰苦磨练,打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四军是这支军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四军最初是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健儿汇集改编而成,又由八路军南下部队和华中各地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抗日游击武装,加强和发展了新四军的力量。新四军的历史以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和重建军部为重大转折,可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并细分为6个发展阶段。前期,经历了1937年秋到1938年春的谈判改编、部队集结阶段;1938年春到1939年底,为实施战略展开阶段;1939年底到1940年底,为发展华中、开辟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阶段。后期,为1941年春到1943年底,以反扫荡、反清乡为中心的保卫根据地的艰苦坚持阶段;1944年春到日本宣布投降前夕的恢复发展和局部反攻阶段;1945年8月到1946年1月的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和保卫胜利果实的全面反攻阶段。加上1946年1月到1947年1月,战略任务已经转换,但新四军番号依然存在阶段,共有7个发展阶段。
在谈判改编、部队集结阶段,国共两党就改编部队的建制、编制、干部、装备、经费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共产党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障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之下”,作出必要让步,最终确定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即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以下直辖4个支队,每个支队设2个团,新四军隶属国民党第三战区,第四支队则由国民党第五战区管辖;国民党不向新四军派遣官员。1937年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向中共中央报告新四军筹建工作,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欢迎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
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视察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商定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的决定。到1939年底,新四军由1万余人发展到近5万人,6个支队和豫鄂挺进纵队,基本完成了在华中敌后实施战略展开的艰巨任务。1939年底,刘少奇进入华中敌后,贯彻了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领导新四军发动广大民众开展抗日斗争中,积极争取和团结中间势力,壮大了抗战阵营的力量,开展了反摩擦斗争,孤立和打击了反共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此时,抗日根据地总面积已达4.4万平方公里,新四军主力发展到9万人,地方武装已达10万人,基本完成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1941年1月发生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为了反击国民党撤销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月20日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部队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使新四军得以独立自主地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在三年时间里,新四军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坚持同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渡过了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
1944年初起,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主动地有重点地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加强根据地建设和城市交通要道工作,加强对伪军的工作,开展军队整训、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积蓄力量,为进行大规模攻势作战和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1945年8月起,根据毛泽东主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新四军独立自主地举行反攻作战,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从8月10日到9月2日,在反攻作战中,共解放县城32座,重要市镇400余个,歼灭日伪军2.8万余人。从9月6日至12月26日的作战中,新四军又解放县城13座,歼灭盘踞在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地区的伪军4.08万余人,迫使伪军1个军部、2个师1万余人起义。毙伤拒降日军1200余人,拔除了残存在华中地区内的全部日伪军据点。这一阶段中,新四军夺取了抗战最后的胜利,保卫了抗战胜利果实。到抗战胜利时,新四军主力部队已发展到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1946年1月13日,国共双方停战令生效,华中、山东解放区军民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抓紧整训部队,开展百日练兵,进行解放区的各项建设,为争取和平民主而继续斗争。
1946年6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华中新四军担负起反击国民党进攻的战略任务。1947年1月21日华中新四军部队编为华东野战军所部。
新四军抗战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人少枪旧,敌强己弱,敌我力量悬殊,战略上是以少制多,以弱胜强;二、新四军打的是敌后游击战,采用办法是打进去,站住脚,扎下根,持久作战,积小胜为大胜;三、新四军在平原水网地区作战,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战略劣势中创造战术优势;四、新四军在华中敌后面对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军、地方实力派四种力量,处在敌伪、顽、我三角斗争的错综复杂局面中,不得不在日伪军和顽军夹击的困境中苦斗求胜。
新四军组建不久即毅然挺进敌后,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与华北八路军相呼应,与正面战场相配合,迫使日军陷入腹背两面受敌、首尾难以兼顾的不利地位。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新四军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华中地区抗战的重任,战斗于日军占领的上海、南京、徐州、武汉、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周围和水陆交通干线两侧,对侵华日军指挥机关和运输补给造成严重威胁,最多的时候迫使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困守华中占领区而不得脱身,从而减轻了对国民党军和盟军的压力。
新四军自1937年10月诞生以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向敌后发展,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卓越地完成了对敌后抗日的历史任务,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顺利完成新的战略转变,担负起在华东地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重任。
鲜血铸就的新四军铁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民族大众利益为天职,以攻坚克难拼搏牺牲为特质,它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中华文明的彰显,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它既是人民军队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形成的,也是人民军队在各种艰难困苦、生死相煎的磨砺中锤炼出来的,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辛勤浇灌下成长发展起来的。
新四军铁军精神,追本溯源,它萌生于北伐革命时期。1926年8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在进攻武汉的战役中,受命勇夺汀泗桥、贺胜桥,9月1日又冒着生命危险,攻克武昌城,为夺取北伐首战告捷立下大功。军民盛赞其为“铁军”,旅居武汉的广州人士更是特用生铁铸就的盾牌相送,其上嵌有“铁军”二字,背面则铸写四言诗一首,诗曰:
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迹,威振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这是对叶挺独立团的赞誉,也是对“铁军”精神的昭示与诠释。叶挺独立团是周恩来亲自组建,并由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军队,叶挺独立团正是这种精神的创造者。叶挺向蒋介石提出沿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番号,就体现了对“老四军”的认同与怀念。新四军同“老四军”有着精神领域的一脉相承,“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恰是追踪数典的最好诠释。北伐中的四军战将出任新四军军长,这绝不仅仅是部队番号的承袭,更是一种军魂的注入和传承,彰显出内在的精神因素。
红军斗争时期,为铁军精神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铸就了军魂。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经受失败,叶挺独立团主力编成的第七十三团后由朱德、陈毅带出险境,奔赴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南昌起义的余部编成第二十八团,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就是由北伐劲旅叶挺独立团演变而来,可见叶挺独立团的火种与新四军的薪火相传。叶挺独立团的革命火种成为红四军的一支革命力量后,完全成为了真正的人民军队。毛泽东亲自到红军二十八团宣讲检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十分关心连队党支部建设。毛泽东将这支“铁军”建设成为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新型的人民军队,为抗战时期铁军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锤炼,又为铁军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三年游击战争艰苦惨烈,红军游击队在常人无法忍受的恶劣环境中,与敌人斗,与大自然斗,与疾病伤痛斗,心中的信仰不灭,共产党的旗帜不倒,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密切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丰富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略,保存了一支革命武装,为新四军的建立、艰苦创业和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并使铁军精神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斗争中,让铁军精神得到全面升华。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击日伪,反顽斗逆,频临艰辛,屡遭凶险,生死罹难,百折不挠,锤炼出了新四军的钢铁意志、勇敢作风、严密纪律、相忍团结、坚守信仰的特殊品质,使铁军精神升华到了全方位、高层次、最成熟的阶段。这就是听党指挥,热爱人民,精忠报国,奋斗牺牲,也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新四军在抗战中展示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应当是对新四军铁军精神最生动、最完整、最精辟的诠释。
关于铁军与铁军精神的研究宣传,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只有长期坚持下去不动摇,方能使传承与弘扬铁军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强化共产党人的精神修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深切缅怀在抗日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新四军,传承和弘扬好新四军铁军精神,本文深刻挖掘新四军铁军精神内涵,提倡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为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军队的自身建设,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英勇顽强地打击敌人,独立自主地开辟与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了坚毅的铁军精神并取得了突出的功绩。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抛头颅、洒热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创造的并得以进一步升华的光荣革命传统。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铁的理想信念和铁的为民情怀。
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军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和残酷屠杀,新四军不畏艰险、屡克强敌,愈挫愈勇,在祖国的东南和中南建立了大片的抗日根据地,另外,新四军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发动群众,谱写了军民共同抗击敌寇的壮丽诗篇。
(二)铁的意志和铁的团结精神。
新四军就像一座革命大熔炉,锤炼了许许多多的钢铁战士,并磨砺了他们的钢铁意志。在艰难困苦战争环境下,全体将士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艰苦奋斗,英勇地驰骋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日。同时,铁军注重团结,是一支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钢铁部队,新四军长期坚持英勇的游击战争,开辟和扩大游击地区,汇成抗日铁的洪流,在当时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重要支柱。
(三)铁的纪律和铁的优良作风。
作风是一把衡量一支军队素质优劣的尺子,新四军之所以成为铁军,就因为它铁的纪律和铁的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表现为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们是新四军铁的精神的外在表现。,在最初建制时,新四军就以“保、持、发、扬、优、良、传、统”“8个字为部队第1至第8团的代码,正是这种坚持培养优良作风的用心,使新四军得到了“铁军”这一闻名于世的美誉。
铁军精神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当代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有深刻的启迪。
(一)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
从组建之日起,新四军就以跟党举旗、坚定信念作为建军的根本原则。新四军之所以被称为铁军,是由于他们有铁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总的来说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很严峻,各种思潮交织融合,鱼龙混杂,一些负面思潮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造成冲击。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二)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牢记服务人民。
报国为民是铁军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新四军的立军之本。他们的英勇战斗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尊严以及保卫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凡事想着群众,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
(三)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艰苦奋斗和维护团结。
新四军的与敌斗争频繁,形势极其险恶,常常是人困马乏、饥寒难耐,但新四军不屈不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抗战,多次冲破敌人的夹击和封锁,并且在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也正是因为铁军得艰苦奋斗和紧密团结而取得的胜利。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是我们党能够取信于民、执政兴国的保证,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继续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作风,改进党风,建设清正廉明的党风政风是时代的需要,是凝聚人心的需要,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新四军铁军精神永不过时,它不仅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使新四军铁军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一)要注重铁军精神的思想引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要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铁军精神,把铁军精神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坚定信念、严守纪律等好的思想传统传承和弘扬下来,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新四军铁军精神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开展好各项革命传统教育。
(二)要发扬铁军报国为民的精神,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了土地革命运动,关心群众利益,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当前,我们要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中,必须以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为依据,让群众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做为工作的重点,保持与大多数群众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四军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创造了伟大的铁军精神,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铁军精神的学习和研究,把铁军精神渗透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北伐革命之初——叶挺独立团,正式成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艰苦磨练,打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四军是这支军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四军最初是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健儿汇集改编而成,又由八路军南下部队和华中各地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抗日游击武装,加强和发展了新四军的力量。新四军的历史以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和重建军部为重大转折,可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并细分为6个发展阶段。前期,经历了1937年秋到1938年春的谈判改编、部队集结阶段;1938年春到1939年底,为实施战略展开阶段;1939年底到1940年底,为发展华中、开辟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阶段。后期,为1941年春到1943年底,以反扫荡、反清乡为中心的保卫根据地的艰苦坚持阶段;1944年春到日本宣布投降前夕的恢复发展和局部反攻阶段;1945年8月到1946年1月的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和保卫胜利果实的全面反攻阶段。加上1946年1月到1947年1月,战略任务已经转换,但新四军番号依然存在阶段,共有7个发展阶段。
在谈判改编、部队集结阶段,国共两党就改编部队的建制、编制、干部、装备、经费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共产党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障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之下”,作出必要让步,最终确定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即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以下直辖4个支队,每个支队设2个团,新四军隶属国民党第三战区,第四支队则由国民党第五战区管辖;国民党不向新四军派遣官员。1937年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向中共中央报告新四军筹建工作,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欢迎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
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视察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商定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的决定。到1939年底,新四军由1万余人发展到近5万人,6个支队和豫鄂挺进纵队,基本完成了在华中敌后实施战略展开的艰巨任务。1939年底,刘少奇进入华中敌后,贯彻了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领导新四军发动广大民众开展抗日斗争中,积极争取和团结中间势力,壮大了抗战阵营的力量,开展了反摩擦斗争,孤立和打击了反共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此时,抗日根据地总面积已达4.4万平方公里,新四军主力发展到9万人,地方武装已达10万人,基本完成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1941年1月发生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为了反击国民党撤销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月20日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部队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使新四军得以独立自主地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在三年时间里,新四军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坚持同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渡过了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
1944年初起,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主动地有重点地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加强根据地建设和城市交通要道工作,加强对伪军的工作,开展军队整训、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积蓄力量,为进行大规模攻势作战和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1945年8月起,根据毛泽东主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新四军独立自主地举行反攻作战,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从8月10日到9月2日,在反攻作战中,共解放县城32座,重要市镇400余个,歼灭日伪军2.8万余人。从9月6日至12月26日的作战中,新四军又解放县城13座,歼灭盘踞在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地区的伪军4.08万余人,迫使伪军1个军部、2个师1万余人起义。毙伤拒降日军1200余人,拔除了残存在华中地区内的全部日伪军据点。这一阶段中,新四军夺取了抗战最后的胜利,保卫了抗战胜利果实。到抗战胜利时,新四军主力部队已发展到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1946年1月13日,国共双方停战令生效,华中、山东解放区军民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抓紧整训部队,开展百日练兵,进行解放区的各项建设,为争取和平民主而继续斗争。
1946年6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华中新四军担负起反击国民党进攻的战略任务。1947年1月21日华中新四军部队编为华东野战军所部。
新四军抗战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人少枪旧,敌强己弱,敌我力量悬殊,战略上是以少制多,以弱胜强;二、新四军打的是敌后游击战,采用办法是打进去,站住脚,扎下根,持久作战,积小胜为大胜;三、新四军在平原水网地区作战,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战略劣势中创造战术优势;四、新四军在华中敌后面对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军、地方实力派四种力量,处在敌伪、顽、我三角斗争的错综复杂局面中,不得不在日伪军和顽军夹击的困境中苦斗求胜。
新四军组建不久即毅然挺进敌后,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与华北八路军相呼应,与正面战场相配合,迫使日军陷入腹背两面受敌、首尾难以兼顾的不利地位。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新四军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华中地区抗战的重任,战斗于日军占领的上海、南京、徐州、武汉、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周围和水陆交通干线两侧,对侵华日军指挥机关和运输补给造成严重威胁,最多的时候迫使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困守华中占领区而不得脱身,从而减轻了对国民党军和盟军的压力。
新四军自1937年10月诞生以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向敌后发展,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卓越地完成了对敌后抗日的历史任务,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顺利完成新的战略转变,担负起在华东地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重任。
鲜血铸就的新四军铁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民族大众利益为天职,以攻坚克难拼搏牺牲为特质,它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中华文明的彰显,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它既是人民军队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形成的,也是人民军队在各种艰难困苦、生死相煎的磨砺中锤炼出来的,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辛勤浇灌下成长发展起来的。
新四军铁军精神,追本溯源,它萌生于北伐革命时期。1926年8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在进攻武汉的战役中,受命勇夺汀泗桥、贺胜桥,9月1日又冒着生命危险,攻克武昌城,为夺取北伐首战告捷立下大功。军民盛赞其为“铁军”,旅居武汉的广州人士更是特用生铁铸就的盾牌相送,其上嵌有“铁军”二字,背面则铸写四言诗一首,诗曰:
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迹,威振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这是对叶挺独立团的赞誉,也是对“铁军”精神的昭示与诠释。叶挺独立团是周恩来亲自组建,并由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军队,叶挺独立团正是这种精神的创造者。叶挺向蒋介石提出沿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番号,就体现了对“老四军”的认同与怀念。新四军同“老四军”有着精神领域的一脉相承,“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恰是追踪数典的最好诠释。北伐中的四军战将出任新四军军长,这绝不仅仅是部队番号的承袭,更是一种军魂的注入和传承,彰显出内在的精神因素。
红军斗争时期,为铁军精神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铸就了军魂。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经受失败,叶挺独立团主力编成的第七十三团后由朱德、陈毅带出险境,奔赴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南昌起义的余部编成第二十八团,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就是由北伐劲旅叶挺独立团演变而来,可见叶挺独立团的火种与新四军的薪火相传。叶挺独立团的革命火种成为红四军的一支革命力量后,完全成为了真正的人民军队。毛泽东亲自到红军二十八团宣讲检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十分关心连队党支部建设。毛泽东将这支“铁军”建设成为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新型的人民军队,为抗战时期铁军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锤炼,又为铁军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三年游击战争艰苦惨烈,红军游击队在常人无法忍受的恶劣环境中,与敌人斗,与大自然斗,与疾病伤痛斗,心中的信仰不灭,共产党的旗帜不倒,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密切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丰富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略,保存了一支革命武装,为新四军的建立、艰苦创业和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并使铁军精神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斗争中,让铁军精神得到全面升华。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击日伪,反顽斗逆,频临艰辛,屡遭凶险,生死罹难,百折不挠,锤炼出了新四军的钢铁意志、勇敢作风、严密纪律、相忍团结、坚守信仰的特殊品质,使铁军精神升华到了全方位、高层次、最成熟的阶段。这就是听党指挥,热爱人民,精忠报国,奋斗牺牲,也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新四军在抗战中展示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应当是对新四军铁军精神最生动、最完整、最精辟的诠释。
关于铁军与铁军精神的研究宣传,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只有长期坚持下去不动摇,方能使传承与弘扬铁军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强化共产党人的精神修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深切缅怀在抗日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新四军,传承和弘扬好新四军铁军精神,本文深刻挖掘新四军铁军精神内涵,提倡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为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军队的自身建设,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英勇顽强地打击敌人,独立自主地开辟与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了坚毅的铁军精神并取得了突出的功绩。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抛头颅、洒热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创造的并得以进一步升华的光荣革命传统。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铁的理想信念和铁的为民情怀。
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军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和残酷屠杀,新四军不畏艰险、屡克强敌,愈挫愈勇,在祖国的东南和中南建立了大片的抗日根据地,另外,新四军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发动群众,谱写了军民共同抗击敌寇的壮丽诗篇。
(二)铁的意志和铁的团结精神。
新四军就像一座革命大熔炉,锤炼了许许多多的钢铁战士,并磨砺了他们的钢铁意志。在艰难困苦战争环境下,全体将士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艰苦奋斗,英勇地驰骋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日。同时,铁军注重团结,是一支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钢铁部队,新四军长期坚持英勇的游击战争,开辟和扩大游击地区,汇成抗日铁的洪流,在当时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重要支柱。
(三)铁的纪律和铁的优良作风。
作风是一把衡量一支军队素质优劣的尺子,新四军之所以成为铁军,就因为它铁的纪律和铁的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表现为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们是新四军铁的精神的外在表现。,在最初建制时,新四军就以“保、持、发、扬、优、良、传、统”“8个字为部队第1至第8团的代码,正是这种坚持培养优良作风的用心,使新四军得到了“铁军”这一闻名于世的美誉。
铁军精神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当代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有深刻的启迪。
(一)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
从组建之日起,新四军就以跟党举旗、坚定信念作为建军的根本原则。新四军之所以被称为铁军,是由于他们有铁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总的来说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很严峻,各种思潮交织融合,鱼龙混杂,一些负面思潮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造成冲击。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二)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牢记服务人民。
报国为民是铁军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新四军的立军之本。他们的英勇战斗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尊严以及保卫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凡事想着群众,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
(三)铁军精神昭示我们要艰苦奋斗和维护团结。
新四军的与敌斗争频繁,形势极其险恶,常常是人困马乏、饥寒难耐,但新四军不屈不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抗战,多次冲破敌人的夹击和封锁,并且在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也正是因为铁军得艰苦奋斗和紧密团结而取得的胜利。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是我们党能够取信于民、执政兴国的保证,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继续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作风,改进党风,建设清正廉明的党风政风是时代的需要,是凝聚人心的需要,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新四军铁军精神永不过时,它不仅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使新四军铁军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一)要注重铁军精神的思想引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要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铁军精神,把铁军精神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坚定信念、严守纪律等好的思想传统传承和弘扬下来,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新四军铁军精神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开展好各项革命传统教育。
(二)要发扬铁军报国为民的精神,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了土地革命运动,关心群众利益,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当前,我们要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中,必须以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为依据,让群众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做为工作的重点,保持与大多数群众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四军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创造了伟大的铁军精神,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铁军精神的学习和研究,把铁军精神渗透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新四军的历史渊源是武昌城下的老四军和罗霄山上的红四军。他们发扬了优良革命传统,铸造了铁军精神。正是这种铁军精神,使得新四军无往而不胜。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成长壮大,主力部队发展到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000余名,民兵近百万人。建立了苏皖浙豫鄂五省八个战略区,解放人口3400万。全军对日伪作战24600次,毙、伤日伪军293700名,俘日伪军144200名,另有54000名日伪军投诚、反正。被迫与顽军作战3200次,毙、伤、俘顽军官兵143000名。抗击了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真正是“华中人民的长城”。1947年1月,新四军番号撤销,改称华东野战军。
什么是铁军精神?我们认为:
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绝对听党指挥,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红军游击队在国共合作抗日后,服从党中央决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亲编第四军。部队番号变了,但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高举团结抗日大旗,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全面抗战路线,贯彻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极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皖南事变后,被囚于上饶集中营的官兵们,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针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叶挺在狱中写道:“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秘密党支部组织了越狱暴动,有200多人逃出了虎口。
新四军的作战区域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南京、上海、徐州、武汉、杭州等地,是日伪军统治的中心,也是国民党的心腹地带。日军实行“三光”政策,顽军不断制造反共磨擦。新四军处在日伪顽的夹击之中,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新四军因敌因地制宜,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英勇果敢,越战越强。1939年初,粟裕率部实行远距离奔袭,行军四昼夜,逼近芜湖日军飞机场,经20分钟的突然袭击,歼敌300多人,俘57人,缴获70多支枪。
新四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敌人顽强斗争,奋力杀敌,涌现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刘老庄82烈士便是最典型的事例。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为掩护部队主力转移,在淮阴刘老庄与十多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激战12小时,击溃敌人五次冲锋,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肉搏拼杀,毙伤敌170余人,全连82人全部英勇牺牲。朱德称赞他们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陈毅誉之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伤亡将士8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就有350多位(含项英、袁国平、周子昆、彭雪枫等)。
新四军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周恩来对新四军发展方向,提出了三个原则:“(1)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哪里发展;(2)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区域;(3)哪个地方只有敌人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那里发展。这样可以减少磨擦,利于抗战。”但国民党蒋介石却限定新四军在东西百余里、南北五六十里的地带活动,实际上就是“画地为牢”。1941年初,蒋介石又发动“皖南事变”。但新四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团结抗日救国大方向。在日军“扫荡”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总部时,新四军主动掩护他到根据地来休整。他后来率部侵犯淮北根据地,被我军俘虏。他表示停止反共、一致抗日,陈毅又释放了他。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陈毅不顾个人安危,三赴泰州,劝说国民党苏鲁皖游击军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以民族大义为重,使他们在韩德勤进攻新四军时,保持中立。
新四军内部的官兵之间,上下平等,平时团结友爱,战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项英一向生活俭朴,不吃“小灶”吃“大灶”,与大家同甘共苦。他领的津贴费只区区数元,与普通指战员几乎相当。为招待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他拿出自己的津贴费3元,叫伙房买几个菜,在军中传为佳话。新四军官兵为不打扰百姓,常常露宿街头或野外。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常常帮助百姓搞生产,干农活,做家务。叶挺军长曾亲自为军部驻地附近百姓设计,并由官兵们帮助百姓造了一座连接叶子河两岸的木石桥。新四军在华中获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人们歌唱“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新四军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全军上下始终如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决定撤出长江以南的苏浙军区和第七师,仅七天时间,45000人全部撤出。新四军第五师和中原军区,以5万兵力牵制了国民党的30万兵力达半年之久,有力地支援了华北、华东和东北战场。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路部队又密切配合,一举突出重围,粉碎了蒋介石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的梦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弘扬铁军精神,首先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高举爱国大旗,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其次,要继承铁军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把远大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再次,要牢记心系百姓,服务人民的宗旨,关注民生,多做实事;最后,要保持艰苦奋斗这个铁军精神的本色,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铁军精神便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北伐革命之初——叶挺独立团,正式成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艰苦磨练,打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四军是这支军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四军最初是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健儿汇集改编而成,又由八路军南下部队和华中各地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抗日游击武装,加强和发展了新四军的力量。新四军的历史以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和重建军部为重大转折,可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并细分为6个发展阶段。前期,经历了1937年秋到1938年春的谈判改编、部队集结阶段;1938年春到1939年底,为实施战略展开阶段;1939年底到1940年底,为发展华中、开辟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阶段。后期,为1941年春到1943年底,以反扫荡、反清乡为中心的保卫根据地的艰苦坚持阶段;1944年春到日本宣布投降前夕的恢复发展和局部反攻阶段;1945年8月到1946年1月的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和保卫胜利果实的全面反攻阶段。加上1946年1月到1947年1月,战略任务已经转换,但新四军番号依然存在阶段,共有7个发展阶段。
在谈判改编、部队集结阶段,国共两党就改编部队的建制、编制、干部、装备、经费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共产党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障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之下”,作出必要让步,最终确定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即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以下直辖4个支队,每个支队设2个团,新四军隶属国民党第三战区,第四支队则由国民党第五战区管辖;国民党不向新四军派遣官员。1937年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向中共中央报告新四军筹建工作,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欢迎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
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视察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商定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的决定。到1939年底,新四军由1万余人发展到近5万人,6个支队和豫鄂挺进纵队,基本完成了在华中敌后实施战略展开的艰巨任务。1939年底,刘少奇进入华中敌后,贯彻了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领导新四军发动广大民众开展抗日斗争中,积极争取和团结中间势力,壮大了抗战阵营的力量,开展了反摩擦斗争,孤立和打击了反共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此时,抗日根据地总面积已达4.4万平方公里,新四军主力发展到9万人,地方武装已达10万人,基本完成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1941年1月发生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为了反击国民党撤销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月20日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部队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使新四军得以独立自主地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在三年时间里,新四军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坚持同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渡过了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
1944年初起,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主动地有重点地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加强根据地建设和城市交通要道工作,加强对伪军的工作,开展军队整训、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积蓄力量,为进行大规模攻势作战和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1945年8月起,根据毛泽东主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新四军独立自主地举行反攻作战,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从8月10日到9月2日,在反攻作战中,共解放县城32座,重要市镇400余个,歼灭日伪军2.8万余人。从9月6日至12月26日的作战中,新四军又解放县城13座,歼灭盘踞在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地区的伪军4.08万余人,迫使伪军1个军部、2个师1万余人起义。毙伤拒降日军1200余人,拔除了残存在华中地区内的全部日伪军据点。这一阶段中,新四军夺取了抗战最后的胜利,保卫了抗战胜利果实。到抗战胜利时,新四军主力部队已发展到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1946年1月13日,国共双方停战令生效,华中、山东解放区军民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抓紧整训部队,开展百日练兵,进行解放区的各项建设,为争取和平民主而继续斗争。
1946年6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华中新四军担负起反击国民党进攻的战略任务。1947年1月21日华中新四军部队编为华东野战军所部。
新四军抗战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人少枪旧,敌强己弱,敌我力量悬殊,战略上是以少制多,以弱胜强;二、新四军打的是敌后游击战,采用办法是打进去,站住脚,扎下根,持久作战,积小胜为大胜;三、新四军在平原水网地区作战,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战略劣势中创造战术优势;四、新四军在华中敌后面对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军、地方实力派四种力量,处在敌伪、顽、我三角斗争的错综复杂局面中,不得不在日伪军和顽军夹击的困境中苦斗求胜。
新四军组建不久即毅然挺进敌后,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与华北八路军相呼应,与正面战场相配合,迫使日军陷入腹背两面受敌、首尾难以兼顾的不利地位。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新四军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华中地区抗战的重任,战斗于日军占领的上海、南京、徐州、武汉、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周围和水陆交通干线两侧,对侵华日军指挥机关和运输补给造成严重威胁,最多的时候迫使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困守华中占领区而不得脱身,从而减轻了对国民党军和盟军的压力。
新四军自1937年10月诞生以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向敌后发展,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卓越地完成了对敌后抗日的历史任务,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顺利完成新的战略转变,担负起在华东地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重任。
鲜血铸就的新四军铁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民族大众利益为天职,以攻坚克难拼搏牺牲为特质,它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中华文明的彰显,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它既是人民军队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形成的,也是人民军队在各种艰难困苦、生死相煎的磨砺中锤炼出来的,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辛勤浇灌下成长发展起来的。
新四军铁军精神,追本溯源,它萌生于北伐革命时期。1926年8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在进攻武汉的战役中,受命勇夺汀泗桥、贺胜桥,9月1日又冒着生命危险,攻克武昌城,为夺取北伐首战告捷立下大功。军民盛赞其为“铁军”,旅居武汉的广州人士更是特用生铁铸就的盾牌相送,其上嵌有“铁军”二字,背面则铸写四言诗一首,诗曰:
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迹,威振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这是对叶挺独立团的赞誉,也是对“铁军”精神的昭示与诠释。叶挺独立团是周恩来亲自组建,并由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军队,叶挺独立团正是这种精神的创造者。叶挺向蒋介石提出沿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番号,就体现了对“老四军”的认同与怀念。新四军同“老四军”有着精神领域的一脉相承,“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恰是追踪数典的最好诠释。北伐中的四军战将出任新四军军长,这绝不仅仅是部队番号的承袭,更是一种军魂的注入和传承,彰显出内在的精神因素。
红军斗争时期,为铁军精神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铸就了军魂。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经受失败,叶挺独立团主力编成的第七十三团后由朱德、陈毅带出险境,奔赴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南昌起义的余部编成第二十八团,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就是由北伐劲旅叶挺独立团演变而来,可见叶挺独立团的火种与新四军的薪火相传。叶挺独立团的革命火种成为红四军的一支革命力量后,完全成为了真正的人民军队。毛泽东亲自到红军二十八团宣讲检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十分关心连队党支部建设。毛泽东将这支“铁军”建设成为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新型的人民军队,为抗战时期铁军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锤炼,又为铁军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三年游击战争艰苦惨烈,红军游击队在常人无法忍受的恶劣环境中,与敌人斗,与大自然斗,与疾病伤痛斗,心中的信仰不灭,共产党的旗帜不倒,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密切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丰富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略,保存了一支革命武装,为新四军的建立、艰苦创业和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并使铁军精神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斗争中,让铁军精神得到全面升华。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击日伪,反顽斗逆,频临艰辛,屡遭凶险,生死罹难,百折不挠,锤炼出了新四军的钢铁意志、勇敢作风、严密纪律、相忍团结、坚守信仰的特殊品质,使铁军精神升华到了全方位、高层次、最成熟的阶段。这就是听党指挥,热爱人民,精忠报国,奋斗牺牲,也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新四军在抗战中展示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应当是对新四军铁军精神最生动、最完整、最精辟的诠释。
关于铁军与铁军精神的研究宣传,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只有长期坚持下去不动摇,方能使传承与弘扬铁军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强化共产党人的精神修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新四军铁军精神心得体会篇十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不断壮大,银行业从业人员“铁军精神”备受关注和赞誉。铁军精神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在银行工作的蓝领和白领中都有所体现。本文将从铁军精神的内涵、意义、性质等方面入手,分析铁军精神在银行业中体现的实际性和深刻意义,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铁军精神的理解和领悟进行探讨和体会。
第二段:铁军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铁军精神是一种精神面貌和业务素质,它涵盖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要素。铁军精神的核心是责任心、团队合作和高效工作。在银行工作中,铁军精神体现为客户优先、不断学习和创新、严格工作纪律、保持工作热情和高标准的工作质量。
第三段:铁军精神在银行业的体现
银行业从业人员在铁军精神的指引下,坚持做事以客户为中心,全力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树立了良好的银行形象。在工作中,银行从业人员始终保持热情、细致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客户都是真心诚意,认真负责。在团队合作方面,银行从业人员的默契程度和效率都很高,注重协作,共同完成银行的各项业务。
第四段:铁军精神的体验和感悟
在自身的工作经验中,作者对铁军精神的体验和感悟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工作实绩为标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作者遇到了许多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困境,但是,在铁军精神的指引下,作者一定尽力做到最好,完成每一个任务。
第五段:总结
铁军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是银行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重要驱动力。铁军精神不仅在现代银行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也对个人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因此,铁军精神是银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习和践行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