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模板13篇)
心得体会是从自身经验和感受出发,对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章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提高自身素养。心得体会是记录自己的成长、思考和体验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归纳总结是写心得体会时的重要环节,可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是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一
xx月xx日-xx月xx日,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家名师大讲堂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真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首先真的是要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听课的机会,也感谢举办这次活动的主办方能举办一个这么有利于我们教师学习的活动。
这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xxx、xxx、xxx、xxx四位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名师们轻x、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直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
听这四位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这已经不单单是课堂了,他真是一种艺术的展现。教师教的艺术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人触动,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子其中。
x老师平易近人,在课堂教学中用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真正为学生营造轻x的学习环境,不时引来孩子们和台下老师阵阵的笑声。x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了知识,把本来很枯燥的数学内容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让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造就了生机勃勃的课堂。在x老师上课期间我好几次都热泪盈眶,我真的是被学生们的智慧和发散的思维所感动,而每当此时所有老师都会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而在下课时学生们还沉浸在其中久久不愿离去,就连我也好久回不过神来,我才体会到什么叫艺术和享受。
x老师的报告也非常精彩,他提出了十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直击我的内心,其中“深度的课堂,不应该改是难度的课堂,应该是有思维延展度的课堂”“既要教给学生看得见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看不见的知识,只有看不见的知识才是学生能带走的知识”“敢于让学生把错误发生在课堂......”,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之前自己的教学是多么肤浅,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在数学课中我该给予孩子们什么,哪些东西才是对他们永生都有用的,该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怎样才能使他们知识系统化。这些还有待于我自己继努力探索,但是我现在知道,我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用尊重的思想对待孩子的思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xx老师的课与xxx老师钱老师是有不同点的,xx老师的课更注重了挖掘知识的深度,教会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让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的作用,更是值得我去深刻的反思上数学课的意义。
x老师的讲座《基于学生经验的有效教学设计》中说到,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教三不教。三教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要教,容易错的地方要教,学生想不到的地方要教;三不教是,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要教。“教育错了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更是戳疼了我的内心,我更加了解我们教师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自己的失误可能毁掉的就是一个孩子,甚至是一个家庭,更远至于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应该像xx老师说的那样“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教别人”。
xxx老师从七巧板引入了《图形的运动》这节课,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最后的游戏让学生不仅在玩中学,更是在发散他们的思维。xxx老师的讲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要做好失败的修养”。从x老师的讲座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不能简单的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能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错误。
听xxx老师这堂《认识面积》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本节数学课看似普通,实则是把学生易错易混的点(面积与周长概念的混淆),深入浅出的讲的非常自然通透,每个环节衔接的非常自然。达到了“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而x老师在课前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而进行的调位行动更是值得让我学习,他的任何细微之处无不是在为学生着想。
x老师的报告更是让我收获更多。x老师在讲座中一直强调“公开课只是优化了的常态课”,让我意识到课堂并不只是需要一些花架子,更重要的是,想办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能力得到提高。
他在讲算法多样性这个问题时,x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让我明白算法的多样性只是教材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设计的,他并不需要老师生搬硬套把每一种方法都搬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一点影响对我的教学真是特别有帮助。以及x老师的分层布置作业更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去学习、去实践、去摸索。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每个人虽然都有不同的风格,但是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却有着同样的着眼点,那就是充分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老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充分的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智慧得到了绽放。这点我将会把它铭记在心。
想一想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付出的要比别人多,想的要比别人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都有一股钻劲。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二
xx年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xx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在这半天的时间里,观摩了两位教师的数学课,使我深刻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性、艺术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学习,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今天的学习,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课上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学年月日时,以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六年级的学生,老师以问题导入,调动六年级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整体回顾。他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我今后所要学习的。
两节观摩课都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不可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比如:学习《年月日》时,老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所知道的特别的日子?自己所经历的特殊的日子?说一说自己和父母的生日?这些问题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更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愿望。
观摩课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去解决,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尝试,主动探究问题,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的表达,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规范学生解答。
在两节课的观摩学习中,两位教师都设置不同的问题,然后激发问题的矛盾,让学生不断深度的学习数学知识,比如,为什么1900年不是闰年?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规定和人为规定。总结数学知识时,更是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比如:学习《年月日》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并通过编写口诀、手指操等帮助学生识记数学知识。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领略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三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学校派往南昌参加由《小学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名师数人,如北京市特级教师刘xx老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xx教授,还有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朱乐平教授,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贲友林教师等12位。参加活动的几百名老师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紧密,但名师们的教学和讲座都非常精彩,给我们来学习的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们记忆深刻。
活动开始由刘德武老师带来两节找规律一节是六年级《斐波那契数列》,他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习,采用尝试方法,有步骤、多角度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一节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从初步认识规律、到找规律、再到用规律最后是感受规律教师的行序渐进收放自如,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郑毓信教授的讲座《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是深思。 郑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课改所存在的“钟摆现象”之后,明确指出,一线教师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此,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确路径。
特别是贲老师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题,贲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洁,幽默风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两个十年的反思历程,就什么叫反思、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写什么、怎么用文字记录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贲老师是个坚持的人,他认为反思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正过来反过去换个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顾;贲老师也是个执着、平静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虽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贲老师还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反思可以写亮点、败笔,还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纪实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随笔。反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
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精彩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反思能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一个多小时,我们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本人更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数学教师 。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四
为期3天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全国的15位选手的课堂评比课和6位特级教师的展示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名师教态自然,语言简洁、精炼,课堂中,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激发兴趣,不吝啬表扬,每一个表扬评价都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师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特色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顾梦亚老师在教学《认识千克》时通过简单活动(爱的抱抱)导入新课,不仅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在不知不觉中让生感受到人的体重有轻有重,进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轻有重,从而引出千克这一重量单位;还有的是华德勇老师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以最近热门的全面二孩话题导入,让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数学中,数与数在这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本课所要研究的因数与倍数。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方面,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吴凌艳老师上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具准备了多组线段,每小组研究一组线段,有的小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小组不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让学生在冲突中研究出两条线段长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很自然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这一规律,接着动手画图验证猜想,体现数学教学的严密性,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王恒干老师执教的活动课《树叶中的比》,王恒干老师以大方自然的教态,亲切温和的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展示出其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数学底蕴,完美地向全国数学专家及教师呈现了一节组织有效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活动课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探索并发现一些常见树叶的长与宽的比,感受刭树叶的形状与它的长与宽的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王老师的课堂诙谐幽默,激趣,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节课堂,老师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设计新颖,层层递进,让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船的方法,不断让孩子产生学习探究的需求,最后更是将方向与距离提升到面、线、点的高度,深化确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课站得高、挖得深、讲的透、学得好,这正是特级教师的魅力。
特级教师张冬梅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一课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纠缠于乘法竖式如何计算,而是紧紧围绕着如何处理小数点的这一重点展开教学与练习,对于课堂上学生产生的错误,采取兵教兵的方法,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层层递进的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所看到的所学的用在平常每一节课上,潜心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五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xx市第x届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课堂教学观摩课”这一活动。从4月17至4月19号,为期三天,共有14位来自xx市各县的精英教师参加比赛,一共听了14节课。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1)参赛教师穿着都很大方得体,语言和蔼可亲,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课前的准备活动都很到位,都精心的设计过。有提问形式的,有课前游戏形式的,通过这样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参赛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及时评价,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表扬的特别多,且并不是单一的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4)参赛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了课件,也还都为学生准备了学具,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结果。
(5)参赛教师都很好的利用了视屏展示台,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了展示,对学生那更是一种肯定。
(1)当地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很高,进场秩序井井有条,下课后还不忘跟所有在场老师说:“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普通话很标准,表达能力特别强。
(2)当地学生特别聪明,总是能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也总是能提出老师想要的问题,真是帮老师解决了一大难题。
总体效果都听不错的,每位参赛教师都想尽各种办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就像是朋友一样,很随意的跟学生对话,让生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有的教师就像学生的妈妈一样,时刻都那么的和蔼可亲,面带笑容,让学生不会一直处在一个紧张逼人的状态当中,学的很自在轻松;有的教师还不忘跟学生互动,对学生做了鼓励的动作,摸摸学生的头之类的动作,使得学生学的很有信心。但我个人觉得这次的活动当中有个很大的失误就是:虽然课堂气氛都调动起来了,但大部分老师对课堂的一些生成并没有处理得当,时间也没掌控好,拖堂特严重。当然也有时间掌控很好的老师。
本次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是铅山县实验小学的邹红玲老师的那节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整节课都面带笑容,平易近人。课堂上她总是钻空就表扬学生,让学生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她还有一个很大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她让学生用折角的方法求三角形内角和。有个学生在用折角求和法的方法求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通过折角,结果就重合了一个直角了,画面上就只有一个直角了,那个学生就说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在这时候,邹红玲老师非但没有责怪笑话他,反而将这位学生不小心犯的错当成了一个闪光点,通过耐心的演示解释,最终让全班学生都知道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讲完这个知识点后,还特意请所有师生对其表扬了一番,说谢谢他不小心犯得这个错误。因为如此,才能让所有学生都那么深刻的记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没有例外。这节课让我更清楚的知道了,并不是按你设计好的课堂走才是一节好课,一位好老师就必须得知道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一些一想不到的生成,怎样对待回答的答案不尽你意的学生。并不是所有的正确答案才是有益学生学习的,有时抓住学生犯的错误,将它当成一个闪光点去处理,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样做,不但不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越来越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经营每节课,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六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去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这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学者。
名师专家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
如罗明亮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俞正强老师的《植树问题》;张齐华老师的《确定位置》;黄爱华老师的《数的加减法》;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和华应龙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等。
几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感受着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当我再次翻开听课笔记,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为我们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课堂上俞老师没有用任何多媒体设备,却用一支粉笔成就了一堂“智慧”与“生动”相遇的数学课!俞老师摒弃了原教材中关于“间隔数和棵树”的抽象模型建构,从“20米绳,每5米分一段,能分几段?”和“20米路,每5米栽一棵树,共栽几棵树?”这两题的对比入手,在充分复习“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段”与“点”的区别,抓住“段”与“点”的关系,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植树问题只是除法意义在生活中的延伸,帮助学生充分建立起“点数与段数关系”的植树问题模型。
与此同时,在深刻建构“两端都种”的“正宗”植树问题模型基础上,顺势带出另外两种植树问题模型,即“一端不种-1”和“两端都不种-2”,轻重缓急,学以致用。
当课堂上一些孩子被以往结论所牵绊,丢失了探索知识本真的能力时,俞老师却并不急,一次又一次的从孩子出问题的地方开始,让孩子们在情景演示中明白了植树问题要看实际情况,而不是简单的记住口诀。
这就是大师的教学,总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难的问题。
植树问题看起来复杂变化多端,俞老师将它们归结为一类问题,即种在点上的问题,再由这类问题产生出一些特殊情况,点和段的问题实质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相应模型,学生只要循着头脑中知识的结构去寻找相应的模型,对问题进行转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整节课在俞老师幽默而独特的语言魅力鼓舞下,在俞老师似是信手拈来而又步步深入的思维辨析下,在俞老师形散神不散的数学思想指引下,学生的思维每时每刻都经历着强烈碰撞,与会师生堪称享受了一回思维大餐。
俞正强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看似平云流水,缓缓流淌,实则暗藏急流险滩,平缓中述说着深刻。
正如俞老师的那句话:不要催促,让河流以自己的速度前进。
俞老师低头找孩子们的幸福,而我们最需要学会低头思考。
在这次学习中,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吴正宪老师和华应龙老师。
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饱含着她那浓浓的'师生情感味,她柔和的声音,亲切的笑容,贴近生活的事例,精湛的设计,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如一汪清泉涓涓细流,润人心田;华应龙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一课以新颖的阅兵为研究背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考性为一体,在阅兵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
五天的专家引领、课堂教学展示,无不深刻贯穿了“新常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
正如一句教育格言说的那样: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用心做事,用爱育人。
谢谢大家!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七
学习是教科研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开学初,我们组织全体数学教师,梳理了自己在数学教学方面还存在的问题,确立了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的数学教研主题,通过每周一主题的研讨形式,为教师解疑答惑。
一学期来,组内数学教师均能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有效的批改学生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能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本学期安排的组内教师听评课活动,能够教学相长,互相蹉跎,有效的指导教师备课、上课。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本学期,学校以王志刚主任编写的《小教学论》为主要学习课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了“小组建设与组长培养”、“掌握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课堂展示”和“掌握教学课堂评价”的主题研究活动。同时,数学教师积极上网查阅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论文资料,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20xx年1月4日,在xx区第一联合体“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活动中,学校王宁老师作为数学教研组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本学期,学校数学教研组共分来2位新教师,分别是执教一年级数学的汤丹丹老师、执教三年级的王宁老师。在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新教师汇报课活动中,学校“青蓝工程”结对教师,集体磨课,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20xx年xx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学校数学教师xx教师积极参与,作为团队,我们积极参与到王霞教师的备课、磨课、研讨活动中,在帮助他人成长的过程中,也促进我们团队成员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学校数学教研组团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学校数学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而不断努力!
转眼之间半年就要过去了,对教研组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我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和教研组计划中的各项任务。
1、20xx年3月,根据教导处的工作要求,完成组内40岁以内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评出组内说课优胜者。
2、20xx年4月,正值期中调研阶段,组织教研组教师开展命题工作,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切实落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建立团结和谐的备课组。
3、20xx年5月,组织小学部各年级开展数学学科竞赛,1—2年级开展“计算小能手”竞赛,3—5年级开展“24点”竞赛,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
4、配合科研室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月个性化教学》的课题研究,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多次的磨课后,完成4节录像课的拍摄,分别是黄舒欣老师的《各人眼中的20》、吕梦元老师的《认识人民币》、倪丽莎老师的《整体与部分》、周建新老师的《几分之一》,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平板电脑、微视频)开展教学,效果良好。
5、完成两次的月考、期中阶段调研的命题和分析
6、组织组内青年教师组内开课:本学期区级教研员来校听了虞凌洁、刘诗意的课,同时虞凌洁代表学校在区里进行了教学展示,获得好评。青年教师倪丽莎用于尝试,首次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进过多次的磨课,在全国课题的开题现场会上,代表学校进行了教学展示,现场课《整体与部分》得到专家的好评。
7、完成上海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市级“优课”的推荐工作。
8、完成每月的教研组的月考核工作。
9、本学期区教研室开展《小学中高年段数学许可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的活动中,继续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小学3—5年级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评价的实践研究》,带领组员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理解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合理设计中高年段数学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设计纸笔测试练习,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作业、测验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完成区教研室的《学习习惯评价案例》的撰写。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八
这几天观看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线上观摩研讨活动”的视频,我受益匪浅。一堂堂令人神往的示范课让人领略到数学的深邃思想和无穷魅力,精彩的预设与生成,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启发,一步步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内涵,不仅引发学生们无限思考,也启迪着台下老师们的思索。他们重数学概念的强化,重课堂操作的组织,重学习习惯的养成,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理性思考。
课堂上,教师尤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最吸引孩子们。课堂上,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的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最好诠释。
通过这次学习,我将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尽力扬长避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苏悦菁老师:
今天有幸聆听了十省市区数学竞赛课,感觉收获颇多,老师们的每一节课不但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些课堂上,我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以《认识周长》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感想。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老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树叶,各种平面图形,测量工具等,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理解周长的含义时,老师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接着出示“”,让学生探索,进一步明白封闭的图形的一周才叫周长。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最后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数学—生活的设计,把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将周长的概念从生活与实物中逐渐剥离。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九
20xx年9月18日,我有幸参加由教研室主办的“综合与实践课型观摩课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杨守敬小学苏芙蓉老师的《搭配的学问》数学优质课,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苏芙蓉老师的《搭配的学问》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搭配衣服”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搭配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苏老师利用菜的搭配活动,引导学生去找搭配的方法与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苏老师在《搭配的学问》一课,学习衣服搭配的问题时,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搭配、组合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物体的体积。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苏老师的《搭配的学问》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搭配衣服等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十
我是一个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9月24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在风景如画的遵义市行政中心举行的贵州省第二十五届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毕节市实验小学王刚老师讲《排队等候问题》用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学生接水的问题,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并解答。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其中两个教师的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好。兴义市红星路小学桂燕老师讲《数字编码》用自己的号码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恰如其分引入用数字编码问题。威宁县吕文选老师讲《口算乘法》时,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数,再用这个数×2×4÷这个数+5,老师知道你们的答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 “你真善于观察”“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6、从本次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硬件及软件上的一些差距,感到了自身知识的更新不足,特别是多媒体教学。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观摩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学习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观摩课已经结束,可是重庆市郭丽老师的那几句话:蹲下来,把握教学的启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以及那首教师版的《心太软》时常提醒着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没长大的孩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十一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上饶市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课堂教学观摩课”这一活动。从4月17至4月19号,为期三天,共有14位来自上饶市各县的精英教师参加比赛,一共听了14节课。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1)参赛教师穿着都很大方得体,语言和蔼可亲,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课前的准备活动都很到位,都精心的设计过。有提问形式的,有课前游戏形式的,通过这样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参赛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及时评价,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表扬的特别多,且并不是单一的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4)参赛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了课件,也还都为学生准备了学具,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结果。
(5)参赛教师都很好的利用了视屏展示台,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了展示,对学生那更是一种肯定。
(1)当地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很高,进场秩序井井有条,下课后还不忘跟所有在场老师说:“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普通话很标准,表达能力特别强。
(2)当地学生特别聪明,总是能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也总是能提出老师想要的问题,真是帮老师解决了一大难题。
总体效果都听不错的,每位参赛教师都想尽各种办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就像是朋友一样,很随意的跟学生对话,让生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有的教师就像学生的妈妈一样,时刻都那么的和蔼可亲,面带笑容,让学生不会一直处在一个紧张逼人的状态当中,学的很自在轻松;有的教师还不忘跟学生互动,对学生做了鼓励的动作,摸摸学生的头之类的动作,使得学生学的很有信心。但我个人觉得这次的活动当中有个很大的失误就是:虽然课堂气氛都调动起来了,但大部分老师对课堂的一些生成并没有处理得当,时间也没掌控好,拖堂特严重。当然也有时间掌控很好的老师。
本次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是铅山县实验小学的邹红玲老师的那节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整节课都面带笑容,平易近人。课堂上她总是钻空就表扬学生,让学生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她还有一个很大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她让学生用折角的方法求三角形内角和。有个学生在用折角求和法的方法求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通过折角,结果就重合了一个直角了,画面上就只有一个直角了,那个学生就说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在这时候,邹红玲老师非但没有责怪笑话他,反而将这位学生不小心犯的错当成了一个闪光点,通过耐心的演示解释,最终让全班学生都知道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讲完这个知识点后,还特意请所有师生对其表扬了一番,说谢谢他不小心犯得这个错误。因为如此,才能让所有学生都那么深刻的记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没有例外。这节课让我更清楚的知道了,并不是按你设计好的课堂走才是一节好课,一位好老师就必须得知道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一些一想不到的生成,怎样对待回答的答案不尽你意的学生。并不是所有的正确答案才是有益学生学习的,有时抓住学生犯的错误,将它当成一个闪光点去处理,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样做,不但不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越来越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经营每节课,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十二
20xx年4月21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海口市山高小学开展的“海南省小学数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观摩活动,这次是我转教数学后第一次参加的观摩活动,因此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活动让我如获至宝、如遇良师,心境豁然开朗,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这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认真观摩了11位优秀教师的课
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总结如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琼海黎文媛老师利用小丽和小明正在做清洁,谁先擦完?自然而然地引出“面”这个概念。屯昌王翠柳老师,用击掌引出“面”这一概念,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胡春霞、王丹丹、代巧丽等老师在讲授《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时,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从摆中明白算理;海口李小波老师、澄迈李玉龙老师、昌江李环等老师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时,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草莓,在摆中明白“分到不能再分为止”才叫做余数。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真正体现了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者的发展,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例如:李小波老师,在教学7个草莓、每2个分盘,可以分几盘?让学生围绕这个思路反复思考:原来有几个草莓?分走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还剩几个?可以继续分吗?抓住了除法这个知识本质的理解,除法就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量,在活动中要体现这个数学本质的东西,同时,又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坚式计算打基础。余数的教学,“分到不能再分为止”,这句话是余数的本质。面积一课案例,东方符明艳老师,格子大小要一样才能比较,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做车垫。洋浦李晓丽老师借助阿理、橘子等事物突破孩子对曲面的认识,建立对面概念的完整认识。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全省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摩数学课观摩心得体会篇十三
比的认识这课是在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及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能解答简易方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牢固建立起比的概念,让比的意义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的教学之中。
张晓艳老师在教学中抓住关键问题,探究教学概念本质,让学生经历概念认知的再发展、再创造的过程。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丰富而有趣的事实中提取有关比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比的概念,深入理解不可度量的量需要两个量的比来刻画。
二、引导学生经历基于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引入一一形成一一应用的全过程,逐步深入理解比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突出比的度量价值,体验比的优越性。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表达、交流、质疑、反思。
张老师这节课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积极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