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忆江南古诗读后感(案例18篇)
读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写读后感时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书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一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释】。
山郭:山城。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二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江南春》便是这类型的代表作。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这首诗是杜牧也是唐代诗歌中一首杰出的作品,虽然只是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但它包含内容的丰富,技巧的高超,正如前人所说,“能以简括,胜人多许”,“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这首诗开头两句的写景在古代诗歌中可以说是非常成功而且非常特出的一例,作者采用了非常特别的一种漂移的视角,通过语言的韵律、笔致的虚灵仅仅通过简单的词语组合表现出一种飘然远游的动感,而如果不很仔细地看,非常容易忽略这一点。我也是最近一次仔细地思索这首诗才发现,然后看到一位研究者说它非常象是“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确实如此,但比起电影的这种技巧它还要更优美从容自然,因为它的动里还蕴有静,而且动静相宜。这种写法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是非常少见的,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仅仅用十四个字便极其成功地完成了这一目的。江南秀美明媚繁丽的风景,作者游兴的欣悦飘然从容,都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具有个性和感情的人们才懂得想要脱离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和艾略特差不太多,文学批评家萨尔达说,诗人在其作品之中固然要显示出其个性,诗人同时是在努力发现某种超个人的东西——或者真理或者美或者生命。同样地,在这首诗里,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中,也可以说同样能够找得到这样的倾向。可能在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中,个人性和非个人性往往会以各种形式交织于一起,难以辨清。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游走于当前以空间作为背景的江南,那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自然地转进至漫漫时间长河里的江南,虽然也还在写景,作者的身形也还是那么流动不居,而较之前两句,用笔更是极其的虚灵。既然是在此时的江南,诗人自然会看到许多南朝时留下的寺庙的楼台建筑,于是很自然诗人想到南朝——那个历史上江南开始盛丽繁华的时期,那个佛教开始兴盛并兴盛一时的时期,那个已成为历史渐渐远去只留下眼前这许多陈迹的时期。一时间,该有多少江山如画、人事代谢,浮现于诗人眼前。但是渐渐地诗人发现,所有这些都和远处烟雨之中那些当年留下的寺庙的`楼台建筑一样,仿佛是在烟雨迷蒙之中而无法看清;虽然看不清楚,却也知道,总有许多人物许多事情在时光的烟雨中消磨殆尽,就像后来辛弃疾词中所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有这些楼台建筑经历了时间的风雨依然还在,“尘事繁堪织”,只有“僧语”才能够“淡如云”。现在呢,会不会将来回首看去,也一样是如此烟雨朦胧?其实就是现在向现在的那些事情看去,真的就看清楚了吗?诗人忽然觉得,都一样地看不清楚,一样地是在烟雨迷蒙之中,“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的楼台啊,而又不止于这些楼台,都是在这样的烟雨之中。原来当他把视界转进时间的浩瀚之海里,无论朝哪一方向远远望去,都是如此地迷蒙而不能够看得清楚。这和余光中的“渡口以上,渡口以下;上游茫茫,下游茫茫;两皆茫茫”,意韵岂非很有些相近。此时杜牧心中,多少迷惘、多少感慨、多少惆怅,他的身形开始变得凝重,渐渐停了下来,终于陷入了沉思之中,不再能如先前的欣悦。
诗人的思想情感,总是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时代经历。此时江南美好的春景让往往还是想振作起来的杜牧既感觉近乎无限的美好也感觉到种种迷惘怅恨,一些年后杜牧回忆起江南漫游的生活情景,心中不免怀念,便写下了《念昔游三首》: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羽林枪。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再过一些年后,另一位著名的晚唐诗人韦庄又来对此江南春景,却只能充满了对于人生世事的如同梦幻之感,觉得世事无常,世界不过仿佛如此无情。于是他写下那首著名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江南的景色其实依然的美好,只是这美好的景色根本无法让韦庄的内心产生什么希望,他只想要沉醉其中,醉而忘归:“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
杜牧《叹花》:“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此诗后人附会一则传说故事,说杜牧游湖州时,遇见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而此时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而杜牧感叹其事,作此诗。这故事如此富于传奇色彩,一望可知为好事者附会无疑。有学者可能以为此事大致可信或者受此说影响,于是以为此诗是写男女之情。但仔细体会全诗,似乎并非写男女之情,应该是写文人雅士游赏时一种细致幽微的感情,有些惆怅,有些感叹时光荏苒景物变幻之快,风格清俊明朗。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三
《江南春》是一首久负盛名的好诗,其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跟是细致,让我们欣赏一下全文吧!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韵译。
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散译。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四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
【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五
《忆江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翻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全文诗句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相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翻译】。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六
红烛摇戈如蝶飞舞,一书相思难言欢。
笑看众生花红颜,怎及你浅笑回眸,
聆听一曲烟雨情,怎及你胭脂半抹。
轻撩几弦曲难全,等你纤指谱满弦。
曲幽月醉花飘舞,来世再弹携手牵。
西窗风庭花开几多,折下一朵随风天涯寄我情。
许下烟雨情遥遥三千里,天涯咫尺间,吻你的脸。
轻洒墨几点画你的美,风散了十里花香。
琴弦一曲,天涯一方你可曾聆听。
天涯无期,瘦尽了断桥烟雨一场。
莫非,莫非……。
莫非离了红尘,来世再遇?
烟雨情,一场飘散,不复……。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七
《江南春》是一首久负盛名的好诗,其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跟是细致,让我们欣赏一下全文吧!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韵译。
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散译。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八
我出生在寒冷的冬天,可我喜欢上了一个悲伤的季节―――秋。
我爱雨,但是我更爱江南的烟雨,江南烟雨梦,烟雨梦江南。
一个出生在北方的我,却钟爱诗情画意的江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家,六桥烟柳的景色,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的西湖,“新柳如烟,苏提春晓”的销魂,令人陶醉的曲苑风荷,“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的平湖秋月,断桥荒藓色,雪已残未消的断桥残雪。
走进烟雨蒙蒙的江南。江南是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有多少喜爱文字的人描写着令人陶醉的江南,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江南水乡,有多少才子佳人从这里走出,情意浓浓的江南,迷倒了多少文人雅士,使他们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江南的烟雨,淡然,犹如春风化雨,放眼望去,烟雨朦胧,勾勒出一幅山水画映入眼帘。湖光山色,莲叶无穷,采莲轻舟,碧绿的荷叶,衬托着娇容的荷花,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羞涩的立在池水中。“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致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一蓑,一笠,一叶扁舟,烟雨独垂钓,寒江入梦秋,中国的水墨风尽显其中。
“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隔窗。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白色的墙壁,灰色的瓦砾,烟雨穿过,整个江南小巷,透露着古朴,宁静,祥和的气息。这样的一个悠悠古镇,使我爱上它,爱上了江南,更爱上了江南的烟雨,江南烟雨梦,烟雨梦江南。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这首诗是杜牧也是唐代诗歌中一首杰出的作品,虽然只是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但它包含内容的丰富,技巧的高超,正如前人所说,“能以简括,胜人多许”,“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这首诗开头两句的写景在古代诗歌中可以说是非常成功而且非常特出的一例,作者采用了非常特别的一种漂移的视角,通过语言的韵律、笔致的虚灵仅仅通过简单的词语组合表现出一种飘然远游的动感,而如果不很仔细地看,非常容易忽略这一点。我也是最近一次仔细地思索这首诗才发现,然后看到一位研究者说它非常象是“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确实如此,但比起电影的这种技巧它还要更优美从容自然,因为它的动里还蕴有静,而且动静相宜。这种写法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是非常少见的,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仅仅用十四个字便极其成功地完成了这一目的。江南秀美明媚繁丽的风景,作者游兴的欣悦飘然从容,都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具有个性和感情的人们才懂得想要脱离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和艾略特差不太多,文学批评家萨尔达说,诗人在其作品之中固然要显示出其个性,诗人同时是在努力发现某种超个人的东西——或者真理或者美或者生命。同样地,在这首诗里,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中,也可以说同样能够找得到这样的倾向。可能在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中,个人性和非个人性往往会以各种形式交织于一起,难以辨清。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游走于当前以空间作为背景的江南,那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自然地转进至漫漫时间长河里的江南,虽然也还在写景,作者的身形也还是那么流动不居,而较之前两句,用笔更是极其的虚灵。既然是在此时的江南,诗人自然会看到许多南朝时留下的寺庙的楼台建筑,于是很自然诗人想到南朝——那个历史上江南开始盛丽繁华的时期,那个佛教开始兴盛并兴盛一时的时期,那个已成为历史渐渐远去只留下眼前这许多陈迹的时期。一时间,该有多少江山如画、人事代谢,浮现于诗人眼前。但是渐渐地诗人发现,所有这些都和远处烟雨之中那些当年留下的寺庙的楼台建筑一样,仿佛是在烟雨迷蒙之中而无法看清;虽然看不清楚,却也知道,总有许多人物许多事情在时光的烟雨中消磨殆尽,就像后来辛弃疾词中所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有这些楼台建筑经历了时间的风雨依然还在,“尘事繁堪织”,只有“僧语”才能够“淡如云”。现在呢,会不会将来回首看去,也一样是如此烟雨朦胧?其实就是现在向现在的那些事情看去,真的就看清楚了吗?诗人忽然觉得,都一样地看不清楚,一样地是在烟雨迷蒙之中,“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的楼台啊,而又不止于这些楼台,都是在这样的烟雨之中。原来当他把视界转进时间的浩瀚之海里,无论朝哪一方向远远望去,都是如此地迷蒙而不能够看得清楚。这和余光中的“渡口以上,渡口以下;上游茫茫,下游茫茫;两皆茫茫”,意韵岂非很有些相近。此时杜牧心中,多少迷惘、多少感慨、多少惆怅,他的身形开始变得凝重,渐渐停了下来,终于陷入了沉思之中,不再能如先前的欣悦。
诗人的思想情感,总是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时代经历。此时江南美好的春景让往往还是想振作起来的杜牧既感觉近乎无限的美好也感觉到种种迷惘怅恨,一些年后杜牧回忆起江南漫游的生活情景,心中不免怀念,便写下了《念昔游三首》: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羽林枪。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再过一些年后,另一位著名的晚唐诗人韦庄又来对此江南春景,却只能充满了对于人生世事的如同梦幻之感,觉得世事无常,世界不过仿佛如此无情。于是他写下那首著名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江南的景色其实依然的美好,只是这美好的景色根本无法让韦庄的内心产生什么希望,他只想要沉醉其中,醉而忘归:“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
杜牧《叹花》:“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此诗后人附会一则传说故事,说杜牧游湖州时,遇见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而此时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而杜牧感叹其事,作此诗。这故事如此富于传奇色彩,一望可知为好事者附会无疑。有学者可能以为此事大致可信或者受此说影响,于是以为此诗是写男女之情。但仔细体会全诗,似乎并非写男女之情,应该是写文人雅士游赏时一种细致幽微的感情,有些惆怅,有些感叹时光荏苒景物变幻之快,风格清俊明朗。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十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十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背景。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白居易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白居易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白居易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白居易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白居易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白居易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白居易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白居易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白居易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白居易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白居易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十二
《江南春》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是一幅广阔的画卷。我们可以教案中展现它的优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杜牧的《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作者通过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招风等一系列意象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图:
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杜牧及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春天风景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
景。
2、
春意盎然姹紫嫣红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莺歌燕舞。
4、生齐读。
3、引出诗题: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杜牧的脚步,一步一景,去感受他笔下别样的江南美景。
4、板书课题:江南春(生书空),学生齐读,从这个题目中知道什么?
5、解题:生: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字可以对照生字表,注上拼。
音)。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师过渡:谁来给大家读读,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
3、检查学习效果:
出示整首诗。
(1)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齐读。
(4)老师引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师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韵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你有什么高招吗?(生:词义,句义,查背景??)。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1、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诗句的意思,或不懂的地方。
3、生小组内讨论,师巡视指导。
4、(反馈)学生交流。
抓住:“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等词,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师过渡: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其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文结合,诗意也就了然于胸。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十三
朝来举炊夜杵衣。
双龙缠膝悲亦喜。
世间多少惆与怅。
梦里幽闻婴泪啼。
二、偷光。
古时窃光作文章。
贫朴勤学好儿郎。
如今灯火万家红。
满架诗书照白墙。
三、相思。
几多清霜几度寒。
多少华年付云烟。
千里飞雪春尚早。
万丈相思不忍眠。
四、闲情。
横笛一曲云天外。
小窗浓睡花自开。
浮世几人知闲情。
清风伴我入梦来。
五、共鸣。
月下寒霜夜冷风。
孤身掩门伴笛鸣。
笑问近邻可曾扰。
隔窗渐闻叹息声。
六、不待。
绵绵唯有长江水。
三春韶光弹指挥。
云容易变空悲切。
劝君华年莫贪杯。
七、断肠。
薄牖落红多几层。
又念床前纂绣人。
银烛玉笛断肠声。
注:作者另名,王浩明。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十四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诵读《小池》《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认读有偏旁的汉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关的意义。
活动准备:诗文图、字卡、cd碟、教材、古典乐曲。
活动过程:
一、朗读表演:《山居秋瞑》。
二、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小池》《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鲁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4)请幼儿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江南》:采莲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三、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献,
鱼戏莲叶北。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十五
唐·杜甫。
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赏析:“暗暗”是稠密的样子。“早晚”指早晨和晚上。“早晚来自楚王宫”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与楚王梦中相会的典故,出自宋玉《高唐赋》。“点注”指点染注色。“谷口子真”指“谷口(地点)郑子真(一个隐士”。首联由潇潇春雨联想到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颔联写春水拍岸,春风逐云;颈联以“多碧”对“小红”,体现杜诗生动活泼的一面;末联以隐士来比好友,体现怀念与赞许之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及时的春雨被誉为“喜雨”、“时雨”。首联“好”字含情,盛赞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植物生长;颔联写诗人的听觉感受,在苍茫的夜晚,春雨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颈联写诗人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融入夜色,漆黑一片,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末联是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而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全诗不见“喜”字,只在诗题中点出,却又全篇始终充满喜悦之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赏析:“天街”指京城的街道。“酥”即油脂或动物乳制品,“润如酥”,形容温润、细腻,微妙、贴切地传达出春雨给人的温暖柔润之感,后世文学作品形容、描写春雨时也常用这一词。“最是”即“正是”。“绝胜”指远远胜过。“皇都”指洛阳城。“身老大”指年纪大。“即”是已经的'意思。“凭”是请的意思。“江”指曲江,在唐代京城东南角。京城的街道上,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却显得稀疏零星。我认为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它远远胜过杨柳堆烟的暮春。不要说官事忙碌,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逐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看一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第一首写春雨、草色极传神,第二首写逐春之心,看柳色深未深,生动活泼。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十六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宋·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3、《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4、《江南曲》。
南北朝·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5、《春梦》。
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6、《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7、《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8、《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古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十七
银河冷月惜云长,梦断西楼塞北苍。
旧地难回空落泪,如烟聚首话秋殇。
当年寄语轻狂尽,他日离乡默远行。
纵使云书飞将在,山河破碎夜寒凉。
《七绝.江南烟雨》。
清风作曲雨为弦,软语声声摇橹烟。
一别虎丘余墨后,名篇骚韵醉天仙。
《七律.别有洞天着墨韵》。
撇捺增颜辞海碧,梅香弄韵赋波煌。
文人笔下天云汇,墨客章中江水行。
仙鹤临波盈寿竹,叟翁善幼正更梁。
金秋皓月辉光尽,一点难书千古长。
忆江南古诗读后感篇十八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宋·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3、《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4、《江南曲》。
南北朝·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5、《春梦》。
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6、《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7、《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8、《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