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案例13篇)
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结论和建议等部分。那么,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确定内容和结构的安排;其次,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此外,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避免冗长和模糊;最后,审校并修改报告,确保其逻辑严密、流畅易懂。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写出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以下是一些优秀报告的案例,通过阅读和分析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一
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2、女吉姓杨国说。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3、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4、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
5、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名人精粹:杨震(天下有名大儒,有“关西孔子”之美誉。)、杨炯(初唐四杰排名第二。)、杨玉环(被誉为盛唐第一美人,为唐玄宗宠妃。)、杨业(北宋大将,杨家将奠基人。)、杨延昭(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杨万里(宋代诗人、学者,为宋朝四大家之一。)、杨士奇(明朝宰相,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杨慎(明朝状元。)、杨秀清(太平天国领袖,封东王。)、杨深秀(进士及第,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戊戌六君子之一。)、杨虎城(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杨振宁(祖籍安徽合肥,一九五七年,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二
2、教科书历史名人杨震、杨坚、杨炯、杨玉环、杨业、杨延昭、杨万里、杨士奇、杨慎、杨秀清、杨深秀、杨锐、杨虎城……资料杨姓人口情况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三
1、我国杨姓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
2、在历史长河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名将杨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杨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及诺贝尔物理获得者杨振宇。
3、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国的3.08%。
4、杨姓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杨姓遍布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四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五
这姓李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世界上总共有多少姓李的人呢?历史上有多少姓李的名人呢。
1.查阅有关中华姓李的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李姓的来源和李姓历史名人。
1、李姓来源的说法共有九种之多,最多的说法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外族的改姓和指李为姓。
2、李姓名人层出不穷,有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我们为李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
4、我们广东李氏源于李世民后裔。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根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嬴(ying)姓颛顼(zhuanxu)的后裔,先为理姓(大理石的理)。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县定居。为了感激逃难时有木子(一种木本植物的果实)充饥及躲避殷纣王的追缉,改为李姓。李姓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从东汉开始,李姓陆续迁徙西南,分布于四川、广西一带。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部分地区。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了将近300年,李姓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家皇室子孙众多,另外,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赐与李姓,这样大大扩充了李姓人口。经过唐朝的大发展之后,李姓开始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间进入福建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不少李姓因避战乱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到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姓自长安、河南等地方直接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顺等政权。另外,李姓历代人才辈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五代词人李煜;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名将李显忠;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文学家李梦阳。清代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李秀成,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近代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美籍华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为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祖籍广东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现代香港十大财团之首、广东潮州人李嘉诚等等。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裏,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是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家的创始人,传为《老子》一书的作者。古书有的说他是周平王时(春秋初期)人,又说春秋末期的孔子曾向他问礼,于是就说他活了160多岁或200多岁,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麽大岁数。《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着某些朴素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後来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後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李耳的後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国做官,被封于段,为干术大夫。李宗之子李同为赵国大将军,孙李兑为赵相,曾孙李跻为赵国阳安君。李跻有两个儿子:李云、李恪。李恪的儿子李洪,任秦国(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太子太傅,其孙李兴族为秦将军。李兴族之子李昙,字贵远,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後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昙有4个儿子:崇、辨、昭、玑。他们及其後代因分别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战国末任秦国太傅,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在赵国做官,定居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为赵郡房。後来,陇西房又分为39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3组。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六
从小到大,爷爷总是对我说:“你是林家的后代,我们林姓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林家子孙遍布中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你要做一个林家的好子孙。”这让我很好奇。林姓的历史是什么?现状又是怎么样?我想借这次活动做一次调查。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2、上网浏览,了解林姓的来源和历史;3、向人请教,了解林姓的现状。
信息渠道:书籍、报刊涉及的方面;林姓的来源。具体内容:林姓起源于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720—77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林字为姓。
信息渠道:上网,涉及方面:林姓人口数,具体内容:林姓在全球约有2千多万人。
信息渠道:爷爷的讲述,涉及方面:林姓族谱,具体内容:近日在安溪县湖头镇一古厝里被挖出。
1、林姓起源于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770年)的小儿子姬开。
2、林姓历史上的名人有忧国忧民的.林则徐,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清海军将领林永升......
3、林姓现在有2千多万人。
4、林姓族谱在安溪县湖头镇被挖出。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七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知道自己的姓氏的起源与历史。那么,“陈”姓的历史与现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通过电子设备查阅资料
3、请教他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来源:
陈姓
陈姓,根据户籍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摄氏度iis),陈姓为中国第五大姓。陈姓源于周初封在陈国的舜帝后裔胡公满。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
历史人物:
陈胡公
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陈璘(1532年—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明代将领、抗倭英雄。
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六,陈璘出征朝鲜,于露梁海战中痛击日军,大败石曼子(岛津义弘),立下援朝第一功。万历二十八年,参与播州之役,先击破杨栋梁军,后歼灭四牌、七牌贼军,攻破青龙囤,致使杨应龙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为边境治安立下功勋。
现状:
陈姓是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在湖南韶山,还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四、研究结论
陈姓为中国第五大姓,陈姓源于周初封在陈国的舜帝后裔胡公满。
当代陈姓人口数量已超过8000万,为中国第五大姓。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人口约7138万4000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46%左右。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八
例如:百家姓等
网上浏览
2、调查情况和资料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的内容
书籍王姓的来源传说王姓的直接来源是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的姓。现在是中国第一大姓。
爸爸的讲述历史上王姓的名人王翦,王莽,王充,王羲之,王勃,王维,王溥,王安石,王实甫,王守仁,王夫之。
上网王姓的人口数量王姓人口占中国12%的人。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的内容
书籍
王姓的来源
传说王姓的直接来源是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的姓。现在是中国第一大姓。
爸爸的讲述
历史上王姓的名人
王翦,王莽,王充,王羲之,王勃,王维,王溥,王安石,王实甫,王守仁,王夫之。
上网
王姓的人口数量
王姓人口占中国12%的人。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九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陈。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1000年前是一家哦!”这个星期刚好让我们写研究报告,于是,我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并写了此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百家姓的书籍,阅读书籍,报刊上网阅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名人。
2、问老一辈人了解陈姓族谱。
3、通过教科书和上网,阅览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网络
陈姓本站的来源
传说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找到顺后人胡公沟,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外族改姓也是来源之一。
书籍教科书报刊
史上的陈姓名人
陈元,陈胜,陈寿,陈亮,陈子昂,陈玄奘,陈艺,陈景润…
上网
陈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陈姓人口总数已超过8000万以上
四:总结结论
1、我国陈姓历史源远流长,若按人口来说,陈姓是中国第五大姓陈姓最要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找到舜的后裔,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后来,陈国被楚灭掉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
2、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春秋时有孔子弟子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唐代高僧陈玄奘,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还有近代数学家陈景润…我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娇傲。
3、陈姓氏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十
这姓李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世界上总共有多少姓李的人呢?历史上有多少姓李的名人呢。
1.查阅有关中华姓李的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李姓的来源和李姓历史名人。
1、李姓来源的说法共有九种之多,最多的说法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外族的改姓和指李为姓。
2、李姓名人层出不穷,有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我们为李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
4、我们广东李氏源于李世民后裔。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根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嬴(ying)姓颛顼(zhuanxu)的后裔,先为理姓(大理石的理)。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县定居。为了感激逃难时有木子(一种木本植物的果实)充饥及躲避殷纣王的追缉,改为李姓。李姓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从东汉开始,李姓陆续迁徙西南,分布于四川、广西一带。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部分地区。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了将近300年,李姓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家皇室子孙众多,另外,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赐与李姓,这样大大扩充了李姓人口。经过唐朝的大发展之后,李姓开始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间进入福建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不少李姓因避战乱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到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姓自长安、河南等地方直接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顺等政权。另外,李姓历代人才辈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五代词人李煜;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名将李显忠;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文学家李梦阳。清代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李秀成,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近代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美籍华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为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祖籍广东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现代香港十大财团之首、广东潮州人李嘉诚等等。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裏,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是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家的创始人,传为《老子》一书的作者。古书有的说他是周平王时(春秋初期)人,又说春秋末期的孔子曾向他问礼,于是就说他活了160多岁或200多岁,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麽大岁数。《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着某些朴素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後来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後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李耳的後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国做官,被封于段,为干术大夫。李宗之子李同为赵国大将军,孙李兑为赵相,曾孙李跻为赵国阳安君。李跻有两个儿子:李云、李恪。李恪的儿子李洪,任秦国(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太子太傅,其孙李兴族为秦将军。李兴族之子李昙,字贵远,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後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昙有4个儿子:崇、辨、昭、玑。他们及其後代因分别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战国末任秦国太傅,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在赵国做官,定居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为赵郡房。後来,陇西房又分为39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3组。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十一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十二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通过电子设备查阅资料
3、请教他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李”姓是《百家姓》中的第四大姓。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李”姓人口高达1。3亿,大约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
2、“李”姓的起源:
相传,“李”姓起源于尧舜时期的大理官——皋陶。皋陶是舜手下的掌管刑法的官员。他的子孙就以官职为姓,将“理”相通为“李”。先有“理”氏,后有“李”氏。
3、“李”姓名人
从古至今,“李”姓英才辈出。比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飞将军李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唐朝著名乐师李龟年;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南唐后主李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原名李尧棠的作家巴金……看来,“李”姓名人还真不少!
4、“李”姓地位
历史上唐朝皇帝均为李氏族人,除去武则天,共20位皇帝。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还对有功之人进行了封赏,其中就有这一项——赐姓。唐朝的这段历史成为了李姓最辉煌的时刻。
四、研究结论
1、“李”姓人口密度很高,全球李姓有1。3亿人,为世界第一大姓。
2、“李”姓起源于上古帝王舜的大理官——皋陶。
3、“李”姓有很多历史名人,需要我们逐步的去探究和发现。
4、“李”姓皇帝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皇帝,这是“李”姓家族中一段辉煌的时刻。
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十三
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
2、查阅书籍
3、询问父母
“陈”姓的来源:
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人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淮阳)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出自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除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二)陈愍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东北)。(三)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刘氏改姓
白氏改姓
侯莫陈氏改姓
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
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姓陈的历史名人:
1、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一说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为车夫庄贾所害,葬于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2、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3、陈寔,字仲躬(《陈寔碑》误作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县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
4、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
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5、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结论:
陈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据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陈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户籍人口数量达0。633亿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该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历史上陈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西汉名相陈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唐朝诗人陈陶;南宋思想家陈亮;明朝画家陈洪绶;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老陈云,元帅陈毅,数学家陈景润,历史学家陈寅恪、陈述、陈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