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课题工作报告范文(18篇)
报告内容应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清晰地呈现事实、分析和结论。在撰写报告时,要注意语句通顺、段落衔接,以增加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组织报告结构、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如何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观点和结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信这些范文对我们写作报告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题工作报告篇一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充分体现出其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迫切需要。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境及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
1、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计
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适契合,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2、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努力形成“大数学”、“大课堂”的格局。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引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3、发展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对待课题研究,注重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理解、体验、表达、实践、评价等,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平等性原则:研究者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5、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
去发现和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并能运用新学的计算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1.小学数学课中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
(1)、在课堂中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具体活动情境和学习资料
(2)、在数学计算课中如何把教学内容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
(1)、怎样给足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研究算法
(2)、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找到多样化的算法
(3)、怎样引导学生去比较、验证,发现最优化的方法
3.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创设情境,提取信息 (2)提出问题,尝试列式
(3)组内交流,探究算法 (4)组间交流,理解算法
(5)归纳小结,明晰算法 (6)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4.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究怎样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5.计算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1.对小学数学计算课上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1)总结在计算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上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场景资源的开发。
a、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
b、创设有趣的活动情景。
c、创设积极的游戏情景。
d、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
e、创设良好的探究情景。
(2)、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资料
a、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资料。
b、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学习资料。
c、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资料。
3、在实施计算教学后的学生调查和案例分析
对实验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4、计算教学在课堂实施后的反思与总结
结合课题研究,在计算课上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的研究。教学后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进行反思和总结,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经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关注国内外计算教学的历史成果和最新动态。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当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3、个案研究法。根据老师在计算教学中的某一个教学设计、某一个课例、某一个教学片段或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1、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建立课题组,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第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月)
课题组教师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上课、并探索“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在实施阶段边实践,边教研,边总结,及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写出教学心得及相关论文、案例。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优化研究过程。
课题工作报告篇二
我校从20xx年9月开始了教育部十五规划《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课题的研究工作。首先,课题组教师反复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并通过资料分析、专家引领,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课题研究应从小处、细处入手,着力于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宽松的学习环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及信息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理论假设、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策略和实施步骤等方面对课题研究作了具体的规划,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在研究中,我们紧紧围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抓住课题研究的实质,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预期的目标转化为教学实践活动,在近两年的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我们的工作汇报如下: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能力,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培训;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有课件制作的培训。学校教育宽带网开通后,进行了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教师的培训做到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为了确保分散自学的效果,每个教师要定期学习,课题组及时在“理论学习”一栏的记载中进行抽查。另外,我们还请了一些教科研专家和行家到学校做现场指导。
1、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应用和个人网页、专题站制作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同步发展,确保学校现代教育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开展集体备课。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设计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活动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缺乏估计;
二是因集体上网速度减慢造成网络资源查找缓慢从而影响教学进展;
三是教师缺乏网络环境下交流活动的有效调空能力。反思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关键是教师课前的准备不充分。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带着个体的思考参加集体备课,确保课前预设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因为研究,教师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于是“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什么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什么内容适合网络教学?”“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成为每次课题研讨的话题。这样的活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教师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交流的主角,每个人都成为深度会谈的专家。课题研讨引领着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投入到真实的课题研究中去,不仅促进了课题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坚持每两月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
1、针对该课题特点,我们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一堂级组或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周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
课题工作报告篇三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解放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平均分 学年末平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习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习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近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发情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平、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习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课题工作报告篇四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阅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历来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是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情感交流、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摆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僵化的、不变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形成语感和语感能力,且不断增加词汇量,理解句子含义,提高语文素养。研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阅读实践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2、研究内容。
(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他们对阅读的认识,涉及哪些阅读面,在面对一篇文章时是如何进行阅读的和在阅读时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面对的,制定适合的研究策略。
(2)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多查找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更丰富、更明确、更精准,为自己的研究打好理论基础,使自己的研究更有突破。
(3)行动研究法。
积极认真上好每一堂阅读课,并随时观察学生在阅读课中的变化,以便于及时更改更适合的教学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前面研究中的心得以及不得当的问题,以便为后面的研究做好准备。
4、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通过调查的方法先了解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深入课堂弄清当前的教学现状。根据现状,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查找更多与本课题相关的文字资料。制定合适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在班级内建设图书角,在学校图书馆借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向同学们推荐有意义的读物。
开展阅读比赛,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快乐阅读,带着自己的思想去阅读。
第三阶段:课题的总结与评价阶段。
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方法,完成各项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研究成果或成效。
(一)文章类成果。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反思》。
教育叙事——《让朗读快乐起来》。
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作用》。
教育案例——《一节轻松快乐的阅读课》。
教育随笔——《学贵有疑》。
研究论文——《语文阅读方法之我见》。
研究报告——《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的研究》。
(二)实践类成果。
在班内设立图书角,让学生自由阅读,开拓了视野。学生们喜欢上了阅读,他们有很大的进步,每周一次的口语时间,学生踊跃参加。在阅读比赛中,学生们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大,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只是初步性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跟踪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素质都有待提高。
教师们由于教学任务重,质量压力大,专门阅读性的课程开设的就会少一些,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的会缩短。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对课题研究给予足够的时间,不能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2、改进措施。
(1)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多参加一些理论培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请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2)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规划课堂,运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把建立起来的阅读兴趣发展下去。
(3)优化课堂结构,有序组织活动。设计真正能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互动交流,引发争议达到互补提高之目的的问题和环节。
课题研究工作即将结束,但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实践、反思、总结提升自己,使学生学在课堂,乐在课堂。
课题工作报告篇五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45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长:苏琴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罗锦英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员:颜居海施一才劳荣珍周胜黄春红莫科进张丽梅钟立菊包丽梅罗锦英谢红妃(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xx年9月——xx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xx年11月——xx年6月)。
开始试验阶段:(xx年11月——xx年3月)。
(1)、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组。
(2)、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3)、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6)、每学期制定课题活动计划,定每周星期二上午第一、二节为课题活动研究时间。
(7)、每学期末做好资料归档、总结交流活动。
中期实践阶段:(xx年4月——xx年9月)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堂教学模式”
后期实践阶段:(xx年10月——xx年6月)探索“创新思维课堂培养与对策”
3、总结交流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5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1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钦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上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钦州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学语文课评估》、《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设想》、《观念更新论》、《创新智慧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情感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创新概念的鉴定及其研究意义》、《创新教育观的内涵丰富性》、《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浅探》、《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柳高、钦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二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语文创新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语文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本课题从xx年9月开始,在青云中学经过近5个学期两个循环的实验,二年来课题研究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都没有变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政治课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教学法的策略组织机构和体系。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主要成果以论文、报告、专著等形式。本课题研究二年来管理单位不变。本课题于xx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发表或获奖论文有:
课题工作报告篇六
1、课堂引诗文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习《示儿》这首诗,引导学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很快就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送别诗句。当我们教学到感谢母亲的恩情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游子吟》和《三字经》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案例真是举不胜举。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学校还根据我们的校园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读本》,其中的古诗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爱不释手,他们主动到唐诗、宋词、《论语》、《千字文》、《弟子规》等书籍中去搜集相关内容,探究其中的含义,在教学对对子的时候,全校师生根据《笠翁对韵》的书籍,将小学阶段有关对对子的内容一诵到底,用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等名句引领学生诵读《笠翁对韵》。
2、活动诵诗文
一是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各班都精选《好诗伴我成长》一书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文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大课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
二是上学期举办了一次古诗文汇报活动。学校为了展示古诗文诵读的成果,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开展系列活动,活动中评出了“古诗大王”、“班级赛诗文化氛围创设奖”、“才艺展示奖”等,诗文竞赛异彩纷呈,高潮迭起,孩子们在竞赛中兴趣盎然,如痴如醉。通过汇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动中,前来参观的家长们欣赏了孩子们诵读的《论语》、《声律启蒙》、《对对歌》、《沁园春.雪》、《赤壁怀古》、《春江花月夜》等,这些名篇通过稚嫩的童音,流畅而活泼地诵读出来,字字珠玑,章章锦绣,让大家畅想其中,久久回味。与会的家长们互动在课堂上,他们随机抽背古诗词,同学们都能对答如流,不仅能游刃有余地背出来,而且饱含感情地背出了古诗的情趣与意韵,受到与会者的一致称赞!目前,我校低年级同学都能背诵出十几首古诗,高年级学生的古诗积累已达百余首。厚积而薄发,我校用中国最传统、最朴素的教法把孩子们学古诗文热情充分激发起来,把他们引入诗情古韵之中,与圣贤相约,与诗人握手,让他们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让他们尽情地吮吸经典文化营养。
三是开展古诗文赏析活动。我们根据诗文的内容把它分为写景、励志、惜时、孝道、诚信、爱国等不同主题,让学生赏析。在形式上有吟诗、唱诗、画诗,制作多媒体动画和配乐朗诵的录音磁带播放,增强古诗的趣味情,提高古诗文的感染力。演诗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诗被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有的诗让儿童半念半唱,伴随动作手语,生动的语言形象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诵读记得牢,悟得深。很多古诗文被作成画,诗画对照,欣赏画面,感悟诗意,不光提高理解、想像能力,还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有些内容简单的古诗文,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画一画诗文所表现的内容。诗配画、画配诗、诗画交融,在诵读中绘画,在赏析、绘画中诵诗、背诗。
3、生活用诗文
俗话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不光是增加语言积累、文化积淀,同时不定期为他们涂抹“精神底色”,让他们在积累经典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我们还针对学生中的某些不良习惯,开展了“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主题活动。例如针对学生浪费、攀比的现象,用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世名言来引起学生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会说谎的同学从《弟子规》中的名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悟出做人要诚信的道理;学习不刻苦的同学从《三字经》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中受到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悄悄地烙印在无数的稚童的心灵之上。
通过古诗文诵读,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在全国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自我校开展古诗文通读活动以来,全校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胸怀博大。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变化。
(1)、记忆力加强。诵读两年来,有数据表明,有部分孩子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60%的孩子记忆力明显增强。尤其是背诵课文中的作品,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容易,背诵英语单词的能力也随之加强。
(2)、修养提高。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文化品位高,传统底蕴厚,学生素质在提高,知书达礼、端庄文雅的张士坎小学形象正逐渐形成。
(3)、语文能力提升。诵读活动开展后,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背诵、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较以前有大幅度进步,学生们变得能说、会写、善背了,爱看课外书了,同时也带动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4)、知识面扩大。经典名篇涉猎到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来形容中国古诗文并不为过。能熟背这些经典,不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还培养了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5)自信心增强。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同学成绩不是很好,在一次诵读活动汇报中,一位客人现场点篇目,他对答如流,得到大家高度赞扬,从此,他变得信心十足,学习劲头也大大增强,成绩明显进步。
(6)、母(父)子感情增进。家长大多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沟通。我们就利用诵读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孩子回家读给家长听,并邀请家长参加,父母子女在家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其乐融融,不亦悦乎!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及识字能力也远远高于一般的孩子。著名学者吴宓总结出的诵读经典好处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我们把这当作一种大境界来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课题还有一段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我们的课题。
1、要求学生在背熟古诗文的基础上、逐步向掌握作者思想脉络,了解作品大概意思、感悟古诗文意境之美过渡,以达到促进记忆、简单应用的目的。
2、要从“一般朗诵”到“感情朗诵”。要求学生要从流利朗诵逐步向感情朗诵过渡,使诵出来的作品有韵味,能引起读者和听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的目的。
3、要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学校将创造多种古诗文诵读形式,如诵、演、舞、唱、说、画、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学古文,快乐长本领。
4、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课题理论。
5、组织教师认真撰写和课题有关的论文、案例等。
6、分析汇总,总结提升,通过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不断调整充实课题研究计划。
以上是我校的《以古诗文为载体提升小学生思想品质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今后,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在不断研究中继续探索,努力在此项科研课题上研究出更新的成果。
课题工作报告篇七
让科学研究成为习惯,让文化成为品牌,让读书成为乐趣。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我校于20xx年11月成功报名参加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批立项,课题名称为思维导图在小学生思维训练中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xxb592,同年12月顺利开题。三年来,在湖北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在桥口区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了所有的研究任务。学校不仅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还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发展,使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校走上科学研究兴学校的成长道路,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小学生思维培训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训小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思维工具,广泛应用于欧美和香港台教师的中小学生思维训练。
教学活动中。小学阶段是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本课题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了大胆研究和尝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思维训练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思维导图工具的潜在价值,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时代特征。
思维,是一个既熟悉又难准确定义的概念。它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独有的特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思维发展史。思维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我们无时不在思维。在日常生活里,思维常被称为“思考”和“想”,是人大脑内部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依附于思维主体,它的核心要素便是人的大脑。
近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被更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等方面,大大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绩效的提升,产生无法忽视的功效。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主要应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所谓思维导图,就是提供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包括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发散思维的原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的大脑潜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发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广义的思维训练,是20世纪中期诞生的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技术。其核心理念是相信“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今天人们不仅掌握了有效开发头脑智能的方法,而且也形成了诸多的思维训练流派,其中以“思维工具”的传授和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思维训练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在这一领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托尼布赞和他的“思维导图”工具。
思维导图工具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明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特别是思维训练发展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小学阶段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开启小学生的大脑,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开发。思维导图将学生左脑的词汇、数字、逻辑、分析、顺序、线性感,以及右脑的节奏、想象、色彩、维度、空间感、完整倾向、白日梦等各种因素都调动起来,把一长串单调枯燥的文字信息变成高度组织性的、利于记忆的、彩色的图。类似的,人类大脑的思维也这样呈现出发散性的网状图像。
1、研究目标
(1)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2)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思维训练的操作方法与策略
(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思维训练的评价指标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研究了思维导图和思维训练的相关理论,还有思维导图用于思维训练的理论基础,思维训练的培养途径和基于思维导图学生思维训练的可行性分析,这些文献的研究对课题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2)行动研究法
这一研究方法始终贯穿在本课题的研究全过程中,主要运用实际行动,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过程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深入课堂,对基于思维导图的不同学科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常用的思维评价方法等进行实践和分析,所有的研究行动提供给本课题最好的事实研究依据。
采取开放式问卷的方法,收集整理学生、老师对课堂教学现状观点看法,编制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包括对研究过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研究对象的分析,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实验结果的分析,都提供给本课题大量数字事实依据。
(3)实验研究法
以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前后对照组实验设计,结果说明该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则进一步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课题工作报告篇八
胜利油田物资经济贸易中心是胜利油田物资供应处的下处单位,地址位于东营市北一路205号,企业法人是李溪荣,注册资本618万元,该企业是于1992年09月16日正式开业,经营范围:油田所需物资的供销、物资调剂、串换、经济协作、信息咨询、场所设施租赁等,职工人数40余人。
胜利油田物资经济贸易中心1998年06月17日在我行开立基本帐户,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约500万元,固定资金约500万元,年产值约20xx万元,库存现金约1万元。企业在我行的月均存款余额在1000万元以上,存款较稳定,在我行课题等级定位应为七级存款全部在我行。
胜利油田物资经济贸易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油田的物资采、供、销为主营项目,在供应处推行“阳光”交易,严禁“暗箱”操作以来,提高了采购的透明度,保证了采购质量。在物贸大厦设立下放物资集中交易大厅,对下放自购物资实行集中交易,有近200个供货厂商在物贸大厦本着“自主订货、自主定价、自签合同、接受签证”的原则进行集中交易。针对井下工具、橡胶、水泥、化工产品等部分物资生产厂家多、进货渠道杂、质量保障难的问题,今年下半年又将有一次定货会在物贸大厦进行。
在供应处进一步完善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重点推行以资产经营责任制为主的多种承包经营形式,加大承包经营的覆盖面的工作前提下,胜利油田物资经济贸易中心制定了加强对内部承包单位和承包人的监督、考核工作,定期检查各单位、各部门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严格成本核算,千方百计控制支出,同时加强了收入管理,将一切收入纳入统一核算。加强资金管理,本着“重点资金重点安排,其它资金由先到后”的原则,使资金得到了有计划的统一安排使用。加大对投资管理的力度,将投资重点放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
我行应及时针对胜利油田物资经济贸易中心的目前运作状况,加强对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自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为我行对公存款献计献策。
课题工作报告篇九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发建设,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我们的课程开发应具有鲜明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特点,结合现有的实训设施设备,校本特色突出;课程具有原创性特色,不是原有课程的改编,而是经典教学案例与多学科的综合。以项目为载体,多学科交叉,知识整合度高,操作实践性强;课程开发与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网络平台与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套建设。
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组的成员有针对性进行企业调研、方案研讨、技术培训等活动,通过开设公开课、专项比赛活动及撰写论文等方法增强教科研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展课程开发建设。立项以来我们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1.制定好本学期课题组的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2.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完成了调查分析报告;进行企业调研、到平面广告公司实地考察,了解广告公司各职能的操作流程;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促进课题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3.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建设会议,学习课程开发的建设思想;组织课题成员会议进行研讨,明确课程建设思路、制定了课程建设方案。
4.课题组成员活动对课程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讨,对课程开发建设的任务进行分工,完成项目教材、实训项目书、ppt等样张设计。
5.参加过课程开发的老师进行经验交流,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形式围绕本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与交流,共同促进的课题研究之路。
6.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与课程开发有关的理论知识、参加课程信息化改革专题培训以及lectera软件等信息化建设软件的操作培训,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7.以岗位培养为出发点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开发,是把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形式等引入课堂中,全过程由老师监督指导,利用仿真环境、模拟训练,达到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自课题研究以来,在专业实训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特别是参与课题研究的专业教师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当我们在教学中选择了合适的项目开展教学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的提高,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也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8.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上好研究课,是开展课题研究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在计算机专业迎接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视导中,课题成员崔婉萍老师开设的一节ps研究课《移花接木》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课题组长刘莉老师参加常州市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活动,通过充分准备及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协助,先后经过了教案评审、现场说课和答辩评比等诸多环节,获得了信息技术组的三等奖;王永红老师面向全市专业教师开设溧阳市级讲座《平面广告设计》 ;杨柳老师开设课题研究课图形创意《同构重生》内容设置精彩课堂气氛浓厚受到学生的欢迎;徐玲琳开设photoshop研究课《蒙版》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扎扎实实地上好课题实践课,以突出研究工作的重点,有效地促进课题研究的开展。
9.鼓励课题组成员运用论文的形式将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总结出来,徐青老师的德育论文反映出中职生职业能力的表象;刘莉老师的《浅谈在平面设计学生“三创”基地建设中的探索》与《浅谈中职生网上创业的可行性》、崔婉萍老师的《项目教学法在fireworks教学中的应用》、徐玲琳老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等,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是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不但能激发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而且能充实和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从而增强研究者的自信心。
10.有效地开展课程开发建设,将研究的成果及时发布在课程开发的网站上;在本课题的专题网站上完成课题各类活动资料的上传。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已初具成效。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应该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adobe illustrator cs5平面设计案例教程》与《纺织品图案设计案例教程》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材已完成开发阶段,在平面设计专业班级进行实践教学,我们将课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获取、设计与实施,至完成各种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案例中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通过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来论证课程开发内容的合理性。
《平面广告综合实践课》与《photoshop应用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开发正处于开发阶段,现已完成多个项目任务的开发任务,包含项目教材、实训项目书、相关课件等为一体的课程资源平台,充分利用最先进的软硬件资源、网络资源平台等完成课程开发建设;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择点试验,然后在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线在平面设计专业班级全面展开。要求有成果展示,要能体现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特征、使学生熟悉平面广告公司各职能的工作任务,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需求。
在课程开发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多种能力培养进行融合,引入企业的职能项目,使得课程教学真正地让学生体现了学是为了用,让每个学生能真正地认识学习的目的,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有技能的人才。现阶段我们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撰写了本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进行课题中期工作自查。
课题工作报告篇十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充分发挥再现性的特点,而且能够增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使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变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英语教师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实践证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与特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但又消失得快的特点,为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unit3《apurse》,我运用课件设计了一段动画小故事,钱包可以说话,有三个小朋友帮助它找小主人,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长时间集中,但却容易被形象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单词很生动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自己朗读或通过磁带的录音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这种教学方式较单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通过观看专门为课程设计的教学情景时,既可接受标准的读音训练,又能感知对话情境,通过反复看、听、读、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3.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
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世界各国的风情习俗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到,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单词、句子的游戏设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令学生目不暇接,玩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同时,老师作为指导者也倍觉轻松。
4.利用多媒体创设巩固课堂内容的情景。
在英语教学中,为兼顾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总想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作业,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习题的处理上,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条件。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这种创造性的、大密度快节奏的课堂结构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生动有趣,重点突出,艺术性强,信息量大,同时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多感官学习,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课文教学中在让学生读完文中故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适当的单词填空,以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随后又利用多媒体显示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扩展知识面。由此可见,在巩固学习这一阶段中,电教媒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大大减少写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接触多媒体的机会较多,运用的能力也很强,主要以六年级学生为主。
四.研究构想。
现在有些教师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远远多过有意注意,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能光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为当屏幕上的内容一幕一幕一闪而过,学生想记笔记恐怕都来不及,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又该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突发性问题老师也不能进行启发诱导,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只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或者说多媒体上的思路走下去,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再说,教师优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有着教强的感染力,精美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风格和个性的体现。这些都向学生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它是师生间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
2.不可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独尊计算机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是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一些教师在尝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将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录音机、教学挂图、实物、简笔画、幻灯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不要一味赶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让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有机配合,发挥其应有的长处。
3.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这是我们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时常犯的问题。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也就是说,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是计算机所不可取代的。比如:英语课堂上开头的导入或课堂中师生的口语交流,是训练学生听说的很好方式,而这一点计算机就无法做到。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课堂内容全部变为多媒体演示。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而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否则的话,教师一节课只是在点击电脑,如同一个机械的放映。
4.不能一课多用,应鼓励学生参与制作。
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对待课件不能用拿来主义,有些老师喜欢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或外出听课时带来的课件直接拿到自己授课的班级使用,这纯粹是“以机代人”“以机代教”,由此,由于我们学生的提问、回答与课件设计的程序不同,往往造成课堂教学的中断,英语课会失去原有的流畅、灵动。这也是不承认与尊重学生的课堂劳动,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为制作课件往往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避免这种情况,也为给学生创造锻炼学习的机会,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有时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课件,或录制一个场景.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并扫描到电脑中并录制了声音.在课堂上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录像,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倍感亲切、真实,兴致很高,很快便学会了,并要求老师下次一定要带他们也录一录,真是开心极了。
六.研究过程。
筹建准备工作,制定“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的研究”课题计划与方案,搜集和储备《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小学英语教育》等理论著作,储备必要的理论资料。
邀请校教科室主任帮助修订方案,进行开题论证。自己开始调研,听课学习,调查大家上课的方法,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3-20xx.11)。
这个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积累资料,自己在研究的基础上,准备上一节成功的高年级教学课,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实施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好札记,完成《英语教学中“巧”用多媒体的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各类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论文并推广研究成果,申请评估鉴定。
七.研究成果。
教媒体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多层次、多纬度地展现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学需要电教媒体,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收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制作多媒体课件,合理使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八.研究的思考。
(一)取得成效。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爱,有效地激发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兴趣。
2.通过研究,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3.通过研究,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
(二)存在问题。
1.转变教学方式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习惯此种教学,需要做好课堂的准备,难度有些大。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课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2.因为从六年级开始全面进行多媒体教学,感觉到时间还是不够充足。
3.本课题的研究还有些肤浅,要真正运用好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九.后续研究设想。
1.运用多媒体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2.要将这种方法推广使用,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征,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听课,共同交流,提出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3.通过研究我也看到了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成了一种挑战,应该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课题工作报告篇十一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研究课题。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们把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6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书面表达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初中英语网络教学设计模式研究”这一主课题,讨论适应于新课程网络教学要求下的教学方法,教师们通过初步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文献的学习、课堂的实践和反思,确定了以下三个课题:
课题一: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课题二: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题三: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筹划阶段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按计划进行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注意从平常的教学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不足的教训。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便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和教学。
2、实施试验阶段集体教研,个人深化加工。
3、完善总结阶段
要求教师对一年多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并撰写出课题研究论文。
经过三个多月的研究讨论工作全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们把“转变观念,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激励上进,群体提高”转化为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行动。
1、此课题深层次的研究与实践,尚须得到有关专家的帮助和指导。
2、有的教师存在“课题研究工作加重教师工作负担”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不高。集体教研工作还需加强。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力量,所以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校将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利用有经验的教师的带动,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下阶段将着手做好课题研究实验实施阶段的相关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如进行集体备课、公开课、研究课、教学设计比赛、写教学反思、课例分析、交流心得体会、写阶段性教学论文等活动。
课题工作报告篇十二
课题研究已进行半年有余,通过同组教师的协作努力,课题顺利进行着,对此,本人特做出如下总结:
1,教师理论水平等到较快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全组教师共同努力,阅读了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促进了课堂高效率,在实践的同时积极总结并撰写论文,确实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2,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课题研究与开展,学生能立完成只是结构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一次有效信息加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立体思维能力。
3,加强了师生的协作,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光靠老师的行动还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积极自主的学习起来,俗话说“教学相长”,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渐渐自主的培养起学习的积极性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以下是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
王柳明《返璞归真的文本阅读谈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师角度》。
第十二届五四杯一等奖xx年。
邵秋芳《有效朗读,精彩课堂》xx年“金帆杯”二等奖。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针对学生差异,在教师的有效课前指导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重视整体知识的构建的运用,提升自己对知识有效加工的水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在,有效指导过程中,要侧重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提供相关示范,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乐趣。
4,积累教育资料,撰写案例和论文。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指导助,特别是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引导,让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下去。特此表示感谢,本人将再接再厉。
课题工作报告篇十三
20xx年11月,我校承担了《写画结合培养低年级学生习作的实践与探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写作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那么写话也就成为低年级学生最恐惧的一项作业,如何能降低写话的难度,让学生爱上写话,有话可写,成为低年级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我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发现,每次训练学生动笔写话,都是正正规规的,可学生却觉得单调、乏味,无话可写,无从下手。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对写话要求过高,如规定字数,还要写生动,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提笔无言。加上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所以写起来难度就更大了,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应付状态。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写话中感到“易、趣、活”?如何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到的内容通过文字写下来就成为写话的难点。
虽然看到了这样的现状,有部分教师还是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大了,随着阅历的增加,自然就会写了。要么有的教师直接开始给孩子们传授一些写作方法,而这些方法难以被低年级的学生所接受,难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每次写话的时候,也是学生最头疼的时间。
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自然不对,但“拔苗助长”的方式同样也帮不了学生。因此学生的写话陷入了两难境地,怎样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写话,成为低年级教师最头疼的难题。
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我和其余几位老师于xx年11月申报了《写画结合培养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实践与探究》一课题,在低年级习作训练中,进行写话配画训练,让学生自己画自己写,达到画中有文,文中有画。
(二)理论意义:
1、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语文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习作教学定位于写话教学,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打通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表达之路,鲜明地倡导写话要以兴趣为首,表达自然的童心童趣,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刚入学的孩子从中得到乐趣。《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也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指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因此,对于孩子们的配画不追求是否完美,重在激发他们画的欲望。
2、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广大一线教师对低年级画写结合写话模式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认为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如果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
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的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对画写结合的实效性达成了共识。
(三)实践意义
1、画写结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2、画写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与自我需求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求’转化为愿望时,才能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强大动力。”画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使孩子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急于创作,乐于表达。通过画画锻炼了孩子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3、画画创作与写作过程具有共性。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首先,儿童画与作文在内容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又何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呢?其次,儿童绘画与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作文时,是对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写己之心,但不管以哪一种形式表达,都是学生心灵的表达。
其实文学与绘画结合,自汉代开始就有。苏轼评王维曾说过,体味王维之诗,诗中有画,欣赏王维之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成为民族艺术的一个特色和优良传统,至今还在发展。我们尝试与美术老师结合进行《小学低年级配画写话有效指导方法研究》课题研究,让学生为日记配画。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xx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拥有广阔的宣传阵地,比如宣传栏、校广播室,教师墙壁等。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观摩课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实验班的写画结合训练已很见成效,并形成“以画促写,配画写话”的写话模式,孩子们乐写、愿写,喜写,,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写话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仅仅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在日记本上,只能让全班五十几个同学欣赏,已经不是我和孩子们追求的目标。宣传栏校园广播这些好平台,为孩子们的“涂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欣赏,同时也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以便于孩子们取长补短,更好地参与到配话写话中来。实践证明:在广阔的空间里,孩子们的视野更辽阔,参与度更广,写话的劲头儿更足。两年时间里,孩子们张贴发表共计20xx余篇,有的孩子已经超过100余篇,虽说数量并不能代表着什么,但至少证明孩子们在不懈地努力,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有时也是长时间积累的过程。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1、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无法对学生的绘画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点拨,导致学生的配画总处于游离状态,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和美术老师进行协商,让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但总觉得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的指导存在有“两张皮”的嫌疑,不能使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写法指导上,真的有点“深不得浅不得”的感觉,“深”了怕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浅”了达不到写法指导的目的,这个力度还真不好把握。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学生的惰性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虽然孩子们喜欢上了写话,虽然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总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课题工作报告篇十四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x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x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x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
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
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x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课题工作报告篇十五
本课题从20xx年12月开始通过文献分析,掌握班班通应用效益相关资料,利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首先对学校管理、软硬件环境、资源共建共享、应用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问题解决提供前期准备工作,再到20xx年4月开始依据上一阶段得到的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入课题申请和研究阶段,利用系统方法构建出班班通应用效益与传统教学融合的具体策略,通过讨论研究、论文撰写和课堂实践描绘出推进班班通效益的模型。在得知课题得以立项后,本课题组所有成员欣喜若狂,学校领导特别重视,马上组织了开题大会,邀请了县市级专家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研讨今后课题研究步奏和具体的实施过程。经过将近一年半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凭借一线教师的有利条件,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及在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班班通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年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如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和展示本课题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一年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很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成果、课题组活动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
研究课题,就必须多途径地学习理论知识。于是本课题组在开题之初就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了《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xx版)》;《新课程中的教学技能的变化》;《课程研究方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多媒体学习环境的构建》(王清、黄国华)、《媒体组合和学习步调对多媒体学习影响的眼动实验研究》(王玉琴、王成伟)、《多媒体学习——视觉信息与言语信息的系统整合》(苏爱玲、侯继仓)等理论书籍。
通过理论学习使实验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将“班班通”正确灵活地使用的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打造真正的教师省力,学生轻松的优质课堂。
为了“班班通与传统课堂的融合”课题的顺利开展和研究,以及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日常教学服务,提高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和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我校在多媒体室于20xx年6月5日进行了班班通应用的培训。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此次培训活动,第一时间为课题组请到班班通设备厂家和县一小的班班通使用专家到校授课,本次培训全校组织中青年教师共有30名教师参加,参培率达100%。
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热情饱满,老师们倾听认真,讨论热烈,改变了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畏难情绪。尤其一体机的直观性和易操作性,以及多种教学软件的介绍,使大家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兴趣浓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为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在班班通使用于课堂中,精美而内容丰富、实用的课件能给完美实现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学和传统教学的融合起到非常重要的重要。在6月底,本课题组又积极联系县计算机专家到校讲课,为全体成员和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课题制作的技巧。在授课专家的倾力传授和悉心指导下,全体参训成员认真学习,用心摸索,在课件制作方法上有了长足进步。
一切真理皆源于实践。20xx年9月省电教馆举办了江西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从校级、镇级、县级、市级到省级层层选拔。本课题组认为这正是我们磨练自己的在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融合,达到优势互补,创建优质课堂的良好时机。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尽心组织下,本课题组全体成员群力群策,认真备课,反复修改,反复磨课,将之前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结合。最后,本课题负责人兼课题组长邹利群顺利进入20xx年宜春市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荣获语文组一等奖并获得省级三等奖。课题组副组长张美华在20xx年全县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小学数学组三等奖。
“教坛新秀”称号。课题组成员李青也在本次比赛中获得综合组多项一等奖和二等奖。
通过几次比赛,本课题组对于“班班通”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它是实现传统与现代教育结合的一款全新的、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教学工具,它既继承了普通黑板这一教学手段的优点,又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特别是它在交互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启发式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的多功能性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发挥“班班通”的辅助教学优势,将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活动总结后,成员们积极思考今后应如何更好地将班班通和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融合,探索一条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优质课堂新路子,撰写了一些论文并获得多项市级殊荣。
1、教师利用班班通资源上课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2、课题组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班班通环境下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并撰写了一些优秀论文,制作了一些精美的优秀课件。
3、初步开始实践建构以“课前资料搜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查阅——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课堂小结——课后拓展”几个环节的班班通环境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4、获奖成果
课题负责人邹利群:执教的《美丽的小路》一课在20xx年宜丰县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小学语文组县级一等奖,在20xx年宜春市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市级一等奖,在江西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省级三等奖。
在20xx年全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荣获电脑绘画类市级指导二等奖。 论文《电教媒体让语文教学插上愉悦的翅膀》在20xx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荣获县级论文类一等奖。
在20xx年宜丰县“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中荣获“宜丰县教坛新秀”称号,其中第一轮教育理论比赛中获二等奖,第二轮信息技术比赛,第三轮说课比赛,第四轮上课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肖蕾:在20xx年宜丰县“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中指导12位老师荣获一等奖,4位老师荣获二等奖。
张美华:论文《浅淡农村发展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在20xx年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市级论文类二等奖。
多媒体课件《分数的意义和产生》在20xx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报告资源展示活动中获市级三等奖。
20xx年获“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比赛二等奖。
在20xx年全县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获小学数学组三等奖。
李青:20xx年11月,全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中,“电脑绘画”类指导壹等奖
20xx年9月,全县“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信息技术组”教学理论比赛荣获二等奖
20xx年11月份,全县“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信息技术组”上课比赛荣获二等奖
阳秋萍: 20xx年 《三角形的面积》课件在20xx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0xx年 《蓝色的树叶》课件在20xx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20xx年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在20xx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0xx年 执教的《平移和旋转》 全县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 获得“一等奖”。
况晓珍: 20xx年《黄山奇石》课件在20xx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获得宜春市“三等奖”。
20xx年《where is my ruler》课件在20xx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获得宜春市“二等奖"
五、
1、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和拓展延伸学习的能力需要提高。
2、课题组缺乏外出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机会,研究的深度还需进一步挖掘。
3、今后应加强建构教师、学生和班班通资源交互协作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信息库资源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学习素养。
课题工作报告篇十六
麻田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学制,是江西省摔跤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我校向江西省基地办上报的省级小学体育课题。该课题于20xx年12月立项,历经近2年多的研究。两年中,我们以摔跤运动为依据,围绕此课题所蕴涵的主要目标“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实践研究,已完成各阶段的实践与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从新课标理念分析
体育课程标准中阐明,小学体育的课程价值是从四个方面体现: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健康快乐的心智。从身体上与心理上两方面结合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2.从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在传统教材上,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达标为目的,忽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校没有按照国家体艺2+1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充分重视体育给学生成长带来的益处。
3.从研究状况分析
在国内同类课题中,有关体育方面的课题有不少,但是针对单项摔跤运动研究的课题不多。我校《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有关如何在学校开展摔跤运动,发挥摔跤运动育人功能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各地各校都开设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在研究农村小学特色课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如何将摔跤运动发展成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方面还没有发现有系列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校就想在理论和实践中去探索出摔跤课程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打破千人一面的单一局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快适应目前课程教材改革的需求。体育老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了解青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应了解自己传授的年级,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掌握全体学生的共性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如体型,体重,个性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教学中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对不良品质及时纠正,使学生的个性不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人不仅要投入较高的体力和技能,而且要求有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需要反复持续的努力,向各种困难作斗争,可以培养顽强,果断,坚毅和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个特征都是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
1、开发、优化“摔跤”课程资源: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开发、改造、优化摔跤课程教育的资源。
2、锻造“摔跤”教师,一支具有“摔跤”精神特色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的品质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3、培养“摔跤”学生:我们的研究目标决不是指少数人或部分人具有某种技能和本领,而是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延展自己的摔跤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使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得以牢固掌握。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1、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即摔跤训练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考核
2、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的研究
3、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4、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编写摔跤技能教材的研究
摔跤是一项运动,在本地适合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因此,学校应尽可能的整合教育资源,开发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针对学生的体能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一、二、三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在实践中做到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注重兴趣的培养。
四、五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教材,及摔跤基本功的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素质及兴趣的保持。
六年级:挑选或编写摔跤技术性较强的教材,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技术,注重摔跤实践的运用。
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体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学校开设摔跤特色课程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综述论证,学习、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证本课题研究定位准确、方向正确。
(一)组建课题研究机构
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教科研,并由学校教务处指导和协调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健全了体育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成立了以朱志辉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工作实施全程管理。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步骤
本课题实行分段进行研究,定期汇总。课题研究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方案,明确任务
2、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3、编一套摔跤操
4、邀请省、市摔跤教练邀请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座,让教师对摔跤与教育教学形成特色模式的思想上提高认识,并有足够的理论保障。
5、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1、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
2、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3、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的研究
4、开发校本教材
5、公开课课例研讨
6、完成第二阶段实验报告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1、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
2、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教案等进行归档、整理
3、完善校本教材
4、公开课课例研讨
5、完成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立足学校校本课程,搭建师生展示平台
以省体育局局长刘鹰题写的“体教结合,培养人才”八字为办学目标,立足校本课程研发、打造摔跤传统学校、构筑师生幸福乐园之路,确定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体艺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按照“一体两翼”的素质教育发展模式,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之下,根据每个人的兴趣与特长,全员参与到摔跤、乒乓球、舞蹈、书法、英语、手工制作、音乐、田径、篮球九个校本课程当中。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满足,老师也品尝到了课改的乐趣。
现在每天下午4:00—4:30走进麻田小学校园,丰富多彩、阳光动感的校本活动课堂就会呈现在大家眼前。极大的激活了师生创造的潜能,全面实现了课程开发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双赢”,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
2、积极促进摔跤项目优先发展,狠抓科学训练培育优秀人才
体教结合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而科学的训练和管理是学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保证。麻田中心小学通过“四个到位”管理措施,高度重视摔跤科学训练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多方来协调----人员安排到位。学校建立健全了摔跤传统项目工作的管理体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体育教研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严格按照《麻田中心学校摔跤传统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确保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领导管理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教练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人人参与到位的良性管理体制。
纳入课程表----时间调控到位。把每天上午、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两节连堂的安排纳入学校的课程表与作息时间表,确保了专业队每天的训练时间。现在,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每次80分钟的体育课,每天4:00—5:30的专业队训练都开展的井然有序。
老师与班主任,做到师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活动更规范----组织形式到位。学校的年级、班级之间比赛每月25号举行,其形式多样,既有班级、年级之间的摔跤操,集体基本功团体对抗,又有队员之间的个体比拼。每年6月份的校园艺术节、10月份的运动会,摔跤是必须进行的规定项目,现已成为我校竞技场上的亮点与特色。并且学校的摔跤舞蹈多次参加省、市、县的文艺演出,获得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课题工作报告篇十七
实验中学 李宁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是在课题研究工作结束时,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而写的书面材料。
注:
1、研究工作报告是对研究工作做事务性说明,而非学术性说明。就是“工作总结报告”,属于工作情况汇报。
2、与课题研究报告的区别:课题研究报告是在某一课题研究结束进行结题时,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表达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其主要目的是在于表述研究成果和推广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其主要作用是:
在进行课题研究结题时,专家组通过听取或阅读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了解课题研究工作的历程。
三、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结构
主要有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的主体部分是撰写的重点。
关于《》的研究工作报告
前言
正文 课题研究的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研究的方法 主体 课题的研究过程(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结尾
标题
标题的写法一般在原课题名称前加“关于”二字,在原课题名称后加“工作报告”等字样。
例如:关于《小学研究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报告。 正文
正文有前言和主体两个部分组成,写作要求如下:
前言部分:主要概括说明所研究的课题是什么课题,从什么时间开始研究,到现在经历了几年。
例如关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研究》工作报告的前言:
我校承担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研究》课题,从20xx年3月开始研究,至今已历时三年。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主体部分: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其中课题的研究过程是写作的重点。
(一)课题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研究方法的写作内容与课题研究方案的相关内容基本相同,写作时注意参考相关内容。
(二)课题研究过程
这部分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写明课题研究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各个研究阶段的具体情况。
1、准备阶段。主要写本阶段做了哪些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研究方案的制定、责任分工、开题会等。
持续提升,增强了学校的核心教育竞争力。
在课题研究中,首先,大力组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者师资库。一是聘请有关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作为我校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顾问。二是邀请我市教体局、教研室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进修学校的培训教师,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三是精选骨干教师中从事教材研究、课型设计、课件脚本的编写、教师培训等工作。通过外聘内选,我们组建了本校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师资库,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培训者队伍。
其次,积极构建校本培训课程。我们以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开发研制的“新课程教师培训资源包”和“学科培训教材”为教师培训的必修教材,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同时,订购了《新课程教师培训》、《校本教研》、《走进新课程》、《现代教育学》等大量图书,在《人民教育》、《当代教育科学》、《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等专业报刊摘选精品文章,印发给广大教师,让教师进行专题研修;另外,还要求教师自行选择自学研修内容,规定教师的学习量,定期抽查教师的学习笔记。这样,不仅有效地构建起了必修、选修、自修相结合的校本培训课程体系,而且通过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三条途径,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方式:一是“专题研讨式”培训。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解决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和实践的结合问题。由各级教研人员牵头组织,分组进行研讨,对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研讨、讲座、观看录像、典型案例解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二是“行动研究式”培训。在行动研究中,针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把培训和研究整合为一体,进行专题研讨。这种培训形式,倡导培训者与参与者围绕课改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平等交流、对话,并针对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是“案例分析式”培训。由培训者给实验教师展示典型课例或其他案例,引导大家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去剖析、研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的认识,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第四,广泛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研、训、学、教“一体化”的原则,努力探索教研、教改与培训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运行机制,认真组织了新课程四课型(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实验课)达标、优质课评选、集体备课、教学诊断、案例评析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促使广大教师的教学沿着“达标求规范、优质求提高、创新求拔尖”的轨迹层层提升;深入开展了语文“大量读写”、物理“反思教学”、数学“小组合作”和化学“自主探究”等教改实验,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探究教学规律、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
课题工作报告篇十八
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
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抽样数据,推算出当年十四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约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981万人。20xx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xx万人。
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案件时有发生。
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可以说,无数农村留守儿童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面对着数以千万计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试问: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漏算了一代农村儿童的代价?正如相关专家所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是独靠农民自己来扛。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未来。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仙居是荆门一个偏远山乡。全乡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全乡现有中小学5所,小学教学班28个,中学教学班15个;全乡中小学在校学生1795人,其中小学生948名,初中生847名。全镇2.5万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达1.2万人次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含学龄前儿童)总数达600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每年外出务工人口已超过全乡总人口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我校20xx年12月被荆门市授予“示范家长学校”称号,20xx年5月,仙居中心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找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通过实验,探索出仙居乡区域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途径,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工作。
——通过实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培养留守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验,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通过实验,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完善我校的德育工作。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仙居乡区域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探求影响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种种因素和改进办法。搜集资料综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整理资料采用教育统计法、枚举证明的分析方法等。
具体说来,本课题针对调查出的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问题采取以下几点实验方法: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5、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二)课题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如下:父母一方在家有47人; 父母双方都不在家有55人。 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有68人 与姑姨等亲属生活的有34 人。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从统计表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居多。其中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占多数,占该类的66.6%。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较少。其中留母亲在家看护的占多数,占该类的75%。留父亲在家看护的较少,可以看出,父母单方在外地务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父亲为主。从留守儿童的性别统计中,我们发现,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男同学居多;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女同学居多;反应出父母在外地务工的心里:“把女孩子留给间接监护人照看父母比较放心”。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各年级的分布情况。
一年级9人; 二年级11人;三年级18人; 四年级19人; 五年级21人; 六年级24人。
仙居中心小学共有留守学生共102人,占总学生人数的18.34%。从各年级留守儿童的人数上看,留守儿童在中高年级人数居多,占中高年级学生总数的近4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留守人数最多,留守率高达34.7%。从性别上调查发现102名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要高于女生人数。除四年级外,其他各年级男生人数都略高于女生人数,六年级男女生人数差距较大,男生比女生高出11人,近女生的50%。
(2)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从调查统计的信息中我们发现: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共47人,少于父母双方外出人数,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55人。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级,一二年级的人数最少。可见,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留守儿童年龄偏大的,父母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父母在外出务工前,充分考虑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监护人监护而照顾好自己的问题。
(3)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家庭对教育的认识:认为学习重要占34%;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占16%;认为读书主要是父母尽义务为子女混文凭占37.5%;认为顺其自然占12.5%。 直接监护人教育 对学习要求严格占35.6%;无时间顾及占47.8%;任其自由发展占16.6%。 隔代监护人教育 76%认为是迫不得已;重养不重教占73.3%;重教而力不从心占26.7%。
(4)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们通过家访、个别座谈、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学科成绩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具体信息统计如下:
学习优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有22人; 较差的有44 人。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的趋势。学习状况在良好和中等档次的人数仅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30%,而且这种现象在三、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表现最为明显。从各年级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状况的人数上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高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三、六年级学习状况较差的人数最多。
2、抽样调查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
(1)查找课题研究典型,选取研究样本。
我们在中小学各年级留守儿童中分性别、学习状况(校内、校外)、家庭监护状况等因素,选取学习状况优秀、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儿童(抽样50名)进行深入调查。
(2)编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根据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参考课题的调查问卷资料和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别从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对教育的意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期望(包括生活期望、学习期望和心理期望三方面)三个板块来设计调查问卷的题目,以选择和判断题型为主,适合所有留守儿童的调查。
(3)对研究样本(抽样50名)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对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半文盲人数占总数的3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8%,主要是祖父母。这类监护人基本无法指导学生的家庭学习。从学习习惯看,监护人的学历越高,优秀学生占的比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因此,监护人的学历高低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
父母外出情况对留守儿童习惯状况的影响。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明显比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差。前者的优秀学生率仅有18%,而较差学生率却达到46%。后者优秀学生率达46%,较差学生率为27%。在深入的调查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有同感,父母在不在孩子的身边生活,对孩子生活、交往和情感尤其是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与态度比较。
调查结果分析:在学习兴趣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比“爸爸一人外出”打工儿童低,但比“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儿童高。相对而言,“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儿童学习兴趣最弱。此类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应当引起人们更多关注。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比较。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很了解自己”,只有4.1%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这说明儿童总体上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但相比之下,留守儿童自我了解的程度不如非留守儿童。超过一半(56.1%)的孩子“很自信”,39.7%的孩子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自信,4.2%的孩子感到“不自信”。同时,近一半教师(47.6%)认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要比非留守儿童差一些。这说明,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尽管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仍有接近一半(43.9)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同时,19%的孩子有自责倾向,喜欢责备自己。这反映了农村儿童较严重的自责倾向。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比较。
在留守儿童中,接近70%的孩子有“很多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34.1%的孩子则没有这种密切的人际关系;一半以上的孩子能在新的环境中很好地与人相处,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比非留守儿童稍差。在“有很多朋友”方面,留守儿童少于非留守儿童;在“不信任别人”方面,留守儿童的比例更高。需要指出的是:少数儿童(包括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信任缺失可能与其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有关。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绪情感比较。
大部分农村孩子在生活中有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1/3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其中4%左右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分别为4.1%和4.8%)。相对而言,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比非留守儿童要差得多。14.5%的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孤独感;12.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恐惧;6.8%的留守儿童有抑郁倾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22.7%的孩子有过敏倾向,“对一点小事都很敏感”。总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恐惧感和抑郁感都要比非留守儿童高。
教师问卷显示:46.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抵触情绪比非留守儿童要强一些。总体来看,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消极情感。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农村留守儿童中近1/5的孩子比较冲动,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力,超过6%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敌对性,“经常想大喊、打骂人、摔东西”。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较低,与“父母都在家”的孩子以及“爸爸一人外出”打工的孩子相比,双亲留守儿童在某些行为问题上更为突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做事不能控制自己。对监护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双亲留守儿童比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爸爸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经常与人打架;双亲留守儿童比“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妈妈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有撒谎问题。可见,在行为问题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更加值得人们关注。课题组访谈发现,很多教师和校长反映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在打架斗殴、迷恋上网、小偷小摸等方面比较明显。这些孩子的教育是学校“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