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州的散文诗(实用1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州的散文诗篇一
我不是苏州人。
我喜爱苏州评弹。
我是刚刚喜欢上的。
吴侬软语那软绵绵的腔调我特喜欢。为了能听到原滋原味的苏州评弹,我曾大老远的从千里外的苏北专门跑到苏州山塘街老戏台那儿听评弹,可惜苏州评弹操吴语,结果一句也听没听懂。这便让我对她一直敬而远之。前日(记不清是哪一日),实在闲的慌,打开中央戏曲频道,可巧苏州评弹节目,戏刚刚开始,演绎的是曹禺先生的名著《雷雨》,演绎者(姑且这么称呼他们)也恰是苏州的名家。不知是因为对苏州评弹心底的模糊喜欢还是对《雷雨》的一贯喜爱(即使是爱屋及乌也说不清谁是屋谁是乌),我居然再没有换频道的意思。谢天谢地,屏幕上有字幕,我能看懂,我也能听明白了!那柔婉的三弦,那清越的琵琶,那绵软可口的腔调……怎一个“爽”字了的!我心里想:苏州评弹,我终于找到了让我爱你的理由了。就这么一直的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直至曲终人散,我仍意犹未尽。
我之所以爱看苏州评弹,还因为我不可告人的“爱美之心”。老早老早我就知道“苏杭二州出美人”,到苏州跑了几多趟,种种原因没机会细赏苏州美女。看评弹,是绝佳的机会。不知是苏州果真俊男靓女实在多,还是鄙人实在不够上档次没见过真正的俊男靓女。在我眼里,那些个在台上捧琵琶、操三弦的评弹演绎者个个都是那么温文贤淑、风采照人。我就想,苏州评弹界在收徒授业的时候是否要经过比较严格的面试关——凡是不够靓、不够帅的主儿谢绝入行。反正甭管怎么着,那些个登上评弹舞台的角儿,特别是女角儿都很养眼,最起码最起码不会造成视觉污染。有时候,我也私下感慨:太湖美,太湖养育的人儿更美!苏州评弹的演绎者们不仅人美,衣着也挺光鲜。男人不说,都是清一色的长袍,文雅斯文,很有些国人的传统。女士们的穿戴可就考究的多了去了:各种花纹、色彩、质地的新式旗袍,很很女人味,很很苏州女人味、很很中国女人味、很很东方女人味!
但是,品味苏州评弹如果仅仅停留在听吴侬软语、看苏州美女的层面上绝对算不得真喜欢、真欣赏、真在行、真高手(本人不敢妄称高手)。苏州评弹的内在美还应在它的戏词上。鄙人没经过专业性的研究和考察比较不敢下权威论断,但据我对其他一些地方戏的了解,戏词能和苏州评弹的戏词叫的上板的还真没见过。我不知苏州评弹与昆曲有没有亲戚关系,如果硬要我说还能有什么戏词堪与苏州评弹相媲美,愚意只有昆曲了。
苏州评弹最最令我赞赏的应是她的角色塑造。也许这么说并不确切,有人可能会说我外行:苏州评弹只是评书、弹词而已,谈不上角色不角色,弹词演员不过是在演绎故事和角色。其实,我的赞赏也正是因此而生的。别的形式的评书、鼓书、快书、琴书等等讲说者、演绎者大多停留在说“书”的层面,但苏州弹词的表演者在说“书”的同时,也进入了“角”的内心世界、倾诉者“角”的内在情感。就以我所看到的《雷雨》为例,许多的细节和情节简直让人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在“说书”还是在“演戏”。语气语调的把握、人物情感的揣度、场景环境的拟设……叹为观止呀!有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错觉,演绎者是在演绎故事吗?他们不是在明明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诉求吗?戏里戏外,无障碍出入,只有嘴上功夫没有高超的“演”技应是无法做到的。而且,演绎者们在“演戏”时是绝对不操吴语的,纯正的普通话!相信不懂苏州话的观众也会喜欢的。
苏州评弹了不起的地方还在她的时尚。衣着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很具有传统和时尚的因素在里面。她的语言其实也是与时俱进、时尚新潮的。论理说,苏州评弹作为地域色彩浓郁的地方戏,其语言保有地方性特点,继承并发扬地方性特点应是她的“本职”抑或“天职”。但苏州评弹在我看来似乎有些不安分,或者叫做不守本分,她一点也不排斥时尚。在苏州评弹的演绎过程中我们不时能见到“理解万岁”之类的新词或者次新词的身影儿,而这类时尚新潮的词儿也总能在最需要最需要她们一展容颜的时候来个“华美转身”,立马就起到取谑观众、提神醒场的奇效。
最后不能不说的是弹词编写者的匠心和大手笔。为适应听众的需要,编写者们创造了由三四回书组成的中篇形式。这种中篇大多都改编自名家名著,例如前面提到的《雷雨》。但是,你如果认为苏州评弹只是原原本本的在演绎话剧那就大错特错了。改编者自有自己的构思和匠心,在改编过程中他们既不迷信所谓名家更不拘泥于原著的结构,而是刻意寻求最适合弹词的表达形式和结构安排,进行第二次创作。通俗地讲,改编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名著的精髓,也最大程度的诠释了自己的理解,更最大可能的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苏州评弹的舞台虽小,但她做的是大文章,天下文章。
苏州评弹,我喜欢。
苏州的散文诗篇二
江南(一)
徜徉在宋词的意境里,很古典地品味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氛围里,身心让黄鹂婉转、燕子啁啾的软绵绵的江南紧紧缠住。周太王的长子泰伯自愿放弃王位迁居被称“荆蛮之地”的江南垦荒,在今天的无锡梅里建吴城,转眼三个春秋,曾经沧海之后,“荒蛮之地”竟成“梦忆之境”,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令无数文人魂魄销。
江南的风是轻的,只撩人表面,只让人感到它掠过而已;江南的雨是疲惫的,倦怠的,无法爽快,仿佛不想从寂寞和沉睡中醒来;江南的山是灵性的,虽无质感、缺霸气,但能聚人气,育一方深沉;江南的石是女性的、柔软的,年久日长以后,光洁如玉,裸露出一种性感和占有欲;江南的田野总是滋润,但却害羞,拒绝展示赤[和谐]裸的胴体,故难见肌肤与刚毅,所有的隐私化为色彩斑斓;江南的桥是装饰,是风景,是理念,是哲学,欣赏和被欣赏都在其中;江南的河是气量、是心胸,拒绝所有的不公,气势汹汹的官船,富绰豪华的商船和简陋寒伧的夜航船均被无私地承载;江南小镇清一色的青石小街,精品深藏于小巷,老底子叫做“弄堂”,弄内偶尔的门楼是一个镇的猜想或秘密,古镇的神秘由此生发;江南的古井直通历史深处,井不管深浅,只要常用,定有碧水,只要细究,必有经典,井的传说与故事,屡屡验证江南小镇为何藏魂隐魄。
在江南看生活,只有美丑,无所谓对错;从生活看江南,依旧魅力无限,风情万种;从世俗看生活,还是江南的好。
江南(二)
石板小街作为一种文化,是汽车时代以前和帆船以后的事。人在这里适合过闲云野鹤似的生活,一定不是他的本意或初衷,长袍马褂、青面布鞋并不昭示着博学,是一个生存方式。马致远钟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安逸生活,张志和神往“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隐逸日子,杜牧不忘“十年一觉扬州梦”的风流往事,李煜长叹“一江春水向东流”,落难君王梦江南。即使是布衣少女,“采莲南塘秋”,即使是匆匆旅人,“路长梦短无处寻”。邱迟看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江南旖旎的风光在清丽的词句中跃然而出。陈寅恪学贯中西以后,回眸江南,宛若依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少妇。张大千眼里,江南生活在水里,烟雾飘渺。
西湖太湖秦淮,一条鲜艳的血脉,流淌出了江南精华,流到宋人那里,江南成为一种人生范式,一种天堂式的境况。我呱呱坠落在江南小镇,一生未曾离开,却几乎访遍所有小镇发现江南小镇们一个模式,平静如太古,码头酱坊、药铺烟店、酒楼茶馆、小桥石岸,组合成江南小镇的基本格调,小镇上屋檐不敞,住家不多,不远便见田野,农舍俨然,依稀耕种人家,在江南过日子,调理得好,很有些神仙味,不会有局促悒郁之感。
牵一根柔肠在小巷里转悠,摆脱不了一水幽远。江南文章永远的不能做完,即使想做。江南的城镇倘若要作细品,内涵不能觅得,石拱桥、石驳岸、踏级入水的石阶、依水而立的宅第、沿河而去的街巷、柱廊翘檐的街楼,高墙深院与沿街骑楼连成一体,高低错落有致。大户人家一般藏于深巷,青石板将华贵铺进,雕花门庭,石柱石阶庭院中透着古朴秀美之气。住宅高敞宽大,木质长棂窗扇,广漆楼梯地板,主人不管有无学问都有附庸风雅的爱好,旧书字画、雅致古董、盆栽小景,直往悠闲上靠。风景远逝以后,追忆起来,会起一种莫名的沉郁的怀旧幽思。在这样的地方养性,可以深藏虚谷,可以不偏颇也不逃避,不焦躁也不颓唐,可以做些怀抱清旷的事体。再贫寒的人家,日子照样过得滋润。
江南(三)
江南河湖的烟水芳草,依湖古城的迤逦气韵,傍水青山的松风幽径,修竹清池,构成江南山水的倾情之美,构成这温柔富贵之乡、大雅与大俗共融之地。
江南的古村落,行走得慢的,与时代失去了联系,作为一种标本存在,但居住者却是鲜活的,现代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用一种不敞开的开放姿态欣赏着自足。江南的树木不乏千年以上,樟、槐、榆、松、银杏、黄杨,都喜欢成群结队地遮掩着大地,将古典呵护。
江南的水散发在空气里,湿润的气息让男人不能为英雄,女人极易为狐狸精,令世界销魂铄骨。顺着江南小镇的小弄走进时间深处,会发现青苔都很古典,苍藤的长茎盘根错节在历代生灵里,人类所有的轮回被高高挂起,让后人欣赏嬗递。
江南老妇人信奉王母娘娘、观世音、张天师,不指望奇迹出现,时不时叙说些遥远的、老掉牙的动人美妙的故事,只痴想着来世投好胎。
江南的老男人季节,不问时辰去未来,饮个烦南的茶馆低檐、弹、烟雾、水汽活中顺从老婆、尊的生存方式。
江南园林,置身假山石径、池塘水榭、亭廊楼阁之中,雅赏寺塔幽巷、烟柳鱼桥、户盈罗绮古韵,江南园林那种雅致堂皇,宏深富丽,回环繁复,吐纳近远,剔透玲珑的文化流韵迷人之至,比起水乡小镇,另是一番天地,江南园林洋溢的浓重的文化气息,令人忘俗。杨柳青青、蜜蜂蝴蝶、人面桃花、风流才子、外婆桥永远摇不到、童年的阿娇永远不会长大,这大概就是江南情节。
江南(四)
江南的山虽没有拔地横空盖世凌人的孤苦和傲气,虽不能让人虔诚让人顶礼膜拜让人诚惶诚恐。但江南的山是人性化的,溢着灵气,游江南名山不会有前路茫茫、孤旅天涯的体悟,因为江南山重水复,移步换景,山不转水转。观江上渔火,沐林间轻风,心境自然是不错的。置身于这诗化的群山,很有些道骨仙风的体悟。山道弯弯,偶见山居人家,修竹绕屋,溪水边草木滋润灵秀。站在山顶看世界,小溪澄、小桥横、小雨冥、小亭冷,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零零碎碎河,隐隐约约屋,清清白白云,朦朦胧胧雾。一江春水穿山而去,横江泛舟,竹筏悠悠,青山古河,渔火远树,恍若渔人入桃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江南文化在整体上给人一种甜软温馨,男士文弱精明,女子娇嫩柔美。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徐缓悠远。歌舞如荷花仙子,采茶扑蝶,柔和清丽。轻歌曼舞、甜润细腻的女子越剧只能在江南土壤成长。美学上讲,江南文化太过秀气,无不透出一种阴柔美,比起北国“骏马秋风”的阔大气象,江南的“春花秋月,暖雨熏风”显得太过纤弱、细腻、委婉。
没有如泣如诉的塞外狂飙下如旗如歌的号角;没有猎猎雄风下遮天蔽日的滚滚烟尘;没有叱咤风云扶摇直上的强悍之力;没有沸沸扬扬的卷帙和荣枯跌宕的故事;没有坦荡从容的风骨;没有弥漫腾升的苍茫大气。
北方仅凭风的遒劲尖厉,便将北人的胸怀磨砺得更加粗犷宽广,雄劲剽悍;任凭风的利刃刺破耳目,镂刮脸面依然如故。北土是苍鹰的故乡,江南是灵鸟的窠穴。难怪鲁迅不悦:“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但小气。”“满洲人住江南三百年,连马不会骑了,整天坐茶馆”。
江南(五)
品味江南,极易迷路。倘若在江南做文士,会被闲情逸致俘虏。在粉墙小院内挂只画眉笼,种些葡萄石榴花草,或读书作画,玩棋赏桂,或手捧茶壶,落脚亭榭,或嚼曲含香,吹笙聘月,品茗谈艺。这里没有圣朝气象,连气息也属轻柔悠扬,频出唐寅一类的才子:“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江南的固执在放浪、在纤巧、在落拓、在孤傲中散开。
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出大家怕是不能,只能出玩家。江南自古多名士,多狂客狷士,名士中多眉清目秀者,着白绢纺裤,举止风流倜傥,飘逸如玉树临风,不善先锋,只求逍遥、雅玩,士大夫阶层腰间必佩美玉,以示气节清高。
山川英气不属于江南,出徐文长、祝枝山这样的才子,也只能属于水文化滋养的精灵,无法酿出气候。即使当一介草民,偶尔也要圆一回风雅梦。江南土壤膏腴,遍地细粮,珍珠般米饭,莹白喷香,百姓们自诩为人间天堂。民间崇尚虚无遗世,在那通幽的巷衢里,那些自命清高的儒子们喜坐在古屋的阴影里,透过格窗,看那古老垣墙上的斜阳,目送多少唐愁汉恨,多少烟雨蒙蒙,吟六朝芳草,忆一曲秦淮。在春光深锁、满园浮藻、浓阴匝地、阴气逼人的深深庭院享受那份苍凉,那份深邃的幽雅。
江南(六)
江南不只是绿色的角逐,这里可以看到物化的主动,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人之意外的观照可以在江南见得。
江南这块灵地,是上苍精雕细琢而成。因而太过精美,太过雅致,太优越,便少了残缺美,少了沧桑感。在这样的文化感召下,使得江南文人隐士只求半隐半显,生活逍遥,本性保持无忧无虑的快乐,倒是合了江南文化情调的。唐代名士张志和遭贬遇赦后浪迹江湖,隐居湖州西塞山,自号烟波钓徒,追求“菰饭薄羹”之生活,“上祀祓禊”之风流的自我形象,其《渔父歌》得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名士倡和,使人想起兰亭诗人的绰约风姿和隐逸精神来。张志和独钓寒江,“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很有些姜子牙和严子陵味道。“大隐隐于市”,如余秋雨所说:“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江南走出去的状元、进士一般都活着,在太湖一带古镇的深巷里,冷不丁就会遇上那衣袂飘飘,背影长长的睿智者。周庄的银子浜曾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弃官归里后垂钓之地,也是唐代曾任苏州刺史的诗人刘禹锡遭贬后“优游而揽胜”的去处。南宋大词人姜白石为江南水韵浸染,求得“蓑笠寒江过一生”,在云鹤沧浪烟雨间寻求寄托,那遗世独立的出世之思悟得“幽韵冷香,清空精远”的意境。静住水乡小镇,悠闲倒是悠闲,能忘却尘俗烦忧和得失宠辱,然人生志向也一同忘去。
江南(七)
江南的时间不太流动,孔子不宜在江南的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江南的固态无所不在:城楼、牌坊、石板路、屋檐、井栏,甚至连河道的淤泥、屋檐的墙灰都有些唐宋气味。江南的年代是河流,江南的日子是缓慢的,在江南游走,只剩下韵律。
江南早春的河面,常有飘渺的雾气,如同妖气,古有传说江南是出妖精的地方。吴承恩在长兴为官三年,“妖雾”倒是给了他灵感。然梅季的江南气息是极不好闻的,是那种霉变、陈腐的气味,极伤地气的。江南雨,细碎的可以成雾,可以成汽,梅雨天把大地糟蹋得一塌糊涂。江南的雨下得很不干脆,毛毛细雨一下几天,遍地潮腻腻的,屋里散发着霉熏熏的气息,屋角、墙角生出一层层绿苔,瓦罐底出白霜,衣物散发一种怀旧的霉气和阴气。那种腐臭味久久不去,令人头昏体酸,心烦意躁,想抽支烟也吸不出半缕青丝。天长日久,潮潮腻腻,滋生真菌,江南人因此得些极伤元气的怪病,诸如皮癣、脚气、湿疹之类,直痒到骨子里。难怪人说:“习惯了这窝囊的日子,习惯了做窝囊的人。”
这样的文化积淀,使江南人成不了大气候,成不了大家,不能达观如老庄,习惯于依附强者翼下,精练于圆滑变通中和之中,精明练达,阴柔胆小,急功近利。这倒是应了郁达夫的说法“吴越国人一向好战,坚忍刻苦,富于智巧,自从用了美人计,征服姑苏以来,猜忌使计逐步发达起来”,做小人干卑事始不觉耻辱。”
江南人渴望沙漠,渴望干裂,这样可以爽快,可以豪迈,可以根治脚气,可以去除霉变,可以轻装上阵,即便血喷大地,顷刻间没了,也走了大气一路。
江南(九)
江南的历史名城一个个风光远逝,至今古风尚存的,屈指可数,南京算一个,杭州算一个,苏州也算一个,她们历尽沧桑,已没有了古人眼里的美感了。清朝三百年,江南重镇南京是如此了得,三部历史名著《桃花扇》、《儒林外史》、《红楼梦》都记录了这座称之“金陵”古城的繁华,金(转载于::苏州散文)粉楼台,画船箫鼓,琳宫梵宇,碧瓦朱甍,七百酒楼,千家茶社,万盏灯笼,灯影桨声里的十里秦淮河,香雾烟色一片,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而今十朝古都风景远逝,王气散尽,号称十朝加起来不到四百年,时间跨度却历经十七个世纪,都是些短命的没出息的小朝廷,来去匆匆,这里更出名的是后主,什么陈后主,李后主,诗文满腹,书呆子一个,都是历史的笑柄。没有一个历史名城如此充满浓重的亡国气息,亡国之恨是南京历史永远的痛。
苏杭是公认的江南文化韵味的浓缩之地,杭州太过精雕细琢,没有了自然气息,玲珑
剔透的环境,适合的只能是灵鸟,不会是雄鹰。苏州两千五百年的积淀营造出的那种文化氛围,如今已是风景消失,现代建筑将白发苏州打扮得反老还童,变得难以辨认。江南名镇中,还有点江南味的只剩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和南浔,周庄和同里“集中国水乡之美”,不过那是一道残存的水乡风景,西塘与乌镇是故事新编,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古风古韵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之“诗丝书之乡”。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寥若晨星。魏晋幽深的长廊中,走不出一个江南怪客,只见介然不群的山涛,狂放不羁的阮籍,高亮任情的嵇康,恣情肆志的刘伶,放达不拘的阮咸。江南人只配观赏,不配表演。
江南人成了大家的,也必定是离开江南才发达,鲁迅兄弟、茅盾、王国维、徐志摩、叶圣陶、巴人等。江南文人写不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传世之句,大气之作。即使有被称“江南才子”的唐伯虎、祝枝山、周文宾、文徵明等,也只能在“苏湖熟,天下足”这样的佳丽之地玩把戏,走不出江风水气扑面生悲,秋风拂面落叶生悲这样的怪圈,在腐草暮鸦、冷月夕阳、残荷苦雨中感受苍凉。曹操虽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也有“浮生如梦,为欢几何”那样的江南式的低吟,但仍具北方平原荒漠、苍茫浑成、文气奔放、大气盘旋、沉郁顿挫的氛围下铸就的英雄豪杰之气。
江南天生一种诱惑,塞外的剽悍与粗犷终被江南的纤弱所吸引,精工细作的美肴的确比马血羊肠好吃,谁不喜欢锦衣华车,在春江花月夜的境况里,学点繁文缛节算得了什么大草原的雄浑不能当饭吃,成吉思汗的十三万骑兵可以征服半个世界,却不能征服一个江南,照样乖乖地坐进江南的破旧茶馆,眯起双眼,去欣赏残垣断壁上的蓑草斜阳。
江南(十)
江山须有文人撑,才气需有大气支。文人推崇“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一点上,江南文人中强者有的是,可惜依附于别人,也是悲哀。三国时,有位叫陈琳的江南人替袁绍起草的《讨曹操檄文》使曹操为之出一身汗。江南才子骆宾王的檄文,连被骂的武则天看后也拍案叫绝。清军兵临扬州城下,一股子书卷气的史可法面对敌方的劝降书,起笔写《复多尔衮书》,文章写得十分了得,大有誓与扬州共存亡的气概,并请书法高手誊写,扬州虽被攻陷后屠城三日,然史可法傲骨不朽。一代鸿儒方孝孺竟敢在明成祖登基前的大喜日子里,披麻戴孝行走于陛前,傲然抗旨,被灭十族,浩气永贯。
把气节从一种文化监护上升为一种文化内涵,为官荡涤五脏六根浊气,为文洗却尘世肮脏,使书香千古,使皎洁永恒。气节给江南以反思,江南何去,乃千古疑问,看来清一清江南水乡千年厚积的淤泥,实属必须。让江南从深厚走向宽广,让文化在种种转换中完成关怀。
醉忆江南.....
诗意江南
守一方净土,盈一袖水风,轻轻的,你我便梦落江南。行走其间,最惬意的就是春披一蓑烟雨,夏看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冬钓一江寒雪。蘸一笔闲情,酝一帘心事,静静地,你我栖居于小筑。执手此时,最浪漫的便是诗写风花雪月,词填春夏秋冬,曲唱悲欢离合,赋染墨香古韵。
饮,任随功名和尘归,此境便活在你诗中,此意就刻在你心里。
身在闹市,心在南山:优雅如兰,处幽谷而自芳,高洁似莲,出淤泥而不染;淡泊如菊,临严霜而独立,孤傲似梅,迎风雪而盛开。正所谓人欲无求,便无忧,爱到无忧,自无求。栖身小筑,醉依纱窗,轻敲檀板,低吟浅唱黄金缕,那管花开花落,还是云卷云舒;独守寒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占尽风情独暄妍,那管粉蝶断魂,还是霜禽偷眼。自得处,引吭高歌而自乐,忘形时,吟诗作曲而自醉,长此以往,花前把酒朝与暮,月下听风春复秋,一定胜却人间无数。
安之若素,诗意生活。掬一捧水风,把一盏佳酿,醉卧春江花月夜;拾一纸词韵,酝一帘心事,闲听芭蕉夜雨声。他若有缘,闲做一朵梅花雪,在枝头,为你等待春暖花开。偶遇一场杏花雨,在路上,与你一起执手到老。素守一颗玲珑心,在红尘,为爱相伴一往如常。两小如此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闲暇之于,一家几口置身小筑,亲朋好友喜围炉,话说家常把盞乐,哪管功名沉与浮。任尔窗外寒风苦,春暖茶香笑满屋,快意人间胜梅鹤。
行走红尘,不是所有的旅途都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梦想成真,更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可收获结果。只愿身落尘埃,心却如莲。哪怕身落梅花雪,心染陶菊霜,你我依旧抱梅而酣,枕菊而眠;就算行到山穷处,走到水尽时,你我依然谈笑风生,坐看云起;如此心境,无关悲喜,无关风月,只是一种超然的诗意回归。
醉依纱窗,一季繁华,却不与我有染。独守寒舍,万种风情,唯赋予落花知。待风华正茂,和着平仄交错的韵律,轻弹琵琶语,浅唱采莲曲,低吟浣沙溪,尽享空山鸟语的诗意生活;等流年老去,沾染风花雪月的柔情,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笑看雾里花,品味云水禅心的超然境界。
诗意江南
青苔覆盖下的石板路古朴凝重,木刻雕镂的窗轩早已斑驳下岁月悠悠的痕迹,悠长亲切的弄堂里不时传来几声爽朗如歌的叫卖声,这一切从江南诞生的那天起便已镌刻成永恒,仿若一坛深埋于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弥香,成为了中国最诗意的符号。
青苔覆盖下的石板路古朴凝重,木刻雕镂的窗轩早已斑驳下岁月悠悠的痕迹,悠长亲切的弄堂里不时传来几声爽朗如歌的叫卖声,这一切从江南诞生的那天起便已镌刻成永恒,仿若一坛深埋于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弥香,成为了中国最诗意的符号。
浅浅低吟,琴声悠扬间心河水涟漪;默默凝眸,深情相望里情随轻舟荡漾,这便是江南的魅力,恍若一本简单而精妙的诗集,使人甘愿为其伏于青案,与孤灯相伴,谢客守窗也只为一探那“浮华落尽显真纯”的动人篇章。
温柔的春风渲染了苏堤上杨柳妩媚的倩影,洒脱的雨丝唤醒了西湖里水波多情的涟漪;江南与浪漫相随,和梦幻相伴,似水柔情间装满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与故事,这柔是莫愁湖上的莫愁女,这柔是独守沙汀一身才气的苏小小,这柔是怀抱百宝箱沉入湖底的杜十娘,这柔是“嗒嗒”马啼声中宁愿是错误,也在春闰中无悔等待的情思;这柔是如丁香般撑着油纸伞偶遇而难忘的姑娘。柔美的江南,感性的江南,诗意的江南。
吹着洒脱的唐风,沐着清新的宋雨,在千百年来流传下的白纸黑字间,我闻到了江南亘古未变如花般的芳香,那是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那是温筠庭“人燕两双飞”的哀肠,那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爱恋。
河风习习,杨柳依依,丝丝细雨中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场桃花雨;西湖泛舟,我心悠悠,举目投足不知不觉便坠入一段爱的童话,一把雨伞,一座断桥,一千年的苦苦追寻,只为换来今生一次爱的邂逅,千年的传奇已注定化为记忆的贝壳,可江南却从未停下她的脚步去为后人谱写一曲新的篇章,一切只因为一个爱字,何等诗意而浪漫的江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州的散文诗篇三
七月,趁着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趁着天空的云卷云舒,一季的葱茏,趁着秋风还没有疯狂的肆虐。约上心灵,带着文字,邂逅一场流火的烂漫,采收夏季满笺的繁华。
一一题记
放下平日里紧张忙碌的工作,城里喧嚣的车水马龙。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吸引着千百万游客到苏州观光旅游。我早就仰慕苏州的大名了,早就想去苏州旅游了,正好这个暑假空闲,我如愿以偿的踏上了苏州之旅。素来以山清水秀,园林风格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所有的外地人了解苏州,都是从[苏州园林]和[枫桥夜泊]开始的,我也不例外。
苏州,属于四大园林之首,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园林很多,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等十多处大小不一的庭园,每个园内的的建筑,山水,花木都很自然和谐的揉合在一起,淡雅的格局,使园内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资深幽远的意境。恰似心灵流动的小河,吟唱着一首穿越四季的歌。在这里,走进自然,赤足森林,感受不一样的风光,满眼的苍翠,不仅是一抹风景,还是一种心情,一个梦想,更多的是一种对美好生活到期许。
苏州园林是江南的灵秀,小巧玲珑,景色布局精致,风格独特,虽然小巧,但却极富内涵,虽无南京的大厦林立,却能让人看到苏州未来的发展,整个城市规划的有形有色,特别是道路两旁的绿化,行走在苏州的人行道上,让人赏心悦目,舒胸润肺。
苏州小巧别致的园林格局,更是风景幽奇,山水如画。同时又可以感受到作为古城的韵味十足,寺院建筑更是古色古香。尤其是西园寺特别显得含蓄隽永,到处散发着文化气息。西园寺始建于公元五百零二年的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年历史。黄墙青瓦,红柱彩绘,寺里有四大天王殿,观音殿,藏经楼,大雄宝殿和五百罗汉堂。其中五百罗汉堂特点最为突出,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三进四十八间,以四大名山:即五台山文殊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的塑座为中心,沿四壁排列五百罗汉金身佛像,堂内还有可爱的大肚弥勒佛像,寒山像,关公像,韦驮像,疯僧济公像等。各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光彩照人。佛像的传神与妙趣横生的姿态令人赞叹唏嘘不已,为之醉心倾倒。寺内古木幽深,梵语重重,绿茵曲水,鸟语花香,一季葱茏在这里尽显妩媚。
寒山寺位于姑苏城外的枫桥边,始建于公元五百零二年的梁天监年间,到了唐代,相传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唐贞观年间改为“寒山寺”。这座寺院历经数百年的烟火风雨,现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大雄宝殿里的两侧墙壁内镶嵌的是寒山寺的诗牌,还有悬挂于两侧的十八罗汉像,殿内有两个石刻和尚寒山与拾得。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擅长诗词文章,写下诗章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后人辑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这两座石刻把他们二人刻画的满面春风,拍掌而笑的神态生动逼真。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寒山寺的古铜钟闻名遐迩,始铸于唐代,历经几代风雨,后来被毁,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由本寂禅师重铸铜钟,传说此钟声音洪亮,声闻十里。然而不幸被人盗走,现今这口铜钟为光绪年间铸造,仍然悬挂在寒山寺大殿右侧。我情不自禁的走进它,抚摸它。听说每年的除夕,都会有好多海内外人士专程来寒山寺撞钟,聆听寒山寺的钟声,他们认为听了寒山寺的钟声可以消灾免祸,在辞旧迎新之际能够得到上苍的保佑,以次来清除一年的烦恼与不顺。在数不尽的明寺古刹的钟声里,最教人陶醉心驰神往的莫过于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了。
若是平时看惯了山林溪谷,看惯了季节的繁叶葱茏,倦了世,厌了尘,就来寒山寺淡泊清心吧。于岸堤湖边,聆听几声随风而来的钟声,会让你的心得到超俗的静幽。
我手握遮阳伞,信步而游,一路走走停停,拍照留影,怀着一颗对古人,古诗,古韵绝对崇拜的心里游览了寒山寺。寒山寺,寺庙并不大,但是香火却很旺,我明白,好多的游客都是冲着寒山寺的知名度而来的,到了这里,我也在寒山与拾得的塑像前,俯首虔诚的膜拜,为自己和家人许下美好的祝福。
寒山寺的闻名于世就要归功于唐朝诗人张继了,当年张继进赴考,名落孙山,郁郁寡欢,还乡途经苏州,夜宿枫桥,触景生情,写下了留传至今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令苏州的寒山寺闻名海内,吸引无数文人骚客和成千上百万的游客。出了寺庙,回望枫桥,再度领略古人的情怀,内心无限感叹!忘了一路疲倦,园内的风景处处蕴藏着美。在繁华都市里生活,始终都是快节奏的忙碌,只有把自己安放在自然的怀抱里,才能看到返璞归真后的自己,欢畅地奔跑于园林间,览尽一季风光,漫步在园林内,放下身心的疲倦,听听渐远的钟声。远处的枫桥依然怀念。穿过了人生的山,趟过了岁月的河,疲惫的身影再也没有了清扬的歌,怀着满心的惬意,慢慢穿行在园林内山石草木间,边走边停,唯恐错过季节里任何的美,担心看不到最后的绮丽。抬眼看蓝天给园内的草木山水披上了蓝色的羽翼,白云在园林的上空轻舞霓裳。鸟儿们欢快地在摇曳的树枝上跳舞歌唱。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好喜欢这样清浅舒惬的日子。轻嗅夏风吹着草木的幽香在空气里弥漫,还能听见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此刻的心情心情无比舒爽,怡然自得,这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淡泊了我的心志,宁静了一颗久居尘世的心。在山花林泉之间,感觉一次做隐者的乐趣。鸟鸣,花香,泉响叮咚,凝聚着一颗淡泊的心。在这个流火的七月,带着心,带着文字去旅行,记下一路所有的美景,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满笺葱茏。
苏州园林,亭阁别致,山水秀丽,时而曲径通幽,时而豁然开朗。至于花墙,亭阁檐廊,镂空雕刻的图案,树木的俯仰生姿,阶砌璃瓦,假山池沼更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致错落有叙,富有层次。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我对她产生了莫大的喜爱,爱她的山清水秀,爱她的温柔典雅,爱她的花鸟鱼游。这才是我梦寐以求的人间世外桃源。我完全被这里的湖光山色,百花齐放,满目葱茏所吸引,所有的花仿佛在这里进行花魁的竞选。多多绽放嫣然,朵朵娇艳欲滴,令人回头百媚,留连忘返,乐不思归。你若不去看看,就有可能错过它们的挽留,错过它们最后的盛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用文字纪录这一次苏州之旅,一路带着文字随行,以此留下对苏州美好的怀念。
苏州的散文诗篇四
繁华的城市遮挡不住水乡气息,广漆门后所展现出的精巧园林,轻烟曼柳虚掩一座玲珑剔透的八角亭。这便是你,是苏州。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世相迷离,这尘世中有太多烟尘呛得人们不敢呼吸,苏州园林却是一个世外桃源,任何人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宿,在这园林中抛开所有的烦恼,只是忘我地徜徉。不经意间透过镂花的窗望见微波粼粼的湖,望见那一片珠光宝气的花墙。苏州,是绽放在尘世中的又一朵白莲。
也许只是不经意间就会走进苏州,就会突然爱上在烟雨小楼中品茗的闲情,在午后阳光下打盹的安宁,会突然爱上一朵花的欢颜,一剪流光的浪漫。也许转过一座屋角,便一眼望见一个幽远的门廊,看到小桥迷蒙,看到一位青衣在婉转歌唱。
盘错的藤萝下,繁华的'细花前,藏着多少人的童年,掩着多少人的故事。时光的底片,会在不经意间倒流,古铜的镜子,会映出过去的欢愉。花开盛夏,千朵万朵压枝低,悄悄地沉进水面,任鱼儿在此间嬉戏。夜间的睡莲悄悄开放,与月光辉映,与天空交臂,恣意展现着自身的美好。
几程山水,千般故事,在此都不足为奇。苏州,这一道令人沉迷的水烟之岸。你来或不来,苏州,都在这里。
苏州的散文诗篇五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我没有去过,因为去了就回不来了,而人间的苏杭那到是去了好多次,特别是苏州去的次数最多,最喜爱的是它那恬静的小巷。它整洁幽深,曲折多变。巷中的路有铺青石板的,有铺人字形青砖的,还有毛石碎拼铺成的。巷子的两边便是黛瓦粉墙的房舍及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间或还有红杏出墙媚过客,花枝探首卖风骚。当然苏州水巷更是那苏州街巷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幽静谧的水巷,水网交错,石桥横跨、河埠驳岸、绿波荡漾、可谓是城在水中,人在水上,市井街坊或两街夹河,街河并行,或一侧是街一侧却是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古色古香,千姿百态的临水民居。远观近看:岸边绿树影摇河,小船缓缓水上k,垂柳依依迎远客,行人如在画中走。真是一派诗情,一片画意。唐诗人杜荀鹤曾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苏州小巷不仅美丽,而且,每一条巷子都能牵出一个生动的典故。幽静的小巷总能创造出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来。特别是吴中四大才子,百姓耳熟能详,艺人经久传唱,我不是才子,但却遇到过佳人。
她的家住在苏州观前街东面的临顿路书院巷尽头的院子内,她并不是书中描写的小姐碧玉绣楼佳人,而只是在昆山县征仪乡插队的知青,姓白名丽娟,巧的是和我的亲戚同在一个村,就在我探亲访友的过程中认识了她,她很漂亮,说话时浓浓的吴语特别动听,究竟是我的要求还是她的邀请,这有点说不清。就在那年的盛夏,我去了她在苏州的家。由于乘的是慢车直到傍晚五点才到她家,见到我的到来她很高兴,接过我背着的包,忙着给我打水洗脸,并帮我擦汗,由于靠得近,我闻到她身上散发出来少女特有的清香,她让我坐在院子里的大枣树下,给我泡了杯茉莉花茶,说了声要帮母亲烧晚饭,就进屋去了。我环顾四周,觉得院子很大,估计住有好几户人家,院内有一棵高大的枣树,沿墙边栽了许多蔷薇、月季和茉莉,砖砌的花台上摆放着几盆蕙兰,此时正散发出阵阵香气,两户紧挨的人家的交接处竟有一座假山水池,这院子浑然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苏州园林。
吃完了晚饭,她忙着给我烧洗澡水,安排我洗完澡后,她还特意在院子里放上茶几和躺椅,让我舒舒服服的躺下,这才去洗澡,洗完澡后她披着长长的头发坐到了我的身边,用那浓浓的甜甜的吴语告诉我,今晚她住到同学家,到下半夜天凉了可以到她房里睡,明天陪我去游玩苏州园林,唯恐我对苏州园林不感兴趣似的,特别对我有声有色地讲述苏州园林的特色。我看着她,觉得沐浴后的她是那么的漂亮,长长的秀发随着她说话时的摆动显得很妩媚,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动人的眼睛,特别是那红红的嘴唇和雪白的牙,说话时的闪动更是诱人。大约九点她才离开我去她同学家。
第二天她如期而至,陪我吃早饭后便背上我昨天带来的包,带我去逛公园,此刻我看到她背着的包比我带来时饱满了许多。出了她的家,就沿着小巷一路走去,她说,从她的家去苏州的园林用不着乘公交,过街穿巷一样能到,所花时间和乘公交车也差不多,而且过街穿巷还能看看苏州古城的老街小巷的风貌,我本来就想和她多呆在一起,这样好的建议我怎么会反对,她勾着我走过一条又一条的小巷,同时给我讲述这些小巷里所发生的故事。
游玩了两处园林,她送我到火车站,把那一直替我背着的包交到我手上,并对我说包中有洗净的水果,口渴了直接可以吃。
自此以后我没去过她的家,再也没有见到过她,可我不会忘记在那高高的院墙里有那美丽的身影,甜甜的语音,秀美的笑容,柔柔的温情,更不会忘记那青石板铺就的幽深小巷,因为那小巷有我走过的脚印。
苏州的散文诗篇六
陆文夫(1928—2005),江苏泰兴人,当代著名作家。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等。小说《美食家》曾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陆文夫的散文和小说一样,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展现了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
陆文夫对吃喝之道是十分在行的,他既非苏州人,也不是膏粱子弟,却成为苏州的美食家,真能算是个异数了。正如他在《吃喝之道》中所说的那样:“我大小算个作家,我听到了‘美食家陆某某’时,也微笑点头,坦然受之,并有提升一级之感。”所以对于苏州美食,正如他的著名小说《美食家》中展现的那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其实是对苏州文人生活的一种展现,充分展示了明清数百年饮食文化的积累。明清文人的诗文,出于性灵,特别注意日常生活的情趣。这种生活情趣不仅是琴棋书画,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就是这么一篇充分展现姑苏文化特色的散文。虽然名为“姑苏菜艺”,表面上看是在介绍苏州菜,但实际上却把苏州的文化、苏州人的性格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充满了民间市井的色彩,读来令人觉得十分亲切。
喝的境界,本来就是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组合而成的。但现在灯火辉煌的宴会,烹饪就不得不采取工业化的方式了,来点儿流水作业,服务小姐匆匆分食,盘子端上换下,一条松鼠黄鱼不见头尾,也不知色香,更别提其味如何了。往日的饮食情趣尽失,宴罢出门,记得的都是些盘子杯子,也不知到底吃了些什么。但变化又是必须的,所以作者建议不妨把家常菜搬进大饭店,毕竟民间菜艺才是烹饪艺术的源泉和基础,更何况苏州的民间食品是那么的丰富多采,新鲜精细。此处不仅表现了本文民间市井气息,而且也融入了作者对艺术的真正思考:一切艺术源于民间。
本文语言朴实平淡,自有一股清新质朴的民间气息,与本文的主题相得益彰。作者对民间饮食文化的记载和思考,颇能抓住读者的视线。毕竟,人间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开饮食这样的“俗事”。
苏州的散文诗篇七
早春三月,微微雨,空气中飘逸着栀子花的清香,撑起一把花折伞,走进雨巷中,走进苏州的平江路,听雨,看雨,数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澈与细微,绵绵的雨声里,路面把这小巷衬得玲珑剔透,意味深长,小桥流水的苏州,宛若含苞的白莲,质朴而雅致地静静盛开。
印象苏州,风是古风,水是遗韵,远眺虎丘塔,古意绵深,近赏拙政园,别致清幽。遥想当年,东晋文化之清雅,南朝歌舞之升平,隋唐运河之繁华,五代之南唐吴越,宋词元曲,明清才子,民国威武亦铿锵,所有的前尘往事,全都被笼罩在这浩浩茫茫的姑苏烟雨之中,朦胧中,雨滴滑落叶尖,沁入我的衣领,让我和它一同感受这初春的绿意盎然,写下心底最纯净的文字。
下半日,雨渐渐停歇,光线透着些许暗淡,雨中洗涤过的苏州,宛若水庄典雅的绣娘,用纤细的针线缝制时光。江南生烟,浮生如梦,纯美姑苏,古典情怀。这样的氛围,寻一幽雅之处,赏昆曲评弹,品碧螺春茶,追随着美丽凄迷的唱腔,繁复似梦的评弹,眼前呈现的,是民风累累,是绕梁三日,是天上人间!
夜晚悄悄地来临,月色中的山塘街,夜色中的金鸡湖,古老江南的符号随处可见,怀旧与创新共存,现代与遗韵辉映,传统而奔放,文明亦开放,正如苏州人内敛,散淡,平和的性格一样,这才是苏州的城市魅力所在,看似山水韵灵,实则天人合一。
在苏州,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抒情,早已融入到我的性格里。在我眼中,苏州无疑是座特别的城市,近处是运河,远处是太湖,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桥上行人,桥下流水,安静或者喧嚣,悲伤或者喜悦,一切都是那么温柔,从容而华丽。苏州,是当今中国理想化城市的一个缩影,一面保留着质朴,淳古,雅韵,幽致的文化底蕴,一面在经济上新颖时尚,气象万千,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穿透历史,活到现在,而这正是苏州人文精神的最特别之处,苏州,这条被人们世世代代所阅读的河流,也必将在未来流进更多人的心底,涤荡那些蒙尘的心灵,让人们展现出最清澈最明亮的自己!
选一处风景,依山傍水,草长莺飞,静心修性,居陋室而吾心不陋。
择一城终老,宜人气灵,云淡风轻,坐谈杯盏,享年华而吾心不华。
苏州的散文诗篇八
跟随“江南夏令营”“跟着课本游江南”,7月13日上午乘车感受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奇伟壮观,傍晚抵达苏州。14日,计划游览“枫桥夜泊景区”和“狮子林”,正和我意。
怀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亲切和诗意,14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枫桥景区。
对我而言,枫桥景区的一切喧嚣、铺张和虚张声势,枫桥、江村桥、寒山寺的钟声,都成了张继的背景。我只想亲临当年张继“月落乌啼”时失眠的那条河,那只船,那束渔火,去体味他的落魄、失意、孤独、无奈,去感觉他是如何吟出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的。
在我所理解的诗境里,寒山寺是建在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的一座很大很大的寺庙,而张继停泊的那个港湾,与寒山寺的大气相匹配,水面开阔,波光粼粼,像岳阳楼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那样浩渺无边。每到半夜时分,寒山寺里特有的悠长钟声,穿过宽阔的水面,穿破袅绕的水汽,袅袅娜娜的飘荡而来。也许是看惯了重庆江水的雄阔,朝天门码头的浩渺,如此低矮的寒山寺,如此狭窄的运河水面,犹如酒杯大的那么一个港湾,完全颠覆了我心中那幅“枫桥夜泊”的意境。心中油然而生丝丝的惆怅。
细细想来,江南本是小家碧玉。生活在巴渝大地的人,思维被定势在了巴渝的风光里了,怎能赋予“小桥流水”的江南以巴渝的蓬勃气象。怪不得从鲁迅故居走出时,一个个学生撅起小嘴,把对“百草园”的不满意一一写在脸上——鲁迅太吹牛了,那么小一个菜园子,吹得那么好,太捉弄人了吧。可是,就是这“小气”的百草园却走出了鲁迅。
苏州的散文诗篇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现代人都听俗了的话,不过苏杭的美景还是对我充满了诱惑,所以刚结完婚,我就和妻子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关于苏杭的诗句不断的在脑子里跳动,一路上我高兴的说,看看人间天堂是个什么样子?仿佛那是另外的一个空间。
中学时读《红楼梦》,开篇就说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所以我们先去了苏州,这是一个名气比面积还大的地方。城是小城,街道是小而窄,幸好人也似乎不多。导游说来苏州不游园林是没有来过苏州,于是我们在古代士大夫的私人别墅里穿行。你可以想像丫环们捧着茶盘在游廊里走动;小姐在后花园里伤春;小厮在浇花或是在扫地;嬷嬷们躲在假山石后说些家庭的琐事和轶闻。
听着苏州吴侬软语的评弹,你就能感觉到古代苏州人的精巧和细致,这里是没有粗犷和刚强的。给我的感觉,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就是习武,也只会练成好看的花拳绣腿。不可否认的是苏州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传说。
苏州的丝绸是非常有名的,手感光滑,而且轻的很,穿在身上,微风一吹,真是飘飘欲仙,难怪许多女士见了就走不动路了,但是价格也不是很便宜。
唐朝诗人杜荀鹤曾在诗中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相思在渔歌。
可是如今的苏州却是让我感觉不到诗中的浪漫和美景,浮躁的商业操作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才子佳人小说中常常提到的苏州。苏州在我的感觉中,应该是美的、柔的、多情的。仅记载苏州的香脂粉黛类的书籍就成篇累箱,有多少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有多少才子学士和名妓佳人生活在这里。虎丘往往成了古典爱情的发源地,在古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往往在虎丘踏青中一见钟情,同时也留下了华丽的诗篇。到了唐伯虎算是集所有爱情传说于一身。不但《三笑》成就姻缘点秋香,而且《八美图》、《九美图》的享尽人间艳福。苏州人甚至连出家人也不放过,其中《玉蜻蜓》《桃花庵》等弹词,居然把尼僧也拉到了艳情的舞台上。我去的时候,正值虎丘五月花会,一张门票居然能要到70元整,恐怕唐解元到此,也是望门兴叹。
如果你游罢园林,正好走到后门,导游会让你坐上小船,体会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味。几个人一上船,穿着三十年代花蓝布的渔娘便哼起了听不太懂的苏州小调,大致是“月子弯弯照九州”之类罢。这时一个四川人大声叫起来:“你们苏州的河真臭哇,导游怎么不下来闻闻?”果然随着太阳光的蒸发,在泛着垃圾和水草的浓绿的水面上,臭气一阵阵的扑鼻而来。渔娘听了笑的唱不下去,船在水面上划了一圈就回头了。导游在岸上说:“委屈大家了,水是臭了点,现在是污染太严重,市委市政府正在下大决心改变这个面貌,希望大家下次再来时,水会变清的。”这时一个青年问道:“我看你们苏州怎么没有一个漂亮一点的导游?”导游笑道:“你是说为什么派我这么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太婆来当你们的'导游吧。我跟你说,那漂亮点的小姐都是带老外的,能赚外块,像我们这种内地的团,都是由我们来带,没有什么油水的。”听的一群人哈哈大笑。
上了车,我们又前往寒山寺,寒山寺就是因一首《枫桥夜泊》而出名的那个寺庙,据说还住过唐朝的两个诗僧寒山和拾得,寒山寺就是因寒山在此当过主持而得名。不过寒山寺自张继题诗之后,有不少名家高手纷纷来此题诗,在游廊上刻有范成大、陆游、高启、张祜、唐寅等人的诗作。我比较感兴趣的一首诗是宋未诗僧释英的《重到枫桥》,现抄录如下:
晚泊枫桥市,冥搜忆旧游。
月明天不夜,江冷水先秋。
岸曲依渔艇,林低出戌楼,
堪嗟名与利!白了几人头?
不过大多诗作还是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不少诗人一定是到此望诗兴叹了。现在的寒山寺可不同与往日,繁华的了不得。据导游介绍,年三十那天门票要1000元,要上金塔还得加倍。金塔据说是主持和尚用五吨重的黄金做的顶,用白银镶的塔檐,用铜包的柱子,至于什么珍珠、玛瑙之类,绕的塔上像一棵挂灯的圣诞树。寒山寺的钟是一口古钟,由于传说太多,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摸一下是要掏钱的,撞一下更贵的离谱,平时连看都不让看。在新年来临时,寒山寺的钟声响彻云霄,要敲一百零八下,听钟的人多的像是开演唱会。
据说不少海外华人也不远千里,来祈求钟声的保佑,我只是听导游神吹,并未曾经历实况。在休息时我看到寺里专门有个财务室,几个小和尚正笑嘻嘻的用算盘对帐,看来收入颇丰。
寒山寺的西门口,就是枫桥,桥是一个弓形,上面长满了爬山虎、青苔什么的,下面的水是早已成了死水,有几条小鱼在无奈的游来游去。也许这种无奈是苏州的无奈,我想再也不会有什么爱情故事在书中流传了。唐伯虎们也许正在寻找出国的机会,秋香们也许正在哪个酒店坐台,我在苏州也没有找到一点诗的灵感,浪漫的苏州在现实中不知所措。
·东湖小记
武汉的东湖,是早有耳闻的,今年夏天,受友人之邀,前去消夏。武汉今年夏天气温并不高,不时下几场雨。住在东湖边上,看对面青山碧水,象徐徐展开的一轴画,心情就清爽了许多。
南方的雨季,是婉约派的小词,缠绵如歌,我却坐不住,打着一把小花伞就下了楼,那雨声密密麻麻,像是在诉说什么,沿着垂柳岸堤,踏着青石板路,东湖就在身边了,烟雨迷朦,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不知发生过多少故事。
不远处,有一个穿雨衣的人坐在水边,我感到奇怪,难道是受了什么委屈?弯过几棵树,只见一竿横于湖面,原来是个独钓东湖的人,虽是满脸雨水,却一动不动,象老僧入定,那样的认真痴迷,真是到了钭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我想他钓的不仅仅是鱼吧!一会儿,雨就悄悄的走了,再看东湖,水平如镜,碧似青玉,那远山,也像是放在湖中的大青螺,似乎正缓缓移动。这边一带浮桥在水里相映成双,堤下一丛丛的青草野花,蜻蜓在上面飞来飞去,颇有一些江南水乡的味道。走过几个凉亭,忽见有一池浅水,荷叶高下错落的铺了一片,水滴在荷叶上晶莹成一颗颗珍珠,闪着耀眼的光芒。一枝红特异然独立,张开了二三瓣,傲然的直着身子。远处有几只黄白杂色的鸭子浮在水面,不时抒情的引颈嘎嘎唱上几句,虽是不太好听,却也不失自然本色,时而一头扎到水里,双脚朝天乱划一阵,等露出头来,欢快的拍着双翅,嘴里夹着一条扭动的小鱼。有些好逸恶劳的便想来抢食吃,于是几只鸭子在水上展开了一场争鱼游戏,玩的甚是热闹。这边东湖里不时有鱼从水里跃出来,一闪就进去了,倒是有意引人注意,水里居然生有这么大的鱼,隔一会就有鱼跳出水面,也许正在为跳龙门做准备吧。
那边亭子里有几个小学生在下围棋,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正在指点棋法,我站在一边看了一会,自觉对围棋颇有心得,这时不由手痒,见空有一座,便要和对面的一个小姑娘下一盘,不想输了十几个子,还以为是手生,再下一局,又输,便笑道:“上盘不算,这回我来真的”。小姑娘把手一扬,做了个请的姿势,我毫不客气的执黑先行,没想不到半局,逼得我只好投子认输,心想输给一个十岁左右的黄毛丫头很不甘心,我就说道:“这回我不让你了”。小姑娘一笑,露出刚脱门牙的嘴说:“最好不要让,这回输了看你怎么讲”。不想一开局我便处处被动,输的竟比第一次还多。我笑道:“这小丫头挺好玩的,你老师是几段?”小姑娘说:“专业五段”我说:“那就对了,我原先就没学过,能下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小姑娘不满道:“你骗人,你说你不会,你怎么会打劫做眼呢?”我说:“这说明我悟性好,进步快”。这时那个老师要学生都过去集中讲解,我也趁机走出来到别处游玩,走着便想起唐诗有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当夕阳在湖水里洗澡的时候,泛舟湖上,竟是别有一番风味,令人忽生感叹,不禁吟起:“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之类的句子。东湖的美景,须细品才能知道,可惜次日我便在大雨中离开了武汉。
苏州的散文诗篇十
苏州的晚上细雨飘飘,这里的雨很有特色,乎而雨起,乎而雨歇,就像苏州当地柔软温和的女子。在这柔软的天气里,我们依旧踏上旅途,赶往苏州的诚品书屋。
苏州诚品书屋于5月27日正式奠基开工。也是台湾诚品书屋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畔,毗邻洲际酒店。
还未进入书屋,就被身处工业园现代气息所折服。这里高楼耸立,气派辉煌,在璀璨灯光下,散发着醉人的光辉。这种时代感冲击着我们住处古街原始原味的古意。鲜明的对比让人如同穿越时空,在时差的对比中惊叹中华历史瑰宝和现代发展的急剧。
漫步在宽大明亮的书屋里,这里人很多,但这里很安静。书籍整齐的摆放在古朴素雅的货架上,整齐而繁多,衬托着屋顶茶色通明的琉璃顶,让人误以为闯入金碧辉煌的宫廷,就差飞龙鸣凤了。
途径处书屋精致的墙面上一句话语让我感叹:“静静的坐着吧,我的心,不要扬起你的尘土,让世界自己寻路向你走来。”我品味这句话的含义,总觉得有很多意义无法解读,却陷入沉思。
清晨,吃过早饭,漫步于苏州的街道,我住处的街道建于水的两边,灰白的墙,古色古香的拱桥,在烟雨蒙蒙里,就像水墨画卷,徐徐展开于眼前。让我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唯美的诗句里: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这个富有江南气息的晨曦,让我感动,让我心动,让我想象那飘逸的长裙在寂寥的水墨街道间飘摇,让我想象一袭烩有藕色莲花的旗袍曼妙婀娜的渡过那座精致的拱桥,在寂静的晨里演绎一场美丽的传说!
去往苏州大学,大学里的建筑像过去的欧式建筑。这里的树木都很古老,古木苍翠。
苏州大学原名为东吴大学。苏大的校训:仰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我身边的同伴应该是刚工作不久的,她们的学生气息还未褪尽,所以她们对于景点历史的追究精神很是值得我的学习。
她们一直在寻找“东吴大学”的原始牌匾,终于在学校角落里找见正在修建的白色门楼。
听她们说,这里是“何以笙箫默”电视剧拍摄的地点。
她们很想找到那浪漫爱情经过的路径和食堂,感受大学时代的赵默笙,对c大法学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想在那条绿树成荫的浪漫路径里幻想那段美丽的爱情。于是我也只好随着她们一起感受那份美丽的爱情和邂逅。
大学的食堂设计的色彩鲜艳。食品品种倒不是很多。我们点了一些冒菜干锅,但是都感觉味道不是很香。我们总是以北方的口味来衡量苏州的味道。其实,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苏州的菜总是喜放糖,于是,吃到嘴里的青菜和肉就都甜腻腻的。连当地的黑鸭子,绝味鸭脖的鸭脖鸭翅都是甜而咸的,而这正是北方的我们所惧怕和抗拒的,所以就对当地饮食评价不高了。
在大学的校门外,无意看见一家小而温馨的书屋,颜色与橘色和红色等暖色为主。虽小而有些拥挤却显温馨安宁的气息。安静的味道让人安心。墙面上另类的风格让人赏心悦目。圆形的桌椅舒适随意。墙角落里一排排书架静静地安置着精美的书籍。温情的等待着爱护它们的人儿来临。
苏州的散文诗篇十一
四月。如春江上荡漾的浮萍,是烙印在时光里不老的回
忆;似小桥边舞动的花蕾,是甜蜜在午夜里不变的梦回;
像绿荫下晶莹的露水,是洗涤在清晨里纯净的轮回;如夕阳
下安详的堡垒,是坚强在红尘中深沉的熟睡。
我爱。遇见你,仿佛就在昨天。那绿荫下笔直的柏油路依旧是那么干净整洁,就如赶嫁的大姑娘,看上去是如此的清纯动人。那花坛里错落有致的景观树还是那么神清气爽,好像相亲的小伙子,望过去是如此的神采奕奕。那运河旁繁华热闹的小吃街依然是那么香飘万里,就似饥饿的小胖子,看起来是如此的嗷嗷待食,那青山上傲立的佛陀仍是那么安然慈祥,好似前世的'因果缘,想起来是如此的感慨万千。
你的想我?
在安心的唱,盘坐在夕阳的路旁。
苏州的散文诗篇十二
各位贵宾,欢迎您来太湖,来到美丽的游客中心。我是讲解员小x。作为散客出游的第一站,我们游客中心起到了承前启后、连接内外的作用。首先请各位来看一下,我们眼前的这幅就是吴中太湖旅游区的全景图。请看一下,在我们右手的上方有一个logo,它就是中国旅游业的标志——马超龙雀。在logo的下方,还有五个a。在今年的1月份,我们吴中太湖旅游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的旅游景区,也成为了今年我们江苏省唯一一个入选国家5a的景区。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五角星位置太湖游客中心了。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旅游区包含了三大景区、八大精品景点。从我们游客中心出发,前往这三大景点可以说在距离上都是比较接近的。在正上方看到的,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誉为“天下第一智慧山”的穹窿山景区了;在右手边看到的则是江苏最美的山村——旺山景区;在下边看到的是东山景区。东山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里共有五个精品景点,其中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花楼、紫金庵;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陆巷古村;中国湖滨私家园林——启园,以及在我们左手下方看到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江苏省最后一个通电的村落——三山岛!可以说,我们将这八大景点整合在一个大家庭内,不加砖瓦,不添围墙,为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为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为一大创举!
看完了全景图,各位贵宾,里边请。我们游客中心今年6月正式对外试营业,它占地面积近120亩,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共五层,达3.4万平方米,是我们华东地区最大的一个旅游集散中心。太湖游客中心一层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现在打造成了一个商业区,二层是一个文化展示区,三层、四层为办公区域,五层则是餐厅和多功能会议厅。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游客中心大厅。这里集合了三大功能于一体,分别有咨询服务、票务服务和导游服务。在两侧led的大屏上,左手边滚动的是吴中旅游三十四条经典旅游线路。来到这里的朋友就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或是制定一条个性化的路线,买好门票,叫上导游,组合成团,饱览美景,畅游太湖!在右手边的大屏上,为我们播放的是吴中旅游宣传片《又见吴中》,由苏州本地“小娘鱼“韩雪所主演。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大厅四周上方,还有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精美的石雕作品。在前方看到的是西山景区,有林屋洞、石公山等景点;在左手上方,看到的就是光福景区和旺山景区了,有香雪海、宝华寺等景点;在右手上方看到的是穹窿山景区,因为穹窿山景区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所以我们用整块版面展示出来;而后方看到的就是东山景区了。
好的,朋友们,参观完了大厅,请随我往左手边走。我们前边看到的是雕刻时光咖啡馆。,两位台湾大学生游历新疆后,有感于新疆人民那种犹如咖啡般的恬静、安逸的生活,便萌发了在快节奏的北京开一家让人享受生活的主题咖啡馆。而后,这一创意取得了巨大成功,雕刻时光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建立根据地。目前在北京地区已有13家,上海有7家,眼前看到的这家店呢,是该品牌在苏州的第一家,也是整个华东地区的总代理。我们客人来到这里,就可以点上一杯咖啡,取上一本好书,消磨一下午的美好时光,这也与苏州人的“慢生活”交相辉映!
在雕刻时光旁,是一个候车室。里面约有200个座位,来到这里的散客可以18人组成团,也可以自助乘坐观光休闲大巴前往自己想去的景点。如果候车感到无趣,您既可以逛逛一楼的商业区,也可以去二楼看看文化区,或者是取阅旁边资料架上的宣传手册或是新闻报刊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候车室东边,是特殊人群功能区。在左前方看到的是一个医务室,不久后我们将安排当班医生对突发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在右前方看到的是一个迷童区,里面还有一个母婴室,里面的卫生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参观完了候车室,请随我往右手边出来。在右手边有一个吴中区团委设立的吴小志绿“v”站。他不仅为客提供宣传资料的取阅,景点线路的咨询,志愿者服务的报名等工作,目前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爱心义卖的活动呢!感兴趣的朋友等会也可以去献一下爱心。
在前边呢还有一个洗手间,里面不仅有残疾人专座,还有一个开水房,这样的基础设施,我们一至五楼都有配备。
继续往前走,是一条文化长廊。右手边为我们展示的是“姑苏十二娘”,在展板上还有现任苏州市人大主任杜国玲女士和著名诗人、散文家车前子先生对姑苏十二娘的诠释。这里有“花娘、茶娘、蚕娘、绣娘、琴娘、灯娘”等等,每一个“娘”的背后都是我们吴地女性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正如先辈所云:“妇女也能顶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