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巴塘连北京说课稿(模板23篇)
总结是思考的映射,是过往经验的收获,更是未来发展的指引。掌握优先级和时间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安排时间。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灵感。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一
小学五年级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一首藏族民歌,学生对藏族歌曲掌握得不太好,而且学习兴趣也不高,在这首歌曲教学时,我首先介绍了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什么意思。这首歌曲讲的是藏族地区海拔很高,长年冰冻,要想修路十分困难,要是哪个地区的公路修好了,人们就会载歌载舞的庆祝一番,表现了藏族人民向往北京,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心情。
让学生聆听范唱歌曲,听听藏族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感受歌曲情绪,试着想一想,如果你也是当地人民,金色的大路像彩虹一样修道了我们家门口,你会怎样?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孩子们的话也都能扣住主题,并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声情并茂的进行表演,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歌曲学会后,我又教学生学跳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像典型的藏族弦子步,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我叫男孩子脱掉一个衣服的袖子,像藏族人民的服装那样,摔着袖子跳舞,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载歌载舞表现得特别认真,真的感觉身临其境了,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五年级的歌唱教学《巴塘连北京》这节课上,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演唱了本首歌曲,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对青藏高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在演唱本首歌曲时情绪更加浓厚。
《巴塘连北京》这首歌曲的走调起伏较大,连音和切分音较多,因此在这节课的备课上我也注重学生对切分音的学习:首先我在范唱曲调时,采用4|2拍的指挥图式划拍,慢速试唱前六个小节,并将歌曲的7—11小节单独板书在黑板上,引领学生一起学唱。起初,学生们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不了解,歌唱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歌曲的节奏。这样就对切分音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形式造成学习的难度。于是我将有切分音的连音单独列出,以4|2拍的节奏形式教学生打节奏,感受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区别,以及在有连线的情况下演唱一共有几拍?学生在打节奏的方式上能初步的完成教学目标,对切分音有了初步的了解。能感知切分音对演唱歌曲时达到的效果。
有了对切分音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就完成了一大半。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我以地理地貌知识导入,介绍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告诉学生在青藏高原,山高冰封的时间较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公路修起来,当地的人民心情就非常的激动。人们兴奋,愉悦的心情难以掩饰,就载歌载舞起来。那么这首《巴塘连北京》就是这样的背景反映。学生在有了这样的介绍之后,情绪立即调动起来,将这首歌曲演唱的非常声情并茂。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北京》。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遵照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原则,我准备采用“图文结合法”教学。“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将上节课积累的四字词语再现,通过指名读、齐读,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
(二)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说听后感受引出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北京哪里最吸引你?品读下文。
(三)、品读文本,进入文本的情境。。
由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浅显易懂,加上二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字、词、句训练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过程中理解该段内容。我主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继指导课文第2、3、4自然段。在学习中注重朗读和感悟北京的美丽。
1、品读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门)。
(1)利用课件展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画面,看图体会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丽和庄严。在这里我简介天安门的历史,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他们见过的庄严的场面,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都很庄严,这样学生和“庄严”交上了朋友。
(2)庄严的不仅是天安门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矗立在广场中间。矗立一词比较抽象,我将在利用图片展示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观察,通过图片猜测“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是呀,北京的天安门是美的,那庄严的城楼,那高耸的纪念碑,那宽阔的广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北京天安门的热爱和赞美吧。
2、品读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马路、美在立交桥)。
(1)、利用课件和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等词,体会“绿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词的意思。
(2)、说话训练:
(四)共享背诵的喜悦。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在这一步的阅读教学时,我是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背诵的方法,促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
(五)、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北京在学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说话写话训练,要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
(六)、小结课文,设计作业。
其实,北京还美在有很多名胜古迹、公园等等,你们下课后可以再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下节课请你来当一回小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北京。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老师范课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把天安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有些难理解的词语点的不是很透;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三
小学五年级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一首藏族民歌,学生对藏族歌曲掌握得不太好,而且学习兴趣也不高,在这首歌曲教学时,我首先介绍了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什么意思。这首歌曲讲的是藏族地区海拔很高,长年冰冻,要想修路十分困难,要是哪个地区的公路修好了,人们就会载歌载舞的庆祝一番,表现了藏族人民向往北京,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心情。
让学生聆听范唱歌曲,听听藏族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感受歌曲情绪,试着想一想,如果你也是当地人民,金色的大路像彩虹一样修道了我们家门口,你会怎样?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孩子们的话也都能扣住主题,并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声情并茂的进行表演,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歌曲学会后,我又教学生学跳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像典型的藏族弦子步,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我叫男孩子脱掉一个衣服的袖子,像藏族人民的服装那样,摔着袖子跳舞,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载歌载舞表现得特别认真,真的感觉身临其境了,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五年级的歌唱教学《巴塘连北京》这节课上,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演唱了本首歌曲,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对青藏高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在演唱本首歌曲时情绪更加浓厚。
《巴塘连北京》这首歌曲的走调起伏较大,连音和切分音较多,因此在这节课的备课上我也注重学生对切分音的学习:首先我在范唱曲调时,采用4|2拍的指挥图式划拍,慢速试唱前六个小节,并将歌曲的7—11小节单独板书在黑板上,引领学生一起学唱。起初,学生们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不了解,歌唱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歌曲的节奏。这样就对切分音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形式造成学习的难度。于是我将有切分音的连音单独列出,以4|2拍的节奏形式教学生打节奏,感受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区别,以及在有连线的情况下演唱一共有几拍?学生在打节奏的方式上能初步的完成教学目标,对切分音有了初步的了解。能感知切分音对演唱歌曲时达到的效果。
有了对切分音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就完成了一大半。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我以地理地貌知识导入,介绍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告诉学生在青藏高原,山高冰封的时间较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公路修起来,当地的人民心情就非常的激动。人们兴奋,愉悦的心情难以掩饰,就载歌载舞起来。那么这首《巴塘连北京》就是这样的背景反映。学生在有了这样的介绍之后,情绪立即调动起来,将这首歌曲演唱的非常声情并茂。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四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
—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
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
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北京》一课是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都写了什么。”而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伪建筑。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并且使学生通过本段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妙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讲读课文1、2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3至5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建军星露生字,掌握—个多音字“都”,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
(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1、2两段。
(2。能按方位顺序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酚明显的。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辅助掌握生字;
2、辅助掌握词语;
3、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那么,把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发挥其优越功能和辅助作用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谈一谈。
(一)借助cai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一边放录音,同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由此,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特有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简单的说话训练,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借助cai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
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提出预习字、词时出现的问题,请计算机帮助解决。
(三)借助cai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段的教学是落实本堂课重点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载体。下面我就重点来讲讲这一段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演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读。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
接着,运用课件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三个导读提示,是紧扣课文内容,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在导读的过程中,如教学需要,计算机还可以提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讨论第2题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井说一说天安门广场上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然后用鼠标点击出答案,给学生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判断、矫正自己思考结果的失误。
如果学生对某一建筑不是十分的了解,想作出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也可用鼠标点击、热击,找开视窗,从图片中了解建筑物的外形,从文字介绍了解建筑物的特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样,通过cai课件的导读、演示、帮助、引导学生来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课文,明确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及其各自的位置,再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地巩固、深化、突出了教学重点。
接下来,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请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请学生通过cai课件,动手来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逐步要求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的景物。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并让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在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再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这既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但是,在前面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十分扎实的铺垫:其一,是讨论三个导读题,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其二,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说话训练。所以在此,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相信学生有这一个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在学生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的介绍中使本堂课达到高潮。
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以上是本课的重头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成功地驾驭多媒体计算机,合理地运用cai课件,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借助cai优化练习,达成目标。
这个练习是针对本课重点设计的,它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它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中反馈这—个重要环节,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获取反馈信息,并能及时矫正错误,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进一步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以上说教学过程部分都是配合多媒体计算机课件演示进行的)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发现,多媒体计算机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大家也不难发现,把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无疑是教师学的“利器”,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潜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这将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课时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群,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教学目标:
1,巩固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掌握词语;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感知全文。“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指名读第一段后问:读后知道了什么?强调“美丽”一词读重音,齐读。
3、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导朗读好:“又庄严、又美丽”,“又“字读重一点。通过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接下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让学生体验北京的美读后再讨论“你爱北京吗?为什么?再读第五自然段,并要用一种爱北京的语气来读。
1、是对一些重点的词讲的不够到位,例如:“矗立、庄严、宽阔、绿树成阴、川流不息、高楼大厦”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让学生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五
这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歌曲为2/4拍、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这首歌曲旋律短小而优美,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从而感受歌曲的特点,通过划分乐句,感受歌曲优美、连贯的特点,通过认识每一句的开始音与结尾音,启发说出这首歌曲旋律中有每一句的`句尾音是下一句的开始音的特点,从而很好的体现了歌名中“连”的含义,正因为歌曲旋律首尾相连的特点,使得旋律起伏、动感又连贯,教学中,学生通过模唱旋律,很好的感受到了这一特点,这首歌曲还有一个特点是有较多的十六分音符和一字多音,由于十六分音符速度较快,加上一字多音,所以,教学中的还是采用最初的教唱法,掌握了旋律后,大多数孩子能自主填歌词了,通过学唱歌曲,学生们可以很好的感受藏族民歌风格特点。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六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熟练演唱歌曲。
3、能听出跳简单的藏族舞的动作,并能利用舞蹈更好地学习歌曲。
4、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
重点难点突破。
一、组内交流,对学群学。
组长负责,先同桌互助、交流前置小研究,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群学。组长安排好汇报、展示的内容及详细分工。
二、展示汇报,引领点拨(导、练、评)。
一、情境导入:听《青藏高原》。
师:美好的诗,感人的歌象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空已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藏族人日夜聆听的歌也早已跨过时空飞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引导我们走进神奇而美丽的x藏。
二、走进x藏,了解x藏风土人情。
师:到过x藏吗?能把你所了解的x藏与大家分享吗?
(1)x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在那可仰望世界山峰——珠穆朗玛峰(2)在那可观赏雄伟的世界上海拔的建筑——布达拉宫(3)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4)服饰、礼仪、文字、献哈达(5)藏族歌舞:刚才我们感受了藏族独特风土人情,藏族素有“歌舞海洋”之称,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听过哪些藏族歌曲,会哼唱吗?歌曲特点: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平时说话养成大声讲话习惯,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一种独特艺术风格,高原艺术特色,歌唱时音色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长,节奏律动强,衬词运用增添民族特色。师: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艺术风格,锅庄舞,弦子舞是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他们用舞来歌颂。(6)那他们歌舞时主要会用上什么乐器伴奏?(介绍藏族乐器)。
1、初听歌曲。
师:巴塘人民非常热情,用歌声来迎接我们,听,远处传来了动听的歌……。
请把你初听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优美的旋律吧!用“lu”哼唱,连贯圆润哼唱曲谱。
3、歌中把彩虹比作云间金色的路,那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请仔细再听录音范唱生:这条路能把把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相连,每当一地公路修起,当地人民非常高兴,唱歌跳舞,歌唱祖国感谢党,让我们也来一起歌唱吧!(加歌词演唱)。
4、不足之处纠正(请同学们把刚才这局再唱给老师听听,老师再想听听这非常有特色的一句。
5、接口唱师生生生。
四、歌曲情绪激发1、师:刚才我发现有些同学演唱时已非常投入了,你觉得应该怎样唱才更能体现当时修起了公路,藏族人民激动心情?生:加上衬词改变速度。2、师:巴塘山水连着北京,巴塘人的心更向着北京,如今高原上不但修起了公路,更成功修成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
师:天路让藏族人民从此走向幸福大道,他们无比欢欣鼓舞,赞美幸福生活,此时心情激动欢欣鼓舞,有的甚至流下了泪。3、那就让我们更加投入,带着深切感受来歌唱吧!
2、展示(小组展示创编成果)。
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了解了他们独特的风土人情。同学们,不同的音乐把我们感染,不同情感把我们吸引,独特的文化让我们为之赞叹,今天我们用歌声用舞姿来感受民族文化,以后愿大家通过音乐课这条纽带继续品位中华民族渊源文化。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七
这首歌虽然短小但节奏有点难,在第一个班教学本歌曲时用了半节课才解决了本课的节奏难点,特别是最后一句“巴塘北京紧相连”的节奏不容易把握,连续两个切分节奏十分拗口难学。到第二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静静地多听范唱几遍,只花了五分钟,学生就基本会了。这使我想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八
五年级的学生对流行歌曲和距离他们比较近的歌曲最感兴趣,对于象《巴塘连北京》这样的民族歌曲兴趣不大。在上了五(5)、五(4)两个班级之后,我觉得用《珠穆朗玛》这首歌曲导入,学生并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用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天路》导入,很快就吸引住了学生。通过谈话、说藏族话以及看藏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增进了学生对藏族的`了解。初听歌曲后我简要介绍歌曲的内容及创作背景,学生又加深了对藏族的了解。通过提问,在聆听中感受起伏的旋律象一条通往北京的金色大道,让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旋律的起伏以及一字多音,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藏族,表现歌曲的感情。多种形式的反复演唱帮助学生把握歌曲风格,达到有感情地演唱的目的。欣赏藏族舞蹈,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力。最后在歌唱、舞蹈和打击乐器的渲染中课堂气氛逐渐达到了高潮,虽然表演不是那么地道,但是同学们兴趣盎然,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这首歌最难的是最后一句“巴塘北京紧相连”的节奏不容易把握。因此前面的铺垫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学藏族话“巴扎黑”时,顺带说出“唱啊跳啊巴扎黑”,很自然地过渡到“巴塘北京紧相连”这一句,较好地解决了难点。教学中,五(8)班我没有按这样的方式练习逐步推进,结果学生很难唱好,最后又回到前面再次学习,所以突破难点方法很重要。另外,在第一个班学习这首歌时,我的教学时间显得不够,原因是整节课教学节奏慢了一些,经过调整后,课堂紧凑了,也凸现了效果。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九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対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此曲大部分为一字多音的歌词,民族风格突出,歌曲旋律也跌宕起伏,学生学唱不容易上口。为了使学生能够唱准歌曲,让学生在多听歌曲范唱的基础上,我觉得有必要逐小节领着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对学生唱准歌曲有一定的帮助。我在范唱的这一环节中,着意将歌曲演唱的速度放缓,让学生注意听清哪些字是唱一字两音的',哪些字是唱一字三音的,学生通过此环节可以在心中明确旋律的走向,这对唱准歌曲也很有帮助。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
《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美丽的北京城的夜景,北京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教学这课,要求: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本课时主要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夜景,但课文里的很多词语、景色学生很少接触,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北京,我的做法是:
1、班上的学生因为条件所限,都没有过北京,我搜集了网上的一些图片及资料做了一个课件,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从复习以往学过的有关北京方面的课文入手,感受北京的美丽.然后问:北京的夜景美吗?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北京的夜景?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方法。
4、采取自读自悟及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习。
5、在小组汇报与展示的过程中,我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是平等的对话,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
6、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如:“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让学生说说在我们这的什么地方看到过,然后用“犹如”想象说话,感悟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让北京辉煌、亮丽……也许给孩子们感悟,孩子就能在语文学习找到一片晴空!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一
这节课是本册书第二单元《中西方美术作品比较》的第四课,前三节分别是:人物、花鸟、山水。这节课讲的是中西方宫殿建筑的比较,分别选取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作为代表,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差异。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中西方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中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兴趣、主动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
中西传统宫殿建筑在整体布局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这种特点背后所蕴含的民族历史文化观念。
2、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对建筑的直观审美与民族历史文化观念结合起来。
3、教法选择: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发,比较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列表法等。
4、学法选择:
比较法,讨论法,列表法等。
1、回顾旧知识:这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和前面三节课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的美术作品的差异。
2、导入:用一段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阅读、讨论,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
4、注意引导学生阅读重点内容。(列出提纲)。
北京故宫:
(1)中国宫殿建筑群通常采用的布局特点?
(2)中国历代皇宫的基本格局?
(3)前朝三大殿和后宫三大殿?
(4)封建等级观念在屋顶形式、房瓦、墙壁用色方面的体现?
(5)傅熹年考察故宫得出的结论?
(6)太和殿的建筑特点?
巴黎凡尔赛宫:
(1)凡尔赛宫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
(2)镜厅的介绍?
(3)什么是斗拱、柱式、拱券?
根据学生回答找两位同学填写下表:
北京故宫。
凡尔赛宫。
布局特点。
院落式布局。
强调建筑整体的联通。
中轴线。
有
有
基本格局。
前朝后寝。
单体。
主要建筑。
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宫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镜厅。
等级观念。
中间是王宫,两边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剧院等。
建筑材料。
木结构。
石结构。
建筑结构。
斗拱。
梁柱和拱券。
(如果时间允许,加入一些影视小故事,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论:
欣赏西方宫殿建筑就像欣赏一件雕塑,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完整形体。而中国的宫殿建筑的美,则是通过多个单体建筑之间的烘托对应、庭院之间的流通变化,显露出建筑的总体气势和空间变化。
同学们或许会有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请听下面的一个小故事:
西汉建国以后,百废待兴,丞相萧何负责建设长乐宫、未央宫。建成以后,汉高祖看后说:“太劳民伤财了。”萧何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显示你的赫赫战功和无比的威势。”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宫殿建筑都是为了显示皇权的威严。
这节课我们比较了中西方的宫殿建筑,了解了他们在布局特点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北京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
根据学生回答找两位同学填写下表:
北京故宫。
凡尔赛宫。
布局特点。
院落式布局。
强调建筑整体的联通。
中轴线。
有
有
基本格局。
前朝后寝。
单体。
主要建筑。
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宫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镜厅。
等级观念。
中间是王宫,两边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剧院等。
建筑材料。
木结构。
石结构。
建筑结构。
斗拱。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二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实践活动3中的一篇习作。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在实践活动中安排这一习作可以应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要求学生写清楚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以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学生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能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从文章的精彩之处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了解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方法,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写具体。但是选材仍然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无事可写、选材雷同是学生写作文的难题,因此多维选材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设计思路。
指导学生选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从难度较小的学生的自身体验入手进行指导。为了丰富学生的选材内容,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回顾单元内容、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明星和身边的人物创设教学情景等启发学生选材的思路。再通过教师提示、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丰富选材内容。然后通过剖析例文,让学生领悟到要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写清楚,通过描写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把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别人、事物等方面进行多维选材,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了。
1、通过多种形式开阔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恰当选材。
2、通过具体事例写清如何面对困难或挫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
1、多维选材。
2、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开阔思维,从多个角度选材。
教学流程:
一、回顾内容,揭示文题。
二、拓宽思路,自主选材。
三、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四、拓展延伸,多维选材。
五、总结升华,尝试写作。
第一环节:回顾单元内容,揭示文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第三单元学的四篇课文,和学生一起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启发学生发现这四篇文章在选材上的相同之处,即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
设计意图:从回忆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选材上的相同点,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初步渗透选材角度的多样性。
第二环节:拓宽思路,自主选材(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3、小组合作,互相启发。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1)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饱含激情地向学生介绍: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像聋人舞蹈家邰丽华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向世人展示了残疾人蓬勃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她被评为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了“夺回失去的金牌的杜丽、奥运会一人独得八金的菲尔普斯、北川折翅芭蕾女孩李月”的事迹,接着老师又向学生介绍了身边的两个榜样,城关小学的刘奕和程悦。
设计意图:教师用生活中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事迹创设出教学情境,在选择上既有知名的艺术家、体育明星,也有在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图片的出示可以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领悟到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2)图片拓展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人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在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字典说:困难是事情复杂,阻碍多;挫折是遭受了失利、失败的打击;哲人说:困难是成功的垫脚石;诗人说: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我说: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老师,只有勇敢冲上去,战胜困难,征服挫折,你才是生活的强者,你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困难和挫折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词语,不易理解。首先让学生从课文和课件中初步了解困难和挫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人物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接着老师再用诗意的语言阐释困难和挫折的含义。这样不帮助学生了解困难和挫折的含义,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而且为学生奠定写作的情感基调,同时可以把这些优美的语言应用到作文中去。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设计意图:选材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是如此,因为优越的生活让学生很少体验到困难和挫折。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入手,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小,所以把写自己作为本节课指导的重点,教师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学生一些提示,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便于他们打开思路。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教师出示提示后,让学生想一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挫折?相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特别是对于一些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来讲,通过小组合作,他们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给自己一些启发,也可以在组内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老师巡视时也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班级交流,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以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在班级交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从内容和中心上进行相机的小结,例如:你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刻苦练习战胜了困难;爸爸妈妈的鼓励,教练的严格要求也帮助你最终战胜了困难。你说出了自己面对困难时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想法说的很具体。你说出了遇到困难后怎么做的。你把战胜困难的过程说得很清楚。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习作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三环节: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2)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战胜困难的过程写清楚。
(3)写好开头和结尾。
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例如:在学生剖析到这一精彩片断(遇到的困难)时教师适时总结:作者在难字上下足了工夫,把自己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写得很清楚,并板书:写清楚困难和挫折。
在学生剖析到作者的心理描写、怎样做、怎样说时,教师总结:要把自己在困难面前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克服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并板书:过程具体。
设计意图:赏析精彩之处,是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领悟写作方法,而以上两点也正是本次习作的要求,在剖析例文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在学生剖析到开头时。教师适时交给学生引用的开头方法。
意图:“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教师教给学生可以引用谚语、诗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还有歌词等等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让作文的语言优美,起点明中心的作用。
(4)指导命题。
意图:虽然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但题目宽泛没有针对性。而平时的大多数作文为半命题或者自由命题,考试中也经常考察给文章命题,所以在习作中对学生进行命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命题能力。
3、在学生通过例文的剖析领悟到写作方法后,教师小结:写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方法:我们在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或者挫折时首先要把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写清楚,然后要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面对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写明这件事给予自己的启迪。
1、写别人。
在学生掌握了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后,对于班里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来讲,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写一写你看到的其他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表现。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然后教师小结写作方法:我们在写别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板书)写清楚他面对困难或者挫折的过程。还要写出看到了他的表现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迪。
此外教师以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为例,告诉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写成一篇童话故事。
意图:从写别人、写事物着两方面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另外从体裁上进行拓展,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多样。
1、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要求是在分析例文中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来的,教师此时点明这就是写作要求,让学生齐读,明确要求。
2、教师总结。
意图:在情感上升华,明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板书的整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习作的题目。
二是选材:学生可以从板书上清晰的看到可以从自己、别人、事物三方面进行选材。
三是写作方法(写自己要写出自己的想、说、做;写别人要抓住你所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写自己、别人和事物都要写出给予自己的启迪)。
四是写作要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依据教学过程的进程依次呈现:先出示题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然后出示“自己”,在剖析例文的过程中呈现写自己的方法:想、说、做和习作的要求: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
在小结写自己的方法时板书“启迪”。接着板书别人和写别人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再板书事物。最后在明确习作要求时板书“习作要求”。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三
这是一首中国气息浓厚的作品,京味儿十足,歌词都是和实际北京生活相关的内容,表现了北京的孩子对自己城市的热爱。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1、通过欣赏感受北京城市的美好风光,民俗文化,增进爱国之情。
2、通过欣赏感受歌曲的京腔京韵,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1、聆听音乐,感受歌曲中的“京味”与北京城市的变化。
2、“京味”从何而来?引导孩子从“旋律、歌词儿化音”中去发现、并模唱会成为难点。
(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谈话导入。
从北京奥运会主题开始谈起,引导到感慨北京的变化真大这个话题上。(教师播放2008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做一个事先的准备,收集有关北京的人文古迹与现代文明建筑,师生共同交流。例如:故宫、长城、天安门、水立方、鸟巢等,对于北京城的孩子则可以强调自主交流。
教师简单介绍北京: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北京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中国城市第1名)。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辽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传统文化有:庙宇、胡同、四合院、中轴线、城池、京剧、燕京八景等。(教师播放故乡的北京视频。)。
教师总结:祖国的心脏是北京,北京城以其独特的文化与位置名扬海外。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名叫《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二、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音频)。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对照歌词再次聆听歌曲,留意歌曲中都唱到了哪些景点和人文?并做好记录。
师生交流。
2、用富有特色的北京话朗读歌词,体会京腔京韵。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针对南方教师与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着重抓住儿化音来进行练习,例如:胡同儿、动物园儿、一份儿等。还可以在学生朗读地基础上加上打击乐器来伴奏,以增强音乐的“动感”。
3、二度欣赏,感受歌曲的旋律变化。
师:请大家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哼唱歌曲的旋律,留意旋律有何特点,跟我们以往听到的儿童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演唱、教师伴奏、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带有着浓郁的“京腔、京韵”的旋律特点,将祖国的国粹“京剧”的音调运用在歌曲的创作上,加上这又是一首描写北京新城的歌曲,更增添了这首歌曲的地域特点与民族性,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让我们对伟大祖国又有了一份热爱之情!
4、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动画,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富有“京味”特色的感觉尝试演唱吗?
三、巩固与拓展。
看歌词,欣赏《故乡是北京》音频。
(歌词)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
静静的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
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
唱不够那红墙碧瓦的太和殿。
道不尽那十里长街卧彩虹。
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
便觉的甜丝丝,脆生生,京腔京韵自多情。
不说那高耸的大厦,旋转的厅。
电子街的机房,夜市上的灯。
唱不够那新潮欢涌王府井。
道不尽那名厨佳肴色香浓。
单想那,油条豆浆家常饼。
便勾起细悠悠,密茸茸,甘美芬芳故乡情。
四、课堂小结。
北国风光无限好,音乐作品皆动听!还有更多的音乐作品,我们今后会慢慢学习和欣赏。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四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京》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课《北京》,(板书:北京)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
《北京》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述北京美丽和变化,表达出作者对首都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1、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探索易感染。
2、积累了与课文有关的生活素材。
3、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4、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相当的基础。
新课程提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才能打造出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在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课文内容。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丽!激发爱国的情怀。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文章的理解,要紧紧抓住情感要素,发掘人文内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感染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精神境界。
1、先学后教。
2、朗读品悟。
3、创设情境。
4、拓展延伸。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朗读训练。迎合新课标中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
本节课我将以闯关的游戏方式进行,
第一关:我会认5分钟。
第二关:我会读25分钟。
第三关:我会讲10分钟。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准确的读出生字词。
读准生字是学好课文的前提。采用各种游戏来检测孩子对生字的掌握,简洁高效,又能极好的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找出文中描写了哪几个景点,还能有感情的读出来。
我会说:“小朋友们,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找找有哪几个美丽的景点,试着通过你的声音和情感读出它的美丽。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自学,这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先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强弱搭配,体现了“兵教兵”的理念。这个目标的设置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然后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师生共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完成板书。
闯关目标:我喜欢这迷人的景色,我能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展示给小伙伴听,哈哈!我开始啦!
这一环节重在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力求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代讲,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孩子用心灵去体会,从字里行间领悟,从遣词造句中揣摩,这是一个吸收、消化、积淀、酝酿、而后再倾诉的过程。为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从而实现了学生阅读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具体是这样处理的:第二段的配乐朗读。第三段老师引读。第四的想象阅读,第五段欣赏阅读。最后给全文配音“正当小小播音员”的比赛,把朗读环节推向了高潮。
课件展示。
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重点词句理解。理解和朗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充分的理解就没有深刻的感悟,没有深刻的感悟就无法实现感情朗读。期间我运用课件引导孩子掌握三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二是从字面上理解。三是配合画面想象理解。(配以课件展示)。
出示闯关目标:面对这迷人的景色,我忍不住想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北京的美!让孩子们当小导游,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这个环节孩子们自由选择,结合自己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经历,随意介绍,任意发挥。孩子们会挑选自己喜爱的地方去介绍。根据孩子的选择适时的出示相应的画面,(课件配合)这些画面会给孩子的介绍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最充足的信息。孩子们会在视觉的冲击下,快速灵动的思维,开始生动的介绍。这样使孩子的介绍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文本,灵活而丰盈,这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孩子的介绍我预设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程度不太好的照本宣科,面对图画背诵相应的课文。二是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添加自我的元素。三是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条理,把自我的元素和课文的信息加以整合,流畅的表情达意。我会分别选择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着重加以引导,力争在实际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目的。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这个环节用多媒体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以形象可感的画面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的眼、脑、心、口都动起来,所有的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视野更加开阔,使思维更加活跃,使表达更加流畅,从而轻松突破难点。
学生在充分感受首都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之后,热爱之情油然而发,当然不能使这种情感只在心底荡漾翻滚,得想办法使孩子们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以便从小扭转中国人羞涩内敛不善表白的缺点。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环节。
说话训练:
我想对北京说----------------。
我想对世界人民说--------------------。
这样使孩子学生个性化语言得以张扬,思维得以拓展,情感得以释放,心声得以表达,一切水到渠成。
天安门广场纪念碑。
马路北京立交桥。
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板书简洁,明了。有多个景点围绕的北京城嫣然变成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寓意深刻,即勾勒出了文章的脉络,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道别: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您的聆听!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五
上周五教研组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沈肖肖老师执教的《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北京》公开课,这堂课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
1、沈老师的这堂课思路清晰,紧抓标题中的“古老”、“现代”、“首都”三个词而展开教学。从六朝古都引入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和描述,非常顺利自然,采用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依次表现北京的现代和作为首都体现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这体现了教学程序上“清”,思路清晰,严谨有序。
八年级语文《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北京》评课稿。开头由歌曲《北京欢饮您》导入,接着释题,教学“古老”、“现代”、“首都”,小结、板书、巩固练习等环节齐全。作为一个新教师,第一次上公开课,教学游刃有余,自然老练,可显示沈老师的基本功。
教育是一门“遗憾艺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针对此课提出两点建议作为交流,以求大家共同进步。
1、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而小组合作模式是学本课堂比较常用的模式。其实李老师的这堂课在有些环节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能效果会更佳。如在体现“古老”、“现代”这两个特点时,沈老师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然后自己一一进行讲述。若是改为让学生阅读和欣赏的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来自己解决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更生本化。
2、细节成就完美。古语说: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能注意教学细节,认真对待每个细小的行动(如教学语速、给予充分思考时间等),我们的教学就会更趋完美。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六
《我真的很快乐》本课是北京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让学生们感受“我真的很快乐”学会表达“我”为什么很快乐!
1.朗读课文,a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bc生在教师和a生的帮助下能通读课文。学会背诵课文。
2.结合儿歌的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我”为什么很快乐,体会我上学是高兴的心情,并会用“快乐”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导朗读,读出真情,关注全体。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为什么很快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确学习目标:我们来学习这一课的生字,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二、自学新知。
生自学生字表中的生字。
1、读准音:生自由读一读书中表中的生字。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2、识词义:在课文中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词语和句子。读生卡片后面的组词。
自己再组一到两个词语。写在后面。
3、认字形:
看书中的笔画跟随,书空。
认真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笔画与格之间的联系。
在田格中练习写一遍这几个生字。
4、归纳生字特点: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在下面画-----。
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在下面画~~~。
找出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下面画====。
想一想,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三、汇报结果:
1、指名读字音。
2、指生组词,说出读语意思。师板书词语。
3、指生说出哪个字最难写,你是怎么记住的?(字形,占格方法)师重点指导。
4、生在田格中再写一个生字,和前一个比较有什么进步。
5、师在小黑板上范写生字,生再字一遍,比较有什么不同。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作业:
在田格本中写生字。
读熟组词。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七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已经认识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作准备,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潜在的学习状态,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教学难点是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联系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这节课我是这样教学的;
在课的开始,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体育场。出示体育场中的直跑道1路灯2两条交叉的小路3山羊4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可以看作是直的线。接着从图片中动态地抽象出几组直线。让学生观察每组的两条直线,提出一个问题,根据每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把他们分成几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加入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想法。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想的?学生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分成两组,(路灯和小路的是交叉的,跑道和山羊是不相交的)有的认为分成三组,(跑道、山羊分别分成两组,路灯和小路分为一组),对于学生的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评判,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哪一种分法正确?找出能说服别人的理由。在生生之间的对话中,使学生认识到第四组的两条直线也是相交的,同时对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的也较为深刻。在此基础上,我指出象第一组这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的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平行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丰富平行的表象。接着,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由判断,指名说判断的理由。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初步感知,到对每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分类,概括平行的含义,到找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逐步建立平行的表象,对平行线的认识逐步清晰。
在教学画平行线时,我先让学生借助一些材料和直尺,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学生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画法,(可能有的是对的,也可能有的是错的)让不同画法的同学展示自己的画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交流:你认为哪些画法是规范的,哪些画法是不规范的?说出能证明自己的理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学生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基础性资源的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平行的特点,感受画平行线应使两条直线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让画法规范的同学演示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生独立画,组内互查画的是否规范,交流各自画法。这样,学生经过自由尝试画平行线,通过对各种画法的交流、评价,逐步概括出较规范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按要求画平行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画平行线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特征,深化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首先,想想做做第2题拿出课前发的长方形的纸,按要求对折两次,再打开,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想办法证明你的发现是否正确。学生独立操作,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组织全班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证明的?使学生在操作、猜测、讨论、交流中了解长方形对边是相互平行的,长方形对边之间平行的线段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说说各有几组平行线段,使学生感受不同图形的特点,深化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最后,我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找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在全班交流。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同时进一步体验平移的特征。临近课尾,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自己的收获,并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还想解决哪些问题,从而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八
各位老师下午好!
1.说课内容:
《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2课。
2.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写的是鸟王国要评选劳动模范,鸟儿纷纷推荐猫头鹰,凤凰国王派了乌鸦和麻雀去调查。他们调查的很不深入,乌鸦认为猫头鹰白天睡大觉,麻雀认为猫头鹰相貌又凶又丑,叫声吓人,不能当劳动模范。凤凰批评了他们,命令再去调查。在寓言的结尾处点出,调查研究要深入,要全面,不能以貌取人。语文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阶段要加强朗读教学及其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因此“正确、流利、有感情”就成了贯穿于三个学段的总要求。而这个要求将渗透落实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之中。本课教学任务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课文,体会4个有问号句子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两个道理:调查要深入,全面,不以貌取人
4.教学重难点:
读一读本篇文章你会发现:本课有4个问句,人物的不同,感情基调的不一样决定他的语气也不同,尤其是第一句: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这样的反问句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据此,我将重点确定为:体会4个有问号句子的语气。
孩子爱听故事,所以会很爱读。但是这则寓言故事里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调查研究要深入,要全面,不以貌取人。基于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匮乏,会很难明白这个道理,我将明白两个道理:调查要深入,全面,不以貌取人。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5.学情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年龄又小,他们的取得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很窄,我对孩子对于猫头鹰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
我将以情境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范读、转换角色、师生表演等形式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快乐的事情。我会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想象你就是乌鸦(麻雀),怎样向凤凰汇报呢?在角色扮演中,使学生体会麻雀和乌鸦对于猫头鹰当劳动模范的不满,进而读出语气。
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采用、“读”(读课文)、“想”(展开联想)“看”(看视频)、“说”(说想法,表达情感)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阅读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一、抛出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基于孩子年龄小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上课伊始,我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五一劳动节快到了,鸟王国的劳动模范还没评选好呢,看,小鸟们正在激烈的争论着一个问题,(出示小鸟开会的图片)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于已经初读过这篇文章,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如果答不出来,我会安排学生打开书快速读一遍。学生回答后,顺势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和小鸟们一起讨论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出示课题: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如此情境,将学生拉进角色之中,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位参与到讨论之中,则会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细读精思,体会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将以一、二、三个问句为支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想想中明白,乌鸦和麻雀之所以不同意猫头鹰当劳动模范是因为他们的调查不够全面,是在以貌取人的道理。
通过第一个问句: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
引出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乌鸦说它是一个懒汉呢?读读乌鸦的话。出示第二自然段,谁来读读乌鸦说的话?指名回答。
板书:白天睡觉
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是一句反问句,使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我将采用换一种说法(这样一个懒汉,不能当劳动模范。)的意思让学生明白中国的汉语在很多时候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将“不能”换成“怎么能”语气更强。
这个安排的理论依据是课标中说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乌鸦,猫头鹰在夜晚干什么,你调查了吗?这是凤凰问乌鸦的话,这里我安排学生结合课前的调查议一议,凤凰为什么这样说?使学生明白乌鸦的调查不深入,不全面。副板书:不全面。
麻雀看猫头鹰的相貌又凶又丑,所以就不喜欢它,讨厌它,用国王的话说这叫什么?对!这就叫“以貌取人”。(副板:以貌取人)
于永正老师说:“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又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在这一环节我将指导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思考乌鸦和麻雀之所以认为猫头鹰不能当劳动模范是因为它:白天睡大觉,又凶又丑。然后指导这里我不打算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纯技的指导,“轻、重、停、连”,对于他们已经经历了将近两年的课文学习,读过几十篇篇的文章了,古人也说:“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才能“形于言”,由此,我知道,朗读指导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技术问题,实则在其“神”,它首先应该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导航。所以,我力求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如果你是乌鸦,看到猫头鹰,别人在辛勤的工作,而他却在呼呼睡大觉,还要评选他当劳动模范,会怎样向凤凰汇报呢?”“如果你是麻雀,看到一个这么丑的被推举为劳动模范,你怎样说呢?”同桌进行角色朗读练习加上动作表演,如果学生还不能读出语气来,我将进行范读,以此调起学生情感。
最后请问:小朋友,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发表意见。无论学生说能还是不能,我都将及时追问:“为什么”。这里我会尊重孩子的观点。
接着我再补充补充材料: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能捕捉1000只田鼠,一只田鼠吃掉两斤粮食,一个夏天一只猫头鹰就能抢救下2千多斤的粮食,我们一个人一天大约吃1斤粮食,这样一只猫头鹰抢救下的粮食就够我们一个人吃五年多呢!
进一步提高认识: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我估计学生会说:
猫头鹰你真能干!
猫头鹰谢谢你!……
这里我竟引导学生依据资料说出你为什么这样说?
我会及时评价:你能给它送个美称吗?板书(捕鼠能手田园卫士)追问为什么?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我会提醒学生:你能用书上的词语吗?在第一自然段找找。当你想不出什么来的时候,书上会给你准确的答案。
三、延伸课文,说话训练
四、课外延伸
课本所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教给学生的也太少了,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起学生自己读书学习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鸟王国里还会有谁能当劳动模范,请你也去进行调查,可以查阅书籍,也可上网。将你的调查结果写下来,写清你推荐它的原因。
教育大师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至此,教学任务全部完成。
板书设计: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不能能
白天睡觉捕鼠能手
又凶又丑田园卫士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十九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
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的成就,从而了解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北京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启发式讲述法、引导交流合作等。
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如:在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第29界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这样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在出示课题时,为了渲染气氛,我同时播放中央电视台节目插花的视频,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本环节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除了和其他区域一样有海陆位置外,还有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
在学生探究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来进入北京职能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了解北京具有这些职能的条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在了解北京是文化中心时,我列举若干项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任选一项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我适时地穿插一些小活动,如在介绍音乐方面时,学生可能会提到京韵大鼓和国粹京剧,可让学生试唱两句。
还穿插一些视频和音乐,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同时这一活动又检查了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
在了解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时,我出示配以《故乡是北京》背景音乐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认得多,再选择他们熟悉的一处作以简单的介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强调有哪些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提出故宫面临的压力,让学生出谋划策。
在了解北京现代化进程时,我先播放一组北京现代化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前面的图片风格有什么不同,然后跟学生强调把北京建设成为既具有古典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大都市才是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再让学生运用分析北京的方法分析描述家乡哈尔滨的位置、职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在学生汇报时穿插京哈铁路火车提速的新闻,从而说明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而将写一篇以《我的家乡——哈尔滨》为主题的短文作为课后作业。
让学生说说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奥运会和09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做点什么?最后在奥运会会歌声中,用激励性的语言结束全课。
以上是我对《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一课的设计,还很不成熟,恳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二十
1.在感受、体验、实践学习中,了解藏族风土人情,领略藏族民歌风格,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藏族音乐风格。
4.体验藏族弦子舞中的基本舞步‘一步一靠’和‘三步一撩’。
教学重点。
了解藏族风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风格。
教学难点。
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
教学方法。
听音跟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对比法……。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海拔的铁路是哪条铁路?(青藏铁路)。
介绍青藏铁路通车:青藏铁路是在20xx年7月1日正式通车,它穿越青藏高原,海拨五千多米,创造了世界高原铁路的建设奇迹。它的建成通车对推进青海、x藏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师:为了歌颂对青藏铁路做出贡献的建设者,有位作曲家专门写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天路》。
2.多媒体播放歌曲《天路》flash。
学生可以跟唱。
提问:这首歌曲中唱的“人间天堂”就是美丽神奇的x藏(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
二、简单了解藏族。
提问:世界上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上有一种白色的小花,你知道是什么花吗?(雪莲花)它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
3.x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哪个城市?(拉萨)拉萨有一座最的宫殿是什么宫?(布达拉宫)。
4.介绍藏族服饰――点开自己博客上的民族服装图。
5.介绍民族礼仪—献哈达)。
为了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他们会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6.介绍藏族舞蹈弦子的特点。
三、新课教学。
2.再听。
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
这首藏族歌曲有什么特点?
歌曲特点:x藏呢人烟稀少,地域辽阔,使得喜爱唱歌的藏族人民尽量将歌声唱得悠远绵长,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民歌风格。歌唱的时候音色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长。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听音跟唱。
轻轻地跟音乐唱一唱。
5.解决难点。
你觉得唱着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提示:切分音、圆滑线(唱的圆滑些)和连音线)。
6.学生齐唱,教师纠错。
7.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分组唱一唱,相互评价。
9.弦子舞表演歌曲。
教学生简单的弦子舞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绕教室围成大圈伴随《巴塘连北京》的音乐跳藏族弦子步。
10.提问。
你对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怎么理解的?
……巴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车也没有铁路,所以呢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别想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想走出去看一看,这条路能把巴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紧相连,可以说这是一条寄托着巴塘人民梦想的路。……所以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公路修筑好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11.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唱才能唱出修起了铁路,巴塘人民激动的心情呢?
(速度、情绪、声音……)。
12.学生用各种方式表现歌曲.(唱唱\奏奏\演演。
四、小结。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二十一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讲课的内容三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略读课文《味道果然不同》,下面我将从课型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目标制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设计、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课。
一、课型分析:精读课文中提到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建议同样适用于略读课文。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在指导学习方法和展示学生自学能力上。
二、教材分析:课改语文教材的单元设计不以专项能力训练为主线,而是以相似情感为主线,.这一编排特点恰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在生动的语言情境下形成。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篇课文的共同点就是使学生通过读课文懂得成长的道理。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可以很容易说出小刚吃了豆角说“味道果然不同”的原因。但是让学生找到答案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主人公产生共鸣,获得人生的启迪,同时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够强,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必须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课文特点、本课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5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小刚吃的豆角“味道果然不同”的.原因,体会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喜悦之情。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积累。
五、教学重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了解小刚吃的豆角“味道果然不同”的原因,体会劳动的快乐、品尝劳动果实的喜悦。
六、教法设计:
1、力求从整体入手,以点带面。体现在,学生读后质疑,为什么普普通通的豆角,小刚吃了却说“味道果然不同,真是鲜美极了。”?这一问题统领全篇。继而从体会劳动的快乐、体会品尝劳动果实的喜悦两方面体会。
2、教师指导学法与学生尝试学法相结合。
七、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一)优点:学法指导到位。
1、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贯穿全篇,始终围绕重点句“他每天帮助爷爷浇水、除草、还是过一次肥。”指导阅读。
2、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用尺子量”、“细细地嚼”两处联系生活实际,有处于体会小刚的心情,又体现了语文的学科德育渗透,润物细无声。
3、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体现了教师指导学法与学生尝试应用学法相结合。“他每天……”一句教师指导,后面部分学生尝试应用,效果很好。
4、质疑方法:初读课文部分,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即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对简单问题随即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作用;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用多种读书方法解疑。找到答案后回疑,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疑能力。
5、积累方法指导与文章特点密切结合,打破单篇积累,学会多篇积累。
(二)不足:应从关键词句重再抓出重中之重,加强品读。如:吃饭的时候,小刚夹了一根豆角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说:“味道果然不同,真是鲜美极了。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二十二
本着新课程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了解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知识,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自然地表演,并能通过小组合作,以即兴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设计了《北京有个金太阳》这一节课。
1、教材分析:《古老的北京》是小学艺术第五册第七单元《小小旅行家》的一个课题,本课是第一课时。教材围绕古老的北京。侧重于了解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的关联,通过运用演唱、表演、创作等艺术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其爱祖国、爱生活、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
(2)学会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3)通过小组合作,给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创造力。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目标,我将创编表演定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听唱法:《北京有个金太阳》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旋律简单明快,歌词朗朗上口,因此,我采用听唱法,让学生在听一听、唱一唱等环节中反复感知、强化、不知不觉中自然掌握。
3、探究法:为了让学生创造、表现自然界的音响,通过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声音世界”这一环节中创造各类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和趣味式的学习过程。
4、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xxx
(一)刚开始,我安排了新疆维吾尔族、蒙古族、白族、傣族的图片欣赏和律动《金孔雀》,都是对一、二年级及前面几课少数民族知识和技能的复习、巩固、串连。利用课件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揭示了第七单元的大课题:小小旅行家。
(二)让学生背上旅行包,乘火车到达本次旅行的目的地——西藏。这里我运用了头饰“民族专列”作火车头的活动贯穿,这样学生的兴致马上被激起。
(三)接下来,由我身着藏族服饰,跟随音乐跳起藏族舞蹈,学生立刻被吸引住,由此激发了他们藏族舞学习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学习简单的藏族舞动作,感受藏族人欢乐。让学生穿上长袖上衣,甩一甩长袖,过一把隐。
(四)由舞蹈引出学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过程很自然。
(五)教学唱歌时,因为是中年级同学,所以要求自然要比低年级高些。要提醒学生及时换气、控制好气息,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由相互倾听歌声,自己去发现演唱中还存在的不足。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我采用了教师范唱,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来。
(六)我觉得艺术的学习也和其他学习一样,光有兴趣还不行,还需要有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所以接下来这个环节我放眼于立美实践,分小组进行创作歌词,这是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创作的歌词内容不仅要好,而且要跟上旋律把它唱出来,有难度!但我想:这批学生已经学了两年的艺术,本身这点年龄的`学生也很愿意干点富有挑战性的事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艺术课堂上,尽情地、充满自信地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只要学生肯动脑,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都会由此充分的再现。
(七)通过小结,引导他们热爱西藏,以后去西藏旅游、开发!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渗透了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认识音的强弱,准确表现;用有感情的演唱和肢体语言表现自然界的天气变化;通过创编,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演唱、创新、创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篇二十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
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
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
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除夕:真热闹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2、从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元宵节:观灯(总—分—总)
详略得当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