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案例17篇)
编写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组织的重要手段。教案中应当明确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和课堂管理的方法,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教案范文虽然可以作为参考,但请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一
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藤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本班学生男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和本班女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通过提问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能很方便的比较男女生兴趣小组的情况。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教学就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比类推、举一反三。具体而言,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节课中,陈老师让学生对比单、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二
《复式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册八单元第一节课内容。这节课的设计我是以201*年课程标准关于统计的相关理念来设计的。
优点:
1、首先我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知识学习的必要性,被吸引,进入学习境界;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整个过程,让学生统计搜集整理方法,形成条形统计图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老师关注学生参与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充分;学生的独立发挥和小组讨论充分时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拥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学习时给学生留空白。
不足:
1、小组合作过程中,弱势学生得不到展示机会
2、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课堂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3、学生对于独立分析数据并进行表述存在一定困难
4、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再生资源因时间关系而无法及时利用也是困惑之一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三
一、情景导入。
1、你们知道我们班同学吃蔬菜(茄子、土豆、芹菜、菠菜)的喜好程度吗,分别出示收集整理的四(2)班男女生喜欢吃蔬菜情况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图。
3、说一说单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4、如果在统计图上分别表示出喜欢这几类蔬菜的男生和女生人数,该怎么办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展示统计图。
4、讨论交流:
5、全班汇报交流。
6、根据统计图回答100页的问题。
先指名回答,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三、应用反馈。
(1)完成第101页“做一做”的统计图的绘制。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交流,回答后面的问题。
(2)、练习十九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画图纸。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三、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
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五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补充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价值。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能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统计图补充统计表,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并能进行交流。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六个层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个层次: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丰富多彩,形状各异的统计图。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统计世界。
(统计世界里有那么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认识他们并不难,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春天到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小朋友组织了一次郊外活动,下面这两复统计图就对两个年级的活动情况做全面的反映。我们来看看。)
展示书115页的两幅单式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1、独立思考、回答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分组讨论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层次: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第三个层次:合作探究,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合并方法,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后,再组织交流,在这里老师紧紧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1、“将两复图重合在一起”,当学生出现这一想法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讨论其可行性并通过可件展示,如果完全重合后,横轴和纵轴完全重合再了一起,便于观察了,可直条也重合了,反而不便于观察了,那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第四个层次:对比观察、分析比较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
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形式,这种统计计图的名字叫“复式条形统计图”展示课题。
当新的统计图呈现在大家眼前之后,变引导学生对这个统计世界的新朋友进行细致深入的认识:
自主观察思考: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2、这幅统计图和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教师适时点拨:如果没有图例会怎样?两个年级都用一种颜色会怎样?如果颜色用得五花八门又会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图例的作用,并知道在复试统计图中怎样运用颜色)
3、这样来表示两个年级的数据,与前两种统计图相比有什么好处。
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思维互相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接下来,让孩子们试着读出统计图中的信息,填空并完成统计表。(将116页例二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一题中,进行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补充统计表的训练。)
完成统计全过程,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合交流:对于这次郊游活动你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是在上册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作为铺垫,读取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统计表是没有多大难度的,如果遇到障碍只需引导借助旧知,分析讨论,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同时我们把例题二的训练融入到第一题中,用一个素材来呈现,使得本节知识的教学完整性更强,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五个层次: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书119页例题3,
1、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读取其中信息
2、让学生根据信息补充统计图。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对于此处教学,我们所做统计图都是提供了横轴和纵轴的,学生只需读取信息,在表格中画出相应的直条。所以难度大大降低。可以说是一种半放手的“制作过程”,同时教学中让学生说,老师演示,也是一个半放手的教与学。只是为下一环节中,学生完全有自己独立收集数据,选取颜色画直条补充统计图搭脚手架。
第六个层次:小课题研究、经历统计全过程,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学会制作统计图了吗?有没有信心自己来制作一次。不过在做之前先让我们来观看一组短片。)
以一组雅典奥运会精彩镜头,渲染气氛。点明课题。
课题:第26—28届奥运会中国队金牌数和奖牌总数统计图
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第26—28届奥运会中国队的获奖情况,包括获得的金、银、铜牌数和奖牌总数等数据,并发给标好横、纵轴的表格。
1、学生根据信息和要求独立填写统计表并制作统计图
培养和训练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能力。
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经理收集、处理、描述、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并根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分析、预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六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但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忘记了前面所学知识,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得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的探究、制作和读图能力。
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采用激励引入――引导探究――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动手制作――评比总结六大环节,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六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激励引入,提出评选办法
根据课前的氛围相机引入,提出本节课将根据同学们上课的.表现评选智慧星和风采星的评选办法。用评奖的办法既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同学们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提供统计的数据。
环节二:引导探究,凸现必要性
通过谈话抛出球类比赛中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的问题?让学生猜测。引导学生体会要知道哪种情形投球远,需要用数据说话,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在出示第一小组同学投球统计表后提问
1、老师采用了什么方式整理这些数据?你能分别介绍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具体情况吗?(侧重让学生观察单手和双手投球最远和最近的同学如果想一下子就看出单手投球或者双手投球远近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
(有意识创设让学生根据两幅图分别说出1、2、3号同学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情况,观察起来不方便的实际困难,凸现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如果要很快看出每个同学两种情形对比的情况,怎么办?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后交流,在这里我紧紧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1、“将两幅图重合在一起”,当学生出现这一想法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讨论其可行性并通过可件展示,如果完全重合后,横轴和纵轴完全重合再了一起,便于观察了,可直条也重合了,反而不便于观察了,那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揭示课题:像这样,用不同颜色直条表示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环节三:读图分析,加深认识,
当新的统计图呈现在大家眼前之后,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
复式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从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统计图进行分析,比如,数量多少情况,相差情况等等,只要合理就给以肯定。
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你能根据上述7位同学投球情况猜测一下你的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呢?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环节四:对比分析、总结优势
这幅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复式统计图和单式统计图比较,你认为又有哪些优点?
(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思维互相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小结板书: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环节五:动手制作,巩固应用
接下来,让孩子们根据课堂评选出的智慧星和风采星的情况动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想好标题,尝试制作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指导。
环节六:展示作品,评比小结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七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生1:问各年级的老师。
生2:问以前的同学。
2、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呢?生上台展示。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数据的?
生2:我是用复式统计表。
师:跟大家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生3:一样。
师:你真用心,懂得学以致用!
3、师:老师也收集了数据并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第五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性别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男生。
女生。
师:(指课件)除了用统计表来描述这些数据,还有没有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生:条形统计图。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呢?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横轴),再画(纵轴),接着画出直条标明数据,还要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分的练习卡,拿好了,听清要求:同桌合作分工完成,看谁画得又快又对。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4、评一评。
生上台展示作品。
(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上下放)。
师:点评得很到位,真像个小老师。再来看看另一个同学画的女生人数统计图。怎样?师:嗯,很完整。
师:老师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四年级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还可以怎么看。
生:直条上的数据。直条的长短。
师:哦,先看看上面男生的数据,再看看下面女生的数据。
先看看上面男生的直条,再看看下面女生的直条。
师:三年级呢?五年级呢?六年级呢?
师:老师发现要比较一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都是先看看上面的男生人数,再看看下面的女生的人数。总是这样上看看下看看,你觉得怎样。
生:很麻烦。
师:嗯,老师也有同感。谁能设计出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呢?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同学画了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愿意展示你的作品吗?(投影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个方法怎样?
生: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赞同你们组的画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起来更方便。生回答。
师:怎样的统计图可以合并在一起?
生:它们的横轴都是表示年级,纵轴都是表示人数。
师:所以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现出来。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师:那刚才比较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多少时,不方便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男女生的直条隔得有点远。
师:是啊,所以我们可以像他这样把两个直条并列画在一起。
师:怎么知道哪个直条表示男生,哪个直条表示女生?
生:用颜色区分。
师:哦,用颜色区分?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绿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
生:用不同的条纹区分。(阴影和空白)。
师: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什么,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为了更清楚地区分,我们可以用图例表示,通常在把图例标在统计图的右上角,用图和文字加以说明。
师:像这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进行统计而制作成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写明名称,注明图例,间隔相等,宽度相同,直条并列,表明数据。)师:现在你们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了吗?请大家动笔继续完善刚才的统计图,把它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展示3幅作品)。
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他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老师也请电脑小博士绘制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相同点:都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明图例。
师:是啊,当我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进行统计时可以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板书:形象直观便于比较)这正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口答)问题:
1、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2、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3、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就让我们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表示城填和乡村的两个制条是分开画好,还是挨着画好?
哪年城填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某超级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级市场的经理,下个月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种饮料的厂长,看到这张统计图,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3、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
这节课,我们从收集、整理数据,再到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最后到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课后将你的收获整理成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八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西师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知识dd条形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继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相应统计表后出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这后还会认识更多形式和种类的统计图,如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也是以后学习的认知桥梁。
单元内有4个例题,前两例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特征,后两例引导学生学会画图。而本课学习例1、例2。例1以回顾旧知为起点,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例2则重在会看条形统计图,会简单的分析统计数据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例1的素材与例2有机整合,完成整课的教学dd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把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分析,判断、预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经历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鉴于预设的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认为本课的重点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正确分析相关的数据。难点为:知道条形统计图中单式与复式的区别。
四、教学策略
我校进行了3年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课题研究,引发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就主要采用了其中的“问题探究策略”。问题探究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以研究问题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思维策略为目标,设计迁移性、过渡性、反馈性、强化性、延伸性等问题。通过有效问题的有效解决,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说明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创新。在教学策略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运用提高六个环节。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
并提问:“这次郊游当中准备开展五个活动,每人可选一项,事先要知道我们班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怎么办?”学生自然的想到要事先进行统计才行,从而产生统计需要。并立即让学生自主开展统计活动。于是,由真实的情景转入学习的初期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事先准备的表格纸上制出一张统计图。
与此同时,我将另一个班参加各项活动人数的统计图展示给学生。看到两张反映不同班级学生人数情况的统计图,自然地会进行比较分析。于是提出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2、提出问题。
利用两张统计图中人数接近的一项活动。设问:“三班和四班参加××的人数,谁多谁少?”凭借肉眼观察,肯定会有不同答案,进而发生争执。此时此刻,引导学生想办法。可能会说到用直尺量高度,用直尺比刻度等方法(课件展示)。给予肯定的同时,追问:“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能一目了然地看清谁多谁少?”自然会产生把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的需要。顺水推舟抛出核心问题:怎样将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学生在认知需要和问题驱使下,就开始问题的探索。
3、探索问题。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生成这些方法(课件展示)。面对众多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说说理由。”引导学生运用“选择探究策略”进行合理选择。让学生体会方法多样性的同时,又懂得寻求方法的合理性。
计图表示的严密性。
4、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纳入认知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才完成了认知的建构,新知的内化。把复式条形统计图,纳入已有的统计知识中,并明确它的特点,完成知识建构。于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弄清:“这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在相互交流中充分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有两种颜色的条形;二有图例。三还能反映两组数据情况。充分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涵后,自然地揭示它的概念名称dd复式条形统计图。
5、深化认知。
问题得以解决,认识如何深化呢?继续利用好例1的素材,让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和活动建议。如:两个班参加什么项目人数最多?三班参加野炊的人数比四班多几人?等。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树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是课改的追求。为此,让学生自主填写统计表。在任务驱使下,主动学会看懂统计表,并思考填写的方法。学生可能会一行一行地填,也会一栏一栏地填等,从中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沟通统计图与统计表之间内在的联系,明确各自的优越性。从而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6、运用提高。
学以致用。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基本练习dd课堂活动第1和第2题。统计学认为,收集、分析数据,是为预测、干预未来数据和解决问题服务的。为培养学生的预测意识和能力,设计一个拓展问题:“根据你们的分析,预测一下如果再投一次,小刚和小强分别会投进几个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请看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多媒体出示118页情境图)。读一读,从这份报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调查搜集数据,学习调查表。
1、独立思考。
2、班内交流。
谈话:你打算怎样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内容)(出示调查表)这样制作可以吗?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对45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补充数据)。
(二)整理数据,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尝试比较,提出问题。
谈话:比一比两张调查表,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引导学生体会看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
谈话:原始的调查表太乱,怎么样整理这些数据才能便于比较呢?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说说。
谈话:你打算怎样整理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2、独立思考,探索方法。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统计表,咱们一起来整理整理好吗?(师生共同整理填写统计表)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谈话: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更便于我们比较观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开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谈话: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可能出现单式和复式两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应着重引导学生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4、比较解释,优化方法。
5、查漏补缺,完善方法。(根据学生制图的情况,补充完整,完善方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看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1)独立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2、课本第129页,“我学会了吗”的第1题。
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调查表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注意什么?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十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课本121页至123页中的“课堂活动”1,2题。
2、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生:......
师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人或事物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两种(或几种)人和事物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孩子们想一想当统计什么对象的时候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
师:总结:当统计对象不止一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别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
(2)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
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3)师:请看这幅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生:一格代表5毫米。
生:在东部,7、8、9月份降水量最高。
生:在()部,()季度降水量最低。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科书第105页的例题2。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件。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学习例2。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106页做一做。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十二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相关知识。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首先借助两幅插图向学生展现了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接着给出了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接下来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统计图,在通过两幅图对比观察,使学生感受到同一年份的'两个数据分别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统计图中给统计比较带来的麻烦,从而产生新的认知需求。教材由小精灵的问题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新的统计图,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材引出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本质是相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增长见识,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已经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他们在已经学习单式条形统计图,但没有接触过复式条形统计图。因此,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再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渗透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分析数据,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深化重难点的突破。最后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数据,会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方式,分析数据,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设置问题情境,直观演示。
操作实践,观察归纳总结。
课件,图表,学生4人分成一小组等。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十三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四、教具准备。
例题课件或实物投影,直尺,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知识。
生:标题、数据、横轴、竖轴、单位……。
(教师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标题、单位、横轴、纵轴、横轴上的年份、纵轴上的人数、直条和直条上的数值组成。)。
(二)探究新知。
问:这张图与我们学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小组讨论。(复式统计图在有:统计图名称,图标,横轴表示的是年份,纵轴表示的是人数,单位为“万人”。单式统计图没有图标,单式统计图中每年的人口数情况只有“一条”,只表示城镇或乡村的人口情况,而复式统计图每年的人口数情况是“两条”,同时表示出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情况。)。
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认识图例,让学生知道它的作用。
(3)能同时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那么这样一张复式统计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引导学生看课件。(第一步出示纵轴、横轴内容,统计图名称,图标。第二步对比出示1985的城镇、乡村人口情况,然后出示1990年人口情况,以此类推,并说明这样的统计图就是纵向复式统计图。)。
通过观察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在教材第100页中完成复式统计图。(实物投影展示小组内绘制得最好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看图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回答教材第100页的第(1)-(3)题。
哪年城镇人口数量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量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材第100页第(4)题,各组选代表回答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此乡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分析,进一步感受到它与单式统计图的不同,从而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
4、练习教材第101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含义,并在书中独立完成统计图。
(2)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3)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互相交流题中的前3个问题,并在全班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第3个问题时,学生所提问题只要符合题意,都要给予肯定)。
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体育组男生最多,生物组女生最多,体育组的总人数最多,美术组的总人数最少。同时根据统计图可以提出体育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美术组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4个课外小组共有女生多少人?……只要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合理,老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01页的“做一做”(4)(书中完成)。
2、教材第102页的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练习十九第二题。
2、写一篇数学日记。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十四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上)第110111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观察、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用途,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2、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判断、预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在探索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作出简单判断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1、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体育课中的投球游戏,让学生说说单手投得远一些,还是双手投得远一些?
3、比较中引发学生对复式统计图的需求。
(1)看这两幅统计图,比较两种投球方式投球的距离,说说怎么比的?
(1)先独立思考:你准备怎么合并这两幅图?
(2)同桌合作,尝试在方格纸中画统计图。
(1)(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统计图。
交流中完善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预设:1、教师介绍并在图上添加图例;2、学生提出图例,随机在图上添加图例)。
(3)学生修改完善刚才的统计图。
(4)回忆归纳刚才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方法:学习就是在这样不断思考、交流、反思调整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的。
这样的统计图和刚才的统计图(显示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4、揭示课题:
(1)这样的图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为什么叫复式条形统计图呢?(学生交流,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5、根据统计图,填写统计表(统计表略)。
学生独立填写后,和屏幕对照。
6、分析统计结果,感知看图比较的方法。
(1)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统计结果,思考:
a、单手投球,哪两位同学相差的距离最大?双手投球呢?
b、两种投球方式的距离,哪个同学相差最大?
刚才大家回答问题的时候,是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体会统计图比较的直观,方便)。
8、渗透科学的统计思想。
这只是五年级几个同学投球距离情况的统计,其他小组是否也这样,活动课大家可以实际投一投,将数据收集起来再比较。
1、根据某学校各年级学生近视人数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图,表略)。
(1)思考:画统计图要注意些什么?
(3)(实物投影展示)说说你是怎么画得又快有好的?
(4)分析: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看了这个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2、分析统计图:
思考:
(1)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哪一项体育达标的人数最多?
(2)你会比较男、女生每项体育达标合格的情况吗?
(3)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那些了解?
欣赏不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课后同学有兴趣去搜集这样的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2、: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5、联系。
6、知识目标7、:让学生认识横向复8、式条形统计图,9、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10、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1、能力目标12、: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1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5、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图: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图:
根据一张统计表,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刚才通过两种统计图的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比较为方便。
1、出示教科书第105页的例题2。
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昨天我们又学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大家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完成例题2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张统计图,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例如: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4、的特点,5、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6、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很多,7、这就体现了一个统计学的思想。
8、完成教科书第106页的做一做。
(3)1985年甲、乙二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00年呢?
(4)根据这张统计图,(5)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没有什么建议?
1、完成教科书第107页练习二十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教师要结合本习题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完成教科书第107页练习二十的第2题。
(1)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发现的问题。
(2)根据同(3)班同(4)学家庭人住房面积,(5)合作完成一张横向统计图。
3、完成教科书第108页练习二十的第3题。
4、完成教科书第108页练习二十的第4题。
5、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练习二十的第5题。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6、出示教科书第109页练习。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这个问题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追问: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瓦房店市实验小学邓玲。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新课开始就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紧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你们愿意吗?”并适时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然后我改变教学计划(原先准备直接出示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我的内心当时真的很激动)。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旨在锻炼能力,增强统计意识。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十七
本节课教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是:让学生能自主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进行数据分析,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我在课堂中设计的例题是:学生喜欢的课后游戏项目统计图。让男、女生分别画单式的统计图,进而观察其中的数据,发现不明显,让学生体验产生复式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把两个单式男女的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即让学生自主探究合并的过程。接着让学生来介绍其作品,如何看图,学习复式统计图的画法及提醒学生画时的注意点。引出图例后课件演示合并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单式与复式统计图之间的关系,及三个图之间的异同之处。最后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
这个例题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画复式方法,通过比较能够得出,复式是在单式的基础上加一个纵条。
执教后,我感觉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和困惑是:
第一:节约时间。
单式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在本节课中只做铺垫,所以在练习纸中,可以直接写生项目名称,不需要投影补充。
展示学生作品时,可以再紧凑一些,让一个学生回答就够了,进而电脑演示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自己来介绍。
第二:环节尽量板块式,大胆放手,相信学生。
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问题有点细碎,例题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学会画复式的方法。第一个练习是小超市的棒冰、牛奶的销售情况,让学生会会数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