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范文(17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进展和成就。充分了解运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项运动。时间管理是一门学问,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和经验。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一
小学生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原则,是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教学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朗读。
1.朗读的概念。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2.朗读的功能。
(1)有助于小学生感知和积累语言知识。
(2)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吸收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有助于小学生习得和积淀语感。
(4)朗读训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3.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
朗读要求语音和语调的规范化。语音包括读音正确、停顿恰当、音质自然、音量适中;语调包括高低适度、强弱适中、快慢适宜。具体要求有: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节奏鲜明等。
4.朗读训练的常用方式。
(1)教师范读。示范胜过讲解,这是最好的指导方式。
(2)学生单读。带有考查性或学生示范性,这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3)学生齐读。适用于诗歌等音韵感和节奏感较强的作品。
(4)学生分角色读。适用于戏剧等人物个性鲜明的作品。
在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的同时,还要注意纠正那些不正确的朗读方法,如唱读、念经式读、演戏式读等。朗读训练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个方面。
(二)背诵。
1.背诵的功能。
(1)可以积累知识。
(2)不仅可以陶情冶志,还能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可以提高记忆力。
(4)背诵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背诵还能激活学生思维,开发智力。
2.指导背诵的方法。
(1)大声诵读。
这是指导背诵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理解和诵读结合起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声诵读,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个方法,尤其对于那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学生而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2)抓住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3)利用课文画面。
如果文章画面感强,以画面形象来辅助记忆是一种良好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依此背诵,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4)遵循写作顺序。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方法。
(5)整、分、联背诵法。
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6)限时强制记忆。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用这种方法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
(三)听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写是检查学生知识,巩固记忆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以下功能:
能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2.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就是在视听觉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言文字到立刻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的能力。听写训练一方面要凭借语音感知唤起对相应字词的识记,另一方面又需迅速地将音、义转化成形、义并作出输出反应。这样,在训练中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感。
3.听写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有效的听写训练,必须以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耳、脑、手并用的协调运转能力为基础。即听即写的听写比之抄写、默写有更严格的智力品质要求。它可以培养并促进学生快捷的反应力,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品质的开发与提高。
4.听写能全面检验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四)默写。
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记忆的正确率,所以一定要重视默写。把背诵与默写结合起来,根据知识遗忘的特点,把背诵记忆性内容进行分散识记、反复记忆,使所背的内容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巩固下来;同时又改变了只背不写的做法,不仅避免写错别字,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思想教育与文字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课程是我国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工具性,主要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语文能力、学习能力和认识能力进行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利用语文教材将课文中的思想、良好的道德传递给学生,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学习,理解文章的思想含义,再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词句特点以及写作方法进行体会。学生只有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文章。
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不可在忽视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一味地讲解文章的遣词造句,肢解文章的结构。这种讲解会让语文课堂枯燥无味,无法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领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该文章。
当然,也不可以只一味地讲思想感情,这种讲解方式会使思想感情失去载体而变得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并行,将课文的思想与词句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易于掌握。
例如,语文教师在上《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这篇课文时,盖叫天的右小腿骨折了!断骨从靴子里穿了出来,鲜血染红了戏服。但是,盖叫天就一直坚持着,直到舞台的幕布落下来,他才倒在地上。学生不理解这种情感,但是从盖叫天的职业素养上出发,就可以让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真正地体会本文传递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文字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均是教育学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社会实际生活出发,结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而精心制作的,能够将世界的人物与事情客观地反映处理。小学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主要通过教授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来使学生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同时,学生只有完全认识了事物,才能真正理解描写事物的词句。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插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相关事物,并让学生组织语言文字对这些图画进行描述,使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认识能力均得到提高。
因此,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授课时,应注重认识能力与文字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学生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反映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例如,语文教师上《父子骑驴》这篇课文时,应让学生认识到人云亦云的坏处,让学生认识到保持主见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养成勇于坚持自己观点的思想观念。
三、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获取知识,正确地认识世界,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学会这些知识,能够知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较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因此,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重视并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
对此,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结合个别教学与小组辅导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教学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整体性,文章的思想含义、词句结构和内容具有统一性。作者通过段落安排和词句应用来表达中心思想,而学生要想真正体会文章的含义,就必须全面把握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形式。
而教学的阶段性是指不同年级阶段的教学,其教学要求不同,高年级的教学要求较高,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较低,但是,不同教学阶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整个小学的教学目标。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并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对应的训练任务。通过实施有计划性的教学措施能够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二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有效教学方法》,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我觉得,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认为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把内容引申出去,都会起到事半功倍。但有时漫无目的地讲,对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2、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我感悟,在一节课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但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重点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还有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疑问应保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有效教学方法》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因为我体会到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3、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又是《有效教学方法》中的好方法,因为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4、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通过学习知道,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1、把握本文的基点
各篇课文的基点各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基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虽说“一千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变成“孙悟空”。因此准确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2、找准课堂切入点
就教学来说,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可以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掏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二度创作,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比如有位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紧紧抓住“感动”一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动老天鹅,感动天鹅群,感动老人,最后感动读者,感动所有的人,让人们懂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到天鹅的顽强和团结精神。
3、捕捉情感兴奋点
有效的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创设思维生成点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课文主题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抓住“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活动;可以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试试写写菲格雷总统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讲稿。一是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了训练,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有效教学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就是“教学设计”。怎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呢?这篇短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的确,有效的教学设计不应该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应该宏观地看待教材,瞻前顾后地分析教材,深入浅出地钻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在吸纳教材的基础上扬弃。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把教材转变成学材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探究的学材,使学生能够逐步自主发展,教师的价值与智慧也主要体现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总之,《有效教学方法》一书给我的启示良多,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书的原则方法不断加以实践,从而深化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认识,使聋校语文课堂成为真正为效的课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三
学习新方法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处理新教材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下面是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几门课程的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弄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现将自己的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精心的准备上,体现在简而精、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体现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的演示上,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精锐的目光上,体现在耐心的巡视指导上,体现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当堂训练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死角,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相信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但在智商上是绝对没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教师去挖掘。所以我们应大胆地放开手,让所有学生去学习,去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通过教师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四、因人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要向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
总之要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式,体验式等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力、知识建构力及学习实践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创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二: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经过新方法的学习,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处理新教材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同时这次学习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更加明确更加科学的方向,现将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教材
此次学习我不但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还初步懂得了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既要遵从又不盲从,加强工具性,加大创造性,贴近学生的需要;此次学习我还懂得了文本解读要遵从以下的原则:知识引导原则、读写结合原则、吟读背诵原则、纵横对比原则、兴趣先导原则和知人论世原则;此次学习我还明确了现代诗歌教学要抓住的两个基本点:品情意+重审美,这次培训还给我们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即:定长远规划,形成教学系列,解读教材,选择容易的做,从阅读课文中学,从优秀范文中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笔记写日记,平时多练!此次学习更是为令我们老师头疼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也就是综合性学习因内容较多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可有所选择,不要都做,方法上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辅以教师指导监督,原则上重在参与,激发兴趣,不求统一答案......总之,经过这次培训,我们教师更能吃透教材,更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篇三: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了新方法知识后收获颇丰,更加明白了怎样去评课,怎样去评好课,在理论的认识上有所提高。一堂好的课,不光是看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看学生的感受和真正的实际效果。
过去只关注教师的"教",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等。我认为,一堂好课,并不是千锤百炼的公开课,而是常态下的日常教学。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评课要实事求是,说真话。对授课老师的优点要肯定,而且还要虚心学习,对授课教师的不足也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和大家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提高。
我们评课的目的,就是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趋于完善。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更好地利用这一形式,和同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自己授课水平。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四
教学方法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我们要学习好正确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教学方法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通过对临川四中施淑华老师组织的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忽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往往重说理、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或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首先表现在,这种靠教师讲授,缺乏师生之间必要交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易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次还表现在,这种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以讲解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只重视理论的掌握,学生虽然有了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应付各种条条框框,但却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创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运用案例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进措施: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学期,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坚持阅读第二轮继续再教育课程丛书,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读得最多的是《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这本书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概”、“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分析”、“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语文教材常见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以及“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这些内容。可以说这本书既在理论上给了我指引,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启发。尤其是第五章第三节里对阅读的教学策略的阐述,使我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观、价值观、方式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这一论述谈谈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p131页写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定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呢?书中说到:“第一,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标准”。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时问道:你们认为狐狸是个什么样的动物?当有学生说狐狸是“聪明的,很会动脑筋”的小动物时,教师不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为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尊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元解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只是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肤浅、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看完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又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法》的学习,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这些新的理念也必将指引我,推动我去创设更富有活力、更体现人文关怀的新课堂,我也必将沐浴着新理念的春风,在新课改的路上越走越稳健。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五
通过对临川四中施淑华老师组织的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忽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往往重说理、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或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首先表现在,这种靠教师讲授,缺乏师生之间必要交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易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次还表现在,这种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以讲解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只重视理论的掌握,学生虽然有了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应付各种条条框框,但却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创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运用案例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六
学期,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坚持阅读第二轮继续再教育课程丛书,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读得最多的是《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这本书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概”、“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分析”、“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语文教材常见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以及“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这些内容。可以说这本书既在理论上给了我指引,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启发。尤其是第五章第三节里对阅读的教学策略的阐述,使我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观、价值观、方式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这一论述谈谈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p131页写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定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呢?书中说到:“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标准”。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时问道:你们认为狐狸是个什么样的动物?当有学生说狐狸是“聪明的,很会动脑筋”的小动物时,教师不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为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尊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元解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只是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肤浅、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看完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20xx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7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七
屏峰小学——卢正书 在这个学期中,我花了一些时间阅读了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小学数学》这本书,收获颇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的革命》也指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著名的当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的更重要的多‛。美国未来科学家约〃奈比斯指出:‚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在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教法,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的学法,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今后知识的更新和终身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因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在依据学校设置的课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的活动经验和思维品质等,都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决定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小学生课堂数学学习的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就是基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产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的各种指导策略的研究,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许多专家认为知识同化有两个重要过程:其一,知识同化是新学习的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二,知识同化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补充、改造或完善的过程。上述两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才能完成的。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而有的学生则不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除了我已研究的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等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能顺利同 化新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促进了知识同化的进行。因此,这些年,我又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对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了初步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可称为学习策略。我在同化理论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
一、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学习策略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往往后继学习的知识是前期学习的知识的发展或加深。如能采用把后继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前期学习知识的策略,不仅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而且能提高知识的区分度。如学生已知道了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当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时,要求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获得新知。
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策略,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记住书上的语言文字符号或数学符号,而且能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学习。反之,学生如仅仅记住符号的组合或词句,即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意义,这样的学习就是机械学习。可见‚知识同化‛是建立在有意义学习的基础上的。例如解‚白气球有 12 只,白气球比红气球少5只,红气球有多少只?‛这类题时,学生就会错解为 12-5=7(只),而一些采用有意义学习策略的学生,首先对‚比较关系‛的词句进行分析,认为上题是白气球与红气球比,白气球比红气球少,那么红气球就比白气球多,所以红气球应是 12+5=17 只。
三、‚举一反三‛的学习策略 ‚举一反三‛是学习概括性或包摄性程度较强的概念或规则的一种有效策略。例如:‚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的学习就是先通过几个概念的例证,再概括成概念的。‚举一反三‛的认知策略在解题中更有其实际意义。例如学习‚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的长方形‛,我们就启发学生用上述策略学习解答,先想想正方形的特征,在想想长方形的特征,从而获得新知。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上述策略时,在‚举一‛上比较下功夫,从 教师举例到学生自己独立举例。
四、适时地形成知识网络的策略前面曾提及,知识同化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原认知结构,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补充、改造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这一学习策略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找出 已学知识的内部联系,二是与其相关的知识结构的相互结合与沟通。
知识网络形成,有助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和圆、正方形、长方 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使学 生学到的不是一个个个体,而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平面图形 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关系。
五、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策略陈述性知识是指对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或是对简单命题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有关‚怎么办‛‚怎么解‛的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当在运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就需要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过程,使问题得以解决,而一些缺乏转化能力的学生,往往在解题中不是束手无策就是出差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极其重视两种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经常要求学生在解题后说出其分析、操作 过程。例如在学习被减数是两位数的减法竖式时,我们用下面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操作:‚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从个位先相减,个位减完再减十位。我们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生数学 学习策略的引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既受到数学思想内容和学科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认识,扩大知识面,又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训练,发展思维,掌握学习本领。研究重心置于学生学习这—中心点。这完全体现了全民族的素质教育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目的,尤其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极大地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充分自由,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进一步推动新课改,促进学生优 质、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八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九
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三种主体性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育法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比较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经常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面带微笑和学生轻松地谈话,或敲一敲打击乐器等。一上课,我以亲切随和的教态和学生一齐听着音乐参与做律动,这样创设了一种愉悦、合作的学习气氛,而学生在一种激奋情感的驱使下,很快产生了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的心理需求,这就为后一环节的教学,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如在教第一单元《动画城》中《小机灵的歌》一课时,教师弹奏《西游记》插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在导入新歌时教师说:“难听出来了,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如果听出来,就跟着音乐模仿一下动画片人物的动作。”教师弹着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有的学生走到台前模仿起孙悟空、猪八戒的动作,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片中的人物,教师在创设了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的氛围后,又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经验,用较为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引人,进行了情感与音乐经验的双重铺垫。当学习《小机灵的歌》时,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法
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和学生平等相处,有了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教态,都是对学生的信赖。有了平等和谐的音乐氛围,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表现自己,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如在一年级实验班有一个男同学,上音乐课不愿唱歌,不愿跳舞,非常腼腆,老师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做律动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还是不唱,最后我鼓励他上课坐得那么好,听得那么认真,肯定在心里早已经听会了,看会了,然后我让组里的其他学生唱歌,让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结果他不但不为难,接过乐器伴奏起来,效果很好,我及时鼓励他,最后他不但用打击乐器伴奏而且还唱起了歌,这时全体学生为他鼓掌,这次鼓励,使这个学生以后积极地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
三、激趣表现法
只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在课堂上有时我这样提问:“老师和你一起唱这首歌好吗?”“有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你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下。”等等,用这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学生容易接受,乐于表现。在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研究怎样表现歌曲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表现方式。在分组展示时,有的学生选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用不同乐器未同一节奏,或用相同乐器击不同节奏;有的用表演动作表现歌曲;有的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二人对唱、小组对唱、领唱等),还有的用图画、色彩表现歌曲等,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个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能力、独立判断决断能力、自学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
我觉得课堂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加强体育教学巩固性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个体的情绪趋向一致,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体育教学就是在这种心理气愤中形成的。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交往或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变化,从而对每个成员的情绪产生着振动和感染,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改变而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可以发挥其动力,愉悦和调节的作用,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坑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认知一一操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练效果得到了最优化。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体育教学毕竟是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忽视身体锻炼,那不仅使体育教学脱离“体育”属性,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心理教育也会因此失去载体而毫无意义。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一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
2、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原则。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再然后,才是教师的参与。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多读,这样才会有所领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切不可在学生都课文还没有充分的阅读,甚至是还没阅读的情况之下匆匆开讲。
3、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原则。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良好的语感是“悟”出来“读”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故而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切不可以自己的感受作喋喋不休的支离破碎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尊重他们想表达与述说的欲望,让他们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即使他们的问题与见解有时看来是粗浅白幼稚的,但是要从他们的经历及认知能力出发尊重他们的体验。
4、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则。坚信在学生们“乱哄哄”的讨论中会有智慧火花的碰撞;坚信这种“争吵”对他们意识的影响:敢于发言,且要言之有理,如何让别人乐于倾听自己,接受自己的观点;坚信他们在合作中会认识到:乐于与别人合作,如何合作得更愉快,更出色的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良好的与人交往的基础;为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但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原则,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提高讨论的效率与质量,不然,小组讨论会变成闲聊、闹哄哄的机会。这可从小组组队的成员、讨论的时间长度上做些变化,如成员可二个、三个、四个有所变化,讨论的时间一次不宜过长等。
5、随时提供探究性学习材料的原则。探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在语文实践活动课里提供的素材才能训练,也不是如有关于文学与人生、于艺术、与自然等大课题的研究。我们还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因而可把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难度降低,它可是以阅读材料为基点而引出的对其语言特点、结构划分、课文主题的讨论等,也可是从课文内容出发向课外延展而进行的文化内涵、科学内涵丰富的探究。
6、教案留空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数、步骤一一作好周密。详细的设计,这固然是一种极为负责任的做法,但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这也是一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做法。因为即使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教学对象,仍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的提出,因为学生的个人经验及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为这些学生给予提出解决的机会。因而笔者提倡在我们的教案留出一些空白用以记录学生的问题,并把作为一个教学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权的、有更多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的学习氛围,老师的教学设计要努力营造这样的氛围,要有助于形成这种学习方式。
返回目录。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二
杜威对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进行了抨击。他指出传统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第三,学校采用的刻板的并且不同于儿童所处家庭和社会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如学生要在固定狭隘的场地、班级、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上课,进行严格升学和考试。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系统化的知识,不能够“既不关心它原来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也不关心它将来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同时,掌握过去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应该立足着眼于生活的未来,“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发觉真正存在于经验内的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问题这两者间的联系”,“我们的问题是明确怎样把熟悉过去变为有效地应付未来的有力的工具”。
在杜威看来,理智和知识是应付生活环境的工具。有机体进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和环境接触、并学习去控制作为客体的环境的过程。杜威认为,经验和实践先于知识,因此,如果有机体再按那一方式行动的话,他就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情。在环境中如果行动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除非希望不愉快的反应,有机体将不会重复这一行为;如果行为产生了预期的反应,有机体就会知道当他期望这种结果时,他可重复达一行动。在这种行动和反应的过程中,有机体也就学到了控制环境的知识。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需要时才会行动,因此知识是于需要,这是所有知识的真理。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预期愿望去控制和影响其他人和物质环境,在此知识充当了他控制他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工具。
这种理论在《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杜威认为,只有当有充分的原因需要思考时,只有当个体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当行动不满意或被阻止、或不能确定行动是否正确时,一个人才思考。在此情况下,他分析情境,以弄清问题的性质,然后运用意识中原有的材科或收集新材料,提出假设,并在思想中加以验证,直到发现一个满足他全部要求的假设,然后按照达一假设去行动。如果行动成功了,他就学到了如何处理这种情境的知识。如果行动不成功,他就会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假设是不起作用的。
作为对传统教育的反动,杜威认为,学校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习如何获得知识以指导下一步的经验以满足需求的方法。他举例说.学地图不是学习的真正的目的,制作地图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认为训练儿童的主动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凡”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每一思维的两端,开始是一个迷惑、纷乱或困难的情境,结果是一个澄清、统一或解决的情境,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进行着。在这两端之间,思维的过程经历了五个步骤:(1)有疑难的情境引发思维的冲动;(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断每个阶段所台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5)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在实际经验的过程中,有的阶段可以拼合,若干阶段则历程甚短,甚至没有被人察觉,因此,五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的方式,应随个人对境反应的情况而定(如胡适就将其改造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杜威认为,思维过程 “既是组织思想的方法,又是做学问的途径”。所以他从思维的五步法类推出他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即:第一,提供给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使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愿意连续下去的活动:第二,从这个情境内部产生出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学生思想的刺激和活动目的;第三,学生要通过调用已有知识、查阅新的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必须一步一步地形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学生要通过实际活动来检验他的解决方法,使这些方法更加清晰具体,并且检验它们是否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省赂其中酌某个步骤。这就是杜威的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法”。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三
今天张老师和两位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听来毫不费力,特别是张老师在讲座里所展示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行为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以下是自己通过对专家讲座的潜心学习,认真梳理的实施思品课教学策略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统领一堂课的灵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而教材是学科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最能忠实地反映教学课程标准,所以我们要向专家学习,仔细研读教材这一重要文本资源,理清专家思路,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并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1.知识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建立新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情景导入:利用歌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情景,能激发兴趣。设置情景宁近勿远,离学生生活越近越好。
3.时政热点导入:利用时下热点、焦点、及时的新闻素材来导入,有时效性,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如用《千手观音》中残疾演员、西单女孩、旭日阳刚来导入到“磨砺意志战胜挫折”。
4.问题导入:通过教师有效设问来导入,能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设置问题宁小勿大,要有的放矢。
5.活动导入:通过设置有关教学内容的活动来导入,能唤醒学生体验,活跃课堂气氛。例:教师带领学生拍手,教师不断变化节奏,学生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就得集中注意力,这样自然过渡到“学会学习”上。但要注意活动宁缺勿滥,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情景教学法是现在教师普通采用的一种教学法,根据情景的真实可感受程度,可把课堂情景分为可体验情景、可再现情景、可借用情景、可想像情景。教学中应灵活创设多种情景,做到虚实结合。虚拟情景问题开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真实情景易产生具体结论,有利于体现教师预设和引导。
在设置情景时要注意要先备知识后找情景。情景设置不易过多,否则学生思维跳跃过大,造成走马观花。
设置情景是为教学服务的,内容服务于形式,所以创设的情景后面必须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设问要有梯度性,指向性,启发性。
设置问题易先“开”后“收”,先用选择冲突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打开思维,再用引导感悟式,固化形成结论。
板书是归纳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精巧的板书设计能概括总结本堂课知识,为教学锦上添花,还能为提高教学效果画龙点睛。
板书的形式:提纲式,结构式,图示式,表格式,辅助式。
利用能概括本堂课内容的名言警句或优美诗句作结尾,也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认知的形成。
1.情景启发式: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情景,如可体验情景、可再现情景、可借用情景、可想象情景等。
2.自主学习式:教师对本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自主解决。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合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探究讨论式:教师提出本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对社会问题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适合设置一些探究讨论式活动,深化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4.活动体验式:教师通过学生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初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对理论知识理解有难度,宜多用活动体验式。
通过对专家讲座的潜心学习和梳理,自己对思品课教与学的策略有了明确清晰的看法,这更坚定了自己对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课的信心,促使自己在教改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四
1.前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
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运用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形分析综合,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学习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扬长避短,可以使儿童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因而,汉字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
2.了解汉字、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为了应付较为繁荣的事务,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3.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之一,但汉字不能表音,因而给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它为汉字注音,避免了传统的直音法,反切法乃至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很多缺点,帮助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教师在字音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注音工具,提高识字效率。在和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始终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学生交流,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做个铺垫。
4.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 4.1 利用媒体,直观教学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汉字“山”的笔画位置,而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4.2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比较,识记字形。
由于汉字中更多的是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只表意的局限,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符号,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很多时候改变形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而汉字自行有可以拆开,又可以拼组,一般有部首和部件两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利用对比,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字。如:由“工”而到“江”“缸”到“红”,通过比较形旁,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字形。又如“喝”和“渴”,通过比较形旁记住字形。4.3 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把汉字字形的记忆编写成顺口溜等,可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如:在识记“太”时,教学生读“大字里头多一点”,在识记“坐”时,教学生“两个小人背靠背坐在土字上”。5.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 5.1 运用教具理解字义。
在低年级字义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例如,学生没有见过“竹笋”,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实物,了解字义。学生没有见过“雪”,可以通过看图或看录像来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字义,也扩展了知识面。5.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如,理解“朦胧”,可以启发学生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教“开心”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3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也、很、还、更”等字义很抽象,学生难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易表述清楚。如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便可以化难为易。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如,“深”的基本意思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大。而“夜深了”里的“深”指时间长久;“深蓝色”中的“深”是说颜色浓;“这句话的意思太深了,所以孩子不理解”中的“深”指深奥、难懂。遇到多义字,就要把它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5.4 借助演示动作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搓、捧、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学“神气”一词,可以演示神气的表情等。6 教授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6.1 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姿势。
6.2 激发兴趣,教给学生快乐地写字。
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以这样做:(1).讲故事。我经常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喜欢名人的心理,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和故事,讲给他们听,激发了学生热爱写字的情感。(2).看趣图。古代的象形文字就好像是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如画出三条波浪、一只眼睛等,学生经过观察能很快分析出是“水”、“目”这类字。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古今字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观察能力。(3).善激励。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红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平时,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字比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我适时地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使他们始终有一种饱满的情绪,避免了习字的单调乏味。
7.总结
综上所述,汉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汉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让我们一起努力,开拓汉字教学的未来。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五
我进行了为期5天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学习,本书共有十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在这次培训中,老师们精彩的讲解,熟练的操作,渊博的知识,以及给我们带来的视频资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现把这几天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很多视频资料得以观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如,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对教师而言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实物投影还可以更清晰更明确的看到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以便于及时更正。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课堂上,老师要用粉笔板书,这样浪费时间,教学中常常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时间,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更能深刻体会到多媒体的优势,从而促使我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提高教学成绩。丰富教学知识,提高个人修养。
1、理论上提升了自己教学设计能力。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设计,创新是灵魂。新课程制定了三大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在设计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偏重知识的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想教育设计: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的孩子要赢得未来的市场,就要参加21世纪的创感竞争,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分数不代表知识,最有价值的知识不是科学,要教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教学生电脑无法做的事情,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未来。今后我在教学设计上要多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2、多媒体教学扩大了教学容量,教学资源得到很好的应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明显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缩短教师的板书时间,扩展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并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扩大学习容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本书的培训,我知道了根据资源应用的对象,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得资源,但最宝贵的得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另外学习小组是一种资源,学生遇到的困惑、所犯的错误更是一种资源,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智慧,合理应用这些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
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能更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所以,返校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尽快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尽快成为一名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教师。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走进了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
首先,通过了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运用迪克—凯瑞模式亲手制作总结授导型教学设计,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六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 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其中教 师积极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事业心,精通体 育舞蹈理论、技术和教学方法,而且要善于启发诱导和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体育舞蹈项 目内容繁多,在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以及运动量的 掌握、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要贯彻此原则。
体育舞蹈动作类型多,各类动作对身体有着不同的锻炼价值 , 教学中必须考虑各类教材的技术特点和锻炼价值 ,合理地安排教学 内容 ,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各类动作技术的同时身体也得到全面发展。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从动作技能形成 的规律来看,学习初步掌握的`动作技术和技能 , 只能通过不断巩固和提高,使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在大脑中牢固 地建立了动力定型,才能够在运动实践中运用自如。因此,在教学 中, 必须贯彻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体育 舞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与专项有关的各种能力等教学任务而 采用的措施和方法。体育舞蹈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 为以下几种: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观察法、比赛法等。各种 教学法又包括一些具体方法。
完整法是指教师对所学动作进行完整教学;完 整地讲解、示范、练 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完整动作概念。这种方 法有利于对动作结构、节奏和连接技术的了解。
:分解法指教师对所学动作,按其技术环节分成 几个可以单独练 习的部分或段落来教,进行分解讲解、分解示范、 分解练习。
所谓语言法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与要求、动作 名称、动作 方法及要领 、练习方法、纠正错误及进行思想教育。语 言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体现为讲解、口令及提示等。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通过看示范动作、看图片、看动作录 像等方法能够获得生动、逼真的动作形象。
练习法是有 目的地多次重复单个动作、组合成套动作的方法, 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练习组织形式 根据练习的 目的、场地大小、学生人数、动作特点、练习时间 及运动量的要求等因素确定练习形式。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七
教学原则是任何一位优秀教师的灵魂。它指引我们追求高水平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学原则包括许多方面,如讲授方法,课程设计和课堂管理等。在实际教学中遵循教学原则是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加强教学质量,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整体形象和水平。
第二段:学生需要为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教学原则的出发点是学生。因此,优秀的教师必须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师必须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孩子们帮助和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弥补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强他们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从中获得应有的收益。
第三段: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讲授方法。
第四段: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学生水平进行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但是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应该能够针对课程设计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设计上,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适宜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例如,在初级阶段,我们应该采用直接授课的方式,而在高级阶段需要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规划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段: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流畅性和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需要合理规划课堂管理环节。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确保课堂秩序有序,时间分配合理,孩子们对教学目标更有意识以及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教学原则,以确保学生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最大的价值。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整体教学质量,还能够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合理遵循教学原则,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以使得学习过程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