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能源方面的论文范文(21篇)
知识是人们认识事物、了解规律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通过总结来巩固所学知识。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总结范文中的思路和结构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幼儿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问题,这给我国教育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纠正目前幼儿园教学逐渐向“小学化”倾斜的现状,已成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是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的,而且也会对家长产生误导,最终对幼儿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进行纠正,使幼儿实现健康发展。
1.社会学分析
我国幼儿教育长期处于优质资源短缺的状态。多数家长期望将幼儿送入优质幼儿园接受教育,家长虽然反对幼儿教育逐渐“小学化”,但是在较大的竞争压力下,甚至还为幼儿私自报班,未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充分考虑。此外,部分家长没有对科学的幼儿教育加以充分理解支持。多数幼儿园与教师均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对幼儿成长加以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但是家长对于这种做法存在误解。
2.心理学分析
家长普遍存在不能使孩子输在起步线上,学好各学科的知识与本领,健康和快乐地成长以及进入期望的小学学习等观念。家长虽然有着美好的期望,但是又要面对现实。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环境对家长认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周围人的孩子学习什么,家长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在正规的幼儿教育之外,家长还要为孩子报各种各样兴趣班。而幼儿教师由于受到教学评价以及幼儿升学考试等方面的压力,心理上也存在诸多的困扰。
3.现象学分析
现象学主要是将平时日常生活当作重点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因果关联。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说明其存在有着必要性与合理性,是一种特定时期的产物。我国长期采用应试教育,教师与家长仅仅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与学习成绩,一旦这种重视逐渐由中小教育扩展至幼儿教育中,必然会使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因此,从现象学角度分析,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是从必然失范逐渐转变为自然失范。
1.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动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并非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是要确保幼儿在健康成长的前提下,使其可以在幼儿园实现心智方面的有效启蒙。此外,还要利用多种媒体对幼儿教育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家长科学认识幼儿教育,改变以往追求多学、早学以及快学等与幼儿成长规律不适应的观念。
2.完善教育制度
对目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改善,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不良风气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幼儿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内容和幼儿身心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实现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虽有所涉及,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今后应该注重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改变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现象。
3.衔接教育内容
幼儿教育通过各领域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培养幼儿的技能、情感、知识、态度与能力等。虽然和小学教学内容并不完全对应,但是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幼儿教育可以为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知情意行基础,因此,幼儿阶段并不需要这多小学的知识教育,只需将幼儿阶段应学的内容完成即可。总之,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在我国已经较为普遍,它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应该从教育观念、教学制度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逐步地改变。要通过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懈地努力,逐渐完善幼儿教育,实现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力.关于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透视研究[j].求知导刊,2016,8(8):48.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二
在不同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下,幼儿数学教学方法不同。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来改进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当前国内幼儿教育界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文在通过对外国发达国家幼儿园数学教学调查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区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国外幼儿数学教学领域先进经验和特色,提出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注重贴近自然和生活,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互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国内幼儿园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国外;国内;幼儿;数学;改革
导言:幼儿数学教育改革,要利用国际化的视野参考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在幼儿教育领域,国别之间的差异较大。笔者认为,在不同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下,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来改进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当前国内幼儿教育界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日本和美国的幼儿园建设和教育理念和国内不同,国内在建设幼儿园时普遍追求高档、豪华、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电教化的教室,塑胶操场,时尚的各种游乐设施设备以及各类生活及教学用具。而国外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追求的是简单、贴近自然和生活。国外发达国家幼儿园往往是原始的沙地,简陋的活动设施,绿色的田地树木,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奔跑、嬉闹、成长。
从教育理念上分析,在幼儿教育领域远离“高大上”,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更符合国家教育导向。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双手去缜密的研究。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大自然以其天然、有趣、丰富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向孩子们献上不同的礼物,并让这些奇妙的礼物来引导孩子养成善于发现,敢于探索的习惯。通过领导儿童栽培植物、浇水除草、收货种子的活动过程,以及饲养小动物的过程,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的意识,将基础的数学知识运用在与大自然亲近的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以及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且获得劳动、勤奋、配合等精神感悟。
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们也要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数学就是认识数字、加减乘除”的误区,形状、空间、时间、排列、组合……这些概念,在生活中都有生动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数字,帮孩子得到具体而丰富的知识;家长还可以帮孩子将这些数字拍成照片,探究这些数字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国外幼儿园更注重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环节中。例如:国外幼儿园定期会组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式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采蘑菇,捕捉昆虫等,将基本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互动活动中。
在国内,幼儿园则是让孩子们乖乖的坐在板凳上,跟着老师一起学查数、学加减乘除和口诀,很少有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没有构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虽然幼儿园也组织一些活动,但是通常是在幼儿园的组织下孩子们向家长汇报式、宣传式的表演,没有从培养孩子素质能力的教育角度作为根本出发点,很有形式主义的味道,缺乏教育意义。
在中国数学教育的背景下,人们普遍使用乘法表运算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因此在幼儿教育数学教学中重点则是九九乘法表。相比之下,国外则没有类似的运算口诀,孩子们都是掰着手指头“苦苦”运算。事实说明,国外没有九九乘法表,孩子们也能运算,也没有不识数。虽然九九乘法表给国内孩子们运算带来了轻松和便捷,但是这种数学教育思想的传统更多的传授给孩子们的是经验、规律和定理,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抹杀了孩子们自己发现规律、创新的思维。国外人才培养成果多,国内人才培养发明创造少,高分低能的现象较重,究其原因,幼儿园数学教育就有一定的责任。
孩子要在生活中学习,让孩子强记数字、机械训练违背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孩子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亲自体验自然的、有趣的数学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而这需要家长抛弃一些陈旧的、应试的思维方式,学习和发现数学的魅力,并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
结束语:国内很多人对国内幼儿园教育诟病不已,更多的家长已经或者愿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笔者通过调查调研发现,国内幼儿园教育和国外简直天壤之别。国内幼儿教育界要实事求是的面对客观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特色和经验,对现行幼儿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逐渐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幼儿教育水平的差距。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三
iia,全称the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是1941年由johnb.thurston和robertb.mile等人在美国发起创立的。当时,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人员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他们亟需得到相应的职业指导,iia正是顺应了这种形势的产物。随着iia的出现,在审计职业界相应地开始了对内部审计的研究。编辑。
最初的研究无论是从方法还是从结论来看都是很不成熟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当时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出解答并给予理论上的指导,进而建立一套旨在加强iia国际地位的组织体系,以及与其它相关组织划分彼此权责等。半个多世纪以来,内部审计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已日趋成熟,而iia所属的研究基金会(theiiaresearchfoundations)为许多研究项目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其旗下的杂志《内部审计师》(theinternalauditor)则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有关内部审计研究的资料。总的看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各种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职业界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人,其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近些年来,随着对职业道德的日益关注,对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研究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许多审计学者公认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具体而言,它包括企业价值审计、环境审计、社会审计及计算机审计等。可以说,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将过去许多不曾关注的因素纳入了考虑范围,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对内部审计的发展也提供了许多更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另外,有关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也非常具有借鉴作用。
二、几个观念
通过多年的内部审计研究,学者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必须始终持有以下几个观念:
l、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受访者的提问以定量问题为主还是以定性问题为主,原则上应尽量避免前者。因为定量问题往往更难得到满意的答案,其回复率也较低。
2.内部审计研究应当采用与其它管理学专家合作的方式进行,取长补短。这是因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日趋复杂,审计学者们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渐渐不能适应要求,只有与其他管理学专家合作,才能对实际问题作出尽量全面而合理的解释,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3.不断完善并严格遵循内部审计研究的计划。唯有如此,研究工作才能从一开始就朝预定的方向进行,并得出预期的结论,从而为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三、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的情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内部审计的研究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有关内部审计法规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l、过于注重定性分析,缺乏必要的定量研究。我国的内部审计研究过于注重对问题的文字描述和解释,不太强调进行实际调查以获取数据进行分析,这不利于研究的精确性和研究的深入。编辑。
2.研究主要由政府部门发起,缺乏民间团体的参加。如国家审计署在内部审计的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各种民间团体却很少开展类似的研究。其结果是,内部审计研究的开展往往不是来自企业自下而上的自发需要,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也不强。
3、研究不太符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课题的确定主要不是站在企业和审计人员的角度进行,而是出于内部审计规则制定者的需要来开展的。其结果是,尽管研究结论有助于有关内部审计规则的制定,但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往往并不大。
四、对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的几点建议
1、研究方法应以定量分析为主。一方面,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能更精确地说明问题,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也更强;另一方面,我国的内部审计体系正处于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有关内部审计的问题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例如,内部审计的目标就包括许多方面。此时,简单地采用定性分析已经无法将问题解释清楚,而定量分析往往显得更为有效。
2.应注意研究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政府部门之外,应大力鼓励民间团体和企业参与对内部审计的研究。这是因为,近些年来,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的需求主体随着审计组织体系的转型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过去,只有政府部门出于制定法规的需要而开展研究。现在,企业和民间团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了开展内部审计研究的要求。因此对内部审计的研究要鼓励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应加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对于研究课题的确定,应该更多地站在企业和审计人员的立场上来进行,因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内部审计工作的更有效进行,而企业和审计人员才是实际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例如,可以采取对审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实际工作中所亟需解决的问题,并确定相应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四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存在较大差异,最为突出的是城乡教师队伍、教育投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发展差异,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有必要对这些差异因素进行分析,并拟定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方案。接下来,本文将对公平视域下中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平视域;中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
学前教育的实施效果关乎着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健康成长,但是,就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城乡学前教育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总体上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利于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和成长。为了改善这种局势,缩小城乡学前教育之间的差异,实现两者均衡、健康发展,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建设,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差异分析
(一)教师队伍方面的差异
首先,从教师入职门槛来看,城市幼儿园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幼儿园对教师普遍没有太多的学历要求。因此,一般而言,城市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比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要高。同时,从入职以后的情况来看,城市幼儿园比较重视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教师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往往会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反观农村幼儿园,很少会对教师的职称提出明确要求,尽管部分教师会重视自我提升,但由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师缺乏专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就是说,由于城市幼儿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高学历,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较高,加上能够通过再学习和深造实现自我提升,教师的教学实力便更强。所以,城市幼儿园有着庞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农村幼儿教师本身就很少接受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加上这部分教师难以有机会进行深造,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相对较差。由此可见,城乡学前教育存在教师队伍方面的差异。
(二)教育投资方面的差异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幼儿园的教育资金也较充足,能够为学前教育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幼儿园拥有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方面的教育资源)较丰富,而且也具有持续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能力,使得幼儿园可以不断完善教学设备,更新体育、娱乐设施,保证幼儿能够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待遇[1]。但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幼儿园的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匮乏,无法以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基础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也无法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加上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因此难以充分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和效率都远不如城市幼儿园。可以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异,导致了两者在教育资金投入、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对学前教育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教育机会方面的差异
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机会的差异较显著,集中体现为城乡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差异较大。在城市,幼儿园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教学设备和体育、娱乐设施都较齐全,环境也较好,因而幼儿园的质量相对较高。同时,多数幼儿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内容和计划,能够有效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反观农村幼儿园,不仅幼儿园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能够获得学前教育机会的幼儿不到50%,而且大部分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教学环境也较差,因而幼儿园的质量普遍不高,幼儿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得不到保证。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起点比城市要低得多,两者在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较悬殊的差异。
(四)教育质量方面的差异
首先,城市幼儿比农村幼儿的入学准备更充足。有研究证实,如果幼儿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较高,幼儿在进幼儿园之前的数学准备、语言准备和学习品质等都更高,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和语言能力也相对更高。很明显,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村家庭比城市家庭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都更低。因此,和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所做的入学准备要差一些。正因为如此,尽管当前农村幼儿园的入园率越来越高,但幼儿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接受能力无法达到城市幼儿的水平。所以,农村幼儿比城市幼儿的学习质量要差。其次,由于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没有合理运用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自身引导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因此,城乡在学前教育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基于公平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
(一)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第一,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对教师队伍进行科学规划。为此,不仅要相应提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同时在选拔教师的时候,要对其专业知识、教学水平进行整体考核,以确保所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教学能力。第二,要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对教师业务水平进行整体优化。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管理实践方面的培训,向教师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对实践中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技能和管理技能进行实操训练,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2]。在结束课程培训后,要及时对幼儿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以确保幼儿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效果,促使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和能力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同时,也可以定期邀请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前教育专家、学者来幼儿园进行讲座,使幼儿教师能够接受先进思想观念的熏陶,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应该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
(二)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扶持。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拟定有关政策,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建设要求,优化农村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教学环境,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整体质量,为农村幼儿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3]。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有效缓解农村幼儿园的办学压力,确保农村幼儿园可以有更多的教育资金来完善教育资源、加强基础建设,促使幼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再者,由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以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三)重视城乡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水平,有必要加强城乡地区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使农村幼儿园能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从城市同行那里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城市幼儿园可以定时定期派遣幼儿教师去农村地区进行讲学,农村幼儿园也可以定时输送幼儿教师去城市进行学习,加强城市和农村幼教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讲座、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使农村幼儿教师更加直接地通过业务培训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一方面,城市幼儿教师可以在对农村幼儿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自己也获得更多的教育体验;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能够在城市幼儿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城市幼儿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城市幼儿教师共同探讨优化农村幼儿教学的具体措施[4]。这对改进农村学前教育策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异有较好的帮助。综上所述,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显著,为了提高城乡学前教育的水平,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方面应当正视这种发展差距,一方面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便有效地缓解农村幼儿园办学压力,并适当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应出台具体措施,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使农村学前教育获得整体的发展。
作者:张玉暖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林水仙.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探究[j].新校园(阅读),20xx,09:164.
[3]董倩倩.基于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08:3.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五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开始,“考证热”随之在大学校园里兴起。时至今日,“考证热”仍然盛行不断,并且逐渐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学前教育的学生也不能从这场热潮中脱身,很多学前的学生正在考证的征途中前行,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乐此不疲。20xx年张宇斌对大学生考证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二大三的同学考证占比例达91.30%,大一的同学多数因为不懂得将来的就业形势严峻而比例最少,大四的同学却因为找工作时屡屡碰壁而意识到证件的重要性时却往往来不及,此两者比例仅占9.70%。而且大学生“考证”率已达到68.7%,在暂时还没有“考证”的大学生中,也有76.23%的人有考证的意向。所以大二大三的学生是考证的主力军,因为他们不仅有时间和精力,也能够对将来的就业形式有所考虑,为了能在工作面试时多一份自信心,多一份竞争力,他们选择加入“考证热”的洪流。通用型证书不受专业限制,比如cet四级基本上是各所大学的硬性要求。除了通用的证书,还有一些跟专业相关的证书,比如学前教育专业涉及到普通话等级证、钢琴六级证、育婴师证、舞蹈资格证、营养师证等证书。面对五花八门的证书,哪些必要哪些不必要,我们该如何选择?这是值得每个大学生深思的问题。
二、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
到底是何种原因促使了“考证热”呢?笔者从近的“考证热”研究中粗略地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实行就业准入,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为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外,我国政府对一些责任较大、杜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毕业生要想进入这些行业,必须投入到考证大军中去,先取得上岗资格。”反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样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而教师资格证同样也是师范生的一种身份认证和就业保障,也让就业单位清晰地从证书上认证招聘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职业技术和单位需要。
(二)高校因素
“因长期受传统高等教育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存在较明显的不足,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实行高度单一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教材知识结构滞后,教育方式落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薄弱环节;2.专业面窄,远不能满足杜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样,人才素质不能满足现有的社会需要。”高校传统落后的培养模式以及狭窄的专业面都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要求,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某些方面能力欠缺,为了能够全面发展自己,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们纷纷选择考证,希望通过考证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市场及用人单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对学前教育相关人才的要求也比往年有所提高。随着社会上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学前教育学生为了在就业中更具有优势,于是助长了“考证热”现象。近年来幼儿园在招聘中对教师学历的要求有所提高,对教师掌握的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前教育学生是否获得证书以及获得什么样的证书成为管理者选择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绝大多数学生考证是迫于求职的压力,如今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地将应聘者是否持有资格证书以及持有多少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人才层次高低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毕业后要走向人才市场,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多一张资格证书就等于多了一个求职砝码、多一项谋生的资本。”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1.“以中国20xx届大学毕业生省际流动为例,从流动比例上来看,广东、北京、上海3地的毕业生净流入比例分别为152%、147%和128%,均大幅度超过其他省市,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山东也是人才净流入率为正值的省市。”大量的人才流入,势必会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形势的严峻。为了能在求职过程中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很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完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去考取社会上一些比较热门的证书,增强就业自信心。2.“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经常变化,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强、适应性不强、后劲不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考证来改善和提升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们希望通过考证来提升并证明自己的能力。“在统计调查中,有68%的同学认为考证多学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可见很多大学生认为证书是内在能力外化的表现,拥有证书就能够表明自身具备了较高的素质和较为全面的知识,所以大学生对“考证”乐此不疲。
三、大学生“考证热”的利弊
对于大学生来说,治学和就业是人生两大重要的事件。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考证可以说是好工作的敲门砖。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许多大学生都选择考证来学得更多的技能与知识,也为了更好的在职场有立足之地。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考证热”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呢?考证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很多有益之处。从学生方面而言,证书有利于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其次,大学是研究学问的象牙塔,还是比较游离于职场之外的,证书的考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更加的实践化;同时,考证也是更好的充实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最后,很多大学生考证也是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在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市场需求来看,考证热出现的同时不仅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弥补了市场一些专业人才的空白。但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利弊同时存在的。考证是可取的,但是要在理性的前提下,否则对自身对社会都是存在很大的不利的。首先,盲目跟风的考证到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自身技能得不到发展,同时还耽误了校内课程的学习;其次,很多非专业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导致证书的含金量降低,盲目考证之风愈加严重;最后,过分依赖证书不可取。很多证书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学生自身的实力,很多学生考证只是为了一纸证书,只学得了浅显的知识,而没有深入探究,颇有舍本逐末的趋势,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着重提到的学前教育专业,这几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技能水平证书的考取也日益增多,对于我们来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考证,保持自身的专业性。
作者:杨光单位: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六
将陕西本土的艺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理念中,既能丰富幼儿的视野与学识,又弘扬了民族文化。这样,在幼儿接触民间艺术时,能更清楚、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身边的美、理解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陕西官方工艺是文明开展的重要内容,疏忽民俗文明的存在,就不能够有教育的开展。民俗文明作爲以后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的一大元素,无论从扮演艺术,社会习俗,礼仪,节庆,还是传统手工艺技艺,都爲幼儿艺术教育的开展发明了一定的价值,但遭到古代信息文明的影响,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往往疏忽了官方文明资源,本文将从陕西官方文明资源动身,结合幼儿艺术教育,谈谈如何将两者无效结合起来。
关键词:陕西官方艺术;幼儿艺术教育;使用
官方工艺美术是指来源于官方,并且与老百姓生活联络最爲亲密的一种艺术方式表现,爲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丑化装饰,如剪纸、编制、布贴、扎染印染、书画等。而陕西官方艺术即指出自于陕西官方,并在陕西地域内普遍传播的艺术。陕西官方美术的概念界定,包括安塞剪纸、绥德炕头石狮娃、宜川根雕、黄龙根雕、志丹刺绣、宜君农民画、合阳面花、提线木偶、关中布贴绣、周至刺绣、凤翔泥塑、户县农民画、大荔庙画、汉中年画、城固刺绣、安康编织等,它们无一不表现着陕西共同的地域文明与民俗风情,反映着陕西民众的信仰观念和价值体系。假使将陕西外乡的艺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理念中,既能丰厚幼儿的视野与学问,又弘扬了民族文明。这样,在幼儿接触官方艺术时,能更清楚、更身临其地步感遭到身边的美、了解美,并进一步发明美。本课题针对建构陕西官方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使用体系提出本人的想法。就陕西省西安市各大幼儿园里的美术教育活动来看,能真正感遭到陕西官方艺术传承的少之又少,而教员的年老化也招致了教员更多会选择新颖、盛行的文明元素,轻视传统文明的浸透,同时,幼儿园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也短少对陕西官方艺术元素的关注。官方美术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浸透大局部次要都是从微观的官方艺术视角着手来剖析官方艺术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影响,而细化到陕西官方工艺的相关研讨文献还非常匮乏。结合陕西省地缘教育特征而更好地展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我以为注重营建浓重的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文明气氛,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示陕西官方艺术文明是极爲重要的,这样不只可以爲幼儿的自主表现展现一片天地,同时又能激起幼儿自主表现的愿望。
一、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价值观的影响
首先,陕西官方工艺美术的推行有利于幼儿良好心情情感的构成。马斯洛层次需求实际指出,人在满足了根本的生理与平安需求之后,就有了社会需求,这种社会需求,包括国度的归属感、地域的骄傲感,可以爱国、爱家乡,而陕西官方艺术可以很好地爲这种需求提供情感支撑。进而,幼儿在与同伴的相处交往进程中,取得尊重的需求,构成自信、悲观、博爱等良好的心情情感。其次,陕西官方艺术有利于幼儿认知才能的开展。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所包括的美术方式以其外形、或以其颜色安慰着儿童的视觉,以其共同的造型艺术安慰着幼儿入手操作,再辅以音乐、习俗等铺垫,给儿童以美的享用。这一系列感官安慰,惹起幼儿一切感官的共同参与,这不只有利于幼儿协调才能的开展,同时也促进幼儿的察看才能、联想才能以及表达才能的开展。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处于具象思想主导、笼统思想萌芽的时期,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方式以其共同的方式出现到幼儿面前,不时空虚幼儿的思想资料,安慰幼儿的笼统思想不时开展。
二、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美术内容的浸透
陕西官方艺术次要是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陕西官方美术方面而论,并结合其他官方艺术表现方式共同出现。在陕西官方艺术中可应用的如剪纸、皮影、八大怪、布贴绣、豆贴画、秦腔面具等元素,浸透在幼儿园惯例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笔者调查西安市某所幼儿园就以秦腔脸谱装饰爲主的活动,可以讨论如何用纸简制脸谱面具的办法,尝试用多种材料对脸谱面具停止装饰活动。并晓得脸谱中包含的民族文明,有身爲陕西人的骄傲感。又比方理解剪纸是陕北传统的官方艺术,让幼儿初步理解官方剪纸,学习去欣赏剪纸,激起对剪纸艺术的兴味。因而陕西官方工艺美术如何巧妙贯串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如何表现陕西官方特征,如何让孩子喜欢陕西官方工艺,就是重点所在。同时,除了教学活动,幼儿园美工活动、环境布置、区角设置、欣赏活动等,也是陕西官方艺术使用的表现方式。基于此,才干真正地将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浸透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去。
三、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艺术影响的意义
爲更好的探寻陕西官方美术工艺资源与幼儿美术教育交融的可行性,笔者详细研讨了以后教学形式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剖析出了适用于以后有儿美术教育与官方公益美术相结合的方式,爲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及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变革提供了根底并积聚无效经历,以期让孩子从小开端尊重传统民族工艺,让更多的.官方工艺得以传承并不时创新。经过笔者对西安市一些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参加陕西官方中央特征元素的美术内容,可以使得幼儿经过对本人周边熟习的生活环境感知,添加其对美术这一技艺的深化了解,提升幼儿对美术作品欣赏与创作的才能,同时可以培育幼儿酷爱家乡的山水与环境,添加其对家乡传统艺术的感知才能。参加陕西官方中央特征元素的美术内容从幼儿教学中得以施行,这项课题研讨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发明力的开发。这样的教学训练项目活动关于将官方传统工艺浸透到幼儿美术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综上所述,陕西的传统民族工艺可以无效的扩展孩子们在美术方面的学习空间,无效添加孩子的取材角度及发明性思想的空间。让孩子大胆的发扬想象力用画笔记载下孩子脑海中的世界,爲幼儿美术教育的变革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赵玉兰,张赤华,李芹.官方艺术教育与幼儿开展关系的研讨[j].学前教育研讨,2010(8).
[2]葛晓英.让外乡民族文明走进幼儿园[j].学前教育研讨,2010(8).
[3]王晓芬,钱慧.幼儿官方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导刊,2010(8).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七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内容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着缺乏实践性、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的特点,因此,结合这一特点,本文认为,通过促进教材与培养目标相协调、开展案例教学法、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课后布置实践性特点的作业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内容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当然也对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1、缺乏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对幼儿园教学环境这一部分讲授完毕后,先让学生去调查当前幼儿园环境中的问题及不足等现状,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合作型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针对教学中教师留下的问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予以总结、探索,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总之,在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切实努力。教师方面要善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高度重视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1] 姚妹女.基于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户内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2011.
[2] 朱智红.幼儿教育学教材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 乔 丽.幼儿教师品格整合教育信念及其建构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八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使然。一个人,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后,由于其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渴望参加成人社会活动的愿望便逐渐产生。但因受本身特点的限制,又使他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之中来。所以,游戏成了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
游戏;幼儿;教育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人指出,游戏对婴幼儿来说,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足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第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着很大的难度。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幼儿园每天都要保证2到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还有另外的游戏活动时间,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机会还是非常充分的。
第二,游戏能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这种探索和发现不仅体现在很安静的游戏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的游戏中,而且体现在户外活动游戏中。
第三,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小孩子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耍,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游戏是幼儿从事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成功体验多于失败的体验,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幼儿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使求知欲也更旺盛。
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考,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
3、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发现学前班,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孤僻,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但是一参与游戏,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表演中去。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老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分配游戏材料,尤其是对大班的孩子,应侧重于游戏的操作难度及复杂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象余地,力图让幼儿通过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反复尝试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训练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品质,培养进取精神。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大,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传统的经营导向相比,现代内部审计已经进入由战略导向的增值型审计的新纪元。战略导向对于内部审计的公司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以战略为导向,在公司治理层和高管层的大力支持下,在公司所有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在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通过建立审计协作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形成公司审计文化,成功构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模式,才能为公司经营管理查找弱点,弥补漏洞,帮助公司规避风险,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内部审计;战略导向;价值增值
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现代内部审计目标已经由监督评价改变为增值和改善管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也开始从注重审计内部控制转变为监控公司未来风险,内部审计已然进入一个由战略导向的增值型审计的新纪元。战略对于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战略正确,公司才能真正做到价值增值。素有公司免疫系统之称的内部审计,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组织价值增值。因此,对内部审计而言,不能脱离战略去空谈公司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本文拟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内涵入手,探讨战略导向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指出成功构建战略导向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方法及保障措施。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关于对内审的内涵及其目标的认识也在逐步发展。最早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的是被称为内部审计之父的索耶。他认为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1941年成立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当属目前国际最权威的内部审计组织。2015年7月6日,iia在最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对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2013年颁布的《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可见,关于内部审计的目标,国内外理论界已经基本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即增加组织价值,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可以说,内部审计的最终使命就是增加组织价值。
二、战略导向对实现公司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促进作用分析
内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何真正实现公司内审的增值目标?以公司战略为导向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战略导向对内审增值目标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略导向有利于内审的职能定位从以监督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由内审的定义可以看出,内审有两大职能:确认和咨询。由此可以将内部审计概括为两大不同的类型:监督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前者侧重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后者则偏向评价和咨询等服务职能的'发挥。随着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被理论和实务界越来越多广泛地接受,内部审计由传统的“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对公司内审而言,只有以公司战略为导向,与公司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才能形成一种合力,才会使其服务职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战略导向有利于内审工作重点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拓展相对于外部审计经济警察的形象,内审是公司的医生这个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不仅看病还开方配药,并提出预防措施,现代内部审计已超越了财务会计审计的范畴,正在向管理审计拓展。内审只有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开展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宏观地看待各种问题,为决策者指出出管理中的不足,帮助管理层进行正确决策,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为公司的经济的繁荣昌盛保驾护航。
(三)战略导向能促使被审计部门思想上从“要审计我”向“我要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内审工作要贯穿于整个公司的方方面面,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与组织内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各个控制环节的工作人员接触,与其交流沟通,审查评价、咨询、询问各项业务工作。因此,要想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审的组织增值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只拥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可以说,建立和谐共赢的人际关系是内部审计得以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是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强大作用的必要基础。如何与整个公司各个层面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呢?以公司的战略为工作导向是必不可少的。要以战略导向为纽带,将内部审计人员与公司每个成员的利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以审计者和被审计者的角色将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其他部门人员对立起来。在与审计对象沟通时,强调内部审计工作和被审计部门工作最终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大大降低审计对象的抵触情绪,从而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当内审人员通过审查、建议切切实实帮助审计对象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被审部门真正感受到内部审计的医生作用,将会使其再遇到问题时主动请审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从而促使其思想上从“要审计我”向“我要审计”转变。
三、战略导向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
(一)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建立公司审计协作制度审计协作制度,是内部审计机构与公司其他各部门之间建立的一种沟通协调合作机制。要想成功建立审计协作制度,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内部审计机构与各个被审计部门分别签订审计合作协议主体:内部审计机构和公司所有被审计部门。目的:明确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各部门各自职责。主要内容: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围绕公司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为各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计确认和咨询服务;其他各部门在做好自身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配合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意义:审计合作协议的签订,可以大大降低其他部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内部审计的误解,大大减少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阻力,使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审计部门和被审计部门的共赢,真正发挥审计的管理顾问与经济良医的作用,共同构筑公司风险的防火墙,共同促进公司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2.增设公司内部审计联络员的岗位主体:公司所有被审计部门。目的:建立内部审计沟通渠道,使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部门合作落到实处。主要内容:公司所有被审计部门,都要选派一人作为内部审计的联络员。作为内部审计和被审计部门的链接纽带,联络员要定期以书面形式向本部门领导及内部审计机构相关负责人汇报工作,反映问题及困难。为节约成本,联络员可由各部门中比较了解本部门整体情况的职员兼任。意义:通过联络员的沟通,为公司内部审计建立全面的沟通平台,有效预防和降低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
3.建立审计对象责任制主体:内部审计人员。目的:准确把握日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内部审计服务作用的发挥。主要内容: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公司其他各部门的具体状况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情况,明确规定每位内部审计人员具体负责某一个或者某些部门的审计联系工作。具体事务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定期深入其所负责的部门,了解现状,掌握动向。意义:通过建立审计对象责任制,可以是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从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的重要举措。
(二)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内部审计要想真正发挥其确认和咨询职能,实现组织组织的目标,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该体系的基本结构如下:最高行政领导者:董事会或者高管层。董事会或者高管层作为最高领导者,主要进行审核、决策和监督工作,以公司战略为目标,为内部审计立项把关,同时也为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大力支持,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最高业务领导者: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立的一个非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要监督指导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审计委员会需要通过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所关注的问题,来及时掌控公司的经营环境和可能存在的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预测公司的发展趋势。直接领导者:审计机构负责人是直接领导人,通过审计业务计划和预算的分析、制定等过程督促和落实审计项目的执行进程。目标:实现公司价值的增值。该体系是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效果、改善内部审计质量以及实现公司价值增值目标的重要保障。核心内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是用以保证和提高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一系列的政策程序,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过程跟踪、监督和及时复核审计项目工作底稿来堵塞漏洞,提高审计质量。该系统的核心工作是恰当地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政策程序,以保证对审计项目进行常规性地检查和监督。
(三)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建设并推广公司审计文化审计文化应该以审计人为出发点,是每一个审计人的共同信仰。审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行为文化是审计过程中的活动文化。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取证能力等是行为文化的具体体现。制度文化是审计行为规范,带有鲜明的强制性。有关内部审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制度文化的具体体现。精神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总结,逐步形成适合公司自身的审计文化,对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要使审计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让审计文化成为每一名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信仰和共有的价值观,更应把审计文化向整个公司推广,在战略导向纽带的作用下,使其被整个公司所有成员了解、接受、习惯,将会大大降低沟通障碍,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四、成功构建战略导向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层和经理层对内部审计要有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政府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由于必须接受公司负责人的领导和制约,所以其独立性只是相对的,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指的是组织地位的独立。如果公司不重视或者限制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的作用就难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从而导致无法做到真正依赖专业判断和独立性的要求去执行内部审计的确认职能,也难以真正揭示公司存在的重大问题及其原因,公司价值增值的目标的实现也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要成功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一方面,通过设立审计委员会,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使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地位的独立性得以充分保证;另一方面,要保证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行政上的领导,为确保内部审计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审计建议的具体执行提供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二)内部审计部门方面要成功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不仅需要公司高管层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内部审计自身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公司价值增值目标,内部审计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内部审计方向要向战略审计倾斜。战略管理是管理职能中最重要和最高层次,内部审计要实现公司价值增值的目标,必须参与到高层次的管理中来。如果战略方向有误,经营的改善只能扩大错误战略的严重后果,因此,对公司战略的审计应该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内部审计方式要向事中、事前倾斜。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面临的环境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仅仅依靠确认评价职能对公司意义不大。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着眼未来,更多参与公司的规划与决策工作,才能够对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后,内部审计原则要向价值性倾斜。与外部审计不同,内部审计做到完全独立是不可能的。而且评判内部审计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内部审计的目标———价值增值是否实现。过分强调独立会使内部审计咨询职能的发挥受到影响。
因此,当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会影响增值目标的实现时,应首先考虑内部审计的价值性。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内部审计强调内部审计的原则从独立性向价值性倾斜,并不意味着独立性和价值性是对立的,而是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公司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具体把握独立性和价值性之间的平衡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和咨询职能,从而促进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总之,作为公司的医生,内部审计与公司战略目标必须保持一致。战略导向的内部审计是一种具有整体观的增值型审计,它立足于组织长期价值创造和战略管理需求,是更高层次的内部审计。只有以战略为导向,成功构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模式,才能为公司经营管理查找弱点,弥补漏洞,帮助公司规避风险,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可以说,战略导向的增值型审计是未来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永恒趋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
摘要:陕西官方工艺是文明开展的重要内容,疏忽民俗文明的存在,就不能够有教育的开展。民俗文明作爲以后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的一大元素,无论从扮演艺术,社会习俗,礼仪,节庆,还是传统手工艺技艺,都爲幼儿艺术教育的开展发明了一定的价值,但遭到古代信息文明的影响,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往往疏忽了官方文明资源,本文将从陕西官方文明资源动身,结合幼儿艺术教育,谈谈如何将两者无效结合起来。
关键词:陕西官方艺术;幼儿艺术教育;使用
官方工艺美术是指来源于官方,并且与老百姓生活联络最爲亲密的一种艺术方式表现,爲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丑化装饰,如剪纸、编制、布贴、扎染印染、书画等。而陕西官方艺术即指出自于陕西官方,并在陕西地域内普遍传播的艺术。陕西官方美术的概念界定,包括安塞剪纸、绥德炕头石狮娃、宜川根雕、黄龙根雕、志丹刺绣、宜君农民画、合阳面花、提线木偶、关中布贴绣、周至刺绣、凤翔泥塑、户县农民画、大荔庙画、汉中年画、城固刺绣、安康编织等,它们无一不表现着陕西共同的地域文明与民俗风情,反映着陕西民众的信仰观念和价值体系。假使将陕西外乡的艺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理念中,既能丰厚幼儿的视野与学问,又弘扬了民族文明。这样,在幼儿接触官方艺术时,能更清楚、更身临其地步感遭到身边的美、了解美,并进一步发明美。本课题针对建构陕西官方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使用体系提出本人的想法。就陕西省西安市各大幼儿园里的美术教育活动来看,能真正感遭到陕西官方艺术传承的少之又少,而教员的年老化也招致了教员更多会选择新颖、盛行的文明元素,轻视传统文明的浸透,同时,幼儿园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也短少对陕西官方艺术元素的关注。官方美术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浸透大局部次要都是从微观的官方艺术视角着手来剖析官方艺术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影响,而细化到陕西官方工艺的相关研讨文献还非常匮乏。结合陕西省地缘教育特征而更好地展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我以为注重营建浓重的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文明气氛,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示陕西官方艺术文明是极爲重要的,这样不只可以爲幼儿的自主表现展现一片天地,同时又能激起幼儿自主表现的愿望。
一、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价值观的影响
首先,陕西官方工艺美术的推行有利于幼儿良好心情情感的构成。马斯洛层次需求实际指出,人在满足了根本的生理与平安需求之后,就有了社会需求,这种社会需求,包括国度的归属感、地域的骄傲感,可以爱国、爱家乡,而陕西官方艺术可以很好地爲这种需求提供情感支撑。进而,幼儿在与同伴的相处交往进程中,取得尊重的需求,构成自信、悲观、博爱等良好的心情情感。其次,陕西官方艺术有利于幼儿认知才能的开展。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所包括的美术方式以其外形、或以其颜色安慰着儿童的视觉,以其共同的造型艺术安慰着幼儿入手操作,再辅以音乐、习俗等铺垫,给儿童以美的享用。这一系列感官安慰,惹起幼儿一切感官的共同参与,这不只有利于幼儿协调才能的开展,同时也促进幼儿的察看才能、联想才能以及表达才能的开展。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处于具象思想主导、笼统思想萌芽的时期,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方式以其共同的方式出现到幼儿面前,不时空虚幼儿的思想资料,安慰幼儿的笼统思想不时开展。
二、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美术内容的浸透
陕西官方艺术次要是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陕西官方美术方面而论,并结合其他官方艺术表现方式共同出现。在陕西官方艺术中可应用的如剪纸、皮影、八大怪、布贴绣、豆贴画、秦腔面具等元素,浸透在幼儿园惯例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笔者调查西安市某所幼儿园就以秦腔脸谱装饰爲主的活动,可以讨论如何用纸简制脸谱面具的办法,尝试用多种材料对脸谱面具停止装饰活动。并晓得脸谱中包含的民族文明,有身爲陕西人的骄傲感。又比方理解剪纸是陕北传统的官方艺术,让幼儿初步理解官方剪纸,学习去欣赏剪纸,激起对剪纸艺术的兴味。因而陕西官方工艺美术如何巧妙贯串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如何表现陕西官方特征,如何让孩子喜欢陕西官方工艺,就是重点所在。同时,除了教学活动,幼儿园美工活动、环境布置、区角设置、欣赏活动等,也是陕西官方艺术使用的表现方式。基于此,才干真正地将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浸透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去。
三、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艺术影响的意义
爲更好的探寻陕西官方美术工艺资源与幼儿美术教育交融的可行性,笔者详细研讨了以后教学形式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剖析出了适用于以后有儿美术教育与官方公益美术相结合的方式,爲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及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变革提供了根底并积聚无效经历,以期让孩子从小开端尊重传统民族工艺,让更多的官方工艺得以传承并不时创新。经过笔者对西安市一些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参加陕西官方中央特征元素的美术内容,可以使得幼儿经过对本人周边熟习的生活环境感知,添加其对美术这一技艺的深化了解,提升幼儿对美术作品欣赏与创作的才能,同时可以培育幼儿酷爱家乡的山水与环境,添加其对家乡传统艺术的感知才能。参加陕西官方中央特征元素的美术内容从幼儿教学中得以施行,这项课题研讨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发明力的开发。这样的教学训练项目活动关于将官方传统工艺浸透到幼儿美术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综上所述,陕西的传统民族工艺可以无效的扩展孩子们在美术方面的学习空间,无效添加孩子的取材角度及发明性思想的空间。让孩子大胆的发扬想象力用画笔记载下孩子脑海中的世界,爲幼儿美术教育的变革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赵玉兰,张赤华,李芹.官方艺术教育与幼儿开展关系的研讨[j].学前教育研讨,2010(8).
[2]葛晓英.让外乡民族文明走进幼儿园[j].学前教育研讨,2010(8).
[3]王晓芬,钱慧.幼儿官方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导刊,201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必须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的深刻变化,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城镇化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经济高速增长、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城市居民强劲的改善性需求,构成过去30多年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基本动力。当前,经济增长进入换挡减速期,城市发展也到了关键节点。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与此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重合并不是巧合。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从30%到70%是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其中,50%是一个重要拐点,从30%到50%是高速增长期,从50%到70%是中高速增长期。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化速度趋缓,进入中高速增长期。
城市建设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过去30多年,城市快速发展。只要增加城市基本建设投入,就会带来土地大幅升值;房子建了不愁卖,开发区建了就有人气。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回落,劳动年龄人口和进城流动人口同时减少,带来人口红利衰减,城市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趋于饱和,城市发展原有的三大动力明显减弱,城市建设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转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城市发展为了谁、怎样才能实现更好发展?这个问题日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互联网和汽车时代的到来推动城市发展郊区化。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互联网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交通压力更小、生态环境更好的郊区生活和工作。同时,电商下乡对城镇化影响极大。电商不仅是改变城乡商贸格局的商业平台,而且是互联网进入农村的综合平台,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差别,推动郊区小镇成为创新创业的聚集地。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城市群、组团化、模块化、郊区化的特点。
推动城市发展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品质提升为主转变。在新常态下,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城市转型发展、精细发展上,围绕“房子让谁住、城市给谁用”加强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中心建设城市,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为主向品质提升为主转变。一是以就业创业为核心布局产业,推动城市产业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一体化,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二是注重城市软环境建设,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改革创新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四是遵循山水格局、历史文脉和现代规划理念,把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体系融入城市建设,推动节能建筑、综合管廊、清洁能源利用等绿色城市集成创新。
更加注重城乡包容发展,实现市镇错位发展、有机衔接。适应城市与乡村互为依托、双向流动、融合包容发展趋势,把城市功能完善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与市镇体系调整结合起来。一是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业资本和消费下乡,改造提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产业小镇和民俗旅游、生态宜居小镇,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产生活新空间。二是把民俗文化、休闲旅游、绿色有机等要素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依托电商下乡,把农业发展成为复合型的高附加值产业,使乡村成为城市功能的延展和补充。三是让农民带着土地和劳动力两个资本进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使农民在土地出租、入股经营的同时,一部分成为城市产业从业者、一部分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共享土地增值和产业发展收益。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二
美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是基于知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显示美国13所研究型大学的理工创业教育经验,可以得出美国一流理工科大学在创业教育模式方面的共同经验:
1.坚持学术性和实用性结合的原则。理工科高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基础和能力,将研究方向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研究就有了针对性,成果也更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美国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条基本指导原则就是:学术性和实用性、企业与高等学校、理论创新和实践培养均紧密结合。”
2.高科技创业教育模式。当今社会最紧缺的是服务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科技创业教育模式的使命就是把科学研究推广到实践应用中。这种模式的创业教育往往在经济类或者管理类的学院(系)成立创业中心,把全校范围内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技术门类的学生吸引过来。这种模式在保证理工科专业优势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创业的针对性。
3“.聚焦模式”和“辐射模式”协调发展。“聚焦模式”是带有精英教育刻痕的创业教育模式,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创业教育机会,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辐射模式”是一种学校层面负责的创业教育模式,不仅为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还鼓励教师参与创业。“聚焦模式”和“辐射模式”相结合是美国理工科大学将创业教育和普适的创业教育密切联系的体现。
4.创业教育的开放性和信息化。开放性与信息化是美国理工科大学的普遍经验。开放性是指创业教育要开门办学,体现创业教育从体系设计、实施到评价的全部环节。信息化是将创业教育与其他资源相整合,如政府基金和风险投资、孵化器和创业园科技园、施教者和受教者等,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咨询服务。开放性和信息化使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资源与外界建立了密切联系。
通过数据分析和资料研究,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社会、高等学校已经将创业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与此不对应的是,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知识,将来走上社会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对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本身并不认同。与此同时,在很多高校,创业教育还作为职业发展课的分支,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能满足理工科大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要有区别。“理工科从事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当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专门从事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其中的绝大多数教师未曾有过创业的经历,也不懂创业的精髓,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简单、[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拓展,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差异。文章借鉴发达国家缺乏教学互动,既降低了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师资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成效,只简单地照本宣科不能满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需要。
3.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开展创业活动,理工科大学生多依靠其创新作品,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应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和实践培养”的基本原则。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应占到较大的比重,但由于资金、设备等原因,实践教学往往受到限制。在不同层次的'创业计划大赛中,为比赛而比赛的想法占了相当比重,使创业大赛偏离了本来的轨道。同时,应该加强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与帮助,但是愿意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事业单位少之又少,多方互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还没有形成。
4.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理工科专业的学院较为繁重,成绩的好坏是决定出国、考研、升学和就业等毕业生出路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人文社科类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将精力大多投放在学习、考试和实验上,没有时间去接触、了解、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精神,加上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够,缺乏对社会深入的了解,影响了他们进行创业的原动力。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应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发挥理工科特长,坚持“创新驱动和实践培养”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发挥学科特色,将创业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和强烈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大创业观”,以科技创新带动科技创业,培养产品开发型、技术服务型的创业者和各领域开拓创新的实践者,形成富有理工科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1.树立创业教育全新理念。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文化,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还需要大学也成为创业型机构。因此高校要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学校的重要意义,提高创业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创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不能急功近利,应立足长远。”即使学生不能一毕业就创业成功,创业意识的增强、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经验的积累和创业心理的准备对学生来说也是终身受益的。对理工科高校来说,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施通识教育,实行真正的学分制。要注重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组织保障为基础,构建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为主体,以教育和实践体系为两翼,完善三园创业平台(孵化园、转化园、创业园)。
2.完善创业教育“三段式”模式。通过普惠式、精英式和典型式的三段式教育,达到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普惠式教育是对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普及相关知识,了解基本创业的基本情况;精英式教育对有志向、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培训,增强其创业技能;典型教育帮助和支持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努力培育创业成功的典型。
3.建立专兼职相结合师资队伍。当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来源于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或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富有实战经验的导师极为匮乏。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创业师资建设:
(1)将选派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培养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相结合,提高创业教育的授课水平和实战化指导水平,还可通过研讨会、创业论坛等活动,引导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2)鼓励专业教师将创业知识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习,同时积极鼓励教师自身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积极吸纳社会创业教育力量,美国创业教育绝大部分师资来源于社会各领域聘请的创业导师。
4.设立分层次创业教育目标。理工科大学生专而不博,大多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得非常精确,但是对除专业以外的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他们技术功底深厚,有能力自主开发产品,但是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应采取“文理工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学习创业知识,为创业夯实基础。
5.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要积极组织理工科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成立创业俱乐部和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创业沙龙和创业典型报告会,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素养。“依托理工科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转化基地和创业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相关场所,为其解读相关政策并进行辅导,促进大学生以技术创新带动创业。”
6.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实践基地,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等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水平和能力。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成团队,利用基地先进的设备、优越的条件、高端的平台,帮助大学生体验和实施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产品生产直至包装上市、商业运作等创业活动全过程,为学生创业提供职场环境和实践操作经验。
7.完善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培育高校创业精神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是否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试金石。因此,高等学校应该营造一种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良好的创业教育需要环境和氛围,学校应定期组织参观企业、创业计划大赛、企业家演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传创业知识和创业精神。学校还应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争取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时,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协商,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作者:高**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三
一、平面构成与设计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在设计教育界备受重视和关注。平面构成培养的是在二维空间中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将设计元素进行组织、编排,它是三大构成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课注重各种设计形态的研究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对学生设计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对平面构成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质量的高低,正如一些优秀的设计师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平面构成的影子。
尽管我们的生活是在三维空间中开展,然而造型活动却常常是在二维空间中实现,即使是一些立体形态的设计也会遇到表面处理的问题以及图纸的表现。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学生的设计作品,其质量的高低与对平面构成原理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对平面构成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我们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和思考的。然而在近年来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感到现今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1、更新教材内容、注重平面构成基础训练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视觉形象美的规律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判断、表现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并将其应用与设计实践中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很多平面构成课的教学还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平面构成语言的规律,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让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的意义提出质疑,而同时在许多高校平面构成的教材和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程度和逐步细化的各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发展需要了,以致让刚接触平面构成的大一新生充满疑惑,从而忽视平面构成课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传入我国已有三十来年的历史,尽管当时在设计教育界备受推崇,而且为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一些教材的设计在如今看来已经不适应设计发展的速度而显得陈旧和滞后。课程的建设应从教材的建设开始,翻看平面构成的教材,笔者感到有些内容常重复出现于多本教材之中,所使用的`图例也是类似,缺乏新鲜的内容,不能反映当前设计的发展和更新,练习内容也多是以单纯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构成形式的骨格、表现形式等内容为主,而忽视基本形的组织方式及创造的训练,构成形式的练习所训练的是骨骼和基本型的排列规律,并按照规律而严格的方式进行练习,而这些需要在完全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才有意义。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到基本形态的创造及组织方式的练习难度更大,正是因为它没有过多的规则可遵守,而完全依靠个人的审美感和创造力,因此笔者认为及时更新教材、加大基础训练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将重点放在基本形态的创造、形态之间的组织上,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以后的设计实践课做准备。
2、平面构成的练习可以手绘为主,电脑辅助
传统的平面构成练习是以手绘的方式完成,手绘是一种思维运动、创意形成的过程,但却比较花费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适当的借助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使用电脑辅助完成。创作是一个过程,他要经历准备——设计——修改——在设计——完稿等一系列步骤,这个过程可以一分为二,在前期的设计构思及修改过程中鼓励学生以手绘设计稿的方式完成,这是一个大脑思维不断运动、创意不断涌现的过程,草图以手绘的方式勾勒不必中断思维来考虑拉伸一根线该用什么工具、换一个颜色需要什么操作。当创意如泉涌时,精力的不集中很容易断送一个好的构思,而影响设计者的创作状态。完成稿的制作是把设计的结果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仍然使用传统的笔、墨工具比较耗费时间,而作为一门课程是有严格的时间安排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学生完全把精力放在图形的绘制上精工细作就容易降低学习效率,没有精力进行创作构思,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变得应付作业,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绘制工整的工匠,对于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逐本求末,而使用计算机辅助制作可以有效的减少制作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和构思上。
3、加强平面构成课与设计专业课的联系
在进行平面构成课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与专业课的联系避免与后期设计专业课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平面构成课常常作为设计基础课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考前的美术练习主要是针对素描、色彩的应试训练,而对于平面构成的知识涉及甚少,单从教材上的理论和图例也很难真正的理解与设计课的联系,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就需要有意识的把专业设计融入到平面构成的理论当中,这样既加强了前后课程的联系,让学生对后续课程有了感性认识,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面构成中晦涩的理论。
近来,笔者在作一些尝试,在讲到点、线、面的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时,可以将一些完整的设计作品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诠释。以一张设计完成的广告为例,从平面构成的视角来理解作品,将具体的内容用点、线、面取代:如连续排列的说明文字可以看成是点的连续排列,大面积的图形、图片是面的形式……并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分析画面的构成和设计语言。同时,在讲到不同的内容时让学生举例相应的一些优秀的案例并进行独立的分析,帮助更好的理解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4、鼓励对新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传统的平面构成练习作业一直以来都是以毛笔、颜料、卡纸为工具,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也不过是平涂、勾线、打点而已,形式单一,对于某些设计思想不能充分的表现。而平面构成的重要目标除了形式感的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因此表现手法就无需限制在传统的方式上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掘新的材料,使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来表现设计意图。在不断挖掘新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所呈现出的天然美感,也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走出传统对平面构成只有黑、白两色,只有颜色涂抹的基础习作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平面构成课主要是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观察生活,挖掘创作灵感,激发创作兴趣,将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结合起来,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将来设计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中国计划出版社,.
[2]马洁,崔志军.平面构成课的创意性教学[j].美术大观,2007,(10):141.
[3]毛溪.平面构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四
音乐欣赏是高中的必修课程,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模式一般是:讲――讲听结合――听,这样课堂往往僵硬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有许多音乐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都“喜新厌旧”,喜爱流行音乐,不爱严肃音乐。这好象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请不要埋怨学生,他们也应该有选择的自由。事实上,学生并不讨厌课本上的所谓严肃音乐,最起码刚拿到课本时他们还是充满渴望、好奇和期待的。但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音乐课上得与数理化一个模式,毫无特色,使学生逐渐对严肃音乐敬而远之。
要学生来欣赏他们不喜爱的严肃音乐,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当然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因此,作为一个音乐教师,不能靠发牢骚解决问题,更不能抱怨学生,而应多自我反省,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审时度势,改弦更教。
在新的形势下,音乐教育更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从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使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课,并乐意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好下列几个方面:
一、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情趣。
学生不可能象对待主课一样重视音乐课,要他们真正喜爱音乐课,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引起差异的刺激,使人有新鲜感、惊奇感或独特感,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紧扣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突破点”,来激发学生的情趣,并能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特点。如在《音乐要素》一课中,讲到节奏,可以给学生一段他们熟悉的旋律,要求学生把它任意改变节奏,每人重新组合一条新的旋律。然后选择几个学生的.“作品”拿出来唱一唱或弹一弹,他们会惊奇地发现,节奏的改变,使旋律也发生了千变万化,也许有的旋律变得不够优美,但至少学生们已深刻地理解了节奏的“骨架作用”。讲解调式,特别是中华民族调式和日本民族调式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调式内的几个骨干音创作一段旋律,虽然许多同学不识谱子,谈不上真正的创作,但他们很想听听自己“胡乱”的组合会是什么效果。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在无意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听了自己创作的音乐的色彩效果后,也真正理解了调式的概念及调式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学生最不欢迎欣赏课上老师讲解大量的音乐理论,《中国古代音乐》一课中对古代音乐的介绍往往会使学生昏昏欲睡。那么不妨改变一下方法,如让学生事先去搜集其它学科中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资料或课外书上了解的有关情况,在音乐课上出来互相交流。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整理一些图片和音响资料作为补充。这样,不用教师太多的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概况,而且印象深刻,同时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
二、创设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敢于创新,就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强调标准的单一,以致思维僵化、单板,缺乏创新。而音乐却是一门生动活泼、最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律动性、过程性、稳定性与多义性的统一,感情力量与逻辑力量的熔结等特点,为欣赏者领会、感受、体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驰骋空间。为此,课上要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锻炼,发展他们的个性。只要多鼓励、多表扬,注意引导,学生会逐渐适应这样的课堂氛围,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使音乐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
例如对于学生较熟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次安排一组学生课前做些准备,教师提供各种资料,课上小组成员出来为同学讲解。把自己的理解、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有些同学往往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有不同的意见还可以辩论。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不仅课上得生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欣赏的作品,也许会让学生终生难忘。
又如某些有意义的音乐话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去发现音乐中的一些奥秘。如“节奏在《码头工人》一歌中的作用”、“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有什么影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什么会成功?”等等。这种讨论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以书面作的形式完成。现在的高中生知识面很宽,也有一定的见解,组织得好,这样的讨论会很有意义。
三、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一个万能的公式,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而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运用也会让学生觉得很单调。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有些内容如经过大量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恶感,改变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新型感,引起他们的注意。要使音乐欣赏课永远生动有吸引力,音乐教师就必须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化点时间和心思,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永远对音乐欣赏课保持一种新鲜感。
有些教学内容,如《中华民族器乐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器乐曲的表现形式、乐曲风格及各种民族乐器等,象这样常识性的内容,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毫无兴趣。如果用比赛法、游戏法,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把学生分成四组,各组根据要求,听音乐片段或看录像片段后写答题板,并给各组记分,教师则充当主持人角色,甚至可以让学生来一起主持。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课时内容更多更丰富了,学生很感兴趣,而且掌握情况也好。当然,教师的备课量要大得多了。
在实际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开始也许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要及时总结每一次教学的得失,使之逐渐完善,不要把遗憾留给下一堂课。音乐作品风格多样,色彩各异,音乐欣赏课也应该是形式多样,独具风格。上出艺术特色,让音乐欣赏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主阵地。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五
:
顺应时代发展,重视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满足社会发展与社会体系构建的需要。面对当下时代发展的众多需求,坚持在改革大环境中采取科学的行政管理方式,致力构建良好的政民关系,以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营造需求。
:
法治;视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在政务工作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和优化行政管理工作方式,实现构建一个民主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从促进社会和谐需要的视角,进行当下行政管理工作的调控与约束,针对我国社会体系完善创造更加优越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切合实际的解决民众与政务工作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科学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社会和谐化要求发展中,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审视,能够发现传统工作理念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首先,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对于不同层面人群的主权认识缺失,导致实际的民众权益受到影响。也造成对很多民众意见的忽视情况,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执行存在强制的特征,影响了实际工作的民主性需求。其次,传统行政管理工作的方式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存在制约性,会影响行政工作的创新需求,阻碍了社会体系进步发展的目标。强制的管理工作体系对于社会体系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影响了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科学性。再者,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的开展不断的增加成本支出,就造成了管理质量的缺失,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政民的关系呈现出发展不良的局面,单一的形式影响行政管理工作发展。
(一)行政管理方式革新是顺应世界潮流需求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很多西方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实行行政改革运动,因此很多国家也开始适应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这就要求在改革的过程中借鉴私营企业中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例如:全面的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工作等等,这样的借鉴方式能够一改往日的行政管理工作,找到更加灵活和弹性的手段,有效的使管理工作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管理方式的改革过程中,尽管权力性管理或者是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的,但是其适用的范围却很大程度的被弱化。与此同时,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还需要借鉴市场的手段,或者是非权力的手段,这样能够良好的减少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阻力,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提高行政管理的功能。
(二)行政管理方式革新
更好保证政府行使职能行政管理工作方式需要始终围绕政府职能产生促进作用,政府职能所需解决的是政府工作该如何进行,因此还需要恰当的对行政管理的方式向职能进行转化,这也是政府职能的催化剂。在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有些政府的职能是具有维护性和保证性的,并且在保证人权的同时还需要采取创新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实现职能和管理之间的对接,快速的进行职能的转变,保证政府职能的良好进行。
(三)行政管理方式革新是实现民主执政善治的条件
行政管理工作方式是政府实行职能的主要展现形式,不仅仅是政府作用和能力的良好展现,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一个良好的互动过程。因此在这其中通过相对比较积极的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能够保证把强制的命令变为沟通和协商的方式,把单向推动变成互动的合作,这样能够保证政府和公众之间良好的交互和合作,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同时也是促进行政民主工作的现实需求。也是促进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由传统的统治向现代治理良好转换的有效途径。
(四)行政管理方式革新是思想层面的进步和权益的保证
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的就是自上而下的一种行政行使权力的目标,因此在形式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仅仅需要使用命令和强制的手段,不需要在其他方面履行政府职能,这也是一种最新的管理方式。因此还要求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的管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沟通,并且提供出相互尊重的优质服务,同时也要求行政主体和人之间的信任与沟通合作,保证其说服性日益增强。而在政府的工作中,非管制行政的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还需要强调对于主体的尊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调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希望能够在合作的双方工作中实现政府的职能,同时也能够有效的监督和防止行政主体对其自身所造成的侵害。
(一)创新管理思维
革新行政管理工作的传统方式,需要进行创新路径的思考与设计,在实际的工作进行过程当中进行管理思维的再创造。以往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变化对行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落后的管理理念,必须做出适当的改变,削弱强制管理的手段,加强人文管理理念的提升。要求能够从传统行政制约的氛围中走出来,实现对民众服务的转型与变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体现以人民为主体的管理理念的有效创新。另外,还需要认识到传统单向管理的局限性,重视民众和政务工作部门的互动需求。积极的开展合作政务管理模式,抛弃强制约束理念。加强与民众之间的高效互动,拓宽管理形式的交流渠道,方便民众能够针对行政管理,发表自己的看法,为管理方式的有效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在行政管理工作方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走向多元机制,重视开放政策是战略部署,实现打破封闭思维的目标。从而使行政管理在形式上呈现的更加灵活,方便根据行政活动的动态变化,对其进行灵活的调整,推动行政活动的执行进程,提升行政管理效果。
(二)革新管理方式
革新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重视对行政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执行中的空间控制需求,注重压缩的工作体制,以法治和科学的精神面貌面对政务工作实际的工作体系,以发展的观念进行相关工作的体系构建与优化。为了使政府的行政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变,使其与社会发展相符合,必须对管理范围进行明确,加大管理空间,从而使行政的管理效果得到有效的发挥。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时代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行政管理方式的工作空间也在不断的缩减,而法治正当意识在不断的深入与拓展。在空间理论不断升级的过程当中能够发现行政管理工作的体系运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重视对行政管理方式的革新,才能够保证行政管理的秩序和法治的监督与约束,与此同时还能够建立良好的政民关系。针对当今的社会形式,对行政的管理形式进行不断创新,打破原有强制性管理形式中存在的局限,从而使管理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有主于行政工作的高效展开。
(三)创造弹性柔和行政方法
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要求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积极的进行自我转变与发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创新思维,为自身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路径。重要的变革路径包含对行政管理创新方式的应用,在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运用弹性和柔和的政策及方式方法,能够保证实际工作进行的科学性及完善性。基于此,行政管理工作的强制手段应该被弱化,增强人文主义色彩。对于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应当采取科学的分析,从而使民众对行政的管理工作认可度更高,方便管理理念的有效贯彻,对管理工作的切实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空间的范畴不断拓展,就影响了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了进步意识的深入。弱化的政策和制度更加有利于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情感,也就促进了行政管理工作的进步,保证了实际工作开展的效率需求。
(四)实施电子行政管理方式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深刻的影响着社会体系的变革,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转变传统的思维,拓展良好的工作范畴,巩固民众与政务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未来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保障行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实施电子行政的管理方式,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也是政务工作紧紧跟随时代发展脚步的重要表现,能够促进我国社会未来的经济、文化事业顺利前行。电子时代的到来,是保证我国政务工作在法治环境下稳定发展的前提。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对于政务工作质量的进步造成了影响,革新的电子行政管理方式更加优越,能够支持信息的多元化发展,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行政管理,可以结合实际的管理情况,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性、科学性,构建全面的管理平台,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呈现。同时,要针对理念管理数据进行信息录入,利用信息技术制成档案,方便今后管理工作的完善,为调整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工作中,其主要工作实施方式代表着政府和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所凸显出的行政管理理念和制度安排等都不尽相同,其服务效果与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吻合程度。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够高度重视在信息化条件下最新行政管理方式的运用,同时也能够积极地采取行政的指导和行政的奖励,保证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权责的统一性。因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只有做到工作的创新,才能够保证行政法治和行政善治之间的融合,全面提高社会管理工作和业务水平的人性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莫于川.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柔性行政方式的视角[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2,03:1-14.
[2]高曼鹭.论法治视野下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203.
[3]王莹莹.法治视野下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3:319.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六
信息图表设计是视觉传达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图表设计在自然科学、经济学、信息传播学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立足于信息图表设计相关概述,通过对视觉传达中信息图表设计原则的分析,对其有效性的强化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视觉传达;信息图标设计;视觉信息图表
在当今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图表设计作为视觉传达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抽样性数据与概念的形象化转变,对强化信息理解与沟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对视觉传达中信息图表设计的解读,有利于促进设计文化的发展,提升视觉传达有效性。
从信息传播角度出发,在进行信息共享时,信息传播者需利用一定的信息传播介质用以对所要传播、共享的信息进行编码,并通过传播介质基本单位元素的组合与形态变化进行自身意愿、情感的体现。通常情况下,传播介质符号与传播介质信息的不同,对受众心理与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同。信息接受者只有正确理解设计者者的“编码”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与设计者的沟通与对话,完成信息的传递。而信息图表设计(informationgraphicdesign)作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的组成部分,则是以可视化的形式,实现对信息、知识以及数据的有效传播。在此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借助多元化的媒介表现方法与可视化语言要素对复杂性的信息、数据与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整体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借助或形象、或直观、或简明、或凝练的视觉语言,进行符号、信息的重构,用以强化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互,是其能够快速、明确的认知信息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信息蕴含情感或思维。在当今信息化、大数据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信息图表设计的应用有效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并在经济学、数学、信息传播学、统计学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要想保证视觉传达中信息图表设计有效性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严格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进行实践操作。
1。准确性原则视觉信息图表设计的宗旨在于满足人们快节奏的信息阅读需求,是信息接受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认知并理解信息内容。随着近年来信息的大规模、多元化发展,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对信息载体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快速性、准确性已经成为设计师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在进行信息图表设计中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通常情况下,视觉信息图表设计不仅在于图表的科学设计,更侧重于信息严谨与细致的梳理与整合。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在众多信息中找到具有应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并通过信息提炼将复杂、繁琐、抽象的知识、文本与数据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做到条例清晰、信息应用准确、逻辑合理。例如,著名设计师杉蒲康平先生则善于通过对复杂性的数据与知识进行科学整合,并在信息解析、梳理、整合中,借助具有趣味性的可视化语言进行信息图表构建。
2。便于理解性原则基于信息图表设计宗旨以及人们在信息获取与阅读时的实践需求,设计师在进行视觉传达中的信息图表设计师需为信息接受者提供便于认知、理解、记忆的信息。这就需要设计师在信息梳理时,应用统计学理念,将复杂、抽象的信息进行整合与概况,并借助视觉语言进行信息重组,用以实现信息传递的快速性、高效性以及便于理解与记忆性。例如,关于医学领域中人体穴位图的设计,是通过符号、图形以及文字的科学组合进行信息的有效传达。而在此过程中,在保证信息准确性(信息图表中的穴位位置与人体对应位置要一致)的同时,需保证信息传递的“易读性”、“易理解性”。与此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提升信息的趣味性、灵动性已成为视觉信息图表设计工作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借助可视化语言,在转换与重构中提升信息趣味性、交互性,有利于加深信息接受者的理解与记忆。
3。艺术性原则视觉信息图表设计不仅在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传递,也富有设计者的情感与思维。著名设计师乌尔曼曾说过:关于图形的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而是基于文化传播下对信息、知识、数据等的理解,是通过设计实现内心情感与思维的一种传达,需存在具有知性的艺术创作[4]。这就需要在视觉信息图表设计过程中,实现艺术的渗透,使其有表面装饰富有内涵与意义。即在相互理解与沟通基础上,借助视觉语言,如文字、色彩、空间、符号、图形等,进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创作,给予设计者发展空间,给予信息接收者情感体验(图1创意视觉信息图表设计)。在关于信息图形设计是否具有吸引性问题的相关研究中发现,“特异”与“新颖”是引发人们视觉注意力,激发人们信息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就特异性而言,在规则的集群中,当某一点发展改变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的关注;就新颖性而言,人强大的好奇心、求知欲决定了自身对新鲜、奇特、个性等事物的关注与探究。因此,在进行视觉信息图表设计时,需坚持艺术性原则进行实践操作。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信息图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遵循准确性、艺术性以及便于理解性的原则用以实现其信息传递的视觉化、信息化以及艺术化,增强设计有效性。对此,关于信息传达中的信息图表设计,其有效性的实现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信息编码的有效性。即,设计师在进行信息资料分析、梳理与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信息源的准确判定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准确的信息编码。
第二,注重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即,在信息图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各项信息编码所用视觉(非视觉)语言元素的准确性,提升信息吸引力。
第三,注重信息解码的有效性。即信息接受者在接受到设计者传达的信息后,能够将自己的意识渗透到信息中,并感知信息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与意愿。可以说,信息解码的有效性是评定受众信息理解性的重要指标。此外,关于诗句传达中的信息图表设计有效性,从信息传播学层面出发需注重组织结构与逻辑思维上信息的负载量。通常情况下,要想通过合理应用视觉元素增强信息传达效率与质量,则需依据信息接受者心理与生理的审美特性与规律进行视觉元素的准确定位、规范化分布与系统化组合。因此,在进行信息图表设计过程中,需针对不同信息资源从不同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创新思维为指导跳出固定模式,在学科与文化的不断跨越下进行设计构思。在此过程中需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便于理解性以及视觉传达艺术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价值的挖掘与提炼,剔除非本质元素,并依据视觉语言应用原理,采用可行性方法进行视觉语言应用价值与意义的延伸,营造秩序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审美效果,并提升图表信息传播的吸引力,使受众能够清晰、准确、快速、及时的接收信息。总而言之,信息图表设计是视觉传达领域视觉形态设计得重要表现,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满足的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视觉需求,成为视觉传达领域中信息设计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解读信息图表设计,加强对其的认知与理解,对信息图表设计潜力的发挥与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培养高精尖人才向大众化的转变,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论引导下,如何深化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引起了普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做为普通高校中的一名体育工作者,希望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目标
现代健康的理念和标志的提出,要求体育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还必须着眼于学生个体健康的生存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为此我们必须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导向,重新审视普通高校的教育目标,树立教育新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在各类各级学校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评价的体育教育活动。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具备综合性、主体性和未来性的特点。从现代课程的理论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宗旨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增强体魄、练就技能、启发心智、塑造人格。其次,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单位从事工作的能力,了解毕业后所处的环境,了解所在单位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掌握现代体育理论和锻炼方法、技能、具备组织所在单位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能力。再次,组织所在单位的体育文化活动、创设健康的单位体育文化、使职工的身心素质得以提高。随着普通高校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依据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体育教学的“职业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策略的实施及教学评价必须遵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宗旨,体现出体育教学应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职业性”特点。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的建构
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结构的设计。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系及其与外部环境和系统整体效益的关系,以最优化为目标、力求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形成合理的结构。建构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结构、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最高层次。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除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外,还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宗旨确立目标。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是否取得成效的价值尺度。总之,普通高等院校应结合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自身的特点及宗旨进行体育教学。
2.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授课方式
(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目前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有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叫基础课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也有学者总结了8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素质型(适宜一年级素质差学生)、技术型(传统教学模式)、竞技型(多为技术较好、有特长学生)、娱乐型、康复型(多为残、伤、病学生)、开放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师辅导性教学)、咨询型(以门诊、体育健康咨询、开运动处方的形式)和自由型(俗称俱乐部模式)。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普通高校的特性,我建议普通高校不能缩减体育基础课的每周两学时,反而应该增加体育课的学时,将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中都开设体育课,但教学方式和要求要有所不同。一年级采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即普修课,普修课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为主;二年级采取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即选项课,体育选项课打破系和班级,依照兴趣,重新组合上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个体差异,尽量开出多种专选课,如“搏击”、“篮球”、“体育舞蹈”、“乒乓球”、“网球”、“健美”、“游泳”、“女子防身术”、“形体健美”等体育课程,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级评价标准(初级c、中级b、高级a)每个级别赋予的学分值分别为:1分、1.5分、2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现有水平自由选择课程和等级,并打乱年级和班级的界限,采取选项上课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强烈的学习动作的期望心理,同时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刻苦练习,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的进行身体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三年级采取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课堂外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俱乐部。参加体育俱乐部不需要交纳费用,也不计算课时和学分。
(2)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是由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组成。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初、高中时体育活动甚至体育课有限,有的运动项目从未见过。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质、意识等个体差异明显。普通高校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层次性,也就是尽可能个性化教学。现有的普通高校高专院校体育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并且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体育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性体育课程交叉进行。再如:班级内短时的小型篮球比赛、小型排球比赛、小型田径比赛等。又如,调整教学内容,删掉学生们在中小学已学过体育项目和重复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采用网络技术,实现体育教学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如果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教学,利用网络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管理,理论上讲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及其操作设计。体育课教学的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切入口。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有效地测定出学生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能力和个体差异量化,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有效增强体质的前提下,掌握一些项目的技术技能,并从中得到乐趣和享受。鉴于此,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学生毕业前掌握两门及以上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以后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岗位,其教学评价的具体操作如下:学生可在任意课程中选定适合自己的级别(abc)进行学习,通过1/3课时学习便可申请考试,考试合格后,重新选择其它课程或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高一级别的学习,学期结束时,按照最好成绩计。每位学生在两年之内必须通过2门课程的c级或1门课程的c级考试和其它2门课程的'b级考试,时间不受限制。如果在2年之内完成了规定课程的考核,并达标者,可申请免上体育课,但是必须参加身体素质的测试。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考试内容分为4个方面:理论(包括健身与健康知识、裁判法等)20%;身体素质(包括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30%;选项技术综合考评40%;平时学习与体育锻炼态度10%。并且在学生学习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的基础和运动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并作出恰当的评定,供最后评定学生成绩时参考。考试的内容应趋于简单化,要把学生身心素质提高的幅度、运用所学技术进行锻炼的能力、锻炼的次数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传统体育学习方式把学生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弱化,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就要改变学习的“他主性”,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实践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和终身锻炼的能力。二是由“接受式”学习变“发现式”学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都是以讲解示范的方式将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使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结论与建议
1.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在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还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其教学宗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
2.整合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结构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它决定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走向,不能应用单一的模式,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评价对整个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任务予以量化,有助于培养“体育特长+专业”的普通高校人才。
3.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除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志宏.以评估为动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j].高教研究动态.
[4]刘俊庭,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八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保障高校教学质量依赖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需要奠定四个基础条件:树立更加科学的管理观念;健全和实行更加严谨的管理制度;完善和使用更加高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形成教职员工人人负责的局面。文章围绕这样的基本观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高校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而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机制,是高校生命的重要保障。在当今高校日益着重强调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高校教学质量却出现了滑坡现象,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有必要针对现今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讨论,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不仅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所帮助,而且对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也有所裨益,应当成为重点研究的对象。
1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
1.1管理思想方面还不够适应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仍相对落后,致使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第一,高校质量管理人员的思想还处于以经验为指导的质量管理阶段,仍存在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拿来主义的思维定势,管理呈习惯化与简单化,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教学管理手段,而且以分数作为评定学生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致使教学质量管理初衷被扭曲,功利性增强,教学质量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提高;第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分依靠规章制度,一味按照规定有无进行管理,这是对教学质量管理本质的误解,会使管理沦为检查,造成形式主义的泛滥,这样的管理只是做做样子,不会得到实际效果;第三,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缺乏改进措施,再完美的管理体系也会因时间、环境、形式、条件的变化而缺陷尽显,必须得到及时的改进,这样才能永葆教学质量管理的生命活力,使得教学质量管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2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素质还不够适应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管理的水平,影响着高校教学的质量。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是以管理来推动高校教育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不仅包括管理工作,还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调动,这是对教师的教学服务,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服务,所以说,教学质量管理同时具备行政管理与服务管理的双重特点,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观念,也要掌握扎实的管理知识,这样才能符合管理工作的要求,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但实际上,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真正素质还远不能达到这些要求,他们的管理方面单一,不重视教学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兼具思想、知识与能力的一般规律,缺乏对教学质量管理本质的.深刻认识,无法对服务主体做到真正的认识、理解与重视,导致了作为教学质量管理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失,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1.3评价体系不够适应
高校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加以提高,但教学质量管理的效果却缺乏实际评价方法来予以评定,更不具备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这大大制约着教学质量管理能力的提高。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众多指标体系都可以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评价标准,但实际上,这些标准只能用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而不能用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只能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评价指标,而教学质量管理效果的好坏还需结合其他角度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更会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4投入力量尚显不足
由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被重视。而且,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内部繁杂的协调控制才能够良好运作,但有的学校领导缺乏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知识与常识,不能及时处理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导致教育质量管理实际处于无效状态。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上,造成了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停滞。
2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2.1树立更加科学的管理观念
首先,建立以人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应注重人的主体地位,以促进人的提升为根本目的。这既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的学业质量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方面上,又表现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在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上;其次,建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观念指教学质量管理所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所有因素和工作环节的全方位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全校领导与师生全员参与管理;再次,建立动态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因为在教学质量管理进行的过程中,任何质量因素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以,教学质量管理应当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持续性改进的过程。
2.2健全和实行更加严谨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管理效果的基础。首先,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负责实际工作并及时反馈相应信息;其次,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明晰每个教职工的教学质量管理责任与权力,并明确考核标准与奖惩措施;再次,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及时全面的信息收集与分析,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3完善和使用更加高效的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质量的管理为了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的教学质量管理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来,应大力开展组织与动员工作,并对全校领导与教职员工进行教学质量管理培训和教育。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加强对教学质量管理必要性的教育,提高全校教职员工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增强其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2]何丽华,林思祖,吴承祯,马祥庆,何东进.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85-89.
[4]9000标准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5]赵贵波.西工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6]万薇.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06.
[7]金荷香.我国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及体系构建[d].兰州大学,.
[8]童瑞连.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淮海工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11]刘璇,马凌.基于约束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1,05:5-7.
[12]侯艳红.学分制深化改革趋势下高校教学服务的顾客满意模型构建[j].药学教育,2011,05:5-7.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十九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一个集工程技术与社会管理为一体,兼顾“硬”科学与“软”科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在建设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背景下,将cad技术引入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中,构建基于cad技术应用的公安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加强公安技能的培训,为提升公安队伍科学管理的能力奠定技术基础。
cad技术;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动态性的专业,涉及交通管理及交通工程两个方面。交通系统是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的复杂巨系统,其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1]而交通管理工程就是利用工程、教育、执法等手段,正确处理道路中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畅通、和谐发展。因此,交通管理工程是一个集工程技术与社会管理为一体,兼顾“硬”科学与“软”科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实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虽有百年历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创新、重条件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的观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视训练学生的警务执法技能,而忽略对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名卓越的警务人才,不仅需要灵活掌握警务执法技能,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
(2)资源配置不佳,教学条件有待提高。随着公安院校办学规模、专业数量、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日益突出,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也必须随之不断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由原来的大专变为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配套条件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公安院校实习基地资源较为丰富,多为地市级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但是校内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不佳,实验室建设、实验器材配备还处于初级阶段。
(3)课程设计单一,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由于教学理念偏差、教学条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虽然也开设了相关交通工程设计类课程,例如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控制学、交通组织与规划、交通建模与仿真等,但存在单个课程各自为政、课程间交叉融合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对学生决策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停留于理论认识层面等问题。交通管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目前的课程培养体系偏重理论讲授,学生缺乏对理论的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实验性和不可再现性,很难在实际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以及虚拟再现的手段,可以为交通管理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cad(computeraideddesign)技术,又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持,进行产品和工程的方案设计、解析计算、判断优化、分析评估和详细设计的一门技术。[3]cad技术由于其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优化评估能力以及虚拟仿真能力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交通管理工程这类综合实践性专业中进行应用,对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两大方面,课程涉及数学、物理、运筹、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基本掌握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但是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创新能力。通过采用cad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可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时,学生可通过对transcad软件的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规划“四阶段”模型。
(2)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基于自身专业特点,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务人才。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时,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认为交警的主要职责就是路面执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cad技术的引入及学习,可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例如交通设计、道路工程基础、交通事故勘测、交通仿真等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
(3)提升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内在机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导致了解决方式的复杂与多样。[4]比如在交叉口设计或交通事故勘测中,一般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绘制图纸。这些设计任务的完成,若用手算笔绘,工作量很大,花费太多时间,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若在这些设计中增加ca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基本都输送到公安实战部门,学生所需具备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在专业培养中增加cad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1交通事故处理
autocad软件是美国autodesk企业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主要用于二维及三维的绘图设计,[5]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由于autocad软件操作简单、绘图精确,且提供二次开发环境,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仿真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兼容,在交通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测,绘制精确的事故现场图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目前,交通实战部门人员主要通过现场手绘《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进行存档,绘图过程繁琐且不精确,绘制的图纸不易存档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现场勘测图,如图1所示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图,图中可清楚详细记录事故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时的地点、车辆运行轨迹、碰撞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可以动态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种交通现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为和各种类型道路交通流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复现交通流的时空变化态势,深入地分析车辆、驾驶员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交通系统的规划、组织与管理、交通能源节约与物资运输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统仿真对所提出的管控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因此,对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如图2所示为行人过街行为仿真,通过vissim软件对设计的行人过街信号配时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图3所示为道路交叉口交通仿真,模拟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从而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
4.3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缓解道路拥堵提升路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交通辅助技术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与评估,能够有效提升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效率与科学性,并能够进行事前评估与对比分析,更好地为交叉口交通管理提供有效依据。syn-chro软件是一款交通信号辅助配时设计工具,并具备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仿真、区域协调控制、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等核心功能。同时,该信号辅助配时软件还具有与主流的交通仿真软件corsim、transyt-7f、hcs等的接口,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价值。synchro交通信号协调及辅助配时设计软件包含syn-chro、simtraffic、simtrafficci、3dviewer、warrants等的组件,能够实现交通仿真、三维场景生成、独立交叉口评估等功能。synchro兼容hcm2010、mutcd2009等重要的国际重要规范标准,为交叉口的评估与信号优化提供了标准化的辅助决策流程。
将cad技术引入到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加强学生的公安技能培养,为交通警察队伍输送综合型、应用型的警务人才。作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育者,应该努力探索新的领域,挖掘新的技能。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软硬件设计条件,将应用和开发结合起来,将cad技术广泛并巧妙地应用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
[1]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6).
[2]康君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7-9.
[5]戴学臻.交通工程cad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3.
[6]尚守平,吴炜煜.土木工程cad[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7]隽志才.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二十
交通监理,是项目管理工程的重要监督组成部分。但在交通监理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粗疏化的现象,从而对交通工作的有效监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了交通工程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交通监理工作中,采用精细化的馆办理方式,以达到加强控制和提升交通质量的目的。本论文以交通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介绍了交通监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为交通监理行业的发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交通监理;精细化管理;实践;管理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于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常规的管理基础之上,并将其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方式。最初,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潮,后又逐渐推广到服务业、工程建筑行业的管理中。其中,在公路施工中,交通监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有效地保证了交通工程的质量。
当前,交通监理已经成为交通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的规范》规定,我国当前的交通监理,可分为前期、建设和后期三个阶段。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施工的阶段不同,交通监理所负责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在前期阶段,交通监理主要负责项目可行性的评估工作,以及根据合同明确监理工作流程与步骤;在建设阶段,主要负责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参加评标工作,并且根据合同对施工的质量和时间、变更等进行监督管理;在后期阶段,主要负责事后评估。
交通监理的工作与交通工程建设紧密相关,在工作中,受到交通工程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特点:项目数量多、管理成本高、地域分布广。在交通监理工作中,必须要通过对交通工程进行全程管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交通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转。
有效交通监理工作,可确保交通工程的正常运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质量。但在我国,由于交通监理工作起步较晚,且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交通监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监理力量不足
从我国交通监理的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的交通监理力量还比较弱小,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单一、名牌企业缺乏的现象,这种不足之处与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速度是不相适应的。交通监理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少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中年人所占比例少,缺乏骨干力量;
(2)高级职称人员较少。交通监理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交通监理总体专业水平普遍较低。
2.2履行能力较低
按照监理合同的基本要求,交通监理在工作中,必须要遵循“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要求。但就目前我国交通监理工作情况,其履行能力比较低,以至于在工作时,并未有充分开展,也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具体表现在:
(2)服务意识较低。交通监理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责任心不强的现象,以至于在监理工作中,经常出现审核不及时、签字不及时和上报不及时的现象。
2.3建立企业发展动力小
目前,我国交通工程的监理单位大多是从交通的建设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其属于事业单位,对建立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此外,交通监理队伍,由于服务费用较低,与大幅度提升的设计费相比较,我国监理费用仍在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在交通监理内部,经常出现因为费用不足而降低了交通监理行业的收入,从而对监理行业的人才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交通监理工作的范围、特点,以及结合我国交通监理工作的现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监理管理方式,采取精细化管理管理:首先,通过对交通监理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传统的交通监理模式对人力、物力的需求量比较高,如此以来就会增加管理成本。而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可对管理中的人员、设备资源等进行优化配置,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此外,还能够有效体高工程管理的'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通过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管理中的资源瓶颈问题。在交通监理管理中,由于交通项目设计的内容广泛,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导致传统的工程监理模式与监理实际工作需求很难相互适应。而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就能够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对当前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尤其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管理中的资源瓶颈现象,从而促进交通工程监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最后,通过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在对交通工程的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对工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中,还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监理体系的构建,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通监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整个交通项目的质量。
4.1、采用信息化的手段
在现代交通监理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就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这就要求在精细化信息管理中,监理相应的互联网护筒网络,并且以监理人员作为节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时处理,从而让监理人员及时了解自己的责任、工作的要求等。通常,在构建现代交通管理信息中,可通过信息化通讯设备、信息化网络连接、以及信息化整体利用构建等方式,通过有效的手段,积极构建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
4.2、采用合理的人员配比,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实施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关键。在交通监理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如果人员配比不合理,就会直接影响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而我国传统的交通监理管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这就要求在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中,尽力做好人力资源的内外结合,尽量告别传统的任人唯亲、选拔配比机制不科学的现象,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尽量采用项目本地人员,且以外部人员为补充,最大限度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合理配置,从而保证交通监理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展开。另外,交通工程监理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交通工程监理的要求,通过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方式,选择最佳的监理人才。
4.3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采用合理的约束制度
在交通监理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中,要保证其有效运行,就必须要拥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借此作为确保监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比如,制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监理人员工作职责》、《监理人员月度考核制度》等相关的制度体系,完善对监理精细化管理。另外,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同时,还要做到责任明确、监管便利、搜索信息有效,并且还要借鉴责任人的制度,将责任到项目组,并积极落实到每一个人,保证每一个监理人在合理的约束制度下,都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4.4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推动精细化管理
实现对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程度、知识能力,从而不断提升监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在推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必须要将精细化管理的标准、措施融入到精细化的管理内容中,从而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全方位提升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是保证交通工程质量的基础,可有效提升交通监理效率和效益。因此,在进行交通监理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加强信息手段、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采用合理的约束制度以及不断加强人员的培训等方式,不断促进我国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高亚楠.交通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4(25):249,299.
能源方面的论文篇二十一
[摘要]有效教学无论对于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对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极其重要的。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合作探究、情境教学法、问题式教学等方式来打造初中历史有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新学科,很多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背诵记忆。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逐渐对填鸭式的单一的枯燥乏味的课堂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进一步学习探究,使得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探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相比较于传统的“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这无论对于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对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伴随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教学改革所诞生的产物,将教师从讲台、板书中解放出来,将文本教材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立体展现出来,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又能够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恰当运用多媒体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比如在进行《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学习时,教师可在课前搜集部分影像资料,或播放《百家讲坛》《历史揭秘》的相关片断,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存在和其厚重感,增加对历史课程的好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恰当运用合作探究方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探讨、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初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对很多事情极为敏感,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合作探讨式教学更加适合初中生。对于初中历史而言,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安排小组分工合作,为大家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该小组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哪些不足,并加以及时指导,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恰当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情境教学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感知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很有帮助。同样以初中人教版教材中《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个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预先准备两到三首描述当时时代背景的诗歌作品进行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或搜集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片断进行播放,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或者就某一具体历史史实寻找几名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由他们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用肢体动作或语言加以展示,再由全班学生进行打分评判,从而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
四、充分开展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
新课程教学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问题式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实际上问题教学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教材,在教材中自己寻找答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能收到很高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毕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不相同,看待问题也有不同的角度。开展问题教学时,教师必须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有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的教学环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得到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教学。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时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最高追求,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3]晏伟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