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汇总23篇)
读后感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能培养我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写读后感时要关注自己的观察和感悟,突出个人独特的思考和观点。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一
笑口常开的孩子往往朝气蓬勃。他们在游戏中让自己和伙伴们都得到快乐。如果成年人和蔼可亲,允许孩子随意玩耍,孩子就会有安全感,觉得被人理解,就会发出欢笑声。有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不但让孩子玩得开心,还可以帮助孩子解除踌躇不安、恐惧和烦恼。游戏以孩子为主,父母的作用是通过笑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开朗性格。游戏的要点是亲昵、活泼地与孩子接触,保证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游戏叫做游戏中的倾听。
孩子不断成长着,随着年龄和身体各方面发展成熟,他们思想也在变化着,而父母们忙于工作,无法随时与孩子在一起,更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所以,父母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利用专门的时间与孩子多沟通、多互动。在这个专门的时间,父母们最好放下手边的杂事,以愉快的心情和孩子进行互动,可以是一起游戏、一起谈天等等。不要总想着自己是家长的身份,在这时候,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最要好的朋友,从孩子的行为举止和话语中了解他的想法,同时尽可能的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喜欢的、是被人关心的。
这种专门时间应该是长期的,这样会让孩子的信任感增强。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式倾听来帮助孩子。例如在游戏中充当弱小的角色,做出逗趣的动作,并且在游戏中配合孩子,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自己的情绪。
作为幼师也是如此,除了照顾幼儿们,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等方面。幼师也要学会把握和幼儿的每一次相处的时间,在吃饭的时间、在游戏的时间,观察幼儿,不断地去了解他们。让幼儿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爱,让他的每一天都是充满活力的'。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二
作为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那么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同样也是爱每一个孩子的。不管一天的工作多么辛苦,但只要看见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就什么烦恼都会抛之脑后了。
有时候周末放假了尤其是放长假了,心底里最想念的还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很多人都说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都是幸福的,而且越活越年轻。是的,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会有点调皮,但是没关系的这就是孩子们。
其实一开始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我并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去沟通、去游戏。那时候的我总以为小孩子可能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所以很多时候总是喜欢“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但时间长了慢慢的我也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小孩,才发现孩子真的不是这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小小的身体里,有自己小小的小心思,有自己喜欢的做事方式,我们常常会说孩子们都是一个个“小机灵鬼”。孩子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作为成人的我们要有榜样作用,有时要有一定的权威,但有时也要在孩子们游戏中是一个弱者,去观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当我们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其实有的时候事情并不是我们眼睛里能看到的表面现象。
孩子们就是在各种冲突中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分享。老师不能先入为主的替代孩子们去解决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倾听者的身份是很恰当的。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三
倾听,是一种容纳、理解,是一种爱的技巧。倾听孩子要与孩子站在统一纬度,这个纬度不仅是思维在一个纬度,身高也在一个纬度,很喜欢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宗旨: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请蹲下来和我讲话。这就是同一个纬度。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某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现场的观众早已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却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听孩子把话讲完。没想到,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主持人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这让林克莱特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说中得到了释放,在倾听中得到了呵护。这是一次诗意的交流。
倾听与拒绝倾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得到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静静的倾听。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
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难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自己的工作里要让爱和耐心是成为本能,让倾听成为习惯。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四
《倾听孩子》读后感看了《倾听孩子》这本书后,觉得倾听也是一种爱的技巧,其实我觉得对孩子的方式,与对待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时,他们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从我的角度出发)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难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比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的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当孩子得到有效倾听之后,会逐渐平息下来,并且开始转变。但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够,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并且讨好家长。比如杰瑞主动提出用鲜花代替奶油花,并且建议他自己带着小朋友去游乐场玩儿。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
通过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确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力有不逮!倾听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耐心才行啊!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五
蚂蚁通过触角的碰触来向妈妈传递爱和信息。而森林里此起彼伏的清脆鸣叫,是小鸟在和鸟妈妈联系。
有一个小孩,最喜欢和妈妈玩“呼唤”的游戏:
叫一声:“妈妈――!”
妈妈回答:“哎――!”
再叫一声:“妈妈――!”
妈妈回答:“哎――!”
孩子和母亲都是那么的幸福,呼唤、应答多少遍都不厌倦。
当孩子呼唤爸爸妈妈,呼唤不来的时候,孩子还会做很多的尝试,生病是不是就能得到妈妈的关注和照顾了?调皮是不是就能吸引父亲的注意力了……有很多情况,背后,都是孩子在呼唤爱呢!家长要长一双慧眼,来识别孩子爱的呼唤啊。
洋洋五岁,是好朋友的儿子,他们夫妻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有一天中午,我正走过一楼的儿童游戏区,要到三楼去讲课,在迈上楼梯的一瞬间,我突然听到背后有小狗“汪汪”的叫声冲我而来。其实这叫声已经有一小会儿了,只是我刚才在和同事们打招呼没有留意到,现在一下子意识到那好像和我有关。我就转过身来找,果然,是五岁的小男孩洋洋坐在游戏区的小板凳上,高兴地看着我,原来是他在学小狗叫。看来,他早就看见我了,怕我发现不了他,就一直学小狗叫,引起我的注意,这是他跟我打招呼的方式。
好久不见,一看到洋洋,我马上高兴地冲了过去,蹲下来对他说:“洋洋,过来拥抱一下。”终于引起我的注意和强烈反应,洋洋“咯咯咯”欢快地笑着,柔软的小身体就扑到了我怀里,我就抱着他,然后开始跟他聊天。很快,要讲课了,准备上楼的时候,我说:“好了,洋洋,我要去讲课,咱们要道别了。”我们就互相飞吻一下来道别,非常深情的,很愉快、很开心,接下来,洋洋满足地自己在一边玩着。
就像洋洋会用学小狗叫对我打招呼,希望我能听见他,给了我惊喜和不同的感受一样,每一个小男孩、小女孩都会有自己的方式来呼唤,呼唤在乎的人、呼唤周围的世界、呼唤爱。
当幼小的他们用了这些方式来呼唤爱,得到了父母和周围的理解与回应的时候,他们小小的柔软的心灵就感到非常满足,心中生不出什么烦恼、忧愁、懊悔,高高兴兴地扭过头去继续玩自己的玩具,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其实,孩子天生并非很多人形容的那样是一张白纸、一无所知,他们满身满心充盈着柔软的爱。
刚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响亮啼哭,充满着被听见、被看到、被拥抱、被温暖、被呵护的爱的渴望。小婴儿,开始的时候是用哭,渐渐地学会用笑、用表情、用动作、用语言、用行为来与周围互动,向父母亲表达需要、呼唤爱。婴儿是完满的、一应具足的,老子《道德经》中就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把婴儿的状态作为至高的境界形容给世人。当父母不能够明白孩子的呼唤爱而错对他的时候,孩子在世间的挫败和坎坷就在生命轨迹中开始出现了。
在这几年从事亲子教育的过程中,每每听到父母们愁闷无奈地向我倾诉现在的孩子有多么难搞难管难教;向我描述孩子有那么多让人头疼的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什么网络成瘾有之、什么不听话有之、什么好动叛逆有之;向我抱怨在工作如何忙精力如何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操心担忧孩子,生活怎么这么苦!
我每次都觉得很是心痛,替父母,也替孩子。
养育孩子是人生中很享受的事情,现代的很多父母们迫于生活压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业,把人生中最多最精华的时间用来陪客户、老板、同事,反而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和自己最最亲爱的孩子、爱人、家人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还惦记着工作,做不到全身心有品质的陪伴。又在自然的、美好的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光,感受的是“操心”、“担忧”这样的黄连。带孩子成长是不容易的,有时是苦些,不过,孩子的成长也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享受啊!这同样考验父母的智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有品质的陪伴和关注像小树苗需要阳光一样,是孩子精神世界、孩子心灵成长必需的养分。
当必需的养分缺乏的时候,出于本能,孩子就会开始呼唤、开始寻找。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也许孩子会表现得很乖巧,期待得到你的关注、肯定。你看到了,同时关注、肯定孩子,有了联结,孩子心就安了。下一次,他同样表现得乖巧。不过,往往,在孩子表现很好时,父母往往觉得没问题,也许就忽略了联结。此时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开始尝试其他方法,比如捣乱、不听话。孩子只要捣乱,通常便会引起父母注意。但此时父母用的方式大多是惩罚、说教、训斥,或置之不理,这些都不是有效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相反,孩子没有真正被看到,呼唤爱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也许,会变本加厉地捣乱,结果父母会怎样,可想而知。
让我心痛的是,当孩子心理上出现一些状况、有很大困扰的时候,家长认为是孩子出“问题”了,便想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或送到别的专家那里“解决”。如果真一定要有一个颇为准确的描述,我想说孩子们只是暂时感染了流行肆虐的“爱的匮乏菌”。这种“爱的匮乏菌”近些年来在社会上、家庭中大肆流行,这种病菌不是其他人,而正是由被感染的孩子的父母,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情陪伴孩子的时候乘虚而入悄悄潜伏下来,在父母们看不到、听不到、忽略掉孩子想方设法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呼唤爱的信号时,自内而外从孩子心里、身体里汹涌爆发出来。可惜的是,父母们还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解决之道是在父母那里啊。
让我心痛的是,常常是父母们拿孩子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换句话说自己的经验、知识、智慧不够,不能“摆平”孩子的时候,就认为是孩子有问题,而不能反躬自省,自己才是“爱的匮乏”病菌的制造者。只有用心地倾听孩子呼唤爱的密码,破译它,把孩子需要的爱给他,才能够停止制造新的“病菌”。
我同样心痛父母们。父母们那样爱孩子,恨不能把所有最好的都给孩子。有时给不了,不是不愿意,而是不会啊!
“我”是一切的本源,当父母们忽略自身的需要、忽略自己对自己的爱、忽略自己对自己的呼唤时,是没办法听到孩子呼唤的。
我想表达的是,亲爱的父母们,我们也开始好好爱自己,有机会常倾听自己内心爱的呼唤吧!一口气写到这里,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真希望孩子们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能记得你的父母也曾经是小孩,他们也需要爱,也需要孩子给的爱。希望孩子们也能听到、听懂父母爱的呼唤。
于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有所醒觉:
当奶瓶里只剩下一口奶,你的婴儿已经吃饱,他用小小的舌尖奋力推开刚才还紧紧嘬住的奶嘴,小脸扭到一边,别以为他是在跟你捣乱,是故意跟你过不去,非得浪费你辛辛苦苦挣钱买来的那一口奶粉。孩子已经吃饱,虽然他还不会说话,可是已经准确地把“吃饱了”的讯号传递出来。如果你不甘心,又将奶嘴塞到孩子嘴里,他会再把奶嘴顶出来。如果你还是不依不饶,卷起袖子说:“我就不信了,你这个孩子,今天一定得把奶给我喝完。”然后不依不饶地再把奶嘴塞给孩子,孩子用力顶、哭啊、闹啊,也没有你劲大,最后只好含着眼泪把那口奶喝下去了,你这才和颜悦色地拍拍他:“宝贝,这才乖嘛。”孩子的心灵于是受挫,有挫败感,在与父母的这次互动中、三番五次的较量中明白了:自己“饱了”的感觉是不重要的,父母的要求远比自己的感觉重要。所以,当孩子用他的动作、眼神、哭闹、情绪、语言表达出某种呼唤的时候,智慧的你,一定是能够识别并正确回应的。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的'时候,你担心说这个世界太花哨了,这个社会太复杂了,你说是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造就了电脑儿童。
如果你做到了用心陪伴孩子,孩子被父母充分地爱、接纳、关注,网络、游戏、电视是不能够把孩子吸引到“上瘾”的程度的。
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孩子觉得不辛苦就能获得关心、关注;养一个虚拟的宠物就可以来寄托自己的爱;打游戏过关时感觉自己被肯定……虚拟世界里的一切,现实世界中都有,只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太匮乏,呼唤了多少次父母都听不到、感觉不到,他的呼唤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其实,现实世界的丰富比宽带宽广得多啊!只是智慧的父母要首先创造宽广、丰富的空间,让孩子听到、看到、感觉到。
当孩子自己封闭自己,不愿意和人交往,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时,他是在呼唤:我想方设法用全部的力量呼唤你们,可是你们都听不到我的呼唤、看不到我在呼唤,既然是这样,我就把自己的心门关上了。连这都是一种提醒:请你们听到我的呼唤!
孩子需要爱,看起来是多么的执著、简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方式来呼唤爱,希望父母能够真正看到他、听到他、感觉到他。
亲爱的父母们,滤去嘈杂的噪声,留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声呼唤吧!心里有爱的你、智慧的你会丝丝分辨得出,那是天籁之音。
亲子如是
1.你自己通常呼唤爱的方式是什么呢?
2.你能辨别出孩子的特别的呼唤爱的方式吗?
3.此刻,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
4.你有话要对孩子说吗?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六
新学期开学快两个月了,我更加感觉《倾听孩子》太有效了,几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
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和帮助时,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及老师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我们用身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
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
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比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的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
当孩子得到有效倾听之后,会逐渐平息下来,并且开始转变。但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并且讨好家长。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
倾听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倾听孩子不仅有助于亲子关系,亦有助于身边其他的人际关系。通过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确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力有不逮!我们必须重视与孩子的对话,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倾听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耐心才行啊!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七
一般人遇到麻烦都希望找个亲近的人倾诉,烦恼一旦与别人分担便仿佛减轻了许多。因此,即使很小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挫折、失败或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最喜欢的玩具坏了,被老师批评了,丢了五角钱,这些成年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他们来说却至关重大,他们需要找人倾诉,渲泄不满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有越来越多的烦恼,学业上的、感情上的、人际关系上的,青少年更需要有人倾听自己的烦恼,更渴求理解。
因此,为了使孩子从消极的情感中摆脱出来,家长应该放弃那种传统的说教方式,而学会倾听,让孩子把自己的心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家长在倾听孩子讲话时,可以不时地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听到的话重新表达出来,向孩子表明已经理解他所说的话了。家长倾听孩子述说并不能神奇地把孩子的伤痛和绝望一下子全部消除,但这种谈话方式却有它的独特之处:
1、它把父母摆在一个与孩子平等的地位。
2、它给了孩子进一步充分表达思想的阶梯,父母重复孩子的话,便是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并不因你惹麻烦而减少对你的爱,我可以分担你的苦恼。并诱发孩子进一步敞开心扉。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八
故事讲的是小王,因为受不了下岗夫妇摩托车的轰鸣声和女孩吹箫时的难听,所以向朋友诉说了苦衷。他来到朋友家,用耳朵听到聋哑小孩学说话,那声音含糊不清,很是刺耳。朋友却用爱听,感觉声音不那么刺耳,反而很美妙。小王用心,用爱,听到了下岗夫妇的艰辛与收获,听到了小姑娘的勤奋与进步。
用耳朵听聋哑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如果用心,用爱去听,就感觉很动听,很欣慰。这世间的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
是啊,用爱倾听。生活中,无论在哪里,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
我楼上的奶奶年纪大了,走起路来有点跛脚。每天早晨,我都会被“哗”的声音吵醒,然后,被“沙沙沙沙”的动静吵起床。时间久了,我都想上去找个说法。这到底是什么声音?原来,楼上的奶奶每天早晨都要往地下洒点水,再用扫帚扫干净。一天,两天,一星期,三星期,一个月,我试着用心,用爱去听每天早上的这段声音,渐渐地,渐渐地,我能听出奶奶的勤劳,这段扫地声仿佛是奶奶叫我起床的铃声呢!
如果你没有用爱去倾听,那么这个世界上,许多被掩藏的美妙与和谐的声音,将会离你远去,你得到的只有刺耳与聒噪的音律。爱,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用爱去倾听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那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声音。让这些声音伴我们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走过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九
早有耳闻《倾听孩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当拿到手里时真恨不得一口气看完它。看完后果然受益匪浅!
看了这本书最受用的是再也不会为了孩子的哭泣、发脾气而伤脑筋了。以前,每当孩子发脾气时我是自己跟着着急上火,他急我更急呀!现在好了,看到他发脾气能心平气和的冷静对待了。因为书上说了,孩子发脾气并不是无理取闹,那是他的一种发泄情绪的表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陪着他,倾听他,脾气发完后他又是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宝宝了。
另外,对待孩子的哭闹也是,没看书以前的做法是一听他哭闹,爷爷奶奶们是连哄带骗的要使宝宝停止哭泣;而爸爸妈妈呢,则是软硬兼施,生怕他以后变本加厉。看了书就释然了,孩子的哭泣是自我疗伤的一个过程,有的时候他会为了一点小事情而伤心的哭泣,这个时候,他伤心的已不是这个事情的本身,而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让他难过的事情,都是以前积累下来的伤痛,当时没有发泄出来,现在正在自我疗伤,在康复过程中呢!而我们所要做的还是倾听,给孩子温柔的拥抱和抚摸,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他的身边陪伴他,不会因为他的哭闹而生气不理他的。如果可以,还要让孩子把他伤心的事情告诉你,向你倾诉。你会发现,雨过就是天晴哦!
想哭就哭吧,孩子!爸爸妈妈陪着你!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
生命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发现的方法除了眼睛观察外,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倾听和感悟。
读过马克-郭士顿先生《只需倾听》这本书,让我有多了一份感知世界的能力--用心倾听。也让我明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好多的问题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如果我们能沟通顺畅那么好多的`问题如同事间的误解、夫妻间的吵架、领导的不理解等一系列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世界销售记录保持着乔。吉拉德说过,“我更愿做一个富于反应的倾听者。说话并不能销售,倾听却可以”。由此可见,倾听精神能更多的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书中谈到倾听是一门边思考边注意的艺术,是对传递来的信息的完全理解,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听别人讲话。很多人一提到沟通就是认为要善于讲话,其实在职场里面沟通既包括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包括怎样倾听别人意见。
平时喜欢看《鲁豫有约》这档节目,经常在想为什么鲁豫能把一个谈话类的节目做得这么精彩这么让人回味无穷。细细回忆起来才发现原来是“倾听”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能量,鲁豫不仅仅是听到了对方谈话的内容,而且能够用心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发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绝大多数人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挂的是高速档。他们说服、鼓励,他们争论、督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让对方产生了抗拒心理,但当你倾听、提问,把你听到的话如实反馈给对方,当你这样做得时候,这意料之外的“低速档”将会把他们拉向你,这就是马克-郭士顿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在英文中,hear和listen两个都代表着听,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听到后者是倾听。如果你与别人交流时,全神贯注的听别人讲话,这不仅让别人大受鼓舞,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受益。有一次和老同学坐火车出差,路上无所不谈,但是后面的谈话有点不融洽,仔细回想其中的问题是我总让对方觉得有做老师的味道。马克-郭士顿告诉我们积极的回馈信息并不是评判,也不是做别人的老师,而是表示理解别人的话。
如果有一天你在与别人交流时,能把对方的“不是”变成“是”,那么意味着你的沟通技巧又上了一个台阶。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一
看了《倾听孩子》这本书后,觉得倾听也是一种爱的技巧,其实我觉得对孩子的方式,与对待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时,他们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从我的角度出发)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难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比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的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当孩子得到有效倾听之后,会逐渐平息下来,并且开始转变。但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够,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并且讨好家长。比如杰瑞主动提出用鲜花代替奶油花,并且建议他自己带着小朋友去游乐场玩儿。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
通过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确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力有不逮!倾听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耐心才行啊!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二
倾听孩子读后感笑口常开的孩子往往朝气蓬勃。他们在游戏中让自己和伙伴们都得到快乐。如果成年人和蔼可亲,允许孩子随意玩耍,孩子就会有安全感,觉得被人理解,就会发出欢笑声。有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不但让孩子玩得开心,还可以帮助孩子解除踌躇不安、恐惧和烦恼。游戏以孩子为主,父母的作用是通过笑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开朗性格。游戏的要点是亲昵、活泼地与孩子接触,保证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游戏叫做游戏中的倾听。
孩子不断成长着,随着年龄和身体各方面发展成熟,他们思想也在变化着,而父母们忙于工作,无法随时与孩子在一起,更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所以,父母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利用专门的时间与孩子多沟通、多互动。在这个专门的时间,父母们最好放下手边的杂事,以愉快的心情和孩子进行互动,可以是一起游戏、一起谈天等等。不要总想着自己是家长的身份,在这时候,()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最要好的朋友,从孩子的行为举止和话语中了解他的想法,同时尽可能的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喜欢的、是被人关心的'。
这种专门时间应该是长期的,这样会让孩子的信任感增强。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式倾听来帮助孩子。例如在游戏中充当弱小的角色,做出逗趣的动作,并且在游戏中配合孩子,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自己的情绪。
作为幼师也是如此,除了照顾幼儿们,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等方面。幼师也要学会把握和幼儿的每一次相处的时间,在吃饭的时间、在游戏的时间,观察幼儿,不断地去了解他们。让幼儿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爱,让他的每一天都是充满活力的。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三
当小豆豆被退学后,妈妈领她到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到巴学园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被妈妈当着校长的面“揭疮疤”,也不是校长、老师的思想教育,更不是“要是再那样的话,你就没学上了”之类的恐吓、耸听之危言,而是校长把妈妈打发走之后,把椅子拉到小豆豆面前,面对小豆豆坐下来,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然后小豆豆就把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都搬了出来,甚至把“擤鼻涕、钻篱笆”的事都说了出来,当小豆豆因绞尽脑汁仍找不到有什么可说的而伤心时,校长摸着她的头说:“好了,从现在起,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校长的一上午4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的话”。
虽然小豆豆非常开朗,不把什么事情放在心上,但她还是感觉到了“只有校长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和这所学校的校长在一起的时候,她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现在,不要说校长,就是一般的教师、家长,谁能够如此认真、专注地听一个小孩子说上十分钟的话?老师、家长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很难教育”、“现在的孩子不和家长交流”等,其实,不是孩子不想和长辈交流、沟通,而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听他们内心的话,所以,孩子向家长关起了自己的房门,向家长锁起了自己的日记,向老师和家长关起了自己的心扉。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善于倾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呢?倾听孩子,也是一种爱。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四
看了《倾听孩子》这本书后,觉得倾听也是一种爱的技巧,其实我觉得对孩子的方式,与对待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放假的半个月,我更加感觉《倾听孩子》太有效了,几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
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时,他们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父母用身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
倾听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说我自己(从我的角度出发)就同意或者赞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你的处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难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
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比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的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你看刚才倾听奏效的一个表征就是:杰瑞说出来你平时经常对他发脾气,他内心掩藏了对你的不满。
当孩子得到有效倾听之后,会逐渐平息下来,并且开始转变。但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够,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并且讨好家长。比如杰瑞主动提出用鲜花代替奶油花,并且建议他自己带着小朋友去游乐场玩儿。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
倾听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倾听孩子不仅有助于亲子关系,亦有助于身边其他的人际关系,比如夫妻、婆媳、朋友、同事乃至上下级关系。
通过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确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力有不逮!倾听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耐心才行啊!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五
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学生;哪个教室里有不会倾听的学生,一定有不会倾听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再也无法找到其它更好的办法了。
当我看了帕蒂.惠芙乐的《倾听孩子》后,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倾听”的意义。“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
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和帮助时,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及老师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我们用身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我们很难要求孩子和我们的看法一致,但是至少我们和孩子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有时,孩子会没有理由地哭泣,或是哭得不依不饶,无法收场,很多时候,父母把这样的哭泣视作“任性”,企图用呵斥、武力等方法制服,却发现收效甚微。其实,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
倾听,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将它运用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力有不逮;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从《倾听孩子》一书中知道了许多有关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让我知道在孩子的种种表现面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读过之后,感触颇多……倾听是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倾听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可以使你成为他们的朋友。
这个学期我刚带托班,因为小朋友们的年龄比较小又是刚刚接触老师和同学,大家对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所以在新学年开学的那一段时间里,班级里真是状况百出,有的小朋友哭着喊着找妈妈;有的自己不会倒水的直跺脚;有的按住所有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其中有个孩子叫王xx,他刚过来的时候只知道哭,书包不愿意放下,每天拿着自己的玩具。吃饭时更是苦恼,吃得很慢,喂他吃又吞不下。他的年龄真的特别小,说话几乎都是障碍。有一次睡觉的时候我正好给他脱衣服睡觉听到他嘴巴在唱歌,我说:王xx唱歌唱这么好的啊!然后他就非常开心的一直笑着,后来我渐渐地发现他愿意说话了,愿意找人聊天了。正如《倾听孩子》一书中说的那样:“作为倾听者,你要抓住时机,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松弛某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密切与孩子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交往的意识与自信。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六
倾听孩子心声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如何才能听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让孩子敞开心扉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的问题。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
第二段:了解孩子的需求
要想倾听孩子的心声,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脆弱而复杂的,他们可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感到焦虑、沮丧、恐惧等。我们需要从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寻找线索,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需要与孩子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预设立场或期望,以免影响我们对孩子的倾听和理解。
第三段:营造沟通的环境
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一个安全和畅通的沟通环境。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同做事、游戏、聊天等方式,培养孩子主动表达情感和想法的习惯。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时间,让他们了解到我们是愿意听到他们的声音的。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要中断或打断孩子的话语,不要立刻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而要耐心地听完孩子说话,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和反馈。
第四段:倾听的技巧
倾听孩子的心声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孩子的非言语表达,如姿态、表情、声调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感和想法。其次,我们可以使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支持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最后,我们需要接受孩子的情感和需求,即使我们不一定认同或同意。与孩子建立起信任和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倾听。
第五段:总结
总之,学会倾听孩子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通过了解孩子的需求、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倾听的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建立起与孩子之间亲密的、充满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七
当我看了作者帕蒂。惠芙乐《倾听孩子》这本书后,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倾听”的意义,“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时,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及老师的这一弱点时,知道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
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我们用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我们很难要求孩子和我们的看法一致,但是至少我们和孩子可以相互包容,体贴一下对方的感受,而无须放弃自己的观点。有时,孩子会没有理由的哭泣,哭得不依不饶,无法收场,很多时候,父母把这样的哭泣视作“任性”,企图用呵斥、武力等方法制服,却发现收效甚微。其实,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让孩子获得释放与关注。倾听,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将它运用于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了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无法完成,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心灵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从《倾听孩子》这本书中知道了许多有关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让我知道在孩子的种种表现面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读过之后,感触颇多,倾听是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倾听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可以使你成为他们的朋友。
现在我刚接手小班,因为小朋友们的年龄比较小,刚刚开始接触老师和小朋友,孩子们对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所以在新学年开学那段时间,班级里真是状况百出,有的小朋友哭着喊着找妈妈;有的不会自己倒水着急的直跺脚;有的按住所有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其中有个孩子叫徐子涵,她刚来到班级时给我们几位教师的感觉就是小大人,她从来不会因为父母的接来送往而哭闹,但是慢慢我发现她很自我,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她经常会有推倒别人、抢别人玩具的举动,对此我试图和她谈心,但她对我的话题很少感兴趣,后来我看见她对班级里的新玩具兴趣浓厚,于是我就像个孩子似的和他一起做游戏,渐渐地,徐子涵喜欢找我玩,喜欢找我说话,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共享玩具了,正如《倾听孩子》一书中说的那样:“作为倾听者,你要抓住时机,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松弛某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拉近与孩子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交往的意识与自信。
倾听,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需要被倾听,但如何才是最有效的倾听呢?打个比方,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得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学会“倾听”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世界里有惊人的乐趣,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要比单纯的对孩子说教到的效果要好很多。做孩子的朋友要比做孩子的教师要快乐得多!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八
长假一过,又要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啦!
平淡生活的种种烦恼又浮头了,包括,娃不听话~
so,翻翻书柜,瞄到这本旧书,看看里面有没有解药~
er,我这种功利读书的心态虽然不好哈~但是读的过程还是很认真滴!这不,感到有所收获马上分享读后感。
先来一则我家的小故事。图中这个小朋友,临睡前发现了零食柜里有我新买的夹心果汁糖(天啊~你知道那有多好吃吗~)
然后嘛~就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明知道睡前吃糖的种种坏处,也要哭闹一会,说要非吃不可。
好好好,哭就哭,闹就闹。正好我那天晚上也不太累,心情也不糟,任由她在我怀里哭闹。反正我是雷打不动不允许吃。
我懂了。问题的本质不是那颗糖。我们俩确实有一段时间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特别时光”了。
最后,就有了一坨奇怪照片。她莫名地不知道被什么搓中笑点,胡乱扮鬼脸,还让我拍下来。
嗯,到书里找答案呗~
孩子都是善良的,需要跟我们建立感情纽带
这本书的讨论基础,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智慧的存在。
他们天生乐于和我们交流、游戏、合作、和睦相处。
他们需要和养育者建立情感连接是他们生命中重要的需要,就像需要营养和睡眠一样。
而所谓的“倾听”,表现为陪伴孩子尽情地哭、笑。
可能他们“失常”了。有些时候不那么可爱:发脾气、发怒、失去理智、挑战大人、攻击同伴。
这些,可能都是需要我们关注、陪伴、倾听的求助信号。他们可能遇到困难了,也可能隐藏了一些伤痛。
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原因可能是他感到沮丧,或者对某件事情失去信心了。
例如,一个好奇的孩子到了超市,被禁止触碰任何商品;实际上他的学习行为被否定了。又或许他正处于敏感时期而心情不好:早起、作业遇到困难,等等。
也可能是在发对不公,为自己争取权力。例如,同伴之间冲突时,大人的处理让孩子感到有所偏袒,不论是偏袒自己还是对方,都有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公正而愤怒。甚至是一些戏剧性的原因。例如,一个孩子无缘无故发脾气,可能是在幼儿园受到小朋友的欺负,而不懂得表达与反抗。
(一)确保自己是冷静的。如果大人也被激怒,就只会关注自己的情绪,而无法心平气和地陪伴。所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二)了解问题的本质。一个不喜欢自己生日礼物的小朋友,可能并非不喜欢,而是想获得大人的关注。因为孩子的意识和能力所限采取了错误的方法。
(三)留在孩子身边,关怀与倾听。这时的孩子可能正在经历狂风暴雨。他所需要的不是讲道理或说教。我们与他在一起,平视对方,给予爱抚和关怀。
回到一开头:孩子总是善良与智慧的。他们天生不喜欢背负不良情绪。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急需一个排解的出口。有父母的陪伴,让他们拥有更多时间和能量调整。反之,不良情绪的'累积,会造成更加惊人的后果。
而父母需要示范的是,在家庭或夫妻间,如何成为倾听者,让孩子了解他也有责任担当倾听者的角色,而不总是被倾听的人。
是的。他的情绪蓄谋已久。你面对他的不理智行为说“不”,正是一把“罐头起子”,让他的负面情绪倾泻而出。
回到开篇我家的例子。我和知知的这次互动,是为一次“倾听”。我们没有讨论任何问题,过程中只是哭啊笑啊。结尾是,我们彼此都更亲近了。也许就是书中所说的孩子的不良情绪得到了疏解。
书里面有更多详细的说明和例子。作为读书笔记,很自私地只写个梗概,是以留爪~希望抛砖引玉,可以引来和大家更多的讨论。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十九
有为图书馆办公室,秀丽正在整理捐赠书籍。有本《倾听孩子》,因是心理类且关于孩子的,随手翻看,觉得不错,就此借来阅读。
《倾听孩子》从关注孩子的心理着手,帮助小孩自信成长。充分哭泣是最有效的情绪修复手段。
目光回收。一直来都渴望得到倾听和关注。小时,父亲在外镇上班,家中里外都靠母亲一人,无多余的时间顾及我们。面对小屁孩的我,只要能吃、能睡、能玩,就好。闹脾气时爱在地上打滚,这时会吃一顿“竹扫须”,如果下手重些的话,母亲隔会儿会把我叫到身边查看“伤情”,我喜欢这样的柔情(这里有部分倾听),大部分情况却是打了,跑了,玩了,忘了。有些时候却也忘不了。比如自家做的'杨梅酒,我会偷喝,瓶大人矮力气小,归还原位时会碰倒其它的瓶,导致瓶子留下裂痕,父母就会说我,虽然不严厉,但经常被说,心里就会不快,父母也感知不到我的不快。《倾听孩子》中遇到这种情况,会建议父母陪伴在孩子身旁,或者抱着,静静的,这时孩子会感知到父母的倾听、关注,感到安全,会哭,这表明孩子有情绪要宣泄。让孩子充分哭泣,哭泣能愈合创伤。因为有父母全程的倾听、关注、陪伴,随着哭泣逐渐消散直至停止,孩子得以完全把情绪释放,那接下来他(她)又是坚强和自信的,不留存有心理阴影。而我在对待女儿因一件事而哭泣时,会感到恼火、厌倦、愤怒、无助,会加以责备,以为只要止住哭声就可以了,而没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倾听孩子》要求父母在孩子开始哭泣时,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以便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所以女儿见我在看《倾听孩子》时,说了句:你有倾听过我吗?确实,对她的倾听不够。
笑声能密切与孩子的关系。笑口常开的孩子往往朝气蓬勃。笑声能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与孩子游戏时,父母要能捕捉到使孩子开怀大笑的笑点,并促使这样的机会多发生,快活大笑之后,孩子会感到父母的爱,感到安全。但不要胳肢孩子,胳肢孩子会在无意中占孩子的上风。
笑声有助于孩子消除恐惧感。大笑可以帮助孩子增强信心。孩子有时比较敏感,父母不能满足他们期望时、不能理解的事情发生时、受到冷落时等等,会使他们感到恐惧。感到惊恐的孩子会很难与他亲近的人保持密切接触,他不能承受你长久的注视,也不会很快去试探并依赖他人,而是经常处于一种“戒备”状态,不能松弛下来平静地享受亲友的陪伴。父母要慢慢靠近、温和拥抱、目光注视,给予倾听,协助他面对恐惧,恢复思考能力。
《倾听孩子》建议父母建立倾听伙伴关系。倾听与闲聊不同。闲聊时,谁都可以在自认为适当的对候打断别人,也可以随时转移话题,在闲聊中,交换思想与意见,收发信息。倾听伙伴关系中,倾听者的目的是协助伙伴发挥出全部的才智,听者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听上,不评价,不建议,说者则循沿着自己的思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也找到了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父母最好找个倾听伙伴,诉说内心的想法,有助于减轻困难时刻常有的孤独感,更有助于有效的倾听孩子。
有父母倾听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不容易因受挫折而信心崩溃,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己得益于宣泄,从中增强了自已的韧性和自信心。
孩子不仅需要被倾听,成人也需要,每个独立个体都需要。自己入手一本,可随时翻看。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二十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它是日本作家黑柳子所写的作品。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所小学和一个小女孩的真实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的“怪怪”的小豆豆慢慢变成了一位大家能接受的小孩子。
当小豆豆来到班里后,才知道原来教室是用电车改造的,座位还可以乱坐的。她觉得很有趣,和之前的学校大不相同。吃午餐时更加有趣,什么“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呀。原来山的味道是土地里长的,海的味道是海里养的。
我觉得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非常活泼可爱。再加上她那善解人意的品德,很惹人喜欢。从此小豆豆的生活变得无忧无虑了。要是我也能像她一样就好了。我也希望能上这样的学校,有这样的同学们。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二十一
一个冬天的早上,我跟平时一样组织孩子的晨间活动、早操活动,接着便开始了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正在活动室里安安静静地听我讲绘本故事。这时,乐乐姗姗来迟。他站在活动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包饼干,饼干袋在他手上发出了一些声音。一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乐乐吸引走了。于是我有点生气了,便批评乐乐道:“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你知道迟到是不好的吗?你知道你影响了小朋友的活动了吗?”乐乐却一直站在那里,不说一句话。“还不赶紧坐到位置上去。”乐乐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但手里仍拿着那包饼干,还时不时地摸摸它。孩子们的眼睛也时不时地瞟向乐乐手中的饼干。见状,我更来气了:“乐乐,把你的饼干交给老师!你看,你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拿来!”乐乐仍没有开口说话,只是低着头。我走上前去,不由分说,一把拿走了乐乐的饼干,并重重地放在了自己身边的桌子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乐乐始终难以投入。集体活动结束了,其他孩子都去吃点心了,而乐乐仍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干脆把乐乐叫到了面前,责问他:“乐乐,你今天到底要干什么,你没有听见老师请小朋友们吃点心吗?”就在这时,乐乐“哇”地一声哭开了。那一刻,我一下子有些后悔了:也许孩子有什么隐情,我应该听他说说。想到这里,我把那包饼干还给了乐乐,继而轻声地问起他来:“乐乐,你今天为什么要带饼干来幼儿园?”这时乐乐才轻声地回答我说:“妈妈今天上班时间来不及了,我们没有吃早饭,妈妈就给我带了包饼干。”听到这儿我内心惭隗陂了,为什么我事先不好好问问乐乐?为什么我没有了解孩子的情况就发脾气了?乐乐已饿了一早上了,难怪也一直紧紧地捏着饼干袋不松手,还时不时地摸摸饼干,他一定是饿了,想吃了。而我却一次一次无端地批评他,还拿走了他的饼干。孩子无疑是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伤害,有多委屈、多伤心呢!
从那以后,我开始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
安安是个大家都认定的调皮的孩子。一天早上,我刚走进幼儿园传达室时,就听到园内有孩子在哭。值班老师生气地告诉我说,是你班上的安安又打人了。一旁其他的幼儿也七嘴八舌地告起安安的状来。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后来,当其他幼儿都由配班老师带着去户外活动的时候,我走到安安面前,轻声地问他:“安安,今天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想,安安这时突然哭起来了,哭得很是伤心。我拍拍安安的肩膀说:“安安,跟老师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好吗?”安安抬起头,很委屈地对我说:“她一直在我耳朵边上说我是小笨猪,说了很久。我不是小笨猪,我就打她了。”原来安安不是那个故意挑起事端的孩子!而所有人只看到了那个被打的孩子在哭,却不知道安安内心的委屈,于是我对安安说:“她骂你小笨猪是她的'错,但是你动手打她也不对。”安安小声地回应说:“打人是我的错。”听到他的认错,我拉起安安的手对他说:“那现在我们就去找他们,说清楚事情的原委,让她给你道个歉,你也跟她道个歉。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不能动手,要跟人讲道理,好吗?”安安默默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安安很愿意听从我的引导,我也不断地鼓励他学习如伺友好地与小朋友相处、交往。
不断的实践反思让我逐渐意识到,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把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强加给孩子。教育的最大成功,是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更好。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二十二
今天,我和小妹妹聊天,我问了她一个问题,她的回答让我深有感触。
我们在姥姥家的'小院儿里聊天。于是,我问了个大人最爱问小朋友的一个问题。
我充满好奇地问:“贝贝,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她激动的说:“我都……”我心想:嘿嘿,又是都喜欢。贝贝突然,心情低落,眉头一皱,小嘴微撅地说:“我都不喜欢。”啊?怎么会这样?一般小孩儿都说我都喜欢。
接着,她又说:“妈妈就知道玩手机,都不理我了。走路也不牵我了,玩旋转木马,也玩儿手机。”她又接着说:“爸爸,光让我学习,天天都是学习,都不给我休息的时间。小院里的小朋友都在玩,我也想跟他们一块玩?可是,爸爸从来没有同意。”说完,她又撒娇地对我说:“姐姐,你答应我好吗?不要告诉爸爸妈妈。我们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大嘴巴。”
让孩子学会倾听读后感篇二十三
跟学生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缺失,成文,给父母提希望。孩子们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情真意切。
在现代社会,能够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真的是越来越少了,看着孩子们“多希望您能陪陪我,跟我聊聊天,不要只给我冷漠的.背影……”“这么大还喜欢抱着娃娃睡,是因为我把娃娃当成了您,烦闷时跟她说话,喜悦时跟她分享,自嘲地寻找安慰,黑夜降临的时候,仍是眼泪伴我入睡……”……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话语。
批完全班学生的第二篇小作文,我也在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也存在“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和“只重言教,无持久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