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案例19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成就和不足。6.总结应该具备鲜明的个人或团队特色和风格请您仔细阅读以下范文,从中提取有用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一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文/刘樱梅
摘要: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意图。
关键词:声乐教学;主观能动性;通俗语言
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那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够让学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意图,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一、声乐教师如何交给学生学唱的入门钥匙
在声乐课堂上,声乐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且点到为止,讲话不要太多。给学生理解消化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靠自己去琢磨、去领悟。在课下,声乐教师对存有疑惑并且刨根问底的学生,要细致地讲解。这样的学生,说明他动脑筋了,那么教师的解答要耐心、不厌其烦。节省出课堂练唱的时间,在课下多讲,解决唱的问题,是为启发学生的悟性,把声乐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宝藏。
那么,声乐大门的钥匙究竟是什么呢?开启声乐大门的钥匙有三个:分别是想、听、看。
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声音的感觉,如,“贴着咽壁、吸着唱、从后背开始送气直到头顶、胸腔打开、喉咙打开、深呼吸、声音落下来”等都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想出来,也正是依靠着“想”去完成的。
声乐教师的范唱以及欣赏大师范唱,会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当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时,在自我唱的过程中依靠着“听觉”来调整声音符不符合规范,检查声音对不对。
声乐中的“看”指的是形象思维,在想象之中的用“看”来完成调整歌唱发生的各种运动,在“想”的指导下较容易得到声音向后唱再向前反射的感觉。在心理活动的指令下,把注意力放在“想”上。如果学生能在“想”的指导下进行歌唱,并且在歌唱的同时把“听”和“看”结合到一起,三者统一就可以获得美好的声音效果,学生掌握了这三者,也就掌握了声乐入门的钥匙。
二、声乐教师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在矛盾中找到平衡
初学声乐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嗓子紧、声音不通的问题。这是由于歌唱发声时,声门和气息闭合的矛盾结果。光喘气不发声,()嗓子就不紧,一唱,声带闭合得力量越大,气和嗓子的矛盾越大,这种矛盾产生的阻力会给声带带来压力,歌唱发声就很困难。如,挤卡、憋气、干白的声音,声音不通。声乐教师如能在此处指导学生“想”着胸口打开,“看”到胸口,“听”到落在胸口的共鸣音响,便解除了学生嗓子周围多余的力量,让喉咙得到了解放,获得自由的歌声。这样简明的教学法,抓住了声门和气息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个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音量的平衡是歌唱音区中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动听的歌声一定是协调、平衡、统一的声音。但是很多学生把声音唱得太响,音量过大,结果毁掉了自己的嗓音。
没有平衡的.音量和统一的音色,是构不成协调的声音的。中声区先要唱得自如、舒服,而后高声区则在心理平稳的状态下唱出来。要想得到音量的平衡,最重要的是无论在何种音高上都能唱出干净、明亮的共鸣音色,音区之间有统一的音色。
三、声乐教师教学中语言的突出性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形象、通俗、准确的教学语言,针对每个学生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科学指导。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课时,人数3――4人。每个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都存在着相同却又各自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歌唱的同时,更要对单个学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彻底解决每个学生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
声乐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听得懂,理解声乐教师上课时讲话的意图,才能准确地调整自己的声音。教师通俗的语言,沟通着学生的思想,教授正确的歌唱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教唱,学生感到上课轻松,学起来也就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大学初等师范学院音乐教研室)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二
学习新方法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处理新教材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下面是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几门课程的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弄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现将自己的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精心的准备上,体现在简而精、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体现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的演示上,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精锐的目光上,体现在耐心的巡视指导上,体现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当堂训练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死角,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相信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但在智商上是绝对没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教师去挖掘。所以我们应大胆地放开手,让所有学生去学习,去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通过教师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四、因人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要向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
总之要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式,体验式等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力、知识建构力及学习实践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创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二: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经过新方法的学习,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处理新教材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同时这次学习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更加明确更加科学的方向,现将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教材
此次学习我不但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还初步懂得了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既要遵从又不盲从,加强工具性,加大创造性,贴近学生的需要;此次学习我还懂得了文本解读要遵从以下的原则:知识引导原则、读写结合原则、吟读背诵原则、纵横对比原则、兴趣先导原则和知人论世原则;此次学习我还明确了现代诗歌教学要抓住的两个基本点:品情意+重审美,这次培训还给我们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即:定长远规划,形成教学系列,解读教材,选择容易的做,从阅读课文中学,从优秀范文中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笔记写日记,平时多练!此次学习更是为令我们老师头疼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也就是综合性学习因内容较多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可有所选择,不要都做,方法上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辅以教师指导监督,原则上重在参与,激发兴趣,不求统一答案......总之,经过这次培训,我们教师更能吃透教材,更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篇三: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了新方法知识后收获颇丰,更加明白了怎样去评课,怎样去评好课,在理论的认识上有所提高。一堂好的课,不光是看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看学生的感受和真正的实际效果。
过去只关注教师的"教",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等。我认为,一堂好课,并不是千锤百炼的公开课,而是常态下的日常教学。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评课要实事求是,说真话。对授课老师的优点要肯定,而且还要虚心学习,对授课教师的不足也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和大家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提高。
我们评课的目的,就是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趋于完善。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更好地利用这一形式,和同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自己授课水平。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三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有效教学方法》,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我觉得,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认为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把内容引申出去,都会起到事半功倍。但有时漫无目的地讲,对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2、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我感悟,在一节课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但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重点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还有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疑问应保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有效教学方法》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因为我体会到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3、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又是《有效教学方法》中的好方法,因为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4、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通过学习知道,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1、把握本文的基点
各篇课文的基点各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基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虽说“一千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变成“孙悟空”。因此准确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2、找准课堂切入点
就教学来说,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可以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掏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二度创作,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比如有位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紧紧抓住“感动”一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动老天鹅,感动天鹅群,感动老人,最后感动读者,感动所有的人,让人们懂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到天鹅的顽强和团结精神。
3、捕捉情感兴奋点
有效的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创设思维生成点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课文主题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抓住“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活动;可以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试试写写菲格雷总统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讲稿。一是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了训练,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有效教学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就是“教学设计”。怎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呢?这篇短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的确,有效的教学设计不应该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应该宏观地看待教材,瞻前顾后地分析教材,深入浅出地钻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在吸纳教材的基础上扬弃。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把教材转变成学材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探究的学材,使学生能够逐步自主发展,教师的价值与智慧也主要体现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总之,《有效教学方法》一书给我的启示良多,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书的原则方法不断加以实践,从而深化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认识,使聋校语文课堂成为真正为效的课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四
学期,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坚持阅读第二轮继续再教育课程丛书,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读得最多的是《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这本书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概”、“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分析”、“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语文教材常见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以及“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这些内容。可以说这本书既在理论上给了我指引,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启发。尤其是第五章第三节里对阅读的教学策略的阐述,使我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观、价值观、方式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这一论述谈谈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p131页写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定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呢?书中说到:“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标准”。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时问道:你们认为狐狸是个什么样的动物?当有学生说狐狸是“聪明的,很会动脑筋”的小动物时,教师不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为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尊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元解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只是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肤浅、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看完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20xx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7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五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六
教学方法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我们要学习好正确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教学方法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通过对临川四中施淑华老师组织的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忽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往往重说理、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或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首先表现在,这种靠教师讲授,缺乏师生之间必要交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易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次还表现在,这种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以讲解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只重视理论的掌握,学生虽然有了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应付各种条条框框,但却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创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运用案例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进措施: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学期,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坚持阅读第二轮继续再教育课程丛书,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读得最多的是《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这本书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概”、“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分析”、“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语文教材常见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以及“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这些内容。可以说这本书既在理论上给了我指引,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启发。尤其是第五章第三节里对阅读的教学策略的阐述,使我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观、价值观、方式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这一论述谈谈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p131页写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定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呢?书中说到:“第一,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标准”。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时问道:你们认为狐狸是个什么样的动物?当有学生说狐狸是“聪明的,很会动脑筋”的小动物时,教师不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为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尊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元解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只是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肤浅、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看完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又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法》的学习,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这些新的理念也必将指引我,推动我去创设更富有活力、更体现人文关怀的新课堂,我也必将沐浴着新理念的春风,在新课改的路上越走越稳健。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七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进措施: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八
教学原则是一系列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指导性准则,能够帮助教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从中领悟到许多关于教学原则的心得体会。在此,我将就几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第一段:引言。
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有效的教学原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然而,除了传授知识,教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等方面。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学会运用教学原则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段:情境导入、讲清教学原则。
在课堂上,我运用许多教学原则来指导教学。例如,在备课时,我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特点,以达到个性化教育的效果。在授课时,我发现对话式教学、活动式教学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很有帮助。此外,课程设计时也要注意分阶段、分层次,这样有利于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吸收。
第三段:实践思考。
在实践中,许多教学原则是可以融合运用的。在授课中,我发现多个原则的同时运用,效果会更佳。例如,课堂合作教学常常需要集成对话式教学、活动式教学和反思式教学的元素,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情商能力和学习效果。在进行个别指导时,我侧重运用批判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段:理论思考。
对于教学原则的理论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式,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吸收和掌握知识。例如,课堂中的对话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分享并整合自己的知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学原则的引导下,学生能在真正的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五段:总结。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原则的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开展更加有效、需要和丰富的教育工作。教学原则的指导,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授知识,还能够帮助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无论是策略性地采用教学原则或是进行理论性的思考,这些能够有效地协助我们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成绩。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九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
2、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原则。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再然后,才是教师的参与。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多读,这样才会有所领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切不可在学生都课文还没有充分的阅读,甚至是还没阅读的情况之下匆匆开讲。
3、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原则。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良好的语感是“悟”出来“读”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故而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切不可以自己的感受作喋喋不休的支离破碎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尊重他们想表达与述说的欲望,让他们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即使他们的问题与见解有时看来是粗浅白幼稚的,但是要从他们的经历及认知能力出发尊重他们的体验。
4、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则。坚信在学生们“乱哄哄”的讨论中会有智慧火花的碰撞;坚信这种“争吵”对他们意识的影响:敢于发言,且要言之有理,如何让别人乐于倾听自己,接受自己的观点;坚信他们在合作中会认识到:乐于与别人合作,如何合作得更愉快,更出色的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良好的与人交往的基础;为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但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原则,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提高讨论的效率与质量,不然,小组讨论会变成闲聊、闹哄哄的机会。这可从小组组队的成员、讨论的时间长度上做些变化,如成员可二个、三个、四个有所变化,讨论的时间一次不宜过长等。
5、随时提供探究性学习材料的原则。探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在语文实践活动课里提供的素材才能训练,也不是如有关于文学与人生、于艺术、与自然等大课题的研究。我们还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因而可把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难度降低,它可是以阅读材料为基点而引出的对其语言特点、结构划分、课文主题的讨论等,也可是从课文内容出发向课外延展而进行的文化内涵、科学内涵丰富的探究。
6、教案留空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数、步骤一一作好周密。详细的设计,这固然是一种极为负责任的做法,但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这也是一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做法。因为即使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教学对象,仍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的提出,因为学生的个人经验及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为这些学生给予提出解决的机会。因而笔者提倡在我们的教案留出一些空白用以记录学生的问题,并把作为一个教学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权的、有更多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的学习氛围,老师的教学设计要努力营造这样的氛围,要有助于形成这种学习方式。
返回目录。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
我觉得课堂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加强体育教学巩固性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个体的情绪趋向一致,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体育教学就是在这种心理气愤中形成的。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交往或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变化,从而对每个成员的情绪产生着振动和感染,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改变而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可以发挥其动力,愉悦和调节的作用,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坑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认知一一操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练效果得到了最优化。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体育教学毕竟是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忽视身体锻炼,那不仅使体育教学脱离“体育”属性,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心理教育也会因此失去载体而毫无意义。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一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目前教学模式构建中的重点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凭借教材,顺应儿童心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恰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那么,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依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种途径。
1.语言描绘情境。
即教师运用语言的渲染、描述和感化作用,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以拨动或震撼学生的心弦。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随着低沉悲痛的哀乐响起,教师以沉痛哀伤的.语言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让学生心灵与十里长街上的人们产生碰撞,从而领悟到人们对总理的无比爱戴和深切悼念,为后文作了铺垫。
另外,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如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生(补足读):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我听到了——
生: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这样,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情感的火花被点燃,丰富的想象被激活,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文本描绘的美好景色中。
以语言描绘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文本材料。
2.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如教学《画杨桃》一文时,针对本地孩子不熟悉杨桃这种热带水果的实际,我特地把杨桃带到课堂并指导学生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不同”有了感性认识,在豁然顿悟中理解了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事实就是的做法,同学们嘲笑“我”是错误的道理。
用实物演示情境,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让学生来展示。
3.电脑模拟情境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达到“感知、理解、运用”的目的。
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文讲述的是1998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由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有很大距离,我以刚刚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在声与画的渲染下,把学生的思维拉向地震的惨烈现场。学生一下子被影片中山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地震画面感染了,为后文学生体会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艰难做好了铺垫。
4.图画再现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也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使文本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指导观察,加上声情并茂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如《月光曲》一文中,《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我是这样设计训练的:把皮鞋匠的联想概括为三个层次:(1).月亮升起,海面平静;(2).月亮升高,穿过微云;(3).月亮高照,风起浪涌。这三个层次用简笔画展示如下图。再通过朗读感受意境,加上教师点拨,归纳出皮鞋匠联想的三个画面内容分别表现了乐曲不同的旋律:“徐缓清幽”---“逐渐增强”---“激昂有力”,乐曲的变化反映了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同情---激动。
5.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感情,感悟语言文字,温习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低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若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声母,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韵母,他们各自戴上对应的头饰找朋友。表演声母的同学,遇见表演韵母的同学说声:“你是我的朋友。”然后彼此拼读出音节。这样的扮演,让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倍增。
6.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教师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创设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往往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至始至终奏响哀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整节课让学生沉浸在悲伤和哀痛之中,在朗读和感悟中对周总理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二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等。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谈谈我的课堂点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专用的电脑术语,这对于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往往是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很了理想。但是教师如果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学生年龄的特点 ,适当的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的语言来启发他们,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低年级的学会开机、关机这课的时候,我会请他们把爱睡懒觉的电脑叫醒,如此童趣的语言相信很受孩子的欢迎。把新建的文件夹比成是自己的'书包,每样属于自己的东西都要放好在书包里。避开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能很轻易的理解老师讲解的意思,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比较短,例如:在指法练习的时候如果用单一的练习方式,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多种指法练习软件,使用儿童化、游戏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指法,如:“打飞碟”软件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击键来打落飞碟;“拼单词”软件和英语学科整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正确拼出英语单词;“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较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这些软件一般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
学习任何一种技能,光练习不使用,不仅不能体现技能的价值,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的指法练习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练习输入汉字。开始时,让学生一节课只输入同样的一句话,把这句话的输入练习得非常熟练,达到盲打的程度。经过三四课时的练习,再开始使用网络讨论软件,展开一些网络讨论,话题诸如:你熟悉的城市、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等。学生饶有兴趣地和伙伴展开网络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但增长了知识,指法技能更是大大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授予“打字小能手”、“打字高手”和“弹指神功手”等荣誉称号。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同学已经早早完成了任务,不在安份于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了,这时候如果教师视而不见的话,就很容易打乱整个课堂教学秩序,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于是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很强的表现欲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果。
例如: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课文,我先让学生自学,动手操作,把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编到一组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组员评价、补充,然后大加表扬这些学生,再聘请这些“佼佼者”当小老师担任其他组的组长,负责帮助本组成员,以便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基础很差的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增强了小老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信息能力,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既增强了其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培养了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生们都盼望着自己能早日当上小组长,于是课前主动地预习课文,大大提高了积极性。这种在互动式的教学中树立榜样的教学方法使“少数学生更好,大多数学生都有收获”。然后在大家都学会后,请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想知道什么?……”只要学生愿问、愿学,教师就不必拘泥于教学内容,有的可以在课内小组讨论解决,有的可以课外自己查资料解决。这样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才会理解深刻,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好地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学生展示一些新的悬念,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在此氛围下,指引着他们去求知探索。例如:我在教学“word”时,首先给同学们展示用word编写的一块图文并茂的文档,然后展示给学生们,我们看到的这块版面就是用word编写的,非常漂亮是吗?你们认真学了这一章节的内容,也能制作如此出这样漂亮的版面来。通过老师这样的启发,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会很快集中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三
我的方法日渐失效了。刚刚班长过来对我说:“我的同桌威胁坐在后面的同学,如果作业不给他抄,他就在小纸条上写后面同学自习课讲话的事。”小纸条是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每天放学前,每个学生都要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上这一天班级中的不良现象,由值日班长拿着铁罐挨个座位去收,最后盖上盖子,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刚入学时,这个方法真能帮助我密切掌握班级里的风吹草动。进入初二以后,我也意识到了,写着“无”字的纸条渐渐多了,反映的问题越来越少,“小纸条”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小。班长透露的.消息,使我警醒,于是我暂停了“小纸条”的收取。
可是,一个班主任怎么可以成为聋子和瞎子呢?我不甘心,便又生一计,准备在班级内部挖掘乃至培养几名“小密探”。有个男生犯了错,我就以此为把柄,告诉他只要提供一条有价值的“情报”,我便可以对他的错误不予追究。那个学生绞尽脑汁,一连反映的几点情况都被我以“事情太小,鸡毛蒜皮”而否决,最后他不得不四处打听,终于提供了一条能过关的“情报”。就在我觉得此计可行时,那个被迫做“密探”的学生在周记里吐了好一番苦水。他说同学们知道了最近好几件事情都是他报告老师的,对他颇多指责,被告状的同学联合起来不理他了。这个方法的“后遗症”不轻,会给学生带来烦恼和伤害,此路亦不通。
于是,我又开始让他们写纸条了,不过,这次不是让他们互相检举揭发,而是在班会课上,让每个学生在纸上写“你最反感的同学的表现”以及“你想对他说什么”,不必写出同学的名字,只要写出他的一些日常行为即可。收齐后,我整理好,一一请来平时表现不好的那些学生,看看他们能否自己对号入座。我什么也不说,就给看那几张纸,等他们看完后,只是问问,纸上写的那个人像不像他们,没有一个人否认。接着让他们坐下来,定定心心地把手上的几张纸再仔细看看,就让他们离开了。说来也奇了,接下来的几天,据我的观察和值日班长的记载,其中的几个学生,平日里张牙舞爪的,这两天竟收敛些了。其实也不奇,他们这个年龄,最在乎的还是同伴的评价。
看到成效之后,我接着又出一招。我知道班级里有几个学生对另几个优秀的异性有单方面的好感,我就让那些优秀的学生上讲台来讲一讲,说说他(她)心中最欣赏的异性是什么样子的。优秀的学生衡量异性的标准当然也高。其中一位女生就说道:“我最欣赏的男生应该有学识,有修养,从不夸夸其谈,沉稳……”事后,我特别跟踪观察了仰慕这个女生的一个调皮男生,并暗中嘱咐班长帮我一起留意他近日的表现。令人高兴的是,最近几天,自习课时,他很少再转来转去,找人讲话了。看来,异性的一番话,胜于老师千般言,更何况还是自己仰慕的异性呢。
原来,我的学生们也并非定要日日犯错;原来,只要找对了路,从源头上去下手,教室里也可以慢慢安静下来;原来,与其日日生气,做包公忙着断案,不如做事前孔明,巧用方法,轻松管理。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四
头铺中学沈焕 中国加入wto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下降,中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英语课。农村中学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落后,再加上信息滞后等,使得应试教育占据主要地位。基于农村中学的这一实际,目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听—读—背三点一式的反复训练方法。其结果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负担,打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与素质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也为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我认为探讨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尤其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应从农村中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这一特殊实际,总结自身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下面,我就谈谈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这几年的一些教学体会。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大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中有着自身的特点:每个单元除了安排let’s talk , let’slearn 这两项主要内容之外,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如:let’s do , let’s sing , let’s chant , let’s play ,story time 等。这些内容配有优美的音乐,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由于中学生还处在贪玩、好动的年龄段,心理没有成熟,因此,课堂气氛也就主要从这些地方显现出来。基于以上原因,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所谓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就是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把游戏、舞蹈、音乐、儿歌、童谣、竞赛、绘画、制作等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城镇上的中学条件较好,设备先进较齐全,教师上课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夸张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相反的,农村中学条件较差,设备落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教师往往受到一定的约束,难以放手去干,故而收效甚微。那么,是不是说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就不需要灵活多样了呢?不是的。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也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只是这种灵活多样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强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制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儿童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来组织课堂教学,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用了歌曲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加以精心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曾在外出学习时听过中学三年级的《old macdonald》这堂课的教学。课上,教师利用自制的课件,播放本课的内容,学生一边欣赏优美的'动画,一边聆听悦耳的歌声,沉浸在一片快乐之中。可是,在设备落后的农村中学学生能获得这种享受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地设计教学方式,利用农村中学自身的优势进行教学。例如在上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边讲解边让他们放眼看看自己家乡的农场及远处农民们在干活的情景,然后,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享受大自然美妙的生活,领略家乡的风光。在下课之前,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思想教育,如:让学生体会农民干活的辛劳及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等等。虽然比不上多媒体的先进,但是,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番享受呢?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地达到寓教于乐于课堂之中。
时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根据这一记忆规律,教师应将所学过的知识经常在学生面前显现,以帮助他们不断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在遇到这种情形时,教师绝对不能因为时间紧张而忽视了教学效果。先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以前有没有学过这个单词。如果学生实在想不起来,教师就应告诉他们在书本的哪一课学到过,让他们自己去翻看一遍。细心的教师还会发现,此时有部分学得较扎实的学生一翻到以后,能够马上读出这个单词。而且还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新课中遇到的问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巩固了教学成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根据记忆的规律:人的暂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的最好途径是不断强化信息。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不断得到运用,才能永恒的储存在大脑之中。巩固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如:
师生间的问好,学生之间的问好和礼貌用语等等。不但能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而且还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合理利用黑板报传授相关知识。如日常会话、儿歌、童谣等,尤其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黑板报进行无声的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学校教育只是孩子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主要部分,而家庭教育则在开发孩子的智能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能。教师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也参与到中学英语的教学中来,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英语创设良好的环境,如鼓励和督促孩子看英语光盘,听儿童英语歌曲等。教育孩子把学到的英语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一点,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尤其要重视。
农村的学生家长自身英语知识有限及对孩子的英语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应首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观念,提高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朗读和听力等内容,往往不会自觉地去完成,而这些内容教师又很难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此时,就需要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且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向教师反映。有些家长自身英语水平不高,甚至根本不懂英语,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家校学习联系卡是十分有效且实际的教学手段。
家校学习联系卡的形式和内容可因人因地不同而制定。如在联系卡上注明学习态度、学习起讫时间、复习内容、自学新知、学习效果、存在的困难及困难程度、解决方法等方面内容,由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实地填写,再由学生带回学校交给老师,由教师根据学习联系卡的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表彰,以鼓励其他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便于家长的督促,给孩子以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的发展,提高英语水平,而且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不同的程度制定不同的辅导计划和新的教学方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更大、更明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中学英语教师的缺乏和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是农村中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现在评价一堂中学英语课是否优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学生的课堂活动是否充分。因此,一些课堂上学生的小组操练活动始终贯穿于课堂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今,面对人数较多的农村中学,要想将小组操练活动贯穿于课堂之中,是很难组织的。这就要教师根据班级的特殊实际,设计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let’s do 或let’s chant等内容时,由于人数众多,分小组有困难且难以收放自如,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同样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者在教学时间充裕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等情况下,可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自由地组成小组进行操练,效果会更佳,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更浓厚。
此外,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缺乏,使得英语教学在本校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没有其他教师的共同分析、交流和解决,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些中学的英语教师往往还要兼教其它的主课,教学上的压力往往使得他们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利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以上所述是我在农村中学任教英语以来的一些体会和浅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中学英语教学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尤其是信息滞后、设备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更值得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五
首先,我非常感谢园领导能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机会,让我们再次认识了蒙台梭利教学方法,并获得了理论的提升。谷家祥老师再次把她的理论、感受讲解给我们,我在本次学习中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教育理念及实施方法,认识到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是无国界的,蒙氏教育是更好的让幼儿接受新的教育帮助。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适时适性地教育,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超常的发掘,就如教育家格伦多曼所说:每个正常出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成为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的人才。
本次学习分了五个方面:坏境创设、导师、蒙台梭利教具的特点、五大项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育法实施的步骤。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点体会和认识,蒙台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一起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同时,真心的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更多地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会使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有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跟上时代的脚步,把最先进的理念在第一时间带给我们的幼儿!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2 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首先就是要学会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3 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六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 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其中教 师积极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事业心,精通体 育舞蹈理论、技术和教学方法,而且要善于启发诱导和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体育舞蹈项 目内容繁多,在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以及运动量的 掌握、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要贯彻此原则。
体育舞蹈动作类型多,各类动作对身体有着不同的锻炼价值 , 教学中必须考虑各类教材的技术特点和锻炼价值 ,合理地安排教学 内容 ,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各类动作技术的同时身体也得到全面发展。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从动作技能形成 的规律来看,学习初步掌握的`动作技术和技能 , 只能通过不断巩固和提高,使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在大脑中牢固 地建立了动力定型,才能够在运动实践中运用自如。因此,在教学 中, 必须贯彻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体育 舞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与专项有关的各种能力等教学任务而 采用的措施和方法。体育舞蹈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 为以下几种: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观察法、比赛法等。各种 教学法又包括一些具体方法。
完整法是指教师对所学动作进行完整教学;完 整地讲解、示范、练 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完整动作概念。这种方 法有利于对动作结构、节奏和连接技术的了解。
:分解法指教师对所学动作,按其技术环节分成 几个可以单独练 习的部分或段落来教,进行分解讲解、分解示范、 分解练习。
所谓语言法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与要求、动作 名称、动作 方法及要领 、练习方法、纠正错误及进行思想教育。语 言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体现为讲解、口令及提示等。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通过看示范动作、看图片、看动作录 像等方法能够获得生动、逼真的动作形象。
练习法是有 目的地多次重复单个动作、组合成套动作的方法, 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练习组织形式 根据练习的 目的、场地大小、学生人数、动作特点、练习时间 及运动量的要求等因素确定练习形式。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七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职业学校就要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作为一门需要特殊的行业知识与要求的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下面对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些做法作一阐述。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具体改革的目标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1.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
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观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化学检验工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2.实现课程结构的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
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打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本专业前沿的讲座,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化,二是理实一体化。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征实验课教学和理论学时之比至少为l:l。
(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台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3)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
(1)实施实践教学法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法,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增加综合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其内容安排大多数与工厂实际相连,让学生感到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说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感到学习有用也很有趣,效果非常好。
(2)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本专业课程课件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本专业现已有七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本课程大部分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改变了原来黑板加粉笔的教学状况,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提升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
(3)考试改革举措
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采用期末考试开卷部分和闭卷部分的分值各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八
我进行了为期5天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学习,本书共有十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在这次培训中,老师们精彩的讲解,熟练的操作,渊博的知识,以及给我们带来的视频资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现把这几天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很多视频资料得以观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如,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对教师而言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实物投影还可以更清晰更明确的看到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以便于及时更正。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课堂上,老师要用粉笔板书,这样浪费时间,教学中常常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时间,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更能深刻体会到多媒体的优势,从而促使我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提高教学成绩。丰富教学知识,提高个人修养。
1、理论上提升了自己教学设计能力。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设计,创新是灵魂。新课程制定了三大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在设计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偏重知识的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想教育设计: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的孩子要赢得未来的市场,就要参加21世纪的创感竞争,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分数不代表知识,最有价值的知识不是科学,要教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教学生电脑无法做的事情,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未来。今后我在教学设计上要多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2、多媒体教学扩大了教学容量,教学资源得到很好的应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明显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缩短教师的板书时间,扩展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并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扩大学习容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本书的培训,我知道了根据资源应用的对象,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得资源,但最宝贵的得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另外学习小组是一种资源,学生遇到的困惑、所犯的错误更是一种资源,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智慧,合理应用这些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
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能更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所以,返校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尽快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尽快成为一名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教师。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走进了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
首先,通过了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运用迪克—凯瑞模式亲手制作总结授导型教学设计,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得篇十九
杜威对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进行了抨击。他指出传统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第三,学校采用的刻板的并且不同于儿童所处家庭和社会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如学生要在固定狭隘的场地、班级、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上课,进行严格升学和考试。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系统化的知识,不能够“既不关心它原来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也不关心它将来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同时,掌握过去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应该立足着眼于生活的未来,“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发觉真正存在于经验内的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问题这两者间的联系”,“我们的问题是明确怎样把熟悉过去变为有效地应付未来的有力的工具”。
在杜威看来,理智和知识是应付生活环境的工具。有机体进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和环境接触、并学习去控制作为客体的环境的过程。杜威认为,经验和实践先于知识,因此,如果有机体再按那一方式行动的话,他就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情。在环境中如果行动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除非希望不愉快的反应,有机体将不会重复这一行为;如果行为产生了预期的反应,有机体就会知道当他期望这种结果时,他可重复达一行动。在这种行动和反应的过程中,有机体也就学到了控制环境的知识。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需要时才会行动,因此知识是于需要,这是所有知识的真理。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预期愿望去控制和影响其他人和物质环境,在此知识充当了他控制他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工具。
这种理论在《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杜威认为,只有当有充分的原因需要思考时,只有当个体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当行动不满意或被阻止、或不能确定行动是否正确时,一个人才思考。在此情况下,他分析情境,以弄清问题的性质,然后运用意识中原有的材科或收集新材料,提出假设,并在思想中加以验证,直到发现一个满足他全部要求的假设,然后按照达一假设去行动。如果行动成功了,他就学到了如何处理这种情境的知识。如果行动不成功,他就会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假设是不起作用的。
作为对传统教育的反动,杜威认为,学校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习如何获得知识以指导下一步的经验以满足需求的方法。他举例说.学地图不是学习的真正的目的,制作地图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认为训练儿童的主动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凡”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每一思维的两端,开始是一个迷惑、纷乱或困难的情境,结果是一个澄清、统一或解决的情境,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进行着。在这两端之间,思维的过程经历了五个步骤:(1)有疑难的情境引发思维的冲动;(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断每个阶段所台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5)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在实际经验的过程中,有的阶段可以拼合,若干阶段则历程甚短,甚至没有被人察觉,因此,五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的方式,应随个人对境反应的情况而定(如胡适就将其改造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杜威认为,思维过程 “既是组织思想的方法,又是做学问的途径”。所以他从思维的五步法类推出他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即:第一,提供给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使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愿意连续下去的活动:第二,从这个情境内部产生出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学生思想的刺激和活动目的;第三,学生要通过调用已有知识、查阅新的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必须一步一步地形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学生要通过实际活动来检验他的解决方法,使这些方法更加清晰具体,并且检验它们是否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省赂其中酌某个步骤。这就是杜威的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法”。